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推荐6篇)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促进项目工程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按规定范围使用资金,严禁挤占挪用。
第三条
各级财政部门应根据已批准的项目计划、初步设计、工程建设进度,按有关规定及时、足额支付资金。
第四条
财政资金的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时办理报账。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第五条 实行县级报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经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批复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的财政资金。
第二章 报账管理职责
第六条 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农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负责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计划;负责办理农业综合开发所有项目工程(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大宗物资材料)财政资金的报账和资金的核算;负责根据项目扩初设计,审查项目工程预算,并在项目完工后,审查项目工程决算、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
第七条
县级农发办应根据财政资金报账管理职责及业务工作量,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担任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报账工作。
第八条
上级财政部门下达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文件后,各地财政局应从收到文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足额拨付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户。上级下达的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指标和本级安排的配套资金应在当年12月31日前全部拨付到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专户。
第九条
县级农发办要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及时办理报账结算和资金拨付,不得滞留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完工结算后,除预留10%的工程质量保证金外,余款应全部拨付,杜绝滞留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行为。工程项目资金要直接拨付到签订合同或协议的工程施工方、物资供应方、服务提供方,并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
第十条
按照项目管理权限,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省农发办)在项目计划下达批复文件以后,县级农发办应按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设计标准及时进行项目初步设计或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报送市、州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审批。20个水稻生产重点县的项目初步设计由省农发办审查批复,其他项目县的项目初步设计由市、州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审查批复。县级农发办根据上级批复的项目初步设计报告或实施方案,组织项目实施和进行财政资金报账。省、市农发办在下达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批复之前要组织专家进行项目评审,把好项目设计阶段的概算关。扩初设计报告一经上级农发办批复,县级农发办不得随意进行变更或调整。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确需对初步设计报告或实施方案内的项目工程变更或调整的,由县级农发办向省、市农发办提出书面申请报告,经省、市农发办核实批复后,县级农发办方能按照变更或调整后的文件批复的项目工程组织实施.并以此作为财政资金报账依据。
对不符合计划的报账支出,不予办理。
第十一条
县级农发办在办理报账时,必须严格对照项目实施计划或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坚决杜绝假发票、不规范发票和白条
报账,对不符合规定和超出计划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县级农发办应当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的完整性,所有涉及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的原始凭证及银行单据(或加盖国库部门公章的复印件)都应保存在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账中。
土地治理项目完成后,须由国家审计机构或社会中介机构对土地治理项目的工程进行审计,并编制工程造价确认表,加强资金报账管理。同样,产业化项目完成后,也须对产业化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审计,加强资金报账管理。
第十二条 项目资金报账严格按照实行工期管理制度。每一个项目的报账截止期限为次年的7月30日。在报账期限内,所有项目资金必须全部报账完毕(预留的工程质量保证金除外)。
第三章 土地治理项目报账管理
第十三条
土地治理项目承包单位在全部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承包单位可按要求申请预付工程款,经审批后,县级农发办可向工程施工单位预付承包工程财政资金总额的30%工程款。若工程施工达到70%以上,经检查确认后可再预付20%的工程款,累计预付工程款总额不得超过50%。
承包工程完工,经县级农发办组织验收合格后,应该对承包工程款进行结算,及时支付工程款,并按工程价款的1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竣工一年后再验收清算。
第十四条 需实行政府采购的大宗材料,应统一由县级农发办配合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供应,集中采购材料的资金实行直达供应商的结算办法。
第十五条 进一步加强几项费用及资金的管理
1、科技推广费: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的提取比例,不得超过财政资金投入总额的8%。如果没有明确的推广内容,没有具备条件的技术依托单位和推广服务机构,或项目区有其他渠道的科技投入,农发部门可以少安排或不安排科技推广费。
省集中的科技推广费实行由科技推广依托单位负责实施,省农发办审核确定报销金额,资金由省农发办拨付到科技推广所在地的项目县,科技推广依托单位到项目县报账的办法。省集中的科技推广项目在开始实施时预拨30%至50%的工程款,项目按计划实施完毕再按审核数扣除预拨数拨付剩余资金。
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措施的报账管理可参照省集中的科技推广费报账管理执行,资金可直达科技推广依托单位,科技推广依托单位开具合法的收款收据。
2、项目管理费:土地治理项目应按照项目资金总额和
规定的分档比例提取;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按照建筑及安装工程资金额3%的比例提取;产业化项目财政部门不提取管理费。提取的项目管理费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项目管理费”明细科目核算,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未到位的不得提取项目管理费。
3、工程监理费:由省农发办按各地土地治理资金总额的2%统一提取,各项目县按照实施监理的土地治理项目单项工程财政资金投资额的2%以内控制使用。监理工作完毕,由监理工程所在地项目县提供监理费报账依据,经市州农发办审查后,报省农发办审定。监理资金由省农发办拨到各项目县,监理单位到监理工程所在地项目县报账。监理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工程成本。监理费须预留20%的质量保证金,待竣工一年后再验收清算。
4、工程管护费:按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总额的1%计提,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工程管护费”明细科目核算。工程管护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的公益性农发工程及设备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管护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臵等,不得用于购臵车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补贴等支出。管护经费由农发工程管护单位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所在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农发办审查批准,按县级报账制的要求支付资金和报账。
5、工程设计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一般设计费用在项目管理费中列支,主要单项工程勘察设计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产业化项目设计费由项目建设单位列支。
6、工程预决算审计费: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预决算审计费按实际支出数计入项目工程成本。
7、项目建设结余资金的使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实施完成,办理竣工决算后如有结余资金,原则上应增加工程建设项目,并根据管理权限报经上级农发部门审批;结余资金不继续用于项目工程建设的,应及时转入“本级有偿资金” 账户。
第十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预拨工程款时,应由施工单位提供以下附件:
1、预付工程款审批表;
2、收款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3、承包合同书(原件);
第十七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
2、合法和签字齐全的工程款税务发票;
3、承包合同书复印件;
4、工程预决算表;
5、工程监理表;
6、工程竣工验收表;
7、工程造价确认表(审计机构提供);
第十八条
项目管理费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县级农发办主任签字的用于项目建设当年的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需附培训计划)、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初步设计等方面支出的各种合法的原始票证;
2、需要发生项目管理费的报告;
第十九条
科技措施中发放给个人的各种物资及资金,必须提供个人的身份证及联系方式,以便查证。
第二十条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全部完工后,必须编制工程决算汇总表。
第四章 产业化项目报账管理
第二十一条 产业化财政补贴项目资金应根据批复的项目计划和批准的实施方案,在自筹资金、银行贷款等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实施过半的情况下,由项目单位提出用款申请,经县农发办审查核实后预付30%至50%的项目补贴资金,待全部工程完工后,经县农发办检查验收再拨付剩余资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
1、种植基地项目: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产业化经营财政补贴项目资金也可用于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环境评估等前期费用,但原则上不得超过财政补贴资金总额的3%。
第二十二条 产业化项目预付补贴资金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产业化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表(自筹资金全部落实到位、项目实施过半);
2、预付工程款审批表;
3、产业化项目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第二十三条 产业化项目报账时,必须有以下附件:
1、产业化项目计划完成情况表;
2、产业化项目报账清单;
3、产业化项目单位合法的收款收据;
4、产业化项目单位提供原始凭证的复印件及记账凭证号(原件留项目单位记账);
第五章 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第二十四条 县级财政资金报账的会计核算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
县级农发办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臵会计账簿,进行报账会计核算。所有的项目资金必须按单个工程进行独立核算。
县级农发办报账资金通过“银行存款”、“在建工程”、“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预付工程款”、“农发资金支出”、“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完工项目结余”、“竣工工程”、“竣工工程基金”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第二十五条 土地治理项目的核算
有关会计明细科目设臵:“在建工程”按照项目与项目名称合并设臵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臵三级明细科目,按单项工程设臵四级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设臵应与项目计划报表的建设内容一致。“竣工工程”、“农发资金支出” 按照项目与项目名称合并设臵二级明细科目,按有关治理措施设臵三级明细科目。
1、收到报账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某级资金
2、预拨工程款时,借:预付工程款——、项目区——施工单位 贷:银行存款
3、农业措施、水利措施领用材料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材料
4、农业措施、水利措施报账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银行存款(或预付工程款)
5、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验收合格,按合同规定,预留质量保证金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施工队
6、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完工,尚欠工程款,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贷:应付工程款——某施工队
7、监理费、工程设计费、工程预决算审计费的核算: 借:在建工程——、项目区——监理费
——工程设计费
——工程预决算审计费 贷:银行存款
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监理公司
8、农业措施、水利措施工程完工时,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贷: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
9、林业措施、科技措施报账时,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贷:银行存款(或预付工程款)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单位
10、项目管理费、工程管护费的核算,提取:
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贷:其他应付款——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使用:
借:其他应付款——项目管理费 ——工程管护费 贷:银行存款
11、项目工程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尚未交付使用时,借: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贷:竣工工程基金
12、竣工工程交付使用单位时,借:竣工工程基金
贷: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13、年终结转时
借: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贷: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借: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贷: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
第二十六条 产业化项目的核算
1、预拨款时,借:预付工程款——、项目区——产业化项目单位 贷:银行存款
2、报账时,借:农发资金支出——产业化项目 贷:银行存款
第 六 章 部门项目报账管理
第二十七条 部门项目报账管理,按项目性质分别参照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报账管理及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项目的资金核算。
第 七 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级农发机构应采取自查、委托社会中介机构等方式,加强对资金拨借、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级农发机构应积极配合审计和财政监督机构等部门的审计和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十九条 县级农发办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工作,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资金检查。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强县级报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县级报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财政部门对经查明的挤占、挪用农业综
合开发资金及虚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违规违纪问题,应责令改正,追回资金,并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对县级报账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一经查实,除责令整改外,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实施细则中所列举的附件,为报账时所需要使用的凭证,自本办法实施起,所有项目县报账中所涉及的上述凭证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的格式统一使用。
第三十三条
我省地方立项的项目财政资金报账,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1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起执行,省财政厅原制定的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报账管理的制度、规定、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附件:
1、预付工程款申请表
2、土地治理项目报账清单表
3、单项工程预、决算表
4、项目区决算汇总表
5、工程监理表
6、工程竣工验收表
7、物资补贴发放明细表
8、专业技术人员补助表
9、工程造价确认表
10、产业化项目报账清单表
一、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内涵
县级报账制,是参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推广的一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县级财政部门根据专项资金管理要求,设立财政资金专户;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进度,向业务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完整、合法、有效的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和相关报账材料,提出报账申请;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确认后向县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县级财政部门对符合要求的报账申请审核无误后,及时、足额拨付报账资金。县级报账制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
目前,实施县级报账制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主要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现代农业专项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以及各级财政部门根据管理需要而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专项资金。
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优势
县级财政对项目资金拨付实行报账制管理,强化了支农资金管理,对保证资金安全和专款专用、规范资金拨付程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从源头上杜绝腐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理顺了资金管理体制
县级报账制由项目实施单位、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共同负责实施。项目实施单位向业务主管部门提出资金拨付请求,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县级财政部门复核无误后及时、足额拨付报账资金。这种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财政部门管资金、主管部门管项目、项目单位管建设,三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的资金管理体制。
(二)保证了专项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
专项资金实行专户集中管理,由财政部门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对项目资金的支出进行合规性审核,同时,财政部门对报账资料审核无误后,通过资金专户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既可以防止项目主管部门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又能减少资金在项目主管部门账户存留的环节,缩短资金在途时间,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县级报账制资金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分批分期直达项目建设方账户,简化了工作流程,减少了乡村两道拨款环节,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避免了因资金到位迟缓、部门截留挪用等原因而出现的拖延工期、偷工减料等问题,确保了项目按质按量完成。
(四)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
报账制整个过程多个部门参与,县级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直接参与项目和资金监管,对不符合管理要求的可提出整改意见,或直接取消项目、停拨资金。报账制还建立了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公开公示制度,广大群众可以参与项目建设前、中、后的监督,这种管理模式提高了财政报账制的透明度,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问题的发生。
三、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财政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一)专户资金沉淀多
目前各级财政拨付的涉农专项资金类别很多,每种专项资金都要求专户管理。资金由国库拨入专户后,专户拨款一般又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分批分期拨付,如遇工程验收或报账不及时,就会造成大量资金在专户中二次沉淀。而当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目的就是要增加国库的资金调度能力,实现资金的高效透明运行,专户存量资金过大既影响了财政资金效益的发挥,也为权力寻租留下了方便之门。
(二)报账管理不规范
财政专项涉及扶贫、水利、交通、农业等各个方面,受专业技能的限制,财政管理人员在项目建设方面缺乏经验,对具体的项目工程各专业标准依据、预决算数据等不熟悉,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操作规范等方面难以准确把握,因而只能凭几张报账审批单进行程序性审核,就账报账,无法对资料的真实及合理做出专业判断,使财政把关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财政报账制的意义和作用。
(三)会计核算不完整
报账制核算后,原始发票在财政部门记账,财政部门多数只按照资金管理办法建立了资金收付流水账,对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部分未能纳入报账制管理,也未建立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明细账;项目管理单位报账后没有原始发票,失去了会计核算基础,普遍没有建账,或者只按照发票复印件建立了一个辅助账;由于资金直达施工方,专项资金不通过项目建设单位账户核算,只能反映自筹和配套部分。由于各方会计基础资料都不完整,因而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原貌,特别是对形成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和未形成资产的费用性支出未予分别核算、分别管理,无法形成固定资产明细账目,无法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导致移交和管护责任不明,有的资产长期闲置,无人问津;有的常年失修,过早报废;有的利用职权,占为私有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浪费。
(四)财政干部压力大
支农项目由项目主管部门管理并组织实施,专项资金由财政部门管理拨付并核算记账,财政干部对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有审核责任,但财政干部不可能精通所有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精力对所有项目的具体实施跟踪问效。虽然项目和资金的审核审批都要财政部门签字,但工作实际中,许多情况下都是项目主管部门在规定日期的最后一两天才拿来让财政部门签字,导致财政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审核相关材料,但审计出问题后又会有责任,这让财政业务人员左右为难。对于村级挤占专项资金的做法,基层财政所监管也有难处。目前大部分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少,村级要维持正常运转,免不了要挤占项目资金,而基层财政工作毕竟还要依靠村级组织支持和配合,对村级组织又没有相关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对挤占专项资金的情况只好睁一眼闭一眼。
(五)多头申报需防范
报账制下,财政管钱、建设单位管事,如果上级审批的项目和资金信息不能实时共享,管钱和管事就会相互脱节,就会给多头申报埋下隐患。近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多,不仅有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还有农业、水利、交通、扶贫等部门的专项拨款,许多项目内容相互交叉。有的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争取资金共同完成,也有一个项目向多个部门申请立项,套取项目资金,还有的以旧报新,将以前建设过的项目重新申报,骗取国家项目资金。
(六)监管体制需完善
报账制下,项目审批和实施权在县级,但根据财政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有关规定,乡镇财政部门对支农资金负有监管责任。这种机制的弊端是掌握审批权的主管部门不清楚乡村项目的建设情况,乡村两级又不知道上级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导致县乡两级管理脱节。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监管必然要涉及到村级利益问题,处理得不好会引起村级与财政所之间的矛盾,村干部认为,财政所无项目、无资金直接支持村级,能盖个公章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也算一种支持,而上级部门认为财政所盖章了,项目应该已经实施了,却没有很好地跟踪问效。
四、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建议
(一)及时修订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我国实施国库支付管理改革,就是要把财政资金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为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实行财政直接全过程监督、控制,提高使用效益。专项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是当前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必然趋势,它既能体现报账制的优势,又兼顾了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但目前绝大多数支农专项资金都有“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的要求,这与盘活存量、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的政策要求还有差距。县级财政部门要因地制宜,尽量优化报账程序,强化管理关键环节,将专项资金专户并入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大平台管理,盘活存量资金,让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效益。
(二)要完善报账制项目的会计核算
报账制规定,原始凭证应放在县财政局保存,项目资金直达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账户,而按照《会计法》和村级“三资”管理有关规定,财政支农资金应当通过“三资”代理中心代管账户反映,原始凭证应放在三资代理中心建账,两项制度关于账务资料管理和资金拨付的要求迥然不同。因此,要建立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确保报账内容真实完整地反映专项资金收支情况。项目竣工验收后,要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及时将项目形成的资产以适当的形式移交给项目所在地村集体经济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账目也应当全面、完整地反映财政专项资金和自筹配套资金的使用情况,将凡是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所形成的、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组织成员共同所有的资产均纳入管理范围,如集体土地上建设的农村道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三)进一步强化专项资金管理
财政及项目管理部门要完善各项资金管理制度,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项目实施单位的报账行为,不仅要审核报账资料的合规性,还要审核其真实性、合理性。改革资金和项目整合模式,充分利用“金财工程”大数据平台,以县级为单位建立统一的资金和项目整合平台,防止重复申报、多头申报、虚假申报。积极探索推行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形式,通过“先改后建、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等方式,鼓励村民自建自管,将建设权与监督权分离,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四)积极探索新的资金管理模式
实践表明,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有利于突出发挥县级财政在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但由于财政支农资金的来源渠道多,一些项目和资金小而散,有些项目建设内容需要由村集体或农民个人实施,实行县级报账制有一定难度。为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村民实施适宜自建的小型支农建设项目(如小农水项目、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各地在坚持财政专项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基础上,可探索采取县级报账制与乡镇报账相结合的办法,对一些技术要求不高、依靠村集体或群众自己的力量能够完成的项目,可以简化报账手续,实行乡镇报账制。对一些金额较少并且仅是补助性质的项目资金的管理,应简化手续,以项目实施结束并经验收合格为依据,一次性将资金拨付给项目单位。
(五)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
不但要培训业务知识,还要扩展知识范围,加大对基建、水利等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培训,使财务人员对实行报账制的项目具备基本的监管能力,能够及时了解掌握项目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操作规范等,在审核资料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理有据,保证项目审批、拨款有的放矢。
(六)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
村级项目资金和运转经费看似毫不相干,实质上两者紧密联系。目前村级转移支付仅能满足最基本的运转,村级如果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运转资金缺口就会很大,加上许多项目都需要村级自筹部分资金配套,村干部若想为群众多做点事,要么举债建设,要么争取项目,目前的体制下,向上级争取运转经费难,但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则相对容易,所以,村级运转经费不保障好,挤占资金,假工程真报账等问题就难以杜绝。
(七)创新日常监督方式
项目管理部门要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必要时派驻人员到项目现场进行检查、督导,积极提倡管工程的参与资金的管理,管资金的深入项目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推进“互联网+”信息公开模式,积极发挥新媒体、自媒体的宣传监督作用和包村干部就地监管的优势,积极吸收受益群众参与到相关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环节,确保项目和资金双安全。
(八)强化项目绩效意识
制订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确保项目建成后能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坚持以财政资金为导向,吸附社会闲散资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整合使用效益。将群众满意度高低作为衡量财政支农项目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项目建设的好与坏,群众讲了算。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04]12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60号令.财政部.2010年第60号.
[3]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财政部.财发[2011]22号.
[4]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财农[2011]412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实施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根据财政部《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规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报账制是指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使用单位(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除下列资金外,凡有中央和省财政补助的支农项目财政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
(二)中央或省级财政部门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三)省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文件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第四条 资金按项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由同级或上级财政部门实施报账。
(一)省属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报账;
(二)地级以上市市属项目由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报账;
(三)县(市、区)属及镇、村项目由县(市、区)财政部门报账。
第二章 报账管理职责
第五条 项目单位、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
(一)项目单位主要负责:
1、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2、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3、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
(二)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
1、核实项目实施情况;
2、审核项目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重点审核:
(1)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是否真实、准确;
(2)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内容与项目资金规定用途是否一致;
(3)会计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4)报账资料是否有效、齐全;
3、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三)财政部门主要负责:
1、报账手续是否合规、完备;
2、对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复核;
3、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第三章 报账程序
第六条 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通知10个工作日内,属下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下达给下级财政部门;属本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指标下达给本级行业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资金指标10个工作日内转下达给项目单位;项目单位根据文件批准的建设内容、资金额等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批。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际进度办理报账。
第八条 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可预拨部分项目启动资金,但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资金的30%。
第九条 项目单位根据项目进度向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资金请拨申请、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和报账有关资料,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出具审核意见后,送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在5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对不合格的请款申请,退回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不予报账;经审核合格的报账申请,财政部门在项目支出原始凭证上加盖审核盖销印记,原始凭证复印件作辅助账凭证,原件退回项目单位记账。报账资金于审核完毕5个工作日内拨付给项目单位。
第十条 项目完成后的报账结余资金,项目同级财政部门可调剂用于同类项目支出。报账资金结余及使用情况每年年终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四章 项目调整
第十一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项目同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在15天内提出调整项目申请,逐级报省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一)项目单位收到同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指标通知60天内,未组织实施项目并经项目同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实确实无法实施的;
(二)项目同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发现以虚假项目申请资金,经核实取消项目的;
(三)项目上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调整的。
第十二条 调整项目申请经省级财政、行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原项目资金转作新项目资金;逾期不提出调整项目申请或调整项目申请未获批准的,原项目资金按来源渠道逐级缴回各级财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财政部门、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报账资金项目的检查监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实施审计;项目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强化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
第十四条 报账管理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一经查实,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2004年第427号令)及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同时,省级财政部门按违规程度,给予下列处罚:
(一)向市县政府通报违纪违规事实;典型事件向媒体曝光;
(二)暂停项目单位一至三年中央及省级财政支农资金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申报资格;
(三)相应减少违纪违规地区本及下一省级财政支农资金补助额度。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五条 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应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逐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第十六条 未列入本办法适用范围的市、县(区)财政支农专项资金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扶贫资金主要有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和扶贫信贷资金3种。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是国家设立的财政专项资金,扶贫信贷资金是国家安排的贴息和不贴息专项扶贫贷款。除这3种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也是国家设立和安排的。此外有国外扶贫援助资金、扶贫捐助资金等,扶贫物资主要有汽车、农资、钢材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扶贫物资逐渐失去作用。
财政扶贫资金是国家建立的用于贫困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农民收入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有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新增财政扶贫资金和生产发展资金,其他还包括贴息资金、扶贫培训费、项目业务管理费等。1997年国家和自治区发布了《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将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纳入国家扶贫资金,规定必须全部用于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可适当兼顾自治区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从2001年开始,生产发展资金作为财政扶贫资金进行安排分配,由扶贫攻坚阶段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与解决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县经济发展问题的双重目标,转入重点确保扶贫开发
工作重点村村级规划项目的实施,也就是现在的财政扶贫项目资金。
一、财政扶贫资金的划分
扶贫项目可分为财政扶贫项目、以工代赈项目、少数民族发展项目;按项目主管单位划分,扶贫专项资金的项目管理单位为各级扶贫办、发改委、民宗委,资金管理监督单位为各级财政部门,扶持对象为国家、自治区级贫困县和重点贫困乡镇、非重点贫困乡镇,涉及的行业有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资金投向划分可分为五类: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是以工代赈项目,用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重点修建县、乡、村道路(含桥、涵,)建设基本农田,解决人畜饮水,适当用于异地扶贫开发中的移民村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是财政扶贫项目,重点用于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适当用于修建乡村道路、桥梁,建设基本农田(含畜牧草场、果林地),兴建农田水利,解决人畜饮水问题;三是社会发展资金,主要是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解决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广播电视等方面问题;四是科技推广及培训资金,主要反映科技扶贫,专项用于贫困县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及培训;五是扶贫贷款贴息支出,主要用于贫困县、乡镇、村扶贫贷款的贴息资金。
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
(一)报帐制的定义
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度是指各级行业主管部门根据财政扶贫项目合同协议书、财政扶贫资金报帐提款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金审批表、财政扶贫项目验收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实施情况表及相关报帐凭据,按规定程序到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报帐过程中,县级财政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主管部门,负责资金的核拨、监督和检查;县级扶贫办是财政扶贫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实施管理、组织协调、检查验收;县级各行业主管部门是财政扶贫资金的报帐主体,负责资金的支付、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
(二)报帐原则
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工作,应在县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项目管理、明确事权、分工协作、招标采购、审批报帐”的原则实施。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报帐:
1、无项目计划擅自实施的项目。
2、存在质量问题,未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的项目。
3、无合同项目或擅自变更合同内容的项目。
4、始凭证不真实、不合法的项目(假发票或不是税务发票)。
5、未经自治区批准同意,擅自改变自治区审定的项目。暂缓报帐的有:
1、超项目计划资金,未履行追加审批手续的项目。
2、不按时申报项目建设进度的项目。
3、停建的项目。
(三)报帐程序
1、自治区财政厅与扶贫办批复的财政扶贫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当地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开始组织实施。通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形式确定项目的施工单位,行业主管部门收到下达的《财政扶贫项目启动通知书》后,正式启动项目。
2、项目行业主管部门根据项目计划、项目施工进度,定期提出用款计划,并附报凭据(税务统一发票复印件),经县扶贫办审核,县领导审批后,报县级财政部门请拨资金。
3、县级财政部门根据项目需要及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审批表预付30%――50%的项目启动资金,余款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报帐审核情况和项目工程进度分批拨付。
(四)报帐凭据
1、上级部门批复的项目计划、实施方案;
2、项目中标通知书;
3、项目建设合同书、监理合同书;
4、工程预算(有资质实施单位及工作人员编制工程预算);
5、项目启动书;
6、监理部门出据的工程进度表;
7、工程竣工决算表、工程验收单;
8、工程款税务发票;
9、工程竣工移交表。
(五)各级、各部门项目管理费、培训费的使用按照《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费管理办法》和《自治区扶贫培训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到同级财政部门报帐请拨资金。
三、报帐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原始凭据内容要求完整、项目启动书、竣工验收手续完善;
(二)项目实施单位要认真按项目归类整理支出凭据,在真实合法的支出凭据上,经办人员、村负责人及项目的乡镇领导要签字;
(三)支出凭据带附件说明的(如:合同项目支出说明等),项目实施单位要保留支出凭据的复印件。
(四)对真实合法有效凭据的要求:
1、材料费支出;(1)采购材料的销售发票;(2)项目相关的材料计划(附件);(3)材料发放登记表(附件)。
2、项目承包支出:(1)真实合法的付款凭据;(2)合法有效《承包合同》(附件);(3)工程竣工验收结论(附件)。
3、种、苗、畜支出:(1)有真实合法有效的付款凭据;(2)有购销合同(附件);(3)种、苗、畜发放花名册(附件);(4)种苗、畜禽采购应有相关业务部门出具鉴定及检疫意见,政府采购中心集中采购。
4、以奖代补支出:(1)真实的农户领款单;(2)有以奖代补项目实施方案;(3)奖补项目验收结论(附件)。
5、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利息清单复印件。
(五)支出凭据审定和附件审查
1、支出凭据审签:(1)必须有经办人签字;(2)项目监管小组组长签字;(3)项目资金管理科核实;(4)扶贫办主任审签。
2、支出附件审查:(1)材料发放领取人必须签章;(2)种、苗、畜、禽发放花名册受益人必须签章;(3)以奖代补领款书由受益人填制并签章;(4)承包项目、工程验收结论必须真实有效。
(六)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项目财务报帐
农发基金项目的实施在尼勒克和察布查尔县。去年已经通过中评。经过这几年的提款报帐,现已能够按照农发基金项目办的要求提款报帐,今年的财务申计工作结束后,伊犁州的财务工作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今年是项目实施推广期的第一年,两个县一定要按照推广期调整后的模块报帐比例,按分配的额度报帐。
产业化扶贫与扶贫龙头企业 的申报、运行、监测
产业化扶贫,就是在贫困地区建立农产品基地,或者是通过订单农业等多种手段带动贫困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一种农业产业化形式。产业化扶贫主要靠扶贫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扶贫龙头企业是产业化扶贫的关键环节。自治区自2004年起开始实施产业化扶贫攻略。2006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制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持扶贫龙头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联络管理办法》3个文件,2008年印发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2009年印发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持畜牧业和林果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暂行办法》。目前,扶贫龙头企业申报、运行、监测仍然按照上述文件要求进行。2006年至2010年自治区分四批认定了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我州第一批3家,第二批3家第三批7家,第四批1家,畜牧业重点扶贫龙头企业2家)。2010年,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近三年运行情况进行了考核通报。我州巩留县新疆伊力特野生果开发公司被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其他龙头企业均通过考核。
一、扶贫龙头企业的认定
扶贫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业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或以贫困地区劳动力为就业主体的,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农户进入市场、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在规模和经济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的。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没有不良记录,法人代表资信状况良好。在经济效益方面,企业效益方面,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应高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不欠税、不欠薪、不欠折旧、不欠社会保险、不亏损。资产负债率低于75%,银行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含A级)。加工企业应以当地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流通企业应以营销当地主要农产品为主。企业与带动的基地、农户之间签定稳定的合作关系。对扶贫龙头企业每年考核一次,考核不达标的,取消其扶贫龙头企业资格。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违法经营、损害农民利益的,从发现之日起即取消扶贫龙头企业资格。
二、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
扶贫龙头企业的审报、运行、监测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运行监测考核办法》进行。
三、扶贫贷款项目编制工作
扶贫贷款项目要紧紧围绕与贫困村、贫困户增加收入紧密相关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能够安排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改善生态环境,引导贫困群众走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
等内容进行编制。各县市扶贫办要认真指导扶贫龙头企业做好项目编制和上报工作。扶贫贷款项目每年编制一次。
四、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工作
扶贫龙头企业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是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优惠政策,自治区扶贫办、财政厅依据各地编制的扶贫贷款项目情况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扶贫贴息贷款项目并下达当年的贴息额度,(2011年州直12家扶贫龙头企业22900万元),各县市扶贫办、财政局按照自治区的要求认真审核,上报。下面,重点讲一下今年的贴息结算工作:
(一)扶贫贷款项目财政贴息按照《关于推荐国家和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申请扶贫贴息贷款项目的函》(新扶贫函[2011] 11号)确定的贷款额度申报。
(二)要确保上报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贷款是当年自治区推荐的、且是企业当年新增的贷款,即贷款期限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10日所取得贷款。
同时,今年的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结算工作与上年相比,增加了几项内容:
(一)自治区将对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的审核结算工作实行“专家审核”制度,即自治区依据各级财政局和扶贫办共同审核的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以项目贷款财政贴息30万元的标准,要求2011
财政贴息资金超过30万元(含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派一名代表、携带所提供原始资料原件参加自治区组织的“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小于30万元的扶贫龙头企业须提供原始资料原件供企业注册地财政局和扶贫办核查。
(二)申报附件表1—3:
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
2、扶贫龙头企业应提供原始资料目录
3、扶贫龙头企业扶贫项目贴息贷款汇总表
其中:表1—2新增了一些内容表格。表3与上年相同,属汇总表。(各县市、地州分别填报)。
谢谢大家!
附表1:扶贫龙头企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申请表(反面)扶贫部门序号审核确认内容名称财政部门是否属实(打√)12341)2)3)4)5)6)56企业是否扶贫龙头企业是否自治区当年推荐项目贷款是否取得贷款超出自治区推荐规模当年取得贷款是否属实是否有银行开具贷款证明是否有贷款签署正式合同是否有借款凭据是否有进帐单或收帐通知备 注(否时须在备注栏具体说明)○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是 ○ 否不属实须在表格正面的相应位置下方用红笔直接标注是否每笔贷款的数额、利率、时间属实○是 ○ 否其它企业提供料是否真实、齐全和及时其他○是 ○ 否○是 ○ 否县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级扶贫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地州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意见: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和盖章 年 月 日自治区“扶贫项目贷款专家审核会”组成人员意见: 审核人签字或盖章 年 月 日
根据灵璧县县教育局和财政局2011年的财务工作要求,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坚持“保人头,保运作,促发展”的财务支出原则,为严格执行财务法律、法规,加强财产管理,勤俭节约,科学合理使用资金,以最大限度的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使之达到新的办学标准,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现制定本学期财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一、实行报账制度的原则和目的各报账学校经费实行“按学生数核定收支、超支不报、结余留用”,对可用资金的使用权、审批权、所有权不变。有利于规范各校财务管理,便于宏观统一管理。3 坚持“保人头,保运作,促发展”的财务支出原则。确保学校经费重点用于教学,严控非教学性支出,杜绝新增债务,同时有计划还款。
二、经费管理和使用各完小每学期必须召开校委会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经费收支预算表,制定的计划必须遵守以收定支略有结余的理财原则,计划中的各科目支出比例必须在上级规定内,会议费及旅差费等尽可能压减,决不能超标,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后严格执行。如在报帐过程中有超出计划或违反财务制度的发票中心小学一律退回,特别是每学期结束如有超支新增债务的发票不予报且学校的学期末综合评估一票否决。同时扣校长个人考核分5-10分。严格大额物品采购申报制度:对于采购和维修单件物品300元总价800元以上必须根据学校财力召开校委会并写书面报告申请报中心小学周校长批准方可实施,报账时需附上已签批的报告,否则不予报账。完善报账程序:先到中小报账员处按各校预算对发票进行初审,再到分管王校长核定、签批。
4各校不得发放补贴、教学奖等,到学期末折算成绩效工资发放,平时不得造表发放。
5严格审核报账发票:每张发票必需真实有效(有效期两年),有三个人及以上的签字,如购买两件物品以上的发票必须有原史附件(附件上有单价、数量、总价)。严禁招待会议等用烟酒。
6各校支出结构要合理,严控非教学性支出各科目标准:旅差费不得超公用经费的5%,会议费不得超公用经费的2%。加强学校财务公开,学期结束要将收支予以公示,召开校委会写出财务结算清单并上交一份中心小学。学校财务管理状况将作为考察和调整干部及学校评估的重要依据。
尤集中心学校
2012年2月
尤集中心学校财务管理报账制度和实施细则
尤集中心学校
河源市财政水库移民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实施财政水库移民资金报账制,根据省财政厅《广东省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办法》(粤财农[2005]1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来报账制管理的通知》(粤财农[2007]568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所称报账制是指财政水库移民资金使用单位(含项目单位)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支出进度,凭合法有效支出凭证向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提出用款申请,经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审核确认,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后再拨付资金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除下列资金外,凡有中共央、省、市财政补助的移民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
(二)中央省级财政部门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三)市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文件中另有资金拨付规定的。
第四条 资金按项目财政财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部门 实施报账。
(一)市属项目由财政部门报账;
(二)县(区)属及镇、村项目由县(区)财政部门报账。
第五条 移民资金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应急项目资金、大中型水库库区资 金、小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省属水库移民专项资金(含利润包干、税收返还部分)。
第六条 移民资金使用范围。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的前提下,主要用于解决我市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的安居工程、交通工程、农田水利与扶持生产、劳动就业与技能培训、文化与信息工程、幸福和谐工程、项目咨询下评审费、管理费、特殊问题和预留风险金。移民资金实行专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章 报账管理职责
第七条 项目单位和项目市(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财政部门分别承担相应职责。
(一)项目单位主要负责:
1.根据文件批准的建设内容、资金额等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 2.向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报告项目实施情况;
3.向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提供真实、合法、有效、完整的项支出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
(二)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主要负责: 1.成立实地核查小组核实项目实施情况; 2.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3.审核项目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重点审核:
(1)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是否真实、准确;
(2)原始凭证所反映的支出内容与项目资金规定用途是否一致;(3)会计凭证是否符合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4)报账资金是否有效、齐全 4.向同级财政部门出具审核意见。
(三)项目市级(县区级)财政部门主要负责: 1.报账手续是否合规、完备;
2.对项目同级水库移民部门提供的原始凭证及有关报账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整性进行复核;
3.及时足额拨付资金;
4.必要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抽查。
第三章 报账程序
第八条 财政部门收到上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通知10个工作日内,属下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下达给下级财政部门;属本级项目的,将上级及本级财政应安排的项目资金指标下达给项目使用部位。
第九条 项目单位根据文件批准的建设内容、资金额等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经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审核后,报送同级财政部审批。项目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实施计划和项目实际进度办理报账。
第十条 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单位资金使用计划,可预拔部分项目启动资金,但不得超过该项目财政资金的30%。
第十一条
项目单位可根据项目进度向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提交资金请拔申请、项目支出原始凭证和报账有关资料,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按规定审核同意并出具审核意见后,送交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 门在5个工作日期内审核完毕,对不合格的请款申请,回项目市级(县区级)水库移民部门,财政部门不给予报账;经审核合格的报账申请,财政部门在项目支出原始证上加盖审核销印记原始凭证复印件作辅助账凭证,原件 回市级(县区给)水库移民部门记账。报账资金于审核完毕5个工作日内拨付给项目承建单位。
第十二条
对补贴类资金(发放到人的直补、建房补助、投亲靠友等资金),通过银信部门“一卡通”(存折)形式直接发放到移民。县级移民主管移民部门凭村审核、镇签署意见的花名册以及财政、银信部门提供的汇款凭证记账。
第四章 项目调整
第十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这一的,由项目同级财政、水库移民部门在15天内提出调整项目申请,报原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审批:
(一)项目单位收到同级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指标通知60天内,未组织实施项目并经项目同级财政、水库移民部门核实无法实施的;
(二)项目同级财政、水库移民部门发现以虚假项目申请资金,经核实取消项目的;
(三)项目上级财政、水库移民部门责令调整的。
第十四条 调整项目申请经原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审批后,原项目资金转作新项目资金;逾期不提出调整项目申请或调整项目申请未获批准的,原项目资金按来源渠道逐级缴回各级财政。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财政部门、水库移民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报账项 目的检查监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水库移民部门应及时掌握项目紧张情况,强化项目实施的检查监督。
第十六条 报账管理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一经查实,依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2004年第427号令)及有关规定处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同时按违规程度,给予下列处罚:
(一)向县(区)财政通报违纪违规实施;典型事件向媒体曝光;
(二)暂停项目单位一至三年中央及省级财政水库移民资金申报资格;情节严重的,取消申报资格。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水库移民资金应按照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
【县级报账制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报账程序和财务报账的基本要求07-19
报账申请表12-16
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流程07-27
报账员岗位职责09-08
财务报账制度及流程11-30
县级优秀教师评选办法10-29
出纳(报账)员岗位职责11-12
县级局内部专卖管理监督05-30
财务科报账员述职报告06-23
事业单位报账员述职报告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