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进教学设计(精选8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从内容、方法、手段、活动等方面展开总体规划,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和预设性。好的课堂教学设计并不一定会保证课上的好,但不好的课堂教学设计肯定取得不了好的教学效果。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更是作用重大。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课前,带着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位的学习停留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机械的操作上而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观察家中或超市中的饮料或其它物体,它是以什么为计量单位的,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并把你的购物经验告诉给大家。经过这样的学习,开学初学的知识到期中考试学生并没有忘记,得分率与以往基本一致,而到期末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就远远高于前一届,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运用着所学的知识。许多家长告诉我们,那些小家伙可有意识了,不光看价格了,更会计算单价来进行比较。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我在备“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碰到或已在运用估算,只是没有合理的归纳总结,不能正确区别什么是近似值与准确值。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展示了一份超市的促销海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信息,五一节到了,超市有许多促销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估计一下你或你家需要买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举手,并且很快地说出了估计的数据,我故意很惊讶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估算”,你们都会了?不行,还得考考大家,你们是怎么估计出数值的呢?与以往的计算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很快得出估算是在求近似的答案,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整千数。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的有价值,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教师在开展教学前首先要深入理解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的、任务和课程本身的内容。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它的任务就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少年的头脑,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只有透彻理解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在教学中才有明确的方向。当然其重点是“吃透”有关的政治理论, 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素养。这就需要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贯彻各级教育部门有关指导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文件、指示的精神。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 才能牢牢把握住政治教学的大方向, 为提高政治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政治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的政治课堂一般都是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 并伴以奋笔疾书的笔记。整个课堂可谓教师的“一言堂”, 几乎失去了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 很多学生苦于空有一腔热情与满腹经纶而无处施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激发起学生对政治的兴趣, 教师就要对教学方式做出一定的变革, 要力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来增强政治课堂的活力, 以下就是笔者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一) 辩论教学法
基于政治学科理论性与逻辑性较强的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让学生辩论的方式来开展教学。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 知识还不够丰富, 但他们已具备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有时他们的知识、能力甚至会超乎教师的想象, 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在辩论前, 教师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立辩论题。比如, 随着网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其对中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面对网络的方方面面, 学生自有体会, 因此教师可以“网络的利与弊”为辩题, 然后再确立正方同学和反方同学。上课时, 先让正方、反方的学生派代表阐述己方观点, 让他们用事例、理论支撑起己方的观点, 再对彼方观点进行反驳。几场辩论课下来, 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拓宽了知识面, 还增长了见识, 锻炼了辩证思维能力。通过辩论, 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又完成了政治理论的传授。如此, 通过课堂授课方式的改变, 实现了政治理论的生活化, 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提高了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 开放式教学法
初中生处在特殊的年龄段, 喜欢追求新奇的事物, 如果教师长期总是采取不变的教学方式, 那么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感到厌烦, 因此单一的课堂教育方式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相关的社会实践, 让学生走出传统意义上的课堂, 将课堂延伸至校外, 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和社会。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纪念馆、科技馆、访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访工矿企业、参加有组织的一些重大节日活动等,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相关的政治知识与理论思想。通过这种开放式的教学, 学生可以开阔视野, 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社会以及政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要将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到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中, 比如组织课外学习小组、举办辩论会、演讲会、报告会、知识竞赛、文体活动等;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和载体, 如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墙报、展板等, 来拓宽学生学习政治知识的渠道。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 亲其师而信其道。提高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其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上这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 信任你, 就需要教师提高他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度。为此,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十分必要。平时, 教师要学会多关心学生, 与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比如学生病了, 教师要给与足够的关心;学生题目答错了, 教师要给与贴心的安慰;学生进步了, 教师要不吝啬表扬学生;学生犯错了, 教师要进行一番苦心的教导……做这一切教师用的时间、花的心思其实并不是很多, 也不用占去很多的精力, 然而收获却是无比丰厚的。教师可从中赢得学生的喜欢, 得到学生的心, 得到尊重与理解。那么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学生自然就会以一颗积极的心来回报教师, 从而从一个侧面提高课堂效率, 让教学得以顺利的进行。
摘要:如何加强和改进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是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进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 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以期引起广大教师对此问题的重视, 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学,改进
参考文献
[1]辛军民.如何改进初中政治课堂教学[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2013 (3) .
[2]毕芳霞.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及改进意见[J].学苑教育, 2010 (10) .
[3]罗新.初中政治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J].新课程, 2011 (10) .
[4]张战军.新课标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教学质量[J].试题与研究, 2013 (4) .
[5]杨太红.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2014 (2) .
摘 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90-0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作文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为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但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训练起步早,基础较好;读写训练中,阅读训练的分量较重,时间多,范围广,写作训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相对来说都较少,而且收效甚微。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任务还很艰巨。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本人逐渐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方法,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鼓励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从多方面受到启发,便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将自己的感受倾之于笔端。
二、精心设计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想,想出框架就写,发现问题就改,偶得佳句就用.这样,"长期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联想,妙手偶得之,一挥而就".久而久之,写作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语文老师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由“要我写”向“我要写”的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作文题目命得怎样,集中体现了一个语文老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闪光的情景。
三、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每时每刻都有很多信息通过各种媒介在流动着。而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因而就须每天阅读,获愁和博贮信息,造成一种势能,使胸中有故事。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从而产生不吐不快的写作欲望。我们向学生推荐《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杂志,让他们订阅,并经常给他们介绍、评价最新书籍和报刊上的文章,传播新信息,并广泛开展“每日一读”,“文学晚餐”等活动,从而使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文章的积极性。
四、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1、师评
学生当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础较好的,还是基础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解决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学生当堂朗读自己的习作。当这位学生在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听,并能对之作出评价,甚至提出修改意见。对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尽量当堂面批。对于成批交上来的作文,老师批改要优先于其他作业,因为要尽可能早地、趁学生对此次作文的思维和激情还没消失的时候去跟学生讲评。
2、自评自改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就已经初步具备了评价文章优劣的能力,更何况中学生。让学生自评自改,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完善、评价、鉴赏等多方面的能力。当然,教师决不是把工作推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明确作文要求,掌握评判依据,随时引导和指点。
通过学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3、因材施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80-01
语文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教学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新课程教学改革下的重要学科之一。学习语文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及其运用水平,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准及其文学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还可以陶冶学生性情,拓宽学生的眼界和见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树立自我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教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浅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一些教学体会。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个人只有在对某件事物拥有兴趣的时候,才会积极地、主动地去探索钻研这件事物。同理,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才能主动地去学习,学习效率才能提高。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语文在生活实际中的作用,使学生真正理解学习语文的必要性。第二,教师要充分告知学生,语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例如,教学中介绍我国驾驭文字的杰出人才,古代的如苏轼、陶渊明,近代的如矛盾、巴金等等名人的故事和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和语文文学的价值意义。
2.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是指一个人不愿墨守成规,渴求标新立异,自觉地要求自己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途径,从超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态度和意愿。在创新活动中,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时机,启动创新思维,产生创新方法。因此,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中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而且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己也要有创新意识,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发掘学生潜藏的创新诱因,把握创新时机进行创新教学。
3.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唱主角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去发现,让他们体验到自己学习的兴奋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明白,通过我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我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我们应该不断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语文教学“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获得知识,找到最佳学习方法和途径。我们要改变“满堂灌”的教育教学模式,大胆放开学生的思维,用“语文”的情境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实用的高效的方法,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沐浴在人文关怀的阳光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角。
4.多媒体技术有利于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对实现教学的高效优质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视频等感官刺激加以利用,并通过具体而形象形式提供给学生的特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期,对新奇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正是由于中学生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这种特征,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初中老师应当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备课,将教学内容转化成生动有趣的课件。并且,多媒体技术有着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课后可以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复习。例如,在《爸爸的花儿落了》的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学生不易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但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幻灯片的展示,同学更加深入理解了文中的情感,教学课堂也是充满了趣味。
5.树立人文理念,正确引导理解爱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因此必须“一切从人出发”,着眼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切不可急功近利,要彻底改变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爱的教育工作者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学生+人文=知识”,也决不等于人文素养。
由此,我想到我们学生创作的那些校园歌谣、课桌文学。从抱怨父母老师对他们严格要求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爸最凶,经常把我打得脸青鼻肿;在我心中,老师最凶,常常把我留到七八点钟;在我心中,老妈最凶,常常把我骂得头晕脑涨……”到抱怨学习辛苦的《最爱你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到厌倦学习生活用品的“学生苦,学生累,不如参加黑社会”……可以说,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素养,他们懂得押韵,会借助修改歌词表达自己的心声,读起来也很有节奏。但是,他们所表达的世界是如此的暗淡、冷漠、无奈,他们所表达的情感又是如此令人心忧:没有了《每当经过老师的窗前》那种对老师灯光下“呕心沥血您在写教案”的理解与歌颂。他们看不一父母、老师的付出与爱护。他们只想到自己学习的压力大了,却看不到父母生存的压力与重任;他们只看到自己自己写作业迟了,却看不到老师批发作业的辛劳,缺少了一份该有的的理解与尊重。
6.从学生需要传授知识技能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德赛发现:“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去从事的,他们才能真正把它视为己任。”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
7.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周记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
8.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和谐的环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语文教学的创新,不是单纯的获取知识,它需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激情、探求知识的欲望等。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沉闷、呆板、被动的学习变成生动活泼、愉快的求知;二是要调动学习的情感。情感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没有情感将是事倍功半,如写作是学生最头痛的一件事,一旦激发了情感,有了兴趣,则可一蹴而就。三是要善于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阅读课同样的内容,可抓典型带一般,用学生的掌声来活跃课堂气氛,来激励大家创新,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最简练的语言回答最难理解的问题。最后要善于给爱学生,无论学生学习中出现“成功”或“失败”,给学生以自尊、给学生以激励是最可取的办法。使学生在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去充满信心。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等英语教学目标越来越明确,本科与专科英语教学区别也越来越大,要求也有所不同,现在对专科学生英语学习也有了级别的要求,那就是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因此专科学生英语教学应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大纲做适当的调整。
因此,针对这一教学要求我们教师要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调整教学态度、方法,采取高职高专学生乐于接受的、适合高职高专学生水平的英语教学手段,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一、教师要改变一贯的教学态度,转变思想观念
在这里,教师的任务不但是传授英语知识,同时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兴趣的培养者、学习的督促者、英语学习的组织者、鼓励者、英语学习方法和资源的建议者和英语学习效果的评估者。
1、按照“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思想,做到“够用”。摈弃原来英语教学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细越好的教学思路,针对学生英语水平,有重点,有难点,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备课、准备教学内容。
2、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来。目前我国为考察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而开设的《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目的就是考察学生听、读、写、译的综合能力。虽然当中没有设置口语的考试,但根据高职高专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趋势——他们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口语也是必须重视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合理组织安排精读当中不同部分的教学课时。
二、学生要转变观念,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1.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很多学生上课极少发言或者不发言、不回答问题,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输出,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授课效果大打折扣。要让学生意识到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他们今后毕业必然会用到的一种能力,这样才会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意识,认真抓住课上任何一个机会,回答教师的提问,锻炼自己的口语,阅读等能力。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很大程度上改善授课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提高自主学习意识。高职高专英语精读课一般是周四课时,教师讲授居多,在这么少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没有课下的自主学习是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况且教师不可能跟中学教师一样时刻告诉学生要做什么准备、催促学生要完成布置的作业。因此,只有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意识,能够自己做好课前的预习准备工作,课后认真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才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才会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通过提高课堂参与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三、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弱、词汇量少、听、说、读、写、译能力较差,自我约束、控制力差。这些特点决定了过分强调和突出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因此,要切实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水平,必须改进高职高专英语精读教学方法。
1、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为英语精读教师,大多数人对学生上课的不积极态度都有很深的了解和体会。作为 1 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大家都知道兴趣对学习英语是何等重要,只要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哪怕一时半会儿英语水平得不到提高,但最终都会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不是和英语教师无关的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单元不同的话题,去寻找和课文话题有关的视频资料,小电影,小片段播给学生看,也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有趣的背景资料。除此以外,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前给学生看英语动画短片、经典电影,并为其中某些话作解释。找些英语故事、笑话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练习一下英语绕口令,鼓励学生在宿舍设立an English day等。这样每节课一个小花样,学生会觉得学英语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2、课前的准备活动
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因此,教师在每一节课的课后都要对下一节课预留问题、让学生做课前的准备活动,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如果恰好是一个新单元的开始,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下和下节课话题有关的题目,并且在下一节课上课时一定要提问。或者就课文内容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去预习课文,解决问题。
教师方面在这一阶段首先要准备相关背景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也要与时代、与学生所关心的事紧密相连,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关键步骤。因此,教师一定要多了解社会、多接触社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准备的东西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去思考。其次,教师准备和课文内容相关的听力,让学生做dictation,锻炼学生的听力。然后就听力内容做 free talk、discussion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来,敢于张口讲英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单词的讲解
单词的讲解没有必要像高中那样面面俱到,也没必要每个单词都讲。选出经常用的、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到的重点讲讲就可以了。但是一定要注意复习,讲完单词可以让学生进行new to old或old to new的训练,这样即学习了新单词也巩固了旧单词。
4、课文的讲解
课文先提问学生对文章结构的把握,介绍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然后就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法进行讲解,然而对比较简单的课文时,可以不用讲解那么细致,只要设置问题,然后提问学生解答这些诸如作者的写作方法,如何提出观点,如何解决之类就可以了。
5、summary 课文学习完毕之后,为了巩固学生对所学文章的内容的掌握,及学习如何归纳文章,教师可以用填空的方式写出整篇文章的summary,重点单词、词汇由学生来填。这样学生及巩固了所学文章内容,也慢慢学会总结归纳,同时还复习了文章中的重点单词,一举多得。
6、口语训练
为了达到大纲所要求的英语实用技能,教师在课上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的练习。课文讲解完毕可以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还可以就文章中提到的某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讨论。
7、写作
教师可按照课文所用写作技巧写出一个段落,然后给出几个题目,让学生一定要用到此种写作技巧进行仿写。虽然这种写作比较局限,但是实实在在练习了写作。
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英语教师本身应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这里业务水平不但要提高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提高自己的英语实用技能,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促科研。深入研究有效的教学方法、多与同事交流研讨。学校方面则可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制定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安排指导老师,安排老教师短期培训、深造学习等。为每位教师提供适宜的条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老教师可以多获取新信息、知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也同时会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即转向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而对于英语学科,这样的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以学生为导向的中心就是要放手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发挥,教师就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才能让方法运用于实践。对于普通高中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是他们的一个“软肋”,和“伤痛。我们老师也一直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当学生从中得不到成就感的时候,他如何能培养兴趣呢?所以,我认为改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基础在于建立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对教材的内容难度适当删减,对课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
其次,在了解学生基础之上成立“小组合作学习于探究”的学习模式,为学生设立不同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伴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大于老师传统的“满堂灌”。但我想,导学案的设计就成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近两年来,我院外语系学生专四通过率下降。此外,从近三年每学期的期中测评上看,学生对精读课教师的评价集中在:重点难点不突出,课堂气氛不活跃。而教师则抱怨学生基础越来越差,不配合,学习自主性和兴趣低。精读课教师和学生互不满意的这种情况,相信在每个学校多多少少都存在。众所周知,大一、大二是专业技能打基础的阶段,低年级精读课有四大任务:(1)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独立分析思考能力;(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3)扩大词汇;(4)增加文化背景知识。[1]
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效果,解决上述问题,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笔者就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三大因素着手谈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方式的改变
笔者发现,本系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传统英语教学法,以讲授语言传授语法文化知识为主。语言点、词汇句法语法的讲解占了课堂大部分时间。课堂交际有限,其中又大多围绕词义、句意、语法知识来进行。虽然传统教学法在帮助学生打基础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它的弊端也较明显: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填鸭式”的讲授方法,会造成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而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2]
因此,要改进精读教学质量,首先要改传统教学法为交互式教学法。该教学法最明显的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即重视学生在知识上、情感上、智力上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主题教学法,并结合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和听力训练。[3]“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法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三大基本原则,一是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二是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大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课堂教学的设计重在满足大学生的要求,以大学生的参与为衡量标准。[4]诚然,该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又需要另外两大因素:转变观念的教师和学生。
三、教师转变观念
在这里,教师要扮演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督促者、组织者、鼓励者、建议者和评估者。[5]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具备和欠缺的知识、不同的需求、个性的差异、不同的基础,然后进行分层次教学。比如课堂提问方面,根据Herbert (1978)按对阅读理解深浅层次的不同要求对提问的分类:字面层次类(literal level)、解释层次类(interpretive level)和应用层次类(applied level),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提问,这样既能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或理解程度,又能照顾不同学生的心理,让每个学生都有受关注的感觉。
其次,内容安排上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现实性、生活性、时代性,以引起学生共鸣、有话可说为目标。比如在讲《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Unit 14“How Do We Deal with the Drug Problem?”一文时,在导入部分,笔者结合满文军吸毒入狱的新闻,先让学生看了一个吸毒版的MV《懂你》,然后就此问学生吸毒的原因、常见毒品的种类、毒品对家庭对社会的危害等问题,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中作者对禁毒措施的观点。
最后,教师要善于提供机会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比如设置课前Free Talk、辩论等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师生合作交往模式和学生与学生协作交往模式,如此既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为学生运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提供一个平台。以Free Talk为例,在实施时,为了让学生加以重视之,笔者不仅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内容要充实,逻辑要清晰,回答问题时候要表述清晰,互动充分等),还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发言提问,避免冷场的局面出现。这样,严格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养成好习惯,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达到更好地交际和锻炼口语的效果。
当然,要实现这一点,精读老师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流利的口语,还要注意及时调整教学节奏;教学策略上则要超越纯语法型的讲解,言简意赅,由点到面,由外到内,深挖课文。
四、学生转变观念
现在英语开课的时间越来越早,但在经历小学、初中、高中十几年的学习后,大多数人却属于“哑巴英语”、“聋子英语”一族。这和我们的考试指挥棒和考试制度不无关系。现在对英语的听说在初高中里普遍缺少足够的重视。在中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学生在升入初高中后,面对的是教师语法词汇知识的讲解,阅读和完型填空的机械操练,临近考试时则采用题海战术。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认知图式:英语的学习,听说交际不实用,在得高分上远不如对词汇和语法的投资见效。而在依然还以教材为主要阵地的背景下,课文的学习被学生当作最重要的任务。[6]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在讲,在提问,学生大多低头看书,以沉默不语为应答。这对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百害而无一利。可见,学生急需改变观念和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1. 重视英语听说能力。
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教师的引导当成是锻炼机会,才会有参与意识。从另一角度来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提高了,才会更有底气和信心在课堂上发言,才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气氛沉闷的局面。
2. 提高自学意识。
只有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索、主动获取,只有认真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学生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师,才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有实现的根基,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最终在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英语五项技能。
3. 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生要意识到由于自身基础、理解能力、生活经历等方面的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会有不同,所以需要交流,也需要利用这样的机会自我营造锻炼口语的氛围。此外,为了完成教师分配的任务,尤其是小组活动,也需要合作,而且这也为日后职场中的teamwork(团队合作)打下基础。
有了上述观念,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改变消极的课堂应对行为,变得更加注意听讲,积极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学习主体这一角色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五、结语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精读课要改变现状不是朝夕之事。教师只有积极采用新的交互式教学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师生都改变观念,努力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参与配合意识,精读课的教学才会有转机。
摘要:本文从我院英语专业精读课的现状出发, 探析了影响精读教学质量的因素, 并寻求改变现状提高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莉文.试谈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精读教学[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3) :45-47.
[2]徐艳甲.论大学英语精读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5) , Vol.28:138.
[3]朱丽骏.新型英语精读教学探微[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8, (3) , Vol.19, No.2:46.
[4]张红妹, 张国辉, 田秀峰.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9) 上, 总第120期:234.
摘 要:转变师生的教学观念与学习方法,使教师更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势的需要,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的内容,切实提高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求知,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政治;提高实效;成功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00-01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相应同步进行改革。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教改思路,认为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教改优化。
一、优化教师形象,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孔子是最早提出“以身作则”教育原则的人,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五十年代曾提出“身教最为贵,知行不可分。”所以,一个政治教师如果自己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嫉恶如仇的正义感,没有严格的纪律性,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没有严谨的治学态度,便向学生灌输思想政治的有关理论常识,想叫学生诚学之、笃信之、躬行之,恐怕是异想天开。
二、优化教学模式,体现教法的新颖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可见,哪怕是最先进的教学模式,不看实际一律套用,搞一贯制也会僵化。所以,我们应尽可能地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以新颖的最合适的教法,来求得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最好的教学实效。
三、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创设赏心悦目、引人入胜的教学环境、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作为一名授课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感氛围,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自觉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求的能力。
四、优化“讲”的方法,提高讲课的艺术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是“讲授”,但怎样讲却大有学问。同样的内容,不同的人不同的讲法,效果会大相径庭。毛主席曾把“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列为党八股的一大罪状,但时至今日,这种“瘪三”还不少。诸如照本宣科,罗罗嗦嗦、平铺直叙、有气无力等,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的一些课堂中。所以,优化“讲”的方法十分必要。
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优化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优化问题情境首先要为学生创设敢想敢问的环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求异。它可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求知欲,扩展学生思路。例如在讲到“法律的特征”时,问:陈良宇案说明了什么?课堂里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有的同学说,陈良宇忘记了党的宗旨;有的同学说陈良宇忘记了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等。当然也有一些过激的言论,如我国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想法,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及时引导、热情支持,使学生思想得到升华。而对一些过激的言论,教师一方面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地帮助学生加以分析。通过求异,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育。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应努力创设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大胆发言、积极思维。引发师生之间的争鸣,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例如在“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教学中,有个学生阅读到“县级及其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这一内容时,联系到本地正选举人大代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实行直接选举,为什么选民只能对限定的几个侯选人投票选举呢?假如该侯选人不是人们了解的、信得过的代表,也只得投票吗?这能说是公平选举吗?等等。要激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虽说所提问题显得有些幼稚和欠思考,但这足以说明学生在阅读教材时是用心地思考了,这本身便是一种成绩,是“学思结合”的体现。这样的阅读质疑,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明辨是非,培养了能力,提高了政治素养。这就告诉我们,对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能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思维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创新热情。
五、优化考试方法,提高学生迎考的主动性
中考逐步重视出活题、考能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正在逐步走出死考知识的窠臼。不少教师也在探索新的思想政治课考试方法,如把笔试、口试、行为评价结合起来,或者采取知识考试加小论文、社会调查、发言稿等方式,初步体现了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迎考的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
【如何改进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如何改进税务人员的工作作风05-31
如何改进完善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论文07-25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07-25
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12-02
如何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10-31
浅谈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05-31
如何改进和加强新形势下警察公共关系建设10-04
改进篇教学设计07-11
今后教学改进措施10-29
教学改进从细节入手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