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2024-08-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推荐16篇)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篇1

吃早饭了,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早上吃什么?”我顿时脑子一片空白,我又不是大厨,也不会做早餐。该怎么办好?幸好家里有麦片和面包,我赶紧撕开面包袋,让他们吃,然后倒水泡麦片给他们喝。

早饭的问题终于解决,我心想这当个家也不难嘛。这时,我拿着五十块钱,也是一天的生活费,问他们中午吃什么。他们说:“汉堡!鸡腿!披萨!”总之说了好多我平时爱吃的东西,因为我也想吃,所以就全点了,叫了外卖。当送外卖的叔叔问我要40元钱的时候,我有点后悔了,给了这40元,我们晚上只有10元了,那吃什么啊,能不能退货啊?尽管这样想,钱还是给了。晚上的事晚上再说呗。爸爸妈妈也没说我什么,拿着东西就吃起来,他们今天好像比平时的我要乖哦,我还会挑三拣四的,看来大人比小孩子好养,我忍不住笑了。

吃完饭,就要收拾,家里有些地方有点脏了,我准备开口叫妈妈打扫的,突然一想,今天她可是“小孩子”,我是“大人”,总不能让“小孩子”打扫卫生吧,于是我硬着头皮拿着抹布开始在房间的桌上,椅子上,柜子上擦起来,我觉得我已经擦了好久,可是等着我的却还有4间房呢,这时真想叫神啊,赐予我力量吧,来点魔法多好,我的老腰快直不起来了,不行,得休息一会,休息一会再擦。我想平时妈妈怎么搞卫生的,一个人全包了,我还尽捣蛋,哎,此时的我觉得当个“大人”也不容易啊!不知不觉我在地板上睡着了,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睡在床上了,房间都已经擦完了,原来是妈妈过来帮我做的。我看着妈妈,突然好爱好爱她,好庆幸自己有个这么好的妈妈,忍不住紧紧抱着妈妈。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篇2

首先说一说答疑课。孩子头一遭降临人世, 懵懂无知, 对这个新鲜又陌生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小小的他很实际地接触这个世界: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它需要知道, 什么样的事情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我们往往不回答孩子们的提问。一来我们觉得没有必要, 这问题实在太天真; 二来我们马上拿不出正确答案。我们对这个世界也几乎一无所知。

有个很小的孩子, 他看到秋天来了, 树叶开始凋落, 就想:树叶和花是不是从天冷的国家飞到了天正暖和的国家里呢?每个听到他这番话的成年人都捧腹大笑。孩子等到大人们笑声渐歇才问“:那秋天的树是怎么回事呢?除了两三个平常的句子之外, 大人们在也想不出什么话来回答他。因为大人也不知道!而且我们知道的越少, 就越容易被孩子旺盛的求知欲激怒。

难道成人不知道不耻下问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吗?为什么不去帮助他, 去求助于比自己知识丰富的人或利用其他手段来帮助这个孩子呢?美德教育不能在成人身上充分渗透, 何以去担当幼儿的美德教育呢?

再说撒谎课。撒谎是我们在孩子幼年时教他们的。最不伤人的谎言是:“你就说我不在家。”这通常是懒得去接电话。孩子们对说出的每句话都认真负责, 而我们呢?大人往往想说就说了, 而后又反悔。

妈妈早晨信誓旦旦地向孩子保证, 午饭后他们一起去散步。而午饭过后, 妈妈却说她没劲儿了。那当初为什么要许诺呢?要知道, 这些微小、毫无恶意又有理由可解释的谎言正一点一滴地积攒起来。于是孩子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人都随便说话, 他们的言行之间根本没有相互联系。因此, 孩子们当然会相信那些保证自己言出必行的人。为什么有时成年人能轻易地骗孩子跟它走?甚至很多情况下大人都用不着说服他, 通常只需这样说“:我那儿有小鱼, 你想不想现在去看看?我开车带你去。”

还是言出必行吧, 否则孩子可能会以为“信口雌黄”是无上的美德呢!因为爸爸、妈妈都是这样的啊!

最后说说惩罚课。以上两种事情的发生, 导致的后果就是:我们每天都在惩罚, 我们惩罚孩子, 而他们又反过来惩罚我们。

有人会反驳, 惩罚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家长时常蛮不讲理而毫无估计地教训孩子, 轻则边哭边嚷, 重则粗话连篇。这使有过失的孩子觉得自己真是犯了大错。自以为高尚的父母, 是否相信这种侮辱性质的打骂算是有意的行为呢?

他们用另外的方式来惩罚我们这些成年人。他们不再相信我们, 更要命的是, 他们不再对我们报以希望。

说到这里, 美德教育在哪里?美德教育无处不在, 为人师表者, 为人父母者, 检讨你的言行, 提高你的修养, 让美德教育在我们与孩子之间……

大人和孩子 篇3

我们是小孩子的时候,对家长所有的不理解,也都会在漫长的光阴流逝中,在我们成为家长时,深有体会,原来是这样,而不是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只不过,感知并懂得的时候,我们早就不再是小孩子,而是一个说话做事有板有眼的成人。

或许是为了适应生活,成人的我们,有了许多的禁忌。该做的该说的,不该做的不该说的,我们心中自是有数。因为不是小孩子,我们在为我们的言行负责,不敢造次,更不敢随意妄为。小时曾对家长怀有的不满,在我们成人后,在我们做了家长之时,无意中在用一种成人的观点来思虑问题,来对待生活,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以当年我们的家长之风,来要求我们的孩子。

世事轮回,就是这样的可笑。不历,不懂,经历过生,始悟,原来那样的不喜,竟是对的。因此,不容置疑地把这些所谓的正确,用我们无私的爱心,传导给孩子,成为一种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的固执给予。

大人和孩子的心,可能永远都无法相融,无法默契。因思维的角度,从来就不曾统一过。大人对孩子,是用一种爱来付出,是用一种适者生存的法则来引导。而孩子,是由着性子的快乐和无忌童年。两者,是矛盾的永远对立。爱,就是不断给予的对方不理解。一生中,角色就是这样悄悄变化。我们从小孩子到后来做了家长,小孩子将来也会如我们一样做家长,不再是孩子,然后他们的孩子,继续重复这样的变化。

孩子小时,父母通常是他们眼中的神,具备无所不能的本领。一点点,神变成凡人。孩子长大了,我们也不知不觉间老去。最后,父母老迈,无端成了孩子眼中的“老小孩”,又当孩子了。角色换位的无奈里,孩子则成为老父老母眼中的神,照料并纵容“老小孩”的老年,一如当年那样相反角色的给予。这,便是爱的回报。

每当看着孩子的时候,我的心里都感觉分外柔软。这样小的一个小东西,将来他会对我如何?会在我身边吗?其实,做父母的,是只知付出不计较回报的。他好就好,还求什么其他呢?只是已经老去的我,希望在想他的时候能够见到他,在我无法工作的时候,还能帮他带带我的孙儿,也就十分知足了。

无论人的好坏,在亲情面前,父母之于子女,子女之于父母,都是一样的神圣。人有经济上的不平等,有穷富之分,在亲情上,却永远都是一样的无私与可敬。尘世一遭,做过幸福的孩子之后,再做一做辛苦的家长,也是种人生的体味。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爱的回赠,什么叫理解。

大人和孩子六年级作文 篇4

我的身边,有许多的大人,像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他们都要辛苦的赚钱,用来养家、帮小孩买衣服,所以我觉得当小孩比较好不用辛苦的赚钱,只要读书就好,而且小孩上学都有下课休息时间,大人上班都没有休息时间。但是有时候我也会觉得当大人比较好,因为要买什么就买不用经过别人的同意,而且大人可以不用写功课,小孩就有功课。

我想快点长大成人因为长大后我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像是出国旅行、跟朋友出去等等……,我觉得总有一天我长大后,一定会来到大人的世界,所以我现在对于长大后到大人世界是充满冒险、期待的心情。

我觉得大人世界和小孩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因为大人的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小孩的世界是非常单纯,妈妈常常说“真羡慕,我们这些小孩子可以每天这么的快乐!”,有时候我也会说“其实你也可以这么快乐啊!”,可是妈妈就会说“这,你不懂啦!”可是我觉得快乐很简单啊!只要有乐观的态度就很容易快乐啊,我有一次在看书时,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叫做“乐观是痛苦的解药”,于是我就把它抄下来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希望她每天都能很快乐。

读《小王子》有感:孩子和大人 篇5

这是一个平实的故事,一个童话。但这仅仅是一个童话吗?它用那么平实的语言,来向你倾诉着一些隐藏在事实背后的东西,那些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就像小王子所说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

我们做过孩子。是的。为了一颗丢失的糖果而哭泣,为了一条花裙子而开心的孩子。我们那曾经还是孩子的世界里,太阳不一定是金色的,圆的,月亮可能会睡着,草不一定是绿的,只要愿意,我们可以让它像鲜花一样微笑。 但是我们长大了。

就好象修伯里所说的那样,长大了的我们只关心我们字典里那所谓“重要”的事情,那些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年龄,金钱,成绩。长大了的我们就用着大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了,变成了遵守“规律”的忙碌者。

我们开始体会不到一些细小的快乐,我们开始丧失一些灵敏的感受,我们开始丢掉了自我。我们开始,开始——长大了。 就好象修伯里所说的那样,长大了的我们只关心我们字典里那所谓“重要”的事情,那些跟数字有关的东西——年龄,金钱,成绩。长大了的我们就用着大人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了,变成了遵守“规律”的忙碌者。

我们开始体会不到一些细小的快乐,我们开始丧失一些灵敏的感受,我们开始丢掉了自我。我们开始,开始——长大了。

小王子是个小小的忧伤的人儿,柔情善感,让人心疼。他用他旅行的故事,来让我们在他的经历中,又找到了一些曾经的感受,那些曾经的天真与感动。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想象力的翅膀就开始变得嬴弱甚至到了最后,我们完全丧失了它呢?是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仰望星空,却感觉只能看到星星而不是许多善良的眼睛在眨动?是什么时候,我们开始认为天空就是兰色草地就是绿色,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以为世界就是它所看到的那个样子,而再没有多余的思考和想象了呢?

长大了,是么?如果给你选择的权力,不知道是否愿意,再用孩子的心去感受一下,或许可以是绿色的天空?

(指导老师:余振伟)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篇6

1、父母应找一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达能力差,一点小事就发脾气;还是孩子对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断的能力。

2、父母检查一下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否一致,特别是当孩子发脾气时,周围的人是一味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假如一味袒护,就会使他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他就会闹得更凶。正确的做法是父母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闹发脾气当武器”不起作用。

3、父母平时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4、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是天生的”,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发脾气时,也跟着发脾气,用发脾气对发脾气。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好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他推给父亲管教,这样就会使孩子产生“妈妈对他发脾气毫无办法”以后他会变本加厉地在母亲面前发脾气。

5、注意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做事的灵活性。孩子的能力发展有“关键期”,学习绘画宜在3—4岁;学习音乐宜在5—7岁之间。因此,兴趣的培养不要过早,也不宜过晚。孩子的兴趣特别容易转移,不要只根据父母的意见来决定,而应当听听专业人员和孩子本人的意见。

改变孩子?先从大人开始 篇7

作为父母或师长。总是免不了接受来自孩子的各种挑战。调皮、多动的孩子总是让大人们照顾不暇;胆小、爱哭的孩子最容易让父母无奈;乖顺、温和的孩子又常常拖拉,令人焦躁。遇到这些情况,大人常常很焦急地要“纠正”孩子的行为。其实,换一种思路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性格要强的妈妈

改变父母的看法可以改变孩子吗?是的,一位妈妈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

这位妈妈找我咨询,缘于一堂关于情绪的课程。课程里现场示范的案例和她的情况相像,她说:“课上那个人和他妈妈的纠缠很像我和女儿的状态。我女儿还小,我很担心这样的状态对孩子造成伤害,所以,我想咨询一下怎样才能让女儿性格好起来。”

这是一位干练,爽快的年轻妈妈,衣着整洁。亮丽,神态略带焦虑而不失清雅的气质。她在工作上顺风顺水,家里三世同堂,也算和顺美满。唯一让她烦恼的,就是5岁的小女儿:“带孩子不是轻松的事情,特别累和烦。现在吃的东西不安全,教育孩子也很麻烦……”提到孩子,这位妈妈像倒豆子一样,噼哩啪啦地说出了一肚子的苦水。

女儿叫小米,上幼儿园大班,很聪明,也很乖巧,但是比较粘人,有些依赖,经常退缩在妈妈的衣角下。最让妈妈烦恼的是:“小米做事没有毅力,经常改变主意,怎么鼓励都不成,比如,小朋友们都在小区的儿童乐园玩耍,她最喜欢玩滑梯了,可是小朋友一多她就不再玩儿了。其他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玩得不亦乐乎,小米却躲在一旁不高兴,怎么哄劝也不成。”好强的妈妈不理解小米怎么这样没有勇气和毅力,自己向来是什么事情都要争先的,爸爸也是一个很有魄力的人,为什么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相反呢?

想解决孩子的“问题”

先改变大人的看法

说起小米的问题,妈妈是滔滔不绝,语速快得让我的思维有些跟不上了。我深切地感受到她的焦躁不安,也为这位年轻妈妈感慨:带孩子真辛苦!一个纠结、退缩的孩子对这位干练的妈妈是多么大的挑战啊!

待到小米妈妈稍稍停歇的时候,我平和地告诉她:“听得出你为孩子的事很焦虑,任何一位妈妈都会遭遇孩子的挑战,很多父母会像你一样为孩子暂时的小毛病焦躁不安。作为父母,都是一样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你这么细心地关注孩子,发现孩子这么多需要学习改变的地方。说明你是一位爱孩子,细心体贴的好妈妈。”小米妈妈听我这样讲,平静了许多。

我这样说,并非仅是为了安慰小米妈妈,而是我联想到,小米在退缩无助的情况下,有可能和我一样,看到的是焦虑不安、快速讲话的妈妈。这会令困境中的她更加无助和不安,没有办法从妈妈的话语里得到安慰和支持。如果是这样,妈妈的焦虑才是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小米改变主意的时候,我猜想是她感受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发现是什么情况会让小米不再有勇气继续玩喜欢的滑梯、做事先安排好的事情?“我细心地询问小米妈妈,希望了解小米在困境中的样子。

“她每次都是这样子,一到关键的时候就掉链子,什么事一到关键的时候就出问题。都是事先说好的,一到关头她就改变主意。每次去儿童乐园,我就提前和她商量好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可每次小朋友多的时候,她就溜边、逃避……你说怎么办?”妈妈一番答非所问的回答,流露出无力改变孩子的无奈。

我猜想,困扰住小米妈妈的并非小米的退缩、依赖等,而是她无法感受孩子的体验,无法了解小米需要妈妈的帮忙。于是,我再继续询问:“我也不知道在那‘关键时刻’小米感受到了什么使她突然改变主意。据你的观察,你认为小米那时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

听到我这样询问,小米妈妈忽然愣住了,眼神里充满了困惑,又似乎闪烁着愧疚……

我想,小米妈妈一定是意识到了她太焦急地想改变孩子,却忽略了孩子当时的感受有多难。停了一下。我注视着她说:“做妈妈的都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了,当发现孩子一些不完美时,会很着急地改变孩子而忽略他/她的感受。”

小米妈妈听到我这样说,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从孩子的行为里

看到积极,正向的一面

小米妈妈歉疚地说自己太好强了,总是要求小米这样那样,很少关心她心里什么感受。她伤心地说起了一件事:小米特别喜欢跳舞、唱歌,虽然唱得不是很好,但是很喜欢。有一次在一个辅导班看到有老师在教小朋友跳舞,她非常兴奋,主动说要上这个班。“她从来没有主动要上哪个辅导班,都是我们给她报名。这次这么主动,我非常高兴地给她报了名。晚上回到家。她还非常兴奋地说要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说到女儿这么积极,小米妈妈也流露出一丝兴奋的神态。

“可是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她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一声不吭地躲在后面。老师教动作,她也不跟着做。我一直鼓励她,后来老师也来邀请她和小朋友一起到舞台上表演,她却哭了,非要回家。我当时非常着急,想尽办法鼓励她……”小米妈妈说到这里更伤心了,“现在想来,那时候她应该是有些害怕那个老师,可是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她的感受,一味地勉强她,想想好可怜……”

小米妈妈能够放下自己的担心,细心地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积极、正向地看待孩子,我由衷地感到高兴。“真高兴你能发现自己要多体会孩子的心理感受,照顾她的想法。此时此刻,你是否发现,孩子其实也想像你希望的那样优秀?”我试探着询问。

“其实小米很聪明,观察力很敏锐,很会了解别人的想法。她不是没有勇气、不够勇敢,也不是没有毅力,是太需要我理解她了……”小米妈妈点了点头。

改变自己一小步

促成孩子一大步

看到小米妈妈有了新体会,更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解决问题的信心提升了,我松了一口气,询问她准备怎么帮助小米。实际上,孩子具有大人不易觉察的成长力量,有时候不需要大人做太多努力,孩子也会积极改变。我需要做的,是帮助小米妈妈确定一个具体的、细致可行的小行动,促进孩子变化。

“我觉得我要多体会小米的感受,多问问她担心什么,是不是有什么想法,还要多照顾她的感受,不会再勉强她去做什么了。我知道她其实对别人的看法特别敏感,她知道别人想要她怎么做……”

当小米妈妈坚定地说出这些话时,她已经清楚地知道了答案。两周以后的回访,我从小米妈妈那里听到了好消息。她高兴地说:“现在我和小米特别默契,不用再说什么,小米就知道我的鼓励,我也经常能说出小米的想法……现在她很有自信,更活泼了。”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篇8

Linda前些天推荐我看这本书,我还感觉挺无聊的可见人对事物的成见多么累人,觉得看童话太造作了点。她说看这故事使她对爱情失去了信心。嘿嘿,就是她的这席话让我产生了兴趣,想知道一个童话故事如何使一个资深法律工作者失去信心的。

故事短,看得很认真,随着故事的展开,小王子对经历的描述和对所见所闻的看法,不由对小王子天真却又敏锐的看法感到钦佩。对权力极度迷恋的国王,小王子觉得“这些大人真奇怪”;对爱慕虚荣的人,还是“这些大人,肯定是十分古怪的”;对为了忘记酗酒的羞愧而酗酒的酒鬼,依然认为“这些大人确实真叫怪”;对迷恋于财富的实业家,他觉得“这些大人们真是奇怪极了”;对光说不做的地理学家,小王子依旧觉得难以理喻……小王子对所见所闻不解的,其实正是我们大人们内心最庸俗最愚妄最盲目最空虚最孤独的部分,为了追逐权力、金钱、虚荣、事业而失去了生活中真正值得我们去珍惜去享受的情感和乐趣。

整个故事最动人的是小王子和狐狸交往的那一段。在和狐狸的交往中,小王子也真正感悟到了爱的真谛。当他面对满园的玫瑰花,他感到自己非常不幸。“他的那朵花曾对他说她是整个宇宙中独一无二的一种花。可是,仅在这一座花园里就有五千朵完全一样的这种花朵!于是,他躺在草丛中哭泣起来。”

在他对爱充满怀疑,充满沮丧的时候,是狐狸告诉他“驯服”在两人之间的重要意义:建立联系。 “对我来说,你还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千万个小男孩一样。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样用不着我。对你来说,我也不过是一只狐狸,和其他千万只狐狸一样。但是,如果你驯服了我,我们就互相不可缺少了。 对我来说,你就是世界上唯一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了。”

是啊,在芸芸众生中,成为相爱的两个人,正是因为 “驯服”从而在相互间建立了某种联系,使得对方从擦肩而过的路人成为生命中的唯一。这“联系”就是爱情。

狐狸告诉他“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这才使你的玫瑰变得如此重要。”小王子也终于知道他那朵玫瑰和花园里玫瑰之间不同,之所以成为他独一无二的玫瑰的原因:“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因为她是我浇灌的。因为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因为她是我用屏风保护起来的。因为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因为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聆听着她的沉默。因为她是我的玫瑰。”

爱情之所以吸引人,之所以刻骨铭心,不正是我们对对方,对爱情花费了无数的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吗?爱情,爱人,对每个人来说都会是唯一重要的,不正是因为我们为之付出过吗?

爱使人懂得了忧伤和痛苦,但同时它又让人摆脱了孤独寂寞,使生活变得有充满情趣和意义。如狐狸所说:“如果你使我驯顺了,我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欢快起来。我将会听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你有着一头金发,于是,一旦你使我驯顺了,这将变得妙不可言!金色的小麦将使我回想起你来。于是我就会爱上穿行麦浪的风声……”

爱屋及乌,爱一个人会让周围的一切变得美好,连麦浪的金黄都会让人心醉。

爱同样意味着责任。因为“你现在要对你驯服过的一切负责到底”。爱与被爱都有责任,每一段我们曾经付出过的感情,都必须为对方,为爱情负责,不是吗?

爱很多时候又会面临失去。小王子离开的时候,对狐狸说“那么你什么好处也没得到”。狐狸回答:“由于麦子颜色的缘故,我还是得到了好处”。爱同样意味着宽容,意味着放弃,也许我们在面对渐行渐远的爱情,该抱着平和感激的心态,因为我们起码收获了麦浪的金黄!

狐狸同样告诉小王子,“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看清爱的本质。

爱是什么?

“这就象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开着花。”

小王子最后离开了地球,回到有他那独一无二的玫瑰的小星球,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该感受得到小王子和他的花朵的快乐,“当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象所有的星星都在笑,那么你将看到的星星就是会笑的星星!”

我们与大人诗歌 篇9

我们不会忍受着炎热在厨房里做饭,可是大人就会。

我们不会每花一次钱都要打小算盘,可是大人就会。

我们是孩子?

我们是孩子?错!

我们抽烟,喝酒,打架。

我们是孩子?错!

我们整天谈恋爱。

我们是孩子?错!

我们日日夜夜地守着电视机看言情片。

我们是孩子?错!

我们叛逆,不听父母的话。

★ 大人与孩子作文

★ 给孩子的一封信_大人给孩子的信

★ 我们的孩子

★ 假如大人不在家作文

★ 假如没有大人作文

★ TED英语演讲稿:大人可以跟孩子学什么?

★ 原来我们都还是孩子作文

★ 假如没有大人

★ 关于班长大人话题作文

孩子被大人捉弄心理伤害大 篇10

家长应该明白,“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是成人把自己当做孩子,和孩子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的世界中,感受孩子的快乐。一般来说,“逗”孩子充满了温情,洋溢着幸福和欢乐。“捉弄”孩子,则是成人无视孩子的感受,有意地批评或者欺骗孩子,故意使孩子哭泣和害怕,而成人从中得到乐趣,给孩子带来的却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逗”孩子,不是盲目地取悦孩子,而是一种智慧的“逗”,既愉悦孩子的身心,又增进了感情。

妈妈很喜欢“逗”自己两岁的儿子玩,她经常和儿子玩一种小游戏。妈妈和儿子分别蹲在桌子边,谁也不能看见谁。然后儿子开始数3下,当数到3的时候,他们都要从桌子的左边或右边露出头来,如果儿子发现了妈妈,就算儿子赢了。妈妈一会儿从左边出现,一会儿又从右边出现,儿子扑了好几次空。儿子后来想了个小计谋,每次都从左边出来,结果一连抓到妈妈两次,乐得手舞足蹈,妈妈也夸他聪明,儿子看上去兴奋不已。

这样温馨的场景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而我们常看到成人用手段去捉弄一个孩子,然后看着哭泣的孩子哈哈大笑。成人觉得捉弄孩子很好玩,以为不过是让孩子着急一下,哭一鼻子,过一阵儿就没事了。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观点。事实上,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它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对社会交往变得恐惧不安。

7月的一天下午,因为家里没人照顾,佳佳的同事便把儿子带到了办公室。小家伙快3岁了,非常有礼貌,进門就跟每个人问好,叔叔阿姨地喊个不停。因为他的爸爸要去开会,就把他交给佳佳照顾。佳佳一边工作一边留意着小家伙,发现这孩子特别专注,很乖巧,佳佳觉得很高兴。后来发生了件事,另外一个部門的男同事看到了小男孩,就开始逗他。他骗小家伙说爸爸有急事今天回不来了,让他来接他回家。小男孩很迷茫,眼中露出了疑惑的神情。这个同事一看更来劲了,继续说你爸爸其实不要你了,今天带你来就是要把你送给别人,谁看上你了就带你回家!小男孩听完好像吓坏了,呆呆地一动不动。接下来大家都能猜到了,小男孩号啕大哭……

本来很有教养、很乖巧、也很讨人喜爱的小家伙却被成人无情地捉弄,眼神从迷茫渐渐变成了恐惧。其实,在这一瞬间发生变化的又何止孩子的眼神,他的内心也在痛苦地挣扎,再一次面对成人的时候,他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小安的妈妈周末领着小安去姑姑家玩。

到了姑姑家的院子門口,小安的妈妈照常和門口的爷爷奶奶打招呼,小安更是一如往常的礼貌:“爷爷好!奶奶好!”

等到母子两人走近了,一个奶奶逗小安:“你妈又要你了?不是这些天爸爸和妈妈都不要你了吗?”

小安知道奶奶在逗她,不在意地说:“不是,他们有事去东北看姥姥了。”

可是这个奶奶又一遍遍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并期望小安能说出好笑的话来。

小安听奶奶这么说,就急了,边笑边说:“废话,怎么不要我!”

小安的妈妈下意识地阻止她:“不要对老人不礼貌。”

回到家,妈妈告诉小安:“奶奶没有恶意,只不过逗你玩而已,废话这个词很难听,是非常不礼貌的话,不应该对奶奶说。”

大人国与小人国教案 篇11

《大人国与小人国》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3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1.教材内容

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如:《小人国》、《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拇指姑娘》中像拇指般大小的女孩、《哈利波特》中的巨人族等。通过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2.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色彩的对比,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教学重点: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人公的:“大”和“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二.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不同的绘画用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经验,会用生动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的想法。现在的孩子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一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表现画面;好奇心重,哎表现自己,喜欢像别人展示自己。而本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三. 教学目标

a、能举例说明大小事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b、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c、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

来时的情景和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四. 教学准备

学生:玩具、纸、笔等

教师:电脑图片、动画资料、实物投影、玩具等 五.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导入:

和同学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大人国和小人过的区别是什么?想看看发生在大人国和小人国的故事吗?

(二).发展欣赏

1、播放《拇指姑娘》片段,吸引学生的视听感觉,使他们进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或大或小的魅力。

提问: 拇指姑娘遇到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为什么叫拇指姑娘?

在故事中,谁大谁小? 还能观察到什么特殊的事情?

2、继续播放《龙猫》片段

提问:在这个场景中龙猫是大还是小?

为什么猫会比人还要大呢? 如果要让龙猫变小有什么办法呢?

3、引导学生回忆看过的动画片和通话故事中出现的“大人”或“小人”(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龙猫、能变大的奥特曼和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这些孩子们熟悉的人物更能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三)、想象:

“我的奇遇记”:假如你是巨人,想一想你在小人国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奇遇呢?编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听。

“绘画游戏”:将黑板的半部分作为绘画场地,请学生在黑板上绘画、“谁能画一片巨大的叶子?要注意怎样才能看得出这片叶子是巨大的?怎样把它变得更大?”在叶子上贴一个很小的人。引导学生观察并用一个词来总结:大小事通过“比较”看出来的。

(四)、观察、思考

a.出示几组大与小比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出图片中什么大什么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b.出示一张本班学生的照片,通过背景的改变使人物“变大”或“变小”,让同学们更能亲身感受。c.让同学们互相说一说怎样把大的变小,小的变大。d.欣赏同龄人和老师自己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手法,准备自己亲手制作。

(五).创意作业

让学生大胆的画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自己脑海中的大人国与小人国。

各组选出有特色的作品贴到黑板上,互相欣赏、互相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师及时评价,给予肯定。

(六).课堂评价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并选出自己觉得最奇妙的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做平多支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问题所在。五.课后拓展

《大人国与小人国》评课稿 篇12

《大人国与小人国》评课稿

刘老师执教的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大人国与小人国》一课,本课的大人国与小人国评课稿的是:⒈观察比较感知大小。⒉运用对比的方法,发挥想象力,表现有大小对比的有趣场景。刘老师对本堂课的设计符合美术新课标要求,能从引导性、启发性、趣味性等方面下功夫,各环节的安排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和欲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节课的导入节选了《格列佛游记》的部分视频,播放了格列佛来到了小人国的故事情境,视频中巨大的格列佛和小人国的人们形成了巨大的对比效果,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了兴趣的基础。在课的新授阶段,刘老师选取了很多儿童熟悉的动画形象参与到学习中,如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孙悟空在佛祖手中、拇指姑娘等,通过讲授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到通过对比和改变主体物或背景能使画面产生大人国或小人国的效果,直观生动的将对比产生大小的方法教给学生。在学生创作阶段可以看到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面内容值得称道。注重养成教育,能提醒学生坐姿和习惯等。

不足之处:可以在课堂中多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主动参与学习;教师的语言和教态有进一步改进的必要,语言要声情并茂,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评价环节要落实到实处。

妈妈说,15岁后孩子引领大人 篇13

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家庭教育工作者,骆春英有什么样的教子高招呢?

关键时刻的提醒

在骆春英的家教手册里,没有呵斥、没有逼迫、没有陪读、没有作业、更没有打骂,有的只是鼓励和提醒。骆春英的提醒,就像灯塔上的明灯,儿子还未启程,已经亮在那里,随时准备为他指引航向。

比如,孩子上学后早上的起床问题,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起床,上好几个闹铃;也有的为了让孩子早睡早起,剥夺了孩子玩耍的时间。骆春英觉得,待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再想办法时,已经属于亡羊补牢了,好的做法是未雨绸缪,即预先提醒。必要的提醒,可以让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所以,在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晚上儿子玩得起劲不想睡觉,骆春英就对儿子说:“你几点睡觉都没关系,但是有一点,明天早晨,妈妈一拍小屁股你就必须起床,如果耍赖,以后就不能由着你了,就要按照妈妈的要求睡觉。记住了吗?”

没有被束缚,也没有被强求,儿子当然开心。几次晚睡早起的困倦感让儿子认识到,要想实现对妈妈的承诺——准时起床,就不能被动地总让妈妈拍屁股,必须合理睡觉。从此,准时睡觉起床成为了孩子的习惯。

儿子上小学的前一天晚上,骆春英一家开了个有意义的家庭会议。

爸爸妈妈打开录音机,把儿子幼儿园时期的表现进行了总结和记录,并告诉他:“儿子,从明天起,你就是一个负有一定责任的小学生了,好好读书就是你的责任,你读好了书就像爸爸妈妈完成工作任务一样重要。”

爸爸妈妈的提醒,像是给了即将前行的孩子一张地图,让他明确方向,找准路标。最终,儿子先后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完成小学、初中的学业,并考取了全省最好的高中。

儿子即将踏入高中,爸爸妈妈同样与儿子一起回顾了9年的读书生活。骆春英认真地对儿子说:“9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你完成得非常好,爸爸妈妈和老师都为你自豪!可是,儿子你知道吗?高中阶段才是人生竞争的第一个平台,因为义务教育意味着大家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平等的,而非义务教育则是需要竞争的。高中三年处处都有竞争,爸爸妈妈盼望你能早日做好心理准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

一席话,既夸赞了儿子取得的成绩,也帮助儿子认清楚了未来的生活,让他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

除了升学方面,只要生活中出现了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骆春英的提醒总会及时地在儿子耳畔响起。比如,儿子16岁时领取了身份证,骆春英提醒儿子:“领取了身份证就要铭记三点:一要保管好,以免丢失;二要使用好,不能借给他人;三要发展好,这张身份证带有浓厚的家庭烙印,因为它只代表你的出生信息,家庭住址是父母提供的,所以此证的期限为10年。10年后的身份证可就完全代表你自己了,你的住址在哪里就全看你在这10年间的发展程度了。加油吧,儿子!”

动手创造的美妙

骆春英并没有因为儿子学习成绩好,而忽视他的动手能力。相反,她坚持认为,心灵手巧是相互联系的。动手的时候,大脑是在思考的。能制作出什么样的小手工,也是大脑创造性的培养。

儿子3岁以后,骆春英再也没有给他买过玩具,她鼓励儿子自己制作玩具,她坚信小手工、小制作的乐趣远远胜过一个个现成的玩具。

骆春英包饺子的时候,儿子是她的开心伙伴。她会给儿子一块面,让他自己弄,想捏什么样的“饺子”都可以。儿子一会儿包出个“坦克”来,一会儿又弄出个“大炮”,开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你看!”骆春英很认真地欣赏儿子的作品,还会将他的“饺子”煮熟并饶有风趣地吃掉。

妈妈的赞赏大大地激发了儿子的动手能力,幼儿园里学剪纸,儿子剪得有模有样,为此,家里专门腾出来一面墙为儿子的作品开专栏。丈夫出差了,儿子想念爸爸,追着妈妈问爸爸啥时候回来。骆春英就对儿子说:“等你的剪纸贴满这一片墙的时候,爸爸就回来了。”儿子就废寝忘食地剪,骆春英则帮着儿子一起剪贴。娘儿俩一会儿剪出喜鹊树上鸣,一会儿剪出花灯闹元宵,然后很享受地分享着彼此的劳动成果。

在这种快乐的动手过程中,儿子的创造力得到了锻炼和发挥,而且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

影视文化的魅力

很多家长向骆春英咨询:“我孩子就爱看肥皂剧怎么办?”“有什么办法不让孩子看电视呢?”“您儿子这么优秀,您是怎么做到让他不看电视的?”……

面对这些问题,骆春英的回答是:“我儿子小时候看电视,我们也没有做太多的限制。”但是,她的智慧却体现在另一个角度——只要时间允许她就陪着孩子一起看电视,然后与孩子展开深入的探讨。骆春英将这个做法称作他们家的影视文化。

儿子小时候也很喜欢看动画片,例如《猫和老鼠》。看过之后,骆春英会问儿子:“这个动画片不但小孩子爱看,我们大人也爱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呀?”

儿子思考了一会儿,说:“因为猫总被老鼠捉弄啊!”

“嗯,有道理!可是,你知道现实中却是老鼠怕猫并被猫吃掉的,动画片为什么要反过来拍呢?”

“这就是制作动画片的人故意设计的,对吧妈妈?”

“对呀!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吸引观众……”儿子说。

“是这样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们才觉得有意思,才会有人看,制作动画片的人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拍的是猫把老鼠吃掉,恐怕就没人看了。但是老鼠捉弄猫可就很有意思了,只要愿意,猫和老鼠的故事可以一直编下去。但是如果观众整天什么都不做,一直这么看下去,结果会怎样呢?”

“可就荒废学业和工作了。”

……

母子俩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让儿子不仅快乐地看了动画片,也学会了分析动画片的好坏,更懂得了动画片制作的动机和卖点。也因此,儿子不仅爱看动画片,也看一些喜欢的电视剧,但都是以扬弃为指导思想,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从来没有“失控”过。

骆春英深知孩子成长的路上,还会遇到很多像看动画片一样的挑战,甚至是诱惑,要想成长得健康快乐,就必须让他拥有强大的自我管理能力。这种自我管理能力,同样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主动培养的。

事实证明,对这位一路优秀的男生来讲,家庭教育就像灯塔,指引着他前进的方向。

如今,骆春英很自豪地说:“儿子的优秀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现在,是儿子引领我们向前走。我早就对儿子说过,15岁之前,爸爸妈妈引领你向前走;15岁之后,你来引领我们向前走。”

孩子与大人议论文 篇14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鲁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大人国与小人国的相关内容多次出现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每一个孩子都爱幻想,他们的幻想往往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可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看看动画片、做做游戏直观的让学生感受到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差异,并让学生认识大与小、高与矮的基础上,通过对比的表现方法将儿童眼中的魔法世界自由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感知大小是由对比产生的。

2、能力目标:学生能用对比的方法,发挥想象力,表现出有大小对比的有趣画面。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与人分享快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大小是由对比产生的,并能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大小的对比。

难点:对比方法的应用,人物与周围环境的对比,如何理解大与小是通过比较表现出来的。

四、教学准备

师:准备有关“大人国与小人国”情境的视频和图片,收集与大小对比相关的绘画作品,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

生:了解阅读与“大人国与小人国”相关的文学作品,如《格列佛游记》、《拇指姑娘》等。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格列佛游记吗?先让我们看一段影片。(播放视频《格列佛游记》)(师做简介)生认真观看。

2、师:谁来说说故事中哪个画面让你印象最深刻有趣?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特意放大或缩小的?

生:我对格列佛被许多小人捆绑在地上的画面最深刻,画面中把格列佛放的特别大,得是小人的几千倍。

生:我对格列佛来到大人国里,被装入了一个小瓶子里的印象最深刻。

生:······

3、师:格列佛经历了多么奇妙的旅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大人国与小人国(板书课题)

(二)课程新授

1、认识大小要相互比较

(1)师:怎么判断一个事物大还是小呢?老师这里有三张一位小学生的照片,你仔细观察一下他是大还是小?(出示课件图片)生观察汇报:生:第一张看不出他是大还是小? 生:第二张中这个小学生在女生的对比下,显得特别小。

生:第三张中,这个小学生在教学楼的对比下,显得特别的大。(2)师:同样一辆小汽车,是什么原因让这辆小汽车一会儿显得大,一会显得小呢?(生:在与不同的背景对比下,一会显得大,一会显得小。)

(3)师小结:看来物体的大与小,是与周围环境的衬托和对比有关,只有相互比较才可以看出事物的大或者是小。(出示课件)(4)师:同学们都知道拇指姑娘的故事,你比划一下拇指姑娘有多大啊?怎样在画面中表现出拇指姑娘的小呢?(生说和青蛙、荷叶、花朵的对比)

(5)魔术小游戏: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让学生试试,怎样把树变大或变小。(生参与游戏,一生在树旁画了个小人,使树变大。另一生在树旁画了双大脚,使树变小。)

2、启发想象

1、师:同学们你想象一下,假如我们也像格列佛一样,来到了小人国或大人国里,在那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小组讨论交流。(师提示例如与小人国或大人国的人在一起学习、吃饭、休息、劳动、娱乐时的有趣情景?)

3、师巡视了解,引导学生从人与人,人与物的不同进行对比。

4、生交流汇报(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代表发言)

生说:假如我是大人,来到了小人国里我会帮助他们运输一些重的物品;假如我是小人来到了大人国里的花园里,我会和小蝴蝶、小蜜蜂、小蚂蚁成为好朋友······

5、欣赏激趣,开阔思维(播放课件,共同欣赏。)

说一说,画面上是怎么表现出小人国的小,或是大人国的“大”的?

(三)、生作画,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1.创作一幅表现大人国或小人国的作品。

2.画面中要运用比较的方法,勇于大胆的想象,表现出有情趣的内容。3.构图要完整。

(四)作品展评:

教师评、互评与自评结合。以鼓励为主。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完成的美术作品,先让学生自评互评选出最喜欢的游记故事。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并选出自己觉得最奇妙的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想象奇特,构思大胆的做平多支持。表扬优秀的作品,鼓励不足的同学努力,指出问题所在。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用泥塑,粘贴登多种方式表现本课内容。

三岁孩子热议三字经 篇15

在一次亲子课上,一个三岁的孩子居然能够完整地背诵出《三字经》,这让我们大人都自愧不如。孩子读《三字经》固然有一定的好处,可是这个孩子父母的作法却让我不敢认同。她说,每天她都会让孩子背一部分,背会了便有奖励,背不会便要受到惩罚。

听后,让我不禁为这个孩子的未来而感到了担忧,每天都去背这些经典,单不说孩子是否能够懂得其中的道理,就是当成一个任务,这任务也过于重了。可是孩子的母亲却不这样认为,在她看来,孩子从小就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输了便会步步都落在别人的后面。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自己,小的时候,母亲也曾要求我读一些经典,但她却从来都不求我死记硬背。她总是会给我讲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听着听着,也便记住了。母亲总是将这些书当成闲书让我读,她说这些书不同的时候看,有不同的见解,没有必要让你非要弄个清清楚楚。

就这样,我把家中的闲书基本上都读了一遍,虽然大多数都没能读懂,但是却影响不了什么。因为,我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去读这些经典的时候,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篇16

★人应该享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企图理解这个世界。

★少年的时间就是晃。用大把的时间彷徨,只用几个瞬间来成长。

★繁华的生活里,也有和我一样,暂居着寂寞却梦想着美好的人。

★生命的甘味,在于浅尝辄止。

★真正的強势,是安静自我的。

★别抱怨生活太庸碌,也许是你需要生活得更投入。

★我总以为在最初的地方,有一个最原来的我在那里。

★发怒一分钟,不仅得不到任何快感,还失去了60秒的幸福。

★如果你有一杯水,你可以自己享用;如果你拥有了一条河流,要学会与人分享。

★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出来。

★一个人读不读书,是写在脸上的。就像你以为你穿的是衣服,其实你穿的是城市气质。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时间像流沙,淹没多少繁华,只有你最让我放不下。

★命运像风水一样很难说,但是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被选择”还是“你选择”。

★一味标榜内涵而轻视门面,也是肤浅。

★我选择在心灵上门当户对的男人。

★我们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繁花落尽,我心中仍有花落的声音。

★我们练习微笑,终于变成,不敢哭的人。

★旧事是一只恋家的狗,追随不肯去。

★人最可怜的,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无从梦想。

★她是一个要梦多过现实的人,而我是个要现实多过梦的人—所以,我醒了,她还睡着。

★在自己身上贴标签的人,其实是在束缚自己。

★能做到的只是在每一场风后,把自己扶直。

★日子飙风而过,生命也掂不出个轻重。

★一段爱有多伤人,就代表曾经它有多动人。

★生活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容。

★幸福,就是找一个温暖的人过一辈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个孩子。

★正因为你为你的玫瑰花费了时间,所以它才变得如此重要。

★开始,他说,她说。后来,他们一起说。再后来,她说,他不说。最后,她也不说了。

★睡觉是为了踏实工作,工作是为了踏实睡觉。

★快乐的气氛,能使一盘菜变得像一个宴会。

上一篇:数控加工实习说课下一篇:美在路上的中考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