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通用8篇)

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 篇1

未上武术课前,我对武术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电视剧和各类武侠小说。那种飞檐走壁,潇洒肆意,仗剑江湖,天地任我行的畅快淋漓着实令我心生向往。《神雕侠侣》几乎就是我对古代武侠的认知。而对近代武术的认识,则主要来自于成龙、甄子丹等武打明星及其所参演的电影,比较熟悉的是咏春拳、佛山无影脚等。对武术的认识可以说是非常肤浅及流于表面的。正因为对武术认识不深,那层朦胧的面纱让我觉得武术甚为神秘,让我心生敬畏。所以,大一因为害怕学不好武术这门高深学科的我,还是禁不住内心的召唤而在大二选择了这门体育课。结果,虽然发现我的拳法剑术还不是很到位,但我对武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现代的武术偏向于强身健体而非夺人性命。有些人认为武术是一种屠戮的技能,剑走偏逢,刺人手腕,拳打中线,一招收命。事实上,这种对武术的认识有失偏颇。我认为现代武术的首要目的应该是强健体魄,磨练意志,在于防身,自助及助人,而非用于打架及欺凌弱小。

其次,习武先习德。武德训中有曰:“遵武德者,武之宗也。未曾学艺也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予之学;丧礼者不可教之武。习者应不谋利而秉大义,不畏强而舍已身。当守千甚,行须善始终。平常本虚怀若谷,心意以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属高尚之武德。以武强身,以德养性。”也就是说,学武不应争强好胜,而要胸襟广阔,虚怀若谷,做到进退有度,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出手时就不动手,要用高尚的武德气度让别人自惭形愧。总之,武术精神很重要。

然后,武术被分为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竞技武术是由传统武术演化而来的体育运动。武术不单纯是一种技能,更是一个复杂的、不断融合发展的有机体。在本学期我不仅五步拳和初级剑,还锻炼了体质,了解了马步,虚步等动作的基本要领。我知道蹲马步是双脚开大,达到自己两脚间的距离为三脚半宽,脚要内扣。做虚步时要将重心放在后脚上等等。刚开始看到老师在前面进行动作演示,非常羡慕老师的动作,觉得非常的帅气,动作很有力度,并且非常连贯流畅。如今我们自己也学习的那些动作,发现那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本领,尽管我有很努力的学习,但是还是没有老师做得那么好看和标准到位。

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 篇2

一、研究目的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长期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自卫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 观察法

通过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发现学生在武术拓展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兴趣衰退现象和自身防卫能力实际提高有限的情况。

(二) 实践法

通过让学生在武术拓展训练中实践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从当年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少林寺》, 到现在甄子丹的《叶问》。学生们已经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工作中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保持这种兴趣, 并将这种兴趣化为他们习武的动力。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 武术是一种长期的, 需要大毅力进行下去才会有收获的运动。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 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的练习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环境和氛围不够好的缘故。

我们先来谈谈如何制造氛围与环境。武侠片里的音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当年黄飞鸿里的《男儿当自强》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在声效方面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像电影黄飞鸿里片尾结束时的那种气氛, 使学生们乐于学习武术。

除了好的音乐,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战争文化, 就是阵法。我们的五千年的文化给了我们繁多的阵法种类, 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从最简单的一字长蛇阵开始到两仪、三才、五行、八卦逐渐深入。既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纪律性。阵法这种独特的体系会进一步吸引学生, 使他们对武术的练习更有兴趣和激情。

练武首先是从基本功开始的。武行内常说:“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作为一位负责的体育教师, 我们肩负的不只是交给我们的学生们一个武术套路。更要让他们在武术的学习中能够受益终身。但是基本功的锻炼是个长期的、枯燥的、毫无乐趣可言的过程。孩子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无法长时间对某一项运动保持长久的兴趣, 作为一位体育老师, 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下面要谈到的化基础训练为小型比赛项目的原因。

所谓小型对抗赛, 就是同时安排两人以上, 十人以下的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功对抗。基本功的对抗内容可事先进行系统规划。比如, 可以由10个俯卧撑、30次蹲起和50次跳绳组成一次基本功训练对抗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限制完成时间来不断提高难度, 使学生觉得它更有挑战性。我们平时让学生正常做这些基本功锻炼, 他们肯定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是偷工减料地来完成, 我们也没精力监督每一个学生的动作。但是将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变成比赛, 不仅学生自己做好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高, 而且为了获胜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对手。这样我们的基本功训练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小型对抗赛的比赛内容很适合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进行开展, 因为它组织灵活, 内容多样而耗时短。并且对场地的要求较小。

(二) 自身防卫能力实际提高

基本功虽然是武术的根本, 但它毕竟只是武术中的一部分而已。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武术教学中的第二大问题, 那就是武术套路教学。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对武术套路不感兴趣, 认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也就是武术教学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武术套路是武术的练法, 它的本意是让练习者通过不断的套路练习使练习者对套路中的武术动作更加熟悉。但是国内的武术套路练习在现代的社会中遭到了普遍的质疑, 认为是花架子。实际上武术本身是由两部分组成, 即练法与打法。我们的老师就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所以只教练法不教或少教打法, 但是事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和多源性。我们更要在教学中注重武术的实战性和击技性, 使我们的民族尽快地从肉体到灵魂都强大起来。

当然, 我所提倡的打法教学是在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使其更加简化。将实战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 在练习武术套路的同时进行一些实战培训。如, 教师在学生面前交错放置三到五个沙袋, 让学生在!前进过程中对沙袋进行击打。或在学生身边放置一圈沙袋让学生不断对沙袋进行击打, 锻炼学生的打击速度和力道。除了击打方法外, 武术中身法也是重要的一环。通常的身法训练如梅花桩、九宫步等太过繁复, 不宜于学生快速掌握和运用到实战当中。如果能在上两种击打训练的基础上在学生的脚边设置上一些障碍物, 当学生熟悉这种训练后, 再改变障碍物的布局使难度再次提高。当学生可以在击打沙袋的过程中进退自如的时候, 就是我们大功告成的时候。

关于武术器械的教学, 我不建议学生进行对抗训练因为它十分危险。但是器械练习是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在以强身为本、实战为辅的方针指导下。我个人建议器械训练将基本功训练放在第一位, 器械套路放在第二位。至于器械的选择上我认为长棍是不错的选择。棍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实用性。

对于棍术的基本训练, 我建议以力量训练为主, 技巧训练为辅。先来说力量训练, 我们可以让学生双手持棍成马步站立;然后让他们用棍子去挑动一只空水桶。教师的任务是不断计数, 并在适当的时候向桶里加水来提高水桶的重量。然后让学生持一加重的长棍进行劈棍训练和刺杀训练, 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并校正他们的姿势。

对于武术器械的步伐训练, 我认为应将步伐训练和阵法训练结合起来, 因为武林高手在千百支长棍组成的棍阵面前也会一筹莫展无法下手。先将一个大阵拆分成为若干个小阵形, 在各个小阵形操练熟悉之后, 在将几个小阵形加以组合训练;待时机成熟后再将若干个中阵组合成为一个大阵。

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保持一种长久的对武术的热情, 光靠气氛和环境与比赛的组合是办不到的。我们需要一种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模式,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成就系统。

所谓成就系统就是指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某项训练, 或是在某次比赛中取得了某些成绩;我们作为教师或学校授予他们个人的称号。假设某位同学完成了一百次拳术基本训练, 我们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授予他“百炼成钢”的称号。再假设一名同学完成了一百次劈棍训练, 我们可以授予他“开山劈石”的称号。当然, 我们大力提倡开展的各种小型对抗赛的冠军得主也要有各自相应的称号。如有某位同学在对抗中获得了一百次胜利, 我们就授予他“百战百胜”的称号。

(三) 结果与分析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完成了以上这些艰巨的工作, 我们的武术拓展之路就会越来越宽广。文章的最后, 我想重点说一下在阳光体育的武术训练中对武德的培养。我认为一个习武之人, 如果他不具备武德里所要求的品质。就好像一个取得了相当成绩的人无法得到人们的尊重是一样的道理。

武德的一个特性就是要求武者乐于助人, 它包含了很多东西, 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住弱小等等, 这与我们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助人为乐的好心人。但是我们要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自己的体质。毕竟一个满身伤病的人更大的几率是被别人帮助而不是去帮助别人。罗曼·罗兰曾经说:“一个人要帮助弱者, 应当自己成为强者, 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所以, 我们要助人为乐, 自己首先要变得强大起来。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属于我们龙的传人的一种血脉传承。传播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传播一种文化, 更是在传播一种生命的永恒。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弘扬国术的这条路上走下去。民族要振兴, 国术当自强。

参考文献

[1]王宏.武术散打与全民健身运动融合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2]林仰硕, 周永盛.福建省武术散打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 2010 (1) .

[3]姜传银.“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 .

[4]罗明飞, 贺春林.攻守连环格斗法[J].拳击与格斗, 2010 (2) .

[5]李士英.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3.

[6]姜传银.散打运动训练监测与评定的系统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03.

[7]王家忠.荆楚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09.

[8]张成明.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实施

On the Carrying out of Wushu Teaching for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ushu Contents in the Course of "Sports and Health" in High Schools

HOU Qing-xuan1, HU Yu-xi2

(1. Guangdong Zhongshan Shiqi High School, Zhongshan, Guangdong 528000;

2.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thesis make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oursebook of Sports and Health used in high schools and teaching of Wushu course at universities to major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t finds that the two are not relevant, differing in they contents, methods and appraisal systems. It holds that university Wushu teaching should be reformed in the above aspects 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 school Wushu teaching.

【Keywords】Sports and Health, Wushu, teaching content, implemen

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重要战略,也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动力。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格外关注与重视,明确要求高等教育要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革命的需要和应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为响应这一号召,作为知识载体的课程改革也就在此背景下启动与展开,一批面向时代的教育改革成果得到实施,《体育与健康》教材取代《体育》而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传统的教学观念、教法及评价手段发生了革新。面对新一轮教改的进行,作为培养师资摇篮的体育教育专业发展已显得较为滞后,课程设计规划受到了质疑与挑战;加快改革步伐、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已成为高等教育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设置角度分析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以期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提供参考。

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设置

1.1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的目标

依据《体育与健康标准》关于课程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内容的诠释,结合课程标准设计的思路,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1]五个方面;每一领域都规定了各自的目标,并根据目标构建了内容体系。依据目标领域的要求,中学武术教学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使学生认真、积极、自觉地进行武术锻炼,掌握一定的武术健身方法,促进身心健康;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掌握武术知识、技能;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感,提高自身修养,培养学生勤学、吃苦、自尊、自信、尊重、帮助的优良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 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

依据国家对教材管理新的规定,结合地方实际,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出现一纲多本。对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进行统计(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主编:耿培新),结合现行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的编写分章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9年6月第二版,主编:蔡仲林、周之华),现行人教版中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内容(包含知识窗)的设置如下(依据人教版2009年3月第三版7~12年级教材,主编:耿培新):统计得知:目前,中学《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的武术内容大致划分为9类,即武术概述、武术传统文化、武术技法分析、武术徒手动作与方法、武术图解、太极拳、武术主要器械、武术评判与鉴定、导引与养生;除武术教学章节外,中学武术内容几乎函盖了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材所有章节的内容。从理论体系上讲,有武术基础理论、技术理论和应用理论,也包含武术与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如:武术文化、养生、武术欣赏等;技术体系则包括拳、器械、对抗、养生等主要技术。并且这些内容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如果教师不具备自学武术的知识和能力,将难以适应这一新的变化及要求。如形神拳由11个动作组成,包括了弓、马、仆、虚、歇五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蹬、弹两种腿法,除此,还有顶肘、抡拍等动作。刀术“由18个动作组成,包括缠头、裹脑、劈、扎、撩、砍、舞花基本刀法”[2]和蹬、箭等腾空动作。而太极十二动则由白鹤亮翅、搂膝拗步、手挥琵琶、野马分鬃、揽雀尾、蹬脚、倒卷、搬拦捶、如封似闭和十字手等主要太极拳典型动作组成。可以说,遵照课程培养目标和要求、经过中学武术教育与课外拓展,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应该较为全面;但是,如何在中学有限的教学时数内完成任务、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对教育的组织者来说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

nlc202309051242

2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武术运动的发展,“1961年国家教育部将武术正式列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学大纲”[3],并规定了每学期的具体教育时数,使学校武术现代化教育向规范化方向发展。作为担负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在革新各学科的教学。尽管2005年版武术教材与过去教材相比,加强了民族精神和武德教育,“在理论上增加了武术的文化内容、武术防身自卫的知识与技法分析、武术表演与欣赏的内容;加强了武术自学自练的方法指导,修改与充实了武术教学内容;在技术方面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4]。但是,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教学仍然没有摆脱这一传统思想的梳束,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与过程过于强调武术技术的掌握,忽视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几十年来仍按照武术基本功、初级套路程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而推手、短兵、散打等对抗实用技术被抛弃;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主要以套路技术的演练考评和理论测试结果为评价依据;武术知识传授主要以简单的武术基础理论为主,忽视武德及传统文化的教育;忽视学生自学和创编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学习的理想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武术的兴趣下降,学习效果差。

3 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的实施

由于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存在以上弊端,加上教学内容没有与新修订的中学武术内容相衔接,导致学生缺乏自学和创新能力,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新课程标准下中学武术教学的需要,也直接制约中学武术教学的开展和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该项目的学习。通过对80名中学体育教师调查得知:仅有12%的体育教师在大学里选学的是武术专项,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选修的是其它项目;其中,70%的教师忘掉了大学接受的武术教育内容,尤其是技术内容部分;60%以上教师对现行中学《体育与健康》中武术内容的教学存在一定难度;在调查中几乎所有教师都认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与中小学武术教学协调一致。因此,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改革要势必进行、且迫在眉睫,教学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3.1 更新武术教学观念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策划者,武术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观念。因此,教师应首先更新自己的观念,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主动迎合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改革,按照课程标准中领域目标的划分、学习目标的要求设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遵循“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5],还原和丰富武术的真实容貌,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调动主体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武术文化的传播,延伸教育的功能。把武术教学看作一个动态的、联系的、实践的体系,使之完善与发展。

3.2 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九年制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的课程采取了阶段设置课程的方式,即构建了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的结构。小学阶段教育以综合性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性课程和分科性课程并行,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这样,加强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层次性,实现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科之间的知识交叉。为此,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借鉴这种模式,既要突出多学科的交叉,又要体现武术学科的特性。因此,遵循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武术类项目教学时数的要求,优化武术普修课的教学内容。内容上划分三个版块:即理论知识版块;技术动作版块;实践内容版块。在理论知识版块中精讲武术概论、武术礼仪、武术文化、武术教材教法、竞赛理论等;技术动作版块:结合《体育与健康》教材武术的内容,精心设计套路教学动作,在分类动作教学基础上,加强短小组合练习。增加散打、擒拿等格斗技术内容。以人为核心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健身、保健套路,如太极十二动或十六式太极拳、木兰扇、八段锦等;在实践内容版块中组织武术竞赛、表演、欣赏等活动,让学生看图,自学、自练、互教,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

3.3 突出学生武术素质教育

卢元镇教授在2005大学体育论坛中讲到:“人的素质是一种可以长期发挥作用的个人品质。人们习得的知识、技术常常可以因长期不使用而逐渐消退,而且随着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发展,人们的知识技术是永远也不能满足的。而素质给人形成的求知欲望和掌握知识技术的本领却可以长期发展作用”[6],这表明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另外、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终身受益,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只有学生的武术素质提高了,才能让以上目标得以实现。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专业培养的目标以及中学武术内容的设置,学生武术素质教育主要体现以下几点:即练、用、讲、编、行五字。“练”就是武术动作的练习,是武术外在的主要表现形式和武术传承的主要条件,也是武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用”即为武术在实际中的操作,如武术欣赏与评判、技击术的在特殊条件下的使用,结合自身条件的武术锻炼等;“讲”是对武术知识的概括和见解,以及实践中具体指导与帮助;“编”表现为武术的创新,是根据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对武术技术的创造,如动作练习的长短、动作难度的大小、动作速度的快慢等,都属于创编的范畴;“行”则指行为,主要指结合武术内容和要求在课堂及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礼节与品行、自我学习与锻炼、武术课堂中的表现等。

3.4 采用新的教育手段

以“练、用、讲、编、行”五字为主线,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支撑教学内容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媒开展武术教育活动,扩大教育时间的延伸;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查找资料,撰写武术论文,丰富学生的武术知识;倡导自学、自练、互助的学习形式。重点加强学生自学自练能力(包括武术的识图、自学、练习、中学教材学习等)、武术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武术课堂组织、教学示范方法、语言的组织与讲解等)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能力与习惯的养成,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展班级武术竞赛与表演,针对不同教学阶段和武术内容的学习,利用课堂的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设计竞赛、表演,丰富课堂教育形式,在实践中提高组织与评判能力等;利用课余时间按排武术欣赏任务,让学生欣赏经典的武术动作影片、传统的武术技术录象、以及现代散打与搏击录象,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

nlc202309051242

3.5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在武术课的教学过程中遵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实施综合评价,即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确保领域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施与实现。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多元化评价体系:即对传统武术文化理论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武德、武术礼仪,拳种的传统文化理论依据,拳种起源、流派、特点等);对武术技术知识掌握的评价(主要包括:套路技术,散打技术,擒拿自卫技术,技术识图,拳种技击理论等);对交叉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主要包括:武术教学的组织、教法,武术基础训练,武术运动生理、生化分析等);对学习情感与运动参与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中学生参与、自学能力、相互帮助、实际操作等)。以此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武术运动与教学的能力,形成终身武术锻炼的习惯等。

4 结论

(1)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内容的设置已较过去发生巨大变化,从武术学习的领域目标、到水平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且课程理念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2)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与中学武术教学没有较好地衔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手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二者的衔接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鉴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先行,作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教学应尽快主动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武术教学中要突出学生武术素质培养,按照“练、用、讲、编、行”五字进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习惯和能力,以适应中学《体育与健康》武术教学内容的需要。

(4)构建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教学学习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完善评价指标与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情趣与武术锻炼的习惯,切实提高武术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耿培新.《体育与健康》7~12年级教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3〕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5〕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教材育出版,2009.

〔6〕卢元镇.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R〕.洛阳:2005大学体育论坛,2005.

(责任编辑:李远伟)

水平四体育课武术教学设计 篇4

体育系09级五班

李辉

一、教学内容与背景

教学内容:五步拳

教学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

二、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对武术的理解,体验在学习武术之中的乐趣。

三、学情教材分析

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习五步拳为培养武术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初步建立武术套路的基本概念奠定了基础,在练习中主要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进而养成经常运用套路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在提高所学动作质量的基础上,学习和体验不同风格的武术套路动作,了解武术的攻防含义,培养崇尚武德的精神。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规范其行为方式。武术在我校有着扎实的群众基础。本课既有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有很好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九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学生的正确身法,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五步拳的基本动作,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五步拳,发展学生的正确身法。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开拓创新吃苦耐劳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武术五步拳正确的步法,即马步、弓步、歇步、扑步、虚步。难点:扑步穿掌到虚步挑掌之间的衔接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堂常规: 强调纪律、宣布内容 准备活动: 徒手操(4x8拍)

(1)头部运动(2)单臂后震(3)胸部运动(4)腰部运动(5)正压腿(6)侧压腿

设计意图: 做好准备,预防损伤。(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优劣高,柔韧性的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学习五步拳;

1、教师讲解示范

(1)五种常用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2)五步拳完整示范 ①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②弓步冲拳: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平搂收抱腰间、冲右拳。目视前方 ③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向前弹踢,同时冲左拳,收右拳。目视前方。

④马步架打:右脚内扣落地,身体左转90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向右冲拳;头右转,目视右方。

⑤歇步盖冲拳:重心稍起,身体梢转,左脚向右脚后插一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左下盖,掌外沿向前,左拳收抱腰间,目视右掌;上动不停,两腿屈膝成歇步,同时冲左拳,右掌变拳收抱腰间,目视左拳。

⑥提膝仆步穿掌:身体起立左转,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拳变掌收至右腋下,右拳变掌,由左手背上穿出,手心向上,目视右掌。上动不停,左脚落地成仆步,左手掌指朝前,沿左腿内侧穿至左脚面。目视左掌。

⑦虚步挑掌:左腿屈膝前弓,右脚向前成右虚步。同时左手由上向后划弧成勾手,右手顺右腿外侧向上成挑掌。目视前方。

⑧并步抱拳:左脚向右教靠拢成并步。同时左勾手和右掌变拳收抱腰间。目视前方。设计意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的示范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生尝试

(1)教师做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组织形式: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设计意图:武术属于肢体语言,每一招一势代表着学生的内心世界。模仿教师的动作很重要。先模仿上肢,再模仿下肢,最后整体模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随时用语言提示,以强化学生的模仿更加逼真。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组织形式: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

设计意图: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自由体验组织形式:让学生自己在充裕的时间里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课堂上应给学生一个较大的自由学习空间,自己琢磨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3、集体练习,汇报表演 组织形式:

(1)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2)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3)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4)学生相互观察、交流、评价。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2)充分发掘学生运动潜能,通过教师评价,学生间互评,促进学生改进动作。以完美的动作表演体现“我能行”。使学生能在表演过程中体验成功。结束部分:

1、放松小结。

2、师生“抱拳礼”道别下课

设计意图:既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上下课要有礼;表演前后要有礼;互相学习要有礼;师生之间要有礼。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七、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法与示范法

分解法与完整法

预防与纠正错误法 学法:集体学习

自主合作学习法

体育武术论文开题报告 篇5

体育武术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体育武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的研究

课题编号:MJGW09024

课题负责人:邹朝晖

课题组主要成员:季德超、徐红霞

课题指导专家:施礼亮、陈惟峰

课题负责人单位:马鞍山市金瑞初级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我市初中武术教学以套路为主,学生只是单纯的模仿教师动作,很难掌握其中的内涵,造成许多学生对武术课渐渐失去兴趣,认为套路“实用性”不高,“花拳锈腿”,只有外部动作的加工,无内在攻防实质,实用性差,利用率低等。

且初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而相当一部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表现为不爱出力、不爱动脑、对集体漠不关心,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精力不集中、注意力易分散,对武术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敷衍了事。

通过研究,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动作技能,掌握鉴赏武术动作和音乐的方法,培养对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分析能力;让学生掌握基本套路的动作要领和如何体现武术的精、气、神,了解武术的练习方法,有自主学习武术的能力,在场地小,器材少的环境中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塑造学生优美体态的过程,能通过练习提高心肺功能和有氧耐力,发展柔韧性,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交流,开发学生思维,体验运动乐趣,陶冶高尚情操,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理设置目标使自己在练习中不断获得成功,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达到“健身、调心、防身”的效果。

因而,如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学习积极性,使武术逐步让学生接受,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研究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磨练意志,锻炼性格,增强自信心,发挥创造能力、提高智力,学会心理调节,稳定情绪,改善心理机能,有效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有着积极的深远意义。

二、课题研究内容

现代武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根据这一现实,我们将武术定义分为广义概念和狭义概念广义武术概念:武术,亦称‘武艺’、‘功夫’,旧称‘国术’,是以技击为内容,以身心练习为基本手段,中华民族传承的个人防卫实践活动。狭义武术概念:武术又称武术运动,是在继承传统武艺基础上形成的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体育项目,表现为套路、对抗等多种运动形式。

本课题主要针对武术在我市初中、小学学生中对武术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场地等方面进行调查,以便对如何实施新课程背景下武术的教学问题,进行必要的、认真的思考和制订出相应的科学合理的对策。

在阳光下、在操场上、在音乐中、在引导下,全校学生共同习武,这是何等壮观的场景?因此,校园武术并不需要高难度的动作技巧,只要动作和眼神合上音乐的节奏,能用肢体去表现发自内心的感受就足够了。让学生喜爱武术,有效地进行武术教与学,在此过程中,重点围绕以下四点展开研究。

1、鼓励为主,培养自信:通过教师完整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武术并不是那么难,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多让他们进行表演,多鼓励和表扬,鼓励学生充分展示自已,提高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2、启发引导,领会要诀:武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的动作中领悟出精、气、神,结合讲解和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如图解、口诀、课件等),引导学生自主学练,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指导学生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领会和掌握动作重点。

3、优美示范,感染情绪:在实际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基本动作,教师要通过自己规范的动作,让学生明确动作之间的差别,明白练习一定要投入。在以后的练习中,逐步改善和提高。

4、合作学练,交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配合,使动作变成自己的“语言”,理解武术精、气、神的内涵。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练习,在交流学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体会、领悟武术的攻防含义。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计划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场地器材等方面入手作为调查内容,问卷调查以集体纸笔测试的方式进行,问卷实施测试前先与各班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协调,并由本人向受测试对象简单的说明测试内容,并强调问卷是采用无记名的方式作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独立完成问卷。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任课教师的座谈,掌握教学现状及学生心理需要等方面的情况,综合多方面的情况,便于更准确地分析教学行为差异的形成原因。

3、文献法。认真阅读研究《教育心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理论。

4、分析法。根据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从理论上来分析学生对武术学习的行为差异的成因。

5、评价法。对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练习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从而得出结论。整理资料,及时归档。

(二)研究计划

1―3月份,提出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走访了解研究个体综合情况。

204―11月份,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比较、分析,使得到具有一定代表性、全面合理研究对象教与学现状的资料。为形成科学的分析研究报告做好充分准备。

年12月份,对研究过程资料加以归纳整理,对研究结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形成分析研究报告。

四、课题需要的资源

1、专家指导:市教科所、市区教研室专家的大力支持和有效指导,为本课题的顺利、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2、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给予很大的支持,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必要的研究环境,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的深刻性、开拓研究视野。

3、有关中小学生武术教学方面的书籍

4、不同类型学校提供武术教与学的现状资料

5、研究对象如实填写相关问卷调查表

6、研究人员充实与保障

五、课题预期的成果

小学体育教学设计武术操 篇6

一年级二班共有46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男女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同时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但对体育基本活动的动作概念和方法了解很少,因此,基本活动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活动起来,学会一些简单的动作和方法,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各种体育活动的技术和技能打下一定基础。同时重视趣味游戏教学,并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

二、教材分析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身心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贯彻健康第一和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

3、根据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水平一和五大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标制订本计划。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活动能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长发育,增进身体健康。

2、学生在身体活动当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各体育群体社会性的交往活动,感受到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情趣,体验自信、健全的个性心理。

3、通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合作、遵守纪律、勇敢顽强、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优良作风和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四教学措施

低年级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对一年级学生的情况有尽可能多的了解,如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与理解力都较差的等特点。一般说来,一年级小学生多数来自幼儿园,他们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如站队、立正、稍息、看齐、报数、原地转等动作方法,以及踏步、走、跑、跳、投、攀爬等自然动作和活动性游戏等,但对体育的知识概念还不理解。因此在安排一年级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作基础即接受能力。教师要加强:

1、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多利用宣传栏和广播站等形式,对运动成绩和思想品质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加强体育练习。

3、断学习和改进练习方法,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让小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简单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

武术体育课心得体会 篇7

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它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也越来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重视和青睐,武术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文化标志。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也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武术做为我国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把武术这项运动在全国人民的认识中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充分显示武术的文化涵蕴,魅力和价值,是现在学校体育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武术运动项目受到学生普遍的喜爱,但武术在青少年心中受到武侠小说和影视的影响,对一些武术英雄形象盲目的崇拜,对武术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扭曲。中学生正处于向成人的过渡阶段,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构建起理解民族精神的过程,在这时的武术文化传播就更显得格外重要。长期以来,武术教育一直是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通过对众多中学武术教育发展的调查与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知,当今中学武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并没有得到很好普及,不能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所以在中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喜欢武术运动,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尴尬局面,在此,提高中学生武术课的兴趣,也就成为完善武术教学的一大难题。这里是以广州市中学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广州市中学武术课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学生喜欢武术而不喜欢武术课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究培养中学生武术课兴趣的方法,为改善中学武术教学和普及我国民族传统的文化遗产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在校的中学生,调查共2000人,其中共有1930个人接受了调查(本文旨在研究提高中学生武术兴趣的方法和措施与学生的性别,年级无关)。调查的中学生分布在广州市十二个区,每个地区调查2至3所学校(包括初中和高中)。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以问卷的形式对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研究,问卷共十四个问题,其中每两个或三个问题为调查影响中学生武术课兴趣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调查中要求学生把认为影响自己武术课兴趣的最主要一个因素标出来,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3%,最后收集数据,进行总结。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武术的相关资料及研究成果和上网查询,从他人的总结及研究中开拓本文的研究思路,提高分析的深度、广度,并对其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作深入的分析与借鉴。

2.2.3 访谈法

通过走访各中学和通过网络(在确认为广州市在校中学生的情况下,用如QQ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访谈),共访问一千人。调查中学生体育课的基本情况,对武术的兴趣,学校体育设施,体育教材等进行调查。

3 针对中学武术课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3.1 就现在中学体育老师的师资情况的分析,探究提高中学生武术课的效果

武术老师是武术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师资配备是武术教学顺利发展开展的先决条件,武术项目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高,所以专项体育教师的配备显得格外重要。然而据调查所知,在广州的武术专项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其实不仅广州市是这样的情况,据文献和网上调查,我国的中小学武术专项教师仅占体育任课教师的29.3%(见表1),很多学校没有专业教师。从这一点来看师资问题直接影响了学校武术课的顺利发展[1]。

无论教什么专业的课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可以说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好,方法不当,就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学习也就没有积极性,根据现在的体育老师所存在的基本情况来讲,要想提高中学生武术课的兴趣,专业的武术教师要做到提高教学积极性,不要因为教学负担大和中学体育课不重要等因素,降低教学兴趣,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们的上课兴趣,即使你再专业,技术再全面,也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总的来说就是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管你专业与否,只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有一个成功的教学结果。

n=3266

3.2 改进武术教学方法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1 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让学生之间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就会积极地去学习、练习,为当“老师”做准备。学生为了当好“老师”这一角色他就会开动脑筋,在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手段上下功夫。完成教学任务后再通过同学互评、老师点评,他又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下次就会做得更好。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真正学到了东西。

3.2.2 结合实战技法进行教学

教学中把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介绍清楚,并让学生加以演练,增强学生对动作的作用、路线、方向、用力的理解,便于学生准确快速地掌握动作,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武术意识,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攻防技击是武术的本质特性,散打是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运动形式,是武术的最高境界,也是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2]。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把散打技术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介绍给学生,尤其是完成套路教学以后,专门进行散打技术的教学,等学生经过练习掌握后,安排一些实战练习,让学生在实战中巩固技术动作,领会中华武术的精髓。这样,通过散打技术的学习,学生不仅会掌握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本领,增进对中华武术的理解,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2.3 武术教学中音乐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随着武术运动的发展,音乐在运动训练学和学校体育教学中被广泛的运用,音乐与体育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但都具有教育、健身、娱乐等功能,所以有着密切的联系。将音乐用于中学生武术教学中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情境,一堂武术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歌曲与武术动作编排在一起时,动作就容易记住,并且不易忘记,所以说歌曲有助于动作的学习[3]。例如:《男儿当自强》就是这样一首既能激发人的热情,又能使人情绪高涨,非常有感染力。不难看出,在这种情境中所习练的动作,其结果会记得更牢,练习效果也会成倍增强。所以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仅有利于动作的学习,还有利于动作质量的提高。因此,用音乐配合武术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力手段。

3.2.4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教育关系,即一种具有道德纯洁性的特殊社会关系。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抵御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积极性和能力。同时也要更新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从而为师生关系的纯化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这种关系是教师关心、爱护学生情感的集中表现,是一种无形爱之力量的注入。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对待学生都要真挚而热忱。当教师与他们建立起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友好关系时,这种关系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而且更能引发他们对学习武术的极大热情,换取学生对教师的热爱,才能使更多的学生热心接受教师的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4 对中学武术课的影响因素

4.1 武术教材和关于一些武术课的场地器材的因素对中学武术课的影响

据调查问卷分析和在访问中发现,广州中学生普遍认为体育教材中的武术部分内容单一,枯燥,就没有可以吸引他们的地方,并在调查中显示,80%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一些攻防招式,希望增加一些格斗项目的功夫,如散打等,有一些希望增加器械武术的内容,这也说明了器械武术对中学生还是有些吸引力的,而单一的徒手套路让他们感觉很枯燥,单调,不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武术课的效果也就提高不了。

当前中学武术教材内容主要以套路为主,内容单一,已经偏离了武术本质的特性,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4],很难体现现行教材的改革方针。对武术教材的改革已势在必行,新的教材改革需要对旧的模式进行一次大的变动,建立新的教材体系。其主要改进的地方为,减少徒手套路,延续器械功夫,增加攻防招式。新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和符合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规律,既满足了学生对美的追求,又满足了中学生自卫的需要和增强体魄与顽强意志的锻炼。

就走访调查中了解,广州市的体育课关于武术的场地和器材的情况很不乐观,在器材方面大多都是有少数的刀、剑、棍等,但相对很少,根本就不够教学所用,少部分学校根本就没有武术器材,没有器材齐全的学校,上课几乎都是借用其它体育项目的场地和器材,让人觉得武术没有其他体育项目重要或武术是多余的、次要的。武术只有改变这种上课“寄人篱下”的现状,拥有自己完善的场地和器材以及相应的安全配套设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学习条件和训练环境,才能更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2 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探究提高中学生武术课兴趣的方法

在青少年期生理方面的发育是相对较大的,身体器官的发育发生巨大的变化,身体对体育锻炼的要求也有了特殊要求。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他们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对于不满的事,会情绪化[5];青少年阶段也很容易出现心情烦躁、郁闷、孤僻、不自信的特征,这也是因为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对于体育老师来讲,要根据这些特点做出相对的措施,首先让他们喜欢对于武术教学来说,要吸引他们,老师要做到对武术课的教学有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多在学生面前做示范表演,认真讲解动作,传输武术精神等,来提高他们对武术的兴趣;还要提高学生们的自信心,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武术可能是初次接触,对一些招式不理解,动作做不好等,所以老师要对学生要多作肯定性评价,珍视学生的成功,多给学生提供摆脱失败,寻求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不要因为学生因为自己的体育素质不是很好,而让学生们失去对武术的兴趣。在这个时期,学生们也要做到主动培养兴趣,树立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而培养坚强的意志,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等。

参考文献

[1]刘家旭,董建.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1).

[2]杜建军,李静华.对中小学引入武术散打运动的探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3(2).

[3]朱丽萍.试析“音乐教学法”在青少年武术教学中的可行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7).

[4]王建华,王晓东,高嵘.我国中小学武术教材的建设与改革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92-94.

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 篇8

但是,通过调查、访问发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法呆板,严重影响了小学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本文将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相结合进行研究,旨在促进小学武术教学方法的丰富多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通过体育游戏练习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让学生获得快乐。学生不受性别、年龄、身体等条件的限制,每位学生都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有时游戏着重提高某方面素质、技能;有时则侧重调节情绪和休闲娱乐,这些都为武术教学提供了很好的铺垫。

体育游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大的变通。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进取精神,并能让参与的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快乐、获得优越感。

二、体育游戏的选择

武术教学的准备活动是为了充分活动身体,让学生进入良好的教学准备状态。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要全面活动身体,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我们可以选择运动强度偏小、具有一定运动量的体育游戏,如“报数凑团”、“行进间抛接球”、“大小西瓜”、“推铁环直线跑”、“往返渡河”、“拉网捕鱼”等,这些游戏简单易行,好组织,效果好,可以使学生快速投入到武术课学习当中;专门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为要完成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韧带、肌肉、关节等做的准备活动,如为了进一步活动下肢,在武术的跳跃教学前做“跳马”类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进行的身体素质练习、协调性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增强体质的效果。对于武术练习后引起的身体、心理疲劳,可用一些轻松活泼的小型游戏进行放松。

三、体育游戏与小学武术教学相结合

1.通过队列队形的变换调动学生对机械重复性练习内容的参与积极性。在课堂运用不同练习方式,可以作一些圆形队列、方形队列、分组前进等形式的变化,利用外界环境的变化刺激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例如,在教给学生动作后,创设情境,让学生假设面前有一个怪兽,要求他们用刚才所学的动作进行编排打败怪兽。最后老师评选出最协调、最规范、最合理的动作,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四、小学武术教学在选择体育游戏时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体育游戏应不影响武术动作的完整性。武术讲究将动作的形和神有机结合,让人欣赏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单一的动作变化,而是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然而,一旦游戏运用不得当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冲淡了学生在练习武术时对动作的感受。所以,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一定要考虑周全,使学生对动作形成正确理解。

2.选择体育游戏应不影响武术动作的规范性。武术包含多种拧转、俯仰、收放、摺叠等身法动作,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步随身行,身随步到,上下照应,一气呵成”,对动作的规范性要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游戏的运用能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做动作的积极性,但同时学生也会因过多地投入到游戏中,从而忽视了对动作规范的要求。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选择体育游戏要合理,要有针对性,内容选择上应考虑有利于武术课不同部分的实际需要。

上一篇:做好迎接市检查的通知下一篇:事前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