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通用8篇)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篇1

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山脉南端西翼,省西南部,临汾市西北边缘。县境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1212.89平方公里。境内山峦起伏,梁峁层叠,3大山系9座大山成“川”字排列,大小2500多条沟道纵横交错,土地支离破碎,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梁峁残垣沟壑区。海拔最高1521米,最低511.9米,年均

气温9.5℃,年降雨量在500mm左右,十年九旱,是雨养农业县。全县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3万,辖2镇5乡,79个行政村,314个自然村。

1、文明历史悠久。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繁衍,3000多年前即有建制。据专家考证,县境内芝河两岸有旧石器遗址,有罗仓、下退干等新石器遗址,商周墓葬遗址,汉代城堡遗址,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有新石器时期的石斧、陶片,商周的青铜器、唐代的石佛头像、宋代的瓷枕等多件规格很高的文物被国家、省博物馆珍藏,楼山龙王庙、县城文庙大成殿为元代建筑全国罕见。

2、旅游资源奇特。全县有62处旅游资源单位有80%以上集中分布于县境西部沿黄河一带。特品级旅游景观有乾坤湾、黄河峡谷地貌,四级旅游景点有六处,三级旅游景点有23处,可以划分为八个旅游资源开发对象:关资源群、乾坤湾资源群、仙人湾资源群、楼山资源群、望海寺资源群、阁底资源群、芝河资源群和四十里山资源群,其中乾坤湾资源群为核心资源,位于全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晋陕大峡谷之中,是我国干流河道上蛇曲发育规模最大,最完好,最密集的蛇曲群,是九曲黄河的核心景区。1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批准黄河蛇曲(乾坤湾)为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被临汾市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旅游景点,可开发形成核心旅游区。

3、红色文化厚重。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途径,在赵家沟、前龙石腰、上退干等地居住和战斗了十三个日日夜夜,是红军东征时期建立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是毛泽东主席在临汾市境内唯一住过的地方。在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建国前后在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接纳和帮助了20多个省市逃荒求生的人民共渡难关。1971年将毛主席曾居住过的上退干村改名为东征村,并修建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当时的临地委在此召开了第一届全委会。5月12日重新修复了红军东征纪念馆,剪彩开馆,有霞光普照、阳光雨露、殉义柏等景观,境内还有回师西渡渡口、沙发石、红军井、红军石、红军崖、毛字石等红色旅游资源(来源:好范文 http:///)。

4、生态资源丰富。境内盛产红枣、核桃、绒山羊、小杂粮、蓖麻、酸枣、野生中药材等特色产品,品质上乘,闻名遐迩。尤其是红枣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以核小、皮薄、肉厚、天然无虫、无公害、无污染而久负盛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和奖章,是全国无虫红枣第一县,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枣乡”称号,在我省干果类农副产品中率先获得了有机食品转换认证,目前,全县红枣树总量达到30万亩900万株。发展绿色观光、采摘旅游、建立果品加工基地,转化原枣为旅游商品,开展绿色生态旅游。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提出了“绿色产业富民、能源工业强县、旅游开发兴业”的发展思路,制定和出台了《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全县打造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的红色文化旅游,以黄河乾坤湾为主的黄河文化旅游和以红枣品尝采摘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三大精品旅游线路,牵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1、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区。以红军东征纪念馆为主体,新建展览馆,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修建红军东征纪念塔,开展追寻红军东征足迹、寻访东征老红军及其后人,祭奠红军崖英勇牺牲的无名烈士等主题活动,努力把东征纪念馆打造成全省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2、打造黄河文化旅游景区。加大以乾坤湾为主体的重点景区建设,修建黄河地质博物馆、观景台、乾坤道、天脊台等景点,挖掘保护河会里民间艺术村、黄家岭民俗村等资源。开发黄河观光体验项目,开展水上漂流、黄河游艇、空中热气球等活动,饱览黄河地质公园奇特景观。开发游乐服务项目,修建服务中心、农家宾馆,推出特色产品、农家饭菜,开展黄河沙浴、黄河垂钓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全国黄河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3、打造绿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建设绿色生态园,营造十里绿色果林带,开展生态观光、科普教育、采摘等旅游项目,建设绿色旅游林果超市,游客可在不同季节采摘果实,建设果品加工基地,培育品牌产品,打造成返璞归真享受自然的首选地。

4、打造文化旅游强县。全面推进文化搭台、旅游唱戏,谋划实施一批文化融合项目,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融入到旅游业发展中,把文化包装成项目,把资源整合成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提高文化融合发展的综合效益,使旅游开发真正成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创作反映我县黄河原生态文化及和谐文化的长篇文学作品,编辑反映文物资源现状、革命史志、民间艺术、民间风俗等系列丛书,自编自演富有我县黄河风情特色的文艺节目。夯实基础设施,做好景区内交通规划,修建沿黄干线公路、沿黄扶贫公路、高速公路等。完善道路标牌景点标识,建设星级宾馆和农家古窑洞客栈。开发生产具有鲜明特色的系列旅游商品,如枣产品系列、小杂粮系列、手工艺品系列、纪念品系列等。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篇2

1 丰富旅游经济的内容

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民族内涵的延续。当前,元江县整理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278项,涉及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各个领 域,包括风土、风情,衣食住行,节日庆典,服饰装整,工艺特产,风味佳肴以及民族歌舞等,与传统的汉族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具有自身的优势,可以为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目前,元江县拥有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而且这些文化资源与当地的自然风光,绚丽的民俗风情融合一体,进一步发挥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力。简单地说,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项目可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带来更大空间,成为元江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

随着元江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为当地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带动力,也促使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互动,成以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云南元江县的黄饭节、长街宴、苦扎扎节,都借助风景区的自然资源优势为依托形成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例如,苦扎扎节就是云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地方特点的体育文化,该文化实现了单一职能向多层次、多角度职能方向的发展,并形成一种综合体育经济、民俗文化和地方旅游的综合经济活动。在2012年云南哈尼族春节期间,云南地方旅游收入达84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2014年元江县成功举办傣族少数民族运动会,吸引泰国、缅甸、老挝和越南等地的大批游客,并创收1187万元。元江县在2000年成功策划了元江县首届少数民族旅游文化艺术节,除了长街宴,还有扎扎节等,为当地带来了33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目前,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不仅弘扬了云 南的体育文化,而且推动了元江 县的地方经济,实现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旅游经济之间的联动。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础、融合科学的开发理念的体育旅游开发,有利于挖掘、展示、整合、传播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有利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与重构。

3 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元江县地处我国南部边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吸引国内外的旅游爱好者。随着当地政府对元江县旅游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以及云南自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使得元江县的旅游资源得到大面积开发,实现了向旅游资源大省的迈进。在2011年全年,元江县接待了国内外游客32万人,旅游创收120,000,000元,而2013年元江县接待接待了国内外游客42万人,旅游创收增长了13%。截至到2014年12月,元江县总共接待了国内外旅游者近165万人次,旅游创收320,000,000元。随着元江县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种运动会和文化艺术活动在全县广泛展开。目前,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活动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流动活动,也是复杂的民族文化的交流过程。随着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深入开展,其旅游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可以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简单地说,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其核心虽然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文化,但外延已经拓展到了文化、经济等领域。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文化促进了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加快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云南省经济的综合发展,成为云南联通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桥梁。

4 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经济的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 体育与旅 游经济相 互促进、相互 发展 , 之间密不 可分,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带动当地旅游发展。同时,当地旅游的发展,也促进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两者之间是双向互动的利益关系。少数民族体育与旅游经济之间全面促进的事实,在体育和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表现和发挥,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随着东盟团体的建立,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旅游贸易。元江县作为我国与东盟各国连接的重要枢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元江县属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区,地方体育文化特别丰富,具有十分可观的体育旅游文化资源。元江县政府加大了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发力度,实现了旅游开发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元江县拥有秀美的自然资源,其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自然资源的融合,可以发挥自身的绝对优势。元江县利用绚丽多彩的民俗,以及秀丽的自然风光,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包括哈尼族春节、傣族运动会等;另外,元江县作为中国连接亚欧大陆的桥头堡,与东盟国家接壤,拥有8个一类口岸。目前,昆明机场已逐渐形成辐射全国,以及东南亚的国际航空市场,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云南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 元江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发展规划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篇3

摘要:在建设中,县、乡、村各自的内部是使用内联网(Intranet),县、乡、村之间是使用外联网(Extranet),县、乡、村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使用互联网(Internet)。总体主要实现网上信息公布、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式办公等功能。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 县乡村 电子政务系统

1 深刻认识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1.1 在信息社会,网络时代,我们应充分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服务于统筹城乡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国际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营造了一个覆盖面最广,沟通交流也最方便的网络媒介和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人们可以不受时空因素的限制把信息在几秒钟内发送到世界的任一个角落,同时还可以把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合在一起,构成巨大的信息集合,用户可以利用浏览器就能方便快捷的阅读和检索,获取到大量的信息。

由于互联网所具有的特性,伴随着它的发展和日趋成熟,互联网对于人们社会生活的渗透和影响也在不断深入。它为人们提供了学习、工作和娱乐等行为活动的基本平台。计算机与互联网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不断面世的应用软件也在朝着智能化、可视化、便捷化和多媒体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自2000年至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发布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20多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应用取得了很大进步,电子政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现实问题,得到了他们的充分认可。

1.2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建设有利于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

1.2.1 从纵、横向看,信息的共享程度空前提高,有助于推动城乡统筹。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政府之间,可以实现资源的空间共享。县、乡、村可以通过外联网(Extranet)的渠道实现信息的交流,在时间上会大大缩短,而且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较好地实现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

1.2.2 从政府内部看,促进政府各部门的交流,使其精简高效化,推动统筹城乡的发展。有些政府部门之间由于地域限制,交流较少,且机构庞杂,分工不明确,通过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精简机构,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提高效率,节约经费开支,服务于统筹城乡的发展。

1.2.3 以人民为中心,有助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服务于统筹城乡的发展。经过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实践,要真正为用户服务,就必须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的意向去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庆,也应构建以人民群众为中心,致力于建设透明、高效、公平和具有服务意识的县、乡、村电子政府,尤其是对于那些弱势群体,生活在低保线以下的人们,使得他们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反应自己的问题,这有利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维护和实现,服务于统筹城乡的发展。

1.2.4 有助于推动各级政府的政务公开和民主决策,推动统筹城乡发展的民主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电子政务使得各个政府放在人民的面前,将政府决策过程和办公过程透明化、公开化,这大大减少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传统的金字塔式的行政体制,只有处于塔尖的人才有决策权,但是经过层层过滤之后的信息又有多少是有价值的,是领导想真正看到的,这将直接影响到决策,而电子政务则会避免。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实现决策层与信息源的相通,避免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失真,真正实现民主的决策。这些在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2.5 促进党政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服务于统筹城乡的发展 在信息时代,作为党和国家的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掌握一定的技能。通过实施电子政务,可以显著提高党政干部的计算机技能,同时也促使他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2 构建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为了便于县乡村的办公交流,促进统筹城乡工作的更好开展,在设计时我们充分考虑到整个系统的可扩充性、动态性和以及实用性。在县、乡、村各自的内部是使用内联网(Intranet),它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TCP/IP,使用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政府内部服务并连接Internet功能的内联网络。在县、乡、村之间是使用外联网(Extranet),它指一个使用公共通讯设施和Internet技术的私有网。县、乡、村与服务对象之间是使用互联网(Internet)。

2.2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设计。在各级电子政务子系统的设计中按照信息纵横畅通的原则,构建向企业和公众提供较好的服务平台,实现各部门的协同工作,并为政府的决策提供一定帮助的目的,达到高效执政为民的理念。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电子政务系统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办公管理和服务,促进统筹城乡的发展,服务于城乡统筹。通过实施电子政务系统,总体主要实现网上信息公布、部门内部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式办公等功能。

通过参考国内外的做法,总结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结合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的实际,为达到预实现的功能,在县、乡、村之间应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等。由于县乡之间政务较多,则在县、乡政府的内部之间包括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等。政府通过政务外网给企业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执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等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服务。同时,对于公众电子政务应为其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和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交通管理服务等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服务。

3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县乡村”电子政务系统的不断完善

网络时代,电子政务的作用日益明显,政府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影响经济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体现着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政府通过政务系统,一方面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政府向社会提供信息,尤其是信息服务,增强了人们使用和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高了国民的素质。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利用科学技术的成果,结合统筹城乡的实际,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要求下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于城乡统筹。

参考文献:

[1]刘菡.电子政务的规划与实践[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8.

[2]深圳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电子政务建设方法与案例解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8.

县领导旅游发展大会讲话稿 篇4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旅游发展大会,会议以视频形式开到乡镇村。同时,我们还有幸邀请到了浙江农林大学汪士华委员和市旅游局姜玉芳局长前来参加今天的会议,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发展旅游的信心、决心和态度。

前面,显明县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客观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县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的有关工作。尖山镇、旅游局、文广新局、无锡市观光旅行社、浙江新东方公司等先后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还举行了浙江农林大学与我县校地深化合作战略签约仪式,以及金山民俗文化苑等4个旅游项目的投资签约仪式;市旅游局姜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抓好会议有关精神的贯彻落实。会前,我们还组织了为期一周的乡村休闲旅游专题研讨班;县里专门研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产业的实施意见》、《扶持休闲养生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等文件,希望全县上下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推动我县休闲养生旅游业加快发展,培育成强县富民的“一号产业”。下面,我再强调五点意见:

一、深化思想认识,坚定加快“一号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以来,通过在全县开展以“四查四问”为主要内容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县上下对摘帽快跑、绿色发展的路径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对加快发展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形成了较为广泛的共识。抓休闲旅游发展的氛围也比较浓厚,南线旅游精品线、“百花村”等旅游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旅游节庆活动举办有声有色。可以说,推进“一号产业”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有必要趁热打铁、乘势而上,通过召开一次全县性的旅游发展大会,进行具体工作的部署、落实和推进,进一步统一、凝聚和提升全县上下对加快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发展的共识。如何深化认识,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机遇所在。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全面进入新常态,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境内旅游总消费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上个月,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62号),提出了实施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投资促进、消费促进、乡村旅游提升“四大计划”,以及优化休假安排、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等新的举措。全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成为美丽浙江的生态产业、美好生活的民生产业和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也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五大千亿产业”来培育。今年初,我县被列入省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江南药镇”被列入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这些都为我县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提供了有利契机、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二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形势所迫。一方面,在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我县被列为“浙中江河源头重点生态区”,是提供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区域、保障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相应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开发,以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也就是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明确的生态红线,工业被严格限制在几个重点开发区块。相比之下,被誉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是最优的产业选择,是可以进行全域化发展的适宜产业。另一方面,今年2月,我县迎来了复县以来的第二次“摘帽”。省委省政府要求原26个欠发达县统一“摘帽”后,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努力走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发展新路,建设成为全省的“绿富美”。要实现“绿而富、绿而美”的发展目标,要实现“摘帽”快跑、绿色崛起,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休闲旅游业是绿色产业、富民产业,能有效整合生态农业、影视文化、健康产业、清洁能源、生态工业等产业,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山区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气”问题,是我县美丽经济中无可替代的“一号产业”。另外,休闲旅游业对生态环境有很高的要求,通过发展休闲旅游业,能够倒逼生态环境的保护、修复和治理,倒逼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转型发展。三要深刻认识加快发展是发展所需。一方面,要看到我县旅游业从无到有,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20**年,我县旅游业增加值达8.6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91%,占全县GDP的比重为11.69%。诸永高速公路开通后,我县区位条件已得到根本改变。未来几年,随着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杭温高铁等重大交通项目的陆续启动建设,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同时,我县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和优美的乡村风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一切,都是我们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的潜力所在、优势所在、信心所在。另一方面,对于我县这样既面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又面临群众致富双重任务的山区县来讲,发展旅游业是打造绿色生态发展强引擎、实现富民强县的必然选择。旅游产业是一块关联度超高、带动性极大、产业链很长的“超级大蛋糕”,是生态经济最大的变量,抓好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就抓住了生态产业的龙头,就抓住了绿色发展的关键。

二、提升目标定位,加快推进“一号产业”转型升级

前面,县长在报告中已经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一号产业”发展目标,力争到20**年,全县实现游客接待量8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60亿元以上;到“十三五”期末,实现“游客超千万、收入超百亿”目标,使旅游产业“实力更强、结构更优、品牌更响、贡献更大”。这需要全县上下以更高的目标定位、更实的工作举措,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实现转型提质发展。一要以更新的理念抓旅游。要围绕打造“江南生态养生源”的目标定位,坚持“全域化、全业化、全天候”和“以人为本、多元发展”的理念,积极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趋势。各乡镇村和部门要按照“全县一景、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旅游的视角来谋划区域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打破条块区域分割,把我县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连成片,努力实现一体化、集约化发展。要针对旅游需求日益普及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在巩固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推进农旅、工旅、文旅、体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开拓农事体验、休闲度假、中药养生、森林养生、野外拓展和探险科普等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多元化、系列化旅游产品,延长游客逗留天数,增加单位游客消费支出。要切实把“游客至上”的理念贯穿到旅游发展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进旅游设施的标准化、管理的智能化、服务的个性化,让游客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旅游管理的智能化问题,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时代,我们要让磐安休闲旅游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通过深度整合全县景点、饮食、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多方面资源和信息,广泛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实现多方分享互动,让游客“动动手指”就可以轻松实现“量身定制”的磐安游。此外,还要十分注重创新理念,按照在浙江工作时指出的,发展旅游产业要敢于“无中生有”,善于“移花接木”,注重“推陈出新”。二要以更大的力度抓项目。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发展。从这些年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看,旅游项目总体上存在投入不大、档次不高的问题,处在小打小闹、零打碎敲的状态(像漂流项目“遍地开花”,甚至一个乡镇就有好几个),缺少能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且叫得响的品牌项目。-20**年全县旅游项目合计投资仅10.25亿元。而这几年但凡旅游发展得比较好的县市,都在大投入地抓旅游项目建设。像安吉20**年旅游项目中,亿元以上重大旅游休闲项目就有23个,总投资达到了300.75亿元,其中的天使乐园度假区整体投资达到了15亿美元,作为第一期开发项目的Hello Kitty家园投资额达到2亿美元。因此,我们要创新投资机制,整合建设资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5000万旅游发展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集中力量引进建设一批高端休闲旅游综合体项目,有效提升我县旅游项目的档次品位。三要以更高的定位抓招商。招商引资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在积极争取省、国家政策和扶持的同时,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引资是第一要事”的理念,牢固树立“招商就要招好商、招大商;引资不仅仅在引,更在于选”的理念,精心策划、包装好旅游招商项目,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注重引进有实力、懂旅游、善管理的大企业大集团,让我县优质旅游资源,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精致有效的开发,发挥最好的综合效益。

三、打造特色精品,努力增强“一号产业”发展竞争力

旅游比的是特色、比的是精品。打造出特色才能竞争力,打造出精品才有吸引力。当前,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争取突破。一要精心打造核心景区。虽然目前我县有省级度假区1个,景区景点12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但资源分散、集聚度不高,还没有形成拿得出、喊得响的核心龙头景区。为此,要按照构建“一核两区两镇”主体空间布局,加大花溪等景区改造提升力度,全力打造以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中心,以江南药镇为龙头的大盘山旅游集聚区。要整合十八涡、舞龙峡、水下孔景区优势资源,创新经营体制,大力推进浙中大峡谷创5A工程,加快促进“高山台地”核心景区形成,实现景区规模、效益、实力的再升级。二要精心打造精品民宿。高二下初坑已经为我们作出了榜样示范,走出了我县高端精品民宿发展的第一步。我们要结合精品农家乐示范区建设、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工作,加快培育建设一批兼具秀美风景和人文内涵的精品民宿,打造更多类似德清“裸心谷”、浦江田后蓬、奉化大堰镇民宿基地这样的精品民宿村,满足多层次多类型游客的需求,努力让游客在磐安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三要精心打造特色线路。重点要打造好南北两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明年旅游旺季来临之前要全面推开南线精品路线,让游客耳目一新。特别是要结合“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路两侧”等工作,把沿线村庄的环境整治好。各乡镇特别是精品线路沿线乡镇不仅要注重点的打造,也要注重线上的美丽,切实做到“点有风情、线有风景、面有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忘却归程。

四、丰富文化内涵,切实增强“一号产业”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精髓。旅游抓住了文化,就能丰富内涵,提升品位,更显魅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把“文化+”的理念贯穿于旅游发展全过程,全面构筑文旅融合体系。一要深入挖掘健康养生文化。我县生态环境质量在名列全省前茅,养生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儒教、道教、佛教文化和药文化、茶文化、菇文化等传统养生文化丰富、积淀深厚,要充分利用这些文化资源,挖掘、创作一批生态养生文化作品,搭建一批展示平台,培育壮大养生(养老)文化。要建立并推出具有磐安特色的现代养生药膳饮食和养生理疗保健服务;有序推进以高端民宿、养生书吧茶吧、健康养生馆等为主要内容的养生养老综聚区建设,推出一批中药康体养生、森林生态养生等系列养生旅游产品,努力打造具有磐安特色的健康养生文化。二要丰富提升民俗非遗文化。我县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说法。如盘峰榉溪的祭孔大典、玉山台地的赶茶场和龙虎大旗、高二的七夕节、深泽双峰的炼火、万苍的谷将山庙会等,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原生态风格,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旅游项目化条件。今年7月,我县非遗文化项目首次走出国门,赴法国交流并获得“最佳演出奖”,充分说明了我县民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关部门和乡镇要加强协作配合,对民俗非遗文化活动进行全面挖掘和精心培育,让这些活动与休闲旅游“一号产业”衔接和互动起来,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我县历史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陆游、萧统、孔端躬等历史名人都曾在我县留下足迹,留下了故事,我们要做好这些名人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挖掘、整理和利用,生动讲好磐安故事。三要精心打造美丽乡愁文化。习近平指出:“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就会想念这个地方。”乡愁浓缩了一个地方的生活,是一道独特的心灵景观、一种难以抵挡的诱惑、一串可以感知的文化基因。我们在发展“一号产业”中要强化经营乡愁、经营文化的理念,加大力度挖掘历史文化村落、古建筑、古街区以及民间小吃、民间传说中的乡愁元素、乡愁文化,让游客“闻乡愁之名、动旅游之心”,让游客“触旅游之景、生乡愁之情”。我县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28个历史文化村落更是其中的亮点和精华所在,我们一定要把这些村落保护好、建设好,把乡愁文化传承好、经营好。

五、形成工作合力,全面营造“一号产业”发展好环境

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一号产业”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全局性工作,需要全县上下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对旅游的支持坚定不移,发展旅游的态度坚定不移,对旅游的美好期待更加坚定不移。县级层面将按照“大旅游、大产业”的要求,开展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县旅委会工作机制以及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各乡镇也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一号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分工,及时研究解决制约旅游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推动我县“一号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县级层面已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和政策,从今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业发展。各乡镇、部门要认真对接落实好上级和县级层面的政策措施,共同营造助推进“一号产业”发展的政策“洼地”。三要强化改革创新。各乡镇、部门要善于以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和手段,努力解决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类瓶颈和制约。要积极推进休闲旅游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一号产业”发展。要稳步推进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完善重点景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进一步理顺政府与景区、政府与市场、景区与村民的利益关系。要加快农村“三权”改革,把农户手中的优质旅游资源盘活,鼓励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参与景区建设。四要强化担当意识。旅游是复合概念,与各行各业都有关系,仅仅依靠旅游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和“大旅游”的意识,发扬“四千”精神(千方百计谋旅游、千军万马抓旅游、千山万水兴旅游、千辛万苦强旅游),勇于担当、齐抓共管、协调推进,每人都是旅游大使,每个部门都是旅游工作部门,每个乡镇都涉旅,大家步调一致、通力合作,合力做好加快休闲旅游“一号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视察报告 篇5

中共县委:

为全面了解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8月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切实开发利用,旅游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近3亿元开发建设陶乐影视基地、翰泉海、黄河天河湾、庙庙湖以及防沙治沙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钟鼓楼落架维修、玉皇阁解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社及分社4家,A级景区2个,农家乐23家,能一次性可容纳300人以上就餐的宾馆饭店10家,一次性可容纳接待100人以上住宿的宾馆5家,已具备星级标准的宾馆一家。据统计,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281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截止目前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1、总体规划滞后。目前,全县仍没有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开发项目重复单一。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深度开发。同时各景区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与市场接轨等专项规划还没有形成。

2、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基本具备,但水平十分低下,服务不到位,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城市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与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同时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也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景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同时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更没有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3、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由于编制原因,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文艺人才不能充实到文化行业中,文化艺术人才存在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多数乡镇只重视文化站的岗位设置,不重视站干的素质培训,文化站干部组织经常性活动的能力有限,不能带动基层文化的开展,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只以乡镇中心工作为重,不主动思考和谋划文化建设工作。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只是简单的组团外出旅游,而没有组织外地人来__旅游的思维意识,旅游理念落后。

4、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一是作为旅游产品包装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全县仅有4家,从业专职导游少,经营效益差,管理质量不高,根本不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星级宾馆酒店少,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谈不上规模、档次,更缺乏相对集中的.旅游产品销售场所。四是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酒吧等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主要建设在县城西区,这里的广场、校园、文化会展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可圈可点。但县城老城区地窄人稠,仅有的文化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均不能达标,勉强达到三级馆,而且在产权上还与教体局、房产管理所等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文化先进县的评审。

三、几点建议

1、科学指导,完善规划。要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广阔平台。要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真正使规划符合__的文化内涵,符合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根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3、多措并举、凝聚人才。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业务底子薄的实际,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文化旅游专业人员编制,通过招聘、兼职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要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通过自办联办和在岗培训等形式,紧缺培训解决好适用人才短缺问题。

4、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可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文化旅游企业的形式,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以此强化招商、落实招商责任。二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通过联合、控股、兼并等办法吸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5、加大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要确保足额的宣传经费,建立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二是要立足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如__民间故事集、古文化景观、刺绣、布艺、农民剪纸、农民画、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物化宣传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文化的开发、利用,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6、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扶持力度,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县目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进全县旅游资源资本化。二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充实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店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特色产品质量。三是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台能够展示文化、绿色生态的有档次、有品位的文艺演出。四是要充分利用沙湖、黄沙游古渡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二日游闭合线路,吸引沙湖客到旅游。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篇6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

根据县委组织部的要求,及时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动员部署会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各项要求和各项工作中来,从党支部入手,重点放在组织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作用发挥是否充分,切实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找准问题。并按照“五个好”、“五个表率”的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将党建工作责任人履职抓基层党建工作表现情况和日常开展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党建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支部书记带头抓、班子成员配合抓、齐心合力共同抓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一是抓学习教育提升能力素质。坚持周二、五集中学习日,一次一个专题,创造性开展每日“早读半小时”,学习涉外英语。在学习中,形成了联系实际突出学,明确专题重点学,党员干部人人学,领导点评促深入的良好局面。二是在实践中学习。组织旅游行业负责人赴杭州、婺源、成都等地考察学习,细心查看当地旅游产业的典型做法,寻求新启示,开创新思路,形成了5篇有分析、有建议的高质量调研报告,为我县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参考。三是互相交流促经验。定期组织专家、学者、一线从业人员通过研讨会、座谈会等方式,彼此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总结符合商城实际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我们先后举办传了旅游规划等专题讲座10余次。

三、争当五好,严格要求。

以 “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五个表率’优秀共产党员”为载体,开展创建和谐型党组织活动。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发挥制度的约束激励作用;严肃工作纪律,中心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急难险重任务冲在前,全中心上下形成风清气正、团结和谐、敢争一流的工作氛围。

四、领导点评、推进工作。

按县创先办的统一部署,我中心制定和下发了《关于做好创先争优活动领导点评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领导点评的责任主体、对象、主要内容、点评方式、点评的步骤,提出了点评要求。结合本支部和本单位实际,突出重点,围绕“四个贯彻始终”,即: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穿始终,把 “五个紧紧围绕”和“四个当好表率”贯穿始终,把开展“五比五创”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贯穿始终,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贯穿始终。按照活动方案,扎实有序的开展领导点评。

五、脚踏实地,落实承诺。

根据县委要求,我中心公示了《商城县旅游发展管理服务中心创先争优公开承诺书》、《基层党组织晋位升级公开承诺书》,全体共产党员签订了责任书,从提高工作质量,加强机关效能,廉洁勤政高效务实工作等方面入手,落实了“五个好”,做好了“五带头”,在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机关、服务人民群众、提高机关效能、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加强了旅游机关行政人员的管理,由中心主任胡余均带队多次对全县景区、10余家农家乐和涉旅企业进行走访和服务检查,改进了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强化了“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观念,提升了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

六、群众评议,务求实效。

我中心召开有创先争优活动评议大会,并向景区、旅游企业、游客发放创先争优评议表3000份,检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群众满意度情况,并虚心听取社会各界对商城旅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群众评议,参评人员对我中心班子及全体人员所做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理清旅游工作思路起到很好的参谋作用。

七、评选表彰,完善机制。

树立先进典型,组织评选表彰。对在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深入挖掘典型事迹,通过筛选向县争先创优办推荐;完善长效机制。全面回顾总结双学双提、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认真梳理总结开展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八、积极帮扶,牵手共建。

为保证“结对帮扶”有序开展、落到实处,我中心党支部严格按照县委的要求部署,以积极姿态投入到以结对帮扶困难群众中去。定期上门帮扶慰问,认真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确保主题活动扎实有序开展。8月20日,我中心与苏仙石乡邓楼村就“基层党组织牵手共建”结对帮扶活动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了邓楼村人口规模及经济发展情况,并就邓楼村的发展规划与镇、村干部进行了探讨交流,商谈了结对共建的具体内容,签订了牵手共建晋级目标责任书。

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篇7

1 青海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1.1 是青海谋求“四个发展”的重要举措

跨跃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 (简称“四个发展”) 是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提出的, 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 是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认识, 也是对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新要求。由于青海省旅游景点分散、“旅多游少”, 交通不便、旅游淡季漫长、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旅游商品比较单一, 旅游开发面临生态等问题, 这就造成青海旅游业的潜力和优势未能真正得到有效发挥, 同时旅游业涉及到的两个方面, 即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市场都相当分散, 用传统营销模式连接两者既费时又费力, 更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扩大市场覆盖面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谋求“四个发展”的重要举措。

1.2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青海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电子商务化的发展使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再次发生改变, 基于电子商务的可在线购买的旅游相关服务越来越多, 一站式的服务平台将成为未来在线旅游消费的主流。在线旅游行业由于其产品本身的方便性、价格透明、便于比较等特点, 选择在线旅游的用户必将增多, 形成了一个新的消费习惯和商业形态。根据互联网专业监测机构艾瑞咨询的权威数据, 2009年中国在线旅行预订市场营收规模达到38.9亿元, 同比增长32.3%;预计2010年将达到47.5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7%, 而这一数字在2013年将攀升到90.1亿人民币。同时工信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 2009年网上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024万人, 与2008年相比增幅达到77.9%, 在线旅游市场不断扩大。因此青海旅游应顺应这个趋势, 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才能保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1.3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可推动青海旅游业全方位的变革

近年来互联网迅猛发展, 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成为了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青海旅游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科技, 在企业组织结构、营销手段、客户关系维护、预订系统、分销渠道、支付手段等方面推动青海旅游业的变革, 而传统旅游分销商也应利用互联网改造其业务流程, 依靠积累的供应商关系以及传统门店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 通过变革适应发展的需要。

2 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2.1.1 政府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根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十二五”期间, 电子商务将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分支将是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重心, 其中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是旅游服务等传统企业深化电子商务应用。青海省也越来越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 青海省西宁将建西北首个国家级区域电子商务平台, 这将为省内旅游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青海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第十一款旅游科技与信息化工程中有三项:上网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和虚拟旅游工程, 这三项明确了青海省政府对旅游电子商务的重视。

2.1.2 网民规模发展迅速, 旅游电子商务前景看好

根据CNNIC数据显示, 截至2010年6月, 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 突破了4亿关口, 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 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 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 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 增幅为18.6%, 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网民规模的迅速发展给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旅游电子商务带来巨大机遇, 旅游电子商务前景看好。

2.1.3 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造就旅游电子商务新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旅游产品的多样化, 游客不再满足传统模式化的旅游方式, 一种新型的以个体为中心的DIY旅游文化应运而生, 旅游者按照自身的喜爱和条件, 自由的为自己量身定做旅游计划, 同时通过网络交互平台, 商量与志同道合的旅游者共同出行旅游, 从而使个性化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网易与中山大学2010年9月发布的《中国网民旅游休闲生活及出境旅游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中网民采取最多的方式为自主游 (非自驾出游) , 占被调查人数的47.48%;自驾游占7.62%;旅行社提供部分服务的自由行占8.90%, 这个数据总和超过传统跟团旅游人数。面对巨大的个性化旅游群体, 这对旅游电子商务来说意味着新的机遇。

2.2 挑战

2.2.1 青海省旅游企业不够重视, 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

青海省的旅游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缺乏高度的重视。目前省内旅游企业网站内容大多雷同, 信息陈旧更新不及时, 访问量相对比较小, 这样既不利于树立企业品牌形象又存在损失大好机会的可能, 使旅游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营, 也不能进行有效的网上促销和预订以求节省时间。究其原因, 首先在于旅游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不强, 在网站建立后没有进行积极的推广;其次, 在内容上以模仿其他成熟的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居多, 缺乏创新。

2.2.2 旅游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匮乏

旅游电子商务要涉及到计算机、信息、网络、商务、旅游等多个学科, 它需要具有这些方面综合知识的人才来开拓业务。据国内某专业招聘网站的数据, 目前电子销售类岗位人才需求占到人才总需求的38%, 除电子商务类专业网站外, 旅游、工贸等传统行业也成为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大户, 旅游电子商务人才在全国范围内就比较缺, 青海地处偏远地区, 人才吸引上不具备优势, 同时青海省内普通高等学校中, 很少有面向旅游行业的信息管理专业。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也很难有系统的旅游管理知识体系, 人才匮乏成为制约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2.2.3 来自成熟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挑战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 2010年第一季度, 中国网上旅行预订市场营收规模达11.9亿元, 携程市场份额为55.6%, 保持绝对领先优势;在2010年5月, 淘宝商城完成了机票平台的构建, 推出了淘宝旅行一站式综合性平台, 成为当前产品类型最全面的在线出行服务平台, 并在此平台上取得三个月日均机票出票量达到1万张的骄人业绩, 除此之外还有E龙、芒果等电子商务网站都对青海本地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形成巨大的挑战。

3 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策略

3.1 借玉树灾后重建高原旅游城市契机, 再塑青海旅游形象

地震过后玉树、乃至青海的知名度得到大幅提高。震前, 只有部分地方网站、博客、旅游网站上能看到对青海玉树的报道。但是震后, 在几乎国内外的网站报纸上都有关于青海玉树的报道, 在百度上搜索“玉树”能搜到近73700000条。“玉树不倒, 青海长青”醒目地出现在各大门户网站, 互联网对青海玉树的高度关注是青海大力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契机, 青海应该把握这个机遇, 充分利用国家对玉树灾后重建的大力支持,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 把青海旅游的品牌做大做强。

3.2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青海省拥有丰富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 现在全省已拥有互助土族风情游、循化撒拉族绿色家园游、贵德黄河民俗文化游、环青海湖藏族风情游等多个乡村旅游品牌, 一方面通过政府主导, 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整合, 搭建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来发展乡村旅游;另一方面通过宣传和培训, 提高经营者的电子商务意识, 积极利用互联网相关平台, 宣传和介绍乡村旅游, 如利用淘宝平台, 将自己经营的项目及相关服务向广大的网民进行宣传。

3.3 创建以个性化服务为目的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电子商务市场, 能否开发出适应各种需求的电旅游子商务平台, 对于青海省旅游电子商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青海在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时, 要准确定位。一方面要突出个性化的服务, 让该平台担当起旅游策划者的角色, 通过行业专家帮助游客规划旅游线路、降低旅行成本、获得最佳的旅行体验;另一方面鉴于旅游是一种体验式服务, 需要借鉴他人的使用经验来帮助决策, 积极加强社区建设, 包括使用点评、旅游经验分享、旅游攻略等内容来加大对旅游者选择的影响。

3.4 大力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

电子商务最本质的特征是创新, 其中知识和人才是创新机制的关键所在, 因此青海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就要大力培养和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具体思路:一是要充分利用青海现有的高校、高职资源, 加大校企合作, 在专业设置和培训内容上与电子商务发展所需人才对接, 培养满足旅游企业需要的电子商务人才;二是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采取措施, 简化引进手续, 通过生活环境和待遇等方面的改善, 增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摘要:随着旅游电子商务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青海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旅游电子商务对青海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 提出了青海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青海,旅游,电子商务

参考文献

[1]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DB/OL].http://www.cnnic.com.cn, 2010-7.

[2]赵凌冰, 潘文艳.吉林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0, (1) .

[3]艾瑞网.中国网络购物行业发展报告[Z].2009~2010年.http://www.iresearch.cn/.

[4]郑丽.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关键制约因素分析[J].改革与战略, 2009, 25 (7) .

[5]青海经济信息网.http://www.qhei.gov.cn.

县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篇8

关键词:旅游业 电子商务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1.1 旅游商务网站太少,旅游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中国涉及旅游服务的网站已经有近千家,但能结合旅游的6大要素—吃、行、住、游、购、娱,及时提供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季节化旅游产品的旅游商务网站太少。虽然国内发布旅游信息的网站很多,但专业的旅游网站却十分有限,更不用说真正实现电子商务的网站了。就南京地区而言,南京的许多旅行社都拥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真正能够把网站利用起来的却很少很少,很多企业都只是随着大环境的影响意识到网络这一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但是他们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电子商务的那个程度。另一个就是很多旅游景点也不能够做到利用网络来宣传自己,这一点南京地区就没有苏州地区做的完善,虽然说苏州园林景区特别的多,而且都很优美,这并不是说南京就没有这些景点,南京的景点就不漂亮,但是南京这边网络意识比那边薄弱那是毋庸置疑的,我觉得南京这边也并不是没有开发的可能,按照现在的网络发展速度,也许在未来的5年或10年中,南京的旅游景点也会利用网络来宣传自己,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以上两点导致了旅游电子商务与旅游资源的脱节,不能够吸引旅游者,再加上我国的旅游电子商务起步比较晚,不少企业都处于观望和等待的心态,不能够把想法付诸于行动。

1.2 交易安全性仍然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旅游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如今网络支付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青睐,网上银行的便捷性在生活节奏日益忙碌的今天显现的淋漓尽致。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也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1.3 旅游网站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目前主流的旅游网站功能单调,除了最简单的线路、景点、价格信息的发布,就顶多追加一些浮动广告窗介绍最新的活动。而且其中不少网站对于自身的信息更新没有做到线上、线下的及时统一,往往在网上发布信息后,就不闻不问了,许多在线浏览的游客都反映出网站信息不真实、不及时的缺点。而且随着游客越来越高的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跟团游特别是大团游在旅行社业务中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比例下降,而类似于自由行的个性旅游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亲睐,但是就目前来看,除了途牛等少数几家旅游网站能够做到比较从实际需求、从游客角度出发设计线路,并在网络上不断更新服务内容以外,绝大多数旅游网站还不能够满足游客的相关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愿意在线浏览旅游网站,但是却没有多少游客的实际需求能够直接在网站上得到满足。绝大多数网站相互抄袭、转载各种旅游信息也成为了司空见惯的事情,打开同类型的几家网站,看到的信息几乎一模一样,也使得本来有在线消费倾向的游客倍受打击,甚至取消了旅游计划。

2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

2.1 完善宏观环境,整合旅游企业

国内旅游网站的发展比较晚,很大程度上是在模仿国外的旅游网站的运营模式。同时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在体制、法律、支付、物流、信息化基础等方面存在不少缺陷,而且在理念上也有不小的差距,这是我国旅游网站及其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很多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公司他们的网络意识却很淡薄,他们自认为是一个品牌企业,不必要花钱去做宣传,而一些小公司他们刚刚起步,对网络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他们忽略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如果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客户很难相信。这也就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应当依靠传统旅游行业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整合旅游资源,为现实中的旅游管理与业务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软、硬件环境。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解决网上安全支付问题,建立中国旅游业共用电子交易系统。

2.2 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定位

应当在现有条件下寻找一种适合现阶段我国旅游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途径。我国的旅游企业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定位:其一我国的旅游企业必须在传统业务项目上进行创新,寻找大的优势,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将传统的运营模式和电子商务的运营模式完美结合,创造新的服务模式,开辟更多的消费者群体;其二深入进行市场调查,了觖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扩展旅游网站的灵活性,让消费者自由选择旅游产品,体验一种点餐式服务和享受全程的旅游服务;其三顺应时代潮流,即时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网上售后服务工作,从而进行售后跟踪服务,了解消费者新的需求,把握消费者的旅游心态,适时的推出更符合潮流的旅游产品。减少已有客户的流失,从而增加更多的连带客户。

2.3 引导和培养民众网上消费的观念

任何一个企业都离不开消费者的参与,而电子商务对消费者的要求更高,消费者对它的认同影响着它的进程。它需要消费者具有较强的网络意识,而且对网络要有相应程度上的信任,如果是一个完全不相信网络的人,那么电子商务对他来说毫无意义。我国消费者仍旧习惯银货两讫的交易方式,在线支付系统虽然近乎完善,但是消费者在线浏览后却不信任网站,依旧会到营业网点去办理旅游业务。因此,想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必须调动消费者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政府和企业都应当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行业的发展。

2.4 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

我国旅游企业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术人才缺乏,这种现状就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因此旅游企业应大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作为储备,他们一方面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和企业整体文化素质,从而为企业发展旅游电子商务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我认为企业首先要组织从业人员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针对不同人员开展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旅游信息化和掌握电子商务技能的综合能力,进而培养和造就一支既熟悉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专业队伍。一些专业的院校可以针对企业所需要的这方面人才进行培养,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毕业时能够很快的进入到工作当中去,从而为企业储备更多的相关人才。

参考文献

[1]巫宁.信息化时代的中国旅游电子商务,2006-12-05.

[2]王兆良.我国旅游经济与电子商务相结合问题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上一篇:小学作文-父爱的力量下一篇:遇见另一个我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