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共10篇)
这本书里讲述了以调皮捣蛋而闻名于全校的五(3)班调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米兰,她与五(3)班的几位“臭名昭著”的坏小子斗智斗勇的故事。米兰老师并不像别的老师一样总是批评他们,而是提倡“在学习中感知快乐”,不断以自身行为感化、教育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他们身上的一些坏习惯,这些教育理念是我十分欣赏并渴望的。书中的米兰老师并不像现实中的老师一样“高高在上”,而是以一种师生平等的关系对待同学们,即使同学们犯了错误也不生气,而是心平气和地让同学们指出并认识错误。更多的时候,米兰老师并不像一位老师,而更像一位同学们的大姐姐。有时,同学们的家长会对她的一些做法表示不解,担心自己的孩子成绩会不会因此而下降,但他们的担心很快就被赞许而代替了。因为在米兰老师的教导下,同学们不但做到了“学中玩、玩中学”,而且在成绩、习惯、纪律等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呢!
米兰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关爱学生。书中的“坏小子”——精豆豆,一直有尿床的坏习惯,他的妈妈为此伤透了脑筋,用了许多办法,却不见好转。当米兰老师得知以后,特意向一位老中医求得一副治疗尿床的方法,并亲自买了中药熬好送到精豆豆家里。在米兰老师的悉心照料下,精豆豆的“顽疾”终于治好了。
书中的米兰老师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年轻、漂亮、教学有方……是许多同学们心中的理想选择。回想起我们身边的老师,哪一个有她那样的善解人意?可是再仔细想一想,有的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不是也无微不至呢?记得有一次,我们全体同学春游的时候,一位同学因为坐大巴晕车,吐了一地,李老师不但没有嫌弃她,还把脏污清理干净,关切地询问她怎么样了,令我们十分感动。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
和平一小校长国贺梅
《要相信孩子》是苏老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校长期间的经验总结,是他献给“即将投身于塑造人的灵魂这一崇高事业中去的同志们”的珍贵礼物。全书自始至终突出了“要相信孩子”这一鲜明主题,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令我们收获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也就是说,苏老能够走进孩子内心世界来实施教育,因为他懂孩子,所以其教育均是润物无声中的对孩子的尊重和信任,使得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最终成为正直、诚实、热爱劳动、坚强而勇敢、忠于祖国和劳动人民的人。现将本书的阅读收获整理如下,以便将所学应用于接下来的教育行动中。
一、要爱护儿童敏感的心灵
这个内容里的沃洛佳、格里沙的案例我们非常熟悉,因为我们身边的类似事件太多了!我们的校园有多少孩子也有沃洛佳那样的恼怒、那样激动的目光,又有多少被当作反面例子的格里沙那样的孩子受到了心灵的伤害?好在格里沙把伤心事倾诉给了妈妈,不懂倾诉的、一直闷在心里的,后果会怎样?这个孩子的一生是不是令我们担忧?教师如果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柯利亚的案例令我们感受到了苏老的教育智慧。他分析柯利亚偷拿兔子的动机,并帮助他认识到自己做法的错误,建议他把兔子带回学校悄悄放到笼子里。然后再建议大家每人拿一对兔子回家饲养。苏老对孩子自尊心的呵护、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与信任,理据分明,令我们敬佩之余,不得不思考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
如此这些,使我们懂得:不懂孩子的心里,便不会尊重孩子,也就不会有正确的教育。女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格里沙带来的伤害,她的错误还在于没有注意、没有理解儿童的苦衷。这种错误也是我们当今的教师经常容易犯的。书中的这几段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更值得我们深思、践行。“要想形成儿童良好的道德面貌。必须发展并巩固儿童自我尊重的感情,任何一个考虑问题较深的教师都知道,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儿童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童年时期,当道德面貌正处于形成阶段时,犯错误的可能性就更大些,但是儿童们的任何行为都不能与成年人的类似行为相提并论,儿童中出现的偷窃现象和成年人的类似行为决不是一回事儿。因此在处理儿童各种不良行为时,对待偷窃问题必须特别慎重,特别细致,特别有必要深入研究儿童的内心世界。”
“一犯错误立即进行惩罚,往往容易因一时冲动,缺乏深入思考和仔细斟酌而做出不恰当的决定,而且会引起孩子们的骚乱和强烈的情绪波动。”;“我一般总是这样做,一方面对发生的事情表示惋惜。同时又坚持不渝地贯彻一个原则,那就是和犯错误的孩子保持一种纯洁而高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犯错误的孩子就能把处分看成是一种必要的措施,从而深刻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把自己所做的坏事真正当成一种错误来对待。”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集体
“生活的实践证明,一个集体,越能在其各项活动中充分体现先进的社会思想,越能积极地作为社会中的一个小单位来开展活动,那么这个集体就越能起到教育作用。”
拾麦穗、收集槐树子的劳动,教师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劳动兴趣,引导孩子们从侧面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劳动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国家里有许多许多学生,如果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地里拾起哪怕是一根麦穗,那么这些麦穗打出来的粮食就要用一百多节车厢来装载。”这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劳动意义的教育,令孩子们精神振奋,这种先进的社会思想的渗透必定促进集体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有些少先队辅导员和教师抱怨说,有的孩子第一次戴红领巾的时候无比激动,可是一两年后对少先队的活动却不感兴趣了。他们忘记了红领巾,甚至不好意思戴它。”这也是我们校园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就没有在如何让少先队员的热情永远保持在入队时的高度,永不下降方面去思考,去研究。苏老举实例帮我们解决这一难题。
“每一个少先队中队都把他们在十一年制中等劳动技校以前通过集体的力量能为祖国、为未来做到的事情,订入了计划中。”阅读着书中列举的中队的七年计划,可以想象得到,在这份计划的后面将会有多少个优秀的集体形成。生活在这些集体中的孩子们,会始终怀着高昂的激情度过童年和少年时光,而支撑他们激情的,正是教育者们恰如其分地参与以及不断给予的接地气的共产主义思想的鼓舞。“一个集体的精神面貌,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我们是否把祖国的发展前景。反映到孩子们的未来生活和劳动中来,以及反映的程度如何。我们一贯尽力做到让那些激动全体苏联人民的事情也能激动我们的少先队和共青团集体。”读了这段话,结合书中的事例,我们可以想象苏老教育的孩子们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绝非空话、套话地灌输给孩子,而是结合各项活动、劳动,巧妙地结合实际,采取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落实于孩子们的思想里,行动中。
三、一个顽童的转变
顽童柯利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书中这样描述:“在柯利亚身上,好的、单纯的、天真的东西和丑恶的、不能容忍的东西极不协调的交织在一起。”这也正是苏老称其为“顽童”的真正原因。从柯利亚的转变来反观我们的教育缺少什么?“这是一个属于‘难于管教’的孩子。要想教育好这样的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在我们学校,对这类孩子的教育一般都由全体教师共同负责。”“我们对柯利亚错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它的遭遇很不幸,和姨母生活。她从来没有尝到过干好事和干高尚的事儿后所能感受到的激动人心的愉快,从没有体验过当优点得到肯定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精神上的满足。”于是,老师们为他创造条件,让他有可能体验到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尊严时所能享受到的,那种人生的真正愉快的和满足。读了书中这个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转变这样的学生是一条艰难、崎岖不平的路,我们能够看到的点滴变化,如同长在他们身上的幼芽,很弱小,需要小心呵护。最后柯利亚逐渐开始关心集体的事情,逐渐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对大家负责了。经过十年的努力,学校把柯利亚培养成了一个有高度觉悟的人,一个诚实忠厚的人。
读着对柯利亚的教育故事,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成长变化的过程,有多少教师共同精心培养、关注呵护?那么回到我们当下的教育环境中,此做法,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每个班级内的特殊孩子,如果所有任课教师共同来关注、培养、呵护,那会有多少个优秀的柯利亚成长起来呀?那又会有多少个令我们感动的教育故事来丰富、幸福我们的教育生活啊?带着这种美好的向往,我决定与我校老师们手拉手转变校园里的小顽童们。
后感
最后,我想用苏老的精彩结尾来结束我对本书的阅读。“只有认为每一个教育对象都可能成为伟大人物的教师,才能把自己称为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遇到那种自由散漫,毫无学习愿望,对一切都不感兴趣,哪方面都没有才能的孩子时,他的心是不会安宁的。他一定会千方百计地去唤醒这个懒散而缺乏才能的学生的自尊心,并在他毫无觉察的情况下,触动他灵魂中最敏感的角落。”
围绕“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鲜明主题。我也从以下几点深有感触:
一、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二、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他们似乎是从干坏事中寻找乐趣。也许是我们之间的沟通太少了,也许他们正渴望得到我们的关注,也许他们正想打开自己的心扉。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这颗心可以吸收一切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向往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都渴望能被大家认可,都渴望着其他人赞赏的目光。在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时候,不应伤害他们心灵深处最敏感的地方
在大脑疾病为专题研究的纳什医生的帮助下,克莉丝瞒着枕边人“本”,以日记记录方式重拾记忆,揭露了事实真相。
克莉丝某天早晨醒来之后,发现自己大脑一片茫然,不知自己是谁,身在何处,身边躺着的半裸的男人是谁,记忆停留在二十几岁未嫁之时,但照了镜子后发现,容颜苍老皮肤褶皱,已经四十多岁了。
身边男人告诉她,他叫“本”,是她的丈夫,而她是克莉丝,是这名叫“本”的男人的妻子,因为二十多年前她曾遭遇车祸,导致她失忆。
本对她说,放心,你很安全。
克莉丝的记忆只能保持一天,次日醒来,就不再记得昨天发生的事,关于她世界里的一切,只能由本告知。因此,克莉丝只能选择相信他。
然后,同一天,克莉丝又接到了自称是帮助她恢复记忆的私人医生纳什来电,事实上每一天,她都会接到纳什医生来电,要她到衣橱后方找出日记。
原来,克丽丝汀在睡前会写下今天的事备忘,提醒明天失忆的自己。纳什告诉她,她与纳什之间是瞒着丈夫本的.秘密联络,因为本并不认可医生们能够治好克莉丝的病。
纳什医生告诉克莉丝,为了能够及时记住她前一天都经历了什么,克莉丝曾在纳什下记录了一个本子,将当天发生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并藏在一个纳什和克莉丝都知道的地方,衣橱后面,次日醒来,由纳什医生告知她地方找到后继续记录。
克莉丝按照纳什医生说的地方找到了本子,扉页上,克莉丝写的竟然是“不要相信本!”
但本在克莉丝看来是一名深爱克莉丝的丈夫。克莉丝在纳什医生和丈夫本之间究竟应该相信谁呢。
本并不知道克莉丝秘密记录了一个日记本,因此,他对克莉丝说的话,与克莉丝从本子里读到的经历有了矛盾,关于她们的儿子亚当的事、关于克莉丝遭遇车祸还是袭击的重创的事、克莉丝曾经写过小说的事……很多矛盾和出入的地方,本为何要对她撒谎呢?仅仅就是为了避免她想起往事受到伤害么?
克莉丝毫无理由的对本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但有时候又安慰自己,是失忆症造成的陌生感。
在这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实际上克莉丝的记忆也在慢慢的恢复了,她头脑中偶尔出现的影像和画面,揭示着本的话是有一些矛盾和谎言。
克莉丝开始怀疑本。
克莉丝的记忆中出现了自中学以来的好闺蜜克莱尔,并通过纳什医生的帮助,电话联系克莱尔,真相开始慢慢浮出水面。
纳什医生带克莉丝去“韦林之家”,也就是克莉丝遇袭后进行治疗休养的地方,从那里得到了闺蜜克莱尔的电话,并得知,本实际上在克莉丝受伤后没多久就与她离婚了,当然是为了克莉丝的病着想。
那身边这个“本”是谁呢?在克莉丝的偶尔迸发出的幻像或记忆中,这个本与克莉丝是有亲密关系的爱人。
闺蜜克莱尔又为何不再与克莉丝联系了?本与克莉丝离婚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克莱尔呢?
克莉丝该相信谁呢?纳什医生?克莱尔?还是本?
克莉丝选择相信本,因为在她有限的短暂的记忆里,本的疼爱和照顾让她觉得,她偷偷的记录的本子是对丈夫本的背叛。
克莉丝决定将自己私下与纳什医生来往治病并记录的事情向本坦白,她不想再欺骗本了,本为了她的幸福忍受了那么多痛苦,克莉丝想从此后与本好好生活。
克莉丝终于与闺蜜克莱尔联系上了。
克莉丝告诉了本关于日记及纳什医生的事,克莉丝遭受到了本的猜疑和痛击,克莉丝仿佛看到了被袭击的再现。
克莉丝与克莱尔通话中,克莱尔却在克莉丝对本的吃荤食的饮食产生了怀疑,因为本是素食主义者,继而对本的身份产生了怀疑。克莉丝描述的本的样貌与克莱尔对本的印象也大相径庭。
这个本到底是谁?真正的本离婚后去哪儿了?克莉丝曾经的情人迈克呢?到底是谁袭击了克莉丝?儿子亚当是死了么?
某一天早上克莉丝醒来找到了本子,本子上有几页不见了,应该是本撕掉了,克莉丝失去了那段时间的关键记录。克莉丝因此没有机会等到克莱尔的及时救助。
再一次的家暴却袭击了克莉丝,几年中,克莉丝总是在浴室的血泊中醒来……
总觉得此书主要内容讲的不是“别相信任何人”,至少克里斯相信了纳什医生,对克莱尔也是由半信半疑最后选择了相信,只是“不要相信本。”
Before I go to sleep,字面意思应该是“在沉睡之前”,可谓意味深长。沉睡之前,我们什么都明白,睡眠之后呢?是否世界都变了?
幸福的生活偏离了轨迹,遭遇的不是浪漫,而是偏执与暴力的绝恋。
谁可依靠?
鸟儿如果没有了翅膀,那么它将永远不能飞翔,永远不能拥有天空;看书如果失去了兴趣,那么你将永远找不到看书的乐趣,永远不能懂得书中的道理。庆幸的是,我非常喜欢看书,我希望自己可以看尽世上好看的.书。
在我看过的书中,英国查尔斯·金斯利先生写的《水孩子》让我印象很深刻。书的主要内容是讲扫烟囱的小男孩汤姆从小就受到葛林师傅的严厉管教。有一次汤姆和师傅到一大户人家去扫烟囱,一不小心闯出了大祸,吓得汤姆四处逃,最后在仙女的指导下跳入水中,变成了水孩子。起初,汤姆很调皮,经常欺负各种水底动物,但在仙女们的帮助下他逐渐长大,已经不再那么调皮了,他也和小动物们成了好朋友。最后,仙女派他去帮葛林师傅摆脱困境。一开始,汤姆很不愿意去,但在仙女们的鼓励下,最后还是鼓起勇气帮自己的师傅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经历了各种艰难的考验后,汤姆终于成为了一名既可爱又善良的水孩子。
《水孩子》告诉我的不仅仅是汤姆的故事,还告诉我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一定要有勇气、自信。
1、让孩子自由的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孩子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然而,家长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认为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会比小孩好,于是强迫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去思考、观察、行动和创造。学校也以成人的思想方式为孩子制定一系列自认为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制度,往往却忽略了孩子的真正需要是什么,使孩子成为最无辜的受害者。
一个在受成人约束和限制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的身心需求在很多方面都是无法得到满足的。孩子心理上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和道德精神的发展。在成人的束缚和限制之下,孩子失去了表现自己的权利,也失去了真实的自己,此外还不得不去适应处处压制他们的生活环境。而这一切在成人看来是孩子在社会上生活首先应该学会的。然而,对于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而言,这是绝对不公平的。因此,成人应该尊重孩子自由选择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让孩子在这方面的到充分的自由。
2、尊重孩子的生命,爱护孩子
孩子的生命和心灵都是非常脆弱的,需要成人悉心的呵护。刚刚降临至这个世界的孩子,他们是十分的无助和脆弱的,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适应这个世界。自孩子从母体出来的那个时刻开始,孩子就脱离了母体安全舒适的环境,从而进入一个非常陌生的、充满了危险的世界。对于生理和心理没有发育完全的婴幼儿而言,这样的环境令他们非常的恐慌,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适应这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就需要成人的帮助,尽心的呵护他们,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生存的条件。此外,还要为他们提供清洁的环境。
3、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
孩子在0—6岁的早期教育史非常重要的,如果在这个时间段对孩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孩子们就有可能很好地适应这个世界,并创造属于自己的奇迹,为世界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个适合道德环境包括良好的物质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精神生活环境。这个环境能够使得孩子收到最小的限制,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4、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的愿望是简单而平凡的,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能够以自己的能力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从孩子的各种行为表现上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希望自己能够模仿成人的行为习方式,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人”。这也是他们的天性和使命。成人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也是对孩子的尊重。
(二)如何培养孩子
1、帮助孩子学会集中注意力
孩子要想很好的成长,离不开对孩子注意力的培养。然而,要想让孩子能够注意一件事情,并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首先就是要令孩子对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只有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乐在其中,孩子才能致力于一件事。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兴趣的大小决定,当看到能引起他们浓厚兴趣的事物时,他们就会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个事物上。因此,我们要使孩子集中注意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且还要是大的兴趣。
2、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一个能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的人才能算得上“有意志力的人”。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就要使孩子在冲突与抑制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之间相互制衡,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继而引导我们做正确的事情。
要想得到锻炼,必然离不开实践。只有让孩子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交流,建立联系,让孩子彼此相互适应,才能让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更好的克服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增强自身的意志力。
3、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智力开发的重点,智力的发展是以想象力为基础的。因此,成人还要创造适当的机会,激发、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4、让孩子自己主宰自己
每个人只有在自由的控制自己的情况下,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发展。如果一个人总是受他人的支配,那么他就缺少主动权,缺少迎接暴风雨的准备。因此,成人要帮助孩子学会主宰自己,包括主宰自己的生命、智力、意志力等等。
(三)家庭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好家长在孩子面前更要诚实
孩子总是喜欢模仿他人的行为方式,特别是父母的行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总是以父母为榜样,父母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当今家长总是喜欢纠正孩子的错误,然而,他们多数往往都是以口头教育,而不是以行动来证明,家长的言行不一致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孩子的人格发展误入歧途,他们会刻意地压抑自己、伪装自己来适应成人的不当行为,成为在日后生成各种疾病的主要原因。
此外,家长言行的不一致行,也将导致家长失信于孩子,降低家长的权威性,使得孩子也会常常言行不一致,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要诚实守信,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2、不抑制孩子的内心
我们说过,孩子有着属于自己的权利。当孩子受到阻碍或者束缚时,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让孩子的精神自由、不受到压抑,才能让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人不能因为孩子那些与生俱来的不足,就限制孩子,着这往往令孩子步入歧途。因此,成人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
3、尊重并重视孩子的精神气质
孩子的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孩子的精神健康,这必须给予极度的重视。唯有如此,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礼貌、不哭不闹、温文尔雅……
为此,首先,成人要尊重孩子所有合情合理的活动并了解其活动的最终目的。只有真正的了解了孩子的意图,我们才能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而不至阻碍了孩子的成长。再次,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个性,我们必须给予孩子独立的空间从而使孩子避免养成依赖的习惯,让孩子学会自立,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最后,家长必须注意与孩子的相处之道,而且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这是因为孩子的感情要比我们想象的细腻、敏感得多。如果我们细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的心灵很脆弱、很敏感,如果我们稍微有些差错孩子立马就能感知,从而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
二、我的心得
1、学会尊重孩子。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中总是强调一孩子为中心,认为孩子也是一个有一时的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而不是不顾孩子的需求,将成人的意志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也是令我感触最深的。我从事的是特殊教育工作,特殊教育的对象都是患有各种障碍的儿童,我不能因为他们异于常人就不尊重他们内心的需要。正因为他们处于弱势的地位,才更需要我们的尊重与理解,从而开设适合他们发展的课程,促进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创造适合孩子发展的环境,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每个儿童都有发展的权利,我们要尽可能的创造最少受限制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最大程度的发展。
新学期开始了,我接替了中班李老师的工作,班级里有位小朋友特别胆小,找不到熟悉的李老师,熟悉的陈老师也请病假了,每天都会哭着来上学。孩子的奶奶向领导抱怨: “孩子以前上幼儿园还是很开心的,现在孩子不要上幼儿园,他说老师不喜欢他。”
后来老师和家长一交流,才发现孩子在说谎。每天我都会抱她,哄着她不要哭。吃饭时也会特别照顾她。孩子不断重复不愿上幼儿园,只是一种侥幸的心理,故意想让奶奶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因为孩子的爸爸和妈妈刚离婚,妈妈离开了家。她害怕奶奶也离开她,所以故意说谎,想呆在家里和奶奶在一起。知道了原因以后,我及时进行上门家访,带去了好吃的糖果,亲近孩子。孩子的奶奶也和老师表现出亲近的举动,孩子看在眼里,渐渐地愿意亲近老师,不久就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
面对孩子的谎言,家长和老师的第一反应是生气。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想想,这样做一定有他的原因。切忌因此而惩罚孩子。用这个年龄的孩子所能够明白的方式,温柔地引导孩子说真话,才是明智之举。不妨借鉴以下几个办法:
1.鼓励孩子说真话。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许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孩子。当孩子告诉你他把饭打翻了的时候,你如果责怪他“不乖”、“不听话”,对他大喊大叫,他就会认为说实话不好,会被爸妈骂的。因此,这时爸妈倒不如夸他“宝宝告诉妈妈了,真乖。”这样,也就等于在告诉宝宝,说实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2.切忌责难。
男孩蒂姆与一位格子先生做了一笔交易:把笑送给格子先生,得到的回报是打赌都会赢。失去了笑的蒂姆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生活让他觉得苦涩乏味。他决心向这位阴险狡诈神秘莫测的勒特要回钡男Α5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他成功了!正确的说朋友们帮他一起成功的。朋友们是真心对蒂姆好。而不像勒菲特那样,用花言巧语来哄骗蒂姆,把蒂姆的笑给骗走,这是假友谊。
蒂姆很孝顺。蒂姆想先用赢来的钱给爸爸立一个墓碑,再给继母和哥哥埃尔温买一些礼物(尽管他们很不友好)。蒂姆有自己坚定的目标,他一直向夺回笑这个目标奋斗,他成功了。蒂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笑卖出去呢?因为当时他只想自己会变富裕。为什么他不开路先随便找个人来赌?因为他不能说出这个秘密。那蒂姆怎么可以跟克雷施米打赌?因为他猜到了。
天下的爱有许多种,但周弘老师的爱是执着的与众不同,是我们许多人所无法克服的。
今天我看了周弘老师《赏识你的孩子》虽然只看了第一觉醒。我感到周弘老师这样的父亲是值得我们去欣赏他、赞美他的。文章中讲到他有一个双耳全聋的女儿,但他没有灰心,不垒气,不怕挫折,不怕世人闲俗,坚定信心。带孩子东奔起跑的求医问药,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赏识教育。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女儿在他的努力下,以在90分贝的听力下终于开口了,他尝到了人间的甜蜜“爸爸、、、、”
在此我也佩服他的勇气与信心为了女儿倾家荡产,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不放弃。其实像我们这里也有这样的孩子。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是放弃或抛弃。他们害怕不可想象的结果,认为这样的孩子长大了是一种负担。没有选择去如何的教育他、培养他,而是把他抛弃到某个城市的地方。其实在孩子的心中,他们也渴望自己是健全的。他们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也要父母的疼爱。然而事宜愿违,他们害怕这个责任,宁愿选择抛弃没有勇气承担责任,作为这样的父母缺少的就是道德与人性。难道不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吗?如果周弘老师也这样,那么今天我就没有品尝到《赏识你的孩子》这本书!也不能体会到周弘老师那坚韧不拔的精神的品质。作为父母都要用不同的爱去关心、呵护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也祝愿天下的父母都要认真的去赏识自己的孩子,让他们茁壮成长!
看完这本书,突然觉得这个男孩是个生命的勇士,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所不能及的。虽然他面临着许多病痛、困苦与坎坷,但他没有放弃自己,而是迎着困难,迎头顶上,勇敢的开创属于自己的新生活。我很感叹一个小小男孩身上散发出的惊人的魄力与果敢,他突破了逆境,突破万难,让生命开创一片蓝天,让原本沉滞灰暗的生命绽放出五彩缤纷的光彩。
我相信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人,就能够唤醒生命的力量,活出与众不同且有意义的人生。
【要相信孩子的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我要做好孩子》的读书笔记个人心得07-02
要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06-18
孩子要掌握的餐桌礼仪09-16
聪明的孩子要这样培养09-25
父母要当好孩子的启蒙老师10-15
孩子宽容的品质要靠学习11-17
相信自己的句子07-01
相信的情感美文10-14
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的道德心理教育10-27
写相信自己的作文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