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路肩施工

2025-02-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速公路路肩施工(精选3篇)

高速公路路肩施工 篇1

为进一步推进我镇公路建设,优化美化公路路域环境,打造“畅安舒美”公路,依据《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及《XX区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X办(2018)X号)相关规定,现制定XX镇公路路肩整治实施方案。

一、成立组织

成立以镇长黄辉任组长,镇党委副书记池玉坤任副组长,各村书记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名单附后),加强对全镇公路路肩整治工作的领导。

二、责任主体与工作内容

按照“属地管理、权责分明、综合推进、强化考核”的工作原则,由各行政村负责本辖区省道和县、乡、村三级公路两侧的路域环境,围绕占道经营、乱堆乱放、杂草丛生、绿化树木杂草缠绕等,开展“清路边、降路肩”等整治工作。各村在组织人力或机械实施过程中,要召开动员大会,充分发挥村“两委”干部、党员志愿者、保洁员、“七员一岗”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可采取分片包干、循序推进或集中人员逐路推进的办法,彻底清理公路两侧积存的泥块、杂草、杂物等,适当降低公路两侧路肩的高度,确保雨天路面排水顺畅,实现道路通行环境“畅安舒美”,具体整治标准(后附标准图)如下:

(一)清路边:清除路面两侧内非绿化杂草灌木、垃圾杂物等,保证路肩美观整洁。

(二)降路肩:现有路肩降低后低于路面边缘5公分,路肩横坡按照3%确保路肩排水畅通、路面不积水。

(三)清理范围:有边沟路段从路面边缘至沟沿;

无边沟路段从路面边缘向外1.5米,不足1.5米的按实际宽度清理。

(四)公路两侧,要求无占道经营、无乱堆乱放、无杂草丛生、绿化树木上无杂草缠绕。

(五)路肩清除后建议撒播草种预防扬尘及水土流失,例如撒播狗牙根、高羊茅、黑麦草、结缕草等。

三、工作要求

各村按照标准,利用一周时间,于2021年12月2日前全面完成辖区内路肩整治任务。经全面整治后,确保所有公路实现“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美观”的目标。

一是强化领导,科学谋划。

各村要明确路肩整治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科学推进路肩整治工作;各村要明确一名村两委干部具体落实、部署所辖区省、县、乡、村公路路肩整治工作,并组织实施。

二是网格管理,全域推进。

各村要实行网格包保,全力推进省、县、乡、村道路路肩整治工作;要结合“邻长制”,充分发动群众,建立“清路边、降路肩”网格包保工作推进机制,严格标准,全面启动,迅速推进,在本辖区内迅速掀起公路路肩整治工作的热潮。

四、督査考核

镇纪委组织对各村公路路肩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迸行专项督査,确保全镇公路路肩整治工作落到实处看到实效,具体如下:

1、工作经费:为确保各村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道和县、乡、村公路两侧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目标,镇财政给予每村1万元作为启动经费,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拨付到村,用于人员和机械等方面费用支出。

2、分值没置:采取公里扣分制即每公里(道路不足1公里的按累计算)超过5米路肩未达标、未种植每处扣3分,每公里道路两侧有占道经营每处扣3分、乱堆乱放每处扣3分、杂草丛生每平方处扣2分、绿化树木上杂草缠绕每处扣2分,每项扣完为止。评比分值设置为省道大环境整治15分、县道分值为20分、乡道分值为30分、村道分值为25分和美丽乡村中心村道路10分。

高速公路路肩施工 篇2

人、车、路、环境是一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必须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稳定的状态,系统“熵”最小,总体协调性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近几年,据国内外部分学者研究发现,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的不同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1]。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前后,尤其是当驾驶员行驶于道路的最外侧车道时,驾驶员可能并不能直观意识到路肩宽度对其驾驶行为产生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一观点已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对右侧硬路肩宽度的不同带来的驾驶行为协调性差异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国外主要是从历年的道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出发,通过分析不同路肩宽度对事故率的影响或建立路肩宽度和事故率的关系,来确定合理的路肩宽度。比如Zegeer等[2]就低交通流乡村道路的车道、路肩宽度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做了统计分析和研究,认为可以接受的车道最窄宽度为2.7m;Persaud等[3]在基于安大略湖和加拿大的事故数据建立了事故预测模型中将路肩宽度作为一个参数,认为路肩宽度会影响到行车安全;Hadi等[4]利用负二项式回归方法对改进道路横断面以减少交通事故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车道、中间带、内侧路肩、外侧路肩宽度都有助于提高道路安全性;Noland[5]通过伊利诺斯州道路安全信息系统的数据,分析了道路几何线形和路基构造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认为增加外侧路肩宽度,可以减少交通事故数,而中间带宽度、内侧路肩宽度、水平和垂直曲率对安全没有统计意义上的影响。

国内对于路肩宽度影响研究文献较少,仅有的研究更多侧重于研究山区或平原区横断面宽度合理取值以及高速公路改扩建硬路肩、紧急停车带设置形式上。郭海龙等[6]通过驾驶员心理生理试验以及交通事故数据分析,认为右侧硬路肩宽度的设置直接影响着驾驶员的心理/生理压力大小,对交通事故亦存在一定的关联规律,并从行车安全角度为右侧硬路肩宽度设置提出了参考;廖超华等[7,8]通过对车辆稳定性分析,结合对车辆运行轨迹的研究,分析高速公路横断面各几何要素的宽度对交通安全和通行能力的影响。并认为在特殊困难路段,可适当地压缩右侧路肩宽度,但应满足行车安全的侧向余宽,并配合交通工程的设计设置宽度过渡段。

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右侧硬路肩宽度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事故率及横断面几何参数与行车安全的关系上,经过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发现上述一些观点跟实际驾驶行为不完全吻合,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对驾驶行为的影响并不具备较强说服力。这可能与没有针对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条件下,将驾驶人驾驶行为和车辆动态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有关。因此,笔者依托广东省部分高速公路实际调研数据,在不同右侧硬路肩条件下,结合驾驶人视觉感知角度,通过获取的视频数据及速度资料作为基础数据,展开高速公路右侧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研究,以便为高速公路右侧路肩准确布设提供理论基础支持。

1 调研资料概况分析

此次广东省高速公路调研工作主要是在该省江肇、江珠、佛开、江中、广惠等6条典型高速公路展开,通过行车记录仪获取各路段资料。行车记录仪可全程记录驾驶员行驶轨迹、速度、加速度、位置等信息,同时还记录了驾驶员视角的高速公路图像视频信息(视频画面按30帧/s记录)。

为探究驾驶人行驶于最外侧车道驾驶行为协调性受路肩宽度制约,在展开后续研究时,考虑剔除路肩宽度不同以外其他因素的方式,主要实验过程选择影响因素(线形、车道宽度、横坡,纵坡等影响因素)基本相同,仅筛选高速公路路肩宽度不同的路段作为研究考察的对象。结合实际高速公路调研资料状况调用其中的江肇高速、江珠高速、佛开高速3条典型路段进行右侧硬路肩宽度影响安全驾驶行为协调性研究,高速公路基本资料如表1所示。

2 右侧硬路肩宽度引起的驾驶紊乱行为分析

所谓驾驶行为协调性指的是驾驶员在前后驾驶过程中行为特征不存在明显突变的性质。就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的影响而言,针对驾驶行为的协调性量化评价主要体现在驾驶员行驶于高速公路最外侧车道时,行驶速度的离散性,以及车道保持的离散性特征上。因此,笔者从驾驶人视觉感知角度展开右侧路肩宽度影响车辆的速度分布和左右偏移离散特性研究。

2.1 路肩宽度对车辆行驶轨迹左右偏移量影响分析

1)车辆行驶轨迹左右偏移量的提取。对行车记录仪录制的路线全程视频筛选,获取视频图像中驾驶车辆在最外侧车道上行驶的视频图像。利用HALCON视频处理软件结合Visual Studio(VS)混合编制的程序标定并计算出视频图像中车辆行驶在最外侧车道整个过程中受右侧硬路肩宽度影响而产生的相对偏移量(offset)。

为更加准确得到行驶车辆在图像视频中最外侧车道线相对位置,考虑到视频图像的畸变误差,在进行标定时选定图像画面垂直方向底部1/8处作为水平基准线(基准线越接近视频画面底部,由透视作用产生的计算大小误差越小),画面水平方向中间1/2处作为竖向基准线,两基准线交点为O,水平基准线与最外侧车道左边线交点为A,与右边线交点为B,则车辆相对偏移量为offset=OA-OB(像素单位pixel),左偏为正,右偏为负。

2)不同右侧路肩宽度条件下车辆相对偏移量统计分析

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车辆偏移量分布如图1所示,主要统计参数在表2中。

注:像素距离(pixel)均取实验数据的绝对值。

由表2分析可知,当右侧硬路肩宽度W=2.75m时,σ方差较小,车辆相对硬路肩的左右偏移量离散性小,行车的稳定性相对较好。路肩宽度W=2.5m时,σ是宽度W=2.75 m时的3倍还多,说明偏移量离散性比较差,说明驾驶行为稳定性较差。当路肩宽度加宽W=3.0 m时,虽然宽度增加,但车辆行驶偏移量σ是宽度为2.75m时的4倍,样本离散性较大,驾驶员行驶的稳定性不高。此外,从最大偏移量来看,W=3.0 m时,车辆的偏移量也是最高。这些说明路肩宽度比较小时车辆行驶安全性比较差,但一味增加路肩宽度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加安全的车辆驾驶行为。

2.2 路肩宽度对车辆速度影响分析

行车记录仪可获得车辆行驶的实时速度信息,其速度值记录形式为1个/s。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情况下驾驶员行驶速度统计分析如图2所示,主要统计参数在表3中。

从表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完全满足设计速度的高速路段行驶时,当右侧硬路肩宽度W=2.75m时,样本σ=4.449 52,为三者中最小,这表示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硬路肩宽度为2.75m时行驶速度离散性最小,驾驶人感知的行车舒适性更为优越,安全性也更高。同时,也可以看出,W=3.0m时,驾驶员行驶速度的离散性要大于W=2.5m,且伴有超速现象出现,这说明驾驶员行驶在具备较窄右侧路肩高速公路时,行驶速度变化比较大,当路肩宽度较大时,又容易导致超速情况发生,这表明合适的路肩宽度无论是对速度保持或者最高速度等都是比较重要的。

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右侧路肩宽度对保证驾驶人安全高效完成驾驶行为是至关重要的。然而仅仅单方面对车辆偏移量、车速与硬路肩宽度的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可信度也不高。因此必须综合两驾驶行为的条件对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的显著性影响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更好确定其影响的真实可靠性。

3 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综合分析

3.1 驾驶行为综合分析理论依据

从实车实验统计结果不难看出,当驾驶员行驶在高速公路最外侧车道时,其微观驾驶行为受右侧硬路肩宽度大小制约。可以断定驾驶车辆偏移量及速度的协调性与路肩宽度的大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那么路肩宽度的变化对驾驶行为的协调性产生的这种影响是否真实存在?产生的影响是否显著?

考虑所涉及车辆偏移量及实时车速受路肩宽度变化的综合影响,而车辆偏移量与速度量纲不同,单一的统计分析不能充分说明宽度不同对驾驶行为协调性的影响。因此,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方法来验证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的显著性。

单因素方差分析也称作一维方差分析。它检验由单一因素影响的一个(或几个相互独立的)因变量由因素各水平分组的均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意义。还可以对该因素的若干水平分组中哪一组与其他各组均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即进行均值的多重比较[[10]。

3.2 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影响显著性分析

设定分析变量中,因变量为路肩宽度W,自变量驾驶行为分别为车辆偏移量(O)和速度(V),显著性水平α=0.05,假定

H0: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无影响。

H1: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有显著影响。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设定因变量组别W(W=2.5,2.75,3.0m),自变量分别为偏移量(O/pixel)、速度(V/(km·h-1))。根据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判断选用多重比较选择项中的Tamhane′s T2和Dunnett′s T3法完成比较。

SPSS分析输出结果见图3、表4。

图3和表4表述样本的描述统计量,给出路肩宽度分组中对应偏移量、速度的样本含量N、平均数Mean、标准差Std.Deviation、标准误Std.Error、95%的置信区间、最小值和最大值。

表5为方差齐次性检验结果,通过显著性概率值可以看出,p<0.05,说明各组的方差在a=0.05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方差齐次性不显著。因此,利用SPSS中给出的Tamhane′s T2和Dunnett′s T3法进行多重比较具备合理性。

表6为SPSS输出的方差分析结果,可见不同路肩宽度下的偏移量具有统计学差异,F=196.624,对应概率P≈0.001<0.05;并且不同宽度下车辆速度分布F=2 9 1.4 3 9,P≈0.0 0 1<0.05,因此认为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

通过SPSS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7)可以看出:无论是Tamhane′s T2还是Dunnett′s T3法,3组路肩宽度2.5m、2.75m、3.0m之间车辆的左右偏移量以及速度均值对应的显著性概率p=0.000远小于0.05,即存在显著性差异。例如速度分布中,Tamhane′s T2法组别I(2.50)与组别J(2.75、3.00)比较,均值分别为=-5.268 02和=-12.987 16显著性sig.=0.000<0.05,这表明路肩宽度2.50m的速度分布与2.75m以及3.00m下行驶速度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通过表7可以看出,2.50 m和3.00m均值较2.75m差异相对偏大,这说明相对合理的右侧硬路肩宽度易使驾驶员处于安全、舒适、高效的驾驶状态,驾驶行为协调性较好;而过窄或过宽的路肩宽度易造成驾驶员紧张驾驶和分心驾驶,增加行驶的危险性,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的概率。

综上所述,根据方差分析p值约为0.001可以得出,无论临界值α取0.05,还是取0.01,p值均远小于临界值。因此拒绝原假设H0,接受H1认为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行为协调性存在显著性影响,驾驶员在不同高速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间的驾驶行为协调性也体现出明显紊乱现象。

4 结束语

以广东省实际调研资料为基础,选取3条不同右侧硬路肩宽度的高速公路典型路段,通过对获取行车视频及速度信息,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右侧路肩宽度的不同对车辆左右偏移量及行驶速度的影响,对提取的车辆动态偏移量和速度信息统筹显著性分析可以得出:高度公路右侧硬路肩宽度对驾驶车辆的偏移量及速度统计检验分析,影响作用显著,结果分析具有较强统计学意义。从而证实了合理的路肩宽度易使驾驶员处于安全、舒适、高效的驾驶状态,驾驶行为协调性较好;而过窄或过宽的路肩宽度易造成驾驶员紧张驾驶和分心驾驶,增加行驶的危险性,提高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

高速公路路肩施工 篇3

表4水稳段路基弯沉检测情况

4、结论

在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砂性土路基中,新老路基结合处顶部位于原有高速公路硬路肩下部,该部分路基在硬路肩冼刨后由于老路基不是采用灰土填筑,故弯沉值达不到新路基的弯沉要求(设计要求:103)。针对这种情况,可在拼宽路基与老路基搭接处顶部宽度为3m的区域96区顶部一层(96区第六层)20cm采用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回填,可解决此处弯沉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大洪.高速公路路面基层硬路肩反坡施工工艺探讨[J].公路交通技术,(02):43~45.

上一篇:会计事务所审计实习周记下一篇:关于生存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