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亚米契斯写的,采用日记的形式,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笔触来写孩子的生活和思想,读来显得真实,富有亲切感。整部小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用朴素平淡的语言,塑造出了一个个貌似渺小,但实际上却很不平凡的人物,自然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例如卖菜妇女、卖柴人、铁匠的儿子、老石匠的儿子、卖炭人的儿子、少年鼓手、父亲的老师、带病上课的教师等等。这些平凡而朴素的小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生活充满爱,为他人奉献爱。正因为他们的爱,“我”的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读着《爱的教育》,我思绪万千;合上《爱的教育》,我心潮起伏。“爱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我脑海中不断萦绕。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教育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爱的教育》描绘教师和学生的篇幅并不多,但却篇篇精美无比,让人流连忘返。《女先生之死》这篇文章我印象很深,她让我感到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的伟大,教师不仅是教员,一个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的父母、心理医生,教他做人,影响学生成长的目标、方向和质量,对学生进行思想灌输和改造。在女先生死去的追悼会上,学生纷纷掉泪,看得出孩子们对女先生非常挂念和崇敬。同时我也为自己能成为一名教师而光荣、自豪。

回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时在课堂上孩子不听话时,会忍不住狠狠地批评他们,但效果并不太好,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们有思想、有想法,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话,首先要走进他们,了解他们,与他们交流、谈心,用一颗真诚的爱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了解学生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是爱的事业。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老师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教学生学会去爱:爱自己、爱家人、爱朋友、爱所有需要爱的人!

然而今天的学校教育,在高考中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更多的是追求考试分数,更多的是片面强调升学率,对学生一些良好的品格培养有忽视现象,存在“学习好一切皆好”的想法。但是,《爱的教育》这本书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孩子们需要的并不只是成绩,爱的美德更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作为教育者,拒绝冷漠,传播爱心,不仅仅是我们对于自己的一份责任,更是我们对受教者、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就让我们怀揣朴素的关爱,把心中的这口水井带给沙漠中行走的孩子,带去安全和保障,更带去灵魂的浸润和生命的水源。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2

有些中国人现在除了让自己的儿女好好读书,考上一个好的大学之外,自己是坚决不读书的,也是坚决不买书的。老师常叮嘱学生的一句话是:回去把作业做好;家长常责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作业做好了吗?几乎从来就没有人问:今天看了什么书?

中国各地中小城镇最繁荣的娱乐场所就是麻将馆和网吧了。一个万多人的小镇,有几十个麻将馆五六家网吧是常事。几乎所有宾馆、酒店的每个房间都配备了全自动麻将机,90%以上的城乡居民家里都有麻将桌,不论是官员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沉迷于打麻将之中。由于受父母的熏陶,有些几岁的孩子都会打麻将。来参与打麻将的有农民、生意人、退休老干部,教师、医生、国家公务员等,甚至很多教师趁中午休息也要玩两把,自诩“经济半小时”。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资料或读书的,真是少之又少。

……

一位主管地方宣传工作的官员说:除了看看司法杂志上的案例,我很多年都没有读过一本书了。我的工作,只要读读地方报纸的头题就行了,只要开会时听听文件就行了。

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说:除了教案和教科书,我6年没有读过其他一本书,读的最多的是电视报,那上边有电视剧播出的时间。你读书多了,并不一定会教书。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大学生说:人家台湾老板就是计件工资,你装几个线路板给你发几个的钱,初中毕业的比咱装的还快呢?你说咱这四年六万块书钱学费不是白掏了。现在回到寝室倒头就睡,谁还顾上读书呢?

一个地方能人说:你看胡润富豪榜没有,前几名都是没有读过几天书的。你看省里十大富豪没有,一般都是初中没有毕业的。读书费眼睛,很早就弄个视力下降,还要花钱治。你看那些大老板,几个是戴眼镜的,人家读书少,不费眼睛啊。就凭保护自己眼睛的角度,不要再读书了。

……

大搞“应试教育”,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利就这样被剥夺了;同理,整天去死教死考死练死评的一线教师也是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去读书的。不仅不广读博览,甚至连一本学科教学的专业研究刊物都不订。据统计,全国有14000万中小学教师,有教学研究刊物也不过200种,而很多教学研究刊物每年发行量竟不足万册,有不少每年发行量竟只有几千册。

不管有多少环境因素成为不读书的理由,教师都不能选择放弃读书。有专家说,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实际上就是人才的竞争,终身学习是提高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阅读又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这样低的阅读量,这样低的文化素养,能让中国可持续发展吗?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吗?再者,解决中国人素质低的问题要靠教育,教育的健康发展要靠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整体素质地提升要靠多读书和读好书。过去有人讲,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哪里够,应该是要有一湖水,而且还得是与时俱进的活水。

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将来不至于丢了饭碗,教师也应该多读书。因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这一辈子是不可缺乏职业道德、历史文化和教育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的以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是必须要具备教育理念、科学文化素养以及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当然,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就更需要具备了。同时,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又不能一劳永逸、坐吃山空,还要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可见,就是为了自己不至于被时代甩下,被学生厌烦,保住自己的饭碗,教师也该不断地读书、学习和提高。

看下面真实的材料,每位读者都会品味出一些有益的滋味。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64本,而以色列的犹太人更甚,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因而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即使在乞讨,他们的身边总会带着每天必读的书,更别说衣食无忧的人了。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在以色列书刊价格非常昂贵,每本书的售价在20美元以上,每份报纸也在6美元以上,但普通以色列人对购买图书和订阅报刊都十分慷慨。这个仅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持有借书证的就有100多万人,是全世界人均拥有图书最多的国家。

匈牙利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中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匈牙利平均每人每年购书20本,比同地区的西欧人要多得多,而中国上世纪90年代统计,平均每人每年购书只有5本,现在还在下降。匈牙利也是世界上读书风气最浓的国家,常年读书的人数达500万以上,占人口的1/4还多。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一个崇尚读书学习的国家,当然会得到丰厚的回报。以色列人口少,但人才济济。建国时间虽短,但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血统的人占18.5%。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像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的粮食不够吃,还要以石油换食品,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匈牙利,诺贝尔奖得主就有14位,涉及物理、化学、医学、经济、文学、和平等众多领域,若按人口比例计算,匈牙利是当之无愧的“诺奖大国”。他们的发明也非常多,可谓数不胜数,既有火柴、圆珠笔这样的小物件,也有电话交换器、变压器、汽化器、电视显像管这样的尖端产品。据说,上世纪80年代是匈牙利人发明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的发明专利都在400件以上,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发明大国”。一个区区小国,因爱读书而获得智慧和力量,靠着智慧和力量,将自己变成了让人不得不服的“大国”。(据人人网资料《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整理)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书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知识的宝库,是广大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性情,使人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启迪智慧;多读书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 进一步懂得生活, 可以提高自己的文采和对艺术的欣赏能力, 从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采, 充满情趣。课堂教学是在校中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渠道,而课外阅读则可以充实和扩大课堂学习的内容。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由于缺少了多子女组成的同辈群体,原来传统家庭模式中与同辈之间的天然的社会交往行为不再出现,亲辈个体或群体成了独生子女互动行为的唯一指向对象。于是,孩子便成为家庭人际网络的中心,整个家庭的家政规划都围绕孩子进行,传统的家庭伦理规范发生了根本性的倾斜。父母一切都围着孩子转,过分听任孩子的影响,毫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或者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理想的寄托,因此对独生子女的学习方面寄予过高的期望,甚至采取拔苗助长的过急方法。于是,各种各样的“小皇帝”诞生了,与此相关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逐渐养成孩子“一切以我为中心”,只知接受爱,不知感恩;惟我独尊而且任性;缺乏责任心和义务感;消费超前,道德滞后;依赖性大,综合能力差;有孤独感,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

然而,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是一项由关工委组织的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深入持久、备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在中小学生中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卫东区以读书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了手抄报、黑板报、绘画、讲故事、演讲、征文、经典文化诵读等各项比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少年儿童的课余生活,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读好书的氛围。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使中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明辨是非、展示自我、善于合作、充满自信,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中,卫东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先后有568名学生荣获全国、省、市一二三等奖,其中五条路小学张晚琪、李承润、冯旭龙等同学荣获全国少先队“祖国发展我成长、铭记好传统”知识竞赛“小博士”称号,刘奕博被评为全国“好少年”,王铭乐、刘岚旭等同学在河南省、市“中华魂——祖国在我心中”书画、征文比赛中,获一、二等奖;高鑫、李昕、吴昀倩等同学在演讲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二五班的马博文、张焱同学捡到近万元的存折,毫不犹豫地交到学校,经《平顶山晚报》报道后,找到了失主。失主领到存折时,激动地说:“感谢学校培养出了品德高尚的好学生,感谢这两位拾金不昧的好孩子!”学校也被市政府通报表彰为“爱心捐助先进集体”,“中华魂”读书活动先进集体、演讲比赛优秀组织单位,市经典文化诵读比赛一等奖等殊荣。校园里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团结友爱、尊敬老师的现象蔚然成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卫东区教育局关工委以“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为载体,加强在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出一系列有效途径:

一、激发在校中小学生对“中华魂”读书活动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中小学生对“中华魂“读书活动的兴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让中小学生自己绘制或剪贴书刊宣传画。学生可以在图书管理员和美术老师的帮助下,绘制宣传画,搞剪贴,把作家的头像剪贴在墙报上,并附上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举办图书展览。少先队辅导员组织队员自己动手收集图书,布置图书展览会。可以结合某一个专题活动搞书展,如组织“爱我中华”书展、“争做四好少年”书展等等。还可以专门组织某個作家的书展,如“鲁迅和我们”书展等等。

3.举办朗诵会、化装故事会。少先队组织可邀请演员或教师朗诵书中的片断,或者用文艺形式演出书中的某些精彩片断。用这种方法介绍新书,很容易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效果很好。

4.组织中小学生与作家、编辑见面。中小学生喜欢读书,更是十分渴望知道作家和编辑是怎样进行创作和工作的。组织孩子与作家和编辑见面,可以激发孩子们强烈的读书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作家和编辑了解中小学生的心声,丰富他们的创作。

5.组织评书活动。高年级的学生阅读范围要广阔一些,他们看了一些书籍后,很想有机会交流一下对书中人物的看法。组织评书活动,可以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另外,也可以组织读书笔记展览,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队员的读书兴趣。

6、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组织读书活动时提出了“三个放手”,即: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策划;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唱主角;学生解放思想,自主创新,围绕爱国主义这个核心和诚信这个主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活动意见,很受大家的欢迎。

二、坚持“五个结合”,把“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作为在校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

1、“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堂不仅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阵地,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我区各个学校不仅把“中华魂”读书纳入品德课之中,其他学科也灵活地把读本有关内容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品德老师将“中华魂”中的内容有机地穿插到平时课堂中,突出并深化了诚信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编演有关课本剧;音乐教师在课堂讲《国歌》知识,教唱爱国主义和诚信歌曲;美术教师在绘画课上以“神舟七号”飞天成功、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等为内容,指导学生绘画创作,使学生深入理解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含义。课堂教学融入读书活动内容,增强了学生动力,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竞争意识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师生互动,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素质。

2、“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相结合。围绕以文明礼仪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目标,把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成为全校师生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读书活动中教育学生用各种规范、制度约束自己,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3、“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校园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各校确定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融读书活动、养成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于一体的工作目标。五条路小学对后操场的墙壁、教学楼的墙壁、楼梯间等进行了主题鲜明的设计,突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理建设的内容,使学生在富于教育的人文环境中,思想得到熏陶和升华。吸引了学生读书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形成了“以读辅德,以读辅智”的教育,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明显提高。

4、“中华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与体验实践教育相结合。在读书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这是师生的共识。在组织读书活动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体验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做人的道理。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公益劳动等,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到本领,在实践中快乐成长。

5、除了在学校开展“中华魂” 主题教育读书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外,还要综合利用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资源,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中小学生开展工作,树立人人都成为中小学生道德榜样的思想,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才能得到净化,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才能得到改善。

爱的教育读书心得教师 篇4

一、师爱

学生成长中的导航灯“为人师表”这个“表”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魂。“言行育人”是我多年来的工作准则。做学生成长的导航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这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这种责任是师爱的核心,它决不是心血来潮的一次比赛,一次活动,而是来自体育教师平时细致的工作。记得曾经有一名学生家境贫困,中午放学后,为了不吃午饭,在操场上踱来踱去,是自己田径队的学生,所以看到我后他礼貌的向我问好,他以为自己假装的很好,我问他为什么不回家,他说已经回来了,可是我笑笑,看着他稚嫩的小脸,心中蔓延出一些酸楚,我摸摸他的头告诉他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来找我,可是他固执的说自己很好,我要他跟我去吃饭,可是他却调皮的跑开了,我知道他不想让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他,所以我就看着他跑开了。下午正好有他们班的体育课,我拿了买好的面包和水告诉他是他妈妈送来的,而且要求一定要我看着他吃下,他相信了,狼吞虎咽的吃着,我看了这个孩子,泪水不禁已经在我的眼眶旋转,可我忍住了,我知道教师的师爱对于每一个孩子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们无法得到一些家庭的温暖,我们的师爱也许会给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一些温暖的种子。

当今社会,诚信已渐远离孩子,诚信这种美德决不是一个“狼来了”就能培养出来。作为体育教师的我,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把“诚信”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田。每次比赛或举行活动后,我总想发些奖品给表现突出的孩子。像这次考试,为了让学生努力取得好成绩,我在比赛前鼓励他们,谁能拿好名次我就奖励他。真是有效,所有的孩子都为了奖品在比赛场上飞快驰骋,都拿了很好的名次,而且也因为他们的努力,我们学校也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那么奖品不奖了吗?不!我还是奖了,尽管奖品不是很珍贵,但至少在学生心目中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教他们也要做一个说话算话的学生。诚信这种美德也许就在这次在他们身上铸就。“润物细无声”让学生的思想在我言行的影响下,在师爱的感召下发生良性变化,才是一个教师最大的骄傲。

二、母爱

学生心灵中的一缕阳光。常言说“娘不嫌儿丑”,我总把自己所带的校队的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去关心,爱护每一个人,例如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进行特别的关爱,我认为这才是人性中母爱的伟大,女儿甚至有时会吃醋的说,我爱学生胜过爱她。也许是出于母爱的光环,我所带的孩子们都对我像妈妈一样亲切,每当看到自己所带的孩子成功的拿到奖牌,我内心的激动确实无以言表。我的很多朋友看到我这么辛苦,都为我鸣不平,说这工作太苦了,可是我却告诉他们,我乐在其中,而且我以我的孩子们为骄傲,我从不担心自己的物质生活没有他们的优越,可是我担心我的学生会落后于其他的同学,每当我想到那个家境不好的孩子,我总会找理由给他买点衣服,买双运动鞋,或者买一个盒饭,那个学生也十分感激,以至于现在已经是中学生的他见到我都还紧不住要敬礼,我告诉他,你已经不是少先队员了,可他总是记不住,我也不再注意他的敬礼反而觉得很温馨,一种作为教师特有的感受。

无论如何,教师的职责之圣神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你能够亲身体验学生的可爱,可恨,天真无邪,也许每个人都会是天下最好教师,所有的人都会对教师充满崇敬。其实教师的职责也在于责任,我们每一个教师的奋斗,汗水都会为孩子们的成功之路上铺下一些垫脚石,我想,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快乐成长应该是每一个教师的最大愿望吧。

教师《我的教育理想》的读书心得 篇5

我心目中的理想教师,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这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像一把把锤子重重地捶打在我的心头,脑中教学中的一幕幕情景浮现出来,它们都是证据,我离理想教育已越来越远,离学生也越来越远了……

这几年来,我从活泼温柔到不苟言笑,距离学生心目中和蔼可亲的老师形象已很远很远,慢慢地主张对学生批评与表扬并行。总认为今天我给了他们些许的压力与严厉,是因为我知道现实是真切的,温室里培养不出参天大树,真正的.雄鹰就得练就一双过硬的翅膀搏击长空。因此,在选择讨同学们欢心与严厉之间,我更多的时候选择了严厉。我想,在没有学生可以在我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了!

合上书,我闭上眼睛。有这么一段话,在脑中挥之不去:“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我经常说自己爱学生,可是真正的爱是什么样的?不是指责,更不是苛求。真正的爱学生,就要对学生充满了希望。老师对学生的爱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着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宽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是一种仁慈。信任学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激励学生自省、自律、自强,不断进步,超越自我。这就是宽容的魅力,是一缕慈爱的阳光,照亮孩子的心灵。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体会作文 篇6

这个暑假我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所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我最喜欢每月故事中的少年爱国者,讲的就是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在法兰西的轮船上,服装又破又烂,少年像野兽似的瞪着人们.原来他是有原因的,因为两年前他被父母卖给了戏班子,戏班子的人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在意大利的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和贵人一起来到了二等舱。读后感·那里的人对他十分好,给他少许的金钱,让他自己买饭吃。有几个人在污辱意大利,少年大喊、、“不要污辱我的国家”并且把钱还给了他们。

读到这里,这位男孩的爱国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爱国不用做惊天动地的事情。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不要摘花摘草,保护绿色家园。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一、多数教师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农村中小学, 我见到不少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 报了名就完事。每次上课, 想来就来, 起走就走。有的说:“这么搞, 有什么用?都是形式主义。”有的则说:“我四五十岁的人了, 还参加什么培训?”更有甚者认为:“教个小学, 还要培什么训, 我眯着眼睛都能上课!”凡此种种, 都是对继续教育培训认识不够。殊不知, 当今世界,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知识经济日渐壮大,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要提高综合国力就必须发展教育。“国家大计, 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形成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 让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民族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我们教师应尽的职责, 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二、继续教育培训力量薄弱

在农村, 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学校, 继续教育培训的力量十分薄弱, 这主要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培训者数量不够、质量不高。大多数培训者自身教育理论水平不高, 更新知识的速度慢, 尤其是大多数培训者已脱离教育教学实践多年, 对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 新问题感觉不够敏锐, 把握不够及时, 在指导培训时, 就缺乏了可行性、创新性。此外, 由于近几年地方财政比较紧张, 教育方面投入不大, 培训经费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多流于表面, 注重形式, 培训手段单一, 培训质量不高等不良后果。

三、骨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

继续教育培训重点是培养一批政治思想素质过硬, 业务水平高, 教学教研能力强的骨干教师, 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和示范辐射作用, 以点带面, 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但从目前来看, 中小学的骨干教师培训力度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 骨干教师培训面太广, 成效甚微

自2006年以来, 湖南省宁远县骨干教师培训每个学期都要举办1~2次, 全县几乎所有中青年教师都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 各乡镇中小学每年为此支出培训费万余元, 但收效不大。其原因就是参加培训的教师多, 许多事情都是走马观花, 摆场面, 失去骨干教师培训的意义, 正如一句顺口溜说的:“没去的你莫闹, 去了的你莫笑, 反正个个都培到。”古语云:“宁缺毋滥。”我们应该把好钢用到刀刃上, 用有限的经费培养一批真正能够站到教育教学前沿, 起骨干示范作用的年青教师。

2. 学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不够重视

作为一所学校, 要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必须重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必须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 只有让个别骨干教师“火”起来, 为大家树立学习的榜样和超越的目标, 才能带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才能让星星之火势成燎原。可叹的是有的学校宁愿把钱吃掉、喝掉, 也舍不得花一分在骨干教师身上。试问, 天下间有“既要马儿跑, 又想不喂草”的好事?!

四、广大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难度很大

作为一名教师, 如何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 已成为检验一名教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而今, 农村教师在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难度很大, 多数教师对计算机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或掌握的程度低, 有的甚至还不会操作计算机。这种现状已严重制约了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利用,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观念的更新, 阻碍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创新的步伐。要改变这种现状, 我们必须对全体中小学教师进行以普及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 用计算机进行教改教研以及上网查询信息等内容, 使教师们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而言之, 继续教育培训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人类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需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们要强化继续教育意识, 牢固树立继续教育观念, 坚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形成终身学习理念, 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培养和造就出建设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推动人类社会向更科学、更文明、更先进的方向迈进!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人文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的人文价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不是以培养数学精英为目的,而是让全体学生活动不同的发展,不仅要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智慧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是数学课程的需要。每一位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为课程的数学和作为科学研究的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让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和谐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所学的數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不再是简单的枯燥的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所面对的学生不再是数学知识的机械被动地承受者,而是有情感、有灵性、有创造力的鲜活生命体。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必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构建起知识与情感和谐共生的人文课堂。

一、积极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除了知识交流以外,还有一条师生间情感交流的渠道,而且直接影响这教学效果。因此,教学过程就是师生知识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施中存在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努力各该陈旧的教学模式,活化教学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及情感,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对话,让他们在学得知识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浓郁的人文关怀,逐步培养良好的人格,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如吴正宪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用纸折出1/2,当时有一个学生折出了1/4。在引导学生辨证、解析清1/2后,吴老师没有忘记折出1/4的那个学生,而是凭借这个意外的插曲,把课堂教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她让学生把折成1/4的纸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这张折纸表示什么意思呀?”。学生自己述说:“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四分之一。”教师写出1/4,并让学生齐读四分之一。教师总结:“刚才老师叫折1/2,他却折了四分之一,对这件事大家怎么看?”生:“我认为他的做法很创新。您只教我们折二分之一,他超出了您所教的范围,折出了四分之一”。生:“他的想法比我们超前,捷足先登”。吴正宪老师动情地总结说:“你叫什么名字?”生:“王文涛!”,师:“我要深深地向你鞠一个躬,我真佩服你。王文涛先前已折出了1/2,后来又折出了1/4。像王文涛这样的学习,就叫创新性学习。王文涛折出了1/4,你们的手痒不痒啊!”学生马上迫不急待待地动手折起了1/4、1/8、1/16、1/32等等。吴老师向学生郑重地行了一个鞠躬礼,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与尊重,让学生获得了极大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功感。和谐课堂人文性的凸现,有力地促成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活化教学内容,构建充满人文性的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改革教材内容,把枯燥的数字和符号变成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鲜活内容,让教材内容更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更容易地快乐地接受知识。如教学人教版第七册“认识几分之几”的内容,教材以简练的文字呈现了教学内容:“把一个饼平均构成两块,每块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它的三分之一,写作1/3。”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干涩。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充实教学内容,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同学们,你们的父母都特别疼爱你们,每到你的生日,父母总是很高兴地给你们买很多礼物,庆贺生日。你们想过怎样给父母过生日吗?怎样过呢?”学生纷纷发言,表示父母为家庭辛勤劳动,自己应当理解父母,并为父母庆祝生日。教师适时引导:“我班的李志文同学,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在母亲生日那天,给妈妈买了一个生日蛋糕,送给妈妈一个惊喜。让爸爸、妈妈很感动,直夸志文同学是个好孩子,过生日时,李志文同学亲自把蛋糕平均切成两块,一块送给爸爸,一块送给了妈妈,请问同学们,爸爸、妈妈各吃了多少?”教师用课件展示每人吃了平均分成的两块中的一块,叫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再让李志文同学接着述说那天过生日的情景:“爸爸、妈妈都没吃蛋糕,而是把蛋糕放回,并说,我们一家三口人,互敬互爱,不能少了宝贝儿子,于是妈妈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我们每人吃一份。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切成三块时的情境,平均分成三份,取其中一份就是三分之一,表示为1/3。教师把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同数学知识紧密链接,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感受家庭的温暖,接受了思想感情的熏陶,增强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和家庭责任意识,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三、在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中实施人文性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生活经验课堂化,让数学为生活服务。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实际应用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实现真正的教育。教师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广泛应用数学知识,并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体验和接受人文性教育。如学习了小数四则运算后,让学生走进生活计算自己的家庭收入,计算自己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消费情况,在数字的统计中接受人文性教育。如让学生计算在一周之内、一个月之内自己买零食、冷饮的花销,上网、打游戏的费用,一袋零食1.5元,一支冰淇淋1元、2元,每月上网吧的费用大约在20元,让学生再回家问家长各种粮食的价格,计算一下自己浪费了多少父母的血汗。学生通过计算,深刻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尊重父母的劳动,珍惜每一分钱,学会合理消费。

小学生爱的教育读书心得 篇9

一个人从小不仅要学好各种文化知识,还要学习比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对父母、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爱的教育》这本书中无数个发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小故事可以让你的心感受爱,唤醒那颗感恩的心。感恩老师这时候,老师身后的一个学生突如其来的跳到课桌上,扮起鬼脸来,老师突然转过身去,他便赶紧跳下课桌,一屁股重新坐到座位上,害怕得不言不语,低头等候老师的处罚。老师抚摸着他的脑袋说:“以后不能这样了!”别的什么也没说。老师回到讲台上,继续给我们做听写练习。做完听写,他默默地扫视了我们片刻,用他那高大而洪亮的声音,慢条斯理的对我们说:“……你们就是我的孩子,我真心实意的爱你们,也希望得到你们的爱。我不想处罚任何人,请你们向我表明你们的颗颗真心。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大家庭,你们就是我的慰籍和骄傲。我不要你们做口头上的许诺,事实上,在你们的灵魂深处,我深信你们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我要谢谢你们了。”……那个站到课桌上的孩子走到老师跟前,用颤抖的声音说:“老师先生,请原谅我吧。”老师亲吻了一下他的前额说:“回去吧,我的孩子。”

当读完这一段时,我的眼泪快要流了下来,为帕尔博尼先生。我们的老师又何尝不是这样希望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好呢?即使哑着嗓子也要向我们播撒知识的甘霖,即使被我们的犯错搞得怒气冲天,还要尽心尽力的谆谆教诲……请好好爱你的老师吧!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沙市完小

张芒辉

在工作之余,我潜心阅读了《感动教师心灵的教育故事》这本书。这是一本耐人寻味而又感人至深的书。书中记录了很多看似很小却极富感染力,最具震撼力的100多个中外教育艺术故事。这些故事,有的来自于教育大家,有的则来自于普通的一线教师,但每一则都是一枚闪亮的艺术珍宝,都闪耀着教师在育人方面的高超艺术。这是一本对教师人文素质提升与心灵净化的好书。

读了这本书中的一些故事,让我感触颇深,使我深深地知道,学习、教育之路不能停止,我们需要更多的教育故事来启迪,开导,让我能很好地反思过去的教学管理以及认真地规划今后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比如看了第一辑《 影响一生的课》,让我懂得应该认真对待每节课。随着时间的流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慢慢地磨去了我们刚走上讲台时的激情,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一丝丝的松懈,一丝丝的懒惰,把每节课变成了一种任务。上课纯粹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任务的质量已经无所谓了。书中的几个小故事让我有了顿悟之情,原来每节课的好坏都能够给学生产生着或深或浅的影响。所以,当我们站在讲台上,开始一堂课,一定要记住,当你开口说话的瞬间,一个学生的一生,便自此改变了。教育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让一双双纯净清澈的眼镜,不仅看到外在的缤纷世界,更能窥测到内在的复杂灵魂。

再如看了第六辑中《 你们都是最优秀的》,让我懂得用欣赏的眼 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如果你用心欣赏,会发现每片叶子都是那么美丽且富有生命。的确,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是二者的多少不同而已。孩子们就是这样,千个万个孩子就有千千万万个样子,世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双生儿,每个人都鲜明地跳动在你眼前。在有些孩子身上,虽然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但同样蕴藏着一些引人注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更有“闪光点”。如果我们用情感培育它,用道理巩固它,用行动扶植它,并善于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科学施教,当他们有进步愿望时,及时予以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当他们做了好事或有点滴进步时,及时进行恰如其分地表扬,使进步之举得以强化巩固。这样,我们就能在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中调动其巨大潜能,从而获得成功。鼓励就像那甘霖,当我们自己以为不经意间给予的一句赞扬、一刻温柔的注视、一点掌心的温度,都会在学生心中刻下深深的印痕。《优点单》、《你们都是优秀的》就有教师对孩子欣赏的目光,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欣赏、鼓励的魅力。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关键词] 快乐教育 小学语文 几点体会 小学生作文 学习兴趣

G623.2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追求的就是一种乐学善教的教学境界。

快乐教育亦称愉快教育,是一种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师良好的心理品质、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对学生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将其上升为职业道德来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以良好的心境、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

一、快乐教育要求教师上课必须要有激情

教师上课时的情绪,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也能够使学生从教师那充满激情的话中听到他们对自己所任教学科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浸润在这种爱的氛围里,学生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激情是一个教师对教育事业忠诚的具体的、溢于言表 的体现。这样的老师,学生怎么可能不热爱他,并且“爱屋及乌”地喜欢上这门学科,从而学好这门学科呢?

二、教师用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之功效

乐观向上的教师,他所教的学生大多都能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生活的内容差不多,乐观的人,内心充满欢乐和满足;悲观的人,内心充满抑郁和烦恼。比如,桌上有半瓶酒,乐观的人会说:“太好了,还有半瓶!”。悲观的人却叹息:“糟糕,只剩下半瓶了”。同样是半瓶酒,只是因为人的心态不同,便有了悲观与乐观之分,这足以说明人的心态对人生的影响是多么重要!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凡事乐观上,朝好的方面想。有了这样的心境,使生活中有了不如意的事情,也能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

三、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爱。

教师的爱,比母爱更理智、更博大、更富有教育的力度,爱学生是教师素养中最为重要的。教师的爱会使学生受到感动、感召而引起模仿,使他们产生“应像教师那样做人”的意向,更能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桥梁,自觉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乃至严厉的批评。用真挚的师爱化为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那份亲切和坦诚,把抽象的道理变成对他们具体的人生关怀,才能谱写出新的教育诗篇。今天的师爱还应该是讲究艺术的爱,包含着辩证思想的爱。

四、快乐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永不满足,终身学习

㈠、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尤其是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技巧的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更多地运用于三维动画、影视广告、图形图像、网页之花等专业制作软件,这些课件学生非常感兴趣,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所学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这就要求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㈡、要勤于学习,善于涉猎。

“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我们必须创设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和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之乐、生活之乐、和谐之乐中健康成长。

以育人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培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在愉快、合作上下功夫,逐步形成了快乐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色:

1、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用对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爱,唤起学生对教师、同学、学习的爱,使师生的心在情感交流中相通,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的长足进步。

快乐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朋友的平等关系,强调学生间的团结友爱。在教师的教育与影响之下,同学之间互相关心,大家心里想着他人,关心着他人,人人都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2、为乐学而善教。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懂不懂、会不会,还要了解学生是怎样学的、怎样会的。通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会、会学,在参与中得到锻炼,在成功中建立信心,激励学生主动地学、创造性地学。

作文是小学生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提高自身品德、文化、艺术修养的一种手段,应该是小学生乐于接受的。在现实中,作文竟成了小学生感到苦恼的事。我认为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爱作文的情感。把“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思想贯穿到小学生作文教学中去。

作文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命题必须是学生亲身经历过的事,参加过的活动,接触过的人,体验过的感情,甚至思考过的问题。学生只有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才会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愿意写,乐意说;才会有效地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写得具体、真实、生动。如何捕捉观察的对象呢?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比如要写周围熟悉的人,首先要选定目标,注意观察。其次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跨出校园,跨入社会,在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中进行有感而发的写作。

在作文评价时,我打破传统的评价标准,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引导,及时让学生体会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作文评价的目的,并不是评价作文的好坏,而是激励学生,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如王敏是一个作文能力较差的小学生,每次写作的时候都随便应付,而且写得文不对题,毫无内容。我采用了鼓励的办法,每次修改作文时都找出她作得比较好的地方,从刚开始的一个规范的标点符号,到精彩的描写片段,让她体会到了写作的成功带来的幸福。结果,她的写作水平有了较明显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对作文产生了浑厚的兴趣。

3、为每一个孩子的成功创造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要做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提出一个不懂的问题、争取一次发言的机会、参加一次讨论、发表一个不同见解、做好一次实验、获得一次愉快的合作、得到一次成功的体验。引导学生始终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信心。

学生有差异,就不能用一样的标准,因而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優等生发言要有深度有创造、中等生发言要有思路有见解、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勇于发言。我及时肯定每一位孩子的进步,使学生们在老师的赞扬中不断增强自信,从而激发起乐学向上的情感,极大地促进了他们主动、愉快的发展。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一、应该重视听力训练——动耳朵

任何一种外语的学习都要从听开始,听准确才能模仿,才能内化吸收,小学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一是要帮助学生定出“听英语”的制度。我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两个“十(五)分钟”,即对低年级学生要求其每天早起后和晚睡前一边漱洗准备,一边听英语随教材的磁带5分钟,对高年级学生则统一要求为10分钟,并联系家长严格落实,每周检查听力训练后评选出班级“乖耳朵”,如此学生积极性高涨,也逐步的培养了学生的听英语磁带习惯。同时,有条件的学校也应该建立校园广播系统,并以年级为单位布线,在每天固定时段播放英语教学磁带,并使之制度化,如此持心恒力地坚持,学生就会置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二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得习惯。应该告知学生,听绝对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肩膀上扎起脑袋”,而是应该做到“耳到、脑到、眼到”,做到边听边想边消化,听要听的准确,辨明升降调及重音、长短音等。不管听什么材料,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单词或单句上,听不清时马上放弃,不要强迫自己听清每一个词,要把重点放在听关键词即实词上,一边听一边把要点及回答问题的关键词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多渠道听英语。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应该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较多使用英语教学,要注意自身英语发音、书写等的示范意义,确保发音准确、意义明确、语法规范。引导学生注意聆听老师及同学的发音,如可以开展听力小游戏,在学习Body时,可做Touch游戏,即让小组内一位同学发指令,小组内另外一同学边做动作,边重复身体部位名称。如发令同学说:“Touch your arm.”同学边指自己的胳膊,边说:“arm,arm,this is my arm.”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的听力,又加深了同学的记忆。同时,可以鼓励高年级学生尝试听英文歌曲,听简单的英文节目。

二、英语必须要说出来——动嘴巴

语言的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英语的学习也不例外。一是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学习“有声英语”,杜绝“哑巴英语”,禁绝把小学英语课变成“题海”课,使得小学生时学生就只知做题,不会交际,只知选择判断、词语转换和句型词型变化,而不会说英语。我们传统的英语有把小学生变为做英语题机器的倾向,因而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大声说英语,鼓励学生用英文开展日常交际。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是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听说读写活动能力的关键时刻。语言不是抽象的工具,教师的任务是在不同的阶段都能把所学的内容变为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操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二是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使学生“肚子里有东西”。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注重语言知识积累,针对不同的主题循序渐进地的联系与拓展,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如通过听英语歌曲、英语童谣、英语广播、英语短剧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并能扩大英语词汇量。三是要有针对性的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说英语,使他们的语言知识得以整合。英语情境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校园内,可以尽可能地创设一些外语学习氛围。如每天早上可进行简单的英语一百句的教学,中午休息时可放一些原版的英语儿童剧、卡通片;在低幼年级开展英语儿歌、歌曲、游戏的教学与竞赛,中高年级开展英语故事、童话剧、小品的演出。这样在课余时间也能使学生充分接触到英语、运用到英语。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布置英语活动室,组织学生与老师进行交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实用性。四是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和要求学生多多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英语的人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实现从学说(模仿)——内化——运用(自会)的学习过程,日常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多多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名言名句、优秀的英文小诗和短文等,读时应该借鉴李阳英语的学法,大声地朗读或诵读,朗读或诵读时要尽量模仿教学磁带的标准发音。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形成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为大胆地说英语奠定了基础。从一句到两句、从少到多地开口说,使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从而越学越想学,越学兴趣越浓。

三、鼓励开展英语阅读——动脑筋

首先,从目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小学阶段接触的比较多的阅读材料,都是以对话的形式出现的,现行教材的课文绝大多数也注重情景化英语,注重日常生活运用,注重口语交际英语,课文内容多以对话形式呈现,即使从五年级开始有一些语篇,但也只是出现在每篇课文的开头,作为一种背景介绍,且篇幅较短。而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地运用“教单词——读课文——回答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在讲述单词和短语时,也只介绍它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或者给出几个例句,让小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阻碍了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除了课本之外,他们几乎接触不到课外的阅读材料。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开展课内外阅读。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词汇量及语法知识的不足。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许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习惯将文章逐词逐句地翻译以后再进行理解,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还有的学生总是用中文式的思维习惯去理解英文短文,自然对文章的意思把握有所偏差,这对于初学外语的小学生而言都是非常不好的语言学习习惯,小学英语老师应该帮他们纠正。中文文章与英语文章在语言习惯、表意方式、语言思维和行文上有很大的不同,英语文章习惯于每个段落都几乎有一句总领全段意思的话,而给小学生阅读的英文短文里这种特点尤为突出。在平时上课时,可以据此特点要求学生们找出最能够体现一段话内容的句子,培养他们快速阅读及抓住主要矛盾的能力。阅读练习课上也应该对他们实行限时阅读,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而不要纠缠在某一句话的理解上。一些比较重要而又不能理解的单词和句子,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再次,培养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切忌揠苗助长。小学生词汇量及生活阅历、心理智力等方面都有相当的局限性,因此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一定要把握“度”,不可操之过急。中低年级的阅读应该以英语对话材料为主,一般不超过5句;高年级的阅读仍然应该以对话材料为主,以10句左右为宜,并可适当地加入纯叙述性材料,但不可过长,过于复杂,尤其是新单词不能过多,以2~3个且使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意义为限制,原则上应该对新单词加上中文译注,以免引起小学生的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摘要:小学英语是一个听、说、读、写的综合过程,要提高小学英语教育教学实效,就要在夯实基础(即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能力)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听读英语,交际使用英语,为学生终生学习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教育书籍读书心得 篇13

在《爱的教育》中,作者以一个小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将“爱的教育”融入这些故事,用以培养年轻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导的爱的教育,包括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热爱祖国、同情弱小、乐于助人、尊师爱生、体贴父母等人类美好的精神和情感。故事以日记的形式简单表述,让人感觉亲切感人,却在细致的品味过后感受到其中深刻的内涵。在本书中以一个小学生的角度用着天真的言语来记录着他眼中的`“爱的教育”,老师对学生的爱、关心与帮助。

读过之后我思考了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应如何去应用爱的教育“法宝”?首先,对每个学生都以平等的爱与关心对待,社会不是因为成绩好与坏而区分人,教师也不应对于成绩不同的学生区别对待,无私的爱心给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学生。其次,在生活细节上帮助我和关心学生。物质与生活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未来,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我想应该让一切不好的因素远离我们的学生,一些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可细节上的关心、言语上的沟通,心灵上的美化同样可以帮助学生,引导学生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困难与艰辛中坚强,在顺境与优越中前进,困难不是失败的借口,优越也不是放弃的理由,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迎来并面对最好的人生。再次,尊重信任每一名学生。尊重帮助树立学生良好的人格,在尊重与被尊重间树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自尊心是学生进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时刻保持自尊心,维持自尊心,为自尊心而努力,总会迎来一个不悔的人生。

教育书籍教师读书心得字 篇14

一、认识教室里的不良现象。

为何孩子们在教室里没有操场那么活跃,操场上总是热闹非凡,课堂上却总是死气沉沉?雷夫老师告诉我们,现在的很多教室都存在很多不良现象。

(一)教室里被害怕控制着。

雷夫老师说,“这年头,大多数的教室都被一种东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的确,教室里老师害怕:怕丢脸,怕不受爱戴,怕说话没人听,怕场面失控……然而学生更害怕:怕挨骂,怕被羞辱,怕在同学面前出丑,怕成绩不好,怕面对老师的盛怒……

(二)教室中的“贿赂”行为。

“如果你今天背过了课文,我就奖你一个练习本。”语文老师经常这样说;“这次球跳绳比赛,我们班能够获得冠军,我就给每隔同学奖励。”班主任经常这样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了班级前三名,我就给你买玩具。”家长们也经常这样说。这种以奖励作为“诱饵”来让学生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任务,达到要求的现象,在如今的教室,谁也否认不了它的大量存在。所以,孩子背书不是真正掌握文章的优美词句、体会感情、练习语感,而是为了得到“一个练习本、一次参加活动的机会”。孩子完成作业,考个好成绩不是为了掌握所学的知识,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物质奖励。

雷夫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教室贿赂行为”!其实,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这种做法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这对于学生终生的发展毫无益处,因为这种做法否认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的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功利化的集中变现。

(三)教室里的讨好之声。

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少的心理需求。可是这种心理需求,在教室里往往成为了一种“讨好”!一个孩子在一边卖力地读书,一边用眼瞅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点头微笑,孩子就会读得更卖力;如果老师不予理睬,孩子读书的声音马上就会小下来。这个孩子读书的目的,不是发自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是为了得到老师奖赏,他大声的读就是为了取悦老师、讨好老师。其实,在教室里,很多时候也存在着老师“讨好”学生的现象:这次考试大家考得好,我就带你们去春游!老师为了让学生考好成绩,就用“春游”做诱饵,来“讨好”学生。雷夫老师并没有否认教室了里这种“讨好”的作用,无论是谁,在这种“讨好”中都付出了努力!但是,教育不是为了相互讨好,而是要学生内化为自己真实的行为。

二、信任的重要性。

从第一章中我读出了信任对于一位教师来说是多么的重要,而我们往往是在不经意中丢失了与学生之间的那份信任。例如:我们答应学生表现好就带他们去游玩,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而取消;我们给学生说好了今天中午来学校后就听写、背书,结果自己因突然的原因却没有到。用雷夫的一句话来说“破裂的信任是无法修补的,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补救。”

这一章里雷夫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教育案例:一个年轻教师班里出现了一位邋遢的孩子,书包整天都是乱糟糟、脏兮兮的。为了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年轻教师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把这位学生的书包抖搂出来,并拿出相机拍照,扬言要在家长返校日公开,还说出了“谁那里有垃圾,就丢到这位同学的桌子上,反正他那里已经是垃圾桶了。”的话语。其结果是,家长十分的气愤,告到了校长处。最可悲的是当事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认为自己做的对,说现在这个孩子已经知道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了。雷夫先生却认为“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捷径”。是呀,大人拿出一些手段和恶语,是会吓着或唬着孩子的,但是这不是教孩子们学好,而是用自己的言行教会学生怎样吓唬人,怎样用暴力解决问题。我们不能够让我们的班级和学校充满着“害怕”,这样的学习和生活怎么会有效率,怎么会快乐,孩子们怎么能够主动的学习和生活呢?另外,害怕也不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信任。

接着可能有教师会问,那学生要是犯错误了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雷夫老师也提出了他的建议:对不当行为的处罚,应该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例如一名学生在做实验时不当操作,教师就告知他离开座位停止实验,看其他同学实验,明天有机会再做。打棒球不按照规则,没有竞技精神的,雷夫老师也会让他们坐冷板凳。而不是,班里一人捣乱,其他所有同学都被株连不允许到操场上打球;没有写数学作业,就惩罚下午不准上美术课或下课不准离开自己的座位。

最经典的一幕就是,雷夫老师对班里一位不交作业的孩子的教育:丽莎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交作业时找不到了自己的作业,并当着老师的面到处翻自己的书包和资料袋。作为老师我们很清楚这是怎么回事,看到一贯这样的学生我们有时可能就忍耐不住了,会大发雷霆,会在全班同学面前变成一位“大恶人”的形象。但是雷夫老师低下身子说他相信她,相信他写了作业只是找不到了,不过有一个大问题需要丽莎注意,那就是乱放东西。然后告知她可以在两位同学中挑选一位,中午帮助她整理资料袋。结果,从此以后丽莎的作业再也没有找不到过。这就是信任和不走捷径的教育。这也是没有害怕和榜样的教育。

一间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他可以带给孩子无限多的东西。正如伊建立在为本书写的序中提到的,“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要想教室成为学生温暖的家园,我们老师就应该向雷夫老师一样,要懂得决定教室的尺度就是我们教师自己,要用自己的面貌来改变教室的内容,要用自己的气度来提升教室的容量。我们教室要摈弃害怕,建立信任,老师要“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我们的教师要抛弃“贿赂”,就要让学生明白“行为得宜是应该的,不需要给予奖赏”;教育是真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让教室成为孩子们温暖的家,教育才会变得真实!

教育的小学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篇15

关键词:卢梭,爱弥儿,自然,资产阶级,社会进步

卢梭(1712———1778)是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作为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是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一生的思想涵括世间万象,从政治学,哲学到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无不闪耀着卢梭智慧的光芒。

《爱弥儿》一书是卢梭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此书中,卢梭通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基于自然人性观点,即私有制的出现致使人类进入文明世界并逐渐丧失自身本性,卢梭主张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以培养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新人”,消除社会不平等的状况。总体来说,卢梭的“自然教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的、自由发展,其手段就是生活和实践,主张采用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在通读此书后,我从以下几个阶段概括出了卢梭的基本教育思想:

1 婴幼儿时期教育:儿童就是小大人

作为启蒙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卢梭十分重视“自然”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符合自然规律的天然事物才是符合理性的,才是符合美的标准的。因此,从一切事物的本源上来说,卢梭认为“一切由自然创造的事物最初都是好的,但最终在人那里变坏。”为了保持人出生时的美好天性,卢梭特别强调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教育,尤其是婴幼儿教育在塑造人才上的重要作用。

作为资产阶级的先锋代表人物,卢梭倡导的是如何将爱弥儿培养成典型的资产阶级贵族青年。卢梭对早期婴幼儿教育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教育儿童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世界,学会自我保护,并了解自己对外部世界的需求;让儿童通过实际行动去满足自我的欲望而不是一味的依靠他人;儿童通过自我经验逐渐的了解自我及他人,在向外部世界靠拢的过程中,儿童本身的一些自然天性开始被成人世界的习惯规律所取代。

虽然本书写于两个多世纪之前,但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卢梭对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仍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卢梭从理性启蒙主义的人本论出发,承认了婴幼儿的独立人格和平等存在。在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里,儿童一向是受到忽视的,婴幼儿时期的孩童甚至被看做父母的私有财产而非独立平等的社会个体。而卢梭却提出“孩童就是小大人”的观点,提倡父母要平等理智的引导,帮助儿童的成长。另外,在道德教化上,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总是好的,孩童的淘气甚至偶尔的“恶行”完全出于对世界的好奇和无知,因此在理性成熟之前的婴幼儿时期,父母最重要的工作是教会孩童如何通过实际经验区分善与恶。

2 5-12岁时期的教育:人道至上、否定教育

度过婴幼儿时期之后,儿童对于世界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并开始在实际行动中接触,融入世界。在与社会接触他人的过程中,自然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出来,其进一步体现是人身上的“人性”或“人道”,即用爱的精神,无暇的眼光去对待他人,享受童年。为此,卢梭提出了几点教育原则:提倡儿童的独立自主;对儿童既不能过分严苛也不能过分放纵;让儿童分清“欲望”和“需要”之间的关系;给儿童有所限制的自由,引导他们遵循自然及社会法则。

尤其吸引我注意的是卢梭提出的以下一个观点: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法则是浪费时间,而不是去节省时间。在资本主义自由之风盛行之际,卢梭也将自由思想运用其中并提出了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在他看来,“人类生命中最危险的阶段是从出生到十二岁之间。这是错误和邪恶自由滋长的阶段,且没有方法来抵制它们。即便有的话,因为其根基如此之深,时间也会在拔除它们的同时慢慢耗尽。”针对其特殊性,卢梭提出此阶段教育的“否定性”,即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递美德和真理,而在于防止孩子们的心智受到恶行和错误的干扰。“开始阶段对孩子什么都不要做,这样你才能培养出天才神童。”

相反,我们目前的教育状况却是完全把此时期当做“灌输期”,不顾孩子的接受能力而一味的向其灌输各种新知识。从幼儿园到小学,各种课余辅导班名目繁多,让人应接不暇。童年在消逝,原本灿烂单纯的儿童世界被成人的规则和要求所充斥。卢梭在两百年前描绘的理想教育世界在今日的社会里是否还有立足之地呢?答案无从知晓。

3 12-15岁:自然,快乐的学习之道

当儿童成长到十二三时,其内心的力量和渴望发展到鼎盛阶段。他对外部世界和自己有了更多的疑问和渴求,而在卢梭看来,能满足这一要求的最佳途径在于学习。

比以往的学习观念相比,卢梭的思想进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重视实际经验在获得知识中的作用;强调儿童要学会如何自我选择对其来说最有用的知识;强调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轻视书本的媒介传递作用,提倡儿童要无障碍的接触其学习对象。为了教会爱弥儿如何认识星球,地图以及区域,“我”选择带着他去亲身游历而非被动接受书本上的静态知识,以使他在亲身感受中去接纳理解知识。

如上文所提,“自然”一词在卢梭的教育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贯穿到儿童教育的各个方面。虽然其中某些观点过于极端而无法在现实中得以实现,其崇尚积极向上,独立思考,乐于实践的教育主旨却值得后世借鉴。

具体来说,卢梭对12-15岁的儿童最重要的建议在于接受完全自然的教育,即忽视书本及学校教育的作用。在他看来,“让书本消失而只剩世界,让教导消失而只剩事实。读书的孩子不会思考,他仅仅会读;他也没有接受教育,而只是在学习字词。”一切人为的东西在卢梭的眼里都是与自然世界隔了一层的,因而是不真实,不能代表真理的。在现代的观点来看,其思想的确有失偏颇,但令一方面,它却可以引发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深层思考。学校教育制度在全世界得到普遍认可,但看到无数儿童被禁锢在铁门之内,书桌被课本习题占据,我们不禁发问:学校,书本真的能提供给儿童学习成长所需的一切知识吗?少了自然的滋养,孩子的成长算得上完满吗?

4 15-20岁:学会生活,爱己爱人

时光荏苒,爱弥儿已从孩童时期慢慢的过渡到成人期,而卢梭也对这阶段的教育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

“我们有两种生命:一种是活着,一种是生活……从这个阶段开始,人类开始学会如何生活,并且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不再陌生。”在卢梭看来,生命最重要的品质在于激情和爱。因此,这阶段的教育主要侧重于道德教育和社会关系教育。

按照卢梭的自然主义观点,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因为私有制的出现。当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区别时,他的视野便从儿童时期只关注自身而慢慢的扩展到周围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人。卢梭认为,“儿童的第一种感觉是爱自己,第二种是从第一种当中衍生出来的,那就是爱他周围的人。”一个人在这阶段受到的最正确的教育应该是如何了解他所处的社会关系,并以仁爱之心处理好这种关系。

另外,卢梭还重视如何用人类的智慧去感受激情。对此他提出了两种看法:

1)体验处于整个物种及个体之间的人类关系;

2)让灵魂按照这些关系所要求的规则去产生感情。”卢梭强调友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只有在与朋友的相处中,个人才能真正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与朋友同苦同乐,体验人生的不同滋味。

5 结束语

上一篇:六年级上册古诗应用题下一篇:任前廉政法规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