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2024-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共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1

读读写写:

遥望 晶莹 资源 矿物 恩赐 节制 枯竭 滥用 威胁 指望 设想 移民 破碎 目睹 圣洁 骏马 雄鹰 潺潺 回荡 滋润 善待 松脂 宝贵 滋养 婴儿 眷恋和蔼可亲 闪闪发光

读读记记:

葬礼 主持 语调 悲剧 治理 归宿 荡漾 领悟 滔滔不绝 一泻千里 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从天而降 生命垂危 风雨同舟

日积月累: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

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第五组

读读写写:

厨房 刺猬 畜生 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读读记记:

殷勤 失业 窘相 厚实 苗头 面孔 轻视 陡然 艰苦 软绵绵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日积月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 嘲》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 乡》

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许广平《欣慰的纪念》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门外文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致颜黎民》

第六组

诗经•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2

苏教版全册语文教材有个同题的开篇文, 那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内容包涵了语文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至语文学习的品质。这些“习惯”, 任何一个都没法凭着一朝一夕的教育就能速成的, 它们也不是互为独立的个体, 培养过程中总是密切相连的。预习, 作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 》的要求, 在小学三年级就被作为训练重点。然而我们却忽视了将预习要求作深化、忽视了使预习习惯内化。

六年级学生完成预习应该做到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熟读通课文、读书做记号、写读后感悟、质疑问难、根据学习需要搜集相关资料辅助学习等。然而, 预习现状是:学生主动性差, 对于在预习中要完成哪些任务更是混沌不清。可以说, 学生在预习方面的习惯是个空白, 甚至和低年级预习的要求也几乎雷同, 我们没有根据学段的提升而提高预习要求, 这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已经成为了一个障碍。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养成, 也帮学生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储备添砖加瓦, 我们必须寻找合适的途径, 有效训练, 实现自主学习品质的内化———预习, 正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每个年级都应当有不同的预习要求, 它们应当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能够激发学生乐学好学, 更可以融合多层面的能力训练, 比如搜集、选择、整理、质疑、拓展等。“预习”, 成了首抓, 而且必须抓、要抓好!

二、为学生量身定做的预习要求

“今天作业是预习第×课!”我们几乎习惯了这样布置任务, 无论是哪个年级。我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能力差别, 甚至环境因素。预习是一种自学, 应当是个性化的, 完全不同于课堂学习。为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做”一份预习要求, 内容需实, 形式求新。

预习我作主

适当预习, 可让你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个大致了解, 也能帮你提高课堂上的听课效率。三类预习要求任你选择, 请为自己的学习作主!请当学习的小主人!

一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抄写生字新词三遍, 并能给生字扩词。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

二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

三类要求:熟读课文, 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文中词语。生字可以不抄三遍, 但要保证不出现错误。可采取默写的方法来检验自己。摘抄文中的优美句段1~2处, 并有感情地朗读, 直至能诵读。思考练习, 提出问题, 然后试着做一做,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解答,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查阅课文相关资料。搜集有关作者或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声像资料。对于文章中印象深刻的地方或使你感动的地方, 用几句话写下自己的感悟。根据课文的结构仿写一段或写一段自己读了文章的感受。 (150~200字)

这份预习要求布置给学生的时候, 深受学生喜爱。首先, 它任务明确。预习任务分层分级, 有简单容易的, 也有一定难度富有挑战性的。其次, 个性突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 要求因人而异, 个性呈现及鲜明。当然, 它不是一份只满足学生兴趣的预习要求, 它对学生理解思考、收集整理、积累运用等能力提高都给予了训练空间。

三、目标明确的评价实施方案

为学生拟定了这份内容形式都较合适的预习要求, 还应有一套评价实施方案, 因为不坚持做不会有效, 不具体指导则是空的, 不及时评价反馈则无法保证效果, 更别说养成好习惯了。

1. 类目选择民主化。

预习要求分三个难度, 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自选类目, 这样做照顾到了班中不同等次的学生。学生根据要求自选, 在实施一个阶段后, 有部分学生上升了一档要求, 挑战自己。从选择到变动, 学生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在做。“自己做主”来学习, 这是贴近学生的有效做法。乐学, 是我达成训练目的保障。

2. 训练过程严格化。

曾和学生约法三章:类目自选, 难易自定, 但任务完成必须毫不含糊。我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教学进度把握预习时间, 还要求学生按照所选要求逐条完成预习任务, 每课必做预习笔记。我做到每课必查, 并且及时点评、及时交流, 以此加强督促管理。习惯养成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六年级学生, 严格检查是必要的。

3. 指导形式多样化。

在各个类目的预习要求中, 都十分明确学生需要完成的听说读写等各项任务, 要求是固定的, 但是每一课的预习笔记是不同的。在学生自主安排时间预习的基础上, 我再作针对性指导。如结合具体课文补充或变动一些预习要求。遇到散文类文章, 要求学生品读赏析;遇到叙事类文章则学着评价人物……如单独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一两个预习难题;或者提供学生收集资料的渠道, 联系电脑房, 安排学生上网浏览, 到图书馆开架借书……在形式丰富的指导中, 我做到多为学生想, 尽可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解决学生的困难, 保证预习质量。

4. 巧妙评价趣味化。

抽查预习笔记时, 我对满意的预习给予简单评语, 或者画些肯定性的标记。小组互评也是一种巧妙招术, 在组织学生分小组相互评比中还能提升学生的竞争意识, 上进心理。

巧妙评价还应利用课堂。比如字词的掌握, 在新授课开始时通过默写进行, 或直接完成补充习题上的基础题。在新鲜变换的检查方式中, 逐步提高预习质量的要求, 学生很容易接受。有时还能针对学生的预习笔记, 有意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直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只要花心思, 我们总能在课里课外巧妙地激励学生深化预习, 让学生在有效的检查反馈中增强意识、提高能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3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4

1. 导入 新课: 请朗读下面的诗歌,然后试着给这首诗取个名字:

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顿难忘的最后晚餐

2. 背景介绍

1870年7月,欧洲爆发了普法战争。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定了屈辱的停战协议,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最后一课》就是以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

3. 初读感知 学生速读课文,然后谈谈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4. 感受小弗郎士

(一)(1)读一读:找出几个描写小弗郎士的语句,划一划,有感情地读一读。

(2)写一写:品味已划出的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3)谈一谈:把自己的感受在学习小组、班级里交流讨论。

(二) 了解小弗郎士的心理变化,理解其爱国主义感情。

读了课文后,你发现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你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吗?

5. 体验与反思

我们可以从小弗郎士身上得到什么有益的东西?你怎样表现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6.课后作业

1.找几句描写韩麦尔先生的语句,读一读,写一写感受,谈一谈看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5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

1、默读思考:课文是如何把荷叶品格与母爱的伟大联系起来的?

(圈画文中的重点语句,展开联想,谈自己的感受)

2、交流。

雨前:

父亲的话:说明全家人都是喜欢荷花的,并把花与人联系起来。为下文作铺垫。

雨中:

白莲:谢了 红莲:亭亭玉立

雨: 紧密打 没减缓 水珠流转无力

红莲(左右倾斜 不摇动)

荷叶(倾侧 覆盖)

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 担心 不宁静的心绪散尽了 感动(直抒胸臆)

“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生自由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轻声读,指名读。

三、课外拓展。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6

师:今天, 我们一起研究一个词儿——男子汉 (师板书:男子汉) 。虽然在座的有男子汉, 也有“女子汉”, 但是, 并不影响我们研究“男子汉”, 因为“男子汉”不分男女。请同学们想一想, 男子汉应该具备什么特点?

生: (纷纷回答, 师板书) 勇敢、善良、自强、自尊、自信、顽强、诚信、宽容……

师:你们瞧, 难道只有男人才具备这些特点吗?这些优秀的品质, 女人一样拥有。所以, 我觉得“男子汉”这个词, 是对所有优秀的人的统称。今天, 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外国的男子汉, 他来自世界名著《老人与海》。这本书里的老渔夫是世界文学长廊中最著名的男子汉之一, 《老人与海》的故事讲的是:老渔夫已经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在一无所获的84天之后, 他钓到了一条巨大无比的马林鱼, 比他的船还要长两英尺。大鱼拖着他的小船在海面上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 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没经受过的艰难考验, 他一直与大鱼顽强地抗争, 终于把大鱼刺死, 拴在船头。可是, 大鱼流出的血却引来了一群鲨鱼, 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 尽管他刺死了一条条鲨鱼, 可是马林鱼身上的肉还是被鲨鱼吃光了。最后, 当老人疲惫地回到家时, 船尾拖着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了。原文4万字左右, 我们的课文只有两千来个字, 经过了缩写, 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一个男子汉的风采。请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 一边给文章分成三大段。

师: (默读之后提问) 你是怎么给文章分段的?

生:前三个自然段是一段, 后三个自然段是一段, 然后中间的自然段分成一段。

师:为什么这样分?

生:我认为, 前三个自然段是介绍老人出海前的事情, 中间的这些内容是讲老人在海上遇到的困难, 最后三个自然段是说出海归来后的情景。

师:你分得很正确, 解释得也很好。如果把这篇课文分成四大段, 你们知道怎么分吗?

生:前后两个大段不变, 中间的一段从“老人竖起桅杆, 挂起风帆, 开始往回划”这个自然段开始, 分成下一段。

师: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吗?

生:老人战胜大鱼和打退鲨鱼是出海打渔过程中遇到的两件大事, 这样划分, 更好地看清了故事的梗概。

师:你说得真好!我们给文章分段, 不仅仅是为了考试, 更是为了准确清楚地理解文章。一篇长文章, 如果在我们的脑海中被划分成了几个部分, 变成了几篇短文章, 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了。按照四部分的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一、84天, 老人没有捕到一条鱼, 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只能把一杯咖啡当做一天的食物, 可怜啊, 老头儿!二、终于捕到了鱼, 却是一条很难对付的超级大鱼;虽然制服了大鱼, 老人也已经筋疲力尽了, 可怜啊, 老头儿!三、老人又遇到了“鲨鱼黑帮”, 疯狂抢夺他的猎物, 又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可怜啊, 老头儿!四、当老人回到渔村的时候, 他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猎物, 只剩下一根大鱼刺了, 可怜啊, 老头儿! (补充板书:的男子汉) 这是个什么样的男子汉呢?

生:可怜!

师:老人在这样危险的境遇下, 顽强地生存下来, 并且把那么大的鱼制服了, 他的失败是可怜的吗?

生:老人在危险的环境中不放弃猎物, 他是个可敬的男子汉。

师: (补充板书:可敬的男子汉) 既然他是个可敬的男子汉, 刚才我对段意的理解就要变变样了。按照四部分的内容,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一、84天, 老人没有捕到一条鱼, 连饭都要吃不上了, 他仍然没有放弃, 每天坚持出海, 可敬啊, 男子汉!二、终于捕到了鱼, 却是一条难以对付的超级大鱼, 老人没有屈服, 经过两天两夜的较量, 终于制服了大鱼, 可敬啊, 男子汉!三、老人又遇到了“鲨鱼黑帮”抢夺, 老人一次次击退鲨鱼的进攻, 可敬啊, 男子汉!四、当老人回到渔村的时候, 虽然猎物只剩下了一根鱼刺, 但那鱼刺上写满了老人的勇敢与顽强, 可敬啊, 男子汉!

B、寻找男子汉

师: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老人是可敬的?

生:“老人的右手勒出血, 他把手浸在水里, ……痛苦对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儿”。老人的手都磨破了, 他还把手放到海水里, 海水是咸的, 他肯定更痛了, 但他却说这样的痛苦对男子汉算不了什么。他真勇敢, 真坚强呀。

师:你说得很好, 在海上漂泊这么久, 又与比船还要大的鱼搏斗, 老人或许是累得精疲力竭了, 他把手放到海水里, 用疼痛刺激自己清醒点, 继续坚持, 这确实是可敬的表现呀!还有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我一定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从这句话可以看出, 老人要战胜这条大鱼的意志很坚定, 他从来没想过要放弃。

师:说得真好。老人拼出自己的性命, 也不愿意放弃大鱼, 他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下去。还有哪句话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可敬的男子汉呢?

生:“两个钟头以后, 老人浑身被汗水浸透了, 骨头也累酸了”, 从这句话也能看出来。

师:骨头累酸了, 流出的汗水淌在伤口上, 咸涩的汗水让伤口很痛, 但老人依然没有放弃。几乎从整篇文章都可以看出老人的顽强的精神。

生:从题目就能看出来。

师:你是怎么从题目就看出来的呢?

生:老人是衰老的人, 而大海是强者的象征, 尽管老人与大海相比显得很渺小, 但可以通过这个题目想象得出老人的勇敢, 敢与大海搏斗。

师: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同学们, 读文章就要这样, 读出自己的思考, 读出自己的发现, 也读出自己的疑问。谁有问题要向我提问?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 为什么老人总在梦里梦见狮子呢?

师: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老人梦见狮子的情节, 在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三次出现, 这是作家的有意安排, 这样安排是什么目的呢?与老人的性格特点有什么关系呢?哪位同学能替老师回答?

生: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呀, 所以老人梦见狮子, 狮子最厉害了。

生:不对, 老虎才是百兽之王呢, 老虎比狮子厉害。

师:请同学们看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文章交代说, 老人的童年生活在非洲。在非洲草原上称霸的动物就是狮子, 而狮子在文中是一种象征。你们想一想, 狮子象征了什么呢?

生: (纷纷回答) 威猛、勇敢、高大、雄壮、王者……

师:你们说得都对, 它也象征了老人的雄心壮志。老人希望取得辉煌的成绩, 他希望捕到大鱼。狮子是老人儿时最敬佩的动物, 他梦想着自己也变成一只威猛的狮子。所以他始终坚持和大鱼抗争, 但太可惜了, 大鱼被拖到岸上时, 已经只剩下白骨了。你们说, 老人的这次捕鱼的结果, 是胜利还是失败呢?

生: (争论) 失败!胜利!

师:我们还是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老人自言自语:“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

生:这是什么意思呀?都被消灭了, 怎么还说不可以被打败呢?

师:这句话读起来确实有点儿难懂。不过, 越是难懂的话, 越要认真品味, 这句话是整篇课文的灵魂, 故事的含义就在这里。“消灭”就是消失、灭绝, 已经死掉了, 可是他却没有被打败, 这样的事情你们见过吗?我来举个例子, 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 烈火烧身, 纹丝不动, 他牺牲了, 你们觉得他是胜利者, 还是失败者呢?

生:他没有在烈火中屈服, 当然是胜利者了。

师:老人捕到的大鱼比他的渔船还长, 随时可能把渔船顶翻, 可是老人没有放弃, 他“要让它知道什么是一个人能够办得到的, 什么是一个人忍受得住的”。他“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养活自己, 是为了光荣”。最终, 虽然那条鱼只剩下了一根鱼刺, 但他仍然算得上是个胜利者。现在, 就请大家再读一读这句难懂的话:“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 可就是打不败他”。把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出来。

师: (5分钟后)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一个人不能失去信念, 这个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战胜所有的困难, 即使他一辈子都无法完成一个心愿, 但只要他一生都为此努力, 他就是成功的。

师:写得很好。信念是了不起的动力。谁再来读一读?

生:人也许在战争中牺牲, 但他那不屈的精神是永远也打不败的。

师:说得真好。只要同学们在这句话中提到了信念, 提到了勇气, 提到了信心或精神这样的词儿, 就是准确地理解了这句话。从古到今, 我们国家也有许多男子汉的光辉形象, 你们能说几个吗?

生: (纷纷回答) 司马迁的坚毅、董存瑞的勇敢、雷锋的善良……

师:你们能说几个女子的形象吗?

生:花木兰算吗?

师:替父从军, 这么勇敢, 当然算啦!

生:还有刘胡兰, 面对敌人的铡刀也不屈服。

师:无论男女, 他们都是可敬的英雄, 都可以称为“男子汉”。其实,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男子汉形象, 你们发现了吗?我给大家讲一个男子汉吧, 他就是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在课堂上, 他写好作文后, 让我批改。那篇作文的毛病很多, 我一一指出, 他回到座位, 没有休息, 而是认认真真地修改。改好之后, 又拿给我看。但这篇作文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我提出来后, 这位同学又耐心地改, 下课时, 他没有和别的同学一起拎起书包就走, 而是依然认真地改作文。也许, 他不聪明, 但是他的行为证明他是一个男子汉。我想, 他将来一定会成功的。

C、寻觅无止境

师:《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家,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作家, 他每天上午写作, 而且以站立的姿势写作。他认为坐下写作太舒服, 坐得舒服就容易写废话。所以, 海明威的作品里, 语言都很朴实, 而且大多是简短的对话。同学们有时间时, 可以读一读《老人与海》的原著。海明威有自己的文学创作理论, 叫做“冰山理论”。他说, 作家在文学作品中, 只能描写很少的内容, 就像冰山, 露出海面的只是一少部分, 而在海面下隐藏着更加丰富的冰山, 要靠读者自己去发现。其实, 我们在阅读每一篇好文章的时候, 都是在透过冰山的一角, 寻觅隐藏在冰山下面的丰富宝藏。现在, 我们来读几段《老人与海》的原文, 感受一下名作的艺术魅力。当老人回到家, 睡了一宿觉, 那个曾经跟随老人出海捕鱼的孩子来看望他了, 文中写道:

老人终于醒了。“别坐起来, ”孩子说, “把这个喝了。”他倒了些咖啡在一只玻璃杯里。老人把它接过去喝了。

在这个片段里, 从孩子说的第一句话, 就可以看出老人是个男子汉。

生:怎么看出来的呀?

师:你们想想, 孩子说“别坐起来”, 说明老人在干什么?

生:老人要坐起身来。

师:老人已经在海上飘荡了三天三夜, 受了这么严重的伤, 根本就爬不起来, 可是有人来看望他了, 他不是躺在床上呻吟, 而是要顽强地坐起来, 这不正是男子汉的表现吗?

师:再看这段老人与孩子的对话:

“他们来找过我吗?”“当然啦。派出了海岸警卫队和飞机。”“海洋非常大, 小船很小, 不容易看见, ”老人说。

老人问孩子, “他们来找过我吗”?这里的“他们”, 文章没有交代指的是谁, 但孩子却明白, 告诉老人, 海岸警卫队和飞机一直在找他。老人说, “海洋非常大, 小船很小, 不容易看见”, 你们知道这句话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品质吗?

生:宽容。

师:真聪明!遭遇这么大的危险, 老人不但没有埋怨救援队, 还替他们着想, 可见老人是一个多么宽容的人, 男子汉就是这样宽容。

师:再看这段对话:

孩子说:“躺下吧, 老大爷, 我去给你拿干净衬衫来, 还带点吃的来。”“我不在这儿的时候的报纸, 你也随便带一份来。”老人说。

老人让男孩把自己不在时的报纸带给他, 这句话可以说明什么?

生:说明老人很爱读报。

师:但这与文章主题没有关系呀。好作家绝不会在文章里写下与主题无关的话。老人遇到这么大的灾难, 不是想着对别人讲怎么害怕, 而是平静地要男孩给他带报纸, 这说明老人没有受到惊吓。他很勇敢, 很坚强。男子汉, 经历再大的风浪, 都能马上平静下来。

师:最后再读一句, 海明威写道:

孩子出了门, 顺着那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 他又在哭了。

男孩顺着磨损的珊瑚石路走去, 为什么要强调是磨损的珊瑚石路呢?

生:这条路已经走过好多次了。

师:老人捕了一辈子鱼, 他一次又一次地走过这条珊瑚石路, 一次又一次地与大海搏斗, 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这磨损的石路, 具有象征意义, 象征着老人一生经历的艰苦磨练。男孩走在这条路上时, 又哭了。第一次流泪, 是见到老人回来后, 满脸满身都是伤, 男孩心疼老人, 流下了眼泪。当他看到老人醒来时, 立刻不哭了, 因为在老人面前, 他也要像一个男子汉一样, 他要走男子汉的路。在小男孩心里, 老人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呀。希望大家在课后的时间里, 能够阅读原著, 好好感受一下男子汉的风采, 以及文学的魅力。下课!

备课笔记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一位旅居美国的妈妈, 讲了孩子学英语的故事。孩子入学不久的一天, 在家为一项拼写作业犯难。这作业要求做“单词船”,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打电话问老师, 原来就是拼写单词, 但是得从一个字母开始, 每一行加一个字母, 排成的图形就像小船, 所以叫“单词船”。原来如此, 新鲜!再想一下, 回过味来:这不是变个花样让孩子抄单词么?还有一项作业, 跟“单词船”有异曲同工之效, 那就是“彩虹词”, 实际就是用彩色笔描单词。描了几种色, 就是抄了几遍单词, 其实也是变相的抄写。这些方法, 都是利用孩子对色彩和形状的直观喜好, 让孩子处于一种兴奋点上, 不知不觉地进入记忆单词的状态, 每一次重复, 都是在大脑皮层里加深印象, 像滚雪球似的, 越滚越磁实, 单词也就在不经意间记住了。

让孩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 学习就变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我总觉得, 老师是为孩子们点亮路灯的人, 推开窗子的人, 总之, 是为他们带来光明的人。我想起顾城的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里的句子:“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现实中, 许多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考试成绩, 为了便于评判分数、排列等级, 为学生设置了太多的围墙与栅栏, 使他们感受不到创造的快乐, 成功的喜悦, 他们幼小的大脑变成了机械化的储存箱, “听话”就是好孩子。有个学生写作文, 这样写不合格, 那样改也没通过, 老师又没告诉他应该怎样做, 只是命令他“重写”。走投无路, 他只好照“作文选”抄了一篇, 这回得了个“优秀”。从此, 他不再动脑筋构思作文了, 有一本作文大全足矣。当一个又一个孩子在某些教育模式的逼迫下, “幡然醒悟”, 找到学习“捷径”的时候, 他们以为那捷径通往阳光明媚的春天, 殊不知, 那一时的光亮只是坟地里的鬼火, 只能把他们引向地狱。

“也许, 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 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 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 画出笨拙的自由。”视频中, 顾城用深沉的语调朗诵着自己的诗句, 倾吐着自己的心声。突然间, 他疯狂了, 他大声地呼喊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我想画下风, 画下一架比一架更高大的山岭, 画下东方民族的渴望, 画下大海——无边无际愉快的声音。”

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初探 篇7

关键词:预习;语文;中年级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需要做好准备,这里的准备指的就是预习。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预习是学生求知的一个良好开端,同时也是一种自学。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帮助他们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重视的事情,这不仅关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为学生的长足发展做贡献。

一、激发预习兴趣

在学习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预习兴趣是预习效果的关键。要让学生感到预习语文是一种乐趣,那么教师就要先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语文教学生动有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语文的轻松愉快。学生喜欢这门学科,自然就更加愿意接受这门学科的预习要求。当然,教师对学生在预习中一些有价值的思考或者表现更要及时地给予赞许,把学生预习语文的兴趣在成功的愉悦中激发出来的。得到了教师、同学的肯定,他们会更有兴趣地去预习语文,接近语文,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教会预习方法

预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若交由学生自己去慢慢摸索,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强调预习重要的同时,必须交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合理方法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将会事半功倍。

1、读

想要理解课文,必须先进行阅读。阅读时也要注意方法,并不是随意地读。不仅要做到多读几遍,还要注意每一遍读的目的。一般,第一遍要求做到朗读,读准字音,解决每个字的读音问题。第二遍要求读通句子,做到有节奏地、流利地朗读,从而使学生能够把课文读通顺。第三遍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通过默读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以便于学生深入地学习课文。

2、抄

一篇文章总有写得精彩的地方,不管是词语、句子,还是段落。这些都是值得学生学习借鉴的。学生可以把它们抄下来,反复朗读,乃至背诵,以便日后可以自如运用。这些文质兼美的精彩语段带给学生的不只是今后写作中的参考,还给他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思想的熏陶。例如《拉萨的天空》语言优美,抒情浓郁,文章将拉萨天空的特点通过笔墨铺展在学生面前,给学生带来心灵的洗涤。学生在欣赏作者眼中拉萨天空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这份与众不同的美,在美中陶冶情操,在美中享受语文的气息。这样的积累,在帮助学生提升预习效果的同时,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

3、画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预习时,应该学会运用各种符号进行圈画,特别是一些重点的地方。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就打上问号,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写上注释,重点的字词也能画圈起来,这样,等到上课的时候,多多注意,就能把这些地方都照顾到,从而做到真正理解。比如一些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学生有所感悟但又无法准确说出意思,那么,可以在边上写上自己的感想,经过初步的探索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4、思

最基本的读书方法就是边读边想,一般情况下,这里的读指的是默读。我们都知道朗读便于记忆,默读便于思考。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可以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开发思维。在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有不明白的的问题,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预习方法不仅可以为活跃课堂气氛奠基,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例如每篇课文都要思考并明白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情感。 “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在预习时的每一个思维轨迹,都是十分珍贵的。

5、问

预习课文时,学生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词。要想知道这些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就需要学生大胆地去问。这里的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问无声老师,也就是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者是网络。二是问有声老师,包括自己的老师、朋友、家人等一系列的关系伙伴。当然,不只是需要排除语言文字障碍,还有文章中涉及到的写作背景及相关知识都需要学生来问一问。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文章,文包诗的形式需要学生进行辨识,课前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自己的无声老师来了解写作背景,能够更好地体会到王维的思乡之情,理解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6、测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要根据具体要求,循序渐进地预习,不可胡乱、敷衍地走马观花。预习时最好能够带着问题读课文,然后自己在读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帮学生制定好预习的练习题,以便他们通过自己动脑来完成训练,巩固自己预习的成果。比如课后的思考题就往往体现了课文的重点,预习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把它们作为学生预习的题目之一。除了这些,还能准备一本配套的习题集,针对性的选取一部分简单的内容进行训练,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条理,启发思维。

三、养成预习习惯

有了好的预习方法,就需要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如果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现在就开始改变,开始预习。但是,如果每门课都要预习,时间就会不够用,质量也未必能够保证。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学生坚持

预习的效果绝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到的,它需要时间的积累。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生一天天完成预习任务,慢慢累积经验,在长期的坚持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同时提高自己的学问。一般情况下,预习需提前课程进行,安排在当天作业完成之后,时间多时就尽量挖得深一些,时间少时就保持一般水平。切不可因为预习而打乱正常的学习秩序。

2、教师促进

教师在学生预习中要处于引导的地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应予以督促。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课前不预习,玩心较重,造成上课听不懂,课后要花大量時间在作业上,学习效果较差。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督促他们在完成每天学习任务之后,进行预习。对于取得预习成果的学生,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进步,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使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在教师的提醒下,使他们慢慢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逐渐养成预习的主动学习习惯。

3、家长协作

学生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自身和教师的努力,更离不开家长的协作。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多,关系亲密,也更加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一特性,家长在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中起到了起足轻重的作用。有了家长的配合工作,孩子预习习惯的养成也会变得更加容易起来。

六年级上册常规预习提纲 篇8

六年级语文下学期常规预习提纲

学校班级姓名

同学们,相信你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自己预习课文的能力,看看通过自己的预习,能达到几星级目标,加油!

☆目标

1.根据课题质疑。

2.读课文,用“”标出生字词。整理带[ ]的多音字。

3.能正确听写生字词、课后词语和值得积累的词语。

4.标出自然段(小节)序号。

5.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6.确定课文类别,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7.找出课文的重点段,用“△”在段前标出。

☆☆目标

8.用”标出生动形象、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并进行文字式批注。

9.试着完成课后题。

10.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目标

11.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归纳课文的写法特点,总结相同类别文章的写法特点。

13.再读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或写出自己的疑问。

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读书,善于思考的人,将使你受益终生!

浅议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预习指导 篇9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

由于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浅、自主学习能力不健全等一系列限制因素的影响,现阶段语文的学习依然采取“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但是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的自制能力不断健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这时候我们就要适当改变教学策略,而加强对学生课前学习的预习指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一、采取探究学习的方式,强化语文预习指导

采取探究学习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语文预习指导。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化被动为主动,转变学生被动听课的现象。将学生融入每一节课当中,做课堂学习的主角。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兴趣,强化语文预习指导。

例如,当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古诗三首——竹石》进行授课的时候,上课之前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的形式学习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第一句用了一个( )字,充分表达了竹子的( )性格。第二句写出了竹子的生命力( )。后两句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 ),全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 ),含蓄地表达了自己( )的思想感情。”我们不可以给他们正确答案,让他们自己去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然后分组讨论,通过奖励的方式,利用孩子的攀比心理,使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这样也会提升他们的探究兴趣,使他们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讨论、探究、自学这首诗,不需要他们一定要探究出正确的答案,只是让他们对这首诗有一个简单的预习,进而让他们对这首诗的大意有一些了解,这样教师在讲到这节课的时候,就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学习这首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提高语文预习指导

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是小学课堂中缺乏的,我们一贯会让学生听,老师进行讲解,其实这样对学生理解课文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在对学生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的时候,就要让他们占主导地位,我们可以彻底地放开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比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语文课前,让一个学生对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预习,然后在上课前的十分钟,让这个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学生面前,对某一篇课文的预习进行阐述。当他讲解结束后,学生不会的可以进行提问,如果有的学生认为他讲的有不对的地方或是不全面的地方,还可以进行修正或补充,当小老师的预习成果讲完之后,再由老师系统的对文章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还让学生对课前预习学习产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在课前请一个学生扮演小老师的角色,让这个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的方式预习这篇课文,然后在老师讲课之前,到讲台上讲讲自己的预习成果:在贫富不均的资本主义社会,小女孩在微弱的火柴光中看见的暖烘烘的火炉、香喷喷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这一切对小女孩来说都只能是幻想。而我,从来没有被饿的感觉困扰过,而她那却是幻想,根本就无法实现……也许学生认识得并不全面,但是有了这样的预习就足够了,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会继续动脑去想、去学、去预习,这样就达到了让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学习的目的和效果。

本文已经对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预习指导,针对如何提高小学课堂的有效性,进行了具体详细的分析,希望小学生可以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教育。

参考文献:

高丽君.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0(06).

六年级语文上册预习 篇10

一、分层布置任务,明确预习目的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主要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看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学习,是否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学生的有效学习可以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有效学习的氛围中呢?笔者认为,可从预习环节入手,以预习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使学生树立明确的预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打开学生“想学”“要学”和“自己主动去学”的心扉,在没有进入教学课堂的学习前,自己去探索,为进入课堂学习架设兴趣的桥梁,因为,学习任何事物都是从兴趣开始的。学生草草预习没有任何目的,即使进行了所谓的预习,也是无效的预习,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预习任务。学生一旦明确了学习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地去预习,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知识就能事半功倍。而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时,既要制订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度也该有所不同。

将班上学生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是家里没有电脑,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比较困难;第二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是能主动预习课文和生字词,但依赖于《课课通》;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是能很好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基本预习任务,并能查阅课外资料。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制订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提出这样的要求:认真读课文,画出生字,查字典认生字,画自然段,画出不懂的词句;对中等生,增加给课文分段,按照课后思考练习,在课文中寻找答案的要求;对学习较好的学生再增加思考课后问题,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看看能读懂哪些内容的要求。这样布置预习,要求使一类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保证了第二个层次学生的基本训练,也照顾了第一个层次学生能力低的弱点,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各层次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发展。笔者还要求学生把预习所获也写在课本上,以便在课堂上交流。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明确预习的目的,通过预习,对即将要学习的新课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知道了哪些内容自己能够弄懂,哪些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去弄懂。这样,学生在上课时,便可集中精力去听,去思考解决自己难以弄懂的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在预习时的收获,这样,听课就变得更有针对性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而预习的每个要求都是自己能做到的,提高了学生的预习效果,也促进了课堂的有效教学。

二、考虑差异性,合理地安排预习时间

中年级学生对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有了明确预习目标后,那如何安排预习时间呢?这也需要合理地调配,让学生带着愉悦的、自觉的心理去预习,使学生能在较少的时间里投入对新课内容的预习中,获得尽可能好的学习收益。

学生对于当天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常常需要经过晚上一至两个小时这样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理解、消化、吸收,而学生要达到吸收的过程,不外乎是通过教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等这几种途径来实施。而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晚上的语数外三门功课的作业加在一起,还是挺多的,如果在此基础上布置去预习将要学习的新课文,学生会产生厌烦心理,预习往往走马观花,敷衍了事,这样的预习是无效的。所以,合理安排预习时间,也是提高有效预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此,笔者采取了分时段的预习时间,从每天的早读课时间里挤出十分钟,让学生初读、深读,整体感知将要学习的新课文。短短的十分钟难以收到预习成效,所以下午再让出十分钟,让学生整理他们对新课的疑问、困惑和收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晚上再利用十五至二十分钟的时间,根据自己不同的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任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主要要识记生字的字音、字形;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主要要翻阅工具书,查阅词语的意思;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借用参考资料、工具书来自行解决问题。这样的时间安排看似支离破碎,但却较好地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厌学情绪,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了主动愉悦的心理,从而主动地去预习,提高了预习的效率。

三、重视预习中出现的个体差异,教给学生预习方法

预习要体现因人而异和因文而异的原则。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预习作业中常有“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这一类要求。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所谓“不理解”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预习时,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培养质疑的能力,是个很重要的工作。开始指导这类预习时,工作要细致。如“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让学生知道先从生字新词中想想有无不理解、不明白的,如果认为明白了,就要说说词语意思,如果认为不明白就要将不明白的画出来;其次可读课后练习中要求掌握的词语,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还可以听听同学提出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想想自己是否明白,用这样的方法去找到不理解的词语。对于句子和课文,也要边读边用课后思考练习题来考考自己,逐步提高自己质疑的能力。

中年级学生面对不同的新课内容,所采用的预习方法也理应随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以下三种方法正在尝试中:

1. 提示式预习

这种预习是在老师作必要的提示指点后,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在预习题中设置坡度,降低难度。比如,四年级上册《李时珍夜宿古寺》主要的练习中有一项:要求学生先读课文,然后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这个单元我就带着孩子们在课堂上预习,教会孩子如何分段以及概括段意。这样学生读课文时就有一个基本的思路,这样的提示较明确,有助于促进学生增加完成任务的信心,从而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的。

2. 解疑式预习

这种预习方法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并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试着解决。在这里,设计问题要注意到学生学习课文“尝试了解”的特点,最好是学生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后即可回答。比如,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路花香》《九色鹿》这些故事型的课文时,学生仅局限了解故事内容,对人物特点、故事中所折射出来的道理或知识很难理解,于是可布置这样的预习题:

(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写了有关他的什么事呢?找出有关的语句。

(2)从作者描述的事情中你看出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样的预习照顾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对他们的能力提高是切实可行的。

3. 思考练习题式预习

学生情况不同,预习关注的内容不同,预习达到的目标也不同。苏教版小语教材的课后练习设置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体现了字、词、句、篇螺旋上升的语文能力提高的过程。基础差的学生可以把课后字词作为预习重点,认真预习课后练习第一题“用钢笔描红”即可。基础尚可的学生,则按照课后练习进行思考,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而学习较好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课后练习深入思考,并联系学过的知识或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来说,应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创新思维,提高学习的效率,减轻学习负担;更应顺应小学生爱动的天性,让小学生的眼动起来,嘴动起来,手动起来……在“动”中求知,在“动”中求新……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创新意识,收到预习实效,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之目的。

四、利用预习检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中年级学生对新课内容进行预习后,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情感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五、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1. 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诱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应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2. 把竞争意识引入预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中年级学生也不例外。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地运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预习是一个寻疑的过程,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做好课前预习,兼顾学生的差异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

上一篇: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优秀观后感心得体会下一篇:六二班级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