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战略和能力

2024-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技术战略和能力(精选8篇)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1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以规划、投资、建设和运行经营山东电网为核心业务。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拥有包括全省两个副省级市和15个地级市供电公司在内的31家下属公司以及山东省电力公司、山东核电集团公司、山东鲁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山东鲁能鑫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家全资子公司。控股、参股和受托运行经营22家发电企业、7家电力施工设计企业和23家多钟产业企业以及6家金融企业。管理县级供电公司98家,供电区域15.7万平方公里,供电人口9579万,服务3570万电力客户。

作为国有重要能源骨干企业和全省最大的公共服务企业,公司致力于规划、建设和运营山东电网,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和优质的电力供应。豪情绘蓝图,号角催征程。山东省电力公司将以领先发展的昂扬锐气,苦干实干的攻坚斗志,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牢记使命,永争排头,为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不懈奋斗!

二.发展战略

在“十一五”规划时期,公司立足于科学发展,坚持效益至上,推进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公司的安全保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资产盈利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信息化水平、优质服务水平、职工队伍素质和公司品牌形象显著提高,在坚持“四个服务”,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显著提高,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中是第1个初步建成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和业绩优秀的现代化公司。

三.总体目标

根据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发展规划,截至2020年,山东特高压电网将紧密融入国家特高压电网,建成以3个特高压交流落点为重要支撑,4个直流落点深入负荷中心,以覆盖全省所有市地的“五横两纵”500千伏环网为主网架,以220千伏环网为市域电网主网架的坚强电网。

届时,山东电网将具有较强受电能力和较高稳定水平,电网结构清晰、技术先进、运行灵活和安全可靠,实现全省各级电网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文化

1.企业精神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两越”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和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两越”精神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和科学发展。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2.企业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和奉献”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和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和讲诚信,遵纪守法和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和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和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和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和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企业对国家和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和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和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和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和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五.技术战略与能力

一个企业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关键要素在于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给客户带来良好的使用感受,需要针对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目标,通过完善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来达到企业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的根本目标是要满足客户的用电需求,在整个营销过程中涉及市场分析、销售行为学、要分析客户的心理,在以上基础上,通过完善的企业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来完成企业的营销战略。它主要包括客户让渡价值理论、关系营销理论、电力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电力市场细分理论等内容。

1.客户让渡价值理论

客户让渡理论是由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的一个研究构成客户机制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基本标准的理论。客户让渡价值理论是客户价值总额与成本总额之间的差值。客户价值总额体现客户在消费过程中的期望值,可以反映在商 品质量、企业形象、服务水平等多个方面。成本总额体现在顾客在购买企业的商品或者服务过程中,所服务的全部内容,这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主要涉及花费的时间、经历、交通、金钱和体力等方面。所以,顾客在选择商品或 者服务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比较价值和成本之间的差值,尽可能选择价值大,成本小的商品。就比如,现在有些消费网站,顾客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浏览完成购 物,通过网上支付的形式获得免费的送货服务。及时网络商品稍微有些贵,但相 比极低的客户总成本,消费者还是会去选择。这就体现了顾客选择最大让渡得结果。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增加客户让渡价值:

(1)增加客户总价值。影响客户总价值的主要因素为: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和形象价值等几方面。其中,产品价值是指由产品功能、属性、品质、种类及样式所带来的价值。产品价值是客户选购产品的首要因素,是由客户需要来决定的。服务价值主要针对具体的货物,企业在向顾客销售物品本身的同时,还会向顾客提供后续的增值 服务,比如大件商品免费送货上门、家用电器免费安装、定期上门检测维护等所产生的价值。服务价值是组成客户总价值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价值是针对员工的营销思想、知识结构及水平、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制度的执行力、创新意识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为企业来带的价值。由于企业的经营和销售是由员工来完成 的,因此,员工的价值直接影响着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的整体质量,决定客户价值的大小。人员价值对客户的影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形象价值直接反应了企业的品牌的形象和公众形象,是由企业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所决定的,具 体体现在企业的商标、产品、包装、工作场所等构成的形象价值。

(2)降低客户总成本。客户购买产品的总过程是从产生需求动机——寻找购买信息——判断选择产品——决定购买——实施购买以及购后感受。客户总购买成本除了包括货币成本之外,还包括客户的时间成本、精神成本等因素。一般情况下,客户购买商品首先考虑的是货币成本的高低,货币成本是构成客户购买总成本决定因素。除此之外,客户在购买产品过程中耗费的时间、精神 等也是影响其购买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企业想要为客户创造最大的让渡价值,满足客户的需求能,必须帮助客户降低非货币成本。对电力产品来说,电力产品因其特殊性,最主要的产品属性是电能的周波、电压合格率及供电可靠性。顾客对于电力消费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用最少的价格购买到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电力服务。

目前,电力企业在增加产品价值,降低客户成本方面,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 加强主网建设、加快配网 改造升级。对电力企业来说,要把电力产品销售出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客 户而言,则是用货币购买电力产品,实现其产品价值。② 降低电力建设造价,取 消不合理收费,降低客户购买的货币成本。

③ 要想使客户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电,需要转变观念进行电价创新,加大峰谷电价

推广力度,推行丰枯电价,不同 用电可靠度电价,不同负荷电价,增强产品适应

性,满足客户对产品价值的多样 化要求,以满足为客户创造更多更大产品价值的目的。

④ 加大技术进步力度,搞 好安全生产,提高电能产品合格率和可靠性。电力产品电

压及周波不稳定、供电 不可靠必将损害客户利益,更谈不上实现客户的产品价值。

综上,客户总价值与总成本的各个构成因素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某一 价值因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其它价值因素的增减,从而影响客户总成本的大小,而 且还影响客户整体让渡价值的大小。因此,电力企业在决定企业营销战略时,要 从多个角度入手考虑客户的心理和需求,客户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总价值,同时希望担负尽可能少的总成本,因此,在市场营销过程中,需要抓住客户的心理与需求,平衡总价值和总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以较低的市场营销费用为客户提供 更多客户让渡价值的产品。

2.关系营销理论

关系营销理论是由巴巴拉·本德·杰克逊(BarbaraB.Jackson)于1985年提出的。理论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由产品生产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 他公众发生交易互动作用的过程,其核心思想是建立和发展与这些公众的关系。电力企业实施关系营销策略有助于培养电力客户的高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达到享受满意的最高境界;有助于对内对外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并与利益群体保持更深层次良好、持续的关系。

(1)电力企业与内部雇员之问的关系

电力公司要实现良好的营销战略目标,不能简单地依靠市场营销人员和客户 服务人员,更要依靠企业上上下下全体员工的努力。只有企业全体员工严格按照 企业制度执行,依照企业服务水平目标努力,各部门才能通力协作,使企业高效 运作以达到企业营销战略目标,才不会形成短板。要通过培养每个员工的营销意 识,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总体价值,减少总体成本来吸引客户,最终是要提升客户的忠诚度。因此,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员工的努力,企业运营过 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同时要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激励员工提升自 身的实力,最终的目的是要提升企业的实力,形成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共赢局面。

(2)电力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最熟悉的依据话“顾客就是上帝’’,足以 体现客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企业是就是客户的竞争。企业的客户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客户;另一类是消费者。不论是组织客户还 是消费客户,企业都应该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尽可能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通 过提供完善的、人性化的服务,让客户满意。就电力企业而言,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涉及千家万户,需要为社会的每一个行业服务,所面对的客户群包罗万象,因 此,处理好与各类客户之间的关系,不但关系到电力企业的自身的品牌形象和社 会形象,也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培养员工善于沟通的 工作作风,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好与客户之间的关系,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3)电力企业与竞争者的关系

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突出表现在发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当前,不同类型的发电企业很多,有传统的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随着目前的新能源的 发展,更有风力

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和核电等企业。不同企业的发电成 本不同,因此发电价格成为最为主要的电力企业的竞争方式。随着技术的发现,目前出现了可替代能源加入到能源竞争的行列中。因此,电力企业只有通过相互 协作,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得以生存和发展。“合作竞争一一词就此诞生,具有不同优势,能够互补的企业可以增加企业间的合作,相互之间能够取长补短,交流彼此的优势技术,以降低企业开发和运营的成本,以达到共赢的目的。

(4)电力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

电力企业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企业,仓储环节。我国目前仍以煤电企业为主,生产、传输和销售一体化完成,不需要 煤电企业主要的供应商就是煤炭以及配 套的运输物流公司。由于煤炭价格和物流成本近年来波动频繁,因此,为了控制 企业生产的成本,电力企业应该加深“供求一体化一协作,与重点企业建立战略 合作伙伴关系,将相互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加强沟通与合作,以求得企业的稳定、有序、持续的增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电力企业与其他公众的关系

对于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企业,如政府机关、广电媒体、各大院校、金融机构等,电力企业应该将他们作为重点客户,提供更为高效、有力的电力保障服务。同时,针对社会重大活动,比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东亚运会等,关系到国家形象,更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电力保障服务。所以,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把这样的组织和活动纳入企业运营和营销的重点工作中,有针 对性地制定营销和保障策略。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需要面对方方面面的关系,尤其是利益相关的事宜。不但要面的与企业员工、企业市场以及合作伙伴之间的直接关系; 还要面对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临界关系;更要面对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间接关系。同时,随着市场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三个关系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要根据所需面对的不同的对象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所以电力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是一个动态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要适时根据市场变化和客户关系的变更而有节奏地调整,相比较过去计划经济下的营销体系,这种动态营销策略是一种新的尝试,也是一种新的挑战。需要认真分析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开展一个动态的评估,根据不同对象的性质,保持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均衡各个关系之间的利益关系,形成一个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

六.个人理解

企业战略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出来的内在手段,如果没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不会出现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存在的前提是市场竞争性,企业为了在市场中生存与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免遭淘汰,才利用战略来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企业战略的本质是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企业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其中包括人、财、物、环境等方面的要素能力,包括技术、生产、采购、销售、运输、协作、公关等方面的横向能力,包括战略、战术、操作等方面的纵向能力,还包括学习、调整、创新等方面的动态能力。企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不是各种能力的无机拼凑,而是各种能力的有机组合。企业能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企业能力是可发展能力。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2

一、概念界定

所谓的贴牌, 也叫代工。英文是OEM, 原始品牌制造商。贴牌就是根据品牌商 (或称定牌商) 的技术及质量等要求, 为品牌商加工产品, 贴品牌商的牌子。贴牌企业获取一定的加工费用。

本文所说自主品牌就是企业创立自己的品牌, 从事品牌产品的生产和营销, 并赋予品牌以内涵和价值, 谋求得到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可, 获得较好的销售和利润。

二、做贴牌和做自主品牌是企业两种不同的战略选择, 没有好坏, 适合自己的就是好的战略

做贴牌好呢还是做自主品牌好?我想会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做贴牌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 利润较低。而做品牌一旦做的成功则能获得较高的品牌议价和较好的销售和利润。认为做贴牌比较低端, 做品牌比较高大上。

台湾宏基集团施振荣先生20世纪末提出的微笑曲线, 认为加工组装位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只赚取比较低的利润率, 而产业价值链的上游的研发设计等和产业价值链的下游品牌营销等能获取较好的利润率。现在来看这种情况仍然存在。

其实每个企业都想高大上, 有自己的品牌, 获得好的利润。但问题是, 要很好的分析, 就目前来看是做贴牌更适合你这个企业呢还是做品牌更适合, 笔者认为战略没有好坏, 适合自己企业的就是好的战略, 至少当下是这样。因为企业的发展经历和目前的资源和能力不同, 这就决定了适合大企业的选择不一定适合中小企业, 适合其他企业的选择不一定适合本企业。从长期来看, 我想应该选择走发展自主品牌的道路。这点应该是得到学界和企业界的认同的。

三、我国外向型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困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外向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一定的地位。从企业的发展路径来看, 广大的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为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时采用的是贴牌的方式, 少数的企业试图做自己的品牌。不管是做贴牌还是做自主品牌目前来看都面临着困境。

1. 做贴牌面临的困境

这些年来, 我国企业向世界提供了物美价廉的产品。也因此被称为世界工厂、世界加工车间。这主要取决于我们有着比较低的劳动力成本, 良好的质量和企业运作管理能力。但是, 最近几年我们发现, 在人口红利消失, 原材料涨价、汇率的变化等内部因素以及国际市场需求乏力、相关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 我国不少企业的贴牌订单在减少甚至消失, 很多国际著名品牌把订单放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甚至非洲等国家。我国很多外向型企业如珠三角和长三角一些企业面临无米下锅的局面。

2. 做品牌的困境

一般说有胆识的企业家不甘于只为别人贴牌, 要做自己的品牌, 要在国际市场销售自己的品牌。我们看到一些做自主品牌的企业在国际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不够乐观, 我们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要赢得当地消费者的认可, 处于相对优势还有很多路要走, 这些企业的自主品牌收益差强人意。

四、做OEM和做自主品牌需要不同的资源和能力

1. OEM运作所需的主要资源和能力分析

(1) 规模化生产能力:为了保证一定时间的生产量和出货量, 一定的规模的生产是贴牌企业所必须的, 同时, 规模化生产可以减少总体的平均成本。

(2) 成本控制能力:成本的高低是品牌商在选择贴牌企业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贴牌企业必须要具有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全面控制成本, 这样有力于在与国内贴牌企业竞争和国外贴牌企业竞争中获得主动。

(3) 质量管理与保证能力: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质量管理能力也是品牌商必须考虑的, 否则没有任何合作的可能。贴牌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生产出无缺陷的产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还必须进行质量体系认证, 这是作为一个合格供应商的通行证。

(4) 先进设备:贴牌商应该投资形成一个先进的生产设备体系, 在装备上保障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我们也看到著名的品牌商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推出新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如果贴牌商不能够及时装备相关设备, 具有相关技术, 那就会错失和品牌商业合作的机会或被品牌商所淘汰。所以贴牌企业还应加强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 及早完成技术和设备的升级。

(5) 熟练技术工人:熟练的技术工人有利于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贴牌商必须能够招募足够的技术工人并进行培训, 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的操作水准。

(6) 交货能力:交货能力也是品牌商所看重的, 这反映了贴牌企业的综合管理能力, 涉及到采购供应, 生产管理, 及各部门的协调, 甚至信誉。

(7) 信誉诚信:一个企业不仅需要对最终消费者讲诚信, 在企业与企业的合作中更要讲求信誉和诚信。重合同讲信用, 这是长期合作的基础。

(8) 客户关系能力:不管是在合作的建立阶段还是建立后阶段, 企业都应该重视客户关系的发展, 企业具有合作的硬实力, 还应提升软实力, 加强情感的投入和维护。了解品牌商的需求, 尽可能满足品牌商的需求。

2. 自主品牌运作所需的主要资源和能力

企业做自主品牌和做贴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模式, 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是不同的, 做自主品牌应具备以下资源和能力:

(1) 研发创新, 产品开发能力:支撑一个品牌的是好的产品, 一个系列的产品。做品牌的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 能不断地推出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又相对竞争者有优势的产品。

(2) 产品差异化能力:一个品牌能够被消费者认知和认可, 关键在于能够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和良好的体验, 对消费者者有吸引力, 这就要求有差异化的产品, 企业差异化的创新能力必不可少。

(3) 分销能力:企业要创立自己的分销体系, 把产品通过相关路径让消费者能够方便的买到, 要进行分销渠道的设计和运作管理。要考虑是自建销售公司或是专卖店?还是通过中间商分销?还是多渠道分销等。

(4) 品牌推广能力:有了产品和渠道, 还要运用多种手段进行品牌的推广, 即整合营销传播, 力求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传播效果。

(5) 质量管理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质量管理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做品牌, 质量依然至关重要。没有质量就没有品牌价值。同时现代产品更多地具有技术含量, 品牌企业更多地是集成和设计创新, 这就要求能够作好供应链前端的管理, 挑选高质量和适合的零部件。

(6) 资金保障与投入:做品牌需要研发投入和品牌推广的投入, 资金的保证必不可少。如何积累资金和融通资金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 在品牌初创时期来自品牌经营的利润很少甚至亏损, 资金的保证问题, 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

(7) 营销与品牌管理人才:做品牌不仅仅是做个广告宣传, 需要系统的管理。专业的营销和品牌管理人才能够使品牌建设事半功倍。

四、OEM向自主品牌转型需要资源和能力的保障

从贴牌向自主品牌的转型可能来自被动的也可能来自主动的。目前我国很多外向型企业进行贴牌的道路受阻, 在考虑转向国内市场发展, 在国内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 也有的企业在做贴牌的同时考虑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创立自己的品牌。在从OEM向自主品牌转型中应重视两种模式所需要资源和能力的不同, 应加强关键能力的建设和保证。

1.两条腿走路, 作好OEM, 为做品牌提供资金。用贴牌获得的收益补贴自主品牌建设所需要的资金。

2.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 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 从资金上和技术人才提供保证。在做OEM时可以探讨OEM的升级ODM, 即投入一定的技术进行研发和设计, 利用OEM的经验和对行业的认识和判断, 推出一些产品的类型或款式, 供品牌商选择, 然后就选中的设计再进行OEM, 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技术的积累。

3.招募和培养品牌营销人才。做品牌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人才, 为了避免少走弯路, 应物色和招募有品牌运作经验的专门人才加入。

4.提升品牌管理能力。一个强势品牌的建立需要引入科学的战略品牌管理流程, 进行品牌定位及品牌建设的相关细节工作。并且抛弃任何浮躁的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想法, 渐进性地建设品牌。品牌建设的成功离不开科学的品牌运作管理, 这是从贴牌向自主品牌发展的企业所必须把握的。

摘要:做贴牌还是做自主品牌是我国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所必须作出的战略决策。不同的选择形成不同的企业经营和发展模式。不能绝对地说做贴牌不好, 做自主品牌比贴牌好, 本文认为适合自己企业的选择才是好的选择。不论是做贴牌还是做品牌都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文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分析了两种不同的经营模式所需要的资源和能力, 为做贴牌和品牌的企业提供了思考和建议, 最后提出了从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型应做的资源和能力保障。

关键词:贴牌,自主品牌,资源和能力,战略

参考文献

港口拖带产业战略实施现状和能力 篇3

1现状

1.1内部环境

(1)由于拖带行业进入门槛较高,企业需拥有较大的资产。上港集团除公共码头有30余艘拖船外,其他拖船公司和货主码头自有拖船近30艘,近年来,由于相对竞争力较强,资产负债率与流、速动比及权益比均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资本结构具有较大的调整空间,总资产周转率均有良好表现。尤其是国有企业,拥有全国同行业领先的关键设备和工艺技术,厚实的管理基础和比较成熟的经营管理机制。

(2)本行业大多数均是国有企业,多年的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核心价值观、核心竞争能力及手段。

(3)企业服务品牌内涵比较丰富,主业概念清晰,营运主渠道流程循环规范。

1.2外部环境

(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港口产业发展,国家也在加强和推进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带来巨大的发展需求和港口服务市场需求。

(2)城市边缘大型工程建设以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引入工程物流,市场配套需要新供应链的产生。城市功能改造变化,码头外移,长江、沿海、国际战略的实施,物流功能和布局催生的社会增量拓展了船舶服务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1.3船舶服务行业(产业)环境

(1)随着国家港口群战略规划的出台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金融危机后国内经济政策、扩大内需政策的刺激和基本投资力度的加大,船舶服务行业竞争渐起,但近阶段仍以实力雄厚的企业领先。

(2)行业内同业竞争,进入门槛要求细分。

(3)在上海建设2个中心的安排中,港口各行业尤其是拖带行业政策(政策环境)调整明显有利于传统国有大型企业抢占先机。

从近期和远期发展环境看,尤其是行业新政出台,各企业战略心理诉求隐隐存在,不仅困扰着管理层,也困扰着全体员工。

2危机

2.1营运收入和利润隐性空洞存在

近些年来,上港集团由于公共码头的持续投入,拖带服务业收入增速较快,毛利率达40%。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非主业的成本负担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主业收益,老企业背负各类包袱,导致主业利润贡献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1)由于费率优势,主业收入带动整个产业,存在较大的成本危机。目前,主业形势较好,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未来拖带产业走势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前几年,拖带产业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但金融危机使前些年港口经济增长的惯性不再,而企业运营管理等成本费用价格、新增资产价格膨胀与营收总量之间的矛盾加大,市场整体通胀潜在风险仍需关注,相对而言,企业成本推动型增收特征明显。

(2)财务管理成本较大,应收账款周期逾30天,应收款项与收入存在着一定的协同效应,表现为随收入的增长现金盈余保障数呈下滑趋势,偶有回升,但呈不稳定状态,收益质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降。客户分布较分散,为之服务的主体企业与零散客户之间差异较大,存在一定风险。随着资产扩张节奏加快,带来较大的负现金流,连续多期负现金流可能蜕生出一定的财务风险。

2.2服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还未形成完善的市场反馈机制

(1)客户群培育沟通欠实、欠细、欠真、欠勤、欠情,品牌受众面狭窄。

(2)本行业品牌意识仍需加强,品牌产品需要培育更多的品牌员工。员工技能、素质和能力平均水平还需适应性提升。

(3)企业文化锻造,用文化的力量整合组织流程及整合企业基因等,尚需一定时间。

2.3主体设备的投入、改造、更新存在风险

(1)安全风险:设备陈旧使船舶拖带作业和恶劣气象下应急抢险作业存在高风险性。

(2)能力风险:主体设备需适应船舶大型化、特异型船舶和作业环境的变化。

(3)投资风险:主体设备投资方向需强化专家评估,解决好贷款压力和投资者利益之间的矛盾。

3SWOT分析

对上海港拖带行业面临的市场化经营进行SWOT分析,在对前述内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行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1优势(Strengths)

(1)客户对于品牌的认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将使拖船行业形成一定的港口拖带服务品牌效应。

(2)企业经营健康有序。港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经营环境使企业经营健康、稳定、有序,同时在管理机制上有较成功的经验和灵活的优势。

(3)专业优质的拖带服务。高效优质、专业保障的港口船舶拖带服务是立业之本。

(4)优良的企业资产质量。多年来,行业始终保持良好的资产品质,连续多年的良好发展态势和管理船舶设备保持较好的新度系数。

3.2劣势(Weakness)

(1)长期以来,本行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从事生产和经营,根据计划和上级要求进行经营管理的传统观念仍然影响着企业和员工的理念和行为,市场化经营经验仍需加强与积淀。要从战略高度谋划行业内各实体企业的发展,目前在港口拖带竞争市场化方面还需建立行业拖带组织网络。

(2)船舶保险、海事协调仲裁和理赔是航运企业经营量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事件处理机制上应当由被动转为主动,由事后变为事前,由善后转为预防,由识别危险源改变为控制危险源。

(3)上海拖带服务行业社会知晓面窄、从业面小,仅单一提供港口船舶拖带服务。除航运企业外,国内外对拖船拖带行业知晓度较低。

(4)港口拖带服务布点相对分散,货主码头、其他拖船企业的拖船相继参与拖带市场的总量分配,同业竞争业态已形成。

(5)虽然本行业各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有一定投入,但缺乏战略统筹,未能与港口现代服务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和同步推进,不能为企业管理提供更具实质性的帮助。

3.3机遇(Opportunities)

(1)我国加入WTO带来新机遇、世界经济整合和集装箱运输产业预期发展方式。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参与世界经济的能力增强,作用日益发挥,贸易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集装箱港口发展与增长为发展港口拖带业拓展了空间。

(2)2009年3月25日出台的建设2个中心的意见,多式联运和水水联运对推动拖带产业建设、拖带产业作业方式的变化带来发展契机和想像空间,同时也使行业内竞争更加激烈。

(3)港口规模扩大,港口企业国际化。港口建设规模的扩大和港口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一体两翼”模式的航运中心建设要求港航企业顺应发展形势,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创新逐步实现拖带服务方式的国际化和区域化。

(4)服务市场开放。港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及我国《港口法》的实施使港口服务市场开放,许多国家放松对港口的垄断管制,代之以市场化改革,为各类企业扩大港口拖带服务市场提供可能,同时,国家积极鼓励港口企业“走出去”。

3.4威胁(Threats)

(1)海外经营风险。对拖带行业来说,存在国际规则不了解和英语人才缺乏的风险。

(2)港口服务业市场投资竞争更为激烈。以往独家经营的拖带服务市场格局由于较多投资方进入而出现新的变化,《港口法》实施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3)大型船公司投资热情不减。由于港口拖带市场获利率较高,大型船公司对此表现出不小的投资热情。

(4)各港口拖带作业市场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国内一些新建港口采用新的拖船运作和港口引航机制,港口拖带市场经营服务模式日趋多样化,竞争形势日益严峻。

将上港集团的外部主要机遇和威胁与内部主要优势和劣势相对照,为拖带行业今后市场化经营做出SWOT矩阵,得到可能的战略选择(见表1)。

4挖掘潜力,寻找突破口

(1)做强主业板块,整合流程,挖掘资源。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港航市场竞争加剧。①应当考虑主业稳定与专项做强,确保母港市场占有份额,把握发展机遇;②积极开拓传统的港口拖带衍生产业,如上海地区船舶制造带来的船舶移泊和进出坞作业,保持相对的竞争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③抓住相关政策带来的业务增长,如长江口航道整治对进出长江大型船舶实行强制护航带来的业务量增长,但船舶利用率会降低,应对拖带企业船舶调度和拖船拥有量等进行综合考量。

(2)整合要素,挖掘新的战略资源。拖带、大件吊运和工程物流配套等3大板块应从硬件、管理和经营上进行深层次的解析和挖掘新的战略资源,形成工作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水上大件物流和工程物流服务。应开展适应性转化工作,将劣势变为竞争优势,扩大衍生作业市场占有份额。

做强、做好、做优、做新、做异是战略优化选择,也是应对长三角腹地发达的制造业、港口码头外移及工程物流、东北地区经济振兴的需要,是服务战略的诉求。不异,不能满足大型化需求;不新,不能满足客户的新发展、新变化;不优,不能实现品牌“三度”;不好,不能构成优质服务流程。

(3)主业拖带服务,采取守势。母港船舶拖带离靠服务板块要坚决保住、做好和做强,使其真正成为港航产业的支持服务系统之一。在主体大型装备方面形成技术创新、改造、更新和退出机制,适量投入新型拖船,以适应船舶大型化、特型化的市场需求,组合成新的战略资源,这是主战略。“守”是对外部环境的应对战略,企业可养精蓄锐,调整和提升自身实力,储备企业量能,增强竞争力。

(4)成本领先,提升行业收益质量。应注意整合、改善和优化产业经营业务流程的成本资源,降低成本。应加快资金循环周期,提高应收账款速率,结合企业资本收益率、财务成本及抗风险和筹资能力,确定合理的负债、权益资本结构,提高杠杆收益。同时,强化现金流风险意识,注重提高收益质量,对客户实施差异化适时信用管理,缩短周转天数。

(5)政策性的调整将对企业改造核心竞争力要素、改造流程的重要基础提出新的课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提供服务、实现服务竞合的动态战略能力、提高市场份额和企业稳定持续进步的基础战略资源。企业不能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影响外部环境,改善内部环境和要素。

上海的港口拖带企业要认识到过去的优势有较大成分依赖于社会资源的独特性和政策优惠,要保持或改变其作为战略能力、基础能力的能力,使行业资源和基础能力随时间和环境要素的变化而变化,成为抓住瞬息万变市场机会、创造战略能力的新源泉,提高企业的内外适应力。均衡考虑相关方利益,改善行业内竞合环境,提高企业品质和品格,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核心竞争力,遵循追求卓越绩效原则,实现新的突破,攀登新的战略制高点,运用灵活善变的经营战术,做好、做强、做优、做精、做实,开拓进取,实现新的战略目标。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4

(二○一○年七月)

为进一步提高西湖区标准化和产品质量整体水平,根据《浙江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关于推进“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杭州市标准化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和杭州市打造“品牌大市”战略部署,现就西湖区推进技术标准化和实施名牌战略提出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建四创”,实施“六大战略”,紧紧围绕“大力发展首位经济,加快构建具有西湖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先试先行,大胆突破,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和名牌战略在促进西湖区“强三高二精一”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打造首善之区、共建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提供强大技术和品牌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原则。技术标准和名牌战略是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统筹性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政府宏观引导、主管部门牵头指导、各级各部门协调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标准化和名牌战略工作机制。

(二)坚持企事业主体原则。以企事业基层组织为主体,充分发挥企事业基层组织在标准研制和实施、名牌培育和创建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加强企事业基层组织标准化与质量工作主力军作用,提升自主创新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使企事业基层组织的标准化与名牌工作密切联系市场,并取得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四)坚持试点先行原则。以我区文化创意、休闲旅游、高新技术、楼宇经济、都市农业等产业为重点,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推广,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有序发展。

(五)坚持民生优先原则。以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为根本目的,在直接和民生有关的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民生保障领域推行两大战略,推进首善之区建设。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通过实施技术标准化和名牌战略,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合力推进”的两大战略工作机制,建立涵盖服务业、工业、农业及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社会领域的先进标准体系;培育一批优势企事业基层组织,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区域标准研制、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标准话语权进一步显现;块状产业标准质量明显提升;标准化人才队伍基本形成;同时,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建成具有强大辐射功能的标准与名牌公共服务平台,全区标准化与名牌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达到国内同类城区的领先水平。

(二)具体目标:

1、做强首位经济。按照创服务业强区总体目标要求,到2012年,在我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楼宇经济等重点发展产业、行业推行服务标准化和名牌建设工作,研制3个具有西湖特色、人无我有的服务业地方标准、形成6个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单位和4个服务名牌,技术标准化和名牌两大战略在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加。

2、发展高新产业。在科技创新先导区建设和产品研发中注重技术标准和名牌战略实施,到2012年,在包装机械、节电照明、照相机械、特种车、教学仪器等多种产业制定引领行业的先进标准65项以上,采用国际标准30个以上,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家以上,培育市级以上名牌40个以上。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打造精品农业。认真抓好有机农产品生产,做大做强龙井茶叶、特色水产、花卉苗木、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工作。到2012年,完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典型示范项目)7个以上,制定农产品标准5个以上,培育农业名牌8个以上,西湖龙井茶区域名牌基本形成,实现零的突破。

4、推进社会事业。环境保护、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两大战略推进工作取得实效,到2012年,在5家以上重点用能单位推广能源计量管理和资源节约型标准实施工作,在2个街镇(村社)、2家教育和卫生公共服务基层组织开展服务标准化和品牌建设试点,提高城镇居民满意度,城区美丽指数达到95分以上。

四、工作重点

(一)围绕服务业强区战略,提升服务业经济发展质量

1、推进总部楼宇集群管理服务标准化。在黄龙国际商圈等总部楼宇集聚区,将“三位一体”楼宇集群管理模式进行标准提升,开展管理服务标准化试点。

2、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标准化试点和名牌培育。在数字娱乐产业园区、西溪文化创意园、之江文化创意园、天亿家居文化创意产业园、467创意联盟等我区重点文创园区推行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并启动培育服务业名牌工作。

3、推进休闲旅游服务标准化。完成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西山游步道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双浦沿江休闲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化。

(二)围绕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1、加强技术标准研制。发挥我区科研院所林立、大专院校集聚的优势,发掘具有潜力的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技术标准的研制,切实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2、提高企业标准化活动参与水平。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化活动指导,提高企业主体参与水平,鼓励其承担国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争创标准化良好行为。

3、开展园区标准化示范试点项目。围绕我区两大科技经济区块建设和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拓展区建设,积极向上级质监部门争取项目,推行园区标准化示范试点,努力发挥技术标准战略在推动园区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块状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方面的技术支撑作用。

4、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名牌。加大扶优扶强,加强层级梯队培育,帮助、引导底子厚、有潜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以及“瞪羚计划”企业树立主体责任,增强法律意识,完善质量管理,巩固质量基础,争创各类名牌产品。

5、争创区域品牌。不断提升西湖龙井茶等特有品牌影响力,引导现有企业有效整合,联盟发展,做大做强,增强综合竞争力,形成产业集聚、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区域品牌。

(三)围绕精品农业,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

依托西湖区精品农业特点,在西湖龙井茶、特色水产、花卉苗木、有机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地方标准制定,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试点,培育农产品名牌,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围绕统筹发展,提升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质量

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管理和资源节约型标准实施,发展低碳经济;推行房地产中介服务标准化、家政服务标准化、农贸市场服务标准化、餐饮联锁经营服务标准化等,规范城市管理;试点城乡社区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化、名校集团化办学管理标准化,规范卫生、教育领域的民生保障和民生服务行为。

按照服务业、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进行分类,设立一批重点标准化和名牌战略实施项目,推动我区标准化和名牌建设进程。

五、主要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

1、建立区级组织协调机构。加强对标准化与名牌工作的统一领导和宏观指导,建立以区长为组长、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西湖区推进技术标准化与实施名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西湖质监分局,以不断完善区政府统一领导、区质监部门协调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

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标准化与名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同时,建立西湖区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不少于一次联席会议。

2、明确工作责任分工。区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处理标准化与名牌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和检查标准与名牌战略的实施工作;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业有关标准的制定、标准化与名牌建设培育规划、试点计划和实施进度的评价工作,每年定期向领导小组上报本行业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培育规划、实施计划及其实施状况。

3、发挥行业企业作用。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负责承担标准化与名牌建设的具体工作。各企事业基层组织要将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实施工作纳入本组织的议事日程,明确本组织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实施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充分发挥现有的国家标技委(分标委)等标准化组织在其专业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引领作用和西湖区标准化专家组的决策咨询作用,协调开展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各项标准化活动。

(二)加强战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宣传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实施工作的重要意义,普及标准化与质量法律法规与基础知识。

2、活动宣传。结合每年世界标准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组织策划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宣传与学术活动,积极争取举办区内外标准化论坛和质量学术会议,有效提升我区在标准化与质量领域的国内外影响力。

3、其他宣传。通过编制、发放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基础知识宣传手册,利用展览、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标准化与质量知识,培育企事业基层组织和社会公众的标准化与名牌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学标准、讲质量、创名牌的良好氛围。

(三)落实资金保障,加强政策支持

全面实施《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强区建设的财政扶持意见(试行)》(西委办发[2009]84号),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导向作用,加大对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实施工作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各项扶持资金到位。

1、对经验收合格并取得显著成效的技术标准试点示范项目(含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一次性给予5至20万元资助。首次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标准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给予5万元、3万元的奖励。

2、对将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或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促进产业升级,并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1—5万元的奖励。

3、首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含服务名牌)或驰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主要经营者一次性30万元的奖励;首次获得省名牌产品(含服务名牌)或著名商标的企业,给予主要经营者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

4、经立项,牵头制定先进技术标准进行关键技术项目攻关的,给予最高10万元的资助;经认定,制订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单位(第一起草单位),每项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的资助。

5、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成员单位或引进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30万元奖励;成为国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10万元的奖励。承担标准化专业工作组组长单位的一次性给予最高3万元资助。承担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工作的单位,一次性给予最高3万元资助。

6、参加应对国外贸易壁垒的评议和应诉经审核认定的,每宗给予一次性最高10万元的奖励。对取得能显著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CE、UL、GS、TUV、CCC等产品认证和取得工业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按每项(指每张证书)一次性最高2万元的奖励。

(四)加强队伍建设,发挥人才保障

1、借力助力。充分借助并发挥浙江大学等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标准化与质量人才优势和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我区标准化专家组活动。

2、教育普及。组织编写标准化与名牌战略实施方面的科普作品,走进中小学科普教育课堂,使试点学校的每个中小学生遵守校园标准,具备质量安全基础知识,提升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素质。

3、加强培养。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快培养一批能参与国内外标准化与质量活动、专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标准化与质量专业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各行各业和各企事业基层组织标准化、质量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五)加强平台建设,强化信息服务

1、建立信息平台。加快完善西湖区标准与质量信息公共服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我区现有标准、计量测试、质量检测资源,对接国家和浙江省、杭州市标准与质量馆藏资源及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与质量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全区统一的、国内一流的标准与质量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内企事业基层组织实施技术标准和名牌战略提供全面、快捷的标准与质量信息技术支持。

2、发展中介服务。加快标准化与名牌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标准与名牌建设中介服务,为企事业基层组织提供标准查询、标准研制、标准实施、标准推广以及标准评价、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加强管理,建立健全标准化与质量中介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行机制。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5

面面俱到,难以操作,建立以能力素质模型为基础的选任标准来识别人才是国外公认效度最高的一项人力资源专业技术,国内很多企业企事业单位也正在积极进行探索。传统的建立素质模型的标准一般分为核心素质模型、专业素质模型、管理类素质模型,依据职位族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包含12-15项的能力标准,而每个能力标准中又分为2-3个小标准,一个小标准中又包含若干个行为的描述。建立这样的能力标准需要耗费非常长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包含大量行为事件访谈、编码、分析、整理、提炼等诸多过程环节。

二次开发成本高,实用性低。对已经建立了素质模型的企业,真正实施转化到人力资源具体运用,典型如招聘、选拔人的时候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设计和开发”.企业在应用的时候往往很难实施,最后放弃对能力素质模型的使用。

对能力模型的使用者要求较高。目前国内真正接受了能力模型的专业学习或接受培训的HR人员非常少,对模型的熟练应用和使用的人就更微乎其微。有部分企业已经率先引入了咨询公司来做素质模型,往往由于价格、企业的内部HR人员的专业和转化能力、企业本身对对素质模型的理解困难等原因,都使得素质模型在人才识别的应用受到限制。

6+3能力的内容

从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认为如果组织只选择一种能力模型并应用于所有员工,这样对组织最为有利。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对员工绩效最具决定作用的能力评估上。6+3能力量化技术就是以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可以直接运用的技术。从当前的国内外能力研究和笔者多年的咨询经验分析表明,有6种基本能力和3种管理能力能够将组织中绝大部门职位中的绩效顶尖者和普通员工区分出来。而能对人的能力进行区分恰恰是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最核心、最常规的工作,最终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境界“人-岗匹配”,最大化的提高个人能力对组织效益的转化。

6种基本能力如下:

第一影响力。现代社会,如果你无法影响他人,使之依照你的知识和判断改变事务的进程,无论你的知识多渊博、判断多准确都无济于事,人都是通过影响力来影响周围的世界。这是区分绩效出众者的最重要的能力,也是现代社会最需要的一种能力,而恰恰相反,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这种能力。

第二业绩导向。实现业绩是组织对员工终极要求。以业绩为导向的人自然而然会从每次会议、每一天、每一周能够收获哪些成果来考虑问题。业绩导向意识强的人认为每一项任务的完成都是一个限定的过程,对完成的时间、任务的大小都有适当的限制要求。业绩一般的人可能容易出卖“苦力和耐力”,但不一定有结果,而绩效优秀者却总能完成业绩目标。这种能力区分度仅也非常高,仅次于影响力。

第三主动性。如果管理者希望上帝能答应他一个改变员工性格的一个心愿,最受欢迎的一定是主动性。管理者最大的心理负担之一就是他们觉得责任完全压在他们肩上,他们必须亲力亲为,否则工作就是无法完成。如果员工天天都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想象公司的效率会提高多大。此种能力较难培养,和业绩导向一样,区分度比较高。

第四服务为导向。以服务为导向是所有企业存在的基础。如果客户觉得组织提供的服务不够到位,他们在别处可以得到更好的服务,组织最终将面临消亡。全身心投入与服务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是这一能力的关键所在。这不仅适用外部客户,也同样适用内部客户。我们每个人是被服务者也是服务他人的对象。区分度仅次于次于上三种能力。

第五质量关注意识。对质量的关注确保所有工作的成果都是准确的,并能达到或超过外部和内部客户的内在标准和需求。这对管理者和员工是适用的组织过程管理的要求,需要当事人关注步骤、政策和程序,以确保最高的质量标准。区分度同服务导向。

第六团队精神。这是现代社会任何人都需要基本的一种能力。团队精神在今天的内涵不仅仅是发挥你个人的作用,而更多的是通过各种行为和工作方式提升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工作绩效。这对组织的整体绩效提高具备很大的促进作用。区分度同服务导向。

3种管理能力如下:

第一战略思维。这是管理者用以其对组织自身、组织在市场中的地位和经验趋势的理解,创造并实施组织经营战略的能力。这种能力对基层管理者也适用,现在很多高速发展的企业,决策都在终端进行,这尤其需要对公司的优势和劣势进行战略分析后做快速的判断和反应。

第二激励能力。激励能力是管理者用以提高他人对工作投入程度的能力。组织需要活力,员工需要活力,激励能力是管理者被追随和下属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三培养能力。这一能力对创建一个支持员工充分发挥潜能的学习型组织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表面,国内的管理者对这项能力表现最弱。

笔者并不主张每家公司都只根据这些能力来识别、选任、培养员工。我们必须牢记最重要的是以效率最高、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实现对组织产生积极影响的目标。有太多的组织让他们的能力模型躺在抽屉里,却不利用它们去聘用更好的人员、去培养员工,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6+3能力模型要做的是真正把这些能力用自己企业的案例式语言描述出来,比如针对一线人员的能力描述尽可能采用他们非常熟悉的接近市场、每天发生的、口语化的语言,这样的模型才会被企业大多数人接受。“简单、有效、理解、运用”才是6+3的核心思想,否则谁都无法理解什么是“影响力”、“业绩导向”这些抽象的词汇。国内很多企业运用能力模型走入了误区,过分注重能力模型建立的逻辑严密性和抽象描述的完整性,忽视后期运用的实用和简洁。

要素1就是我们上述的6+3的能力内容。

要素2是能力的权重配分,总分为100分。可以依据能力的重要程度配不同分数。

要素3是对能力的评分标准,一般分为3级即可。描述的方法一般抓住行为描述的三个要点“强度、范围、程度”.见表2示例。

要素4是2-3个适合本企业本岗位的典型的案例描述,是对能力典型特征――“该岗位的具体行为”描述。相比传统的素质模型来说,这里省去了很多的大量的编码、过渡模型使用、反复验证等过程,但是又抓住了素质模型的核心:同样的能力不同的岗位特征和行为会不一样。贴近最真实最朴实的语言描述,这样理解会非常容易,也体现了岗位的个性化和企业的特征。麻雀虽小,五章俱全。

要素5是如何来发问。这里列出来是为了简化评估者的思考时间,直接告诉评估者就这么提问就可以了。借助行为事件访谈(FBI)可以同步建立评价标准和案例解释。问题可以简单到2个问题。比如“请列举您最近发生的印象最深/最困难/最棘手的例子”,然后对被评估者列举的例子中选取2-3个关键事件进行整理,此过程一般一个岗位2-4天就可以完成。笔者的经验是最好访谈时就用电脑做初步记录,并对遗漏的地方对照录音做适当的修改即可。很多人把这个过程想象的太复杂和太科学化,其实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实践才会有更快更简洁的办法。这个过程旨在描述被评估者谈话的真实性和过去实际的行为,不断的采用过程追问来验证信息,比如这件事情还有什么人参加?对不起,这个人是谁?你当时做了什么?怎么想的?最后结果怎么样?你有什么收获?

要素6是被评估者实际得分。能把评价标准和公司内部的案例描述结合起来才是6+3能力模型量化、落地、实施的关键,

案例:

某企业现状:A公司是国内著名的日化行业,是国内日化行业第一舰队的前5名。公司成立10多年,一直注重对品牌、质量的建设。02年,公司进入快速发展期,公司业务增长比例在40%以上。07年开始,随着公司品牌和市场份额的增加,终端的促销员人数增长幅度非常快,从1000多名已经到了3千多名人员,终端管理的显得越来越薄弱,尤其是终端的一线督导、组长的能力短板比较突出。为了适应公司未来三年战略目标,公司还会进一步大大增加终端促销员人数。短短半年内就要扩充2000名的促销员,相应的督导编制、促销组长编制、销售主任、销售代表编制也要相应增加100人左右。公司从05年开始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未定岗前都称为管理培训生)在一线进行促销锻炼,等到时机成熟后可以提拔为督导或业务代表进行培养。目前在紧急用人的情况下,公司决定为了配合即将到来的销售高峰,必须尽快识别和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才(督导、组长、销售主任、优秀促销组长)。在目前形势比较紧急,业务发展迅猛、人员需求量多的情况下,有没有一种简洁易行的方法来进行快速识别和选任呢?既可以避免提拔过快造成的“看走眼”,短期又能满足业务发展对人员的迫切要求,同时也可以此来建立促销线的人才梯队。

6+3能力量化技术解决对策

适用为先,适当修改。比如A企业对组长删除了“影响力”,因为针对作业人员会比较抽象。“影响力”和“业绩导向”这两项能力可适当选其一,不可都删除,这是识别绩效优秀者最关键的2个高区分度的能力,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和笔者咨询过的10多家企业里面经过了实践的验证。A公司针对“销售代表”增加一个能力“关系建立”,删除了“客户服务导向”,因为基层销售代表来说考察“关系建立”能力更加有针对性。“培养能力”和“激励能力”合并为一个能力“团队领导能力”,这样更加简单和适用。刚开始导入能力概念的企业和同一岗位而编制较多的销售型企业,比如A企业人数虽然很多,但大都是相同的岗位(促销员、组长、督导、销售代表、销售主任),对6+3能力模型重在深刻理解每项能力的含义和本企业本岗位一般的行为具体特征。特别说明的是战略思维能力对A公司非常重要,战略思维能力指利用对竞争形势的认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发展策略。对A公司来说,督导是一线的核心管理人员,他们的信息来源是最真实的和最准确,直接反应了客户和卖场的需求,如果在现场碰到事情都需要上报后才做决定,会耽误了很多最佳销售时机,对A公司这样竞争异常激烈的日化行业更是要反应非常迅速。所以A企业对此项能力描述是“能基于自己管辖的门店及时做出决策,制定基于门店的特殊规划和策略”.战略思维能力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民营企业,此项能力非常重要,既表明公司充分授权给一线做决策,而一线的决策又充分考虑到公司战略、资源的配备、管辖范围的特殊情况。

建立评价标准和案例说明。A公司招聘组的人员针对行为事件访谈BEI进行了多次的专业培训,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好的行为和一般的行为。为了节约时间,A企业在试点地区只对表现优越的人进行访谈,推广开来后就全部直接访谈了。A公司针对一个岗位用时2-3天就可以建立标准和理解标准,然后培训直线经理掌握。笔者的经验是最好访谈时就用电脑做关键事件记录,并对遗漏的地方对照录音做适当的修改即可。国内很多企业把EBI这个过程想象的太复杂、太科学化、太专业化了,其实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实践才会有更快更简洁的办法。

发问:“你最近有什么比较成功的事情给我们分享”.能力显示“主动性”突出。

我们条码进驻卖场的时间比其他品牌时间短,而且我们公司也非常正规,没有什么客情费。最近订货方面一直存在断货现象,这对于我们是致命的。卖场里面我们的促销员被派去干活的时间也比较多,我一直想和卖场主管搞好关系,可她原则性比较强,一直很难突破。有一天,我发现她(卖场主管)脸色不好,我就过去问候她。“珍姐,你怎么啦?脸色不是很好啊,是不是没有休息好啊?”她跟我说,最近孩子要考大学了,孩子压力比较大,她自己压力也比较大。晚上回家,我马上上网搜索了一些关于高考前期父母和孩子如何减压的文章,并到外面打印出来,第二天就给她了。她表面上没有说什么,但我们产品后来的台面缺货的现象好了很多,这为我们的销售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发问:请谈谈你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能力显示“团队激励、业绩导向、质量监控”突出。

我通过向她们说明我们的品牌优势、9月第一枪重要性、今天目标完成的重要性、9月的收入展望、下午领导会过来跟我们一起战斗等激励手段把整个团队的信心给提了起来。我们一起在开会的地方喊了口号:“永远不要放弃,我想我能,我一定能做到,为第一,加油”(团队激励)每个人都做了表态,会全力以赴、不怕困难,就怕自己没有信心。回到卖场,我们上满货、整理好仓库的货、分配好科学的站位(质量监控),以保证我们能第一时间拦下客户、每卖出一瓶产品,在旁边的同事都会去给达成交易的同事一次鼓励、我们轮流叫卖,以保证日化区时刻充斥着我们牌子的声音、每一个小时我都会算一次每个人的销售、四个小时开一次碰头会,总结销售、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的措施(质量监控)。14:30分,在早班的同事快要下班的时候,我们卖了512个标准瓶,完成了一半了,但是看到货架上的货,28个单品,缺了7个了,活动单品卖完了,要完成后面一半任务几乎不可能;我当时想,如果早班的人一下班,我们团队的人就只有4个人在战斗了,完成任务肯定不可能,所以我要想办法使整个团队战斗到最后时刻(业绩导向)。所以在交接班的前,我打了电话给领导,希望他们能来卖场给我们一些支持;交接班的时候,我提出了一个希望,希望将要下班的同事能够继续一起战斗,但是以自愿为原则。我第一个响应我加班(早上上到晚上),也暗地让组长也出来表了一个态,促销员跟着响应。最后我们整个团队的每个同事都在卖场一直战斗到22:30分。我们的成绩最终定格在983.53个标准瓶,我们创造了本地区历史单天单店的销售新高,那天也排名全国第一(业绩导向)。

A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一行3人针对广州地区的20个人2个岗位(督导和销售代表)进行了试点访谈,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来抽取典型事例。在事先并不知道其被评估者的实际业绩和能力的情况下,对最后访谈后的评分结果和当事人的上级进行沟通时,结果比较一致,再次验证了这种方法的简单高效。

一个月后,A企业将此方法推广到其他地区和企业其他岗位,同时加强培训和鼓励大家修正标准,整个过程2个月,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公司4000多人进行了盘点,提拔了一批人,半年后对他们重新评估,绝大部分都表现非常优秀。而过去,这项工作做了几年,一直停留在方案设计阶段或实施一半就不了了之了。

6+3能力量化技术的应用总结

6+3能力非常适合销售型企业和以大学生为新生力量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往往一线销售人员很多,要求成长的速度很快。建立这么庞大群体的简易模型快速甄选和识别人员是一种企业可以采用的较为科学、相对容易掌握的HR的应用方法。

6+3能力模型是目前流行也比较难评估的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最直接的应用技术。为了发挥模型的最佳效果,6+3能力模型还可以用于人力资源的其他相关程序,如绩效管理、继任计划、员工试用期评估、针对能力短板进行培训、传递公司价值观、协助薪酬管理(能力薪酬)等。

只要耐心、细致的摸索这6个基本能力和3个管理能力的内涵和操作步骤,我们会收集很多符合企业自我特征的关键事件,让公司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运用进来,以“点”带“面”,相信会在此基础上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收益。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6

一、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新时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如下图所示。

1.综合素质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指在圆满完成教学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和科研管理等工作任务时必须具备的“质”的要求,以及必须具备的思想文化素质。

(1)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情操。首先,教学管理人员要学习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协助教师研究探索培养的.人才如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同时还应树立服务、协调、管理、改革的思想和不计名利得失的献身精神。再次,教学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修养和境界。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时,要做到以身作则,以诚相待,以礼服人。

(2)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教学管理人员还应掌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规律,更应该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知识较广的通才,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2.综合能力

(1)必须具有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教学管理工作的学术性很强,教学管理者必须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学管理者应有相应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才能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2)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贯彻执行方针、政策、法规等方面的能力,制订规划、方案、程序的能力,进行事务处理和方案最优化选择的决策能力,(教学论文 )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挥、监督、协调的控制能力。

要有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要有运用现代化设备(如计算机等)的能力,善于和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使各项改革措施和规章制度能得到各部门支持。要善于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以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

(3)必须具有创新能力。教学管理人员必须能大胆吸收和借鉴其他院校的成功管理经验,树立开放观念和创新意识,坚决打破“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善于在管理工作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创造性地工作,以增强学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措施

1.提高认识

搞好教学管理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做好服务育人的重要一环。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和人事部门要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把思想素质好、敬业精神强、有奉献精神、年富力强、严格要求自己的人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来。从教学管理人员的教育、培养、稳定等方面下功夫,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强化考试考核评价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根据教学管理人员岗位的性质和具体的任务要求,对各类管理人员建立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定期进行业务考试,形成教学管理人员之间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其次,加强考核工作,建立健全管理人员考绩档案,从“德、能、勤、绩、责”等方面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有机结合。对考核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必要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采取解聘等惩罚措施。再次,要强化评价制度,通过学生、教师及社会的反馈评价,如问卷调查等,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加强培训工作

针对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的现实,结合实际,分类、分层次、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7

自从该公司农机产品中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332号” (2010年度全国通用类农机购置补贴中选产品名录) 以来, 金凤牌工农-12K型手扶拖拉机、1GZL-70型旋耕机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10年1-3月份, 共计生产手扶拖拉机1757台、旋耕机1782台, 完成工业产值2500多万元, 上交税收48万元, 实现各项经济指标的开门红。更主要的是为我国南方水田耕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机械化生产做出了贡献。

一、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做行业的领头羊

该公司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 主导或参与国家标准GB/T 24656-2009《拖拉机用柴油滤清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CN18型直联传达手扶拖拉机技术条件》、《手扶拖拉机照明及灯光、信号装置》、《水田叶轮技术条件》等多项标准的制定。

2009年8月该公司被批准为全国拖拉机标准化委员会手扶拖拉机专业分会 (SAC/TC140/SC1) , 成为落户新会区首家全国TC/SC/WG秘书处, 到目前为止也是江门地区惟一一家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业分会。分会制定了章程和秘书处工作细则, 并迅速开展工作, 2010年的工作计划是:

1. 针对东南亚地区进口我国手扶拖拉机和日本手扶拖拉机的实际情况, 为扩大我国手扶拖拉机对该地区的出口, 对起草东盟自由贸易区用手扶拖拉机试验方法、安全要求、产品技术条件标准的可能性进行前期调研。

2. 于2010年5月底召开手扶拖拉机专业分会年会, 完成《直联传动手扶拖拉机技术条件第1部分》送审稿。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增长点

1. 该公司为了建立企业的长效发展机制, 每年投入一定数量新产品研发资金, 2009年研发了金凤牌工农-151/181型手扶拖拉机, 并通过了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的可靠性试验和国家拖拉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型式试验, 于2010年3月通过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新产品鉴定, 力争2011年中选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该机既能进行水田作业, 又能旱地开沟起垄, 实现一机多用, 预计今年生产1000台, 完成产值965万元, 税金39.6万元, 利润15.8万元。该机市场前景好, 是公司今后发展的新增长点。

2. 根据国家节能环保的低碳排放的产业政策, 该公司在手扶拖拉机行业率先开发了节能环保型的低碳经济金凤牌工农-131型手扶拖拉机, 配套动力为德力牌DL193型立式水冷四冲程柴油机, 其功率储备大, 比质量低、标准工况燃油消耗率比工农-12K型手扶拖拉机低6%, 排放符合国Ⅱ标准, 配套的1BSQL-86型水田驱动把, 旋耕作业效果好, 生产效率比工农-12K提高35%, 具有低排放, 高效作业的特点。该机正进行可靠性试验, 相关的试验数据正在收集, 并着手制订该机的行业技术标准。

三、再接再厉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

该公司在2005年获“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资格, 2007年被授予“江门市军民产品动员企业”称号的情况下, 确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中国农机制造业100强”、“广东省现代农业100强”。为完成上述目标, 今年公司主要抓以下工作:

1. 为了促进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使公司的管理上水平, 产品质量上台阶, 员工素质得到提高, 公司理上水平, 产品质量上台阶, 员工素质得到提高, 公司主动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CQC) 签订协议, 进行ISO9000认证, 此项工作有序进行。

2. 与新会区农业局联合开发了金凤牌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作业机具:2BM-2马铃薯播种机、2BS-6施肥机、4MS-2收获机。样机已完成试制并在崖门镇京梅镇马铃薯种植基地进行适应性试验。据统计全省种植马铃薯面积达30多万亩, 由于田块较小需要配套手扶拖拉机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作业机具6000多台。全国种植马铃薯面积达6000万亩以上, 随着国家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实, 该机在全国的市场前景预计30万台。由于机械化生产, 保证了垄高, 提高了马铃薯的单产量;如果人手播种、施肥、收获在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大批量生产。加上农村劳动力双转移, 根本无法密集型劳动生产种植马铃薯, 惟有采用机械化代替人手, 才能增产、高效、降低成本的目的。如同时是10亩地, 用机械起垄比人工省时93小时, 播种节省65.5小时, 施肥节省37小时, 收获更是节省158小时。

3. 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同进行花生收获机和花生播种机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技术战略和能力 篇8

关键词:培养;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1-200-02

科教兴国,惟人才为本。在21 世纪,我们国家需要的是更具创新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信息技术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设置目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

实践证明,学生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掌握能力的源泉。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与操作实践中,通过其努力,能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教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转变成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注意力变得集中和持久,促进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的提高,使学生创造思维更加活跃。例如:在教学Word字处理一节时,老师可以将自己做的一份含有图片、表格、颜色效果等修饰效果的文档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后定会很惊讶,这与与他们所想象的用Word 只能打字、画画表格大相径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学习欲,使其对Word 章节的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听教师讲解,学习变成了学生求知的动力。在随后的教学中老师还可不断地变化学生的兴趣点,使其在不断的兴趣激发过程中,愉快地接受学习内容。

2、“任务驱动”是学生学习的另一动力

事实上,学生总是在不满足中不断地追求新事物,也在不断地变换着自己学习的角色。如何保持学生学习的劲头与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采取通过设置任务促使学生学习,即把每一堂课学生所要接受学习的内容、所应掌握的技能等转变成一项具体的操作任务,让学生在操作课中完成。这样在“任务”的压力下,促使学生认真听讲、努力、认真操作,完成各自的任务。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上机操作环境,对于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任务驱动”的前提是教师要制定相应的任务目标,需要教师认真地研究教学大纲、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并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所在。当任务驱动变成学生学习的压力,并在学习实践中成为一种习惯时,压力也就成为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动力。

二、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少讲多练,在操作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包办代替,留给学生的思考与操作时间相当有限,使一门有趣的课程变成了大篇的理论讲解,剥夺了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教学信息技术课应是“少讲多练”。“少讲”就是将学生必须了解掌握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述,其它内容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学生在初中、甚至小学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基础也不同,所以学生在理解、认识和实践操作上自然存在差别。显然,同样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是不适合所有的学生的,教师可将一些易懂的或易于自学的内容让其自己去完成,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多练”,在实践中“多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思维与想象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自我学习的乐趣。

2、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学习的理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联想、发挥,从而使学习变为学生的一种自觉习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与创造能力。精讲多练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精讲重点和操作难点,其它的学习内容交给学生去完成。例如:在教学表格制作时,教师只需演示已做出几种效果的课程表来,并讲解制作表格的几个要点,余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可以让学生制作一个不规则的表格(如人事档案表、求职表等),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教师主要是起指导、启发作用。

三、因材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1、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教学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适合的方式方法。比如:在学习网页制作时,要求学生制作一个网页,学生所做的网页中千奇百怪,各具特色。这时教师不仅要肯定学生的创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使其更好地掌握制作要领。在教学过程上,教师重视学生的自我表现、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实际上即是鼓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

2、因生施教,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同样的一个班里,肯定会有因学生学习程度、接受程度差异而导致的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因此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一位美国教育家说过:“当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天才,启发引导学生不但成功地取得了超越他们过去水平的优良成绩,而且达到了他们认为应该达到的预想目标时,那他们的学习就变得更加切实可行了”。个性化教育已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中,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自信的工具。

在教学中,应首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依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和分层指导。具体做法是:提出同样的操作任务,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量增加知识容量、提高操作要求,让学生有主动创造与发挥的余地;相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找到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在此基础上促使其有所提高。

四、课堂评价

1、注重分层评价,鼓励学生求新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并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承认学生实际掌握水平之间的差异,充分肯定他们各自的成绩,并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挥自已的主观能动性,各自提高。例如:每一次的操作课可采取给学生打的实践综合分方式,既包括了学生的实际上机成绩,也包含了对这个同学个人努力的一种承认。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动力,又可促使其发挥自主能力与创新意识。实际上,评价成为了促使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

2、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创新

计算机的操作不仅体现在结果明了,更体现在同样一个结果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这是计算机软件本身性能的完善,更体现了计算机作为一个辅助工具,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操作中,相对于一个同样的任务,学生会利用不同的操作方法完成,其过程却是有差异的。这时教师不能仅仅只关注一个答案,而应更多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在实践中所获取的经验与教训等,这是符合人的认识发展规律的。充分肯定学生的自主实践过程,即是鼓励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的理解力与创新力。

信息技术教育是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根据这门课的特点,通过各种适当的教学方法,利用尽可能利用的软硬件资源,让学生获得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上一篇:化工工程师岗位职责下一篇:面试礼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