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不将就—情感美文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爱不将就—情感美文

爱不将就—情感美文 篇1

《何以笙箫默》中有一句台词:如果你曾经遇到过那么一个人,那么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爱情不将就,才愿意痴守七年,然后重新开始。赌输了时间,却赢了未来与你在一起的分分秒秒,那么分离就不是考验,而是恩赐。

曾经某一段时间里,我陷在这一类的小说里无法自拔,试图想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想看看结局会怎样。

我们见证了彼此的牙牙学语到年少轻狂。最乖巧的记忆,最叛逆的年代,最热血沸腾的少年,时间对我们下了蛊,年复一年,刻成生命里最美的花朵,永不凋谢。还记得你笑骂我笨,然后一句一句叫我唱歌,还记得你打篮球非替我报名,然后耐心的教我运球、投篮,还记得你明明不感兴趣却陪着我上了一下午的书法班,还记得你撬开你哥的书柜偷他的书给我看,还记得......还记得我们曾说好的永远,如今无人兑现。

细细数一下时间,我们恰好是七年的分离,小说里的男女主人公都进入了童话般的结尾,我们依旧分隔两地,各自生活。不是所有的爱情都祈求一个圆满,我们曾经喜欢就已经是最好。时隔多年,你依然在我的记忆里美好,又何必让爱情的执念打破我所有的幻想呢?

前日的同学聚会,你一定想不到我花了多大的勇气才说服自己去。你也不知道我要用多大的镇静才可以平复心情。你依旧很好,谈笑风生,我也在我的朋友圈子里侃侃而谈。点歌时,你就坐在我旁边,话筒传过时你替我接下,笑着说:“她不会唱这个。”然后你换了一首,自然的问“唱这首好吗?你跟着我唱就好”。你知道我不会唱歌,唯一不跑调的几首也要有人陪着唱。玩游戏时,也是你替我挡酒,说“好女孩不喝酒”。引起朋友们的围攻,你只是笑笑就过去了。分开时,你说顺路一起走,我慌乱的解释,脱口而出说我有男朋友,要先走。你也只是笑着说好,再联系。你一定没看到我转身时眼眶有多红。

你曾经说我们都要长大。可是好像只有我还陷在过去无法自拔。我们在最懵懂的时期相遇,最美好的`年华恋爱,从此后,我们的爱情未满,友情长存。就像你说的不是不爱,只是我们把全部的喜欢留在了年少,错过了相爱的时间。我很开心最单纯的年纪遇到你,也不会遗憾你的白发苍苍不会再有我的陪伴。

生活不将就美文 篇2

你是否对生活产生过怀疑?按部就班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每天太阳东升西落,周而复始,每个四季都上演着花的不同成长阶段,当把这些都拉下帷幕后,等待你的又将会是什么?

做着稳当的工作,复制着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但当有一天被领导骂的一无是处时,你还会激情饱满的去认真干吗?我估计会产生两种效应:第一种:心里发发牢骚,工作继续干;第二种:感觉伤自尊,直接辞职。

对第一种效应呢,这种人是稳定型,虽有怨气却颇有理智,干事会审时利势,工作认真,以后不一定大富,但绝对是衣食无忧型,如果再剖析的话,还有一种现象,就是特别能忍,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人做事稳重,有远见,如果在婚姻当中是值得托付的人。

对第二种效应呢,这种人一生中绝对是大起大落型,情绪化严重,有主见,自尊心强,面子第一,其实也有好处,事业类型适合自己做老板,自主创业,胆子大,眼光独到,理智时,做事有理有据,在婚姻中绝对是事业第一,家庭第二型。

也许我是属于第二种,当别人侮辱你,绝不退让,即使他给你再多的钱,也只会留住人身而不是人心,我一般本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你若不公正,我也不将就,既然话不投机,那就没必要往一块凑,省得惹各自一身嫌。

生活不也是这样吗?直面“淋漓的鲜血”,适者生存,劣者淘汰,没有谁比谁更努力,只有谁比谁更优秀,也许你想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有“六尺巷”固然好,就怕有“空城计”般谋略,那这亏就没必要吃,因为总有些人“不拿土豆当干粮”,你回击也让人明白了你的底线在哪里。

有些人让你不是傻是大度,不要把别人的.“忍”变成理所当然,就像合伙做生意,如果不计较眼前得失那还能合伙成功达到双赢,如果鼠目寸光那必散伙。

美文赏析:爱不等于教育 篇3

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存在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把爱和教育等同起来,认为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就有了一切,甚至认为“爱是教育的最大境界”。这是错误的,甚至有害的。

爱不等于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更好的教育,但教育不等于爱,教育更是智慧,是技巧,是方法,是策略,是一门科学。

看两个社会场景:

公交车上,白发苍苍的老奶奶一手提着书包,一手扶着柱子踉跄站着,小孙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坐在座位上东张西望。小孙子心安理得,老奶奶习以为常。有人感慨道:“昨天入城市,归来泪满襟。坐着小孩子,站着白发人。”

孩子考住大学了,报道的日子,举家请假出动,叔叔开着车,爸爸扛着包,妈妈提着兜,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跟着赞助,前呼后拥,莫不排场,而那考住大学的主儿,却在一边做甩手掌柜。大家有说有笑,并不觉异样。

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的家长压根不会做家长!仅仅有家长之名,却无家长之责,“养”大了孩子,却并没有“育”成孩子,虽然不要求每个家长都能像岳母、孟母那样杰出,但起码对“怎样做家长”略懂一二吧。大多数家长不经培训就上了岗,倘属无奈,有了孩子也应该立刻去补课,补上“做家长”这个课。孩子的人生可不是电脑游戏,从来不可能失败了重新来过,每天面对的可都是孩子的现场直播。无数个“每天”就是孩子的成长历程,做为教师和家长必须要重视孩子的每个“每天”,这就要孩子的老师和家长都要做称职的导演,而莫做蹩脚的指挥家。

龙应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幼稚园大学》,里面写到两个女大学生扭伤了脚踝而无措的例子,写道“她们今年20岁,正在接受高等的大学教育。她们独立处事的能力,还不到5岁。”父母过滥过溺的.爱,已经将孩子们培养成了温室的花朵,培养成了金丝笼中的鸟雀,压根就经历不了自然界的风雨,压根就不能进行独立地展翅高翔。

现在很多孩子,在家长的“爱护”下,心理年龄生长停滞。当他们没有了家长这根拐杖,他们发现不会走路了,对自己的人生之路充满迷惘。当他们看着扶着自己上马,并牵马坠镫一直不肯撒手的父母离开,压根就不敢自由驰骋。这种幼化教育的影响,这种错爱的后遗症,让他们的心理年龄在童年期或少年期徘徊不前。

孩子跌倒了,我们的家长,往往赶快跑过去,拉起来,嘘寒,问暖,擦泪,包扎,然后紧紧抱在怀里,再也不让孩子奔跑。为了孩子的所谓安全,宁愿不再春游,不再踏青,不再登山,不再远足,不再社调,不再去大江大河中搏击风浪,不再去自然界中去亲炙自然。把他们统统禁闭在温室里,莫管窗外绚烂景,一心只读圣贤书。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因噎废食的懒政。

孩子倒了,无他,引导他自己爬起来,“让孩子的腿上伤痕累累”,并不是一件坏事。“世事洞明皆学问”,社会更是广阔天地,无字句处亦是绝佳课堂,想想前人的“游学”,多有味道。想想那司马迁,吊古迹,探禹穴;想想那,走潇湘,采民声。何其快哉!

世界上有两种人不会嫉妒你的成长和优秀:一个就是自己的老师,再一个就是生身父母。

很多教师说:“我对孩子们付出了全部的爱,爱是我的教育主题。”很感念。确实很多做教师的,对待学生往往比对自己的孩子更有耐心,他们关心学生们的寒暖,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成长。事无巨细,不厌其烦。

很多家长说:“为了孩子碎了心,宁愿自己吃不好穿不好,也先为了孩子。”有钱没钱,先供孩子上学,莫不如此,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之爱总是最纯洁、最伟大、最无求、最不可逆。

但是这瓢冷水还得给这些可亲可敬善良的老师和家长泼在头上!为了孩子,委屈让您的一颗热心且打个冷战。这瓢冷水就是人人应该得而知之的一个共识。那就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优生优育优教”成了大课题,“优教”成了不仅是教师同时包括家长在内的必修课。我们如果今天还把教育简单归结为一个“爱”字,以为只要爱了,就足够了,这是远远不够的。爱,只是只是一个很初级、很浅层、很基本的教育要求。李镇西说:“不希望人们把爱心当成一种模式,一种手段,一种技巧。”不要因为有了爱,就觉得有了一切,老母鸡也会护雏,老牛也会舐犊,爱而无法,形同异类,是教师之惰,是家长之责。

爱,有一个带着糖衣的变种,叫溺爱。这种溺爱对孩子,更无异荼毒。有个“歪脖树”的故事,曾经广为流传。故事说,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因为中年得子张毅,他们娇惯孩子,以至于孩子后来在十五六岁就成了人们公认的一害,后来张毅因为父亲赴宴没有带他去,“杀父”(其实没杀死)逃走,在外漂泊,力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头,还做了某庄主的上门女婿。后来父母逃难到张毅的庄园,张毅执意不见父母的面,父母要求与张毅见面,张毅让其父母把歪脖树移直,张毅父母困惑,张毅说出原委与双亲相认,从此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并从严教育浪子的儿子。故事就是故事,故事里的事有是有不是,庆幸这个故事是采取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的文学结局方式,可是,我们所见到的,更多的并不是大团圆结局的现实版本。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智慧,而不仅仅是爱心。将两者等同的观点,有害无益。

爱在教育上的异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赏识教育的泛滥。现在我们倡导赏识教育,确实是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数子千过,莫若褒子一长”。但是,有些地方又表现为极端化,时时表扬,处处夸奖,班班有红旗,人人有奖状,好像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变得全部完美无瑕起来了。不但没有人再动体罚这跟高压线,就连起码的批评教育也似乎少有人提及。教师爱着,长辈崇着,家长护着,亲戚捧着,在一片颂扬声中长大的孩子,今后走上社会,社会还会给与他总是充满赞扬的阳光和温情吗?如果没有,他们将怎样抵御挫折?怎样适应新环境?怎样心理去调试?怎样做派来转型?教育应该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而非越学越萎缩,越学越自闭,越学越自大,越学越脱节。

爱不将就—情感美文 篇4

朋友依依芳龄28岁,在一线城市,按道理说不算是剩女。但在她们老家就已经算是大龄剩女了,年初回家被各种亲戚催嫁。

苦恼的她不得不向我求救,她问我,是应该找一个soulmate,还是随便把自己嫁了。

我给她讲了我同学的亲身经历,有个很有钱的男人追她,各方面确实也能帮她不少,但她对他这个男人并没有那种爱情的感觉,曾经也想过将就一下算了,直到遇到了现在的男友。

家里跟她差不多,中等偏上的小康,车子房子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互相都很喜欢,三观一致,各方面契合度高。

而且遇到这个人也是很偶然的事,有一种终于碰到一见钟情的感觉。

而就在今年年初,在还没有遇见这位白马王子前,她还很消极地觉得以后会随便嫁了。

02

“剩女是因为挑,所以才剩”——这个是大多数人对于剩女的观念。确实有一些女孩子,因为家庭的门槛高,学历高,要求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伴侣,但是凡事不能一棒子打翻一船人。

身边的很多朋友,她们是剩女,原因不是她们挑剔。她们有的恋爱过,但被深深的伤害过。

有的一直在等待真爱,但是遇上的都是混蛋。有的因为圈子的原因难以认识其他的男孩子。她们都是很好的女孩子,只是缘分未到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社会和大众喜欢给她们扣上“剩女”的帽子,我觉得这更像一个歧视。

每个人都有把握自己的人生的权利,什么时候恋爱,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是自己的事儿,婚姻是双方的,女孩因为年龄就要随便嫁,同样也会遇到随便娶的男人。

所以,单身是一种态度,光棍是一种境界。

03

在论坛里,看到一个姑娘发帖,31岁的大龄剩女,是该将就嫁人还是该继续寻找,迷茫。

姑娘硕士毕业,相貌中等,现在在一线城市一个研究所中从事科研工作,工作稳定工资不高,在研究所工作自己的生活圈子小,平时就住在单位里面,接触的人也非常有限,所以只能依靠相亲来找对象了。

读书的时候谈过男朋友,异地恋拖了5年,彼此都很累很疲惫,最后还是分了。

分手之后又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找男朋友,就是这样耽误了自己年轻的时间,不知不觉已经30岁了,家里父母也非常着急,自己照镜子看着眼角出现的鱼尾纹真的吓了一跳,不知不觉自己已经老去,青春年华已经不再。

迫于压力自己硬着头皮注册了某婚恋网站,开始了自己的相亲之路,年底认识了一位男士,做设计的,家境各方面都比较好,大她4岁,彼此见面感觉不错,后来慢慢发展成为男女朋友,彼此也都是真心想结婚。

但是后来发现他可能就是想找一保姆,只是希望找个人帮他打扫房间买菜做饭生孩子带孩子,和她一起出去从来没有牵过她的手,对她也没有什么关心,后来和他谈了,他说这个年纪还谈什么感情,只有利益而已,只要双方都觉得不吃亏就可以结婚。

这样的说辞让她感觉这个男人好冷漠,姑娘决定分手。现在那个男士又回来找她,自己不知道该委曲求全还是该继续?

04

单身不过寂寞,将就却是折磨。嫁给不喜欢的人,取悦了家人,折磨了自己。

因为你要的不是一张证书,你要的是结婚后的一种生活,从结婚到老,你有足足几十年的人生。

不少人对违背父母的意愿感到愧疚,只能将就相亲,委屈地结婚、委屈地爱。但是我想说,没有人会为你将来痛苦的婚姻买单,只有你自己去承受。

爱情,是生活的附加题,从来不是必选题!有些人,就算一辈子不结婚,也可以照样过得很精彩。

上世纪的传奇女星葛丽泰·嘉宝早就给我们做了榜样!这位来自瑞典的女星,

把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绪的作品摆在一起看会特别有趣,《恋爱中毒》《然后我就一个人了》《31岁又怎样》《世界上所有的女人都结婚去了》。

在中国人还在嘲笑剩女的时候,日本已经开始大肆宣扬“不结婚”之道,并且从来不以此为耻。既然活了这么大,单了这么久,为什么现在要去将就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呢?

《欢乐颂》五美之一的蒋欣,就是这样活的洒脱的女生。蒋欣8岁登台,18岁北漂,今年是蒋欣从艺的第25年,而她真正走红也才不到5年。她说自己习惯慢慢来,包括爱情:“婚姻是一辈子的事,年龄再大,绝不将就。”

相爱的人不能有婚姻,有婚姻的没有爱情,这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

一些人在年轻时不懂爱情,朦朦懂懂步入婚姻殿堂,事情后才发现这“鞋子”并不适合自己,但是木已成舟,悔之晚矣,只好仰天长叹,空悲切。

“世上只有该结婚的感情,没有该结婚的年龄。”这句话出自高智商、高情商的女神林志玲,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内心。

《何以笙箫默》一句简单的“不愿将就”还原了爱最原本的样子,爱就是爱,不爱便无法迎合。

“如果这个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将就。”何以琛轻轻说出口的这句话,成了多少观众和读者的爱情格言。

上一篇:党委书记党性分析材料下一篇:紧张的滋味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