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11篇)
执教者:徐志红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怒、暮、燥”等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能力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养成留心观察、热爱大自然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 试换一种说法。
三、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四、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各种花开放的资料、照片,及“花钟”钟面演示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说起美丽的鲜花,我们都喜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去
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多媒体出示鲜花)
师:谁能用一个四字词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画面吗?(指名谈感受)师:好样的,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师:你们知道吗,美丽的鲜花里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
第13课《花钟》。带着你们的理解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过渡:你们真会提问题,相信我们学完课文答案就可以揭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掌握生字
师:那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
(大屏出示读书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你们读得都很认真,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有信心吗?(生读词语:火车读-男女接龙读)
师:看来大家对课文的生字词都掌握得不错,掌声送给自己。
过渡:刚才,同学们提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花钟到底是什么样?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等。下面,请同桌合作读课文,把生字词读准确的同时找找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同桌读课文-反馈花钟的样子-课件出示句子-板书:不同时间开放)
(三)品读首段,感知写法
一)借“钟面”演示图加深理解花钟的含义
师: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把花的名字圈出
来。
师:课文一共介绍了哪几种花?(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点击花名变色)
师:这些花开放的时间都不同,让我们一起来摆个花钟吧!(多媒体出示钟面)师:你们真能干,只有这些花能告诉人们时间吗?(不是)
你怎么知道呢?(预设:你看,花钟上其他时间还没有花开放呢,所以课文
用了一个什么符号?——省略号)
师: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真妙,我们一起来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对比品读
师:老师有个疑问,课件出示: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反馈:牵牛花开了。)
师:这两句话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我们分组来读读吧!(生分组读)
师: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指名反馈)
师:预设答案:因为作者把牵牛花当作人来写;写出了花的颜色,样子;形象生动。
师:在作者笔下的牵牛花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吹字,把牵牛花写活了,除
此之外,作者还抓住了牵牛花的颜色和形状来写呢!)
师:牵牛花在吹喇叭的时候,心情一定特别的——(生:开心)
我们带着开心的感觉把这句话读一读吧!(生齐读)
师:除了牵牛花,其它的花是怎样开的呢?请你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课件出
示: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莲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寿菊___________________
烟草花___________________
月光花___________________
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反馈)
师:这些句子中,你认为哪句话写得美?美在那里?
预设:
生1:我认为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这句话写得美。因为作者把蔷薇当人来写。师:我们也来绽开我们的笑脸,比一比谁笑得最甜最美...都很美,让我们带着这表情来读读这句话。
生2:我认为睡莲从梦中醒来这句话写得美。因为睡莲跟人一样会做梦。
师:从梦中醒来的睡莲,感觉一定很舒服,你来读读这一句话吧!
生3:我认为万寿菊欣然怒放这句话写得美。
师:怒的意思是什么?(生气)这里是写万寿菊开得很生气吗?(不是)想象一下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开得怎样?(生反馈)来,一块看一看,这就是欣然怒放的万寿菊。它的花瓣全打开拉,开得多么有活力。同学们,读一读这个句子,把万寿菊欣然怒放的气势读出来,谁来?(指名读-再读-全班读)
生4:我认为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这句话写得美。因为作者把烟草花当人来写,形象生动。
生5:我认为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这句话写得美。
师:假如你就是月光花,你会怎样舒展。女孩子站起来+动作读句子。(自由自在,想怎样开就怎样开,多美啊!老师看到一大片的月光花。)
生:我认为昙花含笑一现写得美。因为它像人一样笑。
师:昙花开放的特点是„一现说明时间短,介绍昙花开花时间,引出成语:昙花一现。
师:孩子们,通过想象我们仿佛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在我们眼前绽放的样子,想亲眼看看吗?让我们再次走进花的世界,老师和你们边欣赏图片边接读课文,把对花的美读出来。
三)运用写法,拓展练笔
师:同样是表达鲜花的开放,作者却写得那么生动形象,是因为作者把鲜花当作
人来写;还抓住鲜花的动作、颜色、香气、形状等来写。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当当小作家,看谁把这些花写得最美。
(课件出示:玫瑰花___________)
师:你们说得真好,这么快就掌握了这种写作方法。
师:作者把这些花描写得那么美,说明作者对这些花充满了——(喜爱之情),我们也要向他一样仔细观察、热爱大自然。
师:那么,为什么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呢,这又与什么又关系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课文吧!(板书:原因?)
六、教学板书:
不同时间开放
花
仔细观察 热爱大自然
1.会认8个生字, 会写6个生字, 理解、积累好词佳句,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 学习“同种意思不同表达”的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词悟句, 感情朗读, 学习“同一个意思不同说法”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
猜一猜:花的头衔。
牡丹:这位雍容华贵, 气派十足, 有歌赞曰:啊!牡丹, 百花丛中最鲜艳。
月季:这位妩媚动人, 与牡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芍药:这位为花的王国日理万机。
杜鹃:这位娇艳欲滴, 清新宜人, 她是?
荷花:这位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在水中亭亭玉立, 婀娜多姿。
兰花:这位落落大方, 彬彬有礼, 如谦谦君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激趣导入。
1. 揭题:板书:花钟。
2. 质疑:读了课题, 你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 认识花钟。
1. 自由读文, 读准字音, 努力读通课文。想一想:文中介绍的花钟到底是怎么样的?
2. 交流反馈。
(1) 生字词教学 (强调书写:醒、修、播) ; (2) 交流:花钟到底是怎么样的?
3. 学习最后一段。
(1) 指名读; (2) 了解词语:“大致”, 为后面的词语“左右”教学做铺垫; (3) 指导朗读:长句子; (4) 这位植物学家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来夸夸这位植物学家吧!
三、细读探究, 品味语言。
师:这花钟上没有数字, 也没有指针, 那么看花钟, 怎么知道时间呢?
(要看懂花钟, 一定得知道什么花是几点钟开。)
1. 自由读, 找一找这一段介绍了哪些花, 用“~~~”把花的名字划下来。
2. 交流:花名 (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3. 引读。
4. 改写句子, 体会写法。
老师把文章改了一下, 出示:牵牛花开花了, 蔷薇开花了, 睡莲开花了, 午时花开花了, 万寿菊开花了, 烟草花开花了, 月光花开花了, 夜来香开花了, 昙花开花了。
师:和课文相比较, 谁写的好?你能找到生动的语言改一改吗? (根据学生改的, 随机学习句子)
A牵牛花: (1) 指名读。 (2) 你发现了吗?作者怎么写小喇叭的开放。 (拟人手法) (3) 朗读指导: (抓住关键词:吹起) 。
B蔷薇: (1) 读读句子。 (2) 你发现什么了? (同样写花儿开放, 用得词语不一样) (3) 指导朗读 (抓住关键词:绽开) 。
D昙花: (1) 昙花的开放为什么会含笑一现呢? (2) 引读, 齐读。
5. 小结写法:同样是写鲜花的开放, 方法却不一样。
6. 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花时, 体会写法。
1. 齐读: (时间词语)
2. 从这些时间词语中, 你发现了什么?
(1) 从早到晚有顺序的写, 从凌晨的四点一直写到晚上九点。引读:这些花是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2) “左右”用得好。为什么要用上“左右”这个词呢?文中有一个“左右”的近义词是什么?联系“大致”体会文章表达的准确性。 (3) 时间词的位置不一样。 (有的放前面, 有的放中间) 为什么最后三种花的开花时间要放在句子的中间来写? (4) 总结:第一段写作特点——同种意思, 不同表达 (词语, 句序) ;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五、学以致用, 写话迁移。
1. 补充:
(蒲公英茉莉荷花芍药花)
2. 练笔:
学着作者的写法, 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种花, 写一写什么时候什么花是怎么开的。 (如果你能够用上一些好的词语, 写出花开的姿态, 颜色, 或者香味, 那你就更棒了。)
3. 交流:
(指名读、同桌说)
六、欣赏花钟, 积累词语。
1. 幻灯出示, 学生读文。
2. 出示词语盘点, 齐读。
七、课堂小结、引入下节
同学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一首反应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作者冰心。诗中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准确又传神地刻画了兄妹俩不同的个性特点及喜雨爱水的心理特征。全诗语言欢快流畅,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
设计理念
①随文识字;②情景说词;③开心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和新词,认识新偏旁。
3.体会夏日儿童玩水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學习、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愉悦心情,并能将自己的体会带进课文朗读中。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出示“夏天”一词。师: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说说在夏天你最喜欢做些什么?
2.师:让我们一起跟着镜头找寻夏日里最美好的记忆吧(播放孩子雨后广场踩水玩耍的视频)!师:他们在做什么(板书:踩水)?从他们的脸上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快乐)?
3.师:也是这样的一个夏日雨后,著名作家冰心奶奶在天安门广场看到一群正在踩水嬉戏的孩子。她被眼前的情景逗乐了,不禁提笔写下了一首有趣的小诗。题目是——雨后(出示课题,学生齐答)。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过渡。师:这首诗着重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自由地读读课文吧。
2.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⑴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圈起来多读几遍,不会的可以请教同学、老师、字典。⑵努力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汇报。这首诗着重写的是小哥哥和小妹妹雨后踩水的故事,体现了广场上一群孩子雨后玩水的快乐。
三、识字学词、诵读课文
1.过渡:小哥哥最淘气,让我们先去看看描写小哥哥的段落吧!
2.出示第二节。⑴慧眼识生字。①师:“谁能又快又准地找到本小节生字。”②学生汇报并读生字。③分析“劲”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去掉拼音,指名读。⑵动脑学生词。联系生活理解“使劲”的意思。师:生活中你做什么事会用上“使劲”这个词?能用动作表现吗?练习用“使劲”说完整的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师:从这一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快乐)?带着快乐的心情读文章的第二小节(突出“使劲”“溅起多高”,指导学生读出踩水时快乐的心情)。
3.出示第三节。过渡:正当小哥哥使劲踩着水花时,突然意外发生了!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小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指名找生字。②请小老师带读生字。③分析“奋”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④指导认识“身字部”及“射”字书写,比较“身”字与“身字部”的区别,教师范写,并指导学生认真书写。⑤出示去拼音的生词,请学生齐读。⑵动脑学生词。①理解词语。②练习用“糟糕”这个词说一句话。⑶用心读课文。①指名读。②齐读。
4.出示第四节。⑴慧眼识生字。①教学方法同上。②学习“矢”字部,学习“短”字书写。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词义。⑶用心读课文。表演读。过渡:雨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风光(出示雨后美景图片)。课文如何写雨后美景呢?出示第一节。⑴慧眼识生字。教学方法同上,分析“梢、赤”的字形,交流记字方法、组词。⑵动脑学生词。利用图片理解“树梢”的意思、练习说话。⑶用心读课文。齐读课文。
四、听师范读,提出质疑
过渡:看见小朋友们读得这么起劲,我也想加入进来,欢迎吗?
1.师生配乐轮读。
2.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师:学贵有疑,相信课文读到这,大家一定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学生汇报。为什么小哥哥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可心里却那么兴奋与骄傲?为什么小妹妹怕自己摔跤,还希望像哥哥那样摔上痛快的一跤呢……师:让我们一起把这些小问号留到下一节课再学习吧。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方法。很高兴和你们一起学习了这首有趣的诗歌,是你们让我知道了,拥有一双慧眼可以发现那么多生字,动脑筋学新词原来那么有趣,用心读课文才能发现文字的美,学会质疑才能收获更多,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在以后的日子它会一路伴你我同行,给予我们更大的帮助!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花钟)师述: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花钟》。
2、请同学们打开书52面,自由读课文,看看哪部分最有趣。
二、理解感悟
1、学习第3自然段:
⑴ 指名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⑵ 说说有趣在什么地方?
(师引导学生找到“刚刚”、“大致”,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⑶ 师述: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几点钟,这太奇妙了,我们去看一看。
⑷ 课件播放花钟画面。(师配上解说)
⑸ 鼓励学生说说看了这么美的花钟,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
⑹ 请同学们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再读一读第3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⑴ 过渡:科学家有意识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了花钟。(板书:开花时间不同)那么,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第1自然段。
①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② 请学生看看出示的句子。小声读一读,说说这些句子写得怎么样?
③ 师述:同样写“花开了”,书上是怎样写的,边默读,边画一画。画完了的同学小声读一读。
④ 课件出示书中的原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⑵ 品读句子:
① 让同学挑一个描写花的句子,用心地、反复地朗读,然后和小伙伴交流一下,具体好在哪里?
② 师生交流。(重点指导朗读,也可尝试让学生对某些句子换一种说法。)
如:指导学生读“昙花开得如此美丽,可生命又如此短暂”;让学生用一个句子描写一下睡莲;让学生说说哪些花还可以用“绽开”。
③ 师述:欣赏了这么美的句子,看到了这么美的花,老师也禁不住想放声朗读,同学们愿意给我一个展示的机会吗?
(师配乐朗读)
④ 师述:听完老师的朗读,你们有什么话想对我说吗?
(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赞美和鼓励,你们的称赞给老师带来了快乐和自信。)
⑤ 学生自由读一读这段。(自由读)
⑥ 指名读、齐读。
⑦ 小结:同学们不但读出了声,还读出了情,这些花被你们读得更美了。
⑧ 讨论:不知同学们注意了没有,这一段后边还有一个省略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还有哪些花在什么时候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⑨ 师述: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课后我们也可以像书中那样用不同的语句把它描写下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不同的花为什么开放的时间不同呢?请同学们分小组学习第2自然段,注意先读书,后讨论。
⑴ 小组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⑵ 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⑶ 小结:刚才小组内自主合作,找到了不同的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小组学习很认真。
三、总结延伸
学习了《花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很多关于花的知识,其实,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就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附:(板书)
花钟
温度、温度、光照
开花时间不同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下这几个方面的思想:
一是合理运用和整合语文课程资源。我们知道,语文课程资源相当丰富,它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教学《花钟》时,我让学生除了从教材上获取信息之外,还有意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有关花钟和有关各种花的信息资料,有助于学生理解、体验、感悟教学内容。尤其是课前,我要学生去查找有关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在课中交流,使课内外相结合,使语文学习走向生活,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阅读期待,从最有趣的段落学起,打破了顺序式的教学模式,并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取舍,突出了重点段——第一自然段的教学。
二是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三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有效的接受性学习有机结合。我们牢固树立学生是阅读教学主体的思想是对的,但是,教师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和示范、讲解都是必要的。因此,在《花钟》第一段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读好这段,我进行了示范朗读,但在第二段的教学中,由于这段只是介绍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原因,学生容易学懂,所以我完全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只进行检查,也只用了少量的时间。
【专家点评】
黄老师执教的《花钟》这节课,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突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其教学设计以“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组成花钟”为主线,以“有趣”为切入口,在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之后,让学生广泛自主阅读,师生共同经历欣赏美、感受美、获得美的享受的过程。具体来讲,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重阅读
《语文课程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读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语言文字的前提。《花钟》一课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黄老师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换词、比较句子、仿说句子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并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反复地朗读、品读、赛读、配乐欣赏读,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唤起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语文课程学习的喜爱之情。
二、重体验
“注重体验”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理念之一。它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点,而且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和方法。在本课的设计中,黄老师要求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花钟和各种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信息资料,以备课中交流;课中,教师适时通过CAI课件展示花钟和各种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样子,让学生欣赏、感觉形状各异的花钟钟面和各种花开放时的美姿。当学生还沉浸在美的感染中时,趁机让学生走进文本,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美。同时把语文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把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
三、重积累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花钟,首先,老师来检查一下学习字词的情况。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花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这么美丽的花他们是怎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一自然段。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这段给我们介绍了一种有趣的现象,文中的中心句是什么?用“———”勾出来,围绕它介绍了哪几种花?
2、看图复述回答: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生答:牵牛花五点开放,蔷薇花五点左右开放……
3这些美丽的鲜花,组成了神奇的花钟,课文中又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来描写的?老师先让小朋友欣赏一下。(1)课件出示第一组:
争奇斗艳 欣然怒放 含笑一现 芬芳迷人
这几个词语,我们该怎么读好它们呢?请小朋友选你最喜欢的一个读给大家听。
(2)课件出示第二组: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绽开了笑脸 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从梦中醒来 在暮色中苏醒
这一组短语都在写什么?(写花儿开放)老师请小朋友选自己最喜爱的一个,边读边用动作演示一下花儿开放时的情景。
2、好,我们先读到这,刚才我们看到了作者笔下的这些花,它们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就像你们一样可爱。看来,写花的开放不止一种说法,用不同的说法,可以表达同一个意思,我们今后可要好好学习这种写法。
3、(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七点左右,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这两个句子请你们读一读,有什么不同?
4、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美丽的花,我觉得这些花就好象你们一样,各有的各的姿态,各有各的性情,那么我们美美的读读吧,齐读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以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为主)
1、不同的鲜花为什么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呢?
2、合作学习:请默读第二段,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吻合”是什么意思?联系课文,你能猜测“夜来香为什么在晚上八点左右开放”吗?为什么大多数花在白天开放?
3、集体交流,老师相机点拨并板书:温度 湿度 光照 昆虫活动。
生:我读懂了……
4、课件欣赏昙花开放的美丽瞬间。
5、理解朗读全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欣赏花钟:聪明的植物学家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你们想去参观吗?(课件呈现日内瓦最早修成的花钟)
2、赞美花钟:参观完你有什么感想?
3、比较句子: “我看到什么花开了,就知道是几点了”这句话对吗? 文中用语言怎么叙述的?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课件出现句子:齐读“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刚刚”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4、是啊,作者用词非常准确,这个看似用来表达模糊意思的词语,实际反映了客观事物真实的状况,反映了科学家遵循客观事实的态度,文中还有几个这样的词语,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
5、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总结拓展
1、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师总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么精彩的文章,是他留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结果。我们也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发现探索美丽的大自然。
3、你能说说,在日常生活中你观察过什么?有什么发现?
教学目标:
(1)品析本文丰富细腻的心理描写。
(2)结合文章内容,训练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3)学习作者的精神,丰富个人对生活的认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海伦·凯勒的精神世界。
(2)品析文章的心理描写。
一、导入 :
(1)朗读《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认识水的片断。
(2)从正常人的角度体会残疾人的感受而谈。
二、默读课文
默读要求:
(1)海伦·凯勒虽是残疾人却感受细腻,我们虽为健康者,却不如其感受之细,哪些内容是她体会到了,而你却未体会到的呢?
(2)海伦·凯勒精神力量的源泉是什么?
三、浅析课文:
(1)深入体会作者的叙写,跟随其进入五彩绚丽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捕捉文章的思想内涵)
(2)海伦·凯勒的精神力量的.源泉: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
四、作业 :
(1)找出一句话,其内容触动了你,说说何以触动了人你?
(2)课外阅读:读《语文读本》的其他片断或借阅《我的生活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自学展开联想、想象,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2)阅读思路规范训练,引导学生说话要有序。(表达训练)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要求大家找出课文中对你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并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
二、交流:
(1)教师示范:
第85页第一段第1、2句话触动了我。
我整日与家中的小东西们相伴在一起,却从未仔细看看它们,海伦却从感谢它们把一所房屋改变成家的角度来仔细观察它们。我也应该看看它们,感谢它们带给我的温暖,安全和情感。我们要善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
(2)学生交流(教师依学生情况而随时调整)
(3)小结:
结合学生交流内容,总结板书,请学生再体会本文作者珍爱生命、战胜困苦,善待生命的种种精神。
三、联想、想象训练:
(1)要求:
,这是海伦·凯勒最渴望的,如果我给你一个机会来诉说,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呢?请你来谈谈你的假如
(2)学生展开联想、想象,扩展思维,畅谈自己的愿望。
(3)小结:
结合学生内容小结。引导学生无论何种愿望都要向海伦一样,保持一颗不失信心与努力的沸腾的心。
四、作业 :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品味语言, 认识草原特点, 感受草原的境界, 受到美的熏陶。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感知草原“境界”
1.师:你们去过草原吗?我没有去过那儿, 但对那儿充满了向往, 最初就是缘于老舍先生写的散文———《草原》。我们今天来学习这篇文章, 相信你们读了, 也会有同样的感觉。
2.学生自读课文。
3.请学生谈读后感受, 根据学生的发言, 相机板书关键词, 自然理出课文结构。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标出陈巴尔虎旗的位置, 师生共同介绍陈巴尔虎旗及陈巴尔虎草原。
二、连词缀句, 走近草原“境界”
1.出示生字词, 指导读。
2.提问。
(1) 你觉得哪个字容易写错, 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不能多写一点:吟、貌;不能少写一点:襟、涩。)
(2) 哪个词不理解?圈出这个词在课文中的位置。再读读这个句子, 看看是不是懂了。
3.重点词交流。
(1) 渲染:指名读含有该词的句子。先讲文下的注释, 再看图, 着重讲“渲染”效果。 (颜色漫漫渗透开来, 越来越淡, 没有生硬的边界线, 柔美。)
(2) 迂回:让学生联系句子理解“迂回”的意思。课件出示莫日格勒河图片。介绍:流经陈巴尔虎旗的莫日格勒河据说有900多道弯, 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水”。
(3) 襟飘带舞:让学生观察书中的插图, 弄清“襟”是上衣、袍子前面的部分。“带”指的是腰带、头巾。猜一猜, 腰带展开来多宽?多长?介绍: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 宽一米左右, 长可达五米。在重大的日子, 蒙古族男女都穿民族盛装, 配以彩色丝绸腰带。群马疾驰, 所以说襟飘带舞,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 比喻句:课件出示含有以上三个词语的句子, 指名读。
师:这三个句子都是比喻句。阅读老舍的文章, 不经意间就会碰到一个比喻句。生动的比喻, 令人对陈巴尔虎草原浮想联翩。
三、研读文本, 品味草原“境界”
(一) 学习第1节:“天”
1.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
(1) 指名读课文第1句话。
(2) 提问:把“这次”放在前面, 还有个逗号, 强调什么呢?
(强调:终于看到了, 满含期盼已久的喜悦, 如愿以偿的欣喜。)
(3) 师:1961年夏天, 老舍等二十多人, 到内蒙古参观访问。那一年, 老舍62岁。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 一个看似普通的逗号, 却饱含着作者的情。这样的句子, 是要慢慢品的。
(4) 指导朗读这句话, 既可以高歌, 也可以低吟。
2.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指名读。
(2) 对比: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新, 天空是那么明朗,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可爱, 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 使我想高歌一曲,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 读读这两个句子, 看看文字上有什么区别?
(2) 文字的差别带来了意思上的什么差别?
(3) 文字的差别还带来了感情的差别!老舍此时心中满满的愉快, 渗透在字里行间, 要喷发出来。谁再读一读?
3.小结。散文, 贵在有情。
(二) 学习第1节:“天底下”
1.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1) 借助《北朝民歌》“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帮助学生体会草原的一碧千里。
(2) 提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 再次写到了草原的辽阔? (强调:全是……也还是……)
2.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学生介绍) 。
(1) 提问:什么叫“茫茫”?谁去过草原, 你能描述一下“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的景象吗? (三个层次:清晰, 一眼看到远方;不单调, 有不同的颜色, 有草地小丘河流的景, 有马牛羊的趣;有草原人民的情。)
(2) 小结。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3.体会草原“并不茫茫” (读议结合) 。
(1) 体会“绣”。羊与草地和谐, 融为一体。一个“绣”字又让这幅图变得精美。
(2) 体会“流”。草原与蓝天相接, 一直伸向云天深处。远远望去, 会给人流动的感觉。草原有种内在的力量, 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在涌动。
(3) 小结。老舍被公认为“语言艺术大师”, 他说过, 我们写作须找到那最恰当最自然的字, “绣”“流”就是这样的字。
如果说“绣”让老舍笔下的图画精美, 那么“流”则让画面动起来了, 突显出草原的生机与活力。草原赋予天空大地明丽的色彩, 赋予小丘河流柔美的线条, 赋予了马牛羊生命的活力。这就是草原!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
四、朗读背诵, 回味草原“境界”
1.听一段马头琴演奏的旋律, 进一步理解草原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音乐表达了对草原的情感。
2.播放音乐, 先请学生先静静地听, 后请学生和着音乐朗读第1节。
3.欣赏摄影作品, 通过照片感受草原的美。
4.再请学生和着音乐轻轻地读或者背第1节。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新课标人教版数学选修2-3第一章《计数原理》中的内容,包括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旨在探究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计数问题.本节内容在本章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和排列的内容.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一个计数问题是否与元素的顺序有关.教学中采用类比的方法,通过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的概念.学习组合还为后面学习二项式定理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组合的概念,能写出一些简单问题的所有组合,能判断一个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掌握组合数公式,并会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总结排列数Amn与组合数Cmn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教学难点】
组合的概念和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问题1: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其中1名教师参加上午的培训,1名教师参加下午的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问题2:从甲、乙、丙3名教师中选出2名去参加某天的一项培训,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思考:这两个问题的区别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列举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再找出排列与组合问题的不同,引出组合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
1.组合的概念
一般的,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思考:排列与组合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
共同点:都要“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
不同点:排列与元素的顺序有关,组合与元素的顺序无关.
设计意图:采用类比的方式,通过概念辨析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1:判断下列问题是组合问题还是排列问题.
(1)设集合A为{a,b,c,d,e},则集合A的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 )
(2)某铁路线上有6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有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价?( )
(3)8个班干部中选出3个人去参加义务劳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4)在同学聚会上每两人要握手相互问候,有20人参加聚会,共需握手多少次?( )
(5)A、B、C、D、E五个篮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 )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组合的概念.
练习2:(1)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排列是
.
(2)从a,b,c三个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所有组合是 .
设计意图:一是加深对组合的理解,二是为引出组合数的概念与组合数公式的推导做铺垫.
2.组合数
(1)组合数的概念: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例如:从3个不同元素中取出2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23=3,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34.那么C34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组合数的概念及符号有初步的认识,引发学生对组合数的求知欲.
(2)组合数公式的推导.
提问:从4个不同元素a,b,c,d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 是多少呢?
①启发:由于排列可以看成先选择再排序,而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求得,我们看一下C34和A34的关系,如下:
组合 排列
abc → abc,bac,cab,acb,bca,cba
abd → abd,bad,dab,adb,bda,dba
acd → acd,cad,dac,adc,cda,dca
bcd → bcd,cbd,dbc,bdc,cdb,dcb
由此可知:每一个组合中3个元素都有A33种排列.所以,求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排列数A34,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4个不同元素中取出3个元素的组合数C34;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3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数A33.
由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34=C34·A33,从而C3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特殊问题,然后从特殊到一般探索组合数的求法.
②推广:一般的,求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Amn,可以分如下两步:
第1步,求出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Cmn;
第2步,求出每一个组合中m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數Amm,
根据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得:Amn=Cmn·Amm
③组合数公式:
另外,我们规定:C0n=1.
三、知识应用
例1.计算:(1)C46 (2)C510 (3)C28-C37
练习:课后25页第5题.
设计意图: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例2.甲、乙、丙、丁4个足球队举行单循环赛,有多少场比赛?
(1)列出所有各场比赛的双方;
(2)列出所有冠亚军的可能情况.
练习:课后25页第1题.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组合概念的理解,对组合数公式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1.组合的概念,与排列的区别与联系.
2.组合数的概念及组合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25页练习第2、3、4题;第27页习题1.2A组第9、11、12题.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组合的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学习组合的概念,探究组合数公式,解决简单的计数问题.教学中,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背景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类比法和归纳法),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提升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莞、姹、嫣”等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重点感悟第二、三自然段。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初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耐人寻味的境界。重点、难点
从季先生的感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入手,抓住重点句子研读,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到过国外去旅游?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跟随着第八组课文来环游世界,首先我们要来到的是位于欧洲的德国,播放一组德国的风情图片,配乐,师解说。
你能用你学过的词语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图景吗?真了不起,你们真是会学习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相信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肯定能收获更多。
2、今天带领我们走进德国的正是我们上学期接触过的季羡林先生,还记得吗?哪篇课文? 季羡林曾经留学德国,他对德国的民情风俗也是很有一番感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就是他写的。——自己的花是让给别人看的(齐读课题)
3、谁来读课文?谁的花?是给谁看的?
二、初读课文,直奔主题,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以及优美的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出示:莞尔一笑
花团锦簇
姹紫嫣红
应接不暇
耐人寻味
山阴道
境界
脊梁
奇丽
奇特
(正音:脊梁的“梁”为轻声;“嫣”的写法,并在课本上认认真真写一个;“应接不暇”的“应”读第四声;“奇丽”和“奇特”的不同之处……)齐读。
3、读完课文,你能不能试着将这长长的的哥自然段浓缩成几句话
出示填空:
季羡林先生()次去德国,发现()而()。这种“()”的境界使季老先生惊叹:“()!” 指导:那几个自然段写作者第一次去德国?2-3 看,再长的文章我们都可以把他的脉络理清,甚至用一句话来概括,你能找出统领文章的这句话吗?
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板书:奇丽 奇特)
5、到底德国有怎样奇丽景色,为什么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呢?
三、品词品句,深入探究。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景色奇丽的语句,在边上写写体会。一:感受“景色的奇丽”
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你们喜欢这个句子中的哪些词语?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结合你的生活所见想象一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听到了?看到了?闻到了?(指名描绘)
2、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还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
(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可见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描写花的词语?(……)再读句子。预设二:应接不暇、如入山阴道上
1、不光一家窗前是这样美,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呀!放眼望去(引读)——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山阴道”是怎样一条路?课文里的“山阴道”指的是什么?(繁花似锦的德国街道)我们绍兴就是山阴道的所在,“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这是东晋王献之的妙句。
2、为什么会“应接不暇”呢?师: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德国奇丽的景色就在这里呈现。你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到这奇丽的异国风光吗?自由读——指名读——点评(特别要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读好,读慢一点,慢慢回味。)——再指名读——齐读。
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 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正因为德国家家户户都养花,所以——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生齐读句子)
沐浴在花的海洋里,闻着花香,听着鸟语,真是一种美的享受。难怪身处异国他乡的青年季先生,情不自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出示,齐读)
多么奇丽的景色!
板块二:感受“奇特的民族”
感受了德国的奇丽景色,我们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德国这个民族之奇特的呢?让我们接着来交流。
(学生汇报并出示句子)
预设一:
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脊梁是哪个部位?先摸摸自己的脊梁。花的脊梁是指哪?(花的背面,只能看到花的枝干叶子)
2、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是不是意味着自己不喜欢花呢?从哪看出来呢?(家家户户)读有关句子:爱花的民族很多,德国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
3、噢,原来他们也喜欢花,可是他们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为什么呢?是怕弄脏房间,在窗外容易打扫?还是为了┅┅指名讲。
4、你们家里养花吗?你们家一般把花草养在什么地方?养些花花草草主要是干嘛用?给谁看的?
5、爱花如此真切的德国人却将最美的鲜花给别人欣赏,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有些不可思议,难怪作者会惊奇地问他的女房东——课件出示句子: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引出女房东的话:她莞儿一笑,说:“正是这样!”
从女房东“莞尔一笑”的表情和简简单单四个字的回答中你读懂了什么?(说明这在德国是很平常的事,在普通的女房东看来是如此的平常,一点也不吃惊,只是莞尔一笑,微微一笑,那么的平平常常。女房东的表情和语言充分说明了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6、小结:可见,在德国,大家都认为(引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所以家家户户都这样做了(引读)——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
难怪就有了这样奇丽的景色:(出示,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真是个奇特的民族啊!
预设二: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这段话中,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是哪个句子?
板书: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是我为人人,哪些地方表现的又是人人为我?
4、你看到德国人这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做法又会想些什么?
读着这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们会想到一些生活中经常能听到的话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予人方便,自己方便”、“互帮互利,和谐美丽”。(出示,齐读)
5、“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其实包含了我们为人处事的态度。“我为人人”,表面上看,似乎是别人受益,但其实最终受益的是自己。就像课文中,如果人们不把鲜花种在窗外,那我们又怎能欣赏到如此奇丽的景色呢?所以,要想人人为我,首先必须做到我为人人。
四、总结延伸
1、总结:同学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使我们见识到了这样奇特的民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2、这样奇特的民族,这样奇丽的景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改变吗?我们下节课再学。
五、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有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
2、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抄写生字词语。
这是一篇条理清晰的文章,同时又是一篇感悟较深的文章。第一课时我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与人们的慌乱、木桥的无奈,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从两条线入手,大雨和洪水的凶猛,人们的反应,再到引导学生说出人们心中的桥此时此刻是座生命桥。至此,课文也达到高潮。然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一开始,我用学生身边的生活例子导入,让学生交流世界有名桥的名称,了解用途,再提升桥的意义。然而,原本想让学生说的桥的种类和用途学生也说不清楚,更加没有办法提升桥的意义。我犯了主观错误,农村的孩子对一些桥只有简单的了解,课前搜集的资料不充分,因而,在教学后,我带领孩子们上网搜集各种桥的资料及图片,清楚明了,再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讨论解决,学生对比之后对课文中的木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
1.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给你们说了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故事,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再学一位大英雄的故事。
2. 生一起读课题。木兰是谁呀?课文中是这样为我们介绍的,(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3. 知道了木兰,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里的“从”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关于“从”字有四个解释:① 跟随;② 顺从;③ 参加;④ 次要的。请你选择。(选③)
选对了!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学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词语最合适的意思。
4. 在理解了“从”字的意思之后,我们再连起来读一遍课题。
5. 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由男子承担的,不信你们看看,“男”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出示:男)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6. 是啊,连在农田里出力气干活的都是男子,那么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当然也应该由男子来承担了。而且“男”跟我们学过的“难”是同音字,古人告诉我们男子应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才是男子汉。
7. 既然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去从军,那你现在再看课题,心中还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的?
8. 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
二、 检查生字词
1. 我看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到底读得怎么样呢?今天我在这里摆下了擂台,你们敢挑战吗?
2. 好,说来就来第一关——(出示:出征 征战 征兵 生病 胜利 将士 将军)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A. “征、兵、胜、病、将”是后鼻音。
B. 多音字:“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指名领读、齐读。
2. 第二关——(出示:弟弟 男装 父亲 姑娘)
(轻声)自由读,你发现什么?
3. 这里有一些描写木兰多年征战的词语;
第三关——(出示: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1) 这里也有一个多音字,谁知道?(燕)
(2)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燕京”及表示人姓的一些特定名称中用到。读第四声我们学过了,谁来说说有哪些词语?
(3) 我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4. 第四关——相关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 前四关我们都在练习朗读,这第五关我要换个内容,同学们学习部首查字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字(出示:廷、征、胜、病)的部首吗?一组查一个,比赛看谁查得快。
三、 初读课文、学写生字
1. 经过这四次的挑战,我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已经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现在我宣布,你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
2. 那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再给你们一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小组选一人读一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 读了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那么她是代替谁去的呢?(父亲)
(1) “父”,这个字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2) 父亲为什么不能去从军?(生病)“病”这个字是我们新学的一个部首:病字头。它和哪个部首很像?又有什么区别?自学笔顺。范写:病 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3) 木兰家里难道就没有别的男子了吗?(弟弟)为什么弟弟也不能去?这个字你怎么记?
(4) 生观察后描红、临写。
5. 木兰为了家人,替父从军,一去就是12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花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花钟教学反思06-22
课文《花钟》的教学教案06-25
花钟同步练习题目06-06
花钟评课稿10-05
花钟的说课稿11-08
鸟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06-26
《桥》第一课时教学反思07-24
《心声》第一课时教学实录10-03
《原电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08
草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