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

——机电学院创新设计圆满完成 6月17日到23日机电学院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七天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本次课程设计是对收音机进行焊接、组装、调试,旨在对前一年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课程设计分为两个模块:首先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对电烙铁、万用表等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和如何进行电阻导线的焊接进行学习,同学们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并且反复练习,为收音机的成功焊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模块就是对收音机进行组装、调试,老师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后,其余工作全部由同学自己摸索进行,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同学们的创新积极性。

本次课程设计进行的相当成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克服了天气炎热、实验设施匮乏等困难,有90%以上的同学完成了收音机的制作。同学们也在此次课程设计中学到了更多的实践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创新能力,为以后的学习生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机电学院深入实践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机电学院 郭伟鑫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2

通过调研了解到, 某独立学院在校大学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和实践情况如下:

(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学生普遍感觉到“难”。该课程是专业基础课, 同时也是考研课程, 重要性不言而喻, 缺乏扎实基础的同学会感觉到内容难理解、做题更难。

(2) 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上基础没打好, 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明显不足, 积极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偏弱, 学习动力不足;但是这些大学生天生的活泼好动, 动手能力、好奇心较强。

(3) 目前教学情况是“强理论、弱实践”。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等, 课堂上师生互动性不足, 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

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让理论渗透到实验和课程设计里、提高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以实现成绩的提高。针对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经验, 探索出新的教学理念:将理论、实验、课设结合起来,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明确学习目的。

研究的主要特色:将理论、实验、课程设计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1) 理论教学与实验的结合, 在课堂上将实验出现的现象演示或分析。在实验室将一些实际数据和现象用理论分析和说明, 加强学生对理论的掌握, 同时又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和区别。

例如, 在基本放大电路的理论学习中, 电路的分析方法是静态、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是计算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通过计算出来的数值判断电路的工作情况, 确定电路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电路是否具有正常的工作状态。

静态合适以后, 分析电路的动态参数, 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分析电路的放大能力。

实验中, 同学要学会实测电路的分析方法, 首先设置电路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通过测量电路中各相关点的静态电位, 判断电路是否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当电路具有合适静态工作点以后, 测量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用实测值说明电路的放大能力。

在理论分析和实测数值中同学会发现他们的结果并不完全吻合, 这就是实验的另一个目的, 理论和实际的区别。理论上经常对一些现象和元件参数理想化处理, 而实际上理想的元件并不存在。实际工作中, 任何事物和现象都要受环境、条件的限制, 例如温度对电子元件的影响,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环境他们的工作状态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同学注意, 将来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到外界因素对电子电路的影响。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调整电路参数, 大家会很形象地看到电路失真现象, 而且遇到不同的失真情况学会如何消除, 例如在示波器上看到共射放大电路下平顶的电压波形, 通过判断知道这是饱和失真。要想消除失真就要通过增大R1, 减小基极电流, 降低静态工作点, 使电路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不仅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点进一步消化、掌握, 同时实际中的一些现象和对出现的现象的处理、解决, 也会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2) 课程设计原来是老师给定题目学生设计完成, 现在我在讲课或实验过程中只要有可以设计的相关内容, 就提醒、提供题目和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及感兴趣的内容自己选择、自己设计, 这样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并且积极主动学习。

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互动、知识与能力互动并且共同提高, 使学习变得生动活泼, 学生能够快乐、主动学习。按照以学生为本, 将动手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最后找到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目标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3

摘 要:文章分析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当前存在的师资水平下滑,教学内容、方法陈旧,实验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明确教学定位和设置多层次实验模式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模拟电路 教学改革 实验改革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在本科教学计划和课程建设评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前许多高校都是按院系统一招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再分专业方向和选择专业模块,强调“宽口径、重基础”,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培养电子信息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它讲述电子器件及其应用的知识,内容经历了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到集成电路的发展过程。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需要大量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但是在很多高校却出现了奇怪的现象:近些年,《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反而出现了“没落”的趋势,青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爱学。近几年对信息类学生成绩的统计表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不及格人数最多的科目之一。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随着电子和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专业发展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强调培养研究型的人才,强调理论,强调对复杂的电路原理及物理过程的分析和研究,而对课程的工程应用性反映不足,不够重视实践,实验课设置不尽合理,这些使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在“教与学”“学与应用”的环节上与现实的要求存在较大的矛盾。例如,学习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器件和各种放大电路时,教师花了很多课时对器件、电路原理进行讲述,推导计算公式,学生感到枯燥、难懂,应用能力欠缺。教师反映“难教”,学生反映“难学”,有些同学甚至戏称这门课为“魔鬼电路(魔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近几年来,《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讲过这门课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不好上。它既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又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才能上好。但是由于它不属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课程,科研创新的机会少,学校投入、重视不足,使任课教师心理出现落差,因此很容易造成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不重视教学工作,不愿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学改革,最终导致整体教学水平出现下滑。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加强宣传,使各级管理和教学人员认识到专业基础课既是传授从事本学科和专业方向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又在人才培养和三类课程体系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必须注重专业基础课的投入和师资的培养。另一方面必须不断调整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2.1教学改革

2.1.1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专业发展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强调理论的“满堂灌”的做法,授课方式由“单向传授”转变为“多种方式”。例如,开展互动学习法,选择一些章节,组织学生自学——演讲——讨论,最后教师给予总结,完成教学过程。也可以选择适当章节,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方式,由学生先做实验,认识电路,然后学理论加深理解,再做实验进一步提高。除了常规作业外,教师可以适时安排2~3次大作业,比如,在学完二极管、三极管及场效应管这三章内容之后,设置若干实用电路,如,二极管构成的限幅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共射极放大电路等,并提出使用条件和参数要求,由学生分组选题讨论设计。最后,教师可以安排专门时间,由每组派出代表,讲解设计过程,通过MULTISIM或PSPICE软件验证设计结果。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是近几年来各高校高度提倡的教学手段之一,它具有传播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时间,对电路的讲解也更清晰。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能完全抛弃,它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消化所学内容。据测算,完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两个课时内完成传统教学三个课时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课时比例,灵活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近几年来,电子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集成化代表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电子技术的教学必须体现这一方向,以集成为主,拓宽更新教学内容。对不符合集成发展方向的传统电路及其分析方法,如,对于变压器耦合电路工作点的静态及动态图解法、差分式放大电路参数的计算等应进行精简,而对基本放大电路、负反馈概念及稳定性内容应加强。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阐明基本电路的原理、功能及主要参数,尤其要给出电路的应用实例。

在课程的定位上应当明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重点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应用问题,强调实践应用和电子设计能力。《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采用“近似模型”,强调“工程性”和“近似估算”。因此《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教与学,应当采取“避虚(纯理论)就实(实际应用)”的策略,要强调物理概念,不要陷入盲目的公式推导而成为讲数学,有关理论只要“够用即可”,这是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2.1.3 实验课改革

实践教学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实验教学一直作为辅助环节从属于理论教学,受到课时和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实验课的设置不尽合理,实验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许多实验课变成了走过场,有些学生做了一学期的实验后仍不认识器件,不了解器件参数。因此,实验课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来,通过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实验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2.1.3.1 改革实验内容

第一,设置入门实验课时,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在学生学习《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第一周,开设2课时的教学实习,采用直观教学方法和手段,准备好各种电子元器件、历届制作的电子作品,例如,音乐贺卡、抢答器、数字电子表等,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观看和测试,让学生充分感受电子产品并非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即将学习的知识中,消除学生对电子电路设计的陌生感和神秘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第二,设立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等多层次的实验模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教学模式可设置为如下的三个层次:第一,验证性实验。实验内容主要是对所学理论的验证,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的理解,比如,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就会加深对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影响、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等概念的理解。但此类实验由于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所占比例不宜过大。但是,目前90%的实验都属于此类。第二,设计性实验。需要学生根据实验要求,先设计电路,然后选用器件完成应用电路,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装调与测试电路的能力。实验内容可由易到难,比如,可以结合理论课的大作业,从设计二极管的相关电路开始,循序渐进。在学完运算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后,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卡拉OK音响电路,学生通过麦克风输入声音,加法电路混合声音、再由功率放大电路输出声音,将三部分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完成设计。这类实验的设置能使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动手能力大大增强,因此,这是实验课内容改革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第三,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是以模拟电子电路为主,利用跨学科知识、器件进行综合性系统的设计的实验,这类实验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难度较大,因此,选择实验内容时可适当考虑,有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成课程设计内容。这三类实验的比例以4:3:1为宜。

2.1.3.2 建立开放的实验室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课程一般设置8个实验,每个实验2个学时。但从实验效果来看,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创意的学生感觉时间不够用或自己的设计想法没有机会实践,而实验教师则感到学生多,压力大。每次实验结束,学生意犹未尽而教师筋疲力尽。因此,建立一个开放的实验室是解决当前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办法。实验室除了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承担计划内的实验外,其他时间向所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必要的软件,如PSPICE、PROTEL、MUILTISIM、MAXPLUS2等以及一些基本的电子元器件,安排相关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进行预约,实验内容既可以是实验课内容的深化,也可以进行创新设计。

3 结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器件、内容体系、实验方法、设计手段也在不断发展更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与改进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学能懂”“学能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志军. 《电子线路》课程体系及其再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4).

[2]郑颜,刘佐濂.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建设初探[J].教育导刊,2011(12).

[3] 池雪莲.《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职业教育研究 ,2006(6).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4

江阴市轻工职业中学(新桥) 李强

内容摘要:近几年里,随着职业学校的扩招,在校生规模越来越大,对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职业学校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因为未来人才必需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创新意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尽快地适应社会、融于社会的发展中,所以,对于我们职业学校特别是专业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课堂教学中,应更新观念,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努力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兴趣,完成好在校学习要求,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好的基础。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5

目录………………………………………………………………………….……….1

1、设计目的………………………………………………………………….……...2

2、设计方案………………………………………………………………….……...2

3、设计原理及其框图……………………………………………………………....2 3.1数字钟的构成…………………………………………………..……….….……2 3.2数字钟的工作原理……………………………………………………..…...……4 3.3时间计数单元………………………………………………………………....…5 3.4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6 3.5校时电源电路…………………………………………………………..………..6 3.6整点报时电路…………………………………………………………………….7

4、元器件…………………………………………………………………………….7 4.1实验中所需的器材………………………………………………………………..7 4.2芯片内部结构图及引脚图…………………………………………………...…....8 4.3面包板内部结构图………………………………………………………………10

5、功能块电路图…………………………………………………………………...10

6、总结……………………………………………………………………………...18

7、参考文献………………………………………………………………………...19

一、设计目的

数字钟从原理上讲是一种典型的数字电路,其中包括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此次设计与制作数字电子钟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数字钟的原理的前提下,运用刚刚学过的数电知识设计并制作数字钟,而且通过数字钟的制作进一步了解各种在制作中用到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由于数字电子钟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电路,通过它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掌握各种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电路的原理与使用方法,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总的来说,此次课程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电子线路知识的整合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的训练,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设计方案

1.设计指标

时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 显示时、分、秒;

有校时功能,可以分别对时及分进行单独校时,使其校正到标准时间; 计时过程具有报时功能,当时间到达整点前5秒进行蜂鸣报时; 为了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2.设计要求

画出电路原理图(或仿真电路图); 元器件及参数选择; 电路仿真与调试; 3.编写设计报告

写出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附上有关资料和图纸,有心得体会。

三、设计原理及其框图

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是一个将“ 时”,“分”,“秒”显示于人的视觉器官的计时装置。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显示满刻度为23时59分59秒,另外应有校时功能和一些显示星期、报时、停电查看时间等附加功能。因此,一个基本的数字钟电路主要由译码显示器、“时”,“分”,“秒”,“星期”计数器、校时电路、报时电路和振荡器组成。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同时标准的1HZ时间信号必须做到准确稳定。通常使用石英晶体振荡器电路构成数字钟。

图3-1所示为数字钟的一般构成框图

⑴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稳定准确的32768Hz的方波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不管是指针式的电子钟还是数字显示的电子钟都使用了晶体振荡器电路。

⑵分频器电路

分频器电路将32768Hz的高频方波信号经32768(数。分频器实际上也就是计数器。

⑶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及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而根据设计要求,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12进制计数器。

⑷译码驱动电路

译码驱动电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BCD码转换为数码管需要的逻辑状态,并且为保证数码管正常工作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

⑸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次分频后得到1Hz的方波信号供秒计数器进行计 2

2.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1)晶体振荡器电路

晶体振荡器是构成数字式时钟的核心,它保证了时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

图3-2所示电路通过CMOS非门构成的输出为方波的数字式晶体振荡电路,这个电路中,CMOS非门U1与晶体、电容和电阻构成晶体振荡器电路,U2实现整形功能,将振荡器输出的近似于正弦波的波形转换为较理想的方波。输出反馈电 阻R1为非门提供偏置,使电路工作于放大区域,即非门的功能近似于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电容C1、C2与晶体构成一个谐振型网络,完成对振荡频率的控制功能,同时提供了一个180度相移,从而和非门构成一个正反馈网络,实现了振荡器的功能。由于晶体具有较高的频率稳定性及准确性,从而保证了输出频率的稳定和准确。

晶体XTAL的频率选为32768HZ。该元件专为数字钟电路而设计,其频率较低,有利于减少分频器级数。

从有关手册中,可查得C1、C2均为30pF。当要求频率准确度和稳定度更高时,还可接入校正电容并采取温度补偿措施。

由于CMOS电路的输入阻抗极高,因此反馈电阻R1可选为10MΩ。较高的反馈电阻有利于提高振荡频率的稳定性,非门电路可选74HC00。

图3-2 COMS晶体振荡器

2)分频器电路

通常,数字钟的晶体振荡器输出频率较高,为了得到1Hz的秒信号输入,需要对振荡器的输出信号进行分频。

通常实现分频器的电路是计数器电路,一般采用多级2进制计数器来实现。例如,将32768Hz的振荡信号分频为1HZ的分频倍数为32768(215),即实现该分频功能的计数器相当于15极2进制计数器。常用的2进制计数器有74HC393等。

本实验中采用CD4060来构成分频电路。CD4060在数字集成电路中可实现的分频次数最高,而且CD4060还包含振荡电路所需的非门,使用更为方便。

CD4060计数为14级2进制计数器,可以将32768HZ的信号分频为2HZ,其内部框图如图3-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CD4060的时钟输入端两个串接的非门,因此可以直接实现振荡和分频的功能。

图3-3 CD4046内部框图

3)时间计数单元

时间计数单元有时计数、分计数和秒计数等几个部分。

时计数单元一般为12进制计数器计数器,其输出为两位8421BCD码形式;分计数和秒计数单元为60进制计数器,其输出也为8421BCD码。

一般采用10进制计数器74HC390来实现时间计数单元的计数功能。为减少器件使用数量,可选74HC390,其内部逻辑框图如图 2.3所示。该器件为双2—5-10异步计数器,并且每一计数器均提供一个异步清零端(高电平有效)。

图3-4 74HC390(1/2)内部逻辑框图

秒个位计数单元为10进制计数器,无需进制转换,只需将QA与CPB(下降沿有效)相连即可。CPA(下降没效)与1HZ秒输入信号相连,Q3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秒十位计数单元为6进制计数器,需要进制转换。将10进制计数器转换为6进制计数器的电路连接方法如图3-5所示,其中Q2可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与分个位的计数单元的CPA相连。

图3-5 10进制——6进制计数器转换电路

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分别与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单元完全相同,只不过分个位计数单元的Q3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分十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分十位计数单元的Q2作为向上的进位信号应与时个位计数单元的CPA相连。

时个位计数单元电路结构仍与秒或个位计数单元相同,但是要求,整个时计数单元应为12进制计数器,不是10的整数倍,因此需将个位和十位计数单元合并为一个整体才能进行12进制转换。利用1片74HC390实现12进制计数功能的电路如图3-6所示。

另外,图3-6所示电路中,尚余-2进制计数单元,正好可作为分频器2HZ输出信号转化为1HZ信号之用。

图3-6 12进制计数器电路

4)译码驱动及显示单元

计数器实现了对时间的累计以8421BCD码形式输出,选用显示译码电路将计数器的输出数码转换为数码显示器件所需要的输出逻辑和一定的电流,选用CD4511作为显示译码电路,选用LED数码管作为显示单元电路。

5)校时电源电路

当重新接通电源或走时出现误差时都需要对时间进行校正。通常,校正时间的方法是:首先截断正常的计数通路,然后再进行人工出触发计数或将频率较高的方波信号加到需要校正的计数单元的输入端,校正好后,再转入正常计时状态即可。

根据要求,数字钟应具有分校正和时校正功能,因此,应截断分个位和时个位的直接计数通路,并采用正常计时信号与校正信号可以随时切换的电路接入其中。图3-7所示即为带有基本RS触发器的校时电路。

图3-7 带有消抖动电路的校正电路

6)整点报时电路

一般时钟都应具备整点报时电路功能,即在时间出现整点前数秒内,数字钟会自动报时,以示提醒。其作用方式是发出连续的或有节奏的音频声波,较复杂的也可以是实时语音提示。

根据要求,电路应在整点前10秒钟内开始整点报时,即当时间在59分50秒到59分59秒期间时,报时电路报时控制信号。报时电路选74HC30,选蜂鸣器为电声器件。

四、元器件

1.实验中所需的器材,5V电源,面包板1块,示波器,万用表,镊子1把,剪刀1把,共阴八段数码管6个,CD4511集成块6块,CD4060集成块1块,74HC390集成块3块,74HC51集成块1块,74HC00集成块5块,74HC30集成块1块,10MΩ电阻5个,500Ω电阻14个,30p电容2个,32.768k时钟晶体1个,蜂鸣器。

2.芯片内部结构图及引脚图

图4-1 7400 四2输入与非门

图4-2 CD4511BCD七段译码/驱动器

图4-3 CD4060BD

图4-4 74HC390D

图4-5 74HC51D

图4-6 74HC30 3.面包板内部结构图

面包板右边一列上五组竖的相通,下五组竖的相通,面包板的左边上下分四组,每组中X、Y列(0-15相通,16-40相通,41-55相通,ABCDE相通,FGHIJ相通,E和F之间不相通。

五、功能块电路图

1. 一个CD4511和一个LED数码管连接成一个CD4511驱动电路,数码管可从0---9显示,以次来检查数码管的好坏,见附图5-1。

图5-1 4511驱动电路

2. 利用一个LED数码管,一块CD4511,一块74HC390,一块74HC00连接成一个十进制计数器,电路在晶振的作用下数码管从0—9显示,见附图5-2。

图5-2 74390十进制计数器

3. 利用一个LED数码管,一块CD4511,一块74HC390,一块74HC00和一个晶振连接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数码管从0—6显示,见附图5-3。

图5-3 74390六进制计数器

4. 利用一个六进制电路和一个十进制连接成一个六十进制电路,电路可从0—59显示,见附图5-4。

图5-4 六十进制电路

5. 利用两个六十进制的电路合成一个双六十进制电路,两个六十进制之间有进位,见附图5-5。

图5-5 双六十进制电路

6. 利用CD4060、电阻及晶振连接成一个分频——晶振电路,见附图5-6。

图5-6 分频—晶振电路

7. 利用74HC51D和74HC00及电阻连接成一个校时电路,见附图5-7。

图5-7 校时电路

8.利用74HC30和蜂鸣器连接成整点报时电路。见附图5-8。

图5-8 整点报时电路

9. 利用两个六十进制和一个十二进制连接成一个时、分、秒都会进位的电路总图,见附图5-9。

图5-9

六、总结

我们学习了数字电子电路和模拟电子电路,对电子技术有了一些初步了解,但那都是一些理论的东西。通过这次数字电子钟的课程设计,我们才把学到的东西与实践相结合。从中对我们学的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在此次的数字钟设计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熟悉了芯片的结构及掌握了各芯片的工作原理和其具体的使用方法。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通过查看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课程设计,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们了解了课程设计的一般步骤,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本身并不是有很重要的意义,而是同学们对待问题时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至于设计的成绩无须看的太过于重要,而是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思想和设计电路中的每一个环节,电路中各个部分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各个芯片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使用芯片时应该注意那些要点。同一个电路可以用那些芯片实现,各个芯片实现同一个功能的区别。另外,我们设计要从市场需求出发,既要有强大的功能,又要在价格方面比同等档次的便宜。

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我也对word、画图等软件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七、参考文献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6

《模拟导游》课程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及其他教学手段,通过导游讲解的示范与演练,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导游专业知识,培养实际导游能力的一门实践课。其主要内容由导游艺术与技巧的运用、旅游活动各大要素的导游模拟、导游语言与导游词创作、自然景观导游讲解、人文景观导游讲解等五大模块构成。因此《模拟导游》的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导游工作的运行程序,通过对游前、游中和游后导游活动知识点的讲解和模拟,尤其是对游中各种情景的设计和范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带团能力。这就要求《模拟导游》的任课教师一方面要有丰富的导游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必须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模拟导游》课程采用情景教学法是实现这一课程教学目的和目标的要途径,也是贯彻教育部质量工程,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缩短社会适应期的迫切需要。

所谓《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是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通过教学、示范、辅导、点评、总结,充分利用学生在过去旅游基础课上掌握的旅游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对导游活动全过程的设计,模拟主要旅游景点导游场景,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地导游氛围,通过讲解、训练、实践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旅游服务能力和突发问题处理能力,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要实施好《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就必须注意其前提、基础、方法及处理好相关的关系。《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情景教学实质是对学生进行“虚拟”的实践教学,因此理论教学是其前提条件,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它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水平和成败。旅游专业虽然实践性很强,但也离不开理论,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由旅游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在旅游接待工作中,处于第一线的关键人物是导游员,他们是导游工作的主体。优秀的导游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秀的心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才能充分发挥“形象大使”的作用。因此《模拟导游》课通常应安排在学生系统学习《旅游学概论》、《导游业务》、《旅游文化》、《旅游政策法规》、《旅游心理学》等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之后。这样,一方面为情景教学夯实了理论基础、作了铺垫;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备战每年年底全国导游资格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从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2 《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设计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具体方法的设计,它决定着情景教学的成败。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效果比较好的《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 211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指教师在某个专题教学中设定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在讲授导游规范服务内容时,围绕/如何处理客人的个别要求0和/在面对游客的挑衅甚至是侮辱时应怎样维护导游员的国格、人格0等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一部分学生扮演因各种原因提出换

房、换餐、自由活动等要求的游客,一部分学生扮演处理这些问题的导游。通过特定的模拟环境和主题,使学生的导游技能和职业态度的训练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扮演和观察其他同学的扮演行为,学习各种沟通交流技能;通过教师指导和总结,学生及时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反过来检验了理论掌握的程度,巩固了理论教学成果,达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212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上课时运用实践中出现的真实事例,通过展示、讲解、分析、演绎等手段,使学生得以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和规范程序的教学方式。这种做法适用于讲授“旅游途中特殊事故的处理与预防”等内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拓展其思维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导游服务意识和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案例教学法既可以用于知识教学,也可以用于技能和态度的教学,任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案例中注意运用旅游法规知识和导游服务规范来分析、解决问题。例如在导游服务应变能力教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旅游团在去九寨沟的环线上由于泥石流,遭遇了塞车,一堵就是好几个小时,游客诸多抱怨,面对这种情景,导游应该如何安慰和说服游客安心等待?在个案分析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实行互动性教学,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213 现场授课法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际现场授课,即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或旅游景区。这种教学方法现场感强,让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堂内容,并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工作。例如可以把学生带到景区内参观,实地向学生传授人文景观的讲解方法;把学生带到旅游车上,告诉学生如何致欢迎词、欢送词及沿途导游讲解方法等。还可把学生带到机场、车站、码头,结合导游接团、送团的操作规范进行现场授课,特别是导游对一些突发性事故的处理,如机票上的姓名和游客身份证不符、游客行李丢失、航班晚点,以及如何率团选择海关出入境通道等,这对一些未去过机场、车站、码头的学生来说,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内容如果仅仅是课堂讲授,学生很容易忘掉,而使其在进入实际工作时需要一个很长的培训和适应期。214 研讨辅导法

在学生对导游工作必备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后可以安排研讨辅导,研讨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先前所讲授内容的认识,澄清概念,通过对问题开展讨论,提出不同意见,有助于学生思考。例如对《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教学,可以采用研讨辅导法进行,对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职责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进行逐条研讨。研讨时可分小组进行,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由小组的代表发表意见。教师在研讨中要注意控制场面,突出主题,避免偏离主题,还要及时调整研讨内容和方法,并做好总结性发言。215 “出”“进”结合法

所谓“出”“进”结合法就是教师设计一个旅游线路让学生组成旅游团,将该线路分成若干个讲解点,每组学生负责一个讲解点,“走出去”进行导游服务,增强学生的感性知识;或者教师设计一个旅游线路,将当地对该线路讲解得好又有特色的导游“请进来”现身说法,感染学生,使学生增长知识、获取财富;或者教师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精选优秀的景区教学片,让学生身临其境,掌握相关知识,同时享受大自然的美、中华文明的美,激发他们爱祖国、爱自然的激情和职业自豪感。《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设计的注意事项

情景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展开,为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在进行《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31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对社会、对个人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就是盲目的或者对社会、对个人是有害的。《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也不例外。它一方面必须要以相应的专业主干课为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其课程本身也必须在讲解了导游带团的相关知识后才能参加实践,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因此《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的设计既反对只搞空洞的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也反对忽视理论教学,为实践而实践、只搞实践教学的错误倾向,必须辨证地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不误。312 精心准备与组织实施的关系

情景教学的组织实施并不是轻松、随便、容易应付的事,相反,要真正搞好情景教学,教师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如教学环节的设计,旅游线路的考查、选择,景点导游词的准备,学生情况分析、分组,以及联系车辆、旅行社、导游等。即使在情景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教师统筹安排,否则情景教学就会流于形式,甚至事与愿违,无法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只有处理好了二者的关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实现教学目的和目标锦上添花。313 主观条件与现实可能的关系

《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设计提倡的不是以教师为主讲,而是让学生多练,这并不是贬低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求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与组织学生,让学生多讲、多练。教师要在讲解与引导兼顾的情况下,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启发、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就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达不到相应要求,其情景教学的实施肯定会大打折扣。同时在采用情景教学法中还要考虑现实条件,如是否有经费保障、交通条件是否具备、时间是否允许等。只有在既具备主观条件又有现实可能的情况下,才可能顺利完成情景教学。314 积极主动与学生安全的关系

“安全稳定压倒一切”,教学工作也是一样,必须把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因此在设计情景教学法时一方面要有勇气和激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到安全的因素,切忌好心办坏事,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0,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模拟导游》课程情景教学法实施的效果

通过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情景教学法组织教学,可以收到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效果: 第一,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通过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学生们感到导游工作程序和规范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条条框框,而是活生生的存在,每个人都能灵活地操作。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导游服务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有助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生动、形象的情景教学,使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操作技能的提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有助于教师提高授课水平。以情景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对教师备课、讲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搜集大量的案例,进行认真的精选、加工,反复推敲,使每个情景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用得恰到好处,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作用。用情景教学法组织教学,对教师理论水平、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应变能力等既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同时对其进一步提高又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以情景教学法来组织教学,同时也对学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更高要求:他们要表现好,必须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基础等。这就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今后在极具竞争和挑战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7

项目式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由教师提出具体项目, 学生进行信息收集、项目设计、协作实施, 最终对项目进行评价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囊括了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旨在把学生融入到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 总项目的实现需要子项目的铺垫, 项目的制定采用螺旋式将难度逐步加深, 最后通过各项技能的整合完成作品。

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 教师作为指导者,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项目式教学可以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充分挖掘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综上, 笔者认为, 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本科生实践动手能力。

二、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特点

项目式教学实施的成败取决于项目的制定是否合理。缺少情境的项目, 难以激发学习者兴趣, 难度过大的项目又使学生难以掌握。项目式教学法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学生自主对知识进行查缺补漏, 最终完成一个总体项目。通过文献调研及实践研究, 笔者总结出项目式教学方法存在以下特点。

1. 师生定位明确

项目式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 以特定项目驱动学生合作实践,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此过程中, 教师仅扮演课堂的引导者, 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 在不断摸索中进行研究学习。

2. 项目目标明确

项目式教学法中的“项目”由教师在课前制定, 因此, 明确的项目内容及学习目标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教师要将项目表述清晰, 其中, 包括学习者在该项目完成后应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在项目实践过程中, 有了这样明确清晰的目标作为指引, 学生遇到困难时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才能使项目的进行更为顺利。

3. 项目完成方案多样化

项目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 因此, 同一个项目的解决方案是多样化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经历不同的问题解决过程。教师可以比较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消耗的时间、精力等因素, 引导学生精益求精, 去粗存精,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4. 评价方式多元化

项目式教学法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即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三合一的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习效果, 也更有助于学生对自身实践过程进行反思。

《多媒体技术基础》是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是理论与技术相结合的一门学科。该课程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均较强, 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讲授知识点后, 学生普遍反映知识点零散, 实际操作生疏, 运用技术屡遭碰壁, 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以往该门课程偏重于基本理论的介绍, 学生实践环节也仅为观察教师演示后的机械模仿。教材内容的滞后、课时量的限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限等因素无一不影响着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鉴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 有必要将项目式教学法运用到该课程实际教学中, 在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自觉融入到项目实践中, 实现“学中做, 做中学”。

三、《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中项目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1. 项目设计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 既包含理论性很强的概念性知识, 又包含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等技术性操作内容。故在该课程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是:“项目制定———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

《多媒体技术基础》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学习技术的入门课程, 对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针对大一新生认知特征和心理特征, 项目的制定不易复杂。开课伊始, 教师首先展示制作完成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网页形式) , 明确学期末需完成项目的最终目标。引导学生选择“初、高中某门课程的一节课”作为软件制作内容, 有目的地查找或制作素材, 教学软件以网站形式呈现, 需含有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内容。教师将本学期需完成的总项目分为七个子项目, 子项目与课程知识点相对应且相互联系、逐层深入。根据教学重难点分别引入子项目, 使多媒体技术自然融入到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通过讨论未能解决的问题, 且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点评。下表为笔者分析该门课程特点后制定的七个子项目。以下各个项目的制定循序渐进, 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奠定基础。

2. 项目实施框架及构成

3. 实践效果

为了检验项目教学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2012年3月-2012年7月, 笔者以某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为对象作了实践研究。该专业学生分为两个教学班, 其中一个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实施《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 称为实验班, 另一个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实施教学, 作为对比班。经过32课时, 16周的学习, 对比分析两个班学生在实践能力和期末考核中的成绩差异。笔者将平时考核与最终期末考试结果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评定, 其中, 平时考核占10% (出勤、课堂表现等) , 七个项目的完成情况占60% (学生自评10%, 同学互评30%, 教师点评20%) , 期末笔试试卷成绩占30%。具体的结果与分析如下。

(1)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的班级 (对比班) :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 学生交流少, 信息闭塞, 与教师关系生疏, 每个知识点学习之后没有整合, 对多媒体技术了解不透彻。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83.6分。

(2) 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班级 (实验班) :学生主观能动性强, 在实践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学习气氛热烈, 团队意识强, 师生关系融洽, 作品呈现多样化。三人一组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有六组获得省级不同奖项。学生期末试卷平均成绩89.1分。

实验结果显示:传统的学习更注重对理论知识, 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 学生答题过于模块化, 缺乏发散性思维。而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 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强, 项目作品的呈现也更为多样化。学生普遍反映项目式教学使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强, 知识点的掌握更为人性化, 带着任务理解知识学习劲头更强烈, 很受他们的欢迎。

四、项目式教学法有效实施注意事项

1. 项目设计应与教学内容高度结合

项目设计应与教学内容高度结合, 即遵循大纲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进行设计与实施, 使各个知识点紧密结合。项目的完成不能停留在表面, 要注重项目之间的关联性, 不同项目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逻辑性且联系紧密, 这样各个项目的实施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故每个项目的设计是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考验。

2. 项目设计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在项目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项目的设计不是孤立的, 而是前后相关、循序渐进的。教师在设计项目时一定要针对学习者具体情况, 以螺旋上升方式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进行项目设计。教师应该明确, 项目设计过难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抵触心理。如上文项目设计中, 若在项目八中要求学生制作繁琐交互的Flash课件, 势必会使初识Flash的学生心中生畏。考虑到课堂时间和学生精力有限, 仅让学生对Flash操作界面与工具功能有初步了解, 能制作简单的Flash动画即可, 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提高制作水平。

3. 为学生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合作完成。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 既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学习、扬长避短, 又有利于组间相互竞争, 积极探索。学生的分组可以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 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特点, 对小组成员进行调整。这是由于自愿结组容易受到宿舍、兴趣、性别、爱好等因素干扰, 进而造成同质分组。同质分组缩小学生交流的广度,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发展都是不利的。所以, 教师应在考虑学生的性格、学习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合理进行分组。

4. 评价多元化

教师要考虑项目中学生的平时表现, 如参与度、学习态度、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等, 根据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以及展示作品的表现予以评价。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以学生的自评、学生之间的互评作为参考, 强调多元化评价。除此之外, 在考核内容方面, 不仅要用客观题考查学生对一些概念、理论的掌握, 更要多设计一些主观题, 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项目式教学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为建构及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学生依据教师所设计的项目, 合作探究获得知识。但是, 项目式教学法在《多媒体技术基础》教学中应用还不成熟, 还需要一线教师不断探索, 进一步完善应用。

参考文献

[1]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 2008, (7) .

[2]吴昊.冯小辉.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主干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2) .

[3]杨雪婧.基于高职动漫专业的Flash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3) .

[4]蔡月忠.基于开放管理的项目式实验教学-以影视专业人才实验能力培养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4)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8

【关键词】计算机 实践教学 能力

一、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新建本科院校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以数据库技术和计算机程序设计为主线,结合相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理论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应用,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算法、步骤和技巧,建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到达充分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以至能够自行设计简单系统的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各自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二)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需要学生通过建立数据库、编写程序、调试程序,来达到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的目的。因此,本课程的上机实验环节对辅助课堂教学,实现本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二、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了解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并能从宏观角度认识计算机的基本含义;明确计算机的意义,认识计算机的重要性;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结构及有关概念,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掌握计算机各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典型软件各主要功能模块的操作要求。

(二)素质教育目标。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方面的法制观念和规范意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水平;具有不断获取知识、开发自身潜能、适应计算机岗位变更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组织和实施计算机工作。

(三)技能培养目标。掌握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具备组织实施各项计算机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

三、计算机技术基础教学的实践类型

(一)基本验证型实践。该类实践主要涉及本门课程的相关技能点和知识点。实践目的是使学生验证、理解、巩固并掌握课内所要求的基本教学内容。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对应“实践体系”中的“操作性基础”层次。

(二)综合设计型实践。该类实践以“任务”或“课题”形式提出实践要求和具体的实践成果,要求学生通过有关课程或自学方式,掌握实践所涉及的知识,综合利用这些知识来设计、开发并最终完成实践项目。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对应“实践体系”中的“综合性技能”层次,案例教学是本类实践的主题。

(三)研究创新型实践。该类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课程可设定研究题目,也可由学生自选题目。该类实践可以没有最终结果,但要求学生能提供实践分析与研究报告,写出有见解的心得体会。这部分教学内容一般对应“实践体系”中的“专业性应用”层次。

四、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

(一)实验教学方式

1.案例教学方式。在实验教学之始,首先选取与各专业方向相融合的实际数据库应用系统案例进行演示,然后在教师的辅助下,由学生自行选择一个应用实例。随之,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一步一步的演示和分析案例,逐步展开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揭示设计思路,提示设计要点。与此同时,学生依其所选择的应用实例,按照实验大纲规定的教学要点进行所有的基础验证型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直到最终形成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案例教学非常有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加深对数据库有关概念的理解,加深对程序设计技术的掌握。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案例教学方式面向所有学生采用。

2.PBL教学方式。PBL,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在实验教学中使用。简单对PBL教学方式做一个描述,那就是通过学生自选、或者教师提出一个具体应用问题,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协作小组,经小组各成员分工协作,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达到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课程相关知识的目的。在面向全体学生采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基于PBL的教学方式进一步面向对本课程有兴趣的部分学生采用。

(二)实验教学环境。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的各项功能,进行实验案例的演示和分析,对学生实验过程进行指导。教师通过教师终端控制平台,进行广播教学、演示相应实验内容、向学生分发有关实验素材、回答学生问题、查看学生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学生终端发出相关指导指令等。

五、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教学规划

实践教学要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教学实践内容的设置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计算机教学实践体系内容的建设应该突出根据专业分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类別的不同需求。

(一)按不同的专业方向设计实践。在设计实践内容时,充分考虑各类专业的专业方向和专业特色,考虑专业需求,结合专业问题的实际应用进行具体实践内容的设计。

(二)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设计实践。高校新生入学时,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的巨大差异是各学校、各专业都面临的实际现状,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我们在设计实践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绝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的基本实践、简单应用之类的实践,又要有难度和灵活性高的实践。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既要給基础差一些的学生以自信,又可使基础好的学生有充分发挥的余地,从而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合学生的兴趣程度设计实践。作为教师,不能期望所有学生都对课程所涉及的数据库技术和程序设计感兴趣的,但实际上,随着课程的进行,总是有一定数量对课程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存在。为了尽可能满足不同兴趣学生的求知欲望程度,在实践内容的设计上,既有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的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实践,又有为特别有兴趣的学生设计的拓展实践,从而尽可能做到培养人才与选拔人才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忠利. 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

[2]王立群.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9

2.活塞杆,毛坯为锻件

3.输出轴,毛坯为Φ90棒料

4.偏心套,锻造毛坯

5.密封圈定位套,铸造毛坯

6.十字头滑套,铸造毛坯

7.活塞,铸造毛坯

8.十字头,铸造毛坯

9.圆柱齿轮,锻造毛坯

10.镶铜套齿轮,锻造毛坯

11.齿轮轴,锻造毛坯

12.倒档齿轮,锻造毛坯

13.齿条,毛坯为Φ70棒料

14.矩形齿花键轴,Φ40棒料

15.矩形齿花键套,Φ80棒料

16.车床拨叉,铸造毛坯,两件合铸,加工到一定工序后切开,切口2mm。

17.轴承座,铸造毛坯

18.惰轮轴,铸造毛坯

19.三轴连杆,锻造毛坯

20.滤油器体,铸造毛坯

21.手柄座,铸造毛坯 22.拨叉,铸造毛坯

23.对开螺母,铸造毛坯

24.泵缸体,铸造毛坯

25.花键轴,锻造毛坯

26.联接座,铸造毛坯 27.推动架,铸造毛坯

28.十字轴,锻造毛坯 29.连杆盖,铸造毛坯

30.星轮,棒料

31.支座

32.支座

33.法兰

34.套筒,45#棒料

35.拨叉,铸件

36.拨叉,铸件

37.对开螺母,铸件

38.对开螺母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0

在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设施主要有硬件设施及软件设施两个方面。其中,硬件设施包括实验机房、仪器设备、财务软件等实物设施;而软件设施主要包括管理体系、教学模式及各种规范标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在建设教学设施的过程中,也应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民办高校应培养一批业务能力强、管理水平高的优秀技术人才;其次,应进一步加强各个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会计电算化并非一门独立的专业,其涉及各个方面的知识内容。因此,高校应全面加强硬件及软件方面的建设,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3.2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

为了确保民办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质量,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制定实践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及教学教材,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同时,在制定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正确掌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融入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完善教学体系的建设,提升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3.3完善教材的建设及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部分,教材中的内容及教学方法,对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及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换言之,学生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与教材改革及教材建设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为了能够保证整体的教学质量,教师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教材,应充分结合经济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更新,将新技术、新方法及新理念等内容,充分融入新的教学教材中,使学生能够掌握全新的知识体系、实践技能。同时,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具有会计电算化实战经验扥教师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确认实训内容及方法,培养出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民办高校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合理教学体系及教材建设方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高校应从加强教学设施建设、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及完善教材建设及改革等方面入手,彻底解决该课程教学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整体的会计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总之,基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对高校学生的会计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对其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张斌.《会计模拟实验》体验式教学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10).

[2]郭丹.“一基三实”发展思路下《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教改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7(4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1

【关键词】项目化;模拟电路;模块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教学,它打破了原有课程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局面,为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外面世界的联系打开了一条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学生亲自参加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电路设计的过程,取得了在课堂和书本上无法提供的实践经验和亲身感受;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促进了他们更好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好理论知识,提高学习热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迅速成长。同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项目化教学,除了用到模拟电路的理论知识外,还用到电路安装、仪器仪表的使用以及各个实际应用领域中的知识,并且要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综合思维,来完成方案的设计和制作。这就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作主导。引入项目化教学方法,就是要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电路制作相结合,这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路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化教学方法

项目化教学方法,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项目化教学方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项目化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了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二、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准备

课程项目化重构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以项目为载体的。而项目的选取则是通过对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企业的生产和工作过程调研,概括出毕业生工作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中所对应的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相关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进而选择一个典型的产品来之工作项目具体化,原则上在项目结束后,应该有一件完整的作品。

2.项目背景

我们以简易音频功放电路设计制作项目为例,该项目涵盖了理论知识中的多级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的实施,掌握多级放大电路和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产品安装按成后能够实现语音信号的收录级放大输出。

3.项目实施

(1)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小组划分,一般小组由4人构成,在划分的时候,尽量做到,小组成员应分别擅长问题分析,电路安装、故障检测和论文撰写。

(2)教师讲解与项目有关的知识,说明项目任务。

(3)学生学习与会议筹备的相关知识,明确项目对象与要求,通过专业网站、学校图书馆等可以获取信息的地方查阅相关资料,对所给项目进行认真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可能存在的情况,进行适当的假设,然后小组讨论,尝试各种解决方案,最后通过比较确定最优方案。

(4)根据设计方案电路选择元器件进行电路安装和调试。

(5)电路安装完成并调试实现所有功能后上交由教师验收产品。

(6)小组完成项目设计制作总结报告。

三、教学过程反思

(1)教训内容重构问题。课程项目化重构的核心是采用“完整的行动模式”,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如何选择合适的项目,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①项目选取。如何使项目能够涵盖物联网专业对应岗位群在生产和工作做所涉及到的与《模拟电子技术》相关的知识要求和能力素质要求;②项目顺序。课程项目化重构是要求以工作逻辑取代知识逻辑,如何在项目的关系中去寻找课程内容的顺序排列;③项目内容组织。如何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如何在每一个项目中体现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侧重点。

(2)教学方法的革新问题。课程项目化重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在实践中发现知识,训练技能,解决问题为根本。虽然课程项目化教学是将一个独立的项目或任务交给学生去完成,即从资料的收集、方案的设计并实施直到任务的完成及之后的评价都由学生来做,但是教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起引导、指导和辅导的作用,其作用不能忽略。教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在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拓展三个方面均达到教学设计的需求,是一个重要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篇12

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较单一, 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教学中可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方式, 相对比较灵活的达到教学目标。老师与学生之间真正做到边教、边学、边做的全新教学模式。这样不单丰富了教学内容, 还加强了实践环节, 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教学设计及实施内容如下:

任务实施一:单相电度表的校验与调试

1 任务描述

感应式仪表的代表器件为电度表, 主要原理是根据交变磁场在金属中产生感应电流, 从而产生转矩, 主要用于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能。它是一个“积算机构”的指示器, 通过连续地转动来实时计量电能的积累情况。它是由数字或刻度这两种方式进行指示的, 被测电能的数值是由连续转动的部分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折换出来的。

电度表的灵敏度取决于最小电流值Imin (一般取值约为IN的0.5%) 、额定电流IN、额定电压、额定频率及cos准=1的条件下, 测出仪表的灵敏度表示为 。通过电度表的准确度校验的工作任务来学习单相电度表的安装, 从而理解单相交流电路及功率的相关知识。

2 任务实施具体步骤及要求

2.1 用功率表、秒表法校验电度表的准确度

试设计电度表的接线图, 观察并分析实验台电度表和实验台功率表安装接线的不同之处?发现其相同点是:电流线圈串联负载器, 电压线圈和负载是并联关系。线路设计、接线经老师检查无误后, 方可接通电源, 调节输出电源为220v, 适时记录相应表盘的读数。

为了突出计量操作的准确性, 我们可以将电度表有着色标记的地方作为秒表计量的开始, 并记录电度表的最初读数。再设定好转数待电度表转盘刚转完此转数时, 作为秒表测定时间的终点, 并同时读出电度表的终止读数。所有数据记入计划单中。通常, 对于300W的负载, 转数在24圈的时候, 大约用时为2分钟左右。为了更好的掌握, 此上内容可重复实施。

2.2 电度表灵敏度的测试

电度表灵敏度的测试需要用到专用的变阻器进行实施。需在测试灯和电度表间串联一个8W, 30K~10K的电阻器。在执行任务时, 每个实验组先接通一只灯泡和加入220V电源, 观测实验台电度表的转盘是否转动。随后, 可适当减少电阻器的阻值或多接通灯泡的个数。一直到实验台的电度表转盘开始转动。这时可通过电流表的读数来判别电度表的灵敏度, 实验小组的测试人员可独立估算它的误差范围。当然, 实验前应清楚的知道电度表的起始位置。最开始由于电阻器数值小, 所以电度表转盘的转速是比较慢的, 请认真观察。

2.3 填写计划单分工表, 选择任务实施中所使用的工具、仪器、仪表, 列出电路的设备明细表。

自拟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 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工作单中, 并记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 任务实施注意事项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 由于接入的是220V的电源, 所以请注意安全用电要做到断电接线、断电拆线。为了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所以电度表转盘的转数、秒表的定时情况和实训台电度表的读数最好一致, 每实验小组的同学要具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认真配合完成操作并记录数据。每个实训台应安装好1个电度表。最后, 完成小组任务评价和写出小组工作总结报告。

任务实施二:三相交流电路安装与调试

3.1 任务描述

三相交流电路在工程上应用的是比较多的, 通常会分为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三相电源可做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两种, 可提供线电压和相电压两种选择。三相负载也分为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两种。当负载选择星形联结时, 如果负载为对称性负载, 由于电源端与负载端中性线上的电流测量读数为0, 所以不加中性线, 线路称为三相三线制。而此时, 负载上的电流与端线上的电流为同一电流, 线电压是相对应的相电压的 倍。但如果负载若为不对称性负载时, 电源端与负载端必须加中性线, 此时就构成了三相四线制。通常, 中性线上不允许连接开关或熔断器等设备, 防止因中性线联接不牢固, 而使某一项负载由于电阻值较小超出了它的耐压值而被烧坏。负载较大的一相承受相电压又过低, 使负载不能正常工作。

当负载做三角形联结时, 如果此时负载对称, 它的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为 , 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为:UL=Up。若负载不对称, , 但电压是对称的。所以本任务实施, 是通过对三相负载的星形与三角形联结的研究, 来体会中性线的作用和掌握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

3.2 任务实施具体步骤及要求

3.2.1 设计三相负载星形联结 (三相四线制供电) 线路图

试独立设计三相负载星形联结的电路图与接线图, 需经实训老师检查无误后, 方可进行接线。由于实训台接入的是220V的强电, 所以请各小组注意用电安全, 做到断电接线、断电拆线。通电前仍需实训老师检查, 方可测量。将测量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计划单中, 观察接入灯泡数量不同时, 灯泡的暗亮变化是何样?体会中性线的作用以及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3.2.2 设计负载三角形联结 (三相三线制供电) 线路图

试独立设计三相负载三角形联结的电路图与接线图, 需经实训老师检查无误后, 方可进行接线。由于实训台接入的是220V的强电, 所以请各小组注意用电安全, 做到断电接线、断电拆线。通电前仍需实训老师检查, 方可测量。将测量数据填写到相应的计划单中, 观察线电流和相电流的关系。

3.3 任务实施注意事项

用任务实施测得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三相四线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不对称三角形联接的负载, 观察能否正常工作?填写计划单分工表, 选择任务实施中所使用的工具、仪表, 列出电路的设备明细表。自拟工作任务的实施步骤, 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工作单中, 并记录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总之, 以往的教学模式不能更好的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且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存在, 理论教学相对比较集中。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便可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 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突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教学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杨晓松.汽车灯光照明及信号装置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汽车科技, 2011 (12) .

上一篇: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难点及对策下一篇:关于医院实习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