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共8篇)

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 篇1

建设现代职教体系 打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江苏省教育厅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

完善制度建设,创新现代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从学制改革入手,率先探索建立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的职业教育学制体系。2012年组织开展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3年来,试点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共有34所本科院校、53所高职院校和119所中职院校参与试点,年招生规模达22055人;同时模式不断创新,目前的培养模式有:中职与高职“3+3”分段培养、中职与应用型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3+2”分段培养、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江苏开放大学与中职分段培养。

把握关键环节,构建技术技能人才系统培养体系。第一,明确试点资质。明确规定参加试点的学校资质、专业标准和学生入学要求。第二,强化课程衔接。2014年,省财政投入2000万元,组织开展了与项目对应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建设研究,首批立项课题43个。第三,规范转段升学。省教育厅专门制订了试点项目转段升学工作意见。中高职分段培养、中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转段升学统一纳入普通高校对口单招,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转段升学统一纳入“专转本”范畴。转段考核包括过关性考试、过程性考核和综合评价等三部分。

推进素质教育,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第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2年,省教育厅印发了《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督导评价标准》,将德育工作督导检查纳入职业教育每年常规工作。第二,突出技能人才培养特色。省财政投入4000万元重点建设了60个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全省建立起覆盖所有学校、所有专业、所有专业教师和所有学生的技能大赛制度和技能抽测制度。第三,提升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实行中等职业教育“2.5+0.5”、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4.5+0.5”学制改革,经过两年试点,2015年全面建立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

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 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 湖南省教育厅

近年来,湖南省统筹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和结构,努力构建与区域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体系。

抓统筹管理机制建设,有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吻合度。第一,着力构建对接产业调整专业的宏观机制。省委、省政府发文,明确建立职业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第二,赋予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自主权。省教育厅规定,除医卫、公安等国控专业外,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依法自主开设教育部中、高职专业目录内的专业。统筹引导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办好重点专业。严格要求每所职业院校对接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集中人财物,重点建好一至二个大类专业。

抓特色专业(群)建设,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为适应湖南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湖南省共遴选建设省级示范性特色专业群21个、示范性特色专业104个、特色专业158个。省本级财政对每个高职示范性特色专业(群),给予6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要求项目单位按1∶1配套,并邀请国内外行业、企业顶级专家对建设方案进行充分论证。通过特色专业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性特色专业正从“对接行业”、“服务行业”向“提升行业”、“引领行业”发展。

抓校企深度合作,有效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第一,创新校企“双主体”培养人才机制。201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意见,明确了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各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第二,稳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省组建了30家省级职教集团,加盟合作单位2458家,其中有省内外规模企业1525家。第三,积极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开展对话协作活动。推动校企双方达成了100余个合作协议,促使校企共生共赢。第四,创新了校企合作平台。近两年,分别组建了湘绣学院、湘瓷学院、湘菜学院和湘茶学院等特色二级学院。

通过上述举措,行业企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认可度越来越高,近5年来,全省中、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分别稳定在96%和90%以上。

弘扬民族优秀商贸文化 培养高素质商贸职业人才 全国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华民族优秀商贸文化蕴含着“以商富国、以商福民”的商贸职业精神,凝结着中国商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优秀基因。近年来,商业行指委积极推进民族优秀商贸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取得了明显成效。

组织商贸师生走运河,提升商贸历史文化素养。2012年,在国家大运河申遗期间,商业行指委与中国商业史学会联合发起了“千名商贸师生走运河”主题教育,组织运河沿线的商贸类职业院校共同举办了大运河商贸文化价值研讨会、运河知识竞赛和讲座、千名师生联合签名支持大运河申遗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探索职业文化素养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增强了商贸类专业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职业认同感,有效提升了学生商贸历史文化素养。

指导商贸文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推动民族商贸文化进专业教育。近年来,商业行指委分别指导山东商业职院开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商贸文化数字博物馆”项目、北京财贸职院开发“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老字号)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商贸文化数字博物馆”运用博物馆形态、数字技术展出“丝绸之路”和“京杭大运河”史实,用文字、图像、视频等形式再现中国商贸历史经典文化。中华老字号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中华老字号企业史料库、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库、大师传艺网络平台等六大类资源。目前,这两大资源库已在有关商贸职业院校使用。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热情和兴趣,更能帮助学生深刻、准确地学习和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

促进行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相结合,指导商贸校园文化建设。商业行指委指导相关职业院校以优秀民族商贸文化为中心,运用建筑、雕塑、歌舞、展览和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构建商贸校园文化。通过商贸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将优秀商业文化和成果传递给学生,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创新文化育人形式,增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聚焦区域发展 提高服务水平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狠抓内涵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专业建设紧盯产业需求。学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调整提升老专业,灵活设置新专业,保持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和“依存度”。近年来,相继增设了节能工程技术、3D打印技术等12个新专业,取消老专业5个。形成了73个对接湖北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等28个产业的专业体系。3D打印专业刚一招生,学生就被武汉6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订一空。同时,学校以品牌专业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与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形成了“国家级、省级、校级”三个层次的“金字塔”型的重点、特色专业群。通过品牌化建设,学校生物技术、光电子技术等3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制造和旅游两个专业群被确定为湖北10大职教品牌。

人才培养对接企业实际。学校借助53个校内实训基地、370个校外实训基地、1000多家合作企业、4个全省性的职教集团,建立起政、产、学深度融合的战略联盟,企业的实际项目直接走进了学校的教学工作室,80%学生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内容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一线。此外,学校从系统分析社会需求和高职学生素质结构状况出发,制定并实施了“校企方案共定、课程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并实施由通识课、专业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的课程体系。近年来,学校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73%的毕业生留在湖北就业、创业。

办学紧贴区域发展。学校制定了教师服务企业行动计划,每个专业至少年均为企业提供一项技术改造或服务,以此倒逼教师队伍建设和技术服务水平提升。近年来,学校先后完成了对东风汽车、中原电子集团、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公司等80多家企业的120项技术开发与服务项目,申请专利20项,面向湖北省开展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年均超过2万人次。

充分发挥高职引领作用 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山东淄博职业学院

近年来,学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带头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中职、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系统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构建一体化贯通培养的有效工作机制。学院专门成立贯通培养项目管理机构,建立相关本科高校、高职院校、中职学校等专业骨干和行业企业专家为成员的“专业联盟”,全面负责专业建设调研、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和教学组织实施等工作。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合作学校的骨干教师和高级工程人才及知名专家、技师、技术能手互聘互享,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依托职业教育集团搭建人才衔接培养平台。2012年,学院联合9所高职院校、8所中职学校、100余家企业组建了淄博市唯一一个以高职院校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搭建起了在实训基地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方面紧密合作的校企共建、衔接培养平台。同时,学院先后与上海通用建设定向人才培养班,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建立阿里巴巴大学生就业创业孵化基地等。

构建服务区域发展的中高职衔接专业体系。学院围绕淄博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推进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近3年停招7个不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撤销3个专业,与中职学校共同建设机电、电子、化工、汽车、医药卫生、物流、生物制药等专业大类,基本覆盖淄博市支柱产业,提高了专业群与区域经济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匹配度,建立具有区域特色、中高职紧密衔接的专业体系。

对接专业培养目标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立足区域经济对人才层次的递进需求,按照贯通培养原则,通过专业建设调研,确定了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高素质技术型、高层次技能型、高素质技能型四种层次的人才培养定位。按照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一体化设计和理论实践一体化原则,通过对接上述四种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基本构建起以典型工作项目为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的一体化设计。

夯实基础双轮驱动 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 上海商业会计学校

我校始终坚持把培育全面发展、人格健全、服务社会的未来建设者作为根本,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质量观,坚持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素养培育“双轮驱动”。

夯实基础教育,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育人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工作变化的知识型、发展型技术技能人才。一方面,加强专业基础教育。围绕行业企业的发展实际需要,我们突出“五个一”(写一手好字、说一口普通话、快捷录入一组信息数据、翻打一叠票据、准确数点一叠钞票)的培养。最近,借助新媒体,开发了60门微课(慕课)和20门网络通用通识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随时随地的交互式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和改进文化基础课教学。首先是保证文化基础课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开足开齐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其次是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点、贴近学生的教法,上好文化课。文化课教师每年必须下企业调研学生未来职场的能力特征和模型,同时要求基于学生未来岗位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实施具有职业教育特点和能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文化课教学。

塑造“清荷”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在财经领域,道德自律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建校之初,我校就在校园内建起一个荷花池塘,巨型荷花雕塑始终提醒着学生要坚守“清廉自律”的职业道德。近年来,我校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精华,实施“清荷”文化引领的健全人格铸造工程:一是进一步丰富“清荷”文化内涵:有理想、讲团结、能务实、求勤进。二是贯通第一、第二课堂的学习渠道,通过丰富的“清荷”文化讲座和网络课程、“清荷”系列读本、“清荷”一班一文化活动、“清荷”系列社团、志愿者服务等,逐步形成了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育机制。三是通过国际化、信息化引导学生走进职场、走进社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仅在过去的一年中,就有近百名学生能用流利的英语与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学生进行交流。

强化“双主体”作用 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广东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

近年来,我校抓住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大好机遇,坚持市场导向,以合作共赢发展为目标,不断深化产学融合和校企合作,强化学校企业双主体作用,提升协同育人质量。

“双主体”育人模式不断深化。一是共同制定人才标准,重新构建课程体系。我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了适应区域企业需求的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粤菜烹饪等岗位人才标准,重新构建了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及时反映到课程中;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重新选择和组合,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和综合化,新开发的课程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色。这些工作均凸显了企业的主体作用。二是共建技术工作站,协同培养与创新。整合学校和企业的技术、设备设施、市场信息、智力等资源,以股份形式建立“模具制造”、“数控加工”、“机器人集成应用”等技术工作站。将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作为学习项目,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材料、工艺要求作为教学资源,将企业技师聘任为导师,采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将企业生产与协同育人有机融合。三是行业企业主导,构建第三方评价机制。行业和企业主导制定专业教学考核评价方案和课程考核题库,企业技术人员担任主考官。与以往相比,行业企业更加注重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团队合作、质量意识及创新精神的评价。

校企协同育人成效显著。一是企业合作积极性显著提升。我校牵头的产学联盟单位从初期的36家迅速增至80家。海信科龙集团投入50多万元,在我校建立空调总装培训线。亚龙集团捐助80万元实训设备,用于建立数控机床维修人才培养工作站。目前,还有很多知名企业对我校表现出强烈的合作意愿。二是教师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教师直接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了专业素质和产教研能力。例如,我校教师韩亚兰2项专利技术转让给企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升了企业55种产品的技术性能。三是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我校的毕业生100%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初次就业薪金可与本科毕业生相媲美。

推动信息技术建设 促进教学改革创新 甘肃省卫生学校

近年来,我校通过推动信息化建设,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破解了医学设备昂贵、医学专业教学直观性差等关键问题,有力推动了教学改革和学校发展。

完善三个机制,为信息化教学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完善培训进修机制。定期选派教师到省内外进行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同时,采取接收外校教师到我校进修的办法解决因外派培训而造成的师资不足问题。二是以赛促学机制。学校每年举办校内信息技术竞赛,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先后有100多名学生和20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相关竞赛中获奖。三是人才评价机制。将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及获奖情况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职称晋升和学生学业成绩、奖助学金评定的重要依据,引导师生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

实施五大项目,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难点问题。一是信息化实训室建设项目。集中资金分期分批建成了人体生命科学馆、模拟药房、口腔仿头模实训等数字化模拟仿真实验实训室,有效解决了实训设备陈旧、操作真实感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二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项目。组织20多名教师参与示范校数字化资源建设项目,牵头完成10多门课程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建设专业的演播厅和高清录播教室,制作200多部优质教学视频。这些数字化资源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解决了因师资缺乏而造成的课后辅导不足问题。三是资格考试网络培训项目。开发“护士资格考试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参加培训和模拟训练,使学生考试通过率从不足40%提高到近90%。四是数字化图书馆建设项目。建设网络数字图书馆,供全校师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查阅,满足了近7000名师生的阅读需求。五是临床工作进校园项目。通过定期到医院录制典型病例治疗教学视频、邀请临床专家通过学校视频直播系统进行教学、网络发布优秀毕业生信息供用人单位参考等方式,拓宽合作范围,增进与临床实践的联系。

回归育人本质 打造品质职教 浙江宁波外事学校

近年来,宁波外事学校以品质职教的打造为核心,积极倡导育人本质回归,让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以健康快乐为核心的校园大课堂。学校突破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把德育、体育、美育扩展到整个校园,让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优化学习的状态。31个外事社团,86%的参与率;外事嘉年华中的“快乐淘、美食节、趣味游园、舞林争霸”等22个项目,每名学生至少参与两个项目,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生活的快乐。

培育“心向善、志高远”的校训文化。学校以“心向善”为育人起点,逐步使“善”内化为学生品质,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志高远”则体现了志存高远的外事文化。学校围绕校训设计校园标识系统和校园应用系统,让校标、校徽、校服、校旗等成为校训的物质载体。学校围绕“善行、善举、良知、道德”等主题,开设了班级—部级—校级三个层面的主题班团课和辩论赛,让学生在小事、社会热点等方面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学校还在文化、技能必修课中渗透礼义廉耻等教育内容,让校训文化成为浸润学生、引领学生的有效抓手。

实施基于多元需求的乐观教育。学校不仅设置了外经贸、学前教育、艺术三大专业方向,还逐步启动按大类招生的招生实施方案。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让学生提前形成对职业的规划和认知;增加选修课比例,设置个性学分,让学生自主选择中增加对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开展礼仪教养为核心的审美教育。通过新古典主义的校园建筑风格,美丽、典雅、整洁的环境塑造,艺术化的实训室等,让学生处处感受美的气息。个性化的学生培养,逐渐形成了艺术学生的优雅,学前学生的“师范风”气质;一场场精美绝伦的艺术演出,一次次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师生国际交流,让外事学子的审美和教养得到全面提升;在课程选修模块中推出戏剧、绘画、舞蹈、武术等课程,利用声、形、韵的元素丰富课堂内容,温润学生内心。

引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

中德诺浩作为一家职业教育服务机构,始终致力于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本土化教育产品的开发,积极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引进国际先进课程体系。在引进德国汽车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中德诺浩结合国内400多家汽车企业的一线岗位需求,相继开发出中职、中高职衔接、高职三个类别和六大专业方向的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标准,并发行了涉及100个学习领域、包含3000多个企业一线工作任务的100套教学资源包。每套资源包含课程标准、学生项目单教材、教师课件、教学视频、教师手册、企业一线技术维修服务手册及考试题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将“德国双元制”改造为本土化的“中国式双元制”,一方面,课堂实施小班授课、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所有专业课程在一体化专业技能教室实施,并采取工作流程导向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国际先进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采取第三方人才评价体系,实施教考分离,学校负责教学,企业负责考评,企业作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考试委员会的成员,有效参与了人才培养全过程。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我们还开发出了配套的课程实施标准。

开展“双元制”专业教师培训和认证。“双元制”专业教师兼具两个身份:一是企业的专家,二是专业课教师。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实际技能训练改革出发,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出一套系统的教练型、企业级专业师资队伍训练体系和认证方法。我们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教师培训,为项目合作院校打造出一批批经国际认证的骨干师资团队,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 篇2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同 学关系 ,形成良好的群体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对培养良好的发言习惯很重要。首先要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师是学生的朋友,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其次要允许学生在讨论问题时提出不成熟的见解,想说就说,不怕说错,真正做到畅所欲言。

2.激 励目标 ,培养发言兴趣

新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传统教学中,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我们常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结果使学生形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得好的地方,还要说清楚好的原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努力培养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表 扬要真诚 ,批评要中肯

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应该多运用“让我们一起来好吗? ”“请你再花点时间想想。”“你说应该怎样呢? ”这些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代替“老师要考考你。”“再给你三分钟时间想一想。”“你来回答这个问题。”“你要这样做。”“你那样子学习不行。 ”这些居高临下的语言;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没关系,你大胆讲。”“你的看法很独特,比老师的还要好。”“你分析得头头是道。”“你想一想,肯定会说好的。”代替生硬冰冷的语言“今天,老师教你们……”“你要认真想才行。”“你真笨。”其实教师在课堂上所说的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话语, 是孩子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低头不语、愁眉苦脸变为满脸轻松、兴高采烈,才能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4.适度引导 ,让学生学会倾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情况能否有不断提高, 并最终养成习惯, 善于倾听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 有不同意见能善于和敢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地训练中不断提高。与自己的发言进行比较,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完整地进行表达,集体进行评议,逐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说的能力。

5.注重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说完整的话

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把动口与动手、动脑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转化, 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手段之一。因此,我们平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敢于发言的习惯。如在教学乘除法时,我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乘除法的意义,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在教学时,对后进生更是不离不弃。对他们的要求稍低一些,可以说几句话,只要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我要求他们把内容说完整,甚至有条有理。然后学生之间交流。特别是后进生只要能大大方方,敢于站起来发言我就表扬,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小组之间再进行比试,要求:“大大方方,声音响亮,叙述得体”。这样学生中精彩的发言就会脱颖而出。特别是小组内好的学生帮助后进生,好的学生会有成就感,后进生也感到同伴对他的信任。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多鼓励、引导,让他反复练习。也可以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如“相信你,你能行,你提高我为你高兴,”“你回答不上来,不要气馁,再来一次”等。总之,学生听到这些语言,上课的情绪会高涨,发言也会积极踊跃。

6.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有机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如何表达个人的观点。尤其针对学生不太会点评的现状,我反复示范,再经常让学生练习点评。经过多次练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规范的点评语言。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

总之,学生课堂发言积极了,学习质量和效率也会提高。所以,积极发言能使学生上课认真,使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并开动脑筋。不仅如此,积极发言还可以锻炼口才和胆量,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

摘要:积极发言,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表现,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巩固知识,又有利于学生思维、听说、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在以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才能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这将使学生受用终生。

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 篇3

一、"痛"的经历

那年我18岁,走出师范学校的大门,紧接着走进了一所山区农村小学。

学校座落在汉江边一方高高的山崖上,背靠莽莽的大山,面临清清的汉水,江上时有渔人撒网,野鸭扑飞,那是一幅多么美的景象啊!只可惜学校不通公路,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商店也没有。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繁重的工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只是那时的少年气盛盖过了眼前的这些烦恼和忧愁。

学校分配给我的是五年级的班主任、语文教学工作,加上其他的一些"搭头课",每周总课时有二十多节,从早到晚连轴转。尽管很疲惫,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鲜、好奇和责任感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我总是把手上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教学上更是做到"精耕细作"。一个月下来,学生喜欢,同行赞赏,学校领导及家长都肯定了我的工作,似乎小有成就的我,心里乐滋滋的,整天曲不离口,连走路都轻飘飘地。

然而,处在兴奋中的我在一次课堂上给了我的学生当头一棒,也给了我自己当头一棒,让我一生都将为之后悔、伤神。教学内容是一篇讲读课文--《蟋蟀》,课文里讲的是关于蟋蟀的特征、生活习性等,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昆虫的情趣。一切进行得都很顺利,小结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蟋蟀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这时,坐在角落里的一个小男孩--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他叫汪孟军。他怯生生地举起了手,犹豫了一下又将手放下了。这是一个平常不爱发言的同学,今天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让我很高兴,虽然他又放下了手,我还是提问了他。他慢吞吞地站起来,满脸通红,两只手来回地搓着,很不安的样子。约摸过了半分钟,他还没有说话,我很有些着急地等待着。一分钟过去了,当他稍微镇定地张嘴想要表述时,我却因急躁而粗暴地打断了他还没有说出来的话,并且还当众批评了他的扭捏作态,甚至还重复了他刚才的动作!刹那间,我突然发现:他的眼里充满了泪水,通红的脸瞬间也变得苍白了!我不知所措,心里很矛盾,也很尴尬。好在此时离下课不远,我便草草结束了讲课,漠然地离开了教室。

夜里我躺在床上,头脑中反复闪现着白天课堂上的一幕幕,最后定格在汪孟军那充满泪水的苍白的脸上。我忽然感到,那不是一张童稚的脸,而是一座山,一座很大的山,压在了我的心上,让我喘不过气来。我的心乱极了,鼻子似乎还有些酸,但我强忍住了。

此后的时间里,我不敢正视汪孟军,我害怕看到那张脸。而他似乎也有意躲着我,直到学期结束。一年后,因为我的教学成绩优异,我被调走了。秋季开学时,我曾经专程去了一趟他所在的学校,很想真诚地向他道歉,可惜却没有看到他的影子。他的同学告诉我,他没来上学,大家也不知道辍学的原因。我知道自己这样的举动是徒劳的,我黯然地离开了。

十几年过去了,当我每次想起这件事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是我伤害了一个孩子的幼小心灵,我将拿什么来拯救我失落的灵魂呢?

二、"痛"的反思

这个故事,是我教学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记忆。作为老师,也许就是我们的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一句不经意的话,或是些许的烦躁和情绪,就足以对一个学生造成巨大的伤害。反思我的这次教学之痛,实际上就是我们"教师凌驾于学生之上"的不自觉地流露。不经意之间,我们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试想,他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红着脸坐下去,下次还愿意大胆发言吗?其他学生也可能会想:我这方面答对了,老师会不会在那方面批评我呢?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极其敏感的!如果学生回答错了,或因一时紧张回答不上来,我们也要尽量给学生足够的耐心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或嘲笑。教师粗暴地打断学生发言或动辄"不对"、"错了"等的评判,是导致学生举手发言的人数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减的原因之一。一个有爱心、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会善用表扬与激励等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保持学习的积极性的。即使学生回答出错,他们也会以唤醒、引导、鼓励等方式小心地呵护着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他们在举手时是需要勇气的:举手之前会有犹豫,如果回答错了,更会觉得难堪。所以我们应该珍惜学生的每一次发言,不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的难堪中觉得小手越来越沉,甚至再也举不起来。相反,我们要通过努力让学生在不断发言中培植起自信,让学生在不断发言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与欲望。

三、"通"的策略

在后来的教学中,从小学到初中,我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境和类似的学生,每当我犯急躁的时候,我眼前就立刻浮现出十几年前的那一幕;每当我下课后,还在为孩子们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而懊恼的时候,我总是在想:为什么不从培养学生发言积极性的策略上去改变呢?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能听到学生发言的声音是一个成功课堂的重要标志。学生的发言是对教师或学生之间提出的问题的一种“信息反馈”,通过这种“信息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以便对正确的“信息”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信息”进行纠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评说。

(一)让学生想说。即调动发言的兴趣。语文课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而“说”的能力的训练,从课堂上看主要形式就是课堂发言,课堂发言可以增强学生说话的信心,训练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提高学生说话的准确性,规范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语文课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更能让他们得到语文艺术的享受,激发出他们对学习语文的无限兴趣,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主要来源于兴趣,兴趣是制约他们能否学好功课的关键因素。学生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会集中注意力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

(二)让学生敢说。即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就是要改良产生学生心理障碍的土壤。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民主和谐,学生就会积极与教师配合,认真思考并踊跃回答教师的提问。常言道,“言为心声”,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行动就会领会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情感。因此,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以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如在要求学生活动时应带上“请”字,应多用商量的口气来陈述自己的见解。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学生间的流行语,特别是针对高年级学生的时候,让她们感到和老师有共同的话题,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亲近感。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将会以朋友的心态与老师、同伴交流,那还有什么不敢说的呢?

(三)让学生乐说。即巧设疑问,让学生乐于发言。提问是教学艺术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问法新颖、形式灵活、富有情味的问题,才会为学生喜闻乐答。精心设计问题,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那些因为思维不敏捷而不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应尽量设计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对于那些才思敏捷的学生,教师的提问应尽量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要把握住难度,让学生跳跳就可以吃到“桃子”。 如在教学中我采用课堂发言积分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每发一次言,都酌情给分,特别是发言的答案是自己独立思考所得或新颖独到的,加倍给分。实施这个办法,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很高,口语表达能力也有了较快的提高。

(四)让学生会说。即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技巧。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往往是零碎的、不连贯的,甚至会出现偏差。教师就应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进行思考。一是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点拨,让学生说准确。新知识往往由旧知识延伸和发展而来。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适当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准确地说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将非常有助于新知识的学习。二是在教学重点和难点处点拨,让学生说到位。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策略就是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地思考与交流,形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体验。三是在揭示规律或概括结论时点拨,让学生说连贯。在教学中,学生揭示数学规律或概括教学结论时,通常需要教师的点拨,把规律或结论说完整。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形成自己的发言特点,而且在语言的逻辑性、思辨性方面也能得到较好的训练,为学生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生评说。即建立综合评价标准,使学生踊跃发言。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要尽量使受教育者在快乐中感受知识,而不是使之成为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及时、准确的评价,以鼓励为主。二是在学生发言之后,调动学生之间互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可以采取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评论员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互相学习、彼此鼓励,形成积极身上的发言氛围。三是将课堂发言作为学习过程的重要的评价标准之一,把课堂发言的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发言的过程就等于强制你、强迫你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入党培养人发言稿 篇4

作为马金虎同志的联系培养人,我认为马金虎同志自申请入党以来,政治立场明确,入党动机端正,积极拥护党的路线和方针,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事实政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金虎同志在工作中认真负责,积极进取。作为一名房地产公司会计从业人员,不仅积极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马金虎同志在工作中爱岗敬业、仔细认真、团结同事,乐于帮助他人,能优秀的完成本职岗位工作和领导交代的任务。在生活中为人正派,严于律己,襟怀坦荡,与人相处和睦,是公司同事们的良师益友。

当然,马金虎同志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工作中应当更加细心,要以公司主人翁的心态对待工作,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 篇5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接触并使用发言稿的人越来越多,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那要怎么写好发言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们:

大家上午好:

得益于校领导的栽培让我有幸参加这次的岗前培训,作为新教师能够明白这次培训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升多么重要,因此我能够认真学习培训期间的各类知识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展开进行规划,而且通过和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让我对教师职责有了更深的理解,多亏了这次的培训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有助于教学工作展开的经验。

纪律的管理对学习效率的提升是十分重要的,但作为新教师想要在班上管理好纪律则往往需要班主任的配合,而且也需要与学生相处得比较好才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所以我应该要在课堂上更加严格些并进行有效的管理,除了在教导课程内容以外也要查看班上是否有学生不认真学习的状况,点名不认真学习的学生回答问题也能够很好地激励他们,关于这点则需要在上课期间更加自信些并加深对学生们的了解,事实上在培训过后我也有找其他教师进行咨询,从中让我明白良好的纪律是营造学习氛围的重要前提。

上课之前应该认真备好教案从而把控好教学进度,对于教学工作的完成来说有所准备往往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果,所以我应该通从培训讲师的建议并提前对需要教导的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在了解到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再来制定好相应的教案,这样的话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够根据学生的反馈来改进教案,在我看来这属于长期的过程从而需要自己认真对待教学工作,毕竟即便是些许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课程结束以后难以取得理想的成果,所以关于这点还需要多向其他老师请教并总结好相应的经验。

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是新教师在工作中往往会遇到的问题,因此要着重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点和家长进行交流,再加上大部分家长都很关心学生的成绩自然能够相处得很好,但作为新教师还是应该要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的状况才行,仅仅满足于完成家庭作业是难以获得成绩提升的,关于这点要经常在课堂上进行强调并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喜欢上自己教导的课程才行。

虽然这次培训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却让我学到不少重要的经验,而且即便是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能够让我意识到自身存在哪些不足,总之我会牢记这次培训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希望能够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鞭策自己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们:

大家上午好:

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岗前培训几门课程的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开学典礼中,院长和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

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小学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另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上好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对于刚刚从大学校门踏出的我们,对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怯懦,而本次培训中,培训指导老师也十分注意我们的这种心理的变化,他们的讲话,从头到尾始

终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其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其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学生时期那种趋向“感性”或者说是“浪漫”的生活态度。其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其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有具备克服困难的信心,才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十几天的培训,课程多、时间紧,研讨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但是通过培训,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认识。对自我的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现在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因此学习至关重要,而且非常迫切,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全面普及知识,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人类已步入21世纪,教育的振兴已成为全民族日益迫切的需求,教育应更好地担负起提高全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能否有效的建设一只充满活力,勇于探索,业务素质高,教学基本功过硬,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教师队伍,是教育现代化能否成功的关键,青年教师更应成为这只队伍的生力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努力做到学以致用,把责任心体现到工作中去。一切工作都需要实践来证明,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本次培训精神作为指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自身价值。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尽快完成从学生到一名合格的新教师的转变,真正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努力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丰富和完善自己。

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向老教师学习,为学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想我们也许不会再信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既然身处新时代,就得与时俱进,应当有新的信念,新的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够给学校注入新的血液,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作为一名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教师,初上讲台,已深感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理解的欠缺。因此十分注重这次培训,通过聆听各位培训老师的精深讲解,课下的认真思考和及时的总结,使我对教育的内涵,教育心理学的理念,教师职业道德及教育法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新的起点需要新的奋斗,新的奋斗需要旗帜作为引导,学校组织这次岗前培训就是一面很好的旗帜,不仅让我们在理论和意识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学校教学、人事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也了解了不少。在思想、行动和实践工作上给了我切实指导。通过参加培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而且增强了政治思想觉悟,提高了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总之,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信心。并利用此次培训所学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和提高自身素质,处理好与同事以及学生们的关系,兢兢业业,刻苦钻研,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授课教师的精彩讲解、闪光的个人魅力,使我受益匪浅。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培训,其实我也是参加过很多,但是这次的培训我确是格外的重视,我知道,接下来的工作自己必须要去做好,肩膀上也是有着一个责任,而此次暑期的培训中,我也是更加的懂得老师这个岗位的意义,明白自己的工作有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是要去做好,而也是在培训之中是有很多的一个收获。

我作为一名新的老师,其实对于接下来这个新学期的工作,自己也是会有一些担忧,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而这担忧似乎也是被学校知道了,给予了我们新老师一个来培训的机会,培训之中也是讲了很多关于如何适应岗位,如何去教好学生的一些知识,而自己也是认真的听讲做好笔记,对于教学,虽然自己也是理论充足,有一些经验,但正式的去成为老师了,我也是知道这份责任是很不一样的,作为老师,首先也是要以身作则。

自己的工作要去做好,同时一些坏的习惯也是不能出现在自己的身上,去提升自己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把学生教好,做工作其实也是做人,如果一个人的素质不高,那么也是做不了老师的,也是让我知道自身要不断的去进步才行,除了思想上,也是有能力上也是如此,要持续的学习,这也是在培训之中最大的一个收获。

同时老师也是给我们讲解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一些方法以及老师的一些经验让我也是对于今后的工作更加的有把握,同时通过培训,我也是对于教学这一块的了解和熟悉更多了,也是要在以后的工作里头把老师教的去用好,最后成为自己的一个能力,教学之中其实也是有很多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去考虑去做的,对于学生们也是要有了解,清楚他们的水平,了解他们学习方面的困难,对于教学也是更多以引导为主,而不仅仅只是把知识教给他们就够了的。我也是要在这方面去努力,把课堂讲的更为生动,去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去让他们更加的主动,这个工作也是不容易做好的,但是也是要去克服困难,去尽力的完成来做。

对于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我也是比之前更有信心,也是会把肩上的责任扛起,去做好一名老师,去为学生们把课堂准备好,教好,让他们能得到收获。当然自身也是要不断的去进步,去找到不足,去改进,同时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做的更好。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出大学校门,我荣幸地成为xx县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新的征程。大学生活的磨练和学习,使我储备了一定的教学理论知识,可是缺乏实践教学经验。xx县教育局为了使我们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特地对我们进行了岗前培训,这次新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对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心理状态调整、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教学工作规范和教法经验交流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对于每一节培训课,我都非常认真的聆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工工整整的做了笔记。回忆学习过程,感觉收获颇大,下面就具体谈谈培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端正人生价值观,献身教育事业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新世纪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绞尽脑汁”地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去工作。

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培训老师对《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做了详细的讲解,让我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良好的师德是教师对社会的要求;良好的师德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德还会产生职业幸福感。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职业有个正确的认知,不能认为教师是社会地位虚高,经济地位实低,工作辛苦费力的角色,而应该以教师这一职业为荣。教师应努力了解自己工作中的任务和压力,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不要把目标理想化。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

三,坚持不懈,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合格的人才教师要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教育的成功和失败,并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应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出即能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又能培养出少数个性特长得到发展,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我很赞同书中的观点:“树立社会需要和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念,社会对人才有多种需要,学生也有不同的特长。教师应当着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内在的能力,在动机,兴趣,方法,习惯方面给予重视。”

四,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

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以及教师体制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寻找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在模仿,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加以创造性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以便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启发。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活动,我收获很多,我要不断地学习,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在培训中,我得到了很多在学校里面学不到的东西,这些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专家和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启发,我不要做一名教书匠,我要努力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向我的学生们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点化生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我要起航啦!加油!

培养骨干教师的发言稿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教师:

大家好!

五天新教师培训结束了,通过参加这次短期培训,让我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进一步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自己的任务及肩负的使命,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工作的信心。在此写下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与大家共勉。

在这次的培训开学典礼中,xx为我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及如何当一名优秀的教师。这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递者。而且是学生的榜样,是一名管理者,是学生的父母,还是学生的朋友。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

在教学当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责任是做好一项工作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教育就是爱的传播。在培训中,多位老师都提到了“爱的教育”这个词,认为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教好。但爱也要讲究智慧的,同样是爱,母亲对子女的溺爱会毁了孩子一生,严父之爱却可能造就一个栋梁之才。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一定充分发挥爱的能力,会爱、懂爱,爱要爱得深沉、爱的艺术。

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和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通过这次培训,我在教学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方面受到很多启发。几位老师根据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中小学教师及班主任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都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各位老师们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培训老师给我们上了两堂绘声绘色的课,通过这次课,我们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

在班主任工作方面主要提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树立威信;真诚地关爱每一位孩子,营造温馨的班级;完善班级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生自制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利用活动去发现人,培养人,教育人。特别是唐老师的“三勤”让我印象深刻,即脚勤、眼勤、嘴勤。我觉得这三个“勤”确实对做班主任很重要。另外,众多培训指导老师一再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上好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即培训中多次提到的“高效课堂”,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培训中,各位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扬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根据东安县教育局的课改要求,这次培训主要让我们这些新的老师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而且走上岗位后一定要付诸实施,并且把它推广。为使我们的课改更加成功,做到高效课堂,培训老师重点给我们介绍了山东的杜郎口中学的“10+35”的模式和江苏的洋思中学教学模式,还有很多其它的课改教学模式也进行了简单介绍。这些经典案例让我学到了很多,要想达到高效课堂必须结合我们县的实际情况,然后借鉴这些优秀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倡导自主合作学习,关注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成为“四者”,即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在这次的培训中我还了解了一个新词“导学案”,这个词之前我是从来没听说过的。经过几位老师的介绍后我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要上好一堂课,必须先写好导学案,教案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教案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编成二次教案,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进步得到提高。老师们一再强调,新教师上岗的头三年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决定了你今后的成就和走向。因此年轻的新教师们一定要在头三年,刻苦攻关,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课后写好反思,一步一步向前进,将来自己就会更优秀。

对于我们这些新的老师来说,新的生活、新的责任、新的角色多少有些陌生,有些怯儒。而本次培训中,领导及培训指导老师的话总是充满对新教师的鼓励。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学校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环境等,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教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人才工作座谈会发言稿 篇6

目前,我院核定人员新编制500人,实有在岗188人,空编312人。现有研究生26人,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不少科室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影响工作开展。医院既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实用性人才,也需要培养人才。对人才工作上,有以下建议:

一、培养人才,提升人才队伍能力素质

采取外派学习、在职教育、师承帮带等方式,大规模培养人才队伍。一是送出去进修培训。注重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进修培训工作,组织各临床科室常年派出1—2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业务单位轮流进修。二是加强在职学习教育。对在职人员学习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和措施,积极培养医院现有人才。三是搞好名中医师承工作。搞好名中医师承工作,通过名中医带徒传承其经验,充分发挥名中医师的帮扶、指导作用,促进中青年医务工作者业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引进人才,为医院发展集聚高层次人才

一是主动引进人才。2013年市卫生局组织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等几家医院分别到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等10余所高等院校招聘人才,2013年我院成功引进高校毕业生17名,效果很好,希望能将此活动常态化。二是合理分配人才。医院各科室之间人才结构不均衡,每年将引进的人才按照所学专业合理分配,做到引进人才合理化使用,缓解科室人才不均问题。

三、用好人才,激发人才队伍内部活力

经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篇7

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成为吸纳社会劳动力的主要力量, 也是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大学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 这对教学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民营经济机制灵活、机构精简、效率很高, 往往是一人身兼数职, 其知识结构也需要多样化, 由此急需大批懂专业、懂外语、懂计算机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同时, 民营经济主要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在实现效益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很多不是靠书本上的知识能够解决的, 这就要求毕业生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一些本科教学型高校毕业生应用知识和技能欠缺、动手能力差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从毕业生的求职择业实际来看, 具有多种能力的适应力强的, 并能在实践中较快地适应工作并作出成绩, 毕业生普遍为用人单位看好。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是为经济文化建设服务的, 现实的需要使本科教学型高校必须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近几年来我国本科教学型经济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看, 应当以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主, 改革课堂教学, 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 努力培养以应用性为主要特色, 兼顾复合型、外向型的毕业生。

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 改革经济类院校课堂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教学模式整齐划一、专业和课程设置狭窄的问题。学生按照一个模式入学、学习和毕业, 不能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提高和完善自我。课程结构不当, 专业课比例过大, 对基础课重视不够;必修课过多, 选修课、尤其是专业选修课过少;重知识传授课程, 轻能力培养课程;重专业课程, 轻基础课程等。由于课程过于求同,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不利于多规格、多层次人才的成长。因此, 优化教学计划, 改革课程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在课程设置上, 财经类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课程设置, 随时紧贴市场发展变化, 对课程设置进行灵活调整。经济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人才培养, 经济类人才的培养更需对市场需求的观察、契合, 紧跟市场变化的脚步, 突出培养职业能力。教学计划应以培养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为目标, 坚持以应用型能力为培养方向。具体来说, 要使学生掌握比较扎实的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基础理论, 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 知识面较宽, 具有经济管理相关领域的扩展学习能力, 具有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能力、管理能力, 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

另外, 经济类专业教学内容应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两大部分构成。其中, 实践性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社会实习、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几个层层深入的部分。全面实行主、辅修制度,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时间选修第二专业,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无法自由选择专业的缺陷, 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减少必修课, 增大选修课比例。

(二) 加强高校经济类教学实践

高校教育中对经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在全体师生间树立适应科技发展和教育发展形势的实践教学理念。教学中应抓住核心, 突出重点, 实践教学内容应尽量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 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 教会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逐步增强, 创造能力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要注重突出特色实践教学, 要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 努力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 针对经济学科不同专业和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内容的实践教学项目, 使具有不同兴趣、特长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实践教学要立体化。实践教学是由许多教学环节组成的一个环节链, 要在设计各教学环节时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统筹设计, 相互贯通, 使实践教学立体化。实践教学要强调质量意识, 要强化校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质量观念, 引导实践教学人员增强质量意识,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广泛开展配套的教学改革活动, 建立互开课机制,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基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逐渐融合的趋势, 财经类专业可加大与管理类专业的互开课, 并通过两种专业的相互沟通学习, 提高经济类人才的实践沟通能力。

此外, 各高校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经济企业实习时间, 并从各实习基地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开展交流, 指导实习生经济技能训练。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发展, 必须加强实践教学。

1.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现实条件下, 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教学型经济类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 应该加强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使各级各类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的改革中去。其次, 采用外部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办法, 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 提高学历层次, 优化队伍结构, 努力建设一支能保证完成实践教学、敬业爱岗、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2. 提高实践教学工作管理水平。

实践教学工作任务重、成本高。高校要进一步推进实践教学管理体制改革, 明晰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的分工、责任及相互关系, 实行以执行层为主的管理体制, 同时, 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要实行相应的聘任制。各级实验教学中心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 实行主任负责制。要加强实践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科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组织的各个环节, 使实践教学与传统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指导等教学环节进一步规范化, 特别对校外的一些实习环节要实行双向管理方式, 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指导学生的实习。在实习单位给学生同样配备相应的指导人员, 增强学生实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切实保证学生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质量, 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 教学单位要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 也要调动一定的科研经费和社会捐赠经费投入到实践教学中, 全面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深入发展。

(三) 创新高校经济类专业的教育环境, 改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

鼓励学生积极走出单一、枯燥的课堂, 更多地参与能够充分锻炼应用能力的课外实践活动。在不断学习基础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才能深入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改善实践教学基础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加强校级、院级教学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硬件与软件条件。加强实习基地、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资料室、图书馆、校园网络等教学基础条件建设, 切实改善实践教学的基础条件。要不断扩大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空间, 整合课内外教育环节, 让学生在实践性学习中逐步萌发创新意识, 培养动手能力, 在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中, 全面提升经济类人才自身素质, 掌握多种技能,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培养全面能力的经济类应用型人才。

三、总结

应用型人才培养发言稿 篇8

摘要: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创新办学理念,科学构建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思想的探索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应用人才为目标,有利于解决现存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些问题,是一种值得探索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以新机制与新模式运作的独立学院自主办学实践,必然伴随着学校定位及学生培养质量等诸方面的问题和挑战。能否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需要独立学院从很多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但就当前独立学院的现状来看,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在于科学分析社会需求和自身实力,找准自己的定位,优化学校内部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形成独具特色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最终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

一、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经过多年的办学探索,我国独立学院已具有一定规模,有的还形成了显现学院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将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的办学模式概括为“五三一一”。主要内涵包括:一是制定培养计划,二是培养目标,三是培养方法,四是有力措施,五是培养目标;“一个中心”——提高课堂学习效果为中心,“一个关键”——关键是教师的授课方式、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实用、够用等特点。

1.制定培养计划

我国大多数独立学院前期为了让学生能够享受到本科重点大学的培养待遇,在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上复制了重点大学的培养计划,这种不顾独立学院实际情况的重复照搬严重影响了学院的教学质量。为了突出独立学院自身的特色,我院专门出台了自己的培养计划。主要依据考虑到我院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整体素质还是比较好的,学习的潜在能力也很大,对他们加强必要的引导、个性关注很重要。在学院的专职教师中,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他们和学生的年龄差距相对小些,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比较方便。利用青年教师学术空气活跃,学科信息量大的优势和学生交流,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十分有利。在教学设施方面,学院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了实验室和图书室,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挖掘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学院在立足实际情况的摸底调研中,制定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培养计划。

(2)深入社会,把握市场需求。调研、摸底、深入社会,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院教学计划的制定很有必要。我们对当地企业、事业、政府部门等行业进行了调研,了解某行业人才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等,调整原课程设置方案。新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了行业人才的需求标准。

(3)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我们教育学生要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要开展科学研究,进行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技术应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独立学院的优势。我们结合企业、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各种技术方面的联合工作,取得了客观的效果。

2.制定评价标准

独立学院在培养目标上要体现自己的特色,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别于同高职院。我们培养目标定位为:理论基础扎实,应用和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为此,我们制定“通识基础+专业基础+专业+综合实践训练”和“过级证+毕业证和学位证+资格证”等评价标准。在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适应,高素质”高校本科生普遍规格的要求下,突出了独立学院的特色。

3.改革培养方法

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在培养方法上,我们加强了实验课的开设,加大了实验课时量,更新实验内容。在选择课程和教材时,尽量突出社会急需的新知识和新科技,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新课程的开设大大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还大胆革新基础课程教学。将必要的基础课程如英语、数学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了相应的学时,确保了学生学习要求。如我们在内容上的重构,尤其是专业英语,我们用仪器说明书、器件说明书和WINDOWS屏幕等代替了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对专科的离散数学等实用性不强的内容,结合学生今后择业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

4.实施三个措施

(1)严格学籍管理、考试管理、纪律管理,设立了专职的辅导员。通过辅导员来督促学生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制定考试制度,严格考试管理,强化考核办法等,给学生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易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为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院组织各类学习研讨活动,在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3)建立激励机制。学院采取了一系列激励措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多元发展。如对德、智、体诸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分别授予“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还设立了专生本奖学金制度和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生等制度。激励机制的应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保障并加大人才物的投入

为了保障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学院加大了人、财、物的投入。一是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学院的主讲教师有80%以上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我院还从多渠道聘请了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如聘请了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任教。二是加大物资投入。学院投入重资金建立了多个实验室,总容量大于6000人次/周。实验内容直接来自社会需求,方式是采用设计、安装、调试等,保障了学生的基本操作。三是优化教材。在选择教材上,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选用教材内容,或通过网络、资料收集补充教材缺少的内容。

6.“一个中心”和“一个关键”

“一个中心”是指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院要求课堂学习效果要达到所授知识的70%以上,要求学生弄懂基本问题、概念,掌握基本方法,达到基本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学生的成绩大幅度地提高,基本上消除了考试不合格状况。

“一个关键”是指教师的授课方式、教授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求教师因材施教,不仅要各教材,也要准备动态的知识,传授学习方法。

我们从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不断更新和实施非常重要,这是独立学院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我们制定的“五三一一”人才培养模式之所以富有生命力,主要是适合了区域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当然,这种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指导,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笔者认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和应用创新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人才培养方案的特殊化、人性化、自主化,鼓励学生在研究中创新,在实践中实施多规格的培养方案,使学有所用,学有所长的人才辈

出;职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取向。

1.全面修订教学计划

改变长期以来专注专业需要和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按专业大类统一设置公共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厚基础”和“通用”的作用。在专业课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组成多个专门化的课程模块,学生通过教学,达到专业的学科要求水平和基本规格。

2.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从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着手,系统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技术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有机结合。依托行业、企事业,共同建立教学实训基地,实现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同时,重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实习,将常规实习与挂钩实习相结合。挂钩实习又称顶岗实习,即由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制定实习生的选拔、指导、管理和评估的制度和办法。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办学的重要硬件建设,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施的最重要保证。

3.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

近些年来,独立学院虽然加大了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各种资源配置进行了优化,但是,还在实验室、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学院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要落到实处。

4.教师队伍的再建设

独立学院目前配备的教师学历、学位层面比较高,他们干劲足,学术气氛浓,对学院的持续建设和发展发挥了作用。今后,在多渠道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方面,还需要加大力度,特别需要聘请大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校兼任教师,给学生提供先进的技术咨询和传授工作经验很必要,学生也可以通过这些兼职工程师或机构择业,为企业输送新的技术人才,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地方现有企业的发展,也为学生的就业谋生提供了方便,获得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阙海宝,王冲,独立学院定位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2005(6):31。

[2]吴金林,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27。

[3]斯荣喜,独立学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1):73。

[4]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组编,独立学院办学经验启示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9~103。

[5]邹晓东,王忠法,开展新体制产学研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4):11。

上一篇:婚前承诺书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