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格列佛游记》复习资料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格列佛游记》复习资料(精选10篇)

中考语文《格列佛游记》复习资料 篇1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杰出的游记体讽刺小说,以较为完美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观念,作者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的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雷米尔鲁·格列佛生于洛丁加姆州,从十四岁开始在英国与荷兰的大学中念书,后来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到船上工作,在一六九九年五月四号乘羚羊号航向南方„„船起初平安无事,后来,不幸在苏门答腊岛遇难,漂流到利立浦特岛上。岛上居民身高都只有六寸左右,因此,和他这英国人相比较,他真是硕大无比啊!后来,他又起航,但却在巨人岛——布罗布丁鲁那克岛搁浅了。那里的国王身高有六十尺之巨,这会儿格列佛又变成“小人”了。接着,他又展开了第三次航行来到了飞岛,那是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人们的观念封闭阻塞。在岛上盘桓数日后,他出发到海上浏览。

格列佛最后航行到一个慧骃国的地方,那里的主宰者是马,有高度的智慧、自制力、礼节,在那个世界里,没有贪婪,没有欺骗,没有战争,没有陷害,就像生存在幻境中似的。他们是慧骃族。他们圈养一种叫做“耶胡”的人形怪物,让他们为自己劳作。因为类的外形酷似耶胡,又从格列佛口中得知人类有一些他们所不可理喻的“撒谎”、“贪婪”等邪恶行径,所以慧骃族的首领对人类十分排斥。在岛上生活了一阵子后,他就被首领放逐了,在海上漂泊之时,被一商人救起,回到英国。回到家中后,格列佛因为已经习惯了慧骃族良好的品质,而对家人的气味略有厌恶之意,便买了两匹马,天天与他们谈心,安度晚年。

故事梗概

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卷 利立浦特(小人国)

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这时,皇后寝宫失火,格列佛情急生智,撒了一泡尿把火扑灭,谁知却让皇后大为恼火。于是,小人 国君臣沆瀣一气准备除掉格列佛。

格列佛听到风声,赶快逃出利立浦特,后来来到不来夫斯古帝国,最后平安回到英国。

第二卷: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作者原稿中为布罗卜丁赖格)游记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像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又一次出海时,遭遇风暴,被刮到了一个陌生的陆地,那里的居民身高犹如铁塔,他被大人国的一位农夫当做玩物带回。为了赚钱,农夫把格列佛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让他耍把戏,供人观赏。后来,他被皇后买去,得以与国王相助。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词,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格列佛在该国的第三年,陪同国王巡视边疆.由于思乡心切,他假装生病,来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天空中的鹰错把他住的箱子当成乌龟叼了起来。几只鹰在空中争夺,箱子掉进海里,被路过的一艘船发现,格列佛获救后,乘船回到英国。第三卷:勒皮他(飞岛国)、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格列佛又随“好望号”出海。这一次,格列佛所乘的船遭贼船劫持,格列佛侥幸逃脱,被一座叫“勒皮他”的飞岛救起.这些人的相貌异常,衣饰古怪,整天沉思默想.国王和贵族都住在飞岛上,老百姓则住在巴尔尼巴比等三座海岛上.格列佛离开飞岛后,来到巴尔尼巴比进行访问,并参观了岛上的“拉格多科学院”.这所科学院研究的都是些荒诞不经的课题,结果造成全国遍地荒凉,房屋坍塌,人民无衣无食.接着,格列佛来到巫人岛.岛上的总督精通魔法,能随意召唤任何鬼魂,格列佛因此会见了古代的许多名人,结果发现史书上的记载很多不符合史实,甚至是非颠倒.而后,格列佛又游览了拉格奈格王国,见到一种长生不老人“斯特鲁布鲁格”.离开该国后,格列佛来到日本,然后乘船到荷兰,后回到英国。

第四卷:慧骃国游记

格列佛被放逐到“慧骃国”。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列胡”(雅胡、耶胡、耶胡、野猢等多种名称是翻译的问题)则是马所豢养和役使的畜生。格列佛的举止言谈在“慧骃国”的马民看来是一只有理性的“列胡”。在“慧骃”各种美德的感化下,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然而“慧骃”国决议要消灭那里的列胡.所以格列佛的愿望无法实现。

无奈之下,格列佛只好乘小船离开该国打道回府。格列佛怀着对“慧骃国”的向往,一辈子与马为友.并且厌弃了世俗,决心不与他人同流合污。将慧马与耶狐作对比,凸显了理智、仁慈、友谊的人性的可贵和贪婪、无信,嫉妒的丑陋。主题思想

小说第一卷中所描绘的小人国的情景乃是大英帝国的缩影。英国国内托利党和辉格党常年不息的斗争和对外的战争,实质上只是政客们在一些国计民生毫不相干的小节上勾心斗角。

小说的第二卷则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小说的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历史家等。小说第四卷,作者利用格列佛回答一连串问题而揭露了战争的实质、法律的虚伪和不择手段以获得公爵地位的可耻行为等。

综观小说的全部情节,《格列佛游记》政治倾向鲜明。它的批判锋芒,集中在抨击当时英国的议会政治和反动的宗教势力。小说通过格列佛在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和慧骃国的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及英国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人物分析

【格列佛】和鲁滨逊一样,是一个天生喜欢冒险,不甘寂寞与无聊的人。他是一个勤劳勇敢、机智善良的人。他记忆力很强,善于学习和观察,善于思考,有独特的思维,性情朴实温和,对人态度友好,举止善良,容易与人交往,知恩图报,有君子之风,愿意帮助朋友,为了朋友他甘愿冒生命危险,也会随时准备抗击一切对朋友不利的人。同时他聪明机智,有胆识,处事圆滑合理,说话巧妙伶俐,做事坚决果断,能够见机行事,抓住一切机会追求自由,有着极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他为人坦率,爱国,也十分顾惜自己的面子,对敌视他的人充满了仇恨、厌恶与鄙视,但敬重高尚的人、知识丰富的学者。

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具有质疑精神,酷爱真理,有忍耐力的勇者。他在游历之中,洞察到社会现实的日趋堕落,得出英国社会并不文明的结论。格列佛的形象,是作者思想的体现者。

作者将自己的种种美德赋予笔下的人物,格列佛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而对别人关怀备至。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物。他总是坦率地叙述自己的弱点和错误,而对自己的优点则只字不提。他谦逊好学,努力用新眼光去认识新的现实。他从不自暴自弃,纵使将他当作玩物到各地供人观赏,仍泰然自若,保持自身的尊严,以平等的姿态与大人国的国王交谈。

他勇于帮助小人国抵抗外族入侵,但断然拒绝为小人国国王的侵略扩张政策效劳。

格列佛游记通篇都在讽刺。以小人国为例:

国王之所以成为国王,因为他比大臣们高一个手指甲。

利立浦特人如何“入仕”呢,他们在皇帝面前表演绳上舞蹈,谁跳得最高而又不从绳上跌落,谁就接任空缺的要职。

利立浦特有两个党,明争暗斗,只因为这两个党的鞋跟不一样高,一个是高跟党,一个低跟党。

小人国有两个,一个叫利立浦特,一个叫不来夫斯库,他们打了三十六月的仗,原因就是吃鸡蛋到底应该从哪一端打破。利立浦特是小端派,不来夫斯库是大端派。利立浦特原来也是大端派,只因皇帝的祖父小时候打破大端的时候划破了手指,祖父的父亲便下令今后只能从小端打破。为此利立浦特发生了6次叛乱,一个皇帝送了命,一个皇帝丢了皇位。不来夫斯库也指责利立浦特违背了经文和古法,最后两国开战。

利立浦特皇后的寝宫失火,差点殃及整个皇宫,格列佛撒了泡尿解了皇宫的燃眉之急,皇后却引为奇耻大辱,拒绝再在寝宫居住,并发誓要报复。

利立浦特国皇帝想让格列佛直接灭掉不来夫斯库,被他拒绝。皇帝不念格列佛在战场上立下的功劳,阴谋刺瞎格列佛双眼,逐渐减少他的口粮让其饿死。

以慧骃国为例,耶胡们为争夺美丽发亮的石头而相互打的头破血流。在慧骃国某些地方的田野里,有不同颜色、闪闪发光的石头,“耶胡”们极其喜爱; 有时这些石头的一部分就在土里埋着,它们就会整天整天地用爪子去把石头挖出来,然后运回去一堆堆地藏在自己的窝里,可是一面藏一面还要十分小心地四下里张望,生怕伙伴们会发现它们的宝贝。我的主人说,它始终都不明白它们怎么会有这么一种违反天性的欲望,这些石头对“耶胡”又有什么用处。但是它现在相信,这也许是由于我所说的人类的那种贪婪的习性。它说它曾经做过一次试验,曾悄悄地将它的一只“耶胡”埋藏在某处的一堆这样的石头搬走。那利欲熏心的畜生见它的宝贝丢了,就放声哀号起来,弄得所有的“耶胡”都跑到这地方来。它在那里惨叫着,对别的“耶胡”又是撕又是咬,这之后便日见消瘦,不吃不睡也不干活。这时主人就命一个仆人私下里将这些石头运口原来的坑里并照原样埋好。它的这只“耶胡”发现后,精神立刻就恢复,脾气也变好了。只是越发小心将石头埋到了另一个更安全的地方。从此以后这畜生一直十分听话。

我的主人还告诉我,我自己也看出来了,在像这种闪闪发光的石头很多很多的田地里,由于领近的“耶胡”不断来入侵,往往会发生最激烈、最频繁的战争。它说,两只“耶胡”在地里发现了这样的一块石头,正在为此相争不下的时候,第三者占了便宜将石头拿走了,这样的事也是常有的。我的主人偏要认为这跟我们在法庭上打官司有点相似,我则觉得我们最好还是不要让它蒙在鼓里,因为它提到的那种裁决的方法比起我们的许多法律来要公平得多;在它们那里,原告和被告除丢了它们争夺的那块石头外,并没有别的损失,可在我们的衡平法庭上,不把原告和被告整得一无所有,法庭是决不会结案的。

《语言的妙用》

接着我们来到了(飞岛国)语言学校。三位教授正坐在那儿讨论如何改进本国的语言。

第一项计划是简化言辞,将多音节词缩成单音词节,省去动词和分词,因为一切可以想象到的东西事实上全是名词。另一项计划则是,无论什么词汇,一概废除。他们坚决主张,不论从健康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简练的角度考虑,这一计划都大有好处,因为大家都清楚,我们每说一个词,或多或少会对肺部有所侵蚀,这样也就缩短了我们的寿命。

因此他们就想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既然词只是事物的名称,那么,大家在谈到具体事情的时候,把表示那具体事情所需的东西带在身边,不是来得更方便吗?

《语言的妙用》的讽刺艺术主要是运用反语的手法。语言妙用的“用”是:①简化言辞;②取消所有词汇,以物示意。“妙”体现在①对身体健康有利,对表达思想更加简练也有好处;②可以作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共同语言。这样的做法其实是不妙的。

1格列佛旅行经历多长时间?(十六年零七个多月)

2利立浦特小人国用什么方法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什么?

利立浦特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方法来选拔官员。蓝红绿三色丝线影射英国嘉德勋章、巴思勋章和蓟花勋章的绶带

3格列佛在小人国如何帮助利里浦特人打败了邻国不来夫斯古帝国的入侵?(拿绳索、钩子拴在敌舰上,一下子拖走五十艘最大的敌舰。)

4格列佛在利里浦特(小人国)是用什么方法扑灭了利浦特王宫的大火?(他在王宫上撒了一泡尿)

5格列佛如何从大人国逃出来的?

答:被装进小木箱带到海边呼吸新鲜空气时,被老鹰当成乌龟叼起来,掉进海里,被经过的船打捞上岸,重返英国。

6格列佛到达大人国都经过那些险阻。请举出两例

答(1)两只老鼠爬上床,与老鼠格斗。(2)一只比牛大3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吃一惊。(3)农民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7格列佛在离开大人国时,收集了哪些奇异的东西?(写出两种)

用国王胡子茬和王后手指甲做的梳子、四根黄蜂刺、侍女的鸡眼和鼠皮做的裤子。

8飞岛上的臣民与国王对(数学与音乐)感兴趣,拉格多数学学校怎样教学?命题,证明用头皮一样颜色的墨水清清楚楚地写在一块薄而脆的饼干上,学生空腹吞食下去,以后三天除面包和水外什么都不准吃。饼干消化后那颜色就回带着命题走进脑子。

9、飞岛国拉格多大科学院的发明?

从黄瓜里提取阳光、把粪便还原为食物、将冰煅烧成火药、造房子先从房顶造起自上而下一路到地基、用猪耕地、以养蜘蛛代替养蚕来纺丝织线、用吹风器打气给人治病、用谷壳来播种、软化大理石想做出枕头,针毡。

10飞岛国怎样平息叛乱?

1)将飞岛长时间地浮翔在该地人民的头顶剥夺他们享受阳光和雨水的权利,当地人民因此遭受饥荒和疾病的侵袭。2)岛上的大块石头往下扔,把人们的房屋砸碎叫他们无处藏身。3)让飞岛直接落在他们的头上,因此将人和房屋一起统统毁灭。

中考语文《格列佛游记》复习资料 篇2

第一部分字音、字形

【考点锁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复习指导》的说明, 中考语文基础部分的考试要求如下。

1. 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 重在考查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 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2.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 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识字的能力。

3.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 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 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 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积极性。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玉溪卷) 下列各项, 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蛰伏 (zhí) 屏气 (bǐnɡ) 不屈不挠 (náo)

B.配角 (jiǎo) 撷取 (xié) 三年五载 (zǎi)

C.跻身 (jī) 喝彩 (hē) 挑灯夜战 (tiǎo)

D.虬枝 (qiú) 恬淡 (tián) 乳臭未干 (xiù)

例2 (2011年曲靖卷) 下列词语中, 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

A.绰号 贻误 销声匿迹 死心踏地

B.秀颀 逾越 怨天尤人 肆无忌惮

C.融洽 恬静 拈轻怕重 苦心孤诣

D.萦回 干涸 按部就班 唯命是从

例3 (2011年大理卷) 给下面这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当shǔ () 光轻抚着大地时, 校区便鲜活起来了, 花儿更加妩媚 () , 树叶儿更加青葱 () , 操场上人头cuán () 动, 教室里书声琅琅……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A.曙mèi cōnɡ攒 B.署mèi chōnɡ窜

C.曙méi cōnɡ窜 D.署méi chōnɡ攒

【简要分析】

中考中关于字音、字形的题目大都是两种形式, 一种是单独罗列词语配对选项, 一种是在一个语段中选取几个词语标注拼音或给拼音注汉字来配对选项, 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例1答案:D。A.蛰读zhé;B.角读jué;C.喝读hè。例2答案:A。“死心踏地”中“踏”应写为“塌”。例3答案:A。这里都是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易混淆的字音、字形来考查。如果用语段来设题就会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 把字音、字形、病句、标点等其他内容合在一起来考查。

【应对策略】

1. 给汉字注音这项内容, 意在强化《汉语拼音规则》的教学, 复习时教师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复习拼音规则, 在选择一定题目来训练, 特别要注意方言音的纠正。可以收集一些易混淆的词语来强化识记, 但不要太多。

2.字形考查的重点是容易写错的形声字、同音字和形似字, 平时要养成辨析的习惯, 根据语境和形旁来准确辨析。复习时教师要选择典型的题目来讲解和训练。

第二部分词语

【考点锁定】

1. 考查学生掌握词语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词语的能力。

2.结合语境考查学生对词语、成语含义的理解。

3.考查学生对同义词、近义词的运用和词语感情色彩的辨析。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曲靖卷) 下列句子中, 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 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B.李玉刚精湛的技艺、精彩的演出令现场观众拍手称快。

C.李娜获法网女单冠军载誉归来, 各路者纷至沓来, 争相采访。

D.他性格孤傲, 常常妄自菲薄, 同学们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例2 (2011年曲靖卷) 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 最恰当的一组是 () 。

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 _______自己, 从而才能_______自己, _______自己, 直到最后_______自己, _______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

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

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

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

例3 (2011年德宏卷)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 恰当的一项是 () 。

生命不是一篇“文摘”, 不接受平淡, _______收藏精彩, 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是一个连载, _______成功_______失败, 她_______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

A.还要么要么更B.只无论还是更

C.只无论还是都D.还要么要么都

【简要分析】

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题中关于词语的题目大都是关于成语的使用与在语境中选用词语的题目。例1答案C。A项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 不能用来形容天气变化;B项中“拍手称快”的意思是拍着手喊痛快, 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不是称赞的意思, 这里是感情色彩不对;D项中“妄自菲薄”的意思是随便看轻自己, 与“孤傲”、“自负”相矛盾。例2答案C。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可判断。例3答案:C, 这样语句才连贯。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省中考词语题都集中在成语的使用与词语的选用上, 这些成语都是常见的成语, 并且是课本中学到的, 在生活中、新闻媒体上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的选用与关联词的运用也是比较常见的题, 难度不大。

【应对策略】

1. 对于成语知识我们要注重平时积累, 在练习中经常写写、读读, 记住成语的意思与使用例句, 模仿例句用成语写话, 在作文中尽量使用学过的成语。

2. 在平时阅读报刊、观看新闻时有意识地积累语言, 提高语感。

3. 在对词语的复习中教师应选择一些典型题目来讲解, 选用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训练, 再收集一些常见的、易混淆的成语来辨析, 做到准确理解成语的意思, 正确运用成语。

4.特别是要注意同义词与近义词的比较, 辨别它们的差异, 准确理解它们的使用语境。关联词的运用, 要知道语句强调的内容, 准确运用关联词语。

第三部分句子

【考点锁定】

1.能辨别和修改病句。

2.能根据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对句子进行排序与组合, 使句子前后衔接自然。

3.能根据要求仿写句子。能识别与仿写简单的修辞句。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大理卷) 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李平同学不仅学习好, 乐于帮助其他同学, 因此我们要向他学习。

B.党的好干部杨善洲是近年来我省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C.日本能否在短时间内消除核泄漏带来的严重污染, 依赖于科学技术及政府的重视。

D.通过新交通法的颁布实施, 使酒后驾车的人越来越少了。

例2 (2011年德宏卷)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 此时, 夜幕已经完全降临, 黑沉沉的夜空, 星光稀缀。

(2) 时而有游船从身边掠过。

(3) 湖面上, 灯影、船影交辉, 桨声、水声和弦, 如同无数条金蛇狂舞, 闪烁着粼粼波光, 就像一个天然的舞台。

(4) 也有的只是一对情侣依偎在船舱之中或是船头轻轻细语。

(5) 船上, 有的琴音笙歌不绝于耳。

A、 (1) (3) (5) (2) (4) B、 (1) (3) (2) (5) (4)

C、 (1) (2) (3) (5) (4) D、 (1) (5) (4) (3) (2)

例3 (2011年曲靖卷) 仿照例句, 请再写出两个字数相同, 句式一致, 内容相关的句子。

例句: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仿写:青春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青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简要分析】

中考中句子部分的题目, 一般是病句辨别、语句排序与仿写等几种形式。例1答案:B。A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不仅”和“因此”不能搭配;C句前后不一致, “能否”与后一分句不能形成对应关系;D句成分残缺, 误用介词造成句子主语残缺。例2答案是B。按空间顺序排列:夜幕降临后的星空—湖面美景—游船—船上美景。例3答题示例:青春是美妙的乐章, 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

【应对策略】

1.病句辨别首先要熟悉病句的类型, 凭借语感和语法知识辨别病句, 复习时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出病句的类型特点, 先讲解, 再用一定量的题目去反复训练。

2.一般句子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复习时教师可以归纳出一定的类型来分析讲解, 让学生掌握其特点与方法。

3.仿写、续写、补写题, 所写的句子与例句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统一、修辞相同、字数相等。复习时应主要强调对例句的句式特点的把握, 教师先出示例句, 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 首先分析例句的句式结构与修辞, 再联想内容, 确定一个内容来先试着仿写, 再对照例句修正完善。

第四部分标点

【考点锁定】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的写作中说:“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这就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常用标点的用法, 中考中这种题型都是要求辨别易混淆的标点, 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大理卷) 下列句子中不该用问号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B.难道你认为一场考试的失误就意味着输掉了整个人生吗?

C.生活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 不是吗?

D.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例2 (2010年曲靖卷) 下列句子中, 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所谓“以人为本,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顺应民心, 而不是修正民心。

B.别人没想到的事, 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 你做到了。

C.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D.这所学校的规模不算太大, 全校只有五、六百名学生。

【简要分析】

中考试题里, 标点符号题目一般是对句子中标点的辨别或者给一个语段加标点。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常用标点的用法的考查, 只要理解标点的用法就不难解答这种题目。

例1答案:D。句中虽有疑问词“怎样”, 但无疑问语气, 因此不用问号。例2答案B。A句引用的话是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逗号应在引号外;C句中虽然有疑问代词, 但整句话是陈述句, 句末应用句号;D句中表推测的概数中间不用顿号。

【应对策略】

中考标点题的复习, 笔者认为要注重对标点的辨别, 不必对所有标点都进行一次系统的讲解与背诵。因为学生平时经常使用标点, 并且一直在用着标点, 他们对标点的使用并不是从零开始, 只是在使用上有少数弄错的或者混淆的, 所以要加强辨别, 强化运用。

第五部分名著知识

【考点锁定】

1.《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名著阅读应该掌握其故事梗概、作家作品。

2.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作家作品, 选入课本的名篇佳作的主题、故事情节、主要人物的性格、名言等。

3.课文中出现的文学常识。

【典型考题】

例1 (2011年昆明卷) 选出下面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时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 当时统称为“诗”, 又称为“诗三百”, 后被儒家尊为经典。

B.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分别出自《曹刿论战》和《木兰诗》。

C.郭沫若, 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著有诗集《女神》, 话剧《屈原》等。他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借助联想和想象, 描绘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 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D.莎士比亚,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威尼斯商人》是他著名的悲剧代表作之一。

例2 (2011年玉溪卷)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 “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 “铭”一般是用韵的, “序”是临别赠言。

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 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的故事。

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 号东坡居士, 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丹尼尔·笛福创作的《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 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生命力去战胜它, 而首先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怯懦与悲观。

例3 (2011年德宏卷)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

A.《朝花夕拾》—鲁迅—长妈妈

B.《童年》—高尔基—阿廖沙

C.《水浒》—施耐庵—孙悟空

D.《名人传》—罗曼·罗兰—贝多芬

【简要分析】

中考名著知识题一般都是选择题, 有判断说法正误的, 有判断搭配正误的, 有选项题等集中形式。例1答案是D。例2答案是B。“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是《水浒传》中的故事。例3答案是C。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其实这几个题都是常见的名著内容, 把一些简单的人物、事件、题目、类型混淆一下让考生来辨别, 只要细心是容易辨别的。

【应对策略】

关于名著知识的复习, 我们应该把力量放在对常见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上来。首先把课本上出现的对名著、重要作家的注释部分仔细阅读整理, 可以把他们分为中国现代、古代与外国的几个内容来分类识记。再回顾一下课本上出现的名著与重要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情节, 留意社会生活中与名著相关的事件。

中考语文复习策略 篇3

一、备考复习课型教学任务和目标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是以巩固初中阶段所学语文知识,并重新组合知识系统,有序地进行语文知识及技能训练的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运用、迁移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型。要完成复习任务,就要根据该地区《高中招生考试大纲》的要求,分阶段、按要求、程序组织教学,可按文章题裁、重组知识网络,以迁移为目的进行程序式复习,可按知识点组织专题训练,以掌握方法、强化训练、重于运用为目的进行复习。一般学校进行两三次循环复习、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二、备考复习课的教学环节及对策

备考复习时,强调以人为本,所以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把这种教育理念渗透于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一)教学环节

初三语文备考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有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写作,而无论是哪一内容的复习课,都有四个基本复习环节:考点——示例——训练——迁移。

第一步是呈现复习内容和教学目标,明确相关的考试要点。第二步是出示典型题例,通过讲解、分析、学生讨论,找出该题型的解决方法,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第三步是提供有代表性的各类练习题,让学生训练,通过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对规律掌握的情况,或者用测验的形式检查学生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第四步是根据反馈的情况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作迁移性的训练,以提高应试的能力。

(二)教学对策

1.指导学生组建复习各内容的网络结构。复习时,要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按一定的框架结构和规律加以排列,形成体系。如下例:

(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2)描写方法: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3)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平叙

这样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树,不但便于分类记忆和提取,而且有利于掌握各种文体特点,指导文章阅读的复习。

2.给予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授他们以“渔”去获得“鱼”,是实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的最好途径,主要复习方法有几种:

(1)注重积累和整理。如把所学的文言词按一词多义、通假字、成语等归类整理,会加深对文言词语的理解,逐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强化记忆。没有知识的储存,就没有信息的提取,知识也就不成为自己的知识。强化“记”是为了有效的“议”,复习时要按具体内容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背诵《出师表》第六段,就可用“语脉背诵法”,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及句首提示语来背诵。

本布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身世),先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叙“三顾茅庐”一事),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述跟先帝共患难与共的历史)

记忆法还有分类对比法,特征口诀法,图表归纳法,形象联有效想法等。

(3)从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抓住关键,准确理解文章和试题的重点,这是阅读能力强的标志,教师要给予具体的提取信息的方法。

(4)学会快速成文。第一,让学生进行定时定量的写作训练。第二,让他们掌握各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如议论文的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并给各种类型的文章以模式定位(如横向展开型、逐层深入型、对比映照型等),以便能在短时间内组织文章的框架。第三,懂得快速以材料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审题立意,掌握成文章发及写作规律。

3.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技能。“练”,是复习课的主要环节,是查漏补缺、巩固理解、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的途径。

首先,要确定好练习题,一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二是练习题必须有层次、有梯度,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三是题型灵活多样,既要有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作文题,又要注意选用有辨析性、逆向性、发散性、归纳性、迁移性的多角度思维训练题。

其次,是确立强化训练的度,坚持多练与精练结合,反复练习,深刻巩固,突出重难点,在练中逐步提高速度和强度,发挥学生的最大潜力。

有关写游记的中考语文作文 篇4

故乡并不是十分美的地方,但这次我又看见了一个不同的故乡。

飞机上的轰鸣声将我带往故乡,越过群山,那里是我的故乡——贵州,那里多山地,少平原,爬上小山是我家的小屋。儿时对于生在城市的我总觉得那木片小屋破破烂烂的,像一个暮年的老人,一棵悬崖上的树,摇摇欲坠。可梦中却是另一番风景。

由于位处山峰峰面上,海拔高,梦中泛起大雾白花花的。一切都雾朦朦的,雾中小木屋忽隐忽现,像极了我心里的仙境。云雾纠缠在一起,微风又时时吹拂过低浅的小草,“唰唰”作响,还顺道带来了芳草的芬香。

家前立着棵古老的大桃树,年龄该和我爷爷一样大了,静静地立在门前,像个古老、忠诚的哨兵一直守护着美丽的地方。

忽而从雾中冲出几只小鸟,俯身飞过小屋;忽而远处动物傲然大吼;忽而风止,一切静静的。

走进小屋,屋中丝毫没有现代家具,没有白亮的壁纸,软软大大的床,宽宽的房间。就只是个素朴的老屋,有小巧的茶具,小小的硬床,木头桌子、一口小铁锅,一张小木桌和一张旧照片。

说起照片,这梦不知怎的。突然,风雾消失得彻彻底底,取而代之是大大的太阳,不远处有一小孩,仔细一看才道:“是小时候的我。”那个我追在一老人身后,“爷爷,我抓住了好大一只蝴蝶。”这般景象在生活中却很少见了,生活中,街上车水马龙,人们行色匆匆,事情太多压在人们肩上,身子都直不起来,小孩们在周末却仍背上了五颜六色的小书包开始补各种课。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 篇5

1.教育方面

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2.为政方面

孔子根据政治的需要,提倡道德政治,即“为政以德”的主张。他认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政事是极其重要的。如:

【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3.修养方面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的核心。以“仁”为中心的伦理道德观是孔子一贯倡导的行为准则,是儒家学说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中华民族道德的主体,是人们遵循的普遍运用的行为准则。成语有:

【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4.处事方面

孔子理想的人生是将道德修养与“济世”结合起来。孔子的人生观为他的后代的儒学所继承,以此逐渐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处事原则和“内圣外王”的理想的人格模式。孔子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遵循道德原则,还体现在处事要符合道德标准。如:

【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5.感悟方面

孔子认为天与人的生命及其意义是密切相关的,人应当像天那样对待生命,对待一切事物做到“天人合一”,提倡进行“仁、义、礼、智、信”诸道德境界的修炼和陶冶。《论语》的一些阐述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感悟及追求的境界,表现为:

【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中考语文答题技巧 中考复习 篇6

1.标题作用:(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青苔),表达了(人物)……的青苔 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的青苔(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坏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来点小技巧——初中语文答题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

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

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

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

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

+地点)+人+事。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语文答题公式及常见修辞方法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①比喻:……采用

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公式:①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②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③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⑤议论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3……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论证方法的作用。

1、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论证方法。

2、明确知识:①例证法主要是增强说服力,通过一两个典型事例,可以使阐述的道理令人信服。②引证法的主要作用是充实内容,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③正反对比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使论证更为深刻。④比喻论证法的主要作用是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论证更为具体生动形象。

3、公式:例证法:采用了举例的方法,以……来说明……的观点,列举详实,说服力强。引证法:采用了引证法,以……的名言来说理,增强说服的权威性,极具力度和信度。正反对比论证法: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法,以……来论述,深刻。比

喻论证法:采用了比喻论证法,以……的比喻形象地阐明了……

八、仿写句子。公式:

1、数清例句的字数。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九、对对联。公式:①名对名,形对形,动对动;②山对川,日对月,天对地;③注意上下联语意的相关、相融。

十、读图题。公式: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十一、探究题。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④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时,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概括题。公式: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三、名著阅读。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公式: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五、编短信。公式:①用“沪”一类的字简写地名。②材料事实编写在卷面上也要抓句段主干内容来写。

十六、诗文佳句赏欣。公式: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

为:……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七、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公式: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八、文言句子划分停顿。公式:

1、带有“故”、“是以”等标志的句子,在这些词语之后画斜线。

2、名词作状语的,在这个词语之前划。

3、“可以”类实际是两个词语,在“可”后划。

4、主语和谓语之间划。

5、谓语与宾语之间划。

十九、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二十二、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二十三、记叙线索。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

2、以“事”;

3、以“人”;

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四、称谓变化。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浅析中考语文复习的原则及安排 篇7

一、三项原则

中考语文复习要遵循的三项原则是:1.吃透考纲——准确把握命题方向;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知识内核;3.触类旁通——让学生学会知识的延伸运用。

二、四轮系列复习

四轮复习是对初中语文六册课本及所有中学语文知识内容的有序复习。

第一轮整册复习:以考纲中确定的基本篇目为复习重点, 复习按“重点知识梳理与

强调——学生练习巩固——教师例题分析与重点讲解”三个步骤进行。通过这一轮复习, 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初中阶段语文的基本知识与复习要点。

第二轮专题分类复习:针对考试试题内容, 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言文、指导训练与创新运用六大块, 进行体裁知识、语段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整体复习训练。

第三轮综合训练:在前两轮复习的基础上, 重点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考试, 通过这一轮的复习, 使学生积累考试经验, 并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轮即中考冲刺阶段的自由复习阶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缺补漏, 教师侧重点拨指导, 并进行知识归类、考试方法与技巧的辅导。

三、四块专题复习

四块专题复习是对中考语文四大块考试内容的针对性复习, 即积累与运用 (基础知识) 、现代文阅读、文言文知识、指导训练复习四部分, 这一专题的复习是与四轮系列复习同步进行的, 在具体操作中可分解到四轮复习的每一个过程。这一专题复习的基本要点和注意事项具体分析如下。

1. 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不但篇篇背诵, 还要字字落实, 尤其是平时默写时经常出错的字, 更要时时“温故”。切记:一字出错, 满“盘”皆输。

2. 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取舍、侧重。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 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言文阅读题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翻译类。此类题解答思路是:

(1) 粗知全文大意, 把握文章的倾向性。

(2) 详知译句上下文的含义, 并逐字对应翻译, 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 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3) 还可由现代词、成语推导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4) 另外还要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偏义复词特殊现象。

(5) 若直译不能, 则用意译。须根据上下文推导, 不拘泥于原文结构, 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推想。

二是启示类。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思想倾向, 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 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 抓住评论性的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3. 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把握“考点”, 掌握答题技巧。

近两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大多是一篇偏重于议论的散文和一篇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因此, 在最后复习中, 在课外选段上应尽量多选取这两种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另外, 在阅读题目的设置上, 一般都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进行考查。做题时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 答案只在原文中”。

4. 作文部分。

在最后阶段要多读书看报, 开拓自己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 并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 为指导积累素材, 补充新鲜血液。虽学习比较紧张, 但仍要每天“挤”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来看读报。在指导中, 要善于从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 大题化小, 以小见大, 学会“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善于联想, 张扬个性。让文章体现出你真挚的感情, 丰厚的文学积淀, 做到文质兼美, 富有生活气息。

其次, 在复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历年的答卷中都存在着一些考生不认真看原文, 不能认真审题的毛病。平时做阅读练习, 一定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抓准题眼、抓住关键词句, 再作答。另外, 书写也应重视, 若平时书写潦草, 则会在积累中出现错别字, 在指导中丢掉书写分。俗话说“习惯成自然”, 若平时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的习惯, 考试时也就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丢分。

四、三“补”措施

中考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运用与表达能力, 同时也要考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阅历与认识、答题技巧及其思维能力, 三“补”就是针对这些非智力方面的考查而用的。三补之一补是补“血”——充实生活素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生活就是语文的血液。语文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 其实就是考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所以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勤于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学生个人思

想火花的记录, 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 为知识的运用与指导做准备。二补是补“锌” (新) ——提供中考信息:即教师注意搜集并呈现给学生新的出题方向、题型设计、学习资料、方法技巧等可用考试信息, 让学生把握考试动态和方向。三补是补“钙”——提高应考能力:包括应考心理准备、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等, 三“补”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 篇8

熟记考试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按大纲中要求的考点进行复习。

二、语言运用

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怎样辨识汉字读音的正误,怎样辨识错别字,怎样辨析和修改病句,怎样仿写,怎样整合信息,怎样读懂图表,怎样完成综合题的表达,怎样做到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怎样根据表达需要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等。

三、古诗文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理解并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领悟浅易文言文的内涵,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广东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内容就是考纲规定的24篇文言文中的内容,题型以翻译题和理解题的形式出现。

广东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作为附加题部分以考查文段阅读或短文为主,目的在于考查文言文阅读的迁移能力。考查的内容有断句、词语理解、句子翻译、人物性格分析、主旨的理解等。这部分难度较大,目的是给语文基础较好的考生发挥的空间。

四、现代文阅读

了解阅读的能级和层次。根据阅读水平的不同,阅读可分为三个等级和层次。各类体裁作品的阅读首先都是以理解为目的,在理解阅读的基础之上发展为鉴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这就是阅读能力层级。我们在复习时,要从这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解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明确阅读的基本思路和步骤。虽然学生每天都在阅读,但未必都清楚有关阅读的程序,所以在复习时,让学生了解一点有关阅读的程序性知识还是有必要的。我将阅读的步骤概括为:整体感知→梳理文脉→把握主题→代入问题→确定范围→前后推敲→磨练语言→得出答案。文章类型不同又有所不同。

在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五个准确。即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准确理解词语的语境义和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和思路,准确领会文章的写法和特点。

(1)记叙文的阅读主要包括记叙的要素,划分层次,概括内容,辨别表达方式,分析人物描写表达的作用。

(2)说明文语段要把握被说明的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总结所采用的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3)议论文的阅读要阅读全文,明确中心论点。把握中心论点,是阅读议论文的关键,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中心论点一般可在题目、开关、结尾、中间归纳出来;再分析文章所使用的论据,找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接着把握论证方法。

(4)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广东省中考文本类阅读是每年必考的。广东省中考语文近年来考查的主要是散文和小说,甚少涉及到诗歌,戏剧更是未曾一见。散文小说都要求学生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能正确理解作品中的感人情境和人物形象。

五、名著阅读

广东中考考纲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要求简述关键事件;欣赏名著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我们在复习时认真地识记一些诸如作品名称、作者、代表作、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创作特色等内容,还要对作品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

六、写作

写作训练,落实基本,鼓励创新。

我们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重视不同文体的基本构架、谋篇布局的训练等。

在抓好写作基本功的基础上,力求有创意的表达。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写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新颖的作品。

中考语文《格列佛游记》复习资料 篇9

中考的背诵默写主要是考查六本书里文言文单元的名篇和诗词,就算是之前每天都有很好的复习,同学们在中考最后阶段也不能放松这部分的落实。

考生可以订个学习计划,每天复习几篇,尤其是容易写错的字,多留心动笔写多几遍。语文想和其他人拉开差距,这部分的内容绝对不能丢分。

2、阅读题

中考主要考察两个阅读知识点,一个是文言文阅读,另外一个是现代文阅读。文言文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建议考生从字词句的解释翻译到课文内容的把握,都要逐篇过关,尽量不丢分。

近年来,中考对现代文阅读这类题型逐渐地淡化了,而将考查视点较多地集中在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内容概括、信息提炼等方面。所以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有意识的往这方面去训练,达到熟练答题的格式技巧。

3、作文

作文占的分数比例比较高,在写作的时候最好选取有熟悉而独特的材料来写。主题一旦展开,中途最好不要改变文题和思路。作文内容要做到主题明确,不要张冠李戴。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再在此基础上讲究结构的精巧,文采的生动,这样的作文才容易在中考中得到高分。

中考语文复习课导入策略 篇10

关键词:中考语文 复习 效率 导入 方法

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好的课堂导入,复习课尤其如此。成功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高效率地学习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重视导入的策略。本人根据多年中考语文备考复习的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有效的中考语文复习课的导入方法。

一、以提问导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鉴于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可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区分小说阅读中“概括”与“概述”这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考点时,不妨先设两个问题:“概括”的含义是什么?“概述”的含义又是什么?二者到底有何区别?将问题抛给学生,定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时,教师再抛出课题——《小说阅读之“概括”与“概述”题解密》,学生的注意力顷刻间就能聚焦于此,收效不言而喻。

二、以课前训练导入

中考语文复习的基础板块学生往往容易轻视,常因不符合答题规则而失分。如果复习时直接提醒学生应该注意的一些条条款款,他们往往觉得枯燥而不以为然。若能想方设法让学生心理上予以重视,复习效果则大为不同。如何处理呢?课前训练就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如仿写句子。教师可先安排几个容易出错的仿写题让学生练习,接着将学生所写的句子中有代表性的错误展示出来,然后用仿写题的答题规则来衡量一下,会发现扣分点比比皆是。这时,教师再强调仿写题的注意点,学生自然会相当重视,引入此课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三、利用学生作业导入

复习课的一大原则是精讲多练。如何做到精讲?其根本前提就是针对性强。如何做到针对性强呢?那就是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要心中有数。知识的方面,重在积累;而能力的培养,则重在训练。

例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赏析语句”,既是常规考點,又是难点。学生做这类题很难得高分。针对这种学情,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作业中此类练习进行汇总,有目的地挑选一个答题圆满的典型例子与几个答题不圆满的例子做对比展示,在对比中发现问题,突出难点,顺势导入复习课——《语句赏析的难点突破》,将省时省力。

四、利用学生分数导入

初三年级学习的一大特色是考试频繁:大考三六九,小考天天有。考试分数则成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标杆。“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学生关注分数,教师就可以利用分数。课堂小测的分数、周测的分数、段考的分数、模拟测试的分数,教师均可以拿来为课堂服务。

例如,教师在复习“议论文的论证思路”时,可将班上这一知识点掌握得非常好的某位同学多次做此类题的得分夸张地念出来,一定要做到声情并茂,让全体学生都心生羡慕(因为此类题很难,不易得这么高的分),又满怀疑惑(为什么他能得这么高的分呢?)然后教师再引入《如何理清议论文的论证思路》一课,则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五、利用学生疑惑导入

冈察洛夫说:“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所以,教师平时要做工作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学生的状态,揣摩学生的心理,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为教学服务。根据我多年从事毕业班教学摸索的规律,每次大考之前,学生的情绪都会出现一个紧张期,教师可利用这份紧张引导他们说出心中关于知识点的疑惑,之后教师再以此为契机引出相应的知识点的复习。

例如,学生害怕阅读审题出错,教师就可进行审题训练——《一说读题误区,二说破解妙招》。又如,学生担心作文字数不够,教师就可开展作文训练——《将短话写长,将文章写美》。教师急学生之所急,讲学生之所需,入课效果自不待言。

六、以其他学科的知识导入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初三历史小论文写作、政治的材料题都与语文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语文备考复习时都可以适时利用。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小论文写作的要点导入作文课——《在叙事中穿插议论的技巧》。还可利用政治的材料题与语文中探究题的相似点,在政治材料题复习刚落幕之后,语文教师再利用政治的热点材料引入探究题的复习,势必事半功倍。

七、以学校的活动导入

初三学生虽然学习紧张,但还是有一些多彩的活动,如:篮球赛、运动会、“百日誓师”等。这些活动,教师一般都会参加,对其过程十分了解。即使没有参加,也可安插眼线——科代表留心活动中的主要人物、重要事件、有趣的场面或镜头,事后向教师汇报。教师可充分利用活动中学生关注的兴趣点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利用篮球赛进行“用词写话”训练中的场面描写,利用运动会中的百米短跑进行人物的神态描写;利用“百日誓师”的会场布置进行作文训练中的环境描写。这样开展训练,可直击学生兴趣点,避免冷启动。

八、以师生情感导入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平时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更要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需要,与学生同悲共喜,学生自然与你亲近。

例如,周六周日与学生通通话,寒暑假与他们在网上聊聊天,学生过生日送点小礼物,班上搞活动教师捐点款,师生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在此基础上,教师上课,学生积极性就高,入课不用反复强调,无形之中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利用各种手段高效导入复习课,方法有常式,也有变式。常式,是指无论是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还是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要让他们目的明确,有章可循。变式,是指如何紧扣教学目标导入复习课需要精心策划,推陈出新。只要教师用心研究,复习课的导入不仅不会味同嚼蜡,还会常上常新,切实提高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万峰.激发兴趣,带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天堂[J].语文教学通讯:B刊,2012(12).

[2]陈庆华.青少年心理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上一篇:20周年贺词下一篇:英美文学选修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