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总分包涉税业务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精选2篇)
总分包涉税业务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
在纳税实践中,总分包工程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交纳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总包方代扣税金,另一种是分包方(建造承包商)自行申报交纳。
一、总包方代扣税金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
(一)总包方在项目所在地的地方税务局申报缴纳营业税金及附加,同时向征税机关 申请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完税凭证”。申请开具《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扣代收税款凭证》时先填写“开具代扣代收税款凭证申请表”,同时提交以下资料:
1、总包方与建设方签订的总承包合同(贴足印花税)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申报缴纳印花税企业提供印花税完税凭证复印件;
2、总包方与分包方签订的分包合同(贴足印花税)原件和复印件(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申报缴纳印花税企业提供印花税完税凭证复印件;
3、总包方缴交相应税费的“税收电子转账完税凭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
4、所属期营业税申报表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
5、分包方建筑施工资质证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分包方凭总包方提供的“代扣代收税款完税凭证”,向项目所在地地方税务局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分包方申请开具发票应填写“**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申请表”和“**地方税收清缴发票纳税申报表” 并提交以下资料:
1、分包方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
*****建设有限公司
2、总包方与分包方签定的分包合同(贴足印花税)原件和复印件(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申报缴纳印花税企业提供印花税完税凭证复印件;
3、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4、外地施工企业需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项目电子编码;同市不同税务管理区域需提供跨区经营管理证明;
5、付款单位出具证明书或工程预付款通知书;
6、项目报验登记表。
二、总包方代扣税金的分包工程会计核算
1、按总包方确认的收入全额计提税费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交纳税款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贷:银行存款
3、按实际完成工作量计提分包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工程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4.付分包工程款时(分包合同为含税价款),代扣税费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贷:银行存款
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税金 同时,将代扣税费冲减分包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工程(借方负数)
借:其他应付款—代扣代缴税金
*****建设有限公司
5.付分包工程款时(分包合同为不含税价款)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贷:银行存款
三、分包方自行申报交纳的分包工程税务处理(也就是由分包方先行纳税,营业税金及附加由总包方进行抵扣)
(一)分包方先行向项目所在地地方税务局申请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并缴纳营 业税及随征税费。分包方申请开具发票应填写“**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申请表”和“**地方税收清缴发票纳税申报表” 并提交以下资料:
1、分包方的企业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和复印件(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
2、总包方与分包方签定的分包合同(贴足印花税)原件和复印件(审核无误后,原件退回);
3、经办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4、外地施工企业需提供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或项目电子编码;同市不同税务管理区域需提供跨区经营管理证明;
5、付款单位出具证明书或工程预付款通知书;
6、项目报验登记表。
(二)分包方凭“税收电子转账完税凭证”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通用缴款书”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向税务局申请开具完税证明。
(三)总包方向分包方索取完税证明,凭完税证明单原件及复印件申报总包方税款时进行抵扣。
说明:不同地方税务局要求提供具体资料有可能不同,具体请详细咨询当地税务局。
*****建设有限公司
四、分包方自行申报交纳的分包工程会计核算
1、按总包方确认的收入全额计提税费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2、按实际完成工作量计提分包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工程
贷: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3、付分包工程款时(分包合同为含税价款)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贷:银行存款
同时,将总包方可抵扣的税费冲减分包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工程(借方负数)
(分包方已交,总包方待抵扣税费)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贷方负数)(分包方已交,总包方待抵扣税费)
4、付分包工程款时(分包合同为不含税价款)
借:应付账款--应付工程款(分包客商)
贷:银行存款(按合同单价计提分包工程款+待抵扣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贷方负数)(总包方待抵扣税费)
5、缴税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下面笔者以实例对账务处理及涉税业务进行分析。
例:A养护集团公司在郑州市承包了一项公路养护工程, 工程承包总额1000万元人民币。根据业务需要, A养护养团公司又将其中的土方工程以1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分包给了B土石方工程公司。假设A公司总成本为800万元, B公司总成本为80万元, A、B两公司均按建造合同进行业务处理。两公司收入、成本及税费分析如下:
一、A、B两公司收入和成本的确定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第二十四条规定:当期完成的建造合同, 应当按照实际合同总收入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收入后的金额, 确认为当期合同收入;同时, 按照累计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扣除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已确认费用后的金额, 确认为当期合同费用。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建筑安装业务实行分包或转包的, 以总承包人为扣缴义务人。这就为总包公司按1000万元确认收入提供了法律依据。因此A公司应确认收入1000万元, 确认成本800万元;B公司确认收入100万元, 确认成本80万元。
A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
工程施工——毛利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
借:工程施工800
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700
应付账款——B公司96.64
应交税费——营业税3 (代扣代缴税款)
应交税费——城建税0.21 (代扣代缴税款)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0.09 (代扣代缴税款)
应交税费——地方教育附加0.06 (代扣代缴税款)
B公司的账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80
工程施工——毛利2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借:工程施工80
贷: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80
二、A公司和B公司营业税金及附加的确定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 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A公司将其中的100万元的土方工程分包给了B公司, 因此A公司的营业额为 (1000-100) =900万元, 其营业税计税依据为900万元。
A公司计提营业税金及附加的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0.24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27 (900×3%)
应交税费——城建税1.89 (900×3%×7%)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0.81 (900×3%×3%)
应交税费——地方教育附加0.54 (900×3%×2%)
B公司应以分包的100万元土方工程为营业税计依据。其营业税金及附加的计提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3.36
贷:应交税费——营业税3 (100×3%)
应交税费——城建税0.21 (100×3%×7%)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0.09 (100×3%×3%)
应交税费——地方教育附加0.06 (100×3%×2%)
B公司缴税时的账务处理:
前面提到, B公司应缴营业税金及附加已经由A公司代扣代缴, 因此B公司缴税应冲减对A公司的应收结算款。
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营业税3
应交税费——城建税0.21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0.09
应交税费——地方教育附加0.06
贷:应收账款---A公司3.36
三、B公司向A公司结算时的会计处理
B公司收入发票的取得:
根据笔者工作经验, B公司拿着与A公司签订的工程分包合同、A公司已纳税款完税证证明, 可在当地地税申请代开发票, 享受流转税抵扣, 避免重复纳税。
A公司账务处理:
借:工程施工100
贷:应付账款——B公司96.64
应交税费——营业税3
应交税费——城建税0.21
应交税费——教育费附加0.09
应交税费——地方教育附加0.06
付款时
借:应付账款——B公司96.64
贷:银行存款96.64
B公司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A公司100
贷:工程结算100
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96.7
贷:应收账款——A公司96.7
摘要:当前, 在建筑领域广泛存在着施工分包工程。可是如何确定总承包人、分包单位的收入和成本, 如何扣缴税款及享受税款抵扣政策等业务是是很多会计感到棘手的问题。本文通过举例, 对总分包收入、成本如何确定, 营业税金及附加如何缴纳进行分析, 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分包,账务处理,涉税业务,税款抵扣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总分包涉税业务税务处理及会计核算】推荐阅读:
建筑工程清包合同01-08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处理10-01
建筑企业账务处理案例11-03
建筑工程事故(事件)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01-08
建筑业务提成管理制度10-08
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危害及其处理方法10-13
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控制06-20
建筑行业会计年终总结11-04
普林建筑装饰公司业务流程07-18
徐州市建筑工程重特大事故应急处理预案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