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工作思路(精选7篇)
--志丹支公司“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经验交流材料
(2009年2月7日)
各位阳光同仁:
在过去的2008年,我们志丹支公司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公司的正确领导下,以“阳光文化”为指引,以业务拓展为目标,按照总公司“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辉煌”的公司发展战略,全体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各项经营指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经营业绩。特别是我公司开办的“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更是开创了全国保险界的先河。现将我公司开展 “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做法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希望我公司在工作中的一些经验,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和借鉴。
一、独辟蹊径,创新思路,构想开展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我公司自2007年9月份成立以来,在业务发展上不断开拓创新,把业务的发展重点放在非车险业务的拓展上。二00八年,中支公司计划在我公司办理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这一计划下达后,我公司针对志丹县域经济发展迅速,城乡收入差距较大,政府积极寻求为农民办实事好事的现状,将此做为开展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切入点。据调查,在志丹县10.5万农业人口中,每年
1发生各类意外事故死亡致伤约200起,患重大疾病,医疗费花费在1万以上的约180余起,灾害事故和疾病成为制约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解决这一突出矛盾,积极响应县委、政府提出的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途径,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新志丹”的要求,促进县域经济平衡发展,充分发挥保险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助推器”和“稳定器”的作用,提高农民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我公司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议为全县农业人口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运作模式,构想是由“政府买单、农民受益、公司运作”三方联动共赢,开创出了意外险销售的新模式,也为非车险业务拓展创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二、措施得力,成效显著,成功签单全县农业人口意
外伤害保险。从2008年初开始,我公司以“成本、盈利、发展”的核心主题为业务发展的战略指引,通过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的市场营销和运作推动意外险的快速发展,实现公司业务规模与盈利的双飞跃。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积极沟通协调。延安中心支公司领
导高度关注我公司与县政府的业务洽谈情况,曾先后两次亲临公司作指导,听取公司关于对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承保、理赔等方面的专题汇报,指导公司确定工作思路,参加与县政府主管领导的业务洽谈。我公司经理、副经理经
常奔赴在县政府各部门之间,积极疏导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公司针对农业人口意外伤害保险客服工作的具体需要,制定并加大对此项险种的投入和倾斜力度,保证了各环节的服务措施,通过创新的服务思路和特色的服务手段,以强烈的事业心和执著的敬业的精神赢得到了志丹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支持。
二是运筹帷幄,步步为营。在取得县政府为全县农业
人口办理团体意外保险的意向后,我公司面对此项新型险种的历史空白,在毫无任何参考资料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在阳光文化的指引下,以阳光发展观与价值观为统领,将“价值发展、实现盈利”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制定出分三步实现的战略步骤:第一步,以“成本”为战略保障。通过大量的市场摸底、调研,对采集到的保险信息和市场动态进行系统的量化分析。与此同时有6家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参与此项业务的竞标,竞争十分激烈,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我公司积极探索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办法和策略,研究制定出了专门的《志丹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承保方案,进而有力地提升了我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第二步,以“盈利”为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千道理、万道理,不盈利就没道理”的经营理念。我公司结合对志丹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市场总体形势的调查分析,发生意外死亡伤残的每年大约在30-40人之间,这就
为我们开办此项业务创造了良好的利润空间。第三步,以“发展”为战略指引。公司要发展必须创造价值,创造价值就必须发展有价值的业务,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就是很有价值的非车险业务。在业务还没有确定开办之前,我公司多次向县政府递交承保的优惠政策,理赔的具体服务措施。终于在2008年的5月6日的志丹县政府常务会上全票通过,由我公司承办全县“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保险标的为全辖所有农业人口10.5万人,承保计费人数7万人,优惠率为33%。保险金额为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限额每人1万元,总保险金额7亿元。保险费率为1.4‰,保险费为98万元,由县财政统一列支。
三是成立专门机构,搞好理赔服务。在中支公司领导和
志丹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了更好地为农业人口提供及时周到的保险理赔服务,体现“满意在阳光,理赔在阳光”阳光保险公司的特色服务,我公司设立专门管理机构——意外险部,由1名副经理主管,抽调2名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和客服人员负责管理及理赔工作,设立24小时报案电话,并配备了专用查勘车、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相关的硬件设施,为承保客户提供从签发保单、收取保费到受理案件、查勘定损、理赔计算、赔款支付等一站式保险服务。树立了阳光保险公司在行业中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是强抓业务落实,让农民受益,政府满意。自业务签
单意外险部成立后,我公司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到12个乡镇就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进行宣传,让这一“政府买单”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公司建立了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同时按照行业协会公布的保险服务标准,认真进行落实,并就农村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的业务特点,制定出了六项承保服务制度和八项客户服务措施。公开服务承诺,公布服务监督电话,自觉接受客户的监督。定期向县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信息反馈,赢得了政府的高度信赖和农民的良好口碑。也为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年来,我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克服了重重困难,稳定了与县政府的合作关系,取得了相互信任与支持。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创新思路求发展,真诚合作促双赢,才能带来业务发展上的突破和业务规模的稳固增长,逐步提升阳光保险公司在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全面巩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
以上是我们在签订“农业人口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县域
通保第一单的一些做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成绩只代表过去。新一轮的目标、新一轮的考验又交付在我们的肩上。2009年,我公司将根据总公司战略目标中的具体要求,牢记“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整体推进、快速发展”的销售工作思路。团结协作,创新奋进,真抓实干,将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工作落到实处,确保2009年各项工作目标顺利
实现,为公司的可持续有价值发展再做出新的贡献。
阳光保险志丹支公司
关键词:医疗保险,稽核工作,合理用药
医疗保险稽核工作是医疗保险基金管理的重要环节,抓好医疗保险稽核工作既能保障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权益,又能有效地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良性运行,同时也能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遏制违规欺诈行为的发生,防范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下面结合工作实际,对医疗保险稽核中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意见。
1 医保稽核工作的意义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保险已逐步覆盖城镇大部分职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服务职能又有保险基金的管理职能。医疗稽核工作仍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如人手紧张,缺乏专业稽核队伍;缺乏规范、统一的工作标准;缺乏对医疗浪费、欺诈现象的核查措施等,致使医疗保险基金存在着一些跑、冒、滴、漏现象,部分定点医疗机构为追求效益,挂床住院、冒名住院、分解住院时有发生,部分参保患者小病大养,因此强化医保稽核工作对保障职工医疗合法权益,防止基金流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目前医疗保险稽查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稽核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存在过度治疗,临床表现:有的过度检查、治疗、过度用药、诱导消费等现象,虽然招远市当前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基本目录用药,药品取消了加成,执行零差价,但在参保人员就诊时,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以补贴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利润,过度检验、检查等现象比较普遍。同时降低入院标准,小病大治,且入院后动辄做一些不必要的高、新、精项目检查,以增加经济收入。
二是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和新药品进入医院,绝大多数享受医保的患者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检查项目,医生推荐的许多治疗药物包括贵重药品和新特药,其是否合理与必需,根本无法判断,一般能用拍片的建议用CT,简单的头痛就建议做化验、做CT检查,一点不舒服就建议核磁共振等现象,提高检查层次,导致医保患者的总住院费用不断上升。
三是参保人员住院期间存在不合理医疗要求,也导致不规范服务行为发生。由于参保人员缺乏医学知识和缺少正确的引导,对“因病治疗、对症开方、合理用药”没有正确的认识,盲目提出一些不合理的检查和用药要求,片面地认为检查越全面、用药越昂贵、价格越高就越保险。
四是医保稽核力量有限,对医院无法实施全面稽核。由于缺乏更加主动有效的监管机制,直接影响着监管的效力和运作效能。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医疗保险实行全覆盖,而医疗保险稽核人员配备非常有限;而临床实践中的病种较多,面对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变换的违规方式,医疗审核的难度越来越大,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
五是医疗保险欺诈行为查处难。随着医疗保险业务的深入拓展,医疗保险欺诈行为越加复杂和隐蔽,管理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医疗服务需方或供方实施的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欺骗行为主要表现有:一是定点医疗机构欺诈。如伪造住院病历、虚报、分解住院人次,虚开医疗费用、虚假记账等。二是医患双方串通欺诈。如串换药品和诊疗目录、挂床住院、搭车开药、搭车检查、过度医疗服务、分解自费项目、虚假住院、冒名顶替、门诊费用转住院费用等。三是医、患道德风险难以规避。医疗机构在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往往将医疗服务收入最大化作为其发展目标,不严格掌握出入院标准,诱导小病患者入院,使不该住院的人员住院治疗,将没有治愈的住院患者赶出院,采取分解住院、不合理转院等办法加重个人负担和医保基金支出。还有个别医生借助职权特殊的岗位优势,利用患者对医保政策不太了解,被动接受医院提供的检查、用药、化验、治疗等项目。四是医保稽核队伍建设滞后。
3 几点建议
(1)强化措施,全力抓好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门诊、定点药店服务协议的签订,做到每个定点单位由主要负责人签字,从行政管理入手转变为协议管理,把“两个两定”引入竞争机制,统一制定明确的医疗保险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等各项指标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将社会信誉好诚实守信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严重违反医疗保险政策的取消定点资格。制定考核标准,采取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并与保证金挂钩,年终根据年度考核得分情况兑付保证金,对违反医疗保险政策行为的给予警告及通报批评,违规费用加倍处罚,情节严重的取消定点资格。通过制度建设,让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均接受参保人员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2)建立健全协作稽核机制。建立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之间协查、违规处理反馈机制。随着省内联网结算业务的开展,要明确参保地与就医地经办机构各自的职责,要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的原则:参保地负责转诊手续的审核备案管理,就医地要负责住院患者的身份核实以及医疗费用的监管,杜绝医疗机构对非参保地就医患者一样政策两样对待。
(3)全力推进对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协议管理。对审定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要全部签订协议,实行协议管理,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级管理。协议要细化服务内容、质量等指标,要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对不按照协议提供医疗服务的“两定”机构,实行退出机制,取消定点资格。制定“两定”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服务优秀的医疗机构,应予以表彰奖励。在审定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严格定点条件,充分考虑备药率、服务能力、规模条件等,按照“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购药和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将达到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逐步纳入定点范围,增加参保患者选择空间。
(4)全力实行参保人员就医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行为全程稽核。建立统一的医疗费用计算机稽核系统,采取人机结合方式,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对参保人员的医疗信息进行比较分析,采取对照信息系统中的费用明细,在患者出院前对现有的纸质病历进行审核,检查费用与清单是否一致,化验、检查单是否齐全,病历书写是否符合医疗保险要求,是否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等进行稽核。参保对象也可通过终端系统自助查询药品、诊疗项目、住院清单、自付比例等进行实时查询,实现医保、参保患者对医疗机构的实时监督。并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组织工作人员对“两定”机构服务行为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不仅要深入病房接受参保患者的咨询,耐心解答有关医疗服务政策,还要检查、核对有无“挂床”“冒名顶替”等现象,并将参保患者的意见及要求向医疗机构反馈。在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设置举报箱、就医服务程序栏,鼓励参保人员参与监督,发挥其监督作用。可以聘请懂医疗保险政策、责任心强的参保人员担任监督员,进行长期监督。
迅速完成小麦保险理赔工作。4月份以来,由于受到厄尔尼诺超强现象影响,明光市各地连续出现阴雨天气,造成小麦等农作物田间湿度大,赤霉病危害较重,小麦等农作物普遍受灾严重。为保证受灾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能及时拿到保险理赔款,提高农业灾后恢复生产能力和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积极性,市国元保险公司明光支公司迅速行动,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勘察,真实准确统计灾情,迅速支付理赔,启动理赔绿色通道,对参保受灾大户进行预赔付,帮助农户度过难关,确保农业生产持续进行。
积极开展秋季农作物承保工作。市国元保险公司明光支公司提前谋划今年秋季承保工作,制定承保计划,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积极沟通,做到愿保尽保,确保秋季承保工作有序开展。
认真做好数据库更新完善。进一步完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逐户认真核对原有数据库资料,及时更新原有数据,补充缺损资料,保证数据库的真实、完整、准确,为社情民意调查提供真实有效的基础资料。
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参保农户的满意度和知晓度,确保今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社情民意调查工作取得好成绩,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稳压器”、“减震器”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安徽省明光市财政局朱献忠供稿)
责任编辑:欣文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全市农业工作以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以现代农业为取向,着力产业强农、科技兴农、生态美农、依法护农、增收富农,强化结构调整、新型主体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品牌打造、科技兴农、农业执法、对口协作等重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困境中持续发展。
一、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农业产值预计完成165亿元,同比增5.5%,超目标任务0.7个百分点。完成渔业产值16.57亿元,同比增加10.32%,完成目标的101.6%。——粮食产量预计实现24.47亿斤,完成目标的116.5%。水产放养面积48.29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7.66万吨,完成目标的109.4%。——新建和改造以“四百万”工程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基地56.3万亩,完成目标的160.9%。
——预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0亿元,同比增长25%,完成目标的100%。
——预计完成农业投资4.8亿元、渔业投资0.42亿元,分别完成目标的112.7%和127.3%。
——新培植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产值过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完成目标的100%。
——获“三品一标”认证的产品28个,完成目标的280%。——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抽检合格率居全省全列。配合农业部、省农业厅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8次,监测各类农产品432批次。
——抓好丹江口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市政府成立市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制定了市农作物秸秆和农田残膜基本资源化利用专项行动等四个行动方案。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XX市全面完成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任务。全市注册农民合作社累计达1534家,同比新增279家,增长22.2%。注册登记家庭农场达到355家,同比增180家,增长102.9%。全市新增专业大户1015家,累计达到2084家。
——农村沼气和新能源建设稳步提升。完成清洁能源入户工程21161户,完成目标的212%。建成小型联户沼气130处,完成目标的130%。完成3处大型沼气工程建设,完成目标的100%。推广太阳能热水器3802台,完成目标的190%。推广生物质气化炉5504台,完成目标的183%。——抓好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工作。XX县成功申报湖北大梁省级自然保护区。在库区新建重点特色产业基地26.7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50万亩,良种推广率和质量合格率都达到96%以上。大力推广生态渔业。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利用率达到85%以上。——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及时处理市长公开电话受理群众诉求转办事项,回复率达100%,限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两会代表提案与建议办理、保密、国安、档案、“五城联创”等工作任务出色完成。
二、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一)高效生态农业强力推进。认真开展调研,成立规划编制专班,编制《市“十三五”现代农业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中国农科院、农业部环资总站、湖北省农业厅、市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合作共建丹江口库区()生态农业研究院框架协议。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郧阳区加快创建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有机农业标准化种植、水产健康养殖、林下经济等一批生态农业模式得到推广应用。制定了6项中药材种植标准。一批生态农业项目加快推进,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市高效生态农业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业主化发展的新态势。
(二)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百万”特色产业基地规模不断壮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显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2:1。一是用标准化带动生产基地规模化。15个茶叶基地被评为首批市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创建4个省级经作标准化示范园。二是用园区化提升农产品加工规模化。全市农产品加工园区实现产值160亿元,占规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56%。三是用农业发展新业态带动农业发展融合化。积极推进以假日休闲和农事体验为主的城郊游憩带、环丹江口库区生态观光农业带和各具特色的原生态农业观光片带建设,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出八仙观、龙王垭等一批国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全市省级以上示范点共计12个。推进“一村一品”建设,XX县得胜镇圣水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示范村镇总数达到4家。积极引导农村电子商务等农业新业态,武当山珍股份有限公司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在全国农业信息化会议上展示,XX县涧池乡下营子村电子商务成为全省、全国典范。开展了秋冬农业开发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各县市区分管领导和部分茶企负责人赴福建考察学习。《关于建设现代农业若干问题的建议》、《武当道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应对之策》等4篇调研报告分别在市委《领导参阅》、《参阅件》和省农业厅信息专报上发表。
(三)龙头企业发展转型升级。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4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3家,全市达到40家。湖北龙王垭茶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被评为市首批“十大茶企”。促进农产品开发升级,着力延伸产业链条,茶多酚、茶微粉、青砖茶、红茶、茶工艺品、茶食品开发势头良好。蔬菜贸易服务中心不断激发内在发展活力。促进农产品科技创新升级,湖北武当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科技惠民兴村先进单位”,湖北耀荣木瓜有限公司木瓜精深加工技术获全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渝川食品公司木瓜汁饮料和木瓜菊花枸杞复合饮料两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并通过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企业经营创新升级,武当道茶产业集团在探索中前进。
(四)特色农业品牌建设实现突破。成功举办中俄“万里茶道”走进武当暨首届武当道茶博览会,农业部、农业厅领导亲临指导,海内外300余客商汇集,中央、省、市30余家新闻媒体聚焦宣传,进一步扩大了武当道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茶叶成功走向俄罗斯市场,首批出口40吨。“武当道茶”等6个农业品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我市农产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武当道茶”等8个品牌入选“中国好食材候选品牌目录名单”,“武当道茶”和“武当山珍”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农业品牌”。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福州)农交会,武当道茶和XX县黑木耳进入全国地标产品展馆并获金奖,获金奖数为全省第一。
(五)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提升。全市专业合作社达到1534家,发展社员129634户。其中,市加和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加工示范单位,郧阳区伟超生态家庭农场、杨溪家铭养殖家庭农场等22家农场被省农业厅授予“湖北省示范家庭农场”称号。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达到67.8万亩。农村土地已确权家庭承包户数8301户。在XX市和XX县分别召开了全省土地确权档案管理工作和全市土地确权现场会。
(六)科技兴农工程深入推进。全市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新品种42个,示范率96%,种子质量合格率98.5%。地膜覆盖面积达80余万亩。病虫害防治面积465万亩次。粮油高产创建示范项目29个。测土配方施肥350万亩,全省绿肥种植现场会在XX县成功召开。小麦“一喷三防”技术实施面积110.7万亩,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推广面积10万亩,水稻集中育秧栽插面积2.6万亩。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256人。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带头人示范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12批347人次。首次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200名农村青年入学深造。建立院士农业工作站4个,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8名专技人员分别获市政府“突贡专家”、“专项津贴专家”、“中青年拔尖人才”称号。
(七)农业行政执法优质高效。一是强化农资市场监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1820家次,立案28件,做到有案必查,有案必结。二是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创建示范店100家。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政府名义下发督办通报。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加速推进。加强“三品一标”监管,依法打击冒用、超期使用违法行为。四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到审批权限能放尽放。五是维护渔业生态安全,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六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督查和培训,做好应急处置。七是加强执法宣传,提高广大农资经营者依法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意识。
(八)招商引资项目对接落实。完成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工作任务。农业对口协作工作得到加强,积极参与市党政代表团赴京对接活动。与XX市农业局联合举办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农业新技术两期共计90人的培训班。市政府与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中粮集团、北京一轻控股、首农集团等15个单位22批90人次到考察对接。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共完成投资1.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5%。争取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9254万元。
(九)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到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加大产业扶贫的支持力度,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尽心尽力、尽责尽义抓好郧阳区安阳镇二龙山村扶贫点的精准扶贫工作。组织104名干部将200户贫困户兜底包完。村情调查摸排到户,完成全村200户贫困户建档立卡。帮扶资金100余万元,兴建300亩高标准茶叶产业基地,培育畜牧养殖大户10户,硬化通村通组公路6.5公里,村委会建成投入使用,35户贫困户在年底可搬进新家。
(十)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一是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做实规定动作,将严要求贯穿各个环节,结合深化拓展“双十星”争创活动树立典型。二是切实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市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党建工作季度座谈会制度》。三是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学xxx省、市纪委全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逐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和承诺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扎实开展“五个专项整治”,特别是对局机关及局属各单位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办公用房进行严格审查。积极开展“红顶中介”专项清理和“7+1专项整治和治理”工作。四是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落实党委会、局长办公会、科长例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对局机关部分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加大考勤力度,强化目标考核,积极开展季度优秀公务员评选。农业信息服务不断加强,“两办”信息考核名列前茅,农业信息网全面改造升级。市农业局荣获省级文明单位,档案管理获“省特级”。综治、国安、保密、计生卫生、安全生产、农业统计和工、青、妇、老干部等工作成效显著。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工作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必须在体制机制创新中破解深层次矛盾;二是必须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促进农业提质增效;三是必须在科技兴农中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四是必须在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中突破资源约束。
三、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市农业工作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生态为本、稳粮强特、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以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为主攻,推进特色产业基地标准化、农产品加工规模化、技术应用集成化、生产经营集约化、农产品品牌化、三产发展融合化,启动实施“611”特色农业发展计划(到2020年,把茶叶、中药材、林果、蔬菜、畜牧、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均建成综合产值达百亿元产业,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一千亿元,做大做强休闲农业这一新业态),把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重大影响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引领的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围绕上述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抓好以推进“611”特色农业发展计划为主的各项专业规划的布局。围绕确定的茶叶、中药材、林果、蔬菜、畜牧、水产等六大“百亿元”产业,摸清产业发展现状,找准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明确基地布局、龙头培育、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重点工作,研究提出具体的工作措施和支持政策,进一步论证编制《市“十三五”现代农业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在总规划的引领下,分产业、分专业制定分规划或实施方案,明确规划实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对规划目标分实施,力争“611”发展计划良好开局。
(二)抓好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引领的产业园区建设。始终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全面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千亿元工程建设。采取得力措施出台扶持政策,完善目标考核,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引导和支持有实力、有条件、有积极性的龙头企业创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园区企业融资平台,解决园区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整合科研资源,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增强产业科技含量。鼓励科技人员到园区领办、合办、服务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设立人才奖励机制,吸引科技人才参与园建设,解决园区企业人才紧缺问题。新增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三)抓好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为主的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和园艺作物“三品”提升(提升品种改良、提升品质改进和提升品牌创建)行动,不断提高基地素质。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创新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各种形式的市场对接。充分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性,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引导民间资本,投入休闲农业开发,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在扩大休闲农业点的同时,提升休闲农业质量,使之在带动农民增收、提高农业效益、美化乡村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加大国家级“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示范点的创建工作力。着力引导农业走出去,进一步开拓食用菌、茶叶、柑桔等农产品国际市场,力争由产品走出去向企业走出去、产业走出去发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合作联社,建立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利益链接机制。做响品牌文化,提升品牌价值,举办第二届武当道茶博览会。
(四)抓好以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为主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建成市级公共平台。加强涉农部门协作,促进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资源整合,围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物联网的发展,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加强农业信息统计工作,围绕成本调查,生产预测、市场监测、价格预警等重点环节,努力实现农业统计和市场监测预警工作提档升级。提高12316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水平,完善专家队伍和信息员队伍,进一步办好《农业信息网》、《惠农手机报》,推进农业信息服务进村入户。
(五)抓好以农业面源头污染治理为主的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原则要求,打好农业面源污染攻坚战。启动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坚持发展农村能源,新增清洁能源入户工程10000户,新建户用沼气2500户,新建小沼工程100处,新建大型沼气工程3处,推广太阳能热水器2000台,推广生物质炉3000台。积极推广示范以沼气为纽带,种养沼结合的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推广秸秆肥料化、燃料(能源)化、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技术,开发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利用模式,推进地膜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办好4个面污治理示范点。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工作。
(六)抓好以典型示范带动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积极开展省级示范社、示范农场创建,做好市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示范专业大户评选活动。完成100个重点村审计任务。新增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100家以上、家庭农场100家以上,培育专业大户1000家以上。在规范和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运行机制和活力上下功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七)抓好以产业脱贫为造血功能的精准脱贫工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对精准脱贫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切实抓好以农业特色产业脱贫为造血功能的精准脱贫工作。一是会同发改、扶贫、财政、旅游等部门,做好农业产业脱贫规划。选好产业脱贫项目、建好产业扶贫基地,着力目标精准到位,夯实产业精准脱贫的基础。二是积极探索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参与产业精准脱贫。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帮带、农民参与、农企利益共享的产业精准脱贫工作机制。三是抓好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进一步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基地建设的力度,培育文明乡风,提高村民幸福指数,力争帮扶46户113人脱贫。
(八)抓好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的“五个一”农技推广机制建设。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名首席专家、一个示范基地、一套技术模式、一个服务团队”的“五个一”产业服务机制。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的原则,依托市科技学校,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一批农业实用人才,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5000人次。深入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补助项目,带动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提升。围绕农业科技研发团队,依托XX市重点科技研发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技创新资源,联合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共建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成果在转化。推进秦巴山片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丹江口库区()生态农业研究院和汉江生态经济带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科技支撑作用。
(九)抓好以招商引资与对口协作为契机的农业项目的实施。做好已签订的各项协议(合同)的落实工作,在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支撑作用上下功夫。实施好生态循环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休闲农业与生态旅游示范、绿色防控示范等项目建设。切实抓好特色农产品进京系列展销活动。加快国际农发基金(ifad)项目提款报账进度,打破季度报账程序,加强对指导督导,扎实谋划中期调整,如期推进项目实施。
(十)抓好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的农业法制建设。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目标,落实属地监管职责,签订目标责任状,坚持“产”、“管”结合,建立健全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乡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全面推进郧阳区、XX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强化农业部定点调整监管点建设,加大对各县市区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工作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印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及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加大对各地农产品生产基地明查暗访力度,及时通报安全隐患,督办整改处罚到位。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春、夏、秋季农资监管集中执法行动。深入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创建,探索建立农业投入品经营备案制度。加大渔业执法力度。抓好“七五普法”工作,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强化各类农业法制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群众知晓度和满意率。
一、突出一个中心,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放搞活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放手促进非农产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减负固基,富民强县。
今年,我县要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采取综合措施,既要大力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又要在农业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抓好面上农民增收工作,又要分类指导,下大力解决重点乡村、重点农户的增收问题;既要立足当前,采取见效快的增收措施,又要着眼长远,寻求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治本之策。力争使**年农业产值达到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
二、明确三个途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⒈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农民增收快渠道
坚持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服务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资源和现实的基础条件,着力打造区域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引进、选育、推广一批优良品种,突出区域特色,重点抓好特用玉米、蔬菜、畜禽、林果等产业的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
一是做大玉米产业。重点突出特用玉米产业。今年要做大做强鲜食玉米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提高加工能力,努力向标准化生产、群体化加工方向发展,年内全县新增鲜食玉米种植万亩,总数达到万亩,新上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家,总数达到家,加工量达到万穗。加大对三利秸杆与盛隆草业公司的扶持和引导,推动玉米轴为原料的糠醛加工等玉米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转化、增值,使我县的玉米产业开发链条得到进一步延伸。
二是做大畜禽产业。要围绕我县的粮食资源、秸杆资源优势,加快畜禽、畜种结构的调整,突出抓好商品型、生态型畜禽品种,加强养殖小区建设同时要加大对畜禽产品的防疫检测,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奶牛业重点抓好李青庄、郭磊庄、万全城、苏家桥等奶牛养殖小区建设,小区奶牛养殖新增头,力争全县奶牛养殖量达到头;肉羊产业重点抓好优质肉羊繁育推广和屠宰加工,并全部实现舍饲圈养;猪鸡产业以永春肉联厂为龙头,重点抓好王玉庄、邹家庄等地的产业化基地建设,使全县暖棚猪养殖量达到万户以上。鼓励引导以村为单位的养殖小区建设,推动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
三是做大瓜菜产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近临张家口、京、津地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错季、精细、无公害、订单型瓜菜,并依托瓜菜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郭磊庄蔬菜产业化基地建设,整合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今年新增瓜菜种植面积万亩,总面积达到万亩。
四是做大林果产业。以西山片万亩杂果林基地为依托,结合全县退耕还林工程,抓好退耕还林区的嫁接改造。依托果品加工企业,重点抓好高庙堡万亩杂果林产业化基地建设,建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林果产业基地。加快对柠条、沙棘的开发利用,提高其转化率、利用率合商品率。
⒉提升劳务经济水平,铺就农民增收新渠道
要通过发展小城镇、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多种措施,为农民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使农民实现由“村里人”向“厂里人”、“城里人”的身份转化。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在县、乡两级建立和完善劳动就业服务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兴办劳务中介服务组织,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的输出劳务。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保证劳务输出的质量和效益。相关部门要落实好政策,保障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的畅通。全年实现劳务输出万人
抓好非农产业,促成农民增收多渠道
发展非农产业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把发展非农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用工业“大车”拉动相对弱势的农业“小车”,通过对接农业资源增强工业活力,提高农业活力,提高农业效益。积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以资金、设备、技术信息等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开发,鼓励非农业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藏和运销业,兴办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服务组织,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使农民由一产向二产、三产转移,促进农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要积极扶持农村非农产业争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三、抓住六个重点,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要把农村节水灌溉、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农村沼气等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抓手,加大力度,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农户、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农村基础设施。
加强以“水”为中心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蓄、打、节、引多种措施,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措施。完成新打机井眼,新挖潜流处,发展节水灌溉面积万亩。要积极探索做大做强产业基地的路子,争取—年内时间将我县的余万亩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基地化。同时要抓好饮水安全,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继续实施农业生态工程,巩固和提升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继续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坝上生态农业、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生态项目工程;树立精品意识,建设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精品工程;积极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加快农业工程与“四荒”资源权属改革进程,保护治理成果,全县森林覆盖率要达到。
⒉突出发展龙头企业,着力提高经营水平
要认真落实“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是龙头扶持谁”的政策,抓住“壮大实力,增强竞争力,提高带动力”三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万全县关于对农业产业化龙头服务扶持办法》。要坚持开放引进一批,大力发展一批,嫁接改造一批,不断壮大龙头企业的整体规模和实力,实现一头连农户,一头连市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形成良性互动。对新办的中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重点抓好郭磊庄亚雄脱水蔬菜厂、(河北)中绿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张家口绿野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天勤农贸、祥康生态科技、万华天宝鲜食玉米加工、盛隆秸杆等龙头企业的建设。要加大农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年内力争创出—个全省知名品牌。
⒊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继续把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围绕市场和龙头企业的生产需要,以种养殖大户、营销大户和土专家为带头人,组建各种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壮大农村经济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信息灵通、视野广阔的优势,引导农民进行种、养殖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围绕鲜食玉米加工、燕麦加工、脱毒薯种植、瓜菜加工、大棚猪养殖、柴鸡养殖、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逐步建立起比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使高素质的农村经济人队伍达到人以上。
⒋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把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科技推广中的示范作用。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
加大教育培训农民的工作力度,要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整合资源,把撤并的学校建成职业技术学校、乡村成人业校,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通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满足农民对实用新技术的需求,全年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长;围绕优势特殊产业发展,全年农村劳动力专业技术培训人数比上年增加;争取每户都有—个科技明白人,使每个新增的农村劳动力都能掌握—门实用致富技术。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认真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全年培训农民工比上年增加。
⒌强化农业对外开放工作,拉动优势产业的发展
加快农业对外开放步伐,推动贸易农业发展,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优势,以开放促项目,以项目带开放,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合接触同优化内部环境结合起来,广泛吸引外部资金、技术、市场等生产要素在万全聚焦,坚持用开放的思维谋划农业农村工作的新思路,用开发的举措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有开放的观念,要解放思想,强化开放就是发展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思想;二是要有开放的信息,提高开放效率;三是有开放的渠道,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利用各种关系合人才,抓住一切机遇,拓宽开放渠道;四是要有开放的环境,要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地域环境,吸引投资。
⒍继续抓好“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在重点项目上求突破
“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工作抓手,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稳定增收上把“千村经济振兴”和“文明生态村”活动做好、做实、做出成效。
“千村经济振兴”活动已经出列的贫困村要继续巩固扶贫开发成果,未出列和新列入的个贫困村,要坚持走开发式扶贫路子,重点抓好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周转棚、周转畜、劳务输出等工程。专项资金要捆绑使用,投向贫困村,使扶贫工作整体推进。要坚持以经济强村为龙头,以“两转移一置换”(即农业向工业转移、农村向城镇转移、农民置换成职工)为载体,确保经济强村人均纯收入增长以上,贫困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元以上,带动整个农村经济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
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引向深入,在巩固提高第一批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主体意识,紧密结合“村村通”“村村绿”等工程,推进道路硬化、街院净化、村庄绿化、主街亮化工程和“一建(建沼气池)三改(改水改厕改圈)”。
四、深化四个制度,促进农业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⒈完善一制三化工作机制
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和村民自治的示范带动作用,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力度。认真组织实施“素质工程”,全面提高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要把解决“三农”问题的成效作为检验领导干部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要做好农村支部换届工作,确保稳妥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活力。
⒉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制度
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是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规范农村重大事务的民主决策和管理程序,不断提高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选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村级民主决策机制;认真落实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抓好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民主议政日和民主评议村干部等民主监督制度体系,完善人民群众建议征集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健全对村务和村干部的监督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同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和改善农民生活紧密联系起来,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⒊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贯彻新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创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财务监管机制,切实抓好农村财务审计,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财会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力度,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加强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反弹;认真贯彻土地承包法,稳定完善土地承包政策,进一步规范地土流转程序。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妥善化解乡村两级债务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定期督察调度,推动化解乡村债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⒋完善对农业重点工作的责任制度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发展农业保险的精神,规范农业保险经营,保护农业保险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农业生产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支农惠农富农作用,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开展农业保险工作应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和协同推进的原则。
三、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
1.切实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组织领导。农业保险工作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操作难度大,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各职能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县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和统筹全县农业保险工作,并协调解决农业保险工作中的相关重大问题。
2.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相互配合,共同把农业保险工作落到实处。
宣传部门要把农业保险宣传工作列为重要内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业保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内容,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保险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参加农业保险。
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责任感和主动性,加大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检查、审核力度。季度报表数据作为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结算的重要依据,指定专人认真核实数据,切实避免出现虚假和错误数据。
农业、林业、畜牧部门要负责提供相关承保基础信息,同时协同做好农业保险灾害鉴定和查勘定损工作。
农业保险承办公司要从落实支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全局出发,认真做好农业保险各项服务工作。夯实承保基础工作,履行农业保险条款应尽义务。
四、开办险种和规模
1.按照省财政厅下达的财政保费补贴规模及要求,2015年我县主要开设的险种有水稻11.7万亩、能繁母猪0.74万头、育肥猪9.98万头和森林保险182.29万亩。水稻保险金额由每亩320元增加到360元,各生长期赔付金额相应提高40元,费率维持5%不变,保费为每亩18元。新增保费由农户、各级财政按原负担比例承担。其余各品种维持上年规定不变。
2.我县对开办的险种总规模,应按xxxx〔2015〕10号文件执行,控制在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规模为标准的范围内,不得擅自扩大承保规模(详见附件《xxxx县2015年农业保险规模确认表》)。
五、承保机构的确认
在综合考虑各承保机构承保、查勘、理赔能力,特别是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择优确定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并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分类承保。对于中央财政补贴品种,按种植业、养殖业、森林三个大类品种确定承保机构,原则上不允许交叉承保,即一个大类品种只允许一家保险公司承保,一家保险公司可承保多个大类品种。
二是一定三年。本县范围内,承保中央财政补贴品种的保险公司,一经确定,份额格局原则上应保持三年不变。
三是违规退出。对于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被财政、保监、审计、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查处的承保机构,根据相关程序确认后,从下一起取消其在原区域内的承保资格。
四是稳健推进。稳定和巩固现有承保主体格局,为农业保险经营提供一个相对稳定、预期明确的环境,引导保险公司加大机构网点投入。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合规经营,实现农业保险良性竞争。
2015年我县农业保险由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和中华联合保险股份有限公司xxxx支公司承保。
六、保险责任和赔款支付
各险种保险责任和理赔标准以承保公司报经中国保监会审批的条款为准。农业保险赔款必须通过一卡通账户直赔到受灾户。
七、投保方式
种植业保险和养殖业保险承保须按分配规模,原则上以村(场)为单位投保,不得按总数量的比例部分承保或插花性承保。耕种方式是“土地流转”、“承包经营”、“代耕代种”等情形的,承办公司必须按要求进行现场验标,收齐合法有效的证明资料(包括与农户直接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或土地承保合同、费用支付凭据、营业执照、种植大户身份证等复印件)后方可承保出单,且被保险人必须为实际土地耕种者或经营者。
森林保险要充分运用林权改革成果,以县、企业为单位进行投保,以乡镇为单位出单,被保险人必须林权权属清晰。
八、保费补贴比例
1.水稻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40%,省财政补贴25%,市、县两级财政补贴10%,农户自缴25%。
2.能繁母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农户自缴20%。
3.育肥猪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15%,县补贴比例15%,农户自缴20%。原则上只限于3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参保。
4.公益林保险保费中央财政补贴50%,省财政补贴30%,县财政补贴20%(含林权人承担10%部分)。
5.商品林保险保费在保额为400元/亩,费率4‰基础上,中央财政补贴30%,省财政补贴25%,林农自缴45%。
九、缴费方式
出单时,必须是将最小投保单位的农户自缴保费收齐,并将保费缴至承办公司账户后,方可出单承保。
本级财政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门科目,实行专项管理,分季结算。中央、省市财政保费补贴按各承保机构实际承保签单进度给予补贴,不够部分在中央、省财政保费补贴后续资金到位后予以结算。
十、工作经费
工作经费的提取按省财政厅《关于农业保险工作费用相关管理规定的通知》(xxxx〔2015〕8号)文件规定执行。
十一、工作要求
1.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一是抓好日常宣传。借助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采取编印挂图、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使农业保险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抓好集中宣传。根据当年农业灾害实际情况,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专题报道,提高农民防灾意识,让更多的农民自愿参保。大力宣传《农业保险条例》,以“深入贯彻落实《条例》,构筑农业保险保障网”为主题,积极开展贯穿全年的主体宣传活动。
2.加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三农基层服务体系宣传发动、信息收集、保费收取、协助查勘理赔以及基础信息维护等方面的基础作用。二是及时收集维护农户信息,按期完成农业保险承保签单工作,确保标的保险期间与作物生长期相符。三是加强对基础服务体系人员培训工作,认真推行考核制度。
3.切实做好承保理赔公示工作。一是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在订立农业保险合同时,制定投保清单,详细列明被保险人的投保信息,并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承保情况予以公示。二是保险机构接到发生保险事故的通知后,应当及时进行现场查勘,会同被保险人核定保险标的的受损情况。由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保险机构应当将查勘定损结果予以公示。三是保险机构应当在与被保险人达成赔偿协议后10日内,将应赔偿的保险金支付给被保险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农民投保的,理赔清单应当由被保险人签字确认,保险机构应当将理赔结果予以公示。
4.确保承保手续齐全,符合逻辑,为理赔提供前端支持。一是确保承保“六要素”(被保险人姓名、身份证号码、保险标的名称、种养地点、保险数量、农户直补卡账号或其他银行账号)齐全准确。二是确保“三单一证一票”(投保单、投保分户清单、保险单、保险凭证、保险费发票)信息一致。三是确保“三清单信息”(投保分户清单、理赔定损清单和赔款支付清单)无缝链接。
一、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政策性农业保险分两大块一是生猪保险;二是农作物保险。
(1) 生猪保险作为育龄母猪保全年每年交保费12元, 死亡后理赔1 000元, 群众非常满意和积极, 保险费用也能及时准确上交。作为育肥猪, 一是保险费收费时间不恰当。收交保费时间每年在8月底, 起保时间在每年9月至12月份, 而一般生猪死亡率较高在每年6~8月, 这三个月又没有在保险时期内;二是保险时期设定只有4个月不科学。农村养猪从小猪至出栏育肥需要6个月, 一年可以出栏两批, 而保险费只交1次。
(2) 农作物保险县人民政府按一定比例将农作物承保面积分配给乡镇, 乡镇分到村, 村上按比例把面积分摊到组, 村民小组按农户承包土地面积进行平均分摊, 即不科学, 也不利于收缴保费。更不利于报灾查灾, 理赔也困难。且赔付的金额较小, 激发不了农民投保的积极性。
2. 乡镇政策性农业保险费用的收缴与乡镇保险业务人员关系严重脱节
导致保险业务人员对受灾农户缺乏关心、责任心不强。
3. 乡镇保险业务员全部是兼职人员,
一个合并乡镇只有1名业务人员, 人员严重不足报灾后, 人员不足导致不能及时查灾;加之个别业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查灾认为是业余的事, 可查可不查, 可早查也可迟查。不愿到边远村受灾农户查灾。
4. 县保险公司是商业性质
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 缺乏有效的监管, 没有把这项惠民政策真正办好, 惠及农民。
二、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几点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
(1) 育肥猪保险时间应从现在的4个月延长到6个月, 每年应收缴两次或一次性缴纳全年的保险费, 确保养猪农户全年全过程的享受生猪保险, 促进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农作物保险应根据各乡镇受灾害频率较高的农作物进行全部保险, 不搞平均分摊。应调整提高保险费额度扩大赔付标准, 激发农民投保积极性。
2. 完善几种制度
(1) 完善报案查灾机制, 报案查灾要及时, 通过受灾理赔几年的情况来看, 县保险公司只有一部报案电话。而受灾面大, 受灾时间非常集中, 农民报案电话根本打不进去, 人为地拖延了报案时间, 导致查灾不及时。
(2) 发挥乡镇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站的作用, 保险业务与乡镇加强配合。各乡镇保险业务个别人员素质不高, 责任心不强, 一般都是兼职人员, 加之县保险公司管理不到位, 人员管理考核与乡镇脱离。虽然乡镇设立了保险工作站, 却没有发挥较好作用, 从而导致农民受灾后找不到人, 没有及时准确查灾, 投保农户意见很大, 加之受灾面大, 受灾农户多, 作为合并乡镇一个保险人员严重不足。应适当增加人员, 充分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和调动村民委员会积极性。
(3) 为了方便快捷的及时报灾、查灾、理赔, 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络平台非常必要。在每个乡镇建立办公室和网络, 设立专用电话, 方便群众报案。采用报账制的方式, 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和电话、网络费用。
(4) 改革理赔兑现方法, 应采取现有粮食直补系统, 理赔资金直接打卡到农户。
【农业保险工作思路】推荐阅读:
乡镇农业保险工作总结07-13
农业保险保险税09-29
农业保险查勘报告10-18
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问题研究06-21
×县农业农村工作思路09-16
2024年农业科工作思路09-27
农业局2013总结与2014年思路07-24
调整陕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基本思路与对策07-27
农业有关工作总结与农业机械生产调研报告10-07
农业创卫工作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