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2024-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推荐3篇)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篇1

作者/杨小花

聚焦:由故事引发的点滴思考

有一次,我的已上一年级的女儿在家中做了这样一道题:我最喜欢雪白的(yin)花。我看见了,告诉她:“你写错了,樱花的‘樱’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接着,我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习惯性地教给她解题技巧:“你为什么不写‘梨花’呢?梨花也是雪白的,‘梨花’这两个字,你都学过,会写呀。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写拼音,也就不会写错了。”这样,我轻松地教给了女儿答题方法。正当我沾沾自喜时,谁知女儿反驳道:“我在小公园里看到的本来就是樱花嘛!要写真实的,不能骗人!”听了女儿的话,我哑口无言。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篇2

有一次,我的已上一年级的女儿在家中做了这样一道题:我最喜欢雪白的(y侃n)花。我看见了,告诉她:“你写错了,樱花的‘樱’是后鼻音,不是前鼻音。”接着,我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习惯性地教给她解题技巧:“你为什么不写‘梨花’呢?梨花也是雪白的,‘梨花’这两个字,你都学过,会写呀。这样,你就可以避免写拼音,也就不会写错了。”这样,我轻松地教给了女儿答题方法。正当我沾沾自喜时,谁知女儿反驳道:“我在小公园里看到的本来就是樱花嘛!要写真实的,不能骗人!”听了女儿的话,我哑口无言。

在考试的压力下,教师往往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为了学生学习好的名义,去教育学生:这类题该这样做,那类题要那样分析……结果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体会。我们只看见学生做对了题目,得到了分数,却看不到学生在思维能力、阅读能力和积累等方面的成长。这个教子故事,让我想起了成尚荣老师的话:“如今教育的核心价值究竟定位在哪里?教师崇尚的使命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毫不含糊地回答:学生的发展是现代教育核心价值的定位。

实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的语文课堂

1.定向预习,提高学生的信

定向预习就是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的一个设计环节,它根据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和学生的情况来确定教学的内容以及所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让课堂不再从零开始,让学生有备而来,并对课堂充满自信和动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都可以在定向预习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段目标中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学习独立识字。”根据目标要求,我在一年级的定向预习中设置了“我喜欢的汉字”环节。学生在定向预习中不仅能自主认识每篇课文课后的生字,而且他们对汉字的认识也令我振奋不已:男———古代,都是男子在田里出力干活;星———太阳生下的宝宝,就是星星;满———一个杯子里,只能装下“廿两水”,再往里倒,杯子就满了……对于一些象形字和形声字,学生更是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它们。学习汉字,再也不用教师牵引着学生枯燥地死记硬背。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探索和实践中,轻松掌握了汉字的结构,他们学习怎能不快乐、不自信呢?

2.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热情。

一个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语文课堂,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雄鹰只有放飞天空才能自由飞翔,蛟龙只有回归大海方能任意腾跃。”教师只有“蹲”下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问题,营造出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获得心理的安全和心灵的自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如孙双金老师执教《最大的麦穗》,课堂教学刚一开始,孙双金老师就写出“站着”这个词,并让学生说出它的反义词。学生就说出了“坐着”“躺着”“蹲着”“卧着”等一些反义词。从严格意义上说,其中有的词语并不十分准确,可是,孙双金老师为了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却“夸张”地称学生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而且,他还根据学生的名字即兴表扬,如对一名叫诗怀月的学生,他称其为“诗中怀月”。在孙双金老师的呵护、关爱下,很快,学生的求异思维活跃了起来。

又如在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课堂上,窦桂梅老师不再是以前那个强势出镜的教师,而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她以“聊”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走进了这个民间故事,和学生一起学习。课堂上,窦桂梅老师还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让学生和在座的教师都感受到了她的平易近人。

3.引导感悟,挖掘学生潜力。

我们的语文教学为何效率不高?是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太少,学生内心的感受太少,训练不扎实。而且教师把本来应该由学生做的事,自己承包了下来。课堂上,很多教师激情澎湃、声情并茂地倾诉满腔热情,展示着自己的才华。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每走一步,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一定要参与到语文课堂中,做好“主持人”,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学生的需要处适当点拨、引导,设法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用全部心智去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

如孙双金老师在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时,非常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孙老师抓住核心问题,引导学生研究文本、讨论文本、挑战文本,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点燃了学生创新的火苗。在概括了故事内容后,孙老师便引领学生直奔课文的核心要义:说明的哲理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

“把握眼前的机会,不能错失良机。”

“追求真理是最大的,可是将眼前的东西拿到手里才是实实在在的。”

“世界上永远没有最大的麦穗,最大的麦穗就是你眼前的。”

“不要总以为好的机会在后面,要抓住眼前的机会。”

……

孙老师说:“我们刚才是从整体把握的,这样读得比较粗。第二步要深入地理解,要细细地读。苏格拉底是大学者,他的弟子也一定怎么样?”

“一定跟他一样伟大!”学生回答。

话锋一转,孙老师将学生带入了更加有厚度的学习中:“这么聪明的弟子,为什么都是两手空空,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呢?把书打开,到书中找原因。在课文里,是一定可以找到原因的。”

为此,他还让四个学生扮演苏格拉底的学生找麦穗时的样子。

然后,他再让学生读,让学生想。于是,学生在谈了些看法后,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

就这样,在孙老师的步步引导下,学生的潜能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有了超越往常的活跃思维,有了自己的解读,有了自己独特的感悟。

4.生活体验,促进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设计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的过程之中,可使课堂彰显出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比如儿童诗的教学就要关注儿童,在课堂中要让学生体会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学生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雨点》时,课前,我让学生留心观察春天的小雨点:小雨点都落到了哪些地方?它们是什么样的?它们都在干什么呢?并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都用笔画一画、写一写。儿童就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让你不得不佩服:雨点落在窗户上,在窗户上画画;雨点落在石头上,在石头上跳舞;雨点落在草丛里,在草丛里捉迷藏……

课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 篇3

复习是对学生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教师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完成复习,便成了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全面了解学生,是教师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一步。常与班主任、其他科任老师和家长沟通,尤其是常与学生本人对话,倾听学生诉说,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商讨对策,可使学生觉得被人关注而劲头大增,也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第二步是采取激励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在激励状态下发挥的潜力是平时的3至4倍,教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胜过无数次枯燥的说教,聪明的老师甚至在学生错误的答案中也能发现小小的创意而加以鼓励。

最后,教师还可用往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典型进步事例进行大肆宣扬,因为事实总是甚于雄辩,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二、帮助学生制定复习计划

复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在竞争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为了确保该目标的实现,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复习的安排和计划。并帮助学生根据教师相应的要求制定出最符合学生实际,最有利于学生成绩提高的具体的复习计划。该计划内容尽可能详尽,目标要具体。

教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总结考题,通过考题知己知彼、查漏补缺。

三、指导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关注热点

教师可在本次考试之前,通过对近年来考点、热点以及在往年高考试卷中所占分值的分析、新旧考纲对比来把握重点。其次,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堂理解、讨论归纳,自己找出重点、难点。让学生学会逐渐发现:教材中粗体字的标题多为各课时的重点;一节课当中教师费时最多,音量最高,举例最多之处也多为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

对于地理时事和热点问题,教师在复习时适当的补充。培养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收集地理时事与信息的习惯,引导学生用所学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分析、解释地理时事,既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觉得“地理有用”而兴趣大增,也对相应的地理知识起到强化作用。

四、指導学生掌握复习方法和答题技能

比如,指导学生运用记忆法复习地理概念、地名、地理分布、地理数据,甚至地理原理,并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引导学生采用图文结合记忆、教具辅助记忆、理解记忆、联想记忆、对比记忆等。而在单元或章节知识小结时指导学生运用知识网络法,根据重难点知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整理出科学实用的知识网络,形成头脑中清晰的知识脉络。

地理的大多数知识都能转换成图表,所以图文对照法及图文转换法应该贯穿整个复习过程中。

不仅复习有方法,答题应考的技巧也大有讲究。

做题之前先审题,具体做法是:用最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

读图题:要扣准图名和图例,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多轴坐标图准确寻找与变化曲线相对应的横、纵轴;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等等。

计算题: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个已知数据,注意各数据地理含义的区别,注意总值、平均值、比值、增长率的区别。

材料题:仔细阅读材料,提取科学准确的信息,切忌答题想当然,材料形同虚设。但答案也不是材料内容简单的照抄和堆砌,而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

最后下笔还要三思。如选择题有三种答案不能轻易作答:一看就对的答案、绝对化的答案、完全陌生的答案。客观题应看清题目的设问,并按要求分类回答,使答案具有条理性,通常把最有把握、最重要的答案放在最前面,词句要科学化、专业化。答题的繁简程度、所用时间一般与题目所占分值成正比;对于无从下手的题目,从材料、图(图名、图例、图上其他信息)、题目(关键词、限制词),甚至同一大题中的其他小题当中去获取提示信息,总之一句话:“太易的题可能有陷阱,太难的题也会有提示”。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若老师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则学生不仅在地理考试乃至整个考试中受益,而且能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终身受益。

上一篇:英语新课程之我见下一篇:小学一年级阅读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