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通用9篇)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1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王 君

(2009年8月26日)

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时刻,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在山西长治召开,这是对我省造林绿化、林业工作的肯定和鼓励,也必将对我省的造林绿化、林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山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工作,全省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森林资源量明显增加。据2005年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我省森林面积达到3316万亩,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1.7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14.12%,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11.7个百分点;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到8847万立方米,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45倍。全省初步形成了以林草植被为主的生态安全体系。二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土流失、风沙肆虐的状况有了较大改观,局部地区气候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林区降雨量、空气相对湿度有了明显增加。11个重点城市2008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平均达到334天。三是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全省已建立林业自然保护区45处,总面积达到1710万亩,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都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显著增加。四是农民从中得到实惠。林木产业、林下产业、干鲜果经济林迅速发展。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林业的已达到15%。与此同时,由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了全省粮食增产。所有这些成绩,都是在土地贫瘠、十年九旱、风沙肆虐、生态脆弱等较差的自然条件下取得的。总结我省的造林绿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山西造林绿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全省上下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近年来,我们超常规、大力度地推进造林绿化工作,靠的就是全省上下思想认识的不断提高和统一,靠的就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林业工作,靠的就是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

认识到位是前提。山西土地贫瘠,立地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风沙肆虐,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土地面积的70%左右;山西十年九旱,水资源总量在全国排倒数第二位,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山西一度时期,环境污染相当严重,重点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仅有四五十天,其中有几个城市成了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这种状况不仅严重影响了山西的对外形象,而且严重影响到全省人民的生产生活。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仅经济社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自身也难以生存;改变这一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造林绿化。为此,各级党委、政府都把造林绿化、发展林业放在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位置,放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予以高度重视、大力推动。

科学谋划是关键。大战略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跨越。全省各地都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蓝天碧水”工程,形成了铺天盖地种树、摧枯拉朽治污的局面。今年省人代会上,我们又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掀起了造林绿化新的热潮,林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领导重视是保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都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部署、具体组织、实地督导、一线指挥,呈现出了“书记抓、抓书记,省长查、查市长”的良好局面,涌现出了一大批造林书记、造林市(县)长。省政府每年春季都要举行一次造林绿化暨军民义务植树启动仪式,每年都要选择一个造林力度大、绿化效果好的市召开现场推进会,每年都要拿出500万元奖励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特别是今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省政府先后召开了全省林业产业现场推进会、造林绿化临汾现场会、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生态庄园经济现场推进会四个专题会议,全面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二、山西造林绿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科学的工作思路和明确的目标任务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从山西实际出发,坚持“山上治本”与“身边增绿”相结合,造林绿化与生态修复、环境治理相结合,兴林与富民相结合,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针对我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到国土面积80%以上的特点,我们将实施“山上治本”战略作为造林绿化的主战场,不折不扣地实施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和太行山绿化等重点工程。2000年以来,全省共完成营造林468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2157万亩。大规模的造林绿化,使广袤的山区披上绿装,干涸的河道清水复流;尤其是晋北风沙区已建起几十万亩集中连片的森林,大风和沙尘天数明显减少,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为首都北京筑起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针对我省环境质量差的现状,我们积极推进“身边增绿”计划,全方位实施省级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相继启动实施了通道绿化、交通沿线荒山绿化、村镇绿化、厂矿区绿化、环城绿化、城市绿化、汾河流域绿化、石太高速铁路绿化、平原林业和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等省级十大造林绿化工程,在人多的地方多栽树,在生产生活的地方多播绿,让广大人民群众直接享受造林绿化成果。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做到路延伸到哪里,绿化就跟进到哪里,全省四通八达的路网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林网。在农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每年安排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环村林带,兴建农民公园,使广大乡村变成绿色家园。在城市,大规模实施见缝插绿、推墙透绿、拆违还绿,广植树木花草,绿化美化街道,建设环城林带,兴建森林公园。“十一五”以来,全省共完成通道绿化2.58万公里,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国省道防护林带基本建成,完成交通沿线荒山、矿山绿化235万亩,11个设区市绿地覆盖率达到35.3%,完成村庄绿化5826个,在71个市(县)建设了80个城郊森林公园。

针对我省生态环境脆弱的实际,我们高标准推进以汾河流域和太原西山地区为重点的“2+10”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汾河是山西人民的母亲河,汾河流域是我省的水源涵养区、人口密集区、重要经济带。从2008年起,我们投资百亿元实施汾河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与保护工程,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干流两岸建设370多公里长、200米宽的护岸林带, 30多万亩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涵养水源,修复植被。与此同时,我们按照重点抓、抓重点的思路,今年规划投资上千亿元,启动了太原西山地区和10个地级市的生态环境治理修复重点工程。针对农民增收致富的迫切愿望,我们下气力实施以经济林为重点的富民工程。大力发展核桃、红枣、仁用杏、柿子、花椒等干果经济林,预计到2015年,面积将达到1800万亩以上,实现农民人均一亩干果经济林的目标。同时,不断加快低产低效林改造步伐,积极发展种苗花卉、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等林业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庄园经济,带动了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三、山西造林绿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锲而不舍的韧劲

山西是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大寨精神、锡崖沟精神、右玉精神等。在造林绿化的实践中,全省人民继续秉承和发扬革命老区精神,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全省人民不畏艰难大造林,坚持有条件要造林,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造林。气候干旱,就靠肩挑手提,一棵一棵、一遍一遍地浇;干石山区,就爆破整地,客土造林;风沙区,就先灌后乔,抗旱造林,变“沙进人退”为“人进沙退”;盐碱地,就挖沟排碱,垒土造林,在寸草不生的地方栽下了棵棵树木,编织了片片林网。平顺县广大干部群众抱着“种活一棵,就不愁一坡”的信念,在石头缝里种出满山森林,在干石山上建成经济果园,全县森林面积发展到106万亩,使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绿色银行。

造林绿化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宏伟事业。全省人民坚持咬定绿化不放松,锲而不舍多造林。右玉县曾是一个“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白天点油灯,黑夜土堵门”的地方。几十年来,十八任县委书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全县人民矢志不渝,植树造林,靠着“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使全县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00亩发展到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如今的“塞上绿洲”。壶关县历届党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挖开石头栽树,搬起石头垒墙,筑起了5000公里的森林“防护墙”,全县森林面积由改革开放初期的8.7万亩发展到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0%以上。正是由于全省人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靠着锲而不舍的韧劲,使三晋大地披上了绿装。

四、山西造林绿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内在活力的增强

造林绿化既是一项重要的公益性事业,又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我们在政府行政推动的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造林绿化的内在活力。

创新造林绿化工作机制。我们大力推行公司造林、专业监理、部门监督的造林模式和管理办法,规范项目运作程序,有效地保证了造林绿化效果。实行“政府出钱、反租倒包、群众出力、树随地走”的机制,较好地解决了通道绿化占地问题。

建立多元资金投入机制。我们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坚持政府资金持续向造林绿化“投”,企业资金踊跃向造林绿化“用”,社会资金广泛向造林绿化“聚”,形成了多元化筹资机制。“十一五”以来,全省用于造林绿化投资每年都超过50亿元,去年达到62.7亿元,今年前7个月已达到48.3亿元。与此同时,大力推广“一矿一企绿化一山一沟”、“挖一吨煤,栽一棵树”等以煤(矿)补林做法,积极引导和组织资源型企业特别是煤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造林绿化。并且还积极启动碳汇造林,开辟了造林绿化新的融资渠道。

注重发挥科技兴林的作用。我们在造林绿化中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全国林业功臣王五全从多年的荒山造林实践中摸索出了“阳坡育苗阳坡栽,阴坡育苗阴坡栽,就地育苗就地栽”等一套适宜干旱贫瘠山区的油松造林技术。近年来,全省积极推广径流林业、覆盖林业、容器苗造林等抗旱造林实用技术,大大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的又一次伟大创举。我们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启动了1市17县的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真正实现了“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有效地调动了农民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和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全省造林绿化注入强大动力。

五、山西造林绿化之所以能够取得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上级的支持和全社会形成的良好氛围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造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十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温家宝总理指出,山西最困难的任务是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回良玉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来我省考察指导工作,就造林绿化、林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国家有关部委特别是国家林业局对我省的造林绿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这是我们做好造林绿化工作的力量源泉。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形成了造林绿化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各地精心组织,部门广泛参与,社会共同推动,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等方方面面都投入力量大搞造林绿化。目前,造林绿化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2

今天, 我们在张掖市召开全国现代种业制种基地建设现场会, 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现场交流会和全国农业厅局长会议精神, 检查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贯彻情况, 总结交流各地制种基地建设经验, 分析研判基地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全面部署推进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这次会议之所以选择在张掖召开, 主要考虑是, 甘肃是制种大省, 张掖是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 近年来他们坚持把制种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发展, 着眼于打造国家级制种基地, 在基地建设方面定位高、措施实、成绩大、贡献大, 有经验可学, 有现场可看, 值得全国从事种业工作的同志都来亲身感受一下。接下来, 大家还要听取各地和企业代表的典型发言, 下午还要去看现场, 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下面, 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成绩, 深入总结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制种基地建设是确保我国种子供给安全和质量安全的关键。“九五”实施种子工程以来, 特别是《种子法》颁布实施以后, 各地按照中央统一部署, 把基地建设作为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突出特色、加大投入, 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是良种有效供给有力支撑了粮食安全和农业稳定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新品种培育和推广, 大面积推广了一大批优良品种, 良种覆盖率达到96%。这得益于种子的充足供应和质量的不断提升。目前,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面积2000多万亩, 年产商品种子80多亿公斤。“两杂”种子质量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5%以上。种业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粮食“八连增”, 做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基地布局逐步实现向优势区域集中。近年来, 主要农作物制种基地不断优化, 并逐步向最适宜制种区域集中, 种子生产集中度不断增强。其中, 西北地区杂交玉米制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制种面积的70%;西南地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约占全国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50%。

三是种子生产科技水平显著提升。通过关键技术创新, 制种产量和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来全国玉米制种单产提高了20%以上, 水稻“两系”繁种、制种实现了突破, 优质高产的“两系”杂交稻得到广泛应用。一大批高产、高效、节能、降耗、环保的制种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四是制种业实现对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有效带动。随着制种基地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细化, 制种产业蓬勃发展, 有力地带动了地方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去年玉米制种亩均收入2560元, 总收入达7.4亿元, 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4%。

五是制种企业正向规模化、产业化、育繁推一体化迈进。一批有信誉、有实力、有品种、有市场的种子企业以品种带基地、以基地促发展, 大力发展机械化作业、精细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形成了制种产业集群, 提高了种业现代化水平。

成绩来之不易, 应当倍加珍惜;经验弥足珍贵, 需要认真总结。过去的经验可以概括为“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以服务农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紧扣保障农业生产发展这个大局, 做到基地建设为生产、促生产, 确保用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二是坚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纵观基地发展历史, 凡是优势种子基地几乎都具备了自然区位优、交通条件好、技术优势强、比较效益高、地方政府重视等条件。三是坚持调动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户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推动, 支持地方将自然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扶持企业装备经营设施、扩大规模, 帮助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升技能, 不断激发三者积极性。四是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 改善基地农田基础设施和生产加工条件。加大管理力度, 优化经营环境, 提高科技服务和人才支撑能力, 推动建立发展新机制、新模式。

二、准确把握形势, 切实增强基地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8号文件下发后, 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狠抓落实, 研究出台种业扶持政策, 推进力度不断加大, 齐抓共管合力加快形成。可以讲, 基地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但也要看到, 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相比, 基地建设还有较大差距, 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艰巨。

(一) 制种基地在农业生产中的基础地位越来越突出。

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 承载着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的重任。制种基地是集自然、经济、科技、人力等优势条件于一体的宝贵资源,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优势制种基地越来越稀少、越来越珍贵。我们必须把优势制种基地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予以加强, 必须花大力气规划好、保护好、建设好、管理好、利用好。

(二) 现代种业发展对基地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

种业的现代化必须依托于基地的现代化。基地的现代化依赖于完善的设施化, 要实现土地平整、路渠配套、生产加工链条完整;依赖于密集的科技化, 要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控制智能化、信息管理网络化;依赖于高度的组织化, 要实现土地集中连片、农民专业合作、企业育繁推一体。

(三) 劳动力短缺对机械化制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转移, 许多制种基地农忙季节缺人手问题越来越突出, 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越来越明显。人工费用比重快速提高, 如玉米制种用工成本比5年前上涨200%, 每亩劳动力成本占制种成本的比重上升了20个百分点。

(四) 当前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地不稳定。受土地供应量有限、比较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 基地关系不稳定, 部分基地不能保证制种用途。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现有种子生产基地田网、渠网、路网不配套, 综合生产设施不齐全, 抗自然风险能力差。三是加工水平低。种子生产机械化水平低, 加工设备和检测手段落后, 影响商品种子质量的提升。四是管理不适应。无证生产、套牌生产、抢购套购等问题依然存在, 种子管理部门执法能力薄弱, 影响了基地规范管理。

三、狠抓关键环节, 努力推动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

现代种业基地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明确思路, 突出重点, 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 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 以保障供种数量和质量安全为根本任务, 以提高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为主要目标, 大力改善制种基地设施条件, 努力提升提高种子生产科技水平, 不断提高制种组织化程度, 切实提高种业基地经营、管理和领导水平, 保证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实践中必须坚持六个原则:一是优化基地布局。科学选择优势核心制种区域, 形成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齐备的基地发展格局。二是加强基础保障。按照田间设施齐备、服务体系健全、配套条件完善的整体要求, 巩固提升基地整体水平。三是强化科技支撑。按照国家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 切实把基地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组织管理的轨道上来。四是突出龙头带动。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作用, 提升基地产业化发展水平。五是注重持续发展。把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放在更加突出位置, 实现种子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六是优化制种环境。健全基地管理体系, 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 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为此, 要突出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第一, 加快推进制种优势区标准农田建设。要结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对优势制种区农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 确保制种基地面积不减、种子生产用途不变。利用多渠道项目资金, 优先推进制种优势区的标准农田建设, 重点开展制种基地土地平整、机耕道路、农田水利设施、耕地质量等建设。

第二, 要加快推进种子生产全程机械化。落实好制种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努力提高补贴标准、拓展补贴种类和对象。加速制种关键环节农机装备研发, 尽快实现去雄、授粉、收获、干燥、加工等环节的机械化。大力发展专业化制种农机服务组织, 提高制种效率、降低制种成本。

第三, 加快推进种子生产产业化。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引导制种田向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社集中。推动基地向有品种、有实力和有信誉的大企业流动, 鼓励企业建设现代种子加工设施。通过采取优惠政策, 聚集优势企业, 打造制种及相关产业集群, 形成一、二、三产业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

第四, 切实加强种子生产基地监管。严格审查新申请企业资质, 坚决遏制企业数量过快增长。严格按照准入条件清理和整顿现有企业。严格实行凭生产许可证生产、凭检疫证流通、凭合格证交易的制度, 切实维护正常生产经营秩序。推动开辟种子运输绿色通道。建立联合办案机制, 取缔非法生产经营, 查办大案要案。加大基地整治力度, 依法严厉查处无证生产、套牌侵权、撬抢基地以及抢购套购等违法行为。

第五, 强化制种环境建设。农业部将会同有关省、市成立基地建设管理协调小组, 进一步强化国家种子基地管理。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加强土地流转、制种保险政策、农机补贴等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 推进制种基地规模化发展。切实加强“两证”许可监管, 不断健全基地管理机制, 严格基地认定和准入制度, 优化基地法治环境。充分发挥种子行业协会的作用, 加强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体系建设, 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行业环境。

同志们, 推进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是种业强基础、保安全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精神, 坚定信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 加快推进种业基地建设迈上新台阶, 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为把我国由种业大国发展成为世界种业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3

一、充分肯定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全局出发,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建设,带领亿万农民进行了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放到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农业现代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许多历史性、转折性、标志性变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

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是检验现代农业建设成效的主要标准。10年来,我们不仅扭转了粮食产量连年下滑徘徊的态势、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八连增”,而且连续5年超过5000亿千克,标志着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历史性地稳定跃上了5000亿千克新台阶。同时,棉油糖、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全面发展,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农业总产值增加了1.9倍,土地产出率提高了2.1倍。这些是在10年来农业劳动力减少1亿多人、耕地大量减少、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取得的,充分表明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实有了质的跨越。

二是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新进展。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培育和推广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成果,航天育种、克隆技术和种养技术等很多方面也有新的突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得到加强,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农民培训和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3.5%,比10年前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这表明我国农业发展已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

三是农业物质装备达到新水平。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大中型灌区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明显加快,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展开,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0%,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资料供给保障能力稳步增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2011年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54.8%,比2002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由千百年来以人畜力为主向以机械作业为主的重大转变,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有了明显改变。

四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呈现新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不断优化,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深入推进。农业规模经营比例明显上升,截至2011年底,全国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520亿平方米,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的17.8%,比2002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左右。同时,规模养殖快速发展、比例大幅提升。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国依法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55万多家、覆盖全国91%的村和17%的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11万家、辐射带动6000多万农户。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五是农民收入水平实现新跨越。现代农业建设的推进,推动了农产品产量增加、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加上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收入较快增加;同时现代农业建设还促进了农村分工分业,为农民大规模转移就业创造了条件,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也大幅增加。2002年至2011年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1%,连续跨越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大关。特别是2010年和2011年,农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超过城镇居民,出现了多年期盼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扩大转向缩小的良好态势。

回顾这10年,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历尽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10年间,各种自然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频繁发生,耕地数量不断减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关税大幅调减、国际竞争压力骤然加大;近几年,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持续加深,农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相当严峻。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与时俱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1号文件,为现代农业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一)明确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要求。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判定我国农业所处历史方位,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部署。在发展阶段上,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和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时刻的重要判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部署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在发展理念上,丰富和拓展了农业多种功能的内涵,要求在强化农业食物保障功能、原料供给功能、就业增收功能的同时,突出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观光休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在发展目标上,提出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发展路径上,谋划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总体思路。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对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思路越来越清晰,要求越来越明确,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二)建立了一套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体系。建设现代农业,投入是基本保障,科技是根本出路,水利是重要命脉,但所有这些都需要好的政策来推动。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政策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引领我国现代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大对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专项政策支持,组织实施全国新增500亿千克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和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出台扶持棉花、油料、生猪、奶牛、蔬菜等产品产销的政策措施;扶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实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减免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仓储设施土地使用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等。加大对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明确了水利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定位,出台了促进水利投入稳定增长的举措,加大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政策支持,明确了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定位,出台了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比重、鼓励增加农业科技贷款、支持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建立种业发展基金、大幅度增加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工资等措施。加大对地方重农抓粮的政策支持,建立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实行粮食、油料、生猪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这些政策含金量高、操作性强、受益面广,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构筑了一套保障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框架。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在关键环节上不断取得突破,优化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环境条件,强化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保障。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颁布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物权法,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地、草原纳入家庭承包经营范围;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颁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加快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健全现代农业投入保障制度,提高各级财政和国家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新增国债、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重;拓宽农业投入来源渠道,鼓励农民和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增加农业信贷投放,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提高金融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支持保障水平。建立现代农业要素投入补贴制度,调整国家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分配关系,在取消农业税、减轻生产经营负担的基础上,对良种、农机具、农资、节水灌溉等实行补贴,促进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应用。完善现代农业市场制度,全面放开粮食购销、迈出农产品市场化改革的决定性步伐,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制度,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和进出口吞吐调节制度,实行农资多渠道经营。建立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立保护补偿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等三条红线;实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促进草畜平衡和草原生态改善;探索建立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种质资源保护激励机制。通过这些制度创新,制约现代农业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消融,为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四)摸索了一套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工作方法。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创新,初步形成了共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实行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市场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各种资源要素投向现代农业建设,又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抗灾救灾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颁布实施了一批农业法律法规。实行整体谋划与年度安排相结合,既坚持想长远、谋大事,以中央名义发出了关于现代农业建设的专门文件,作出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又在年度“三农”工作中统筹安排农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确保了农业连年丰收和现代农业建设有序推进。实行典型示范与全面推进相结合,既搭建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重要平台,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又加强面上的工作指导,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和要素集聚,开创性地建设了覆盖全国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实行部门协同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既注重发挥各级农口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综合部门的重农强农作用,及时出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加强督促检查,又注重新闻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引导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现代农业建设。通过这些创新,使我们牢牢把握了领导现代农业建设的主动权,形成了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良好局面。

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有力支撑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有力维护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形成了丰硕的理论成果,积累了在发展中人口大国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宝贵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广大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和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归功于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三农”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农村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现代农业建设的各界人士,致以亲切的慰问,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清醒认识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全市造林整地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4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造林整地现场会,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造林整地现场会精神,总结交流各地经验,分析研判当前形势,部署安排今冬明春造林整地等重点工作。上午,大家参观了X个造林整地现场,既有X企业带动山场工程造林,又有森林村庄片状造林,还有“XX”绿化提升,很有代表性。刚才XX等县(市)作了交流发言,XX同志全面总结了今年以来造林绿化工作情况,并对今冬明春的造林整地等重点工作作了安排,我完全赞同。下面,我再谈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瞻望前景,把植树造林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布局之年。回顾我市“十三五”林业工作,确实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可圈可点。一是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任务。2016-2020年,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X万亩,封山育林X万亩。创建X个省级森林城市、X个省级森林城镇、X个省级森林村庄,建成森林长廊X公里,每年义务植树超过X万株。二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功。在201X年X月X日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三是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果。X月X日全国绿化委专家组对我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工作进行考核验收,专家组认为我市各项指标达到创绿要求。四是承办全国第X次林业血防工作会议。201X年X月X日,第X次全国林业血防工作会议在我市顺利召开。五是森林防火工作实现重大突破。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构建森林防火责任、信息、预防和扑救X大体系,成功实现自201X年X月份以来全市无森林火灾。

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级政府和林业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在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取得的。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常年奋战在基层一线的林业工作者,向各部门各单位服务三农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是你们的上下一心、辛勤耕耘,才有了这样山青水绿、欣欣向荣的局面。

在造林绿化动员大会上的发言 篇5

xxxx,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高度重视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城区绿化工程,认真进行了谋划,扎实开展了城区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增绿扩绿工程,做好了街道(道路)绿化、小区绿化、庭院绿化、单位绿化,采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见缝插绿等措施,不断扩大城市绿量,目前已全面完成900亩新增绿化指标。

xxxx,我局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定好分管领导及相关负责人,加大“一大四小”城区绿化工程建设力度,采取得力措施,确保完成任务。

一是做好科学的绿化规划。积极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突出地方特色,综合地形、水势、植物等要素,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高起点、高标准地搞好城区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重点设计谋划好县城有改造提升空间的地带如于银大道、红旗大道绿化带、站前广场、渡江一期和二期滨江绿化带以及部分街头小游园等项目。

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措施。坚持走精品园林、特色园林的路子。广泛开展立体绿化、屋顶绿化等措施,多种树、种大树,改变目前草坪过多,乔灌不密的状况,形成多品种、多类型、多层次的立体绿化格局,不断提高城区绿化及新种绿化的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努力打造古色、红色、绿色为一体的绿化效果。

三是精心做好绿化管护。不断加强养护投入,创新养护机制,引入市场化养护运行机制。不断加大了绿化养护管理力度,做好了城区园林绿化的中耕除草、松土、施肥、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等日常工作,确保新栽苗木成活率达85%,苗木病虫害率低于5%,达到树木生长茂盛,花木修剪整齐的效果。

在“法律进乡村”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xx“法律进乡村”专场推进会在XX区召开,充分体现了省、市领导和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对我区普法工作的深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更是对我区普法工作、整体工作的一次检验和鞭策,使我们对干好下步工作充满信心,倍受鼓舞。

XX区总面积1568平方公里,辖xx个乡镇,x个街道办事处,xx个行政村,xx个居民委员会,共有人口万。在中央、省、市正确领导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关心指导下,我们从建设法治XX、平安XX、和谐XX的高度,从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高度,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有效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了我区各项事业科学发展。2011年,我区完成生产总值xxx亿元,比上年增长12 %,实现财政收入50 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农民人均纯收入9420元,比上年增长10%。全区经济发展、党的建设、社会事业、新农村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前列。

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高度重视,全面落实保障

多年来,XX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高站位、高起点、重创新、求突破的总体工作思路,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使法制宣传教育成为全民素质培育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

1性工程。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全区“十二五”规划,列入党代会、人代会、常委会、政府常务会重要内容,使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形成共识。就全区整体和单项工作,明确提出“解放思想、合力攻坚、苦干实干、全面争先”的工作标准和要求,激发了全区干部群众、普法工作者、法律志愿者争创全省一流、全国先进的工作热情。在全市全省率先召开了高规格、高标准的 “五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六五”普法动员大会。为司法局配备了xx名专项政法编制,组建了1000余人的普法宣讲团、普法骨干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按照人均x元标准将普法经费列入区乡两级财政预算,保障了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注重务实创新,扎实开展工作

坚持把“法律进乡村”工作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与农村民主法治建设相结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设和谐农村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增强了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依法维权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提高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水平,助推了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五”普法以来,我区xx个乡镇(街道)普法工作不断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普遍实现了“八个一”:即每个乡镇建立一个高标准的农村普法阵地;组建一支农民业余法制文艺宣传队;创建一个高标准的工作亮点;开展一次大型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一场专题法制讲座;举办一场“现身说法”报告会;进行一次重

点人群的法制教育;开展一次有影响的法律知识竞赛。村级普法工作实现了“一个创新、两个强化”:一是创新了农村普法载体和形式。几年来,我区先后投资50余万元,编印了“五五”、“六五”普法系列读本以及送法放映器材、普法音像制品等普法设施和教材,印制购买法制宣传用品,免费发放到农村、农户和农民手中,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二是强化了农村民主法治建设。全区xx个村(居)普遍开展了民主法治创建活动,有13个村被评为全国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0个村达到了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标准。三强化了农村普法阵地建设。在开通农村普法网,短信群、深入村户送法放映的同时,区乡两级几年来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在100个村(居)以镶嵌瓷板画的形式建设了高标准农村法制文化一条街,在城乡主要街道、广场及镇乡政府、农贸市场设立电子显示屏和高标准宣传栏,在农村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氛围。

三、创建xx村(居),创新社会管理

今年以来,按照“注重基层、夯实基础、重心下移、重点前

移”的工作要求,结合“六五”普法和“法律进乡村”工作部署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了以“无信访案件、无群体性事件、无安全事故、无非法组织、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为主要内容的xx村(居)创建活动,在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方面组织实施了夯实四项基础,抓好三个重点、实现四大举措“434”工程,使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不断深化,朝着“普治并举”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针对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把更多的人

力、物力、财力向基层倾斜,夯实四项基础。通过提升农村组织化管理水平,实现了农村党组织、村级民主组织、农村经合组织、维稳组织全覆盖。通过推进群众工作网络平台建设,把基层群众工作站打造成融民情、民意征集、便民利民服务、和谐稳定协调、政策法规宣传“四位一体”的群众之家。

二是抓好社会矛盾预防化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流动

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针对农村闲散青少年、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对象、涉法涉诉信访人、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我区采取法制宣讲团、律师服务组、普法工作队、法律志愿者帮扶结对子等形式,有针对性地主动送法,促其学法,收效明显。

三是实施xx村(居)创建、规范村级民主管理,深化“三位一体”大调解,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创建四项举措,最大限度地消除化解全社会各种矛盾纠纷和隐患。农村普法组织和全民普法工作,做为xx村(居)创建、社会管理创新“434”工程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环节,愈来愈发挥着“固本强基”的重要作用。

四是针对广大基层群众,我区积极采取组建文艺团体,创作

法制节目,积极开展法治文化建设,组建了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普法文艺队伍,依托区xx歌舞团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成立了“送法放映队”,坚持经常深入到乡村开展法制宣传活动;积极发挥XX普法网和农村法制学校作用,认真组织“法治XX”书法作品展、摄影展和大型法律知识竞赛等健康向上的法制文化活动,坚持经常,寓教于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科学发展是龙头,社会管理创新是关键,基层普法是基础。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和农村普法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要求和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我们决心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在强化措施、丰富载体上下功夫,深入持久的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把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引向深入。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7

大家好!

首先, 特别感谢总社领导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十分宝贵的学习机会。刚才, 听了北京、天津代表的发言, 我们深受教育, 很有启发, 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思路。我们是河北联社所属石家庄市西贝隆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今天, 想借这个机会, 就物业服务领域加快京津冀对接合作谈一点粗浅看法。

当前, 在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城市管理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 物业管理对维护社区环境和秩序, 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物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大有可为。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西贝隆物业公司准备充分发挥省会石家庄比邻京津的优势, 依托河北国控这个坚强的后盾, 巧借北京仲量联行物业公司的国际品牌, 在协同发展中搞好对接合作, 实现优势互补, 做大做强自己。

仲量联行物业管理公司是全球排名前五名、连续三年入选福布斯白金400强的唯一一家物业与资产管理公司, 在北京落户40多年里, 为600多家企业提供专业的物业管理及技术支援服务, 承接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服务项目大多属于各地的地标性建筑, 包括央视大楼、中国尊、北京鸟巢等多种高档资产的物业管理。北京仲量联行以优秀的管理团队、规范的服务标准、丰富的管理经验及成熟的培训机构赢得了业内外的公认。

西贝隆物业公司成立于2010年, 在河北联社特别是孙总的支持指导下, 企业资质由三级提升为国家二级, 先后承接了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邢台学院、友爱医院、财达证券、河北省水利科学院等物业综合项目, 取得了一定发展, 在省会有了一些影响, 但是仍处于起步阶段。近两个月来, 我们与北京仲量联行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广泛接触, 并就员工培训和市场拓展达成了初步意向。仲量联行培训部专门为我们制定了培训计划, 准备在2017年度分三批对西贝隆物业公司不同层次的员工进行全员轮训, 培养一批具有先进物业管理服务理念及过硬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同时, 对我们双方在省会及周边区域跟踪的项目, 仲量联行将以顾问、驻场顾问、全委托服务等模式与我公司进行合作, 由他们提供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 我们提供基层管理人员, 共同做好合作项目的物业管理工作。这种实操性的合作方式, 既能快速提升西贝隆高端服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团队的素质, 同时也可以扩大西贝隆公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

河北联社特别是孙总, 对我们与北京仲量联行的合作非常关注, 要求我们巧借品牌, 立足省会, 辐射河北, 闯进京津, 打造西贝隆知名品牌。遵照孙总的意见, 我们与北京仲量联行又作了深度洽谈, 准备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议。首先, 我们要在河北国控公司的大力支持下, 争取国控所属公司的所有物业服务项目, 努力为河北国控提供优质的物业服务, 尽快把西贝隆物业打造成为河北国控提供物业服务的唯一品牌。第二, 学习借鉴北京仲量联行的先进管理理念, 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做强公共服务, 做优专业服务, 创新特约服务, 发展物业延伸项目, 改变单纯依靠物业费维持企业运营的落后模式, 提高物业公司的创收能力。第三、借助北京仲量联行的品牌效应, 不断提高西贝隆公司物业服务的市场份额。依托河北国控的国资平台, 力争在两年内获准国家一级物业管理资质, 为走出河北奠定良好基础。

京津冀一体化是我们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发展, 如逆水行舟, 不进则退。只有向国际一流物业企业看齐, 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以上是我们西贝隆公司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做的一些探索。由于水平所限, 肯定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在全市民办教育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8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召开这次会议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推动民办教育促进工程的实施。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习经验的会议,更是一次民办教育工作的回顾总结和研讨探索的会议。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作一个发言。

一、认真学习**经验,进一步增强发展民办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市教育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民办教育发展方面,市委、市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大胆实践,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教育事业,走出一条具有**教育特色的公、民办教育均衡发展的开放之路,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学习**发展民办教育的经验,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认识层面上体现了“高”。近年来,在全市教育中,**市的教育事业从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各方面与其它市市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存在的困难还是比较突出的。但是,我们也的确看到了**市教育近年来在快速健康发展。分析其原因,我认为**市推动观念更新、重视发展民办教育是一个重要因素。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事业发展的前提,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往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市提出“政府政策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教育部门全程服务”的方针,将发展民办教育确定为加快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在支持措施上突出了“实”。**市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是体现在抓落实上。市里成立了支持民办教育的扶持服务动态管理机制,出台了《**市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实施意见》,市教育局下发了《优化学校后勤依法投资环境的通知》,甚至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市扩大开放五十条》中也对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进行了规定。这些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为民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在工作力度上突出了“大”。**市把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上升到扩大开放和优化全市投资环境的高度,可以看出宣传力度之大。从项目规划设计、征地、师资配备、考核评比等优惠政策方面,可以看出扶持服务的力度之大。从对影响、阻碍民办教育的处罚上可以看出发展民办教育的决心之大。没有工作的大力度,就没有事业的大发展。

(四)在工作成效突出了“显”。一是大量社会资金投向了教育,减轻市财政压力,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特别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教育基础设施方面有了大的发展。二是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市的教育布局和结构更加合理,多元化的办学体制逐步形成。三是民办幼儿教育和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得到有力推动。四是由于社会资金的投入,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了一批办学条件较好、教育管理规范、教育质量较高的“亮点”学校,如**、**、**、**等校。

学习**经验,要学习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逆境中求发展的奋发有为的精神。学习**经验,要学习他们重视发展民办教育、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学习**经验,要认真研究**市发展民办教育好的政策和措施,结合本地实际,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掀起民办教育发展的新高潮。

二、正确分析和把握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形势

民办教育是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和公众受教育需求多样化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回顾我市的民办教育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低速滚动、高速投入、创建品牌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刚刚开始。总的来说,我市民办教育发展的形势是好的,主要表现在:

1、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民办教育的认同感增强,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2、大量社会资金涌向民办教育,固定资产增加到1.5亿元,民办教育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3、民办学校的数量不断增加,办学层次进一步提高。

4、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形式开始多渠道、多元化。公办学校改制、企业学校改制、优质学校举办民办教育等形式正在积极探索。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不平衡。有的地方对民办教育的认识较高,而有的地方却观念滞后,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存在很多误区,把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对立起来看,或者是把民办教育看成是可有可无的,没有很好地解决“破”与“立”的问题,怕改革、怕承担风险。认识的不平衡导致发展的不平衡,我市有的地方民办教育发展很快,而有的地方却没有抓住机遇。二是民办教育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诸如是办学理念、办学形式、办学层次、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民办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三是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仍然不够宽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民办教育的优惠政策还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民办教育还缺乏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基于对现状的把握和问题的分析,我们认为,我市民办教育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时刻,有许多认识和实践上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探索和解决。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当前民办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教育系统要以思想解放促进教育发展,把教育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去认识,增强教育市场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以发展民办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2003年,市委、市政府颁发了《关于实施中小学教育六项工程的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施民办教育促进工程,到2006年,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投入达到2亿,民办学校在校生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高中达到10%、初中达到8%、小学达到5%、学前教育达到50%。对照这一要求,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民办教育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三、加大支持、服务和管理力度,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民办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办教育又是新生事物,需要倍加爱护和关心。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规范政府的管理行为,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支持、服务和管理力度,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这里,我想从教育主管部门的角度来强调几点: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不转变,支持民办教育肯定是一句空话。所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从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民办教育的重要性,把民办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民办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措施。

(二)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从民办教育发展历史来看,随着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民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竞争加剧,竞争将成为影响民办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除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为民办学校创设平等的竞争平台以外,教育部门要特别在师资配备,职称评定、招生、教科研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实际的支持,提高学校的竞争和发展能力。

(三)规范管理。一是要规范准入,依照法律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设置标准以及教育发展规划,严格审批新办民办学校,并纳入相应的管理渠道。我们在积极鼓励的同时,也要反对盲目办学,一哄而起。二是要加强年审年检,强化对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督。三是加强学校招生宣传的管理和学校财务的监督,确保民办学校依法办学。四是加强信息网建设,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出现问题快速研究解决,做到防患于未然,维护民办教育的整体形象和教育的整体利益。

(四)加强引导。加强对民办教育办学的引导是各级教育部门担负的重要职责。一是根据教育发展规划,引导社会资金有序进入教育领域,特别是举办民办幼儿教育,推动我市幼儿教育快速发展。二是鼓励优质学校利用富余的教育资源,启动“名校”办民校,让优质公办教育资源在民办教育中得以体现,实现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三是推动公办学校后勤社会化,利用社会资金支持公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的交汇融合。四是加强民办学校校长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其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引导他们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师德建设、学校安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加强管理,遵循正确的办学方向,依法办学,规范办学。五是着力引导民办学校树立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发挥体制、机制的优势,提高办学水平,打造一流、精品、具有特色的民办学校,为我市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在全国造林绿化现场会上的发言 篇9

真正把油茶培育成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贾治邦

(2009年11月9日)

在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关键时刻,在第二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刚刚闭幕之后,我们在江西省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这是继去年湖南现场会之后又一次专题研究部署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全面总结一年来油茶产业发展工作,深入分析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油茶产业发展工作,确保如期完成《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的各项建设任务,真正把油茶产业培育成为兴林富民的支柱产业。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曾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再次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对油茶良种补贴政策进行认真研究。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油茶良种补贴政策。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这次会议前,回良玉副总理又对发展油茶产业作出重要批示:“要继续把油茶产业这一利国利民的大事抓好,前阶段起步较好,已初显成效。望认真总结经验,探索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机制,强化工作指导,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务必要因地制宜,切实解决好良种、技术、投入和产业化问题,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能盲目发展。”在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自关心下,今年10月下旬,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这是从国家层面针对单一树种批复的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所有这些,为我们加快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明确了任务和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昨天,会议组织参观了江西省高标准油茶示范林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和油茶技术培训中心。刚才,又听取了江西省林业厅、湖南省林业厅、中国林科院和广东省新大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发言。他们的发言有新经验、新做法、新亮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相互借鉴,确保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成效明显、开局良好

去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以来,各油茶产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全国新造油茶林60多万亩,抚育低产林160多万亩。可以说,当前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开局良好,成效明显,健康有序。

(一)加强机构建设,强化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尤其是油茶产区各级党委、政府,把油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来抓,一些省区专门成立了由省级领导牵头的油茶产业

发展领导小组,并在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办公室。湖南省成立了由张春贤书记任顾问、周强省长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湖北省成立了由省委常委张昌尔同志负责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省区市成立了由省林业厅局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全国共有12个地(市)、299个县(市、区)成立了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制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湖南、广西、浙江、云南等省区政府和重庆、贵州等省市林业厅局,分别制定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文件,明确了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确定了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湖南省政府出台了油茶产业发展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对市州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进行目标考核。全国有106个县(市)也出台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文件,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7月底,各方面已累计投入油茶产业发展资金31亿元,其中:中央投入6亿多元,省级财政投入2亿多元,县级财政投入4亿元,企业投入13亿元,造林大户、专业合作社投入近6亿元。湖南省从2009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建设资金。江西省从200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林业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油茶产业发展。重庆市从2009年起,对新造及更新改造油茶林每亩补助800元,抚育低产油茶林每亩补助100元。贵州省规定,新造油茶林每亩最高可补助250元。许多市、县也制定了扶持政策,对油茶种苗、新造油茶林和改造低产林给予补助。各地还结合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等工程或项目,统筹安排资金,重点扶持油茶产业发展。

(三)狠抓良种生产,强化质量监管。针对油茶良种种苗严重不足的问题,各地坚持着力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确保油茶良种种苗生产有序开展。在提高良种生产能力方面,各地通过强化采穗圃抚育、加快采穗圃建设、推广嫁接技术、搞好苗圃管理等措施,充分挖掘良种生产潜力。据统计,除四川省外,其他13个省区市今年生产的良种嫁接苗数量达4亿多株,可为今冬明春造林提供良种嫁接苗1.6亿株以上。在强化种苗质量管理方面,一是制定有关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局及各省区市林业厅局研究制定了16个有关油茶产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程。湖南、江西、广西、湖北、浙江、安徽、福建、贵州、云南、河南等省区还制定了油茶苗木质量和油茶采穗圃等方面的管理办法,做到种苗生产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二是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系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的要求组织种苗生产。湖南省确定了23个定点采穗圃、65个定点育苗基地,江西省认定了16个采穗圃、7个定点育苗单位。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和执法检查。国家林业局组织了油茶种苗质量专项检查,各地开展了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油茶种苗行为的活动,维护了市场秩序,确保了种苗质量。

(四)搞好宣传发动,创新发展机制。各地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重大意义,地方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发展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时,各地积极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新机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开发。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400多家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建设高产油茶林基地174万多亩,带动农户80多万户。江西省有36家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10万多亩,带动8万多农户种植油茶林40多万亩。为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各地农民相继成立了400多个油茶专业合作社或油茶协会。湖南金浩油脂有限公司采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模式,与攸县金岭油茶合作社签订协议,建立相对稳定的联合体,去年合作社社员人均纯收入7763元,比当地未入社的林农高出1296元。良好的机制,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五)强化科技攻关,加强技术培训。在科技创新方面,国家林业局从科技部争取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油茶专项,落实项目经费5000万元,重点围绕油茶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丰产栽培、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福建省启动了油茶优良种质资源收集与良种选育、油茶良种快繁与推广、油茶丰产栽培技术、高等级茶油提取关键技术等4个研究项目。湖北省林业局从省科技厅争取12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油茶良种繁育。在技术推广与培训方面,国家林业局围绕油茶良种及新技术应用安排了34个推广项目,经费近4000万元,召开了全国油茶技术指导会,加强了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技术指导,在安徽、湖北、湖南举办了3期油茶技术培训班。地方各级林业部门也不断加大技术培训力度,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60余期,培训人员3万多人次。江西省在丰城市建立了省级高产油茶培训基地,已累计举办培训班40多期。各地还组织专家编写了一系列油茶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有力推动了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六)加强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条。随着社会对茶油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逐步认识,市场对这一高档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不断增加和日趋多样。各油

茶加工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加大投入,强化科技创新,创新压榨工艺,积极研究开发新产品,丰富了产品种类,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附加值。江西、湖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的茶油产品,在北京、上海、福州、厦门、珠海等大城市的销量不断增加,各城市的茶油消费人群逐步扩大。湖南永大九嶷油茶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九嶷”牌山茶油和江西青龙高科公司生产的“润心”牌山茶油已远销国外。广东新大地公司围绕茶皂素提取日化用品和生物农药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将取得的10多项科研成果尽快产业化,年产6万吨茶粕有机肥和3000吨茶皂素生物农药的生产线将在今年底前竣工投产。

虽然油茶产业发展已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油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油茶良种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瓶颈。今冬明春出圃的良种种苗只能造林150万亩左右,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油茶种苗生产“四定三清楚”的要求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得到严格落实,非定点采穗、非定点育苗,以及无证生产经营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栽培及经营管理还比较粗放。一些丰产栽培技术没有得到很好地推广应用,农民对技术掌握还不全面,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不高。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虽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油茶产业的投入力度,但与实际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油茶产业的投融资渠道还不健全,良种补贴政策还未落实到位。四是个别地方存在盲目发展的现象。一些地方对科学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不足,特别是对油茶良种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急于求成,单纯追求新造林面积,不考虑是否是良种,有种就用,有苗就造。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解决。

二、深化认识,抓住关键,确保油茶产业科学有序发展

当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一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保障粮油供给对发展油茶产业提出了紧迫任务。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60%依靠进口,今年的进口量又有增加。随着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量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还将加剧。加快国内食用植物油生产,努力提高自给能力,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根本之策。二是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对发展油茶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构建林业协调发展的科学格局,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并突出强调要着力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为落实会议精神,最近国家出台了扶持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国家林业局也把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确定为着力培育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将从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三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油茶产业的热情。林改后,农民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林地、发展产业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农民甚至通过借钱、贷款来发展油茶产业。四是大量社会资本向油茶产业流动,为油茶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目前,很多企业都愿意投资发展油茶产业。据统计,各地发展油茶产业的社会资金远多于政府投入,社会资金正在加速进入油茶产业。可以说,当前各方面发展油茶的积极性很高,已经形成了油茶产业发展的热潮。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进一步深化发展油茶产业重大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保持冷静,正确引导,把住关键,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发展,千万不能给油茶产业发展和农民群众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当前,必须重点把握好四个关键环节:

(一)发展油茶产业,必须把培育良种壮苗作为第一根基。我国油茶林平均亩产量目前只有5公斤左右,其根本原因是品种严重退化,这也是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油茶种植之后,要7—8年进入盛果期后才能知道是否是良种,一旦营造的不是高产良种,影响不是几年,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同时,发展油茶产业,前期投入非常大,如果使用非良种造林,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严重挫伤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整个产业顺利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没有良种壮苗,油茶产业发展就没有根基。从某种角度讲,油茶产业的发展,成也种苗,败也种苗。经过科技人员的多年努力,目前已经选育出一批亩产50公斤甚至70公斤以上的优良品种,大力培育良种壮苗的条件已经具备。各地要从维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林地生产力的高度出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把良种选育及良种种苗生产作为油茶产业发展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来抓。特别是在当前良种种苗十分紧缺的情况下,各地要切记、切记、再切记,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发展的第一根基。宁可发展速度慢一点,宁可少栽一些,也绝不允许非良种壮苗上山,绝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严格做到根据良种种苗数量确定造林任务,真正实现油茶产业发展良种化,坚决杜绝形成新的低产林。同时,要根据良种繁育技术及其遗传特性,大力推广使用嫁接苗,慎重使用扦插苗,禁止使用实生苗。

(二)发展油茶产业,必须把坚持企业带动作为主要途径。发展油茶产业,大幅度提高茶油产量和产值,依靠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实现发展目标,必须按照现代产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坚持龙头企业带动,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实行品种化栽培、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这是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主要途径。一方面,龙头企业是联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

带,通过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发展的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的联接,可以增强抗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龙头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从互惠互利的原则出发,能够对自己所依赖的生产原料基地进行适当的扶持和服务。龙头企业还可以凭借自己的技术力量和先进设备的优势,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结构,组织对油茶产品进行深度加工、系列开发,多次转化增值,提高经济效益。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扶持和引导企业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着力创新合作模式,努力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

(三)发展油茶产业,必须把加强政策扶持作为重要保障。油茶产业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领域,产业链条长,涉及面广,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前期投入大,高标准营造一亩油茶林要投入1500元以上,一般的小企业和农户负担不起。再加上目前国家造林补助低,农民和企业贷款难、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发展。因此,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扶持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对于整个油茶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各地要积极为油茶产业发展搭建融资平台,主动与金融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帮助与支持。当前,国家已经明确林业产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政策,提高了贷款贴息率,延长了贴息期限和还贷期限,在部分省区开展了森林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工作。下一步,国家林业局还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力争在提高造林补助、落实良种补贴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希望各地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制定出台支持油茶产业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推动油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

(四)发展油茶产业,必须把强化科技研发和推广作为基本支撑。发展油茶产业,从品种选育到良种繁育,从种植到管护,从采摘到加工,从新造高产林到低产林抚育,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都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实践证明,没有科学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油茶产业发展就没有支撑,就没有希望。几十年来,正是由于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才选育出了一大批油茶优良品种,总结出了一系列油茶丰产栽培技术。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创新,才不断开发出新的油茶产品。今后,各地要组织广大科技人员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选育出产量更高、抗性更强、茶油品质更好的新品种,研发出更加快捷实用的种苗繁育技术,探索出更加高产稳产的栽培模式,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技术标准和规程,开发出门类更多并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为提升产业发展整体水平、提高综合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同时,要针对油茶产业生产实践对技术的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与服务,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提高油茶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三、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开创油茶产业发展新局面

根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油茶种植面积要达到7000万亩,其中新造林2487万亩,现有低产林更新改造2771万亩,抚育1337万亩,年产茶油总量达到250万吨。包括今年在内,用12年时间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把油茶产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点来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使油茶产业真正成为林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山区综合开发的新突破口、农民增

收致富的新途径,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今、明两年是油茶产业发展的起步和关键阶段,各地一定要以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第二届全国林业产业大会精神,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为油茶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基础。

(一)着力抓好油茶良种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油茶不同于一般造林树种,其种苗生产环节多、技术含量高,加之是不是良种、是哪个品系的良种,用肉眼难以鉴别。因此,必须采取超常规措施抓好良种种苗生产及质量管理。一要严格落实“四定三清楚”的要求。从全国油茶种苗质量专项检查结果来看,个别地方就是由于执行“四定三清楚”不到位,导致一些种苗质量没有保证,给油茶产业发展埋下了隐患。各地一定要把强化种苗质量管理提升到与提高种苗生产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加强种苗生产档案管理,切实做到“四定三清楚”。二要严格执法。认真落实《种子法》及“三证一签”(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检疫证、苗木合格证,标签)制度,严格实行市场准入制,对未取得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生产经营许可证而从事油茶种苗生产经营的,一律依法取缔,对以次充好、以一般品种冒充良种、以实生苗冒充嫁接苗的要坚决依法查处。对今年个别地方存在的非定点育苗的情况,要全面进行清理整顿,认真做好宣传和说服教育工作,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妥善处理。明年春天,要坚决杜绝非定点育苗,做到发现一起、取缔一起。三要认真抓好油茶良种采穗圃建设。今年国家安排了1.4亿元资金用于76个油茶采穗圃项目建设。各地要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抓紧落实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负责人,尽快按要求开工建设,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明年国家林业局将对这些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四要超前谋划好明年春季的育苗工作。进一步采取技

术措施,加强对现有采穗圃的抚育管理,最大限度提高良种穗条产量,并根据良种穗条供应能力,及时做好种子的技术处理及贮藏。通过充分挖掘各种潜力,力争嫁接苗生产数量有一个较大的提高。逐步提高两年生苗上山造林的比重,大力发展容器苗,提高造林成活率。根据良种穗条供应情况及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种苗繁育基地布局,尽量避免远距离调运苗木。

(二)着力抓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建设。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关键在于抓好一批重点县建设。今年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家发改委确定了100个油茶产业发展试点县,主要目的就是尽快建立一批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示范基地。同时,各省区市也确定了一批省级试点县。各地要把重点县建设作为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整合各类资金和技术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步伐,确保重点县在三个方面作出示范。一是在高标准油茶林营造上作出示范。要通过大力推广使用油茶良种,探索油茶林营造的技术模式,建设高产、稳产的油茶林基地。同时,采取技术措施对现有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不断提高茶油产量。二是在发展模式与机制上作出示范。通过政府协调和扶持,吸引龙头企业积极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引导农民建立油茶专业合作组织,推动油茶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三是在科技支撑方面作出示范。通过现有科技成果及实用技术在油茶生产各个环节进行组装配套,全过程实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建立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示范样板。要研究制定重点县考核办法及指标体系,加强对重点县的监督检查,实行动态管理,对于领导重视不够、任务完成不好、示范作用不强的,要取消重点县资格。同时,随着国家投入的不断加大和种苗供应能力的提高,要逐步扩大重点县的数量。在适当时候,国家林业局将组织召开全国油茶重点县产业发展现场会,总结交流重点县建设经验。

(三)着力抓好发展模式与机制的探索。推动油茶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和灵活多样的运行机制。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以龙头企业带动为主体、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为辅的油茶产业发展模式及运行机制。引导、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等多种形式,建立油茶基地。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与企业开展股份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使企业的经济实力和农民的土地两个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企业和农民双赢,这也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防止农民过早失山失地的重要措施。昨天参观的上饶市万年县云何实业公司,就是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签订合作协议,农民与企业按3:7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农民还可以就近从事管护工作,从公司取得劳动报酬。这种模式既可让农民在不失山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经济收入,又可让企业在没有土地权属纠纷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值得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企业认真研究、学习借鉴。同时,各地要重点探索完善油茶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让社会资金更方便、更安全地参与油茶产业发展,切实解决油茶产业前期投入大的难题。湖南省益阳市根据油茶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建立了以龙头企业为融资平台,以担保公司作担保,以林权抵押为反担保,以油茶补助为政府增信的融资模式,规定贷款期限为10年,宽限期为5年,并建立了相应的“三台一会”(融资平台+担保平台+政府组织平台+油茶产业协会)的运行机制,这是一种有利于发挥企业、农民、银行、政府、协会各方优势和作用、化小风险、做大做强油茶产业的重要模式,要继续抓好试点,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油茶产业融资机制。

(四)着力抓好今冬明春油茶造林工作。根据目前各地的育苗情况,今冬明春新造油茶林将达到150万亩以上。油茶造林不同于一般常规树种造林,技术要求非常高。比如,最好有5个左右的品种进行配置,并且要花期一致,成熟期相同。各地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确保造一棵、活一棵,造一片、成一片。一要根据苗木情况周密安排造林计划,科学调度苗木供应,尤其要防止在没有进行区域化试验的情况下盲目大规模引种栽培。除极少数优良农家品种外,严禁使用实生苗造林。二要大力推广各种丰产栽培技术,按照“良种+良法”的要求,把各种技术措施在栽培及管护过程中组装配套、综合集成,为实现早实、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三要严格按照技术规程和标准造林作业,真正做到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验收。鼓励各地按照园艺化模式营造高标准油茶示范林。同时,要加强对现有低产林的改造,坚持新造与低改双管齐下。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根据不同林分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模式,适合更新改造的就更新改造,适合高接换冠的就实行高接换冠,能够通过抚育措施提高产量的,就抓紧实施垦复、施肥、修剪等抚育措施。要充分发挥各级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建立一批各种技术模式的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和企业开展低产林改造。

(五)着力抓好产品加工和市场推广。油茶产业的经济效益最终体现在产品加工及市场销售环节。抓好产品加工,形成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以种植业促进加工业的良性循环,对促进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意义重大。一要科学规划加工企业布局。据统计,全国油茶主产区的现有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是实际加工能力的4倍。各地要结合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及现状,整合加工资源,淘汰

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产品结构优化、粗深精加工分工明确、企业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二要进一步开展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研发。组织相关学科的科技人员加大攻关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油茶主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多功能利用上取得新突破,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三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完善产品质量标准,规范产品标识,引导企业坚守信誉,依靠诚信打造知名品牌和拳头产品,赢得市场;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当前,消费者对茶油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认识还不深刻,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组织开展各种产品推介活动,向大众普及茶油的营养保健知识,倡导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引导合理消费,改善膳食结构,提高健康水平。

(六)着力抓好技术推广和培训。油茶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产业,每一个生产环节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各地要根据油茶产业发展对技术的需求,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举办技术培训班、印发实用技术手册等技术服务活动,把良种选育、种苗繁育、造林整地、品种配置、合理施肥、去杂除灌、垦复深挖、成林修剪、密林疏伐、防病治虫等实用技术,传授到广大农民和企业员工手上,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切实提高油茶经营管理水平。要及时总结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探索出的许多实用的生产经验,如“七挖金,八挖银”,“夏垦荒,秋翻地”,“多垦一次山,省施一次肥”等,通过系统归纳和提炼,形成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技术口诀,并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

油茶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责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

上一篇:企业参观发言稿下一篇:护照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