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教育国旗下讲话(共14篇)
公德是什么?简单说就是公共道德准则。只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才会被别人所尊重;违反社会公德,就会被人们所唾弃、耻笑。
公德心是什么?就是要有恪守公共道德、维护公共道德的行为和心理。
我们有中国人缺少公德心,一到国外去总会让外国人侧目并受到特殊照顾,在许多场合用醒目的中国人能看懂的汉字写着诸如“便后冲洗”“不要大声喧哗”等。背后的意思就是:中国人,请文明一些,有公德心一点。
远的不说,说说我们学校里的情况。
每个学期,我总要在寝室里值班十多个晚上,基本上都会发现有些寝室里的有些同学没有公德心,比如昨晚女生302寝室,快到十点了还在大声讲话。你可以讲话,这是你的权利,但是你不可以影响他人休息,休息是别人的权利,大家都睡了,你还在旁若无人、肆无忌惮、一个劲地作死的讲话、嬉笑,是不是影响了他人,是不是没有公德心。还有些同学,就寝后或早上五点多上厕所,穿着双拖鞋,“啪啪啪”,整个寝室都听见你的脚步声,甚至个别同学还要高声喧哗,好像上厕所是上台领奖一样,生怕别人不知道。你上厕所是你的权利,但是你不能影响别人睡觉,这时候睡觉是别人的权利啊!还有很多例子,不一一说。
1.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基本的道德素质和品质操守。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该自觉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的规范和要求。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公共交往道德方面, 要引导大学生彼此和睦相处, 学会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互相帮助;在公共场所公德方面, 要求大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生活准则,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 使自身行为符合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在人类环境公德方面, 要求大学生以和谐的心态呵护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资源。
2.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 要设置科学完备的课程教学体系, 提倡大学生阅读经典, 汲取人类精神的精华, 帮助大学生形成对人生和社会的正确思考和认识。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还有助于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我国实行对外开放, 始终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使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各个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现实困境
1. 发展中的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和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在很大程度上给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带来很大冲击。可以说, 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交织并存。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趋利性经济, 每个人都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势必会造成个人主义的泛滥和拜金主义的蔓延。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 个人利益、金钱观念等逐渐得到肯定, 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思维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 高校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存在不足
我们必须明确, 影响高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因素依然存在。
重应试教育轻素质教育, 过多地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 这导致了社会公德教育的知识化、概念化和学理化。大学生涉世不深, 实践经验较少, 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这些都不利于道德习惯的养成和道德能力的培养。
3. 大学生自身素质对社会公德教育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 当代大学生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对社会主导性行为规范持认同态度, 能够遵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 爱护公物, 遵纪守法。但是,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 部分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素质依然令人担忧。
三、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应对策略研究
1. 优化社会环境,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公德氛围
“蓬生麻中, 不扶自直;白沙在涅, 与之俱黑。”人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的, 受环境的各种影响。社会环境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引导性, 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 要优化社会环境, 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公德氛围。
2. 搞好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
学校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组织体系, 是一种专门培养人才的特殊单位。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 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 要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 营造活泼健康的文化环境。
3. 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和自身道德素质
道德认识要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 不仅需要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环节, 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因此, 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修养。
总之, 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要结合教学内容, 多为大学生创造参加社会实践的条件, 使其能在社会公德的实践活动中开阔眼界, 丰富阅历,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程立涛, 曾繁敏.新时期社会公德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
[2]罗国杰主编.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关键词: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7-0243-02
社会公德是指人类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时,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可以说,社会公德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民族高素质的体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际上,每个公民在公共场所的言行都承担着对下一代青少年教育的义务,尤其是公众人物的行为对青少年的影响更为巨大。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到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他们是未来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他们应该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但在现实中,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以及社会大环境变迁的影响,这一代人在社会公德方面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全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
一、当下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青少年的社会公德状况仍令人担忧。近年来社会各界对青少年社会公德状况做了大量调查。结果表明,从公共卫生、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产三个方面反映出的当前青少年社会公德的现状着实令人忧虑。
(一)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对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等观念不以为然,忽视自己的公共形象,缺乏应有的公德意识,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不排队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起哄怪叫;少数青少年对私人物品爱护备至,对公物却任意损坏,图刻墙面以及践踏花草树木。
(二)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薄
现在绝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视孩子为掌上明珠,造成了现在的青少年自私、懒惰、缺乏社会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从不关心集体和他人。在学校参加集体劳动时,总是散漫不认真,除了轮到自己值日劳动以外,从不积极主动的参加一些其他的公益活动,能积极主动帮助他人和做点力所能及的好事的只有少数人。
(三)网络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公德教育创造了全新的教育方式,在丰富教育内容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
网络中充斥着许多不良的信息,青少年由于缺乏有效引导,加之自控力差,很容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出现了诸如沉迷网络、模仿网上暴力行为,传播黄色信息,以及缺乏信任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社会公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四)道德思维存在模糊性和矛盾性
许多青少年对一些道德观念、道德概念的认知与判断存在许多困惑和矛盾,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认为老实人总是吃亏,因此在道德观念的取向上存在误区。[2]
以上现象表明,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有着十分紧迫的现实性和严峻性。
二、对当下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经济快速发展,价值观日益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价值观日益多元化,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不少青少年追求个性,标榜自由,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化,社会公德意识下降。加之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人们普遍追求利益,从而忽视社会公德,对公共利益淡漠,导致青少年社会公德意识不强。
(二)政府引导、学校管理、家庭教育存在缺位、错位
在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过程中,政府、学校、家庭是教育的主体,分别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政府有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但是由于教育经费投入偏少,过分注重应试教育等原因,导致政府有关部门对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出现缺位。学校教育和管理在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学校确实存在着重应试教育,轻道德教育的错位现象。而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社会公德起着基础性作用,不少家长因为自身素质不高,过分重视子女成绩,因而疏忽对子女的社会公德教育。
(三)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认识不足,自控力差
今天的青少年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极强的独立意识,创新意识,但是在自我教育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自我完善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对社会公德教育,不少青少年对外界各种诱惑和负面影响抵制力差,自控力不强。另外,许多青少年对于社会公德认识不足,常常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有一部分青年少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漠,对于身边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好事都不屑一顾,自觉性和主动性严重缺乏。
(四)社会公德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已经普遍意识到以人为本,加强素质教育是解决当前教育困局的根本途径,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时代对社会公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我们不断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但是目前我们的社会公德教育方式和手段还是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五)我们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进入21世纪后的前十年,是我国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各种社会问题的凸显期,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德、经济社会压力、学习、就业与自我发展等方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问题,这就极大地增加了教育工作者教育的难度,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3]
三、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建议
(一)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征集有关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政府以此可以做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可以集中民智,反应民意,把社会各界好的建议和方法收集整理起来,提高对策的针对性、可行性、科学性,有利于整合全社会的资源,推动全社会共同关注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提高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二)学校应利用自身资源来做好家长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其自身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的格局
首先,学校应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打造好家长学校这个交流平台,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其次,家长应该主动把自己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集中起来,统一反馈给学校,学校和家长共同制定针对性强的教育方案;最后,学校应该收集和整理具有共性的问题,编辑成册做好备案,以备今后的保管和利用。
(三)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对于广大青少年,我们所树立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应该贴近青少年,按照从身边人学起,从身边事做起的原则,增强青少年的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培养青少年的服务精神、奉献精神。树立的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只有贴近青少年,贴近社会,才能有效地帮助青少年更好地去学习模仿,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学校应开展学先进,创优秀的良好氛围,在学生身边树立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和先进,特别是应以学生乐意接受,能赢得学生信赖的方式开展活动。家长应多鼓励青少年,注重多从正面引导,多表扬,少批评,注意方式和方法。
(四)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继承传统优秀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完善教育机制和体制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实施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认真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青少年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4]
(五)政府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为青少年志愿服务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应重视志愿服务,要开设相关课程,做好相关指导和服务,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促使广大青少年积极主动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家长应该支持子女参加义工奉献,鼓励子女参加志愿服务。总之,全社会各界都应该支持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做好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六)社会各界志愿组织应增强自身队伍建设和机制建设
在培养和教育志愿者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心理,把握青少年的特点,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在做好志愿服务同时,注重和突出对青少年志愿者的教育和指导,使他们能融入到组织中去,自觉投入到对社会的奉献之中。要注重发挥青少年志愿者优势,展示青少年志愿者风采,树立青少年志愿者形象。我们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旗帜,一个形象,所言所行,都对社会产生影响,我们要努力促进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汇集起来就会变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既会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产生重要影响,也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持久动力。因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社会公德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象征。唯有加强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才能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赵爱琴.公德与文明——关于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的思考[EB/OL].浙江文明网,2010-11-29.
[2]纪方.浅谈青少年公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o理论,2008,(2).
[3]高金才.青少年社会公德教育现状、原因及对策[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6).
首先,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几个学者和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失去一半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打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学者们异口同声说“不会。”老者叹息道“那你们就失去全部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涵的哲理却耐人寻味加强安全教育,学会自我保护,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是我们学生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近年来,全国中小学每年非正常死亡人数达到一万六千多人,平均每天就有40多名中小学生死于非命。这意味着每天就有一个班级消失。数字是枯燥的,但它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这些都说明校园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但有关专家认为通过教育和预防,80%的中小学生意外伤害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作为学生,从小要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要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要明辨是非,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在校园里要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平时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班同学要协助班主任对本班教室里的各种教学设施、用电设备进行一次安全隐患的排查,若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总务处汇报。
其次,在各项运动中要注意运动安全。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前准备活动要充分,运动时要注意不能剧烈地碰撞,以免撞伤或摔伤。操场上的体育运动器械,必须在老师的指导、监督下使用。
小学国旗下讲话(爱国主义教育);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爱国爱校,从小事做起。《中小学生守则》明确要求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学校。世界上,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贫穷落后的国家,爱国都是人民所推崇的精神。作为一名小学生,怎样做才是爱国呢?“爱国”绝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应立足于我们身边的具体行为。
我想和大家先讲一个事例在新加坡这个被誉为“花园城市”的国家里,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用英语书写。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最起码的文明礼貌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答案令每一个中国人汗颜因为有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人大多数是中国大陆的游客。在今年暑假里,有一批中国的小学生到新加坡游学访问,也做出了在一些公众场合大声喧哗、在宾馆里追逐打闹等不文明的行为,导致一些当地人向该校的领队投诉,这又为祖国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我讲这个事例到底要告诉大家什么道理呢?道理很简单小事,也关系着尊严!所以爱国就请大家从小事做起。
对我们每位学生来说,爱国就是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从日常行为规范做起,把爱国化为具体的行动。我们的爱国,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家庭、爱学校、爱班级、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周围的环境。
同学们,擦亮一块玻璃,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学好每一门功课,对学校财产爱惜有加,认真遵守校纪班规,这些就是我们爱国爱校的具体表现。同学们,学校的成绩就是你们的成绩,学校的荣誉就是你们的荣誉。所以,热爱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是爱国爱校;上课认真听讲是爱国爱校;尊重老师是爱国爱校;
团结同学是爱国爱校;班级在楼上的同学不向教室北面窗外乱扔纸屑是爱国爱校;下课后不追逐打闹是爱国爱校;看见水管滴水主动上前关闭,主动关掉教室里无人使用的电灯,又何尝不是爱国爱校的表现?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母亲,我们会为了母亲一个满意的微笑而竭尽全力,那么就让我们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校园吧!
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国旗下讲话稿
大家早上好!
六月是江苏省第十九个“安全生产月”。今年“安全生产月”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安全在我心中》。中外古今,多少文人墨客用优美的文笔唱出了对生命的歌颂。人们歌颂生命,是因为生命的宝贵,人们热爱生命,是因为生命的美好。
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当生命遭到灾难或伤害时,它就会转眼消逝,那些鲜血写成的教训,使我们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感悟到了安全的重要。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其中,交通事故已成为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的主要事故。
安全与我们每个师生密切相关,它关系到同学们是否健康成长,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有时无法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所以我们要加强教育,让学生远离危险,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安全问题,学会正确处置意外,做好防范、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作为班主任老师,应牢固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观念,站在构建平安校园的高度,始终将学生的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做到经常教育,及时教育,教育到位,真正提高意识。为此对同学们提出以下要求:
一、树立自我安全意识,不做危及个人以及他人的事。在校内不互相追逐打闹,二、关注课间安全,进出教室要有序,要养成靠右行走的良好习惯,要注意慢行、礼让。
三、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注意交通安全,养成文明走路好习惯;过马路时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在有信号灯的路口严格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定;严禁翻越行人护栏或其他交通隔离设施;乘车应注意乘车安全。12岁以下的儿童禁止骑车上路。
四、放学及时回家,不在外逗留、游玩,受到不法侵害时及时打急救电话或110寻求帮助;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玩网络游戏;严禁进入游戏机室、网吧,不看不健康的书刊、不参加封建迷信及邪教活动。
五、注意食品卫生安全,不吃不洁净的食物,讲究卫生。
六、注意运动安全,要严格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去做,切不可做危险的动作。在集体活动中,自觉服从老师统一管理,不打闹、不随意离开集体,如有身体不适等情况要及早报告老师或有关人员。
主讲人:梁松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行规教育》。
非常高兴,我们又相聚在这美好的早晨。
新学年,新学期,我们的校园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新的环境、新的体育馆、新的操尝新的教师、新的同学,到处是一派新的景象。
一直以来,我们第三实验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学校一天天在发展,环境一天天在改善,堪称全省一流。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共同的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三实小高大、美丽的形象,每个学生举止言行展现的正是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辱。
回顾上星期,我校学生的行规有喜有忧,可喜的是才三天,短短的三天,在同学们的努力下,使原本沉寂了两个月的校园充满了欢声笑语,我们不怕脏,不怕累,进行了两次大扫除,使校园变得整洁优美,令人赏心悦目。许多同学比上学期认真了,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早读课能自觉认真读好书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数举。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地方令老师担忧,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憋了三 1
天,今天老师要讲出来,希望本周能迅速改之:
1、上星期四是我值日,我站在校门口,许多同学熟视无睹,看见我只当没看见,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礼貌丢了,我们三实小的学生应该人人懂礼貌,见到客人老师能主动打招呼。
2、学生去食堂吃饭,放学排队回家,排队去专用教室上课,上下楼梯你推我挤,很不守纪,要知道,这多危险啊!万一有个闪失,就是头破血流,在这里,让我们重温一下我校的行规要求:
放学进出,按规定行走的楼梯有秩序上下,严禁拥挤。北面一排教学楼每一层东面三个走东楼梯,左边三个教室走中楼梯。学生进入食堂吃饭,一律排队不得拥挤,不得大声喧哗,不得抢食、挑食,就餐结束要排队进教室。走中、西面楼梯的学生从食堂西门进,走东楼梯的学生从食堂南门进。今天中午吃饭,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哪班最好。
3、有学生随意扔纸头,扫得蛮干净的校园一会儿“啪”一张纸头来了,有的同学用过的纸屑随地乱抛,保洁工作做得不扎实,上周五下午放学时,我发现一位家长把一根烟头扔在地上,我停下来注意观察,有许多同学走过来了,没人去拾一拾,最后还是我去拾掉了,希望同学们首先管住自己的手,不去扔纸头。其次放开你的手,看到纸头主动弯腰捡一捡,人人争做环保小主人,好不好?
4、做操、踏步问题较大,主要反映在转入我校的新生以及一、二、三年级学生身上,踏步重音、轻音不清,上下楼梯一片混乱,秩序较
差,建议本周各班加强上下楼梯、进出操场进行踏步训练,没有时间,晨会课进行训练,在这一周内扎扎实实练,迅速使踏步、做操正常化,体育老师体育课加强指导。
国旗下讲话的重要意义
首先,庄严性。国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在校园中冉冉升起,整个校园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
其次,时效性。可以结合最新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和全校学生中最近出现的典型事例,大大加强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最后,感染性。国旗下讲话不单是简单的讲话,而应是一次次的演讲,它能把语言艺术的优点充分发挥,实现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现场交流互动。精彩的讲话甚至可以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而国旗下的讲话不仅是一次精彩讲话而是系列深刻而精彩的讲话,对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执行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静观当下一些学校在执行升降国旗制度过程中,“国旗下讲话”这个环节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 认识不到位,执行力差。认为国旗下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例行公事而已。因此,讲话没有专人负责,没有讲稿,更谈不上精心准备,临时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成为一般性讲话发言、小结和布置工作。
2. 主题不突出,教育性差。国旗下讲话内容庞杂,不是围绕一个中心、突出一个主题来设计,而是既讲上周工作优缺点,又讲本周工作新要求,或是一些学校荣誉的宣传和旁敲侧击的警告和提醒;有的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联系学校和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3.演讲不精彩, 教育效果差。国旗下讲话不仅仅是讲话, 而应是一次次的生动演讲, 既然是演讲, 演讲者必须根据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 采用升降起伏、高低轻重不同的声气和语调使演讲抑扬顿挫, 富有变化。而现实中一些演讲者, 往往是从头到尾一种语调, 一种语气, 平淡乏味。这样的演讲氛围中, 讲者滔滔, 听者寥寥, 高耗低效, 效果可想而知。
国旗下讲话应具备的特征和采取的措施
国旗下讲话存在问题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那么一次好的国旗下讲话应具备什么特征及采取什么措施呢?记得某市学校,在开学典礼时,聘请市长进行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并提出要求:第一,只讲五分钟;第二,不要念稿;第三,用中学生能听得懂的语言。这三点要求,可能就是该校的国旗下讲话的标准。概括地说,一次好的国旗下讲话应该具有针对性,而不是盲目性的;应该具有计划性,而不是随意性的;应该具有演讲性,而不是说教性的;应该简短,而不是冗长的。具备了这个特性,国旗下讲话才能收到预设的效果。为了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一次好的国旗下讲话具备的特性,采取的措施应有以下几点。
1.认识需提高,措施要得力。认真贯彻落实《国旗法》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把每周一升旗仪式作为常规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摆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把国旗下的讲话当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佳过程和契机来抓。学校可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安排语文教师或者思想政治教师进行专人负责。具体由他们来负责选题、写稿和指导学生的演讲。
2. 主题应突出,内容当丰富。国旗下讲话必须贯穿一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线。必须高扬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旋律,必须努力在全体学生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和安全教育等等。以我校09学年上半学期为例,围绕建国60周年安排了两次演讲,一次是十一前夕主题为《我爱你,中国》的国旗下讲话,以此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福。一次是国庆阅兵后主题为《国庆盛典耀中华》的演讲,增强对祖国母亲日益强大、繁荣的自豪感。针对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和不断传播,我们做了《正确认识,积极防范,携手共抗甲型H1N1流感》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认识和防控甲型H1N1流感;针对湖南育才中学的踩踏事件,我们做了《关注安全,珍爱生命》的演讲,教育学生安全无小事,事事得小心。除此之外针对大学生救人事件我们做了《壮哉,中国青年》的演讲,针对海地地震中中八位遇难维和士兵做了《英烈远去,精神永存》的演讲。
这样的讲话内容中心明确,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符合时代特征具有时效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具有针对性和教育性。国旗下讲话内容除了关注国际国内时政大局及围绕社会的热点和师生关注的焦点外,也可以围绕学生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等常规问题来谈。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多年前顾炎武写的这副楹联恰好为今天的国旗下讲话内容作了绝妙的注解。
3. 氛围可创设,演讲须精彩。演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创设,一个气氛和谐与主题相一致的演讲环境能给演讲者以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也能给听众以舒服愉悦的心境,也惟有这样的心境才能使观众更专注、更深入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心理和情感上与演讲者形成共鸣,提高演讲的效果。
有时为了特定主题的需要,演讲现场可以适当布置一些布景道具。同样以我校2009年10月的演讲为例,为迎接建国60周年我校举办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大合唱比赛。按理说舞台背景在合唱完成后就该拆除,但考虑到我校10月份安排的演讲与这个主题相吻合,就一直没有拆除,当演讲者在这个舞台背景上慷慨激扬地演讲《国庆盛典耀中华》时,无论是演讲者的状态还是演讲的效果都非常明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若非特殊主题需要,一般情况下还是以简单便捷为宜,例如可以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带一点辅助道具都是可以的。
国旗下讲话不是简单的发言,应该是一场演讲,应该从演讲的高度去审视和衡量国旗下讲话。首先是演讲者的确定。很多学校习惯性地安排学校领导讲话,也有安排老师或学生讲的,这些都是可以的。我校根据学校管理制度,每周以班级为单位安排一位演讲者,做到周周都有新面孔,新期待。其次,是演讲者要重视演讲活动,要作充分的准备,尤其是演讲稿要准备好,才能口若悬河、慷慨陈词,如果照本宣科,与观众缺少交流,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一律要求对演讲者先培训后试讲,提前一周对演讲者演讲的外在形象、姿态、语言和演讲技巧等进行指导,以确保演讲成功。再次,要尽量提高演讲水平,力求精彩。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作为全校性的集会是一次庄严隆重的校级活动,大家期望值都比较高,众目睽睽之下,评价往往只有两种———“好”与“不好”。一旦不成功,不但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所以说,演讲精彩是教育高效的关键。
一、让学生参与国旗下的讲话意义重大
首先,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能站到台上面对全校师生讲话,这是莫大的光荣。为了赢得这份荣誉,大部分学生会在学习、思想、生活、行为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激励作用远远比一次鼓舞人心的讲话要大得多、深远得多!
其次,变师生对话为生生对话,在语气、方式上必定更贴近儿童,更容易产生亲切感,为学生所接受。讲话的主题内容也将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说出心里话,表明学生的理想和目标,抒发学生的热情和愿望,引发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强化教育效果。
再次,承担国旗下的讲话这一任务后,从定主题、撰文、试讲、正式演讲,学生始终是充满自豪感、积极主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二、让学生参与国旗下的讲话要精心安排
当然,学校把国旗下的讲话交给学生来承担后,并不能完全放手不管。国旗下的讲话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和主题要求,对此,学生可能不够了解。因此,学校分管部门要精心组织,协同配合,根据教育的总体要求精心设计、细致安排,指导和帮助学生做好这一工作,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首先,国旗下的讲话每学期约有20次左右,我们应当在学期初做出整体安排,进行主题的构思和设计,并且把任务布置到班级和个人,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当然,根据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及时加以调整,也是发挥其作用的重要一环。
其次,国旗下的讲话要主题鲜明,从多侧面安排内容。既要考虑到本校德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每月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节日或纪念日来安排。以我校2009年下学期“国旗下的讲话”内容安排来看,第三周安排了“预防甲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主题,由于讲话及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恐慌的心理。学生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教育师生,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防患于未然,拒甲型N1H1流感于门外。
再次,学校要做好资料汇编工作,发挥后继教育作用。学生代表在国旗下的讲话中所用的讲稿,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认真收集,每个学期摘录精华,在校刊上加以刊登介绍,甚至汇编成书,既是一次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同时也是对全体学生思想教育的强化。
当然,要发挥学生参与国旗下讲话的积极作用,学校分管部门要做不少具体工作,有时可能比教师代劳要付出更多。但由于这一工作有其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这有助于改变以往仅由学校行政或骨干老师主讲的单调形式,既是展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强化品德教育的一个有益课题。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建德市新安江第二小学)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3月12日,是我们新学期第三个星期开始。三月是美好的日子,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三月是我们学习雷锋的日子。同时今天是我们中国的植树节。在1979年2月23日,我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把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保护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对地球有着完全依赖性。我们需要地球源源不断地提供植物和动物的食物,需要有足够厚度的大气层,来保护人类不受过高或过低气温、需要地球提供足够量的水和氧气来维持生命的存在。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护它。做一个平凡的人,保护地球环境,可以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说
1、爱护身边的花草树木
2、注意废物的回收和利用,垃圾分类装。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进行分类,做到废物利用。
3、不用或者少用一次性用品。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方便,有许多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用品是一种对资源的很大浪费,也是对环境很严重的污染。特别是塑料制品,它们进入环境以后很难溶解,很长时间对环境都有危害。其实,使用一次性用品也不卫生,有些一次性用品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份,当遇到高温时它们更容易分解,进入我们人体。
4、合理使用资源,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在生活节约用水,要学会爱护水资源,节约用纸,不浪费纸张。节约用电,做到随手关电源。我们学校一年一度义卖在下星期就要举行。我在这里建议全体师生,回家找一找把自己的闲置、多余、不小心买错买多的东西捐出来放到班里义卖。这样的话,自己家里可减少空间占用,别人可以低价买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义卖出来的钱又可以帮助到自己身边的人,减少资源的浪费。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早上好!
飒飒秋风送走了炎炎的夏日,我们又迎来了新的学年。首先向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表示热烈祝贺与诚挚的欢迎!同时上周刚度过了教师节,在这里再次祝全体教师职工节日愉快,新学期工作顺利,全家幸福!祝全体同学们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新学期,新形象,新起点,新目标,金色的收获要从辛勤的耕耘开始。各位同学,你们承载着未来,祖国需要你们具有坚定信念,爱国热情,社会公德,法律意识,文明守纪的合格人才,所以,你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对同学要讲团结,将诚信,将文明,对老师要讲尊敬,讲礼貌,要珍惜每位老师的劳动成果,对班级要讲关心,讲热爱,讲奉献,对于我们共同拥有的校园,每位同学都应从点滴小事做起,使她成为文明的摇篮,学习的乐园。
那我们到底该做什么呢?
1、我们要做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同学们早晨起床后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过早到校,每位同学必须在7点钟以后才能进入校园。进校门要佩带胸卡,见到老师要问好,平时和老师同学交流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在校园里,教师里大声喧哗,借别人东西要及时归还,从那里拿的物品要放在哪儿,比如说课桌,椅子,卫生用品,在家里同样这样做,值日生同学要按时到位值班早晨和课间的卫生清扫。
2、我们要做爱清洁卫生的好学生。这几天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劳动,地面变光洁了,为了使我们的校园保持美丽舒适,每一位同学都要负起责任来。卫生工作要保证质量,讲究效率。在这里,老师尤其要提醒同学们,拖地时拖把上的污水不能溅到雪白的墙壁上,擦窗的同学更要注意安全。
3、我们要做遵规范守纪律的好学生。上课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铃声响,教室静。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上课坐端正,专心听,勤动脑,多发言。课间在活动区域开展正当有益的活动。
4、我们要做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不践踏草坪,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弯弯腰,见到有人乱扔杂物要勇敢的制止,我们要做学校的主人,节约用水,节约用电,随时关紧水龙头,教师里不开无人灯,放学前先检查一遍门窗是否关上了。
好习惯当然不止这些,我们的每一位老师都会随时教育你们,随时提醒你们,希望你们多听,多看,多想,多做,成为一个有着良好习惯,良好修养的人。
一直以来,领导和老师们默默工作,无私奉献,努力为同学们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但是,同学们想过吗?学校要发展,形象要高大,光靠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你,我,他,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一言,我一行,塑造出玉山中学美丽的形象,展现出玉山中学高尚的品位。
同学们,当我们迎着朝阳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时,要精神振作,信心百倍。当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要摸摸自己的书包,问问自己今天又学到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
范文网
学校是推进公德教育的主阵地,班级理应把公德教育作为班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在班级活动中该如何有效推进公德教育呢?
一、理解公德养成教育的内涵
公德养成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自我公德认知水平是公德养成教育的前提。
第二,细心构建公德教育目标是公德养成教育的指针。
第三,精心设计公德教育活动是公德养成教育的关键。
二、公德教育可以采用多种途径展开
1.举办主题班会是主要途径
(1)精选主题班会内容
主题班会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如尊敬师长、诚实守信、勤劳节俭、律已宽人等公德主题。
例如,开展“感恩教育构建和谐班级”主题班会。
起因:班级一些学生感恩意识缺失,对父母、教师、社会的关爱没有感情上的共鸣。
定位: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更好引导公德教育和谐运转。
活动:结合本班实际,开一次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班会, 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感恩祖国,感恩学校,感恩教师,感恩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并出好黑板报或写出心得体会。
效果:贴近学生实际,收效很好。
(2)班会形式要灵活多样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兼班主任,笔者深深知道,历史是人文学科,可彰显人文特色。因此,班会课上利用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则成了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
公德教育也可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公德的楷模、故事等,通过诵读、研讨、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中感知民族精神的博大与厚重,调动学生学习公德的积极性。此外,教育时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则效果更好。
(3)要善于选择公德教育的时机
①升华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和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真研究活动精神,深化其内涵,借此契机打造即时的公德教育。
例如,学生部要求各班开展“一二·九”纪念活动,除了完成出好黑板报、参加演讲比赛等常规任务外,笔者还借机在全班搞了一次“感受长征精神”的主题班会。通过观看相关影视材料内容,让学生感知红军身上乐观、团结、奋进的长征精神。这样的主题教育可以更好地让长征精神成为学生心中永远抹不掉的鲜红色,不断激励学生前进。
②留心历史上的特殊日子。学校举办的重大活动毕竟有限,因而,笔者还结合历史上的特殊日子,主动寻找时机对班级进行适时教育。
例如,利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结合学校食堂里的剩饭、教室里的半截食品等不良现象,对学生讲西柏坡精神,让学生少一点骄奢;利用五月的母亲节,结合学生与母亲代沟的种种表现,对学生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马本斋母子两代英雄的事迹,感知历史上的母亲,让学生关注、感恩自己的母亲等。
③抓住班级突发事件。班级琐事多,当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时,借机进行公德教育,可以使教育效果持久。
例如,有一次班级两男生因为互相不服争执了起来,还动了手,笔者在按常规对这两人教育后,觉得这也是对全班进行公德教育的绝佳机会。于是,专门开了主题为“怎样构建和谐班级”的班会,利用“将相和”的例子,讲毛泽东和周恩来精诚团结的故事,告诉学生应该心胸开阔、坦荡做人。这次班会,既教会了学生与人相处的艺术,融洽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公德意识。
2.开展配套活动是重要途径
仅依靠班会进行公德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因此,班主任还应积极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公德实践活动。
例如,感恩教育主题。班级开展“唱感恩歌、写感恩信、看感恩影片”的系列主题活动。
唱感恩歌。唱《歌颂祖国》、《烛光里的妈妈》等歌曲,抒发对祖国、母亲的感谢之情。
写感恩信。班级要求学生以书信的形式,表达对亲人的问候,对父母的感恩。
此外,可利用假期做一些特殊的家庭作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体验父母的艰辛。
3.点滴小事入手是着力点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班级公德教育必须从小事做起,从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小事做起。只要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入手,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公德教育效果。
三、公德养成教育实践后的反思
1.养成教育需要公德教育的系统化、网络化
首先,必须发挥班级各级组织整体性作用,形成班委会、团支部等各级组织的齐抓共管的局面。
其次,必须注重家庭、社会教育的合力。学生的公德教育必须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公德教育网络。
2.公德养成教育需要评价的规范化
评价手段的规范化。可具体从建立班级公德评价档案、正确评价学生公德表现等入手。
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可以让学生自我规划、自我评价,以班主任、课任教师、同学、家长、社会互动评价作为补充。[e]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安全教育。不知同学们平时上学路上是否注意过十字路口地面所标识的安全等待区域?或者你是否能有效分辨出路上大大小小的交通指示牌?如果在公共场所里发生火灾等突发情况时,你知道紧急救生通道吗?同学们,时时注意安全,安全,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全国性大型调查发现,安全事故已经成为青少年儿童的第一杀手。我国每年大约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也就是说每天有将近一个班的学生在“消失”。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饮食安全,课间安全,交通安全,用电、用火安全,预防传染性疾病传播安全等,在校园内,我们要提高个人文明素质。团结同学,和同学和睦相处,善于化解同学之间的矛盾。不因小事和同学争吵,更不能发生打架斗殴等严重伤亡事件。同学们在课间不做危险的活动,避免发生各种意外伤害事故。上下楼梯靠右走,做到不拥挤不推搡,有秩序。在教室内,在楼梯上,在过道里,课间不追逐嬉戏,不打闹,不攀高,不拥挤,不在教学楼区内打球、踢球等。同时骑自行车和电动车的同学一定要谨记进出校门需要下车推行,时刻注意安全。建议这些同学进出校园能往教学楼与篮球场之间的道路骑行。为了维护校园安全和正常的教育秩序,也建议我们老师们的汽车进入校园后控制车速,禁鸣喇叭。
除了我们校园内,在校外遵守交通安全规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平时上下学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在马路上,车速比较快,走路、骑自行车和电瓶车的同学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发生意外。乘车的同学要等车停稳了再上下车,另外,上下学在学校门口和其他区域一定要走斑马线过马路,放学后不要在校门口因等人而堵塞交通,有家长接送的同学,要告诉家长尽量不要把车停在校门口而影响同学们进出,停车时离校门要远一些。
为了你我的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安全管理,共建和谐校园。”谢谢!
高三(3)班
对保证学校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保障师生正常生活秩序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持学校稳定、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思想,遵循安全工作十六字方针,即:“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以交通安全、食品卫生与校园伤害为重点,明确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下面我就安全问题讲以下几点:
1.注意行为安全。
①在走廊、上下楼梯时不拥挤推搡。上下楼梯或在过道上(特别是上课铃响时)要注意:别因赶时间而奔跑;人多的地方扶好栏杆,整队上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距离;不要在人多时弯腰捡东西或系鞋带;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内或在走廊上拍、踢;不能在楼道里玩耍、逗留、做游戏。
②同学之间不要为小事争吵,甚至打架斗殴、聚众哄闹,造成伤害;不可搞恶作剧。要讲文明、讲礼貌、同学之间要讲团结。
③课间活动应做一些有意义、健康、安全的活动和游戏。
④保护好学校的体育设施、桌凳、玻璃、门窗、墙壁、宣传牌扁。发现有松动的,及时向老师报告。
⑤打扫卫生或劳动时,注意安全。不要使用这些工具玩耍。
⑥不能将一些顿器、危险的物品带入校园。不准在校园里骑自行车。不能随意触摸电线、开关、电表箱。进入微机室和电教室更要注意用电安全,一切行动听从教师的安排。
2、同学们要注意交通安全。
①12岁以下不要骑车。骑车时要靠右走,车速不能过快,更不能双手离把,不逆行,不要骑英雄车。自行车后座不能载人,骑车拐弯时要伸手示意。②必须横穿马路不可的人也要一看二通过。红灯停、绿灯行。
③从马路上步行回家的人,要靠边走,严禁在马路上打闹、不攀爬栏杆。④乘车时,等车停稳先下后上;坐车时不要把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窗外,也不要向车外乱扔东西。
3、注意饮食卫生安全。
①不购买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期、无生产厂家的食品,不买变质变味的食品。
②不要到校外商店买零食吃。
③最好自己用矿泉水瓶子带冷开水来校,不随便喝生水。
关键词:公德;公德教育;对策
一、公德及公德教育的内涵
公德是相对私德而言的。“公”是指公共领域,“私”是指私人领域。谈到公德与私德问题,不能不提起梁启超。梁启超在《新民·论公德》中指出:“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他将“公德”“私德”作为一组范畴概念引进国内,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私德盛行的批判来唤醒国民的爱国之心,探寻救亡图存的出路,在他看来,公德是促进群体凝聚力的道德价值观,其目的是为了“利群”。
社会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人们社会生活的公共领域不断扩大,人们在社会公共场所的道德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公民道德实施纲要》规定:“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随着社会的进展我们可以发现,公德的内涵已经有了新意,较之以往,公德内涵由关注国家利益转向关注国民众生的生活,由倡导国民公德转向倡导社会公德。基于公德在不同时代的侧重不同,本文将公德理解为人们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活动。
公德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公德的阐释、说服和引导监督,让受教育者自觉形成公德观念,树立维护社会公德的道德信念并最终在生活中践行公德规范,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它是公德“知、情、意、行”的统一。公德教育的内涵要求我们在对学生开展公德教育时明确公德教育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把握公德教育的内容,从“知情意行”四方面进行培育,要选择有效的教育方法,避免单一的说教,注重师生、生生的互动与践行。
二、当前公德教育的现状
1.公德教育的目标取向
公德教育的目标究竟是培养圣贤之人,还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不同的价值取向会提出不同的公德教育目标。建国初期,我国倡导以“五爱”为主要内容的国民公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提倡“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教育;近些年来,我们在中小学所推行的是“不乱扔垃圾、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随地吐痰”等行为规范。公德教育目标的确立经历着由理想主义为价值取向降解至普遍主义为价值取向的过程。这一转变体现了公德教育的目标正越来越贴近于公德的主旨,有助于学生树立公德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公德规范,形成良好的公德品质。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教育重心会有所偏离这一目标而趋向理想化。
2.公德教育的现实环境
中小学生的公德教育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提高中小学公德教育的整体有效性。可是,现实中公德教育的整体环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社会方面
社会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促进了某些成员的不自觉,若惩戒措施严格,对首闯红灯者严惩,定会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后面的人们便不会那么随意闯过去。所以,加强社会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管体系能对加强公德教育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
(2)家庭方面
家庭公德教育氛围的缺失造成中小学生成长中公德意识的不足。有的家长考虑问题只注重自身利益、自己家庭利益,从不涉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必然有道德情感冷漠的倾向。家庭是孩子在成长中接触最频繁的场所,家长对孩子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造一个拥有公德情感的家庭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公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要注重对孩子公德教育的引导,避免造成孩子公德缺失的成长隐患。
(3)学校方面
学校监督激励机制的不完善、重智育轻德育的不科学都不利于中小学生公德教育的实施。现阶段,公德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存在严重狭隘的公德教育观,如重智育,轻德育,与现实生活脱节等问题,从而影响学校构建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当更新公德教育观,重视公德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创造丰富的公德教育形式来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公德教育。
三、加强中小学公德教育的策略
1.秉持平等原则,培养学生普遍主义的思维方式
公德,意味着我们的道德行为要体现平等、公正思想,避免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这就要求公德教育中注重引导学生的平等、普遍思维。
社会公德的首要特性便是其公共性,现代社会公共性的本质是公众的,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有利用公共财产和公共空间的权利,但公共所有权又是不可分割的,所以,个体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待属于公众的东西不能把私人的意志强加于公共意志之上,违背社会的公意。公德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平等与尊重,保障生命健康和安全以及维护人的尊严,就成为最基本最核心的社会任务。在生命和人的尊严面前,没有尊卑贵贱。使学生明白这个道理是公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2.完善公德教育的评价体系,规范学生的公德行为
多样、有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鼓励学生主动施展公德行为。学校可以通过有效奖赏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与公德行为。
(1)社会、家庭、学校相互配合
当社会公德行为对象的广泛性带来舆论监督的弱化时,社会个体便处于最缺乏监督的状态中,从而最容易违背公德。中小学生是未来推动我国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让他们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公德意识,规范其公德行为,可以促进我国公民社会未来的发展。学校的公德教育所提供的是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而只有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才能接触守则、规范所涉及的道德条目,所以通过学校与社会来搭建相互沟通的平台来规范学生的公德行为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公共道德观念形成初期的阶段,严格规则和奖惩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2)打破单一的成绩量化模式,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在学校的德育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视终结性而忽视过程性,基本依赖于量化考试成绩,这样的评价容易以偏概全,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道德水平的标杆,从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成长过程,不利于其完整人格的形成与完善。所以,改革传统的品德考查方式,打破成绩量化模式,跟踪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
公德教育不仅是有关道德的教育,也不仅是道德原则的教育,它在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提升,而且也只有道德思维方式水平的提高,才说明公德教育真正被学生所接受。为此,学校应当打破传统的说教形式进行公德教育的宣传工作,遵循德育特点和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侧重对中小学生公德思维的引导,提高其践行社会公德的主动性。同时,公德教育是中小学生生活教育的一部分,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全面配合才能更好地落实。总之,公德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论公德[M].北京:中华书局,1936.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焦国成.公民道德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廖小平.公德和私德的厘定与公民道德建设的任务[J].社会科学,2002(02).
[5]张震.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东岳论丛,2003(06).
【公德教育国旗下讲话】推荐阅读:
社会公德教育总结07-17
公德教育工作总结11-15
国旗下讲话 安全专题教育10-05
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稿10-16
2024年冬季安全教育国旗下讲话07-16
去极端化教育 国旗下讲话10-25
国旗下讲话:喜迎国庆__安全教育06-01
7第七周国旗下讲话--安全教育06-09
防溺水安全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06-14
健康教育主题国旗下讲话稿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