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赠言对我们的启示
红砖白瓦,了了一场回忆。
青山绿水,依稀半郡江南。
六月,好多雨。那条一马平川的北直道上,凄迷了闪烁着诸多往事的烟华。
不舍。我宁愿在匆忙而无礼的咒骂中奔向那幢红楼,仍不忍狠心去想即将要离去的悲凄。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即将离开了啊。明知道古人在此,故地在此,却仿佛被时光的流转蒙上了一缕难以名状的悲哀。
这里,将会是辗转一生而仍难忘的地方了吧。
“纸笔测试” (即通常所说的“考试”, 本文都称“考试”) 是《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提出的四种语文课程评价方法之一, 是最传统、最直接的评价方法。但当下的考试是有问题的, 有考试目的的问题 (为什么考) 、题目 (用什么考) 的问题、效度 (考出了没有) 的问题、结果运用的问题 (怎么用) , 等等。其中, 题目的问题是诸多问题中最直接、最重要的问题。本文只探讨题目的问题, 其主要有四个方面。
1.不宜考。命题者把不宜考试的内容拿来考。如, 考口语交际:
你即将小学毕业, 即将离开母校, 离开曾经辛勤培育你的各位老师。假如你去向你最喜欢的王老师道别, 见到他 (她) , 你想这样说:_____。
这样考, “口语交际”就变“性”、变“质”了———“口语”变成了“书面语”, 也没有“交际”了。其对教学的负面影响是:口语交际课只要布置几道题让学生写写就行。再如, 考课外阅读量:
这学期, 我读了黑柳彻子写的《窗边的小豆豆》, 还读了_____写的_____, _____写的_____。
如果这样考课外阅读, 学生还要阅读吗?
2.考记忆。要么拔高记忆要求 (把“再认”能力拔高为“回忆”能力) , 要么把其他———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能力“矮”化为“记忆”。如, 考课文内容:
按课文内容填空, 并回答问题。
地球上的_____和_____, 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 地球上将到处是_____, 到处是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 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 找出文中的两组反义词:_____、_____。
(2) 对“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一句话, 你是怎样理解的?
这样的考题, 首先直接导致教师为“押题”而教、学生为“考题”而练。其次, 如此一小段话要“填”12个“空”, 本来只要求“背诵”的内容就不得不“默写”了。第三, 试题的效度和信度低。如, 三年级的学生如何用文字表达对“没有太阳, 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这一句话的理解?
3.考非所考。考试题目没能考出想要考的能力。本来想考学生的“阅读能力”, 却考查字典、词语解释、句式变换之类的内容。如:
阅读理解《他要感谢那只手》 (略) 的部分试题:
1.“喝酒”的“喝”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部。
2.把下面句子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
对很多给予者来说, 也许, 这种给予是微不足道的, 可它的作用却常常难以估量。
用音序查字法查哪个字母、用部首查字法查什么部首是什么“阅读能力”?把“句子换个说法”又属于什么“阅读能力”?
4.题目僵化。以上所举例子都属于“僵化”之列。我们回忆一下自己求学经历和所经考试, 是否有“似曾相识‘卷’归来”之感?比如, 我31年前 (1982年) 读小学时就考这样的卷, 30多年过去了, “这”卷还是“那”卷。正如有人戏称:重回小学 (中学) 校园, 教学楼不认识了、老师不认识了、学生不认识了, 只有那张试卷还认识!
因此, 改革考试、改进试题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改进试题, 使之考所能考、考出所考、考教一致, 共同指向课程标准、指向减负增效, 为改进教与学服务、为培养语文能力服务、为提高语文素养服务, 就摆在我们面前。
二、问题解决———香港试题借鉴
改进试题, 香港的考试题目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本文试以香港“中一入学前” (《精编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中文科模拟试卷·教师手册》, 国光出版社, 2008年版) 测验卷为例说明之。
(一) 为学生着想, 突出人文性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那么, 试卷如何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呢?香港的命题者颇为用心, 突出表现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精心选择阅读情境材料。
1.在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方面, 命题者通过“学生须知”让学生知道要做什么、怎么做、多长时间做完等, 使之尽可能在“熟悉”的环境下做“考业”。各试卷的“学生须知”基本一致, 包括题量、测试时间、注意事项等。这样提示的好处是, 学生对所要做的事清清楚楚, 从而可以从容不迫地做。
2.在阅读情境材料的选择上, 用心良多。一份试卷最能体现“人文性”的内容莫过于阅读情境材料。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材料除了要符合考试命题的专业要求 (工具性) ———适合考生阅读、对每一位考生来说都是陌生的、没有歧视、有考查点、注明作者和出处, 还要有教育意义, 使考生读之有益有趣 (人文性) 。如《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这个阅读情境材料属叙事性作品, 500字以内, 符合情境材料的“工具性” (下文对此情境材料的题目作分析) 的要求, 又富于教育意义, 符合情境材料的“人文性”要求。遗憾的是在考卷中没有标注作者和出处。
(二) 考所能考, 考出所考, 提高效度
课程标准规定的学段目标与内容, 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这五个方面, 有的适宜考试, 有的不适宜考试, 如, “口语交际”就不适宜考试。即便适宜考试的, 也不能考出所有“学习水平”或“学习状况”, 如, “阅读”, 其考试只能考出或部分考出“纸笔上”的阅读能力 (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等) , 而阅读速度、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面等都无法考出。“写作”亦如此。先不说就一篇习作能否代表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 即便能, 也无法考出“写作兴趣和习惯”“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和“获取材料的方法”以及“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和“修改作文的态度”等“状态”。所以, 千万不可太看重考试, 更不能以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优劣!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考试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确定适合考试的内容, 保证考所能考;二是命制适宜的题目, 保证考出所考, 确保良好的考试效度。
1.考试内容。香港确定了两项测试内容:聆听测验和读写测验。
(1) “聆听测验”。聆听测验就是考查学生的听力, 这是内地所欠缺的。听与说 (读) 是对应的, 本来不宜考试, 但是, 香港“中文科”测验很好地借鉴英文测验经验, 考听力。具体做法是听一段“说话”录音 (2009年后将“听录音”改为“看短片”。———笔者注) , 完成若干道选择题。每份试卷的“聆听测验”一般提供两个“说话”录音, 其中一个为说明性短文, 一个为叙述性短文 (有的试卷为人物对话) 。短文篇幅一般在600字左右, 比阅读情境材料略长。每次测验录音只播放一次。每个录音都命制4道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 主要考查学生“访问和检索” (获取信息) 能力、“整合和解释” (理解、概括) 能力。如, 聆听一篇关于“蜜蜂认路回家”的短文 (属说明性短文。略) , 然后选出最适当的答案。
1.根据录音内容, 蜜蜂是依靠_____来认路。
2.在湖中飞行的蜜蜂为什么没有飞回窝里?
3.根据录音内容, 老蜜蜂每天都是依靠_____寻路飞回自己的老家。
(以上题目选项略)
以上3道题都是考查学生“访问和检索”的能力, 并且所“访问和检索”的信息是直接的, 因为这些题目的“最适当的”答案一般都在录音内容中。而叙述性短文一般都有一道考查学生“整合和解释”能力的题目, 如, 聆听录音“我的‘剪报簿’” (略) 的第4题:
录音内容主要是_____。
A.说明剪贴报纸的目的和方法。
B.记述作者使用“剪报簿”的事例。
C.叙述作者和“剪报簿”的深厚感情。
D.说明剪贴报纸的乐趣和好处。
这样的方式, 是能够考出学生的听力水平的。因为听人说话, 最重要的是听清别人说了些什么, 即捕捉重要的、关键的、有用的信息, 能够加以概括提炼等等。另外, 录音内容“只播放一次”, 还考查学生听的专注性。
(2) “读写测验”。读写测验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篇章理解和写作 (2009年后, 不再考“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 “阅读评估”则增加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考核。———笔者注) 。
2.试题举例。题型为主观题 (简答题和写作) 与客观题 (单项选择题) 结合, 主观题与客观题的比例约为1颐3。
(1) 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都是单项选择题, 包括四项:
淤词义辨析,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如:
例1:下题的括号内, 应该填入哪一个最恰当的词语?
雄伟的纪念碑 () 在广场的中央。
A.屹立
B.挺立
C.矗立
D.耸立
例2:下题中画有底线的文字, 可用哪一个最适当的词语来代替?
临别在即, 大家都有点依恋不愿离开的心情。
A.依依不舍
B.流连忘返
C.乐不思蜀
D.乐而忘返
相当于国内的写“近义 (反义) 词”“解释词语”等, 但采取单项选择题的好处是考出了“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又无须死记硬背, 只考记忆的再认。
于句义辨析,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句义、从几个关系密切的短句中概括出句子主要意思的能力。如:
例1:把下题中的一组文字概括成一个句子。
吸烟人士患上肺癌的机会较高。
吸入“二手烟”对健康有不良的影响。
未熄的烟蒂容易引起火灾。
A.吸烟的害处很多。
B.吸烟会导致家破人亡。
吸烟的人较易患病。
D.吸烟对人对己都有害处。
例2:“我只觉得自己身轻如飞, 一跳一跳的, 转瞬就跳过了那些山坡。”这句话是说_____
A.作者走路十分快速。
B.山路平坦易走。
C.作者是个身材瘦小的人。
D.作者的心情轻松愉快。
这种题型是内地所没有的。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盂段义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对段落的理解、分析和概括段意的能力。如:
一位的士司机拾到一名外籍乘客遗下的钱包, 里面有很多外币。他把钱包交给警方。后来, 那位外籍乘客领回失物, 要拿钱酬谢他, 他不肯接受, 说那是自己应该做的。
作者写上面这段文字的目的是_____
A.称赞外籍乘客那种感恩图报的品德。
B.称赞的士司机那种拾金不昧的品德。
C.称赞的士司机那种施恩不图报的品德。
D.称赞的士司机那种拾金不昧和施恩不图报的品德。
这是典型的“阅读能力”之“整合和解释”能力的考查题型, 也是内地所欠缺的。
榆文章要点, 主要考查学生辨别文章要点的能力。如:
下面是一篇“我最敬爱的老师”文章的要点, 试把其中不适当的两项删除, 使文章的内容更加切题。
(1) 老师的外貌。
(2) 老师在教学上的表现。
(3) 老师对学生的爱护。
(4) 老师的家庭状况。
(5) 我对这位老师的尊敬。
(6) 老师对学生的关怀。
(7) 我尊敬这位老师的原因。
A.删去 (1) 和 (2)
B.删去 (1) 和 (4)
C.删去 (3) 和 (6)
D.删去 (4) 和 (5)
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取舍的能力。对于写作, 这是“列提纲”的能力。这也是内地难以见到的。
(2) 篇章理解方面。即阅读能力考查, 一般提供两个阅读情境材料, 一个说明性短文, 一个叙事性短文, 所出题目包括选择题和简答题, 都指向考查“阅读能力”。如, 上文提到的阅读情境材料《巴尔扎克和他的老师》的5道题:
1.文中第5段说巴尔扎克的老师给巴尔扎克上了深刻的一课, 这“深刻的一课”是指_____。
2.文中第6段老师说:“今天总算了却一件心事”, 这件“心事”是指_____。
3.这篇文章的主要表达手法是_____。
(以上3题为选择题, 选项略。)
4.根据上文, 巴尔扎克小时候的作文怎样?
5.从文中哪一件事可以看出巴尔扎克处事武断?
以上第1耀2题, 均考查“整合和解释”能力中的“解释”能力;第3题, 考查“整合和解释”能力中的“归类”能力;第4题, 考查“访问和检索”能力中的“提取直接信息”能力;第5题, 考查“整合和解释”能力中的“推论”能力。这个情境材料没有命制考查“反思和评价”能力的题目, 在同一份试卷的另一个情境材料 (“我吃鸡翅的故事”) 就有这样的题目, 如:
文中祖母说“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和“想占便宜的人往往会吃亏”, 你同意她的说法吗?为什么?
这是典型的对“观点”的评价, 考查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也是内地欠缺的。
(3) 写作方面, 包括“简短写作”和“短文写作”。“简短写作”多为想象性内容, 活泼有趣, 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写作的能力, 其中包含审题、选材、拟定内容、修改文章的能力, 一般只要求写约70字, 还含标点符号 (2009年后, “写作评估”单独一份试卷, 55分钟写两篇习作。一篇为应用性, 如, 写便条、日记, 限120字左右;一篇为叙述性, 如, 写见闻感受、活动经历, 不限字数。———笔者注) , 如:
例1:假如你变成一尾小鱼, 你会做些什么呢?试用约70字 (标点符号包括在内) 写写你变成小鱼后的遭遇。
例2:如果你有100元零用钱, 你会怎样做呢?试用约70字 (标点符号包括在内) 写写你会怎样使用这笔零用钱, 并解释原因。
“短文写作”, 其主要考查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及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 (多为写实性内容, 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 , 一般只要求写120至160字, 还含标点符号。如:
例1: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 发生过什么趣事呢?试用120至160字 (标点符号包括在内) 把其中一件趣事发生的经过写下来, 并说说你对这件事的感受。
例2:你最喜欢什么玩具呢?试用120至160字 (标点符号包括在内) 介绍一下你最心爱的玩具, 并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就写作时间与字数的比例看, 香港小学毕业生在20分钟要完成两个写作任务, 共写230字左右 (每分钟写11个字左右) , 是很合理的。
三、展望与期待———我们在行动
改进考试命题, 我们正在行动。从国家层面说, 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项目, 其研制并实施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考试卷可谓面貌一新。考试内容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和“写作”三项。除“写作”外全部题目都为单项选择题, 而且吸收了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 (J援B援Big原gs) 首创的分层评价理论 (亦称“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 研究成果, 即单项选择题的答案不唯一, 视“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结构”赋予不同的分值。从福建省层面说, 自国家监测, 特别是2009年上海市参加PISA国际阅读测试之后,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考试命题, 试题有了很大改进。下面是笔者应某报之约命制的试题:
将下列诗句填入句子中, 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_
A.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B.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C.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D.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小草绿了、桃花开了、小青蛙醒了、小燕子来了……不约而同地, 颇有“_____”的意味。
此题是“积累与运用”中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古诗的考题, 所提供的诗句是该年级要求“背诵”的。再如:
阅读《第一美德》 (摘自《快乐语文》2011年第1-2期, 有删改。略) , 完成10~13题。
10.下列关于“年轻女孩”使用“福利卡”的原因, 正确的一项是_____。
(选项略)
11援概括故事内容, 用简洁的短语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故事先写 (1) “年轻女孩”扔掉福利卡低头跑出商店;再写 (2) “我”由自己的经历引发议论;接着写 (3) _____;最后写 (4) _____。
12.故事的题目叫《第一美德》, 你认为故事中宣扬的“第一美德”指什么?
13.故事中出现的人物有“年轻女孩”“我”“小伙子”“我身后的男子”“一位女士”等, 你喜欢谁?为什么?
胡适每到学生毕业,总要向毕业生阐释人生的真谛。1929年,胡适给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不要抛弃学问。这是因为,以前的功课,也许有一大部分是为了一张毕业文凭,不得已而做的。从今以后,你们可以依自己的心愿去自由研究了。趁现在年富力强的时候,努力做一种专门学问。少年是一去不复返的,等到精力衰时,要做学问也来不及了。即为吃饭计,学问决不会辜负人的。吃饭而不求学问,三年五年之后,你们都要被后进少年淘汰掉的。到那时再想做点学问来补救,恐怕已太晚了。”同时敬告学生:“学问便是铸造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自己。”
--- 2 ---
朱自清对毕业生充满了浓浓的深情,指出毕业对大学生是个献身的好机会。1933年,朱自清对当年的毕业生赠言是:“你们一旦想到就要走出天真和平的园地,而踏进五花八门的新世界去,不免有些依恋彷徨。然而这种欣慰与感伤都是因袭的,无谓的。堂堂的一个人若只知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或只知道自得其乐,那是没多大意义的。至于低徊流连于不能倒流的时光,更是白费工夫,所以要冷静地看清自己前面的路。你们在大学里造就了自己,这时候该活泼泼地跳进社会里,施展起你们的身手,或从小处下手,或从大处着眼,只要卖力气干都好。但单枪匹马也许只能守成,真正的力量还得靠大伙儿。”
--- 3 ---
闻一多的毕业赠言,不仅安抚学生,更一扫文人古道长亭惜别时,孱弱感伤的人生情绪。1933年,闻一多写给当年毕业生的赠言是:“一个真正的兵,要离开营盘,守壕冲锋,把死人踩在脚下,自己容许也挂了彩,这人才渐渐像一个兵了。打了败仗,带者遍体的鳞伤回来,剩下了一丝气息,甚至是连最后的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兵最大的出息,最光明的前途,是败,败得精光。朋友们,现在我将送你们这支生力军去应战。去了!我祝福你们一败!恭維的话、吉利的话,是臭绅士的虚伪,我们弃,想你们也厌恶。”这些话,是对青年发自内心的生命呐喊和号召。
--- 4 ---
竺可桢在毕业赠言中,指出毕业生的人生观必须确定,方能使社会事业有格外的成功。1935年底,竺可桢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1945年,竺可桢在第18届浙大毕业典礼上为师生留下了名为《大学生之责任》的赠言:“离开学校以前你们是受教育,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人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知先后,明公私,辨是非。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毕业生应具有的。希望诸位离校以后,莫忘了母校‘求是’的精神。”
(编辑/张金余)
亲爱的孩子,你有着最令人羡慕的年龄,你的面前条条道路金光灿灿,愿你快快成长起来,去获取你光明的未来。
思索,多少次使人感到痛苦,却不多少次给予人们欣喜和欢乐。愿你们从思索中去生发智慧,获得快乐。
也许,你曾失落昨夜梦境里一个美妙的结果;也许,你曾失落今晨朝露上一个七彩的憧憬;也许,你曾失落傍晚夕阳中一个斑斓的寄托。只要你不曾失落你不懈的努力,不曾失落
愿你是风,鼓起白色的帆;愿你是船,剪开蓝色的波澜。生活正在你的前方微笑,勇敢的走上前去,将彩色的人生拥抱。
愿你像颗种子,勇敢地冲破泥沙,将嫩绿的幼芽伸出地面,指向天空。
愿你在这短暂的学习时日里,获得高超的本领、顽强的意志、博大的胸怀;像赛马一般,越过一道又一道高栏;让生命扬帆前进,驶向碧波滔滔的大海。
在人生的旅途中,望你写好这“欢乐三部曲”。
冰心,著名作家。你和她同属一块冰,冰清玉洁,玉壶冰心。我相信你会写出一本字字珠玑、句句经典、章章精彩的人生巨著。
呵!大海的女儿。眼睛,海一样的蓝;心胸,海一样的阔。蕙心兰质。放眼望去,天水间,你是一道风景:生活上,袅娜多姿;事业上,亭亭玉立。
做人,光明磊落;著书,力透纸背。
农家小院出栋梁,朱门豪宅育才俊。
一个善于长跑的人,我相信,在人生大道上,一定是走得最远的人。
伊丽莎白,英国女皇或是中国女皇?但你身上已蕴藏着尊贵、端庄、坚定、博爱、宽容的品质。我相信,人生最美丽的花冠将属于你。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愿这句话伴你永远,愿你心想事成。
宽阔的胸怀,扬起海洋的浪花;
灵动的思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师生相聚年轮一圈,你的执著,让我感动。我想对你说:郁闷时,风儿是我的琴声;懈怠时,雨点是我的叮咛。但愿这和风细雨与你一路同行。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你壮志在胸,理想在怀,纵然泼浪滔天,也摧折不了你远航的樯帆。愿你:把黄昏当作黎明,把成功当作起步,在飞逝而去的时间波涛上,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泰山上的一副对联:“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它来自少年林则徐的巧对佳话。把它送给不停止一日努力的你。祝你山登绝顶。
丰沛甘霖,滋润生命。开朗的你,执著的你,会让时间的雨露甘霖在知识的枝条上、智慧的绿叶上、成熟的果实上留下它勤奋的印痕。成功属于你。
活泼的你,开朗的你,慧质的你,热心的你。看见你,让我满心欢喜。愿你像那
小小的溪流,将那高高的山峰作为生命的起点,一路跳跃,一路奔腾,勇敢地、勇敢地奔向生活的大海……
你聪颍,你善良,你活泼,你开朗,你快乐。你时有幻想,你时有默然。在默然中沉思,在幻想中寻觅。慧质的你,卓尔不群的`你,我为你自豪。上帝会眷顾你的。我将沉醉在你梦想成真的日子里。
千里长堤。成,需处处牢固;毁,则只要一穴。
有人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建筑师。愿你在生命的长河中,用双手建造自己命运的堤坝。愿它风景永驻。
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
我深深地理解,耗费了多少时间,战胜了多少困难,你才取得眼前的成绩。我相信,成功已经向勤奋的你敞开了胸怀。
时间是塑造生命的材料。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它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愿你珍惜时间,重塑自我。紧紧地抓住今天的秒秒分分,有所进步,有所攀登。
怀揣勤奋的种子、闪烁热情火花的女孩。
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奋成为天才的。成功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愿你早日成才。
我们永远晓得这样一个道理:挫折原来是成功的一块基石,可以垒出希望的丰碑。昨天,已经是历史;明天,还是个未知数;把昨天和明天连接在一起的是今天。不断地向昨天告别,满怀信心地投入每一个崭新的今天。愿你紧紧地把今天攥在手心里,勇敢地迎接成功的曙光。
如果明天是一幢摩天大厦,今天就是决定那大厦的基石。
热情的亚磊,让我们珍惜今天这一分一秒,把这大厦的基石打得无比坚实。让我唯一遗憾的是,我未能引导你步入英语学习的殿堂。但你直面逆境,敢笑傲人生的气度,使我相信,成功属于你。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所有天才都是最强壮的牛。灵气的你,坚守初衷,执著前行,任崇山峻岭,任沟壑幽深,在人生事业的巅峰,愿你矗立着你的身影。
文静而沉稳,宽厚而仁道,乐观而聪颖。
你的名字告诉我:主要心中有一片希望的田野,勤奋耕耘将迎来一片翠绿。是的。当春风袭来时,万芽吐绿,你会拥有整个春天。
难遇一日眠,常见四季青。
冬去春又回,亚商一颗松。
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青松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
愿你坚韧挺拔,直指苍穹。
白雪下覆盖着的是青枝绿叶,是万紫千红,是鸟语花香……
愿你用优美的舞姿、亮丽的歌喉、不息的自强、卓越的成绩迎接春天。
对生活,愿你充满希望;对未来,愿你抱有理想。正是理想和希望的双桨,激励着你扬帆启航,驶向金色的海洋。
我相信:好远总是偏爱勤奋的你。
竖起理想的桅,扬起自信的帆,把好前进的舵,荡起勤奋的浆——启航吧,翻江倒海的蛟龙。我深信:惟有神龙人不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闲静犹似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拂柳。”
花月正春风。愿勤奋的你抓住耕耘的季节,播种希望,收获成功。那是我心中期待的帅,thatis,cool。
体壮胜厚土,豪气冲云霄。
刚健的你,多才的你,不仅脚踏实地,还能仰望星空。
堂堂正正男子汉,齐家卫国伟丈夫。
沉默如山。爱凝思的你,忠厚的你,对目标坚韧不拔,不为风雨所折服,一定会卓立于成功之巅。
山的沉稳在于厚重,水的活泼在于幽深。
沉稳和活泼是双桨。你善沉稳而乏活泼。汇入激流、借势奔腾吧!愿你这支胜利之军,为成功提速,及早到达金色的海岸。
文韬武略家有人杰,福禄祯祥辈享福贵。
愿你圆梦,戒急戒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心平带来一家祥瑞,书声足致万里风云。
执著中透着一股灵动,严谨中蕴藏着几分睿智。
三年的风风雨雨,你让我感到欣慰、踏实,你无愧那段人生,我为你而骄傲。祝福你,请迎接那铺满金色的秋天吧。
静观潮起潮落,闲看云卷云舒。
清秀的、浅浅的笑,让我感到你的真诚,你的善良。阳光的你,涵养精神,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走。我会轻轻地告诉你:“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我在生命转弯的地方等你,让我像昨天一样地问你,你可否愿与我同行?
3.十五岁,萌生希望的年龄。希望将带着你,一起飞翔,飞翔在那无边无际的蓝天。
4.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该与你相伴。分离熔得友情更浓,重逢首将在那更灿烂的明天。
5.请再谱一支青春曲,伴随你我在明天的征途中继续奋进!
6.生命,从小溪的流淌中获得;青春,在飞流的倾泻中闪光;存在的价值,于大河的奔流中呈现。
7.你的身影是帆船,我的目光是河流,多少次想挽留你,终于不能够。我知道人世间难得的是友情,但更宝贵的却是自由。
8.我的朋友们,我们要暂时分别了;“珍重珍重”的话,我也不再说了。在这欲去未去的夜色里,努力铸造几颗小晨星;虽然没有多大光明,但也能使那早行的人高兴。
9.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
10.柳阴下别百般惆怅,数载长,望千种思绪,愿友情化为奋进的力量!
对异性朋友的毕业赠言
1.谈分别,道离散。三年中说过多次,可终不曾分开。而今再话分离,却真个要“岁月流逝人分手,独挽相思留。”不伤心,强颜欢笑都是骗人的。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保留的?该哭就大哭,该谈就畅谈,该聚就多聚。焉知明日会如何?
2.虽说,我跟你相处未几,但我们是最好的友人,我要把我最好的货色送给你,也要把这份真诚的友情,永远珍藏在心里。
3.看着空荡荡的宿舍和柜子,总觉得留下了什么,原来我留下了我对你们的思念。
4.每当看见校园里开满栀子花,闻到空气中弥漫着沁人的芬芳的时候,心里总会闪出莫名的心伤……又到一年一度的毕业季,这一年、我高三……
5.毕业了,发现我要感谢的人很多:家人,老师,朋友,同学…家人是我温暖的避风港,真的很感谢一直以来为我奔波辛苦的父母,感谢为我默默操心和关爱我的叔叔婶婶,你们辛苦了;感谢所有的任课老师,特别是我们可爱的辅导员许老师,四年来像姐姐般关心和爱护着我们,祝她永远幸福快乐!愿做准妈妈的她生个健康可爱的兔宝宝!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关心我的朋友们!感谢我们_x的所有姐妹们,因为你们的关心和包容,让我感觉到寝室大家庭的温馨和快乐…
6.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
7.此刻,我凝视你的眼睛,坦然的竟只有对未来的希冀。我怪你不挂念旧日的友情,你说我太多离情别绪--无奈何,分手的季节竟是如此怅然的秋季。
8.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星光下畅谈的情景吗?谈学习理想,还有……将来即使我们天各一方,但那晚的星空我永远都会记得。
9.老师还是那么啰嗦,小明还在数学书里提着无耻的问题,我还是答不出老师问我的数学题,下课铃还是那么清脆,上课铃还是那么的刺耳,教室里已没有你的影子。
10.今天,我们是亲密的同学;明天,我们将是竞争的对手。愿友谊在竞争中更加深厚。
11.愿你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直到实现远大的理想。
12.以你的自信,以你的开朗,以你的毅力,还有一个和你同行的人为你祝福,你一定能够驶向理想的彼岸。
13.冬天过后是春光,风雪停息出艳阳。人就是要在这样的.生活境遇里度过自己的一生。
14.有人说: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我们,三年前在这里开始,三年后又在这里结束。三年的光阴,多少人在生命中来回穿梭,却只留下背影?我们经过了彼此相遇,又经过了彼此分离,这期间,我们是否抓住了一些、又放弃了一些?摊开手掌,我们还剩下些什么?
15.我们不得不分离,轻声地说声再见,心里保存着感激,感谢你曾给我那一份深厚的情谊。
16.踏出这一步,管你万般无奈,它还是,变成逝去的回忆,成为一个飘忽的梦境,在时间轻蔑的流动里,逐步尘封,但又时时于夜深人静之际悄然浮上心头。
17.所谓好朋友就像我们一样,可以畅谈心中的感觉,彼此关心,彼此照顾,时而哈哈大笑,时而争得面红赤,却不会放在心上。
18.流水匆匆,岁月匆匆,唯有友情永存心中。朋友,再见!朋友,珍重!
19.时间终究会比爱强悍,忘记什么都不难,想复原,不难。等某天各自出现下个牵绊,关于你,很自然会烟消云散。
20.一首首歌曲唱不完的青春,一本纪念册说不完的祝福,一张张照片看不够的回忆,一片片树叶落不尽的友谊,一条条短信发不完的思念,同学珍重!
21.每一颗心都有自己的太阳,每一颗太阳都有照耀的领域。
22.我们在校园的海边站着,校园的上空又是繁星满天了。可我们已经没有校园的明天了!
23.有谁能挡住时光的脚步,有谁能长留青春的容颜,这一天在不知不觉中到来了,我们就要面临毕业.大学是人生一个里程碑,里程碑的周围往往有着很多很多 的叉路口,而毕业则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选择一条路继续走下去.毕业前,我们努力了;毕业时,我们流泪了;毕业后呢?让我们将感恩的心、激动的泪和深情的爱 化作虔诚的祝福,祝福每个人都能够拥有美好的明天!
24.你别时的叮咛,在我心头波动着深远的音响,散发着幽兰般素淡的清香。
25.我们愿意给你们糟蹋着!你们会害怕..
26.三个希冀的春天,我们播种了三次;三个金黄的秋天,我们收获了三遍;我们曾经受了三个火夏的磨砺和三个严冬的考验,请别忘记这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的时光。
27.你生就的一种娴雅的气质和诱人的魅力,使得你在认识你的人们的心里永久存在。你像那山间的百合,独自荣枯,无以为憾。盛开时不矜夸,衰谢时不悔恨。清雅留芳,归入永恒的春天。
28.同窗六年,你把友谊的种子撒在我心灵上。我将默默地把它带走,精心浇灌栽培,让它来日开出芳馨的鲜花。
29.从五湖四海来,到天南地北去。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在什么岗位,让我们继续填写好人生的履历表,交出事业的优秀答卷,为母校的旗帜增辉添彩。
一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值得学习的几点
了解了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后, 笔者受益匪浅, 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学校和教育对象实际吸取其中能对教育工作产生积极影响的教育思想, 改进教学方法和更新教育理念。现将个人的感受总结如下。
1教育者自身素养对其教育对象有着深远影响
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对教育事业怀有极强的责任心, 对待其教育对象有慈母般的爱心和耐心, 学校的创始人尼尔先生更是一位极具责任心、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教育大家。身为校长,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他都身体力行地解决, 他还花大量时间和孩子们呆在一起, 了解他们, 关怀他们, 孩子们淘气时, 他仍然耐心地、和蔼地和他们沟通, 在他的眼里, 孩子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对的, 都是可包容的。他的博大胸襟感染着夏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 正是有着一批批像尼尔先生这样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工作者, 夏山学校的发展才能得以延续至今。
2教育形式和内容跟随学生的发展而变化
夏山学校的教育形式和内容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教育形式伴随着学生的发展而改变, 教学内容则以服务学生、满足学生成长需求而设置, 但是无论教学形式和内容如何改变, 始终是围绕孩子们自由发展的。以尼尔先生的个别辅导课 (尼尔先生称之为“个别谈话”[2]为例:这门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那些交往比较困难或不快乐的孩子们的疑虑, 通过一对一地与这类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不断释放这些孩子们的精神压力, 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后, 他们的心里障碍逐渐被扫除, 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能重新回到了自信快乐的生活轨道上。多年以后, 尼尔发现那些没来上个别辅导课的“问题孩子”的问题也被化解了, 孩子们总能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到快乐的源泉。他认为, 是夏山学校快乐自由的大环境释放了这些孩子的心里压力, 治愈了孩子的不快乐, 所以在上了几年个别辅导课后, 他停止了这门课程。
3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导
尼尔先生认为, 要是学生们没有管理自己日常生活的权利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可言,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充分体现在夏山学校的管理模式中。夏山学校的所有与学生相关的集体和生活事务, 包括学生违反规定的相关处罚等, 都是由孩子们成立的自治会组织在星期六的学校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的。事实证明,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不仅能激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的积极性和锻炼孩子们的管理才能, 还能更好激发孩子们主动遵守学校相关规定的自觉性, 因违反规定受到相应处罚的孩子们也能欣然接受并自觉改正错误。反观目前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 学生的自我管理只体现在学生会这样的组织中, 其作用也只是起到辅助学校管理和组织一些社会活动, 学生的参与程度十分有限, 即便如此, 我们也不难发现, 当过学生会干部的学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也会更强。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们自觉遵守学校规定的主动性, 如何提升学生们的管理才能, 诸如此类的问题, 夏山学校的自我管理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4以尊重学生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夏山学校的自由主义教育理念的出发点就是要充分尊重孩子们向往自由的天性, 给孩子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的权力, 其思想内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尼尔先生用“能否使人快乐的工作和积极地生活”作为教育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他认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寻找快乐[3]。我们马不停蹄地学习知识是为了什么呢, 腰缠万贯、衣食无忧你就能感觉到幸福吗。其实我们都很清楚幸福是一种满足, 是一种心态, 如果我们认为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就会感到幸福。夏山学校的孩子们是幸福的, 他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他们自然而然地会彼此关心, 就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们在确定自己人生方向以后会主动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认真学习, 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 然后去追求他们想要的生活。
教育方式上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对孩子而言, 玩耍是他们最快乐也是最重要的事情[4]。夏山学校的教育方式处处体现了以玩促学的特色, 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 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夏山学校的游戏不同于那种在竞技场上有规则的游戏, 而是靠孩子们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来的, 可以说, 孩子们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种以玩促学的教育方式保存了孩子们固有的天性, 不失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好方法。可是这个看似简单、合理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行的教育氛围中实施起来却并不容易。出于对孩子前途的担心, 部分家长常常剥夺了孩子们玩耍的权利。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总把家长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在孩子很小的年龄就开始为他们报各类学习班, 占用本属于孩子们自由支配的时间。或许他们会认为孩子还小, 不懂得选择, 以为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就是爱他们的方式, 就能给他们更为光明的未来。而实际情况会如他们所期望的那样吗, 社会现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尼尔先生用他六十年的教学实践, 向世人展示了孩子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我们爱孩子就该尊重孩子自身的想法, 过多地介入孩子的成长过程, 过多的“所谓引导”实际上就是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 结果往往会破坏孩子的天性, 反而会使孩子迷失了方向。
二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启示
夏山学校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至今仍享誉世界, 其教育思想和方法必有其独到之处。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 给笔者带来许多思考。
1教育者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应该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当什么角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对象未来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 是一个我们要把教育对象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夏山学校的教育者与其说是孩子们的老师倒不如说是孩子们的引路人, 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只注重传授知识, 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想法有着本质不同。时代呼唤着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人才的不断涌现, 教育者也应当跟随时代发展需求重新寻找其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笔者认为, 对于不同年龄层的学生, 理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幼儿时期, 不妨借鉴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 加强游戏在教学任务中所占比重, 重点塑造孩子们的良好人格, 为今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该时期教育者的角色应侧重于为孩子们提供适合其自然成长的环境, 引导孩子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中学阶段是吸取科学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 该阶段教育者更应侧重于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 增强个人文化修养, 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这一时期教育者的主要任务, 目的是为高校教育发现各类拔尖人才, 为高职教育发现各类应用型专门人才提供人才储备, 教育者在中学阶段应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和专长, 为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大学阶段, 学生对于今后的发展目标已有了基本方向,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机会。
2夏山学校的教育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国情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夏山学校招收的人数也只从三四十名增加到八十多名, 显然无法大面积推广。而中国是人口大国, 国内的九年义务教育、大学教育仍是目前可操作、不可替代的教育模式。
由于尼尔先生从小所生长的环境过于压抑, 他在建校之初就倡导完全自由开放的教育方式, 在一般人看来不好启齿的诸如孩子们的“性压抑”之类的话题[5], 在他看来却和谈学习、谈玩耍一样可随性畅谈, 这与他个人成长经历、成长环境有关, 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显然是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
教育不是万能的, 即便是尼尔先生的自由教育也不能解决所有孩子的成长问题。他坦言也有孩子因不适应学校过于自由的环境而中途离开学校。
因此, 教育工作者在学习先进教学思想、模式时, 在积极学习借鉴的同时应当发展地、辩证地看问题, 形成一套适合国情、校情的教育模式。
三夏山学校的教学思想对我们教学工作的借鉴意义
夏山学校的模式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并不可能全套照搬到任何公立学校上来,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夏山的教育理念及其背后所影射的哲学思想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 并被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当下, 各大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 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工作者思想的更新。对于一线教育工作者而言, 我们应当结合自身实际, 吸取先进教学理念, 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 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实践。
1树立与学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理念
教师授课期间, 如果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 只会阻塞与学生互动交流的途径, 无法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 也无法及时获取第一手课堂反馈信息, 不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比如, 对于某门课程, 学生若是表现出厌学, 作为任课老师需要加以引导, 而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 即便学生真的没有兴趣, 也应该予以理解, 并且适当地降低考核标准。其实学习的目的是使人快乐, 如果真的没兴趣, 强压也无用, 要求其满足基本要求即可, 把更多的精力用到感兴趣的课程上去。
3结合所授课程的性质进行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贯穿“做中学”, 寓教于乐, 探索性地创造教学新模式。侧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校的成长, 使学习本身变得快乐。
4结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如对于职业教育, 可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上, 培养教育学生走向社会后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岗位能手的基本素养。
总之, 把好的教育思想渗透到实际工作中, 虽然不会一夜见成效, 但只要努力, 一定会见成效, 这样我们的教育之树一定会更加枝繁叶茂、不断壮大。
参考文献
[1][2][5]A·S·尼尔.夏山学校[M].周德, 译.北京:京华出版社, 2002:1-5, 25, 144-164.
[3]卢春平, 韦伟.让学校适应孩子——夏山学校的教育哲学[J].科教导刊, 2012年12月 (中) :11, 16.
一、 立“主脑”
“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李渔认为,一出戏中有许多人物,却只是为一个主要人物而设置的;这个灵魂人物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其实只是写透他的一件事而已。那么,联系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节课也应当有一个“主脑”?我以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脑”应立足于“一课一得”。其实,这四个字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提法。之所以提起,是因为现在有许多的语文课,为了实现所谓“大容量”,为了体现“三维目标”,为了将文本资源挖掘到“算无遗策”,遂在短短的40分钟内努力实践各式各样的教学理念,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果是尾大不掉,“主脑”不明。其实,“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并不是在每一节课都要平均地体现出来,而应该是在一个单元、一个学期、一个学段乃至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均衡达成的。一节课的目标不必太多,有“一得”即可;一节课的头绪不必太繁,有“主脑”即可。
比如,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收录《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诗。该课教学的“主脑”是什么?对教材和学生分析后我认为,诗句通俗易懂,写出了儿童的调皮、可爱。因此,教学以“童趣”二字为“主脑”,通过诵读,感悟诗中真趣。遂设计几个基本环节:1. 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质疑、解疑,串讲全诗,读出诗意;2. 想象《池上》描述的画面(口头语言训练),表演《小儿垂钓》(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训练),读出画面;3. 学生谈谈自己喜爱诗中的哪一个小孩,喜欢他什么,读出喜爱;4. 介绍自己读过或搜集的写小孩的古诗句,谈谈自己对诗句中的孩子的感受,读读背背。如此一节课上下来,书里书外的儿童都是趣味盎然了。
中年级的儿童正处于从形象思维迈向抽象思维的过渡期,如何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文本进入作者所描述的情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中,教者确立的“主脑”是“文字——画面——情感”的学法指导,因此,课上设计两个重要的板块:一是学习老天鹅舍身破冰一段,在研读词句、体会冰层之“厚”和老天鹅一击之“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二是学习群鹅破冰一段,学生闭目聆听教师诵读,想象群鹅齐心破冰、此起彼伏的壮观画面。经过这两次从文字到画面的想象,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仅仅停留于概念上的勇敢、团结等辞藻,而是激发出强烈的认同感、钦佩感、同情感,实现了“披文以入情”的目的。
上述《古诗两首》以文本的思想感情为“主脑”,《天鹅的故事》以阅读方法教学为“主脑”,有的课也可以用读写结合为“主脑”,不一而足。
二、 减“头绪”
“头绪繁多,传奇之大病也。”减“头绪”与立“主脑”联系密切,欲立“主脑”,必先减“头绪”;若头绪纷繁,“主脑”又如何能够分明?李渔认为,头绪繁多是非同一般的大病。这使我想起高林生老师曾统计某次公开课教学,平均每节课老师提出24.2个问题,这么繁琐的教学和地毯式提问,真有点让学生们应接不暇了。看来,减“头绪”还真是当务之急。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天游峰的扫路人》,由于教师的启发和赏识,让学生在质疑环节里一口气提出了二十几个问题,涉及课文的许多词、句、段,当然也有一些能指向文章主题的。怎么办?孙老师机智地将诸多问题归纳为:1. 老人到底累不累?2. 老人为什么还不退休?3. 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板书三个字:累、退、岁。三个问题,形式上合辙押韵,简洁风趣,内容上涵盖了学生提出的绝大多数问题。更有价值的是,问题极富张力,很开放,没有特定的答案,能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学生在思考讨论的过程中,会不知不觉地深入到文本的内蕴里去,这是减“头绪”的经典课例。
三、 密“针线”
李渔指出,“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怎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算是密“针线”?
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教者设计了教学的三个层次: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学习盘古劈开混沌一段,感悟他的勇猛有力;通过研读词语的方法学习盘古顶天立地一段,感悟他的关怀生灵;通过诵读记忆的方法学习盘古化身万物一段,感悟他的甘于奉献。如此,人物形象鲜明而立体地显现出来。这是层层深入的密“针线”。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基于学生最初的感受便是母亲如此之“轻”,教者便引导学生围绕“轻”字质疑。学生提问:“母亲到底有多轻?”“母亲为什么这么轻?”“我为什么不知道母亲这样轻?”“当我终于知道母亲这样轻,会怎么想?”由这些问题引出相关段落学习,感受母亲殷殷的爱子之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由一点辐射开去的密“针线”。
缜密的结构终究是为“主脑”服务的,是为学生的“一得”服务的,因此“密”不可沦为“碎”,而应视为教学环节与板块内在联系的疏密有致、张弛有度。教师要坚持给学生空间,重视课堂的生成,达到密而不繁,疏而不漏。
四、 贵“浅显”
“填塞之病有三:多引古事,叠用人名,直书成句。其所以致病之由,亦有三:借典核发明博雅,假脂粉以见风姿,取现成以免思索。”李渔如是说。
一语中的!公开课上,诗词歌赋,妙语连珠,导入时用,过渡时用,讲解时用,小结时用,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据不完全统计,最多的一节课可用到二十余首古诗),学生听了,如堕五云之中,效果不外两种:一是对该教师的才学崇拜不已;二是因为自己听不懂而自卑不已。据说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可是,对于完全不懂的东西硬灌进来,小学生通常都会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种填塞是硬要把不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的深邃思想灌输给他们,揠苗助长地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压给学生,无视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李渔认为戏曲要老少咸宜,通俗易懂,才能为大众接受。我们的语文教学既然是面向儿童的,自然也要浅显明白,才能为学生接受。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聪明人”做傻事?李渔一语道破:“假此以见其才也。”那是为听课的领导和教师表演的。后一句话说得更好,“能于浅处见才,方是文章高手。”于是想起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珍珠鸟》。开篇在黑板上写下八个大字: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简单解释了一下,点明这是学习课文的要求。薛老师把第4自然段作为指导的重点,课件上拉红了四个虚词:只、竟然、索性、反而,让学生们注意这几个词,读读这段话,逐一地说理解,谈感受,体会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渐渐地不怕人的过程;再拉红六个方位词:笼子四周、屋里、柜顶上、书架上、小桌子上、杯子上,体会小珍珠鸟与“我”越来越接近,直至亲密无间;再拉红三个连续的关联词“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小鸟的调皮可爱,无拘无束。到这里,人与鸟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已渐渐呈现。回头看看这一段的教学,没有华丽的铺陈和引用,只有若干个极浅近极常见的词语的理解而已。可又有几人能想到通过几个虚词、方位词、关联词将学生引向文章的内涵,渐行渐深,而学生始终学得轻松愉悦,并不觉得这文章有多么深奥难解,更不觉得这老师有多么渊博高明,这的确算得上是“浅处见才”的“高手”了。
中国古代文论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并非只有李渔的文论观点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所启示。这里只取《闲情偶寄》的一瓢饮,谈点收获,与同仁切磋。我以为若追本穷源,细细研读中国古代文论,充分汲取营养,那么对于我们发现语文教学的规律,是否更有裨益?
【毕业赠言对我们的启示】推荐阅读:
对班委的毕业赠言01-20
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赠言09-30
毕业生的毕业赠言06-09
毕业赠言:高中毕业离别赠言12-25
友谊的毕业赠言05-30
精彩的毕业赠言06-20
毕业赠言的英文01-24
毕业赠言:校园中经典毕业赠言06-12
毕业赠言:同学录话毕业赠言07-03
送祝福的毕业赠言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