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语文中考阅读题(精选8篇)
①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泉流石上”是什么样。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要我好好背,说背熟了就知道意思了。我虽将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②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造访田园,登临名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一段时间,于人世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纷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便可笑谈古今。
③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 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潭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松阴、足下的流泉以及坐下的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而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才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的汉武帝手植柏 ,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
④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得了什么?且让他暂时得逞又能怎样?
⑤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所谓穷根物理形而上学于他实在是储之心灵,口吐莲花!坦诚、执著、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的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时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则永无止境,什么都要的结果最终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唯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王维的人生态度正是因为有了太多的放弃,也便才有他“休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的高洁情怀,也便才有了他哲悟金铂般的千古名篇。
⑥“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26.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27.文段①中“母亲说这是一幅很美很美的风景画”一句点出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特点,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出来。(1分)
28.仿照文段②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顺其思路,在横线上续写两句。(2分)
月夜听泉,古刹闻钟, , ,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暝》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著情结。
29.结合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语句应还原到文中第几段的开头最恰当?(1分)
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
30.读诗也是读人,作者从王维的《山居秋暝》中读出了他怎样的人品呢?请用文段⑤中连续的三个双音节词回答。(2分)
31.文章结尾说“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那么,作者心中“精神的明月清泉”是什么呢?请用文段⑤中的原话来回答。(2分)
3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段⑥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33.文段③画横线的句子让我们联想到《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请写出这个名句,并补充一个由此联想到的古仁人的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3分)
秋天的黄昏
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6. 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3分)
16.答案:以空间方位为序;河堤--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河堤上--村庄在田野尽头。
评分: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17.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3分)
17. 答案:“吞”写出了城市灯光亮的之早,灯光之亮,与下文写乡下的黄昏形成对比。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8.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3分)
18.答案:用联想手法,回忆美好童年,赞美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19.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请赏析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入手)(3分)
19. 答案:修辞手法:比喻;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棉花的洁白与柔软,以及童年的欢愉。
评分:共3分。修辞手法1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20.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3分)
20. 答案:因为秋天的黄昏秋草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慈祥得如亲爱的老祖母,可以止息疲惫奔波的心;繁华落尽的大片的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从不计较得失;晚开的棉花可以幸福一个世界。
葡 萄
四月,浇水。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葡萄藤的组织跟别的果树不一样,它里面是一根一根细小的导管。浇了水,不大一会,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来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施了肥,浇了水,葡萄就使劲抽条、长叶子。真快!原来是几根根枯藤,几天功夫,就变成青枝绿叶的一大片。
五月,浇水,喷药,打梢,掐须。
葡萄一 年不知道要喝多少水,别的果树都不这样。别的果树都是刨一个“树碗”,往里浇几担水就得了,没有像它这样的:“漫灌”,整池子地喝。
喷波尔多液。从抽条长叶,一直到坐果成熟,不知道要喷多少次。喷了波尔多液,太阳一晒,葡萄叶 子就都变成蓝的了。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功夫,就抽出好长的一节新条。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拿起树剪,劈劈啦啦,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
葡萄的卷须,在它还是野生的时候是有用的,好攀附在别的什么树木上。现在,已经有人给它好好地固定在架上了,就一点用也没有了。卷须这东西最耗养分,因此,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
五月中下旬,葡萄开花了。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只是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而且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六月,浇水,喷药,打条,掐须。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硬的。
葡萄不招虫。葡萄会生病,所以要经常喷波尔多液。
七月,葡萄“膨大”了。
掐须,打条,喷药,大大地浇一次水。追一次肥。追硫铵。在原来施粪肥的沟里撒上硫铵。然后,就把沟填平了,把硫铵封在里面。
八月,葡萄“着色”。
你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结实、挺括,璀璨琳琅。
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兮兮、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葡萄装上车,走了。
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8.本文以时间为序,将 和 两方面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说明。
9.“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不知节制”与“瞎长”幽默地写出了葡萄的 。
10.“(卷须)长出来就给它掐了,长出来就给它掐了”,作者反复写“长出来就给它掐了”,既说明了卷须生长快的特点,也写出了果农的 。
11.口语的成功运用,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它的好处。
二、现代文阅读(共24分,每小题2分)
(一)8.葡萄生长(过程)(1分); 葡萄生产(管理)或培育葡萄等(1分)
9.旺盛生命力(意思对即可)(2分)
10.辛勤(苦)或辛劳、勤劳等 (2分)
11.亲切(娓娓动听);生动(活泼)等。(合乎情理即可)(1点1分,答2点即可)
乡土的篱笆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 ,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 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19.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4分)
20.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4分)
2 1.本文语言生动 ,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①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② 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22. 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5分)
一、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特点
首先, 遵循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体现人文精神的重要理念。自从新课程标准颁布并实施以来, 我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不仅愈发的迎合新课标的基本精神, 且有意识的遵从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此类题不仅极具科学性, 更加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贯彻其中。
其次, 命题更具开放性和综合性, 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从以下的几个方面中可以得到较完整的体现:其一,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近些年来我国中考中语文阅读题不仅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察相对稳定, 其题型不断的创新, 其内容不断提纯, 其知识不断淡化, 其不断呈现出情境的设计及有创新的表达, 语文实践越来越多的得到教育界专家、学者和教师的重视。其二, 中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材以书中的内容为主, 注重课内外的有效结合, 并将浓厚的生活气息与鲜明的人文特点融入其中。近几年来,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着眼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考试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要求学生较好的再现结构性知识而转向了要求学生以知识为平台, 生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判断, 体现真正的人文关怀。其三,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名著阅读题, 笔者赫然发现, 现阶段的中考名著阅读题, 其主要考点由过去的文学常识向故事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等方面转变, 并且, 此类题型绝大多数都是以主观问答题的形式出现的, 着重考察学生对于整篇名著的认识及理解。
第三,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命题愈发灵活、多变, 以考察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伴随着我国考试制度的不断改革与深入, 我国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题型愈发灵活、多变, 这不仅有助于考核学生课内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还有助于学生应变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有效应对方法及备考策略
首先, 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为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等。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等对于中学的语文教学以及中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 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 应该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 科学的指导学生阅读名著、感悟人生, 从而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
其次, 选好阅读教材、确定阅读范围, 不断增进自身知识、提高阅读能力。中外能够称之为名著的书籍很多, 而学生的时间却极其有限。所以,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读完那些充满着人类智慧与精华的名著呢?从这一点上而言, 名著书籍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附录二以及课标教材中都相继的推荐了一些具有现实意义和可读性的名著读本, 教师可以先有计划、有针对的引导学生对推荐的读本进行阅读, 以提高其阅读的能力与水平。此外, 教师运用恰当、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名著的阅读也相当重要, 应该引起中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第三, 重视对考点和重点的训练, 提高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名著阅读是对学生阅读状态的一种考察, 其主要目标是要使学生详细的了解中外名家的作品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等, 其具体重点和考点如下:掌握作家作品的相关知识;了解主要情节、事件以及主要人物;识记作品中的相关诗句、成语以及歇后语等;通过对作品的了解发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并能够根据作品内容对其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三、小结
总而言之, 中学的语文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走进名著, 并让阅读名著成为伴随学生一生良好习惯, 让阅读名著成为学生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王玉芬.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策略[J].现代教育.2011.
[2]张永林.对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的分析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9 (02) .
一、 快速阅读全文并寻找答案
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在答题时首先了解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作答。在备考时,初中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训练手段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包括速读、精读等,同时还要逐步培养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和探究能力,以实现初中生知、能、行的和谐发展。学生在考试时应该快速的阅读全文,中考考试时间有限,要尽量避免因为过度咬文嚼字而造成时间的浪费。当对文中所描述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后,带着问题回到原文找答题区域,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或多或少都在原文中有所体现的,只要学生经过思考和提炼一定可以找到正确的答案,然后准确地加以表达就行。
比如南通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此文通过一系列精美绝伦的细节描写,展现了昙花绽放的详细过程,感人至深,耐人寻味。做这个现代文阅读题时,首先要速读全文,大致找到文章的主旨句和中心思想,能够对文中描写的事物有清晰正确的认识。然后带着试题中的问题,回到原文中去找答案。有一道题是: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瞬息与永恒的舞蹈”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这样的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考的内容,非常具有代表性。然后要联系上下文,找到关键词和关键句,认真揣摩,最终能够得出瞬息指昙花绽放的时间很短;永恒指昙花厚积薄发的精神以及完美绽放生命的状态给人们的启迪,而这些都是永恒的结论。
二、 掌握典型题,深挖文章主旨
考试前语文教师要给初中生归纳典型的题型以及相应的答题策略。经常出现的考题方向有:关于语言修辞的题型(以“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为代表);关于布局谋篇的题型(以“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为代表);关于表现手法的题型(以“文章运用某种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和作用?”为代表);关于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以“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为代表);关于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以“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为代表)。只要初中生对这些易出现的题型和答题技巧掌握透彻,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水平,一定可以比较轻松应对中考现代文阅读题。
比如南通市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曾经有过的落日》,文中作者由眼前的落日联想到出差回来,在火车上看到的亲切的落日;几年前,在西双版纳看到的若有若无的落日;两千年前,屈原投江时的落日;布鲁诺被捆到十字架上看到的落日。试题中问道: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五段在文中的作用。这是典型的关于谋篇布局题,做这类题时要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通常文首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等。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呼应前文等。文末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韩勇
当我们对新课程的态度从最初的狂热逐渐走向理性的时候,我们发现,万变不离其中,对文本的把握仍是语文课堂的首要任务,而传统的朗读教学更有助于我们读懂文本、读透文本。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上读起来,学生更应在课堂上读起来。
一、朗读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情感的把握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反映的情感美,提高审美趣味。如教授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讲授过月台那精彩的一段时,教者先用平和素淡的语调读出作者的心底蕴藏的奔涌的感情,让学生边听边想象那幅画面,随后点拨其中重要的动词“探”、“穿”、“攀”、“缩”、“微倾”等,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品味,在这平实质朴的文字中,学生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的父亲的伟大背影。这个背影也许幻化为了他们父亲的身影,人间真情无需教者多言,学生已心领神会。
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让学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领略一幅幅美妙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觉把握作者情感的起伏,领会作者的爱春之情,同时也有他们各自独特的情感体验。文学是要用心感受的,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神奇的文字,用自己的心声来表达文字带给他们的震撼,自然能走近作家的心灵世界,与作者同呼吸,共喜怒。
的作用是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等。经常仔细做阅读分析题,不难理解文章第五段的具体作用:由上文对记忆中的落日过渡到对千百年前落日的描写;点题,使文章前后连贯;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 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品味语言
随着初中新课改的实施,为中考命题提供了依据和改进方向,在现代文阅读题命题方面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解题技巧,更加注重选材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现代文阅读题通常会选择课外阅读中的优秀文章或者节选,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和备考时要鼓励初中生多阅读课外材料,培养语感,增长见识,学习写作方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不断积累素材。
比如南通市初中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爸爸的白发不是老》,文章语言质朴但饱含深情,十分具有教育意义。其中有一道题:请结合语境,理解第十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此题着重考查初中生的初步阅读鉴赏能力和迁移拓展能力。在阅读时要找到主线,能够根据主线去理解各段落的意思,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文章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快乐心情,为下文做了铺垫。画线句的深刻含义就是想要表达时间的流逝是无情和沧桑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亲情就像是“雪中送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是“锦上之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总之,学生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答题时要仔细推敲,合理运用学过的语文知识,做到统筹兼顾,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白蒲镇初级中学(226511) 二、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意境的理解
“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高尔基)。语言本身虽然是抽象的、扁平的,但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具体可感的、立体的。只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就能在意象中“看到”“听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中。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文章意境的一条道路。鲁迅小说《社戏》中有一段景物描写:“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学生可在念上半句中,深深地吸一口气,加上联想,文中“我”陶醉于朦胧月色的好心情随之而出,温馨的春夜的意境也自然展现。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最优美,若只靠教者的讲解来理解,学生难以把握真实情境,反复朗读就尤为重要。如《天净沙· 秋思》这首散曲的教授,教者先点拨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体现的作者主要感情,然后放开课堂让学生自由朗读。在学生探讨如何读好的过程中,他们已走入诗中凄凉的秋景、游子深切的乡思中,这胜过教者千言万语的讲解。
三、朗读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挖掘
有人说,诗歌散文要读,小说不一定要朗读。其实小说文字本身所包含的情节只是一种无声无息的沉静的美,无论这种情节是多么的曲折动人,它也仅仅是人们脑海中的一部无声电影,若能加以诵读,何尝不是一件快事。教授小说时,用分角色朗读法既可以体现朗读者本人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把握,又能够借助语音、语调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情感传递给现场每一个人,从而产生共鸣。
例如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鲁智深对郑屠说的一句话:“洒家特地消遣你!”有位同学在朗读时不仅语调充满挑衅,就连眼神也情不自禁带着鄙视,再兼之三分的痞气、五分的傲气、七分的豪气,硬是把一个侠肝义胆、有勇有谋的花和尚读活了,引来满堂会意的笑声。如此快意恩仇地读书,学生自然多了几分学习的兴致,同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也在朗读中凸显出来了。
四、朗读使课堂充满音乐美
“汉字有四声之别,因此就有声调之抑扬,非朗读不足以体会到文章的铿锵之声,音乐之美。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便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组合形式,非朗读不足以表达其音韵之美。汉语讲究节奏与对称及声韵调的组配,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非朗读不足以感受到其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的魅力。”记得教授《陋室铭》时,课堂上学生的朗读此起彼伏,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陶醉在这种氛围中,摇头晃脑地读起来。优美的散文和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感情强烈,意境深邃,还因为它在形式上富有音乐美。通过朗读可以展示这些美文内在的韵律,显现出它的音乐性。让学生在“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之中,理解美好的事物,接受美,并发奋努力创造美。
五、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的运用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阅读文章,不仅要理解语言在具体的环境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还要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意趣。通过朗读,读者能够感受到文章中语言文字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节奏韵律也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读者的内心深处,语言的感受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9.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20.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3分)
21.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4分)
(一)读书声与强国路(12分)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有人不爱读书,有人没时间读书,也有人认为,现在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触手可得,不需要读书,还有人认为读书只是个人的事。其实不然,读书更能强国。
②有数据显示,2011年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依然有所上升,但仍低于12年前的水平。不可否认,这其中有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等新阅读方式兴起的原因。但信息的浏览终归无法取代系统的阅读,我们更应该思考,当我们的社会像一列高速行进的列车,以日新月异的态势向前发展时,难道可以让书籍所承载的文明风景落在后面?对于一个数千年诗礼相传、崇文重道的民族来说,今天读书价值面临的忽视,读书生活遭遇的种种困扰,实在令人不安。
③相传,犹太民族在孩子刚出生时,父母就会在书页上涂满蜂蜜让孩子舔食,目的是要告诉孩子,书是甜的。这个民族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每年人均读64本书。他们用事实雄辩地说明了“知识就是力量”:诺贝尔奖获得最多、科学发明世界人均第一、世界上人均拥有论文发表量第一、转化为科学技术的比例世界第一„„
④一位作家说过:文化不体现在一个国家高楼大厦的多寡,也不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基本建设,但一定关乎一个民族的魂魄和整体素质。抽掉文化这根筋,这个民族将会成为植物人。读书,带给人们文化。读书,可以凝聚一个民族的精神,可以升华一国民众的灵魂,可以让一个民族获得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文化力量。
⑤今天,我们正行进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征程。或许,在不少人看来,“文化强国”是一个很宏大很遥远的概念。然而,文化建设是一个全民工程,离不开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当一个国家的民众洋溢着清新的书卷气,这个国家才会历久弥新、朝气蓬勃,激发出不可遏抑的创造活力。从这个意义上说,读书不仅是有益个人身心、提升幸福指数的生活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寻求文化发展的基础工程。
⑥鲁迅先生曾说:“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读书作为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信息化社会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面对读书的困境,我们固然需要创造更宽松的阅读环境,需要更为亲民的图书价格,需要更有营养的出版精品,但首先,是带着一颗爱知、求知的心去拿起书本、翻开来静静地读。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来源:www.shulihua.net]
(选文有删改)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0.请为文章补充一个道理论据。(3分)
21.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22.作为一名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感受?(3分)
(二)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12分)
也许长时间以来,你的生活并没有任何起色。你为改变命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没有得到回报。似乎你已无法跨越前方的障碍,但请相信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有的人胸怀大志,并且很有天赋,却因为家庭环境不好而没有一些条件来助他们取得成功。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拼搏,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打击,在多次的打击后,终于他们丧失了信心,意志也被磨灭,那改变命运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其实,他们应该去看看大海,看看海风刮起海浪澎湃的景象,看看被礁石击成碎片的浪花不退缩的继续努力。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地被礁石击碎,又无数次地扑向礁石。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心灵受到一次次打击时,他们应当如海浪一般继续去尝试,去拼搏。愈挫愈勇和锲而不舍是翻越人生的“火焰山”必不可少的精神。正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如果你无法克服所遇的障碍,那么在人生长途中你又怎能一展宏图?
林肯出生卑微,一身孤苦奋斗,厄运连连,屡战屡败,但坚持不懈的他最终成就了辉煌。
林肯也曾为他所遇的困难心碎过、痛苦过、崩溃过。有好多次,都绝望至极,担心自己会不再爬起来。林肯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虽然心碎,但依然火热;虽然痛苦,但依然镇定;虽然崩溃,但依然自信。因为我坚信,即便我的家庭并没有很好的条件来帮助我,但这并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在林肯当选总统那一刻,整个参议院的议员都感到很不服气,因为林肯的父亲是个鞋匠。而当时的参议员大都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是上流人士,怎可容忍自己面对的总统是一个卑微的鞋匠的儿子。所以,当林肯首次站在参议院的演讲台上时,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便羞辱他说:“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台下的参议员立刻哄笑起来。
但林肯并没有因此而恼怒,他平静地对大家说:“我非常感谢你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出色。”
接着,林肯转头对那个傲慢的参议员说:“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一个伟大的鞋匠,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可比的。”说到这里,林肯流下了眼泪,顿时,所有的嘲笑声变成了一阵阵的掌声。林肯并没有因为步入权力的顶峰而以新贵自居,相反,卑微的出身成了他体察民情、为民众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的基石,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失败了再爬起来,重振旗鼓。古今中外,无数伟人都是这样成功的。他们都有着一颗自信、坚强的心和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岂能美好?而如果你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也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因此,要相信自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不要让自己的人生字典里有放弃、不可能、没希望等字眼。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因为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人生的路还长,凡事需要靠自己。所以,不妨抓住梦想与理想,屡败屡战,愈挫愈勇,总有一天你将会从小溪变成大海。
16.选文作者论述的观点是:(3分)
17.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一句能作本文理论论据的名言警语。(2分)
▲
18.文中叙述林肯先生平静地面对别人的羞辱,其作用是什么?(2分)
▲
19.体会下面这句话在选文论证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分)
要知道,小溪因永不放弃,才汇成江河,而江河也永不放弃,才汇成大海。
▲
20.有人说当今部分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个性十足,却又经不起挫折的“蛋壳心理”。当然这种说法有其片面性,但也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请联系当前中学生实际谈谈阅读本文后的感受。(3分)
▲
(三)难得淡定(12分)
(1)苏轼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年2月11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羊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8.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答:
19.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0.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答:
21.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2分)
答:
(一)【答案】
19.读书更能强国。(或:读书也是读心,从琅琅书声中,能感知个人心灵成长的历程,更能倾听到一个民族走向文化强国的铿锵足音。)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21.举例论证
22.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读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
【答案】
(二)(11分)
16.“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或“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2分)
17.示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分,言之有理即可。)
18.示例:作者选用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人生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这一中心论点。说明人生处处有坎坷,只要你有勇气面对,再多的坎都能迈过。(2分,能联系原文揭示该论据与中心论点的关系即可。)
19.这句话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通俗地阐释了“只要你坚持到底,永不放弃,你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的道理。(2分,指出论证方法、答出作用各1分。)
20.示例:当前的确有一部分中学生常因一些不顺心的小事就变得固执,任性,以致轻生,说穿了就是心理比蛋壳还要脆弱。这么脆弱的承受力,我们怎么能经得住漫漫人生中的狂风暴雨。文中林肯成功的事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 在逆境中愈挫愈勇,是一种拥有,也是一种勇气。拥有了这种勇气,任何困难都不可能阻挡我们前进,我们要凭着这种勇气,去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去描绘自己明天的蓝图”。(3分,能抓住现象,扣住选文内容谈感受即可。)
【答案】18.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事,要有淡定的 情怀)19.①引出论点
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
③增添文学趣味
20.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有一位德国老人,名叫赫尔玛·塞德尔,已经80岁了,最近,她被检查 出得了癌症。当她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时,她想尽快完成两件事。第一 件事是她有一大笔钱,总价值约两三百万马克,有些是现金存在银行,有些
是房地产。她想把这些钱一个子儿不剩地juan献给中国的改造沙漠事业。塞德尔一辈子最珍爱书籍,她爱买书,有许多许多的书。她的第二件事就 是把这些珍贵书籍全部送给中国。
塞德尔对中国有这么深的感情,这是因为她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她深 信,中国是迄今为止,保持民族文化传统最好的文明古国,也是最有希望的 发展中国家。因此,她把世界未来发展的希望,把她个人的良好愿望、她的 一切都寄托在中国身上。
早在两年前,塞德尔就开始着手完成她的宿愿,她拖着年mài的身躯 亲临内蒙古考察,并立即在磴口县进行了投资。改造沙漠是个世界性问题。它是关系着环境保护、子孙后代生存的大事。曾有报道,每年中国有近一个 中等县的土地被沙漠化,问题十分严峻。塞德尔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将自己 所有的财富都投入到这一改造沙漠的事业中来。
塞德尔要求自己很严,生活上很节俭。塞德尔没参加德国的医疗保险. 看病要自己花钱。得了癌症后,她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花很多钱输血和换血 来维持生命;一是花一点钱,保证她再活一两年,完成她尚未完成的事业。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种。得了癌症后,她每次看病仍然乘公交车,不坐 小汽车,买食品也不去高档店。然而,她对赞助的事业却出手极为大方。她 不仅对中国给予了赞助,还为绿色和平组织及夜校提供了近百万马克的赞 助,还要继续把自己所有的钱都捐献给中国的沙漠治理。塞德尔是一个高尚 的人,一个献身于发展世界和平友谊的人,一个为中国的沙漠改造有所贡献 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衰老、死亡的问题,然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 度。有的人面临死亡,想的是再留给世上一些最珍贵的东西;有的人面临死 亡,极度恐惧、悲观,不惜重金来延长生命;有的人则是从年轻时就花天酒 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塞德尔属于第一种,而且是其中最杰出的。她把人的生与死看得很平常,认为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因而有视死如归的气度,一心想的是再留给世上一些真正最珍贵的东西。塞德尔老人的事迹、对生与 死的态度是值得我们每个人认真思考和学习的。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宿愿()迄今()给予()磴口()
2.在文中拼音处写出正确的汉字。
juān()献年mài()
3.用自己的话概括塞德尔老人在得知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时,最想尽 快完成的两件事。
4.塞德尔老人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除此以外还
有什么?
5.塞德尔老人感受到中国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是什么?
6.请仿照文中画线句子以“生命”为话题再写一组句子。
7.我们从塞德尔老人身上都学到了哪些东西呢?
一位德国老人的事迹
1.sù qìjǐdèng 2.捐迈3.一是将她的资产一个子儿也不剩地捐献给中 国。二是把一些珍贵的书籍全部送给中国4.老人深信中国是迄今为止。保持民族文 化传统最好的文明古国,也是最有希望的发展中国家,还应有资源丰富。国民友善等
阅读信息题的材料往往是通过在报刊、杂志中选择一段科学性的读物、新闻背景、科技博览等文章, 一般带有标题, 选择的文章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可读性等, 考查的范围较为广泛, 主要涉及气象、地质灾害、时事、军事战争、能源利用、科学技术革新、航天技术、国土资源等一些重点、热点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呈现的背景, 深入地了解文章中的内容, 解读其隐含的信息, 并且根据已有的学过的物理知识, 和通过文章的信息新学的知识, 来解决题所要求解决的问题。考查内容既有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又有对自学能力和探索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一、声学类
例1: (2011年河北省)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超声波及其应用
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 000Hz。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高于20 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
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 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 产生强冲击力的微小水柱, 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 使物件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剥落, 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 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 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
(1) 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
(2) 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_______;
(3) 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 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4) 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l 500m/s, 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4s, 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_________m。
解析:此题属于声学类的信息题, 是比较简单的一道根据文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信息题, 是针对某一声学知识进行阅读和学习的过程, 从题中给出的信息不难找出超声波的频率范围,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根据真空不能传声可知, 超声波在月球上不能测距离, 最后根据s=vt/2可求海洋的深度。
答案: (1) 高于20 000Hz; (2) 能量; (3) 真空不能传声; (4) 3 000。
二、光学类
例2: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 阅读文字材料, 完成后面的问题:
透镜的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 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的焦度, 用Φ表示, 即Φ=1/f。
如果某透镜的焦距是0.5m, 它的焦度就是:Φ=1/0.5m=2m-1.
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 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 4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角度是4m-1, 它的焦距是0.25m。
注意:凸透镜 (远视镜片) 的度数是正数, 凹透镜 (近视镜片) 的度数是负数。
(1) 如图1所示是小明的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 则他的眼病及需要用来矫正的透镜分别是 () 。
A.近视凸透镜B.近视凹透镜
C.远视凸透镜D.远视凹透镜
(2) 若他所戴眼镜镜片的焦距为0.2m, 则该镜片的焦度为________m-1, 度数为________度。
解析:此题是以透镜为知识点进行阅读分析的一道信息题, 是教材的翻版, 重新对教材内容的解读, 让学生认识课本内容的重要性。此题重点揭示了焦距、焦度、折光能力、度数之间的关系, 学会利用公式信息进行计算, 从而解决问题。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 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 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要戴一个凹透镜来矫正, 戴上凹透镜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由图可知, 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面, 所以患的是近视眼,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增强, 即折光能力增强, 应佩戴发散透镜, 使光线推迟会聚; (2) 因为焦度Φ=1/f, 此透镜的焦距是0.2m, 它的焦度Φ=1/0.2m=5m-1;故其镜片的度数为5×100=500度.
答案: (1) B (2) 5, 500
三、能源环保类
例3: (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
地球一小时
2011年3月27日20:30, “地球一小时”活动又在全球开展, 熄灭灯光, 关灯一小时, 向全世界发出“紧急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倡议。“地球一小时”活动号召每个人承担责任, 为确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挥自己的作用, 全球许多个城市、许多人参与活动, 政府、企业、社区积极加入。目前, “地球一小时”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行动。
中学生小严家也参与了该活动, 全家关闭电灯, 在烛光中度过了有意义的一小时。在熄灯前, 小严家打开的电灯有:客厅吊灯“25W 220V”10盏, 书房台灯“40W 220V”1盏, 过道灯“30W 220V”2盏, 在“地球一小时”活动中, 小严家节约了kW·h电能, “地球一小时”活动的意义于倡导全人类关注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加剧现象,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19世纪以来, 全球气温已上升1.4度, 预计到2100年, 地球平均气温仍将进一步上升4.3度, 海平面升高2米, 位于南太平洋的岛国图瓦卢将成为地球上首个沉入海底的国家。
(1) 请将文中空白补全;
(2) 现在气候的无常变化, 都是人为活动破坏环境的结果。为控制“温室效应”, 保护环境, 我们可以怎么做? (答出一点即可。)
解析:能源环保类是如今中考信息题的热点, 是对学生能源环保的教育。首先根据电能的公式W=Pt进行计算, 认识“地球一小时”的重要性。对于“温室效应”, 要找到产生的原因, 从而找出解决的办法。
答案: (1) 0.35; (2) 少开车, 减少CO2的排放, 增加植被面积, 消耗CO2, 节约用电, 不乱砍滥伐森林, 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 限制航空业发展等。
四、力学类
例4: (2011年江苏省徐州市) 阅读短文, 回答文后的问题:
马铃薯, 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等众多优点而广受人们喜爱。马铃薯富含淀粉, 是生产淀粉的重要原料。小明在淀粉厂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他跟随师傅一起去采购一批淀粉含量不低于20%的马铃薯。下表是小明收集到的一些反映马铃薯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收购点, 小明测出一只马铃薯质量为0.22kg, 体积为200cm3, 准备据此鉴定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
(1) 在坐标图中画出马铃薯密度和淀粉含量关系的图像;
(2) 从图像可以看出, 马铃薯中淀粉含量越高, 密度越________;
(3) 小明测量的这只马铃薯是否符合厂里的采购要求?________ (填“是”或“否”) ;
(4) 淀粉含量高的马铃薯价格也高。在符合厂里采购要求的马铃薯品种中, 价格相对便宜而出粉率又高的是:________ (填品种号) 。
解析:此题主要是针对图表信息的考查, 通过给定的表格信息, 然后进行描点连线, 进行对图像的分析、处理而得出结论。绘制图像和对图像的归纳是实验中的重点和关键, 正确的绘制图像更能体现物理与数学学科的整合的理念, 要求对照表格数据描点, 用平滑曲线连接, 注意连线的技巧。
答案:
(1) 如下图所示;
(2) 大; (3) 否; (4) 4。
五、新材料类
例5: (2011年湖南省衡阳市)
石墨烯———改变世界的神奇新材料
一片碳, 看似普通, 厚度为单个原子, 却使两位科学家海姆和诺沃肖洛夫赢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种全新材料名为“石墨烯”。
石墨烯不仅“最簿、最强”, 作为电导体, 它和铜有着一样出色的导电性;作为热导体, 它比目前任何其他材料的导热效果都好。利用石墨烯, 科学家能够研发一系列具有特殊性质的新材料。比如, 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 因此有希望应用于全新超级计算机的研发;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触摸屏、发光板, 甚至太阳能电池。如果和其他材料混合, 石墨烯还可用于制造更耐热、更结实的电导体, 从而使新材料更薄、更轻、更富有弹性, 从柔性电子产品到智能服装, 从超轻型飞机材料到防弹衣, 甚至未来的太空电梯都可以以石墨烯为原料。因此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1) 这种新材料属于________ (填“导体”或“绝缘体”) ;
(2) 石墨烯应用于超级计算机的研发, 是因为________;
(3) 石墨烯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请你从材料中找出两例________。
解析:此题是针对新材料知识的考查, 通过对石墨烯的介绍,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新材料的特点, 真正领略科学、技术和社会的魅力。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因此属于导体材料。文中信息“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是 (2) 问的答案。应用很容易从文中提炼出来。
答案: (1) 导体; (2) 石墨烯晶体管的传输速度远远超过目前的硅晶体管; (3) 柔性电子产品、智能服装、超轻型飞机材料、防弹衣、太空电梯等。
六、力电类
例6: (2011年江苏省盐城市) 阅读短文, 回答问题:
力传感器在电子秤中的应用
电子秤所使用的测力装置是力传感器。
常见的一种力传感器由弹簧钢和应变片组成,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页图甲所示。弹簧钢右端固定, 在其上、下表面各贴一个相同的应变片。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 则弹簧钢发生弯曲, 上应变片被拉伸, 下应变片被压缩。力越大, 弹簧钢的弯曲程度越大。
应变片结构如下页图乙所示, 其中金属电阻丝的阻值对长度变化很敏感.给上、下金属电阻丝提供相等且大小不变的电流, 上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1, 下应变片两引线间电压为U2, 传感器把这两个电压的差值U (U=U1-U2) 输出, 用来反映力F的大小。
金属电阻丝的阻值随温度会发生变化, 其变化情况如下页图丙所示。为消除气温变化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需分别在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与引线之间串联一只合适的电阻, 进行温度补偿。串联合适的电阻后, 测量结果不再受温度影响。
(1) 这种力传感器是将力的大小转换为________ (电流/电压) 的装置;
(2) 外力F增大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增大
B.上、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都减小
C.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 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
D.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 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
(3) 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增大而________;
(4) 进行温度补偿时, 应给上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的电阻, 下金属电阻丝串联阻值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的电阻;
(5) 如果未进行温度补偿, 自由端受到相同的力F作用, 该传感器下应变片两端的电压U2冬天比夏天 (大/小) 。
解析:通过对传感器的原理和结构的介绍, 更能深入了解其应用, 此类信息要根据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通过将力大小转换为电压装置, 这样把力和电联系到一起, 而后根据电学知识进行分析。“金属电阻丝的阻值对长度变化很敏感”, 电阻大小和长度有关, 当外力增大时, “若在弹簧钢的自由端施加向下的作用力F, 则弹簧钢发生弯曲, 上应变片被拉伸, 下应变片被压缩”。由此可知, 外力增大时, 上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增大, 下应变片金属电阻丝电阻减小, 于是得出传感器输出的电压U随外力F增大而增大, 在结合图像信息便可解决问题。
答案: (1) 电压; (2) D; (3) 增大; (4) 减小, 减小; (5) 小。
七、综合类
例7: (2011年广东省清远市) 阅读下列短文
父亲拍下儿子在黄河冰面上救人的惊现瞬间
据山西晚报报道, 2011年2月4日, 张帆与父母来到运城平陆黄河湿地观赏天鹅, 突然间, 在冰水交融的湖面上, 一落水女孩凄厉呼救.张帆迅速趴在了满是天鹅粪的冰面上, 匍匐着向前爬去救人。张帆艰难地爬到女孩身后, 把在冰面上捡到的女孩遗落的围巾甩给女孩, 并向她高喊:“赶紧抓‘绳子’。”女孩很快抓紧了“绳子”, 无奈女孩的身体太重, 张帆反倒一次次差点被拖入水中。小伙子长时间的匍匐, 加速了冰的熔化, 张帆感觉身下涌出一股股冰水, 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就在千钧一发的时刻, 景区管理人员带着救生圈, 系着长绳赶来增援, 落水女孩终于被托出湖面。
就在张帆救人之时, 父亲张京平正在远处专心拍摄天鹅, 忽然, 在湖中央, 一个挣扎着的女孩闯入他的镜头, 紧接着, 一个匍匐行进的身影, 也进入他的视线。他屏住呼吸, 小心翼翼地按动快门, 见证、记录着一个正在发生、可遇不可求的事件!张京平调整焦距, 使年轻人的面容清晰地出现在镜头里, 却惊恐地发现———救人的小伙, 竟是他的独生儿子张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张帆趴在冰面上匍匐着爬去救人, 是因为趴在冰面上能增大与冰面的________, 减小对冰面的________, 使冰面不易裂开;
(2) 张帆用“绳子”去拉女孩时, 反倒差点被拖下水中, 说明了________;
(3) 张帆耳边不断响起“咔嚓咔嚓”的冰裂声是由于冰的________产生的;
(4) 张京平使用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
解析:此题是以新闻报道的形式, 涉及力、声、光等知识的综合类信息题, 内容很简单, 只要读懂信息, 然后利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便可解决问题。而此信息题, 不仅仅考查知识的运用, 而且宣传舍己救人的精神, 符合新课改的理念。
答案:
(1) 接触面积 (表面积或受力面积) , 压强;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相互作用) ;
(3) 振动;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后面各题。
神奇的博鳌
2001年2月27日,一个非官方、非营利、定期、定址的国际会议组织——“亚洲论坛”正式永久定址在博鳌。这是在中国落户的第一个国际组织。
博鳌,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省琼海市东部的一个海边小镇,面积86平方公里,地处亚热带边缘,北纬19°,东经110.5°,西与琼海市嘉积镇相距8公里,距海口105公里,南与三亚相距200公里。博鳌之名的来源在于该镇的中心——东屿岛,它远看很像一头游向南海的巨鳌,具有“博览天下,独占鳌头”的气势。
博鳌是世界河流入海口自然景观保存最完美的地方之一。它具备了优美的景观:万泉河、九曲江、龙滚河三江交汇直奔南海;河海交汇处在山岭、沙滩、田园的环拥下,生态保存完美;东屿、沙波、鸳鸯三岛相望。被列为吉尼斯记录中“分隔河、海最狭窄的半岛沙滩”的玉带滩,将河水、海水分割,一边是烟波浩渺的南海,一边是平静如镜的万泉河。站在博鳌水城的高处,只见远山如黛,椰林葱郁,水鸟翔集,一派热带海岛风光,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外国专家称她为世界河流入海口中自然环境保存得最完美的处女地,宛如人间仙境。
博鳌水城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海南经济特区开放的政治环境,将为国际会议及国际交流提供一个中性的、具有民间色彩的空间和舞台。亚洲选择博鳌,也许是机缘。从此之后,三江汇流入海的澎湃声,应和的将是更雄浑、更豪迈的亚洲的声音。
1.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在横线上解释词语的意义。
独占鳌头( ):
俨然( ):
2.根据文意进行归纳。
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博鳌的————和————。第三自然段描绘博鳌最主要的地理特征是——————。
3.文末最后一句“三江汇流入海的澎湃声,应和的将是更雄浑、更豪迈的亚洲的声音”有什么含义?
4.读完全文,你认为“亚洲论坛”定址在博鳌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5.“亚洲论坛”定址在博鳌,迎来了四海宾朋,给博鳌开发乃至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此时你最想对博鳌的开发建设者、博鳌人民(或海南人民)说一句什么?
对博鳌的开发、建设者们说:
对博鳌人民(或海南人民)说:
6.玉带滩风景绝美。请依据文中第三自然段对“玉带滩”的简要描述,发挥想象,对玉带滩及周边景致作具体描写。(100字左右)
7.根据你的了解和分析,“亚洲论坛”定址海南有何意义和价值?(100字以内)
(选自海南2003年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指导】
中考阅读题,命题人十分重视。首先是选材。选材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有一条是人们的共识,那就是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贴近,内容要是学生所熟悉的,难度要能反映学生的水平。
《神奇的博鳌》这一短文,反映的是国家大事,海南大事。博鳌在海南,海南学生无人不知,没人不晓。但是,对博鳌的关注,对博鳌的认识,对这段文字的理解,表现自己的理解、认识水平的文字表达能力,就因人而异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命题人力图通过这一文段,设置试题,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思考它与自己的关系,促进学生增进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检验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1.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字词读音、意义的把握能力。现在的语文试卷一般不单设基础题,而是放在阅读中来考查带有综合性的对字词的理解掌握能力。参考答案:独占鳌(áo)头:科举时代中状元,现在比喻占首位,居第一位。鳌:大鳖。俨(yǎn)然:形容很像。
2.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参考答案:地理位置 命名由来 三江交汇(或“世界河流入海口中自然环境保存得最完美的处女地”等)。这道题目难度较小,理解难度不大。只需抓住文段的中心词就可以答对。第三个填空可以有不同的答法,体现的是关注学生,给学生以自由表达的空间。
3.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句的分析理解能力。阅读全文后不难理解,博鳌论坛吸引来了亚洲各国政要和专家,亚洲各国必将以此为契机,着眼于亚洲各国的发展,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说,博鳌论坛应和了和平发展的主旋律,奏响了亚洲发展的凯歌,为亚洲的发展与振兴带来了机遇,也为博鳌走向亚洲乃至世界,为博鳌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参考答案:博鳌走向了亚洲,融入了亚洲发展大潮,与亚洲息息相通。
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本题的答案,其实已经在文章最后一段的开头有所交代。本文虽然较多交代的是博鳌的自然地理条件,但考生关心时事政治的话,应该不难理解,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海南开放、优越的政治环境,也是亚洲论坛在此举办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加上海南经济特区开放的政治环境。
5.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弱项。命题者就是想通过这道题检查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这里有明确的对象,需要考虑说话得体、顺畅。对博鳌的开发、建设者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也可以表达对他们的希望、理解、赞扬等等,如“你们的业绩将与三江同在”等;对博鳌人民或海南人民,重在表达对他们的希望,如:“为博鳌增光,为海南添彩!”“爱护博鳌,如同爱护我们的眼睛。”
6.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想像能力和书面表达(尤其是描写)的能力。这里的要点需兼顾玉带滩和周边景致两个方面,描写要具体,字数要符合要求。考生不一定去过玉带滩,但依据文中提供的有关材料,结合以往的认知经验,展开合理的想像,解答此题,难度也不大。
7、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平时对信息的关注、搜集和思考情况。比如可以从促进海南的旅游产业发展出发,也可以从提升海南的国际地位出发来思考。参考答案:“可以改善海南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更好地加快海南的改革开放,加强与亚洲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交流,提升海南的国际地位”等等。
从以上各题可以看出,中考阅读题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注重考查考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人文素养。一些反映现实生活中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的文字材料,往往容易成为中考阅读题的命题材料,同学们不妨在课外阅读时多留心。
【珠海语文中考阅读题】推荐阅读:
中考语文试卷阅读题06-02
中考语文阅读题练习题06-08
珠海产业发展05-31
珠海教育局11-30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10-08
珠海市职业病规划07-06
珠海旅游心得感悟总结700字06-01
珠海市公安局邓文07-01
广东珠海:发展海洋经济 大有可为07-01
珠海市人民政府令72号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