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心得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沂蒙精神心得(通用7篇)

沂蒙精神心得 篇1

继承和发扬好“沂蒙精神”,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要在加强理论学习、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上下功夫。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用理论上的成熟来保证政治上的坚定,并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下功夫。在工作中要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在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上下功夫。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要提高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决策的科学性。要在勤政廉洁上下功夫。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生活观、金钱关,通过增强党性修养,真正做一个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干部。

进一步学习好、发扬好沂蒙精神,吃透沂蒙精神的实质,培养优良作风,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以开阔的胸襟、端正的心态正确对待荣辱得失,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老区人民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的无私奉献精神,这就是要求对党忠诚,对事业忠诚,就是要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敢挑重担、甘于奉献、勇创一流。要自觉克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克服只讲索取、不讲风险的倾向,真正做一个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基层党员干部,不断提升自己作为医院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的工作整体水平。

全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就要爱岗、竞岗、精岗,不断增强自身素质,热爱本职岗位,用心干好本职工作。要想在本职岗位建功立业,除了有志向外,敬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潜心专研掌握本专业工作的特点规律,增强履职尽责的本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克服工作中的矛盾和困难,完成自己作为一名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的职责。

沂蒙精神心得 篇2

一、理论来源

沂蒙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加革命文化。沂蒙山区是一个人文地理概念, 在战争年代分属于鲁中区、滨海区、鲁南区。而这三个区是构成沂蒙根据地的核心地区, 是山东党政军所在地。虽然“沂蒙”这一区域概念出现在革命战争年代, 是红色文化产物, 但是就其专属区域而言, 却是具有相对独立人文精神的历史文化区域。这里是东夷文化的核心区, 春秋战国时期深受鲁文化、齐文化、楚文化影响。沂蒙精神的源头是传统文化加改革文化。沂蒙地区毗孔孟之乡, 据考证, 孔子72 高徒中就有13 人就在临沂。

沂蒙地区的民风民俗无不打上传统文化的烙印, 朴实、忠厚、仁义、孝悌、正义、勇敢、勤劳、善良是沂蒙人民的显著特性。沂蒙精神所体现出的大忠、大义、大爱、大智、大信、大勇等精神品格, 无不打上了、区域文化的烙印。因此说, 沂蒙精神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基础和区域民风特质, 离开了这片土地和人民就很难产生出沂蒙精神。

沂蒙精神体现出的大忠是对国家民族的忠, 沂蒙精神体现出的大信是对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的信, 沂蒙精神体现出的大义是人间正义。沂蒙人民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取舍, 表现出舍己为公、舍生取义、无私奉献、正义凛然的正义感和道义感, 总能感人至深, 使人引发强烈共鸣。

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渊源, 也孕育了伟大的沂蒙精神和山东精神。东夷文化好仁尚德的精神品质, 儒家文化、鲁文化的敦厚重礼、仁爱诚信, 齐文化的开放进取、求真务实, 催生了齐鲁儿女忠诚厚道、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变革图强的精神品质。“仁爱”, 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 人也。”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君子之于物也, 爱之而弗仁。于民也, 人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即是说, 也要将“仁”推己及物, 这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和高尚的品德。因此, 仁者应在满足血缘亲情之后, 将爱心由己及人、由近及远地外推。这就是“亲亲而仁民”。《大学》里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之中的“明德”和“至善”。讲的是使人天赋的善良美德到达最完美的境界, 讲的是“善”, 讲的是“仁爱”。天下至诚的人, 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本性。人的本性是善的。“仁”即善。人与人之间相爱是人际和谐、团结、协作的前提, 也是社会、团体、组织和谐的前提, 是中华人文精神的核心。“仁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人是社会化的生物人不能够孤立地生活, 必须与他人相互合作、相互交往、相互联系、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交往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山东精神和沂蒙精神中所包含的“忠诚守信”“开放包容”“爱党爱军”, 即是“仁爱”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弘扬。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培育出来的新型道德规范, 其形成、发展与特定的地域、人群和社会历史相联系, 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质同一、内涵一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沂蒙人民取儒家文化重道义、崇气节、颂正直、贵信实、求和气之优良精华, 并使之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 形成了纯朴、善良、诚实、勤劳、智慧、自强不息等优秀品质。革命战争年代, 沂蒙人民把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口粮食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 爱国爱军, 为建立新中国, 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仁、义、礼、智、信与温、良、恭、俭、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 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立足世界的标志性文化。沂蒙精神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某种意义上讲, 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传统文化在沂蒙地区的升华与体现, 也是沂蒙人民理想、价值和信念的追求, 因此具有强烈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他们思维活跃, 求知欲望强烈, 精力旺盛, 但面对各种文化的激荡, 侵蚀和选择, 常常良莠难辨。沂蒙精神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 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震撼力和感召力。它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所需的营养及丰富的精神食粮, 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基础素质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措施

作为由单一师范类院校转变而成的综合性本科高校, 临沂大学围绕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 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

1.构建红色育人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是做强“三馆”, 在图书馆和博物馆增设了红色文献收藏和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二是建立了红色影视教育基地。揭牌成立了国内第一个3D影视学院、孙子兵法学院, 在音乐厅和大剧院创作、排演了大型交响乐《沂蒙畅想》和大型红色歌舞《蒙山沂水》;三是在临沂市“一个中心, 八个组团”红色文化聚集区加挂了临沂大学爱国主义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2.加强红色文化开放研究。一是揭牌成立了山东省红色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基地、山东沂蒙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个市级廉政文化研究中心、全省唯一的山东省高校反腐倡廉优良传统教育基地, 成立了沂蒙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二是成立校级的沂蒙文化研究院,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设立了沂蒙红山文化与沂蒙精神教研部开设了《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课程等。

3.把新生军训作为红色育人的重要环节组织实施。2015年, 临沂大学联系“沂蒙旅”派出70 名教官, 对新生开展了整建制的军训, 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军事训练和国防教育, 培养学生爱党爱军的特殊感情、过硬的身体素质、严格的纪律规范和崇高精神品格。

4.周密组织实施大学生红色运动会。临沂大学创造性的将体育与德育、现代体育运动与传统文化元素、体育项目与学生素质拓展有效结合起来, 研发了艰苦长征路、红军过草地、鸡毛信、六姐妹保军需、女子火线桥、攻上孟良崮、战地通信兵等竞赛项目。

5.加强了沂蒙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的“三个融入”。一是将沂蒙精神融入办学思想。临沂大学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战旅步骤、三大战略、三大重点等顶层设计, 全部融入、凝聚了沂蒙精神, 凸显了老区大学定位。二是将沂蒙精神融入校园精神。在校园精神培养方面, 我们把沂蒙精神的精髓与沂蒙优秀地域文化的元素有机结合, 确定了“实”的校风, 凝练了“明义、锐思、弘毅、致远”的校训, 并且把“和为贵”写入了校歌, 教育大学生深明大义、刻苦努力、胸怀宽广、勇于担当, 发挥了重要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我们还对校园建筑、道路、广场进行了重新规划命名, 提升了校园文化底蕴。三是将孔子“和而不同”思想和沂蒙精神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沂蒙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此为抓手, 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 用沂蒙人们感天动地的事迹培养学生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 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特色。2015 年开展了“弘扬沂蒙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社会课堂, 汲取实践力量, 亲身感受和体会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 经受心理洗礼, 砥砺思想品格。

临沂大学为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认识观.价值观。提出要全面实施红色育人工程, 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合格大学生。红色育人工程是途径, 是从学校角度规划的培养青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性观、价值观的路径;沂蒙精神特质是目标, 是临沂大学培养出来的青年学生应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表现。

沂蒙精神经历岁月淘洗从不褪色, 历尽千难万险从不动摇, 其精神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沂蒙山的范围, 成为可以穿越时空的伟大民族精神。当今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社会思想文化多元, 社会管理形式复杂多变。面对当前的新形式新任务, 当代大学生尤其需要用沂蒙精神铺陈的基本底色和红色基因廓清思想, 砥砺品质、凝聚力量、铸成正气、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进一步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更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传承沂蒙人民特有的价值理念、学习精神与创业精神, 自觉做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大学生。

摘要:本文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重拾儒家思想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分析儒家“和而不同”思想与沂蒙精神的契合点, 让“沂蒙精神”展现新的时代活力, 从而探索临沂高校大学生的地域文化特质培养策略。

关键词:儒家思想,沂蒙精神,沂蒙地域文化特质

参考文献

[1]胡翔, 张潭.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现状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8 (5) :67-70

[2]钟利民, 刘丽.沂蒙精神与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老区建设, 2009 (2) :4-6

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篇3

《走向世界》: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的一种革命精神,并在社会主义車命、建设、改車中不断发展。请简单评价一下沂蒙精神?

孙守刚:沂蒙精神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展现和升华,她不只是仅限于临沂的地域精神的概念,是与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反映。

沂蒙精神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它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420万沂蒙老区人有20万人参军,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在血与火的熔炼中形成的沂蒙精神集中体现为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军队无比热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无比坚定的思想品格和为祖国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奉献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沂蒙人民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涌现出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的厉家寨、三家坊前、高家柳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集中表现出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坚持艰苦创业,奋力开拓,率先在全国老区中实现整体脱贫,走上了加快发展的道路,开创了革命老区向大临沂、新临沂的转变,充分体现了既继承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传统,又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风貌。

沂蒙精神被浓缩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十六个字。其中,“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表达了沂蒙人民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舍生取义、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开拓奋进”是沂蒙精神的主题,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自强不息的先进思想意识;“艰苦创业”是沂蒙精神的体现,展示了沂蒙人民自力更生、坚韧不拔、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无私奉献”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明确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甘于奉献的价值取向。

沂蒙精神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精神财富,又是在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沂蒙精神的产生发展,始终与时代同步伐,既是沂蒙人民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又是整个时代发展所需要的精神财富。它秉承齐鲁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沃土,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所以它不仅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

沂蒙精神产生发展于沂蒙大地,无疑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沂蒙精神不是一种单纯地域性的精神文化形态,它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表现出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的高度一致性。沂蒙精神不仅仅属于临沂,也是山东的、中国的。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她新的使命和时代内涵,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走向世界》:对于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弘扬沂蒙精神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孙守刚:沂蒙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展现和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创造的光辉精神财富,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的真谛所在。

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表现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植根人民,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教育群众,为夺取革命胜利而奋斗;人民群众信任党、热爱党、紧跟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自身利益而斗争,这些特质在今天更具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到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都用了“党紧紧依靠人民”这个前提语。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学习沂蒙精神、更加自觉地弘扬沂蒙精神,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出积极努力。最近,山东省宣传文化系统部署开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目的就是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一种理念,无论想问题、做决策,还是做工作,都要心中有群众。

当今时代,继续弘扬并提升沂蒙精神,对于解决信仰、信念和信任问题,树立群众观念,加强群众王作,密切党群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历史充分证明,这种精神,用在抗日战争,我们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脱贫致富,能够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可以说,沂蒙精神战争年代需要,和平致富年代需要,全面奔小康更需要。

《走向世界》:沂蒙精神的时代性决定了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內容,新时期应该如何弘扬沂蒙精神?

孙守刚:沂蒙精神一直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弘扬沂蒙精神给予充分肯定,提出明确要求。1999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到临沂视察时指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临沂人民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改革开放以来,把发扬革命传统同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沂蒙精神。”李长春同志今年6月到山东考察时,专程参观沂蒙精神展,他指出:“沂蒙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在革命战争时期的体现和升华,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进一步加强沂蒙精神的宣传,把沂蒙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对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吸引力,使之代代传承、发扬光大,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学习研究宣传沂蒙精神指明了方向,为我们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形势下,我们弘扬沂蒙精神,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分发挥沂蒙精神的推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弘扬沂蒙精神,要坚持两个基本“支点”和一个“落脚点”。两个支点:一是信仰,即人民群众对党和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的一种坚定追求和无比信赖。人民群众信赖党、热爱党、紧跟党:二是群众观,即我们党植根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一个落脚点:即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相结合,与“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山东精神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

弘扬沂蒙精神,要立足山东,放眼全国,突破时间和地域界限,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山东精神、民族精神,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强大精神力量,成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强大精神力量。要注重加强沂蒙精神的学习宣传和研究,注重内涵的挖掘、理论的概括、高度的提升。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解答一些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创新形式、丰富手段、活跃载体,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上讲坛、网络行、巡回展等活动,扩大社会效果。注重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形成学习宣传热潮,在更高层面上把沂蒙精神学习宣传研究引向深入。

沂蒙精神心得 篇4

践行沂蒙精神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如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阻击战全面打响,作为物流之都、商贸名城、经济开放度高、人口流动性强,面对经济优势变成疫情防控弱势的局面,临沂市兰山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反应,1100多个党组织和社团4.8万余人全部放弃春节假期,投入到战疫工作中,吹响了用沂蒙精神去“战疫”的号角。

在高速路口、火车站、汽车站等重要地段,严密排查往来车辆人员

这次疫情“阻击战”,兰山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时间至上,各镇街道、村社区党员干部积极践行初心使命,勇于冲锋在前;卫生医疗、公安交警、综合执法、交通、市场监管等一线工作者不分昼夜,全力以赴,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自1月26日对所有村社区实施封闭管理以来,全区陆续出台了工厂延迟开工、市场延迟开业、学校延迟开学等应急措施,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充分理解和坚决支持。大家自觉减少外出,远离公众场所,停止聚集性活动,很多企业和市民还自发捐款捐物支持武汉和市区一线工作人员抗击疫情,再现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

对村居社区进行封闭式管理和预防,减少人员流动

“13个必须”严防死守,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疫情就是命令,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1月29日晚上,兰山区委区政府连夜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要求全区上下坚决做到“13个必须”。每个干部必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中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立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坚定信心,抗起政治责任。兰山街道在51个社区村设立党员网格示范岗,党员带头,293名网格长、494名专职网格员、914名兼职网格员、128名专属网格联络员全面行动,从除夕开始24小时不间断巡逻,把网格打造成了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对药店实施零差价销售管理

联防联控,区直部门一线抗疫比奉献、比担当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深入开展以来,兰山区委区政府精心部署、精准施策,全力以赴组织各基层单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金雀山街道成立以大型宾馆、饭店重点人员疫情排查工作组,每天对辖区内所有酒店、宾馆入住人员情况实时调度,发放健康提示,辖区内所有宾馆、酒店、旅馆全部签订承诺书,承诺及时发现、及时处置。这一举措为辖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筑起了安全屏障。

筑起红色屏障,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一线飘扬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疫情在前,冲锋有我。兰山区委区政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发挥基层流动党组织作用。兰山街道北道社区积极响应贯彻,社区党支部组织16名党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突击队”,志愿者们严防死守,在社区外建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红色疫情防护墙。汪沟镇韩家沟村72岁老党员张春宝主动参与疫情防控,每天坚持到值守点值守。柳青街道杏花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滕广志积极发扬区人大代表、区优秀共产党员的职责和担当,自大年初一就带头在一线值班防疫,已连续坚持了12天。

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党旗飘扬

一枚枚灿烂的党徽,一只只普通的口罩,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面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大街小巷迎风飘扬,汇聚成抗疫战线的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疫情面前,人人有责,1100多个党组织“战疫”

为打赢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兰山区委区政府千方百计鼓励社团组织优化社会服务,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兰山区慈善总会发挥枢纽型组织和慈善行业组织的功能作用,发动社会力量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目前,兰山区有1100多个党组织、社团4.8万人参加战疫,共计投入经费3000万多元。

保障居民菜篮子,在商超督导防疫

宣传发动,理性防疫,打响线上“防疫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然袭击,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的特性无疑给已沉浸在春节欢庆气氛的市民当头一棒,给社会带来无助的恐慌。怎么办?如何稳住民心?这种情况下如何引导人们理性防疫成了关键,对此,兰山区委宣传部紧紧抓住舆论宣传这一制高点,大力宣传预防知识,引导人们理性防范,全民抗疫。制定了打响线上“防疫战”的计划,积极通过电视、报纸、政务双微、电视手机台、今日头条号等平台,快速准确公开疫情信息,持续推送防控动态,广泛宣传防疫知识,教育广大群众自我隔离,减少聚集,勤消毒、勤洗手、勤通风,科学防疫。各职能部门、乡镇等基层自媒体奋起担当,扩大宣传,用正确舆论引导开展线上战疫活动,打了一场漂亮的线上“疫情阻击战”。

全面组织文化、教育部门营造学习、书香氛围,引导宅在家的社区居民读书学习,形成“宅家为防疫、读书正当时”的书香氛围

兰山区文联组织美协、书协部门大力开展“致敬一线医务工作者”书画展览,让宅在家的书画家们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一线医务工作者,书写抗疫英雄,创作了一大批健康向上的抗疫作品,充分发挥了用优秀的美术作品感染人、鼓舞人、用画笔抗疫的责任担当。

兰山区教体局积极组织辖区学校引导宅在家的孩子多读书、线上学习疫情预防知识,在抗疫关键时刻,兰山区人民临危不乱,坦然面对,形成了“理性抗疫、家家户户忙读书充电”的良好学习氛围,有效的把疫情阻止到了社区之外。

医疗、卫生担当作为,构建治疗预防的大后方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通24小时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咨询电话, 选派熟悉有关防控知识的工作人员专职为广大居民解疑释惑,做好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对接到的有关线索及时转办落实。

兰山区人民医院将发热门诊所在的三层楼全部清空就地改造,一楼门诊接诊,二楼三楼病房腾空改造成隔离病房和留观病房,确诊和疑似患者分别隔离。1月26日,兰山区又在义堂镇葛疃村启动了后备医院建设,以弥补老医院床位不足问题。目前,新的定点收治医院正在加紧施工,预计2月9日就将投入使用。

针对复杂的疫情发展状况,兰山区各医疗卫生单位成立22支防控应急救援队伍,共计266人,24小时待命。区人民医院也相应成立了12人的院级专家组和53人的应急队,建立了分级负责救治体系。

践行沂蒙精神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按照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部署安排,20_年_月_日上午,市委书记王玉君为全市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他结合学习思考、调查研究和检视查摆,围绕“弘扬沂蒙精神、践行初心使命,重塑新时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党群干群关系”这个主题,同大家交流学习体会。省委第六巡回指导组组长马安宁到会指导,市委副书记、市长孟庆斌主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德昌出席。

王玉君指出,临沂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习近平总书记把沂蒙精神概括为“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揭示了“党的一切为人民、人民群众永远跟党走”的血肉联系,这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高度契合、一脉相承。各级各部门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深刻检视本地本部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问题,找准整改“靶子”,有的放矢解决问题,重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

王玉君强调,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要树牢为民情怀,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用心体会群众的感受,努力使每项决策和工作都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要尊重群众意愿,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维护群众利益,努力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希望办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把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当成份内事、要紧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王玉君要求,要树牢群众观点,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全力抓好新旧动能转换、沂蒙乡村振兴、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努力用高质量发展成果造福老区人民;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真正让老区的农业兴旺起来、群众富裕起来、村庄美丽起来;要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紧盯群众最期盼解决的事,加大整治力度,确保取得群众满意的实际成效;要坚决整治环境污染,担当作为、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坚决打赢这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环保硬仗。

王玉君强调,要增进群众感情,密切联系服务群众。要深刻理解“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精神内涵,始终同人民群众站在一个屋檐下、坐在一条板凳上,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的行为;要结合主题教育开展,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集中梳理、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突出问题;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加快流程再造、推动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简化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来营造良好的为民服务环境;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从严从实抓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

王玉君要求,要践行群众路线,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敢于担当、引领群众,牢记肩负的职责使命,真正把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责任担起来,把从严管党治党的责任担起来,把本职工作责任担起来。要狠抓落实、造福群众,结合主题教育调研、检视、整改等工作,对承担的重点任务和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要注重方法、引导群众,注重发扬民主、实行科学决策,筑牢底线思维、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能力水平。要清正廉洁、感召群众,时刻保持警醒,以廉当福、视贪为祸,慎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廉洁自律,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

王玉君强调,现在距离年底还有两个月时间,各项工作进入收官阶段,要奋战60天、冲刺四季度,突出问题导向,拿出实招硬招,打一场稳增长攻坚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要扎实推进“工作落实年”,对照既定任务目标,开展一次“回头看”,全力以赴推动任务落实。要深入开展“改革推进年”,拿出实打实的制度性成果,推动各项改革部署落实落地。要持续深化“七赛七比”,在比中增干劲、在赛中见成效,再次掀起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热潮。要全力突破双招双引,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努力增加有效投入。要加快建设重点项目,提高审批,保障土地供应,融资难题,努力突破瓶颈制约。要坚决守牢工作底线,夯实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金融风险、社会稳定底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要积极整改巡视反馈问题,压实责任、查漏补缺、加快进度,做到问题不整改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罢休。要科学谋划明年工作,既要立足当前、谋划好明年工作,又要着眼长远、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孟庆斌在主持讲话时强调,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特质,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理解,把重塑新时代“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干群关系作为重要政治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到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盯紧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力冲刺四季度,确保今年收好官;提前谋划好明年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党课通过临沂党建可视化平台远程视频形式进行。市级领导班子成员;市纪委常委,市监委委员,市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市委主题教育办公室和巡回指导组全体人员在市主会场参加党课。各县区(开发区)、各乡镇(街道)设分会场。

践行沂蒙精神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三)

沂蒙精神蕴含着一切依靠群众的政治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当年沂蒙根据地,在艰苦卓绝中走向胜利,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更源于民众的力量。共产党、八路军吃的是乡亲们筹的粮,住的是老百姓让的房,穿的是红嫂们缝的衣,受伤躺的是民工抬的担架,急行军过的是妇女肩扛的门板搭起的“火线桥”,遇到危险靠的是群众掩护。沂蒙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普遍建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等群团组织,群众都被发动起来。这是我们党的独特优势和政治智慧。

人民群众蕴含着无穷智慧和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新时代我们更有条件也更需要增强群众组织力。增强群众组织力,既要向群众学习,又要善于运用民主、协商的方法汇集群众诉求,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利益联结机制把群众组织起来;必须提升党组织覆盖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服务功能;必须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发挥好联系群众、组织群众的纽带作用。

践行沂蒙精神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四)

沂蒙精神蕴含着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当年在沂蒙根据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政治上实行民主选举、建立第一个党领导下的省人民政府、颁布我党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让“耕者有其田”;军事上“为群众当兵、为群众打仗”,文化上开展扫盲运动、倡导妇女解放;纪律上“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上“挖野菜也要远离村庄”、开展“满缸净院”运动,“一切为了人民”让沂蒙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严、权利和利益。

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为民服务解难题,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久拖不决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必须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打通服务群众的难点卡点;必须强化基层网格治理,打破系统限制,推动人员力量下沉基层,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践行沂蒙精神绽放战疫青春观后感心得体会(五)

沂蒙精神蕴含着人民选择的历史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当年在沂蒙山区,日军进攻山东时,当时的省政府主席韩复榘领着十万大军不战而逃,共产党则带领群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八路军号召“不让难民在根据地饿死一个”;国民党则在鲁中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国统区群众负担比根据地重8倍还多。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变“接收”日、伪军占领区为“劫接”,大肆搜刮掠夺;共产党则用事实证明解放区“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土豪劣绅、没有人发国难财”等“十个没有”。最终决定了群众“相信谁、支持谁、拥护谁”的人民选择。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让群众满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让老百姓更充分地表达诉求、更直接地提出意见,不断提升群众对居住环境、社会治安、看病就医等方面的满意度;必须注重群众监督,改进群众问政问询工作、建立投诉举报处置体系等,把应该由群众监督的事情一定交给群众监督;必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零容忍、零懈怠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密切新时代党群干群关系。

​相关文章:

1.五四绽放战疫青春坚定制度自信主题活动观后感体会范文精选5篇

2.2020五四青年节关于绽放战疫青春征文最新优秀范文【5篇】

3.2020关于绽放战疫青春青年节作文精选5篇

4.2020五四青年节关于绽放战疫青春感想作文800字精选【5篇】

沂蒙精神心得 篇5

沂蒙精神之所以不因岁月流逝而褪色、不因时代变迁而黯淡,就在于它以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特殊标识,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就在于它以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的鲜血与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胆忠心,彰显了党的领导的伟力,彰显了人民群众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党的光辉历史,自觉践行初心使命,让水乳交融、生死与共这一沂蒙精神的特质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谱写新时代党群关系新 篇章。

沂蒙精神告诉我们,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离不开科学理论指导。要有学深悟透的执着精神,带着信念、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其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深刻体悟其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巨大实践伟力。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联系服务群众的成果、管党治党的成果、改革发展的成果。

沂蒙精神 篇6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沂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1992年7月28日,江泽民同志来临沂视察,欣然写下了“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的题词。姜春云、丁关根、吴官正等领导同志也先后对弘扬沂蒙精神作出指示、提出要求。在中央和省委的重视、关怀下,市委认真总结、吸纳沂蒙人民的新创造、新经验,将沂蒙精神的内涵概括并完善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一步了解沂蒙精神的发展变化,深刻把握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助于我们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自古以来,沂蒙人民一贯崇尚进步。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的愿望开始变成现实。经过战争的考验,沂蒙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并将这种发自内心的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这种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不安于现状,不墨守成规,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这是沂蒙人的重要特点和秉性。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儿女在翻身求解放、求自由中不停地求索,勇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冒极大的风险支持革命、参与革命。也正是这种秉性,使沂蒙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头。临沂的不断发展是沂蒙人民开拓奋进的结果。

“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特殊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贫困的地理、自然条件和长期的文化积淀,造就了沂蒙人民含辛茹苦、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战场上,沂蒙人民特别能战斗。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民将艰苦创业寓于改革开放之中,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创造出许多令人称赞的奇迹,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以至人们把诚实能干作为沂蒙人的代名词。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沂蒙人民坚守道义,耿直忠贞,一旦认清了前进的道路,就义无返顾地走下去。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牺牲,留下了彪炳千秋的英雄事迹。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挺身而出,满腔热情地主动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牢牢把握沂蒙精神的本质和内涵,用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我们伟大的事业,继续发挥其在建设大临沂、新临沂中的巨大作用。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出了沂蒙山区这片红色热土的秀美风光和五谷丰登的景象。

巍巍沂蒙山,耸立着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丰碑;滔滔沂河水,激荡着沂蒙儿女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激情。

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英雄的沂蒙儿女以“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精神,将革命一程又一程地推向胜利,谱写了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的光辉乐章。在和平建设时期,光荣的沂蒙儿女,艰苦奋斗、改革创新,昔日“四塞之崮、舟车不通”的革命老区,已成为仅次于义乌的全国第二大工业品批发市场。如今的沂蒙山区正以沂蒙精神,书写着更加恢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画卷。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沂蒙,一块红色的热土。1926年,这里就建立了党组织,播下了革命火种。在长达12年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山东、华东局党政军领导机关长期驻扎在这片著名的革命老区,刘少奇、罗荣桓、徐向前、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转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培育下,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共同创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乡乡有红嫂,村村有烈士”。沂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1938年至1939年,随着八路军第115师挺进沂蒙山区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八路军第一纵队在沂蒙山区组建,这里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战略基地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用“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精神,毁家纾难,支持革命。

这是一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战大旗,党和人民军队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沂蒙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和革命胜利的曙光,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党和人民军队的身上,把全部的热情倾洒在党领导的争取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中。史料显示,当时沂蒙老区420万人口中,就有20万人参军入伍,120万人参战支前,10万先烈血洒疆场。

在白彦争夺战、五井歼灭战、孙祖战斗、塔子山战斗、抱犊崮战斗等载入史册的壮烈战斗中,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狠狠打击了日军。罗荣桓指挥的抱犊崮战斗,苦战一个多月,作战3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200多人,粉碎了日军消灭115师主力的企图。

可以说,在抗日战争中,沂蒙山区每一座山头都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每一块土地都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每一个村庄都留下了抗击侵略者的感人故事。在血与火的厮杀中,根据地部队和民兵有11万人伤亡,其中6万余人壮烈牺牲。

今年8月中旬,在蒙阴县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游人再次走进了当年那段难忘的岁月。纪念馆的红色墙壁,斑驳陆离,杂乱地嵌着19.4万多颗弹壳,让人联想到当年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烈士的鲜血和不倒的红旗。

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根据地军民生死相依,共渡难关,演绎了许多感人故事。在沂蒙山区,流传着一个“火线桥”的故事:孟良崮战役中,前面战斗已经打响,齐腰深的汶河水挡住了增援部队的去路,30多名妇女紧急行动,拆下自家的门板,跳进了湍急的水流,一个团的兵力硬是从女人和门板搭起的桥上火速通过。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沂蒙妇女送子送郎参军,做军鞋,碾军粮,抬担架,救伤员,涌现出用乳汁救伤员的沂蒙红嫂、抚养革命后代的沂蒙母亲、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等。其中,“沂蒙红嫂”已经成为中国妇女拥军模范的象征,深深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要人出人,要粮出粮,跟着党走,建立新中国。浩浩荡荡的沂蒙支前大军,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我党我军战争史上亮丽的一笔。沂蒙根据地军民血肉相连共同奋战,是中国革命史上威武雄壮、精彩纷呈的一幕。陈毅元帅曾无限感慨地说,他永远忘不了山东人民的支援!

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整体脱贫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为取得经济上的翻身,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拼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努力改造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典型经验,因受到毛泽东主席批示并在全国推广,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改造山、山低头,改造河、河变样,改造地、地增产。沂蒙人民继续发扬革命精神,顽强不懈,战天斗地,改造自然。为了改变山区缺水的生产生活条件,并使鲁南苏北免除水患,尽得灌溉之利,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沂蒙人民先后建起了44座大中型水库,为此,40万农民自愿离开祖辈居住的家园,搬上了贫瘠的荒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5年,临沂被列为全国18个连片扶贫重点地区。“四塞之崮,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曾是这里真实的写照。临沂人民发扬坚忍不拔的精神,10年奋战,到1995年底,一举在全国18个连片扶贫地区中率先实现了整体脱贫,沂蒙精神又一次得到大发扬。

继往开来科学发展,沂蒙精神成为不竭的动力源泉

沂蒙精神诞生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成长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升华。进入新世纪以来,沂蒙精神融革命传统和时代精神于一体,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发展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激励沂蒙人民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临沂市委书记连承敏说,沂蒙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临沂把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使沂蒙精神成为临沂跨越发展的助推器,构筑起了老区发展的新优势。

在沂蒙精神的感召下,这里成为一块诞生奇迹的土地:临沂不是江南水乡,却碧水绕城,绿阴匝地,拥有48平方公里的城市水面,白天帆影片片、柳绿花红,夜晚华灯摇曳、流光溢彩;不是沿海港口,却“买全国、卖全国”,以物流产业和临港经济成为“齐鲁开放城,老区第一市”;不是文化中心,文化产业却异军突起,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头羊,文化引领经济发展的“样板”。

沂蒙精神心得 篇7

摘 要:沂蒙精神生动地展现了我们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中,沂蒙精神又体现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时代党群关系。党的十八大强调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沂蒙精神;群众工作能力;启示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66-04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丰富内涵,生动地展现了我们党、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沂蒙人民靠着这种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赢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我们党始终把教育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做群众工作的历史。“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基础性工作,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最主要的实现方式,也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实现方式,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1]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主要包括心系群众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调节利益化解矛盾的能力,沟通群众的能力,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等方面。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而在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进程中,沂蒙精神又体现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新时代党群关系。弘扬沂蒙精神,对于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一、发扬“爱党爱军”的精神,筑牢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

一切的革命精神都是为实现特定的价值理想而迸发出来的,只有对价值理想抱有深刻的认同和确信,并达到精神层面的信奉和信仰,才能产生赴汤蹈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伟大壮举。沂蒙精神就是这样一种革命精神。“沂蒙精神的首要特征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无限热爱”[2],“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的无产阶级立场是沂蒙精神的灵魂”[3],也就是“爱党爱军”,是中国革命得以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强大动力。革命年代,敌强我弱,要想坚持斗争,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共同的信仰,才会建立起党群之间牢固的信任。因为相同的理想意味着党群拥有共同的目标追求,而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相互信任、统一行动。因此,沂蒙精神的最闪光之处就在于对共产主义无限信仰和对中国共产党无限信任。之所以被人民群众无限信任,就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自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始终重视善于做好群众工作,注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把群众的疾苦和冷暖挂在心上,这也是凝聚和激励广大群众共同前进的思想基础。现在,我们党早已从“革命党”变成了执政党,地位变了,任务变了,时代条件变了,但成败得失由民心民意决定的真理和实践逻辑丝毫没有改变。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当作一面镜子来“正”我们今天的群众工作能力的“衣冠”,以此来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衷心拥护,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沂蒙精神启示我们,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首要的思想前提还是党员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只有筑牢坚定的“执政为民”的信念,才能保证党在行动中时时处处代表人民利益,才能保证党与人民群众拥有共同的信仰和奋斗目标,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要树立“执政为民”的信念,一是要从理念上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思想革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我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概念,体现了执政理念的根本转变。现今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治理的主体实现了多元化,这样就离不开党与群众的协商、对话和沟通,群众的主体地位增强了;二是要注重培养与群众的深厚感情。“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5],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的事情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只有树立这种“亲人观”,才能在思想上筑牢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為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提供思想基础。

二、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

“无私奉献”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生动地展现了沂蒙人民为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做出的巨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广大的支前群众依靠人力和相当落后的工具,用肩挑、用车推、用驴驮、用船运等方法,将大量的粮食、弹药等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总是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利益来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舍己为人,充分展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孕育和发展了沂蒙精神;正是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党才能在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事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沂蒙精神启示我们,在当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需要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的奉献精神发扬光大,推向新的时代高度。奉献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最根本的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服务群众是落实群众路线的关键,从一定意义上讲,衡量党的群众工作能力的高低,要看这项工作在多大程度上给群众提供了服务。党的事业是奉献的事业,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以此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改革要涉及到政府自身权力的改革,使一向比较艰难的改革,这是很现实的考验。共产党员要牢记为人民利益不怕牺牲个人利益的先进性要求,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切实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如何更好的践行党的宗旨,就要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首先要有服务群众的意识,时刻想着群众,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需;其次服务群众最终还要体现在为群众办事谋利益上,必须具备这种能力才能真正为群众服务;再次要有服务群众的作风,经常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困难。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何种精神的指导下,实践到服务群众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密切了,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三、發扬“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提高为民谋利、化解矛盾的能力

政党是基于一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政党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有人需要他,他代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在党和群众关系中,决定党群关系的是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又取决于利益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6]因此,利益关系问题是党群关系的核心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老区人民跟着共产党出生入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跟着共产党走就有能够满足基本的利益需求。在革命根据地,党不仅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使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农民世世代代的愿望,在政治上也翻了身,党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切实解决群众最迫切的问题,从而使得广大贫苦农民革命热情空前高涨。正是党一切维护农民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制定的相应政策,使人民群众以尽其所能的人力、物力大力支援党领导的革命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要凝聚中国力量,更需要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党通过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群众工作就是给予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就是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那么,如何实现为民谋利?沂蒙精神给启示我们,共产党人要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领导人民群众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发扬脚踏实地的吃苦耐劳精神,都能保持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论是战争年代的“红嫂精神”、“支前精神”,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厉家寨精神”,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九间棚精神”、“沈泉庄精神”、“经济开发区精神”、“兰田商城精神”等,人民群众顽强创业,成为共同富裕路上的领头雁。共产党人应该发扬这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提高为民谋利的能力,领导群众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出现了不同的阶层与群体,各阶层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已成为社会常态,党的群众工作要面对这样的变化,无疑增加了难度;由于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复杂多样,贫富分化的程度还在扩大;一系列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以利益为核心内容的复杂矛盾时有发生。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给我们党如何做好群众工作、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还要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利益关系。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逐步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建立起公共资金向扩大民生倾斜的财政制度,让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民生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建立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让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得到彻底扭转,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民群众紧跟共产党,支持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

四、发扬开拓奋进的精神,增强沟通群众、科学民主决策的能力

“开拓奋进”体现了沂蒙人民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意识和领先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开拓奋进的精神使沂蒙人民敢于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敢于战胜各种危险和考验支持革命、参与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沂蒙人民继续发扬了这种开拓奋进的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敢于革故鼎新,打破旧的思想束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勇于走在时代前列。当前,沂蒙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确立全面建成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发展创新沂蒙精神,使沂蒙精神不断深化和升华,发展为始终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的坚定信心和信念。沂蒙精神开拓奋进的思想品格,启示我们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方面要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地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随着时代的变化,群众工作出现了不少新情况,面临着不少新挑战,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亟需改进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出现的新特点新任务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地总结并运用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实现法律手段、政策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等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注重运用现代科技,发挥整体功能,提高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建立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增强沟通群众的能力。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突出“直接”二字。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就是要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走到群众中去,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真正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直接联系群众中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二是方式方法上由“行政”转为“法治”,提高依法决策的能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4],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以“依法治国”为主题,要求党员干部依法行政,提高党员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三是实现群众工作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增强民主决策的本领。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既能有效拓展群众工作资源,扩大群众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有利于实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失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又能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到政府群众工作的宏观体系中来,把各种社会力量的意愿纳入到决策中去,能够有效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四是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保障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建立利益和民意表达机制。制定民意表达、民意调查、信息通报的规章制度,使群众敢于说真话、愿意说真话,以便准确地把握民情民意,为完善党的方针政策、确保执政为民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沟通的实质就是平等交流,互相妥协,互为主体,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建立激励机制,完善奖惩措施,以此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科学有效的群众工作评价机制。通过建立服务对象考评制度,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我们群众工作成绩的标准,形成党员领导干部正确的政绩观。

五、启发群众的内在要求,提高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

“沂蒙精神并不是外力强加的,更非行政命令的产物,而是沂蒙人民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自觉接受党的教育,将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转变、融化为自己的思想、精神的结果。”[7]沂蒙精神就是沂蒙人民一种群体自觉的精神创造。我们应该看到,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群众中存在的为自身和公共利益服务的潜力难以估量。要把群众的积极性和潜力发挥出来,就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共产党及其理论、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就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采取正确的途径去宣传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宣传群众和教育群众,就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形式大力宣传党的理论、主张和政策,从具体的环境和群众情绪出发,全面了解群众不同的、最迫切的要求,采取形势报告、政策宣讲、“乡土教材”等多种形式,讲清道理,讲清形势,讲清前景,启发起群众的内在要求,鼓舞和激励群众起来为目标的实现而奋斗。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加,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因此,在新形势下,通过提高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能力,让群众在思想政治和道德义务上理性地自觉地认同党的领导,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宣传教育,使群众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进而使群众更加坚决拥护党的领导,更加支持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我们党一直都十分注重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群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群众,以优秀的作品鼓舞群众”,并且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在各个领域开展各种各样的精神文明活动。更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服务群众和教育群众有效結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关心和保护群众。

六、发扬“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精神,增强组织发动群众的能力

“勇往直前”说的是一种拼劲。沂蒙人民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前,具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犟劲和拼劲。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沂蒙人民那种倔强劲就体现的淋漓尽致了。“永不服输”和“敢于胜利”体现了一种活力。在困难面前,沂蒙人具有一股永不服输的革命精神。这也是沂蒙经济在沂蒙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的所在。沂蒙精神最突出的特质便是这种精神创造于人民群众之中,凸显的是沂蒙老百姓的人民之魂。我们党能够从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尊重人民的创造精神,顺应人民的期盼。当前党面临着国际国内各种复杂局面,面临着诸多考验和危险,与共产党崇高理想和追求相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如何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这些挑战和困难,我们更要虚心向人民学习,视人民为真英雄,发扬“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精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实际成绩取信于民。也就是要带领人民不断的取得胜利,让群众看到希望、得到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有组织发动群众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共产党人要发扬“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的精神,创造震撼天地的伟业,以实际成绩取信于民,然后把十三亿人民群众有力地组织起来,紧紧地依靠群众、团结群众,这就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最深的泉源。

综上所述,沂蒙精神植根并发展于沂蒙大地这片红色的沃土,历久弥新,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沂蒙精神折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辐射力。重温沂蒙精神、弘扬沂蒙精神、发展沂蒙精神,就是要以宝贵的历史经验自我警醒,不论在任何时候,都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努力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的能力,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铭刻在心并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不辜负人民的信任和期待。

参考文献:

〔1〕杨金卫.网络环境下的群众工作创新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2〕爱党爱军 开拓奋进 艰苦创业 无私奉献——“沂蒙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讨会”发言摘登[R].光明日报,2012-06-04.

〔3〕〔7〕施九青.论沂蒙精神[J].理论学刊,1992(1).

〔4〕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上一篇:失去五年级作文下一篇:师范学院毕业生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