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2024-08-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1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22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2022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1

看到这个题,我有一种莫名的近乎落泪的感动。

禁锢已久的已逝的和我憧憬着的闪着光的日子不知从哪里涌出来,让我既熟悉又陌生,既欣喜又不知所措。

早晨起床,对爸爸妈妈感慨一句:“这么着,我就要高考了。”他们都笑了。

三年一瞬,曾经觉得漫长的高考路已到尽头,我记得怀揣着分班成绩踏入教室时的踌躇满志;我记得第一节化学课校长坐在讲台上我们的小心翼翼;我记得发了高烧数学教师允许我睡一节课我的心满意足;我记得个夜晚我的挑灯夜读;我记得个清晨我的闻鸡起舞……现在回想,这一切或成功或失败的认真,或欣喜或忧伤的经历,于不经意间早已一寸一寸地为我铺平前方道路,承载着我比较初的梦想让我坚强地前行了。

而今,我在路上奔跑着,我看到了不远处的那扇门,虽然我仍只是望着它遐想,但我了解,那是与未来,与更广阔天地的连接点。门口,有自由的风气,有大师的思想,有无所畏惧的新的征程。我渴望着在一片更广阔的领空翱翔,然后在我所比较钟爱的一片绿荫中停歇;我渴望着在更辽阔的海洋遨游,然后在某处深潜下去,去和别的鱼儿嬉游争食,去和海底的珊瑚问好。门后,是又一块如此适合我的梦想的起飞之地。而现在,我已正在不远处眺望着它,过不多久,我就要一踮脚够到它了。

门与路,真是天生一对如此玄妙的组合。路上挥洒汗水,门后收获惊喜;路上风雨兼程,门后自有既定的目的之地,作为对执着的人比较好的回报。路给了我明确的方向,门给了我拼搏的动力。而即将走完一程路、推开一扇门的我,无疑是个比较满足的人了。

我的路上有温暖同行,我收到了妈妈关切的电话,我也看到从不参加什么祭拜的`父亲在普陀双手合十给我许愿时弯下的宽阔脊背。那些时刻,我便握紧拳头,更奋然而前行。

我的门需要我自身推开。有一刻我终将试练我的锋芒,在另一个圣洁的地区,仰望头顶灿烂的星空,我将依然微笑着面对一切,亦会如伟人一般在真理的大海边玩耍。

但我了解,我依然不能停止奔跑,由于大学之门后,自有另一条充满挑战的路,那里有我未来的阴晴雨雪,路的尽头,一定会在梦的渡口闪光。

关于2022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2

我站在人生的渡口,此岸的边缘。满眼是彼岸山水的静谧,浸渍在风吹草低的呼吸;丝丝缕缕的梦幻,凄凄诉诉的百花留香;泠泠泉清,嘤嘤鸟鸣,芙蓉尚盈盈……

我要去彼岸。

有时,现实如同一场迷雾,比梦更长,比风更短,执着的心情,为所求、为所得,掩盖了漫漫上浮起的黑暗。总有人,架起一只牛角的船,以牛角尖的方向,驶入梦魇深处的迷幻。

我还是要去彼岸。

为了那白鹭横江水光接天的彼岸,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我可以不怕一切的险阻与艰难。此岸此时已变得丑陋,在彼岸的反衬下显得如此迷乱不堪,我片刻难安,世界已被彼岸填满,足以扣住我脉搏的彼岸……

我一定要去彼岸。

有时,世界像一口锅,人生与得失煮沸在其中。看不清方向的人们跌落进形形色色的诱惑的罅隙。人生像一壶烧开的水,沸腾着翻滚着燃烧着不停消耗着自己,在沸点的极限上耗尽成壶口百态的烟,使我们老来莫名的感慨万千。何为得,而何又为失呢?

我终于登上了彼岸。

如果说到达的所得能让我短暂欣喜,那么欲望冷却后的冰凉如在心底挖空一个长眠的洞。这空空如也的残缺是所得还是所失?我回首曾经的那个此岸,为何是翠竹摇风暄千林翠鸟的晨曲?又为何竟传来红梅映日吐万树红霞的晚钟?风雨交融,我又站在了人生的渡口,彼岸的边缘。当彼岸成为了此岸,此岸又成为了另一个彼岸时,怅然若失是怎样一个词?

我躺在此岸与彼岸的边缘,当我明白,这便是得与失的边缘。

有时,得与失似乎竟在一念之间,而它们却又是相互依存而在,这便如河的两岸,人生忙忙碌碌,始终都是在此岸眺望彼岸。这世上没有一味的得也没有一味的失,琉璃镜两边的世界如何能择选?岸之得失,且正是人生之得失,人应为该得而得为该失而失,莫在这无穷无尽的困扰上心机算尽劳烦一生。韶光飞逝,才是人生最大的失!

此岸是真实,彼岸是风景。我颓然一笑恍若隔世。且让子夜的音调洗净潮声,让薄雾欲坠的回响将飞走的月色反转,流进我梦的血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关于2022选择创造未来高考作文3

相信人们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福特公司请斯坦门茨帮助查找电机故障,他画一条线解决了问题,却提出收取一万美元的酬金,理由是“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画需9999美元”。而我们不知道的是,当福特公司再次以重金邀请他时,他却拒绝了,理由是:必须留在一个小厂以报答老板的恩情。

如果我是那个故事讲述者,我一定会将后半部分也告诉听者。若前半部分体现的是知识的可贵,那么后半部分则体现出斯坦门茨的的财富观:在他眼中,金钱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德行与真情远远高于金钱财富的价值。

如果只讲述前半段,斯坦门茨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仅仅是“知识可以换取巨额财富”。人们只是从其中了解到知识的价值,从这个故事中也看不出其他什么深层次的寓意,在听者心里也掀不起大的波澜。而加入后半段,为故事增添更多且更深层的寓意。同样面对福特公司的邀请,第一次索取一万美元的酬金,第二次却拒绝重金聘请而坚守一个小工厂,这强烈的反差必然引起听者的思考,从而感悟到比“知识值千金”更深刻的人性层面的善良与感恩。

并且,单叙述前半段,其中体现的金钱价值观易对听者产生误导。或许有人在听了这个故事后,将其理解为“知识是追求财富的有力手段”,从而在求知过程中带有功利观,助长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让知识蒙上了利益的黑幕,成为拜金者的逐鹿场,讲述这个故事的作用也适得其反。

而相反,若加上后半段,会让听者对财富有更深刻而正确的认识。在听完前半段,踩在拜金主义的雷池边缘时,恰到好处地接上下半段,让人们知道在财富与报恩面前,他毅然选择后者。此时人们会思考:为什么他之前对知识收取千金,却在恩情面前放弃财富呢?显然,在他心中,金钱不过是衡量事物价值的一种尺度,他对知识收千金是因为知识可贵,而在恩情面前,金钱带来的物质生活不值一提。唯有将前后故事完整叙述,才能真正地对听者或读者有深刻的启迪,方能达到讲故事的最终目的。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2

阅读下面材料, 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 每天早晨, 羚羊睁开眼睛, 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须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跑得更快。否则, 我就会被狮子吃掉。而就在同一时刻, 狮子从睡梦中醒来, 在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念头是:我必须能追得上跑得最慢的羚羊, 要不然我就会被饿死。于是, 几乎是同时, 羚羊和狮子一跃而起, 迎着朝阳跑去。

同学们,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一定会有许多感触。生活就是这样, 每当太阳升起之时, 我们就应当毫不迟疑地向前奔跑。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 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1) 题目自拟。 (2) 除诗歌文体不限。 (8) 字数不少于600字。 (4) 文中不出现 (或暗示) 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一、审清题意, 确立中心

1. 分析材料, 弄清倾向

命题材料往往是命题者着意营造的某一种情境, 只有审清了材料的思维指向, 才能保证准确把握话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无论是羚羊, 还是狮子, 他们眼睛一睁就想到奔跑, 为生存奔跑, 为生活奔跑。我们要围绕“奔跑”这一中心,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奔跑”的表层, 而应该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 由动物联想到人生, 由奔跑联想到竞争、拼搏和奋斗。或可描摹漫漫人生旅途上的“奔跑”情景, 或可展现生活道路上的“奔忙”画面, 或可抒写青春花圃中熊熊燃烧的“奔放”激情, 或可流露奋斗拼搏中由衷发出的“奔波”感叹。当然, 你还可以纵议自己终生都要竭力“奔向”的某一个既定的生活目标、追寻的理想王国、“有奔头”的精彩人生等。

2. 紧扣话题, 拟写标题

(1) 恰当借用材料中的原话作为标题。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迎着朝阳跑去”就较好地揭示了话题中心, 我们可以将它稍加修改作为标题《迎着朝阳跑去》, 也可以稍加修改《迎着朝阳奔跑》, 这样既切合题意, 又简明扼要。

(2) 在话题中心词前后添加修饰语以揭示话题材深层内涵。如:《奔跑人生》、《奔跑的美丽》、《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和《为奔跑而生》。

二、选择素材, 构思表达

1. 搜罗古今中外“奔跑”主人事, 运用细腻笔触, 浓

墨重彩, 推出一组组生活镜头, 展现“奔跑”之景, 激励生活斗志。

(1) 由“迎着朝阳跑去”马上想到“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 可以用形象而精炼的语言定格夸父生命不息, 奔跑不止的特写镜头。

(2) 由“奔跑”想到“马拉松”运动。公元前490年, 波斯远征军入侵希腊, 在马拉松这个地方布阵的消息传到雅典后, 雅典就派出一名叫裴里匹底斯的信使前往斯巴达求援。这位信使用35小时走完了150公里的路程。但是斯巴达人却说10天之后才能出兵。信使把消息带回马拉松, 失去救援的雅典人背水一战, 结果以少胜多打败了波斯人。这位信使带着胜利的喜讯又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 (距离为42.195公里) , 向雅典人民高喊:“我们胜利了!庆祝吧!”随即倒地身亡。为了纪念这位信使, 人们把“马拉松”作为一项固定的比赛项目, 一直延续至今。

(3) 由“奔跑”想到亚洲飞人刘翔。

2. 聚焦于“奔跑”之情理, 运用华丽语言, 激情荡漾, 阐发人生哲理, 表达“奔跑”哲理, 启迪人生思考。

(1) 孔子为理想一生“奔跑”。

(2)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3) 诺贝尔、爱迪生、居里夫人等科学家为科学“奔跑”一生。

(4)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 爬雪山, 过草地, “奔跑”两万五, “莫道雄关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写好开头, 力求出彩

简述所给材料, 突出话题倾向, 揭示文章中心。

借用格言、诗词名句、歌词来揭示中心, 增添文采。

有一首民歌抒写人生感慨, 其中几句歌词这样写道:“人生到处总奔忙, 酸甜苦辣已遍尝。莫道奔忙无收获, 秋风过后金菊香。”一位诗人也这样吟咏:“奔流千里狂澜起, 浪啸九州天地歌。奔流一泻风云涌, 去留激情天地乐。”

四、结构严整, 条理清晰

1. 可以采用总———分———总局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摆事实 (古今中外) , 讲道理, 证明中心论点。 (3) 联系实际, 深化中心论点的结构形式。

2. 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

(1) 提出中心论点。 (2) 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分论点 (或小标题) 。 (3) 采用并列形式由点到面展开论证, 或逐层深入, 层层推进。

论高考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3

一.纵观全局,整体把握

吃透材料内容可以从材料的写作对象(对象做了什么,对象之间的关系如何,结果怎么样)入手,如果材料写了多个对象要分清主次,要有全局观,看问题要辩证。

例如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高考语文试卷: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研读这则材料,共写了四个对象,分别是:钻石、商人、切割师、年轻的徒弟。钻石大如蛋黄晶莹剔透,专家大家鉴赏,但有道裂纹;切割师技艺高超,经验丰富,但顾虑太多;年轻的徒弟单纯,有勇气。一颗钻石将本毫无关系的三个人联系在一起,这块有点瑕疵的钻石等待切割师宣判它的价值。结果是切割师的经验、技术+年轻徒弟的勇气=价值连城的钻石。

所以,这则材料可以有多个立意角度:从老切割师的角度立意,老切割师在决定承担这个任务后,,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从这一点可以论述“勇于启用年轻人”,如深挖下去,还可论述“勇气代代相传”;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改变成就自我”等角度切入;从事情的结果立意,可以围绕“经验、勇气、成功”等切入;当然,从第三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从另外两个角度立意,虽不算是偏题,但未能从整个材料入手,也有可能将“勇气”“改变”无限放大,而忽略了“经验”“技术”这两个重要因素,就会偏向一方,缺少辩证的分析。很显然“勇气”固然重要,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正如老切割师所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二.抓准关键词关键句

有些材料本身就有关键句子对材料的主要内容做了总结性评价,它可以是人物的语言,可以是议论语句、可以是抒情语句。

①人物语言

还以上则材料为例,它的关键句就是老切割师最后的慨叹:“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他解释了经验、技术、勇气、价值之间的关系。抓住这句话去审题立意就好了。

②议论抒情句

如2013年湖北卷 材料作文:

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方圆之间,各得其妙,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以方圆为话题,根据此材料,题目自拟写作文。

“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最后一句由材料中的各种容器方圆虽异,但功用信具,巧妙地提醒考生世间万物如此,人生也不例外,人生要想上善就得如水样“任方圆”,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所以巧妙的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不失为材料作文准确立意的一条终南捷径。

三.化虚为实、化实为虚、虚实结合

①化虚为实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就是要用实在的有形的事物,表现抽象的无形的事物,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如上海卷 “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更重要的事”是什么?

②化实为虚 本指近体律诗中,颔联和颈联不用具体景物,而用抽象词汇的情况。宋·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材料作文中即巧析关键形象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很多材料,尤其是叙事类、寓言类材料,往往都是以事喻理。“否则偏於枯瘠,流於轻俗,而不足採矣。”

还是以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试题为例:

如北京卷 手机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也是连接科学家与文学家的一根“红线”,更是连接科学与人文情怀的媒介。手机仅仅是引发思考的一根导线,手机丰富的功能意味着科技的高度发展,“手机简直是不能想象的发明。现在随便拿手机出来就可以跟美国的朋友打电话”(杨振宁)。但它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所以最佳立意应是“鱼和熊掌如何兼得”。

③虚实结合 禅语曰:“虚实结合,万物方能均衡”,“人身本阴阳二气化成,二气平调,人无疾病”,“欲将太极拳演练至炉火纯青,必遵中医之阴阳虚实论”, “虚实阴阳”是书法结构的追求……可见虚实结合的重要性。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既然二者能相生,则表明虚也是一种存在,虚绝不是无。这种存在,是靠实生发出来的,是在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想象创造出来的。而虚和实又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文章的意象,开拓文章的意境,升华文章的主旨。

如浙江卷,若只写单纯、简单,文章未免会流于空泛贫乏,夸夸其谈,失去表现力,缺乏事实依据,自然不能让读者有所启迪。若能把简单就是幸福具象化,单纯就是美德事例化,然后联想到威·沃森的“幸运更经常地来自于简单”,联想到孔子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再想到丁尼生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最后归纳为“最伟大的真理最简单;同样,最简单的人也最伟大”,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这样就能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所以,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行文时大胆地创设合理的情境,自由地抒写心灵深处的真切感受,尽情地在虚实之间驰骋。为此,写景、叙事可借助过去的、将来的和梦幻的,来反映眼前实景、实事。如安徽卷作文可立意为:不要纠结“以往”,为了心中美好的梦想,脚踏实地把握好今天。写人可杂取种种,合成新的人物来表现真实的人生,做到“真情妙悟铸文章”(范曾)。

四.揣摩作者的情感取向,抓住作者的情感取向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如果追求新颖,反弹琵琶,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角度虽然新,但弄巧成拙,这个立意显然是不符合题旨的。

五.追溯原因

任何事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因素。因此,从材料中的现象或结果入手,问个“为什么”,探究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以果溯因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重庆卷 普通的曾一度尴尬的大豆为什么得到了升华?是因为“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答案是:改变、变通、创兴等,然后联系自我,联系社会,联系自然,人生中,要像大豆一样适时调整,遇到困境后不要抱怨,学会转变思路,让“小豆腐”散发出“大能量”,从“小豆腐”提炼出“大智慧”,以“小豆腐”开启“新思维”。大豆的故事与现实生活中“吊丝逆袭”的情节差不多。在逆境中成长,挖掘自己潜在的精华。

六.求同存异

此法对多则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多则材料内涵是共通的,可以提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可能是互不交叉的,甚至是相反的,那么应剖析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如安徽卷 面对萧伯纳的哲思名言,学生要懂得对比一般人和哲学家的两种不同眼界胸襟,抓住看似对立的方法论,深刻剖析导致这种不同反映的问题实质,然后深入内里,指出纠结于过往,充其量只能是事后诸葛,畅想未来,才是时代骄子,由此及彼,上升至普世的心态及时代的未来。

刘翠华,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如皋。责任编校:舒 坦

有关高考与未来人生道路的作文 篇4

那次,我和妈妈逛商场,商场里各式各样的的衣服吸引了我的眼球。哇,那条粉色的公主裙好萌,我不由自主地松开妈妈的手走过去,我想象着自己穿上这条美裙在花丛中跳舞。正当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突然发现旁边一位阿姨正以异样的眼神看着我。我的脸顿时红了。“妈妈,……咦,妈妈怎么不见了。”我顿时慌了神,这里的人川流不息,哪有妈妈的踪影呢。我顾不得形象,哇哇大哭,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或许大声点妈妈能听到我的哭声。我把声音提高了八分贝。这时,售货员阿姨走过来,十分不友好地说:“小姑娘,你可千万别哭了,顾客都被你吓跑了。影响我们做生意。”说完便把我往外推。

我无奈之下只能绕着商场边走边哭,一边努力在人群中寻找妈妈的身影。这商场实在太大了,我必须冷静下来了,想想办法。对了去别人那儿借电话打,不行!因为早上出来时妈妈和我说她的手机落在家里了。我抓抓后脑勺,一定还有办法的。对了,商场都有一个售后服务中心,那里应该有广播。妈妈此时肯定也在焦急地寻找我,听到广播一定会来找我。我向售后服务中心马上飞奔而去, 我向服务人员说明了情况,很快广播声在整个商场回荡。果然不会儿,妈妈红着眼跑来了,我立刻扑向妈妈的怀里,放声大哭。妈妈紧紧地抱着我哭了。

高考优秀作文:着眼现在面向未来 篇5

人是情感动物,大多数的人在了解到贫困地区的状况时,在看到无助的人们流下绝望的泪水时,相信都会如我一样,被震惊,被触动,继而伸出援手。来自世界各地名目繁多的各种捐款每天像雪花一样涌向那些地球上被上帝遗忘的角落。不可置否,这些捐款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的问题,但至少使其中的一部分人有了继续生存下去的保障。此时一道选择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是继续加大援助力度以帮助更多的人,还是将钱投入其他领域进行科学研究,造福全人类?虽然只有两个选项,但同样让我们难以抉择。对于向来情感占主导的人来说,面对濒临死亡的人却不施以援手,而把大把的金钱“浪费”在实验室的瓶瓶罐罐上,这与亲手杀死那些贫苦的人有什么区别?所以他们义愤填膺,对此不满。他们当然是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他们更习惯用理性的头脑去看待世界。持续的资助如同无底的深洞,仅仅拥有善良是不足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如果没有今天的探索研究,我们就无法看到未来成功的`曙光。表面上看去他们似乎太过于冷漠,但理由却又是无可挑剔。这两个选项如同一个天平的两端,每个人都在自己心中盘算着到底应该偏向何方?

投入更多的钱做慈善当然可以救更多的人,解决眼前的人道主义危机。但长此以往,该怎么办呢?终将只是治标不治本,满足了一部分人的怜悯之心;所以更多的人纠结之后还是选了后一个选项:科学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其实归根结底,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并不陌生。着眼当下还是面向未来,究竟哪一个更重要?人文与科学,哪个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

这个问题究竟有多常见,在我们身边就能找到实例。中学阶段的文理分科,仅仅一个选择就会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方向。人文科学如同古老悠长的乐曲,娓娓自述着人类发展的历程,阐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她让我们感到了人的伟大,人类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却创造了这个星球上从未有过的光明与辉煌。虽然她也叫科学,但比起自然科学,还是有些名不副实。相比较,自然科学更容易让我们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如同在迷宫里寻找奶酪的小老鼠一样,人类从未放弃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然科学会带领我们进入另一个其妙的世界,引导我们继续发现自然的秘密,继续用人们的创造力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虽然人永远只是自然的附庸,但人类仍旧为了解自然的每一步而欣喜若狂。就像无法分清是人类还是自然本身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更大一样,不管选择哪个方面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但又似乎缺些什么。人文与科学也只能继续这样纠结下去。

我们当然不能停止前进的步伐,因为我们不光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后代负责。更何况我们自己也正在享受着新科技的成果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科技水平的高低,科学成果的应用,同样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表现。不管从哪个方面上说,我们都应该继续促进造福于全人类的科技研究发展。可是,对于那些处于水深火热的人来说,这样的结果是不是太过于残忍。对于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同胞“弃之不顾”,真的可以做到平静如初吗?人本身才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怎么能由自然肆意压榨。但也许,我们应该换个方式了,一味的物质援助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更多的,应该是给予心灵上的鼓舞,让他们有勇于面对生活的信心,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依靠自己从贫困中解脱出来。

人文精神为生活提供养料,提供经验,提供精神的支柱;科学为现实的生活提供保障,为发展提供动力,为未来美好的生活打下基础。人文与科学对生活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伟大的人类需要学会更好地保持两者间的关系,保障我们美好的生活。

谈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篇6

且看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这是传统材料作文的代表:阅读寓言体诗歌《鸟的评说》, 根据《鸟的评说》, 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议论, 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再来看最具代表性的新材料作文———2012年全国大纲卷:阅读以下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比较两个题目的题干要求, “自选角度”与“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与“自拟标题”表述不同, 意思相同。不同的是前者要求“联系生活实际, 展开议论;后者没有提, 而是要求“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应该说这只是文体要求上的不同。前者要求考生必须写议论文, 所以提出了“联系生活实际”的要求;而后者不限文体, 因为考虑到有考生要写记叙文, 所以特别强调“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如果光从议论文的角度而言, 前面有了“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的要求, 后面如果再说“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就成了多余的话。综上所述。材料作文无论新老, 其立意的要求其实是一致的, 就是文章立意一定要从材料中来。都要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 选择一个角度立意为文。所以本文姑且从“新”材料作文的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这一点来 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段话说出来, 就有主观的指向性。“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简单地讲就是要求考生靠船下篙。这个“船”就是材料内容及含意, 一旦超出了“材料的内容”, 偏离了材料“含意”, 即为偏题。这既是对学生审题能力的考查, 更是出于防止学生抄袭宿构的需要。那么, 怎样才叫“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呢?笔者认为, “材料的内容与含意”就是命题人在材料中想要表达的意思, 即命题人的主观意图。牢牢把握了这一点就不会出错。如上文2012年大纲卷, 作文材料中, 我脱了外衣鞋袜就很快将秧苗挑到妈妈跟前。这说明放下思想顾虑, 才能集中注意力办好事情。这就是命题人要表达的意思。材料本来讲到这里就可以了, 但命题人为了降低难度, 还在后面人性化地借妈妈的话揭示了故事的寓意, 这样, 命题人的意图就更明确了。像这一类故事性很强的材料, 我们可以找材料中的关键句子, 如材料中妈妈说的话, 如果没关键句子, 则可以根据故事的结果推究原因, 这个因果关系就是命题意图。

再比如2006年全国1卷: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 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 非常羡慕, 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 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 想抓住山羊往上飞, 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 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 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有学生从老鹰的角度提炼观点:要想取得成功, 必先苦练本领。这偏离了材料的内容与含意, 因为, 有关老鹰的叙述并没有体现苦练本领的意思, 作为反面对象乌鸦也不存在不肯苦练的问题。

有学生从乌鸦的角度立意: 做事要小心谨慎, 不能鲁莽草率。仔细看看原文, 乌鸦在出事之前进行了拼命地练习, 不能称之为鲁莽草率, 其主要问题还在于身子太轻, 所以这一立意也显然脱离了材料的内容与含意。

从整个故事可看出,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是因为这只鸟不知道自己身子太轻, 根本抓不起山羊;而孩子之所以说这只鸟也很可爱, 是因为它有抓山羊的理想, 而且付出了行动。由此可以提炼三个观点: 一是人要有自知之明, 不能好高骛远, 而要正视现实;二是人总要有点理想, 要勇于尝试, 即使失败, 也无怨无悔;三是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看问题要全面。这三个观点都是切题的, 因为它们都扣住了材料的内容与含意。

如果去掉材料的最后一段, 那么, 根据由果溯因的方法, 上文三个立意中只有第一个是切题的。第二个则显然脱离了材料的含义, 不符合命题人的主观意图, 属于考生主观臆断的结果。

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 篇7

一、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

1讲得多,练得少,练不得法

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时间一般是一次两课时,教师的教学时间安排通常是第一课时讲写作理论和讲评上次作文,第二课时展示作文题目,学生开始写作,下课后交齐。这样的写作教学显然只是一种知识传授,忽视了写作教学的情感独特性。即便是一周只有一次的写作机会,有时也被教师语文知识的教学取代,这不仅使写作练习时间缩短,而且造成学生情感表达的断裂。创作是需要灵感的,传统的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满足情感表达需要的平台,而是要求学生就一个固定的主题抒发情感,而不管他们是否有所想所思。这样的缺少情感的命题文章,使得抄袭和模仿优秀作文成为高中作文习作的主要进步途径,模仿结构、语言,但缺乏真实的情感内容,这种形式的练习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轻审题,轻材料,忽视分析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传统的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学生需要自主分析材料,自主选择立意角度,确定题目。这就要求学生仔细地分析材料,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感悟通过一个视角有效地表达出来。

例如,201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材料给出的是“生活中,大家都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但世界上往往有更重要的事”。要求学生自选角度自定题目进行写作。这个材料非常短小,需要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与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或听闻的信息有效结合,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所想到的材料进行有效的选取,通过一条线索将这些材料联系起来。这个过程离不开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3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始教学工作后,能够坚持写作的并不多,这样就使得教师对写作缺乏一定的心理感悟和体会,也就不能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一味地按照教材的习作练习指导,按照教辅上的方法开展作文教学,而未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使得作文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写作上缺乏自己独特的情感,导致写作内容呈现出一致性的特点。

例如,在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材料是关于家园环境的一段材料,结果很多考生都以“我的家园”作为题目,并且家园出现的问题都是一样的,环境破坏、水污染、空气污染,所有的倡议都是要热爱环境。学生与作文命题没有产生思想的共鸣,没有与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相联系,只能运用作文指导中教师举的例子。作文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用固定的开头和固定的结构来套写资料。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使得作文表达成为脱离内容的形式训练,使得作文的表达缺少生命力。

二、高考新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

新材料作文不仅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1在阅读中培养写作情感和内容

在材料的分析方面,学生能够通过头脑风暴法联想到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是否包含着学生的真实情感,是一篇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及特点,利用插图、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情境设置,创设生动而有趣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阅读。在每一篇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感受,对于文章情感的理解和把握,都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就像呼吸吐纳的过程。如果说读是吸收的话,写就是输出。阅读的过程,也是学习表达的一个过程。因此,应利用好教材中每一篇课文,找准支点,让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怎样选取材料的,这些材料具有什么特色,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线索将这些材料连接起来的,作者使用什么语言来叙述这些事件,这些语言具有什么特色,对自己的写作有什么启发。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培养写作的真实性,通过写作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样的写作才能充满生命力。

2在阅读中习得写作方法

一篇好文章首先要情感真实,其次是满足对写作结构、写作方法的要求。写作方法的提高如果单靠模仿效果很差。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课时最多,运用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非常有效。阅读教学中段落的划分、材料的详略、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与写作的选材、结构密切相关的。通过阅读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及时在课后进行联系,这样的读写整合应渗透在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将教材中某些相互关联的课文进行整合归纳,也是对素材有意义的挖掘,更是引导学生对某一话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思维梳理的过程也是归纳整合的积累过程,积累有章,写作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3读写整合,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从内容方面来考虑,想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就必须认真深入地读课文,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体思想,把握内容深层次的意义。从形式方面总结,会发现方法和形式都很重要,要把它跟行文过程有机结合起来。

所谓阅读,就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而应该认真地品味作品的内容。在感受文章的脉络中,认真地品味作品的内容和写作技巧,就是要求我们把握住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让阅读和写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整合。教师只要这样坚持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高中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给一些课文加写按语、序言和跋,寻找与所授文章在文体方面相似的文章进行比较,写读后感或文艺评论等都是很好的促进高中语文读写整合的策略,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意义。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8

作为时代青年,我相信你我都是使命在肩,社会发展与世界的未来都是值得你我深思的问题。山和山不相遇,但人和人却要相逢,面对世界的大舞台,作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承担属于我们自己的使命与任务,我们青年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开创属于我们的未来?

中国的青年面对世界而言,我想是不凡的,在疫情当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九零后的青年毅然请战,只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或许你我都在深深的感触巴哈古丽的事迹,她尽管面临着诸多困难,但她从来没有气馁。初进驻方舱医院时,面对医疗队员的不仅是一个个确诊患者,还有患者悲观、焦虑的情绪。巴哈古丽能够鼓励大家说“当时在舱内看到这种氛围后,我就觉得在治病的同时还要帮助患者转变负面情绪。” 她我走到患者中间,拿起话筒就说:“大家好,我叫巴哈古丽·托勒恒,是哈萨克族,来自遥远的新疆,我们都到舱内了,大家务必要振作起来,一定不要害怕。”作为新疆的一名防疫员,她能够在《火红的萨日朗》中翩翩起舞,或许这不仅仅是一种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中国青年与世界青年接轨的最好方式。

回顾历史,继续展望未来,面对张骞出使西域,我们会发现南宋的繁盛与强大正是我们的心中逐渐走向世界的表现,面对凯撒大帝对于丝绸的喜爱,我们不难发现,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渴望着那样的一种面对世界的胸怀与包容,或许我们有时候面对世界有一丝丝的胆怯,但是只要我们勇敢的前行,我们就会收获属于我们的胜利。任何人都不可能与世界相隔绝,我们青年更是如此,只有面对无穷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关的坚定信念,心怀“国家意识“我们才能够创造一种“世界格局“,作为时代青年,各国青年应该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培养深厚的友谊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更加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世界,通过“汉语桥“等节目,世界的青年渐渐与我们相融合,正如你我的期待的世界必须要出自你我的努力一样,我们要打破限制,消除狭隘,无私分享,增进交流,才能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火的生机不灭的青年!通过传承和推广牵花绣,青年谢蓉带领村民们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坝区移民发展的新途径。她不仅村里带来了200多万元的增收,而且解决了58个固定就业岗位和100多个灵活就业岗位。其实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像她一样,心怀使命与责任担当。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9

六年级,我们进入了分校,而我们曾经的副班主任申老师却被留在了总校。她,不能当我们的副班主任了。我们班的同学十分想念她,期盼着她能够走到分校来与我们见上一面。但同学们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愿望罢了,申老师她那么忙,怎么会有时间来看望我们呢?然而,那个晴空万里的一天,申老师却奇迹般的降临了!

那天,班主任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着,同学们在座位上全神贯注的听着。突然,靠窗的`哪一组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申老师!”什么?申老师回来了?她怎么会回来呢?难道是那个同学的幻觉?可是,我发现很多洪亮的声音在身边响起,同学们也都站起来往窗外望。果然申老师出现在了门边。“申老师!”同学们带着哽咽的声音向申老师问好!她依旧露出了那和蔼的笑容,“同学们,我回来了!”我的心跳加速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却迟迟不让它流出来,因为我实在不想让半年没见的申老师看到我脆弱的那一幕。我必须强忍着泪水,让申老师看到我坚强的那一面,实在不忍心让她再为我们担忧了!

从前,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当时拥有的时光。那时候,每当申老师给我们守餐的时候,她总是很体谅我们,放当时流行的动画片,让我们轻松一下。或许因为她对动画片不感兴趣,也因为她平时给我们上课太累了,则在一旁睡睡着了,她睡觉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捉弄申老师,比如在她头上摆东西,作手势之类的荒唐事,但她醒来后从不生气,只是对我们宽容地笑笑。她给我们上课时,也是十分认真,而我们却是以不带齐用具,上课说闲话来“报答”她。申老师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帮助我们解决心理上的烦恼和学习上的压力。她为我们操碎了心。

申老师是个年纪轻轻的女老师,去年才大学毕业来我们班当副班主任。我们也算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啊!我们是怎样对她的?现在申老师离开我们了,我们才知道留念她,可一切都晚了。我们班的同学总是那样,不知道珍惜当下,当失去了才懂得挽留!我们还来不及与申老师做最后的保留,与申老师在一起的时光就这样匆匆结束,申老师已经离我们远去了,我们要吸取这个沉痛的教训——不要再惹老师生气!

时间过得真快,不一会儿申老师就给我们说再见了。我们一直望着申老师,直到她消失在我的视线里。我那压抑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如泉水般往下涌。申老师我们会回来看您的!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指导 篇10

1.抓关键语句。即抓住能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这样的句子一般设置在材料的开头、结尾,有时也指材料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例如:足球名将贝利初露锋芒时,记者问:“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贝利初露锋芒时说“下一个”,表现他不满现状;成为世界球王后说“下一个”就更表现了他勇于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此点立意即可。

2.抓因果关系。任何事情都有前因后果,由果溯因,找出事情成功、失败的根源,从而能得出最佳立意。

例如:汉钟离到人间传授法术,指导人们如何“点石成金”。人们蜂拥而来求艺,唯独吕洞宾问道:“点石成金之后,金子还会变成石头吗?”汉钟离道:“会,但那是在3000年以后的事情了。”吕洞宾大惊失色:“如果有人3000年以后本想靠着一块金子来度日,但金子却变回了石头,那岂不是害了人家1这法术万万学不得!”吕洞宾拒绝学“点石成金”的法术——他刚一拒绝,便成了仙。

材料强调吕洞宾拒绝学法术,并且刚一拒绝就成了仙,原因是怕害了人家。由果溯因可得出:心存善念即圣贤,不可见利忘义,要保持高贵的天性等。

3.抓情感倾向。有些材料中的词语具有明显的褒贬色彩,能够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态度,由此思考,往往能得出最佳立意。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怪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从材料中的“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充斥厌恶之情的词语可推出作者对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其保持自然状态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4.抓主要对象。有些材料中涉及的人或物不止一个,我们要分清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只有抓住材料中的主要对象进行分析才能得出最佳立意。

例如:美国一个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笨拙,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这则材料涉及四个对象:人、狼、鹿、植物。但主要对象应该是鹿:鹿因为没有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得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笨拙甚至大批死亡;后来又因狼的介入而奋力奔跑,从而恢复了生机。由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抓材料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对比、并列和互补三种关系。

例(1):①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②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第一则强调人多心不齐而坏事,第二则指出人多心齐而成事,由此可见两则材料是对比关系。但人的多少不是材料的关键,二者所共有的关键点在于是否心齐。因此,材料的中心是成事根本在于人心要齐、同心同德。

例(2):①一根木头搁在山涧之上,下面深不见底,则敢于走过去甚少,但若横木置于地,则常人皆能步其上而过。②小李第一次演讲,事先也做好了充分准备,但一走上台,看到下面一礼堂黑压压的人,便浑身冒汗,脑子里一片空白,一句话也记不起来了这两则材料应是并列关系,都说明了本来能做好的事结果却失败了。抓住二者失败的共同原因:胆小,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得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例(3):①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①强调人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念;②强调人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二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将两者结合起来考虑可得出观点:既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又要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总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并非高深莫测、毫无头绪,相信同学们在认真阅读仔细思考的基础上,再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定能审好题,立好意,定能写出精彩文章。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11

关键词:高考,开放,作文,发散性,思维习惯

新材料作文是随着课改的脚步而自然出现的,第一次正式出现在高考作文上可以追溯到2006 年。2006 年的高考全国卷语文卷中,材料的内容是关于乌鸦和老鹰的故事,题目要求是让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己选择一个立意来进行构思创作,题目自定,但是作文的内容含义不能超出材料范围。这种类型的作文相对于传统的命题作文来说多了一则材料,更具开放性,但又和以往的话题作文以及旧材料作文有很大区别,因此被命名为新材料作文。而后,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新材料作文热,很多学校也将这一类型的题目融入日常教学之中,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一、新材料作文的设置价值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从学者到教师再到家长,都在分析这一新型的作文题目相对于以往的作文题目来说,价值到底体现在何处。语文是高考中的重要学科,无论文理科,语文卷都是必考项目,而作文又是语文卷中的重要环节。写好了,分数很容易得到。但一旦出现偏题、走题,就会失去大量分数。作文是学生需要重视的一个项目,而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写作文前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阅读材料,这在以往的试题中未曾见过,因此说明新时期的语文卷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即分析材料以及综合运用能力。学生需要对材料反复阅读,掌握到材料所要表达的主体意思,然后根据主体意思来拟定作文题目,进行论述写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材料的审读成为难点之一。因为人的思维是有差异的,不同的人看同一个材料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根据主流思想来把握材料的利益,确定文章主题。

其次,新材料作文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写作不仅是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更是考查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其要求看似开放,实则是加大了难度,要求学生自己根据材料来确定文章主题。学生需要在此基础上,运用精美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完成一篇合格的作文。

二、新材料作文审题中常见思维习惯问题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从对历届高考的作文分析来看,出现走题、偏题的现象甚至更加严重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审题的过程中,思维习惯方式出现了问题。

一是思维定式问题。学生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有时会习惯性的运用同一种方式来审视作文题目,没有学会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这就导致有时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把握不了材料的真正主题,继而使得作文显得僵化,失去了创造性和灵动性,难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严重的甚至会偏离主题,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二是逻辑混乱问题。新材料作文中给出的材料一般都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文章片段等,具有鲜明的立意。但很多学生在分析材料时逻辑混乱,将材料所表达的意思混淆、主次不分。在写作的过程中将大量篇幅用来叙述次要含义,而忽视了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难以获得满意的分数。而一些学生容易钻牛角尖,将思维局限在某一个点上,从而忽视了整个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三是表述问题。高考阅卷是极其繁重的工作,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不可能像学校考试那样逐字逐句地细读学生文章,而是快速地浏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卷面写作时,就需要将文章结构主次把握好,尽量把重要的内容写在段落前面。有些学生在写作时习惯由浅到深的论述,而且没有紧密联系材料,这样很可能就会让阅卷教师没有直接看到文章与材料的联系,这样容易会被判定为走题,十分可惜。

三、训练学生培养正确审题思维习惯

新材料作文出现后,很多学生面对这种开放式的作文题一下难以接受,出现了很多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首先,针对很对学生的思维定式情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抛弃原有的旧观点,根据现有知识和社会背景,理性思考,总结出材料的关键点来论证,还原材料本来想要表达的内容。注意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文章与材料的联系,突出重点。

其次,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学会分清材料主次内容,不钻牛角尖。在学校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增加材料分析的课程,不一定每则材料都要写一篇作文,但可以让学生把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次要思想写出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分清主次。

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草稿纸。很多学生认为草稿纸是做数学或理科题目时才需要用的,语文考试中发的草稿纸很多人都忽视了。教师应当教会学生在写作文前,可以将材料内容分析写在草稿纸上,并将文章大概提纲写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会漏掉材料中的中心点,也会保证文章主次结构,一举两得。

四、结语

理想的材料高考作文 篇12

射转瞬便逝。幻想却是信心的结晶永遥在口灵深处闪闪领光。———题记

花儿的理想是启出壮丽多姿的花朵;鸟儿的理想是飞上一看无垠的蓝天;山脊的理想是巍峨入云,鸟瞰足下;而我的理想是当一位万众注视受人尊敬的钢琴家。

曾经我的理想如同漫天繁星:当一名绘家,刻画出祖国的壮丽江山;当一名息家,写出心中对祖国的敬仰之情;当一名跳舞家,跳出对祖国的酷爱之情;当一名歌手,唱出对祖国的实情实感…

然而跟着时间的拉移,那些成熟的设法主意缓缓磨往,但有一个理想一直陪我左左。它就像一单银白的翅膀,始终在我身旁…

钢琴家,我的理想,斗争的目的。钢琴以特别的魅力呼引着一切,它有奇特的韵味,清脆的声音,浑厚的外貌。每当钢琴家们在三角钢琴上,手指都在键盘上“舞蹈”着,串串音符传出婉转、美妙、动听的音乐,让听者如痴如醉,徜徉在“音乐王国”中。在那面,有旦阳的美妙,命运的传奇;有激情的磅礴,哀伤的悼念…让人们沐浴在音乐之中,暖和每集体的心坎,冲击着每个我的心灵,抬松着每个人的身心。

从此,我就开端训练弹钢琴的生活。每当我心境高兴时,即会弹出一首首欢乐的乐曲,像一只快活的小鸟率领我飞向辽阔的蓝天自在的飞行;每应我心情消沉时,便会弹出一串串繁重的音符,好像像一只孤独的大雁单独漫无目标的浪荡。现在,弹钢琴未成为我天天必建的作业。每当弹伏钢琴我就会记掉所有懊恼,使自己充斥豪情,焕发出青春的活气,无拘无束纵情畅游在音符当中。

想壮志凌云,须好高鹜远。不屑取平常小事跟不肯下苦功的教习的青年,即便他的理想如许绚丽,也只能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沃皂泡。不羽毛多大的翅膀也不能翱翔;缺少常识,再美的理想也只是空口说。

在我始练时,弹琴很不顺害。每天都反复的训练枯燥的音律,甜恼极了,老是弹一会就发怨言,静不下心来弹琴,经常弹错音,时常蒙到各方的批驳。那一段时间,我无比仇恨钢琴,使我承受不红之冤,我甚至皆想砸钢琴。然而我为了大家的弘远理想,可能让从人安下心来,远望远方调剂思路,想想精美的钢琴曲,从新归到琴旁持续本人的“战役”。经由漫长的磨难,超出无数个崎岖,我最,果末能弹没美好的的钢琴曲了!我特殊高兴,这段时光,我又十分爱好钢琴替它使我授到了各方点的表彰。霎时间,感到钢琴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动人的声音,总会情不自禁的走向弹钢琴融进音乐世界中…但每该我听到有名钢琴野朗朗弹的钢琴曲时,我才发明我所干的努力远远不够,要想名现自彼的理想,还得付出更添耐劳的练习。失败,碰到挫折时,我不害怕;胜利,取得成功时,我不自豪。尔坚信誉百倍的尽力能够换去成过,等待着亮地的光辉。

假如,我的理想真现了,我会用钢琴弹出对祖邦的倾慕之情。我会为祖国谱写出残暴的乐章,让本国己晓得,中国在音乐上也是佼佼者。

关于未来的作文:未来的样子 篇13

——题记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回望过去我已不是当年的我了而地球也不是当年地球了,一切都变了世界也随着它而改变。

现在已经是2028年了,望着小时候的照片--天真烂漫的笑容,世界上除了孩子又有谁能拥有呢?唉,我不禁叹了口气。

虽然在一家大公司上班每年的薪水也很高,但就是开心不起来,每天都会时不时的皱眉头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怎么能安心呢?

春天是新的一年的开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那么美好。而现在城市被污染了,即使春天来临,再也闻不到花香,再也听不到鸟鸣,再也感受不到春天的气息,回想过去“花香倾人心,鸟鸣声悦耳”多好啊,可是,又有谁能让时间倒流。

夏天,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空调。小时候,池塘蛙鼓,山野虫鸣,河水叮咚,俨然无伴奏的大合唱。虽不及天籁的真谛,但可尽情享受它带给夏天的风采。夜晚清风徐来,河畔的垂柳用那秀丽的长发,把月光筛的又细又碎,洒在河面上银鳞一样。好怀念小时候,可再怎么怀念,也回不去了。

秋天似落叶之美一阵阵瑟瑟的风吹过之后,夏走了秋来了。树叶有原来的繁密到枯黄,再落下。走在小路上,密密落下的枯树叶铺成一条黄金的路,漫步其中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可是现在有谁会去品味、会去享受呢。

冬天的象征是雪,雪是那样洁白无瑕,每当下雪小伙伴们都会一起打雪仗、堆雪人,雪给他们的是快乐。现在很少下雪了,孩子们在冬天的愉悦笑声也少了许多,可又有谁会想到孩子们的内心。谁又会走进孩子们的内心。

我望着窗外,眼泪留下了来,我发誓:一定要好好工作,拿更多的钱用来保护环境。

六十年过去了,我已是85岁的老奶奶,曾经我的努力,世界多了一点绿,多了一点孩子们无邪的笑,好好享受大自然吧,当它消逝了,就再也来不及了。

(指导老师:黄小勇)

作者:魏 唯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14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 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 就将烧瓶贴上标签, 注明问题, 保存起来。一天, 他偶然看见报道说, 有两辆客车相撞, 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 经过化验, 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 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 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 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 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 有人评论说, 创造需要机遇, 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说, 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那么崎岖, 那么遥远。

请以此为话题, 自拟题目, 写一篇作文, 800字。

2008年海南高考作文题: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看小鸟飞翔, 听小鸟唱歌, 他们第一次养鸟, 妈妈忙, 女儿贪玩, 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 母女俩要好好的养小鸟, 养了一个月小鸟长的很好, 可朋友说你们残忍的剥夺了小鸟的自由唱歌、自由飞翔的权力, 母女很不舍得将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 是因为收到一封放生活动的邀请函, 信函说放生活动既环保又慈善, 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 爬上山头, 看见参加放生活动的有好几百人, 一声礼炮响起, 千鸟齐飞, 有人笑脸灿烂, 有人虔诚合十, 母女下山后听到花鸟市场老板兴奋的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 小鸟的需求量大增, 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捉小鸟。”

请以此为话题, 写一篇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字数800左右。

2007、2008年海南高考作文题都是材料作文题, 其命题的形式没有变化, 考生也并不陌生, 应该说考生成文并不困难, 作文内容完全跑出命题范围的可能性也不大。

可是, 从2007、2008年海南高考作文题阅卷情况看, 仍有考生对材料的内容、含意把握不住, 找不准正确的写作角度, 立意的理解上发生很大偏差。

例如2007年考生写的:《别涅迪克的一次有趣的实验》, 主要叙述别涅迪克在做一次实验时的有趣过程;《乘客司机没有受伤》, 编写了一场车祸事件, 然后着重阐述乘客司机没有受伤的情况;《说烧瓶》, 只阐释硝酸纤维素溶液黏附在瓶壁上使烧瓶不碎的现象;《别涅迪克博士获得法国科学突出贡献奖》, 则写别涅迪克博士实验成功后如何获得法国科学突出贡献奖;《说说汽车挡风玻璃》, 大谈硝酸纤维素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的好处, 鼓励人们采用这种玻璃……例如2008年考生写的:《记母女俩的一次放生活动》, 主要写放飞小鸟的快乐;《谈小鸟放生活动的经济利益》, 写小鸟放飞给捉鸟人和花鸟市场老板带来了很大的经济利益, 促进了花鸟市场的繁荣;《我养小鸟的经验》, 则从母女俩的养鸟写到了自己的养鸟, 写自己的养鸟经验……

这样的文章看似没有脱离材料, 实际已偏离了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及含意, 考生没有全面理解材料。因而, 把握材料, 找准角度, 确定立意, 成为了考生高考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 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2007年的高考作文材料首先告诉我们的立意信息是:“创造需要机遇, 更需要执著追求。”“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那么崎岖, 那么遥远。”由此可衍生“创造需要机遇”, “创造更需要执著追求”, “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 “创造并不那么艰难”, “我们也可以创造”等多个叙写论述角度。其次, 2007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在叙述烧瓶不碎和车祸的情况时说“他很好奇又找不到答案, 就将烧瓶贴上标签, 注明问题, 保存起来。”“他偶然看到报道……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 这也告诉了我们的立意信息角度。那就是“创造来源于对事物的好奇”, “创造来源于对事物的关注”, “创造来源于对事物留意”。因而可以说“创造不是很神秘的东西, 如果你用心发现, 也会拥有创造能力。”也就是说, “创造”、“创造能力”不仅是科学家有, 平常人也有。当然, 这个“有”是要建立在“好奇、留意、用心发现”的基础上。因此, 文章的立意可以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好奇、用心、留意、发现, 就能拥有“创造”、“创造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感受、体验、发现日常生活里平凡中的不平凡。

2008年的高考作文材料告诉我们的立意信息是:人与动物应有“和谐”的关系, 可把主题确定为保护动物, 保护自然。当然, 写作者也可从“母女放生”的角度谈善待生命。但不宜纠缠于“放生”“作善事”本身。可以从鸟的角度谈尊重自然, 尊重生命。可以从“人性扼杀鸟性”的角度, 谈人与鸟的不平等, 将养鸟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从“放生活动”的形式谈“做事不能搞形式主义”, “做好事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从“老板”的角度谈借环保之名行赢利之实, 谈情感谨防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三步走” 篇15

第一步,明确材料重点,提炼关键词

材料作文多数是提供文字材料,而每一则材料肯定有一个中心意思。审题第一步就是明确材料重点,这是正确审题的关键。

例如以下这则材料作文:坐在出租车上,司机问:“先生,是走最快的路,还是最短的路?”我好奇地反问:“最短的路不快吗?”“当然不是,现在是行车高峰,最短的路经常交通堵塞,你要是有急事,就得绕道走,多走点路,可能早到。”我正有急事,当然就选择走最快的路。

走最快的路还是走最短的路,其实,人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选择。对此,你有何感悟?

看到作文题目,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很容易知道这则小故事讲的是行车高峰期,该走什么路的问题。明确了材料重点,接下来就是找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的语句常常是这样的关键句。而这则材料的提示语“走最快的路还是走最短的路,其实,人生常常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明显是解读材料的关键。结合材料重点,便可从提示语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最快的路”、“最短的路”。

第二步,解读关键词,确定题意引申的方向

提炼出关键词后,就要通过解读关键词的含义,把握材料中隐含的命题者的观点态度、思想倾向,从而确定题意引申的方向。

材料中有两条“路”:“最短的路”和“最快的路”。走“最短的路”,这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所以这条路上车满为患,寸步难行,结果浪费了时间。走“最快的路”,路远但车少,反而更早到达。明确了这两个关键词的含义,就明白了材料中隐含的命题者的观点:绕远路能更早到达目的地。

结合这一观点,将关键词进一步引申。原来,“路”代表着追求成功的方式。你可以选“最短的路”。走捷径者看似成功就在前方,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与成功失之交臂,最终虚耗光阴。你还可以选“最快的路”,看似成功更遥远,但是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走远路我们能不断充实、提升自我实力,或许能更快到达目的地。所以,这则材料是借路来说明通向成功的不同奋斗方式。

第三步,根据引申题意,最终确定作文立意

立意也就是从具体的材料中提炼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准确立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我们已经确定了题目引申的方向,那么根据前面对材料关键词句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文章立意概括为: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才能尽早实现目标。立意确定了,接下来就是充分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素材,构思谋篇,下笔行文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审题准确性明显提高了。当然,要提高作文写作水平,也没有“最短的路”可走,只有不怕“绕远路”,坚持作文训练,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在高考中做到游刃有余。

关于未来的高考材料作文 篇16

近几年来,材料作文越来越表现其丰厚的包容性和深厚的生命力,限制了对材料的研读,但并不限制考生思维的宕开和对观点的多角度提炼,这些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作文”,把握其特点,能更好地在高考考场上发挥所长,写出精彩文章。

1.材料简短而不深奥,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性

材料以罗列现象为主,学生可作多种角度的审视和开掘,这就使考生有了较大的.自由发挥度。

2.可从多个角度解读材料,提炼出众多观点

如高考:从“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中可以提炼出“要众采所长、善于借鉴”,“继承与超越”,“变中求新”,“因循守旧不可能有个性”,“不创新就不可能有进步”等;从“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中可以看出“个别与整体的关系”,“艺术品应该注重整体美”,从“看似”一词中,可以得出“观察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等;从“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还可以继续挖掘“有个性才显得独特”,“有创新才有生命力”,“要有自己风格”等,对材料不同角度的解读,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

在选择当中,也能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眼界高下,学生要有自己的想法,能在作文中展现出自己的思想,如20春考的作文题,并不是说考生选择最亮的那盏灯就能把这篇文章写得好,即使考生选择了第四盏灯,如果说服力足够,也能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虽然题目只给了4种选择,但是也许可以有第五种选择,即兼而有之的选择,可以选择第一盏灯的干劲勇气加上第二盏灯的理性思索,这样的选择说明同学对生活的考虑更有深度,此外,也可以写一个人如何选择这四盏灯、无法选择的时候该怎么做等。

3.必须交代清楚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考生一定要对材料分析说明后引出自己的观点,因为只有对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才能让老师了解你是如何得出这个观点的,也才能使你的观点立得住脚,同时也考察了学生的思想和思考能力,以及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

4.强调思辨性,强调对社会、人生、理想、信仰、友情等独特的思考、认识和感悟

要求学生能通过现象高度概括生活的本质,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对他人的启发意义。同时要联系社会实际,这些生活的阅历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间接的,也可以联系所学课文中的人物事例,进行分析性撰文,在论证时,要有破有立,破立结合。

5.内容充实、言之有物

用充分的论据证明所想表达的观点,举例论证时要有细节和分析,忌讳空洞无物,空发议论,反对华而不实,花哨虚伪的文风。议论文体以内容是否充实、是否有足够的逻辑力量、论证力量作为主要评判标准。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人物的描写、环境的烘托、线索的贯穿、铺垫伏笔的安排等叙述技巧来表达主题,记叙文体以文章是否有形象性、感染力作为主要的评判标准。

6.材料作文还要遵循一定的固定格式

如观点必须从材料中来,最后要回到材料中去,要宕开去,但一定也要收回来等。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常见误区 篇17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的,回来时却变成黑色的,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可供解读的角度很多:做事不能武断,不能迁怒于他人,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换位思考,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不过,在写作过程中,考生往往会走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拟题不准确,词不达意

比如,有一位考生拟题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从“杨布迁怒于狗”这个角度立意,但标题表达的有“强加”的意思,显然不够准确。另一位考生拟题为“不畏浮云遮望眼”,想从“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这个角度去写,但是“不畏”二字严重歪曲了立意的核心内容。从材料来看,谈不上“不畏”。因此,可以略微修改,像“莫让浮云遮望眼”会更好些。

【应对策略】考生拟题时应该紧扣立意中的关键词,运用以下方法拟题:①揭示材料中心,直言事理。比如“如果我是你”“错误的也许是你”“换位思考也是一种智慧”等。②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比如“该怪谁”“是什么欺骗了你”等。③化用诗词名句,典雅含蓄。比如“别让乱花迷你眼”化用了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短小而有诗意。

误区二:材料看不完整,断章取义

无论是事例类材料作文、寓言类材料作文,还是事理类材料作文,考生在审材料时,一定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句子的前因后果看完整,切不可凭借个别词句就下定结论。

比如,有一位考生从“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回家”这句话就定下立意“辩证地看待变化”,而没有关注后来发生的事:狗不认识杨布,杨布怒气冲冲地要打这条狗。另一位考生只抓住“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就下定“宽容”的立意,而更为重要的后一句却忽视了,导致偏题。

【应对策略】考生审题立意一定要选准角度,弄清楚每个对象的有关情节或一句话的整体意思,理清其中的因果关系,弄明白其中的核心含意。比如杨朱说的这句话,核心意思应该是“换位思考”。

误区三:观点肤浅,不能切中要害

很多考生在提炼材料时,只是旁敲侧击,不能一语中的。比如,有一位考生从狗的角度提炼观点——狗之所以认不出杨布,是因为杨布换了衣服。其实,这位考生只要再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了。但是,他的思维只停留在“杨布换了衣服,狗当然认不出了”,这似乎在情理之中,所以立意为“情理之中”,偏离了材料的核心意思。

上一篇:学习李振华老师先进事迹演讲稿下一篇:对于党建工作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