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社区工作方案

2024-08-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安社区工作方案(共6篇)

平安社区工作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理念,以服务群众为工作主线,以提升村(社区)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手段为关键点,全面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进一步夯实综治工作基层基础,健全综治工作机制,推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为XX镇“超前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以城市化带动区域发展”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全镇利用一年时间,通过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使所有村(社区)综治基础设施更加健全及其工作更加完善,村(社区)管理基本实现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村(社区)治安打防管控能力得到提高,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治安满意率大幅提升。

(二)具体目标:

1、刑事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刑事案件发案绝对数同比持平或下降;辖区内入室盗窃、入室抢劫案件数同比持平或下降;无恶势力犯罪(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2、有效治安报警数同比下降;辖区内没有发生“黄、赌、毒”案件(以公安机关立案为准)。

3、推进封闭式安全文明小区建设,全封闭或半封闭式小区达到社区总面积30%。

4、建立和完善治安防控网络,刑事治安案件高发隐患部位及社区(各小区)出入口都建立使用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监控覆盖区域占社区的75%以上。

5、综治工作站规范化建设达到要求。

6、落实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专职治安队伍,有完善的治安队伍管理制度,并发挥治安防控作用;治安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

7、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纳管率达到上级考核要求;流动人员和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

8、深入开展禁毒宣传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制度,并认真做好吸毒人员一人一档工作;吸毒人员跟踪帮教率达100%;戒毒出所人员签订社区康复协议率达100%。

9、各种民间帮教组织健全,预防工作落实,服刑(劳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不良习性青少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能够得到监护、心理矫正和帮教,跟踪帮教率达100%;没有脱控人员,没有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对智障群体及其家庭帮扶率达80%以上。

10、积极开展社区法律法规宣传或法律进家庭活动,特别是社区管理人员,要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没有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

11、社区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与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签订消防责任书,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12、居民群众对辖区的治安状况满意率达85%以上。

13、没有发生重大事件(如涉及多个村(社区)的,按参与该事件人数最多的村(社区)来界定权责)。

14、没有发生50人以上到镇集体上访,没有发生30人以上到市、省上访。

三、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原则。要以村(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村(居)民的参与为动力,以村(居)民的满意程度为准则,让村(居)民在村(社区)发展中得到实惠,在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二)围绕大局、着眼发展原则。要有利于村(社区)管理和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有利于激发基层社会的创造力,为XX的发展和稳定创造良好环境。

(三)有序改革、逐步推进原则。平安村

(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分类指导,逐步推进。

(四)整合资源、共建共享原则。要充分调动村(社区)的机关、学校、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参与平安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实现村(社区)资源的共有和共享。

(五)注重公平、相互兼顾原则。要在村(社区)内部营造竞争互利的良好环境,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舟共济,让村(居)民在良性氛围中得到提高。

(六)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原则。民主是村(社区)生存的重要源泉,作为村(居)民自治组织,在依法的前提下,关键在于通过民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四、工作任务

(一)强化村(社区)社会管理,保障民生,消除隐患。村(社区)要承担对群众生活保障的关护功能,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杜绝因损害群众利益而引发不稳定因素。进一步强化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提供便利,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要进一步加大对辖区内的有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得到扶助。

(二)完善村(社区)事务公开制度,推动村(社区)民主建设。建立健全重大事项经村(居)民大会或者村(居)民代表大会集体决议制度,完善村(社区)事务听证会和通报制度,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建立有效的维稳风险评估制度,在出台重大事项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健全民意反馈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反馈渠道,积极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在村(社区)广泛宣传《信访条例》,明确信访联络员,加强上下沟通,积极引导村(居)民以理性、有序、合法的信访秩序反映自身利益诉求。

(三)建立矛盾纠纷信息排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想,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村(社区)稳定。建立内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定期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提高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强化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网络向辖区企业单位、特定群体延伸,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当地,解决在村(社区),解决在萌芽状态。

(四)不断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全面推进封闭式社区建设,采取物理设施封闭与技术设施封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村(社区)地理条件允许的,全面实行物理设施封闭,条件不允许的,采取增加治安视频监控点,提高监控覆盖面的形式实现全封闭。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主要街道商业繁华区、重点要害部位、治安复杂场所和重点单位的技术防范建设。有条件的村(社区)要积极推进警务E超市建设,在出入口安装电子出入门禁系统,提高村(社区)的治安防控能力。积极宣传发动,鼓励村(居)民安装家庭防盗报警系统,提高居民自防自助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辖区企业内部保卫组织,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参与治安防范的积极性,落实企业各项自防自保措施。要完善治保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治安联防队伍、保安队伍的作用,形成全方位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确保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数比例同比上升。充分发挥村(社区)治安积极分子的作用,将义务巡逻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形成以村(社区)民警为主要力量,治保会、治安联防队员、保安队员为辅助力量,村(社区)党团员、民兵、义工、离退休人员等治安积极分子为补充力量的社会治安防范大格局。

(六)深入推进重点管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对异地务工人员的服务管理,狠抓制度落实、机制完善、保障到位。加强对出租屋的管理,严格落实“三色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大巡查密度,确保出租屋内无造假贩假现象,无“黄、赌、毒”窝点,无黑网吧及传销窝点。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加强对特种行业管理,加大对辖区内网吧、娱乐场所的整治和管理力度,有效净化社会风气。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深入开展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进一步强化禁毒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做好吸毒人员的跟踪帮教安置工作,全面落实社区戒毒(康复)各项衔接制度。完善民间帮教体系,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重点群体的跟踪帮教。落实好消防安全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巡查工作,确保辖区没有发生影响大的重特大火灾事故。

(七)加强法律宣传工作,提升群众法制意识,有效预防各类犯罪。全面落实村(社区)普法工作,广泛开展法制进村(社区)活动,全面提升辖区群众法制意识,促进依法办事。依照村规民约,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在村(社区)内形成维护社会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加大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力度,扎实开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有效遏制村(社区)内青少年犯罪,确保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低于2%。扎实做好服刑人员子女、流浪儿童、闲散未成年人等群体的工作,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加强对缺乏监护、具有不良习性的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

(八)全面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要切实加强村(社区)综治工作站建设,将村(社区)综治工作站作为统筹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协调部门,进一步强化领导架构,规范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四、组织架构

为加强全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XX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李满连任组长,镇委委员、综治信访维稳办主任李达恒和镇委委员、派出所所长劳广行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镇纪委、组织工作办、社会工作局、财政局等单位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镇综治信访维稳办,办公室主任由综治信访维稳办常务副主任周伟雄担任。各村(社区)相应成立“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

五、工作步骤

根据镇委、镇政府的部署,20xx年—20xx年为我镇全面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攻坚阶段,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前期准备阶段(从现在开始至4月15日)。

制定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方案,确定评选标准及奖励、扶持办法,落实经费来源;各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根据本方案的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同时,对辖区内村(社区)进行调研摸底,确定一个村(社区)作为试点村,全力开展建设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做好沟通联系,争取共识。

(二)全面建设阶段(20xx年4月16日至8月31日)。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进“平安村(社区)”建设。根据“平安村(社区)”的评选标准,检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前一阶段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不断总结完善,全面铺开“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力争全镇6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

(三)冲刺总结阶段(20xx年9月1日至11月30日)。

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经验,逐步规范完善“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机制。在11月底前,全镇100%的村(社区)完成“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并达到考评标准。对“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组织检查验收。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四)复评巩固阶段(20xx年1月1日至20xx年12月31日)。

区、镇两级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对获评“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复评工作。全面总结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存在不足,采取多种工作措施在三年内综合提升我镇法制治安环境,大力巩固工作成果。进一步完善、规范平安村(社区)各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力促我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工作措施及补贴扶持

(一)落实领导责任制。各村(社区)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狠抓落实,村(社区)一把手是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总负责人,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切实负起领导责任。要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逾期没有完成任务的,镇委、镇政府将启动问责制度,由各村(社区)主要领导向镇委、镇政府说明原因。对工作中态度不端正、认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效果不明显、马虎应付的,要依照有关规定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二)建立工作督导挂钩制度。镇委、镇政府建立挂钩督导制度,镇驻村部门挂钩督导所驻的村(社区),充分利用可利用资源,指导、监督、帮助基层村(社区)开展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挂钩共建情况以及所挂钩村(社区)的建设情况将作为各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做到同考核,同验收。

(三)实行分类管理,资金扶持。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XX利推进,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经费,对各村(社区)建设工作进行适当的补贴。补贴分为四个档次,档次按照总人口数(含流动人口数)和总面积数所占的比重进行计分分类,总分以100分制计,总人口数占60分,其中15000人以上的得60 分,10000~14999人的.得50分,5000~9999人得40分,4999人以下的得30分;总面积数占40分,其中4平方公里以上的得40分,2~3.99平方公里的得30分,1~1.99平方公里的得20分,0.99平方公里以下的得10分;最终得分为总人口数和总面积数得分累加;总得分为100 分的为一类村(社区),90~99分的为二类村(社区),70~89分的为三类村(社区),69 分以下的为四类村(社区)。镇委、镇政府也将参照区的标准,对村(社区)进行适当的资金扶持,由镇综治信访维稳办根据村(社区)的建设进度划拨给村(社区)。

(四)做到严格考核,常抓不懈。为巩固和扩大“平安村(社区)”建设的工作成果,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长期发挥成效,实现村(社区)长治久安,由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的“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检查、指导、督促和监管工作。区、镇将对获得“平安村(社区)”称号的村(社区)进行一年一次的抽查复评,对复评不达标的村(社区),取消“平安村(社区)”称号,并通报摘牌。具体复评标准另行规定。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动员部署,讲究实效。各村(社区)要深刻认识“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对构建平安和谐XX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靠前指挥。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负责全力推进本次行动的深入开展;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实例促宣教,取得群众认可,真正取到实效。

(二)加大调研力度,摸清情况,科学规划。各村(社区)要对本辖区内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研摸底,理清思路。对居民居住区较为分散的村(社区),可进行合理划分,作为建设“平安村(社区)”的若干基本单位,有的放矢地开展建设工作。对一些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出入口少的村(社区),则可进行全封闭管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从符合社区自身特点的角度进行认真细致的规划,做到底数清,任务明。镇“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调研摸底出来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相关工作措施。

(三)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为确保“平安村(社区)”建设工作能够切实取得实效,各村(社区)要集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建设工作,以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XX特色的现代化新型社区。在建设工作中,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主动,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配合好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经验总结,及时推广,找出适合我镇“平安村(社区)”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为建设“平安村(社区)”打下坚实的基础。

平安社区工作方案 篇2

领导重视, 精心组织

结合街道实际, 大港街制定了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实施方案, 街工委办事处主要领导高度重视, 第一时间启动了这项工作, 召开专题会议研讨, 进一步统一思想、 明确责任、 精心部署、 务求实效, 切实解决民生问题, 让老百姓得实惠。 街道领导班子组成专项工作组, 深入一线, 先后联系社区居委会进行现场走访、 调研, 认真听取社区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和难点, 并把大家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记录、梳理、 归类。 同时, 将这些情况及时汇总给联系单位。 组织召开联系单位与联系社区见面会, 安排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与社区工作者、 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开展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具体内容, 联系单位表示, 要在职责范围内发挥好服务群众的作用, 力求妥善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 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有效办理和处置群众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扎实推进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学规划, 稳步推进

按照上级部门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大港街进行了详细调研走访, 充分争取了联系单位和联系社区的意见建议, 指导联系社区工作组制定了联系社区工作年度计划和四年规划。 工作计划重点突出如何强化社区基层党组织、 如何深化社区管理、 如何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如何优化社区文化环境、如何培育社会组织等几个方面。 多年来, 大港街在社区网格化管理、 基层党组织建设、 十大员俱乐部、 社会组织联合会、 文明楼门创建等工作方面卓有成效, 联系单位走进社区更加增进了社区建设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总之, 大港街通过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 推动联系社区单位与社区逐步建立了人员交流、 协作互动的长期共建关系, 打造一批了群众满意、 管理规范、 服务完善、 平安稳定的美丽社区, 提升了大港街社区服务管理水平。

统筹协调, 督促落实

在服务群众联系社区工作中, 大港街积极协调物业、 企业、 业委会等各部门, 积极为联系单位进社区创造便利条件, 搭建服务平台。 在街道和联系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社区建设发生重大变化, 人民群众普遍受益。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 建立和完善了重阳里多功能活动室, 解决了硬件设施难题, 为社区广大党员群众提供一个加强学习, 广泛交流的场所, 同时也为社区居委会提供一个组织活动、 开展学习、 召开会议的场所。 二是为兴盛里、 兴安里社区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 联系单位同有关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与协调, 紧密配合街道文明楼门创建工作, 粉刷社区楼道, 美化居住环境。三是国税局、 规国局等单位组织党员干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 困难群众, 为他们送去真情与温暖, 同时征求他们对社区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社区工作水平。

健全制度, 规范管理

平安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篇3

为进一步动员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平安社区建设,以社区平安促进社会稳定,以社区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政府街居委会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为确保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效,现制定以下活动实施方案。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辖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联合协调作用,以保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为“平安社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创建目标任务与创建标准

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坚持以社区为主体,以社区为基本单位,进一步强化“五个”意识,即增强家庭成员的懂法守法意识、安全防范意识、健康文明意识、和睦相处意识、男女平等意识;努力营造“五个环境”,即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社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友爱的人际环境,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使更多家庭做好“四防”和实现“六无”,即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无毒、无赌、无黄、无邪教、无传销、无暴力;达到“四个更加”,即使社区成员更加充满活力,社区更加和谐,社区更加优美文明,社会环境更加和谐稳定。通过 “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力争至2009年底辖区内有100%的家庭参与“平安家庭”的创建,有100%以上的家庭成为“平安家庭”。

三、组织领导

“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我社区成立由镇党委分管领导负总责,综治办、司法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参与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联合成立“平安社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治办,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具体工作。

(二)落实创建责任。我社区将“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摆在首要位置。按照县争创综治先进单位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落实职责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做到家家有责任,人人有义务,使政府街居委会“平安社区”创建活动创出特色,取得成效。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巩固、提升,社区工作人员依照创建工作进展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及时鼓励、宣传先进,不断激发居民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政府街居委会

创建平安社区实施方案 篇4

一、时代背景

单位向社会的转变,计划向市场的转轨,传统面向现代的变迁出现了许多社会新状况,如单位社会认同错位,下岗失业和外来人口的本土化产生了大量“边缘体”现象,所谓“边缘体”是指游离于主流社会关怀之外的,心理上孤独,政治上无助,生活上空虚,处于不被社会接受甚至排斥的人群。我们把它分为三级,一级:尴尬边缘体、下岗失业群,二级:纯正边缘体、外来流动人口及本土化子女,三级:变造边缘体、集体户。这些社会管理的空白和漏洞成为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急需解决。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统筹兼顾、协商协调,依法管理、综合施策的建设理念,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四群”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探索创

建成长式社会管理为目标,以推行“五线谱和谐工作法”为手段,建立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新机制和新举措,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区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变中求新、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打造“xxxx” xxxx的目标,以党建创新引领平安社区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让“服务”突出,将“整治”弱化。组织广大社区党员干部积极参与社区社会管理,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即调查研究在一线,摸透区情;落实工作在一线,显现成效;温馨服务在一线,暖心聚民;共建联动在一线,整合力量;矛盾排查在一线,排险隐患),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即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打造五家品牌:………………。努力在转变工作理念上下功夫,在创新体制机制上求突破,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终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增强和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归宿感和群众满意度。

四、主要措施

(一)创新党建工作,带动科学规范的社会管理网络建设

1.党建工作网格化。条块结合健全党的组织,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专门设立群众工作委员与下派第一书记的措施,依托总

支抓支部,依托支部党建抓平安建设,依托第一书记抓组长的措施,将社区服务中心划分为若干服务小区,每个小区对应成立党小组,由经验丰富的居民党员、离退休职工党员担任党小组组长,同时建立小区民主理事会,推行党小组长兼任民主理事会负责人,成员由辖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巷道长、楼栋长、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形成社区党总支—服务中心党支部—小区党小组的管理服务体系。

2.志愿服务组织化。组织有活动能力的驻社区党员,以党小组、党支部或总支为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设置环境卫生维护、民情信息反映、重点人群帮扶、矛盾纠纷化解、政策理论宣讲、应急任务突击、公益事业奉献、专业服务便民、先进青年培养、其他服务项目等10种志愿岗位。在党员选岗的基础上,分类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组织通过对党员明确义务奉献日、党员责任区、党员联系户等形式组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行动。

3.便民服务纵深化。选聘退职、离退休党员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协助民情接待、纠纷调解、街巷巡查等事务,加强社会管理工作力量。将便民服务工作向小区、楼栋延伸,挂牌建立小区便民服务站(点),安排党员代办员上门为楼栋、小区居民开展便民服务,做到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即:①楼栋巷道优抚对象必访、申请低保和临时救助必访、大病重病救助必访、帮教对象必访、高龄独居老人必访;②困难家庭情况必知,群众矛盾与不安定因素必知、楼栋巷道突出问题必知、家庭婚育情况

必知、各类人才资源必知;③有利于困难家庭的事必做、帮助居民排忧解难的事必做、维护社区安全稳定的事必做、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事必做、提升社区文化品位的事必做。

4.联动服务常态化。健全社区共驻共建联席会议制度,由驻区单位负责人分组轮流担任轮值主席,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以区域资源共享为基础,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形成 “平安小区联创、公益事业联建、文明社区联创、下岗职工联帮、困难家庭联扶、计划生育联抓、文体活动联办、社区服务联动”的社会管理新机制。

(二)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大服务”工作格局

落实“五线谱和谐工作法”,实现“五零目标”,构建“五大机制”,体现“五民效果”,形成维稳式社会管理与成长式社会管理相互融合、共同促进的良好格局。

1.调查研究在一线,掌控社情“零遗漏”,构建信息双向大畅通机制,在促进民和上下功夫。一是畅通民意。以网络、手机等现代科技产品为依托,发挥已有的社区居民QQ群、社区服务中心短信等信息反馈平台的作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拓宽群众诉求渠道。二是下访民情。充分发挥社区党支部的作用,在辖区巷道、楼院建立党小组,设立信息收集信箱,广泛收集小区、楼栋、院落及辖区单位的各类民情信息,深入了解居民诉求,全面排查稳定隐患,牢牢掌控信访源头,真正做到家底清楚、心中有

数。三是联接民心。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退休干部、物业管理员为成员的信息员队伍,定期不定期召开社区民情恳谈会,面对面了解居民群众的思想动态和急难怨盼,及时对有上访苗头的居民进行“集中会诊”和现场疏导,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矛盾排查在一线,化解矛盾“零激化”,构建和谐平安大调解机制,在维护民利上下功夫。融合多种调解方式,整合多方调解力量,建立健全调解制度,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一是治本、不治标。在社区设立平安和谐工作室、调解工作室和流动法律服务站,建立调解中心日常工作制度,以人民调解为主,引入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疏导,倡导“有理慢慢说,有话好好说”。二是熄火不扑火。坚持把工作放在一线,倡导“知民情走进千家万户,解忧难费尽千辛万苦,调纠纷不怕千言万语”的“三千”精神,做到解决问题到前沿,顺情绪、解心结、抚民心。三是化怨不埋怨。采用换位思考方式,将进门调解变为上门调解。有效化解邻里、家庭、经济、物业等社会矛盾和不稳等因素,真正做到“小矛盾不出社区、大矛盾不出街道、上访不出区”的目标。要努力做到“两结合三补充”,即:固定调解与流动调解相结合,小区(单位)调解与社区调解相结合;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信访疏导相补充。使社区大调解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问题介入提前化、处理问题及时化、矛盾化解人性化。

3.温馨服务在一线,帮扶救助“零空白”,构建扶贫解困大

保障机制,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帮扶救助活动,构建社区帮扶救助大服务机制。通过组建专业化帮扶队伍,变帮扶行动为经常化和社会化帮扶局面,通过“零距离”帮扶,真正为有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推行为老人、儿童、残疾人、贫困户、优抚对象提供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

4.共建联动在一线,齐抓共管“零盲区”,构建共驻共建大参与机制,在保障民安上下功夫。有效整合辖区资源,实现社区服务集约化,构建社区平安和谐参与大保障机制。整合社区党组织、辖区单位、派出所及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人才等人力资源,以免费中介机构、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主导,协调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平安建设,创新服务载体,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互利互惠、优势互补。最终形成纵横交错、全面覆盖的区域性社区服务网络,为打造“xxxx”幸福xxxx奠定基础。

5.落实工作在一线,全面服务“零缺失”,构建方便快捷大服务机制,在服务民众上下功夫。针对辖区居民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采用多功能服务和多岗位便民相结合,配齐配全各项软件设施,社区服务网络覆盖居民群众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构建社区为民服务大覆盖机制。要积极探索推行“三卡”模式,一是发放便民利民服务联系卡。实行服务上门,做到困难有人帮,疑

惑有人解。二是发放亲情服务联系卡(群)。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残疾人或空巢家庭提供全方面服务。三是发放就业服务联系卡。及时联系失业和无业人员,为他们提供用工信息和就业岗位。同时,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大厅、办公室、党员活动室和QQ学堂等载体的功能和作用,完善服务和打造特色社区,形成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社区服务网络。

(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管理新模式 建立以社区综治、信访接待中心和警务室为平台,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为依托,专业队伍与群众队伍相结合,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对重大工作决策等进行前端环节风险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二是提质升档书记主任接待室和民情恳谈室为设置阳光沟通室。建立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针对在校学生的社会监管、教育的盲点和心理失调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与医院、学校、关工委联合开展心里辅导活动,消除学生的情感孤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三是推进特殊群体服务管理机制。依托派出所和人口计生信息平台,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控、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时期的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实行安置帮教“无缝对接”,建立家庭、单位、社区三位一体的帮教管理机制;加强对社会边缘人群等容易产生极端心理群体的心理筛查和疏导,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四是畅通诉求渠道机制。坚持把“倾听苦恼、回应诉求、维护权益、

解决困难、凝聚民心、推动工作”作为工作职责,设立“群众诉求接待站”,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开展“民情接待日”活动,帮助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五是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热情服务、为我所用”的流动人口管理原则,通过“本地化管理”、“亲情化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引导其“共建共享”,不断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平安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多,涉及领域广,要高度重视,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底考核。要成立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和组长的社会管理创新及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联络互动机制和组织领导机构。

(二)加强调研,了解民意。深入社区群众,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群众的需求、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确保党建工作与社区管理“双促进”、“双提高”。

(三)广泛动员,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平安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到“平安社区”创建工作中来。

(四)完善机制,强化督查。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坚持标准,注重实效,严格自查评估。

附件一:平安社区建设标准

附件二:平安企业单位建设标准

xxxx

5月30日

附件一:

平安社区建设标准

1、组织领导有力。建立平安创建工作领导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综治及平安创建工作有固定办公场所,配备必要设施,职责、任务明确,制度规范;创建工作措施有力,活动开展经常化。

2、防范队伍健全。小区设立了警务室,悬挂明显标志和警民联系方式,责任民警在警务室周工作时间达20小时以上,群众对责任民警工作的满意率在80%以上;规模在5栋楼房或居住人口在千人以上的小区配备专职保安队伍,其他规模较小的小区视情况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治安巡逻队伍或护楼(院)队,开展巡逻联防;在每20至30户中设有治安中心户长,落实了治安员、楼(院)长。

3、防范设施完备。小区设有治安室,安装报警电话,配有小区平面图;开放式小区公共部位照明设施齐全,无死角,人防、物防措施落实到位,有条件的配备必要的红外线报警、对射装置,安装电视监控设备、外墙防攀爬系统等技防设施;设立非机动车辆停放处和机动车辆停车场,各类车辆停放有序,有专门看管人员。

4、组织制度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范、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流动(暂住)人口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等各项制度完善;坚持实行治安状况公示制度,定期向群众通

报治安状况;综治和平安创建工作记录和台帐完备规范。

5、重点工作落实。坚持每半月开展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排查覆盖率达到100%,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成功率达到 95%以上;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基本情况,帮教率达到100%,控制率达到95%以上,刑释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5%,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低于3%;小区内出租房屋、流动(暂住)人口服务管理规范,流动人口登记率达到98%以上,办证率达到95%以上;加强对闲散青少年和无业人员管理教育,落实对有劣迹人员的帮教措施,年内未发生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掌握小区内境外散居人员基本情况;掌握小区内

6、宣传教育深入。小区建有宣传橱窗、标语、警示牌、宣传栏等,积极开展平安创建和法制宣传,有条件的开设了居民夜校,向群众进行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积极展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创建和争当文明市民活动,小区社会风气良好,住户邻里团结和睦;群众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在75%以上。

7、治安秩序良好。各类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达到了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纠纷不上交,年内无群体性上访和越级进京、赴省、来市非正常上访;年内未发生抢劫、杀人、

强奸等恶性暴力案件和其他重大刑事案件;年内未发生重大治安案件和灾害事故;年内未发生或发生盗窃自行车、入室盗窃等侵财案件在3起以内;群众对小区治安的满意率在90%以上。

附件二:

平安企业单位建设标准

平安企业单位创建活动分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内部治安、企业生产安全、企业内部公共安全四大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

1、领导责任制落实。企业单位要将平安创建工作纳入总体工作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创建工作人员;层层制定“一把手”、分管领导工作责任和部门目标管理责任等工作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治安防范目标落实、措施落实、责任落实,安全设施投入到位。

2、管理制度规范。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完善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值班巡查(登记)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治保、调解组织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议,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3、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不发生安全生产死亡事故,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应急救援体系建立健全,各项基础工作台帐齐全。生产技术工艺、设备设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安全检查规范,各类事故隐患及时整改到位。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组织抢救和善后处理,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立即如实报告当地政府和安监等有关部门。

4、治安状况良好。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员工法制宣传教育、治安防范教育、安

全保卫教育和保密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及时调解处理单位内部的矛盾纠纷,疏导、缓解可能激化的各种矛盾,不发生“民转刑”案件;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不发生劳资纠纷,不发生因工作不力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各类治安防范设施健全,门卫、重点部位配备专人,实行昼夜值班。加大科技防范设施投入,重点要害部位的科技防范设施,要严格按规定安装、配备到位,切实落实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措施,严防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落实定人巡查措施,及时发现漏洞,消除隐患。强化分类管理,落实相关制度。

社区平安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创一流成绩为目标,以 “平安社区”创建为载体,以强化基层基础、加强社会管理、营造优良环境为重点,全方位构筑平安、和谐建设平台。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社会政治稳定,治安大局平稳,经济环境优越,文化生活健康,人民安居乐业。

(二)具体目标:“八增强、七无、五减少”。“八增强”:维护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能力明显增强,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处置能力明显增强,打击各类犯罪活动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执政为民的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懂法守法意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文明意识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明显增强。

“七无”:无在全社区造成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无有影响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违法犯罪活动,无涉及国家安全的重大案件,无暴力恐怖事件和重大刑事命案,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交通、火灾和安全生产事故,无严重违法犯罪案件。

“五减少”:刑事发案减少,治安案件减少,群体性上访事件减少,家庭、邻里矛盾纠纷减少,破坏经济发展环境事件减少。

三、创建标准

1、领导高度重视。创建机构和办事机构健全,配有专职人员,经费有保障,领导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创建的职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

2、防范措施落实。全面做好社区辖区内的安全防范工作。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制。坚持“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原则。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和文明新风宣传教育工作以及 “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及时化解居民家庭矛盾纠纷。

3、社会风气淳朴。无封建迷信、无聚众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无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居民关系融洽、团结互助、邻里和睦,并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4、治安状况良好。刑事和治安案件明显减少,无治安混乱和突出治安问题。无重大刑事案件。街道辖区内无群体性事件、非正常上访事件,无参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等不利于社会稳定事件,无打架斗殴和民转刑案件,外来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措施落实,普法参与率100%。

5、防范网络健全。有群防群治义务治安巡逻队,全面落实居民楼院人防、物防措施,全面开展邻里守望、志愿者巡防活动,健全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机制,认真开展居民群众法律法规、公民道德和文明新风宣传教育工作以及“平安社区”创建工作,及时化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

6、社会政治稳定。情报信息制度和矛盾纠纷、不稳定因素排查、调处、稳控工作机制落实,社区内无非法游行、堵塞交通、无越级上访等群体性事件,无“法轮功”等邪教分子滋事,集体弘法等事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平安创建,平安是目标,防范是基础,重心是基层。要高度重视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建立和健全综治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配齐配强工作力量,确保创建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形成以公安派出所、社区巡防力量、群防群治组织为主体,各层次管理防范为平台的治安防控组织网络。

(二)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长效机制。紧紧围绕工作大局,按照“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把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和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作为排查调处的关键。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坚持创新工作机制,营建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齐抓共管大格局。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切实保证超前预警、源头化解、就地处置、有序调处的长效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三)定期分析治安形势。适时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及时掌握治安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整治斗争,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本着“什么犯罪严重,就打击什么犯罪;哪里里问题突出,就集中整治哪里”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打击和重点治乱行动,建立起经常性严打整治工作机制,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四)健全治安防控快速反应机制。把动态防范、严格控制作为平安创建重要环节来抓,整合警力民力资源,规范运作,编织辖区治安动态防控网络。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大力倡议和推行邻里守望、志愿者巡防,切实落实内防外巡、群防群治机制。

(五)抓好预防高危人群犯罪工作。完善安置帮教组织网络。坚持条块结合、专群结合,以社区为单位做好非监禁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落实衔接、定期排查、日常管控“三项制度”,搞好安置帮教工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安置帮教,减少重新犯罪。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把流动人口的落脚处作为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切实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增强辨别是非善恶能力,增强自我约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推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社会化、规范化。深化学校及其周边治安环境综合整治,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

五、社区工作(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把创建“平安社区”作为为工作目标,纳入“三个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纳入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创建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的副主任是直接责任人,要集中精力抓。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奖惩分明。

(二)广泛发动,大造声势。平安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要突出共创共建特色,所以必须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全过程。社区要制定好适合本辖区工作实际的创建工作方案,大力宣传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大造创建“平安社区”的舆论声势。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础。社区要有舍得“花钱买平安,出钱保稳定”意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创建工作给予支持,增加投入。特别要在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物防、技防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要多渠道筹集群防群治工作经费,推动群防群治工作正常开展。

平安社区工作方案 篇6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安防行业化需求明显。近几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引起了政府和老百姓的极大关注。校园监管面积大, 治安形势错综复杂,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证学校及全校师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创造一个安全、文明、舒适、温馨、和谐的校园, 提高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有必要建立智能化的安防监控系统来达到建设平安校园的目的。

2. 平安校园安防监控需求及现状分析

2.1 需求分析

平安校园系统是包括了数据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网络数字音视频技术和报警管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实现以人为本、平安为先, 打造平安校园, 优化育人环境的一套综合性应用系统。从系统应用构成的主体类型上可分为监控资源、传输网络、监控中心和用户终端的媒介, 监控中心是系统的信息管理和共享平台, 用户终端是系统的信息服务对象。作为管理者的教育部门和校方, 对校园安防监控有如下需求:

(1) 监控点多:学校人员密集, 要求监控到校区的每一个角落。因此需要在学校内每栋宿舍的走廊、楼道、停车场、操场、围墙等处都装有摄像头, 但监控范围不包括宿舍内部, 避免侵犯学生隐私。

(2) 监控面积大:学校的校园面积一般较大, 监控点多。要求系统支持多种布线方式, 最好可利用现成线路, 或允许多个子系统相对独立, 方便施工及维护。

(3) 在各类考试中考生的违纪舞弊行为越来越多, 采用的手段越来越先进, 光靠监考老师根本照顾不过来。安装一套学校电子考场监考系统能够更好地维护考场纪律和考生的自身权益。

(4) 校园失窃现象频繁发生, 让很多学校的师生都感到有加强治安监控的必要, 尤其是加强课间休息、放学无人时的视频监控。

(5) 可防止校园暴力:当校园暴力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时, 各级人员均可触动紧急按钮, 向110报警中心报警, 预防或制止校园暴力事件发生。

(6) 远程报警:当师生离校后, 可启动远程移动报警, 各监控点发生人员侵入, 可通过网络将警情上传至网络监控中心, 并将图像自动切换至现场, 并自动录像, 便于及时采取措施。

(7)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监督教师教学水平, 相关上级主管部门及校领导需要及时快捷了解教室教学的实际情况, 在教室安装视频监控系统, 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 同时, 安防监控系统要与学校日常工作相结合, 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基于以上特点, 校园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由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安防报警系统、巡逻管理系统几部分组成, 可以根据需要建设多级架构的安防监控中心, 在安防监控中心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控制管理及远程监控, 通过安防监控中心将各子系统有机联动控制, 实现完整的数字化校园安防监控功能。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监控系统已经实现了各个校区的出入口、主干道路、区域楼宇出入口等部位的监控, 也实现了视频信号的统一管理, 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 视频终端密度不够

目前学生公寓和办公区楼宇内部基本没有监控, 在盗窃事件后, 无法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破案, 因此, 需要增加视频终端。

(2) 视频信号解码上墙

由于监控系统内存在多种品牌的视频编码和录像设备, 各个品牌所采用的协议不尽相同, 目前已经通过SDK包开放的形式实现了视频统一到一个平台中, 最终要通过解码设备将信号输出到电视墙上, 目前通过东方网力的平台, 仅能够将东方网力设备中的视频信号解码上墙, 而其它品牌设备中的信号只能在电脑中通过东方网力的设备进行查看, 这给安防监控的管理人员带来不便, 因此, 必须更新设备以实现所有信号能够解码上墙。

(3) 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长, 存在安全隐患

在安防监控整合过程中, 由于经费原因, 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当时仍然可用的硬盘录像机等设备, 到现在该部分设备使用已经超过五年, 并且, 这些设备仍是传统的模拟的硬盘录像机, 已经无法适应目前数字环境下的安防监控系统, 因此, 要对该部分设备进行更新。

3. 系统建设方案

在建设整个系统时, 秉承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可扩展性作为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构架。

3.1 前端技术特点

(1) 网络摄像机

网络摄像机, 简称IPC (IP Camera) , 在近几年得益于网络带宽、芯片技术、编码算法、存储技术的进步而得到大力发展。IPC的特点主要体现在“IP”上, 即支持网络协议的摄像机, IPC可以看成是模拟摄像机与视频编码器的结合体, 从图像质量指标上讲, 又可以实现高于两者的效果。IPC是新一代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核心硬件设备, 通常采用嵌入式架构、集成了视频音频采集、信号处理、编码压缩、智能分析、缓冲存储及网络传输等多种功能, 再结合网络视频存储录像系统及管理平台软件, 就可以构成大规模、分布式的智能网络安防监控系统。

(2) 监控点的选择

安防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组成, 根据现场不同的环境和应用选用不同的摄像机, 在出入口选择红外摄像机及快速球机, 在楼梯口和走廊设置红外枪式摄像机, 在周界可以选用红外摄像机和快速球机, 在校园室外开阔区域选用室外球型摄像机等。应按图2描述来进行确定基本设置及类型选择。

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定焦与全向相结合的方式配置监控点摄像机, 根据监控目标的不同又分为重点监控区域和一般监控区域, 根据预算情况配置相应数量的摄像机, 做到校园监控区域内无盲区。

3.2 传输部分技术特点

(1) 以太网交换机

以太网交换机是最普遍和便宜的, 它的档次比较齐全, 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泛, 在大大小小的局域网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踪影。以太网包括三种网络接口:RJ-45、BNC和AUI, 所用的传输介质分别为:双绞线、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

(2) 全网络传输

选用全数字网络方式传输, 采用以太网快速交换技术, 即摄像部分的图像信号、声音信号及控制信号通过带光纤模块的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

(3) 网络传输带宽

在视频监控系统中, 对存储空间容量的大小需求是与画面质量的高低及视频线路等都有很大关系。

比特率是指每秒传送的比特 (bit) 数。单位为bps (Bit Per Second) , 比特率越高, 传送的数据越大。比特率越高, 音视频的质量就越好, 但编码后的文件就越大。

码流 (Data Rate) 是指视频文件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数据流量, 也叫码率, 是视频编码中画面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样分辨率下, 视频文件的码流越大, 压缩比就越小, 画面质量就越高。

上行带宽就是本地上传信息到网络上的带宽。上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向网络发送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下行带宽就是从网络上下载信息的带宽。下行速率是指用户电脑从网络下载信息时的数据传输速率。

不同格式的比特率和码流的大小定义如表1:

传输带宽计算:比特率大小*摄像机的路数=网络带宽的至少大小

3.3 网络化磁盘阵列 (IPSAN) 存储技术

随着高校信息化水平的快速发展, 网络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成几何级数急剧膨胀, 海量数据的存取要求数据中心具有更高的数据吞吐量、更快的I/O传输速率和很高的安全性能。传统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分散式存储系统在管理方式、容量和扩展性以及数据保护方面已很难支持急速增长的信息服务需求, 基于IP的存储区域网络 (Storage Area Network, 简称SAN) 逐渐成为发展方向。

3.3.1 IPSAN的优势

(1) 价格合理的存储合并功能与更为简化的集中数据管理功能实现过程简单;

(2) IP网络技术相当成熟, IPSAN减少了配置、维护、管理的复杂程度, 企业现有的网络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工作;

(3) 因为是基于IP网络的存储系统, 所以数据迁移和远程镜像非常容易, 只要网络带宽支持, 基本没有距离限制, 更好地支持异地容灾。和现有网络基础结构融合, 支持跨平台数据共享;

(4) IPSAN有三个无限:基于以太网没有速度限制;没有距离限制, 可无缝连接, 实现低价格的远程容灾;没有容量限制基于IP网络的存储系统, 以传统以太网的价格实现同等于光纤网络的性能, 实现真正的即插即用Plug&Play, 无需客户端软硬件升级、零维护成本、使用人员无需技术培训, 降低企业的拥有成本与维护成本, 而且升级扩容简单方便。

3.3.2 存储空间计算

按照1M码流大小 (单位:kb/s;即比特率/8) *3600 (单位:秒;1小时的秒数) *24 (单位:小时;一天的时长) *30 (保存的天数) *84 (监控点要保存的摄像机录像总数) /0.9 (磁盘格式化的损失10%空间) =所需存储空间的大小 (注:存储单位换算1TB=1024GB;1GB=1024MB;1MB=1024KB) 。

一般按照所有监控点录像文件保存不少于30天配置存储硬盘。录像系统能实现手动、自动、动态录像的功能, 具有自动溢出循环存储的功能。

3.4 DID拼接显示技术特点

数字液晶拼接墙是由多个专业液晶屏为显示单位以矩阵排列 (例如3×5, 4×4以及更大的自由无限拼接) 组成一个大LCD DID屏幕显示屏;每个子屏幕显示大图像的一部分, 共同显示一个大的图像, 也可分屏显示不同图像。

2014年第10期

DID液晶屏具有高亮度、高对比度、更好的彩色饱和度、更宽的视角、可靠性更好、超薄窄边设计、亮度均匀、影像稳定不闪烁、拼接方式任意选择等优点。

3.5 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3.5.1 视频管理功能模块

本地监控终端视频调用:用户直接操作本地网络监控终端, 实现视频监控、录像、语音对讲、报警联动等功能。

本级平台视频调用:当多个用户同时向平台请求同一视频流时, 流媒体服务器向前端网络摄像机发出视频请求, 网络摄像机将一路采样、量化、编码后的视频流发送至平台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再将网络摄像机送来的视频流复制成多份, 分别送往请求该路视频的客户端, 以满足要求。

流媒体服务功能模块:流媒体服务器是系统的视频转移分发单元, 可以根据管理策略, 向客户端转发和分发视频功能;可以制定分发策略对带宽进行管理, 同时还可被级联使用。流媒体服务器可以完成视频的多路输入, 多路输出。

3.5.2 报警服务功能模块

涵盖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的报警源管理、智能分析、报警管理、报警图像显示、报警联动等功能。

3.5.3 存储管理功能模块

存储通过系统的存储子系统实现。保存在中心存储的录像数据都可通过系统客户端实现查询和回放调用。

3.5.4 显示功能模块

系统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电视墙、电视墙服务器组成。数字视频信号通过监控中心电视墙服务器以硬件解码方式, 将数字音视频流直接送入电视墙显示。电视墙可根据电视墙服务器的配置由任意多台监视器和液晶电视组成, 每台监视器可按轮巡、报警联动等多种显示方式。

4. 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实施要求

在工程实施前进行调研, 经反复论证, 本着“实事求是、经济实用、运行可靠、技术先进”的原则, 对校区、新建楼宇及周边安防监控系统进行方案设计, 经过工程实施并通过专家验收。

校园安防监控系统要求:

(1) 遵循国家规范、标准, 按照招、投标文件, 结合校园规划、建筑特点、满足监控系统功能要求进行方案设计;

(2) 设备选用秉承技术先进、扩展性、系统实用、稳定性、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性作为基本原则进行系统构架;

(3) 安防监控系统具有监控图像信号采集、传输、显示、信号处理、实时记录、查询、检索、汇总等功能, 24小时全天候实时监控, 图像记录存储时间至少30天;

(4) 在光线不足的场所选用红外线一体摄像机;低照度情况下摄像机安装大功率红外灯;

(5) 监控中心、分控中心设备、前端摄像机在无市电情况下采用不间断电源供电, 保证不低于2小时的不间断供电;

(6) 校园安防监控中心与各分控中心形成独立的光纤网络, 在监控中心对所有图像信息统一管理, 为今后校园建设、安防系统扩建预留接口, 系统具有兼容性、可扩展性。

5. 结语

平安校园的安防监控系统要实现管理方的便捷管理, 网络化是基础, 数字化和智能化是其方向。校园安防监控系统应具有智能视频分析的功能, 能够实现“可疑人员徘徊检测报警”及“可疑人员自动跟踪功能”, 应能实现不同设备及系统的直联、互通、直控, 实现音视频及报警信息的采集、传输转换、显示/存储、控制;进行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 保证信息的安全;应能与报警系统联动, 宜提供与其它系统的数据接口。

参考文献

[1]吴刚.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创新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1:12-14.

[2]崔俊荣, 王福良.谈大型校园安防监控系统的建设和改造[J].中国安防, 2009, 06:27-30.

[3]顾小军.高清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J].江苏建筑, 2009, 03:105-107.

[4]黄平.数字化校园建设[J].软件工程师, 2013, 11:52-54.

[5]周跃峰, 郭杰荣.安防监控系统技术的发展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06:81-85.

上一篇:教学工作总结(初一)下一篇:年末安全生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