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共7篇)
****县人民政府:
我公司************已分别于2009年4月建成投产,2013年7月通过****县水利局组织的大坝安全鉴定,2013年11月完成注册。
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8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规规定,现请求县人民政府划定************大坝管理保护范围并就加强安全管理等有关事项向社会颁发通告。
一、大坝管理保护范围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电站自身特点,************管理保护范围应为:**********水库管理范围为水库库区设计洪水位线(设计洪水位 95.37米),大坝右岸50米,左岸100米(含左岸边坡),大坝上游平水面以大坝根基为800米,大坝下游以大坝根基为准150米,库区上游防洪堤两侧30米为**********保护范围。
二、加强安全管理规定,内容主要有:
在管理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鱼网养殖、捕捞及放牧等相关活动;禁止航舶和漂动排筏等游动、作业和从事水上交通运输活动;禁止爆破、钻探、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禁止人员游泳、嬉戏活动;禁止将污水、垃圾、粪便、渣土等废弃物向水体倾倒;禁止擅自设置水上构(建)筑物。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水利、环保等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通告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特此报告,恳请支持为盼。
****县联冠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四月十一日
附:****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坝管理保护范围加强安全管理的通告(代拟稿)
****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大坝管理保护范围加强安全
管理的通告
(茶政通〔2014〕号)
************下闸蓄水后,形成了龙家山水库水域。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8号)、《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等法规规定,现就划定************大坝管理保护范围、加强安全管理的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和电站自身特点,************管理保护范围划定为:水库库区大坝左岸50米,右岸100米,大坝上游距坝轴线400米,库区防洪堤内30米。
二、在管理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鱼网养殖、捕捞及放牧等相关活动;禁止航舶和漂动排筏等游动、作业和从事水上交通运输活动;禁止爆破、钻探、采石、采矿、挖沙、取土、修坟等危害大坝安全的活动;禁止人员游泳、嬉戏活动;禁止将污水、垃圾、粪便、渣土等废弃物向水体倾倒;禁止擅自设置水上构(建)筑物。凡违反上述规定的,由水利、环保等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本通告自2014年5月日起施行。
海河流域总面积31.82万km2, 包括海河、滦河和徒骇马颊河3大水系、7大河系、10条骨干河流。河道是洪水下泄的通道, 又是社会发展用水的来源, 河道安全事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和水运事业的迅猛发展, 涉河建设项目不断增加, 规模也越来越大型化, 加大了河道管理的难度和工作量, 给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河道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桥梁、缆线、管道及各类建筑物, 多为国家和省市的重点工程, 虽然河道主管部门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提高对涉河建设项目的依法管理水平, 但仍然存在资料审查、管理混乱, 施工监管工作困难, 建设单位不按批复进行建设, 验收及运行管理缺位等问题。
2 河道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存在的问题
2.1.1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不合理。
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直接关系到河道的综合规划是否实现, 影响着河道的安全和环境。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有责任保证评价的合理性、规范性、真实性。但现在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在很多层面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防洪评价的编制从单位资质到报告内容严格度都不够, 造成防洪评价报告内容简单、分析粗糙、忽略试验等, 给建设项目许可增加了难度。
2.1.2 建设项目审查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
现在海河流域范围内河道内建设项目日益增多, 但是都没有系统的河道岸线规划, 在进行建设项目审批时, 什么地方可以建, 什么地方不可以建, 什么地方可以建设什么项目, 没有依据可循, 缺乏科学的决策依据, 也给建设项目的审查带来了一定难度。
2.2 行政干预
在海河流域河内的涉河建设项目多为国家投资、地方政府集资或者招商引资来的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认为有政府的支持, 不按建设程序办事, 河道主管部门在巡查中发现违章违规等问题进行制止时, 建设单位就会直接找地方领导, 地方领导出于对建设项目的重视, 会出面协调, 行政干预, 特别是在建设项目审批上, 会出现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现象。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给河道主管部门的行政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2.3 施工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河道范围内的项目建设, 需要经过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批准之后才能够进行实施, 并且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另外对于主管部门来说, 需要加大检查的力度, 并建立相关的通报制度, 对巡查的责任进行落实。
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 对出现的违规工程进行终止的时候, 还存在着执法制度缺失的问题, 并且还存在着执法力度不足的问题。很多执法过程只是完成表面工作, 对真正存在的隐患问题并没有做到解决。
2.4 竣工验收问题
竣工验收是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管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涉河建设项目大多是国家或地方的重点工程, 工期紧、任务重, 有些建设单位为了早交付投入使用, 在完工后未经河道主管部门验收就直接投入运营, 致使损坏的提防不能按要求修复, 竣工验收资料不能及时上报, 严重影响河道防洪安全及今后河道管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5 项目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项目对河势、河道防洪要求及水体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往往是在建设项目运行过程中才产生的, 若发现问题, 应要求建设单位补做未完工工程, 进行必要的加固、修建或者拆除, 而水行政主管部门由于缺乏对建设单位的约束措施, 致使这些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3 完善涉河建设项目管理的建议及措施
3.1 完善相建设项目管理相关的配套技术规范
建议尽快出台《建设项目审查技术规范》、《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编写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项目防洪评价专家评审管理办法》等规范, 确保河道主管部门在审查河道内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河道综合规划, 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管理要求, 是否对河势、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安全不会造成影响等, 有科学的依据可循, 提高建设项目审查的科学合理性, 确保河道防洪安全。
3.2 出台相应措施, 强化执法力度
针对水行政执法制约措施缺乏的情况, 建议国家尽早出台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加强监管制约措施, 切实保障河道主管部门的监督权。
3.3 做到严格有效的执法
首先需要对行政执法的法律地位进行提高, 并且做好施工许可管理工作。对于没有经过批准的项目, 不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建设。另外对于存在的违规建筑, 还需要对其依法进行查处, 并且要联合社会其他部门, 来做到对执法过程的不断加强。
3.4 加大对过程的有效管理
在监督的过程中, 只有做到有效的监督, 才能够使建设单位在建设的时候能够做到严格执行, 避免项目建设造成对水利的相关影响。
3.5 制定的严格竣工检验制度
对于与防洪工程相关的项目工程建设完善的时候, 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竣工检验, 只有通过检验之后, 才能够投入到使用当中。
摘要:通过对海河流域近年来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分析, 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建议等, 提高建设项目管理的效率, 确保河道防洪安全。
关键词:河道管理,项目建设,建设项目,分析探讨
参考文献
[1]贾德栓.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 2010 (2) .
基础编码:0100244000 实施编码:***05296X100 设定依据:
1、[法律]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发布号令:1997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997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公布 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法条内容:第二十七条 建设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应当符合防洪标准、岸线规划、航运要求和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危害堤防安全,影响河势稳定、妨碍行洪畅通;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前,其中的工程建设方案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前述防洪要求审查同意。前款工程设施需要占用河道、湖泊管理范围内土地,跨越河道、湖泊空间或者穿越河床的,建设单位应当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设施建设的位置和界限审查批准后,方可依法办理开工手续;安排施工时,应当按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位置和界限进行。
2、[法律]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发布号令:1988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修订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公布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法条内容:第三十七条第二款 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第三十八条第一款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3、[行政法规]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依据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发布号令:1988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号发布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3月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法条内容:第十一条 修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等建筑物及设施,建设单位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将工程建设方案报送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未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建设项目经批准后,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安排告知河道主管机关。第十二条 修建桥梁、码头和其他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所确定的河宽进行,不得缩窄行洪通道。
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设计洪水位由河道主管机关根据防洪规划确定。
跨越河道的管道、线路的净空高度必须符合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第十三条 交通部门进行航道整治,应当符合防洪安全要求,并事先征求河道主管机关对有关设计和计划的意见。第二十一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和土地的利用应当符合江河行洪、输水和航运的要求;滩地的利用,应当由河道主管机关会同土地管理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4、[部门规章] 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依据名称: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发布号令:1992年4月3日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发布 法条内容: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第四条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它技术要求,维护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航运通畅。第五条 建设单位编制立项文件时必须按照河道管理权限,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申请时应提供以下文件:(1)申请书;(2)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3)建设项目涉及河道与防洪部分的初步方案;(4)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土地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5)说明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对于重要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还应编制更详尽的防洪评价报告。第六条 河道主管机关接到申请后,应及时进行审查,审查主要内容为:(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有关的国土及区域发展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4)是否防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工程安全的影响;(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8)是否影响第三人合法的水事权益;(9)是否符合其它有关规定和协议。服务对象:自然人、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基金会法人、其他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机关单位法人 事项类型:行政许可 行使层级:区级、市级 事项属性:权力清单、公共服务 实施机关:朝阳区水务局
实施主体:朝阳区水务局 实施主体性质:法定机关 业务主管部门:市水务局 权限划分:
市区权限划分:分条件办理
行使内容:北京市水务局负责涉及市属河湖项目,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涉及所属河湖项目。是否零办理量:否 是否固资事项:是 办理时限及说明:
法定办结时限: 20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 15个工作日
承诺办结时限说明: 咨询途径:窗口咨询、电话咨询
咨询窗口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一号南楼101号 咨询电话:85970835 申报途径:窗口申报
申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一号南楼101号 办理形式:窗口办理 预约办理: 是否进驻中心:否
办理时间:工作日上午09:00-12:00,下午13:30-17:00 办理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一号南楼101号 办理形式:窗口办理
所在窗口: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一号南楼101号 办理形式:窗口办理
监督途径: 监督电话、电话投诉
监督电话:85971179 投诉电话:85970772 是否公示:是 填报人:常连城
填报人联系方式:85970835 办理处(科)室: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规划计划科 通办范围:无 数量限制: 办件类型:承诺件 办理方式:自办件 中介服务:否 收费依据及标准
是否收费:不收费 申请材料:
1、建设单位书面申请(加盖单位公章)(原件1份);水行政许可事项申请表(可下载,受理窗口现场核验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原件1份)
2、防洪评价报告(附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意见;如委托有关机构编制的报告,需要加盖编制单位公章和申请单位公章;如申请单位自行编制的报告,则只需加盖申请单位公章)(原件1份)
3、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单位资质证明(如果有,提供复印件1份)1.书面申请原则上应为建设单位带文号红头正式文件。2.防洪评价报告原件上应有编制单位及建设单位盖章。3.防洪评价报告专家审查意见和编制单位资质证明文件原则上应当附在防洪评价报告正本之内。4.签字应使用钢笔或签字笔。受理条件:
申请人符合法定要求;材料齐备且符合法定形式和标准;内容填写真实完整;格式符合要求;签章有效。
办理条件:
1、是否符合“许可依据”中的法律、法规规定和要求
2、报告编制是否符合《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要求。
办理流程:申请[区级]→补正[区级]→受理[区级]→审查[区级](初审,复审,听证,实地勘察,专家评审,其他)→决定[区级]→制作行政文书[区级]→告知/送达[区级] 办理进程查询途径: 85970835 批准形式:
结果文书名称:北京市朝阳区水务局关于xxxx防洪评价报告的批复 结果文书类型:批文 有效期限:2年 说明:
文本编号格式:朝水行许字[20XX]XX号 文本启用时间:
(2004年9月10日上海市水务局沪水务[2004]795号)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障河道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根据《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泵站、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污)口等建筑,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等设施(以下统称建设项目),以及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行为。
第三条(主管部门)
上海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上海市河道(水闸)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河道管理处)负责对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第四条(河道占用和使用要求)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临时使用河道水域或者陆域的,应当符合本市防汛和河道专业规划要求,维护河道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输水通畅,不得影响河道水质。
第五条(管理分工)
建设项目位于市管河道以及需要临时使用市管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由市水务局及其市河道管理处负责管理(黄浦江及其上游段河道的管理,分别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市太湖流域工程管理处按照管理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同)。建设项目位于区(县)管、镇(乡)管河道(以下简称其他河道)以及需要临时使用其他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由河道所在地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六条(建设项目申请)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申请,市管河道由市水务局行政审批受理处负责统一受理;其他河道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受理部门负责统一受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初步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结构图等);
(四)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堤防和护岸等水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排涝、排水和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其他有关资料。
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水(污)口的申请,还应当提供环境影响论证的报告。
第七条(建设项目审核内容)
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申请,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审核:
(一)是否符合流域、区域水利规划和本市防汛、河道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是否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和有关技术和日常管理的要求;
(三)是否影响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的安全;
(四)是否影响防汛抢险;
(五)建设项目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六)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八条(建设项目审核要求)
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建设项目的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同意的,市管河道统一由市水务局发给《审核同意书》;其他河道统一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审核同意书》。
不同意建设的,应当在审核意见中说明理由,并告知建设单位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
第九条(施工申请)
经批准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在施工前,建设单位还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受理部门提出施工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建设项目审核同意书;
(二)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最终设计和施工方案;
(三)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堤防等水工程设施及水域情况;
(四)施工期间的防汛、排水措施等。
第十条(施工审核内容)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申请,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审核:
(一)建设项目的规模、地点、建设期限、结构形式以及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陆域的范围是否符合审核同意书的要求;
(二)施工方案是否满足防汛安全的要求;
(三)施工期间防汛、排水等应急措施是否得当,施工安排是否符合防汛期限的要求;
(四)是否影响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的安全;
(五)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六)审核同意书提出的其他要求是否落实等。第十一条(施工审核要求)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施工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同意的,市管河道统一由市河道管理处发给《施工同意书》;其他河道统一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施工同意书》。
不同意施工的,应当在审核意见中说明理由,并告知建设单位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
未取得《施工同意书》的,建设项目不得施工。
第十二条(定位验线)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施工现场定位验线。
第十三条(施工变更)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需要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或者使用范围等予以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征得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施工变更的情况作出是否需要重新办理申请的决定。
第十四条(施工监督)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施工是否符合《审核同意书》和《施工同意书》的要求实施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资料。未按《审核同意书》或者《施工同意书》的要求进行施工的,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责令其停止施工。
第十五条(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有关竣工资料。
第十六条(临时使用申请和审核)
需要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受理部门提出河道临时使用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河道临时使用申请;
(二)临时使用的用途和期限;
(三)临时使用河道水域或者陆域的范围。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临时使用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发《河道临时使用许可证》。
第十七条(审核、许可期限)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部门受理申请后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审核意见或者作出许可决定,并由受理部门统一告知申请人。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办结的,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逾期未提出审核意见或者作出许可决定的,视作同意。
第十八条(补偿和赔偿)
占用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设施(防汛墙、青坎、护堤地、防汛通道)或者水域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补偿;由于施工原因对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害或者造成河道淤积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清淤的责任。
第十九条(处罚依据)
违反本规定的,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文书印制)
本规定涉及的《审核同意书》、《施工同意书》以及《河道临时使用证》的式样,由市水务局负责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
(安徽省水利厅 皖水管〔2005〕107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河道及水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规范我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办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水利部和国家计委《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是指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跨河、跨堤、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栈桥、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他公共设施,以及为上述项目实施的钻探。
第三条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权限,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经授权的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履行审批手续。
第四条 审批权限
下列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建设项目需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转报流域机构审批(详见附表1):
(一)长江干流河道(包括入江支流河口段);
(二)淮河干流河道(包括蓄洪区、行洪区)以及颍河阜阳闸以下、涡河西阳集以下、西淝河邵楼以下河段;
(三)茨淮新河河道;
(四)怀洪新河河道;
(五)淠史杭灌区总干渠;
(六)驷马山引江水道;
(七)龙河口水库、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甸水库和梅山水库等省管大型水库;
(八)颍河、涡河、史河、新汴河、洪汝河、水阳江、滁河等跨省河道省界河段(具体河段详见附件1);
(九)跨市的内河河道(指河道的两岸跨市或上、下游跨市河道边境各10公里的河段)。
其中上述范围内的水利建设项目的审批按水利基本建设程序办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及审批文件抄送相应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备案;非水利建设项目按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等规定执行。
第五条 审批程序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包括:建设方案审查和施工方案审查。
(一)建设方案审查
属省管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大、中型非水利建设项目,在项目可研报告审查前,建设单位应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有关资料直接报送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3份,同时抄送有关市、县(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评审时,建设单位应邀请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派员参加。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在接到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征求有关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或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意见,二十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审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接到初审意见后二十个工作日内,按审批管理权限报流域机构审查或将审批意见通知初审单位。
属省管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小型非水利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报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审查批准,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在审查批准前应征求有关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意见。
市、县管理的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将建设项目的有关资料报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将建设项目直接报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前征求相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二)施工方案审查。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图、施工组织设计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经授权的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省管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方案由省级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审查批准;市、县管理的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由所在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方案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或委托工程所在地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第六条 申报材料
建设单位在提出建设方案申请时,应如实提供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申请文件;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及防洪工程部分的初步方案;
(四)占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的情况及该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措施;
(五)建设项目对河势变化、堤防安全、河道行洪、河水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于大中型及重要小型建设项目以及在洪泛区、蓄滞洪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附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编制的并经有管辖权的审批单位组织专家评审的防洪评价报告(洪水影响评价报告)。
第七条 审查单位收到建设单位提交的全部文件材料后,符合上述要求的,应当予以受理。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的,审查单位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补正的内容。
第八条 技术要求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服从河道流域防洪规划,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符合水利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规范,必须保持河势稳定和行洪通畅,确保江河、堤坝防洪安全。
蓄洪区、行洪区内的建设项目还应符合《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
具体技术要求如下:
(一)修建桥梁、码头、栈桥和其他设施,不得缩窄行洪通道,影响河势稳定。跨河建筑物应尽可能在河道中少设或不设墩柱,占用的河道行洪断面应有补偿措施。
(二)跨河、跨堤建筑物的上下游河岸和堤防应根据需要增做护岸、护坡、防渗工程。护岸、护坡、防渗工程必须由有相应水利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
(三)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桥梁、渡槽、管道等跨堤建筑物、构筑物其支墩不应布置在堤身设计断面以内。
(四)为满足堤防防汛抢险、管理维修等要求,立交的跨堤建筑物与堤顶的净空高度一般不得小于4.5米。若确实难以做到的,应满足不小于人行通道2.2米的净空要求,但建设单位应顺堤专设三级公路标准的防汛通道。
(五)桥梁和栈桥的梁底必须高于当地设计洪水位,并按照防洪和航运的要求,留有一定的超高;管道(顶管除外)和缆线需要穿过堤防时,必须在设计洪水位以上埋设,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六)堤防保护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必须满足防渗要求。
第九条 开工手续
经过审查同意的建设项目(含水利项目和非水利项目),在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办理开工手续。
汛期不得破堤施工。跨汛期施工的工程,建设单位必须制定度汛方案,报相应的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和防汛指挥机构。
经批准占用河道滩地、水域进行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向当地河道管理单位缴纳河道滩地占用补偿费;占用水工程的,建设单位按水工程原有标准予以修复、修建或者给予补偿;以上内容由建设或施工单位与当地河道及水工程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签订协议。协议签订后,建设项目方可开工。
第十条 施工监督
建设项目必须按批准的建设方案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工程定线、测量、放样时,建设单位必须按管理权限邀请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派员参加并接受其监督管理。
建设项目涉及防洪、行洪安全部分的工程应由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质量监督。
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应邀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参加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启用。建设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及时按管理权限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报送有关竣工资料,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建立工程管理档案。
第十一条 在堤防上修建的工程及其相关堤段的维修、防汛任务,在建设期间由建设单位负责,工程交付使用后由使用管理单位负责,并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和防汛指挥机构的监督、指导。
第十二条 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加强管理,依法制止和查处违章建设;强化建设项目现场管理,定期对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凡不符合上述规定要求的,应提出限期整改的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
第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经授权的河道及水工程管理单位根据《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五年四月二十六日
附件一:
安徽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 项目管理审查、审批权限表
附件一(续): 安徽省河道及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建设 项目管理审查、审批权限表
1、大、中、小型建设项目划分见附件二;
2、无为大堤上的穿、越堤建筑物由省水利厅初审后报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附件二:
(试行)
总则
1.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及河北省有关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非防洪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为适应河北省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参照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技术大纲。
1.2 本大纲适用于河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输水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本大纲所指河道管理范围包括河道、岸滩、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水电)的工程,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污口等建筑物、构筑物,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以及其它公共设施(以下简称建设项目)。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报送审批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规定的水利设计咨询资质的单位进行编制。
1.4 评价报告编制单位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及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实事求是,讲究科学。评价报告实行编制质量终身负责制。
1.5 评价报告应对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进行全面评价。不得受理违规违章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任务。
1.6 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具有齐全的建设项目有关技术指标、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图纸,以及必要的测绘、勘探资料。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评价要求时,应根据需要进行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外业测量、勘探工作。
1.7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水利基本资料应反映真实情况,采用最新数据。评价单位应进行现场查勘,提供必要的声像资料。
1.8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的分析计算条件一般应分别采用所在河段的现状防洪(排涝)标准和规划标准,建设项目本身的设计(校核)标准。对没有防洪(排涝)标准和防洪规划的河段,应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工程规模、保护对象等选取合理的计算标准。评价标准应涵盖上述各级标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适应,与流域和水利工程防洪标准相协调。
1.9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工程所在场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采用常规方法、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对涉及滩地平面形态宽浅的河道和平原区、淀泊区、行洪区、分洪区、蓄滞洪区等的建设项目进行防洪评价时,应利用二维不恒定数学模型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必要时采用物理模型等技术途径进行验证。基本情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概况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流域位置、总体建设规模与任务、兴建的缘由和在行业布局规划中的重要性或必要性、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建设时间等。
应着重叙述建筑物布置、结构型式、设计标准、高程、两岸走向、与堤防的交叉或连接形式等。
2.2 流域和河流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流域和河流的基本情况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所在流域的自然地理、河流水系、水文气象、社会经济和工程状况。
(2)流域洪水情况及特点、防洪体系及其形成。
(3)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地形、地貌、河道地质、滩槽和堤防情况。
(4)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现有防洪(排涝)标准、相应的洪峰流量。2.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工程设施情况
阐述与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相互影响的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工程设施的位置、功能、规模、设计标准及运用要求等基本情况。2.4 水利规划
叙述流域、区域、河道的综合利用规划、防洪整治规划、治导线规划等,建设项目所在位置的防洪及水利规划具体要求。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1 评价依据
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并保证其有效性。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定。
(2)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整治规划、治导线规划等水利规划。
(3)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4)有关设计文件及其审查意见、批复文件等。3.2 技术路线
阐明评价分析计算所采用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设计洪水和分项防洪影响分析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及技术途径,并说明其适应性和必要性。
采用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技术途径进行分析时,可在影响分析章节结合具体分析计算,说明模型的设计、验证、参数率定、边界条件、工程概化等。3.3 评价内容及标准
说明评价范围、内容及标准。4 设计洪水分析
4.1 根据防洪评价的需要,进行流域设计洪水、河流代表站设计洪水和建设项目附近位置的设计洪水分析。
4.2 设计洪水的推求应根据资料情况按规范选定计算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列出计算成果,并对设计洪水成果进行合理性检查。采用图表、手册时,应说明编制单位和刊布时间;有已审定成果或经正式审查的规划设计报告中的成果经分析后可直接采用。
4.3 当建设项目上游有调蓄作用较大的水库以及蓄滞洪区、分洪、滞洪等工程,对洪水具有调节作用时,应计算水利工程调蓄后的洪水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间洪水组合,推求上游工程调蓄后的设计洪水过程线。
4.4 当建设项目上游蓄水工程的防洪标准低于建设项目的防洪标准时,应分析计算其溃决对设计洪水的影响。5 建设项目防洪影响分析 5.1 建设项目位置、布置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与水利(防洪)工程特别是河道、分洪口门、行洪通道等的平面布置关系,分析判定其是否符合水行政执法所涉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的要求。对布置不满足要求的建设项目,应明确其予以修正。跨河建筑物中心线与河道应尽量正交,确实难以做到时,与主要行洪河道交角应在75—105°之间,与一般河道交角原则上在70—110°之间。同组墩台中心线应与水流方向平行。墩台不应布设在堤身设计断面内,如确实不能避开时只能布置在背水坡,应进行渗流稳定和抗滑稳定计算,并采取相应工程防护措施。5.2 洪水位及壅水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前后影响范围内不同标准的水位变化和壅水时,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途径进行计算,列出对比成果,合理选定壅水高度和壅水范围。5.3 冲刷和淤积分析
对可能产生冲淤变化影响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冲淤分析计算。冲淤分析应根据建设项目的情况、可能带来的影响、所在河段的水文泥沙特性、防洪评价的需要,分析冲淤变化对滩地、主槽、堤脚、岸坡、险工、其它建筑物的影响。5.4 行洪形势影响分析
分析河道自然形态和建设项目对过水断面及水流态势的影响,流速、流向的变化和可能造成冲淤的部位和程度。
5.4.1 对于游荡性河道或有险工险段的河道应分析河床演变情况。介绍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历史演变过程与特点;根据历史、近期河道演变情况,结合水利规划实施,对河道演变趋势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预估;说明险工险段位置、出险情况、整治工程情况以及出险后的影响等。
5.4.2 采用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方法进行防洪评价分析时,应进行不同标准和工程条件的评价方案组合。对各种方案进行洪水演进分析,主要包括:不同部位洪水的流速、流向、流态、水位、水深等水力要素,对不同方案的分析计算成果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对分汊河道分流比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前后总体流势及影响区域局部流态变化、断面流速分布及变化,分析流速流态变化对主流线、横比降、深槽、岸坡、堤防、险工、其它建筑物的影响等。5.5 其它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和涉水工程的特点及需要,进行其它有关方面的影响分析,包括对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排涝、工程施工期防洪、河口、防潮、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水文观测断面和观测设施、其它工程设施及附近村庄、耕地等的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
分析建设项目的防洪标准是否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
分析建设项目的设防水位是否符合防洪安全的要求;
建设项目防御洪水设施和措施的可靠性分析;
其它防洪安全问题分析。
防洪影响评价
在防洪影响分析的基础上,逐项对建设项目涉及的防洪问题提出明确的评价意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设项目工程布置评价;
(2)建设项目对行(泄)洪影响评价;
(3)建设项目与水利工程及规划的关系评价;
(4)建设项目对河势影响评价;
(5)建设项目对水利工程设施影响评价;
(6)建设项目对防汛抢险和水工程管理的影响评价;
(7)建设项目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评价;
(8)其它影响评价;
(9)建设项目本身的防洪设施和防洪安全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
根据防洪影响评价提出的问题,分析确定防治与补救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建设项目的总体布置、工程方案、建设规模、结构型式、技术指标、施工组织设计等提出调整意见。
(2)根据建设项目对水利工程及其它涉水工程、河势稳定、防汛抢险、工程管理、村庄及耕地等的影响,提出应由建设单位负责完成的防治与补救措施。工程措施要明确,技术指标要具体。
(3)建设项目本身为满足防洪要求应采取的必要措施。结论与建议
总结归纳防洪评价的主要结论,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1)建设项目对各方面影响的评价结论;
(2)需要采取的防治补救措施;
(3)建设项目应注意的防洪问题;
(4)对存在主要问题的有关建议。报告编制
编制报告应针对建设项目涉及单一河流和多条河流两种情况有所区别,并附必要的图表。
10.1 涉及单一河流的防洪评价
按影响问题的类型和技术分析的层次进行编制,包括基本情况、评价依据与技术路线、设计洪水分析、防洪影响分析、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防洪影响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结论与建议等章节次序编制。各章节涉及的具体内容详见附录。10.2 涉及多条河流的防洪评价
防洪评价报告第一章、第二章按基本情况、评价依据与技术路线介绍总体情况,以下分河流评价,即一条河的若干技术分析评价应集中在一个章节,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设计洪水分析、防洪影响分析、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防洪影响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结论与建议等。最后结论与建议综述。穿越规模很小的河沟且评价内容较简单时,可归类进行评价。附录一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格式
(单一河流)
基本情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2 流域和河流基本情况
1.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工程设施情况
1.4 水利规划
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评价依据
2.2 技术路线
2.3 评价内容及标准
设计洪水分析
3.1 设计洪水计算
3.2 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3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3.4 设计洪水过程线
防洪影响分析
4.1 建设项目位置、布置分析
4.2 洪水位及壅水分析
4.3 冲淤分析
4.4 行洪形势影响分析
4.5 其他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 6 防洪影响评价
6.1 建设项目工程布置评价 6.2 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评价
6.3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评价 7 防治与补救措施
7.1 项目建设方案调整建议
7.2 防治与补救措施
结论与建议
附录二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格式
(多条河流)
基本情况
1.1 建设项目概况
1.2 流域和河流基本情况
1.3 现有水利工程及其它工程设施情况
1.4 水利规划
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评价依据
2.2 技术路线
2.3 评价内容及标准 3 ××河防洪影响评价
3.1 设计洪水分析
3.1.1 设计洪水计算
3.1.2 设计洪水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3.1.3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 3.1.4 设计洪水过程线
3.2 防洪影响分析
3.2.1 建设项目位置、布置分析
3.2.2 洪水位及壅水分析
3.2.3 冲淤分析
3.2.4 行洪形势影响分析
3.2.5 其他影响分析
3.3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分析 3.4 防洪影响评价
3.4.1 建设项目工程布置评价
3.4.2 建设项目对防洪影响评价
3.4.3 建设项目防洪安全评价
3.5 防治与补救措施
3.5.1 项目建设方案调整建议
3.5.2 防治与补救措施
3.6 结论与建议 ××河防洪影响评价 5 ××河防洪影响评价
:
:
:
× 结论与建议综述
附录三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附图
流域位置示意图
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河势图
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所在行洪断面图
现有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及其它水利设施位置图、规划图建设项目涉河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图、主要结构图与其它工程的相对位置图
2012-3-26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修订)的通知
来源:法律图书馆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的通知
渝府发〔2012〕32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已经2012年1月6日市人民政府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渝府发〔2003〕23号)同时废止。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办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江河行洪排涝畅通,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河道(包括湖泊、水库、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范围内,兴建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或修建拦河、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隧道、管道、缆线、码头、道路、渡口、排污口、厂房、仓库、民房等永久性、临时性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临时占用河滩地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河道管理范围:有堤防的河道,河道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包括可耕地)、行洪区、两岸堤防及护堤地。
无堤防的河道,重庆主城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等五大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5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其他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河道管理范围按2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原则上按10年一遇的洪水位划定。
第四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岸线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航运要求及其他技术要求,不得影响河势稳定、行洪畅通、堤防安全和航运安全。
第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本办法的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经河道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并经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施放治导线后方可进行施工建设,经河道主管机关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章 建设项目的申请
第六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按以下规定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一)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批立项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二)未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建设项目,应在申办建设用地规划选址手续前,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
第七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建设申请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兴建建设项目的依据;
(二)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与防范措施;
(四)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五)水文资料使用批准文件。
防洪评价报告应包括河道演变、防洪评价计算、防洪综合评价、防治与补救措施等内容。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在河道内实施航道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地质遗址保护等工程,可以简化有关申请材料。第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向河道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工程建设方案、图纸以及防御洪水的标准和度汛措施;
(二)建设项目占用河道岸线和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情况;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日期。
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还应提供建设项目影响第三者合法水事权益的情况和相关协议书。
第九条 建设项目的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相应级别的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其中,长江、嘉陵江、乌江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市级审查权限以上的建设项目,其防洪评价报告应由具有甲级水利水电勘察设计资质或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
第三章 建设项目的受理和审查
第十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申请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实行分级受理和审查:
(一)在长江、嘉陵江、乌江及区县(自治县)城市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后按照审批权限组织审查或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转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查的建设项目,应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在转报前组织初审。
(二)申请修建跨区县(自治县)或对其他区县(自治县)有影响的涉河建设项目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和审查。
(三)申请修建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第十一条 河道主管机关在受理涉河项目建设申请后,应及时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并邀请建设项目行业主管部门对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提供的防洪评价报告、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评审并提出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同意的,应向提出项目建设申请的单位或个人发给审查同意书。
审查同意书应对建设项目占用河道行洪断面、位置、界限、工程规模、工程结构、防洪标准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对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提出相应要求。
河道主管机关对建设项目审查不同意的,或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就有关问题进一步修改补充后再进行审查的,河道主管机关应在审查意见中予以说明。
第十三条 市河道主管机关对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上报的建设项目备案材料有不同意见的,应在15日内作出修改或否决的决定,并通知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重新审查。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涉及航道、港口、码头、桥梁等范围和影响通航安全的,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还应报请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第十五条 发展改革、规划、国土、建设、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各类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组织开展相关审批时,应有河道主管机关参与。涉河建设方案有较大变动的,应事先征得河道主管机关的同意,并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重新申请办理涉河项目审查手续。第十六条 在重庆主城规划区的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市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在其余河道管理范围内申请修建各类临时建筑物、构筑物或占用河滩地开展生产经营等各类临时活动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河道主管机关受理、审查,并在10日内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报市河道主管机关备案。
第四章 建设项目的施工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涉河建设项目开工前,由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按照审查同意书的要求组织施放河岸治导线,施工单位不得越线施工。对未经施放治导线或超越治导线施工的建设项目,河道主管机关或监管单位有权责令停止建设行为。
经批准的建设项目2年内未开工建设的,河道主管机关发给的审查同意书自行作废。
第十八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在开工前,应将含有施工弃渣清除方案在内的施工安排计划报送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河道主管机关认为施工安排计划存在防洪安全隐患或弃渣清除方案不符合要求的,应书面通知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予以修正。
第十九条 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根据施工安排计划确定的弃渣清除方案,分期清除施工围捻、残柱、沉箱、废墩、废渣等施工遗留物。
施工遗留物未按规定清除的,由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防汛指挥机构责令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限期清除。逾期不清除的,由河道主管机关进行行政处罚后,交由防汛指挥机构组织强行清除,清障费用由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二十条 对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施工活动,河道主管机关有权依法检查,对工程的河道治导线施放情况和实际利用情况进行复核,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建设项目施工、出渣、物资堆放等不符合防洪要求的,河道主管机关应提出整改意见,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执行。河道主管机关在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同时报告上级河道主管机关和建设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工程施工完毕,项目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及时向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报送有关竣工资料。市河道主管机关或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审批的重庆主城规划区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市河道主管机关应组织开展建设项目涉及河道管理事项的验收。其他涉河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应有审批项目的河道主管机关参加。
第二十二条 河道主管机关应对审批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兴建的所有建设项目建立项目数据库,并将数据信息无偿提供给有关单位查阅使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市、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河道主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重庆市河道管理条例》、《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重庆市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实施处罚。
第二十四条 河道主管机关或其他有关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越权审批建设项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有权机关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章附 则
第二十五条 在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范围内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执行三峡工程库区消落区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河道管理范围划定】推荐阅读:
城市管理河道01-06
河道采砂管理论文11-12
乡镇河道管理办法09-17
河道安全的管理方案01-06
河道管理的重要性01-09
河道绿化养护管理制度10-19
慈溪市河道管理办法01-16
河道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方案06-09
河道采砂方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