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推荐6篇)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1

一单选题

1网上商店能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这是由于网络营销具有()特点。

A 超前性 B 拟人性 C 跨时空性 D整合性要开展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必须深入了解网上用户群体的()。

A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动机 B购买行为模式、购买时间和购买动机

C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时间 D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地点要开展有效的网络营销活动必须深入了解网上用户群体的()。

A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动机

B购买行为模式、购买时间和购买动机

C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时间

D需求特征、购买行为模式和购买地点下面那个不属于网络计划的内容()

A 市场秩序的确定 B 网站客户点击网页行为统计 C 优化企业网站网页 D 确定进入市场 5网上营销是以互联网为营销环境,传递营销信息,沟通厂商及消费者需求的信息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

A网络信息的采集、网络广告的发布B网络广告的发布、客户信息的收集

C网络信息的采集、企业信息的发布D企业信息的发布、客户信息的收集以下调查属于网上直接调查的是()。

A二手资料收集 B网上查询 C问卷调查 D网站浏览下面那个不属于网络营销战略的内容()

A 消费者调研 B 消费者行为分析 C 市场细分 D 市场定位 E 营销策略制定软营销具有下面那个特征()

A 顾客主动B 企业主动 C 互动 D 都不是

9在网络的购买活动中,网络消费者由于其认识、感情、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引 起的购买动机,产生了购买行为,这种购买动机称为()

A 需求动机 B感情动机 C心理动机 D理智动机百度品牌最持久的含义是()、文化和个性。

A属性B价值C利益D名称

11一个完整的网络交易安全体系,至少要包括()三类控制措施,才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安全运作。A技术方面措施、管理措施和社会的法律政策与保障

B技术方面措施、管理措施和身份认证

C交易安全的实施监控措施、客户认证和社会的法律政策与保障

D技术方面措施、交易安全的实施监控措施和社会的法律政策与保障

12在网络市场销售的产品除了有形产品、软件外,还包括()。

A电子报刊 B服务 C航空订票 D信息咨询

13网游产品中增加新的地图属于()。

A产品形式层B产品附加利益层 C个性化利益层D核心利益层

14关于网络营销和传统营销的说法准确的是()。

A网络营销暂时还是一种不可实现的营销方式。

B网络营销不可能冲击传统营销方式。

C网络营销最终将和传统营销相结合。

D网络营销将完全取代传统营销的一切方式。某工程机械公司在网上专门向建筑业用户供应推土机、打桩机、起重机、水泥搅拌机等建筑工程中所需

要的机械设备,这是一种()策略。

A市场集中化B市场专业化C全面市场覆盖D产品专业化

16准确地计算产品所提供的全部市场认知价值是()的关键。

A认知价值定价法B反向定价法C需求差异定价法D成本导向定价法

17网络间接销售中间商的多少,被称为分销渠道的()。

A宽度B长度C深度D关联度

18域名实质上是一种()。

A企业名称 B企业标识 C“网上商标” D虚拟地址生产消费品中的便利品的企业通常采取()的策略。

A密集分销B独家分销C选择分销D直销顾客通过互联网注册后,可以直接使用某公司的产品,并根据使用次数进行付费,而不需要将产品完全购买这种定价方式称为()。

A 定制定价 B 使用定价 C 促销定价D 租赁定价网上商店能每天24小时,每周7天随时随地的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这是由于网络营销具有()特点。

A 超前性 B 拟人性 C 跨时空性 D整合性从营销理论的角度而言,企业市场营销的最终目标是()。

A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 B获取利润C求得生存和发展D把商品推销给消费者

23()差异的存在是网络市场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

A产品B价格C需求偏好D细分

二 判断改错题

1比较购物代理是在网络市场中建立起来的新型中间商。CNNIC属于网络渠道信息服务商范畴。

3在网络营销的构架下,能实现个性化的服务,因而网络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内 的信息传递也是“一对一” 方式。网络营销中消费者直接参与生产和流通的全过程不管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都需要利用中间商形成分销渠道和分销体系。网络作为信息有效的沟通渠道,它可以成为有形产品的销售、软件下载和远 程服务的载体。7判断一个渠道方案的好坏的标准是其能否导致较高的销售额和较低的成本。

8双道法是指企业同时采用网络直接销售渠道和间接销售渠道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渠道策略。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是网络营销产生的技术基础。与传统营销管理一样,网络营销计划同样要先明确其营销目标。营销活动只能被动地受制于环境的影响,因而营销管理者在不利的营销环境面前可以说是无能为力。12用户使用微信产品,从消费者的动机角度讲,属于需求动机的聚集。

三、名词解释网络营销2 网络营销战略3 网络营销计划4网络目标市场

5网络营销产品6网络营销调研7网络营销市场定位8差别定价

四简答题网络营销计划的内容。2 网络营销计划的步骤。

3网络市场细分应遵循哪些原则?4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5网络营销战略的主要内容6阐述影响定价的因素有哪些?

7阐述网络营销中免费产品的特性。8阐述网络营销中渠道商有哪些?

9阐述网络分销渠道与传统分销渠道的区别。10阐述渗透性定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2

问题 1

需要评分

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优化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2)结构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4)相关性原则

问题 2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确保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2)有利于企业制定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3)更好地控制人工成本

(4)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5)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问题 3

简述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过程。

(1)组织付酬原则与政策的制定。

(2)工作分析。

(3)工作评价。

(4)工资结构设计。

(5)工资状况调查及数据收集。

(6)工资分级与定薪。

(7)工资制度的执行控制与调整。

问题 4

简述几种常见的面试错误。

(1)第一印象效应;

(2)强调申请人的负面信息;

(3)主考官不熟悉工作;

(4)招聘压力;

(5)对比效应;

(6)权重错置;

(7)特殊招聘方式的影响;

(8)非语言行为的影响;

(9)自我对比的影响。

问题 5

简述在制定职业发展计划的时候应当遵守哪些原则?

1)清晰性原则;

2)挑战性原则;

3)变动性原则;

4)一致性原则;

5)激励性原则;

6)合作性原则;

7)全程原则;

8)量化清晰原则;

9)实际原则;

10)可评量原则。

问题 6

平衡记分卡有何优点?、克服财务评估方法的短期行为;、是整个组织行动一致,服务于战略目标;、能有效地将组织的战略转化为组织各层的绩效指标和行动;、有利于各级员工对组织目标和战略的沟通和理解;、有利于组织和员工的学习成长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实现组织长远发展;、通过实施 BSC,提高组织整体管理水平。

问题 7

结构化面试

结构化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它指面试前就面试所涉及的内容、试题评分标准、评分方法、分数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的结构化涉及的面试方式。结构化面试的一项主要要求是对报考相同职位的应试者,应测试相同的面试题目,使用相同的评价标准。考官根据应试者的应答表现,对其相关能力素质作出相应的评价。其特点如下:

1、面试问题多样化。面试问题应围绕职位要求进行拟定,可以包括对职位要求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也可以包括应试者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可以让应试者对某一问题发表见解或阐述自己的观点。

2、面试要素结构化。根据面试要求,确定面试要素,并对各要素分配相应权重(如附表所示)。同时,在每一面试题目后,给出该题测评要素(或考察要点),并给出答题要点(或参考答案),供考官评分时参考。

3、评分标准结构化。具体体现在与面试试题相配套的面试评价表上。如附表所示,表?quot;观察要点“是对每一测评要素的描述;”权重“是该要素的水平刻度;”评分标准"是观察要点标准与水平刻度的对应关系,是每个测评要素不同表现的量化评分指标。

4、考官结构化。一般考官为5-9名,依据用人岗位需要,按专业、职务、年龄及性别按一定比例科学化配置,其中设主考官一名,具体负责向应试者提问并总体把握面试的进程。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3

得 2 分,满分 2 分

首先提出“经济法”这一概念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挥着其基础性的调节作用。

答案

所选答案:

D、市场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3()被认为是现代反垄断法之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答案

所选答案:

A、《谢尔曼法》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4 提出经济法是“()”的初衷是为了否定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答案

所选答案:

B、综合经济法说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5 直接赋予经济规则以法律效力,这意味着经济法具有()

答案

所选答案:

A、专业性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6 答案()原则是经济法反映社会化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理念的一项核心的、基础性的原则。

所选答案:

C、维护公平竞争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7 经济法的地位是指经济法在()中的地位。

答案

所选答案:

D、法的体系

 问题 8

得 2 分,满分 2 分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经济法与行政法是两个不同的部门法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9 决定经济法体系结构的因素是()

答案

所选答案:

C、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特定经济关系的结构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0 答案()是指狭义的经济立法,也即作为部门法的经济法的创制活动,与民事立法、行政立法、刑事立法等并列。

所选答案:

A、经济法的制定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1 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的参加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企业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2 下列哪一项不是经济法律关系的要素?()

答案

所选答案:

D、事实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3 作为经济法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经济管理机关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4()是责权利效相统一原则在经济法的各项制度中的具体体现和保障。

答案

所选答案:

A、经济责任制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5()不是经济管理主体。

答案

所选答案:

D、国有企业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6 答案()是依法设立的,从事经营性活动并具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法律人格的组织。

所选答案:

B、企业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7 企业的内在动力源于个人对()的追求。

答案

所选答案:

A、自身利益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8 答案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以其()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所选答案:

B、出资额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19 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的相互制衡的机制,被称为()。

答案

所选答案:

B、公司治理结构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0 答案 对企业或其他主体进入某领域或地方的市场从事活动施加限制或禁止的规制或制度是指()

所选答案:

D、市场准入

 问题 21

得 2 分,满分 2 分

答案 根据特别法、专门法规或行政命令设立企业,或由国家领导人特许设立企业是指()

所选答案:

B、特许主义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2 我国企业破产的应该由()依法组织清算。

答案

所选答案:

A、人民法院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3 以下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所选答案:

C、企业名称中可以含有政党名称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4 企业成立后,满()未开始经营活动或者停止经营活动满()的,视同歇业,由登记机关依法予以注销。

答案

所选答案:

B、6个月,1年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5 以下属于特殊企业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6 中国进出口银行实行()制。

答案

所选答案:

C、行长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7 国有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代表国家行使企业财产的所 有权。

答案 所选答案:

C、国务院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8 股东会通过()的方式行使职权。

答案

所选答案:

C、股东开会合议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29 农村社区性合作组织的前身是()

答案

所选答案:

A、生产大队

得 2 分,满分 2 分  问题 30 答案 农村社区合作组织因各种原因解散的,其偿还了税收、债务和集资股金后剩余的财产,属()所有。

所选答案:

D、社区集体

得 4 分,满分 4 分  问题 31 改革开放以来曾经出现的()等失控现象,证明了不能片面否定国家之手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

所选答案:

A、市场无序

B、通货膨胀

C、对国有资产管理放任自流

D、对国企放任自流

 问题 32

得 4 分,满分 4 分

经济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哪些?()

答案

所选答案:

A、经济性

B、综合性

C、政策性

D、政府主导性

 问题 33

得 4 分,满分 4 分

法的体系()

答案

所选答案:

A、不同于法学体系

B、不同于法学教材体系

C、不同于法学课程体系

 问题 34

得 4 分,满分 4 分

经济法实施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答案

所选答案:

A、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

B、打破市场封锁、制止不正当竞争,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C、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D、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维护社会稳定

 问题 35

得 4 分,满分 4 分

经济责任制的意义有()

答案

所选答案:

A、有利于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水平

B、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

C、有利于市场经济有序运行

D、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 问题 36 特殊经济责任制适用于()

答案

所选答案:

A、承包

B、租赁经营

C、公有主体同其股东之间以协议明确权利义务的

D、公有主体同其董事之间以协议明确权利义务的

 问题 37 国家经济管理主体的法定性体现在()

答案

所选答案:

B、机构法定

C、权责法定

D、程序法定

 问题 38 设立公司必须依照公司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具有约束力。答案

所选答案:

A、监事

B、股东

C、董事

得 4 分,满分 4 分

得 4 分,满分 4 分

得 4 分,满分 4 分

D、经理

 问题 39 市场准入的特征有()

答案

所选答案:

A、市场准入是一种市场壁垒

D、市场准入具有“门槛性”

 问题 40 我国以下哪些企业一般不设股东会?()答案

所选答案:

C、外商投资的有限公司

D、国有独资公司

得 4 分,满分 4 分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4

提示: 市场营销学主要是研究市场供求和市场机制。5.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小题,共25.0分)下列关于差异性营销策略说法正确的是()。1.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会增加成本 A.差异性营销策略的应变能力差 B.差异性营销策略的规模经济好

C.差异性营销策略适用于多品种生产企业

D.实行差异性营销策略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下列市场细分行为中,运用地理细分变量来细分消费者市场的有()。2.根据城乡差异,将市场分为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

A.根据消费者的收入,将市场分为高收入、中收入和低收入三个子市场 B.根据年龄不同,将市场分为老年人、青年人和儿童市场 C.根据消费者使用状况不同,将市场分为现有使用者和潜在购买者市场

D.根据气候条件不同,将国内市场分为北方市场和南方市场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包括()。3.社会和文化因素 A.政治因素 B.心理因素 C.技术因素 D.个人因素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C;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属于宏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内容的有()。4.公众 A.经济环境 B.人口环境 C.科学技术环境 D.竞争者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C;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下列关于市场经营观描述正确的是()。5.产品观念属于传统营销观念 A.现代营销观念是以生产者为中心 B.传统营销观念的起点是市场 C.现代营销观念是以消费者为中心 D.社会市场营销观念强调顾客、企业、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

E.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D;E;]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6.三、单项选择题(共

10道小题,共50.0分)企业若采取迎头定位策略则意味着()。1.能够迅速在市场上立足 A.成功机率高 B.减小市场竞争风险 C.增大市场竞争风险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企业为整个市场设计生产单一产品,实行单一的市场营销方案和策略,满足绝大多 2.数顾客的需要,这种策略是()。集中性市场策略 A.混合性市场策略 B.差异性市场策略 C.无差异性市场策略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企业有选择地进入几个不同的细分市场,为不同的顾客群提供不同性能的同类产品,3.这种方式是()。产品专业化 A.市场专业化 B.选择专业化 C.全面涵盖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中秋节、情人节等节日即将来临的时候,许多商家都大做广告,以促销自己的产 4.品。他们对市场进行细分的方法是()。地理细分 A.人口细分 B.心理细分 C.行为细分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消费者为了物色适当的物品,在购买前往往要去许多家商店了解和比较商品的花色、5.式样、质量、价格等的消费品,叫做()。便利品 A.特殊品 B.选购品 C.非渴求品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C;]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中国人的口味大体上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这是一种()现象。6.地域亚文化 A.种族亚文化 B.宗教亚文化 C.民族亚文化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诸因素中,属于个人因素的是()。7.动机 A.家庭 B.态度

C.经济状况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个人收入中扣除直接负担的各项税款、非税性负担、维持生活所必须的支出后的余 8.额被称为()。人均个人收入 A.人均国民收入 B.个人可支配收入 C.个人可自由支配收入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D;]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根据恩格尔定律,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该国家或地区的生活水平()。9.提高 A.下降 B.不变 C.不能确定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A;] 得分: [5] 试题分值: 5.0 提示: 强调“以质取胜”的经营观念属于()观念。10.生产 A.产品 B.推销 C.社会营销 D.知识点: 第一次阶段作业 学生答案: [B;]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

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

2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本身,这

一标准称为(A)

A.无偏性B.一致性C.有效性D.准确性

3能够测定变量之间相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方法是(C)

A.相关表B.相关图C.相关系数D.定性分析

4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

5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

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6抽样调查的特点是(ABCD)

A.由推算认识总体的一种方法B.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

C.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D.可以计算,但不能控制抽样误差

E.可以计算并控制抽样误差

7用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所谓优良估计的标准有(BCD)

A.客观性B.无偏性C.一致性D.有效性

8标准差(CE)

A.表明总体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B.反映总体单位的一般水平

C.反映总体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D.反映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E.反映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9在抽样平均误差一定条件下(AD)

A.扩大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缩小极限误差,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C.扩大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只能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E.扩大或缩小极限误差与推断的可靠程度无关

10总体参数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是(BDE)

A.样本单位数B.样本指标C.全及指标D.抽样误差范围

E.抽样估计的置信度

11简单随机抽样(ACDE)

A.试用于总体各单位呈均匀分布的总体

B.适用于总体各单位标志变异较大的总体

C.在抽样之前要求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

D.最符合随机原则

E.是各种抽样组织形式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一种形式

12抽样调查方式的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CDE)

A.全面性B.经济性C.时效性D.准确性E.灵活性

13抽样估计中的抽样误差(ACE)

A.是不可以避免要产生的B.是可以通过改进调查方式来消除的C.是可以事先计算出来的D.只能在调查结束后才能计算的E.其大小是可能控制的四、计算题(第15小题5分,其余每小题10分,共35分)

(注意:请写出详细解题过程)

14某企业甲、乙两上生产车间,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为65件,标准差为11件,乙车间工人日加零件数资料如下:日加工零件数(件)工人人数60以下60—70 70—80 80—90 90—100;5 9 12 14 10;要求:计算乙车间工人加零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并比较甲、乙两个车间哪个车间的平均日产量更具代表性。(注意:要有解题过程)解:(1)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平均数:

(55*5+65*9+75*12+85*14+95*10)/(5+9+12+14+10)=78(件)

(2)乙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的标准差:

平均数=(5+9+12+14+10)/5=10;

标准差=12.53(件)

(3)Vσ甲=11/65 =0.169

Vσ乙= 12.53/78=0.161

因为0.169>0.161,所以乙车间工人的平均日加工零件数更具代表性

15从某年级1600名学生中按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40名学生,对基础理论课的考

试成绩进行检查,样本标准差10分,试计算在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两种方法下平均成绩的抽样平均误差(注意:要有解题过程)

解:重复抽样平均误差Ux=10/根号40=1.581(分)

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Ux=根号(102/40*(1-40/1600)=1.561(分)

16某地区人口数从1990年起每年以9‰的增长率增长截止1995年人口数为2100万,该地区199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700斤,到1995年人均粮食产量达到800斤。要求: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注意:要有解题过程)

解:(1)1990年人口数为:2100(10.009)521001.0462007.6(万)

(2)1995年粮食总产量为:800*2100=16800001990年粮食总产量为:700*2007.6=1405320

(3)1995--1990平均增长量=(1680000-1405320)/5=2468.6(亿元)

(4)计算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

an

a***1.0364103.64%xn平均增长速度:x1103.64%13.64%

即: 该地区粮食总产量平均增长速度为3.64%.17某农场进行小麦产量的抽样调查,该农场小麦播种面积为10000亩,采用不重复的简单随机抽样从中选100亩作为样本,进行实割实测,得到样本的平均亩产量为400千克,样本标准差为12千克。求样本平均平均误差。以及在95.45%的概率保证下,该农场的平均产量范围大概是多少?(注意:要有解题过程)

解:

(1)xn2(1nN)122(110010000)1.19(千克)

10000亩小麦的平均100(2)若以概率95.45%(t2)保证,该农场

亩产量的可能范围为:

Xx

(3)若以概率x40021.19397.62402.38(3)保证,该农场千克)99.73%(t10000亩小麦的平均

亩产量的可能范围为:

2024上半年网络营销第一次作业 篇6

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特朗普制:特朗普制是本世纪50年代出现于美国的一种综合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育学教授伊德?特朗普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首先,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大班进行集体教学,然后在15~20人组成的小班里开展研究讨论,最后由学生个人进行自学、研习、作业。这种形式把教学时间进行了划分,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自学占40%。

3、课堂管理

答: 课堂管理是建立适宜课堂环境、保持课堂互动、促进课堂生长的历程。其中,建立适宜课堂环境是课堂管理的基本前提,保持课堂互动是课堂管理的衡量尺度。促进课堂生长是课堂管理的最终目标。4.非指导性教学

罗杰斯倡导的“非指导性”,其含义应是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带有“较多的不明示性、间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非指导”是罗杰斯用来表示与传统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相区别的新概念,不是“不指导”,而是“不明确的指导”,即要讲究指导的艺术。“非指导性”教学的目标在于促进学习。其基本目标是帮助学生达到更大程度的个人的统合、有效性和现实的自我鉴定。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创造一种学习环境,以利于激发、考核和评价种种新出现的知觉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他们自己的需要和价值,以便能有效地指导他们自己的教育决策。

简答:

1.简述杜威的教育思想(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2)教育无目的论(3)“学校即社会”(4)教学论(5)道德教育论

2、简述潜在课程的特点

答:潜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①影响因素的弥散性。

②实施过程的潜在性。

③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④学习结果的非学术性。

3、简述教学过程的规律

答: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本质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稳定性、必然性。教学规律是制订教学原则,选择和运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

主要包括四条规律。

a、简捷律。教学必须以间接知识为主,使间接知识和直接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简捷地获得较完全的知识。使学生避免重复前人的错误和曲折,最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攀登新的科学高峰。

b、育人律。在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和影响。所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

接受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说在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总是对学生的思想感情、立场观点、意志性格、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一定的品德和思想教育。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质,言谈举止,无不对学生发生感染,薰陶和潜移默化的

教育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教师应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c、发展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使学生在智力、体力、审病美能力、劳动能力

以及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辩证统一

的,单纯抓知识的传授或只重能力发展都是片面的。(不要象有些人说的,课改了,注重能力的培养,要淡化知识的传授。)智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

不可缺少的条件。无必备的知识,智力、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知识多,并不意味

着能力强,其转化为能力需要实践的锻炼等条件。

d、二主律。在教和学的统一活动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去认识和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是对主体的导,而主体却是主导下的主体。4.简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只有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才能成为一门科学。在他看来,实践哲学即伦理学和心理学应是教育学的基础,他说:“教育作为一种科学,是以实践哲学与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指明目的,后者指明途径、手段以及对教育成就的阻碍”。在他看来,教育目的可分为两部分,即“选择的目的与道德的目的”。选择的目的又称“可能的目的”,它是指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以便其将来选择职业。赫尔巴特认为,培养和发展儿童多方面能力和兴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论述题

1、谈知识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答:

(一)知识经济对宏观层次教育价值的影响

宏观层次教育价值表明的是教育与人类社会及个体发展的关系,它具体表现为教育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之间的价值关系两种类型。一方面,知识经济提升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价值,知识与社会、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联系。社会拥有知识,才能提

高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个人拥有知识,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知识的价值不再是抽象的观念,而是实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是实在的综合国力。这就加强了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对知识的需求。教育是生产知识、传播知识、满足社会与个体对知识需求的重要途径。因而,教育的价值也就得到提升。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提出了普遍提高人们智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也就加强了个体主体对自身智力发展的需求。教育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其价值也同样得到提升。在宏观层面上教育价值的提升,反映到教育实践中,则表现为教育将普遍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会重视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不一定是正规的学校教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主要选择,教育战略地位观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由于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中对人们的智力要求是不同的,因而,教育的发展将会出现明显的分化。与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相适应,教育将更加专门化,强调英才教育,重视天才的培养。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相适应,教育将更加全民化,注重教育的普及。由于知识的生产和使用的目的都是为了经济利益。因而,教育的专门化和全民化都将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紧密联系。但是,知识所提升的主要是知识的经济价值,对人们智力发展水平的要求也是为了最终取得经济利益。追求经济利益是知识经济的本性。因而,在宏观的教育价值层面上,就社会主体而言,它实际强调的是教育的经济价值;就个体主体而言,它实际强调的是教育的生存价值。这反映到教育实践上就可能会出现两种片面性。其一,片面强调教育的经济属性,如片面追求教育的经济利益或片面强调能获取经济利益的知识的生产和传授,而淡化(忽视)教育的政治、文化等属性,从而有可能使教育在知识经济的旗帜下走上片面性;其二,强调个人为了经济目的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作为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高低与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知识创新依赖于人的创新的素质。但是,并不是人的任何素质都能带来经济利益。因此,在追求最佳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就不符合经济利益的原则。这就有可能促使人们把有限的教育资源仅仅用于与经济有关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的其他素质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对微观层次教育价值的影响

教育价值的微观层次表明的是教育系统内部的人与人和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体现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为主客体的价值关系。在这个关系中,学生作为价值主体的一方面是更为主要的,可以说,在微观层面上,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的发展。因而,在学生成为价值主体的关系中,知识经济的两个变化将会转化为学生主体对新知识的追求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教育者要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这种需要,就必须更新观念,不断地掌握新知识,发展自己的智力水平,提高自身的修养。反映到教育实践中,未来的教育者将成为一个学者、研究者与教育者三结合的新形象。终身学习、不断创新成为未来教育者的基本信念;不断地学习、研究以实现自我更新,将成为教育者的一项日常活动。

在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上,知识经济对于作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内容会产生深刻的影响。知识经济强调知识的生产和使用,强调工艺性的、可操作的知识,这就带来了两个直接的结果:一方面是知识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知识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知识迅速陈旧过时,任何一种新知识如果不及时投入运用,而象以往那样作为“祖传秘方”保存,那么它很快就会被其他的更新的知识所取代,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生命力。这样就导致了两种教育影响。其一,要求不断地更新教育内容和课程设置,更新表现教育内容的载体和方式。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甚至是迅速更新,将会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教育在自身的发展中面临着更为紧迫的稳定与更新的价值选择,人们将改变以往在稳定中寻求教育发展的观念,而趋向于更新的价值追求,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发展。教育更新与教育发展在一

定意义上成为同义语。其二,在过量的信息面前,教育内容也可能面临无所适从的困境。教师与学生在各种信息中疲于奔命,使得教育的方法难以探索,教育的科学性和规律性难以保证。因而,教育内容的选择、课程的改革仍将是教育改革中的关键和难题。

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二次作业2011年秋招生

没得题

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三次作业2011年秋招生

一、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2.探究学习

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3.个案研究法

是指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也称为案例研究法。

4.《大教学论》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所著《大教学论》(《GreatDidacticofComenius》)(1632)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副题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共三十三章。大教学论重点阐释了教学理论问题。

二、简答

1.简述转化后进生的方法(1)正确认识后进生 教育要有一颗平常心。正确的学生观对平常心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体,有其自身的个性,所以我们应该承认其差异性、多样性,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塑造学生。同一班级里的学生,有的品学兼优,有的学生成绩差,有的思想品德差,有的品学兼差,这是客观事实。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最明显的差异不是在智力上, 而是在学习积极性和努力程度上,学生思想品德主要靠用教育的有效手段来诱导和强化。教师要用全面的观点去评价后进生。评价一个学生要从总体出发。既要看到

优点,又不忽略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的学生才是正常的学生。可见,后进生的学习和思想品德差应主要用教育教学的艺术手段来解决。

(2)教师要善于赏识学生。

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是渴望得到赏识。成年人,只要别人给自己投来赏识的目光,心里就会有愉悦感。成人需要赏识,学生更是如此。从生命科学角度看,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但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自卑情结,他们的潜能需要激活。赏识教育的奥秘就是让学生觉醒,推掉自卑的巨石。赏识后进生就是赏识学生的优点、长处,哪怕是点滴进步也要大加表扬,让他感到老师是注意他的,而且也很关心他,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好比学生的成长是场“球赛”,教师不应仅做挑剔的裁判,更应该做热情的啦啦队员,时刻为学生鼓掌、欢呼,给他们无穷的信心和力量。用“肯定的评定”式的鼓励语言与学生对话。我们不应为批评后进生才找他们谈话,可以在劳动中、玩乐中、漫步中用肯定的言语平等地、自然地与学生谈心, “我觉得你在„„了不起”“你正在改正欺负小同学的行为,这很好”“你学习„„学科真努力等”。把一些批评,劝说的意思化为肯定的评定语言。“润物细无声”似的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3)激励后进生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由于后进生在学习方面不及优生,品德方面又自惭形秽,所以他们缺乏自信心,极易于自我贬低。许多教师却意识不到这一点, 因而总是倾向于对后进生表示出很低的期望,这就挫伤了后进生极脆弱的自尊感。

我们应当象苏霍姆林斯基那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后进生的禀性、兴趣、爱好和特长, 为他们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让他们感到自己暂时的落后并不是“一种不幸”, 不是“低人一等”,而是自己从教师帮助,激励下所取得的进步中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从自己细微的进步中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后进生是相对的,只要我们在思想上不放弃,因人因事相机诱导,以真诚深挚的爱唤起后进生的自尊,自强, 就会获得转化后进生的最佳效果。(4)抓反复,反复抓

后进生转化要”温水泡茶慢慢浓“。尽管后进生转化中有进步,但由于其思想品德素质、学业基础的提高还要有一个过程,有时在转化中因外界因素干扰和心理情绪波动而出现反复时,也不应心灰意冷,要及时找出”复病“原因。这样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转化工作才有成效。

总之,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教师必须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有爱心,有耐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把后进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2.简述教师应当具备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树立新型的人才观。长期以来我们广大教师所形成的人才观过分强调共性,往往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去要求所有学生,采取“划一主义”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人才观的存在不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更难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为此,教师必须破除这种观念,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一方面,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提供广阔的生活空间、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可靠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把创造性、创新精神作为衡量、培养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勇于进取、敢于开拓、大胆创新。

其次,教师要改革教学的传统观念。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是传统教学观与现代教学观的根本区别之一。传统教学观认为,对知识记得越牢固越好,并把

知识作为一成不变的绝对真理来掌握,致使学生的学习没有积极性,其创造性、创新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培养,长期下去就会受到压抑和扼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创新人才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现代的教学观,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教学把学生身上蕴涵的创造潜能开发出来。

再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师生间是一种垂直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处在被动接受教育的地位。在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基础上是不可能有师生间平等的交流的,也不可能有在平等基础上所进行的对科学知识的探讨。学生在这种情形中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久而久之,学生的创造性被扼杀,不但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就连健康的人格发展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的创新能力的高度要求,教师就应当有目的、有意识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教师要形成尊重学生的良好教风,在教育工作中要真正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等,决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能讽刺、挖苦、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主动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想、看法、意见、思维等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

最后,教师要用探索、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正确而恰当地运用探索、研究、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对人才创造性的要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既要注意给学生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他们的疑问;又要引导好学生的思维过程,鼓励他们大胆地提问,富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教育的导向功能指的是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它为整个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2)选择功能。教育目的决定了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目的决定了对人的素质要求上的选择。(3)激励功能。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它立足现实并指向未来,具有一定的理想性,这决定了教育目的所具有的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是检验、衡量、评价全部教育活动最终结果的依据和标准。(5)协调功能。在教育活动内部,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更呈现为一种多层次、多种类的复杂系统。为了在教育者身上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素质,应该把如上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使之形成一种合力。4.简述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答:布鲁纳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现实世界的模式,学生可以借此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这个模式涉及储存信息的内部系统,而信息是通过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的。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强调知识结构的重要性。认为知识结构就是某一学科领域的基本观念,它不仅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懂得基本原理可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适于迁移;能够缩小知识间的初、高级水平层次的间隙。布鲁纳认为,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三、论述

1、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从广义上说,教育是环境的一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

了它的特殊地位,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它能根据一定的社会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全面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第二,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它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的秩序,把人的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时间和空间全部地投入到可控的程序之内,使教育、教学得以顺利地进行。同时,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这些内容既考虑了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这样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率和高质量。第三,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它是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又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因而,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要有效。第四,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的遗传素质向有利于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教师通过有意识地鼓励神经类型弱、反应迟缓、胆怯、积极主动性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经常回答提问,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变得活泼、主动。第五,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它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因素。学校可以把学生组织起来开展有教育意义的集体活动,以使他们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可见,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有人提出了”教育万能论”的观点,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教育决定的。17世纪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18世纪德国的思想家康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把教育视为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就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因为人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由教育决定的,而是各种条件综合作用和人的多方面的实践活动的结果。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只是相比较而言的。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如果没有遗传为之提供相应的生理前提,没有环境的积极配合,没有社会发展作为物质基础,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育要发挥它的主导作用也是。

西南大学教育学第四次作业2011年秋招生

一、名词解释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2.校本管理 “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学校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

3.课程

“课程”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首先涉及到对学校教育内容的组织。其次,课程也涉及到

对预定的教育标准或目标、预期的教学结果的系统规定。再次,课程还涉及到对学校教学、教育活动的总体构思和初步设计。据此,可以将课程定义为:课程是对学校教育内容、标准和进程的总体安排。其最重要的特征是“计划性”或“方案性”即给教学、教育活动提供方案。

作为方案,课程是学校各类教学、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或“蓝图”,各类教学、教育活动则是

课程的实施或具体执行。

4.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目的的结构

答:教育目的的结构即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目的,它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反映了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身心素质所做出的规定。具体言之即是规定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第二部分即对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这部分指明了教育所培养的人应当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应当符合什么阶级的利益,也即是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

2、简述班主任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理各种偶发事件的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敏锐的观察力。(2)循循善诱,因势利导。

(3)灵活果断,随机应变。(4)方式多样,对症下药。(5)实事求是,掌握分寸。3.简述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一)教育学的产生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随着人们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日益丰富,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些经验,就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伴随着教育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概括,教育思想和理论不断发展,就开始有了教育学的产生。

教育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1)萌发期.时间大致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十七世纪初叶)人类开始了最早期的教育认识活动。

(2)创立期.从欧洲的文艺复兴以来,在西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的繁荣,教育有了相应的发展。

(二)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这一时期也可称为教育学的多元化时代。从十九世纪中叶起,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更为多样,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甚至一些如数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也都成为研究教育的视角和方法。有关教育学的各种流派纷呈,并逐渐分化出许多二级学科,如德育理论、教学理论、美育、课程论等,这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逐渐走向成熟。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创建阶段(2)教育学的多元化时代

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功能是指教育评价活动本身所具有的能引起评价对象变化的作用和能力。它通过教育评价活动与结果,作用于评价对象而体现出来。其功能的内容取决于评价活动的结构及运行机制。表现为:

1、诊断功能

2、指导功能

3、激励功能

4、导向功能

三、论述

1.结合现实试论述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影响

答: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观产生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包括:教育自身的可持续

发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三层。

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通过教育立法,促进教育持续、稳定、平衡、协调地发展。包括完成教育立法、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规划、选择科学的教育指导思想、确定

可行的教育培养目标、建构合理的建议结构体系、安排合理的教育内容、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教育过程实施依法治教等方面。

学校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教育---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要围绕学生的发展而进行

设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轴,根据学生可持续发展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特别是使得学生能够

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享受、学会工作、学会交往、学会做事;通过教育使得学生

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发展自己;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全面的发展

基础,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使得学生能够为适应职业的需要、享受生活的需要

而不断地学习。

社会要个体可持续发展而推进教育终身化---学校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通过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才是促进人类个体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西南大学教育学第一次作业2011年秋招生

一、名词解释 1.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根据国家性质和法律建立起来的教育机构系统和教育规范系统的总称。2.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学生的主动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为主来安排有关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一种课程类型。

3.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

循序渐进与适度超前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教学内容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有次序有步骤的进行,并且尽可能快速的促进学生身心不断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4.班级授课制

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固定的班级,教师根据统一规定的课程、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对全班学生进行集体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也叫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具有学生固定、教师固定、内容固定、时间固定、场所固定等特点。

二、简答

1、简述新课程的主要特征

答:新课程不仅在目标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人格的健全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明确的强调,而且在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实施方式的安排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建构方面,作了很大的调整,为新的课程目标的实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了实现的基本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其主要特征有:

<1> 课程内容的生成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多方面进行了变革,随着课程制度由专注走向分散,课程内容也从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

<2> 课程实施的可行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转变教学观念上有了重大突破,把教学看成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的新颖性和灵活性,要求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强实际运用的训练等,教学场所由课堂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扩展。

<3> 课程评价的发展性:在新课改中,首先在评价的价值取向上从只考虑目标取向转变为强调过程取向。其次,评价方式的改变顺应了当前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4> 课程资源的广泛性: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它不仅是教材,也不仅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生活、学校、社会、自然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它弥散在学校内外的方方面面。

2、简述《学记》中所涉及的教育教学原则 答:《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主要教学原则有: <1> 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预”,即事先估计到学生可能产生的种种不良倾向,预先采取预防措施。<2>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即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学生适时而学,教师要适时而教。否则就会“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学”。<3>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即教学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4> 学习观摩原则:“相关而善之谓摩”,即学习中要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集体中学习。

<5> 长善救失原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即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6> 启发诱导原则:“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学要注重启发,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死记硬背 <7> 藏息相辅原则:“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是说既有计划的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和自习,有张有弛

3、简述教育属性的内容 答:A:教育的永恒性

B:教育的生产性

C:教育的活动性

D:教育的继承性

4、简述合理的课程结构应具有的基本特征

答:(1).客观性 课程结构是课程设计者根据一定原理设计出来的,它属于一种人工结构。但课程结构并不是课程设计者主观臆造的产物,而是具有客观性。

首先,课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其内容来源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其次,课程内容各要素、各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反映的是科学知识间的关系、各种社会生活经验的结构关系以及不同学习活动间的结构关系。课程发展的历史表明,学校课程结构的演变往往是科学结构演变的结果,不同社会历史时期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构成关系的改变也往往导致学校课程的结构性改变。

再次,人们在设计课程结构时必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习规律,而这两者是一种客观存在物。不同历史时期儿童往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要求,因而,课程结构必然带上时代的特点。

(2)有序性

有序性是描述客观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范畴,指事物内部的要素和事物之间有规则的联系和转化。课程结构的有序性就是指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的有规则性。课程结构的有序性首先表现为“空间序”,即从横向上看,课程内部各成分的空间构成是有规则的。课程结构的有序性还表现为“时间序”。学校课程的展开和实施是一个依次递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课程内部各成分、各要素的呈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时间序和空间序结合在一起构成时空序,它们共同说明课程结构规则性和顺序性特点,是课程结构存在的基本方式。良好的课程结构都应具备一定的有序性。

(3).可转换性

课程结构具有转换性。这种转换性就是课程内部各要素间的构成关系能依地区、学校和学生等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调整的属性,正是由于这种转换,中小学课程也能因地制宜,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

(4).可度量性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有可度量性。分析学校课程的结构可以从考察以下几方面各种比例入手:⑴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例关系;⑵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关系;⑶学科课程内部工具类课程、人文类课程、自然类课程和体艺课程之间及其内部各具体科目间的比例关系;⑷活动课程内各类活动项目间的数量关系等等

三、论述

1、结合工作现实评述教育的功能

答:无论是从历史,还是从现实看,教育之所以成为人类社会所必须的活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两大基本功能。

(一)教育具有影响社会发展的功能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依赖于两种最基本的生产,一是社会物质生产,二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这两类生产都离不开教育。一般来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是人类延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工具,是架在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具有起着整个社会的不断“扩大再生产”的作用。

(2)教育的社会功能还表现在沟通社会各方面、世界各国的横向联系上。

(3)在阶级社会中,教育还有着有利于统治阶级地位的巩固和加强上。

(二)具有影响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诸方面都可能产生影响,从人类发展的总体来看,教育的影响是正向的,具有促进作用,从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或个体来看,教育的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教育对社会个体来说具有功利的价值。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可以通过教育来改变自己的

职业、社会地位、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

上一篇:钟爱情诗歌下一篇:银行支行储蓄存款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