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通用9篇)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1

摘要:十八届五中全会全面放开二孩以来,早教需求市场不断扩大,而早教机构作为重要的供给市场,就如何提高供给市场教学质量、更好地培育孩子的潜在能力以及让家庭教育如何更好地参与其中进行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此问题,我们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早教机构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帮助,同时亦希望通过此次的?{研学习,能够对我国的早教事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早教机构 教学质量 二孩政策 中国家长

随着我国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就四川省而言,全省二孩出生人数明显上升,在总出生人口中占比达42.94%。据预测,到2018年我省新增出生人口将达100万人的峰值。这些数据表明,随着全面二孩的推行实施,我国的新生儿人数必将大量增加,那么早教行业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丽的春天。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优胜劣汰机制更是越来越残酷。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促使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时间的提前常态化。另一方面,许多良莠不齐的早教机构同时应运而生,同时大多数早教机构为了获利,抓住了这一机遇应运而生开始蓬勃发展。但就早教的发展的前途来看,伴随中国家长对于早教机构的了解和认识,教学质量才是在早教机构的唯一标准。

就目前而言,由于早期教育不属于国家义务教育范围之内,没有相关机构加以监督管理,造成国内早教机构一直处于特别混乱状态,再加上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政策来规范早教机构市场。收费高;教学内容及课程设置也是五花八门;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早教的基础设施环境建设令家长不满意;近年来老师虐待儿童负面新闻层出不穷等等问题,家长对早教机构的教学课程、师资力量以及教学方法堪忧。我们无法像应试教育进行考试并以成绩来衡量早教的教学质量,只能评判课程设置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二来目前家长热衷于早教英语班、早教音乐班,忽视了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笔者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法、观察、访谈法、走访以及查阅资料文献等方法,从成都0-3岁的早教机构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以及家长的参与度四个方面着手,并以此针对这四个方面做了系列研究,旨在解决目前早期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这些问题,对于早教机构和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一、教学课程不合理

根据蒙台梭利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组成,它们是: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创设环境、提供蒙台梭利教具对儿童进行观察和引导等方法,对儿童实施教育。但国内很多早教机构却办成了幼儿园模式,所以早教机构中的教学课程以及内容形形色色,其内容主要是知识的学习,课余游戏活动,才艺技能培训以及体能训练。由于市场人才需求,国内家长对孩子的能力大致集中在音乐、美术、英语与数学方面,早教课程安排也集中在音乐、美术、语言和数学方面。对于0-3岁的婴幼儿而言这些要求有些不切实际,而且0-3岁期间的孩子对外部的回应就只能通过动作。所谓游戏活动大多数也是小兔子采蘑菇,主打娱乐精神并非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就才艺技能培训和体能训练,也是屈指可数的早教才会开设实际也形同虚设。有些教育机构集中在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不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例如婴幼儿的性格、习惯、创造力和社会能力。虽然孩子在不同阶段,其在语言、婴幼儿语言、智力、记忆和思维都在发展,不停地灌输知识只会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中的机器或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也许会对孩子适得其反,而早期教育也有可能成为“早期摧残”。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中国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看个人”,但孔子同样说过一句“因材施教”。早教的孩子年龄大多是处于0-3岁阶段,很多孩子并没有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孩子的潜力和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发现以及学会更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中国从古至今就奉行应试教育,古代的科举制到如今的高考,应试教育已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走访的几家早教机构中的教师几乎都采用了应试教育的方法,一味地强制性灌输知识,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要求孩子死记硬背所学知识。要么就是不顾孩子是否适合这种教学方法,不顾学生是否学到知识,只是帮助家长看管孩子。笔者也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采用集体教学的方法,集体教学极容易忽视孩子的个性化和创造力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发挥着引导作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会事半功倍。再来其实婴幼儿在初期阶段学习的状态是通过模仿,教师在教学中都忽略这一特性。

三、师资力量薄弱

婴幼儿时期不仅是人生中最早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对婴幼儿的教育也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教师在早期教育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教师是儿童行为的训练者和强化者。在我们走访的几所早教机构,了解到教师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工作年限短;学历层次主要以大专本科为主的特点。就世界各个国家来看,很多国家都已明确制订了早期教师人员从业资格要求。然而在我国专科及本科院校并没有开设有关早期教育专业,早教机构的教师很大部分并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或者培训。所从事早期教育的老师的专业几乎就是学前教育。国考改革前,获得教师资格证只需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教育门槛太低导致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由于0-3岁阶段的早期教育专业性强,它要求早教教师具备婴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脑科学等晚辈的专业知识体系,目前国内极少有教师去专门学习这些知识。

四、家庭教育的欠缺

许多学者都曾提出了家庭教育在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比如:隋晓祺的《早期家庭教育误区新谈》认为不少家长存在对早期教育一知半解的问题,虽然孩子在早期教育上用心良苦,却因知识上的偏差步入新的误区并把误区。李雁飞《婴幼儿早期教育不容忽视》一文中论述了婴幼儿早期家庭的重要性,家长就利用亲子间的亲密性及时从孩子自信心、自理与独立性、情感教育、身体素质几个方面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教育,使学前儿童有个健康的成长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现今,家庭教育存在三大主要问题。一是:拔苗助长。许多中国家长秉持着“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和大事小事从孩子抓起的理念,盲目跟风选择不适合孩子成长的教养方式,如在孩子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系统之前就让孩子去接受全英文课程。他们只着重关注孩子智力的培养,报各种培训班,对孩子拔苗助长,并认为孩子的学习只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家长只需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二是:放任自流。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根本不会学习到知识任其自由玩耍,早期教育就是浪费钱。三是:国内大部分孩子由爷爷奶奶抚养,长辈有时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爷爷奶奶的受教育程度有限。这些都不利于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而最近亲子节目和亲子活动越来越受大众的喜爱,同时也给以我们启示:孩子的成长是真的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在早教的教学内容中更是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指导,从一定角度出发,家庭教育比机构教育更为重要。

五、结论以及建议

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有了这样的解答:强调让儿童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强调帮助儿童理解对他们成长而言最为重要的事物,而不是与学习成绩有关的东西。这一方案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兴趣和需要的满足,鼓励儿童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都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早期教育里我们更要注重婴幼儿的自主学习,鼓励他们养成好的习惯,让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如何让婴幼儿的更好地成长提高早教的教学质量?笔者有几个建议希望对早教机构有所帮助。

对教学课程方面的建议,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针对早教课程设置根据时代发展作出了总结,面对未来的挑战,西方国家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1.课程多元文化;2.保育与教育相结合;3.课程全纳化、综合化、个性化、信息化和科技化。笔者认为国内的早教机构可根据这些趋向灵活变更教学课程,早期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应太过于统一、死板,课程要有利于儿童培养创新意识和快乐成长。除此之外,早教应该设置科学的课程设置,通过外界的事物去刺激婴幼儿的脑部神经,提高婴幼儿的敏感度,增强记忆力,多增加一些智力游戏,加强孩子的体能训练。

对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在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解决问题活动的积极鼓励者,课程设计者们根据皮亚杰理论中已被广为接受的原理,认定经验是由儿童自己获得的,主动学习是儿童发展过程的核心,因此他们将儿童主动活动作为编制课程的中心。具体地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鼓励儿童主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提供丰富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对材料和活动进行选择;2.明确要求儿童运用某种方式决定计划和制定目标,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找到和评判不同解决问题的办法;3.通过提问、建议和环境设计,为儿童创造与其思维发展、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有关的换件经验的轰动场景;4.让儿童充分参与课程中,亲身体验会增强儿童的记忆,学会自己动手探索知识;5.教师应适当让儿童进行巩固练习,不要过分注重儿童的文化课,多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问题。

对师资建设方面的建议:1.早教机构应不断完善培训制度和提高机构的师资力量,并加大让教师进修的力度;2.教师应该对自身设立更高的要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与时俱进提升自己,让自己更具有竞争力。3.教师要采取科学的办法培育孩子,在教育过程中。

对家长的建议:为人父母的终极使命不过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的孩子。因此,作为家长,应当应摆正心态,希望孩子成才是好的,但是不要好心办坏事,不能盲目地揠苗助长,过早地逼子成龙,迫女成凤,同时家长应当适当学习早教的知识,科学认识早期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

以上就是笔者对成都早教机构目前的现状做了大概的介绍,并针对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教学质量是教学好与坏最直观的体现。想让孩子达到最初提出早期教育的目的,或是满足家长的期待,不仅仅单靠早教机构的努力,也包括家庭教育的努力。

参考文献: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2

一、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紧迫性及重要性

(一) 当代医学生医德医风现状概析

应当承认,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有力地推动着我国社会卫生医疗事业的更新和进步, 医疗体制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又必须看到, 由于体制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和不良风气正在滋生蔓延。大学就像一个浓缩的社会, 市场经济的大潮也同样冲击着大学校园。在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 不少医学生是非观、价值观、利弊观、尊卑观也随着发生了变化。

1. 医学生对医德认知情况欠缺

据笔者对本院300名学生关于医德医风现状进行了随机调查, 其中问到“你对医德医风了解多少?”有37.5%的学生认为“了解不多”;在问到“医德优劣与医疗质量是否有关”时, 18.75%的学生回答“不知道”;在问到“你报考医学专业的原因是什么?”有56.25%的学生是“为了好就业”, 25%的学生是“听取家人的安排”, 只有12%的学生是“救死扶伤, 解除患者病痛”。这说明部分医学生对医德医风的认知欠缺, 对即将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缺乏认同感, 这与他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极不相称的。

2. 医学生放松对自身医德的要求

当代医学生多为80后、90后一代, 他们越来越多地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念。医学生中以自我为中心, “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往往从个人出发, 注重自我、注重功利, 人际关系冷漠, 不太会替患者着想。

3. 追求享受, 拜金主义严重

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 追求经济效益, 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容易滋生拜金主义。面对现实环境, 不少医学生受功利至上、享乐主义及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崇高的理想、信念、追求发生动摇, 在道德价值观方面产生了困惑和焦虑, 错误地把市场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原则运用在医疗这个行业上, 把金钱、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漠视患者的权益, 一旦机会成熟, 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 拜金主义便会趁机而入, 使他们做出错误的道德行为选择。

(二) 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

1.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

医学生是医疗队伍的“预备队”,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更应该从医学生抓起。通过教育, 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念, 良好的医疗作风和崇高的医德修养, 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培养怎样人才的问题[1]。大学生正处于最为关键的阶段, 他们在思想上更加成熟, 但情绪又不甚稳定, 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因此, 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引起相当的重视。

3. 医学职业的特殊需要

唐代名医孙思邀把“精”——专业精通和“诚”——品德高尚作为衡量医生修养的两个标准。一个医生不论其医学知识、技术如何精湛高深, 如果人格低下, 品德恶劣, 就会成为危害人民的敌人。因此, 加强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医德医风的培养至关重要, 医学生自步入学校后, 就应格守医德, 培养自己尊敬师长、自律守纪的品行。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 在新形势下, 加强医德教育正是培养“医术精、医德诚”、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的必需。

二、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是未来履行救死扶伤任务的执行者,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未来的生力军和骨干力量。市场经济下社会领域中各种有益或有害的思想不断涌入大学校园, 机遇与挑战并存, 新形势下医学高等教育院校必须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来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

(一) 加强医学生的优秀品德及职业道德教育

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尤其要加强诚信教育及职业道德教育, 这是做人、做事成功的基础。同时, 还要加强对“八荣八耻”的学习, 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活动, 使医学生从身边做起, 从自我做起, 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2]。目前, 职业道德教育在医学院校中基本都被放在重要的位置, 如笔者所在的遵义医学院于每年新生军训结束后的开学典礼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医学生宣誓仪式。《医学生誓言》是国家颁布实施的针对医学生的习医规范条文, 是对医学生进行医德教育最早的教材, 指明了医学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医学生端正学习医学的动机, 促使医学生萌生职业观念。

(二) 发挥带教老师医德教育示范作用

“教不严, 师之惰”“名师出高徒”等名家名言, 说明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一定要发挥老师的带教作用, 给学生树立形象、榜样。教育一线工作者首先要为人师表:所谓“学高为师, 身正为表”, 作为接触学生的教师, 要以身作则, 正是先做人, 而后方能成学问, 所以一线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是“身正”。身正是修来的, 它需要良好的个人素质、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不断地加强自身文化、道德建设, 努力提高个人修养, 在研习专业知识的同时, 注重人文社会科学, 关爱社会和他人, 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带教老师如做到医学知识教学与医德教育相结合, 会对学生的医德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有时甚至能影响他们的一生。

(三) 理论联系实际, 加强实践性教育

社会实践能够使大学生走出教室, 用所学的医学知识服务于人民, 使理论更好地结合实践。接触社会, 接触基层, 使医学生们感受到作为医学生的历史使命, 对于端正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大有益处。所以, “三下乡”活动、义诊服务活动、光荣献爱心活动等等, 都是医德教育的有效途径[3]。结合实际, 遵义医学院每年都会分期组织医学生到基层贫困地区参加义诊, 送医送药, 同学们在义诊活动中既增长了才干、知识, 又近距离感受到患者的疾苦, 树立医学生毕业后到基层服务人民的意识, 无形中对医学生良好医德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 强化医德行为培养机制, 营造正确的社会赏罚氛围

应理顺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关于医德教育的关系, 不应各自独立, 而应形成让德高望重的医学教师参与医院的医德教育和建设。同时, 要营造正确的社会赏罚氛围, 与医德教育保持一致性, 不能一方面宣传医德医风, 另一方面却在医院管理中对开大处方、收受红包、收受回扣等违法违规行为睁只眼闭只眼放任之, 这样破坏了医学生道德良知形成的现实基础, 将不利于医德行为的产生。

总之,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他们肩负着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社会和人民对他们有着极高的要求和极大的期望。医德是医学之魂, 医德教育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4]。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基地, 必须把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石利刚.浅谈加强高校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消费导刊, 2008年09期.

[2]马莉, 马延龙, 杨玲.从医生的医德医风谈医学生的道德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 2008年1月.

[3]沈云佳.医学生医德养成教育途径探索.教育论坛[J].2008年8月, 第5卷, 第24期.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3

【关键词】中职德育; 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道德是人精神世界中“最壮丽的日出”,人因道德而高尚。正如古代著名思想家荀况在《荀子》中所喻:“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德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必须加强学生的道德培养,使学生逐步掌握社会的道德规范,履行道德义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现状

大多数中职学生都是中考失利的人群,在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自卑心理比较凸显,缺乏自信心。再由于社会用工机制尚未完善,市场不能充分有效地消化人才,所学专业就业难以对口;社会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职校学生存在偏见等,致使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出现负面影响。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大部分没有认清中职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的不同,没有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借鉴普通高中的德育经验,认为他们同属一个年龄阶段,是同一个人群,德育工作也同样进行。因此,在德育教育方面大多照搬或过多借鉴普通高中的经验,这样就会走入教育的误区,没有注意到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培养目标的不同,学习方式和内容的差异,心理状态的异处。偏离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育原则。德育课程缺乏特殊性,不能因材施教的进行教育。中职德育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目前德育课依然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道德知识的教学和灌输为主体,道德知识与道德能力不匹配,学生虽然知道理论上的道德教条,但却在复杂的现实中不知所措。导致中职学生对德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学校德育与现实脱节、不切实际。

学校方面对于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认识不够透彻。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专业人才,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疏忽学生德育方面的教育。把这部分教育的大部分“课程”都推向社会,这样会导致学生毕业以找工作时学校与社会的脱节,学习所学知识不能顺利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在实际的社会当中,市场经济对中职德育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虽然现在就业与为人方面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中能够得到成功的还是道德品质高尚、不计个人得失的人群。同时道德品质变化也会影响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所以教师要在极大程度上阻止消极情绪传入校园,以免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身心健康。

因此,教育的职能,第一是培养人格,第二是提高智力,第三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所以中职学校道德教育进一步创新和夯实,增强道德教育的生命力迫在眉睫。

二、中职德育的有效对策

首先,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殊性,与专业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中学生有着很强的技术专业,从他们一进入职校的第一天起,就有针对性的去学习某一“专业”,而这一“专业”又和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切入点,一方面在专业课堂知识及实际锻炼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人才的道德需求;同时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也尤为重要,在具体职业环境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更具实效性。

其次,加强学校对中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优化德育教育课程,做到以人为本,人人学习德育知识,人人传授德育理念。争取做到在学校的德育全员化,这样不仅能够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同时也能升华教师的德育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以专业知识传授为主体,德育教育为重点,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二者做到相辅相成,德育教育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为学习提供动力。进而让学生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的行列中,亲身体验,经常开展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活动。也请同学们进行相互监督,形成激励性的测评体系,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德育教育提供资源,使学生尽早的树立自己的德育价值观。

再次,与时俱进,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尤为重要,无论是课堂还是活动中,德育教育都应该跟上时代的脚步。在学校的教育过程当中,德育教育有两种比较常见的途径,政治课和其他学科的课程教育和组织开展个性化教育活动。在政治课的教学当中,学校也应该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形成有针对性的教学,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教学,切实有效的发挥德育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学校有效的进行课堂德育教育之余。学校应开展各种针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各种活动,邀请一些知名的德育专家,或者是社会上的企业家,为学生们举办一些专题类讲座活动,给学生们带来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择业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开阔性的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

最后,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诚信指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时间活动,结合多种教育模式。社会、家庭、学校三者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把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精神状态。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和家庭对学生诚信教育也尤为重要,都是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环境。学校方面,还应该举行一些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比如演讲、辩论、征文等活动。让学生把诚信理念深入骨髓,使学生们坚信只有诚信做人,诚信做事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中职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中职学校应与时俱进,随社会的发展而采取相适应的方式和措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使中职德育春风化雨,达到育人的成效。德育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长期的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家庭、学校三者共同的努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员还需强化队伍,加强研究,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好学生德育工作,构建中职道德教育机制,使师生之间的道德交往和交流成为一种习惯,用教师自身的高尚德行和人格魅力感化学生。竭尽所能,坚持如一的做好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陈曦.对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卫生职业教育[J].2012.03.

[2] 黄友兰,罗星海.高职德育与当代中国精神的关系探析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 2014.03.

[3] 郑永婷,江传月. 德育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M]. 2007.

[4] 范月娇.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概述[M]. 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

当代陶瓷艺术教育现状的思考论文 篇4

一、陶瓷艺术教育的历史以及现状

陶瓷是我国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工艺品,出于“化土为玉”的美好愿望,在商代即出现了陶瓷物品。在日常使用的陶瓷器物出现后,陶瓷艺术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在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教育方式,同时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中,这种师徒传承的教育也培育出了无数的陶瓷艺术家,对我国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进入到了现代,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文化艺术也在一种较为发达的状态之下。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我国人民对陶瓷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原本的师徒传承的教学方式也显得较为落伍。因此必须要改进原有陶瓷艺术教育的随意性以及落后性的特点,帮助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并保证到陶瓷艺术自身能够取得较好的发展。因此在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开设了陶瓷专业,并在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我国的陶瓷教育专业取得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在目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清华美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的硕士专业研究生均开设了陶瓷艺术的教育,而我国的整个陶瓷艺术教育也呈现出了一种高速发展的趋势。

二、目前我国陶瓷艺术教育出现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已经进了长时间的发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但我们仍然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高校在实施陶瓷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问题。而以下几种问题就是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并未注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虽然我国在陶瓷艺术教育方面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在陶瓷艺术教育的理论教学以及实践操作教学方面实际上已经有着较长时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以及经验。但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仍然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目前的陶瓷艺术教育仍然是技巧性的教育,追求的是一种不断充足自身技巧的理念。而最终的一种目标就是在对陶瓷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基本功培养确实能够取得相当优秀的效果,在目前也有着较多的陶瓷艺术方面的人才。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注意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甚至会导致学生成为匠人,即无创造性,仅有充分的技巧,并没有相当的思想。而这种教学方式也仅仅会让学生学习别人的技巧,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实际上并不能够达到相关的要求。

(二)教师数量以及质量水平并不高

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大前提之下,目前我国在陶瓷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师资力量仍然是一个需要着重关注的问题。由于学生数量不断的增加,所需教师也是一个较大的数目,因此在目前会有一些没有艺术设计资质的人群,进入到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的教师队伍中。而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目前我国的陶瓷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目前一些高校中,除开固定教师,也有着一些跨系跨科上课的教师。若对教师的需求较为紧急,一些高校甚至会采取外聘的形式缓解师资压力。而正是由于这种特点,目前有着较多的教师在教学水平上会呈现出一种参差不齐的现状,在教学方法上也不尽相同。因此陶瓷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实际上并不高。

(三)在教学模式上出现的问题

目前陶瓷艺术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也帮助了陶瓷艺术教育和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能够帮助陶瓷艺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从其他相关专业中不断的寻求新的教学力量,这对目前的陶瓷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但在此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发现较多的问题[8]。首先在陶瓷艺术教育进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阻力。这种阻力的出现来自其他专业的排斥性。例如绘画教育专业的人才,目前已经在陶瓷艺术教育中占据了核心位置。这些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是通过常规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学习的,因此这一类的人才在实施陶瓷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热衷于通过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并不会注重目前的全新教学方式,导致在教学模式上并不科学,其教学质量也并不佳。

三、解决目前陶瓷艺术教育专业中问题的主要方法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帮助陶瓷艺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不会由于传统教育方式下成为“陶瓷匠人”或是“陶瓷艺人”,最为主要的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过程中,首先可以将陈旧思想打破、例如可以在实际的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到了传统的陶瓷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操作后,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让学生将这种创新性的思维,转化成为实际的物品。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对自身的创新思维进行锻炼,也可以让学生不断的创造出全新的陶瓷艺术品,这对目前的陶瓷艺术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二)关注教师质量

教师的质量较低也是导致目前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效果不佳的一种主要原因。针对教师方面的问题,可以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首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构建起一种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并创造出一种平等和民主的教育理念。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对目前陶瓷艺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教育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一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尤其需要让教师将自身的角色进行转变,将专业型教师转化为全才型教师,将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研究型教师。同时作为艺术相关的教师,也需要将一些全新的教学手段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尝试教学方式的改革,将知识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保证到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陶瓷艺术家。

(三)转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落后也是造成目前在陶瓷艺术教育过程中无法较好对学生实施教学的一种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将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首先可以强调对学生的能力训练,并要将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合作精神进行相应的提升,保证学生的陶瓷专业知识过硬。同时教师也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竞争性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在团结起来面对学习过程中的困难,让学生有着团结协作以及深入探索的精神,提升学生的创造性以及陶瓷艺术的创新表达能力。

四、结语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5

贾群

关键词: 高校、道德素质、道德教育、德育教育

内容提要:本文结合实际,从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现状入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指出从哪些方面去加强和改进,以达到提高高校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的。道德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内涵,起着导向的作用,决定着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的道德素质不仅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思想道德、人生价值观发展完善的必然,是教育工作者和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现状

进入市场经济社会以来,德育工作通过在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做了许多探索和改进。如德育课程改革、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起、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加强、邓小平理论进课堂等,都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从深度来看,目前在内容、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新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道德评价失准。在现代社会的转型中,人们对某一种社会现象的评价总受到多种“标准”的影响,且似乎无论哪一种“标准”都有它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就导致了思想观念、道德评价的正确标准也模棱两可了,因此使人们常常陷入矛盾之中。

2、道德价值取向混乱。由于评价的失准,必然会带来人们对价值取向的混乱。在这种状态下,任何一种选择都似乎可以获得一种价值观的文化支持,受到一种价值标准的肯定和赞扬,但同时却又受到另一种价值标准的否定。

3、良好的德育环境还未形成。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需要一种良好的德育环境和心理氛围,但目前在高校,良好的育人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部分专业教师身上还存在着只教不育、以教代育的现象,“德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事情”的想法依然存在。

4、道德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差。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德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尽管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高校普遍采取了改革德育课程体系,改进德育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途径,增强内容的时代性等多种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教育的实效性并没有因此而有较大的改观。

二、道德素质教育形成的原因

1、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已为人们所接受,然而在谈到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及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时,人们更多地强调的是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及培养,而对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视程度相对薄弱,这种倾向在高校校园内也依然存在。

2、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学生年龄的变小,使得现在的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具有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 1

点,如在具有较强的自立、竞争、平等、价值、创新意识的同时,也有诸多的道德困惑,产生了许多道德误区,如用等价交换取代奉献精神,用个人主义取代集体主义,用竞争取代协作,用物质追求取代精神追求等等。德育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相对显得滞后。德育工作的特殊性要求,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考虑到社会对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结构,恰当地确定学校的德育目标和内容,才可能真正打好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我们的德育工作还存在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倾向和联系学生个体实际不够的现象。

3、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不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有着不同的要求。在高科技信息革命的时代,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不仅应具有人生观、价值观为内容的道德知识,而且要有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知识;不仅具有道德思维能力、践行能力、评价能力,而且要具有人际交往技能、自我教育能力;不仅具有道德需要和动机、道德感、社会政治理想,而且要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而我们的德育工作与这种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4、市场经济本身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出现与社会发展不符的现象。而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学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道德素质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是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但它的意义和作用又远远超出高等教育领域,它通过传播精神文明,培养一代代新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息息相关,并对中国未来命运和面貌产生重要影响。因而无论何时,学校德育的地位都是不可动摇的,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才能完成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1、探求新思路。教育要在注重共性发展的同时,强调学生的个性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群体意识、社会责任感相统一。在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要求德育工作者必须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德育的主要任务,教育要把重视道德认知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统一起来,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衡量和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主要是看其行为举止。在日常生活的道德行为中,行为习惯起着特别明显的作用。因此,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必须要注重二者的统一。教育要注重使他律与学生自律统一起来。在自律和他律之间,自律是关键。为此,我们的工作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努力加强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

2、拓宽新途径。建立“三线一面”的教育途径。以德育课程为主线,进行正确道德观念的灌输,实现明理;以主题讨论会和学校传统活动为主线来实现激情;以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导行;充分利用各学科、各领域的德育因素,使学校各种教育教学活动都贯穿、渗透德育,寓德育于教学和活动中。注重培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合力,形成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在内的多种教育渠道。注重道德素质教育考核内容、方式方法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导向性。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依据培养目标自我评价,确定自己的具体目标,找到起点,促

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和成熟。

3、营造新环境。学生的品德是在其生活经历中逐渐形成的,环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工作计划中的重要策略。加强师德的建设,师德在学生培养上起着关键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权威性决定了其言行的榜样作用。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6

林萍兰

(福建莆田学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和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切实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本文在提出当代大学生思想变现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引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人员,作为政法战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1.当代大学生思想变现的特点

1.1 注重物质享受,忽视精神追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相应带来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一方面使大学生为祖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深感欣慰,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感受到自我责任的重大,激起他们勤奋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重利原则的影响,淡化了当代大学生“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道德观念,引起了他们过于注重物质利益,从而忽视了精神追求。

1.2 注重自我实现,忽视奉献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自我现实性,而几乎忽略了奉献精神。他们尊重价值规律,注重效,反对虚夸,均期待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才干;可是,在现实中,他们太苛刻地讲究平等交易,对“无私奉献”嗤之以鼻。比如,有的大学生以“自我成才”为中心,出现了考研热、出国热、实用知识热等现象,但深入分析部分学生的成才动机与国家的振兴、社会的发展联系不多,主导思想是自我实现与自我奋斗,与党的培养目标,与“四有”人才的标准有较大差距。

1.3 注重发展个性,忽视团队精神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开放意识的扩大使大学生增强了自主、自立思想和参与管理的意识,他们相信自身实力,注重发展自我。他们大多数能正视自我对社会的权利与义务,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但部分学生由于过分强调自我,主体意识急剧膨胀,导致他们的全局观念淡漠,对集体利益、班级荣誉漠不关心,个体意识增强,群体意识减弱,团队协作精神下降。

1.4 注重知识能力,忽视政治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激烈竞争和优胜劣汰的现实,使许多大学生注重自身知识能力的提高,却忽视了政治理论学习。现在的许多大学生,他们不相信权威而相信自己,不甘做好人,要争做能人,他们敢于毛遂自荐,推销自我,敢为天下先。但是,有些学生过分强调业务能力,不搞思想建设,缺乏正确的行动方向,把自己凌驾于他人和社会之上,把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忽视自己应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表现如下: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过分强调“灌输型”,而忽视“渗透型”.传播马克思主义是需要灌输的,但把灌输原则理解为教条式的不顾实际硬性的灌输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在工作中也往往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上表现为“单一型”而不注重“复合型”教育。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如果在工作中只停留在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搞活动、作报告、造舆论上,反而容易使学生形成逆反心理,极大损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是百害而无一益的。目前我们正处于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国内国际都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引起人们精神世界的深刻变化。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是全面而不是片面强调某一方面,否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表现为“被动型”而欠缺“主动型”。学生对于“两课”教育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及时复习,只有考试时临时抱佛脚,认为及格就行,教师上课积极性也受到极大影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首先主动反省自己,考察自己的教案是否及时更换,是否吸收了当前新信息,自己所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是否适应。只有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思想状况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加强学校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要坚定不移地占领和渗透课堂以外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领域。第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学校应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和优良传统,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同时,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用良好的氛围陶冶大学生。

第二,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传播信息量大、快;另一方面,网络信息带有很强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征,如果管理不好,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就可能乘虚而入,对广大青年学生的身心健

康造成极大危害。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关注大学生的突出问题。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3.2 针对青年学生中存在的思想认识问题积极进行有针对行的教育

3.2.1 加强坚定大学生政治信念的理论教育

解决高校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在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应着重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高校学生。使他们搞清在当前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认识我国当前加速经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紧迫感,使之摆正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找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3.2.2 加强增强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势教育

要通过形势报告、政治辅导、党团活动等途径,向高校学生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使他们了解到真实、全面的国际国内形势,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及时代背景。通过形势教育,使高校学生能够客观地分析社会,从更广阔的范围了解现实,从国家发展的前途来思考问题,及时找准自己的位置,增强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还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尽可能地拓宽育人引导的范围。要研究建立一套促使高校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机制。探索成功教育的规律,为培养既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具有现代化科技知识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3.3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对个体人的研究。影响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样性遗传、环境、成熟与学习等等,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因此每个大学生个体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离开了个体人这个基本的出发点,就会变成无本之木,其作用也就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应体现真实的自我。快节奏、强竞争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不少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可能会产生或遇到一些问题,由此可能使内心感到压抑,有些人的潜能和特长被埋没而得不到发挥和展示。因此还自我以真实是今天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要创建一个宽松健康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我,学会扬长避短,学会排解压力,调整心态、敢于尝试,力求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和有益的人。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应实现健全的自我。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推崇健全人格,强调个体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强调个体心性情操的陶冶,促使大学生基于人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探索与解决,注重道德修养,强化责任意识,优化知识结构,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体现自身价值,从而起到促进个体全面自由健康发展的作用。

因此,培养健全的自我、建设健全的社会是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价值导向。

3.4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学校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等都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保证的专门队伍来承担。中央16号文件讲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队伍是三部分人,即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整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应该本着专兼职结合的原则来配备,大量的是兼职,但是必须有一批精干的专职队伍,这支队伍应该向着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

我们应要鼓励一些德才兼备又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去从事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使他们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当作一门学问,当作一个可以建功立业的岗位去钻研去奋斗。同时我们要注意从中选拔人才。中央16号文件提出加强队伍建设的一整套的思路、机制、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作,建立培训基地,攻读学位深造,进行实践锻炼,评聘专业技术积称,解决相应待遇,总结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等等。这些规定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在于学校的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的认识和决心。中央有了文件,工作也有需要,只要学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有远见、有决心,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关键在人,关键在党,事在人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R].2001,03

[2] 李长春.开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南京:新华网, 2004年6月7日

[3] 肖国飞.论思想道德教育的误区及其克服[J],浙江:上饶师专学报, 1997年5月

[4] 刘书林.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新特点[N]北京:中国教育报, 2004年11月26日4版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7

一、当代艺术的特征

西方当代艺术自20世纪以来, 作为对于现代艺术的反叛, 不仅注重自身精神的表达, 更注重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 侧重开发自身潜能与潜力的同时, 重视绘画本体, 如对于素描、色彩的传统认识。艺术同样也与生活息息相关,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作为艺术家艺术创作题材的主要内容, 这使得艺术变得更加趣味更加多样, 可以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我们在大量的当代艺术作品中, 例如, 韩国籍艺术家白南准的《电视钟》里, 艺术家企图寻找另一只观察和感受世界的眼睛, 这不同于传统乃至现代艺术。另外,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表现的时候, 所借助的媒材更加丰富, 电脑、电视、数字媒体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也推动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不仅表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也使得艺术视觉冲击力更加深刻, 艺术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

另一方面, 中西方艺术在新的世纪得到的进一步的加强, 事实上, 早从十九世纪开始, 马蒂斯、高更、新艺术运动都表现出对于东方艺术的喜爱与追捧, 尤其是东方文化里对于线条的运用, 对于图案平面化的处理方式, 这在新的世纪里头, 更加影响的当代艺术, 对于线条的运用并使得画面从块面感变成了更为抽象的客观感知对象, 从具体的事物变的更成加玄妙更加抽象。这不仅启发了艺术, 也启发了思想与文化。

二、当代艺术融入小学美术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从小了解当代艺术

当下, 部分学校依旧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通过硬性灌输讲解授课, 这显然与当下讲究创新是违和的, 同时也与艺术的本质是相互违和的, 艺术的本质应是积极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开发, 从而更好的与科学思维相辅相成,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拓展出美好的未来。尤其是, 在当今的网络化时代当中, 小学美术教育不与当下实事相融合, 必将于当今社会脱节, 造成教育缺失。

当代艺术融入小学教育, 在另一方面来说, 是对教师们能力的开发, 不再照本宣科, 也促进的教师们创造力的提升。例如, 当代艺术前所未有的注重创新与开发, 并且与当下的科技紧密相关联, 通过新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们带入新的教学语境中, 这也是对于教师们的挑战与考验。这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得课堂变的生动活泼, 令学生们兴趣盎然, 愿意了解当代艺术, 并且从小变参与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 在当下西方艺术大量充斥我们的艺术圈的时候, 我们忽视了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视, 再加之, 信息化的更新与进步, 书画国画早已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 当代艺术使我们学习西方的同时, 却忽略了我们的传统, 这往往却是当代西方艺术家们所看重的传统。因此, 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们创新理念的同时, 必须要加强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扬弃”的真理, 旨在去除糟粕, 吸取精华, 吸取传统文化中的优良传统, 加之西方当代艺术的创新与表达, 共同构建我们的当代艺术。

2. 有利于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重新认识

什么是美术, 历史上对于美术的理解层出不穷。达成共识的是, 美术是对于生活的一种重新的理解与发现, 它令人对生活产生不一样的看法, 从而带来喜悦, 并且改变着人的认知能力与思维能力。

当今的小学生对于美术的教育十分有必要。古代希腊以及古罗马学者曾提出过“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论述, 来说明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值得注意的是, 这在当今小学教育中依旧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寓教于乐”, 就是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带给学生一定的思想教育, 同时, 令他的身心感到愉悦, 带给他一点对于生活的启示与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乐”并不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享乐, 它是对于将艺术经由卫师者的传递与教授之后, 学生们产生对于艺术真正地理解, 也包括一种否定意义上的“乐”, 这样的教育目的才更为深刻。其次, 所谓“潜移默化”, 即是这种教育并不是硬性的灌输, 而是如和风细雨一般, 通过美术的轻松教学, 带给学生创意与灵感, 让学生积极地、自发地参与其中, 在过程中体验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并给他今后的道路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学生重新认识什么是美术, 就会使得他们的积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教学, 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不再是传统教育里一味的灌输, 学生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 不同的想法, 对于美术元素的认知不仅仅是激发了他们将对于艺术的思考, 更是在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对于世界的美好的向往。

三、当代艺术与小学教育融合的具体措施

1.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培养学生美的观念, 所谓美的观念, 也即是培养学生拥有美的感受与美的感动。蔡元培先生曾提倡“以美育代宗教”, 借用美育陶冶情操, 这与历来西方历史中宗教所占的地位可以比拟, 重视美术教育在教育中的位置, 培养学生的感知力、感受力、观察力、创造力。教师通过课堂生动的讲解, 激发学生自身对于美术的认知, 使得学生在当代艺术的熏陶下形成初步的艺术感知, 学习艺术中的人文精神。

2. 培养开拓学生的艺术艺术思维

艺术思维是相对于科学思维而言的, 其主要由形象思维构成这, 原是从苏联别林斯基对诗歌的误译来的, 原是指用形象显现思维, 是通过想象将事物加工重组而形成新的艺术意象的过程。将当代艺术与美术教育融合, 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艺术的全面认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意识。当下的美术教育并不仅仅是教授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复制品, 也并不仅是让学生根据他人的画作进行临摹、复制, 而是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体会感受作品的力量, 坚强对于美的理解与美的感受。

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 简而言之, 就是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不在是刻板的、生硬的固定思维模式, 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体验, 使得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更加丰富。

3. 转变美术教育模式

将当代艺术与中学美术教育融合, 除了要改变教学方向、丰富教学题材, 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学模式, 采用视觉化和交互化并进的教学模式代替“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转变美术教育模式并非是简单的改变, 也并不是口头的大话, 当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同时也意识到与生活紧密的同时, 艺术也越来越陷入尴尬的局面, 艺术讲究纯粹性, 让艺术回归艺术, 这是当代艺术家们都在寻找的道路。另外, 借助网络技术, 美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动态的美术作品, 让学生能够体会动静结合的艺术形态变化。在必要的情况下, 美术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美术教学, 让学生体会真实的当代艺术, 这也与当代艺术的开端走出画室走向自然是一脉相承的, 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也是艺术真正的归宿, 生活中带给艺术家不断的灵感, 告诉学生们用艺术的眼光观察世界, 这就赋予了他们另一只观察世界的眼睛, 同时, 以此丰富学生的个人阅历, 为其启发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为将来培养更多的美术人才。

四、结语

小学生们拥有不可多得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美术敏锐的感受力, 小学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们样板和模式, 而是启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艺术思维, 从而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从20世纪以解构主义为代表的当代艺术, 打破对于现代艺术的桎梏, 讲究创意性, 打破模式化概念, 讲究表现的多样性, 这正好弥补了小学美术教育模式之不足。

将当代艺术和小学美术教育融合, 有助于学生了解当代艺术, 重新认知小学美术教育, 从而树立正确的美术学习观念。此外, 当代艺术和小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对当下艺术的综合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 能够丰富学生的阅历, 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通过改善当下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艺术创作力, 使其激发创作能力, 并推动小学美术教育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外国美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孔新苗著.西方后现代绘画[M].山东美术出版社, 1997.

[3]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4.

[4]张敢等著.外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新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4.

[5]孔新苗著.中西美术比较[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2.

[6]王受之著.世界当代艺术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8

摘 要: 教学督导是高校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而构建的一种监督机制。但每个高校的培养目的有所不同,因而教和学的质量指标也不尽相同,作为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之一的教学督导运行模式应因校而异。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学督导工作应不断创新运行模式,采用不同督导手段和方式,更好地发挥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提高教学督导工作绩效,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发展需要。

关键词: 教学督导 创新 教学质量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日益增加,高等学校如何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因此,教学督导工作应运而生。我国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开展近20多年来,在理论研究和实际运行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对保障和稳定高校1999年扩招以来的教学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1]。然而,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督导方面还是沿用原来的教学督导模式和方法,随着时代进步,高校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因此,原有教学督导方法已跟不上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探讨新时期高校教学督导创新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关系。

一、高校现有教学督导模式

现在各高校教学督导模式基本大同小异,基本由学校领导下的校级督导组和各二级学院的督导组成的督导体系,制定一系列督导制度,其督导对象和主体都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主要体现的是督“教”,功能是针对教师的五个方面[2]:(1)服务功能,(2)督促检查功能,(3)引导或指导功能,(4)激励、鞭策功能,(5)信息传递功能。现在高校督导的基本做法是:围绕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开展随堂听课、课程试卷检查、期中检查、毕业论文(设计)检查等常规教学环节检查[3]。其实,更普遍的做法是随堂听课,教学督导人员通过到课堂和实验室听课观摩,按照学校制定的听课表的要求,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课堂秩序等方面进行评估,听课后,督导组成员或相关教研室老师一起讨论,然后,通过督导组长或教研室主任将讨论结果、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授课教师,但授课教师有没有认真采纳督导组的意见和建议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很多高校在督导方式方法方面尽量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二级学院的教学督导在这方面表现明显,因为督导与被督导都是同院系的同事,专业相同或相近,都很熟悉,督导组的人不好意思当面说同行之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因此,督导组采取的办法是督导与被督导在人际情感、工作空间、学科专业上保持零距离[4],使提出的问题不但专业、中肯,而且督导人员和教师以一家人的身份在一起,以聊天形式一起探讨、相互学习。

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师渴望被承认和肯定、被人尊重的心理,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使教师自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从内心接受督导组的建议和意见。

这种督导模式对教学质量提高是否有效,一线教师对督导模式是否满意呢?研究显示[5],很多教师对现行这种督导的作用不完全了解,只是部分知道。也有调查表明[6],部分授课教师认为教学督导对教学质量没有促进作用。

二、突破现有思维,创新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督导模式

1.提高认识,突破传统思维。

从现在高校督导模式看,不管各高校采用什么样的督导模式和创新,都把督导对象指向教师,无论从制度上,还是督导手段上都揪住教师不放,几乎忘记另一个对象,教学督导,顾名思义,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过程,不只是教师的独角戏,因此,教学督导必须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进行督导。然而,可以发现高校现在的督导只顾督导教师的“教”,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质量和学校教学质量好坏只与教师有关,与学生毫无关系。因此笔者认为要真正创新督导模式,要真正通过教学督导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对教学督导的认识,必须在教学督导思维上进行突破,即必须认识到,教学督导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督导的综合过程,而不像现在意识到的只对教师的“教”进行督导的单边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督导的能动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多方聯动,才能真正使教学督导为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创新督导模式。

现在高校教学督导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督导,事实是即使教师在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学生就是不听,甚至不去上课,最后,成绩和质量都无法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强调对教师的“教”进行督导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进行督导。

首先,高校教学督导组要弄清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直接进入公司或企业上岗,不需要另外做相关培训才能适应社会需要。而应用型人才不光有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还有高水平,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修养更高,这样才能更受社会喜欢,这样的学生才真正有社会担当,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其次,将学生的行为纳入督导范围。教学督导组在制定相关制度和建立督导模式时,应该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进行,也就是说,不光督导教师的制度和建立督导教师的模式,还要平行地制定督导学生的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督导模式或方法,因此,要对不同专业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制定相应的督导制度和模式,要把学生学习能力、道德修养、心理素质的提高纳入督导范围,比如,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对上课纪律的重要性认识,对人际关系正确相处重要性的认识等。

最后,建立新型教学督导模式,创新督导手段,改进督导方法。既然把学生纳入督导范围,那么督导组不能只督导教师“教”的行为,还要督导学生“学”的行为,这样才能使良好的“教”最大限度转为学生“学”的成果。因此,可以采用如下督导模式:

(1)建立学生协督员。即可在每个班选定成绩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督导组的协助督导员和联系人,督导组可将督导学生的“学”行为制度发给协督员,让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进行督导,就督导中看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上报给学校或二级学院督导组,然后,督导组可对“学”行为不好的学生进行面谈,或召开相关会议,敦促学生改进“学”的行为,并建立跟踪落实制度,时刻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学”的行为。

(2)随堂听课,督导教师“教”的同时,督导组人员可同时对学生“学”的行为进行督导,点学生人数,看学生到课怎么样;听学生回答问题,看学生说得怎么样;看学生上课时,听得怎么样;查学生作业本,看学生做得怎么样。并对“学”的行为不正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良好教学质量不光要教师“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

总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教”和“学”高度统一,才能真正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傅昌德.论高校教学督导的创新[J].广西社会科学,2008,7:204-207.

[2]许桂娟,王凯锋.创新高校教学督导运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绩效[J].税务与经济,2008,2:109-112.

[3]白解红,袁俏.创新教学督导机制,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注入新活力[J].2014,4:70-76.

[4]侯锐.高校院级教学督导工作的若干特点[J].中国大学教学,2007,11:67-70.

[5]姚相全,周东明.高校教师对教学督导的认识与期望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1,5:66-69.

[6]张勤.普通高校教学督导现状与联盟问题探讨——基于杭州下沙高教园区的调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3:158-161.

浅析当代早期教育的教学质量现状 篇9

摘要: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对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高等艺术教育机构——艺术学院担负着极其重要的社会职能。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的艺术都离不开一些最基本的社会因素的制约。抛开政治、经济和文化传统的大前提,艺术教育机制对特定时代的艺术发展、审美趣味的影响更是举足轻重的。我国艺术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艺术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教育发展方向油画教学教学模式

多年来,教师如何教、教什么的问题,一直是艺术教育教学中专业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能促进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促使学生的绘画水平有所长进?随着当代美术的蓬勃发展和美术教学改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教师如何指导才能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创新能力,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就艺术本身而言,应倡导教师自身所认同的观点,突出个性化教学。我们并不否认教师教学对引导和保护学生自身的艺术个性所起的积极作用,但也必须正视由许多客观因素所造成的诸多教学问题,如偏狭的误导和放任自流以及单一僵化的技能传授等现象。那么,能否有一个更合理的理念,既能充分展示和发挥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点,又符合当代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呢?

一、油画的发展

油画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可谓历经风雨。自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郎士宁等携带天主、圣母像来华开始,西洋油画传入中国已有400余年历史。但是中国人自己有目的、主动学习西洋油画,将其作为一种绘画体系引入中国,则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迄今已逾百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油画教学虽不像苏式教学那样陷入僵化,单位造型能力的基础,从静物至风景写生到人像,人体教学体系仍被延续。我们要寻求新的油画教学模式,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我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油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速发展的今天,油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作品具艺术性和商品性两重属性。油画作品以商品进入市场后必定受市场影响,市场是一个形形色色的空间,不同的人群对油画作品内容也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油画市场必定会出现僵局。虽然现在涌现出一定数量、具专业水准的画廊,拍卖业和艺术博览会也逐渐兴起。虽然油画作品数量不少,但归根结底也就那么一小撮人的市场。如果使市场扩大化,必须解决油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今后亦应是油画教学的重点之一。但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试想,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次次重复单一的语汇去讲述不同主题的故事该是怎样一个悲哀的局面?以写实训练为基础的油画教学模式最受冲击,使教学面临着诸多的矛盾与困惑。产生这样的原因主要是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比较单调,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以往的油画教学中,大多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一专多学,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并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而是一味跟随,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缺少自己的`想法,过分依赖教师的判断和指导。因为现有的油画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只是一味地注重课堂练习,并没有创造性的实验,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现在艺术发展形形色色,单一的教学模式根本跟不上进代的步伐。自从艺术学院产生以来,尽管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对学院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会有所不同,但学院在艺术教育中始终扮演着一个正统和重要的角色。然而,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院艺术教育体系也引起越来越多的质疑和争议。争论的焦点是,学院在现当代的艺术发展中,究竟是应该以维护旧传统和旧观念为最早宗旨,还是以探索新思想和新风格为最高宗旨。在西方,由于现代艺术博物馆和画廊体系的建立,以及独立的艺术批评家群体和艺术赞助人的出现,许多具有创新思想和风格的艺术家已经不再依靠学院权威的认同。在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院校由于坚持传统的教学规范,拒绝承认和接受当代艺术的新发展,因而已不再承担推动艺术发展的主导任务。而有些院校则顺应历史潮流,转变教育思想,对课程结构和教学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将现代新科技、新材料、新方法、新观念引入到学院艺术教育中,从而建立了适应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型学院艺术教育体系。因此,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中,艺术学院教育的本质以及在整个艺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是每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不断反思的问题。

三、油画教学上的探索

现在的油画课程,基本课型单一,以对物写生,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艺术实践活动,体验不到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无法展示自己的想象力与创作力,以致影响最后毕业创作的质量。专业教师应该在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紧紧抓住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发展他们的潜力。要让学生积极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有所创新。

首先,学生的艺术审美愿望、兴趣是艺术创作的根本动力。兴趣是学生创作的动力,要鼓励学生创作,使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不畏惧创作,而不是只是一味地照物写生。现代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适时举办油画展,对学生来说就是自身能力的体现。油画展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促进发展,使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很好的表现,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学生创作的优秀作品予以保留,等学生们创作出大量的好油画作品后进行展览供大家评测好的予以奖励,学生们的创作兴趣便会高涨起来,创作能力随之增强,其次,学生欣赏水平进一步地提高,是创作持续发展的保证。学生有了热情后,必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之兴趣持续发展下去。这就需要学生们大量地进行试验性创作。英国当代著名艺术史家贡布里希在其著作《艺术史话》中认为:“20世纪西方前卫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们的实验性。‘实验’是发展、创新的动力,把其先进性引入到教学中,使其具有规范,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我们只有对各种流派和风格兼收并蓄,在教学中适当允许远离某些经典的艺术实验,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用研究来带动教学,在教学中适当允许远离某些经典的艺术实验,开发学生创造思维,用研究来带动教学,以自律自足性、兼容性的模式来进行教学,才可能发展我们今天稍显滞后的油画教学。”师高弟子才能贤,教师本身在知识结构、气度学养、文化背景、综合素质方面必须具备较高水平。

四、我国整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外国的对比

不可否认,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我国在迈向现代化的途中,在某种程度上也经历着与西方工业化国家同样的困境,人们对特质的追求超过对审美的追求,更多地从竞技层面上考虑问题,导致了生存环境的恶化与精神品位的单一;教育体制带有严重的功利主义色彩,重科技教育,轻艺术人文教育;这种教育体制只能培养出应用型的专业人员,却不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艺术审美教育必须得到重视和加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艺术教育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都还处在相对落后的状态。

主要表现之一是对艺术教育的理性认识还不够。比如,美国艺术教育界已注意到艺术的认知属性,并站在以视觉知识反对大众文化形象操纵的高度来重视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中国的艺术却依然将注意力集中在艺术的情感层面;

二是艺术教育的内容还过于狭隘。我国的艺术教育最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艺术技巧而进行创作。鲜有学校开设以培养学生审美理解力为目的的艺术史评与美学课程;三是应该教育的影响下,艺术并没有获得与数学、语文等课程同等的学科地位;四是我国艺术教育尚未有相应的评估标准,一些发达国家的艺术教育家在这方面已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成果。

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了材料上的划分,装置、行为艺术、视觉艺术等并峙于当代,并且相互渗透,面对如此纷繁的当代艺术,逃避不是办法,封闭只能成为井底之蛙,面对强大的传媒时代,封闭也是封不住的。尽管中西文化教育上有很多的差异,但是西方国家的艺术教育有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要在各级学校艺术教育中尤其油画教育中增加艺术史、美学、艺术批评方面的内容,改变艺术教育只停留于以艺术技能、技巧训练为主的状态。

二是要重视和加强艺术师范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人文修养和广博知识的艺术师资。

三是要加强艺术学的学科建设,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成熟都离不开对其自身的科学研究。因此要积极重视和大力加强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实验,并促进艺术教育界的国内外交流。

四是尽快为各级艺术教育设置相应标准,并设立合理的评估制度,但要避免以应试教育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艺术能力与审美能力。

目前我国艺术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我国艺术发展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与艺术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思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关于艺术教育,尤其油画教育改革的思路,结合油画现实存在的弊端来解决问题,寻求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模式和方向,已成为我国艺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参考文献:

[1]常宁生.艺术史与艺术教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3]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生产调度员职责下一篇:篮球战术理论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