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管理办法(共8篇)
一、总则
为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行政区域内各行政村,保留自然村参照本办法执行。
三、规划编制类型
编制村庄规划分为村庄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两类。
四、规划编制要求
1.承担编制村庄规划任务的设计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资格。
2.编制村庄规划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的规划原则,符合《村镇规划标准》等有关技术规定。
五、规划编制资金管理
1.村庄规划编制费用按照编制合同执行。
2.列入建设规划的村庄编制费用由乡财政先行拨付,之后在创建特色村、小康示范村创建经费中扣除,列入整治规划的村庄编制费用由乡财政全额拨付。
3.乡财政在各村村庄规划评审稿出台后凭合同拨付。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我国城乡进程, 将国家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村庄, 缩小村庄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真正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经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是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1]。
要想将村庄的建设与规划做好, 就一定要结合实际, 对当前农村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衔接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村容村貌的整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注意村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对村民进行民主化管理让村民过的幸福;同时这些措施与村庄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真正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村庄与城市的有机结合。
1 广西村庄的现状
广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广西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广西村庄独特的发展状况, 村庄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广西的村庄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但由于独特的环境, 造成了村落的分布散乱, 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得不到开发, 城市化进程缓慢[3]。
1.1 村庄环境脏, 村容村貌差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广西散落村庄住宅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还有部分土肧结构, 这就造成了村容的不整。由于村内交通不便造成了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快速统一处理, 垃圾堆放使得村庄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各种工地施工建设没有统一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没有明确的界限, 缺少公共绿化。村内没有统一的道路规划, 而且路以土路为主, 不卫生也不整洁。环卫建设差造成生活垃圾污水不能及时处理, 牲口多为放养, 使村庄环境乱上加乱。
1.2 村庄规模小, 分布散乱
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原因, 造成了广西村庄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特点。由于广西还是一个一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省份, 这就更加使得村庄的分布的不集中性。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村庄, 土地资源分布零散是村落分布散乱的主要原因。在山区交通不便, 本身就不丰富的土地资源被分割成一块一块, 这也就造就了村落规模小。综合这些原因, 在广西村庄中进行资源整合变得异常艰难。
1.3 村庄建设布局混乱, 建筑密度不合理
广西的村庄建筑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庄的建筑是集收纳与居住一体的特殊建筑, 在建筑过程中, 建筑主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房屋进行规划。这就造成了村庄的居民建筑难以统一规划, 使得村庄房屋参差不齐、布局杂乱, 这是当今大多数农村改造的难题。再加上如今村民的盖房热情正高, 使得统一的管理规划变得更加艰难, 村民住房的大量承建也造成了原本不大的村庄变得异常拥挤。
1.4 基础设施简陋, 底子薄
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向是农村改造的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与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在村庄, 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得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或者是发展停滞状态。在广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加快广西村庄城市化进程, 加快广西传统农业的转型, 就要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 广西新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村规划中有很多现实化问题, 管理层面的协调不利, 造成建设改造工程缓慢。缺少相应的人才, 使得城村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建设效率低下, 同样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1 村庄规划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 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大的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 为了加快城乡化进程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这样确实加快建设速度, 但这只是表面实行。村庄本身的基础设施就比较薄弱, 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毫无疑问无法带动村庄真正实现城市化。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做法是靠不住的。这就像是盖楼, 基础没有打好建筑是不牢固的, 也是永远建不高的。总的来说就是缺少整体的规划思想, 一味追求速度, 这样只能给未来的城镇发展带来麻烦。
2.2 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脱节
对于广西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农业的省份来说, 土地真的十分珍贵。如果在经济还未完全转型的阶段, 土地规划没有做好, 那么将使城乡化进程发展变得异常缓慢。在当前阶段没有处理好土地规划问题就相当于没有处理好经济问题。没有经济作为支撑, 一切建设与发展都是一句空话。村庄规划只有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将城镇建设实打实地做好。
2.3 村庄道路规划体系不健全, 道路管理不足
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道路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建设是多么重要, 道路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广西复杂的地形造成了广西道路体系先天不足, 这样就给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村庄的道路体系不健全就好像管道的阻塞, 物质交换效率低下就造成建设的效率低下。所以对于村庄的建设改造应该从村庄道路规划抓起, 道路修得好就能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基础建设。而对于道路管理, 这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 要想真正进行道路管理需要人才的支撑。道路的管理实际上与道路的规划施工同等重要, 所以在村庄道路建设和管理问题上有一体化的设计才是最完美的。
3 广西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改进措施
从总体上说, 当前广西的经济依托是农业, 所以要进行农村建设和改造不能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 或者说将农业改造放在第一位, 优先进行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保证经济, 为后续城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2]。
3.1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整体规划
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在农村大部分活动与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要求结合他们的生产实际。而他们的房子同样要采用利于生活生产的设计方式, 所以对于乡镇房屋的改造要结合乡村的生活实际, 不能一味照搬城市的规划模式。此外农村的建设还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不夸张的说民俗才是一个村庄文化的根本, 能否将民俗融入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 才是新农村建设能否走得坚实的重点。
3.2 注重结合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
不同的地区生产方式不同, 而迎合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转型, 同样也能获得相对好的群众基础, 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城镇化建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第三产业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要从基础服务业做起, 先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问题。也就是说服务业可以从服务村民的基本生产做起, 不仅可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还能加快村庄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此外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实际, 进行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风俗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进行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管理, 积极加强法制建设。
3.3 加强道路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道路建设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道路规划在整个城乡规划中应该优先进行。道路建设对于村庄来说是一项战略性发展决策, 能不能走好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未来其他方面建设是否可以走好。
道路是一个系统, 所以道路的规划一定要做到协调统一。道路建设要有很好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发挥道路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如果一个系统没有整体化的规划, 根本无法发挥道路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所以要真正了解当前村落各地的状况, 结合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性规划。并且道路的建设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制定计划。
3.4 保障农村建设的资金注入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转型、地区经济转型等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保障。作为一个农业作为经济支撑的地区, 如何在不伤害农业经济或者说是发展农业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与地区建设同步进行, 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养活自己。此外政府要实行一整套高效的监管机制, 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
除此之外, 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 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经济转型重要途径。
4 结语
广西的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结合当地发展的现状, 整合自身资源做出积极的调整布局。要有整体思路和长远的眼光, 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方式, 对村庄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改造。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同样注意村庄民风民俗的保留, 结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 进行农村新型文化建设。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 只有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才能更好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只有将城乡规划建设做好才能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对接,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广西村庄为例, 通过对村庄现状的分析提出规划方案, 并就规划建设建设中的具体细节和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规划,建设,广西村庄
参考文献
[1]高晓戌.浅谈新时期村庄的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 2010 (2) :25-27.
[2]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11.
关键词:风景园林;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浅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5-0000-00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1]”的背景下,村庄基础设施的建设得到了高度重视。村庄公园是村庄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最近笔者参与了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几个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本文尝试在在梳理村庄公园概念和分析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异同的基础上,对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研究。
1村庄公园的概念
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村庄公园处于非建设用地内,在国家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中也无法找到它的位置。因此,有必要对村庄公园进行定义。
村庄是指村民生活和生产的聚居点。从生活形态分析,村庄与城市的社区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的功能也十分相似。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① 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村庄公园是当地村民以及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场所,是村庄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是乡村公园体系[3-4]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村庄公园以游憩康体和文化娱乐为主要功能,兼有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村庄和防灾避难等功能,并配有相应的设施。本文所指的村庄公园基本属于这一类型。
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最大差别是:村庄公园是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的公园,城市公园是建在城市建设用地内的公园。但从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的服务对象来讲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为居民(市民、村民)服务。特别在 “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与城市公园在功能上有明显的趋同性。因此,村庄公园可参考《城市公园分类》[5]、《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9]相关规定和参考城市公园中相应规模的综合公园或社区公园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2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需要重点分析应对的问题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背景下,村庄公园的建设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但是村庄公园建设毕竟处于起步阶段,在规划设计实践中存在一些需要分析研究应对解决的问题。
2.1村庄公园建设报批特点与规划设计阶段的划分
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的情况下,村庄公园一般建在非建设用地(常为林地)内。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就不可能按城市公园的程序进行审批,一般报镇政府批准后就实施建设。由于目前村庄公园规划设计报批程序比较简单,所以,村庄公园规划设计阶段也可简化划分为规划方案、设计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规划方案包括:现状分析、规划定位、出入口设置、平面布局、功能分区、交通组织以及建筑风格和绿化规划的设想(意向图片)等内容。规划方案获得业主认可后,在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深化形成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经专家评审和业主同意后就转入施工图设计。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岗美(村庄名称)公园、流潮(村庄名称)公园和胜利(村庄名称)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规划设计的。
2.2 村庄公园投资条件与规划设计安排
村庄公园主要由当地镇政府投资建设,一般首期投资较少,公园难以一次性建成。因此,村庄公园规划设计应做出妥善安排。我们根据岗美公园规划设计的经验认为村庄公园适宜:规划一步到位,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所谓规划一步到位,是指村庄公园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公园规划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和周边用地的规划定位以及业主的要求,在宏观上对公园规划目标、规划依据、规划原则、设置内容、平面布局及专项规划做出全面的规划安排。所谓设计按投资额确定项目,是指村庄公园设计阶段应根据公园首期建设投资金额安排项目进行具体设计。这样的安排,既能保证村庄公园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公园分期建设的可持续性,又能保证公园首期建设顺利进行。岗美公园、流潮公园和胜利公园基本上就是按照这样的安排进行规划设计的。
3村庄公园的规划设计对策与实践
3.1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特点
根据对岗美公园(约13.8公顷)、流潮公园(约6公顷)和胜利公园(约2.9公顷)规划设计范围及周边环境的综合分析(图1-3),我们发现这些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和周边环境具有如下的特点。
3.1.1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周边基本是村民住房和厂房、仓库;
3.1.2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山体都存在局部被挖掘形成的陡坡;
3.1.3公园规划设计范围大部分属于林地,植被生长良好。
3.2 村庄公园规划设计的对策与实践
3.2.1对策1
根据“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规模以及公园拟建基地以山地为主体并紧靠村民住宅区的特点,我们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公园进行规划定位和确定公园出入口。
1)拟参考城市综合公园的要求对岗美公园和流潮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拟参考城市居住区公园的要求对胜利公园进行规划设计。
2)以方便本村居民及附近居民使用公园设施和利于把公园纳入绿道系统为原则,结合公园用地及周边环境的现状条件设置公园出入口(图4)。
3.2.2对策2
根据“安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以山地为主体并存在局部山体被挖掘形成陡坡的现状条件,我们采取相应的安全环保措施,确保公园可持续发展。
nlc202309032040
1)利用植物种植的方式对公园局部陡坡进行固土处理,减少水土流失,确保山体结构稳定。
2)公园山体上规划的园路铺装与陡坡地段保持安全距离,并按规范要求设置安全护栏;山体上人流集中的活动区域采用对山体地形破坏较少的分散分级组团铺装形式(图5)来满足活动功能的需要,原则上不设置独立的大型铺装。对于一些功能要求必需设在坡度较大的铺装,采用局部架空的形式(图6),保护山体地形结构。
3)山体上的园路原则上沿等高线设置,除部分路段需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外,其余路段严格控制宽度,尽量减少对山体地形的破坏。
3.2.3对策3
根据“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巧于因借,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和“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等原则,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以及当地村民、附近居民休憩、娱乐、游览的需要和投资条件,我们采取适合的规划设计方法,对公园内容设置、功能区划分、园路系统、建筑风格及布局、绿化景观、给排水、电气等项目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
1)在公园内容设置和功能区划分方面,我们充分考虑当地村民和附近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与中心城区居民对公园活动项目需求的差异性,结合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的现状条件和规划定位进行功能分区规划。规模较大的岗美公园规划有游览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儿童游乐区和后勤服务区(图7)。
2)在园路系统组织方面,我们遵循“因地制宜”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园路采用套环式园路系统,根据不同功能的需要分为二级,一级园路主要是联系各景区的路网骨架,园路宽度要求满足消防车单向通行。二级园路是串联一级园路与各景点的人行游览路,园路宽度按实际需要设定在1.2~1.8米之间(图4)。
3)在公园建筑规划设计方面,我们按照“体现地方历史文化特色”和“巧于因借”、“美观适用”的原则,确定公园建筑的风格要体现明朗轻快、通透开敞、注重装饰的岭南园林建筑特色。根据三个村庄公园的用地都属非建设用地的特点,公园建筑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建筑布局采取分散或组合的形式,原则上不设置大体量的单体建筑。建筑选址充分考虑发挥点景、赏景和借景的综合功能(图8)。公园公厕自然通风采光的设计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在公园绿化景观组织方面,我们根据“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和三个村庄公园规划设计范围植被良好的现状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原则上保留经过几十年生长并形成稳定群落结构的原有植被,对园路两侧的植被作适当的调整充实,提高游览线路的植物景观水平;重点对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及其周边的植被作适当的改造调整,增加合适的开花植物,营造丰富的植物层次,提高公园入口和园内景点的绿化景观质量。
5)公园排水方面的设计,原则上结合园路系统设置排水管网,保证公园排涝需要。供水系统设计主要是解决后勤管理用水、公厕用水和景点绿化用水。
6)公园电气设计,主要解决公园入口、园路、景点、公厕和后勤管理用房基本照明需要。
4 结语
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的发展思路和建设社会新农村的背景下,村庄公园建设发展很快。村庄公园是在近20多年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公园类型。在国家还没有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和村庄规划难以形成法定规划的情况下,村庄公园是指建在村庄宅基地附近的非建设用地内主要为当地村民服务的公园绿地。这样的村庄公园只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公园。当国家发布《村庄规划标准》后,村庄规划就有可能成为法定规划。成为法定规划的村庄规划把现时过渡性质的村庄公园规划为村庄配套基础设施的公园(即把村庄公园纳入建设用地),这时,村庄公园的过渡性质就会结束,村庄公园的功能与城市公园中社区公园的功能就更加接近。因此,我们在村庄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村庄公园的发展趋势,在平面布局中预留发展空间,有条件的还应提出公园发展用地(图9)的建议。
注:①《村庄规划标准》(征求意见稿)http://www.docin.com/p-420736071.html
参考文献:
[1]骆永民.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供给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国家建设部.CJJ/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S].
[3]郑占锋,梁洁,张文斌.我国乡村公园体系构建理论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梁洁.我国乡村公园及其体系构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5]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DBJ440100/T 1—2007城市公园分类[S].
[6]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DBJ 440100/T23—2009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6号)、《云南省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号)、《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和《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意见》(大政发〔2007〕35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村庄包括行政村、中心村和基层村(自然村,下同),行政村是指村民委员会所管辖的行政区划范围;中心村一般是指村民委员会所在地或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周围地区具有一定服务功能的村庄;自然村一般是指由村民经过长时间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
第三条 村庄规划编制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上一层次相关规划的指导下,协调同级相关法定规划,结合村庄实际情况,对村庄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禽养殖场所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用地进行布局和提出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的具体安排。
第四条 村庄规划编制原则: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
(二)政府引导、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统筹城乡;
(三)适度集聚、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适度超前、留有余地、体现地方特色;
(四)优化村庄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规划综合调控作用;
(五)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第五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确定应当编制规划的村庄,制定村庄规划编制计划,分组织实施。
大理市辖区内除太邑乡外其余10个镇的所有村庄,各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城郊结合部的村庄、重点自然村及交通干线沿线、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应当作为确定编制规划的重点对象,并争取在2012年前完成以上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
各县市应鼓励、指导前款规定以外区域的村庄编制和实施村庄规划。
第六条 村庄规划编制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委托具有规划编制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
第七条 州政府将根据本州村庄规划编制实际,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补助村庄规划的编制。各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村庄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村庄规划,服从规划管理,并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的要求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询。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当地乡镇人民政府举报或者控告违反村庄规划的行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本地乡(镇)人民政府对举报或者控告,应当及时受理并组织核查、处理。
第九条 各乡(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负责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同时应当建立健全村庄建设档案管理制度。尚未成立专门机构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管理。村庄规划建设协管员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或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协助做好本村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二章村庄规划的制定和审批
第十条 大理州村庄规划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进行。以行政村为单位编制的,重点编制中心村村庄规划,对村域内其它自然村提出控制性措施和要求。大理市海西片区的村庄要以自然村为单位编制。
第十一条 村庄规划的范围:除规划期内按建设标准确定的建设用地外,还应当将村庄未来发展所要控制的区域划入规划范围。
村庄规划期限:近期5年,中远期6—20年。
第十二条 编制村庄规划要遵守国家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省建设厅《云南省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相关技术要求和标准,规划中要合理确定村庄发展规模和建设标准,提出保护田园风光和景观视廊的规划控制要求,划定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规划控制范围。
第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应按照国家和省有关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执行。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镇)和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编制应符合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规划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
第十四条 村庄规划的编制要求
(一)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1、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明确村庄发展阶段与发展目标,确定规划期限。
2、根据村庄发展优势、潜力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实际,研究、确定村庄产业发展,明确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
3、在分析土地资源、建设用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上,预测村庄人口发展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并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
4、进行用地规划布局,协调好新区建设与旧村改造。确定居住、需要配建的公共建筑(如卫生室、文化及党团活动室、学校、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环卫、公厕、公共活动场所等)、生产、道路交通、绿地等建筑与设施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居住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同时,对村庄各类建筑间距提出控制要求。
5、进行道路设计,确定道路红线宽度、断面形式和控制点标高,进行竖向设计。
6、对规划范围内的供水、排水、供电、电讯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按照各专业规划标准规定,确定管线的走向与布置,并进行综合协调。
7、综合安排防灾(抗震、消防、防洪、地质灾害)设施。协调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发展的关系。分析预测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并作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8、对村庄绿化、建筑风貌、景观特色等村容村貌提出建设目标和要求,特别要对公共场所和其它重要地段的建筑风格、体量及色彩提出原则性要求,并确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
9、村庄整治、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10、对村庄需要进行的改水、改路、改厕、改房、改灶和治理脏、乱、差等整治工程直接做出具体安排。
11、编制近期建设规划。确定村庄近期需要建设和整治的各类重点项目,安排建设时序。规划要达到直接指导建设或工程设计的深度,项目应当落实到具体位置,有四角坐标、控制标高,示意性平面,并说明项目的规划要求。
12、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措施。
(二)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和用地布局;村庄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红线和历史古迹、自然景观等的控制范围及控制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污染控制与治理措施;村庄规划控制范围内文化中心(站、室)、幼儿园(托儿所)、医疗室、商业服务网点、集贸市场等公共设施和村民从事体育、休闲与社会活动场所的设置;村庄规划控制范围内基础设施的设置及其工程管线的敷设规划;村庄的公共绿地和民居四旁绿化的规划范围和建设措施;村庄民居的建筑风格,村庄民居要体现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特色,其中以大理市海西片区为主的白族民居建筑风格保护区要体现青瓦白墙的民居建筑风格。
(三)村庄建设规划的成果及要求:
1、村庄建设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五套及相关电子文档。
2、图纸主要包括村庄现状综合分析图、村庄用地规划图、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图、生态环境及景观风貌规划图(图纸比例视实际情况定,可在1:500—1:2000的地形底图上进行缩放),其余如村庄位置图、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图、民居建筑方案图等图纸根据各村庄实际情况而定,其中:
村庄现状综合分析图(绘制在地形图上,对规划范围内的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反映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包括农业、水利设施、生产用地、仓储及河湖水系、绿化等情况;建成区界线,各类建设用地布局和规模;各类建筑的分布,包括主要公共建筑物、文物古迹、古建的位置及规模;道路的布局走向、宽度,对外交通情况;基础设施情况(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环卫设施情况。
村庄用地规划图:按规划期内的发展目标对村庄的土地进行总体布局,明确村庄建设范围和规划控制范围,确定村庄的各项用地布局。
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规划图:标明道路的走向、红线位置、横断面、道路交叉点坐标、标高,变坡点控制标高,室外地坪规划标高、停车场等交通设施用地界限;对其它各类基础设施进行布局规划。包括环卫、公厕等公共设施和给排水、电力、电讯等的走向、管径、主要控制点标高及相关设施和构筑物位置、规模。
生态环境及风貌规划图:反映村庄生态环境分区、标准;各类绿地位置和用地界限、植物配置、公共活动空间和环境小品等景观风貌设计意向;对住宅建筑风格提出明确要求,提出可供参考的户型设计方案。
第十五条 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要组织有关规划设计单位和技术力量,帮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第十六条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依法将村庄规划草案予以公示,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它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公示的时间不少于30日。
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并在报送审批的材料中附上意见采纳情况及理由。
第十七条 村庄规划应当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镇)人民政府报上一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经批准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及时公告。
第十八条 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村庄规划,是村庄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修改。修改村庄规划的,按照原审批程序报批。
第三章 村庄规划的实施
第十九条 村庄规划在上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由乡(镇)人民政府严格组织实施。
第二十条 各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依据村庄规划,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并为村民免费提供《大理白族自治州农村住房建设实用图集》等相关技术资料,积极为村民自建房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第二十一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用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村民建房申请新用地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农村村民住宅建设,不得占用农用地;确需占用农用地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有关规定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后,由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二十二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使用原有宅基地进行住宅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村民住宅必须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内容进行建设。
第二十三条 在村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申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之前,均应征求本村居民尤其是用地周围居民的意见,并采纳合理意见。
第二十四条 村庄规划区内的各类建设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其所属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进行规划验收,并报县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五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村庄规划的要求,由土地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农村土地管理调整措施,以保障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二十六条 各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划要求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建立管理制度,完善措施,加强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及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村庄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监督检查。乡镇人民政府及其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要对村庄规划区内的各项建设活动实施动态监管,加强对村庄规划实施中各类违法行为的查处。监督检查和处理结果应当依法公开,供公众查阅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依靠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对尚未编制规划的村庄的建设活动加强管理。2009年内,本州所有乡(镇)都要对所辖自然村开展摸底调查,明确村庄建设用地范围,对村庄各项建设活动提出要求,以简易图纸和简要的文字条款在村务公开栏或村规民约中公布并形成制度,使村民自觉遵守,规范村庄各项建设。
第二十九条 对有以下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相关条款给予处罚:
应当编制村庄规划而未组织编制,或者未按法定程序编制、审批、修改村庄规划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五十八条给予处罚;
超越职权或者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未在法定期限内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条给予处罚;
在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给予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发布的《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制定和实施村庄、集镇(以下简称村镇)规划,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居民住宅、乡(镇)村企业、乡(镇)村公共设饱和公益事业建设,以及国家机关、事业、企业单位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的各项建设。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征用集体所有的土地
进行的建设除外。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城市规划法〉办法》的规定进行。
第三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区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行署和市、县(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并应当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暂不能建立管理机构的,应当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第四条乡级人民政府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或者专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村镇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村镇规划的编制、报批及实施;
(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私人建房和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的申请及开工申请审核和定点放线工作;
(四)依法对村镇建设工作和房屋、公共设施及其环境卫生进行监督管理;
(五)调解村镇建设管理纠纷,配合有关部门查处违法行为;
(六)管理村镇建设档案;
(七)办理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二章村镇规划的制定
第五条村镇建设必须编制规划。村镇规划由乡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并监督实施。
第六条村镇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县域规划、农业区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并同交通、邮电、供电、水利、环保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七条村镇规划分为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应当在村镇总体规划指导下,具体安排村庄和集镇的各项建设。
第八条村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必须经乡级人民政府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持下列文件到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一)送审报告;
(二)规划图,现状分析图;
(三)说明书。
第九条村庄建设规划,必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持下列文件到县级人民政府审批:
(一)送审报告;
(二)规划图,现状分析图;
(三)说明书。
第十条村镇规划的期限一般为十年至二十年,近期村镇建设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三年至五年。
第十一条村镇规划经批准后,由乡级人民政府公布。
村镇规划一经批准,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进行调整或者变更。确需调整、变更的,必须依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三章村镇规划的实施
第十二条在村镇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依照《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和第二十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三条在村镇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实行选址意见书制度。
农村村民使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土地建住宅的,由乡级人民政府根据村镇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后出具选址意见书。
第十四条选址意见书不得伪造、骗取、涂改、租借、买卖和转让。选址意见书的内容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须经核发单位同意,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办理变更手续。
第四章村镇建设的设计、施工管理
第十五条在村镇规划区内,建设二层(含二层)以上楼房和跨度、跨径超过六米(含六米)或者高度超过4.5米(含4.5米)的各项建设工程,必须由取得相应设计资质证书的单位设计,或者选用标准设计、通用设计。
第十六条承担村镇规划区内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并经工程所在村镇的乡人民政府审查登记,方可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
施工单位不得将工程发包或者分包给不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施工单位。
在村镇规划区从事建筑施工的个体工匠,必须持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培训并颁发的上岗证书,方可承担高度4.5米以下(不含4.5米)和跨度、跨径6米以下(不含6米)的建设工程。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确需修改的,须经原设计单位出具变更设计通知单或者图纸。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
第十九条村镇规划区内的建设实行开工审批制度。未经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工。第二十条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在开工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并由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向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开工申请:
(一)具有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批准文件;
(二)具有符合有关技术要求、标准和村镇规划的建筑设计图纸;
(三)确定了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施工单位;
(四)具有建设资金。
对于具备前款规定条件的建设单位和个人提出的开工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予以批准并发给开工许可证,同时会同同级土地管理部门实地定点放线,界定用地范围。
农村居民经批准,新建、改建、翻建住宅,开工前必须向乡级人民政府提出开工申请。乡级人民政府对其建房批准文件以及设计图纸、施工条件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发给开
工许可证,并由乡人民政府村镇建设管理员、土地管理员会同村委会实地定点放线,界定用地范围。
第二十一条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在取得开工许可证一年内未开工,又未办理延期手续的,开工许可证自行失效。
第二十二条建筑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和个体工匠应当及时拆除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施工设施,并清理平整施工现场。
第五章房屋、公共设施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管理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国家和本自治区有关村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管理规定,确保房屋的使用安全和公共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破坏村镇的道路、桥梁、供水、排水、供电、邮电、绿化等设施。
第二十四条临时建设不得占用耕地。禁止随意占用村镇规划区内公共场所的行为。因特殊需要在公共场所建设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必须经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批准使用期限内拆除。
临时建筑的使用期限最长为一年。
第二十五条乡级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村容镇貌、环境卫生的宣传、管理工作,组织制定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的环境卫生治理措施,井定期检查落实情况。
第二十六条禁止在村镇规划区内的公共场所堆放垃圾、粪便、柴草和建筑材料。
第六章罚则
第二十七条在村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和开工审批制度进行乡(镇)村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严重影响村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镇规划,尚
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规定和开工审批制度建住宅的,由乡级人民政府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贵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处以工程造价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的罚款: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承担二层以上住宅以及建筑跨度、跨径、高度超出规定范围工程的设计任务,或者未按设计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不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没收选址意见书以及非法所得,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依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施工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款规定的,由乡级人民政府予以辞退,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害,并可处以1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予以足额赔偿:
(一)损坏村镇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工程竣工后,逾期不清理施工现场的;
(三)乱堆粪土、垃圾、柴草、侵占道路、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第三十三条擅自在村镇规划区的公共场所或者占用耕地修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4000元以下的罚款。经批准修建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使用期满不拆除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并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限期拆除期满仍不拆除的,由乡级人民政府强行拆除。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四条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在核发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时,可以收取工本费。具体收费标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意见,报自治区人民政府物价和财政
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农村村民有序建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着力解决村庄规划布局不合理、违规占用土地、农房私搭乱建、“千村一面”等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指导意见》(豫政[2015]51号)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重要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而村庄规划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立足于现实条件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做好农村地区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是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据,对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加强农村地区生产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县(区)要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满足村庄合理建设需求出发,切实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工作,引导村庄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建设安全、经济、实用和美观的村民住宅为导向,通过规划引导,强化服务指导,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农民合 法权益,确保村庄建设规范、有序,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三、基本原则
1、规划引领、村民主体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科学编制完善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意愿,引导村民住宅有序建设,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加强村容整治,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2、因地制宜、切实可行
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以规划为先导,充分体现农民意愿,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在村庄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要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科学制定村庄整治的计划,确定分批分期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3、强化服务、便民利民
强化服务群众、便民利民理念,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服务指导,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避免推诿扯皮现象。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坚持依法办事,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制度建设,推动服务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加强日常监管,及时纠正违规违法行为,防微杜渐,避免增加农民负担。
5、规划先行、稳步推进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试点引路、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积极探索、总结经验,然后逐步推开,防止不顾当地财力,违背群众意愿大拆大建、盲目铺开。
四、重点工作内容
(一)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落实
各县(区)要对村庄规划工作进行整体安排落实,认真审查核实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做好技术审查和指导,有效保障规划成果“好编、好懂、好用”。
1、村庄规划的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标准,分类编制。按照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治理空心村的要求,分类编制村庄规划,保证成果高质量、易实施,科学引导村庄建设。优先编制完善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传统民居资源丰富、以及建设活动频繁、需要加强保护的村庄规划。对自然条件恶劣、不具备发展条件的村庄,与产业扶贫相结合,编制搬迁规划。对平原地区的村庄,根据特色农业布局,选择条件成熟、积极性高的地方,编制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对缺乏产业基础的地方,根据实际编制完善村庄整治规划,重点推进人居环境改善,保障农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对城中村、城郊村和产业集聚区内的村庄,要有序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
二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要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编制自然和谐、各具特色的村庄规划。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资 源丰富的村庄,要充分依托历史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编制完善保护性发展规划。
三是相对集中,节约资源。结合村庄搬迁合并,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向小城镇、中心村聚集。对缺乏产业支撑、以传统农业为主的一般村庄,按照“好编、好懂、好用”的基本要求,以保障基本生活条件和开展村庄环境治理为主要任务,积极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和实施,努力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村镇发展新格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是严格规划,依法管理。村庄规划编制,既要严格标准、积极实施,又要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实现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2、村庄规划的主要任务
村庄建设规划的基本任务是在乡(镇)总体规划(含乡镇域规划)所确定的村庄规划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和界限,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居民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内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步伐,重点是完成经济条件好、产业特点突出、地方特色明显,以及铁路、国道、高速、省道、县乡公路、景区道路两侧和中心城区、各县(区)周边乡镇的村庄规划,力争到2018年,基本实现农村规划全覆盖。
3、村庄规划的主要内容 按照《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村庄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和《河南省村庄规划建设导则》,依据乡镇域村镇体系规划,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调整优化村庄居民点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引导企业合理聚集,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合理确定村庄人口和用地规模;科学安排交通、环保、环卫、供水、排水、供电、通讯、防洪、防灾等重要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明确村庄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发展重点,统筹协调各类建设时序。
(二)依法履行村庄建设审批程序
依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规范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审批程序。
1、村民住宅建设规划许可审批程序。进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村民应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国土部门书面意见、房屋用地四至图及房屋设计方案或简要设计说明、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由村委会签署的意见等,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村民住宅建设必须经过村民委员会同意,并
2、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许可审批程序。进行乡镇企业、乡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的,个人或建设单位应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的书面申请,申请材料应包括:国土部门书面意见、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由村委会签署的意见、建设项目用地范围地形图(1:500或1:1000)、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以及法律法规要求的其他应当提供的材料。乡、镇人民政府应自申请材料齐全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3、乡村住宅建设规划许可公示。根据“一户一宅”政策要求,坚持“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已经取得乡村住宅建设规划许可和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许可的用地情况进行公示。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自受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对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依法作出准与许可的书面决定,并向申请人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对不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应依法作出不予许可的书面决定,并说明理由。
(三)强化基层服务指导和监督
1、强化基层管理,配备村庄规划管理专干。每村配备1-2名规划专管员,并解决好报酬,负责日常村庄规划落实,指导村民依规建房,做好基层规划管理和服务,维持村庄建设秩序。
2、强化培训,做好技术指导。要分期、分批培训村镇领导干部,加强基本规划知识的培训;加强对乡镇级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和村庄规划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总结交流各地的经验,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3、加强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平台,切实做好《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教育引导村民增强法律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利用乡镇规划展示厅、村庄规划展示室(展 示板)的宣传普及作用,引导村民参与规划、了解规划、遵守规划、自觉知法守法、依法按照规划有序进行建设活动。
4、强化督导,保障规划落实到位。乡镇政府要切实履行村庄建设管理和服务职责,发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和村庄规划员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村庄建设特别是村民住宅建设的管理和日常检查、巡查,对违法建设行为及时制止、报告和查处。各县(区)要加强对乡镇规划工作的指导,建立巡回检查督导制度,会同乡镇政府联合执法,及时纠正制止和依法查处农村违法违规建设行为。
(四)全面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管理
一是按照《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格按规划组织农房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建设用地审批,坚决杜绝未批先建等违章建设。二是要坚持政府管理与引导相结合,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逐步集中建房,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三是村庄建设要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时序,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严格按照批准的许可要求建设。按照《河南省农村宅基地用地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36号)要求,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和宅基地用地标准,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村内空闲地进行建设,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和生态公益林地,严禁占用基本农田,严禁“小产权房”开发。对将原有住宅出卖、出租、赠与他人和已参加过集体建房的,不准再申请建设住宅。农村村民在原有宅基地之外申请新建住宅的,其原有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收回。
城市、县(区)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村民住宅建设的规划工作,依权限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 可证;乡镇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村民住宅规划管理,依权限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履行对村民住宅建设违法行为的监管职责;村民委员会负责对村民住宅建设申请进行审查,组织验线,排查村民住宅建设安全隐患等工作。
五、规划管理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村庄规划管理工作列入年度考评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村庄规划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和组织领导方式,落实责任。
(二)加强宣传教育。各县(区)要加大对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推进乡村建设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村庄规划专管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要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普及村庄规划,发挥村庄规划展示室(展示板)的作用,积极鼓励村民参与规划,引导他们了解规划,提高遵守规划的意识。
(三)加强监督检查。各县(区)要加强监督检查,依法行政,对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不符合城乡规划要求、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
(四)建立完善规划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确立长期行动计划,明确建设的重点、时序。加大对村庄规划的投入,抓紧组织编制科学合理、操作性较强的村庄规划,有效指导村庄建设。对新型农村社区,已经建成的,要创造条 件引导居住,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已开工建设的,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规范,合理加以利用,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造成浪费;未开工建设的,要重新进行论证,仍有必要建设的,按集体建房有关规定执行。
当前, 全国各地对于村庄规划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国内众多学者对于村庄规划的理论、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张泉、梅耀林等结合长期的村庄规划建设实践, 深入研究村庄规划的基本要素、空间要素及其内在联系, 全面揭示村庄规划编制的基本理念与一般规律, 提出了通过村庄规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促进产业发展、提升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
道路不仅作为村庄肌理脉络以及空间形态的主要塑造因素, 并且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对外交流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也是村庄规划的重点内容。国内学者对于村庄道路系统的规划研究的不多, 张泉、梅耀林等从布局形式、道路功能、路面材料、停车场等方面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进行了梳理, 覃永辉等从村庄道路系统的限制条件和具体要求两方面对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了思考。相关学者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的研究各有侧重点, 但均没有从道路交通规划要素的角度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研究, 本文结合宿迁市村庄规划实践, 尝试从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要素方面对于村庄道路系统规划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关建议。
2 村庄道路交通规划研究
2.1 路网形式
村庄路网形式一般包括:一字形、并列形、鱼骨形 (丰字形) 、网格形、环形 (圆环、方环) 、扇形以及自由行。这些也是一般城市路网的主要形式。各种路网形式各有特点, 根据多个村庄规划实践, 网格形的路网最适合于一般村庄, 如泗洪县上塘镇桑园村、泗阳县高渡镇高渡嘴村、泗洪归仁镇大口村、宿城区南蔡乡果园村、宿豫区关庙镇陆相村、宿豫区黄墩镇曹甸村等大部分村庄均采取网格形。这种路网形式可达性好, 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投入, 且符合村民原有的直线排列住宅的意愿。为绝大部分的村民所认可。另一方面, 居民村庄内出行基本采用步行, 因此, 村庄总体格局应尽量呈正方形, 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除了地形高差较大的情况, 村庄路网宜采取网格形。当村庄水体较为丰富时, 滨水道路可依水而行, 其他道路尽量成方格状 (见图1~5) 。
2.2 道路等级及宽度
城市道路一般分为过境公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巷道等几个等级。其主要依据道路功能的不同确定道路的级别。村庄道路系统等级划分虽然不需要如城市道路般如此详细, 但也应该根据道路的功能不同划定不同的等级。
覃永晖等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建议道路系统采取二、三、四三个等级, 其分类未能体现村庄道路的不同功能。本文尝试根据道路功能对村庄道路进行分级。
2.2.1 道路功能
根据规划实践, 村庄道路功能可分为三种。第一种为对外功能, 主要是村庄与镇区之间联系功能, 其形式可能是过境式, 也可能是尽端式。第二种为联系功能, 指村庄居住组团之间联系和居住组团和对外公路之间的联系。第三种为日常出行功能, 指居民住宅之间的日常活动联系功能。
2.2.2 道路等级及宽度
与村庄道路的功能相对应, 可将村庄道路系统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对外公路, 其宽度及走向取决于村庄的区位, 由上位规划确定。宿迁市镇村道路一般规划为三级路, 村庄的对外公路也就采用三级路标准, 宽度一般为6米或7米;第二级为村庄主路。一般来讲, 村庄主路上会有一定的交通量, 其宽度宜采用4米或5米, 方便会车;第三级为宅前路和宅间路, 宽度只需满足行车功能即可, 考虑一般小车的宽度 (2米左右) 及车辆行驶摆动距离 (0.5~1米) , 其宽度宜取2.5~3米 (见表1) 。
2.3 交通设施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交通设施主要指公交场站、停车场和加油站。村庄由于其人口规模、居民出行方式等与城市区别较大, 因此, 交通设施布局方面与城市交通也有着极大的区别。
2.3.1 公交场站
一般村庄规模小, 人口少, 达不到设置公交场站要求, 因此, 在村庄规划中, 公交场站可不予考虑。
2.3.2 停车场
规划村庄户型一般都有一定面积的院落, 而村庄内部出行基本采用步行和非机动车, 因此, 对于一般村庄而言, 并不需要规划公共停车场。在公共建筑前布置一定面积的广场即可满足停车要求。对于有旅游资源或者有一定产业规模的村庄, 可结合旅游区出入口或货物集散区设置公共停车场。宿迁市几乎所有的村庄规划停车场均结合公共建筑前广场设置。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合的。
2.3.3 加油站
对于加油站的规划, 国家采取了严格控制的政策。因此, 在村庄规划中, 除上位规划有加油站布点的情况外, 不应新增加油站。若村庄有特色资源, 运输需求高, 可向上及部门申请设置便利加油点。
2.4 交通引导
2.4.1 城乡区别
交通引导主要指以交通走廊或者枢纽等交通资源引导用地的合理布局。一般村庄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资源就是对外交通。因此, 村庄的公共建筑往往布置在对外公路的两侧。形成沿路一层皮形式, 这也是绝大部分村庄的现状。然而, 这种公建与对外公路的布局形式会造成明显的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 这是因为村庄对外公路与城市道路不同, 城市道路较宽, 且有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作为缓冲, 公建人流无需直接面对机动车流, 而村庄对外公路很窄 (一般为7米) , 且无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 居民上路直接面对的就是来往的机动车辆, 而村民的交通意识也非常淡薄。
2.4.2 村庄公建布局模式
针对这种情况, 经过大量的实践探索, 提出“临近而不贴近”的村庄公建与对外公路布局形式。其主要布局形式为:村庄公建呈一横一纵排列, 即一排建筑平行于对外公路, 另一排建筑垂直于对外公路, 平行的建筑由对外公路退后一定距离, 约20~40米。其面前形成一个小广场作为缓冲。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村庄公建快捷的对外交通联系, 又减少了公建与道路交通之间的相互干扰 (见表2、图6—9) 。
这种公建与对外公路 (或者对外公路联系道路) 的布局模式适合于一般的村庄。村庄规模较大或者村庄对外公路等级高、过境交通量大时, 可沿路设置较大规模的公共服务中心, 但也必须退让主要道路20米以上, 以保证有一个人流与机动车流的缓冲区。
3 结语
本文结合长期实践经验, 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角度研究村庄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 并提出一般村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的建议。对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道路系统规划有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泉, 王晖, 梅耀林, 等.村庄规划[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刘宇红, 梅耀林, 陈翀.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方法研究.城市规划, 2008 (32) :75-79.
关键词:广州;村庄规划;问题;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2-0049-05
一、村庄规划编制进展情况
(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简单回顾
到2012年底,广州共完成两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一是1997-2000年的全市中心村规划编制工作;二是2007-2009年的全市行政村(主要分布在白云、番禺、南沙、花都、增城、从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至2009年11月,全市5个区、2个县级市共计1139条行政村中,完成了1075条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另有64条行政村因涉及整村搬迁、异地安置,或已纳入城中村编制范围的行政村不再编制村庄规划。
(二)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展情况
为破解两轮村庄规划实施“落地难”问题,广州为2013年启动的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搭建了科学的管理组织架构,全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一是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由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任组长的村庄规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村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督促检查三个专责工作组。广州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领导挂点督导村庄规划编制。二是落实编制经费资金投入。为更好地编制村庄规划,各区(县级市)都按行政村数量配置了编制经费,聘请设计单位参与规划编制工作。三是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从动员到现状摸查都充分听取村民对新增分户、建房、产业发展的诉求,尽量把村民的合理要求反映和体现在村庄规划中。四是部门有效联动。本轮村庄规划发动和动员国土、房管、公安、统计等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尽可能让职能部门的管理意图和需求能够体现在村庄规划中。
二、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按照相关工作方案和计划如期推进,但在编制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用地规模不足
当前,广州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规模已超出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规模(见表1)。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广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从2005年的356.8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1年的415平方公里,年均增长9.7平方公里,但是《广州市土地利用规划2010-2020》落实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仅为213平方公里,要实现该目标,需要从2012年起每年减少约20平方公里,村民显然无法接受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规模编制的“减法”式村庄规划;甚至有部分村庄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根本没有建设用地。因此,在本轮行政村规划编制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建设用地规划指标支撑,依据土地供应现状编制的村庄规划依然面临“落地难”问题。
表1 广州市及各区(县级市)建设用地规模现状与规划情况
2012年(km2)2020年(km2)超出(km2)
广州市415213202
白云区835033
番禺区847113
花都区992772
增城市503614
从化市673334
注:此表建设用地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二)新增分户及农民建房需求不断
广州从2001年起基本上停止了农民建房的审批工作①,不再审批宅基地,农民公寓建设又无具体的文件规定,导致农村建房无序,新增分户也一直积压,造成历史遗留问题严重。根据现状摸查结果,到2020年,花都区新增分户约3.08万户②,历史欠帐分户1万多户;增城区新增分户约4.9万户,历史欠帐分户2.2万户;番禺区新增分户需求为4.7万户。由于新增分户及农民建房需求日益增长,而建房审批又无合理渠道,造成农村住宅违法建设形势较为严峻,广州有集体产权证的村民住宅占住宅总数的比例约50%左右,另有50%左右的农民住宅没有合法手续。
(三)农村土地资源利用和管理粗放
一方面广州农村建设用地规模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粗放管理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现象十分普遍,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亟待提高。以农民住宅建设为例,广州农村既存在着大量新增分户的建房需求无法满足的同时,已有农民住宅实际面积大大超标,“一户多宅”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建新房后,旧有住宅不退出,仍然占用建设用地。据《广州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数据显示,1996-2010年,广州农村居民点用地呈持续增长态势,由32778公顷增加到40554公顷,广州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中,城市、建制镇、村庄、采矿用地所占比重分别为50.21%、17.08%、30.69%、2.02%,村庄用地比例超过30%,农村居民点所占比例过大是造成广州市建设用地效益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广州市农村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指引(试行)》③,广州市十区农民住宅用地基底面积不超过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超过280平方米。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已有农村住宅建设绝大部分区(县级市)都超标,番禺区户均住宅基底面积128.39平方米,户均住宅建筑面积308.13平方米;增城户均住宅基底面积186.2平方米,显示出农村住宅建设不够集约,是农村建设用地紧张的根源所在。
nlc202309040929
(四)空心村整治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村都建设了新村,新村集聚的人口也越来越多,而在新村建房的农民,原有在旧村的宅基地与房屋均不退出,旧村逐渐衰落、凋蔽、荒芜,人口稀少,建筑陈旧,逐渐演变成了空心村。空心村整治遇到的难点在于:一是在旧村原址拆建。旧村住宅均有权属,且各权属人宅基地面积均较小,因而农民不愿意在原址拆建,宁愿另辟新址建设;二是拆除旧村异地新建。由于各村除了建成区外,均为非建设用地,新村落地难度大。此外,广州还有不少具有传统岭南特色的古村落,大都已经废弃,虽然大部分村民希望对这些古村落进行保护并加以开发利用,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但由于缺乏维护资金使这些古村落保护举步维艰。
(五)农民公寓建设缺乏政策指引
由于广州市仍然未出台农民公寓建设指引、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措施,导致农民建房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虽然广州远郊村庄的村民对建设农民公寓接受程度不高,但相当一部分城中村、城边村由于土地资源日益紧缺,新增分户人口逐年增加,而且地理位置靠近城市中心区,村民对于建设农民公寓有积极性,但苦于广州市迟迟未能出台建设农民公寓的政策措施,这些村庄迫切要求广州市尽快出台广州建设农民公寓的政策措施或实施意见,以缓解建设用地不足问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六)农民对村庄规划认同度和支持度有待提高
农民对村庄规划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较低,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前两轮村庄规划都未能较好地落地实施,导致农民对政府的公信力,对村庄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都产生了怀疑,认为本轮村庄规划编制依然是浪费人力、物力,不会解决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建房、经济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实际问题。二是农民对村庄规划的目的和作用不够了解,甚至还有恐惧、排斥心理,认为通过现状摸查,担心政府会“秋后算帐”,使农民自身利益受损,因而对村庄规划存在一定的抵触和消极情绪。此外,由于行政村下属的各经济社的经济发展和利益诉求不一样,因而村在协调、权衡各经济社发展方面存在难度,客观上也导致对村庄规划的支持度大打折扣。
三、对策与建议
为更好地完成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针对上述编制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如下对策措施。
(一)树立村庄规划编制的创新意识
1.坚持疏堵结合。本轮村庄规划一定要对农民建房有合理的解决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政策指引,引导农民建房朝着政策有指引、报建有渠道、批准有公示、实施有监督的良性循环发展轨道。尤其要坚持疏堵结合,放开正常的报建和审批渠道,大门要开;又要控制不合理的建房需求,后门要关。既要正视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开动脑筋,走出一条符合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州土地资源现状与管理要求的农民建房的创新之路。
2.坚持上下结合。以往村庄规划之所以实施落地难,部分原因在于已有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是“自上而下”,在充分体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意图的前提下,没有考虑和顾及村集体及广大村民的需求。有鉴于此,本轮村庄规划要坚持上下结合,政民互动,重视建立和完善“自下而上”的意见表达和反馈机制,多倾听村委会及广大村民对村庄规划的合理化建议及发展诉求,使基层的发展要求和合理诉求能够较好地体现在、融合在村庄规划中。
3.坚持城乡并重。本轮村庄规划编制必须坚持城乡并重的理念,既体现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要求,又要反映农村的地方特色。特别是对城中村、城边村,考虑到城市发展需求及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在农民建房、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尽量向城市标准靠拢和看齐;而远郊村则尽可能体现农村的发展特色。城乡一体化并不是城乡一样化,通过编制村庄规划,挖掘村庄特色,使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
(二)多种途径弥补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足
1.探索建设用地指标市场流转途径。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结合生态环境治理、“迁村并点”工程、农村居民点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散乱、废弃、闲置、低效的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整治。鼓励村集体自主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土地综合整治,建立建设用地指标流转市场,整治后的节余建设用地指标允许在市场流转,制定市场流转土地整治节余用地指标的配套政策,还利于农,还地于农,提高村庄复垦闲置用地的积极性,实现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建设项目的用地规模。在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前提下,通过用地挖潜、腾挪置换等方式,将用地规模优先安排用于规划期内村庄急需的建设项目,并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急需建设项目的用地边界和用地规模,优化村集体用地布局,强化土地用途分区,保障村庄规划落地实施。
3.通过“三旧”改造,深入挖掘村集体土地利用潜力。建议今后在农村地区建设产业园区,原则上以镇(街)为单位,把各个村的建设用地指标以土地入股形式,在镇(街)集中兴办的产业园区实现各村利益分配。同时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用地配置方式,选择耕地保有量较大的3个北部山区镇作为试点,按照耕地保有量的一定比例安排农村经济发展用地,以切实解决长期没有建设用地指标而且发展困难的行政村。
(三)合理解决农民住房建设需求
1.制定乡村规划建设许可证核发的操作办法。对于远郊村,规定在固化界限范围内的村民住房建设,允许采用单家独户的形式建设住房。对于符合“一户一宅”,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手续完善的农民建房,规划部门准予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农民建房开通正规的报建、审批渠道。对于《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核发,采取村民自行申报,村加盖意见、镇审核,然后在村公示的形式予以确认,对于违反相关规定套取建房指标的村民予以重罚。
2.制定建设农民公寓的相关政策指引。对于城中村、城边村鼓励建设农民公寓,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实行两证管理,合理引导农民“上楼”。一是落实农民公寓用地选址。在村庄布点规划及村庄规划中落实农民公寓用地选址,并在土地利用功能片区规划中落实用地规模,保障农民公寓能够真正实施。二是形成示范效应。以征地拆迁安置区为突破口,高标准建设几个标杆示范区或农民公寓拆迁安置区,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在白云区、番禺区先行试点,主要是针对新增分户农民,待取得成功经验和做法后再在全市推广。
nlc202309040929
3.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一是规定宅基地不能继承。明确要求原有房屋户主去世后,其占有的宅基地指标不得转移到已有宅基地子女名下,但给予货币补偿,通过货币一次性补偿形式取消该宅基地,逐渐减少宅基地指标,从而有效控制宅基地无限蔓延趋势。二是制定科学的分户办法。对村民只有一个子女的,要求必须跟父母一起居住,不得分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的,其中一个必须跟父母一起居住,不得个个新增分户。三是保障农民长期收益。对退出宅基地的村民,除了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外,还可以将宅基地与股份分红结合起来,通过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分红比例等方式保障其长期获益。四是提供子女购房优惠。对退出宅基地的村民,其子女满足一定年龄或达到结婚条件的,允许其以优惠价格甚至象征性收费购买农民公寓。五是对空心村旧房进行确权。对空心村旧房一旦确权确认成功,就要抵扣日后新增分户指标,或是政府等价回购重新安置,让旧有宅基地彻底退出。
(四)促进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1.实施“空心村”整治计划。一是实行奖励措施。对改造并成功盘活利用“空心村”内建设用地的村集体,经市、区土地管理部门确认后给予适当奖励。二是对拆除旧村进行补偿。拆除旧村后,原旧村地块既可以由政府收储另作他用,也可以复垦为耕地,无论哪种形式对拆除的建筑物进行货币化补偿。在原址或另辟新址建设的房屋鼓励建设农民公寓。在部分城边村,可以尝试先拆后建,旧屋拆除后才可建新房,村先建设一批周转房,村民在新房建好前可先安置在周转房,坚决防止和杜绝“建新不拆旧”以及产生新的“一户多宅”。三是是古村落的开发保护。对于有保护价值的古村落,通过有关部门认定后不予拆除,但经过适当经济补偿后,统一收回村集体,修缮后开发经营或作公共场所。
2.创新土地管理政策,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一是合理布局村社集体建设用地。通过“三旧”改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引导村社集体经济组织转变散、小、杂、乱的低效用地模式,合理布局村社集体建设用地。二是推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以出让、出租、入股、合作等形式流转,适度集聚规模化经营。三是推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以探索成立土地合作社为契机,引导村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入股土地合作社,发展村社集体经济。
(五)协调规划管理和土地管理的关系
1.下放管理权限,推动规划尽快实施。按现行规
定,广州村民住宅建设经所在的经济社、村委会、镇政府三级部门审查同意后,上报区职能部门,职能部门联合审查后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根据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建议将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权限下放到镇政府或街道。区政府加强监督和监管,凡是发现不符合报建条件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一经查出,对镇(街道)将严肃处理,并通报全市。
2.采取建设用地规模镇(村)内平衡方式。建议制定灵活的土地管理政策,在每个村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前提下,采取建设用地规模村内平衡或者镇(街)内部平衡的方式,也就是土地管理部门控总量不控边界,根据村庄规划的要求,可统一建设用地位置的调整,从而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
3.加强镇(街)规划管理机构建设。目前,随着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批及监督检查等工作逐渐铺开,以及规划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规划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工作开展难度大,建议在镇(街)设立规划管理所,配置一定数量的编内工作人员,专人协助各镇(街)实施村庄规划管理。
(六)加强产业引导,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加强政府对村庄产业发展的引导。一是对于城中村、城边村,以发展服务业为主,通过“三旧”改造对现有旧村庄、旧厂房进行更新开发,发展商贸、商务、餐饮等服务业。二是对于远郊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三是对于耕地保有量较大的村,按照耕地保有量的一定比例安排农村经济发展用地,并在产业园区集中集聚,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的开发模式。
2.促进村社工业转型升级。一是解决园区用地历史遗留问题。采取区(县级市)、镇(街)、村(社)共同筹集资金的方式,为园区补办用地手续,缴纳用地罚款,解决历史遗留用地问题。二是提升产业发展档次。以厂房、商铺出租为主的租赁经济,在原定租期到期后,根据各区(县级市)产业发展方向和副中心建设的产业发展需求,选择附加值高、产业链条长的项目签约,适当提升产业发展门槛和发展档次。
3.对分散的村社物业经济进行归并,统一建设工业园区。坚决淘汰一批不符合各区(县级市)产业发展方向的低端、落后的村社工业,关停一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出租屋工业小区,将村社工业集中整理到镇统筹的工业园区,村社不再新建新的工业小区,节省出来的土地资源由镇统一规划建设,每个村以入股形式享受分红,改变以往村社工业遍地开花的做法,尝试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村社工业发展新路,改变农村低效用地方式。
(七)加强对村庄财政资金投入
1.加强对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结合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适当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对没有达到贫困村标准,但又相对贫困的村庄实施重点扶持,加强文化、卫生、体育设施,以及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改善村容村貌,并加强后续管理,适当增加后期维护运行资金投入,确保设施长久发挥作用,造福于村民。
2.整合涉农资金投入。以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为契机,整合涉农资金投入,按照村庄规划实施的轻重缓急,每个镇(街)选择1-2个村庄进行试点,把市、区两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归口到一个部门统筹集中使用,借鉴美丽乡村资金投入模式,先行对村庄规划试点实施集中投入,发挥“以点带面”作用,通过逐年建设不同村庄形式,逐渐覆盖全市域,增强村庄规划实施的展示度与影响力。
3.在土地出让金收益中设立村庄整治专项资金。为筹集村庄建设资金,按照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建议在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按照一定比例,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空心村”改造、农民公寓建设等,专项资金只能用于旧房屋拆除补助、收回宅基地补助、基础设施配套、退宅还耕工程建设支出,坚持专款专用。
(责任编辑:汤钦乐)
【村庄规划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村庄规划合同09-29
村庄规划总结11-23
最新村庄规划方案10-11
旅游村庄发展规划06-15
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流程09-12
某村村庄规划范文09-13
对村庄建设规划的感悟11-15
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11-24
村庄环境整治06-08
绿色村庄标准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