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法庭民事模拟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模拟法庭民事模拟(推荐8篇)

模拟法庭民事模拟 篇1

被告王某某答辩称,自己从未申请过该号码的开户,也未实际使用,一定有人冒用其名义所为。

庭审上原告某移动通信公司提供了开户表以及身份证复印件,但审理查明开户申请表上的“申请人”签名并非李某本人书写,而系他人所签,但又无任何书面的委托手续。

法律问题:请组成原告方和被告方两组,由合议庭判决结果,并予以分析。

移动电话欠费属合同之债,因此,法院处理此类案件时必须要审查电信合同是否成立,而证明电信合同成立的举证责任在移动公司。移动公司仅凭开户申请向李某主张权利显然证据不足,还应就他人与李某之间存在代理关系或者构成表见代理负举证责任。

被告负举证责任

1如果移动公司证明了李某与他人或该移动电话持有人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如通过通话记录的查询发现李某与他人或该移动电话有联系,移动公司就有理由相信这两者之间具有代理关系或者有恶意串通等行为,此时就可适用举证责任转移,由李某就其与他人或该移动电话持有人间系何关系、他人为何持其身份证件申请开户及该移动电话持有人为何持有该移动电话负举证责任。这是因为,如果一味地要求移动公司就他人或移动电话的持有人与李某之间具有代理关系或构成表见代理负完全的举证责任,则移动公司还必须能证明他人是凭李某的身份证原件办理了开户申请手续,因为移动电话开户必须要有身份证件才能办理。办理的是原件,我们尽到了省查的义务。

如果他人只凭李某的身份证复印件办理了开户申请手续,则移动公司在审查上存有瑕疵,主张李某与他人是代理关系或者构成表见代理显然不能成立。而移动公司往往无法对此提供证据。

而李某相对移动公司而言,其与他人或移动电话持有人关系比较密切,取证较为容易,由李某对相关待证事实通过举证加以证实并不十分困难,不会因此加重李某的举证责任。因此,在移动公司证明了李某与他人或者该移动电话持有人间有联系后,由李某举证更为适宜。同时,这样的举证责任转移,也有利于彻底查清事实。即使移动公司对李某的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也便于通过李某发现真正的不当利益获得者,使其履行支付话费的义务,并承担相应责任。这有利于公平地保护移动公司和李某的合法利益。

模拟法庭民事模拟 篇2

关键词:职校,民事审判,模拟法庭,实训方案

职业教育重能力培养。职校的法律课实践性强, 除理论教学外, 必须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教学。实训具有仿真、可控、可重复的特点, 教师全面、全程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法律知识与技能, 学生有机会扮演不同角色、激活所学知识、训练多种技能、完成多种任务。通过实训, 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法律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 同时也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是实训教学的导演和指挥, 制定操作性强的实训方案是实训教学成功的保证。

选定实训内容和方式

由于民事活动最常见, 数量最大, 与民众关系最密切, 发生的争议也最多, 民事官司离民众最近, 因此, 选取民事诉讼开展实训代表性好, 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例如, 可选用教材中的案例:“2003年11月20日下午, 青岛市丰台区某中学高三学生陈某 (17岁) 在学校操场上体育课。20分钟以后, 体育课教师安排学生自由活动便离开操场。陈某与同班同学苏某 (17岁) 在足球场边玩起了摔跤。苏某将陈某摔倒致使陈某头部着地。当时, 陈某感觉头昏脑胀, 勉强坚持了一节课后被班主任送往校医务室诊断, 校医初步判断是脑震荡, 建议送往医院。后经医院确认为脑震荡, 共花去医药费及治疗费1万余元。在本案中, 谁应该对陈力所受的伤害承担责任?为什么?”

当事人均未成年, 伤害发生在课上, 涉及学校;诉讼时原被告双方、律师、证人、鉴定人等诉讼参与人多;原、被告可能提出多种不同主张以说明或理解案情。因此, 该案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 牵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以它为蓝本, 开设民事模拟法庭, 让学生充当各个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 模仿已观摩过的各种真实法庭审判情景, 直观生动、真实可信。

明确实训目标和训练途径

通过实训, 拟达到以下目标:强化口头表达、笔录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案件调查能力;训练和提高法律文书写作能力、对案件的分析判断能力、协作能力等。实训目标要进一步细化, 教师要善于抓住各个环节训练学生。通过实现各个小目标, 最终达到总要求。实训途径则因学生参训时所扮演的角色而异。

审判组实训目标:培养倾听意识;培养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责任感;培养组织会议和庭审、信息收集处理、语言表达、调解、决断、文书写作等能力。训练途径:上网查资料、阅读专业教材、向教师请教;审查决定是否立案;召集人员、组织会议、分析案情;撰写庭审提纲;组织庭审;记录立案、庭审全过程;主持调解、制作调解协议并送原被告双方签收;合议、评议;制作判决书;宣布判决。

原告组实训目标: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阅读法律文书和其他涉诉材料;培养商议对策和协作配合能力;学会收集鉴别证据、书写诉状和代理词;提高叙事和论辩能力等。训练途径: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或向教师请教;商讨如何打赢官司;学写诉状;预交诉讼费;学写代理词;出庭;辩论;接受或拒绝调解;准备上诉。

被告组实训目标:培养责任意识;学会分析案情、商议对策、协调行动;培养收集处理信息、阅读并收集证据、鉴别材料真伪、书写答辩词和代理词等方面的能力。训练途径:上网或查阅图书资料或向教师请教;商讨应诉;商议协作;书写答辩状、代理词;论辩预演;出庭应诉;参与调解;准备上诉。

综合组实训目标:培养准确描述、清晰叙述所见所闻以及客观描述伤情、准确分析判断受伤原因的能力;培养排除干扰、依法作证、独立判断的责任意识;培养维护秩序、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训练途径:书写证词;发表证言 (叙述见闻) ;写出伤情诊断证明或出庭叙说自己的判断;庭审时维护法庭秩序、制止违法。

实训教学活动的组织

教师要认真挑选学生, 精心组建诉讼参与方, 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分组和角色安排每班分为两组:选优秀学生20人参与实训活动 (包括辅助工作) , 其余人旁听。将参与实训的学生分成4个小组: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综合组。审判组由审判长、审判员 (陪审员) 、书记员组成;原告组由陈某及其监护人与其代理人 (如律师) 组成;被告组由第一被告苏某及其监护人和他们的代理人 (如律师) 、第二被告学校法定代表人及代理人 (如律师) 组成;综合组由证人、鉴定人、法警等组成。

明确各组任务根据角色确定每个参与实训学生的任务, 有条件时互换角色。审判组要了解其职责及工作程序、制作调解协议和判决书等;原告方要懂得自己的诉讼权利和义务、会写诉状、代理词、会运用证据等;被告方要能提出有利于己方的证据、会答辩、会反驳等。

教师的工作主要是选好各组角色, 尤其要选好审判长。因为审判长负责指挥整个法庭, 是诉讼活动的核心, 应选成绩好且性格合适者担任。原被告可以选些能言善辩的学生, 代理人也应选口才好的人担任。要鼓励他们想说、敢说、会说, 增加对抗性, 使实训有趣。当然, 要以理服人、以法服人。

开庭前的培训

讲解重点、难点, 复习相关知识包括: (1) 教师要重点讲解与案件有关的原被告各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 (2) 讲解民事诉讼程序。诉讼参加人要了解各自职责、诉讼权利和义务。在起诉受理程序方面掌握起诉和立案条件、管辖法院;在审判程序方面着重讲解开庭 (出庭) 前的准备和一审程序。 (3) 补充知识:如证据的种类、证据的审查、证据的运用等。 (4) 提示原被告各方:你的对手可能会提出哪些主张, 己方该如何应对 (难点) 。

督促学生牢记各自角色的职责、工作程序、训练工作技巧 (1) 教师要结合教材、法律法规、音像资料、实例等, 把每个角色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和工作技巧讲解清楚。重点指导审判组学生把握好庭审程序、使用规范语言;指导学生做好法庭调查的询问和证据核查、开好合议会、做好庭审记录。其中, 最紧要的是指导审判长驾驭好法庭;重点教原告组学生学会控告、向证人和鉴定人发问、举证和质证。提醒原告和代理人:口径一致, 不自相矛盾;代理必须经原告授权, 不能越权;重点教被告组学生询问原告、证人和鉴定人, 教他们质疑辩论或提出反证;指导综合组的证人、鉴定人、法警等角色, 根据案件事实如实陈述案情、听从审判长的指挥、完成所扮角色的任务。 (2) 角色训练。要求学生熟悉并牢记任务和所需工作技能, 认真练习。要检查审判长所准备的审判程序提纲, 要反复练习掌握庭审工作内容及用语;要让原被告双方练习在法庭上的发言。 (3) 适时进行再次辅导。根据学生对角色的模拟演练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再次辅导。如对法庭调查、举证、质证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正等。

对开庭前各组准备活动的督促指导

各小组为完成角色任务, 要认真开会研究。各组应独立进行讨论, 内容保密, 使模拟法庭更接近真实, 也可检验出各组水平。讨论要有议题。教师要去现场指导各小组讨论, 并指出遗漏问题, 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点, 补充不全面的认识, 最后, 指导各小组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讨论的内容和重点各小组因角色而异, 侧重点不同。审判组讨论的主要是案件的定性、证据、审判程序、庭审语言、在法庭上要提问的问题、判决内容及判决书的写作等;原告组讨论的主要是案件的事实和性质、诉状写作、法庭调查中如何询问被告和证人、案件的证据材料是否真实充分、庭审中准备出示哪些证据、如何出示证据、如何应对质疑、被告方可能出示哪些证据、如何反驳等;被告组讨论的主要是己方行为是否已构成侵权, 诉状指控的行为是否存在, 原告在诉状中列出的证据是否确凿充分, 原告方还会出示哪些证据、怎样质证, 己方有哪些证据及如何出示, 在法庭上怎样对证人提问, 为己方辩护的要点及辩护技巧等;综合组主要讨论证人、鉴定人如何作证, 法警工作职责等。各组还要围绕案件中控辩双方可能出现的辩论焦点进行讨论。

文书材料写作指导

模拟法庭的法律文书及庭审材料涉及起诉、答辩、审判三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诉讼材料要既说理又说法, 格式规范: (1) 应由审判组完成的:审判提纲、庭审笔录、合议庭评议笔录、宣判笔录、调解协议或判决书。 (2) 原告使用的起诉状、代理词等。 (3) 被告主要准备答辩意见或代理词。 (4) 证词、鉴定意见 (结论) 。

加强庭审指导

第一, 开庭前, 分别检查、了解各组学生的准备情况, 加强具体指导。 (1) 再次提示学生:查明诉讼参与人出庭情况、告知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2) 告诫学生:尊重与保障原被告双方的诉讼权利, 不厚此薄彼;法庭调查阶段发问有的放矢, 举证与质证并重。 (3) 提醒学生:注意法庭辩论的针对性, 坚持以理服人、遵守法庭纪律、维护庭审秩序。 (4) 提醒学生:宣判要避免漏写是否公开审理;要明确诉讼费谁负担;要避免漏写法律条文;要防止出现不交代上诉权、上诉期限、上诉法院等错误。

第二, 组织学生摆设法庭席位, 作好开庭准备。

第三, 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庭审情况。

第四, 检查庭审记录。看内容是否齐备, 有无审判长和书记员的签字, 证人证言有无签名等。

第五, 教师还要帮助学生纠正如下错误: (1) 角色扮演不到位, 在法庭上没有履行相应职责。 (2) 表现过于突出。如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回答提问、举证、辩论、最后陈述等各环节, 在法律知识、语言、神态各方面的表现超出了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 (3)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时, 不按事实陈述, 甚至胡编乱造。 (4) 对角色的基本情况不熟悉, 在庭审中面对各方提问不能如实回答, 甚至答非所问。 (5) 整体错误。事先准备不足, 庭审中配合不够, 草草宣判了事。

教师应注意, 当出现小的错误时, 不必当庭指出;有较大的错误时, 教师可暂停模拟法庭, 指出问题, 告诉学生正确的做法。

实训的考核评定

学生的实训成绩评定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工作表现, 如态度、仪表、举止、纪律等;二是法律职业能力, 如法律专业知识、法律技能、材料写作等。具体有下列四点: (1) 学生是否已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工作。 (2) 各模拟角色的具体表现, 学生间是否团结协作、遵守纪律。 (3) 活动结束后, 各角色提交的法律文书和实训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例如, 审判人员提交的审判程序提纲、判决书, 原告的诉状, 被告的答辩状, 原、被告各自的出庭预案, 律师的代理词等。 (4) 实训结束后提交的总结报告。

考核按良好、及格和不及格三档记分。学生的工作态度越好、法律职业能力越强, 成绩越好。

分析总结

在模拟法庭结束后, 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每个参与实训的学生要写出报告, 叙述在实训中的表现, 总结成功的经验, 找出不足。教师应该就本次实训教学情况作总结评析, 肯定成绩, 指出不足, 提出改正的方法。通过形象、具体、生动、丰富的教学实践, 学生能够增强感性认识, 加深对法律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建立依法办事意识, 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阳茜.浅谈高职高专法律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的建设[J].教育探索, 2000, (11) .

[2]王冰路.法律职业教育实训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现代技能开发, 2002, (12) .

[3]陈少锋.模拟法庭与其他法律实训方式的关联性研究[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9) .

[4]王琳.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 (4) .

模拟法庭之我见 篇3

模拟法庭,是任何一个与法律有关的教与学的人员要给整体的法学教育过程给出一个全面而又深刻的见解时所无法绕过的一个词汇。就传统的法学教育而言,无疑具有重理论化知识传授而轻实践化操作的倾向,对于理论与实践,有学者坦言,两者中轻视任何一个都有悖于我国法学教育的精神。模拟法庭是法学教育实践化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学术界中,对于模拟法庭的研究与讨论也非常之多,然而,对于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研究却鲜有。就现阶段而言,与其说是我国的法学教育中缺少必要的实践性课程设置,不如说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和完善实践性课程。基于此,本文试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构建一种评价性的三维度框架,为法学教育添砖增瓦。

笔者认为,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是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考核。正是主要基于此又不限于此的影响因素,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程设置,对于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基础性的作用。在模拟法庭之前的其他课程,就已经对模拟法庭的教学效果产生了影响,比如说刑法、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些课程的基础性作用,已经对学生的思维、基础知识等方面起了奠定性作用,良好的基础知识掌握对模拟法庭会产生正向的效果。因而,评价模拟法庭的课程设置时,“先理论课程后模拟法庭”的顺序是不应缺少的因素。另外,学校在课程的课时、服装、道具、相关人员等其他相关方面进行了设置和安排,评价这些因素时,最重要的关键点在于是否满足学生切身的实际需求。模拟过程,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具有核心影响作用。在模拟过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评价因素在于学生对于程序正义的认可程度。“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程序正义是模拟法庭所应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效果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力。另外,对实际案件的判断能力、对案件的分析与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判断能力、对法言法语的使用能力等,是对模拟过程评价的关键性因素。

总结考核,是模拟法庭总结与提升的总要阶段。现如今,对模拟法庭的课程设置以及模拟过程都已经有所重视(虽然可能没有达到我们所理想的状态),教学效果等也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总结考核阶段的重视程度却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注意。另外,诚有学者言“借鉴心理学、教育学、认识论的研究成果,运用课程论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包括模拟法庭在内的诸多法律课程之设置与实施问题,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总结考核阶段,可以加入其他学科建立起一种跨领域的交叉,以此,可以让模拟法庭这门课程增加更多的知识体系化意味。总之,总结考核阶段,是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容易被忽略却不应被忽略的一个阶段。

单一的维度,并无法从整体上对一项教学效果给出一个相对比较全面的考虑,因此,建立一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在此,笔者综合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考核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构建一种评价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三维度框架,并从简化的意义上,作图如下:

如图所示,X轴表示课程设置,Y轴表示模拟过程,Z轴表示总结提升;A点表示课程设置的评价效果,B点表示模拟过程的评价效果,C点表示总结提升的评价效果。那么,由A、B、C三点可在三维坐标系中共同决定P点。线段OP的长度,即可表示模拟法庭的总体评价效果。在具体应用时,我们可以分别对某个模拟法庭课程的课程设置、模拟过程、总结提升分别根据前文所述(以及其他可能为叙述)的影响因素给出一个分数值,分别设置在此坐标系中,可得出线段OP的长度。然后,再针对其他的某个模拟法庭课程,按照相同的方法得出线段OP的长度。那么,通过对比,OP较长的模拟法庭课程,即可初步认定为评价效果较好。

“正是由于模拟法庭提供的训练更真实、更近于实践、更系统和全面,把经院式无生气的法学教育变成了能动式生动活泼的模式,因此各国法学院都定期在法学院内部举行模拟法庭比赛或开设模拟法庭训练课程,以弥补传统法学教育中的不足”,模拟法庭的开设让无数法学学子具备了更加全面、更加实用的技能,也为我国的法学教学与法律职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价值。对于模拟法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我们所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考虑原来问题更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在這个法律已经重要并日渐重要的时代,法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不得不深思、慎思的事情,模拟法庭作为培养法律人才实践教学的重要一环,建立一个适当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民事模拟法庭庭审观后感 篇4

以前常听老师和法制节目讲程序的重要性,如程序是法治和恣意而治的分水岭。这个学期我们终于进行了民事诉讼法的学习,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第二部诉讼法,对于课本的知识可以通过不断的记忆与做练习来巩固与提高,但是一切理论都需要实践来检验和巩固,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更是需要进行实践。这次组织的模拟法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很荣幸我能真正的参与到其中,且扮演一名原告辩护律师,并且通过对整个模拟法庭庭审过程的观看与参与,也对以前学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对这个案件也想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

上午,我们结束了我们民事诉讼法的理论学习,在放学后我们班一起到学院的模拟法庭室,进行了我们期待已久的模拟法庭。关于这个案件,案情大概是这样的原告褚文与被告县供电公司(以下简称县供电公司)、县城投公司(以下简称县城投公司)、昌盛公司、郭振强、黄忠法、周婷因触电致人身损害要求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害赔偿纠纷一案,原告于2010年12月22日向福建省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就案情而言,该案事实清楚、权利义务相对不太明确、双方争议争议较大,但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民事纠纷,且案件为一审案件,所以法院在审判时适用了一审时的普通程序。普通程序在开庭审理环节采用合议庭制,由书记员记录。当事人在审理日前已将所有应当携带证据经行庭前证据交换。开庭时,法官可以根据诉讼请求和答辩意见归纳出争点,经当事人确认后,围绕争点举证、质证和辩论。确定争点、调查证据、进行辩论可以一并进行,遵守固定的顺序,受普通程序顺序的制约。庭审结束时,审判人员可以根据案情的审理情况对争议焦点和当事人各方举证、质证和辩论的情况进行简要总结,并就是否同意调解征询当事人的意见。最后在双方分歧意见较大的情况下,没能达成法庭调解,由主审法官当庭宣判,模拟法庭结束。

法学实践(模拟法庭) 篇5

《法律家·法学实践(模拟法庭)教学系统》——精选民事、刑事、行政等150余件各类型法院裁判真实典型案件、每个案件均含案件基本信息、案件证据、案件文书、模拟角色、开庭程序模板和案件评析等数据信息。本系统含学生端、教师端和管理员端三大功能区,可满足实训室现场和校内网络两种模式应用。教师根据不同案件可设置学生分组,让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被告、原告委托代理人、被告委托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角色,全程参与庭前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法庭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判、结案等诉讼流程。庭审过程采用真实现场和仿真动画二种模式呈现法庭场景,系统支持文字和音频两种庭审模式。具有指定发言和申请发言等控制功能,教师可监控实训进展并可随时进行点评指导,实训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提交的文书证据、庭审笔录以及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分。

本系统内置数百案件,案件丰富多样,涵盖民事、刑事、行政、海事等领域系统,流程清晰,操作简便,通过本系统实训可让学生深刻掌握各类案件不同诉讼阶段的完整诉讼流程,从而熟悉相关庭审流程和法律规定、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并能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写作能力和实操能力。模拟法庭是各法学院系开展法律实践性教学的最重要形式,《法学实践(模拟法庭)教学系统》已成为各法学院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必备工具。

模拟法庭报告 篇6

指导老师:陈老师

09级法官、检助班

李小小 200910110152

开庭准备

书记员:

为了维护法庭纪律,保证庭审的顺利现在进行宣布法庭秩序:

1.到庭的所有人员一律听从审判员统一指挥,遵守法庭秩序。

2.不准喧哗,不准鼓掌,不准吸烟,不准随意走动,不准提问。

3.被法庭问话的人回答问题时,应自动站立,答完自动坐下。

4.未经允许不准录音、录像、摄影。

5.自动关闭通讯工具。

6、对于违反法庭纪律规则的人员,合议庭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法庭或予以罚款、拘留;

7、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

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和审判员入庭。(审判长和人民陪审员入庭)

审判长:请坐。

书记员:

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座(审判长、审判员入座)请坐下。报告审判长,原被告当事人及委托代理人均已到庭,开庭工作准备就绪。请审判长开庭。

审判长:

现在开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广州市白云区法院在此依法公开审理。深圳大学“专升本”毕业生马寅娜因被拒绝授予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而起诉广东省司法厅的案件正式开庭。

审判长:请原告向法庭报告你的姓名、年龄、职业、住址。原告:马寅娜,23岁,住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无职业。回答完毕。

审判长:被告?

被告: 广东省司法厅。回答完毕。

审判长:原告已经委托xx律师事务所郭莲辉律师为其诉讼代理人出庭参加诉讼。被告已经委派法定代表人xx出庭参加诉讼。

审判长:原被告双方对对方出庭人员有无异议? 原告:没有 被告:没有

审判长:原告马寅娜诉广东省司法厅一案,由广州市白云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崔小英担任审判长,与审判员李华、审判员陈东共同组成合议庭,由本院书记员黄丽担任法庭记录。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义务本院已书面告知,不再重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当事人如果认为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是本案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审理的。有权口头或书面申请回避:

审判长:原告是否申请回避? 原告:不申请回避。

审判长:被告是否申请回避? 被告:不申请。

法庭调查阶段

审判长:下面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的重点是总结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向法庭提供证据,反驳对方主张的,亦应说明理由。首先由原告陈述相关事实及诉讼请求。

原告代理人:关于马寅娜状告广东省司法厅案,事实和理由如下:

2008年6月6日,司法部在其网站发布第75号考试公告。与以往不同的是,报名条件新增一项:

“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可以报名参加国家司法考试。”

此项措施将延续至2011年。

公告中的这条优惠政策,让当时正在深圳大学法学院读大三的马寅娜和她的同学们很是兴奋。因为一旦通过考试,大学毕业时,就能够取得律师执业证,从就业角度说,无疑是抢占了先机。原告马寅娜备齐了报考时必须的文件,经审核后取得了准考证,并以371分的成绩,通过了当年的司法考试分数线。

2009年9月,正准备领取律师执业证的马寅娜接到广州市司法 局的电话,称她是专升本考生,不符合考试公告中要求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报考资格,所以考试成绩无效。

原告马寅娜称:“我是通过广东省教育厅同意的专插本考试,升入到深圳大学法学院后,大三和大四的课程都是跟高升本学生一起上的,我的毕业证书也是教育部发的,学费跟高升本学生交的也一样多。”

马寅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是司法部门对专升本身份

提出异议,她不知道自己在这个方面会有怎样的区别对待。

通过努力考取的成绩,却被司法部门一个电话告知就作废了。对此,马寅娜表示难以接受。2009年9月底,原告马寅娜向司法部提起行政复议。2010年1月25日,司法部在行政复议决定书中,维持广东省司法厅

不颁发马寅娜法律执业资格证的行为。理由是:

马寅娜在报名时隐瞒了

专科阶段的学习经历,应对此承担全部不利后果。原告马寅娜认为,司法部门以自己不是普通高等院校大三在校生身份为由,拒绝授予

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行为,是学历歧视。原告填写的所有表格,都是司法部统一提供的。原告在《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表》中,最高学历一栏勾选了法律本科,并无隐瞒。而且,报名表格并未要求考生注明“专升本”本科生身份,因此不存在过错。我国高等教育法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如果拒绝“专升本”本科生参与司法考试,应该出示“专升本”考生不如“高升本”考生的证据。否则,就是教育歧视,有违教育公平。

综上诉讼请求如下:要求广东省司法厅依法授予马某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审判长:原告对起诉内容有无补充? 原告:没有。

审判长:下面由被告针对原告的起诉发表你们的答辩意见。被告:根据原告的起诉状,现答辩人提出如下答辩:

依据《高等教育法》,被告认为,原告不属于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故不具有报考司法考试的资格。而且,其在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时,在《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表》中,未如实填报法律专科学习经历,仅填写本科在读学习经历,从而隐瞒了专升本本科生身份的真实情况。对所造成的后果,原告应承担全部责任。对“普通高等学校2009年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解释是,需要符合三个要件:

经过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全日制大学和独立设置的学院的在校本科学生,2009年7月31日前取得毕业证书。

按照《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校设置暂行条例》的规定,(此次司法考试的)政策范围已经明确界定为经全国普通高招统考入学的本科生”,由于原告的学历属于专科起点本科学历,不符合报考条件,根据《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等的规定,应不予颁证。

综上所述,请求贵院依法驳回原告无理的诉讼请求。审判长:被告对答辩意见有无补充? 被告:没有。审判长:

下面就案件事实进行证据审查,由于在庭审前本院的立案的流程机构已

经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证据交换,并且送达了证据清单,因此在质证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庭前所提交的证据清单的载明的序号说明证据的名称以及证据所要证明的对象,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发表质证意见的时候,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有无证据效力以及证明效力大小发表。首先由本案的原告出示证据。

原告诉讼代理人:我方有三组证据要向法庭提交。其中,证据1为在校大学生证明,用以证明原告的学历;第二组证据包括证据2为《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报名表》,用以证明被告批准报考资格。

审判长:被告对原告方所出示的证据有无异议? 被告:没有异议。

审判长:现在进行法庭辩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应围绕本案争议焦点,结合法庭调查的具体情况以及适用法律方面进行综合性发言。辩论中应当实事求是,在法律范围内尊重客观事实,以理服人,不应 涉及与本案无关的问题和进行人身攻击,不得重复发表意见,包括不再重复事实、不再重复证据以及质证意见。

审判长:下面进行法庭辩论,首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针对第一个争议焦点发表辩论意见。

原告:辩论意见如起诉状内容,不予重复。

审判长:现在由被告发表辩论意见。被告:如答辩状内容,不予重复。

审判长:被告有无新的辩论意见?重复的不用再说。被告:没有。

审判长:原告有无新的辩论意见? 原告:没有。

审判长:

围绕争议焦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充分的法庭辩论,双方无新的辩论,法庭辩论阶段结束。现在由双方当事人进行最后陈述,在最后陈述阶段双方当事人可以简单明确的表明对于本案的处理意见和各自是否坚持诉讼主张的意愿。首先,请原告方作最后陈述。原告:希望法庭做出合理判决,判令广东省司法厅依法授予马某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审判长:请被告作最后陈述。

被告:请求贵院依法驳回原告无理的诉讼请求。

审判长:合议庭需要对本案休庭,十五分钟进行评议。

下面宣布休庭,由合议庭进行评议,评议后继续开庭(敲击法槌)。书记员:全体起立,请合议庭退庭。(合议庭下)

十五分钟后

书记员:休庭时间到,请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审判长:坐下。

审判长:(敲击法槌后宣布)现在继续开庭。审判长:

经过法庭调查,根据双方向法庭提交的起诉状、答辩状以及相关的证据材料,基于对事实的认定,本庭认为本案并无争议焦点。本庭对如下事实给予认定: 原告马寅娜报名期间,隐瞒了她属于专升本教育应届毕业生身份的真实情况,填表时,在“学习经历、最高学历”一栏中,仅填写了本科在读经历,未如实填写专科学习经历。她报名时提交的在校生证明,也未如实反映上述情况。按照《高等教育法》和《普通高校设置暂行条例》的规定,(此次司法考试的)政策范围已经明确界定为经全国普通高招统考入学的本科生,由于原告的学历属于专科起点本科学历,不符合报考条件,根据《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等的规定。经审查,原告不符合资格授予条件,不予授予法律职业资格。审判长:现在进行宣判。书记员:(全体起立)

审判长:判令驳回原告请求,办案诉讼法由原告承担。

审判长:崔小英

审判员:李华、陈东

二00一年xx月xx日

审判长:请坐下。

高职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浅谈 篇7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是一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专科教育,是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工作在职业岗位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在高职院校开设法律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教育的主渠道,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增强法制观念,做守法公民,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但目前,法律课的教学仍停留在以听教师讲授书本知识为主,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只是机械地“听”、“记”、“背”的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虽然也采用案例教学法,但选取的案例多是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而设置的,其综合应用性与实践性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只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是一种完全被动式的学习,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学必须突出“要精”、“要管用”的思想,精简理论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模拟法庭就是通过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二、模拟法庭教学的具体实施

1. 确定案例。

案例的选择是组织模拟法庭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所选取的案例应当具有覆盖性、典型性和可辩性,这样的案例应能覆盖实体法和程序法两大范畴,代表重点难点知识,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类型的法律关系,同时又有可辩性。选择这样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在参与时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质疑学会运用法律思维方式,提高综合运用法律的能力。

2. 分派角色,准备诉讼文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特点,安排不同的岗位和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组织各组人员讨论、研究案情,并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核实法律条文,撰写起诉书、辩护词等法律文书,以及如何搜集人证、物证、书证等证据材料。在制作诉讼文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找出应变措施。

3. 开庭。

开庭是整个模拟法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如何,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如何,学生平时学习的效果如何,都会通过开庭得到检验。在开庭时要按照法庭正式的庭审程序进行,一定要注意庭审的程序的完整性、严肃性、规范性。所有过程都放手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参与、不干涉,即使遇到了问题或准备阶段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也由学生自己处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中断案件的审理。教师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记录,在开庭后再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保持审判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 总结、评价。

在开庭审理后,应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既可以请专业教师点评,又可以其他学生自由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教师对学生在庭审过程中对实体法和诉讼法的理解和运用、在庭审中的言谈举止、协调能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教师既要肯定审判过程的成功之处和正确做法,对表现出色者予以表扬,又要指出不足之处,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模拟法庭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所谓模拟法庭教学,是指教师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审判的全过程,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其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可以促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在传统的法律理论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站在讲台上当演员,学生坐在下边当听众。这种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严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不能完成高职教育的能力目标。而在模拟法庭中,学生充分认识到法律已不再是一堆僵硬的教条与抽象的规则,相反,它所展现的是一种活的法律,学生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指导学生怎样去查阅有关的法律规范,怎样去收集事实材料和相关证据,怎样去寻找事实与证据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并让学生在法庭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将他们置于法官、律师等的角色位置,赋予学生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激励学生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参与整个模拟法庭活动。

2. 可以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

传统法律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与理论的深度,而忽略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即使是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训练也只是局限于某一部门法的某一具体知识点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这种“重知识,轻技能”的模式特别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已不符合实际的需要。但在模拟法庭教学中,学生既可以接触到实体法,又可以运用到程序法;既涉及刑事、民事等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又涉及司法文书写作、法律逻辑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实现了知识的融合。模拟法庭要求学生从零散的案件材料入手,认定事实、查找、搜集证据,查找适用的法律规范,书写有关的法律文书。这就培养了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整理事实材料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调查取证的能力、对证据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制作司法文书的能力、记录能力、辩论能力等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远非传统教学模式所能达到的。

3. 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团结协作意识。

传统的法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为主,教师向学生灌输具体法律的历史发展、意义、基本概念、原则、特征和具体规则等,教学脱离了实际,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往往觉得无所适从,觉得所学知识不够用,也不知道如何用,很难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而实践中的案件是综合的,案件的处理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只靠法律就可以解决的事情,必须把法律与社会生活现实联系起来。而模拟法庭正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模拟的场所,使学生“身临其境”、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有所用,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司法程序并不是单独一个人能够完成的,它需要学生集体参与、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4. 可以促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习惯事先准备教案,按照教案教学,但模拟法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教师要组织好模拟法庭教学,必须深入钻研有关的法学理论,充分了解司法实践,熟悉法庭审判程序,必须提高自身的法律运用能力和知识储备,而不仅仅是“备”教材内容。在整个模拟法庭训练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挑选或编写案例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指导学生编写剧本,对学生所扮演角色的把握提供指导性意见,等等,这就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同时,教师在指导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真正成为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培养、训练的能力正是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因此,以实践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

四、模拟法庭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 要进一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教师要想组织好模拟法庭的教学活动,自身应具备比较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法律事务纷繁复杂,教师弄不懂的法律案件不在少数,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情况也有不少,因而在进行模拟训练时,教师切不可把自己都一知半解或人们认识上有重大分歧的案件拿给学生模拟训练,否则没有能力让学生信服。因此,教师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答案,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诉讼法,而且要懂得实体法的知识,更要掌握一些法庭工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 要对模拟法庭给予资金和硬件的支持。

模拟法庭的建设应当具有真实的场景,需要创造一个法制环境,体现特定的法制文化,配置服装、徽章和相关设施来营造一个法制的氛围。而很多在教学实践中建设的模拟法庭,只是将一个普通的教室临时“装扮”成为模拟法庭,很少能将模拟法庭体现出法律的内涵。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的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不仅有失法庭的庄严与肃穆,而且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 要认真筛选、深入研究案例。

案例是模拟法庭教学活动的核心,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具有可操作性并与理论授课内容相符合的真实案例。但目前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所选择的案例,有的是以往的老案件,有的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编造的虚构的案例,还有的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案例。同时,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也仅停留在对案件的表面分析上,没有进行认真理解、分析和挖掘。对案例不进行认真的选择和分析,这样的模拟法庭活动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是走过场,老师与学生在表演、作秀,模拟法庭教学应有的教学目的,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凸显出来。

4. 要避免教学环节缺乏完整性。

在模拟法庭活动中不能只注重庭审环节而不注重庭前和庭后总结环节, 因为在司法实践中, 法庭审理阶段仅仅是案件审理的一个环节, 大量的模拟庭前准备工作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 庭后的总结对于提高审判的质量也非常重要。要使模拟法庭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且在模拟法庭活动之后, 教师一定要组织学生对运用法律知识是否正确, 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合理, 程序是否合法, 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 有哪些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等进行总结, 该肯定的方面加以肯定, 该改进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旁听的学生来说, 案件中所涉及的知识点未必都很清楚, 需要教师对具体的知识点再做进一步讲解, 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 模拟法庭教学要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 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参考文献

[1]姚建涛, 杜庆贵.关于模拟法庭教学的若干问题.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6, (3) .

[2]武俊山.浅谈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运城学院学报, 2006.6.

[3]张振亮.模拟法庭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中的应用.南京邮电学院学报, 2004.12.

模拟法庭教学的课程内容设计 篇8

关键词: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内容;课程化;吉林大学法学院

在对传统法学教育反思的基础上,以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为代表的法学实践教学逐渐被人们重视并加以研究。模拟法庭教学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分析、查找和研究能力,强化法律思维和专业文书的写作,掌握庭审技巧和法庭礼仪等方面弥补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是法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拟法庭教学对于法学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其中课程内容的设计是最核心的部分。目前,虽然学界在这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但还存在很多误区。从2010年起,吉林大学法学院开始探索模拟法庭的课程化教学,至2014年,历经十余场主办赛事、数十次参与国内外赛事的历练,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基本完成,并以教学计划和教学部的组织形态加以保障,教学反馈良好。

一、课程内容设计意图纠正的几个问题

1. 误把教学组织流程当作课程内容

一些学校认为模拟法庭的课程内容包括如下步骤:案例选取、角色分配、诉状提交及交换、模拟庭审、点评及归档[1]。但从教学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教学组织流程而非真正的教学内容。目前,很多学校组织模拟法庭教学活动,都是按照上述思路进行,但是涉及案例分析、诉状写作这些专业内容都是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而活动的组织者——法学院校往往认为这些活动开展完毕就已经对模拟法庭进行了实质性的教学,这是一种误区。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而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等的总和,也叫课程。在上述教学组织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学校对于教学流程的掌控,但是却未见知识、技能的传输、行为和习惯的培养,更未见师生的互动。况且,教学内容需要有教学标准、教材等一系列评价指标,单纯的教学活动安排无法达到这样的要求。

2. 误把考核方式当作课程内容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对模拟法庭的主要关注点是最后的模拟庭审并将其作为教学主要内容,而对庭审前的知识与技巧关注不足[2]。这里我们必须要意识到的是模拟庭审仅是模拟法庭的考核方式,即学生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准备,将自己对案件的掌握、证据的运用、诉状的写作、庭审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在模拟庭审时予以展现,合议庭对学生在庭审过程中表现出的各方面素质予以评判和点评。不可否认,模拟庭审确实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且相当重要,但它不是教学内容,仅是对教学内容的考核。一些学校认为只要开展模拟庭审就算是完成了教学活动,这是有失偏颇的,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有师生的互动、信息的传递,但是它只是对模拟法庭中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的一种考核,而非是传授。

3. 误把理论知识当作课程内容

目前关于模拟法庭的教材很多,这些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不少是按照理论知识体系的思路将模拟法庭划分为民事模拟法庭、行政模拟法庭、刑事模拟法庭等,抑或是一审模拟法庭、二审模拟法庭、再审模拟法庭。在内容上也多涉及民法、行政法、刑法以及各种诉讼法的基本知识[3]。这种课程设计显然是受到了理论法学学科划分和知识体系的影响,仍是以理论知识为本、以法学体系为本,忽略了学生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未从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技能入手来设计模拟法庭课程内容。

二、课程内容设计思路和特点

1. 设计思路

模拟法庭课程内容设计应当摆脱理论知识体系的影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职业角色为本。根据学生在模拟法庭中应当具备的相应技能,吉林大学法学院在五年的模拟法庭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用于所有类型模拟法庭教学的课程内容,并已将这套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应用于各项赛事的实际指导中。这套体系的主要设计思路是:将三段论的分析方法有机地与模拟法庭教学结合并透视模拟法庭比赛的各阶段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能力和得到的技能训练,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内容包含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案情掌握及训练、案例分析方法、法学研究、证据运用、诉状写作、庭审技巧。

2. 主要特点

一是思路转换。课程内容设计摆脱了理论知识体系的束缚,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职业角色出发,摸索出模拟法庭教学组织的各个阶段学生应具备的技能,实现了思路转换。它依托于模拟法庭的教学组织流程,但又能够使之更加丰富和圆满,使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技能上得到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二是贯彻始终、体系完整。这套课程内容在逻辑上自成体系,贯穿模拟法庭的始终,形成完整的体系。从案例发布到模拟庭审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应当掌握的技能和接受的训练被一一透视出来并形成了完整的、贯彻始终的课程内容。最为难得的是它与理论知识体系界限分明,但又相得益彰,互相补充。

三是以职业角色为本。课程内容设计秉承锻炼学生的职业思维、培养职业素养、打造职业形象的理念,完全以法学生的职业角色为本。通过训练,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普遍苏醒并且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也符合实践教学的宗旨。

四是吸收借鉴。课程内容不仅吸收了国内各个院校先进的经验,还总结了国外在相关赛事方面的具体做法。例如在诉状写作方面,借鉴了美国法学院通用的诉状写作格式并且结合中国法律文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讲授,使学生思路清晰,表达准确。

五是演绎的教学方法。课程内容采用大陆法系普遍使用的演绎方法,将三段论的逻辑思路有机地与课程内容相结合,一方面延续了与理论教学相一致的思维习惯,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教学过程中的逻辑严谨性。

三、课程内容

1. 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总论

案例分析的两条进路是指从宏观上向学生展示模拟法庭案例的横纵思维进路,是模拟法庭课程体系的总论部分,目的是让学生对案件处理的流程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从纵向来讲包括:案情掌握(感性小前提)—案例分析(理性小前提)—法学研究(大前提)—证据运用(结论)—诉状写作(体现)。

从横向来讲包括(如下表以故意杀人罪为例):

结论大前提(法学研究)小前提(案情掌握)

诉求(焦点)要件法律规定案件事实

故意杀人罪主体1.法源类型:

一次法律文献

二次法律文献

2.要求:

准确性、即时性、

权威性、全面性1.真实案件事实

2.有证据证明

3.有逻辑呈现

4.全面清晰

主观

客观

客体

通过横纵两条思路将案件所有的信息进行统摄,既能让学生从整体上对案件的进程、结构有所了解,又能对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逻辑联系有初步的认识。这是一个基础课程,统领后续的讲授内容和讲授方法。

2. 案情掌握的训练——感性小前提

纵观国内所有的法学院校,案情掌握这部分内容都是交由学生自行完成,然而每年在模拟庭审中都有学生在案情掌握上出问题,如不全面、不细致、较不准、不会用、不会表述等。经验告诉我们,案情掌握是模拟法庭的一个基础,是整个演绎思维中的小前提,学生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无法对案情进行深入细致的掌握。所以,案情掌握训练理应成为模拟法庭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这部分的授课内容主要有模拟法庭案件与真实案件的差别、案情掌握的方法等。比较有效的训练方法有信息集合法(即先让一名学生陈述案件的主要信息,其后由其它同学补充,通过几轮补充最终将案情补充完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在案情掌握方面的不全面、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非常有效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六要素训练法(即运用记叙文六要素的方式训练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掌握案情)和错时训练法(即让学生利用1—15分不等的时间总结提炼案情,展现案件的不同层次,灵活掌握案情)。

3. 案例分析方法的训练——理性小前提

在对案件事实掌握的基础上,就进入到案例分析的阶段。案例分析也是演绎推理中的小前提,它是在之前的案情掌握基础上对案件情况做出的初步整理,因此我们也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理性小前提。我院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训练方式——法律关系分析法,分为五个步骤:

(1)确定是否产生了法律关系——案件中存在哪些法律关系;

(2)明确争议的核心法律关系——有关联的法律关系,二者关系如何;

(3)分析法律关系的性质——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4)考察法律关系的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5)是否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后果——找到变更、消灭的原因。

4. 法学研究的训练——大前提

法学研究是演绎推理中的大前提,是整个案件思路展开、论证的基础,也是考察学生法学理论延展能力最核心的环节。通常情况下,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基础,但是将法学基础整合为案情所需要的法律知识是需要训练的。这部分我们设计的课程主要有:

第一,明确法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要让学生明白法学研究是为了解决整个论证的大前提,是整个论证的基础。法学研究要满足准确性、即时性、权威性和全面性四方面的要求。

第二,掌握“大前提”包括的内容及权重。法学文献是以不同的载体表现出来的,如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学者观点、著作、文献等等。它们具有不同地位(一次法律文献和二次法律文献),在使用中也有着严格的次序要求以突显法律的严谨性。学生必须要对这部分内容有清醒的认识,否则在使用法律文献的时候比较容易出错。

第三,熟练利用各种资源查找案件的“大前提”。目前网络数据库发达,每个数据库的特点、检索习惯各不相同,在浩如烟缈的数据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据检索能力。通过训练,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westlaw、lexisnexis、heinonline以及一些中文数据库,法律检索能力普遍提高。

第四,准确总结和提炼出案例需要的法律“依据”。学生对什么是法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掌握了各种搜集信息的方法后,面对庞杂的信息如何总结、提炼和应用也是一项必备的技能。

5. 证据运用的训练——结论

在学生掌握了案件事实和必备的法律知识之后,就应当进行证据运用方面的训练。这部分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大前提和小前提结合起来的能力,主要包括:(1)模拟法庭证据的独特性。模拟法庭毕竟是模拟的案件,虽然尽量做到来源于真实案件,但为了照顾比赛的需要一般要经过加工,体现在证据上,与真实案件不同的是,除了案件提供的证据之外,一部分案件事实是可以被当作证据使用的,因此如何甄别案件信息、运用证据也是考察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2)证据三性及证据链条。对已经学习过证据法的学生,在这部分能体验到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是如何与真实案件关联、互动并且影响案件进程和结果的。要让学生明白各证据之间的关系就像一根链条,彼此相连接和印证,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还原案件事实,也无法实现论证目的。(3)证据目录的制作。在学生掌握了大前提、小前提以及运用证据的相关技能之后,我们会对证据目录的制作加以引导,由学生自行完成。证据目录能反映出学生对案件事实、法律依据和证据运用的掌握情况。

6. 诉状写作的训练

在诉状写作上,我院引进了美国法学院推荐的IRAC(即:I是issue、R是rules、A是analysis、C是conclusion)诉状写作范式,结合中国法律文书写作的特点对IRAC写作结构进行了细化,总结出各部分的功能、写作方法、常见错误、问题避免。这种诉状写作方式在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直接带领我院“理律杯”竞赛队伍在2013年获得了全国最佳起诉状的荣誉。

7. 庭审技巧的训练

庭审技巧的训练被放在了所有工作完成之后,目的是让学生对已经形成的诉讼思路、所掌握的案件事实和法律依据进行清晰流畅的表达,是一种职业状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该项训练的重要性和技巧有清晰准确的认识,我们也编写了相应的大纲:(1)庭审技巧的重要性和目的。庭审技巧的训练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以职业状态将法学功底和法律运用能力展现出来,很多学生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认为只要有一个强大而有力的论证思路和逻辑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事实上,模拟庭审这种考核方式要求学生以职业的状态将之前准备的内容表达出来。因此,关于案件实质方面的准备很重要,庭上的表达更重要,两者缺一不可。(2)口头发言稿的准备。一般的模拟法庭比赛都会要求选手提交诉状,篇幅都很大,但是在模拟庭审过程中,无论是陈述阶段还是辩论阶段留给选手的时间都十分有限,因此如何将一份全面完整的诉状转化成庭审时的发言稿是非常重要的。为此,我们对诉状与发言稿的关系、诉状和发言稿的转化、工具的运用(如颜色分层法、巧妙运用批注和注释等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差异,争取在庭审中更好地展现自己。(3)陈述阶段。陈述阶段一般是针对发言稿进行发言,此阶段要求学生对语速、时间都有很强的控制能力,由于法官可以随时打断和介入提问,所以抗打断能力和随时总结能力也是必备的技能,在陈述环节对上述四方面都需要做好充分的训练。(4)辩论阶段。辩论阶段涉及双方的交锋,因此立足己方观点显得尤其重要,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从事实、法律和逻辑等方面指出对方的问题就会使这个环节更加的饱满。通常由于辩论环节的针对性,选手的情绪过于饱满或者语言过于激烈的情况也经常存在,因此,这部分还要训练学生的良性沟通能力。(5)复赛阶段。每个比赛都会有队伍晋级到八强、四强,最终进入决赛,通常八强之后的比赛被我们称为复赛。复赛阶段由于法官对案件越来越熟悉,也见过很多比赛队伍,经过若干次初赛的磨练,此时对于案件的要求会有一些变化,不再局限于证据、案情、法律等一些基本问题或者逻辑的阐述。这阶段的法官(主要由学者、实务专家构成)更愿意和参赛选手针对法律问题展开讨论。如果说初赛是解决“是什么”的问题,那么复赛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因此,在这个阶段,如果学生仍局限于对法条的运用、证据的使用、案情的理解已经远远不够了,还需要对法律问题背后的法学理论有深入的认知。这里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提点,感受初赛和复赛的不同,提早做准备。(6)法庭礼仪。法庭礼仪的训练主要包括三方面:语言、仪表和仪态。这部分最有效的训练方式就是录像回放式,让选手置身事外来看待自己的庭审表现,从而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清醒的认识。

这种系统的庭审技巧培训不仅帮助我们在2013—2014年重大比赛中获得了3个最佳辩手的席位,还帮助学生收获了自信。

参考文献:

[1] 李乐平. 课程论视阈中的高校模拟法庭课程教学[J].教育评论,2010(5).

[2] 陈兵.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J]. 中国大学教学,2013(4).

[3] 栾东. 论模拟法庭课程教学[J]. 辽宁师专学报,2007(5).

上一篇:互联网电子政务发展下一篇:技术出口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