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学习各章小结

2024-08-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lc学习各章小结(精选3篇)

plc学习各章小结 篇1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Excel 2000中的基本概念。

 学会启动和关闭Excel 2000。

 了解Excel 2000界面。

 学会管理Excel 2000文件——工作簿。

本章小结:

本章本章中主要介绍了Excel 2000的基本概念、界面构成和对工作簿的管理。这部分内容实际上与本书第1章的内容比较类似,相信读者对这些操作都比较熟悉,所以就介绍得比较简单。

本章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区分工作簿、工作表和单元格的概念。因为Excel常被用于制作工作表格,所以要特别注意备份和保密。读者要注意学习备份工作簿、给工作簿加密以及设置以只读方式打开工作簿文件等操作。

第九章 管理工作表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如何在Excel 2000中导入文本文件。

 学会管理工作表,主要是学习对工作表进行选择、修改、插入、移动、复制和删除等操作。

本章小结:

本章在开始时,学习了将文本文件导入Excel 2000,这个操作常用于从文本文件中摘取表格。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在工作簿中对工作表进行操作,包括选择工作表、修改工作表的名称、插入工作表和删除工作表等。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工作表的移动和复制,包括在同一工作簿中移动和复制工作表,以及在不同工作簿间移动和复制工作表。

第十章 管理单元格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单元格的命名规则。

 学会选择单元格。

 学会添加、删除、合并单元格。

 学会设置行高和列宽。

 学会编辑单元格内容。

 学会设置单元格格式。

本章小结:

本章中主要介绍了如何管理和编辑单元格。实际上很多编辑单元格内容和设置单元格

格式的功能可以用【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中的按钮实现。Excel 2000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与Word 2000中的工具栏非常相似,按钮功能也基本相同,所以在本章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工具栏的功能,读者在学习时可以自己练习一下。

本章最后还介绍了冻结窗口的功能,这一功能在实际工作中非常有用,应切实掌握。第十一章 公式和函数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在Excel 2000中单元格引用的规则和格式。

 学会使用公式进行计算。

 学会使用函数进行计算。

 学会审核引用单元格和从属单元格。

 学会链接不同工作表间的单元格。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学习了在Excel 2000中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在学习本章时,要注意区分几方面内容的格式和用法。首先是区分单元格引用方式的不同,其次要区分公式和函数的不同,还要区分在同一工作表、在同一工作簿的不同工作表以及在不同工作簿的工作表间引用单元格有什么不同。最后要学会在使用公式和函数进行计算后,如何审核引用的内容是否正确。

第十二章 数据管理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对数据库进行管理,包括对数据库中的记录进行添加、删除、编辑修改和查看等操作。

 学会对无序的数据记录进行排序。

 学会在数据清单中查询记录,包括在数据库中查询和利用自动筛选及高级筛选方式进行查询。

 学会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

 学会制作数据透视表。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学习了对数据的管理,学习了如何在数据库中对记录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还学习了对无序记录进行排序的方法以及在数据清单中查询特定记录的方法。最后学习了数据的分类汇总和创建数据透视表。

本章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读者在学习时一定要注意书中概念和提示部分的介绍,每项功能都要彻底了解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对于数据透视表部分只要能一步步地从数据清单创建出数据透视表就可以了。

第十三章 图表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根据表格创建图表。主要是学习利用菜单命令创建图表、利用【图表】工具栏按钮创建图表和利用快捷键创建图表。

 学会修改图表。主要是利用菜单命令和【图表】工具栏对图表的外观、对象、文字等进行修改。

 学会在图表中根据表格的变化添加或删除分类和系列。

本章小结:

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图表的建立和编辑修改。使用图表可以更直观地表现一组和几组数据的对比效果或发展趋势,还可以使枯燥的数据表格变得美观和有趣。但是图表在精确性上远不及表格,特别是对于大型表格和复杂表格,图表就有较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适当地将表格与图表结合使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工作表和图表中还可以插入各种图形、剪贴、图片和文本框等,对表格和图表进行美化或特殊标注。插入这些对象的操作与在Word 2000中的插入操作相同,本书中就不再重复介绍了,读者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在Excel 2000中进行这些插入操作。

第十四章 页面设置和打印

本章学习目标:

 学会对工作表和工作簿进行页面设置。

 学会设置打印区域。

 学会打印预览,并在预览过程中重新调整页面设置。

 学会打印工作表和工作簿。

本章小结:

微机原理各章知识要点、小结 篇2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

本章知识要点:

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组成。然后对计算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3种不同的总线结构。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概念,区别和联系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为冯〃诺伊曼结构。

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等5部分组成。

 微型计算机中的软硬件概念、分类、联系以及区别。

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配置、系统软件配置、性价比等。

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第二章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本章知识要点:

 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 计算机中带符号数与小数点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常用码制。本章小结:

本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重点讲述了二、八、十、十六进制数的相关概念及各类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机器内部表示以及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等内容。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掌握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特点。

 熟悉原码、反码、补码等各类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理解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 掌握各种BCD码的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循环码和余3码的表示方法。

1/7  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运用字符的ASCII码表示非数字信息的。 了解汉字编码以及在计算机中对汉字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 微处理器

本章知识要点:

 CPU的发展过程。

 80486的内部基本结构。 80486的外部基本引脚。 CPU的内部寄存器。 CPU的流水线操作过程。

 Pentium CPU的简介和CPU的发展趋势。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简单介绍了CPU的发展历史,然后以80486为例着重讲解了32位CPU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同时介绍了CPU的3种工作方式。对80486的内部寄存器,本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接着介绍了CPU时序的概念和CPU采用的指令流水线技术。在本章的最后,介绍了Pentium CPU的发展和它所采用的新技术,并对CPU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了一个展望。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CPU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 80486内部的8个部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 80486外部的每个引脚的定义及它们可以实现的功能。 CPU的3种工作方式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工作方式。 CPU内部9组寄存器,每个寄存器的功能。

 时序的定义,能够区分3种周期,即指令周期、总线周期和时钟周期。 CPU的指令流水线操作和它的5个步骤。 对CPU的最新发展要有所了解。

第四章 指令系统

本章知识要点:

 80x86指令的基本格式。 80x86常见的寻址方式。 80x86的指令系统。本章小结:

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指令系统的格式和功能不仅直接影响到机器的硬件结构,而且也直接影响到系统软件和机器的适用范围。因此,学习指令系统不仅是学习汇编语言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理解机器基本功能以及进行接口程序设计的重要基础。

本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80x86指令系统的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和各类指令的功能及应2/7 用。该指令系统的特点是:指令格式灵活,采用可变长度指令格式,指令长度可在1~6个字节之间变化;寻址能力强,对操作数的寻址有7种不同的寻址方式,这不仅为程序设计提供方便而且有利于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具有处理多种数据类型的能力,可以对8位/16位数,带符号数和不带符号数,压缩的和非压缩的BCD码十进制数进行处理;还提供了字符串操作指令;为支持构成多处理器系统,还专门提供了一组指令(WAIT、ESC)。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理解指令、指令系统、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EA、物理地址PA、逻辑地址、位移量等基本概念。

 了解80x86指令的基本格式,包括指令的机器码表示和各种指令的汇编格式,并区分二者的异同。

 熟悉80x86指令系统按功能分类及各类指令的持点和常用指令的基本使用方法。重点是数据传送指令、逻辑运算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的用法。

 熟悉那些与CPU引脚信号有关的指令及其使用方法,如IN、OUT、LOCK、WAIT、ESC指令。

 熟悉各种寻址方式的含义及指令的汇编格式,了解常用指令(如ADD、SUB、DIV、IMUL、逻辑指令、移位指今、条件转移指令等)执行后对标志位产生的影响以及根据状态标志位的设置,正确且灵活地运用条件转移指令和循环控制指令,因为这对程序设计特别是对编制实时控制程序具有重要作用。

第五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本章知识要点:

 汇编语言基本知识。 分支程序设计。 顺序程序设计。 循环程序设计。 子程序设计。

本章小结:在汇编语言的学习中,程序设计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倍感棘手的问题。当学习了相关的原理知识及指令系统后,就希望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程序设计来完成。

学习程序设计应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入手,逐步深入。本章中讲述了伪指令,汇编语言源程序格式,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基本方法,程序设计举例等内容。使大家能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提高对汇编语言的运用能力,并掌握相关的一些重要算法,为将来灵活地运用汇编语言解决更实用、更复杂的问题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章要求掌握的内容如下。 熟记汇编语句的一般格式。 掌握伪指令的用法。

 会运用顺序程序设计、分支程序设计、循环程序设计和子程序设计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汇编程序的设计。

3/7  理解DOS系统功能调用的过程,并能运用简单的DOS功能调用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操作。

第六章 存储器

本章知识要点:

 存储器的分类,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地址译码。

 存储器的组成方式和存储器的3级结构。 存储器的读周期和写周期对时序的要求。 内存储器的分段管理。 内存储器的分页管理。本章小结:

本章首先介绍了存储器的概念及其分类,介绍了内存、硬盘存储器和光盘存储器。又介绍了采用32位CPU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内存结构和典型的内存设计模式,这部分的内容较难理解,不要求掌握,只要对此有所了解就可以了。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是选择存储器的主要依据,所以介绍了几个选择存储器需要注意的问题。接着是有关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地址译码的内容,其中包括静态存储器和动态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单译码结构和双译码结构。然后是微型计算机存储器的组成和存储器的多级结构以及有关存储器的工作时序。最后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介绍了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基本思想、工作过程及段间保护和页间保护的实现方法。

学习完本章之后,应达到以下要求。 知道存储器的概念及其分类。

 了解CPU的内存结构和内存设计模式,掌握半导体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了解内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存储器的地址译码。

 掌握存储器在微型计算机中的组成和存储器的多级结构。 了解存储器读写的工作时序。

 理解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基本思想。

 理解分段管理和分页管理的过程和线性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的过程。

第七章 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及DMA 本章知识要点:

 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I/O接口传送的信息。 I/O接口的基本功能和基本组成部件。 I/O端口地址及编址方式。 CPU与外设的输入输出方式。

 DMA传送方式及DMA控制器8237A。本章小结:

微型计算机不论是作为科学计算还是用于实时过程控制,都必须通过I/O设备与外界交4/7 换信息,因此,输入/输出操作是微机原理和微机应用的重要内容。由于外部设备的多样性,在与微机相连时都必须通过I/O接口电路连接,因此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制和开发实际上就是I/O接口电路的研制和开发。本章正是遵循这样一种观点,重点介绍了微型机输入、输出、I/O接口方面的一些基本概念。这些内容都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I/O接口、I/O端口、端口地址、I/O端口地址的编址方式及特点。 微型计算机中采用I/O接口的必要性。

 I/O接口中3个重要端口(数据端口、控制端口、状态端口)的各自定义、作用及特点。

 I/O接口的功能、基本组成。

 CPU与I/O设备间的数据传送方式(即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的各自含义,工作过程,适用场合、特点,特别是DMA方式的一些基本概念。

第八章 中断系统

本章知识要点:

 中断系统、中断请求、中断源、中断判优等概念。 中断向量与中断类型码。 中断调用的实现过程。

 中断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

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工作方式与应用。本章小结:

中断是为解决快速的CPU与慢速的I/O设备之间的矛盾而引入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中断概念的内涵和功能大大地延伸和发展了。中断系统不仅能解决上述矛盾成为主机与外设间数据传送控制的有效方式,而且还可以用于故障自动处理,内部软件中断,实现分时操作,实时控制,多道程序等,成为提高计算机系统可靠性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技术,是衡量机器性能的重要因素。

本章在介绍了中断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断系统和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编程命令及简单应用等内容。

一个完整的中断过程应该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判优、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5个阶段,而在每一阶段中中断系统又有许多具体的操作。不同的微机系统的中断系统的结构可能不同,但所完成的基本功能是相同的,中断处理的过程也是相同的。

中断功能是靠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配合CPU完成的。一片8259A可以管理8级硬件中断,配合CPU可以完成优先级排队管理,接受外设中断请求,提供中断类型码。8259A有多种工作方式(优先级管理方式、中断结束方式、屏蔽方式、中断申请信号的触发方式等),这些方式都可由初始化命令字和操作命令字来设置或动态改变。在具体使用8259A时要按规定的次序进行初始化,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命令字对其工作方式进行动态改变。中断服务程序是8259A应用的体现,编写中断服务程序是应用8259A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5/7 中断服务程序的功能与中断源的期望相一致。不同的中断源,中断服务程序的处理内容不同,但中断服务程序的基本结构模式是一样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掌据有关中断的基本概念,包括一个完整中断的5个阶段以及各阶段的操作内容,CPU响应中断的条件。

 理解中断优先级、中断嵌套、中断屏蔽、中断向量等基本概念。

 了解8086/8088中断系统中的中断源分类,内部中断、外部中断的定义,特点、响应和处理过程。特别是要了解可屏蔽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向量表以及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方法(过程)。

 了解几种常见的BIOS中断调用的应用以及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

 掌握可编程中断控制器8259A的功能,内部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初始化命令和操作命令的定义及使用方法。

第九章 总线

本章知识要点:

 总线的简单介绍和分类。 总线的通信方式。 总线的仲裁方式。

 实际中使用的几种总线,包括局部总线、系统总线和通信总线。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总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总线分类,总线通信方式,总线仲裁方法,总线标准以及微机常用系统总线的主要特点和体系结构。总线是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是计算机系统中各功能部件间进行信息传送的公共通道,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骨架。为使系统结构简单,功能扩充和更新容易,可靠性高,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大都采用总线结构。

按照总线所处位置和功能,微机系统中的总线可分为4级(4个层次):片内总线、片总线、系统总线和外总线,其中片总线(局部总线)和系统总线(也叫内总线)是学习的重点。片总线,也叫局部总线,是构成系统主板、各种功能板卡使用的总线,与CPU密切相关。在将I/O接口与CPU连接时就要与片总线打交道,是接口设计的重要内容。局部总线概念在多处理器系统中特别重要,不仅可为子系统间的工作并行性提供条件,而且是提高系统传输速率的有效措施,是微机系统结构中采用多总线结构的基础。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功能部件互相连接和通信的公共通道,是决定微机系统整体性能的关键,微处理器的不断发展实际上也就是系统总线在不断发展。其发展的宗旨是为了提高系统总线的数据传输率,进而提高微机的整体性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以下内容。

 总线的基本概念,包括总线定义、总线分类、总线通信方式、总线仲裁方式。 总线标准化的目的、意义及其对微机系统的组成、生产、维护的影响,总线标准化涉及的内容。

6/7  总线分类,各类总线的含义、特点。特别是片总线、内总线、外总线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态。

 常用微机系统总线中应熟悉PC总线、ISA总线和通用串行总线USB,对其他总线(EISA,VESA,PCI)的特点应了解。

第十章 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及其应用

本章知识要点:

 并行接口芯片8255A的结构。 8255A的工作方式以及编程应用。 定时器/计数器8253的结构。 8253的工作方式以及编程应用。

本章小结:I/O接口的基本任务是要把CPU与外设及各种控制对象连接起来,并使二者之间正确的交换传送信息。因此,I/O接口是任何微机应用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机接口技术是人们深入学习和利用计算机,设计和开发微机应用系统的基础,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I/O接口芯片按功能可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简单的不可编程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这种芯片的输入/输出工作模式由硬件逻辑电路决定,是固定的,不可以通过编程来改变;另一种是专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这类芯片只能用作微处理器同指定类型外设的接口;第三种是通用可编程接口芯片,它可用作微处理器与多种类型的外设接口,而且其工作方式、状态等可通过编程来改变,是一种用途广泛的接口芯片。

本章重点讲述了微型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可编程接口芯片,包括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并行接口芯片8255A及其接口。重点介绍了这两种可编程接口芯片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编程方法和典型应用。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能掌握上述接口的基本特性(包括内部结构、外部引脚、特点),初始化编程方法和典型应用(包括硬件连接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具体需要掌握以下几点。

 掌握并行接口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 掌握8255A与外设连接的3个端口(PA,PB,PC)的特点及使用上的差别,接口信号的分类及使用。

 熟悉8255A的方式控制字和3种工作方式及其主要特点、差别,实际应用时的连接方法、初始化编程方法。

 熟悉C口置位/复位控制字的作用及写入方法。

 能够应用8255A芯片进行简单的并行接口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掌握定时的基本方法。

 了解8253的组成、功能,熟悉8253的接口信号和功能。

 掌握8253的6种工作方式及其特点,特别是方式0、方式

2、方式3及其与其他方式的区别。

 能读懂方式波形图,熟悉8253的方式控制字各位的含义及初始化编程。 能分析和设计以8253作为定时和计数器的简单应用问题。

《PLC课程》教学小结 篇3

金玉明

本学期,我担任13数控班的《PLC技术》课程任课老师。这门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学习是建立在《电工基础》、《电气控制》等课程的基础上,除了传授新的知识,也将学生一年级学习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能够综合应用。由于之前教授过这门课程,所以学期初对于上好这门课我还是有信心的。

但是,经过一两次的上课以后,我发现大部分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最基本最简单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都不能读懂,有些甚至连继电器,接触器等常用的低压电器都搞不清楚,这些都是学习PLC课程的基础,如果这些知识不能搞懂,那么课程很难往下开展。我只能先从接触器、继电器控制部分讲起,使学生掌握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以后,才开始介绍 PLC的发展和基本情况,并且通过继电器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统统的比较,得到PLC系统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为课程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上一篇:后勤保障工作座右铭下一篇:鼠标市场分析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