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2024-10-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篇1

中共xxxx乡委员会 xxxx乡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

根据xxxx《乡镇机构改革调研提纲》要求,现就近年来xxxx乡机构改革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方面

1、近年来,在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方法,任何进一步完善乡镇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工作效率。

转变政府职能开展的重点工作:近来来,xxxx乡按照从管理型向服务型、法治型政府转变的要求,围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转变政府职能,使乡政府真正成为本乡经济发展的调节者、社会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从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管理向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转变;转变工作方式,从行政指令向组织、引导、协调转变;重新定位工作重点,从直接抓农业生产等具体事务向农户和各类经济实体提供政策引导、信息服务和营造发展环境转变。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的职能:一是调整经济管理职能。乡政府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村干部、村民转变观念,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发展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二是完善社会管理职能。乡政府负责宣传落实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按照依法行政的原则,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巩固基层政权建设,指导村委会工作,依法推进村民自治。三是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致

力引导发展公共事业,着力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善农村公共生活设施,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劳动就业、市场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协助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环境保护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四是强化区域管理职能。协调各站(所)围绕全乡中心工作做好配合、协作和服务,强化政府统一管理本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五是规范乡、村事权关系。正确处理与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关系,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作为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和对村级党组织的领导和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对村民自治事务给予指导和帮助;对村民自治范围之外的公共事务,做好领导和管理,村民委员会给予配合和支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大和健全农村基层民主,严格依法办事,引导农民运用“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方法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取得的成效:一是机构向为民实效型转变。长期以来,我乡机构的基本原则是上下对应,部门对口,“七所八站”林立,其中不少站、所只有两三名甚至一名工作人员。机构臃肿,人员分散。通过近年来的改革,我乡重新进行了机构设置,采取政事分开、整合站所、综合设置的办法,按照行政、事业两大块设立了“五室一部三中心”,优化了人员构成,提高了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集中体现了为农业服务的职能。二是干部向专业人才型转变。在机构改革中,为扭转干部中存在的万能平庸现象,通过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办法,实现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一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员选拔上来。同时,为了巩固改革成果,还对上岗人员进行了分类型、分层次的集中轮训,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进一步提高了综合素质,初步实现了干部向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转变。三是职能向服务给予型转变。过去我乡工作习惯于用行政命令推进,“抓事务、抓收费”,“坐等群众上门”,“三农”需要的一些公共服务又不能及时提供。在改革过程中,我乡职能以市场经济为中心重新定位,切实转变到加强市场监管、优化发展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上来,使全乡干部工作的主动性进

一步增强,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革后全乡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气象——下村入户的多了,蹲机关的少了;讲方法、讲策略、耐心说服引导的多了,对群众搞行政命令的少了;解决基层问题的多了,被动应付的少了。四是机制向科学法治型转变。为了转变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我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把那些得到群众公认,确实能取得实效的好方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先后制定下发了机关干部日常管理各项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行风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车辆使用制度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干部工作和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廉政勤政,务实为民。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存在的问题:一是条块分割,乡政府职责权限不清。这不是一个新问题,“条”主要是指县级职能部门设在我乡的站所拥有的行政管辖权,“块”是指乡人民政府本身对行政区域应该拥有的行政管理权。条块关系是指乡与各职能站所在管理权上的权力和分配。目前,县级职能部门设在我乡的站所共11个,分别是计生办(服务指导站)、农经站、派出所、财政所、司法所、卫生院、水管站、供电所、国土资源所、畜牧兽医站及教育管理机构等,这些机构都以乡村为工作对象,在行政上虽明确是双重领导,以块为主,但这些机构除党团关系在我乡外,其它的人、财、物的权力和业务管理权大多都在上级部门,乡政府仅有建议权,这样就造成了乡政府责任大,权力小。乡政府对职能站(所)的一些不合理做法无法有效管束和制止,加之一些职能站(所)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总是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乡政府协调工作难度大,难以形成合力。二是财政困难,经费缺乏保障。上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有限,我乡自身财政收入来源单一(仅靠集体土地发包收入),年收入多则xx万元,少则xx万元,而各项工作经费开支逐年递增,造成乡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债务无法偿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改善乡村工作生活条件开展的各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由此背上工程欠款;前几年推行“普九”,搞学校升

级达标活动,留下了教育欠帐;乡政府无偿或低于成本对农业基础设施、农资、人员技术投入越来越多,留下一定债务;乡政府日常办公经费入不敷出,留下一定债务。三是工作方式转变较为缓慢。乡政府对农民在经济上没有制约手段,工作上又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协商、发动、示范、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作。因此,乡村干部普遍感觉推动工作缺乏抓手,农村工作越来越难干,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乡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已由昔日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改变为今天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乡政府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就意味着乡级干部已不能像过去那样对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采取行政命令式的管理方式。然而一些上级领导和部门却忽视了这一变化,对乡级政府仍习惯于计划经济年代的行政管理模式,致使乡级干部工作压力增大。四是乡镇干部待遇提升较慢。相对县直部门、单位干部,乡镇干部与能提升政治待遇的领导和部门接触少、了解少,政治待遇提高的速度慢;相对县直部门、单位干部,乡镇干部各项隐性开展多,如上报材料或开会的摩托车(汽车)加油、下村误餐、夜晚清查等,因财政困难,加班费不能按时足额发放,而津贴补贴并不比县直部门和单位干部的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工作几点建议:一是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等,努力优化基层干部工作生活环境。第一尽量提高乡镇干部工资待遇。从现实情况来看,基层党政干部的工资待遇总体水平是比较低的,月均工资在1200元左右,加上津补贴也就2600左右。此等收入相对于普通农民可能不是很少,但绝对无法和那些从事工商业、蔬菜瓜果种植户相比,从而也使乡镇干部逐步沦落为“低收入人群”;再加上他们相对于一般农民有更多的社会应酬,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经不起花,乡镇经济的拮据状况又难以对此作出弥补,这就使他们原本就不平衡的心态变得更加复杂。提高乡镇干部的工资待遇,虽然不是要“高薪养廉”,但至少能稳定人心,增加他们说话办事的“底气”。第二切实解决乡镇干部的实际困难。针对基层党政人才干部的一些实际困难,主管部门要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解其所难,消其所忧,从关心爱护中调动他

们工作的积极性。农村工作第一线的乡镇干部存在的夫妻分居、子女就学、偏辟乡镇工作时间长等实际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帮助解决。同时,对乡镇干部应该享受的房改政策,以及在交通、通讯,在办公、住房条件等方面应给予政策倾斜。对因客观条件限制一时不能或无力解决的,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理解。无论怎么样,只要我们高度重视,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们就会振奋精神,集中精力干好工作。二是加大县级以上政府对乡镇的转移支付资金,化解乡镇债务。通过上级专项资金帮扶的方式,减轻乡镇财政压力,保障乡镇正常运转的资金需求,促进乡镇自身财政收入全部用于发展“三农”,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三是将乡镇站所的部分管理权(人权、财权)全部下放。县组织人事部门以招考的形式招录工作人员,站所长及管理层干部由乡镇党委考察任免;站所所需经费纳入县乡财政预算,由乡级政府统一调配使用;县直对口单位保留事权,重点做好业务培训等服务工作。确保各站所与乡镇中心工作形成合力,更好地服务“三农”。

2、现有乡镇编制能否满足当前工作需要,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伍建设,使资源效能最大化。

我乡现有编制情况:xxxx乡设置党委、人大主席团、政府、纪检委、人武部五个机构。其中,党政机关下设五个综合办事机构,党政办公室、党建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乡政府下辖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发展中心等三个服务中心。全乡核定编制数xx人,其中行政编制xx人,事业编制xx人。现在岗人数xx人,其中女xx人,少数民族xx人。30岁以下xx人,31--35岁xx人,36--40岁xx人,41--50岁xx人,51--60岁xx人。本科学历xx人,专科学历xx人,中专及高中学历xx人,初中及以下xx人。一般干部xx人,副科级干部xx人,正科级干部xx人。目前的在编人员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乡镇工作需要。

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编制和人力资源,加强和改善干部队

伍建设,使资源效能最大化。

首先,要建立健全考核、监督体系,规范对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一是推行干部工作目标承诺制度。结合“4211”机制的规范运行,每年由乡党委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向群众作出承诺,将其完成情况作为个人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干部诫勉制度。对事业心、责任感不强的基层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指派专人与其谈话,并要求写出书面整改措施,诫勉期限为半年。期满后,再由乡党委进行考察和民主评议,对确已改正的,由乡党委给予解除诫勉决定,仍未改正的,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三是大力表彰先进典型。广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营造一种当基层干部光荣的舆论环境,使广大基层干部感到虽苦犹荣,从而激发自尊心、自信心、自强心,为党为民乐于奉献,甘于吃亏。

其次,建立健全维权体系,保护基层干部的合法权益,激发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一是注重情感关怀,基层干部直接与农牧民群众打交道,他们与村民生活在一起,工作中难免有为难之处和顾虑多的地方。要切实加强对基层干部的领导和管理,对基层干部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正确引导,多给基层干部创造一些良好的工作条件,把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口号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二是注重分析问题,对基层干部的思想教育要抓紧,组织调整要慎重,切记不要搞成年年整顿,年年换人,年年后进的局面。在整顿基层组织、提高基层干部素质的同时,要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综合治理,抓好社会治安的整顿。三是注重保护基层干部权益,要严厉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宗族势力对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给那些秉公办事、坚持原则的基层干部撑腰壮胆,保护他们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对那些蓄意报复、诬陷基层干部的人和事要迅速查处,依法严惩,调动基层干部一心一意干工作的积极性。

再次,要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关怀、关爱体系,努力营造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一是要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基层干部,对基层工作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鼓励;对基层干部要真正关心、真情关

怀、真心爱护,努力调动基层干部抓工作、干事业的积极性。二是在布置工作任务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既交任务又交政策、方法,对基层干部的高标准严要求要相应配套多关心多支持多为基层干部着想。三是要积极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少开会,少发文件,少提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减少事务性工作;应由有关部门承担的工作,不能转嫁到基层干部身上。

3、“4211”工作机制运行十余年来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之处,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和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新举措,深化和丰富“4211”工作机制,使“4211”三项功能有机衔接,保证“4211”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存在的问题及根源:近年来我乡完成了部分“五小”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但是,受近年来农村农业生产、大上林果业等管理工作任务的加重、各项工作目标考核量化细化任务的增多加重、干部人员编制不够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基层乡镇干部几乎是没有星期

六、星期日的休息时间,甚至在农忙时法定节假日农村基层干部也不能正常休息,还没有加班费,大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因长期得不到休息,身心疲惫,情绪不稳定。如果继续按目前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机制的运行,即使再增加一倍的编制和人员,“4211”在乡镇也仍然无法正常地运转。

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根据目前新和农村工作的情况来看,只有加强农村机制体制管理改革创新,努力实现“行政领导农民”向“公共服务农民”的思想观念转变,才能保障“4211”工作机制的正常运转。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制度创新。要使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机制与经济社会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有机融合,切实体现党的政治优势,把构建服务型与公共基层政府作为乡镇政府机构改革的全新目标,乡镇政府的职能及基层干部的工作职责重心应定位在尊重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运用市场化手段并不断通过创新进行宏观调控,不断弱化直接干预管理经济的职能。在新的农村改革思路和执政观念的指导下,乡政府职能和基层干部工作职责应做出转变,行政管理细化到田间地头“保姆式”

管理的职能将逐渐减弱,单纯“行政管理农民什么工作都要管”的模式不再适应,给农民提供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公共服务成为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职责,这样才能逐步腾出大部分乡镇干部试行“4211”工作机制,实现乡镇干部真正轮休、轮岗、轮训;否则“4211”工作机制再好,工作措施再完善,到最后结果还是纸上完美的“4211”工作机制,一点也不实际和实用。二要提高干部待遇,落实摩托车油料补助及加班费。

4、乡镇是否能完全履行职能,还受哪些因素制约,应具有哪些权责(包括决策权、执法权、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监督责任、工作责任等),怎样确定和划分县乡的权力和责任。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权责统一”的原则履行职能,乡镇应具备决策权和执法权,同时也应承担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监督责任、工作责任等。要理顺县乡村关系,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本着因地制宜和区别对待的精神,加强对乡镇的分类指导和扶持,使各类乡镇都有权有责,任务与手段相协调,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主要是在合理调整乡镇设置的基础上优化组合乡镇站所,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从长远看应建立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并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具体地可通过三条途径来实现:一是下放。县委、政府应从理顺管理关系和调动乡镇积极性、创造性出发,适当对乡镇下放一部分权力;乡镇把属于村民委员会的职权还给村民委员会,做到总揽而不包揽。二是转移。乡镇把应由市场、社会承担的职能转移出去,以解决政府的越位和错位问题。三是优化。强化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职能,合并那些相关相近或交叉的职能,减少职能交叉和多头管理。

二、机构设置方面

1、乡镇需要什么样的党政组织框架和事业单位结构,乡镇党政机构的设置形式和数额如何确定:是以综合办公室为主,还是以助理员为主,或是办公室与助理员相结合,具体办公室和助理员如何确定。

乡镇党政机构现有的“五室一部三个中心”及相关职能站所的组织框架、职责职能不变,但每个科室部门应适当增加2-3个编制,以满足设置以综合办公室为主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设置需求。综合办公室应融合包含“五室一部三个中心”及相关职能站所联合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综合办公室应坚持以“便民、惠民、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规范服务型政府建设,筹资建设便民服务大厅。便民服务中心应编制中心主任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守则、岗位职责和便民服务首问责任制、责任追究制、限时办结制度、预约服务制度、岗位工作制度、值班制度、监督举报制度、廉政制度、领导值班制度等,实施效能问责,避免事出多门,责任不清,最大程度减少因办事程序不懂、办理人员不在而造成的误时、误事的现象,确保便民服务的高效运转,改善群众上门难,认门难,找人难,办事难的问题,真正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综合办公室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行“一个大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明确乡级便民服务代理制流程图,让群众知晓办事的地方。同时,本着“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方式,以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为目的,集中办理涉及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行政审批、许可事项和面向社会的服务、收费事项。计生、民政、社会保障、合作医疗等业务全部进入便民服务大厅,对办事项目、审批内容、办事程序和服务人员电话等相关信息全部进行公开。并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三项基本制度,把全乡的日常工作和基层组织工作全部置于“阳光”之下,为群众提供全程“一条龙”服务,努力把便民大厅办成“群众之家”,切实促进乡镇职能转变,推进乡镇效能建设。

2、乡镇事业站所近几年在进一步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存在什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难点有哪些,如何破解这些难点和问题。

乡镇事业站所近几年在提高为农服务质量方面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一是集中技术力量,服务农业结构调整。以转变职能为抓手,在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农民提供

优质服务,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采取科技力量,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以科技服务为主旨,举办各种类型科技培训班、科技讲座、印发科教资料等。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使科技种植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农户的科技水平。

存在的问题:一是管理体制不顺,人员调配难。乡镇站所“条块分割”,“见人的管不着人,管人的见不着人”。一些由县级主管部门直管的站所,对县级主管部门而言,则是“管人的见不着人”,对乡镇政府而言,则是“见人的管不着人”,这些站所的人事权和财权都全部集中在县级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无权过问,由此形成“责任在乡镇、权力在部门”的格局,乡镇政府对站所也只存在名义上的领导关系,谈不上指挥领导,工作人员调配难。这一现象同时也助长了部分站所工作人员作风漂浮、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风气,不按时参加乡镇党委、政府召开的会议,不服从党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党委、政府对站所指挥失灵,管不着、管不到、难监督。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的不顺,造成责权分离,管用脱节,一定程度影响到乡镇政府整体功能的发挥。二是工作经费不足,开展工作难度大。农村税费改革后,全部取消了农业税,乡镇站所没有收费项目,没有经费来源,开展业务或下村作技术指导经费无保障,工作开展十分困难。上级拨付的转移支付资金要维持乡镇政府正常运转都很困难,要为群众办件好事、实事就更难,如改善教学条件,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题;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解决农村发展难题等都力不从心,只能推行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来缓解矛盾。一些站所为此进行借贷,出现财政“赤字化”现象。由于资金的不足,导致一些公益事业和民生工程无法实施,影响了乡镇政府的公众形象。同时,由于没有经费的制约,乡镇政府对站所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服务功能难以发挥。由于乡级财政困难,无力投入足够的资金改善乡镇站所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站所没有自已的办公楼,有的也陈旧老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站所现代化办公所需设备不全或老化损坏较多,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如:卫生院的先进检验检测设备匮乏,加大了群众就医的成本和负

担,特别是难以处置和救扶危重病人;中小学校校舍条件差,教学实验器材和音体美器材缺乏,既影响教学质量,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对策和建议:一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一套横向管理的乡镇干部综合考核体系,赋予乡镇更多的指挥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逐步理顺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县级部门、乡镇政府的事权,把一些专业性强、非强制性手段不能治理见效的行政事务,如交通、安全、环保等,交由县级职能部门统管,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站所管理为主,强化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责任,弱化乡镇政府的相关责任;而对一些非由乡镇管理不可的社会公共事务,如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农业水利、林政管理等则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强化乡镇行政责任,相关职能站所划归乡镇直接管辖,同时赋予乡镇相应的行政权力,保证乡镇在这些领域有相应的权威进行管理;对一些与乡镇施政功能密不可分,但又需要县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事务,如国土、文化、教育、财政、治安、司法等行政事务,要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扩大乡镇对这些站所的工作考核意见权、人事任免建议权,以增强乡镇在这些事务领域管理的指挥协调能力。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摆正位置,在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乡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乡镇“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体系,为乡镇依法行政有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二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要拓宽经费来渠道,就要从内、外两方面着手。对内,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乡镇经济,逐步培养乡镇的独立财政,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自然转换,确保乡镇政府有主动权和足够的财力,在辖区内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职能,重点解决群众想办而无力办的实事好事。同时,扶持乡镇站所开展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引导站所工作人员转变观念和角色,从习惯于行政管理转变为技术服务,从等人上门转变为上门服务。对外,上级财政要继续加大对乡镇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确保基层政权组织运转正常,科学理顺上级财政与乡镇财政的关系,合理划分财政收入,科学界定下拨乡镇经费,对站所的业务经

费划拨要及时到位,应做到不扣压、不挪用,确保乡镇站所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三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镇站所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保障。上级政府和县级主管部门要多关心、多照顾、多扶持,加大对乡镇站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改善乡镇站所办公环境和办公条件,把更多的先进设备配备到站所;要采取上下联动、结对帮扶的办法,逐步解决乡镇站所所需设备;要组织和做好捐献设备工作,动员有条件的单位自愿捐献相关设备到乡镇,建立常态化的“供需平台”,多渠道解决乡镇设备匮乏的窘境;乡镇站所也要加强请示、汇报,不能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要多方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先进办公设备,切实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在整合和设置乡镇事业站所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下一步应如何总结和完善,那些适合按区域设置,那些适合按乡镇设置。那些站所应该是想条块管理,那些站所应该下放到乡镇。

建立一套横向管理的乡镇干部综合考核体系,赋予乡镇更多的指挥权、监督权和管理权,逐步理顺乡镇与站所、乡镇与县级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要明确县级部门、乡镇政府的事权,把一些专业性强、非强制性手段不能治理见效的行政事务,如交通、安全、环保等,交由县级职能部门统管,以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及站所管理为主,强化县级职能部门的行政责任,弱化乡镇政府的相关责任;而对一些非由乡镇管理不可的社会公共事务,如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农业水利、林政管理等则实行以乡镇管理为主,强化乡镇行政责任,相关职能站所划归乡镇直接管辖,同时赋予乡镇相应的行政权力,保证乡镇在这些领域有相应的权威进行管理;对一些与乡镇施政功能密不可分,但又需要县级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行政事务,如国土、文化、教育、财政、治安、司法等行政事务,要实行“条块结合”管理模式,扩大乡镇对这些站所的工作考核意见权、人事任免建议权,以增强乡镇在这些事务领域管理的指挥协调能力。县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应摆正位置,在工作中做到不越位、不错位、互相支持,共同为

乡镇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乡镇“责、权、利”相统一的行政体系,为乡镇依法行政有创造良好的体制基础。

4、如何界定乡镇事业单位的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服务性职能,乡镇事业站所整合后,分类改革如何进行。

公益性服务职能:按照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分开的基本要求,在梳理分析乡事业单位现行职能的基础上,明确乡事业机构执法和公益性服务的主体职能是:农村共性关键技术的推广与示范;贯彻实施农业标准,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使用监测;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预防和植物重大病虫害的预防扑灭;农机安全监理;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的公共培训教育;农村经营管理;招商引资衔接协调服务;辖区内工业生产统计和安全生产管理;农村群众文化宣传;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基础工作、日常管理和技术服务;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与执行、建设工程的管理与监督;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等。

经营服务性职能:对有偿技术性服务和社会中介性服务等生产经营性职能全面放开,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所需要的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公益性职能由公益性服务人员承担,基本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经营性服务由社会化服务人员承担,鼓励乡事业单位现有人员领办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型和中介服务型企业,不断激活和拓展经营性服务。

公益性服务岗位设置:在明确界定镇事业机构公益性服务职能的基础上,严格设定乡镇事业单位公益性服务岗位,原则上每个乡镇控制在xx至xx名,要以核定的各服务中心公益性服务人员编制为依据,结合本乡镇产业结构、经济特色、地域面积、人口规模及经济总量等实际,设置公益性服务岗位。要按照确定的公益性服务人员编制数实行预控管理,一般掌握在15%左右,用于今后的人才引进,以不断优化公益性服务人员队伍。公益性岗位要依据公益性服务职能进行合理设置,可以一职一岗,也可以一岗多责,做到因事设岗,岗事相宜。公益性服务岗位设定后,要认真编制《公益性岗位说明书》,作为人员聘任、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确定薪酬等岗位管理的基本依据。

公益性服务人员配置:对从事农村社会事业服务的人员,全面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或上岗资格认定制度,必须取得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各类技术服务人员统一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的执业资格考试,其余服务人员上岗资格的认定由地县有关主管部门会同人事部门进行。涉农事业单位现有符合条件的在编人员(含待岗人员)可以报名参加相关执业资格的考试。首次进入涉农事业单位公益性岗位的服务人员,必须具备的条件是:事业心强,热爱农村基层服务工作;具备相关农村社会事业公益性服务人员执业资格和聘用岗位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较强的业务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近年来连续从事农村社会事业服务工作且在编在岗;专业对口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通过执业资格考试和上岗资格认定,凡取得执业资格或上岗资格的人员少于或等于相应公益性岗位的可直接上岗,多于的按确定的公益性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公益性服务人员上岗后,与所在单位重新签定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为3年,聘期内实行人编分离。竞聘落岗人员实行多种形式的分流。公益性服务人员聘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的和首轮符合条件参与竞岗落聘的人员可参加新一轮公益性服务岗位的竞聘。

三、编制方面

在xxxx核定的乡镇编制总额内,如何确定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核编标准,应主要考虑哪些因素。如果以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为100分,这些因素各占多少分值。乡镇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的比例定为多少比较合适。

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核编标准应考虑的因素:一要按照乡镇土地面积、辖区人口、财政收入等因素,确定乡镇的分类标准;二要考虑乡镇主导产业规模大小的因素。如果以乡镇行政编制总额为100分,这些因素各占50分。

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篇2

一、医改实施后单位收支变化及职工福利情况

我区自2009年医改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收入大幅度上升, 总收入由2007年的4258万元, 到2014年底19498万元。其中:财政补助由2007年的343万元, 到2014年的8365万元;医疗收入从2007年的3915万元增长到2014年的10625万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卫生室 (服务站) 的管理逐步上轨道, 基药的执行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日趋完善, 药占比明显下降, 老百姓的自我健康意识明显加强, 看病就医的费用下降显著, 真正享受了医改带来的实惠。虽然如此, 但还有许多地方与医改的初衷相违背, 如:各项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 职工人数随之增加, 从2007年在职职工515人增加到2014年1053人, 职工工资不断上调, 带薪年休假等待遇逐步到位, 而骨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如从前, 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力度不够大, 难以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普遍存在人浮于事, 上进心不够, 原因就在于人员得罪不起, 稳定高于一切的思想;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额不足, 难以扩大分配差距, 管理者权限受限制。

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的利弊

我区2010年2月开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 实施范围为全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基药实施前后, 我区的各项基本数据及指标对比:门诊人次从2007年38.91万人次增长到2014年108.19万人次, 门诊均次费用变化不大, 2007年个人负担与医保负担之比中个人负担部分偏重, 到2014年个人负担与医保负担之比为2/3。出院者人均费用有所上升, 2007年人均1300元, 2014年人均2300元, 但其中个人负担比例呈下降趋势, 药占比从2007年的55.9%下降到2014年的45.32%。此一系列数据综合说明基药制度的实施与其目的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紧紧相吻合, 很大程度上纠正了过去的滥用药, 滥用高价药, 滥用抗菌素, 进药渠道不正规等现象。但仍有需要完善的方面:一、由于基本药物品种有限, 药商伺机提价, 加上药品配送的相对垄断, 部分品种的基本药物采购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二、政府遴选的基本药物品种以专家经验为主, 并不能完全满足基层单位的临床用药, 如痛风、腰腿病、关节炎等临床用药药量受限, 经常出现政策性“缺药”。三、部分常见慢性病的常用药品不包含在基本药物目录范围内, 而目录范围之外的药品又不得自行采购, 加之医务人员的用药习惯不尽相同, 致医疗业务的开展受到了影响。

三、医疗服务价格的偏低, 严重制约基层医疗机构的前行

当前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常见病的诊治,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但乡镇卫生院以往开展的手术项目近几年来呈明显下滑趋势, 所看病种也严重受到限制, 业务工作量也明显大幅减少, 最明显的体现在这两年来基层医疗机构呈业务收支倒挂现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前开展的项目有十一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如:高血压, 糖尿病, 老年人的健康管理, 健康教育宣传, 健康档案的建立等这些基本都是免费无偿服务, 中医康复主要有针灸推拿理疗按摩等, 这些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收费均是按照国家统一的收费标准., 收费价格偏低.在这些项目的开展上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同样导致业务收支的不平衡现象。

四、推进基层契约式服务开展, 基层医疗服务需新增的服务和延伸服务价格项目

近年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快速上升, 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的健康需求。而契约式医疗服务作为一项新的服务模式, 正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契约式医疗服务的推行, 旨在与广大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 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个性化服务, 引导更多的居民到乡镇或社区医疗保健机构就诊, 促进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充分发挥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最大服务效益, 让每一位居民都能享有基本健康保障。为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养老、护理服务需求, 大力开展以医疗护理康复为基本内容, 拓展日托及机构养老健康服务内涵, 根据居民不同需求, 为社区、乡镇居民提供连续、综合、有效、个性化的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这一系列契约式服务的开展, 目前政府未能根据形势的需要, 在宏观调控下分级分层地制订出政府指导价格, 此价格的制订也应与医保政策相结合, 做到真正做到让利给群众。

五、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建议

(一) 基层医疗机构是实施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基层的主体, 是距离群众最近, 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可及、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所付出的医疗卫生服务劳动有建议权, 政府制定基药及医疗服务价格应充分调研广大基层医务工作人员的意见, 相应的地域差异也应该在考虑范围之列。

(二) 定期调整基本药物目录, 按照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 结合实际使用情况遴选基本药物目录, 保持合理数量、优化品种结构, 增补品种时, 要充分考虑基层常见病、慢性病用药, 适当考虑地区性群众用药习惯。

(三) 确保基层医疗机构“一般诊疗费”实施到位。基层医疗单位设置一般诊疗费是国家医改的一项重要政策, 是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政策后健全补偿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但由于但在与市、区医保部门结算时, 不予认可, 我区仅对新农合人员执行了“一般诊疗费”项目。因此, 要进一步宣传增设一般诊疗费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等, 特别要发挥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 通过他们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让政策深入民心, 消除负面误导。加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统一, 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区域基本医保统筹政策, 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新型医保制度。

(四) 基层医疗机构能开展的收费价格明显偏低, 比如说有些检验项目连试剂成本都不够, 而有些收费项目价格虽然高, 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不了或虽能开展但数量少, 试剂成本多收不回, 医疗卫生服务中还有不少免费项目, 如隔年的居民体检、老年人体检等, 因此应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所能开展的诊疗项目的收费价格。新推进的契约式医疗服务收费依据的制定迫在眉睫, 完善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对改善城乡居民的“看病贵”的问题有着极大的积极因素, 大大促进基层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大喜.我国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现状及改革思路[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02) .

[2]吕馥蓉.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府管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 2013.

[3]卢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监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2013.

[4]赵玉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卫生事业的发展走向[J].卫生经济研究, 2012 (06) .

[5]于红文, 徐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价格政策后的调查, 2011 (4) .

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篇3

我局于2019年1月28日挂牌成立,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退役军人事务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有利于我县加强退役军人管理服务保障,不断提升退役军人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也为我局迅速、稳定、有序运转提供了强有力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机构组建到位。一是县委、县政府及时整合、细化县民政局的退役军人优抚安置职责、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县复原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县人社局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等职能,先后出台了《关于组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通知》和《***退役军人事务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将退役军人事务局纳入县政府工作部门,明确正科级建制,落实行政编制7名,按照“一正两副”设置领导机构,内设综合股、安置股、优抚股3个股室,建立健全了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管理责任体系。二是构建完善基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机构,在全县20个镇(办)181个村(社区)加挂退役军人服务站牌子,承担相关退役军人管理服务职责。三是完善退役军人事务局事业机构设置,于2019年4月29日挂牌成立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为副科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编制8人,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划转***烈士陵园管理所为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5人。

人员划转到位。按照有充足人员力量确保对外正常开展工作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及时协调相关单位,为我局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将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复原退伍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2名工作人员,***烈士陵园管理所、县光福院各3名工作人员划入县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又选调3名公务员、5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充实队伍,确保了我局工作衔接有序,不断档、不脱节。

场所配备到位。县委、县政府积极统筹整合办公用房,在民政局办公大楼为我局调剂专门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配,确保了我局对外正常运转。

镜泊乡社区建设调研情况汇报 篇4

为进一步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入探讨新形势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模式和新办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根据方案的要求,我们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与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社区建设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意反馈

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真实的表达农民的意愿,我们采取多样随机法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调查梳理,大多数人对合村并居十分赞同,少数人还心存顾虑。

一是下发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全乡共下发了170份调查问卷,范围涉及17个村屯,调查对象有村干部、土地规模经营大户、个体经营业户、小农经营户、困难户等群体。经统计梳理之后,对合村并居赞同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认同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 %;同意合村并居后土地流转的有 53人,占被调查人的31%;不同意土地流转的有 117人,占被调查人的68%。认为农民生产生活半径2公里为宜的45人,占被调查人的26%;认为3公里为宜的56人,占被调查人的32%;认为4公里为宜的39人,占被调查人的22%;认为5公里为宜的20人,占被调查人的11%。农民对农村社区新住宅面积有附属设施要求的有170人,占被调查人的100%;对原住宅搬迁参照城镇动

拆政策接受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同意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被调查者全部认为新建社区必须有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文化设施、供排水、供暖等服务功能;对原宅基地由政府处置同意的有162人,占被调查人的95%;不同意的有8人,占被调查人的5%。愿意继续经营自己的土地从事农业生产的有116人,占被调查人的68%;愿意受雇于土地经营户从事农业生产的有47人,占被调查人的27%;希望进城从事二三产业的有7人,占被调查人的4%。在能源、蔬菜、副食品、供水等方面支出平均计算是7780元,占年收入的27%。

二是召开座谈会。全乡以片为单位,召集村干部进行座谈,通过座谈,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合村并居从长远看确实是件好事,大家一致赞同合村并居。但要科学制定方案,把存在的问题解决好。

二、主要问题

通过认真的调查梳理,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合村并居后农民远离自己的土地,将来如何经营的问题;二是土地流转后,富余人员就业问题;三是合村并居后农民生产的农机具怎么办,生产资料以及粮食如何堆放管理;四是房屋怎么评估,新建房屋和旧房是否有区别。五是个别钉子户的如何工作问题。

三、建议和意见

1、合村并居的管理模式。我们认为被合并的村农民进住社区后,应成立区委会,由区委会管理社区的日常事务,区委会成立党总支,负责党建工作。区委会以合并村为单位下设居委会和党支部,负责原迁入村居民管理。区委会主任由党委考核任命,并纳入公务化管理。居委会主任及其成员由原迁入村的三职干部担任,在换届之前待遇不变。

2、合村并居后农村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合村并居后社区环境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所以所有合并过来村的转移支付应该集中到区委会统一安排使用,农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管理维护支出费用由区委会负责。

3、合村并居后两补资金使用。两补资金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粮食生产安全,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措施和手段,合村并居后土地收入还是村民的主要生活来源和保障,建议继续按照现行的政策发放到农民手中。

4、合村并居后村干部的安置问题。建立社区后,原村干部到居委会任职,管理自己村迁入社区里的居民,工资由区委会承担,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合村并居村干部失去职务而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到届后可参照城镇社区管理办法和选举办法,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这样原村干部即得到妥善的安置,又能使社区建设得到平稳的过渡。

5、村民反映的焦点问题。合村并居后,农民的土地可

根据本人的意愿,采取独立经营、联合经营、集体经营或流转经营的方式,尽量引导集约化生产,减少种地成本和生产的不便。合村并居后,应建设和规划出农民放置生产资料和粮食的厂房,集中管理,免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6、强镇扩权的建议。一是统一领导权。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则放”原则,将市级部门派驻乡镇的机构一律下放给乡镇管理,增强乡镇统筹能力,以维护乡政府决策的严肃性。二是统一规划权。乡政府应有权对自己辖区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打破林业地方各自为政,相互制约的僵硬局面,从而实现科学有序发展。三是简单的行政审批权。项目建设涉及的规划定点、建设许可、质量监督等审批事项,相关主管部门应下放或委托乡镇负责。同时应赋予乡镇政府婚姻登记权、零星树木采伐审批权,沙石料场的审批监督等权力。四是行政执法权。按照依法行政、权责一致原则,适当下放执法权,从而实现权责的有机统一。五是财政体制放活权。按照发展优先、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强镇扩权,乡镇职能范围扩大、建设任务加重的实际,在保证人员经费基础上,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向乡镇倾斜力度,为乡镇发展预留空间,激活乡镇发展积极性。

四、方案构想

根据镜泊乡的实际情况,本着“尊重民意、科学定位、整体推进”的原则,结合镜泊乡建设生态旅游乡镇的整体规

划,我们提出合村并居与旅游小镇建设合二为一,三镇并举的方案构想。

——温泉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以镜泊乡政府所在地镜泊村为中心,辐射后渔、松乙桥、永丰村等3个村屯,所辖农户1459户、人口10224人,耕地面积17445亩。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通过兴建可容纳1000—1200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住宅区、娱乐休闲区、配套公益事业区、商业服务区、小型工业加工区、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区等,配套水、电、路、绿地、灯光等附属设施,完善社区服务中心体系及设施,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建成镜泊乡政治、经济、文化综合中心,打造宜居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北欧风情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复兴村,辐射楼上屯、曙光屯等2个村屯,所辖农户451户、人口1396人,耕地面积8040亩。规划建设面积1平方公里。依托该区域的山水景观和已经勘探查明的地热资源,建设别具浓郁欧洲风情为主调的观光休闲胜地,打造欧洲风情游和农业观光游产业品牌。

——沿湖小镇建设构想

该小镇选址位于镜泊乡湖西村,地处镜泊南湖西岸,辐射东大泡、江北、北石等3个行政村、5个自然屯,所辖农户761户、人口5697人,耕地面积30645亩。规划建设面

乡机构改革调研汇报 篇5

——谷硐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汇报材料

中共谷硐乡委员会(2012年3月29日)

尊敬的县委调研组各位领导: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也是着力推进全县‚四化‛进程的关键一年。乡党委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思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以‚五个好‛党组织创建和群众满意为目标,紧紧围绕全乡重点工作,立足实际,大胆创新,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开创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现就县委党建办所安排的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调研有关内容,向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党组织基本情况

谷硐乡位于平塘县城西北角,距离县城36公里,全乡辖地面积为126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有7个党支部,党员267人(农村党支部4个,离退休党支部1个,教育支部1个,机关支部1个)。其中女党员45名,占总数的16.9%,男党员222名;60岁及以上53名,占总数的19.9%;55--59岁的17名,占总数的6.4%;46--54岁的38名,占总数的14.2%,36——45岁的80名,占总数的30%,26——35岁的68名,占总数的25.5%;25岁及以下的11名,占总数的4.1%;大专及以上文化61名,占总数的22.8%;高中文化7名,占总数的2.6%,中专文化18名,占总数的6.7%,初

中文化92名,占总数的34.5%,小学文化84名,占总数的31.5%,其他5名,占总数的1.9%;建制村党员200名,离退休党员5名。

二、主要做法

(一)抓责任,建机制,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

乡党委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切实把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建立完善了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村支部书记为具体负责人的党建领导责任体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乡党委和各支部都成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设立专门的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组织策划、安排部署、检查指导等具体工作,为开展好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是组织实施、层次分明。结合实际,制定了乡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并明确要求各党支部要结合本支部实际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乡、村都分别召开了动员大会,对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精心部署,统一了思想和行动,形成了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

三是加强指导、开展督促。乡党委在各党支部下派了一名干部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指导员,指导各支部开展工作,并明确了各指导员的工作职责和有关要求,同时,乡主要领导对所联系的支部开展情况进行定期不定期督导,确保活动同步、顺利推进。

四是强化考评、完善机制。乡党委将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全

乡综合考评,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规划、同布臵、同检查、同考评。在创建工作中推行目标管理机制,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在工作中推行督办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调度会等,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在总结考评中推行考核奖惩机制,结合经常性考核和年终考核,奖优罚劣,解决干好干差一个样的问题,形成了团结奋进、开拓创新、务实苦干的良好局面。

(二)抓关键,强基础,基层组织建设再迈新台阶

牢固树立尊重和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思想,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的骨干作用,狠抓基层班子、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后备干部队伍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

一是狠抓乡党委领导班子‚龙头‛建设。首先是进一步规范职责。结合‚五好‛标准,进一步完善乡党委及班子成员的工作职责,做到工作到位、责任到人,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研究部署党建工作任务,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正确性和执行性。其次是强化素质,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抓学习不放松,制定了《谷硐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计划》,通过理论中心组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党委班子和干部职工的政治敏锐性和复杂局势的鉴别力,增强了自律意识,提高了执行党的路线的自觉性。

二是强化村级班子队伍‚基础‛建设。首先是充分利用村级换届之机把一批能力强,能为群众办事和愿为群众干事的优秀党员、致富能人、‚一村一大‛、‚大学生村官‛和‚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到村‚两委‛班子中来,去年,把1名大学生村官、1名一村一大和1名西部志愿者分别选举到场坝村、命芹村、翁片村担任党支部

副书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为村出谋划策,帮助村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了村‚两委‛的战斗力、凝聚力。目前,村两委成员30人,均实现交叉任职,村两委中35岁以下7人,占总数的23.3%,35-40岁的2人,占总数的6.7%,40岁以上21人,占总数的70%;大专及以上文化3人,占总数的10%,中专文化2人,占总数的6.7%,高中文化的2人,占总数的6.7%,初中文化的13人,占总数的43.3%,小学文化的10人,占总数的33.3%,致富能人7人,占总数的23.3%,年龄配臵合理,结构优化,增强了村级班子的整体服务功能。其次是对村干部及时‚充电‛。把对村干部的培训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内容,党委坚持轮训制度,每年对全乡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进行一次岗位培训。并且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站点,及时更新课件,供农村党员群众学习。去年累计培训乡村干部、党员500余人次。第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培训。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群众到遵义、余庆等周边县市参观学习‚185工程‛、新农村建设及土鸡养殖先进经验,并通过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培训,我乡4个村的支书、主任都到县委党校轮训一遍,翁片、命芹、场坝村的支书还到江苏华西村学习。同时,还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做好村组干部参加州电大的学历提升推荐工作。目前已上报4位同志的材料待组织部审批。通过综合教育和集中培训,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依法行政能力、科技致富本领等有了明显的转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成果,成为推进基层‚三个文明‛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第四是实行激励机制,签订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将干部平时表现与年终工作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奖勤罚懒,推优惩差,端正了干部工作

态度,激发了干部的工作热情。严格贯彻落实‚一定三有‛政策,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制定了《干部集中学习计划》、《干部上班签到制》、《干部去向告知制》、《干部工作督导制》、《干部请销假制》、《工作跟踪督办制》和《干部工作警示制》。设立工作去向告知牌、督导牌、警示牌,对重要工作定期进行督查,限时完成,及时发出督查通报,对完成工作任务量不高,效果不佳,违反制度规定的,在警示牌上进行警示,充分调动了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对极个别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纪律松懈涣散、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加大问责力度,把县委‚问责风暴‛和‚效能亮剑‛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四是大力加强基层党员队伍建设。首先是落实党员活动日制度。把党员活动日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党员活动年初有部署、有计划,并在每次活动中做到活动时间、活动人员、活动内容三落实。其次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按照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取得实效的原则,坚持抓外出与外来并举,抓教育与管理相统一,着力于‚管住、管好、管活‛。以村为单位,由乡分管领导负总责,村支部书记具体抓,每月汇报一次本村党员动向,做到对流动党员底数清、去向明,并向流动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措施,加强了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第三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制定了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规划及计划,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认真落实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坚持标准不放松,严把发展‚关口‛,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2011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7名、发展预备党员18名、按期转正21名。第四是创新培养后备干部工作,规范选拔程序。严格执行‚选‛、‚推‛、‚考‛选拔程序,确定了4个村44名后备干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证和组织保证。

五是落实基本保障、确保村干部待遇、阵地规范化建设和活动开展。首先是按照‚一定三有‛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了村干部、离任村干部、困难老党员生活补贴制度,有效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动力和党员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夯实基层基础。其次是加强村级组织办公活动阵地建设。全乡4个村都已经有了办公场所,还配备了农家书屋,其中场坝村建设了文化广场,翁片村建设了文化广场和健身园并安装了健身器材,相关制度全部上墙,各基层党支部安排有人坐班,转变了干部工作作风,服务基层意识得到了增强,实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第三是加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保障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乡党委每年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全年财政预算。并及时将专项工作经费下拨到各个支部。

六是努力推进‚四议两公开‛和‚一事一议‛工作。健全了党代表联系党员、村民代表联系户、村务公开、民主监督、责任追究、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2011年通过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完成了翁片村新尧、半坡、翁片组通组公路2250米,连户路面硬化4539平方米,大坪组连户路面硬化917平方米及翁片村大坪组亮化工程建设。

七是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积极探索规范党代表权利、发挥党代表作用。建立健全了党代表学习、视察、评议、联络、提案质询、征求意见及考核等相关制度,并按照代表的有关要求,认真做好常任代表的资格审查,划分代表小组,开展代表视察调研、组织代表培训等工作。

八是进一步完善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并统一制作了中心(站、点)‚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的挂牌,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办事流程,各个窗口部门的座牌,配备工作电脑、电话、饮水机等便民硬件设施。目前为止,共为群众办理政务服务事项15件,咨询服务事项60件,村级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站(点)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10件,办理公共服务事项10件,办理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事项15件。

(三)抓载体,促发展,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有新转变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按照建设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关要求,大力开展各种载体活动,努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按照既严格要求,又简便易行的思路,把学习培训、‚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日常教育管理活动作为‚规定动作‛,对如何开展这些活动做出了具体规定、明确要求,对各参学单位,采取分类指导的方法,组织集中学习,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座谈、有记录,个人有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文章。

二是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进一步深化‚五好‛乡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党建示范村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务实型、和谐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并出台下发相关文件和实施意见,做到有章可循、稳步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三是大力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活动,全乡建立了乡机关、乡属各部门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新体制,全面完成‚建强一个好班子、制定一个好规划、建立一个好阵地、完善一套好制度‛的‚四个一‛工作任务,促进农村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逐步规范,在组织生活上不断完善、在党员发挥作用上进一步有力、在党员能力上进一步提升,构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四是以‚认岗承诺‛活动为抓手,对农村党员作用发挥进行了积极探索。结合农村发展、稳定、生产等实际和党员队伍现状,围绕生产发展、民主管理、公益服务等进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职,村党支部把每个党员在岗位上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评议,记录在案,作为年底党员评议的依据,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增强,实现了由无职到有职的转变,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是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全乡组织实施了‚五带头五争当‛ 活动。(带头科学发展,争当创新先锋;带头改进作风,争当惠民先锋;带头创佳绩,争当岗位先锋;带头提升素质,争当学习先锋;带头从严要求,争当自律先锋)。在活动中全乡各单位根据调研结果和不同对象、不同帮扶重点,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送科技、送服务、送温暖等,并围绕主题活动与完成全乡各项工作任务相结合,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的宗旨教育,增强为民服务意识,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抓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为人民服务水平。

六是狠抓安全信访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深入排查各种安全隐患,认真开展‚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三个建设年‛和‚四帮四促‛活动,借助便民利民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站、点)的平台作用搜集信息,开展‚大接访‛活动;继续开展村‚两委‛班子成员轮流坐班接待群众,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运用各种有效措施化解矛盾纠纷,将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抓制度规范,不断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结合各自分工,建立了6个基层党建联系点,经常深入联系点指导工作,加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并经常开展督促检查,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指导解决存在的问题,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

二是建立工作例会制度。乡党委定期召开党委会,专门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决定基层党建工作重要问题,督促完成党建工作各项任务。

三是建立层层汇报和述职述廉制度长效机制。全乡各党组织每半年向乡党委书面报告一次党建工作情况,切实把党建工作列入党委工作的重要日程。同时,各党组织书记向乡党委进行述职述廉。

四是在落实管党责任制的同时,还要积极规范各项议事程序,完善各项民主制度、党务和村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员和群众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得到有效落实。建立村组干部考核、村书记考核等制度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增强组织建设工作的约束力。

(五)抓 “民生”文章,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认真落实农村低保和各项救灾救济措施,按照‚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原则,召开群众评议会和党委审查的形式,确定低保对象,2011年我乡共748户1891人,共发放低保金1313664.5元,并通过‚一折通‛划拨到农户账上,2012年777户1778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步推进,筹集2012年新农合资金329800元,参合率达96%;完成了186户危房改造,发放补助资金197.45万元;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2011年发放涉农补贴442005.16元,家电下乡补贴56222.4元,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六)抓经济促党建,实现党建与经济建设共促双赢 乡党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以‚科学发展、富民强乡‛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本乡的资源优势,努力找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有机结合,开拓创新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双赢。一是围绕‚粮、烟、畜、林、药‘五字方针’‛全面调整农业产业机构,充分利用现有荒山荒坡资源,做实山上文章,打造金山银山,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二是着力现代农业‚185工程‛示范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185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效应。三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做好村庄规划全覆盖和生态移民搬迁规划实施及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电力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我乡经济大发展,实现党建与经济建设共促双赢。

(七)创新机制,践行民主公开增强基层组织公信度 一是乡党委把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和公开橱窗,对全乡的党务、政务、村务工作予以全面公开,使全乡各级干部和各项工作都臵于群众监督之下;二是在村组‚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村财乡管‛,并在每个村都成立了由5人组成的‚村民理财小组‛,村上每一笔支出全部需经理财小组集体审核、村主任和村支书签字、再交由乡分管财务领导审核签字后,才能到财政所报销。而每季度,各村必须公开收入支出帐目,村民小组半年也要公开一次。村财乡管基本解决了困扰基层多时的账务不清,群众意见大的问题。

三、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效

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得到提高。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村干部通过依法行政和社会事务管理,有效化解了农村诸多矛盾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干部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改进了思维和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对村干部的培训,基层干部理论素养、群众观念得到增强,逐步从过去那种简单粗暴、指令式的催种催收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靠示范、引导、带动管理,从行政命令的管理方法转变为以干部的实践引导农民、靠细致的服务帮助农民、靠种养大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农民。村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和庭院,现场讲解和实地操作设施农业、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村干部成了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民技术员‛。三是广大党员宗旨意识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树立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各级党员、干部常怀爱民之心,常想为民之事,常谋利民之策,解决了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党支部,特别是边远村党支部由于受地理条件限制,发展经济条件不好,没有什么村级积累,特别是项目少或无项目支撑的村即使主观有干事的愿望,往往处于有心想事,无力办实事的尴尬境地。虽为各村两委匹配办公经费一万元每年,但由于近年来村工作业务繁重,各种检查、会议较多,已不能满足村级日常开支,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2、党员的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男女比例相对失衡。年轻、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多数外出,导致在家党员均为老党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解决实际问题和办实事的

能力,缺乏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创业激情与本领,制约了村级组织正常化发展。

3、村两委报酬低,我县现行村干部待遇标准为村支书、主任、文书600元/月,村主任助理500元/月,村两委委员1200元/年,村民小组长720元/年。由于当前农村工作任务繁重,低保、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危房改造等诸多惠农政策均需实施,给村干部日常工作带来极大压力,90%的村干部都成了脱产干部。而且村干部大多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月工资已不能支持养家糊口,难以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激情,甚至造成个别村干部军心不稳,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村两委委员、村民小组长的作用难以发挥。

4、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年龄老化,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5、一部分党员思想不开放、开会不到场、无故缺席。党员流动性大,外出打工长时间与组织分离,党性淡薄。组织和学习的时间较少,开展组织生活的时间少。年轻党员流出过多,在工作中难以起到表率作用。

6、大部分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合理性、长期性,农业灌溉用水紧缺,经济发展速度与群众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村级组织威信难以树立,难以形成号召力。

7、部分村远程教育站点存在设备老化,或者设备运转不正常或运转正常但不懂使用技术等情况,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8、部分群众意识有待提高,思想观念陈旧,难以得到转变,科学种养殖意识淡薄,增收渠道狭窄,‚等、靠、要‛的思想仍然

存在,只顾自家一亩三分地,对村里的工作不关心、不支持,使村干部开展工作难上加难。

9、党员先锋模范发挥作用不够强,我乡农村党员呈现出‚四多四少‛(老龄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低学历党员多,高学历党员少;男党员多,女党员少;外出流动年轻党员多,长期在家年轻党员少)的特点。并且一些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群众,不带头执行或者不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老龄党员不能带头,贫困党员无力带头,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下步工作打算

影响基层组织正常发展,有客观与主观的原因,同时又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颗星,集中力量抓支部,建设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农村党员队伍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保障农村社会稳定及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关键。为此,我们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与‚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分类定级、转化提升‛为抓手,扎实开展‚五好党委‛和‚五好支部‛创建活动。

1、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努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进经济发展。

2、加大培训力度,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3、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多渠道增加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4、进一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加大

对党员的服务力度,切实关心困难党员和老党员。

5、进一步提高村领导工资待遇,要求村领导全身心投入做好村里的工作。

6、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应有的作用。

7、大力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即加强思想引导,把致富能手培养为党员;加强技能培训,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加强示范带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坚持优化结构,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干部。通过抓好‚四个培养‛工作,进一步优化党员干部结构,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农村干部为民办事的能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8、深入细致地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通过与党员面对面的交心谈心、上党课、专题培训、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党员进行先性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把广大党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解决人心散乱的问题。

9、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坚持深化拓展 ‚创先争优‛、‚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三个建设年‛及‚四帮四促‛活动。为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建设,推动谷硐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上一篇:教师会下一篇:读者活动月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