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2024-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精选12篇)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1

张云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十六中学 163411

基础教育,不仅是一个“传道解惑”的过程,更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这就要求作为“基础教育”的执行者——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一位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深厚的文化底蕴。身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仅仅钻研教材、新课程标准,做到把地理知识融会贯通,是不够的,还应该扩展知识储备,提高业务水平,充实地理教学内容,以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所以,我在地理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常常利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诗词”解决地理问题。下面我就从教20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经验:

一、利用诗词巧设悬疑,引起注意,导入新课

初中地理课是人们眼中的“副科”,因为中考不考,所以一直不被学生和家长重视,课堂教学过程常常不容易进行,教学效果也常常不理想。在新课开始时能使学生的精力和注意力一下集中起来认真听讲,那么这节课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成功地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关,如果在上课开始时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新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新课的关注,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我常常在引入新课时运用学生熟知的诗词来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中国地势特点时,我首先利用课件打出了下面几句古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然后提出来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一提到“江河”时常常会和方向“东”联系在一起呢?如果想知道原因,就请你们认真地上完今天这节课,答案就在今天学习的内容中。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到课堂上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二、适时利用诗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传统教学方式中,是以“教师授”、“学生受”为主要模式,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新课程注重学生的发展,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常常利用一些诗词设计一些问题先引起学生兴趣,再引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归纳总结。

我在讲我国人口特点时,利用毛主席诗词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是毛主席1950年10月写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的几句,“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是毛主席1958年7月1日写的《七律·送瘟神》中的几句,从这两首诗中的几句,你得到了关于我国人口的哪些信息?刚开始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我就一点一点地引导,最后学生终于总结出了我国人口的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三、适当地利用诗词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知识的讲解拓展

课改后的新教材,针对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偏多,基础知识和老教材相比要少一些,而且有些地理知识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读图或者材料分析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翻阅大量的资料补充教材、拓展知识,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我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常常利用诗词达到目的。

比如在学习我国气候时,课本只是说明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并没有说明四季具体的气候特点,我就引用了下列诗词进行拓展:“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短短四句诗,使学生把我国四季的景致尽收眼底,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这样一来,不仅让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体会到了我国四季的景致,还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知识,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四、恰当地利用诗词进行有效训练,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新课程改革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过去有了很大的变化,有用的、与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有效地体现或渗透在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因此,巩固知识、夯实基础这一教学环节就非常重要。我常常利用诗词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提高教学内容。

在讲“天气”与“气候”的差别时,我设计了下面一道练习题:利用所学知识判别下列古诗哪些是说天气的、哪些是说气候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由于这些诗句都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诗的含义大多数学生都理解,所以学生们很快就回答上来了,那些对这些诗句已经忘了的同学,也通过这节课又重新回忆起了这些知识。这样一来,学生这节课不仅学到了地理知识,还丰富了文学知识,真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特点。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古代文人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篇。在这些诗篇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这些诗句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等方面有很大帮助。尤其是提倡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在地理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诗词”解决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2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想象

一般来说,古诗词比较难懂,学生容易产生畏惧心理。我们在教学中如能巧用电教手段,采用直观教学,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畏惧为喜爱,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背诵下来,也很难体会到诗的美感。教学这首诗时,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先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放上一段事先剪辑好的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让学生从美的图画中去感受早春生意盎然的湖光山色,激发学生对诗的想象。然后再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诗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时再进行语文能力训练和知识的拓展迁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诗词语言精练,形象生动,诗中有画,因此可根据诗歌所表现的内容,配以画面,创设出一种意境,通过视觉、听觉艺术等,从整体上捕捉诗歌形象,加深对诗意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搜集诗人在诗词中所状之物或所写之景的图片,使学生对这些景物有更直观的认识,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同时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这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还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扩写,引发想象

诗的艺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空白的艺术:故事情节的空白、心理活动的空白、思想情感的空白、哲理上的空白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和挖掘这些空白,针对诗的叙事表达、风景描写、情感抒发、哲理升华等,从多个角度启发学生想象、推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于想象回味之中具体感知意像,引导学生进行古诗扩写。

多媒体教学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容量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呈现方式多样,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内容,可以协助学生想象,因而学生获得的信息也更加丰富,他们更能有选择地处理信息。如扩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笔者先把大量相关资料:写作背景、诗人生平以及名人对该诗的评价等预先输入电脑,让学生阅读了解。然后再和学生共同学习、想象诗中情景。由于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能跨越历史的长河,放飞想象的翅膀,和一千多年前的诗人融为一体,想诗人所想,忧诗人所忧,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扩写当然水到渠成。

在古诗扩写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能较充分地展现古诗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扩写古诗的水平。

三、围绕古诗词进行想象配画,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王维的作品,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还占重要地位,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可以借助直观的材料、多媒体的手段和学生的生活资源,以画的形式丰富诗句的内容,让学生在头脑中或纸上补充、组合、再创造诗的表象。这种在古诗鉴赏中以绘画技法来再现诗意的方法也称“诗画互动”,它既能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取更真切的审美感受。

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前,我先制作一些与文章有关的教学图片,并配上音乐。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小令选取富有秋天特征的几个景物所描摹出的秋郊夕照图,同时体会天涯游子孤寂凄楚的心情。然后使用投影仪把这样一幅图景展示给学生:“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路边是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农户门前,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却连投宿之处都还未找到……”在悲凉孤寂的音乐声中,同学们看完投影。通过看投影、听音乐,学生对这首小令的感性认识增强了。接着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这首小令配上一幅画,学生在亲手绘画的过程中,会进一步加强对这首小令画面的理解,包括对主旨的体味和对意境的感悟。

再如,常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想象丰富,渲染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优美意境。学习这首诗应重点理解诗中描写的景物和意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于是我决定赏析完这首诗后,让学生给诗配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首先,教师运用多媒体配乐深情读诗,学生闭眼想象画面。再引导想象:同学们,你们乘着想象的翅膀看到了什么?然后,请学生给诗配画。并指名交流,讨论准备画哪些景物,用什么颜色,并陈述理由。最后,小组合作,给诗配画,再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评价。

除了引导学生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广阔的境地,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地、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这种媒介,可以更好地积累语言、丰富想象。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咀嚼诗意,陶冶性情,努力提高学生的诗学素养和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朱伟民《多媒体技术在文学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科学日记在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3

一、什么是科学日记

科学日记就是把自己在学科学、用科学及日常生活中看到、听到、想到的,经过记录、整理、思考后所得到的结论,见解告诉大家。科学日记实际上是同学们在课内外学科学活动中进行科学观察、实验或考察后一种成果的书面总结。它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后得出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还可以靠逻辑推理得出结论。

二、记科学日记的重要意义

很多学生觉得科学课很深奥,是高不可攀的。其实,科学并不神秘,关键要有参与科学实验的意识。经常思考问题并记好科学小日记就是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提高科研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写科学日记不但可以把我们共同的和个人后继的研究结果保存下来,还可以让更多的同学也能共享我们的研究成果!从而也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钻研精神、按时记录的好习惯、与人分享相互启迪的好品质。因而,从小学习并培养写科学日记,努力写出高质量的科学观察日记是非常重要的。

三、科学日记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好品质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核心,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养,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然而,不少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习惯于从老师或家长那里“省时省力”地获取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而通过让学生记科学日记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科学作业让学生独自完成,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结论以科学日记的形式反馈给大家。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通过给白糖充分加热并至燃烧之后白糖产生了什么变化?得到的又是哪种物质?怎样证明?学生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如何整理自己的思路并记好科学日记,最后是如何从自己的科学日记中总结出自己想要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帮助和解答。

四、教师在学生记科学日记中的引领作用

我曾给学生留过这样一个作业,让每个同学自己动手去做一个生态瓶,就是“用一些小泥鳅,将少量的植物和其他非生物物质放入一个瓶中,形成的一个人工模拟的微型生态系统。”

有一个学生的日记大约是这样的:

4月10号 星期日 多云

我用一个大的空可乐瓶子,洗干净,把瓶子上半部分剪掉,盛上水,在水底放上一些淤泥,水面放上一些浮萍,再把买来的几条小泥鳅放进水里,就这样,泥鳅的小家安好了。希望我的小泥鳅在这里生活愉快!

4月11号 星期一 晴

小泥鳅生活得很好,一下子钻进了淤泥里,隔一会儿就钻出来透透气,把一瓶水搞得浑浊不堪,这个小家伙可真调皮!

4月20号 星期二 晴

今天,科学老师问起我们的生态瓶,我猛然想起我已经好久没有去观察过我的生态瓶了。我想,我那几条可怜的泥鳅,肯定被渴死饿死了。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回家,直奔我的生态瓶,一看,吓了一跳,瓶子里的水几乎没有了,也没有泥鳅的影子,我想我的小泥鳅肯定死了。我伤心的哭了。

4月21号 星期三 晴

我伤心的把泥鳅渴死了的消息告诉了科学老师,老师笑了,要我回家再仔细、认真的观察观察。我想:难道……?!放学后我一路狂奔回家,仔细的盯着盆里的淤泥,突然,我看见淤泥面上有气泡,该不会是泥鳅吹出来的吧?我赶紧找来一根小棒,把淤泥挖开,嘿,一条泥鳅钻了出来。“呀!泥鳅还活着!”不过,我又感到很奇怪,就求助我们的科学老师,为什么没有水了泥鳅还能活下来?老师笑着摇摇头,要我自己想办法得到答案。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经过一番搜索查阅资料,我终于弄懂了。原来,泥鳅离开水在泥浆里生活的时候,就用肠子呼吸。它的肠子与食道、肛门相连,形成一根短短的直管。肠子上布满了许多毛细血管,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当它用肠子呼吸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就像“放屁”一样,从肛门排出,所以常常会从泥浆中冒出许多气泡来。小小的泥鳅竟然有这般特异“本领”,我真是太佩服啦!

由此可见,在学生记科学日记的过程中,老师并不是要游离学生探究学习之外“袖手旁观”,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发挥指导作用,才能使学生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持久、有效的进行下去。

五、教师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学生科学日记的活教材

“榜样对儿童的心灵是一股非常有益的阳光,而这种阳光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教师的学识素养、言行举止、科学态度、勤奋的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志趣的形成。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首先要做到比自己的学生更认真更严谨的记好自己的科学日记,并定期把自己的科学日记,实验成果与学生分享,在多次与学生交流、畅谈、争论我们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我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了,我们不仅仅师生,也是共同的科学爱好者。

凡事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会成为一个习惯。从一开始的不想写,到现在的不想不写,孩子们已经感受到写科学日记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科学日记,可以让学生在日记中形成观察意识,在日记中提高观察能力,在日记中拓展着观察视野,在日记中积淀学识。科学日记,让我和我的学生在学习科学之路上多了喜悦与收获,多了充实与幸福!科学日记让科学如此多娇!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4

宁县城关小学 杜菁瑛

“学议讲练测”五步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新模式。那么,怎样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学议讲练测”五步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结合语文教学工作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心备课,巧妙导入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潜心设计教学,精心设计问题,把握好不讲和精讲的尺度,合理分配时间,把课堂上的每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做到心中有数,有备上课。

导入要根据课文特点而定,看用什么样的导入法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如上《鹿和狼的故事》时,我先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狼和小羊》的故事,然后问他们故事中的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说狼是凶恶的、残忍的。我接着说:“童话中的狼都是凶恶残忍的,但我们今天所学课文中对狼的评价并不是这样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听了我的话,学生一个个疑惑不解,我便顺水推舟:“那你们自己从课文中找答案吧!”这时候学生一个个急切

地打开课本,认真地读起课文来,接下来的课就进行得非常顺利。

二、把握目标,正确引导

上课前,我把本节课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先告诉学生,这样教学活动既不会盲目,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更好了。我认为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教学生怎样自学生字新词,怎样预习课文,怎样品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怎样针对本节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等等。比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我板书完课题后首先让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就提出了鲁迅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等问题。然后我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沉浸文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语言文字,一一去寻求自己想解决的问题答案。这样既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又开放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还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我也乐在了其中。

三、提倡合作,促进发展

五步教学模式最精彩的就是“议”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议有所获,就必须进行小组交流互动。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小组各个成员共同关心的,但又苦于难以独自解决,从而产生与

小组成员合作的欲望和需求。若学生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则没有合作的必要。五步教学模式只有在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合作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

在本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我采用比较多的是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四人小组的合作学习,学生交流的兴致很高,组里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小组长也能督促每个人动嘴说。学生讨论的时候,我就巡视倾听他们交流,并适时地进行鼓励,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赞美的话,都足以调动起他们讨论的热情。一些不愿或者不敢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言的学生也在小组内逐渐的动起了嘴。在学习《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时,我留心听了他们其中一个小组的交流情况,当时他们讨论的问题是:战象嘎羧为什么会对打洛江畔的一块礁石亲了又亲?头脑灵活的詹选选说:“那块礁石上也许曾经洒过嘎羧的鲜血。”另一位同学说:“我认为礁石下面的沙土里肯定埋着嘎羧的亲人。”这时,平常不爱说话的赵帆急了,她抢着说:“我觉得应该埋着和嘎羧一块战斗过的伙伴。”岳世佳这时也发言了,他说:“我觉得肯定是这块礁石曾经救过嘎羧的命,所以嘎羧舍不得它。”通过他们的积极讨论,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一会儿就都解决了。战象嘎羧重情义.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也一点一滴的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真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了,他们在课堂上敢想敢说,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四.及时检测,不断提高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学习完之后,我对课文中讲到的写作方法进行总结,把平时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练习题,在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课后题或设计习题,自读思考作答,可安排笔答,也可默默思考口头回答。

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学议讲练测”五步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比较实用的,它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能起到的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我们在肯定五步教学模式的同时,还要注意五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如果离开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5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多媒体技术;综合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7-01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对现代教育行业影响巨大,传统教育板书、说教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流。此时,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方面。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措施。

1.音频视频呈现――古诗词意境的创造

古诗词的意境是十分复杂的,作者的感情变化也是如此,学生在初中阶段,古诗词素养尚未达到课标要求,古诗词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还不能准确地摸索作者吟诗作赋的时代背景、目的和意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在网络上找寻作者生前经历讲解视频以及与古诗词所配套的风景图片,把它们组合起来放置在教学ppt中,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感性上给予他们潜移默化,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意境,随作者的心境一起去感受高低起伏、悲欢离合,并争取让学生与古诗词作者达到精神上的共鸣。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实践中的知识体系以音频视频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直观地看到知识运用与探究,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调动上课氛围,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所提升。在人类历史中,音乐是最具有价值的艺术创造,它具有功能多样化、人性化的特点。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上,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音乐,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钱塘湖春行》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先播放一首颇有意境的音乐,然后再带领学生去朗读、鉴赏古诗,古诗的意境受音乐烘托,学生可以迅速进入状态,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2.巧用图画,别具一格

众所周知,图画所表达的精神内涵直接感性,意味深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古诗词教学和写作锻炼结合起来,加强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图画,教材中的题目有时是非常抽象的,学生最初看到题目时不能整理写作思路,从而写出“流水账”式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用ppt给学生展示与主题相关的图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义,而图画要紧扣主题,以免造成走题现象的发生,并且帮助学生整理文章思路,做到有条不紊。比如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单元课《浣溪沙》的教学过程和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点评过程中,我先给学生在ppt上展示一些别具一格的图画,这些图画与《浣溪沙》的背景相关,可以发散学生的想象思维,充分挖掘他们的想象力,并鼓励他们摒弃“千篇一律”式的文章,做到不落俗套,最后再与作者所写的古文进行对比,找出差距所在,探讨如何改进,鉴赏作者写作优点与古诗词表达的精妙。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副或几幅图片,让学生凭想象力去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还可以给出一幅图画和一句诗,再让学生凭想象力去改写。学生在考试中会遇到图画作文,我们现在就要锻炼他们读图悟图的能力。

以图画造意象,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将古诗中涉及景色的关键词例如“浮萍”、“茱萸”、“桃李”等等用图画展示出来,做到“以景传情”,给学生以视觉冲击。教师可以组织“看图猜词”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活跃度大大提升,尤其在展开“看图猜成语”竞赛活动时,学生对成语的印象加深,做对了的学生自信心得到增强,做错的学生记忆牢度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图画教学与导入教学相辅相成,改进了以板书说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当学生通过大脑想象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时,自信心得到增强,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照顾他们的身心发展。

3.高容量教学布置,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以往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字词、通假字等,教师会把难词难句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到讲台上解答题目,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今,教师可以多运用多媒体,在课前准备教学ppt,把文言文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电脑展示在ppt上,上课时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能够承载高容量教学资源的优点,运用用多媒体进行习题讲解,将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进行展示和点评,指出错在哪,为何错,如何纠正。这样,学生能够以更好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记忆知识点,加深印象。教师还可以用ppt展示成绩较好同学的作业,在学生面前树立模范,鼓励他们善于思考,及时纠正错误。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抓重点,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才能最大化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的运用 篇6

摘要:古诗词运用于广告文案由来已久。从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出发,描述了广告文案中引用诗词的三种主要形式,并指出古诗词在广告文案中运用的意义,在广告文案日趋个性化的今天,深入探讨恰当运用古诗词的策略。

关键词:广告文案;古诗词;运用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它具有音韵美、形式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特征,易于朗诵和记忆,其中的名篇佳作更是经久流传。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古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而在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中,文学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文化的基石,深刻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古诗词以其独特魅力与境界,赢得了世人的赞誉,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而广告文案,作为广告作品的语言文字部分,怎样更好的进行广告诉求一直是广告文案写作探求的重点。而人们总是较易接受自己了解的东西,如果在广告文案创作中能较好的运用古诗词,就容易拉近产品与顾客的距离,使产品获得成功。同时利用古诗词意境可以描绘出一种基于现实而又不拘泥于现实的诗情画意,使广告文案更具感染力。

一、古诗词在广告中有悠久的传播历史

自从有了商品交换行为,为了推销商品,古人很早就开始有了广告,如春秋时期“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韩非子·外储说右上》),这段精妙的文字不仅描述了酒家讲究服务态度,用美酒待客,还表明了他们已知道采用高挂酒旗的广告手段来招揽生意。有广告的诸多形式,必定有广告文字和文案出现。中国的古典诗词具备了广告文案写作的诸多特点,从中国广告历史发展来看,广告文案确实从一开始就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人们常用古诗词形式来宣传某件事物。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他的《客中行中》云:“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也许可算我们至今能够确认的第一首广告诗。

宋代绍圣年间,苏东坡被贬至海南儋州,当地有一位孤老太太所卖的环饼非常好吃,但因饼店处在偏僻的地方,生意清淡,难以维持生计。老太太仰慕苏轼的大名,恳请他为小店题诗,以之为生意扬名。苏轼十分同情老人,为她亲笔题写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米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诗中将环饼的色、香、味、形做了生动的描绘,使得该店声名大振,生意兴隆。

苏东坡还有一首广告诗词“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是为了宣传他被贬黄州时所创的“东坡肉”所作。这首广告诗词通俗易懂,针对的目标受众比较大众化和平民化。它将“东坡肉”的制作工艺的独特性突出表现,而且美味经饱的利益点呼之欲出。更重要的是,开篇名义,好吃不贵是此产品当时独特的卖点。精简的文字,明确的传播主题,完美地表达了产品的独特信息和传播目标。使得东坡肉在今天依然有着的广泛的知名度和高度品牌价值。

清朝道光年间,诗人杨静亭曾作《都门杂咏一百首》,其中《水晶糕》一首为绍兴的“水晶糕”作了如下的广告:“绍兴品味手艺高,江米桃仁软苦糕。甘淡养脾疗胃弱,进场宜卖水晶糕。”

二、古诗词在广告中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流传最广的文学形式之一,作为一种千年流传的文化,它与流行并不矛盾,而正是因为这种强势的流行所以她有着永远的魅力。分析古诗词的传播优势,首先它在格律上有严格的要求,从音调、用韵和平仄三个汉语言特色角度进行的创作,由于这严格的格律规定使得古诗词具有极高的诵读性,富有音乐感染力。另外,古诗词在平面构成上是形式非常工整,蕴涵着建筑美学原理,能由平面文字写出空间美感。古诗词的语言文字凝练精美,字字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古诗词具有营造意境的特性,能够在有限的篇幅里达到言于此而意不止的效果,充分激发人的想象力,予人永久的回味与思考,加深事物记忆。

因此分析古诗词的传播优势对广告文案的创作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1.独特的音韵

汉语在语音上的特点是:以元音为主,每个音节都有四声。中国古代诗歌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讲究节奏和押韵,极富音乐感。抑扬顿挫,平仄有律,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具有独特的音律美和节奏美。故其在传播上具有非常明显的流行优势。因为古诗词的这个特性,它通常能够和以曲调,以音乐歌曲的形式表现出来,达到广为流传的效果。

相比较于古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就缺乏这样一种音韵感,故而它们不如诗词一样流行于大众。从广告文案的写作目的出发,广告文案是为推销产品而服务的,产品有广泛的知名度是衡量广告作品优劣一个方面。因此,站在传播的角度上讲,古诗词拥有其他文学形式无法比拟的大众化流行优势。

2.工整的对仗

对仗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运用的历史非常悠久,它也是充分运用汉语言语音的特性,在韵脚,平仄,句式对称方面都非常的讲究,而韵脚与平仄的对应则是为了使诗更富有音韵美,便于人们朗读与记忆。在语言中体现音乐美,能够有效的刺激到人们的听觉,以到达良好的传达和接收效果。而句式对称还有一种视觉效果冲击,给人一种工整有序感觉,表现在纸质上的句式排列还有着建筑的美感,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了汉字的构造特点的影响,追求整体文本形式构造的优美。古诗词的这种形式美在世界文学苑地中是独具一格的。

由古诗词发展而来的对联,是形式美的突出代表,它把声调、词性、词义、和句式的巧妙融合,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极便于记忆和传播。经常有一联而名天下传千古的情况。比如说:岳麓书院,它的名气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对联,从传播角度分析,此联仅八个字,且押韵,对仗工整,记忆起来非常方便,而便捷是传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另外,一个“材”字点出书院的核心,一个“盛”字言尽书院深厚底蕴。非常简洁明了,富于表现力。北京市某 条街上有家烤鸭店,店外挂着一副对联“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吃烤鸭真遗憾”,它的上联引用的是毛泽东的诗句,下联则是表达了店里的经营项目,对仗工整,意思表达非常明确。长城与烤鸭是北京的两大特色,你不能错过。而这些正是广告文案写作所努力追求的。

3.精炼的文字

炼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非常注重的一点,而古诗词因为要控制形式和音韵的要求,炼字就尤为重要了。诗词写作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强烈的感情和最深远的意境。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将春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富于表现力。又“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用语非常灵活,使用的拟人手法,仅一字便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完全展现在读者眼前。这等表现力正是广告人所梦寐以求的。将古诗词运用到广告文案创作中去,增加的不仅仅是诗性,更多的是广告的传播力度。

宋朝柳永一首《望海潮》中描绘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景象,令金主闻之欣然向往,直欲攻下宋朝。这便是古诗词令人无法抗拒的语言之美。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语言表现力的强势,而这样轰动的传播效果则是任何广告都无法拒绝的。当然其他文学形式也可达到这样的效果,但那是需要长时间的宣传。而从广告的角度言,简、短,快才是最佳的传播,简洁,便于记忆;短小,信息不容易丢失;综合二者才能达到快速传播,实现广告目的。古诗词则是集精、简和语言优美于一体,成为强势传播的载体。

4.深远的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受诗词格律的限制,古诗词通常无法直白的为我们描述一个意象,都是通过用词和语言来引发人的想象,进入到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境当中去。言已尽而意无穷就是古诗词所追求的意境营造手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说:“艺术最重要的一方面从来就是寻找引人入胜的情境,就是寻找可以显现心灵方面的深刻而重要的兴趣和真正意蕴的那种情境,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任务就是创造情境交融的艺术境界。”广告是一种说服的艺术,它是为了说服 消费者前来购买商品。广告要有说服力才能发挥说服的功能。而广告作品要增强说服力,创造广告的意境美是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用巧妙的词语构造出深远的意境,不仅能够加深人们对事物的形象记忆,还可引起人对事物回味和深度思考。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月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意境之深远,时隔千年都能够让人们通过对意境的理解达到心灵上的共鸣,感觉到诗中那个形象就是自己。从传播角度分析,这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对方考虑,于是非常自然的就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样在不经意间你就占据了受众的心智,于是产品“寒山寺”自然而然的广为人知了。由此可以看出古诗词对营造意境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故在广告文案中运用古诗词来营造意境是非常有效的。

古诗词与广告文案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有着一致的目标,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强有力的信息和最强烈的感情。广告文案本身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广告向受众传播的信息是以符号为载体的,在媒体中表现出来,受众从媒体传播的符号中,获得广告信息的内容,从而达到广告主要向受众—顾客—消费者传播的广告信息的目的。

三、广告文案中运用古诗词的方法

美国权威调查机构经过科学测试得出:广告的效果50%~75%来自于广告文案,这说明广告文案是实现广告效果最关键的因素。广告文案撰稿人可以尝试利用诗歌等文学修辞技巧,使广告文案变得精彩夺目,提升文案的品位,增强广告的记忆度和消费者喜爱度,产生良好的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

1.直接引用

现代广告文案创作者在创作广告文案时,在创作过程中要准确的把握产品特点和古诗词的内涵、把握目标对象的心理特征、深入探求商品特性与受众消费心理的切合点,这样直接引用古诗词的广告文案就能把商品的价值诉求和艺术化形象有机融合在一起。

在岳阳市公交车广告上有一名为“白云边”的白酒,它的命名取自诗仙李白的名篇“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其人酷爱喝酒,这诗句也非常贴切的表达了这种欲望,而“白云边”酒引用此古诗词,借了诗和诗人的名气,以达到迅速扩大产品知名度的效果。“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河南杜康酒广告。此广告诗是从曹操名作《短歌行》中摘录而来,用在现代杜康酒的广告文案中,给顾客一种文化熟悉感,从中体会到一代英雄兼文豪的曹操的那种大气磅礴之势和观沧海时的那种豪迈的英雄气概。这样,受众在看到杜康酒以及杜康酒的广告文案时能感受到杜康酒所代表的文化。古诗词的语言特性使其比现代语言更能从情感上感动受众,所以在广告文案创作时要努力发现和挖掘隐藏在商品以外的最能打动人心的情感因素和情感力量。

在广告文案中直接引用古诗词,一是替产品借名气,给产品的发展开道,让产品在一开始推出就能获得广泛的认知并维持产品的高知名度,同时还便于人们的记忆。二是给产品附上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文化,这是产品走向成熟必然要充实的。

2.创新借用

古诗词创作的年代久远,受时代的局限性,它无法表达出现代特有的气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文案人员继续采用它,古诗词流传甚久而没有淹没在历史长河就表明它有时代的共性,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每个时代对它都有不同的解读。从这点出发,广告文案也可以对它进行现时代的解读,加以灵活的运用。在创造性的运用古诗词时,我们既要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又不能脱离广告目标。既要能宣传产品又不能歪曲古诗词。这样广告文案可以借助于创造性的运用古诗词将抽象的消费理念和具体的物质性诉求相融合。创造性的借用古诗词主要是通过解构重组,改组,更换主题等方式来体现的。

首先,词语提炼加以重新组合,从心理上看,广告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唤起人们的注意,在记忆中留下印象。经过创新的诗词名句,在广告中的含义同原诗中的含义肯定不一样,这在受众的心理上会产生新奇感。而从文化上看这种创新借用的广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品位。如:恨不相逢未“驾”时(台湾自动变 速车)巧妙地将唐代张籍《节妇吟》中的“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中取后一句,将其中的“嫁”改为同音的“驾”,诗的意思,也从原来的表示悲悲切切的感伤情绪一下转为对变速车的喜爱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种方法突破了古诗原文的局限,在借用原诗的基础上,突出了商品的名称和性能。

其次,改造古典诗词名句,化用原诗文,让广告显得有文化气息,富有文采,极具典雅风范。如:“众里寻她千百度,你要几度就几度。”这是伊莱克斯温控冰箱的广告词,它引用脍炙人口的诗文的上半句,下半句用来阐述其产品的特点。让读者把诗文和产品联系起来,突出产品的特点,便于记忆产品名称,并借此提升产品的品位,促进销售。“春眠不觉晓,还是„兰萝‟好。”这句兰萝牌床单的广告。广告词紧扣产品特点,巧妙引用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意趣顿生,在诗的下句嵌入品牌名称,从而使广告信息的传递准确到位。上下两句的结合浑然天成,不但对仗工整,且“晓”、“好”押韵,音韵十足,读来和谐悦耳,韵味悠长。是为上佳的广告词。

最后,解构原诗文。即是把著名诗句全部加以有目的的改编,让读者在品读时联想到原文,记住产品的名称或特性,从而使其发挥预设的效果。例如,旅店对联:茅店明月鸡唱早,板桥雪滑马行迟。就是从古诗名句“鸡升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发展而来的。对联文风古朴清雅,表达了旅店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3.新作诗词

除了直接引用和创造性运用古诗词之外,现代广告文案创作人员还通过自己新作古诗词的方式来撰写广告文案,这样的广告文案具有古典诗词的音韵、形式、语言、意境的特征,但内容表达上却是现代的气息,这就是发挥文案创作人员的创造力将传统与现实完美的结合。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7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现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进而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因此, 学生对政治课是否感兴趣, 将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发展。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总是老一套, 采用“一言堂”式的灌输, 只会使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 丧失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没有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得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因而也就难以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为此, 教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巧妙导入, 以趣入学

恰当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巧妙导入, 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 调整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的兴趣, 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同时可以陶冶情操, 催人奋进。如教授八年级上册“我爱我家”一课时, 课堂伊始我播放了歌曲《让爱住我家》的视频, 一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 而后有的同学开始小声地跟着吟唱, 再后来是全班同学一起唱。歌曲播放完之后, 我不失时机地提问:“歌曲中的小朋友唱到我爱我的家, 弟弟、爸爸、妈妈, 爱是不吵架, 常常陪我玩耍……听到这儿, 你是否会想起你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呢?”这一下便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 以形象的漫画激发学生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和呆板性等特点, 如果空洞说教, 教学将枯燥无味, 而采用电教媒体, 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地将抽象的知识原理以具体化、形象化、动感化并展现给学生,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漫画是学生普遍喜欢的一种形式, 它不仅生动、形象、幽默, 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道理, 能使人深思, 回味无穷。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能够使学生情趣盎然, 学习兴趣倍增, 进而活跃课堂气氛, 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讲“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的时候, 我运用多媒体展示了“倒霉的上帝”这幅漫画, 这比抽象的说教更生动、形象。这堂课达到了使学生既掌握知识, 又能运用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和愿望, 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思维过程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学生, 他们的思维方式是形象的、单一的。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计算机教学手段, 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直观教学, 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用计算机媒体进行设疑、质疑, 还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积极思考, 使学生的知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如在教学中, 我通常请一名同学来提出问题, 让同学们去思考, 然后师生再一同去解决。同时, 在屏幕上给出字幕和图画, 再配上声音, 使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再从反面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由学生根据画面内容来提出一些相关问题, 再由学生们共同解决。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 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现和揭示知识的内涵, 同时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把抽象或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 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提高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形象生动。因此, 在课堂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的思维层层展开, 步步深入, 能够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 勤于疑问,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勤于创设问题情境, 启发和引导学生去独立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 有疑者却要无疑, 到这里方是长进。”

教学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 巧妙地提出问题, 问题的选择要把好关, 要选择那些学生没能提出而又非常重要的问题, 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 具有很高的思索价值, 能促进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 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 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 精心设计问题, 才能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 所提问题应与生活实践相联系, 令人深思, 给人启迪, 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有思考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 运用信息技术,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供丰富的资源, 能够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结合, 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而新鲜的信息资源, 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加强。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8

一、渲染环境,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要使课文“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必须先使他们产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欲望。白居易身临“醉不成欢惨将别”的送客情景,才有“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感受。对阅读而言,情景的重要性也是一样的。教师若能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精心营造出一个可感可知的学习环境,就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阅读。

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像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同时配上精练的导语,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面对这样一个声情并茂、动静结合的场景,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萌生出阅读这篇课文的迫切心情。这时,我趁热打铁,问:“你们想细细游览这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吗?让我们跟随课文做一次免费的海底旅行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将那些生动感人的文字配上合适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诵,教学就更显得情真意切。著名特级教师桂贤娣就一直致力于把音乐、文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她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选用《忆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凄惨的音乐声中深情地叙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读这篇文章的体会。学生被深深地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捧起课本,静静地吟读起来。

借助音乐和画面恰到好处地烘托点缀,使课堂变得多维、立体,为阅读教学营造了一个充满人文气息的氛围,促使学生披文入情。

二、利用辅助信息,提升阅读体验

信息技术的参与,使语文教学的各种资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彩和新颖。指导学生运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充分获取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在分析、综合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犹如授予学生一枚阅读理解的“金针”。

1.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突破时空的限制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不足,阅历浅,这必然导致他们的阅读视野与文本视野产生差异。要缩小差异,一条途径就是让学生阅读与本文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的限制,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教师使用多媒体则能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如《庐山云雾》的教学,尽管课文描写得非常美,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诵,但学生脑海中仍难以描绘出云雾的美。巧妙运用多媒体,把庐山的秀丽,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就会被深深吸引,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有了身临其境的深刻体会,对文章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2.巧借教学博客,构建开放、交互的阅读环境

博客是近几年来网络世界里飞速发展的新事物,在教育教学领域里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借助博客这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能为学生构建一个虚拟和现实相结合的学习环境,形成全新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开放,更简便,互动性更强。

《在大海中永生》饱含着作者对邓小平浓浓的情,深深的痛。可邓小平是何人?他的一生有什么与众不同?……这些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实在是陌生的。自然,对于邓小平同志的逝世,学生们是很难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惋惜、悲痛之情的,更何谈“百感交集”。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除了要唤起学生对伟人离去的悲痛心情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小平,了解小平,进而生出一份感动、一份自豪、一份骄傲……

教学时,教师可以建立与文本相关的教学博客,再根据教学需要,链接相关的网站,并把之前收集到的教学资料放在博客上,如创作背景、小平生平、重点句子的解读等,便于学生学习。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其影音再现、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恰当地选择,适时地运用。学生通过欣赏录像、倾听音乐等产生直观感受,再通过教学博客理解感悟,他们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更精彩,更富有活力。

三、多源信息的链接促进文本价值呈现

信息技术带来了检索式的高效率阅读方式,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学生足不出户,轻点鼠标,便可尽情挑选所需语文资料进行阅读,学习因此而超越时空,变得绚丽多彩。

1.网络提高文本价值

如教学《长江之歌》,作为中华民族母亲河的长江,学习资源是极其丰富的,仅在百度中输入“长江母亲河”五个字,就有1740000条记录,因此课文本身承载的信息只是为学生认识长江打开了一个口子。学生可以乘着信息技术的翅膀,在网上尽情遨游,采撷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增加了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拓展了《长江之歌》这一课文的价值,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

2.网络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经济、高效的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秋天的怀念》一文前,就从网上下载了作者的许多作品。上课伊始,她向学生介绍作者史铁生——本校的一位校友,然后用课件出示课外读物《合欢树》节选,请学生默读。窦老师在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了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这样一个小窗口,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一下子就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中。紧接着,她由教材引出作者的《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章。这样,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和多媒体的快捷优势,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在有限的时间内经济、高效地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9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

王英华

(河北省平泉县小寺沟中学)

摘 要:在目前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提起学习兴趣,学生的历史素养很难得到提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故事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强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故事;应用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历史教学忽视了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了学生分析、理解历史知识能力的提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巧妙应用策略。

一、运用历史故事,巧妙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亦是如此。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历史故事导入新课,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效阅读,这样可以让课堂的有效性得到发挥。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邓世昌坠身入海,在海中不接救生圈,决心与战舰共存亡的故事,通过这一故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被增强了,学习氛围也被渲染了,为之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历史故事,发挥学生主动性

新课标下的学生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还应该具有创造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很多学生的课外知识都比较丰富,他们知道不少历史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地表现自己,给全班学生讲故事,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激发,还能够使学生拓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戊戌变法》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去收集相关故事,课堂中讲解相关人物的故事,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运用历史故事,重现历史事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了不可抵挡的趋势。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历史故事,以重现历史事件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科知识。例如,在教学《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新中国成立的视频,通过毛主席铿锵有力的语言再现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场面,也给学生上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舒锐奇。历史故事在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与分析[J].华人时刊:中旬刊,(06)。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10

摘要:整合了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已悄然走进了学校。交互式电子白板集黑板、计算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正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好助手。本文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实践,从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课堂容量、突破教学难点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电子白板;语文教学

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成果,一种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也相继走进课堂,它以独特的优势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好助手。在课堂中利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能更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使抽象内容变得具体形象,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它以多彩的教学资源融入丰富的教学形式,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合理利用好这些资源,不仅可以促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更多知识。

接下来我主要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的使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利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语文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如在教学《浪花》一课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精心设计了一幅海滩的情境图:天空是蓝蓝的,白云朵朵,海鸥在天上自由飞翔;海水也是蓝蓝的,浪花是白色的;金黄色的沙滩上有贝壳、小虾;一个小女孩漫步在海滩上,笑得嘴都合不拢,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缝。当学生们看到这个情境后,他们完全被吸引了,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尽情领略到自然之美,同时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他们非常乐意地学习《浪花》一文,接着引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后理解课文再说感受,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学生们在愉悦的情境中,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了美,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利用电子白板,改变学习方式,能增加课堂的容量,节约时间。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发生认识论》中指出,人类对于知识地掌握总是从感性过渡到知性。而借助电子白板,就恰恰可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一些不足,让学生通过视听等直观功能,形象地把握教学内容。作为小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白板的,图象、声音、动画等来弥补学生的学习弱点,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还能很快地出示相关资料,节约时间。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学生根本就没有到过草原,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来体会草原的美丽,我就出示了一系列草原的精美图片,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了草原天的蓝、云的白,地的广阔,牛羊的生机。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快理解了“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词语的含意,节约了查工具书的时间。课上我利用电子白板,巧用图片后置的方法,让一张一张色彩斑斓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看图片,学生通过读,再看一系列的相关图片,草原的迷人景象就深入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里了。随后,我再利用电子白板,在网上找到了相关视频,播放草原的迷人景象,这样,学生心中就自然的萌发了对草原的喜爱之情。如果在普通媒体课上,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就要把想突出的重点句子、重点词语都事先编好颜色做成无数张幻灯片和各种链接才能完成,并且教师还要受电脑鼠标的制约,一次次点,不敢离电脑太远,很是麻烦。但这节课用“交互白板”就不同了。我们只要把重点段落作为资源事先储存在白板中,随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拖出来,随着学生对任意一个或几个重点词的理解用各种颜色在白板上勾画出来,而且这一过程可以保存下来,如果学生之间理解上有异议,可以回放学生的思考过程,便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另外,教师有效地利用“交互白板”的资源整合功能,加大了课堂的容量,两课时的内容一课时就学习完了,而且效果很好,这样课堂的高效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和批注功能,让课堂更生动更灵活,学生参与,提高能力。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我有效利用电子白板,在资源库中,为让学生感悟居庸关和八达岭不同的山势特点:居庸关是“山势高,岩层后”,八达岭是“隧道长约1100米,是居庸关的三倍长”,我及时从资源库中拖出两座山的简图,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山势的不同特点,然后让学生亲自在白板上画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办法,当我们看到面对不同的山势詹天佑却采用了另种完全不同的办法,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超群的智慧,杰出的才能。

灵活机动的运用白板技术手段,往往可以在教学中更加突显重点,使学生更加关注重点难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例如,我在教学《詹天佑》时,巧妙的运用了白板的标注、聚光灯、遮挡板等功能,将知识进行重点部分的强调,有效地引起学生对所需关注点的注意,从而引起学生的深深思考,进而感悟詹天佑的爱国与杰出。由于电子白板就在教室,这就给学生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制作课件提供了很方便的条件,学生提前预习的时候就可以亲自动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它方面的能力也一并得到了提高。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应用电子白板,课堂上更显得生动、细腻,图片、信息量的增加,师生的互动,增强了教育效果有利于创造教学的愉悦环境,增强教学信息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开拓学生思路,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它就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助推剂。虽然我也只是最近初涉交互式电子白板,但在实际运用中,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呆板、不够生动和课堂容量低的缺点。这不仅有效提高课堂教育效果,一定程度上能调动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积极地参与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交互式电子白板只是作为服务于教学的一种手段,它给每一位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好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语文课堂应是优秀的教学思想与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因此语文老师必须加强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熟练掌握并驾驭它,努力寻求其与语文教学的最佳契合点,使之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徐彬.在生活中求知 在希望中探索——交互白板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中的应用分析,中国电化教育。

李新宇.课堂教学中交互白板的应用层次分析,中国电化教育。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电化教育。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汉语课堂教学;运用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信息媒体种类齐全,功能日益完善。众所周知,多媒体教学既有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也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负面影响,只有做到多媒体与教学科学有机地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效能,并且避免或消除它的消极作用。多媒体课件可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实施。由于它引入课堂使学生学习兴趣盎然,感知迅速,记忆深刻,理解全面,学习主动;并且能拓展思维空间,开发潜能,培育审美观念,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情趣,提高汉语水平。汉语教师如果善于将其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汉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必要性

现代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日益发达的时代,他们视野开阔,知识面广。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灌输,在教学手段上比较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感,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一定影响。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多媒体用于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功能,改善课堂教学结构,创设较为理想的教学情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多媒体在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多媒体课件把电视的视听信息传播和计算机交点式相结合

多媒体是文字、声音、图画、动画、摄像等多种高科技手段的集合,它的使用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传授的局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实践证明,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后,加速了学生的感知过程,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力和提高了应用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卓有成效的。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创造出跨时空、快速、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信息,为教学提供了立体的多元的形、音、义相统一的集合体。扩大了信息容量。如汉语课上,学生在观看必修5模块第8课《天空为什么是蓝的》课件时,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神秘莫測的奇妙现象中,从而认识各种自然现象及其成因,增强了科普知识,并决心长大后,一定要研究这壮观而宏伟的宇宙。因此多媒体教学,无论是解释抽象事物的说明性文字,还是形象生动的描绘性文字;无论是纯画面设计,还是图文并茂;无论是静态画面,还是动态图像,多媒体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为学生的思维训练创造了广阔的空间。

2.汉语教学中,语言环境很重要,计算机这一新的教学辅助工具恰恰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环境,是语言教学中的好帮手

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信息传播的新方法和新手段,而且在汉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生动的画面以及言语创造的环境,对创造交际氛围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在讲解必修2中的第4课《大自然的报复》这篇课文时,使学生明白了开罗的多灾多难是由于人类自身对大自然的破坏而造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动物被猎杀、自然被城市代替等生动真切的画面,利用录制树木被砍伐的声音等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思考,从自身做起,自觉维护自然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3.图文并茂,动静搭配使学生准确理解

在上《喀什的小巷》这一课的时候,利用网络下载了一些喀什小巷的图片,富有特色的古老建筑视频和维吾尔庭院的介绍文章,学生看了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体会到了喀什古朴迷人的民族风情,理解了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关系。这种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兴趣,为准确理解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汉语课堂锦上添花。

在上《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我制作出flash动画课件,选择合适的较为悲壮、凄美的音乐(如《命运交响曲》),并配以一定的音响效果,如镰刀头羊的叫声等,较为生动地再现斑羚飞渡的悲壮场面。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整体结构和脉络,而且课文内容与生动的画面相结合,产生较为强烈的震撼效果,使同学们在斑羚飞渡的事件中,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品质——牺牲精神、团队精神,智慧、尊严、生存权利的渴求、善待生命……思考人类与动物将如何和谐相处。

4.在教作文写作时,巧妙地选择一些有文采的气象短信,祝福短信,让学生模仿着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运用能力

在联系写景物作文时,我把家乡的美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这些声音、文字、影像、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新视野,使学生不局限在书本知识而从课堂的知识点学习拓展到领略广阔的时空,体验美,创造美,实现美感享受,进而培养观察景物思考问题的写作素质。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大的作用。但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教学也不例外。

总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创设语言情景,产生身临其境的功效,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调动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汉语和培养他们用汉语表达思想的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工作在教育领域的汉语教师,应注意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并与常规教学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即掌握知识又具有创造能力的跨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论暗示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篇12

一、暗示法运用的最佳时机

在教学中, 学生出现以下情况时运用暗示法教学效果最佳: (1) 学生在教学过程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时; (2) 对教学目的、任务不明确时; (3) 技术动作以过反复练习, 未达到要求失去信心时; (4) 注意力不集中时; (5) 在练习动作过程中产生疲劳, 情绪低落时。

二、运用暗示法的途径和方法

1. 语言暗示

体育教学特点是通过教师简洁的语言讲解, 加上学生适当身体练习而进行的一门学科。其中语言暗示是最基本的教学手段和武器, 这就要求暗示语言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准确性和激励性等特点。学生通过教师对所学动作的准确描述, 在大脑皮层留下动作痕迹, 通过教师示范, 学生练习, 使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动作。例如在排球教学中, 学生初学, 在技术还未熟练掌握的基础上, 球不能很好控制, 对排球失去信心, 教师可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学生“注意击球点”“击球瞬间手腕下压”“某某同学不错, 比开始有进步”等言语激励学生再继续练习, 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

2. 动作暗示

体育教学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不但是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 适当时候能惟妙惟肖地模仿学生错误动作也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在游泳教学中, 学生对于蛙泳腿的掌握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往往很难体会到自己的错误动作, 此时教学中教师可重复示范正确蛙泳腿的动作, 然后模仿学生错误动作, 通过正误对比, 加上教师的专门指导, 学生会很快掌握动作。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要求教师的一举一动符合专业特点, 动作应正确、漂亮, 手势、身势准确到位, 给人以暗示, 使无声语言更能传情达意。

3. 表情暗示

人的表情是一种无声语言, 它带给人的影响有时往往比语言和动作的震慑力更大。表情暗示的关键在于表情的真实性, 不能给学生“虚情假意”的感觉。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要施以真爱, 用真心对待学生, 注重表情的节制, 尤其暗示学生改过的时候, 不可对学生有过激的表情, 譬如“怒目圆瞪”, 避免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一般来说, 一个合格的教师与学生的感情是相通的, 他只要稍微表现出满意或是不满意表情, 学生就会很快接受暗示信息。

4. 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可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在体育教学中, 暗示产生的不同作用往往是决定动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时, 在无法达到教学要求的情况下, 如能自我激励“一定可以达到要求”, 会自觉地产生一种动力, 从而掌握动作是一种积极暗示;相反达不到要求就不想练了, 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阻碍学生继续向前进。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消除产生的消极暗示, 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产生“我一定行”的积极暗示, 达到自我激励, 积极进取的目的。

5. 环境暗示

环境暗示包括物化环境暗示和心理环境暗示。环境暗示需要老师从实际出发, 创设以真挚情感为核心的心理环境与适宜的物化环境相结合, 通过积极有趣的师生共同参与, 来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 使学生置身其中, 受到影响。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如学生在跳远技术练习中, 在距离无增长的情况下可能失出练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适当的集体游戏比赛调动学生兴趣, 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联想暗示

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枯燥的技术练习融入到特定的环境中, 使练习变得生动、有趣, 在欢愉的环境中进行。在教学中, 为活动的展开营造氛围, 便于更好掌握动作, 如在仰泳的教学中, 练习漂的时候可引导学生全身放松, 就像平躺在床上的感觉, 使身心彻底放松, 达到掌握动作的目的。

三、结束语

暗示学表明, 人具有接受暗示的能力不同的人群接受暗示的能力也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更好的掌握人体的这个生物规律, 根据不同情况和时机巧妙的运用暗示, 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调节学生心理, 改变学生行为,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暗示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巧妙运用它是提高教学的关键。文章通过暗示法的不同途径,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技术, 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暗示法,体育教学,运用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5

[2].张会中.体育暗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活动[J].辽宁体育科技.2002.1

上一篇:一封电子邮件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中国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