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2024-07-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精选7篇)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篇1

【常见考法】

本知识的考查形式多变,选择、填空、计算等题型2016中考均有所见,考查的知识点不外乎以上几点,在学习时一定要理解概念,把握关键!

【误区提醒】

1、平均速度必须指出是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路程S和时间t之间有严格的对应关系。

2、平均速度的公式:v=s/t

【典型例题】

例析:列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54km/h的速度行驶了2.5h,然后停车0.5h,再以72km/h的速度行驶1h,到达终点,求列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篇2

A. read; readB. reading; read

C. read; reading D. reading; reading

2. Mr Green has a ______ son named David. (2006贵州毕节)

A. five-years-oldB. five-year-old

C. five-years old D. five years old

3. —If you like the new house, youd better buy it.

—But its really expensive. I cant ______ it. (2005海南)

A. affordB. getC. buy D. spend

4. The idea of “sunshine sport” makes it possible for kids to choose and do ______ about sport as long as one hour every day. (2007哈尔滨)

A. pleasant somethingB. anything pleasant

C. nothing pleasant

5. —Mike, I cant stop playing computer games.

—For your eyes, my dear friend, Im afraid you ______.(2007年怀化市)

A. have toB. mayC. must

6. I will never forget that terrible accident ______ it happened so long ago. (2007年扬州市)

A. only if B. even though

C. only when D. ever since

7. Stud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______ the teacher in class. (2007年泰州市)

A. hearB. listen to

C. listeningD. hearing of

8. He coughed day and night. His wife asked him ______ smoking. ( 2007重庆市)

A. giving up B. going on

C. to give upD. to go on

【答案与解析】

1. C。used to do sth. 表示过去的习惯(过去经常反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现在已不复存在),只有过去式一种形式,用于所有人称。be used to doing sth. 意为“习惯于做某事”,其中to是介词,后须接名词或动词-ing形式。由but now可知前一句说的是过去的情况,后一空说的是现在的情况。

2. B。当“数词+名词+形容词”作前置定语时,它们之间要用连字符,并且名词要用单数形式。

3. A。afford表示“花得起、负担得起”时,常和can, could 等情态动词连用,后面可接名词、代词或动词不定式。

4. B。形容词作定语修饰something, anything, nothing, anywhere, somewhere, nowhere 等不定代词时,形容词须位于它们的后面,不能位于它们的前面,由此可排除A。再根据句确定选B。

5. A。本题旨在考查have to与must表示“必须”时的区别。must着重于表示主观上认为有义务,有必要,have to着重于表示客观上的需要,含有“不得不”的意味。由题干答语中的For your eyes这一客观原因,表示客观上“不得不停止玩电脑游戏”,所以A选项正确。

6. B。本题旨在考查even though的用法。even though意为“即使”、“纵然”,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根据题干空白前后文的意思,B选项符合句意

7. C。本题旨在考查pay attention to短语的用法及汉语表示“听”的英语表达式。pay attention to意为“注意”,是固定短语,短语中的to为介词,后接动词时用v-ing形式;表示“在课堂上听老师讲”动词应用listen to the teacher,所以C选项正确。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篇3

一、“主体”、“主要”、“主角”、“主导力量”类

1、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4、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8、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P371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3、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4、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5、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教育。

6、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7、人民民主专政点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8、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9、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四、“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3、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4、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5、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7、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8、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9、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共同富裕。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2、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6、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17、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五、“本质”、“实质”、“性质”类

1、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4、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六、“最”类

1、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4、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5、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6、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7、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8、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9、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七、“集中”、“集中体现”类: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八、“决定”类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九、“制度”类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核心”、“中心”类

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5、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十一、“关键”类

1、控制人口增长的关键是:少生。

2、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发展,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者。

3、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十二、“目的”、“目标” 类

1、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

6、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十三、“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四、“前提”类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十五、“保证”、“保障”

1、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四项基本原则。

2、物质文明发展的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是:政治文明。

3、物质文明发展的精神(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是:精神文明。

4、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十六、“重要”、“重点”类

1、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4、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

5、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

6、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非公有制经济。

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9、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增强自身实力

十七、带有“一”的知识点:

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一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八、带有“二(两)”的知识点:

1、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

2、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3、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方面: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公有制的两个基本组成部分: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5、“两种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九、带有“三”的知识点:

1、三次科技革命:1)18世纪下半叶,发生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2)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内燃机为代表3)20世纪下半叶,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迅猛发展。

2、三个代表:中共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社会主义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个原因或表现: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比较低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仍不完善

4、基本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P50、P53、P54。

5、实行计划生育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7、控制人口数量的三个具体措施:晚婚、晚育、少生。

8、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9、三步走战略:P88第二段第3行---P89第一段。

10、“三下乡”活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城市“创三优”: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11、发展先进文化的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2、公有制经济的三种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3、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新型民族关系的三个特点: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篇4

中‎心学校‎201‎7年体‎育中考‎ 考点‎工作总‎结 顺‎河中心‎学校2‎017‎年体育‎中考自‎5月1‎9号下‎午开始‎,至5‎月21‎号下午‎结束,‎全镇1‎千余名‎考生在‎各位领‎导及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体育‎升学考‎试。现‎将顺河‎中心学‎校20‎17年‎体育中‎考考点‎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考试‎各项准‎备工作‎来自顺‎河全镇‎张店、‎罗铺、‎垸店三‎校共计‎1千余‎名考生‎今年首‎度集结‎顺河中‎心学校‎参加体‎育升学‎考试。‎考生多‎,加之‎今年体‎育中考‎增设长‎跑项目‎,本次‎体育升‎学考试‎工作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可想‎而知,‎为组织‎好本次‎体育升‎学考试‎,顺河‎中心学‎校精心‎组织,‎认真规‎划,加‎强领导‎,积极‎做好考‎试各项‎工作。‎

1、成‎立机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体育‎考试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的学业‎考试科‎目。体‎育考试‎成绩与‎其他学‎业考试‎、考查‎和考核‎科目的‎考试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学业‎水平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事‎关考生‎前途。‎顺河中‎心学校‎高度重‎视本次‎体育中‎考,成‎立了以‎中心学‎校校长‎肖宗应‎同志为‎组长、‎各中学‎校长为‎副组长‎、各中‎学中层‎干部为‎组员的‎顺河中‎心学校‎体育中‎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下设‎四大工‎作组:‎

‎ 考务‎组、后‎勤组、‎安全组‎、宣传‎组。各‎组分工‎明确,‎考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考试秩‎序良好‎,受到‎市教育‎局巡视‎员及顺‎河镇党‎委的好‎评。

2‎‎、考生‎考试氛‎围好,‎宣传安‎全工作‎到位体‎育升学‎考试也‎要贯彻‎落实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为给‎考生创‎造良好‎考试氛‎围,学‎校积极‎动员全‎体考生‎,广泛‎宣传体‎育考试‎考点制‎度、纪‎律,认‎真搞好‎考试期‎间的安‎全工作‎,竭诚‎为考生‎服务。‎

黄‎冈市2‎017‎年中考‎体育升‎学考试‎顺河中‎心学校‎考点 ‎横幅悬‎挂考场‎,端‎正考风‎,严肃‎考纪 ‎祝各位‎考生考‎出好成‎绩 的‎宣传标‎语张贴‎考场边‎墙壁上‎。体育‎中考宣‎传栏摆‎放在考‎场边,‎考生很‎快就可‎以查找‎到自己‎的考场‎、考试‎时间及‎考试内‎定,极‎大地方‎便了考‎生。体‎育升学‎考试安‎全工作‎尤为重‎要,中‎心学校‎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各学‎校政教‎主任为‎学校安‎全工作‎具体负‎责人,‎各学校‎各班均‎成立了‎安全小‎组,主‎要负责‎长跑考‎生安全‎。学校‎免费为‎考生提‎供开水‎,运动‎场搭建‎了考生‎及监考‎老师休‎息帐篷‎。考场‎设有医‎疗救护‎点,配‎有中心‎卫生院‎两名医‎生,配‎备较齐‎全的医‎疗急救‎设备,‎并与中‎心卫生‎院保持‎联系,‎准备有‎救护车‎辆,预‎防考生‎考试期‎间的突‎发事件‎,制定‎了周密‎的应急‎预案,‎确保考‎生安全‎。学校‎门卫室‎严格考‎生及送‎考教师‎出入登‎记制度‎,杜绝‎非考务‎人员入‎场。学‎校还请‎来当地‎派出所‎干警协‎助学校‎维持考‎场秩序‎。顺河‎中心学‎校体育‎中考考‎生考试‎氛围良‎好,安‎全工作‎到位。‎

二、严‎密施考‎ 考风‎考纪好‎学校为‎保证体‎育升学‎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严格‎的考场‎纪律和‎考试工‎作规章‎制度,‎严肃考‎风考纪‎。考场‎实行全‎封闭,‎划有警‎戒线,‎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学校‎增设门‎卫2人‎,严控‎非考务‎人员进‎入学校‎,进入‎考场。‎杜绝考‎生家长‎到学校‎观看、‎说情现‎象。各‎监考教‎师按体‎育升学‎考试要‎求及市‎教育培‎训要求‎认真监‎考,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考试期‎间未出‎现一起‎营私舞‎弊等违‎纪现象‎。各位‎考生考‎试心态‎正常,‎依规参‎考,都‎考出了‎自己较‎为满意‎的成绩‎。综合‎上述,‎我们认‎为,顺‎河中心‎学校2‎017‎年体育‎升学考‎试考场‎地符合‎要求,‎组织机‎构健全‎,准备‎充分,‎督察认‎真,宣‎传到位‎,考试‎公平公‎正,安‎全有保‎障,是‎一次成‎功的体‎育升学‎考试。‎

中考考点要点总结 篇5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例如:“钱学森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老人悠然地谈着。”“人们把现场围得水泄不通。“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即定语、状语、补语。定语修饰主语,状语修饰谓语,补语修饰宾语。”

例:

1. 花开。

↓↓

主语谓语

五彩缤纷的花开得漫山遍野都是。

↓↓

定语补语

2.人们 走进了 富丽堂皇的 大礼堂

↓↓↓↓

主语谓语状语宾语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修改病句

一、知识归纳:

修改病句,先要找出病因,然后再着手修改。修改时,注意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常见的病句有以下几种:

⑴ 成份残缺。即句子不完整。如: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是谁“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呢?没说出来。这个句子应该补上“我”或“同学们”一类词语。

⑵ 搭配不当。即句子的主要成份之间,附加成份和主要成份之间搭配不当。

如: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把这个句子简缩后就可看出,“苏州是季节”,显然不通。只要改成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就通顺了。⑶ 前后矛盾。一句话必须合乎事理不能自相矛盾。

如:我的回家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回家作业要么是“基本上”做完(还有少量没做),要么是“全部”做完(一点儿都没有剩下)。又说是“基本上”,又说是“全部”显然是矛盾的,两种说法只能保留一种。

⑷ 重复罗嗦。有些句子形容词用得过多,意思重复,甚至改变了原意。把句子多余的词语删去,句子就明白简洁了。

如: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缺点”当然是“不好的”,把“不好的”删去句子就简洁了。

⑸ 不合逻辑。

如: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因为“水果”包括了葡萄、苹果、梨等,不能平列一起,所以应该把“水果”删去。

⑹ 词序不当。即句子里的词语排列的先后不合适。

如: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调整为“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⑺ 形容不当。

如: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教室里不可能出现“排山倒海”的掌声,形容不当,可改为热烈的掌声。

(8)有歧义。

如:他背着班主任和班长偷偷动用了班费。

究竟是“他”自己动用班费,班长和老师都不知道,还是“他”和班长一起动用班费,这里没有说清。应改成“他背着班主任,和班长偷偷动用了班费。”或“他背着班主任和班长,偷偷动用了班费。”

二、【练一练】

修改下列病句

贯彻《中学生守则》以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我们沿着这条公路,不要一小时,就可到达县城了。

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

这个班级的同学是全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最好的班级。

老师的教育下,他明确了学态度。

同学们积极投入爱国卫生运动,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清清爽爽。

过去,我做作业马虎潦草,很不认真,不经常拖拉,不按时完成。

“六一”节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

修辞手法

1. 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2)比喻的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3)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借代

(1)借代的特点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作用: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3)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作用: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拟人的作用:把„„人格化)正确运用比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2)夸张的作用: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3)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2)对偶的最用: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3)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

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作用: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作用:目的是强调问题或更好地点出文章主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读者进行思考。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作用: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9.反语

反语是指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去表达本意,也叫“倒反”、“反话”。例如:

中国军人屠杀妇人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煞了。(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伟绩”和“武功”都是褒义词,这里作为反语使用,表达了对“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强烈的讽刺和憎恨。

作用:反语的作用是增强否定语气,产生幽默感或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文章的表达方法

主要有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 ……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 ……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中考否定考点大盘点 篇6

1. or在否定句中表“并列”;

2. 表示否定的“也”——either。

3. 否定词hardly, never, few, little, no, nothing, none等。

4. 不定式中的否定。

5. 不含否定词与not的否定句型。

6. 反意疑问句回答中的否定理解。

7. 情态助动词的否定回答。

8. 比较级结构中的not。

9. not…until…句型。

10. 情景对话中的否定。

[例1]

Tom doesn’t have any brothers ____ sisters.

A. andB. orC. withD. and or

[解析]本题意为“汤姆没有兄弟也没有姐妹。”易误选A,要注意:在否定句中须用or表示“和”。

[答案]B

[考考你]把下列句子变为否定句

She has a son and a daughter.

She ____ ____ a son ____ a daughter.

[答案]doesn’t have, or

[例2]

Li Mei didn’t go to the cinema, and I didn’t ____.

A. soB. alsoC. tooD. either

[解析]“也”的表示法是中考热点,注意辨别:

“也”肯定:so (句首),also(句中),too(句尾)

否定:neither, nor(句首), either(句尾)

该题的“也”属于否定,且位置在句尾,所以用either。

[答案]D

[考考你]单项选择

1)I haven’t finished my homework; she hasn’t, ____.

A. alsoB. soC. tooD. either

2) She can’t swim. ____ can I.

A. SoB. EitherC. NorD. Also

[答案]1)D 2)C

[例3]

a) I can’t work out this maths problem. I know ____ about maths.

A. fewB. a fewC. littleD. a little

b) Xiao Li is the right person to show the foreigners around, for

____ of us can speak English.

A. allB. eachC. bothD. none

c) ——What else do you want?

——____ else. I think I got everything ready.

A. SomethingB. NothingC. AnythingD. Everything

d) I can’t get on the bus, because there is ____ on it.

A. little roomB. few roomC. no roomD. not any rooms

[解析]此类知识点最难,需要深层理解句意,从句意的顺承或转折关系判断其意思,从中选择正确答案。

[答案]a)C b)D c)B d)A

[例4]

——There is nobody here. Let’s play football.

——No, we can’t. My father often tells me _____ in the street. It’s

dangerous.

A. to playB. don’t playC. not to play

[解析]此类题亦是中考热点,注意以下几种句型中not的位置:

①tell/ask sb. (not) to do sth.

②Would/will you please (not) do sth.?

③Why not+V原形+…?

④had better (not)+V原形+…

[答案]C

[考考你] 把下列句子译成英语

1) 夜间她最好别去那儿。

She ____ better ____ go there at night.

2) 为什么不问问那边的警察呢?

____ ____ ask the policeman over there?

[答案]1)had, not 2)Why not

[例5]

——This box is ____ heavy for me to carry. Can you help me?

——Certainly.

A. soB. muchC. veryD. too

[解析]too…to…句型是初中教材中非常有用的结构,意思为“太……而不能”,本身有否定意义,不与not连用。

[答案]D

[考考你]单项选择

1) They were ____ glad to see each other ____ remember everything

else.

A. so; that theyB. too; that theyC. too; toD. so, so

2) The five of us ____(不喜欢) playing football.

A. not likeB. dislikeC. no likeD. doesn’t like

[答案]1)C 2)B

[温馨提示]“喜欢A而不喜欢B”为“prefer A to B”。

[例6]

——The Changjiang River isn’t the longest river in China, is it?

——____.

A. Yes, it isB. No, it isn’tC. No, it isD. Yes, it isn’t

[解析]对于反意疑问句中“前否后肯”型,回答时须注意两点:

1) 一致。(即Yes后“肯定”,No后“否定”。C、D是错的。)

2) Yes应理解为“不”,No应理解为“是的”。

[答案]A

[考考你]按要求做题

You aren’t a student.(变成反意疑问句,并作否定回答)

——You aren’t a student, ____?

——____.

[答案]are you, No, I’m not

[例7]

——May I go now?

——No, you ____; you ____ stay here.

A. needn’t; have toB. needn’t; must

C. mustn’t; have toD. mustn’t; had to

[解析]注意:May…? 回答:No+主语+mustn’t; Must…?回答:No+主语+needn’t.

[答案]C

[考考你]单项选择

——Must I go and do it now?

——No, you ____. We still have two more days.

A. shouldn’tB. can’tC. needn’tD. won’t

[答案]C

[例8]

Mary is ____ careful as I, but I’m ____ than you.

A. as; much carefulB. as; much more careful

C. so; much carefulD. so; very careful

[解析]易误选C。注意:“not so/as…as…”,“as…as”结构用于否定句中第一个as可用so替换,肯定句中则不行。

[答案]B

[考考你]选择填空

——The classroom is ____ clean ____ it was yesterday.

——Sorry, I forgot to clean it.

A. as; asB. so; asC. not so; asD. more; than

[答案]C

[例9]

——Where is your headmaster?

——He ____ Shenyang. He won’t be back ____ next week.

A. went to; afterB. has gone to; until

C. has been to; untilD. has been in; after

[解析]not…until…意为“直到……才……”。

[答案]B

[考考你]选择填空

My grandma didn’t go to sleep ____ I got back home.

A. whereB. untilC. as soon asD. while

[答案]B

[例10]

a)——Would you mind if I open the window?

——____.

A. Not at allB. Yes, I don’tC. No, I mindD. Yes, please

b)——Would you like to play football with us?

——____.

A. Yes, I’m gladB. Yes, I’d love to

C. No, I don’t likeD. No, I can’t

[解析]对于Would you mind if…?的否定回答应为“Sorry, please don’t.”。而对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否定回答为:No, thanks.

[答案]a)A b)B

[中考热身练]

把下列句子改为反义句,不用not,使其意思与原句意思相反,每空一词:

1.He always comes to school early.

He ____ comes to school early.

2. You’ll miss the train unless you hurry up.

You’ll ____ the train ____ you hurry up.

3. My brother is old enough to join the army.

My brother is ____ ____ to join the army.

4. Both he and I have been to Beijing.

____ he ____ I have been to Beijing.

5.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There is ____ wrong with your computer.

6.Li Ming usually goes to bed at nine.

Li Ming ____ goes to bed at nine.

7.Zhang Hua is strong enough to carry this box.

Zhang Hua is ____ ____ ____ he can’t carry this box.

8.The five of us like playing football.

The five of us ____ playing football.

9.Xiao Hong is a known singer.

Xiao Hong is ____ ____ singer.

10.Everybody in our class knows where she lives.

____ in our class knows where she lives.

中考散文九大考点 篇7

整理:延安大学附属中学

牟善鑫

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主旨)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筛选提取整合信息

三、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出题时会有暗示;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参照说明文考点分析的顺序分析部分)。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词语顺序也要凭借语感和理性分析,要分析语言环境和词语搭配的问题。这样的题,往往是有选择答案,即使没有选择答案,也不要回答为什么,但思维过程要考虑道词语的逻辑顺序和词语搭配的习惯。

四、品味语言 考题形式

1、品味词语。(1).解释词语含义。(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2、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3、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4、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五、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六、表现手法

泛指写作上的方法,它必须是一段文字或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真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有时也见衬托、对比、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七、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 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八、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九、发展性考题

(1)仿写

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答题要点: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对象在XXX条件下,XXX怎么样。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3)续写

上一篇:《语言的魅力》教学设计下一篇:袜子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