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我在一本书中看到了一篇题目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一开始,这个新奇的题目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这篇文章写了几个孩子爬悬崖时发生的一件事:“我”出世以来,一直有病,但是“我”不想因为不敢爬悬崖而被伙伴们说成胆小鬼。所以,“我”和他们一起去爬悬崖。可是,“我”爬上石架后却不敢再爬了。最后,“我”一个人坐在石架上,直到天黑才等到父亲来接“我”回家。
读完这篇文章,我感触颇深。尤其是“我”的父亲来到悬崖下后的一番话:“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不要担心下一步。”“我”按照父亲的指示,慢慢爬下了悬崖……这番话使我想起了在放假期间,我与母亲一起去爬山,这是我第一次四肢并用的爬山。刚开始,我劲头十足,但是刚爬到半山腰,我就开始惧怕了,真是太高了!如果我一不小心摔死了可怎么办呀?可脚下的土越踩越松,我快掉下去了!这时,母亲说出了与文中父亲同样的一番话。我终于鼓起勇气爬上了山顶,我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我成功了!
我发现,“我”的经历和我的很相似,这件事不但告诉我在困难重重、压力很大而灰心丧气时,不要担心下一步有多么危险,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迈出了这一小步,再去走下一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不要总想着一夜之间功成名就,你需要认认真真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无论干什么事情,要有不达到目标时不轻易放弃的信心,努力奋斗,始终要抱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我相信,等你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2《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说作者和她的朋友一起爬悬崖。作者刚爬了一半就因害怕而蹲在石架上。朋友们在一盘嘲笑他后就走了,丢下作者一人在悬崖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作者的父亲来了,但他没有直接把作者从悬崖上救下来,而是在一盘指导作者,让作者一步一步走下来。作者第一步走得很稳重,但迈出第二步时却停住了,因为他怕高,怕摔下去。经过几番周旋,作者终于迈出了第二步,稳稳当当走了下来。此时,作者内心也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如此。面对困难,我们其实有办法克服它,但我们已被困难吓倒,不敢站起来,继续向前迈进。直到有人来救助。
其实我们都知道困难是有办法克服的,但就算办法都出现在你眼前,你又是否有勇气用这些办法去战胜困难呢?你又是否有勇气在困难前走一步呢?你又是否能超越自己再走一步呢?我可以肯定地说,在这个世界,只有极少数人能全部回答“是”。
我们那的一位叔叔,他家境贫困,但他在那种家境下,还努力工作,报效国家。我可以说他“迈出了第一步”。他是扫街的,有些人都嘲笑他,但他还是非常努力地工作;有人嫌他脏,但他却说:“我脏没关系,只要你们不脏。”我可以说他“又迈出了一步”。
困难不可怕,因为我们要知道;“解决困难的办法一定比困难多”。只要你有勇气、有信心,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这就是我读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的感受。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3今天我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讲的是:在费城的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里,“我”和五个小伙伴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想找一个新花样来玩。于是我们选择了爬悬崖,“我”不敢去。等“我”爬上半山腰时,他们都顺着小路回去了。而“我”又不敢上又不敢下。到了天黑,爸爸把“我”找到,教“我”怎么下悬崖。最后“我”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读了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只要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才会成功。社会上许多人经历了磨难,才作出了成功的事。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有经历失败,就成功了。我从电视上看见一位厨师自己去发明不同口味的米粉。在他经历很多次的失败后,终于发明出了牛肉粉,猪肉粉,蔬菜粉,还有各种各样的粉。他的粉一做出,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来品尝。他的肉粉里还能吃到肉丝。他的这项发明得到了很多荣誉称号。
还有一位果农,他有很大的果园,他为了让果园成为有机果园,花了很多时间。果园里种了各种各样的果树。有一次,他的工作人员告诉他:“果园里长了一种小的虫子。”他就说:“不管他,这么小的虫子没有什么。”就是他这句话差点让他的果园没了。他一个月从外地回来以后,看见叶子落光了,有的果树死了,他很自责。为了清除掉这种虫子。他费尽了心思,花了很多时间研制杀虫剂。他研制的杀虫剂有力的清除了虫子。他的杀虫剂人都可以喝。只要有果实成熟,他就会举办采摘节。在采摘节里游客只需花上十几元钱,就能在果园里大饱口福了。到了晚上他还要举办篝火晚会。他的这些方法,让他成为了百万富翁。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化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去解决,学会走一步,再走一步,终将战胜困难,赢得最后的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4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
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回想了一件成长过程中亲身经历的小事。身体一向虚弱的小作者参加了攀岩的“冒险”行动。尽管小作者“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怦怦乱跳”,还是成功地攀上了岩石架。但是在新的一轮高峰攀登中,他畏惧不前了。暮色四合,杰利和父亲来找他,在父亲的殷切希望和鼓励下,他先走好眼前的一小步,再走下一步,终于走了下来。
这件事告诉我们,信心和勇气是我们获得成功的动力和源泉。不要想着远大的目标,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只有走好这一个个小步,才能抵达远大的目标。记得有一次,我高兴地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后想做一名出色的画家!”“孩子,你有远大的理想很好,但是,你总想着以后,现在不努力,理想怎么会实现呢?你要知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啊!”妈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我听了妈妈的话为之一震,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像变了个人似的,别人在嬉戏玩耍的时候,我顶着酷暑去参加暑期绘画培训班;别人在甜甜地午睡时,我在家苦练绘画基本功;别人在游山玩水欣赏美景时,我拿着画板在写生……我尽力地朝着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慢慢地靠近。
每次拿到通过我的努力而获得的一张张荣誉证书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的路是多么踏实而遥远。每当我因为看到前途遥远可怕以致灰心丧气时,我只要记起这个故事以及妈妈对我说的感人肺腑的话,我便能应付一切。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5读《走一步,在走一步》有感,人的一生如梦如烟,一晃而过。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会历经坎坷、痛苦。有的人会坦然度过,由此走向了光明大道;而又的人却被这些坎坷挡住了前进的脚步,在原地徘徊。以致最后一事无成,遗憾终身!
学了《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文中作者在其父亲的引导下将困难一步一步地踩在脚下,最后战胜了困难。
而我们的生活中,却很少有人像作者那样,面对困难勇敢的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从小到大,父母对我们娇生惯养,是我们养成了养尊处优的坏习惯,成天过着王子、公主的生活。有时我们还对父母的给予不满足,跟他们呕气……而当我们正式踏入社会时,才发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只要一遇到丁点挫折,我们就经不起打击,而埋怨命运的不公。
而那些从小就刻苦学习、历经波折的人。这些困难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是磨练他们意志的养料,让他们变得越来越强大。这些差距,都取决于我们从小不同的经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小养成一种自力更生的好习惯。面对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退缩,而是想着如何去将它化解;走出自己的一小步,从而也就踏出了自己的一大步,那我们今后的人生必将是美好的!
人生在世,遇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如果说生命是一把披荆斩棘的“刀”,那么挫折就是人生当中不可缺少的一块“砺石”。要使人生之“刀”更加锋利,就必须经得起这块“砺石”的打磨。
从而也就促使我们像文中作者那样,面对困难,不要畏惧;勇敢地踏出一小步,也就等于踏出了人生当中的一大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6读完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我掩书沉思:原来成功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小时候既有病,又胆小。在一次攀岩比赛中,“我”因为胆小不敢往上爬,被困在山崖上。最后,是爸爸把“我”从山上救下来的事。爸爸告诉“我”:不要想距离有多远,你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会到达目的地的。
这篇文章记叙的只是作者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件极为普通的小事,但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永远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们的目的地为止。的确是这样,如果你只想着前面的路很长很长,布满荆棘,那你就永远也走不到终点,因为这时的你已经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这时,你应该大胆地往前走,当你每跨出一小步的时候,你只要想着再走一步,然后为了目标努力地去奋斗,即使是一点点的前进,也体现出你是一位勇者,至少不是停留在原地不动。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是常见的。比如我。我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完成妈妈布置的作业。有时作业会写到很晚。有几次实在是太困了,眼皮上好像涂了一层强力胶。实在忍不住的时候,我会想:“再写一个字吧,再写一个字就行了,只要再写一个字,不会累的。”然后写一个,再写一个……到最后回过头来看时,常常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竟坚持下来了!原来成功是那么轻而易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这正是因为我一点一点地努力,一点一点地积累,一点一点地收获,并不奢求一步登天。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是的,无论在什么时候,遇到困难时,盼望成功时,我们都要切记: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7人生,需要进取!
如果我们把生命比做一条漫长的道路,那么就需要我们不停的“奔跑”,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毅力。
记忆中有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地区发生干旱,长时间不下雨,便发动人们去挖去地下水,有一个人,挖了几天几夜,终于挖到了!但是,只差一步,只要再挖一下就挖到水了,可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没有,最后失望而归!如果他能再坚持一下,他就成功了!或许,成功往往只差这一步,就看我们自己如何去走!
人生,需要信仰!
给自己一些信仰,当你迷惘的时候,他是黑暗中的一只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微光虽然比不上阳光,却比阳光更能温暖人!他不能为你创造希望,但能让你萌生希望:他不能为你指明人生迷宫的出口,却能让你在黑暗中无所畏惧!萤火虫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给我们的感动却总是在心里闪烁。它能做的就是和萤火虫一样,能让迷惘的人有方向,有希望,有了它,生活会因此变得充实、美丽!给自己一些信仰,无依靠的.藤蔓才能长得更茁壮,生命才会变得更精彩!
其实,人生更需要的不仅仅是进取与信仰,更多的是坚持。
当我们陷入困惑迷茫时,请想一想,如果我们坚持下来,结果又会是什么?在百米赛跑中,如若没有他们的坚持与毅力,怎会有今天的奥运健儿?爱迪生,用自己的毅力维持着信念,因为他相信:坚持之后就会成功,果不其然,他成功发明了电灯泡……
“坚持的明天叫做立足”。成功的道路上避免不了一些磕磕绊绊,这都是人生中的小插曲,坚持一下,就走过去了,如果一步不够,就再走一步……点点滴滴的积累才是成功的途径!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看到了阳光;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看到了希望;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看到了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我们的人生才会圆满!
走一步,海阔天空;再走一步,万里无云……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8今天,我读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篇文章给我感受很多。文章作者是莫顿·亨特,采用第一人称“我”的写法,写了小时侯体弱多病的“我”,和四个小伙伴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鲜的花样来玩。于是其中一个孩子提议爬悬崖。“我”不想因为不敢也无力爬悬崖而被小伙伴们说成胆小鬼,就应和着跟着他们去爬悬崖。当爬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气喘吁吁,终因体力难支,既爬不上去,也下不来,被困在了悬崖上。也同时被伙伴们扔在了悬崖,孤苦、惶恐、啜泣。直到天黑尽了,好友杰利叫来我父亲,我便在父亲的电筒光引导下,走下悬崖。“从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这是父亲“救助”我走下悬崖时说的话。这句话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的路上会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困境和挫折,我们只有着眼现实,着眼当前,走好眼前的第一步,就能逐步迈向成功的彼岸。
人们不是常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吗?“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是文章中父亲指导“我”爬下悬崖时说一句话。这让我想到,人生路途艰险,困难重重。凡事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好,走稳,只有认真解决掉眼前的一个个困难,最终能攻克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明智、负责人的父亲,是懂得教育的好父亲。文中的父亲完全可以爬上悬崖,将“我”从悬崖上抱下来,可他没有。而他是耐心地指点“我”,让“我”自己克服体力、心理等障碍走下悬崖。倘若他把“我”抱下了悬崖,“我”不会体验到人是怎么走出困境的心境,再遇上这样的险境,会同样显得手足无措,毫无办法,“我”将变为一个懦弱无能的人。读罢文章,我觉得应该感谢文中这位伟大的父亲,是他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伴有坎坷与磨难,只有充满信心,细心扎实走好每一步,才能抵达幸福的人生彼岸。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9当我读到莫顿·特《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感情和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从小体弱多病的作者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和他的朋友们在攀登悬崖的时候遇到危险,结果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一步步走出危险处境的经历。因此,作者有很大的成就感,并从中学到真理。后来,每当他对前景感到沮丧时,他就会想起在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并应付一切。
然而,作者后来能够克服所有的障碍,并不全归功于自己,因为有了父亲那天的指导,作者才有现今的成就。
每当我读到这篇文章,它的内容就会把我带入当时的环境,那一刻的场景就会生动地出现在我眼前。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一步一步脱离危险的场景。他从毫无信心到有信心,再到越来越有信心。他清楚地意识到,他不应该去想下面的岩石,而应该专注于第一步,迈出这一步,然后再迈出另一步,直到他到达他想要的地方。
落叶为舟,进了回忆的港湾。
两年前的夏天,知了声不停,打扰了家人睡觉,而两天前摔伤腿的我还没有痊愈,在一楼发呆,甚至想上三楼书房看书都只能想想。在这个时候,《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一步地脱离危险的事情有力地促进了我,使我一步一步地达到了目的地。
这篇文章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真理,它似乎是一抹阳光,散开了阴雨,给困惑的人们带来希望,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我们就像会独自飞翔的鸟儿,只有战胜了风暴,我们才能飞向更广阔、更灿烂的天空。而当我们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只有把困难拆成碎片,然后一个接一个地克服,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0我们渐渐地长大了,越来越关注生活,也开始思考生活,探究成长的奥秘。有人曾说,成长是漫长的过程,但有时成长是恍然的顿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一件往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一笔精神财富。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讲述了当年 岁的小男孩莫顿。亨特与伙伴们冒险爬悬崖,然后遇险到脱险的。
读了着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是父亲的那种对孩子的教育:当眼看孩子面对和危险的时候,父亲,他没用最直接的去帮助孩子脱离危险,而是用了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方法——鼓励。当孩子遇到时,父亲鼓励孩子去独立克服。也正是,事后亨特也学到了不少;反之,当时亨特的父亲只是爬上悬崖把亨特抱了下来,那亨特也不会从中悟到,反而强了对父亲的依耐性。从点,我很钦佩这为的父亲。
要是把事情放到现在的父母身上,大多数的家长只会选择,那上去抱。这父母和父母之间的不同。不过,的方法并不错,不管是选择哪种方法,其点一样的,那——对孩子的爱。只不过用的是不同的两中在爱孩子。
我之喜欢这 篇文章,仅只是他的事件,还有一点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主要有“三美”:、哲理美。作者对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写,悟出了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人铭记的人生经验。、描写美。文中的心理描写最为精彩、生动、细致、。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在描写脱离危险的尤为。、照应美。文中多处用了写作方法。比如,开头写悬崖的环境,交代身体病弱,还有几处提到杰利,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笔。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1捧读莫顿·特《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我心中感慨万分、回味无穷,一团浓浓的感悟久久萦绕在我脑中。
本文主要讲了自幼体弱多病的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去爬悬崖时遇险,结果在父亲的鼓励与指导步步脱险的经历。从而使作者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在后来,每当他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便会记起以前在小悬崖上学到的经验并应付一切。
但作者在后来得以克服一切障碍,不全归功于自己,因为有了父亲当日的指导,才有作者辉煌的今天。
每次朗读这篇文章,其内容都会把我带入到当时的环境,把那会儿的情景出神入化、活灵活现生地浮现在我双眸之前。而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一步步脱险的情景,他由毫无信心到萌发信心,至信心大增,清楚地感悟到——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落叶为舟,驶入回忆的港湾。
两年前的夏天,知了的鸣声抚睡了家人,而两天前把腿摔伤至今还没康复的我则在一楼发呆,连“上三楼书房看书”也只是痴心妄想。这时,《走一步,再走一步》中作者一步步脱险的事有力地推动了我,使我一步步到达目的地。
这篇文章带给我们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似乎是拨开阴雨的一抹阳光,给迷茫的人带去希望,重拾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我们就好像将要独飞的小鸟,只有战胜暴风雨之后,才能飞向那更广阔、更灿烂的天空。而当我们遇到艰难险阻时,只有把困难化整为零,再逐一克服,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2我们渐渐地长大了,越来越关注生活,也开始思考生活,探究成长的奥秘。有人曾说,成长是漫长的过程,但有时成长是恍然的顿悟。《走一步,再走一步》从一件往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一笔精神财富。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讲述了当年8岁的小男孩莫顿亨特与伙伴们冒险爬悬崖,然后遇险到脱险的。读了着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是父亲的那种对孩子的教育:当眼看孩子面对和危险的时候,父亲,他没用最直接的去帮助孩子脱离危险,而是用了对孩子成长有帮助的方法——鼓励。当孩子遇到时,父亲鼓励孩子去独立克服。也正是,事后亨特也学到了不少;反之,当时亨特的父亲只是爬上悬崖把亨特抱了下来,那亨特也不会从中悟到,反而强了对父亲的依耐性。从点,我很钦佩这为的父亲。要是把事情放到现在的父母身上,大多数的家长只会选择,那上去抱。这父母和父母之间的不同。
不过,的方法并不错,不管是选择哪种方法,其点一样的,那——对孩子的爱。只不过用的是不同的两中在爱孩子。我之喜欢这1篇文章,仅只是他的事件,还有一点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主要有“三美”:1、哲理美。作者对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写,悟出了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人铭记的人生经验。2、描写美。文中的心理描写最为精彩、生动、细致。
值得学习和借鉴,是在描写脱离危险的尤为。3、照应美。文中多处用了写作方法。比如,开头写悬崖的环境,交代身体病弱,还有几处提到杰利,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笔。这我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受。你们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3《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讲述了当年一个8岁的小男孩莫顿。亨特与伙伴们冒险爬悬崖,然后遇险到脱险的经过。
读了着篇文章,让我很受感动。特别是父亲的那种对小孩的教育方式:当眼看小孩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作为一个父亲,他没用最直接的方式去帮助小孩脱离危险,而是用了一种对小孩成长有帮助的方法--鼓励。当小孩遇到困难时,父亲鼓励小孩自己去独立克服困难。也正是因为这样,事后亨特自己也学到了不少;反之,如果当时亨特的父亲只是爬上悬崖把亨特抱了下来,那亨特也不会从中悟到什么,反而更加强了对父亲的依耐性。也是从这一点,我很钦佩这为伟大的父亲。
要是把这种事情放到现在的父母身上,可能大多数的家长只会选择一种方式,那就是自己亲自上去抱。这就是父母和父母之间的不同。不过,他们的这种方法并不错,因为不管是选择哪种方法,其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对小孩的爱。只不过他们用的是不同的两中方式在爱小孩。
我之所以喜欢这1篇文章,不仅仅只是他的事件,还有一点就是文章的写作方法。本文中就使用了多种写作方法,主要有“三美”:1、哲理美。作者通过对童年的一件往事的描写,悟出了一些人生哲理,是值得每一个人铭记的人生经验。2、描写美。文中的心理描写最为精彩、生动、细致、真实。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在描写脱离危险部分表现的尤为明显。3、照应美。文中多处用了这一写作方法。比如,开头写悬崖的环境,交代自己身体病弱,还有几处提到杰利,都是作者精心埋下的伏笔。算命,励志,命理
这就是我读《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感受。你们呢?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4一次,我翻阅试卷时,无意中看到了一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我”忘了母亲的告诫和小朋友一齐去爬悬崖,小伙们都上了崖顶,而“我”因害怕被困在石架上,最终,在爸爸的引导下,“我”成功地爬了下来,在这次事情中“我”获得了启示。
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主人公在困境下先走出了一小步,然后又走出了一小步,最终实现了一大步。这告诉我们不要老想着上头的岩石,而要着眼于最初的一小步,我们不要小看每一小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小步好比一座房子的地基,一眼清泉的泉眼,一块巧克力的可可豆,走完这一小步再步走下一步,直到我们要到的地方为止。到了目的地,回头一看,原先自我走过的路是漫长而遥远的。从
这又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的应凯辰。他原先十分胆小,成绩也不是很梦想,可是自从一次教师请他回答问题后,他完全变了,性格越来越外向,上课回答和举手的次数明显提升了许多,就连他的听写、默写、阅读也好了很多,不久后的一次测验,他像砌墙的砖头之后居上,竟然击败了“老将”何心洋。稳居全班第一的宝座,至今都没人超过他的成绩。他的作文更是好上加好,一篇作文被我们传诵好几,在一次“采访”中他道出了心得:“要不是那次他回答教师的问题,走出了一小步,那么此刻我还可能是一个无名小卒哩”。之后,他又以势如破竹之力评上了班长,大队委员,甚至在期末考试中考出了语文99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的超人成绩,这难道不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吗?
如果文章中的主人公不走出那充满勇气,令人兴奋的一小步,怎样能从高高的石架上爬下来呢,也许这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精髓吧!”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文600字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15我看到的是一个颇为吸引人的题目,让人迫不及待去了解内容的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其内容,顿时让人醒悟了许多,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词:面对。只有勇敢去面对,战胜眼前的艰难险阻;只有勇敢去面对,就能挑战下一个挫折,新的体验是“面对”的结果。
当我看到“‘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当作者看到希望的同时,又让父亲要求他自己下山的话击退了。作者当时的胆怯,使我看到了从前的自己,以前的我总是依赖一切可以让我依赖的人,一味地索取,从不知付出。遇到困难的同时,我伤心、绝望,甚至哭着喊着要找父母,后来我知道那是徒劳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这一句话,已表明了作者重拾信心,鼓起勇气去与前面的胆怯打斗,作者在父亲帮助下,慢慢在战胜困难……是呀,困难其实并不可怕,惟独各人有各人的想法罢了,只有乐观及想办法能正确对待困难的。我明白这需要很大的决心,坚强的意志,信心是支撑行动的支柱,勇气是行动的能源,我们都不能视困难的价值不存在,我们只能努力汲取教训,深深享受挫折给我们的体会,了解一切的一切都是锻炼自己的机会。我,依旧学着面对……
文章一直到作者成功感受到喜悦而结束,战胜艰难险阻所产生的成就感的背后是成千上万滴汗水,莫大坚持!这些是我们所忘不了的经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启示,也是人类多一分的觉悟,当自己走在人生道路上,却迷失方向的时候,只需回忆自己战胜困难的事。遇到困难,只要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人教版七年级 (上) 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该单元的关键词是“人生”。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瘦弱的、不自信的少年被困悬崖, 最终在父亲的鼓励下脱险的故事。这是一篇寓理于事, 故事性强的文章。作者通过对自己小时候爬悬崖历险一事的叙述, 告诉学生一条重要的人生经验。
阅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对待困难的正确态度和克服困难的方法, 对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如何对待困难和挫折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 学习通过人物心灵世界的细致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的情节, 掌握记叙的要素。
通过朗读课文, 品味关键语句, 体会作者变化的思想感情, 读懂作者的成长经历, 感悟面对困难不放弃, 只要化整为零, 步步前进就能战而胜之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复述故事情节, 能从故事中有所感触, 领悟人生哲理。
难点:掌握文章如何借事论理, 使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困难, 在面对困难时要有不馁不躁, 沉着应对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方法】
讲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近日来, 一个女英雄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和网络上, 那就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张丽莉, 花一样的名字;29岁, 花一样的年龄。当失控的客车冲向学生的瞬间, 她用柔弱的身躯, 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我们相信, 当客车撞向人群的一刹那, 女教师张丽莉奋力推开自己学生的举动, 绝不是一时的冲动, 而是道德的本能。是“爱”和“勇敢”在瞬间的升华。今天, 我们学习《走一步, 再走一步》, 让我们从课文中这个孩子的经历寻求启示吧!
(设计意图:用激情和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 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走进文本。)
二、默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1. 默读课文
指示语:请学生默读课文, 就是快速浏览, 我们对初中生阅读现代文的速度有个要求, 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这篇课文我们要在4分钟内读完, 读完后要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PPT投影复述要点: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经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 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概括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 以“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方式复述课文。
问题链:
(1) 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
(2) 是对谁说的?
(3) 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4) 请将上述内容做一个小节。
(5) 好像还有些东西没有交代清楚?
(6) 加上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让它更具体。
生:57年前的7月, 费城, 天气很闷热, 我与小朋友们想爬到山上凉快一下。可是, 由于我的身体比较瘦弱, 胆子也比较小, 当我爬到半山腰的时候, 他们已经到了山顶, 并且准备回家了。后来他们把我留在了那里。当我一个人在恐惧与哭泣的时候, 父亲来了。他要我走一步, 再走一步, 最后, 在父亲的指导下, 我终于脱险。
总结语:他说得很好!这就是刚才老师教你们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如果, 老师一开始说, 要大家复述课文, 很多同学可能不会这样熟练地说出来。现在,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 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 一步步分解, 最后完成, 多么容易啊!我们在复述故事的时候, 就要这样, 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 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要素。大家完成得很好, 我们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之后, 可以整体有序地理解文本。)
三、读品结合, 领悟语言
1. 细读课文7~15自然段, 把自己当做文中的“我”, 画出表现我心情的语句, 圈出重点词, 想一想, 读一读, 体验“我”陷入险境时的心情。
2. 交流:现在, 你就是童年的亨特, 此刻你孤身一人缩在悬崖上, 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句式:我 (心情词) , 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 。
结合朗读训练, 理解第一次“啜泣” (一是真实的需要, “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 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教师复述心理描写的词句, 学生接着说自己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有被抛弃的委屈, 有受嘲笑的羞辱, 有不知所措的迷惘, 有不该冒险的悔意, 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作者就是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 表达了“我”内心复杂的情感, “我”的胆小、懦弱。这是写人写事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3. 以旁观者的眼光看, 这算困难吗?在“我”为什么成了困难?
4.“我”多想得到帮助, 可是“我”的朋友 (朗读训练“你想待在那里, 就待着好了”) , 就连好朋友杰利都离开了。
(设计意图:以一个问题, 统领全课。课堂上, 教师把宝贵的时间还给了学生, 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探究、感悟能力。学生在思考和感悟文章的过程中, 品词析句, 更好地理解文意。)
说话练习:
四周一片漆黑, 耳边响起了呼呼的风声, 我孤苦伶仃地缩在岩石架的最里面,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就在“我”痛苦、悔恨、迷茫之际, “我”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学生变换成爸爸或杰利, 呼唤儿子或伙伴) , 我有救了。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训练仿写。)
6. 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请仔细读一读文中描写父亲的话。
(父亲并没有责备不听话的“我”, 而是先安慰“我”, 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信心和勇气, “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好, 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 他又一次夸“我”很好, 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可见父亲指点有方, 给“我”信心和勇气, 使“我”终于有了人生第一次成功的经历!)
假如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 一面安慰“我”, 一面爬上石架, 把“我”背下来, “我”的人生又会是怎样的呢?
7.“我”在父亲的帮助下脱险了, 在这个过程中, “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指名交流。
结合指导朗读, 特别注意心理变化的词语在语调上的变化。
8.“我”这样一个体弱多病, 胆小懦弱的孩子终于自己爬下了悬崖。
引读:我一脚……我先是……然后……这就是……
这里的“啜泣”与前文中的“啜泣”是否一样? (不一样。表面都是哭泣, 其实截然不同:前者是恐惧和伤心, 后者有复杂的情感:有历险的余悸, 有脱险的欣喜, 有对父亲的感激, 更有一种全新的感觉──“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9.“我”在父亲的指导下仅仅是爬下了几米高的石架, 为什么说“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最后一段, 学生讨论, 明确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 一个个认真地解决, 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谈谈自己对这个人生哲理的理解。
指示语:回想一下, 我们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说有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和大家分享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揣摩人物的心理变化, 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主题。)
四、链接课外, 超越文本
1. 链接, 最美女教师
惊天动地一瞬间, 师范垂手爱无边。
舍身忘死救生狂, 满腔热血染红鲜。
双腿高位截肢瘫, 五湖四海感悲叹。
心灵之美塑伟大, 靓丽青春谱新篇!
惊天动地的一瞬间, 张丽莉老师勇敢地迈出那一步, 感动了天地, 你有怎样的感想?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迹教育学生, 让他们真正理解“勇敢”的含义。)
2. 品评你最喜欢的人物
预设问题:“我”究竟算不算一个勇敢的孩子?
预设问题:作者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和你的父亲是否一样?他一边安慰“我”一边爬上梯子救“我”下来好不好?
备用:杰利算是我最好的朋友吗?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 做事情都要一起去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朋友进行思索。)
3. 朗读背诵积累最后一段
教师小结:在人生的旅途上, 每个人不可能一帆风顺, 遇到困难, 感受挫折, 都是很正常的, 只要我们不失自信, 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 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别忘了, 还要把你的这些感受传给那些正在遭遇困难的人们。
【板书设计】
走一步, 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
遇险——脱险———感悟 (分解困难, 战胜困难)
五、教学总结
在设计这节课时, 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合作研究, 自主学习, 路让学生自己走, 我只是起到一个指路人的作用,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这节课的设计我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 挖掘教材, 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 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 设计导语能吸引学生, 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用张丽莉老师的英雄事迹感染学生, 理解“爱”的真正内涵。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走进文本。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目光, 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2. 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几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要求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回答:本文记叙了……事, 说明了……道理。
(2) 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爬下悬崖时的语句和“我”走第一步时的动词, 这几个动词突出了“我”的什么心理?这几个问题比较简单, 我让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回答, 激发他们参与讨论的兴趣。
(3) 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 (“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己能从文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理解:“我”在父亲的帮助下, 怎样从一个毫无信心的孩子到顿生信心, 到信心大增, 继而获得巨大的成功感, 获得他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辈子都在享用的人生经验。
(4)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这是本文的中心。一篇文章的主旨往往在结尾几段点出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本文的主旨句:“我提醒自己, 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 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 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 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再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在人生的道路上, 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 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 一个一个认真地解决, 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 赢得最后的胜利。这样既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又理解了文章的题目, 也知道了怎样从文本中找一篇文章的主旨。
3.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与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
我主要运用朗读、品味结合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让学生朗读文中富有心理描写的语句、有代表意义的关键词语以及蕴含哲理的议论句、抒情句。在学习了文章以后, 给学生留下思考题:你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 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写下来。
第一次作文是去年的中考题: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
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一篇篇通读后,问题很多,有一个通病——偏题。相当多的人不理解何为“逗号”,中考是一个逗号,学自行车是一个逗号,考试失败是个逗号,为什么呢?没有说清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于是我作了题为《切题——作文的前提》的讲评课,其余的缺点一概不论,单就如何做到切题做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得出:一是要清楚、深刻地理解题目的意思。“逗号”比喻人生的挫折、成功等,“逗号”是暂时的停歇,不是停止,后面的路还很长很长;二是要有点睛之笔,行文过程中应时时刻刻、恰当地运用点题。通过这样一个重锤敲打的课,很多学生对于切题有了清晰的认识。
有了上次作文课的提醒,第二次作文《在这里》,没有人脱题,但新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假、大、空。《在这里》父亲雨中送伞,母亲寒夜织手套,温总理来到地震灾区,慰问群众,老师被大货车轧断了双腿,学生得救……真是“惨不忍睹”!于是我开出了下面的方子——《真实——作文的生命》。在课上,我讲道:真实是作文的生命,表达真情实感,是作文的本意。放着真话不说说假话,丢开真事不写写假事,为作文不顾做人,文辞再好,也是不足取的。我尤其大谈特谈了不真实的表现:桃花在夏季盛开,冬天看见小燕子在梁上唧唧喳喳地叫,北方种水稻,南方种小麦,写人“他长着黑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红红的嘴唇,白白的牙齿,多可爱呀!”一阵阵笑声之后,学生若有所思。
大话、空话、假话少了,我心里早就焦急万分的是:作文还缺少细节描写,在写了《想看见你的笑》之后,我又作了题为《细节描写让人如临其境》的讲座。先讲描写。“太阳升起来了”是叙述,简单交代,发生了什么,惜墨如金,很“略”;“一轮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来了”是描写,形象刻画怎样发生的,泼墨如云,很“详”。再讲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并不神秘,只要把那些平实不被我们注意的,打动人心的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用细腻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即可。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丝表情、一个特点、一个场景、一种氛围,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放大,正如照相和录象,细节描写就是“抓拍”、“ 放大”和“剪辑”。
前期的启发和引导效果很不错,《收藏生活的美丽》这篇作文90%的学生都有细节描写,很充实,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让人如临其境。但当批改完之后,心中总隐约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妥,对,是肤浅,是对主题挖掘停留于表面,不深入。肤浅的毛病又成了我内心的疙瘩。我又作了《思考生活,写出深度》的讲座。我说,拿到《收藏生活的美丽》是否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也算是一种美丽?为什么要收藏生活中的美丽?等等。
我举了下面的两个例子:作文《永不失约》写了清明节跟着长辈们去上坟,她说往年总有一群堂兄堂姐同去,今年却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堂兄堂姐们都去遥远的外地读书或打工了。初稿的结尾是“有另一个世界吗?给死了的人上坟有意义吗?或许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存在的,可我却不这样认为。唯一的用处就是可以勾起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内心得到一点安慰,加深一下活着的人之间的感情,仅此而已。”修改后,就引人深思:“如果不来上坟,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吗?我想没有。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这也许是对祖先的一种许诺,是我们生者与死者之间的一种约会。哥哥姐姐们都已不再来上坟了,我忽然意识到这种传统将有中断的可能。若爸爸们都不在了,哥哥姐姐们会回来为他们上坟吗?我是会回来的,不论我走到哪儿。如果实在没办法回来,我也会选择适当的方式送去我对曾经许下的诺言的兑现。”
《我的爱猫被送走了》讲了自己的心情不好,拿猫出气,结果被猫抓破了,父亲要送走波斯猫。初稿写“看到关在笼里喵喵叫唤的波斯猫,我的心烦躁了:一丝快意,一丝内疚,一丝不安……”修改后“猫的叫唤和哀求的眼神犹如一把利刃刺痛着我的心。我的心震颤了:这是猫的过错吗?这分明是我的过错。猫也是值得尊重的生命,不尊重生命,如何获得生命的尊重。”最后我总结:深入思考的东西往往体现于文章的抒情议论之处,往往在末尾,短小精悍,画龙点睛即可。
当然,作文教学还可以从修辞语言、谋篇布局等方面入手。在整个教学中,我一直做到这么几点:首先,强调作文是为表现生活,而非再现、还原生活;其次,每次针对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最后,结合优秀习作、病文以及学过的经典课文,并非枯燥的纯理论讲解,而是有血有肉、有根有据的生动诠释。
当你望着脚下或是平坦,或是崎岖的少年之路,你会想些什么呢?是迟疑地回头,怀念过去?是原地踏步,萎缩不前?还是勇敢坚强,实实在在地踏上少年之路。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总是碌碌无为,风平浪静,再怎么说也会遇到挫折。当你发现脚下踩着的土地并不平坦时,你或许有一丝冷静,但更多的无助、悲痛、怅惘。可是,如果你试着走一步,再走一步,哪怕只挪动了一小步,你也会发现,鲜花和掌声正在这条路上等着你。
困难就像一片迷迷蒙蒙的雾,总阻碍着你前进,蒙上你的眼睛,让你失去信心和力量,在茫茫的沙漠中艰难行走。困难总是这么残酷,让你无法战胜自己,克服自己,使你眼前,脑中一片迷茫,产生一种错觉。但是你只要有一点儿战胜自己的能力,跨出你勇敢、自信的第一步,你就不会觉得困难有多可怕,反而觉得困难对自己来说却是一种磨练和考验。当你继续走下去的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心中是无比的喜悦。当再次回头看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是它将我们打造成一个金桶铁臂的巨人.小,在你心中或许没有任何位置,但你决不能小看它,轻视它。你的一小步,也许是别人的一大步,也许是你人生的一大步。你的一小步,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却是一个奢望。
事,是一点一点做出来的;话,是一句一句说出来的;人生,是一点一滴拼凑出来的没有小,怎么会有大,没有小事,怎么会有精彩的人生呢?
今天的一小步,可能就是明天的一大步。
在平地上走一步──谁都会;在山崖上走一步,恐怕寥寥无几;在胜利面前走一步,轻松得很;在困难面前走一步,不太容易;健康的时候走一步,没问题;病魔面前走一步,也许办不到。
我们在顺利的路上,走多少步都没问题,一直到走到底,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那么在困难面前呢?你是直接往回走,还是犹豫不决,还是不假思索地往前走?三者之中只有最后一者可尝成功的喜悦。但这喜悦如何而来?是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蹒跚地走出来的。开始时,向前望望是遥不可及的,但是信心支持了他,当走完时,再回头望望,似乎短了许多,似乎觉得原来这路并不崎岖,有了这个第一次,今后碰到困难时,便不会害怕,不会退缩,反而会勇(永)往直前,冲向顶端。
在课文中有这样一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是啊。生命就是如此。走一步,再走一步。也许走一步那是好消息,又或许那是坏消息。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那天我和我喜欢的一个男孩子和好了。因为我和他吵架了。和好后。我几乎每一天都是笑的,到他的教室时,总是不自觉的看他一眼。他看见我也笑。那天,他把我的话当真。我在网上说,要他在送我一个水晶球。因为他一齐送我的水晶球被别人扔了,谁知,他下午真得去商店买了个风车。他慢慢走来。我正好在操场碰见他了。看见他手上的东西有些奇怪。他神秘的笑了笑,说什么要写了话在送。我便回教室了。过了一会儿,教室外好多人围在一齐。我们班上有人说:“某某手上拿了一件礼物。”xxx说:“紫微,出来一下。”“有什么事吗?”“来一下,就明白了”我回过神了,好像明白什么了,便出去了。他立刻拿了礼物给我,好多人都在。我没有收。因为我明白:如果我在走一步,我就要陷下去了。再走一步,我就毁了。所以我没有收。而且此刻我也和他没什么来往了。我已经没有和他在说话了。这一步是走对了。
虽然这一步我走对了,但有一步我没有走对。我慢慢发觉自已在上课有点分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成绩在慢慢下降。自已很清楚上课要认真,但总是不自觉的分心。哎!慢慢找原因吧!这时候我想到了语文输书中《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的: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我便明白自已该怎样做了。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二、故事背景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三、理解词义
1、参差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2、滑稽:形容语言、动作等幽默诙谐,引人发笑。
3、哄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4、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5、变化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
6、抽噎:一吸一顿地哭泣。
四、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一17段):写“我”与小伙伴们一起爬悬崖,而“我”却因体力不支被困在悬崖中途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18一20段):详细叙述爸爸教“我”一步一步走下悬崖、脱离危险的经过和“我”的心理感受。
第三部分(第21―29段):写“我”由小时候的爬悬崖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人生经历。
五、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介绍天气的炎热,有什么作用?
写天气酷热,实际上是写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写爬悬崖作铺垫。
2、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杰里是“我最好的朋友”?
交代“我”和杰里的特殊关系,为后文埋下伏笔,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杰里叫来了“我”的父亲,使“我”摆脱了危险。
3、既然悬崖“只有60英尺左右”,作者为什么又说对自己而言却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矛盾吗?
不矛盾。这样写,照应前文所说,自己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同时也为下文写“我”在悬崖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和恐惧的心理作铺垫。
4、⑦⑧⑨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来表现“我”当时的处境?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文中用“满头大汗、浑身发抖”这样的情态描写,“犹豫不决”“悬崖底下的地面摔个粉碎”这样的心理描写,“我缓慢地爬着,扒住岩石的表面”“我偷偷地抓住背后的岩石”这样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来表现“我”当时痛苦的处境,这些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孱弱、胆小的孩子形象,预示了“我”即将面临欲上不敢、欲下不能的艰难处境。
5、“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这句话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句子生动传神,既有点夸张,又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巧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6、“抽噎”与前面的“哭泣”“呻吟”“大哭”有什么不同?
“抽噎”这里有被困悬崖导致的满腹委屈,有下了悬崖后回顾的后怕,更是成功之后的喜极而泣,前面的几个词都是在写“我”被困悬崖时的恐惧、焦急。
7、“我”在爸爸的指导下爬下悬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这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趴在岩石上不敢下→第一小步“我”能做到→再一次“我”做到了→一次一步成功脱险。启发:看似不可战胜的巨大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就容易战胜了。
8、课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议论,抒发感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遇到困难把它分成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小了,就能够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既总结了全文,又画龙点睛,使文章的哲理凸现在读者眼前。
六、课文主题
一、归类不仅仅为了找近义词
文中出现了两个意思差不多的字———“渗”和“漏”。在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仅仅让学生找出这两个字,归类为一组近义词就算完成任务。其实,这个教学环节还可以“往前再走一步”:
(出示图)
猜一猜:哪幅图是“渗”,哪幅图是“漏”?
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说一说:看图说说“渗”与“漏”的区别。(“渗”的水量小,速度很缓慢,而“漏”的水量相对大,速度也快。)
上面的这个过程,更指向研究文字的内涵,传递了一个理解字词的方法———可以根据图来理解字词意思。在这样的对比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记住了这两个字,还与具体的图像(生活画面)建立了关联,同时区分了两者之间微妙的区别,为以后运用提供了帮助。
二、填表不仅仅为了理解内容
课堂上,老师为了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设计了表格,让学生从课文第1、2自然段中寻找“好水罐 ” 和 “ 破水罐 ” 的区别 。
这个教学环节设计得非常好,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很快理解故事的起因。但如果仅到这一步,其价值远没有发挥出来,可以“往前再走一步”。
(一)表述的“凭借”
如果让学生对照这个表来说说故事的开头,是不是就变简单多了?
1.横向表述
生:挑水工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完好无损,另一个水罐有条裂缝,完好的水罐每次都能装满水,而破水罐到家时因为漏水只剩下了半罐水,因此好水罐感到骄傲,而破水罐感到惭愧。
这样的表述跟课本表达的顺序一样,学生思路很清晰。
2.纵向表述
生:印度有个挑水工,他有两个水罐。一个水罐完好无损,每次都能装满水,因此感到骄傲;另一个水罐有条裂缝,每次装满水到家时只剩下了半罐水,因此感到惭愧。
这样的表述,如果没有表格的引领,学生是不容易表达出来的。“好水罐”一条线,“破水罐”一条线,这其实就是创造性表述。
(二)深究的“依靠”
对于表格中的“骄傲”怎么理解?不少学生凭着主观经验,认为就是“看不起别人”的意思。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也许是可以的,但如果都这样理解,对“好水罐”其实是不公平的。不妨让学生继续 “ 深究”一下———表格里的“骄傲”究竟是什么意思。
师:(出示字典上“骄傲”的两种解释) 你们觉得文中好水罐的“骄傲”属于哪一种?
生:我认为是“看不起”的意思。因为好水罐完好无损,并且又能装满水,所以瞧不起破水罐。
师:假如作者跟你们想的一样,你觉得好水罐会怎么说呢?
生:好水罐会说:瞧你,又破又烂,每次都只能装半罐水,太没用了。
师:课文中有没有这样写呢?
生:没有 。
师:也许好水罐真是这样说的,但这样的好水罐老师不欣赏,也不喜欢。
(生开始沉默)
生:我还是希望好水罐这里的“骄傲”仅仅是因为自己能装满水而感到自豪。
师:是呀,我也相信好水罐是为自己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价值而感到自豪。其实每个人都有长有短,不能取得了成绩就嘲笑别人。
曾经,很多老师上完课以后,没有学生愿意做“好水罐”,都想做“破水罐”。因为学生们都认为“好水罐”在文中就是个“反面角色”,属于取得成绩就嘲笑别人的一类。事实上,这是孩子的理解不全面,也是老师解读的不全面。“好水罐”能装满水,为自己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不也是价值的充分体现吗?为什么不能善待好水罐的“骄傲”呢?那是因为,我们心中已经本能地忘记了“骄傲”还有“感到自豪”的意思。让学生对表格中的“骄傲”重新审视,重新解读,无疑就是让表格的价值得到再次彰显。
三、“补白”不仅仅为了练习表达
文中对挑水工和破水罐的对话有这样的描写:“于是,它(破水罐) 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进行假设:“假如作者写破水罐再次向挑水工道歉,破水罐可能会怎么说呢?”学生很是积极,将破水罐可能说的话再次表达了出来。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又补全了文章的空白。可遗憾的是老师就此结束了教学环节,没有“往前再走一步”。
我的尝试:
师:刚才你们说得都很好,你们是怎么知道应该这样说的?
生:因为破水罐跟挑水工第一次就是这样说的呀!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从 “ 再次 ” 看出来的 。
师:那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课文不将破水罐再次道歉的内容全部写下来呢?
生:我觉得写下来,就与前面表达的内容重复了。
师:说得好!你看简单的“再次”两个字,却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这就是这个词的价值!它让我们知道,文章不是“越长越好”!
其实让学生“补白”了,仅仅丰富课文内容还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学生在“往前再走一步”的过程中明白,文章为什么这里如此“简洁”,文章为什么需要“留白”。
这样的环节同样适用于结尾。课文中挑水工的话说完了也就结束了,似乎没有结尾,很多老师就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给课文继续加结尾。有的学生给这篇文章加了道理作为结尾,有的学生加了破水罐心态的改变作为结尾。设计这个环节本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是不错的设计,关键我觉得还是少了一步———“既然文章可以加结尾,为什么课文不加?”
不妨在探讨中明确:
1.独特的寓言文体
“小故事,大道理”,智慧由读者发现,道理就藏在故事中间,故事讲完了,听的人也就明白了道理,这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寓言为什么只说故事,不点破道理的原因———读者自悟。
2.开放的故事情节
以下是教学片断实录:
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本文人物个性鲜明,你最喜欢的是哪个人物?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文中的父亲不仅用充满安慰的话语鼓励我,而且告诉了孩子战胜困难的方法。
生2:我最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文中的父亲完全可以爬上去抱孩子下来,然而他却有意引导孩子自己解除困难,并以鼓励的口吻,从心理上给孩子以支持,并让他自己体验成功的快乐,为孩子树立了自信心。
生3:我最喜欢文中的父亲。因为文中的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榜样。尽管母亲有过“不要冒险”的训诫,但“我”为了不被小伙伴看作“胆小鬼”,而跟着爬上了悬崖,可是再也没有力气爬下崖顶,结果被困在悬崖中间的石架上。暮色降临,正当“我”万般无奈、焦急万分时,父亲来了,他既没有呵斥“我”为什么攀登,也没有责骂“我”胆小无能,反而轻描淡写地说:“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一句慈爱的话,给了幼小无助的“我”很大的安慰!当“我”仍畏缩不前时,父亲又诱导“我”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这充满信任的话,给“我”心中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帮“我”战胜了恐惧,并一步步地爬下了悬崖。正是父亲那种宽容与安慰、肯定与鼓励,使“我”克服了困难,抛弃了自卑,体验到“巨大的成就感”,并获得了一种精神力量,支撑“我”走过以后的人生之路(全班同学为该生细心地阅读文本和有理有据地说明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4:我最喜欢文中的“我”。其一:文中的“我”为了不被小伙伴看作胆小鬼,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毅然跟在他们后面爬上悬崖;其二:文中的“我”能够从一件小事中,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并作为一笔精神财富,指引今后的人生之路,这一点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师:很好!大家从不同角度对人物表明了喜欢的理由,令老师钦佩;尤其是在细心地阅读中筛选信息为我所用这一点上,特别好!那么你最不喜欢的又是谁呢?
生5:我最不喜欢文中的杰利。因为他作为“我”最要好的朋友,明知“我”一直有病,在众伙伴嘲笑“我”时,他跟着起哄,伤害了“我”的自尊心;在“我”最无助的时候,又抛下“我”和小伙伴走了,说明他完全没把我们的友谊放在心上,这简直是背叛(部分同学不自觉地点头称许)。
生2:我喜欢文中的杰利。因为杰利富有友情,他鼓励“我”不做“胆小鬼”;他善良而细心,在“暮色苍茫”时,是他找来了“我”的父亲,而其他孩子或许早已忘记了此事。“我”被困在石架上时,他跟着小伙伴们走了,也许是慑于他人的“威力”,因为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学生的细心值得充分肯定)
生6:我最不喜欢文中的众伙伴。因为他们太可恶了,在“我”最孤独无助时,他们还幸灾乐祸、“哈哈大笑”;其中的一个还嘲笑“我”,最终他们抛弃了“我”,完全不顾“我”一直体弱多病。
生7:我最不喜欢文中的众伙伴。因为我觉得他们完全没有人性,他们这样对待一个弱者,是不道德的行为。
师:以上这些理由比较充分。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
生1:我不这样认为。如果不是众伙伴的冷嘲热讽,狠心抛弃,也许莫顿·亨特会一辈子生活在“我是弱者”的阴影中,永远走不出母亲为他设定的“训诫”。如果真是这样,二战中就会少一位优秀的飞行员,美国就会少一位驰名世界的作家。
生2:首先我认为众伙伴的行为是一种小孩子的恶作剧,他们这样对待一个弱者是不友善的,但也不能说他们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在七八岁孩子的心目中,还没有明确的道德标准。他们的行为甚至可以理解为是孩子顽皮、淘气的表现。
师:这样认识就显得更理智一些,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关于人生的启发吗?
生7:生活是真实的,它不会永远同情弱者。
生8:我也认为正是众伙伴的不友善行为,让莫顿·亨特体会到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个人的人生之路不可能永远一路阳光,不友善行为让他明白痛苦、孤独、无助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虽然当时他才八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明白这个道理。
生9:只有他人关爱、照料的人生是残缺的人生:勇于克服困难、奋斗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人生。(又是一阵不由自主的掌声)
……
评析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礎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自主性发挥的独特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和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地反驳他人的观点,使问题越辩越清,越辩越明,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项语文能力,实现语文教学效率的优化。
以上教学片断,既依托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通过对文中人物的评析,逐步引入对人生的思考,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相互商讨辩论为主,进行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深入文本,由悟而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尤其加深了对人生重大课题的认识。学生的智慧在对话中、在辩论中闪闪发光,令教师、令学生为之拍手击节。教师只是充当了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是学生发展的关注者。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以“人生体验”为主题,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是学习在默读时圈点勾画,并且能够通过默读概括文章中心。听了李老师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我想,教师讲得再多,也是教师的,学生讲得再少,也是学生的。李老师在这堂课中贯彻了“生本”、“文本”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基本上按照教学设计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教学思路清晰,小组合作探究较为有效,并基本上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老师的主导作用,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第一,游戏导入,通过抢答,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第二,整体感知:学生通过默读,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的语句,然后复述“我”从冒险到脱险的经过。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默读时圈点勾画的能力,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能力教学目标。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的引导,来不断完善复述内容。
第三,深入课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文中那些让我们感受到“险”的句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出明确的自学指导,给学生时间,去读,去品,去写,去分享。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深化对于语句的品析,并且由读懂到读出语气语调,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紧扣文本,从而使学生对于“险”的体验也越来越深刻,为接下来“我”一步一步脱险做了很好的铺垫。
——题记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常带我去家附近的一片绿油油的草坪上玩耍。高大的父亲在三十三岁时才迎来我的降生。自然,我的出生让父亲很开心,他对我更是万般宠爱。
听母亲说,我在二三岁时走路还不平稳,这可把父亲给急坏了。为此父亲一下班就带我去那草坪。
他用那粗大的手掌托着我的胳膊,一边教我行走,一边小声地说:“乖,别着急,咱们慢慢来。走一步,再走一步。”
父亲很有耐心,最终我学会了走路。父亲的那句“走一步,再走一步!”我现在还记得。
十多年过去了,岁月把皱纹刻在了父亲的头上,而我成了一个大姑娘。
五年级下学期,很快迎来了期末考试。教室里每天都有一股浓浓的火药味,试卷一大堆,习题一大堆。班上的同学也都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一天,我看见每位同学都把头埋在书海里,我侧过头问同桌:“今天是五月一号吧!”
同桌瞪了我一眼:“今天四月一号!”
连续几天我在快被老师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时回到家,连饭都不想吃就躲在被窝里大哭。
在门外的父亲早已破译出我心底的秘密,他走向我,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们人生中不可能什么事都一帆风顺,总会有困难的时候。我们试着把目标分成一段,一小段,走一步,再走一步,咬牙坚持,就会很快走完全程!”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舒畅了许多。我试着按父亲的方法,把目标分成几个小段,走一步,再走一步,顺利的度过了期末考试。结果如何?再回头看当初一步一步爬上来的脚印,我笑了。
不同以往地,我们选了第二条,想着走走不寻常,说不定会有惊喜。
果真是费体力,爬这条山路不久,我们所带的水就见底了。到汗流浃背的时候,望见不远处有人,好像在装着什么东西。我们走近了,是一个老爷爷。您好老爷爷。您在做什么啊?他转过头,看见我们空空的水壶,招招手笑着叫我们过去看。我们疑惑地走过去,发现在那岩石中间有一个岩坑,阳光照得那儿直发亮,原来是一个不小的水坑。老爷爷吩咐我们把水壶打开,他接过我们的水壶,把那些水装了进去。这水是可以直接喝的吗?我问,那当然可以,我都喝了好些年咯!老爷爷漫不经心地说道。
向老爷爷告别后,我们继续我们的旅程。我们在树丛里发现两条长长的木棍,敲敲打打,我点点头说还挺好用的,我们拿着吧。于是我们像拿着拐杖的人一般鸭行鹅步。我们穿过树林和寺庙,进入蜿蜒小道,最后来到一个密道口,说起来,这条路的发现还得益于我的水壶。我们拨开杂树,在很远的一边,我看到三只海龟,我们走近了一些,这三只海龟面向的居然是悬崖。我说,阿婷也感到惊异,她又走近了一点,探了探头。她这一个动作,却让我感到十分惊险,快快快回来回来,那么高你还敢探出去1怕什么!她缓缓走向前,坐到了那海龟前边,从我的角度看过去,就好像她即将掉下去了一般。
不危险!你过来看看,这里好美啊!快快快,过来我们一起拍张照。她转过头对我说,还是别了吧,我……我有点不敢。这时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有点恐高症的。没事的,你过来看看啦,其实不高,下边都是树!终究是好奇心战胜了理智,我慢慢地迈开我的步伐,走到第一个海龟,再缓缓穿过第二个海龟,在我即将到达目的地时,我踏着的那块石头动了一下。我瞬间呆在原地,脑袋空空一动不动。怎么啦,过来啊。我我我脚下那块石头好像,有点不稳啊。她看了看。顿时笑出声来,要不你看看你脚下踩着什么东西?她说,我缓缓低下头,呃,这,哈哈,真的是。原来我踩着的石头是挤在大石头堆里的一块晃动的小石头。到达目的地的我终于看到了眼前的景色。底下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眺望远方,将远处的喧嚣尽收眼底。真真是美不胜收,一览无余啊。
【走一步,再走一步读后感】推荐阅读:
文明只差一步读后感06-23
《百年孤独》读后感字读后感06-10
朝花夕拾读后读后感10-31
《边城》读后感作文800字_读后感06-12
六年级读后感:安徒生童话读后感05-24
初中生优秀读后感:《顶碗少年》读后感09-21
高二年级读后感:孟子的读后感700字10-30
大学新生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31
《简爱》读后感_世界名著读后感1500字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