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2024-07-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精选10篇)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1

2、质量是安全基础,安全为生产前提。

3、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4、小心无大错,粗心铸大过。生产秩序乱,事故到处有。

5、一人违章,众人遭殃。

6、防火须不放过一点火种,防事故须勿存半点侥幸。

7、宣传安全知识,传播安全文化。

8、出门无牵挂,先把火源查。火灾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9、工作质量人人把关,产品质量层层把关。

10、整理整顿天天做,清理清扫时时行。

11、安全要讲,事故要防,安不忘危,乐不忘忧。

12、没有措施的管理是空谈的管理,没有检查和计划的管理是空洞的管理。

13、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

14、企业效益最重要,防火安全第一条。

15、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16、质量意识在我心中,产品质量在我手中。

17、机器设备,登记造册;常做维护,正确使用。

18、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19、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20、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循规蹈矩;防微杜渐。

★ 准确反义词

★ 准确的反义词

★ 基本信息一定要准确

★ 胎儿亲子鉴定准确吗

★ 考前预测作文准确 材料作文重出江湖

★ 教你准确揣摩他人心理!

★ 如何全面准确地考察干部的“德”

★ 属于自己的准确位置散文

★ 验孕棒测试准确吗及注意事项是什么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2

一、原始记录的定义及基本要求

1.原始记录的定义

GB/T 19000-2008《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记录的定义是: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文件。通常情况下将记录分为质量记录和技术记录两类, 质量记录是指管理体系活动中产生的记录, 技术记录是指进行检测/校准活动的记录。在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对技术记录的定义是:技术记录是进行检测和/或校准所得数据和信息的累积, 它们表明检测和/或校准是否达到了规定的质量或规定的过程参数。技术记录可包括表格、合同、工作单、工作手册、核查表、工作笔记、控制图、外部和内部的检测报告及校准证书、客户信函、文件和反馈。

本文提到的检测原始记录是属于技术记录的范畴, 检测原始记录通常是以规范化的表格形式对检测过程的条件、数据等信息的记载, 检测记录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因此做好检测原始记录的管理, 对于鉴定检验机构至关重要。

2.原始记录的基本要求

对于通过CNAS认可的机构和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机构, 虽然其性质不同, 但对检测原始记录的要求基本相同。

(1)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

CN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 认可准则》 (ISO/IEC17025:2005) 中第4.13条对记录, 特别是技术记录有专门要求, 这对于规范原始记录提供了理论依据。认可准则在对记录要求的总则中提出:实验室应建立和保持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存放、维护和清理质量记录与技术记录的程序。实验室所有记录应清晰明了, 并以便于存取的方式存放, 保存在具有防止损坏、变质、丢失的适宜环境的设施中。实验室应规定记录的保存期。所有记录应予安全保护和保密。实验室应有程序来保护和备份以电子形式存储的记录, 并防止未经授权的侵入或修改。

(2)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9条要求: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有效措施, 避免原始信息或数据的丢失或改动。所有质量记录和原始观测记录、计算和导出数据、记录以及证书/证书副本等技术记录均应归档并按适当的期限保存。每次检测和/或校准的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保证其能够再现。记录应包括参与抽样、样品准备、检测和/校准人员的标识。所有记录、证书和报告都应安全储存、妥善保管并为客户保密。

从以上两个准则的要求来理解, 记录可以存于任何介质上, 例如硬拷贝或电子媒体, 所以不仅是纸质形式的记录需要规范。

二、检测原始记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测原始记录的格式与编制

原始记录格式属于管理体系文件的一部分, 应是受控文件, 应有编号, 保证其唯一性和可追溯性, 编号应按照实验室内部规定的文件编号规则进行, 并按照实验室内部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审批及备案。原始记录格式应依据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 编制原始记录时, 要充分考虑到记录应包含足够的信息, 保证该检测能够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复现。

2.检测原始记录的原始性

准则中明确规定所有工作应当时予以记录, 即不能事后追记或者誊抄。原始记录强调的就是原始性, 即观察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产生当时予以记录, 所以原始记录既可以是纸质手写的、仪器设备直接打印的数据, 也可以是计算机自动采集处理的数据, 只要是直接获取的就属于原始记录, 间接采集的不算原始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当实验室采用计算机或者自动化设备对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时, 实验室应制定数据控制程序, 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检测原始记录的填写与修改

浅谈种子检测原始记录的编制 篇3

一、检测原始记录的组成

种子检测原始记录主要由扦样、样品接收、样品流转、仪器设备使用等项组成。

二、检测原始记录的表式和内容

检测原始记录的表式包括记录的名称;受控编号;样品编号;检测校核;审核的时间、人员;相关信息内容。相关信息是检测原始记录的主体部分,不同类别的检测原始记录。其内容也有较大的差别,一般包括样品的基本信息,检测环境和食品设备情况,检测相关情况和数据三大部分。

1.样品的基本信息包含受检(委托)单位的作物种类、种子类别、品种名称、数量、生产地点、生产年限或批号、扦样或送样的时间、检测的性质或任务的来源、检测项目等内容。

2.检测环境和仪器情况包括检测的温度、湿度和照明;食品设备的名称、型号、校准值和使用前后情况。

3.检测相关情况和数据包括检测日期、检测方法、检测依据、判定依据、样品检测前后状况、检测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从量器、仪表上直接读取的数值或打印记录、计算公式、计算过程中的中间值、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因操作失误需作废的原因等内容。

三、检测原始记录的编写方式

检测原始记录由直接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依据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进行编号,编写时可根据种子检测工作需要,将检测原始记录编制专用基用型、辅助型二种格式。

1.专用型记录

专用型记录是检测原始记录的主体,编制时以可设计单项目和多项目上两种。作物种子检测机构在一般情况下均使用单项目的检测原始记录。

2.辅助型记录

辅助型记录是指检测原始记录中某一信息不便容纳,需另行列出的记录。如标准溶液的配制(或稀释)记录等到。

四、编写检测记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检测原始记录的受控编号应置于记录的右上角这个醒目位置,主要功能是便于使用和管理。

2.为保证检测人员能规范、准确地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应尽可能编制成专用型记录;检测过程中必须填写的信息和数据应编制于相应的记录中。编制的同进,应考虑检测工作的作业流程及对应的检测方法、步骤保持一致;用于填写检测信息和数据的空格的大小适宜,并应留有更正错误记录的余地。

3.生产商的相关信息不应出现于检测任务单上、样品流转单和检测记录中,以免影响检测工作的公正性。

企业原始记录工作管理制度 篇4

第一条原始记录是企业统计核算、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依据,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加强原始记录的管理,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是原始记录,是指按规定的格式,用数字和文字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具体事实进行的最初主载。凡根据原始记录整理、登记、填制的汇总表、登记表、帐、卡及非经济活动的记载文件和不记载实际执行情况的表、单都不算原始记录。

第三条原始记录由财务部统一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即原始记录的制订、颁发、整顿等工作,由企业管理部组织协调,原始记录的设计、修改以及督促、检查和汇总、整理等工作由各分管业务工作的部门负责。

第四条设立原始记录的原则:

1.设立原始记录从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相应的原始记录;

2.设立原始记录,在计算方法范围,口径等方面必须符合国家报表和企业内部报表的要求;

3.设立原始记录,各科室应互相配合,做到既能满足统计、会计、业务核算和有关管理工作的要求,又避免各搞一套,繁琐重复;

4.原始记录要简明扼要,便于职工掌握,以利于开展群众性记录活动。

第五条各业务科室设计的原始表格,应送××审查,呈主管厂领导批准实施。××负责全厂原始记录表格的印刷、保管、发放。

第六条各科室、车间应经常检查原始记录工作,督促各岗位记录员或职工准确、及时、全面、清楚地填写好各种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5

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 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此外,还要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和尺度,画地质素描图或照相,采集岩石或化石标本。所采集的岩石和化石标本也要分别统一编号,将编号登记在每个观察点描述的后面,并且用记号笔或红蓝铅笔在标本表示出来。观察点上所有的描述都记录在划线页中间即两条竖线之间,地层代号写在左侧,标本编号写在右侧。每个观察点描述完毕后,要空一行再接着描述下一个观察点。

图件是一种非常实用、形象直观的记录方式,与文字描述相辅相成。有时候,大堆的文字描述还不如一张简图那么明了、直观。图件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地质素描图、剖面图和平面图、示意图、地貌图等等。所有的图件尽管各自要求不尽相同,但都必须是自明和完整的,除了图件本身外,还要有图名、图例、方向、比例尺和可能的简单说明。

在所有的图件中,野外最经常打交道的就是地质素描图。它所描绘的对象可以是露头上的断层、褶皱、地层接触关系、化石、沉积构造等等五花八门。地质素描图不同与美术上的素描图,它不是简单地重复、所画即所见,而是要求通过细致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抓住本质特征,用简洁的线条表示出所要揭示的地质现象。因此,地质素描图的制作往往超出了描绘本身的内涵,带有不同程度的地质分析和解释。

如何画好地质素描图?这不仅取决于个人的美术修养,而且更主要地取决于个人的地质专业水平。这是一项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需要同学们在本次实习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勤奋苦练,逐步提高。

图6-7-1 野外记录簿的记录格式 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1.野薄记录格式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任务:(岩区(或...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内容 1.野薄记录格式

日期: 年 月 日 天气:(晴、阴、雨)地点:(野外基站)路线:(如:自 经 至)手图号: 航片号:

任务:(岩区(或地层分布区)主干(或一般)穿越(或追索)路线地质调查;追索 断层(或 层)

人员:(记录);(手图与航片)点号:(如:0066)座标: X: Y: GPS:(经度 纬度 高程)位置:(如: 村(或高地)NE35°460m处小路东侧)露头:(人工采场或天然),良好(或一般、差等)

点性:(地层界线点、构造观察点、化石点、岩性岩相观察点等)描述:(点E为„„„;点W为„„„;接触关系为„„„)

标本:(于900m处采同位素年龄样一件 样号为0066-1 岩性为„„„)照相:(记录照相序号、位置、照片内容简述等)遥感影像特点:(仅对要求建立遥感解译标志的地质路线进行遥感影像的描述与记录;遥感地质解译记录的详细内容是:(1)解译点号和解译区位置;(2)所解译的地质体或地质界线及其两侧影像特征及解译标志)点间:(如:(1)NO0066SE+650m 650m: 沿途为„„„(2)650ms+850m1500m: 沿途为„„„

(3)1500mssw+900m 2400m NO0067: 沿途为„„„)路线小结:(当日路线结束后必须认真撰写小结,小结含三项基本内容: 一是对当日路线工作量统计(路线总长、地质点个数、素描图个数、照相数量、各类标本采集数量);二是对当日路线的地质熟悉;三是对存在问题及对相邻工作路线的工作建议。)(注重:所有主干穿越路线必须有信手剖面,1/3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所有的一般穿越路线1/5的点须野外素描或照相;追索路线视情况而定)2.野薄记录格式说明

①天天开始一页应记录日期、工作区、天气状况,其中工作区记录工作站或填图地区。

②点位应以观察点四周的高程点、村庄或其它固定地物作标志。

③记录本的右面作文字记录,左面作素描图、路线剖面或附贴照片,必要时也可作简要文字批注或补充记录。摄影资料记在相应地质观察记录之后,应注重数码照相编号或底片编号、摄像对象和内容及方位,凡图上有路线通过的地点必须有文字记录。

④工作小结应另起一页。记录本内不得记与野外地质调查无关的内容。⑤产状标记方法(记录或信手剖面):层理140°∠30°;次生面理50°∠40°,可在产状前注明S0、S1、S2或糜棱片理等;断层120°∠45°;节理320°∠70°;轴面A40°∠50°;枢纽Fh30°∠60°;线理L3000∠10°等。3.野外工作手图勾绘内容

野外工作手图必需标记和勾绘如下内容:

① 地质点(直径1mm的小圆)及点号(一般标记在地质点的右下方);② 地质点上所观测到的岩层产状和各种面理产状;

③ 地质界线(地层单位之间的分界线、断层线、岩性岩相分界线、侵入体侵入界线、含矿层界线、地貌单元之间分界线等,勾绘时需遵循“V形法则”及野外实际展布情况);

④ 地质体填图单位(各种正式和各种非正式填图单位)代号及岩性岩相代号或花纹;

⑤ 各类样品采集点及编号;

⑥ 地质路线(用绿色虚线标绘)和实测剖面线(用黑色实线标绘)及剖面代号。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详细确定。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 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光片 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岩组分析 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4 人工重砂 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粒度分析 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6 大化石 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微体化石 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定。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X—射线衍射分析样 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 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朴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 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电子衍射法样 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10 红外光谱分析样 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激光拉曼光谱法 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穆斯堡尔谱法 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 13 核磁共振波谱法 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 14 热分析样 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 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 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采样要求:

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 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级)。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 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殊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激光显微光谱法 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岩石化学全分析样 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 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 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 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采样:挑选单矿物2g。K—Ar年龄样 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40Ar—39Ar年龄样 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29 U—Pb年龄样 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铀系法 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31 Rb—Sr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32 Sm—Nd年龄样 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14C年龄样 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古地磁 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采样要求:

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

2、数量,应满意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央取样,不得少于10块;

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

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

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

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样重,1000g左右。

光释光(OSL)测定河流相、洪积相、湖相、海相、冰水相、风积物、火山喷发物及断层磨擦生热烘烤的产物及考古样的最后一次暴光或受热以来所经历的年龄,测年范围2千年—50万年。采样:基本同热释光样 37 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物质内部结构特征;测定第四纪沉积物、火山岩地质年龄及断层最后一次活动年龄等,测年范围几百年—几百万年。采样要求:1)测定物质结构的样品,单矿物采长度为2—9mm的单晶,粉晶采4—9g,液体需0.01—0.1ml。2)第四系测年采集对象为碳酸盐类钙结核、贝壳、珊瑚,磷酸岩类牙齿、骨头、硫酸盐石膏、硅酸盐、火山物质、断层物质、经阳光照射的样品等;采样深度30—50m;避光处理和保存;样品量一般50—100g,含石英颗粒松散沉积物一般需1000—2000g。

裂变径迹(FT)测定对象磷灰石、锆石、硝石、云母、火山玻璃等。测年范围几百年至几百万年。采样:样品要新鲜,矿物充分结晶;测抬升速率沿不同高度系统取样,样品量足以保证选出几十个矿物颗粒,送单矿物100—500颗,送岩石2Kg。

氧同位素 测定样品的氧同位素组成和同位素平衡温度取样:根据用途不同而不同:1)、计算成岩温度常采同一世代矿物对,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矿物样重0.2g ;计算碳酸盐岩古海水温度要用腕足类及软体动物贝壳。2)、判别岩石物质来源采单矿物(或全岩),岩石要新鲜,矿物纯度98%以上,粒径小于0.3mm。判别水的来源主要用矿物包裹体。3)、测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采集冰块和雪装入玻璃瓶,蜡封,样品体积50—100ml。

氢同位素 测定δD值。用于计算温度,判别物质来源,结合氧同位素研究地下水成因。采样:测定对象主要有云母、角闪石、蛇纹石、天然水,测定包裹体的矿物有石英、萤石、硫化物、碳酸盐等;样重,单矿物20—50g,水10—15ml。41 硫同位素 分析硫同位素组成,计算δ34S,计算矿物的平衡温度。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硫化物,测定温度取矿物对,挑单矿物0.5g左右。

碳同位素 测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用于计算温度,判别有机碳和无机碳、淡水和海水碳酸盐岩。采样:采样对象主要为碳酸盐岩、含石墨变质岩及含碳地下水、气体和植物,样重0.5g,气体5—10ml;测定包裹体碳同位素组成的矿物主要有石英和硫化物,样重150g。

铅同位素 分析铅同位素比值,计算模式年龄,判别成因。采样:测定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钾长石,样品要新鲜,取矿物重1—2g,同一地质体应取三个以上样。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化学分析样 根据矿石成分作基本分析和必要的组合分析,确定矿石中有益组分和伴生组分及有害元素的含量。采样原则:根据自然分层和矿化情况连续拣块系统取样,在一层内以样长0.5—1m垂直矿层连续刻槽采样,沿矿化走向至少布置两条以上采样线。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光谱全分析样 了解矿体及围岩的元素含量情况。46 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采自然重砂样 分析要求:重砂矿物定性定量分析。采样:采集重量15—30Kg,经野外粗淘后不应少于10—15g。47 非金属矿物理性能及工艺性能测试样 测试项目及采集方法与矿种及用途不同而确定。

采煤层煤样 刻槽法(10×10—25×25cm)直接在煤层上系统取样,作半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磷、发热量及元素分析(C、H、N、O、S)等。

生油样:分析项目为有机质含量、元素分析、沥青族组分分析、氯仿抽提物等。采样对象有油页岩、沥青质岩、煤、浅色碳酸岩等,采集新鲜岩石,要系统采集,样重一般为300g—1000g。

储层样:分析项目包括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含水饱和度。采样规格6×6×7cm,采样岩石为油页岩、含油砂岩、含油碳酸岩。51 盖层样:测定孔隙度、渗透率及岩石突破压力实验。

水样:主要有简分析水样、全分析水样、专项分析水样和现场分析水样,水样的采集、分析项目与密封见有关规范。

土壤样:分析与矿产、农业、牧业、林业、污染、环境生态有关的元素和成分。样品采集系统采集有机层、淋积层、母质层,样重100—150g。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6

一.总则

为妥善保存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并规范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标识、收集、编目、归档、贮存、保管和处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部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保存控制,也包括分供方的原始记录。

三.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种类、收集、标识:

1.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形式由使用部门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经工程部长审核其可行性后,交厂务经理审批其是否能正式使用。

2.对于已超出保存期的原始记录,由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销毁,工程部有权检查其是否按规定实行。

3.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保管方式要便于存取和检索,保管设施应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防止损坏、变质和丢失。

4.工程部规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保存期。

5.各部门需查阅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时,需向厂务经理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再向相关记录的部门负责人借记录查阅,各部门做好查阅记录。

四.各部门要做好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填写和呈报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填写应准确,干净。不得在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上随便涂写。如记录时出现错误,在错误处划一杠,再填写正确数据,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涂写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以保证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的有效性。

批准

审核

编制

日期

日期

日期

文件编号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7

关键词:工程定额,原始数据,差异性处理

0 引言

伴随着各类数学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工程定额原始数据的处理有了新的方法。许多定额编制人员也就在此领域展开了相关研究并得到不少有意义的结论。本文则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工程定额原始数据差异性处理”这一难题展开相关研究。

1“差异性”及产生原因

在本文中“原始数据差异性”的含义指的是定额编制过程中所测定的各类原始数据在数值上存在差别。当数据差异在一定范围内的我们称之为合理数据并予以采用,反之则为“异常数据”,有关异常数据的划分方法基本都是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来剔除异常数据。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合理范围内的数据经过差异性处理后再汇总处理并形成消耗量。

1.1 数据差异性产生的原因

原始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观测者因素引起、观察对象因素引起及现场环境条件所引进的差异这三大方面。

观测者因素不是定额数据差异产生的重点,非观测者因素也就是观测对象和测定条件所引起的数据差异才是原始数据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一般来讲,主要的现场环境条件及观测对象因素引起数据差异的情况有:某工序紧后工序时间节点硬性要求、工序紧前工序的影响、设备的额定生产能力、施工设备的配置、机械操作人员驾驶汽车的年数、现场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操作人员的自身状况、本工序自身人机并动的影响、操作人员技能熟练程度、前后工作关联密切程度、工作面分布情况、是否经常中断、地区的环境状况、当地的地质土质特征、当地水文特点、工作所针对的地形特征和地质状况、变换设计产生的作用、设计质量的好坏、机械的使用过程中损耗程度、机械的租赁及租金结算方式、现场人员配备布置是否合理有效。

1.2 正常施工条件拟定

正常施工条件的拟定一般包括:工程机械化程度、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是否与从事工作等级符合、工具与设备的种类和质量、劳动的组织形式、材料实际需要量、工作地点组织及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气候条件、工资报酬形式、劳动竞赛开展情况、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等。上述所有条件,都有可能影响到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工时消耗。所以正确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的意义十分重大。若全面考虑所有要素对于各种不同工序而言会有大量的工作,所以本文认为应该重点考虑影响较大的几个因素来拟定正常施工条件。

2 原始数据差异处理模型的构建

2.1 模型构建原理

通过本文构建模型为某工序的定额原始数据差异处理结果,其计算使用必须以针对各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结论为前提,本模型所得结果综合了此工序处于一般情况的测试条件的拟定条件和能够采取建立差异性处理模型来处理该工序的定额测时调整系数I的问题。

确定调整系数的先决要求就是要确保充分的比照正常测时条件。然而确定调整维度应该以主成分分析过程计算所得的主成分的数目为依据准,也就是说有主成分因素和综合调整系数Ii数目是相同的,不能一个多一个少。各个主成分,即定额测定的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应遵循“取重舍轻”的要领。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一开始就要把分析的侧重点放在重要因素上,次要因素次之。如此一来是使得建模过程中能花力量较小而收到的效果甚大。抓重点抓关键才能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并能减少计算过程、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对于各影响因素的正副取值的“测时偏差度”要紧密的结合该指标的变化对于测时结果的影响变化规律,不应该简单的按照数值大小来确定其正负。

2.2 差异性处理模型测时偏差度的确定:

式中:xi———某影响因素的规定正常测时条件;x′i———某影响因素的现场测试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型的正负取值以现场工序测定因素对测时结果造成影响变化规律为准。

单一因素调整系数的确定:

式中:ki———主成分i的影响权重;Cj———主成分i包含的的第j个主要因素的测时偏差度;

消耗量调整系数的确定

式中:I———定额测时调整系数;Ii———调整系数中包含的第i个主成分的调整量。

按照上面的分析可以计算得到某工序的定额测时调整系数,采用调整系数的运用就可以为定额数据的处理提供支持并大大的增加了原始数据的利用率。

3 案例分析

上文讲述了模型的构建原理及计算式,该部分将案例分析模型的实际应用。

3.1 主成分计算结果的利用

前文所述,本文构建模型实际上为定额差异处理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差异处理阶段。其案例计算要在第一阶段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既主成分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

某定额子目的测定过程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结果为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F1、F2、F3、F4。

根据各自组成影响因素的荷载分布特点,本文将这四类因素非标命名为:

Y1———机械自身综合因素;Y2———工序及工作对象特点;Y3——工地环境影响;Y4———机上人员影响因素。

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所得的计算结论见表1。

3.2 测时条件及拟定条件差异

该工序为机械挖土方工序,该工序测定过程中工地的实际情况为:

观测机械成新率(70%),机械操作人员驾龄(14年),该道工序总时差,(5天)实际运土距离(800m),挖掘机斗容量(1.0m3),开挖深度(3.6m),土壤含水率(30%),测时场地气温(10℃),工作面面积(80m2),机械月租金(12000元/月),测时风速(2m/s),机械操作人员工资(3600元/月)。

与此相对应的,该工序拟定条件如下:

观测机械成新率(50%),机械操作人员驾龄(10年),该道工序总时差,(5天)实际运土距离(1000m),挖掘机斗容量(1.0m3),开挖深度(5m),土壤含水率(20%),测时场地气温(20℃),工作面面积(100m2),械月租金(10000元/月),测时风速(2m/s),机机械操作人员工资(3000元/月)。

3.3 案例模型计算

根据前文构建模型计算可得:

同理,各影响因素量化后现实条件与拟定条件的差额度分别如下所示:

由上一节可知:X4挖掘机斗容量,X2观测机械成新率,X11机械月租金,由于该三项因素在主成分F1中的荷载较高说明了主成分F1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

所以,主成分F1的调整量I1计算结果为:

其他各主成分的调整量分别为:

该测定条件下的定额测时调整系数:

所以该原始数据经“定额测时调整系数”调整后的消耗量为:0.22*(1-8.5%)=0.201台班/100m3。

通过案例计算表明,在定额消耗量确定过程中通过采用本文构建的模型使得消耗量处理过程中的原始数据更加收敛,同时消耗量在综合处理并扩大后得到的该工序的定额消耗量也更有说服力。

4 结论

事实证明运用本文构建的定额原始数据差异处理模型确定得到的原始数据更加收敛,所编制定额子目的消耗量更有说服力和合理性,充分验证了本文理论的合理性以及所构建模型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乔鹏.公路工程基础定额数据测定方法选择及多因素数据差异性研究.硕士论文,2010.

[2]王首绪.乔鹏.张征争等.基于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方法的适应性选择[J].中外公路,2010,4:72-76.

[3]李巧.乔鹏.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公路施工定额现场测定影响因素聚类分析[J].公路与汽运,2010,12(4):102-107.

业务原始数据申请流程 篇8

为进一步规范公司项目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和使用性,严格贯彻‚五每‘‛四句话’,按照PDCA的管理方式,现公司对项目原始数据申请单和申请流程进行修改,请各位员工严格按照新的申请单和申请流程执行。

1、申请人按照《业务原始数据需求单》填写申请;

2、审批流程:

1)由业务员提出研究报告的需求,填写《业务原始数据需求单》中的基本信息及需求描述,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流程;

2)业务员将《业务原始数据需求单》提交给报告设计人,由报告设计人签署意见,对需求进行分析,并确定数据格式、数据用途、数据范围、数据分类等信息;

3)技术负责人针对上述需求确认能否提供相应数据,并签署意见; 4)合同企业、项目主管部级政府、项目主管省级政府的数据需求经过事业部总经理、买卖提信息中心批准后技术负责人方可安排实施; 5)非合同企业、非项目主管级政府、非项目主管部级政府的数据需逐级上报,事业部总经理、买卖提信息中心、常务副总裁、董事长批准后技术负责人方可安排实施。

6)技术部负责人未接到项目原始数据申请单或申请单未按照审批流程审批,则不可安排数据获取;如自行安排数据获取造成不良或法律后果,则由相关人员承担法律责任。

7)《业务原始数据需求单》审批通过后,技术按照需求单提供数据给报告设计人,由报告设计人根据数据进行设计,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业务员,并抄报信息中心。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9

在审核原始凭证的过程中,会计(出纳)人员要认真执行《会计法》所赋予的职责、权限,坚持制度、坚持原则。对违反国家规定的收支,超过计划、预算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各项支出,违反制度规定的预付款项,非法出售材料、物资,任意出借、变卖、报废和处理财产物资,以及不按国家关于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划分的规定乱挤乱摊生产成本的凭证,会计人员应拒绝办理。对于内容不完全、手续不完备、数字有差错的凭证,会计人员应予以退回,要求经办人补办手续或进行更正。对于伪造或涂改凭证等弄虚作假、严重违法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在不拒绝办理的同时,应当予以扣留,并及时向单位主管或上经主管报告,请求查明原因,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原始记录数据处理 篇10

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模拟技术在SAR系统设计和算法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作用。SAR回波仿真算法基本上可分为二维频域算法[1 - 4]和时域算法[5],基于回波数学模型的时域算法能够精确地模拟出SAR原始回波信号,物理概念清晰,但计算复杂度过高,不适于大场景目标; 二维频域算法直接推导了系统传递函数的二维频域表达式,利用频域内的FFT代替了时域卷积,大幅提高了仿真速度。传统二维频域算法的推导主要基于正侧视模式SAR,当处于斜视工作模式下时,距离向和方位向存在严重的耦合,传统二维频域算法无法准确模拟出距离徙动的空变特性[6 - 7], Franceschetti等人虽根据斜视SAR的几何构型重新推导了系统传递函数,但在斜视情况误差明显增大,文献[2] 对斜视原始数据快速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沿距离向积分的快速算法,虽保证了模拟精度,但其效率远不如二维频域算法。去走动处理在斜视成像算法中经常使用,以避免频谱混叠等问题。斜视情况下,回波距离方位耦合严重,在回波模拟算法中,可先推导出去走动后的系统传递函数,再在算法最后统一模拟距离走动, 完成回波模拟,这样可避免斜视带来的频谱混叠、高脉冲重频等问题,从而提高回波数据的准确度[8]。

本文提出一种斜视模式下的原始回波数据二维频域快速算法,算法通过去走动处理将多普勒中心搬移到零多普勒处,重新推导了去走动后的系统传递函数, 在距离频域- 方位时域上模拟了距离走动,并模拟出了回波的空变特性,保证了回波数据的准确性,性能分析表明,本算法的计算效率远高于时域算法以及沿距离向积分算法。

1斜视SAR系统传递函数

超宽带SAR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载机沿y轴飞行,飞行高度为h,速度为v,P点为场景中心点目标,斜视角为 θ,tm= 0时刻,载机位于B点。

由图1可知,任意时刻tm,系统的瞬时斜距变化方程为

在tm= 0时刻,将斜距变化方程进行泰勒级数展开

其中,k1= - sinθ·V,k2= cos2θ·V2/ R0。

假设雷达发射线性调频信号,则雷达接收的回波基带信号可写为

对式( 3) 中快时间做傅里叶变换后得到

这里线性走动项为

所以,式( 4) 可写为线性走动项与其他徙动项加和的形式

其中

首先将去走动后的传递函数G'( fr,tm; RB) 进行模拟,最后再统一对线性走动项进行模拟,去走动后斜视传递函数变为

则根据驻相点原理,对系统传递函数( 8) 慢时间做傅里叶变换得到去斜后的传递函数二维频域表达式为

2斜视SAR原始数据二维频域模拟算法

假设场景的二维复散射系数为 γ( y,r) ,y为目标在方位上偏移场景中心的距离,r为目标在距离上偏离场景中心的距离,则场景的回波信号为

对场景的回波信号做二维傅里叶变换,其二维频域的表达式为

将式( 9) 带入式( 11) 可得

其中,Ff,ftm[·]表示方位距离二维FFT; G0( f,ftm) 为传递函数

在距离频域- 方位时域上模拟距离走动,生成回波。在距离频域- 方位时域,系统传递函数的表达式为

由传递函数可知,在距离频域- 方位时域上乘以一次项G1( fr,tm; RB) 即可模拟出斜视SAR回波的距离走动,图2给出了算法的示意图。

若没有距离走动或不校正距离走动,距离压缩后相同距离单元里点目标的斜距是相同的,当时域校正距离走动后,同一距离单元的点目标在tm时刻的斜距为R0+ ΔR( tm) ,从而使多普勒调频率不再是一个常数

Frank H. Hong[12]等人给出了补偿空变性的函数

同样,利用此函数对空变性进行模拟,从而得到准确的回波数据。

由以上论述可知,斜视SAR二维频域回波模拟算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

这里,方位传递函数为

3仿真实验

为了验证本算法的高效性和正确性,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参数如表1所示。

斜视角设置为60°,分别用时域方法以及本文所述的二维频域方法进行仿真。为验证斜视SAR原始数据频域模拟方法对于大场景目标的模拟性能,设置两个点目标,目标1设置于场景中心,目标2设置于距场景中心500 m处。

图4为点目标在方位向和距离向的脉冲响应结果。可以看出,在斜视角为60°的情况下,目标1与目标2均可得到良好的聚焦。表2给出了成像性能指标,可以看出,目标1与目标2在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峰值旁瓣比( PSLR) 以及积分旁瓣比与时域模拟方法的相应数值都比较接近。图5给出了本文所述回波产生方法与理论值相比的相位误差,在孔径范围内,场景中心点目标最大距离相位误差为0. 3 rad,最大方位相位误差为0. 2 rad,距离场景500处的点目标最大距离相位误差为0. 35 rad,最大方位相位误差为0. 4 rad,均远< π /4 rad,其影响可忽略。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仿真出较为准确的回波信号。

4结束语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的斜视SAR回波原始数据模拟算法。文章从斜视SAR的几何构型出发,重新推导了去走动情况下系统传递函数,并在距离频域- 方位时域上模拟了距离走动,在距离- 方位时域模拟了回波的空变特性,保证了回波数据的准确性,仿真结果证明了本算法的正确性以及高效性。

摘要:针对合成孔径雷达斜视模式下,传统的二位频域快速算法难以精确模拟出斜视SAR距离徙动及空变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高效的斜视SAR回波原始数据二维频域快速算法,该算法通过去走动处理将多普勒中心搬移到零多普勒处,重新推导了去走动后的系统传递函数,在距离频域-方位时域上模拟了距离走动和回波的空变特性,并保证了回波数据的准确性。通过仿真分析表明,本算法在保证斜视SAR回波数据的模拟精度的基础上,计算效率远高于时域算法以及沿距离向积分算法。

上一篇:工长紧急预案下一篇:爱情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