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精选14篇)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

董艳红

假期中我读了《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最”字吸引了我。做最好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我原以为太难了,就拿咱们学校我们七年级英语组的老师来说吧,论语音语调,我比不过李玉平老师,论课堂管理,我比不过陈鸿隽老师,论创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我比不过张春燕老师,读完李镇西老师的书后,我明白了,这个比不是和别人比而是和自己比。用李老师的话说,‚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这使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小学老师——田老师。这么多年来,我们每年都坚持看她两次。她从小学一年级交到我们五年级。她对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好,放学后她给我扎各种花样的辫子,男同学的头发长了,她拿来推子给他们剃头(那是学校不要求球头),要是哪个同学家里有困难,她总偷偷的给她买衣服,饿了给他买面包。夏天他带着我们去野地里采野菜,秋天他带着我们去田间地头,看稻田,看大雁,看天空,冬天他和我们一起打雪仗。那时我们讨厌放假,因为无法见到我的老师,有时我们就三五人一行到老师家,那时条件不好,但家长总是让带着点地里产的土豆,菜花,送给老师,其实就是想跟老师呆一会。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我每天那么早坐头班车来坐末班车回家,有时赶不上还得打车,一天到晚解决他们的各种鸡毛蒜皮的事,回家累的连自己的孩子都懒的管。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外校的学生的爱”。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时我明白了,为何学生犯错,找他们谈话,他们却认为老师故意找茬,故意刁难他们,其实我没有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问题,没有真正的理解他们,从谈话一开始就和学生形成了对立。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

启示三:民主教育的内涵 民主教育的内涵 如果说“民主政治”意味着“尊重”——对公民权利的尊重的话,那么“民主教育”的核心,仍然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当然,与此同时,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在书中提到这样这样案例。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课间休息,一女生来到办公室:“李老师,我想借个杯子喝水服感冒药。”我坐在椅子上,用手指了指角落的书柜:“喏,第二格抽屉里有,自己拿吧!”学生找到杯子,自己倒开水服了药,说:“谢谢李老师!”然后走了。

上课了,是作文课。学生在下面写作文,我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手中的红色圆珠笔没油了。于是,我轻声地问前排学生:“谁有红色圆珠笔,借来用用?”虽然是轻声,但许多学生都听见了。于是,坐在前几排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从书包里拿出文具盒,然后以最快速度打开,找出圆珠笔,他们纷纷把握着笔的手伸向我:“李老师,用我的笔吧!”“李老师,用我的!用我的!”每一双眼睛都充满了真诚的渴望。还是那位课间向我借杯子的女生反应敏捷,坐在第三排的她几乎是小跑着上前,把笔递到我的手中——在递到我手中之前,她还细心地将笔芯旋转了一下,把原来的蓝色旋转成红色。这是许多年前的一幕,当然是很普通的事,但至今历历在目。尽管不一定每一个学生都向老师借过杯子,但我相信几乎所有老师都曾向学生借过笔,并享受过学生争先恐后递笔的热情。我由这件小事往深处思考的是:为什么学生向我借杯子,我想都没有想过亲自把杯子递给她呢?而我向学生借笔时,为什么学生没有对我说:“喏,文具盒里有,自己拿吧!”

我当然不是说,我向学生借笔时学生叫我自己拿,才是正常的;不,我认为学生把笔递给我是对人起码的尊重。问题是,学生跟我借水杯时,我为什么没有亲自把水杯递给她呢?——说实话,当时我连想都没想过这样做!

因为在我的潜意识里,学生毕恭毕敬地把笔递给我,是理所应当的,因为他们是学生;而如果我把水杯毕恭毕敬地递给学生,则是有失体统的,因为我是老师!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我没有这样问过,现在我却要问我自己。

而且这样的“为什么”还可以问许多:为什么校园里师生相逢,往往是学生先招呼老师,而不是老师先招呼学生(而且有时学生招呼老师,老师还爱理不理的)?为什么上课前学生毕恭毕敬地向老师鞠躬:“老师好!”而老师往往只是敷衍地说声“同学们好”,甚至只是“嗯”一声?为什么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不过是“应有的礼貌”,而如果老师到医院看望病中的学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为什么老师去家访时,学生总会为老师搬来椅子,而学生来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待遇”?为什么学生违反了校纪被处分是“理所当然”,而老师犯了错误接受班规惩罚就成了“品德高尚”„„ 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看到这些话,我是震惊的。我从没有思考过这些。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2

寻找有大学文凭, 愿意每天工作很长时间, 却不要求相应报酬的人。他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 他的管理者不欣赏他, 他的客户不欣赏他, 其中的许多人甚至不愿与他接触。他不介意所需资源匮乏, 不介意服务设施短缺。他同意承担未被告知的不确定责任。他要对不欣赏他、不愿与他接触的客户的行为负责, 并使他们满意。此人愿意接受微薄的薪水, 没有在一生中将收入翻一番的愿望。有意应聘者请将简历送到××学校人事处。

看了这则招聘启事, 您是不是觉得很好笑, 但又忍不住心酸, 您是不是发现这则启事生动地描绘出了教师职业的现实写照?社会对教师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教师在这个群体内为了争取给社会、学校、家长、学生提交一份好的答卷, 终日紧张操劳, 当全国上下都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 教师们却不堪重负。

在我们无法改变大环境, 无法改变他人的期盼时, 让我们先改变自己吧。调适好自己的心态, 使自己的心理机能经常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提升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 以积极的态度去体验自我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

一、学会正确看待自己

◆正确地看待自己:人与人本来就有不同之处, 一切自然赐予的东西都要接受, 凡是人所共同的东西就不要掩饰。凡是自己拥有的, 若不能改变, 都要接受它, 不要认为是缺点或坏东西。

◆要以发展为动力:只要有可能, 就要努力提高自己, 改进自己。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每个人身边都有可学的东西, 要不断充实自己, 使自己得到提升。不要单纯地与他人比较, 要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完全以“我”为核心:一个具有良好个性的人, 不是那种以“我”为核心, 想问题和做事都从“我”出发的人。一个人以“我”为核心, 缺乏站在他人立场上进行思考的能力。

◆不要自悲自怜:有的人喜欢怜悯自己, 他们经常在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工作或学习、社会形势等方面喋喋不休地发牢骚, 怨天尤人, 无病呻吟。一个喜欢怜悯自己的人, 不仅会令别人敬而远之, 自己的表现也会使自己的容貌变得非常难看, 如目光暗淡、愁眉不展等, 其实这种人是渴望别人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 只是他们认为只要自己表现得忧虑, 别人就会来帮助自己。

◆不要伤害自己:有些人具有伤害自己的倾向, 他们不仅用牢骚和哭诉博得他人的同情, 而且还想从这种自我折磨中体验到快乐。他们责备自己、苛求自己, 以博取他人的同情, 转而又会严厉地指责别人, 并且进一步折磨自己。

二、学会正确看待他人

◆喜欢他人: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希望被他人所爱的需要, 是基本的生理冲动。因为一个人只有在其他人接受自己时, 才能体味到平安和喜悦。”爱任何人是很难做到的, 但至少可以给他一个肯定的表示, 不要把每个人想得那么坏。

◆容忍他人的观点: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那样, 世界上也不会有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性格不同, 就导致了人看待问题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样, 我们就要学会容忍不同于自己观点与看法的存在。

◆重视他人:这个世界上, 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 谁也不是天生就该受人轻视。

◆不要总想支配他人:有很多人, 总是对别人提出很多要求, 认为别人应该怎么怎么做, 经常会指责别人。也就是说, 他们总想用自己的态度来控制别人, 想让别人产生内疚与悔恨, 然后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

◆不要依赖他人:依赖别人的人, 总想让别人给自己出主意, 自己解决问题时总是犹豫不决。的确, 依赖可以使我们省去很多的脑力与时间, 安安稳稳地坐享太平, 可总有一天, 我们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

◆借鉴他人的看法:周围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对相识的人有些评价。有些评价是客观的、公正的, 一定要接受, 虽然其中会有批评的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 要学会不轻易被别人的看法所左右, 自己应有主见。

三、学会正确看待环境

◆热爱生活:要想使自己具有良好的个性, 就要热爱生活。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使自己感到愉快, 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到埋怨或幻想当中;要相信, 现在的生活就有很多美好的东西, 没有必要把时间用到羡慕别人的生活方式上去, 那样只会感到痛苦和不幸。

◆世界并不是黑白分明的:小的时候, 我们看电影、听故事, 都要将故事里的人物分出好人、坏人;做什么事都要分出对错。可长大后, 我们会发现什么事都不能简单地分出善恶、美丑、好坏、对错。也许你认为是好人的人会做错事, 你认为很讨厌的人可能经常做好事, 也许你认为合理的事, 在别人看来很别扭, 可你认为不合理的事, 反倒在别人看来是天经地义。也许你认为这世界对你太不公平了, 事实上, 本来就没那么多公平的事可言。如果你认为这也不公平, 那也不合理, 整天抱怨, 牢骚满腹, 只会使你更烦恼, 而世界还是老样子。

◆体验逆境与失败:不管我们做什么, 总难免要失败。如果害怕失败, 那你将一事无成。失败了, 一定要总结教训, 继续努力, 否则因失败而付出的代价就白费了。每一次失败之后, 都能根据自己的不足找出正确方法的人, 不仅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而且能把失败当作前进向上的阶梯。

◆适应环境:人从一出生开始就总是要面对新环境, 无论你如何躲避, 最终还是要到新环境中去, 并要逐渐适应它。既然人总是要适应新环境, 那么与其受外界压力而被动适应, 还不如自己主动去适应更好。所以, 无论到哪里, 你都要相信自己会很快熟悉这一切。

《做最好的老师》读后感 篇3

我是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都会觉得陌生,对环境、学生、教材等还不熟悉,但是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小学生其实是挺开爱的。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从教25年,他的著作之一《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其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面的阐释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李老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自然。读他的书似乎在与一位智者畅谈,又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真实而心动,让人不得不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书中也说道,李镇西老师从教的岁月中,他也曾不止一次犯错误,也有让学生憎恨过,那他就不是一位好老师了吗?在他的书中,万般不离其宗就一个字,那就是“爱”,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而教师要表现是爱,童心是源泉,保持一颗童心对教育很重要。我觉得自己刚工作,本身内心还保持着孩子般的天真,所以我和我的学生感觉不仅是师生关系,而且还有种亲切的伙伴朋友的感觉,我很喜欢这种感觉,因为学生每次见到我不是恭维地严肃地跟我打招呼,而是那种亲密朋友间的打招呼,我很喜欢他们的热情,喜欢他们围绕着我跟我聊天。用李老师的话是“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意味着拥有儿童版的兴趣,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纯真。七表现为淳朴、真诚、自然和率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但事实上真的能做到吗?教师那一副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总是可以对学生大呼小叫的,甚至让一些学生对你望而却步,不敢亲近。我才开始我的工作生涯,自己还要大量的向别人学习,我的教学经验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虽然我不是主课老师,甚至还叫不全每个班的学生名字,但是我会用我的热情、我的真诚、我的歌声与笑容去对待学生,让学生在音乐中自由飞翔,忘却烦恼,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前提是保证教学秩序,在快乐的音乐中、歌唱中、舞蹈中都让我的学生感受音乐的美,体验音乐真谛,从而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这学期,我担任五(2)班的班主任,这又是给我新的挑战。从未有过班主任经验的我不免有些担心,我害怕管理不到位等等,但是我班的各个任课教师还有学校领导都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和帮助,让我有信心胜任它。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学生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成长!

最后,我还是要把李老师的一段话献给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

“‘最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4

现在我读完了《做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智力活动上的一个进步,教育理论上的一个刷新。怎样能成为一个“最好的老师”,李老师以从教近三十年的经历告诉我们,其实这非常简单。就是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每天坚持“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但这看似平凡的小事,几十年坚持下来就能成就一位不同凡响的教师。所以,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充满智慧与思考的职业,一种需要道德与正义感和毅力的职业,一种充满爱心与民主意识的职业。

在整本书都拜读之后,除了尊敬和祟拜之外更多的是感概,如果每个学校都能出一个李镇西或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中国的教育会让全世界都刮目相看的。

从《做最好的老师》一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教育者要拥有一颗童心。

李老师说,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这也是他后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且能够在教育上取得成绩的重要原因。他说:“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有些在成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儿童看来却是非常自然的。而变‘不可理解’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优秀教师赢得学生心灵的可贵之处。”他说:“只要把握学生的情感,并注意环境、场合,教师任何‘过分的孩子气’都不会是多余的。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架子,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DD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在以前,对于他说的这些话我可能会不理解,但是,在我亲身体会了之后,也明白了教师拥有一颗童心的重要性。很多老师认为,老师就应该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感,认为老师与学生打成一片是不可想象的,认为学生与老师随便开玩笑是不懂规矩的表现,但是李老师却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同行们,老师融入孩子们当中不但是可以的,而且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我受到李老师的启发,尝试与学生打成一片,发现其中的魔力是巨大的。

以前我总认为师生见面,应该由学生先打招呼,认为学生见到老师时对老师不闻不问是不礼貌的表现,是对老师的不尊重。怀有这种心态时的我与学生相遇时,眼睛是不看学生的,因为我担心学生不向你问好。当然,很多学生看到老师摆架子,也就不向老师打招呼了,现在想来,当学生见到老师对自己爱理不理时,内心应该是很失望的。也许是受李镇西老师的影响,我与学生见面时不再面无表情,不再脸朝他处,而是主动露出笑容,遇到不向你打招呼的同学,我就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就这样,同学们感到了我的平易近人,感到了我的和蔼可亲,课后能大方地接近我。这在很多老师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但我觉得这是多么自然。

二、对后进生的教育

李老师对后进生的教育是很富启发性的,在对后进生的教育方面,李老师的观念及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班主任们都知道,在班主任工作中,最令人头痛的莫过于对后进生的教育。在办公室时常听到老师们诉苦:“为什么我苦口婆心地、三番两次地教育他,他却不领情呢?”我也曾经是这样的老师,为这些事情苦恼着,却不懂得去反思。可是,自从学习了《做最好的老师》之后,我明白了后进生犯错的频繁性,以及进步过程中的反复性的特点,懂得了对后进生教育长期性和艰难性,懂得了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只用一种方法,而且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理解之心和宽容之心,需要有足够的智慧,而爱和尊重则是成功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的前提。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很多老师由于出于气愤中,经常不自觉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可悲的是很多教师在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后还不知其所以然。

李老师从教育专家的高度论述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的重要性。以下是李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方面的论述,很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1、教师尽量直截了当地帮助学生改正缺点,把他的缺点公之于众,以使其他学生从中吸取教训,不犯类似的错误,这种方法是最不成功的,因为这无异于开“批判会”,把孩子心灵中最敏感的地方DD自尊心、个人尊严、自豪感统统暴露于外,并使之受到伤害,这种教育所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无法弥补的。

2、只要我们深深地伤害了他们的心灵DD也许是一记耳光,也许是一句辱骂,甚至也许只是一个鄙视的眼神DD那么,不管我们平时对学生有如何深厚的感情储备,不管我们过去在学生心目中有多高的威望,也不管我们以前对学生进行了多少“行之有效”的教育,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

3、教育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永远不让学生对他自己感到绝望。但我也曾多次在激愤中说出一些让学生感到伤心的话:“你真猪!”“怎么这么笨啊!”“你真脏!”“你真烦人!”……当学生本来是非常尊敬老师并认为老师是在真诚地帮助他的时候,这些话无疑会击碎他内心深处“想做好学生”的美好愿望。一个学生真正的堕落,有时候恰恰是从我们教育者的无意识的伤害开始的。

我们也会经常想到保护自尊心的问题,但是,由于我们的疏忽,却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着学生的自尊心,而学生自尊心的受伤害,可能就是他自暴自弃的开始,就是学生与老师相抵触的开始,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学生与老师的处处作对,这对教师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四、允许学生犯错,允许他去改正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 思想,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想跟孩子们相处,必须蹲下身,与孩子们对话。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孩子,毕竟他们还小。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很多错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扣分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因为更多的时候,他们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给孩子尊严,就如同他们给了你尊严一样。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因为班级经常扣分,恼火,发脾气常常解决不了问题,那怎么办?作为老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职责难道只是每天守着他们,他们说不扣分吗?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难道师生之间的感情连几分都不值吗?不会,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很简单,如同考试前,给后进生鼓励,他们的发挥会异常好一样。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5

仲晓丽

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

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的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

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做最好的教师!”是一

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师爱是童心的源泉。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乐于保持

一颗童心,善于在某种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儿童,这不但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而且是教师对学生产生真诚情感的心理基础。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童心意味着具有儿童般的思维;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纯真。生活赋予我们成成熟,社会经验赋予我们练达,文化知识赋予我们修养,人生挫折赋予我们机智„„但是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对假恶丑的毫不妥协,火热的激情,正直的情怀,永远是教育者的人格力量!作为社会人,教师也许会有几副面孔,但面对学生,教育者只能

有唯一的面孔:诚实!须知真诚只能用真诚来唤起,正直只能以正直来铸造。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师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

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师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

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教育的爱,这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做出来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它自然贯穿于教育的每一个环节,也不声不响地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潜移默化地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总是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要帮他们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我想‘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学生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爱孩子要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做最好的老师,做学生最喜欢的老师。

仲晓丽

做最好的教师 篇6

佟江小学刘阳

5月27日下午,我们全体新教师在进修学校参加了新教师培训班。邀请了缪桂玲老师给我做了《静下心来书,潜下心来育人》的专题讲座。缪老师向各位新教师传授如何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如何才能做一名最好的教师?听了缪老师的讲座,我有了新的感悟。

缪老师从三个方面向我们介绍了如何做最好的教师。第一要为什么做教师;第二做一个怎样的教师;第三怎样做一个好教师。

缪老师教导我们年轻的教师们,教学是丰富自我,滋养自我的过程。她告诉我们,首先要做一个自信自尊的教师。丰富自身,才能影响学生。其次要做一个富有勇气的教师。最后要找一个踏踏实实的教师。我们认为教师的工作很平凡,缪老师告诉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许许多多的普通教师的一生,都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但他们在无数个平凡日子里所付出的点点滴滴却都折射出师爱博大的情怀。教师无穷的知识和爱心,无尽的力量和激情,锻造出不朽的师德之魂。

在我的班主任生活中,我认为只要用心、有爱就能做好。因为做班主任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和对学生的一片爱心。从缪老师的报告中,我深切感受到这只是首要条件。爱是教育工作的金钥匙,正如冰心所说的“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教育的源泉,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先机”。因此教师的爱既包含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又包含着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爱心既是教育事业的前提,又是学生成长的摇蓝。具体地说教师不仅要做学生知识的传递者,还要做学生心灵的启迪者。平时要尊重理解

学生,严中有爱,学会换位思考,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帮助学生克服成长过程中遇到的诸如学习、人际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引导他们乐学和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再者还要有耐心。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还要做到严格要求,“爱而不纵,严而不凶”。

缪老师还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不但要讲究方法,还要善于学习。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一定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才可能在工作中成为学校的“能师”。要提高自已的人文素养,就必须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通过学习,使我懂得在平凡、琐碎的工作中更要忙里偷闲地静下心来读书。古语说得好:“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老师只有多读书、读好书、和书交朋友,才能从书中找到方向,积累知识,获得经验,才能站在教育教学理论的高度反思自己的行为。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程度令人惊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不但要涉猎书本知识,还要走出课本,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要想在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就要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我们拥有一桶水已经不行了,我们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这样站在讲台上才能底气十足,真正成为孩子心中的“百科全书”。

顺势而动,做最好的自己 篇7

或许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隐忧依然弥漫在不少大学生的心头,但是2009年,已然进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节!

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而且明确表态,第一就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这是继六部委《关于开展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的通知》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后,政府再一次以“非常时期,非常举措”的气概,向高校毕业生们伸出了最有力的臂膀。

谁也不可否认,在人生路上,把握时机比埋头耕作更重要。“与其待时,不如乘势”,顺流而行、乘势而动,是打开局面,获得成功的源头。

从政府连续出台的一系列关于大学生就业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积极倡导的就业方向有一个大框架:面向基层、一线;面向非公经济、进军中小企业;倡导自主创业。社会转型也需要我们改变择业观念。在未来,区域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必定都会让人才的需求和流向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以更加务实求真的心态、更加扎实的综合素质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正如温总理所说:“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挑战依然存在,道路也不会平坦,我们需要更大的勇气与信心,继续努力。

做最好的家长 篇8

大家上午好!

我自己就不是一个最好的家长,我的孩子平时跟我在一起的时间非常非常少。我讲一下我认为作为一个家长应该给予孩子的一些东西。

我的父亲母亲

我父母在农村,小时候,我天天看到的就是父母在干活,因此就学到了父母干活的很多东西。

比如父母勤劳,我肯定就不会懒惰,因为父母不容许我懒惰。小时候被父母打觉得不是耻辱的事情,好像越打越喜欢父母的感觉,因为父母跟你亲,他打完了还在你的身边。我现在就不敢打我的孩子,因为我一个月才能见他十天左右,我爱人带着孩子在国外,我每个月争取过去十天。打完了我就走了,孩子记住的就是我打他,没记住我对他的好。所以他就不希望我下一次再回去,因为一回去想到的就是爸爸打我。我总共打过儿子一次。有一次我回来问他你想爸爸吗?他说不想,为什么不想?因为你打我。

我身上有两个个性受父亲的影响。我父亲特别地潇洒,他是个木工,一年到头为别人干活不拿钱。我父亲爱喝酒,这也使我喜欢喝酒。父亲为人家架房子的大梁,当地方圆十里谁架房子都请他去,一定要喝酒,一喝酒他就不拿钱。每次他干活都不拿钱,但成就了他一点就是特别地潇洒。父亲喜欢帮助别人,一高兴什么利益都不计较的个性在我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因为我一高兴就把新东方的股份分给新东方的员工。

我母亲身上的勤劳和善良对我产生了影响。小时候有两件事情,一件是快要下雨,邻居晒着稻谷,邻居不在家,母亲带着我们全家把邻居家的稻谷收到一个角落里,结果我们家的谷子没来得及收被雨淋了。但我母亲经常说远亲不如近邻。第二件事情是村东头有家人有五口,我们家是四口。那家人没有粮食吃,跑到我们家借粮食,我们家的粮食也不多,但母亲把粮食一分为二,拿出五六斤让我端给人家。我说为什么要给他们?母亲说这点米,在地里弄点菜,接上新的粮食是没有问题的,但他们家没有粮食就会被饿死了。

整个村庄对我母亲都特别好,老太太今年80岁了,现在在北京,但每年都会回家乡,为什么?处理村庄的问题。村庄里老百姓打架,解决不了,老太太回去椅子上一坐,三句话就解决完了。到现在老太太头脑也很清醒,从来没有判错过。我母亲做事没有私心,所以就会很公正,这一点也体现在了我的身上。直接导致了新东方的成功,也导致了我今天的成功。

给孩子有质量的时间

说到给时间,现在城里的家长给孩子的时间确实难度比较大,但我们还是能够给出来的。有家长说俞老师我给时间了,给完之后孩子还是不理我。或者教育不好。我说你怎么给的时间?他说我不到外面应酬了,我在家里陪着他做作业,我看电视,他做作业。所以有的时候,家长是把时间留在家里了,但自说自话,不跟孩子交流。孩子不一定会敢于反抗你,心里肯定会想你看电视,我却写作业。他说我不看电视看报纸总可以了吧?我说不可以。为什么?在孩子心中,看报纸和杂志是不正经的事情。他说俞老师难道我就干坐着?其实可以做两件事情,你的水平到了可以帮助孩子做作业,但大多数的家长的水平是不太够的,因为孩子学的东西越来越难。如果不是当年高考考外语专业不用考数学,我永远上不了北大。当年国家说考外语的不用考数学,这成全了我。我现在也没有觉得智商有问题,基本是除了数学之外我是个正常人。

如果说你教不出来怎么办?我本来用电脑工作,我跟孩子说你们坐在我对面做作业,我在这面工作。我是真工作,用电脑处理各类工作,但我的孩子不认为我是在工作,认为我在打游戏。因为对孩子来说,打开电脑除了找好玩的东西就是打游戏,所以他不认为你的工作是一种严肃的状态。我要对家长说,很简单,看书,只要书不拿倒了就行,拿着书想心事不看都没事,过两分钟翻一页,孩子知道你在看书,没有办法,孩子知道他必须认真。

环境是一种气场和氛围,氛围不造出来是不行的,不摆出样子,孩子觉得你都不学我还学干什么呢。有一次我做了一个试验,家里不准打开电视和电脑,要求爱人和女儿一起跟我看书,儿子不看,在那转,最后转着发现特没劲,拿了一本书看,结果还看不懂。这叫环境氛围。所以家长给孩子时间要给出质量,不是在家里陪着就行了。

活个心情

给孩子时间的同时要培养孩子的心情。人的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活个心情,心情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我刚才讲到我父母培养我的心情,比如我父亲培养我的潇洒和不在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在我遇到挫折、痛苦的时候,这种个性就明显地发挥作用了,不是天生的,就是看到了我父亲这个榜样。小时候最怕的是我父母打架,后来我不怕了,发现他们打架没有后果,因为不打架的父母一离婚就离了,总打架的却不离婚,因为他们把打架作为生命的乐趣。(笑)所以父母打架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生命健康的标志,但互相不能侮辱。

有一次我问家长,请问我们这儿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坐在未名湖边看月亮从东方升起,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北京郊区躺在地上看满天的星空,有多少家长带着孩子去真正看过银河呢?坦白地说,我带着孩子看过很多次,还拿着高倍望远镜看。

有一次我带着全家到海边渡假,刚好是十五,看着海边的月亮一点点升起,月光一泻千里。我们坐了一小时,我说有点凉了,我们回宾馆吧,结果女儿说爸爸我不走,我要看到月亮升到那个地方再走。这样,我们 坐坐了三个小时。你能说孩子内心没有美感吗?没有诗意吗?如果我们不带孩子去看这些东西,他就是没有。孩子看到的都是高楼大厦,老师的压迫,孩子心理是不会健康的。

老师做过一个试验,问如果“她”出了车祸,最后脸上有了很难看的疤痕,你还会爱“她”一辈子吗?很多人选择也许会,坚定不移说会的只有10%。接着又提到“他”,“他”作为大老板破产了你还会跟“他”一辈子吗?问女人,说会的不会超过10%。老师问学生你们把这两个人想象成什么关系了,大部分学生说是恋人关系或者夫妻关系。老师说女的她是母亲,男的他是儿子,请问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结果出来的答案是100%都是会。孩子从本性来说是愿意全心全意爱父母的,当然这个爱是有前提条件的,你要把他培养成有爱心的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但这个爱不是宠爱,爱是有度的,正确地来引导孩子,我们就会创造一个非常美好和谐的家庭和开心地成长的有成就的孩子。

这就是我讲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我国学者申继亮等于1985年提出的,它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在教学能力的诸成分中,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是最高级的成分,它不仅是教学活动的控制执行者,而且是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机制,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体现。辛涛等(1997)的研究表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其教学监控能力存在着非常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必将有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二)改变低自我效能教师的信念。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又对教师行为和学生成就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改变低自我效能教师的信念是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当务之急。尤其近年来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突出,已严重冲击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为此,可通过使教师获得更多的成功经验、树立成功的榜样及正面的言语劝导等方法来帮助教师了解低效能的形成原因及其不利影响,增进教师对自我角色的定义和教学责任感,借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三)健全教师评价反馈系统。一个完整的教师评价系统包括:建立评价标准、观察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教学改进建议。若教师评价的反馈力度不够且缺乏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则达不到预期效果,有必要完善教师评价反馈系统,帮助教师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高教师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同时将教师的效能信念纳入评价中,使教师评价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融为一体,形成更为完整的反馈系统。

(四)促进教师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可大大提升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学经验的分享和进行合作学习,一方面可促进教学知识的交流;另一方面可提高教师的问题解决能力。而丰富的教学知识和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会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此外,为教师创设观察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使他们向专家学习、向优秀教师学习,通过观察和模仿,亦可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五)优化班级内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效能感,但在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班级规模通常过大,教师难以和每个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研究表明,班级规模越小,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小班教学有助于建立一对一的师生关系并有利于因材施教,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也使得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得以提高。同样,良好的生生关系亦会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正如有的研究所指出的,学生的表现会直接影响到教师自我效能的知觉。

(六)改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气候。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要想真正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必须消除那些降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外部因素。其中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气候的改善尤为重要。一方面,全社会应真正树立起尊重教师、尊重知识的好风气。政府应下大力气抓教育,真正视教育为百年大计之根本。同时应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职业声望,大众传媒也应担负起宣传教育重要性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教育无用论以及种种对教师的偏见,使广大教师没有后顾之忧,从而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育人的伟大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校长领导方式和学校管理体制也应不断优化,让教师充分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此外,学校、社会、家庭应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配合广大一线教师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惟其如此,才有助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和发展,并最终体现于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国高职高专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还存着诸多问题。教师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低,是诸多问题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也是要解决的当务之急。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更大的发挥教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巍.教育心理学中的教育功效理论[J].心理科学,1992,(1).

[2]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3]俞国良,辛涛,申继亮.教师教学效能感:结构与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5).

[4]李荟,李茵,申继亮.小学教师教学效能感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

[5]辛涛,林崇德,申继亮.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其教育观念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

[6]俞国良,罗晓路.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

[7]李晔,刘华山.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1).

[8]申继亮,辛涛.论教师教学的监控能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9]林进材(台湾).教师效能的研究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J].教育资料文摘,1997,(7).

[10]Baudura,A.(1997),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Vol.37,p.122-147.

《做最好的教师》感言 篇9

教师•

最好的教师

——《做最好的教师》感言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育者是指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从事教育活动的人,而作为教育者主体的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教师,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最好的教师。是我们每个师范生必须思考的问题。而李镇西老师在他的《做最好的教师》讲座中已经给了很好的剖析,我们不妨借鉴思考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加以学习、应用。

选择我所爱的,爱我所选择的。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什么情况,我们选择了教育这一行业,并且有志于继续走下去,希望获得长足发展,就应该爱上这一行业,将自己的经历奉献于这一行业。我们要深刻理解到教育是有意义、有意思的活动,而不仅仅是跟一群孩子混在一起,向孩子传送知识。教育有更深层次的要求,我们有更高层次的追求。教书育人,教书就是向学生灌输科学文化知识;育人就是通过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所以,我个人认为教育更侧重于“育人”这一方面。此外,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也能通过自我教育提高人生境界,达到李老师提到的“教书,读书,写作”的最高境界。

我们不能仅仅把教育当做工作来做,更要当做事业,以较强的事业心要求自己。因为工作是为了生存需要,为了养家糊口;而事业是代表人生的更高追求,是超于生理需要之外的心里追求。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一名最好的教师,仅对教育事业的剖析,对教师最高境界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将工作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教育的最高境界迈进。

李老师降到了要成为一名最好的教师,必须具备三颗“心”和成为三个“家”。三心即童心、爱心、责任心。虽然我们是成年人,有比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对人生有新的看法,但是在孩子们面前,我们要站在他们的人生角度,思考他们的人生问题,在他们眼中,我们就是“老顽童“,和他们一道成长。爱心要求我们不倚不重,所有孩子一律平等,要出自内心、真正地去爱护每一个孩子,与孩子真心相处,并非来自工作利益的需要,而矫揉造作。教师是为了给共和国培养现代公民,社会赋予了我们则新,所以我们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本着对孩子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心态去从事教育。三家即专家、思想家和心理学家。专家指课要上的好、在某一领域有专业上的造诣。作为教师,必须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课堂教学能力。因为这是使学生信服的基本条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老师一堂课讲不下来,想得到学生尊重的概率有多大?这里的死限价,不单指思想品德、伦理道德素质要求高,更要求老师有一定的思

想水准,对人生对社会,并给予学生指导,让他们学会思考人生、思考社会,拥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孩子们接触到的新事物会越来越多,也会有更多的困惑和思考,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这就要求老师要以心理学家的身份,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给学生以指导,引导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健康成长、健康发展。

当然,在李老师的讲座中,还讲到了如何客服教学倦怠,对后进学生怎样转变,及他自己的教学经验„„让我对李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他将自己的一生心血奉献于教育事业,将自己塑造成一名最好的教师,并且致力于更多的最好教师。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另外一些现象。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坐着谈到当今大学校园里活跃着一批“兼职”学生。试问一下,在学校里是否存在“兼职”教师呢?也许这种现象不多见,应该有,至少在教学压力不大、教学时间不多的大学校园里应该存在。

作为教师,首要目标是教书育人。如果不能将主要精力用在教学生,对此只是应付了事,将违背了教育的最初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如果不是真正崇尚教育事业,就不应该涉足这一领域。

当然,有的老师是出于别的压力才将一部分经历转向别处。所以,恳请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给老师充分的物质、精神保障,让老师这一职业的物质、精神财富得到较为充分的供给,让他们将全部的精力投身于教育事业。因为教师的职责不仅利在当代,还立在后续的发展。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笔记 篇10

李镇西

摘抄人:陈朦

作为“思想家”的教育者,在既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具体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能不断关心着、思考者社会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影响,伸直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门讨论、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想到自己的教育。坚定的立场、敏锐的意识,会使他科学地把握教育的航向,并能预见未来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从而主动进行一些富有创造性的工作。

——第四章 “素质教育”漫谈 《人只能靠人来建树》

我们学校的李老师便是这样的教育者,在思考和践行如何扎实上好每一堂课,关心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潜能生的同时,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关注教育界的动态变化,并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如练瑜伽、习书法等,乐意分享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导和帮助教学上有困惑的年轻教师,这样的教育工作者真是我们的楷模!

——微评(2015.11.18)

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又各种各样的内容的。他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收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与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他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换了,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怎么能会说只有爱情才是最宝贵的幸福呢?

——《晚霞消失的时候》

年轻的我们如小溪一般不断流动,经过高山与低谷,流过平原与山谷,最后汇流到大海,视野开阔,心中方豁然开朗。人生这一流淌的路上必然是见识了不同的风景,不同地方、春夏秋冬、自有其景。这一路不断走走停停,经历喜怒哀乐,每个地方都留下我们停留的足迹,因为内心坦诚,步伐坚定,这足迹便是珍贵回忆的注脚和印证。

——微评(2015.11.18)

真正地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地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

——《约翰 克利斯朵夫》卷首语

唯有我们拥有了心灵对心灵的尊重,我们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于是,教育者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将随处可见,并且常常不期而至。

——第六章 在错误中成长 《比“机智”更重要的是“尊重”》 不能说学生的感受与专家的评价是绝对对立的,但当二者不太统一的时候,教师的选择便折射其教育观。

——第六章 在错误中成长 《公开课:追求真教育》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推动其教育事业发展应该有两个轮子,一个叫做“情感”,一个叫做“思考”。教育情感使他热爱孩子,忘我地工作,并从中体验到奉献的自豪;教育思考使他明确自己的教育方向,科学而理性地设计、实施自己的教育,同时不断地总结、提炼、升华自己的教育实践。

——第七章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在反思中成长》

我绝不仅仅是为了发表而写,而是为了镌刻我教育的足迹,把玩我事业的珍宝,体验我生命的韵律,永远地珍藏正在渐渐离我而去的青春。。。

——第七章 做一名反思型教师 《写作让我事业如此美丽》

挽留青春,珍藏童心;混撒情感,燃烧思想;从职业到事业,从幻想到理想;手舞足蹈于校园,心灵飞翔于社会——这就是我的生活。

做最好的自己 篇11

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面有这样的片段:20多岁的姑娘小伙子们聚会,其中不知怎么夹杂了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对着那一群花样年华的青年人,他不由得感慨一句:“生活从40岁才开始!”听了他的话,年轻的男孩女孩们笑弯了腰。可20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当年的青年人转眼变成了40岁的男人女人!在又一次的聚会中,他们回忆起20年前中年男人的那一句话,不由得十分感慨:“生活的确从40岁才开始!”为什么?在这20年的时光里,他们有欢笑眼泪,有爱恨情仇,就是没有一点点从容和理性,一直是被生活裹挟着前进。如今,有过经历也受过伤害的他们刚刚开始学会掌握生活的脚步。40岁,是“伤有所成”的年纪。

对此,今年42岁的Akira Koyama深有体会。Akira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名大学教授,也是一位出色的科学家,母亲是一名建筑师,父母严谨的工作态度从小便深深烙在了他的日常作息和生活态度中。长大后的Akira先后以优异的成绩攻读了两所国内外优秀的大学——首都大学东京和伦敦大学学院,同时还在东京工业大学攻读了第二个硕士学位。就此,他一向严谨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似乎带给了他一帆风顺;而他也深深相信只要保持这样的严谨作风,接下来的一切也都会畅行无阻。在这样的信念驱使下,1998年,刚攻读完第二个硕士学位的Akira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Atelier KO,计划一边经营自己的事业,一边为Zara日本公司工作。而不久后,公司经营的一度不畅否定了他始终坚持的信仰。慢慢,他发现理论知识的充足远无法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行,现实中对于设计实践经验和公司管理经验的严重缺乏也是仅靠严谨的做事作风无法弥补的。

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1998年末至2003年,Akira漂洋过海,先后在美国Studio E Architects和英国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两家知名建筑事务所工作过。从这两段工作经历中,他获得了人生最宝贵的两大“财富”。一方面,在Studio E Architects就职时。他以在日本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后盾,顺利通过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资格认证。“在那之后,我又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坚持参加金斯顿大学一周一次的RIBA第三部分的认证课程。而我当时在Studio E Architects的工作经验也成了这期间做案例研究的参考资料。”Akira说道。就是在这样工作和学习相互交替的紧张状态下,2001年,他终于成功注册为一名英国建筑师并成为RIBA的一员。另一方面,如此严谨的作息安排和生活态度让他在世界知名的David Chipperfield Architects再次得到了锻炼和升华。在那样一个精英荟萃、竞争异常激烈的地方,“哪怕是寄出的信封都必须是设计精美的”,在那里Akira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做最好的自己。

2003年,从英国回来后,Akira开始以业务拓展经理和项目经理的身份再次为Zara日本公司工作。在经历了人生的重重考核后,2005年,早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开始独立并创立了Atelier KO Architects;2006年,公司改名为“Key Operation Inc.”,意为“关键手术”,预示着工作室的每一次设计对于整个项目来说都如同一次至关重要的手术。如今,在经历了公司成立之初人力资源方面的艰难后,公司现已进入平稳轨道。2012年,Key Operation Inc.以其作品“Yotsuya Tenera”公寓楼,与福斯特和威尔金森·艾尔等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一起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国际奖”。至此,已迈不惑之年的Akira,回望过去的20年,正如那些恍然大悟的“姑娘小伙子”,也许他早已看淡了一项项荣誉背后曾经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他的人生一直在做最好的自己,他的生活也“从40岁才开始”。

对话录(以下《现代装饰·家居》简称《现》;Akira Koyama简称A)

《现》:您从96年在英国完成学业开始,就已着手在当地进行设计项目的实践,您当时参与的第一个项目是怎样的?最终结果如何?

A:当时我回去英国的原因就是为了完成一个位于北约克郡的项目,这个项目早在我完成巴特利特建筑学院的硕士学业时便已着手开始。该项目是建造一幢位于湖中岛上的周末度假屋。它原本是一个很有趣的项目,然而直至2000年,我们才获得相关建筑许可;然而后来我发现办理建筑许可的手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这时我看到国内项目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因此我最终决定回日本承接更多国内项目,很遗憾的是当时在英国的项目最终无法完成。

《现》:在英国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对您后来的设计有何影响?

A:Peter Cook是我在巴特利特建筑学院学习期间的导师,我虽未受他直接影响,但我从他身上学会了做项目不应该一味地恪守“严密、精确”的准则,不时在其中加入一些机智、风趣的元素能让项目变得更加有趣。同时,我在英国的工作经历以及申请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第三部分的认证过程让我对组织实践有了很大的认知,这为我后来在Zara从事项目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此外,在当今日本改造项目而非拆毁重建盛行的大环境下,我当时在英国参与诸多建筑改造项目的经验让我现在受益匪浅。

《现》:您是怎样平衡日式风格与传统欧式风格的设计需求的?

A:英国和日本的建筑在文化上固然存在差异,但我认为它们之间更多的差异存在于实践型设计工作室和实用型建筑办公室这两者上。我工作的第一家办公室就更偏重实用型,于是我需要更多地留意花在项目上的时间。当时我为项目的规划申请做了多个电脑效果图,而没有花太多时间用来研究用以衡量设计优劣的模型,同时我还必须花费更多时间在项目的行政工作上。另一方面,在奇普菲尔德建筑事务所工作时,它的运营模式由于更像日本的建筑办公室,因而制作模型是非常重要的。

nlc202309010328

《现》:日式设计一向以简约、节制和注重实际功能见长,作为一名日本设计师,您认为自己的设计风格有何非同一般的特质?

A:日本建筑师设计一栋楼时,他们往往会规划这栋楼将维持30年。而这些建筑往往十分轻巧且具暂时性。鉴于我在英国的经历,我认为建筑应该维持更长的时间,我想正是我坚固、结实的设计特征受到了客户的青睐。

《现》:在您所有的住宅项目中,改造项目所占的比重是多少?针对日本建筑的特性,您认为小户型住宅项目的改造中难点是什么?您一般如何处理?

A:加上在大型购物商场中进行的店铺设计,我们的改造项目已占所有项目的百分之七十。而在住宅改造项目中,公寓改造占很大比重。公寓项目的室内空间往往面积小且布局平坦、单调,我们常常通过在公寓的同一楼层中加入夹层空间,从而着重打造一个具有立体效果的三维空间。

《现》:在“爱猫小宅”(House Taishido)中,从建筑外立面看,屋顶的不对称结构不免让人对其室内空间的布局产生几分遐想,请问在这一案例中,您是如何借助建筑设计实现室内空间的合理布局的?根据以上论述,在同一个项目中,您会怎样处理其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之间的关系?

A:屋顶的不对称结构缘自北面建筑的高度限制。在这样一个不规则的建筑外壳内部包藏着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空间。通过如此安排,较大的空间体量便会拥有更大的建筑表面与其他空间相连,如此便会依次构成更多的空间衔接。例如,面积最大的起居室和餐厅不仅宽度很长,而且天花高度也有3.2米。这样大尺寸的空间不自觉地便与厨房和书房连接了起来。而楼梯和图书室宽度相对比较小,但由于其高度相当高,这便使得该空间与其他很多空间都建立了联系。同时,内部空间的大小与其相应的建筑表面成正比。因此,通过调整空间的尺寸和位置,我们试图控制整个建筑的结构。

《现》:在建筑室内设计项目中,从获知客户需求到方案设计,施工图绘制等,最终到项目彻底完工的整个过程,您认为哪一个环节最具挑战性?

A:显然,设计方案的提出是十分重要的一步,但更重要的是确保最初的设计方案能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如果我们无法确保初始方案的统一,那么最终将必须重新设定初始方案,获得新的逻辑。

《现》:您认为室内空间的规划布局应当遵循怎样的原则和标准?

A:一般来说,这取决于项目本身,但我一直比较关心室内空间的间隔和人员的流通。尤其对于小户型住宅来说,在狭小的空间内创造空间感,同时实现人员的良好流通是尤为重要的。

《现》:从您网站上的作品可见,您的作品推出具有不定期性,尤其在2012年,请问是新的项目还未上传,还是您还在着手进行其他项目?

A:我们每年都会为Zara和巴适卡品牌完成15家店面的设计。而且,目前我们正在着手设计位于东京的两家餐厅,其中一家正在施工建设中,另一家仍处于设计阶段。

《现》:根据您在Zara多年的工作经历,在您的生活中,是否也赞同快速消费的价值理念?在您为Zara设计的所有项目中,你们是如何平衡建筑的更新周期及其生态环保理念的?

A:经济和生态效益本身是互相矛盾的,但是我们无法回到30年前的生活方式。为了吸引顾客,建筑的装修方式需不断更新,但同时,Zara也正努力开发一种低能耗的生态理念。我们无法满足一切需求,但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在不牺牲商业利益的前提下努力实现生态环保,否则我们必须回到最为生态环保的石器时代。

《现》:前不久我们得知Key Operation Inc.所设计的Yotsuya Tenera公寓楼赢得了今年的“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国际奖”,我们在此表示衷心地祝贺!同时,我们还得知获得本次大奖的其他建筑事务所包括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和威尔金森·艾尔建筑事务所等。从他们的获奖作品不难看出,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和威尔金森·艾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作品体量均偏大,Yotsuya Tenera作为一栋体量较小的建筑获得此奖项,您认为是作品的哪一特质打动了评委?

A:即使我们的获奖项目在体量上相较其他获奖项目比较小,然而评委却正因为此而指出:我们成功地打造了一栋集连贯性和复杂性于一体的建筑。12套不同类型的公寓通过两道日光充足、自然通风的楼梯进入,这样就免除了在其中设置任何廊道的需要。而且公用楼梯也在不危害个人隐私的基础上鼓励了居民之间的互动。

《做最好的教师》读后感 篇12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在哪里?书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以开学第一天为例, 给我们展现优秀教师的匠心别具:俞玉萍老师给学生下发胸卡, 卡片后面有她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度身定制的寄语;阿莫什维利老师可以叫出每一位学生的名字, 一个不落, 就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自然;常丽华老师让家长画下孩子的手印, 记录孩子的身高, 完成一次历史的记录和一个开学的仪式。最让我触动的是这一天美国老师给孩子的“见面礼”。

第一件:牙签, 提醒你挑出别人的长处。

第二件:橡皮筋, 提醒你保持弹性, 每件事情都能完成。

第三件:创可贴, 用来修复别人及自己受伤的感情。

第四件:铅笔, 写下你每天的愿望。

第五件:橡皮擦, 提醒你每个人都会犯错误, 没关系的;只要改正就好。

第六件:口香糖, 提醒你坚持下去就能完成工作, 而且当你尝试时, 你会得到乐趣。

第七件:棉花糖, 提醒你这间教室充满着和善的语言与温暖的感情。

第八件:巧克力, 当你沮丧时, 会让你舒服些。

第九件:面纸, 提醒你帮别人擦干眼泪。

第十件:金线, 记得用友情把我们的心绑在一起。

第十一件:铜板, 提醒你, 你是有价值而且特殊的。

第十二件:救生圈 (救生圈形糖果) , 当你需要谈一谈时, 你可以来找我。

这12件礼物包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与温暖情怀, 它提醒孩子追求宽容、坚持、分享、友善等美好的品质。这上学第一天的收获, 肯定令孩子们终身难忘。

上学第一天, 对我们大多数教师来说, 只是教学时间中普通的一天、常规的一天;我们忙忙碌碌地强调纪律、训练行为规范、教授新课, 平平淡淡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我们看重的是手头的工作, 而不是学生本身;我们习惯了遵循常规按照经验办事, 而不愿打破限制大胆创新。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孩子对于开学第一天感觉不到一点新鲜, 没有任何期待。常丽华老师说:“我有一个朴素的理想———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 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让每一个孩子结束一天的学习回家时, 能对教室充满留恋与不舍。”有着这样梦想的常丽华, 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着教室的美好生活, 读写绘课程、拼音国的旅行、阅读课程、生日故事、旅行课程……一个个精彩的课程, 让她的孩子们对教室充满了热爱, 对学习充满向往。

感受着名师的细腻与智慧, 我明白, 其实很多时候, 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差别在于彰显智慧, 做好细节。还记得带第一届学生的时候, 常常思考的便是如何在他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 时时闪现惊喜的光芒。于是, “头脑体操”便成为我重要的功课。为他们设立“争星角”, 一周下来, 评选出“礼仪之星”、“健美之星”、“环保之星”……然后配上照片与简短的个人介绍, 张贴于争星角中。为他们设计“星星榜”, 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挂许多丝线, 每人用一朵小红花来爬格子, 先到达顶峰的, 开始第二朵花的“旅行”。那些举动, 是深得人心的。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开始疲于应付、因循守旧, 属于自己的思考愈来愈少, 属于自己的创意渐行渐止。“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往, 然心向往之”。20位中外名师的优秀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有的是高超的教育能力, 有的是高效的教学水平, 有的是满腔热忱, 有的是不懈坚持, 他们的高度是需要我仰望的。然而我相信, 只要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加进更多的思考, 渗入更多的智慧, 我们也能为学生的生命发展做得多一些, 再多一些。

做最好的教师读书心得 篇13

原本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但有一个学生老举着手,我一看,原来是一向多事的刘寒,他在我的数学课堂上从来都是“无事生非”,“他举手又有什么事情?别浪费时间了!我还是接着处理练习题吧!”我想到这里,就打算接着处理练习题,但在我与刘寒的眼神一刹那的交汇时,我看到了一个积极回答问题的渴望之心,我略作迟疑,说:“刘寒,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老师!书上印错了,课本64页根本没有正确答案。”“什么?没有正确答案?”同学们一片惊讶声。“你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吗?”我也有些惊讶。“老师,在书中的观察图中,在房子后分明围着栅栏,而选择时图中却没了栅栏,你说对吗?”经他这么一说,我们大家急忙看书,“是呀!”“是呀!”学生纷纷拿起铅笔在图中画了起来……

虽然这节课我因为这个小小的“插曲”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我分明读懂了尊重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意义,在我们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引起教师的注意,我们在关注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

是否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

李慧芳做最好的教师 篇14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做最好的自己”曾经是我学生时代最为信奉的一句格言,而今,在我刚由大学生转变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重要人生阶段恰巧又碰上,这使我不得不去思考我新的角色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可能我此时的多是想法,而非做法;多是揣测,而非经验,但愿我的一点小小的想法,能够奠定自己职业生涯中最朦胧但也是最坚守的信念——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一、做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充满爱心是前提 作为老师,我热爱自己的工作;作为班主任,我热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爱,所以每天我都开心地工作,乐观地面对生活,即便在别人看来很辛苦,自己却乐在其中。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要成为这样的老师,首先要充满爱心,要热爱学生。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精心地呵护学生、培养学生。“爱”源于高尚的师德,“爱”意味着无私地奉献。这种爱,不存在“偏爱”,“尖子生”需要关心,后进生更需要呵护。要成为这样的老师,还要充分理解学生,理解每一个学生。当然,我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有爱,才能做好工作;有爱,才能成就事业;有爱的学生,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

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用心沟通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有了爱心这个前提,再去做工作,就顺心多了。做班主任,给我记忆最深的不是课堂教学,而是课外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这其中,与其说是我教会了学生做人,不如说是学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做一个称职的老师。我知道,要想了解学生,先要让学生了解自己,我必须主动地去打破师生间的“陌生感”。为了了解学生、尽快融入学生中去,我先后尝试了很多沟通方式。方式一,通过作业。我在批改作业时,都会写上一些鼓励和引导的话,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针对性强,比较“保密”,学生容易接受,在新奇之余拉近了自己和他们的距离。方式二,通过面谈。在找学生面谈之前,我会像备课一样做好成分的准备,做到谈话要有目标。例如,当我发现某位学生有些不对劲时,我会格外关注他,并从其他同学那里了解他的近况,甚至翻翻他的基本情况表,了解他的家庭情况,然后带着他的问题和对他的了解去交谈,让学生能感觉到我确实是想帮助他,确实是为他好。学生的问题总算找到了,能够解决了!

三、做最好的自己,开心地工作,快乐地生活

当代著名学者李镇西老师说,教师要做最好的自己,就是要让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要比今天做得好,天天都做自己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我也认同这个观点。我认为,做最好的自己,首先要把工作做好,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把课教好,还要把学生管理好。我在做好与学生沟通工作的同时,也鼓励学生主动与别人沟通,多跟科任老师交流,这样既调动了科任老师的热情,又培养了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

做最好的自己,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决不让自己虚度光阴。踏实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教学艺术,渊博的知识储备,等等,这些都是对新时代教师的要求,我知道自己离这些要求还很远。所以,我把自己的从教之日,视为自己新学习的开始。为了弥补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我就抽时间多看一看跟教学有关的杂志,一方面积累教学素材,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学习他人的长处,为自己的教学所用;为了做好班主任工作,我除了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外,还买来与之相关的书籍去阅读。

上一篇:员工安全技能的培训计划下一篇:煤矿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