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讲话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邓小平讲话(精选8篇)

邓小平讲话 篇1

九十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偌大的一个社会主义大家庭,倾刻间不战自溃,纷纷倒旗落马。严峻的事实发人深思:今后世界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命运将会如何?中国今后怎么办?

面对这些世界性的历史难题,各式各样的人物都相继登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西方敌对势力大肆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一些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主张放弃四项基本原则,走“西化”的道路。党内和一部分干部群众中一度出现了对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模糊认识,甚至出现了姓“资”姓“社”的争论。这些实际上都涉及到要不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中国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勇敢地站出来,力排众议,拨正船头,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光明的彼岸。

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其主要内容为: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

3、发展才是硬道理。

4、发展才是硬道理。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

邓小平南巡讲话简明扼要的总结了前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并指出了下一阶段我国深入改革的基本方向。其讲话深入剖析了我国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基本实践及重要的改革经验,从理论上深刻的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人事问题,对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有重大的意义。邓小平最为值得称赞的品质即为他大无畏的改革勇气,对其南巡意义评价的一个基点在与“该不该与世界接轨,该不该融入整个世界”,另一个则是“我们是否还有改革开放的勇气”。

邓小平讲话 篇2

1. 联系中国国情, 坚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这个命题最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被提及出来, 在其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党仿照苏联模式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在特定历史时期内这种体制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该体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羁绊作用愈发凸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党理论联系实际, 把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波及中国, 改革开放显现了下滑迹象, 在这重要历史关口, 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 发表了南巡讲话。讲话强调, 改革开放的成功依靠的就是实事求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才是我们所要秉持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反对不正确倾向, 小心右, 更要防“左”

苏东剧变期间, “左”的意识抬头, 势头凶猛, 人心惶惶。各种议论甚嚣尘上, 如要重提以阶级斗争为纲, 要制约改革开放, 要取消个体经营等。

多篇文章表面看是弘扬社会主义制度, 真实情况是在宣传“左”的那套, 妄图限制改革开放。《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国家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了质疑, 认为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是实行市场化、兑现私有化的, 并指出让个人购置国有企业、把国家资产变卖私人等统统都是资本主义化的做法。《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开放》直接抨击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改革开放就成了资本主义制度。

还有《谁说社会主义“讲不清”》《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多元化观点》《用科学态度对待社会主义》《批驳“社会主义失败论”》……

不难看出, “左”的表现是把国家改革开放定义为发展和推进资本主义。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前后主要是受“左”的掣肘, 所以要继续推动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就必然防“左”。

南巡讲话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经验归纳

1. 归纳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邓小平曾说过, 共同富裕和公有制占主体是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发展生产和共同富裕, 不能产生两极分化;共同富裕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通过对这些思想的提炼、概括,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诞生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强调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刷新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指明了方向。完善社保体系, 保障群众生活;实施西部大开发, 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人民服务。

2. 归纳概括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邓小平多次谈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先谈到“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再谈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终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诞生了: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这是一项理论革新, 表现在:一是指出市场和计划没有制度属性, 只是经济手段。市场和计划都可以拿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二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就使后者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历史上资本主义和市场结合产生了两极分化, 而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是要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效解决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结合的难题, 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市场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将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结合, 搞好国企改革;加入世贸组织, 利于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发挥好市场作用, 同时宏观调控成绩显著;非公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南巡讲话推动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肯定

1.人民群众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的共同富裕思想深得民心。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包产到户的实践星火燎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开来。党在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目标, 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已基本实现。南巡讲话后, 下海经商渐成潮流, 同时下海经商有力推动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迅速跃升至1995年的60794亿元。1995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83元, 比1978年增长12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 增长11倍。1995年末, 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2.97万亿元, 比1978年末增长140倍。改革开放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 理论工作者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对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具有深远意义, 理论界对南巡讲话进行了深入地学习研究。许耀明认为, 南巡讲话是一次政治嘱托, 突破了马克思主义的固有认识, 在社会主义国家思想发展史上有里程碑式的影响, 同时对十四大作了准备。王东以为, 南巡讲话是民族复兴的战略构想, 是邓小平的升华之作, 是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一把钥匙。龚育之认为, 南巡讲话是历史发展跨入新阶段的宣言书并已形成体系, 它和十四大一起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迈进了一个新时代。

3. 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对理论成果的肯定

南巡讲话后,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学习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通知》, 要求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深入学习南巡讲话精神。李鹏、江泽民、乔石、李瑞环、宋平、万里、陈云、彭真、薄一波等高级干部纷纷表态支持南巡讲话, 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十四大报告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十五大报告对南巡讲话进行了评价:邓小平南巡讲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十八大报告指出,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南巡讲话之所以得到各界肯定, 原因有:在南巡讲话前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南巡讲话后各界召开了若干重要会议, 贯彻落实南巡讲话精神, 发挥了整风运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4卷) 》, 人民出版社, 1972。

[2]《邓小平文选 (第1-3卷) 》, 人民出版社, 1994。

邓小平讲话拉开房改序幕 篇3

1978年9月,中央召开的城市住宅建设会议传达了邓小平同志的一次重要谈话,大体精神是:解决住房问题能不能路子宽些,譬如允许私人建房或者私建公助,分期付款。把个人手中的钱动员出来,国家解决材料。建筑业是可以为国家增加收入、增加积累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在长期规划中,必须把建筑业放在重要位置。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同志就住宅问题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10年、15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们考虑到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

邓小平同志的讲话虽然没有使用“住房商品化”的提法,但却涵盖了住房制度改革和今后我国住房政策的基本思路。从此,住房制度改革在各地逐步展开。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允许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自此揭开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序幕。

《邓小平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4

首先,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其次,谈话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三,南巡讲话精神实质是与时俱进

第四,开放会带来许多好的经验也会带回腐化和丑化现象

第五,谈话还指出,一些在管理位置上的领导一定要有接受新思想的态度

正文:

“邓小平南巡”,是指在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之间他的武昌、深圳、珠海、上海之行。当时,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舆论普遍意识到,南巡谈话廓清了当时困扰国人的种种认识问题,必将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果然,随后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高潮,发展呈现出一派新风貌。历史也证明,他当时的思想是合理也是正确的。

谈话的内容主要有六点:

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关键是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2、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3、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始终注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5、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要注意培养人,按照“四化”标准选拔人才进入领导层。要反对形式主义,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6、坚持社会主义信念,社会主义在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邓小平南方讲话 读后感[模版] 篇5

物理系2010级吴清林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发表的一系列讲话的要点总结。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起了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在南阳庐中就对当时的天下形势作了准确的判定,并且还指出了未来的形势;而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也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指明了往后中国的发展方向。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中国虽然已经从文革的劫难中走了出来,但是对于中国的未来该向何处走还,人们还很迷茫。虽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人们的思想还很保守,心里面还是装着文革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批判,在改革的道路上踟蹰不前。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就是为了给人们一颗定心丸,让他们放心大胆的去搞经济建设,不要受腐朽落后的思想的束缚。

邓小平同志在文章里说只讲发展生产力是不完全的,要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一起讲才完全。这样就把人们的思想转到了解放生产力上面。要如何解放生产力呢?解放生产力就是要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思想、体制,引导人们的思想开放——也就是要改革开放。但是,要改革的话就触及到了到底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力,是否有利于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是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文明成果,我们都要借鉴,都要

吸收。在这里,我看到了一个以民为本的政治家。他抛弃了落后的阶级斗争思想,把人民的需求和利益看作前进的方向。同时,这也给当时试图改革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符合发展生产力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

要改革和发展就要抓紧时间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靠科学才能求得发展。另外,他还指出,虽然要加快发展生产力,但是要注重质量和效率,要扎扎实实的发展。我觉得这对于我们现在一些政府部门和企业只求速度不顾质量也是一个警示。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层面,邓小平同志也指出要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邓小平讲话 篇6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S1207班的代表,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深切缅怀中国人民永远的儿子——邓小平。

1904年8月22日,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在四川省广安县出生。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遭受着封建压迫和列强侵略,国家的深重苦难在他幼小的心里种下了一颗复兴强国梦的种子。

这颗复兴强国梦的种子驱使他16岁赴欧洲勤工俭学,并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之后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的先进思想。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同志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始终充满革命热情,不畏艰险,勇挑重担,以超人的胆识和卓著的战功,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

70多年的革命生涯,无论个人处境如何艰难,无论革命道路如何坎坷,这一颗中华民族复兴强国梦的种子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着。我们怎能忘记,他在文化大革命“三起三落”的人生遭遇里,把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刻进了中国动荡的历史岁月;我们怎能忘记,他以何等的勇气纠正中国历史的错误,以何等的魄力指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新路,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以超凡的智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使得香港、澳门顺利回归,领世人钦佩不已。即使是在88岁的高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了划时代的诗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有他,中华民族复兴强国梦的种子才能开花结果。

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邓小平成就他如此辉煌的一生,是他的才华吗?是,但有才华的人多的是;是他的信仰吗?也是,但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者也绝不缺人;是他的胸怀宽广吗?是。他曾发自肺腑的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就是他辉煌一生的根本所在。这内心深处的心声,足够表达他对祖国人民的感情,也拔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爱国心弦。

同学们,在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今天,我们不仅要深切缅怀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追思和学习他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风范;还要学习他那种处于逆境时从不怨天尤人,从不心灰意冷的乐观心态;学习他那种无论处在人生低谷抑或人生巅峰时都坚持学习的良好习惯。同学们,让我们用这种坚韧、乐观的精神去面对我们的人生,用坚定的信念在中考和高考的战场上决胜千里。

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 篇7

关键词:邓小平经济理论,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 它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华的理论, 而且在许多方面有着新的突破和创新。今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推动实践、指导工作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并深刻地揭示、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规律。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造性突破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 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二是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并科学地阐明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发展的动力;三是明确地把计划和市场看成是两种经济手段,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 “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这就为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四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速度与效益的统一问题提出了崭新的观点;五是科学地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更加充实、更加完整。

当代中国面临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 社会主义现代化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发挥出来;二是如何使中国从一个发展中国家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国家, 使中国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在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问题还没有系统的、深刻的论述, 因此, 这一理论的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

二、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同样, 我们也可以对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历史地位作这样的评价: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行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邓小平经济理论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 是因为:

第一, 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 继承借鉴而不照抄照搬,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 拓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方法论的新内涵。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坚持的思想路线, 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邓小平运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分析国情, 观察和思考中国经济建设道路上存在的问题, 作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进而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诸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提高质量、讲求效益、抓战略重点, 重视农业和基础产业、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等一系列理论和政策, 解决了中国经济建设道路中的重大问题。邓小平经济理论主张, 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 但搞本本主义、照抄照搬别国情经验从来不能成功。正确的道路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独立自主, 大胆探索, 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特点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道路。

第二, 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从“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战略高度, 探索解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揭示和科学回答, 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内容发展的新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论证、实践研究的科学依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回答表明, 我们要实现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具有经济的性质, 是一个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客观经济运动过程。是依照社会主义本质规定, 揭示在生产力解放发展基础上,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然性及其条件和机制。这样的经济学从根本上区别于鼓吹或默认阶级剥削及两极分化合理性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也不同于鼓吹普遍贫穷, 忽视生产力发展, 急于搞生产关系变动, 只讲速度不讲效益, 忽视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是以鲜明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指导, 以生产力解放发展为基础动力, 以人的发展为目标, 以经济关系的平等为特征的经济学。

第三, 邓小平经济理论坚持从社会主义发展全局出发观察世界经济发展大势, 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得失, 对困扰和制约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若干关键问题作出科学判断, 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观点的新突破。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市场机制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制度文明对经济运行发展的有效调节和积极促进作用不可替代。而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恰恰在这些事关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上, 缺乏锐敏的认识和科学的研判, 囿于传统观念和体制的束缚, 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发展的潮头, 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出发, 以巨大的理论勇气, 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外开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等一系列理论观点, 引致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深刻变革和发展, 使这一理论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原则又体现了时代特点, 较好地适应了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第四, 邓小平经济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中一系列重大问题, 初步揭示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规律, 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新形态。在总结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教训基础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出发点、地位、制度保证与目标、调节手段、外部条件、战略方针、经济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自始至终贯彻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是涵盖社会主义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以及生产力理论、所有制理论、分配理论、市场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微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理论等各个部分的较为完备的科学体系。

三、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

邓小平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前中国已经跨入21世纪, 究竟如何看待邓小平经济理论的当代价值呢?

1. 有利于深化对国情的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 在邓小平经济思想指导下, 中国生产力极大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很大进步。但是,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矛盾, 具体表现为, 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人差距持续扩大,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经济增长方式落后, 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等。尤为突出的是存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最终解决, 迫切要求我们运用邓小平经济原理, 不断研究新情况, 分析新问题, 解决新矛盾, 从而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复杂性有清醒和足够的认识, 紧紧把握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 促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充分认识和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的基本矛盾和问题,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大现实意义。

2. 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是我们党长期以来一直探索的课题。邓小平同志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新时期, 改革开放需要进一步深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代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邓小平经济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正是在邓小平经济思想的指导下, 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 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而“以人为本”正是对邓小平经济思想深刻的体现。

3.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十分重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 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是邓小平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吸收了国外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有益做法, 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而制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 将从经济上有力地证明社会主义是成功的, 将以铁的事实充分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正如邓小平所说的:“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 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 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为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了宏伟蓝图。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4. 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当前, 全党上下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此时此刻, 重温邓小平经济理论意义非凡, 只要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指导,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一心一意抓经济建设, 不沉湎于经典理论中作茧自缚,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 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地吸收世界主流文明的精髓,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厉以宁.邓小平同志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创新——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点体会[N].人民日报, 1993-11-12.

[2]曾培炎.邓小平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科学指南[Z].全国第三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文集, 1997, (5) .

[3]魏礼群.论学习和掌握邓小平经济理论[Z].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 1999, (3) .

[4]董建才.论邓小平经济理论的科学价值与历史地位[J].东岳论丛, 2001, (4) .

[5]高屹.邓小平经济理论研究述评[J].邓小平研究述评, 2003, (6) .

世纪伟人《邓小平》 篇8

据悉,该戏总投资为2600多万元,由我国著名老一辈电影艺术家古荫楠亲自执导。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由著名演叫卢奇扮演。这部戏将采用全影剧院式的宏大结构,史诗般再献传大光辉的一生,全方位、多侧面展夫一代领袖的非凡人生、卓越才智格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议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片实景除了国内众多邓小平同志生前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外还要远赴美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拍摄。该片阵容强大、精英荟萃。据说前不久在中南海邓小平家已拍了一些镜头,受到邓小平家有的热情接见和鼓励。

探访《邓小平》剧组中的“湘军”

在北京采访期间,听说《邓小平》剧组有我的同学、朋友参与,便拔通了朋友的电话,顺便想作些采访。电话中,朋友告诉我丁导最近因前期工作很忙,无暇接待记者,丁导想在正式开拍后举行新闻发布会。因我在京停留时间有限,等不到正式开拍和新闻发布会了。

我便找到了位于花园路口的重钢招待所,这里正是《邓小平》剧组人员的休息地。当我中专进他们的房间时被满墙钉的照片震惊了。四面墙全贴满了足足有几千张,朋友说这是采影剧院时所拍的照片,全是邓小平当年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该片的美术朱琳、置景怀湘江又带我去了美术指导那树枫先生的房间,满墙贴着手绘的气氛图,临时支起的桌子上放着置着精致的邓小平居室的房间模型,据说已在北影大棚内按此模型搭好了实景……

通过他们的讲述,我才知道原来该片的美术、转眼景几乎全是从潇湘电影制片厂请来的。据他们说美术指导那树枫可是丁荫楠导演亲自点名请出山的。那先生曾执教于中央戏剧学院多年,后又在潇湘做过多部影片的美术指导,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位东北汉子“造型”很有特点,据说在中、南海拍戏时哨兵们看见他直乐。他性格粗犷豪爽、机智幽默,谈笑风生,当我对他画的气氛、效果图大加赞许时,他却一个劲地谦虚,直说“瞎画、瞎画”;朱琳也是潇洒厂一位资深的美术设计,曾进行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言语虽不多,但却很有见地,他说能上《邓小平》这样的大片,能跟丁导、那老师这样的大艺术家合作,对自己更是一次锻炼的好机会;怀湘、票捷红、甘胜宾、易冰封等是一批很干练习的置景师,他们曾为《国歌》等多部影片做过置景,曾因《国歌》一片而被金鸡奖提名为最佳置景……听着他们的叙述,看着他们为该片所做的设计,我被这些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所感动,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敬佩之情。心想,《邓小平》剧组有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湘军”,一定能打赢一切漂亮的拍摄仗。

由于他们分别还有许多情要做;找不便过勿打扰,便匆匆结束了我的《邓小平》剧组之行。

(本刊记者 马宏锦)

图片文字:

1、 电影《邓小平》美术指导——那日枫

2、 那树枫为《邓小平》一片所绘的效果图二幅

3、 《邓小平》美术朱琳(左一),美术指导那树枫(左二)、置景怀湘(右一)与本刊记者合影

上一篇:0715海南卷政治下一篇:恪尽职守甘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