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精选9篇)
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尤其是英语这一科目,学生的成绩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周遭,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下面就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他人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何谓“特殊学生”?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根据对特殊学生成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一些“特殊学生”是由于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由于生理发展迟于常人,导致这些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比如,有的学生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他们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他们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就应该特别关注他们。否则长此发展,日积月累,他们就会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这类学生的性格也较为内向,上课基本都不举手。所以,教师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并尽量保证计算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他们的辅导时间,让学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他们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
第二,由于家庭环境原因,而在班级纪律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由于学生们的家境不同,有一些是上班族,家长就把孩子交给祖父母隔代养育。在一些这样的家庭中,由于祖父母对孩子极为宠溺,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养成了不好的习惯,致使他们在班级纪律上逐渐存在着些许障碍,使他们不服管教,成为了班上的一群“特殊学生”。对于这种娇生惯养的学生,一定不能上来就意气用事。一棒子打死,对于孩子来说,不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的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提醒他们,和他们讲清学习的重要性,纪律的重要性,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总守纪律,以及他们的家人对他们的殷切期盼,根据他们的性格,采用不同的手段委婉地进行引导,而不能因为他们在家中的娇惯脾气而硬吃硬,这样往往适得其反。
第三,由于家庭变故,而在个性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逐渐越来越多,这些问题对孩子们的成长也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例如,像家庭暴力,单亲家庭等这样的问题,都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发展遭到严重的打击,使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更加内向敏感,从而导致他们在与人交流上存在着很多问题,成为了班级中的“特殊学生”。有的学生在小时侯曾经亲眼目睹或经历过家庭暴力,受到了严重的惊吓,造成了在个性上存在着些障碍。这类学生在课堂上基本都不举手,有时被老师点名起来发言,也是一语不发。当教师想单独把他们留下来进行课外辅导。但是在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时,这些学生很容易受到惊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及时的了解此类学生的家庭背景后,仔细思考。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内心的安全感,已经使他们在学习和个性上都造成了一定的障碍。于是,教师应该让学生重新产生对于他人的信任,才能使其在学习上及其他方面上有所发展。教师可以在课间课后,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相信教师是真心想帮助关心他们,慢慢她也开始有所改变。
另外,对于学习成绩落后于其他人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
在学生群体本不存在“前三分之一”、“后三分之一”这样的界定,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成长中的生命体,都是一个拥有特色潜能的发展体。所有我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后进生。(是指品行较差或学业有困难需要帮助的学生)。但凡教师都喜欢优等生,对后进学生态度不一。实际上,后进生更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重视。后进生的存在不仅使教育具有了丰富性,同时也锻炼教师管理能力。做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待后进生 做到“五个”不要 :
1、不要轻易给后进学生贴标签。每位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这种心理胜过父母给予的奖励,后进生更不例外。当他们的行为不合乎老师的要求或学校的制度时,会受到老师的批评。有些学生因屡教不改,个别老师很生气,于是就认为学生没出息或者没救了,甚至认为该生是班内最坏的学生、最差的学生、最笨的学生等。言者只是出于一种无奈或气愤,但听者却牢记在心,不服气的学生会变压力为动力,发奋苦读,向教师证实自己的能力;个性强的学生会从此记恨在心,与教师关系日渐疏远;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会自报自弃,从此萎靡不振。因此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慎言。
2、不要总将后进生与学习好的相比。人都有个瓜子大的脸,当教师在公开场合屡此批评某位学生时,学生的第一次反映是没面子,第二次反映是对教师有诚见,第三次反映就是敌视,尽管有时迫于教师的威严学生不敢发作,但内心的怨气会越结越深,如同地下的岩浆,在一定的时候会喷发出来,演变为师生之间的正面交锋。做教师的一定要把握好,不要总向学生说某某同学学习如何,你是怎么学的。而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原因:优势在哪,不足之处在哪,怎样努力会有所进步,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真诚关心时,他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争取的。
3、不要总让学生去叫家长。后进生总怕的就是老师让找家长。在老师和学生面前他们自认为是低人一等的,从内心深处他们想给自己寻找一片安逸的场所,让疲备的心得到放松,因此他们不想让家长知道自己做得不好的一面。为此,千方百计地阻拦教师见到家长。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可视起情况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了解与家长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不是告状,打消学生的顾虑,或者教师可直接与家长电话交流,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学习。
4、不要只关注学习好的,忽略了后进生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本无可厚非,但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后进生。我们常看到某位后进生上课时爱做小动作或者老师讲课时他总在底下说话,有时会高声喧哗,其实是一种潜在的渴望关注的行为表现。好学生大部分表现不错,无需老师操心,但后进生因为得不到肯定,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一句赞扬的话,一声问候,都会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感动。
5、永远不要对后进生失望。每一位学生都想成材,后进生也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但理想的实现是很艰难的,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也许你的一句鼓励话会让他们终身受用。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校时学习很差,但在社会上却有所成就,这说明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而有些学生在校时表现突出,在社会上却是平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会使后进生在学校里过得更有价值。
在对这些“特殊学生”的教育中,我们教师应有“三怕”: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急性子是做不好教师的工作,尤其是做不好数学教师的工作。因为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数学知识的教学是比较枯燥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慢慢对学生,尤其是“特殊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在教学时,教学遇事不冷静,事事发脾气,自以为是,独断专行,就很容易伤害到这些本来就容易受伤的“特殊学生”,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打击。一些学生甚至会“破罐子破摔”,放弃对学习的兴趣,从此走上下坡路。因此,我们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些“特殊学生”虽然存在着一些缺点,可是也有着很多的优点。要想使这些特殊的孩子再次扬起前进的风帆,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更是应该多多发掘孩子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取得这些学生的信任和配合,而不能仅仅靠使性子、发脾气。
二怕马马虎虎,工作不仔细。“特殊学生”有时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变化有时也是很微小的,如果我们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不够仔细,没有号准学生的脉,错过了引导这些“特殊学生”前进的最佳时间,就别说进步发展,就是正确的评价此时的特殊的孩子们也是极其困难的。再说,如果工作时对“特殊学生”的注意不够认真,也很容易挫伤这些学生的自信心,或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养成学生只会盲目听从的不好性格。
三怕中途放弃,对学生置之不理。在老师对特殊学生转变过程中,如果学生进步不明显,我们新教师常会对这类学生失去信心,从而对该学生不再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帮助教育,反而任之听之,置之不理。这样的结果,经常使一些有了一点进步的学生再次退步,而使我们教师以前的努力功亏一筹。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 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我深深地体会到: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班主任必须守信用, 遵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 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困难, 使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于是我建立了特殊学生成长档案, 在实施重点教育、关怀和帮助的同时, 对特殊生实行动态管理, 及时发现, 及时列入, 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工作, 以尽快帮助这部分特殊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正常、健康成长。
1. 作为教师, 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 工作再忙, 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 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 贵在交心。”所以, 教师要放下架子,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的心声, 听听他们的想法, 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 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 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例如, 档案一:小明 (化名) , 男, 聪明伶俐又调皮, 父母经商, 家境富裕, 学习困难, 他经常迟到, 违反学校纪律, 不交任何作业。
我经常和他谈心, 他每次都有悔改之态度, 但不久又“旧病复发”了。有一次, 上课铃都响过了, 小明还没来, 我焦急地站在窗口往楼下看, 也没看到人影儿, 学生都在专心的根据教学目标学习, “报告”, 学生听到声音都抬起头, 看到他, 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他经常迟到, 我昨天找他谈话时, 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老师, 我在路上……”“你又在路上磨蹭, 你看, 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 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 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 再也不理会他了, 课后才了解到, 他爷爷生病了, 他去给爷爷拿药, 所以才来晚了。知道事情的真相后, 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 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 并向他道了歉, 他很诚恳地说:“老师, 这没什么, 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
又一次, 中午值班, 还没到教室门口, 就闻到一股烧纸的味儿, 发现烧纸的又是他, 当时我十分气愤, 但我想:对待这样的学生如果揪住其缺点不放, 或翻出陈年老帐, 横加指责, 肯定会使他走向极端。我控制了发脾气的内心。上课了, 我只是看了他一眼, 没有说任何话, 而且班会课也未提及这件事。但我注意到他有想法。果然他交上的周记简单几句话使我难以相信是发自他的内心:“老师, 您怎么不批评我了, 是厌烦了, 还是觉得我不可救药?其实我很想改过, 但我一下子改不了, 您给我机会好吗?”我马上提笔写上评语:“我不批评你因为我懂得‘响鼓不用重敲’的道理, 也正是给你机会, 老师最大的希望是希望你能做个好学生!”经过这几件事, 这个学生奇迹般地改正缺点, 不像以前那个坏样子了。
2. 宽容是一种温柔的力量, 它可以穿透人的心灵。一位名人说:心不是靠武力征服, 而是靠爱和宽容征服。对别人的过错能宽容原谅是一种美德, 也是一个优秀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 走进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 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 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例如, 档案二:王宁, 男, 父亲是某局局长, 家中独子, 养成了骄纵跋扈的性格, 入学时, 经常欺负同学, 甚至不把一些任课教师放在眼里, 上课我行我素。和其家长沟通, 回家后他的父亲就会痛打他一顿。
有一次数学周测, 一发试卷, 他就东张西望, 摇头晃脑, 我就严厉地批评了他, 督促他认真答题, 他很不服气地低下头看着试卷, 考试结束收试卷时, 我发现他拿着试卷, 向他的一个好朋友炫耀, 我看到那位学生一脸吃惊的表情, 我感觉到他又想了一个新花招。阅卷时, 我首先找到了王宁的试卷, 发现他竟然交了一张白卷。放学后我客气地把他请进办公室, “请你爸爸到学校来一趟”“为什么”“你一道题都没有做, 事情很严重”“我会”, 我又进一步说道, “会做题而不答卷, 说明你对老师上课或管理有意见, 我找你谈了多次, 你什么也不告诉我, 而你又是家长的希望, 这么好的一个孩子, 现在变成这样, 老师觉得特对不住你和你的家长, 老师很惭愧, 今天一定要向你的家长道歉, 同时希望你的家长好好和你沟通, 给老师提出好的建议, 督促老师的工作!”王宁听了一会儿, 满脸通红, 羞愧难当, 急忙道歉, 说:“老师, 对不起, 别请家长, 这些题我会做, 我故意不做, 答案都在草稿纸上。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老师看我的草稿纸吧。”“老师是不看草稿纸的, 因为中考, 高考时阅卷老师都不看草稿纸。”王宁诚恳地说:“老师我拿张试卷重新做吧, 明天一早就交给你。”我答应了他的不告诉家长的请求, 同时对他的其他不良行为进行了教育。经过这次事件后, 王宁有了很大的进步, 学习认真了, 懂得尊敬教师, 还经常帮助其他学生, 在家里也经常帮爸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3. 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 对于那些“异样”的学生, 要以“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和方式对他。作为老师, 因为只有对学生发自内心真挚的爱和信任, 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 帮助其分析症因, 提出应对策略, 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 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 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 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例如, 档案三:小慧, 女, 学困生, 性格内向懦弱, 从小学至今没有比较要好的朋友, 不爱和家长、教师沟通。
从初一开学伊始我就让她每一星期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下总结, 从第一周开始, 都必须在星期天晚上做一周的学习总结, 写在周记本上交给我。就这样, 到目前为止, 学生已经连续写了三个学期的学习总结, 我也给她批了四本周记。在这期间, 她不仅对学习进行自我鉴定, 总结经验教训, 还把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很多问题记在上面, 包括生活上的、心理方面的。对这些问题, 我都给予了简单的评价或建议。对有些问题, 我认为很重要的, 都及时找她谈话了解情况, 解决问题, 并与多名女生谈心, 让她们和小慧交朋友, 多帮助她。同时我鼓励她真诚对待每一个同学, 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别人, 告诉她要宽以待人, 终于使她结交到了自己的朋友。就在上一周的周记本上, 她写道:“老师, 由于您的坚持, 我逐渐学会了总结学习, 学会了坚持做一件事情, 并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我给她的评价是:“坚持做一件事情, 时间久了, 它就会成为一项事业。希望你找准自己的奋斗目标, 坚持下去, 成就自己的事业。”通过这个小本子, 小慧把我当成她的朋友, 向我敞开她的心扉。周记本, 真正成为我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
关键词:体育课堂;特殊;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2-0091-02
一、对特殊学生的理解
“特殊”学生往往是指在体育课堂中不听话、不顺从、活泼、好动的学生,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几个这样的学生就会感到头痛,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布置的练习内容,他们不遵守,还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谓的体育课课堂“小动作”,有时在体育教师讲课时,还会突然插上一句,导致其他学生一阵哄笑,正常的体育课就不能进行下去。当着其他的学生面,我们体育教师应如何处理呢?有的教师就采取体罚或变相体罚和一些特殊手段进行控制,这样仅仅维持住了当时的课堂纪律,并没有让这些学生打心眼里“服”你。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不像我们小的时候,去的地方往往只有家里和学校,非常听从父母的话,父母和老师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孩子接触的事物往往比我们多的多,我们在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新课程中不是还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吗?现在的高中学生都处在青春期,活泼、好动是他们的本性,也是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如果他们非常的顺从你,那一堂体育课上下来既单调无味,也没有什么课堂气氛存在了。
二、对“特殊”学生所采取的方法
作为体育教师,我们对待“特殊”学生一定要用爱心去感化和引导他们,只要你采用的方法正确、合理,我相信体育课堂中一定没有“特殊”学生或使“特殊”学生的人数慢慢减少,下面我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和大家共同学习和探讨。
1.批评教育法.作为体育教师,如果发现有的学生课堂上犯错,你一定要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和他们进行沟通,语气一定要果断,有威严,虽然现在的体育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并没有削弱老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一堂课老师就是主宰。你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明白一个人犯错就会影响整个班级正常的教学,就是在耽误大家的时间。我上课进行讲解的时候,有学生讲话,我会停止讲解,用眼睛注视着讲话的学生,他看到了会觉得很不好意思,这样以后他就不会犯错或很少犯错了。
2.交流谈话法.如果遇到“特殊”学生,我们要在课下和他进行交流,青少年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如果你要是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他,他会更加的恨你,会觉得你针对他,以后他更不会顺从你,所以我们要在下课后把这样的学生留下,和他们进行私下交流,心平气和的和他们进行谈话,重视他们的意见,并针对意见相互探讨,如果意见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接受并采纳,另外询问他们如果处在老师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再和他们进行沟通,我觉得他们一定会和你成为朋友。
3.人格魅力感染法.人格是教师魅力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人格魅力是教师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总和。优秀教师具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我们在教学当中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化“特殊”学生,让学生打心眼里服从你并学习你,这样对你在体育课堂中所教的教学内容,他们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认真。
4.运动技能激励法.教师往往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掌握运动技能的好与坏也会直接影响到体育课堂学习的效果。运动技能掌握的好,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例如一堂篮球课学习行进间低手上篮,老师的一个漂亮示范动作或一个双手扣篮,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羡慕你从而去模仿你,“特殊”学生也会如此,在分组练习的过程中,你抓住动作要点,再给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点拨,他们一定会觉得你非常的关爱他们,从而使他们服从你。
5.运动习惯培养法.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是制约他们犯错的又一方法。“特殊”学生往往不喜欢做准备活动,他们认为直接进行教学内容才是体育课的关键环节,往往准备活动不认真或参与的积极性较差,所以我们针对这一点要在体育课堂中不断的强调,培养他们的体育运动习惯,列举一些实例告诉他们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从热身—活动—放松来进行一步一步的渗透,叫他们懂得运动的步骤,以便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
三、结论与建议
“特殊”学生群体给我们工作在一线的体育教师带来了很多“麻烦”,还影响了正常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施,但是请大家想一想,你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教师是根据学生的变化来成长的,你也要适应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生,如果他们非常听话,一堂课下来会非常的“无味”。大家都上过公开课吧,如果你用自己的班级上公开课,课后你会感觉到课上的很一般,但是借班上课,你会看到课堂气氛是多么的活跃,练习兴趣多么的浓厚,为什么?因为你的学生了解你,你怎么说就怎么做,借班上课的学生呢,他们不了解你,在你的鼓舞和带动下,按照你的话去做,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特殊”学生也是如此,我们在体育课堂中要正确、合理的采用一定方法去引导他们,“特殊”的学生也会变得“不特殊”,只要我们所有的体育教师一起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彭运德.特殊学生的批评方式选择[J].湖南教育,1995,(4).
[2]安文倩.特殊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J].职教通讯,2001,(1).
[3]栾海艳.对“特殊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法[J].黑龙江教育,2004,(30).
[4]董恩森,陈宗君.关注“特殊学生”的体育热情[J].中国学校体育,2009,(2).
学生厌学是当今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令教师和家长感到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班级管理中的一个难点。厌学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毫无兴趣,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有时甚至是一种十分痛苦的事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经常不写作业,包括上交作业。
导致厌学的原因有各方面的,作为班主任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厌学的学生:
1.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与求知、求知与成才的关系,让学生懂得从小树立起正确的读书观和人生观,养成积极上进,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教育学生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并不厌其烦的为其讲解。
2.尽量减轻学生的心理和学业负担,给学生较多的活动时间与空间。教育周围学生不歧视他们,能主动和他们一起玩。
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分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同时要给他们树立一些成功的榜样,因为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成功,就会增强自我信念,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4.指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经常逃学,在外“鬼混”。因此,只有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才会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5.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体罚或变向体罚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原来老师没有放弃自己,用爱心感动他们。
岁月虽划去了沧桑,但永远也抹不掉一个教师、一个班主任对待学生的那颗爱心,也正是有了这份爱心,才是我们这些教师在默默地耕耘,默默地奉献。
2011年10月。一天晚自习后大约十点钟接到一个家长电话,她说孩子这两天一回家哭着不上学了,追问原因是班上的学生都说自己长得黑,课上老师让她回答问题时,有同学不时会发出笑声,课下都称她“黑牡丹”,家长感到孩子受到这样的歧视,自尊心受到伤害,想亲自去班上找那些说自己孩子坏话的学生。听了家长的哭诉,我记起了这个学生,她姓白,长得可能比一般同学要黑些,但这也不能愿学生啊!我立即向家长保证:这些事情我不知道,明天到校后我一定尽力批评那些给孩子起外号并致孩子难看的学生。
一个晚上,我就在考虑这件事,对那些学生怎样狠狠批评,才能够平息这场**,一个晚上也没睡好,更没理出个头绪。第二天早上我到校很早,7:30就站在了教室门口,将班长、副班长叫到办公室,此时办公室没有一个教师,我劈头就问:“最近我们班上是不是有一种不好的现象,是一个学生感到不能安心上课。”他们知道这种现象,看来真像家长说的那样,他两个支支吾吾不能说话,“是有这种情况。。。”“那你们把这几个学生叫过来,班上出现这样事情那还了得”我俨然是一个班主任的语气来命令学生,只见两个人互相看着,不去叫人也不说话,正当我要发火时,班长说了班上叫她、说她的人太多了几乎要有一半的人。她在初二时也有很多学生叫。什么?我惊诧了。是班干部不想得罪同学,还是真有这样多的学生说这个同学?我一时语塞,“是啊!这么多同学都能叫到办公室教训一顿么?让他们以后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应照顾每一个同学,因为我们在初中也就剩这一年了。”看着两位班长,我那种雄心勃勃,要狠狠批评某位同学的劲头顿时全消,看着两位干部,冷冷地让他们去了。怎么办,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么?马上就要上课了,该怎样面对这个受伤害的学生,该怎样平息这个**。突然,一个主意让我高兴地走到了教室。
“同学们,我们不是学过《晏子使楚》的故事么?谁能给我们讲一下。”话音刚落,两个同学向同学们讲了晏子使楚的两件事: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人(想侮辱他,)因为他身材矮小,楚国人就在城门旁边特意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中进去。晏子说:“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中进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国,应该不是从此门中入城吧。”楚国人只好改道请晏子从大门中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恐怕是没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人挨着人,肩并着肩,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同学们,晏子出使楚国为什么能成功?”故事讲完后,我马上就问。“ 他有智慧啊!” 同学们很得意的回答。“他身材矮小,别人嘲笑他,反被他嘲笑了,我们从中有什么想法?” “不要以貌取人,要真诚对待他人,尊重他人。”我看到了希望,顺势就说:“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美国,一个颇有名望的富同在路边散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形同瘦骨的摆地摊卖旧书的年轻人在寒风中啃着发霉的面包。有着同样苦难经历的富商顿生一股怜悯之情,便不假思索地将8美元塞到年轻人的手中,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开了。没走多远,富商忽然觉得这样做不妥,于是连忙返回来,从地摊上捡了两本旧书,并抱歉地解释说自己忘了取
书,希望年轻人要介意。最后,富商郑重其事地告诉年轻人说:‘其实,您和我一样也是商人。’
两年之后,富商应邀参加一个商贾云集的慈善募捐会议时,一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书商迎了上来,紧握着他的手不无感激地说:‘先生,您可能早忘记我了,但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我一直认为我这一生只有摆摊乞讨的命运,直到你亲口对我说,我和你一样都是商人,这才使我树立了自尊和自信,从而创造了今天的业绩„„’
富商万万也没有想到,两年前一句普通的话竟能使一个自卑的人树立了自尊心,一个穷困潦倒的人找回了自信心,一个自以为一无是处的人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价值,终于通过自强不息的努力获得了成功。”
“同学们,尊重是一种美德,尊重更是一种智慧。不是吗?两个事例,我们看到了尊重,越是有别与我们的人更要拿出我们的勇气去感化、尊重他。这一段时间,我对 ××× 同学说声对不起,因为我对大家了解少,致使我们的同学对她有了小小的伤害,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是好样的,今后都会伸出关爱之手去走进她,和她打成一片好么?”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也会心地笑了,虽然我占用了课堂上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只要能使一个学生感到班级的力量也值得。
几天后,我又找到了这个同学,她很自信地笑了。我从她的笑声中看到了她现在在班上的情形。
如何对待学生迷恋“网游”现象
网络环境给社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习惯和方式,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随之而来的消极负面的影响。网络游戏在一些家长和老师的眼中是将孩子引入深渊的魔鬼,是暴力、色情的源头,而孩子们对此却痴迷不已。造成很多父子或师生关系紧张甚至网上时有报道因学生迷恋网络游戏造成的年轻生命的陨落。在我所带的每一届学生中都有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的现象,今年新接手的班级中就有五名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而且经常一起活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对网络游戏的迷恋呢?
我通过网络和《班主任》等书籍杂志学习其他老师处理类似事件的方法,认识到网络游戏并非魔鬼,网络游戏“妖魔化”的背后是我们家长和老师对网络游戏的陌生,使我们对学生心理需求的“视而不见”。要帮助学生摆脱对网络游戏的迷恋,要弄清这几个问题: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是偶然的原因,而是多方面共同原因的结果,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何在?如何结合具体学生特点,拟定摆脱网络游戏的方案?
一、网络游戏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主要是游戏本身对学生的吸引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网络游戏取材广泛。大多游戏设计题材广泛新颖,有科幻类的,有畅销小说类的,更多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和暴力恐怖的搏杀。其次,在制作上,有电脑技术的支持,制作水平大大提高。从画面上看,更加抽象,浪漫,逼真,震撼人心。参与者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视觉和听觉的震 1
撼效果。再次,网络游戏的随意发挥性。网络游戏是以角色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而且在网络游戏中角色参与的是玩家本身。他们在游戏设定的故事环境下,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由于每个玩家的思维方式不同,故事情节的发展当然是千百万化,只要玩家不中断网络游戏他们就可以一直玩下去,这样玩家就容易获取成就感。最后,网络游戏还有社交的特性。
二、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的原因
学生迷恋网络基本可以肯定是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因为他们许多正常的需要,在家里、学校,特别是班级内得不到满足。根据研究心理学理论和与学生沟通发现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见的有如下心理:
1、自尊心受到伤害。现在的中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当听到同学或朋友在一起交流玩网络游戏的体会的时候,他们自己一无所知,好像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又落后在同学后面了,觉得这样很没有面子。
2、好奇心的驱使。中学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一旦他们发现某种新事物,他们的第一想法就是要动手去试一试。对于网络游戏亦是如此。
3、生活中孤独或者没有成就感。这些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大都比较敏感,喜欢独处,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学校的规范。这些心理让学生产生一种误解,即网络游戏才是他们真正的玩伴,同时,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在此过程中也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训练了他们反映的灵敏度和反应能力等。
三、有助于学生摆脱网络游戏的几点做法
1、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并充分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的分析,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并从中摸清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本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定位为以为心理辅导老师,而不是班主任的角色,恰当的引导学生吐
露自己的心声并要耐心的倾听。然后再提出你的建议。比如,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成就感,注意力转移到网络游戏中去寻找自己的成就感。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帮助他们分析这种依托于网络游戏取得成就感的狭隘思想,并在行动上帮助他们提升学习成绩,以此来找回他们的自信心和建立正确的成就感基点。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其实学习上做出一道题,也正像砍死一只怪兽一样,成绩出现了进步就像是升了一级一样,而且成绩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而在虚幻的游戏生活中得到的升级只是虚幻的,对人生无任何益处。
2、让家长参与配合教育。从上网学生的家庭情况来分析约有70%的学生是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或父母不和睦的。所以应与家长联系,让他们也了解网络游戏,学会如何关爱孩子,真正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个别心理承受力强,网瘾很深的学生可以演双簧,逼孩子自省。如以前我班有一个叫陈某某的男生非常迷恋网络游戏,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将钱用于上网,而且经常夜不归宿去包夜,我和家长一起多次教育不见效果,最后和德育主任一起合演一出双簧:德育处假装按学校有关规定勒令回家反省,并劝退,家长然后就是想种种办法让学生回到学校,其中的难堪之处让学生在场见证,然后班主任再找学生交流他父母的做法是为了什么,引导学生对自己上网行为的反思,同时表现出班主任对学生前途的真正关心,然后家长就以班主任做突破口,希望班主任向学校进言希望留住这个学生,班主任就表示要看到学生的改过的诚意,家长再乘机“献计”,带着学生找各科老师写保证书,让老师同意重返课堂并监督。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处处表现出为了孩子能上学而忍辱负重,孩子大受感动,后来该学生在校期间都没有再玩网游,中考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3、开展主题班会,使学生自发形成是非观念。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同学在教室
就喜欢谈论游戏内容:如何打怪、在哪里升级快、做什么任务、副本、漂移、外挂、外挂什么的,导致很多没玩过的男生觉得很丢人,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玩过网络游戏的男生达到一半以上,而没玩过的学生也计划在暑假期间玩一玩。面对这种情况班主任应如何做呢?班主任既要通过常规的教育教学,又要通过言传身教的个人魅力,还要通过学生集体产生的相互影响在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帮助。因为后者更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更能从内心长远的影响学生。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辨力和自制力,如果让学生们看清游戏的本质与弊端,他们会自觉地从根本上建立一道思想防线。我在班会课召开了《网络游戏利与弊》的辩论会。首先抛出辩题“初中阶段玩网络游戏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后让班委组织,学生自由分组,推出自己的辩手,收集材料开展辩论。甲方观点:玩游戏能劳逸结合,有助于学习;有些游戏有历史文化背景,可以增长知识;游戏可以成为共同的话题,促进同学间的交流;游戏可以开发智力。乙方观点:初中阶段学生的自制力还不是很强玩网络游戏很容易上瘾,难以自控,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玩游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影响学习。通过辩论学生对游戏的认识趋于全面,但终究利小弊大。同学们认识到游戏对其伤害之重。然后班委乘机与同学商定将初中阶段禁止玩任何的网络游戏作为一项班规。
4、家校联手,让学生假期生活充实而有意义,从而远离网络游戏。孤独的学生容易沉迷网络,因为他们需要在虚拟的世界寻找归属感。因此首先帮助那些爱玩游戏的学生构建真正的朋友圈。第二指导家庭教育,防止网瘾产生。家长与学生要加强沟通,设法使家庭生活充满亲情感且不单调。第三创建多元的假期休闲文化。学生们去玩游戏除了无聊、好奇、同伴相邀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知假期生活如何过。因此引导学生建立如何渡过假期生活很重要。除了
承认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需求,教师就必须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他们都有自尊的需求,都有成功的渴望。忽视这一点,往往难以理解学生的问题,更无法给他们提供帮助。
学生的问题行为往往源于对自尊意义的错误理解,这也是一种自我防卫性的反应,明确这一点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可以据此对学生行为的原因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但要注意,不要让任何调查结果成为放弃对学生进行帮助的借口。另一方面,教师对问题学生行为的理解,有助于排除自己可能产生的自我防卫反应,因为学生的问题和行为往往会威胁和伤害教师的自尊心,教师会被激怒,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使事态失控。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果源于长远和刻骨铭心的原因,不能指望在短时期里受教师的影响而发生改变,能否理解学生,掌握学生,承受他们的问题行为,采取有效措施去帮助他们,是对教师自我行为修养的考验和挑战。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给每个人以成功的机会
承认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需求,教师就必须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机会。叶澜在《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报告集》中明确指出,有效教师具有以下特点:“对所有学生抱以高期望,他们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能学习的、有价值的和可信赖的;他们通过布置学生能够胜任的作业从而让其获得成功;他们像一个有权威的领导者那样指导学生在教室里的行为;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要明确地向学生表达,既不是唠叨责怪,也不是长篇大论的训话。”设法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就要灵活创设学生成功的机会。比如,在学生作业的布置方面实行分层教学,分层布置,让问题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明白只要自己去做了,就一定会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教师和其他学生对问题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充分的激励和鞭策,使其不断进步。
二、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待问题学生
面对问题学生时,教师要特别留心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往往在不经意间,教师的言谈举止会伤及学生的自尊,从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者激化他们的情绪。在这里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给我们提出了“配合性训练方案”:诸如,无言的注视问题学生;走近或者站在学生身边;暗示或者发出信号;采取一个出乎意料的行为以表明问题学生的行为不为老师所鼓励和支持;转移问题学生的行为;对事不对人;避免叫喊、挖苦、说教,甚至以过激行为贬低学生的自尊,导致事态升级;对令人头疼的问题学生采取“暂停”措施,待师生冷静后再做事情的合理解决。还有一种办法叫做“淹没策略”,即让行为扩展至极限,使他们对某种过激行为不被别人认可而让问题学生觉得自己已经被淹没,这样他就会慢慢地冷静下来进而开始反省自己等等。当然措施不是万能的,作为老师应该对症下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只用一个模式。所以说,不管问题学生出于何种错误,教师干预时都应该注重方法,注重提高教学的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明白合理化的措施的实施,巧妙方法的应用目的在于使问题行为变得无害,帮助和引导问题学生的问题行为得以矫正和改进,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提供心理矫正的支持
关键词:问题学生;呵护;收获;精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00-01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对待问题学生,需要我们有一颗关爱之心,用博大的胸襟去拥抱他们,拒绝“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转化问题学生最起码的要求。
我清楚的记得: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初,我们班新分了三个插班生进来,其中一名叫朱军,他是从外地转学回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开始两个月他表现还不错,作业亦能按时完成,上课时亦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我暗自高兴本学期还来了一个优秀生,可好景不长,渐渐地他对学校的环境很熟悉了,和同学们亦混熟了,问题已就跟着来了。于是就开始有迟到旷课的现象了,与家里联系,又只有祖父母在家,他们只知道孩子每天都从家里出去了,至于进没进学校,他怎么能够管得了呢?作为班主任我还是不停地过问其原因,他每次都有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 ,撒谎说生病等等的理由。开始我只是批评、强调、以及不准那样无故缺旷,有事一定要向老师请假,他口头答应得比谁都快,但转背就忘了。后来是在每次的家访和了解邻居的过程中才知道:这个孩子上网无度,因没钱就学偷,村上人很看不起他,只要看到他在村子上转来转去,家家户户都得提防他三分,不但是别人的东西他要偷,就连自家的钱币亦要小心谨慎,班上亦常有学生文具等物品不翼而飞。当然作为班主任,我想他既然已是班上的一员,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我没有什么理由不为他负责,于是我并开始特别地关注着他每日的行踪,处处地方都严格要求他,不时的与他谈心,教育开导他怎样把功课学好,同时亦讲一些名人故事给他听,表面上看起来,还就可以。没想到在一天下午放学后,它不但没有回家,还伙同班几名学生去邻近的农户家偷钱。俗话说:夜路走多了要撞一回鬼,这次真的被户主抓住了,其实这亦不是第一次偷农户的东西,户主当时是要把他押到学校去的,因为有几名学生来向我报告此事,我马上到现场去了解了情况,并向老板承诺,让我自己来处理,就不要扯到学校去了,我作为一名女教师冒着雨连夜把这位同学送回了家,并与其祖父母沟通了此事情的处理办法,照顾孩子的面子,不闹到学校去,私下里赔了老板的钱就算了结了此事,在过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可以看得出他还是很感激我的,但由于父母长期在外,他又养成了好吃、贪玩的恶习,一时让他彻底改变是很难的。后来一次父母从外地回来,当他看着父亲回家时,它不但没有高兴,就连叫一声爸爸的招呼都没有,悄悄地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相反逃学的现象更加严重,学校知道后,亦很是恼火。并通知了家长,让他把孩子领回去管教一段时间再说。当时我虽然很生气,但还是没有让学校这样做。而是把厉害性向他讲了,要他当着学校领导的面保证,我愿意让他回班上。从这次后,可以看出他对班主任还是非常感激的,因为我对他从来没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后来语文老师看到他在一次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很幸运,我遇到了一位温柔、善良而又严厉的班主任,是她让我学会了什么叫感激,是他的宽容与理解,让我这个在同学们眼里的坏孩子知道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时光匆匆,转眼睛就要升入六年级了,而今的他,不仅能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办的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还是班上得力的球队员。前学期,他在校园内拾到了人民币十五元,毫不犹豫就交给了值周教师,学校领导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表扬了他,他彻底感悟了,走一条正道是多么幸福与快乐。伴着这种正螺旋上升的机会,我正在鼓励他继续向前向前……破茧成蝶,一年过去了,他变得越来越优秀了,他彻底蜕变了。我当然感到特别欣慰,然而,每当夜深人静,辗转不眠时,我不觉又常常回首来路,总会在一些节点上思索良久。
我在想:其实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感觉,一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美,可以让学生兴奋无比;一句严厉的批评或斥责,可以让学生茶饭不思。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能得到老师的承认。每一个学生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心理学实验证明:一个经常得到赞扬的学生,他的学习的主动性比一个经常得不到赞扬的学生要高得多。教育者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从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以关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当学生遇到心烦的事时,我会成为他忠实的听众和不错的谋划者,让学生觉得我是一个能让他信任的人这些细节都是非常重要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未成年人呢!学生要是什么都懂,那也就不用到学校来接受教育了,所以,做为班主任教师,要正解对待学生的错误。
一、学会理解。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过程,教育目标常是在教育与被教育者感情的交流、融合与升华中实现的。因此,教育过程中和谐、融洽的气氛便显得至关紧要。而这种气氛的形成,也只有当班主任从情感上理解学生的言行时才会有可能。一个新上任的班主任总喜欢把犯错误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苦口婆心地说教,劝其改正,结果十有八九要失败:学生不是沉默不语,便是顶撞老师。这是因为在师生之间还没有建立起双向的情感联系,这种情况下,一般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
二、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想发脾气或训斥的时候,别忘了提醒自己:他(她)还是个孩子,是具有独立人格,充满激情和希望但还未成熟的的鲜活个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呵护他们。当学生犯错时,最有效的调整自己情绪的方法是,先让学生写300字的反思(让他们写清事情的经过和自己的态度……),这样有利于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智的头脑,选择一种理想的批评教育方式。
三、学会尊重学生。
在工作中对犯错误的学生,我一直坚持“六个不批评”:早晨不批评;在办公室里不批评;反映情况时不批评;提问题时不批评;无意做错事不批评;当着家长面不批评。其次,允许犯错误的学生“讲条件”——给学生留下改正错误的机会。只要学生真诚地认识到了错误,并决心改正,教师就应给以条件上的接纳,因此学生都比较喜欢我,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的情感。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应给予无限的关怀,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从情感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和学生站在对立面,叫学生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应和学生站在同一面,以学生的心理为出发点,让学生觉得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批评他,而是在帮助他,心灵被沟通了,他还会犯错误吗?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接触的犯错误的学生大致可化为三类:偶尔犯错误的;隔三岔五犯错误的;经常犯错误的。
第一类是偶尔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犯错误可能是初犯,也可能是不经意地。其中大部分是成绩较好的,他们出现问题后,我先从学习方面表扬他们,诚认他们有前途,是升学的种子,而后严厉地批评指正其存在的问题,这样先扬后抑,学生心理上容易接受,也就容易改正错误了。而此时老师决不能因为成绩好而忽视他们的错误,这样只会让他们更加自以为是,感到一种优越性,由小错铸成大错。
第二类是隔三岔五的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自制力差,可能今天犯错误后,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会认识、检讨,对自的错误分析的头头是道,但过几天,他又会重犯错误。对这类学生,因为他们经常到办公室来,我也熟悉了他们,就让他们自制了一张表,分为时间、地点、事件三列,将他们每次犯错误的时间、经过在这个表中填好,然后贴在本班的教室后面的墙上,请同学们对他们监督,在广大老师和同学的睽睽之下,当他们在表中填了两次之后,终于和错误悄悄地告别了。
第三类是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可能就属于爱打闹,调皮一类的了。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调皮感到很头痛就放弃,这样会把学生推向困境,是对学生极不负责任的。
这部分学生心理一般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对这样的学生,我首先把他们喊来后,是叫他们自已谈认识,看他们的对自己问题的分析情况,然后逐渐给他们指出问题,解出他们的心理障碍。同时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如打篮球、乒乓球、搞文艺活动等,丰富他们的课外活动,发挥他们的特长,端正他们的心态,树立积极的生活观,逐渐改掉错误。
德国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实际上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个心灵去唤醒另一个心灵。因此,学生的教育往往不是靠训斥、谩骂甚至靠体罚的手段,而是靠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碰撞,直至产生心灵的火花才能产生教育效应。如果教师不是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而是采取一些过激的言行,甚至罚站、罚跑步等方法,不仅不能取得教育效果,甚至产生逆反心里,结果适得其反。
总之,无论是哪一类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应给予无限的关怀,要相信只有爱才可以改变一切。从情感上接纳犯错误的学生,然后对学生进行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我们要允许学生犯错,当他们犯错误时,只要付出我们的真心、诚心、爱心,用我们幽默风趣的语言;用我们灵活巧妙的方法;用我们的聪明智慧去感动学生,教育学生,相信他们都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对教师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了教师的天职除了传授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塑造学生“灵魂”。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十几年中,一直在探索其中的奥妙。几经摸爬滚打,学到了许多知识,积累了一些心得。我体会到作学生思想工作难度非常大,特别是对一些犯了错误的学生教育更是难上加难。许多班主任为此感到头痛。但只要多用心学习,多用心体会、总结,困难还是可以迎刃而解。
一、“对症下药”,适时更换教育角色。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好模仿好动,自制能力很不成熟,偶然犯犯错误在所难免。这很正常,就如人生病一般,具有反复性。所以有时候作为教育者就应当注意区分情况,根据学生“生病”的程度“对症下药”。例如:一个初犯错误的学生,“病”比较轻,经过班主任的教育就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但有些学生经班主任屡教不改,状况频出。其重要原因是这些学生由于与班主任“交锋”次数多,心里已形成一种“熟悉”的感觉。因此,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手段可能已不起作用了,或者说作用不大了。也就是说学生的“病状”越来越重了。这时,就应该及时更换教育角色,由学校政教处或其他领导出面教育。通过此举来改变一下教育的环境、方法、手段,并且藉此让学生明白“他(她)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更有利于该生承认和改正错误,同时对其以后重犯起到一定吓阻作用。所以应当彻底改变以往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动不动就把犯错学生向上一级送的做法,因为这样容易让犯错学生形成一种“班主任奈何不了我”的错误心理。这样,只会大大降低了班主任在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以后对学生的教育。
二、想方设法,突破学生心理防线。
学生在初犯错误时,对他们来说既是“危机”,也是“转机”。因为他们刚犯错时,心里必定感到害怕,继而产生心虚。此时,只要教师适当把握时机单刀直入就可以让学生“就范”,老实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并承认错误,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但有时对于一些屡犯错误的学生来说,其已清楚认识到犯错误必将遭到老师的批评教育,此时学生往往形成一种防御的心理,有的甚至来个“沉默是金”,任老师怎样开导都无动于衷。面对此情此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更应该冷静下来,开动脑筋,思考一下运用那种最佳的教育方法、手段来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改变以往那种“严刑逼供”的做法,相反地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感化教育学生,突破学生的心理防线。特别是对于一些在心理上受到某些压抑而有所顾忌的学生,就更应该杜绝“一针见血”或“开门见山”地以批评开道。反而应当用“推心置腹”的谈话教育,使学生感到老师的善意和真诚,让学生主动冲破自身心理防线,向老师敞开心扉,承认错误。
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受外界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波动具有很大反复性,还非常不稳定。直接体现为行为不愿受约束,易犯错误等现象。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观察,常常提醒,多多鼓励,有一点点反常违规的现象,就及时引导教育,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教师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反复抓,抓反复”。相信只有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学生在错误——教育——改正——再犯错误——再教育——再改正中走向规范,走向成熟。不断在行为上、思想上完善自己。如何对待犯错的学生
宽容是爱的清泉和甘露,宽容是爱的关怀和期待。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正处在青春期,比其他年龄的孩子更叛逆,更“难管”。我们如何对待他们呢?宽容是一剂良药。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首先有赖于他们的心理自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充分自由的课堂环境,没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将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心灵交流的愉快享受,更谈不上创新。
学生犯错,大多数都会后悔,希望得到宽容。只要老师拉一拉,很多学生就能成为好学生。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可能就能毁了一个人。我们在面对捣蛋的学生时往往头疼,甚至火冒三丈,心里想的是“一定要好好修理你”、“我就不信我治不了你”;如果学生再不认错,甚至出言不逊,更会激起老师巨大的怒气。像我们学校的学生,经历了相对失败的初中生活以后,很多学生都对老师有一种对老师的惩罚不在乎的情绪:上初中的时候,老师把能“整”我的办法都用过了,你还能有什么新花样?这时候如果老师再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虽然能泄一时之愤,但后果却是非常不好的。有可能学生在高压下暂时乖顺,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反而会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给他们的心灵蒙上阴影,拉开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或者有的学生干脆反抗到底,扭头离去甚至离校出走,引发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给学生带来终身的遗憾。
可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犯错误之后不愿承认错误,有的学生用谎言掩盖,有的学生强调理由来解脱。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这种情况老师如果强硬处理、马上处理往往并不会很好的解决问题。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和大人一样,如果学生感受到威胁,就会有防范意识,这样很可能使情况更糟。学生上课时遇到问题,说了不该说的话,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应当怎么做,怎样才算合适的行为,下次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他就能较好的处理。一次上自习课的时候,班里很安静,可是却发奇怪的叫声,我走上前问他:你在鬼叫什么?我说完这句话之后我就后悔了,我这样批评他,首先对他不尊重,言语太伤人。所以在学生犯错误时,我们常有的错误态度有:把问题私人化;大声斥责学生;推搡学生;和学生争吵;哭;恐吓学生;在其他同学面前训斥或者羞辱犯错误的学生;采用无法执行的或者不应该使用的手段;先定罪名等等。这是我从《教师职业的9个角色》中看到的。我发现在我过去几年的教师生涯中,这些错误基本上都犯过。可是在采取这些态度后,不仅把自己气得要命,得到的也都不是好的教学教育效果。我们总是以对学生负责为借口,没有把学生真正看做一个平等的人。人总是会犯错误的,我们要允许他们犯错误。不过我们是不是就忽视他们的错误呢?我们正确的做法有:想办法和学生单独谈话;利用其他老师或者家长的力量;对学生的惩罚有始有终;公事公办;等双方平静下来再处理;了解学生的感受;用“我”字句;认识到学生的不安和茫然等等。
其实不仅对学生,对他人,我们都应该宽容。宽容,不仅是一种爱,也是一种气度和容量。只有宽容的人,才能真正的享受幸福!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犯些错误,应属正常现象。教师如何处罚犯错误的学生,这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如果教师罚不择法,罚而无度,为罚而罚,以罚代教,就会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探索欲、好奇心以及强烈的自尊心一同砍伐殆尽。对其成长来说,会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对教育来说,也只能说是一种失败。首先,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学校工作中,几乎每位教师都要遇到一些“捣蛋鬼”。对这些学生,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及时、耐心地分析他们犯错误的原因,既要处罚,又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其次,教师处罚学生要做到寓教于罚,重教轻罚,罚而有度。对犯错误的学生实施一定的处罚是教育和管理学生的必要手段,但教育才是目的。任何形式的处罚都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内容,要把是否有利于教育学生作为选择处罚方式的重要依据。有
【如何对待特殊学生】推荐阅读:
教师如何公平对待学生07-23
如何对待不爱学习的学生09-29
如何对待老师批评孩子11-15
教师如何对待差生的教学反思09-09
该如何对待《共产党宣言》11-01
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06-16
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06-29
对待人生09-21
感恩之心对待患者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