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的事迹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周总理的事迹(精选10篇)

周总理的事迹 篇1

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8日去世后,我们整理了周恩来和邓颖超两人的工资收入和支出账目。收入只有单一的工资和工资节余部分存入银行所得的利息,周恩来总理别无其他进账。而支出的项目比收入的项目要多一些,大体有这样几项:伙食费、党费、房租费、订阅报纸费、零用费(购买生活用品),特支:补助亲属和工作人员、捐赠费。

从有记载的1958年算起,截至1976年,两人共收入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占两人总收入的1/4。

这说明两位老人对有困难的同志都给予补助,他们把同志们的困难看成自己的困难,对亲属、对同志体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比如说,给周总理开车多年的司机钟步云,因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失事遇难,多年来总理、邓大姐都关心着他的家人。得知他的女儿结婚,邓大姐给她送去300元作为结婚的费用。在60年代这300元可不是小数了。邓大姐经常这样讲,拿自己的钱补助同志,也就节约了国家的钱,这些同志就不会再向国家申请补助了。

周总理的月薪404.80元和邓大姐的月薪342.70元,合起来是747.50元,在当时领导人的收入中,算是不少的。五位常委的工资都是一个级别,而夫人们的收入就不等了。总理和大姐没有亲生子女,经常把剩余的钱拿出一部分来补助他人。他俩除每月应缴纳的党费外再多余的钱,积蓄够5000元就交党费,在我到西花厅工作的期间,他俩曾三次交党费共计14000元。总理去世后,两人合计积蓄5709.80元。这以后,邓大姐个人还交过3000元党费。80年代,随着工资的调整,邓大姐收入增加,1992年7月最高达到过706.50元,她仍然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仍然帮助有困难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对执勤部队进行生活补助,捐赠希望工程、亚运会等。

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原藉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赴日本求学,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发生重要转折。1919年回国,9月入南开大学,在五四运动中成为天津学生界的领导人,并与运动中的其他活动分子共同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0年去欧洲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1922年和赵世炎等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翌年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书记,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国民党驻欧支部特派员和代理执行部长等职,主持国民党驻欧支部的工作。1924年秋回国,在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第一军副党代表等职,并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员会委员长、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两次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创建了行之有效的军队政治工作制度。1927年3月在北伐的国民革命军临近上海的情况下,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赶走了驻守上海的北洋军阀部队。同年5月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7月12日中共中央改组,他任中共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共

合作全面破裂后,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一起于8月1日在江西南昌领导武装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1928年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后任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为保证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为联系和指导各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为发展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内,他实际上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1931年12月,离开上海到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实际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并继续被选为中央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成发动武力拘禁蒋介石的“西安事变”后,任中共全权代表与秦邦宪、叶剑英等去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和张、杨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共产党长期在重庆及国民党控制的其他地区做统一战线工作,努力团结各方面主张抗日救国的力量,并先后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的工作。他坚持国共合作,积极团结民主党派、进步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国际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对日投降的危险。在1945年的我国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和毛泽东、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率中共代表团同国民党谈判,并领导了国民党统治区内党的工作、军事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1946年后,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一直任政府总理,1949~1958年曾兼任外交部长;当选为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一届副主席,第二、三、四届主席。担负着处理党和国家日常工作的繁重任务。1949~1952年他成功地组织领导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到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他领导了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他提出建设现代现代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化目标,组织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1961~1965年为纠正“大跃进”带来的失误,扭转经济困难局面,他和刘少奇、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强调建成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主张经济建设必须实事求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综合平衡。他特别关注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并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给予特殊的关注,指导这些工作取得了重要成绩。

他参与制定和亲自执行重大的外交决策。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协助毛泽东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并担负了后勤保障的组织工作,领导了中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1954年率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协议,使

越南(除南方外)、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他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得到积极贯彻。他先后访问过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接待过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领导人和友好人士,为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总理的事迹 篇2

钱壮飞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利用做医生的有利条件,经常把党的文件和情报装在医用皮包或药箱里,以出诊为名送到党的机关和同志们的秘密住处。除医术外,钱壮飞在无线电技术方面也非常在行。1928年,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徐恩曾办的无线电训练班,并逐渐得到了徐恩曾的信任。1928年秋,徐恩曾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后,就将钱壮飞留在了身边。

所谓无线电训练班和无线电管理局,实际上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发现这一秘密后,钱壮飞感到关系重大。他马上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李克农,向党中央请示。周恩来得知后认为机会难得,提出要将国民党的特务组织拿过来为我们服务,并决定让李克农、胡底与钱壮飞组成特别党小组,形成打入国民党情报系统的“铁三角”。

徐恩曾虽然欣赏钱壮飞的才华,但对他还是有所提防,只让钱壮飞处理文件和电报收发,密码本却随身携带,机要电报也一直由自己亲译。钱壮飞与李克农抓住徐恩曾好色的“小辫子”,趁一次他进歌舞厅换衣服时,把密码本拿出来迅速拍照后物归原主。此后,钱壮飞从报务员那里得到的电报,都会拷贝一份送给军委负责人周恩来及苏区的毛泽东、朱德。

1931年4月25日晚,正独自值班的钱壮飞一连收到六封武汉发给徐恩曾的特急密电。他当机立断拆译密电,原来长期负责中共中央机关保卫工作的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将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

考虑到自己不便马上离开,钱壮飞让女婿乘夜车赶去上海报警。26日一早,李克农得到消息后,立刻通过陈赓找到周恩来。此后的两天两夜,中央几十个秘密机关和几百名工作人员开始紧急搬迁。

26日,钱壮飞像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地把这些密电当面交给徐恩曾后,从容不迫地离开敌营。钱壮飞出走后,徐恩曾害怕被追究,经疏通上司陈立夫和有关同僚,向蒋介石隐瞒了自己的秘书是共产党以及密码已经泄露之事。因此,国民党当局长期未更改密码,直至红军长征时,对敌侦察仍主要依靠无线电侦听。这也就是为什么红军长征万里一次也未中埋伏,并总能选择敌人合围的薄弱部位跳出的秘密所在。

钱壮飞离开南京时,考虑到带着女儿和年幼的儿子不便行动,只好忍痛将他们留下。出于爱子之情,他在办公桌内给徐恩曾留了一封信,说明二人政见不同,却不要殃及孩子,否则便要将掌握的徐恩曾贪污特务经费、暗算同僚和生活上的一些隐私都捅出来。事后,钱壮飞的女儿、女婿和幼儿都被抓捕,不过徐恩曾毕竟担心短处被揭发,关押一段时间又将他们释放。但钱壮飞却从此再也没能见到自己的儿女。

周总理事迹 篇3

1、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时间:在1972年2月22日上午,地点:北京钓鱼台国宾馆。

2、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于1955年在北京会见过周总理后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与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你们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总理呢?”

5、苏联前总理柯西金对毛主席说:“像周恩来可不是平凡的人。”

8、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对西方记者说:“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才认识Communistparty的,相信周恩来而增添了光辉,中国人民因为有周恩来总理是十亿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位完人。”

12、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中国如果没有Mao.ZD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纪念馆后题词:“全party楷模”。

14、Mao.ZD于1974年在长沙对王洪文说:“对周恩来的要求时,Mao.ZD说:“好吧,让我也去陪斗吧!”

16、文革中极左分子提出要批判周恩来先生的人格真是伟大!”

18、著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原北大校长马寅初说:“周恩来是中国Communistparty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中国Communistparty的一面旗帜、是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中国Communistparty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的化身,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典范、是人民的好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1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 总理笑着说:“唤,我没影响你的工作吧?”

“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忙说。周总理这种尊重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设在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门前的联合国旗降了半旗。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元首先后去世,联合国还没有为谁下过半旗。

一些国家感到不平了,他们的外交官聚集在联合国大门前的广场上,言辞激愤地向联合国总部发出质问:我们的国家元首去世,联合国的大旗升得那么高,中国的总理去世,为什么要为他下半旗呢?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站出来,在联合国大厦门前的台阶上发表了一次极短的演讲,总共不过一分钟。

他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她使用的人民币多得我们数不过来。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分钱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周总理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果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降半旗。”

说完,他转身就走,广场上外交官各个哑口无言,随后响起雷鸣般的掌声。瓦尔德海姆机敏而锋利的谈吐,不仅表现了他机智无比的外交才能,同时也反映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的高尚品格是举世无双。

和在场的所有人。

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篇4

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 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这位记者的提问是非常阴毒的,他设计了一个圈套给周总理钻。中国解放以后封闭了内地所有的妓院,原来的经过改造都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这个问题,你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这个提问的阴毒就在这里。当然周总理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伎俩,这样回答既识破了分裂中国领土的险恶用心,也反衬出大陆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台湾的对比。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一个美国记者先是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尽管中美当时处于敌对状态,但周总理一贯的思想,还是把当权者和普通美国民众分开。在谈判桌上横眉冷对,那是一点情面也不讲的。但会场外,他可是统战高手,尽量做工作,力图潜移默化。他对普通美国民众一直是友好的,包括新闻记者在内。

所以,在那个美国记者主动要和周总理握手时,周总理没有拒绝。但这个记者看来纯粹要使周总理难堪,否则不会自己主动握手,然后又懊悔不迭地拿手帕擦手。周总理在他擦手之前,也不会意识到他会这样做。当时大堂里人很多,就看你周恩来下不下得了台。所以周总理也拿出手帕擦手。请注意两人做法不同的是:记者擦完手后仍把手帕塞回裤兜,而周总理是擦完手后把手帕扔进了痰盂。周总理的意思是:你的手帕还能用,我的手帕因为擦了以后沾染了你的细胞,你这无耻小人的病菌,再也不可能洗干净使用了,所以我就把它扔到痰盂里去。

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批评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义政策。狡猾的赫鲁晓夫却不正面回答,而是就当时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刺激,他说: “你批评的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只是停了一会儿,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总理,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周总理平静地回答: “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总理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周总理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林彪叛逃苏联并摔死在蒙古的温都尔汗。这个消息传出后,国际上一些敌对分子幸灾乐祸。中苏关系当时严重恶化,苏联大使和总理见面时存心想看好戏,让周总理难堪。他见兜圈子达不到目的,就摊出所谓的“王牌”,料想周总理一定无话可说,结果周总理反戈一击,苏联大使陷入十分狼狈的境地。

外国记者不怀好意问周恩来总理:“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周总理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这位记者的用意是把中国人比作牛马,和牲口走一样的路。如果你真的从“马路”这种叫法的来源去回答他,即使正确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周总理把“马路”的“马”解释成马克思主义,恐怕是这位记者始料不及的。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周总理的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什么叫自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就是一个典型事例。这位记者的本意是想挖苦周总理:你们中国人怎么连好一点的钢笔都不能生产,还要从我们美国进口。结果周总理说这是朝鲜战场的战利品,反而使这位记者丢尽颜面。也是,想和周总理较劲,门都没有。

周总理设宴招待外宾。上来一道汤菜,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外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周总理对此也感到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在外交场合出现法西斯的标志很容易引起外交纠纷,尤其是曾经遭受法西斯铁蹄蹂躏的国家,他们看见这种标志是很反感的。周总理的解释及时解除了他们的误会,但令人叫绝的是周总理借题发挥,号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那个菜吃掉。意外的这么一个被动场面,经周总理反意正解,反倒起了活跃宴会气氛的作用。

文革期间,江苏省射阳县的一群红卫兵到北京上访,周总理接待了他们。红卫兵要求把射阳县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阳”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红太阳。周总理听他们讲明来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理解总理为什么发笑,几只眼睛盯着总理脸上望。总理说:射阳两个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们这些小将看问题,为什么不从积极方面去看,而从消极方面去看呢?我说“射阳”两字很好,因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红太阳,而是红太阳光芒四射。周总理深怕他们听不清楚,又重复地说了一句对射阳的解释,射阳就是红太阳光芒四射,你们说对不对?说罢,又哈哈地大笑起来。红卫兵代表也都笑了,因为他们对总理的讲话感到心服口服,表示还是叫射阳县好。

周总理的小故事 篇5

1、“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2、一句话的电影说明书

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通知工作人员,给与会者放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彩色越剧片。工作人员为了使外国人能看懂中国的戏剧片,写了15页的说明书呈周总理审阅。周恩来批评工作人员:“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工作人员不服气地说:“给洋人看这种电影,那才是对牛弹琴呢!”“那就看你怎么个弹法了”,周恩来说,“你要用十几页的说明书去弹,那是乱弹,我给你换个弹法吧,你只要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行了。”电影放映后,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3、中国的人口

一国外记者问“中国有多少人口?”然后总理告诉他“两个,一个是女人,一个是男人”.1972年2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 “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

4、马路、低头走路和厕所的幽默

一次,周恩来接见的美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做马路?”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马路。”这个美国记者仍不死心,继续出难题:“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周总理笑着说:“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记者又问:“中国现在有四亿人,需要修多少厕所?”这纯属无稽之谈,可是,在这样的外交场合,又不便回绝,周总理轻轻一笑回答到:“两个!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

5、周总理谈笑吃“纳粹”

50年代初,有一次周总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设宴招待外宾。客人们对中国菜的花样之繁多,风味之独特,味道之鲜美都赞不绝口。这时,上来一道汤菜,汤里的冬笋、蘑菇、红菜、荸荠等都雕刻成各种图案,色、香、味俱佳。然而,冬笋片是按照民族图案刻的,在汤里一翻身恰巧变成了法西斯的标志。贵客见此,不禁大惊失色,忙向周总理请教。对于这个问题,周总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随即泰然自若地解释道:“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传统中的一种图案,念„万‟,象征„福寿绵长‟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有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话音未落,宾主哈哈大笑,气氛更加热烈,这道汤也被客人们喝得精光。

6、银行的存款

勤俭节约的周总理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懂得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还应该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2、懂得勤俭节约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明白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古今中外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引经据典,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

10月31日 是“世界勤俭日”,“勤俭”已经为世界性的节日。“勤俭节约”历来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家宝,我们有许多的名人勤俭节约的故事,今天我们讲一个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

二、讲故事了解勤俭节约。

(出示周恩来总理勤俭的故事。)学生读故事。

你知道哪些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呢?(学生讲述自己了解到的名人故事。)

在我们身边有勤俭节约的事例吗?(展示搜集到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感觉眼熟吧,今天我也把这些东西带到了我们的课堂上,来一起看看吧。

三、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怎么做到勤俭节约。

师:通过我们上面看这些事例,我们一起来说说在今后该怎么做好吗? 学生回答。

(不扔作业本,节约水、电、粮食,循环课本„„)

四、总结

令人尊敬的周总理作文 篇7

是谁?身为总理却多年来只穿着一件补了又补的朴素衣服。

是谁?绝不收不义之财,关心他人,为党做了很大贡献,并告诫人们要省吃俭用。

是你,是你,就是你,为着人们着想,一心想着党的伟大总理周恩来,尽管您已去世多年,但您在我的心目中永远是高尚的。

现在已是21世纪,这是个科技发达的新中国,有电视、电风扇、空调、电脑……和以前的旧社会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我想您在天堂,肯定还是关心着我们这个过过,关心着在这的每一个人。

周总理的小故事足心 篇8

到了1975年秋天,周恩来的病情有了新的发展,即由原先的“移行上皮细胞癌”转为“鳞状细胞癌”之后,恶性程度更高了,并很快扩散到盆腔内临近器官、腹腔内脏,继而转移到全身重要器官。他基本上处于卧床不起状态。大小便已开始在床上解决,进食主要靠鼻饲,偶尔在病床上喝一点汤汁及茶水。

从11月下旬起,他身体已十分虚弱,连躺在床上大小便也没有力气,要依靠别人将他身体托起把便盆塞进身体下面去才行。之后,消化道发生部分梗阻,由鼻饲管透过“蠕动泵”输入胃肠道的营养物质不能往下运转,引起腹部胀满不适,只得改为每一天静脉输入抗菌素治疗药物,同时输入必要的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热量需要。但是,大剂量的各种广谱抗菌素的反复使用,造成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腹泻,大便量与次数明显增加。进而发生全身性霉菌病,导致持续高热不退,心脏和肾脏功能衰竭,使本已十分复杂的治疗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了。

由于全身免疫系统功能已面临崩溃,抵抗力极度下降,癌细胞在体内更肆虐。它们每时每刻在吞噬着周恩来的五脏六腑、骨骼与肌肉,由此引起全身各处难以忍受的疼痛;镇静药物和止痛药品几乎已失去了作用;满脸胡茬,更显出虚弱憔悴的病容。那双令敌人望而丧胆、使同志倍感亲切的眼睛已不再炯炯有神。他的体力十分差,呼吸与脉搏也很弱;说话声音轻微,生命处在垂危之中。

从12月中旬起,终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医生张佐良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四五个小时,之后管两三个小时……他疼得实在不行时,就把我叫进去,说,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听到那里,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我说,总理,你此刻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摇摇头。”

周恩来自1974年6月1日住院到1976年1月8日逝世,共做大小手术13次,平均40天左右要动一次手术。只要身体尚能支持,他仍继续坚持工作。这一时期,他除了批阅、处理一些文件外,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会见外宾63批,在会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医院开会20次,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

从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由于癌症的折磨,身体极度消瘦,体重只剩下了30.5公斤。他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生命“还有半年”的时间,但他依然继续顽强地工作着,同病魔、同邪恶势力进行着最后的搏斗。........

病重期间,每当剧痛袭来时,周恩来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不露痛苦的表情,并安慰和鼓励他们:你们给我治疗是个好机会,能够很好地在我身上总结经验。此刻还有那么多人受癌症的折磨,我就不相信对癌症没有办法,总有一天会突破的!他曾专门交代医务人员:此刻对癌症的治疗还没有好办法,我一旦死去,你们要彻底解剖检查一下,好好研究研究,能为国家的医学发展做出一点贡献,我是很高兴的。他问大夫:“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

从12月中旬起,终日卧床的周恩来已无法进食,所需要的食物由医护人员用管子直接灌入胃里。这时周恩来的身上插满了各种管子,进食、输血、输液、排液……以至连翻身都受到限制。为了减少周恩来的痛苦,医生不得已使用了安眠药和止痛针。但是,不时袭来的剧痛,仍使周恩来常常浑身颤抖,大汗淋漓。就是在这种状态下,他仍表现出高度的自制力。医生张佐良回忆:“总理用的止痛药,开头打一针可管上四五个小时,之后管两三个小时……他疼得实在不行时,就把我叫进去,说,我很疼,能不能哼一哼,叫唤叫唤。听到那里,我的眼泪都掉出来了。我说,总理,你此刻愿意怎样就怎样吧!”护士许奉生说:“这时总理是很痛苦的,可他从来不哼也不叫。有一次他正睡觉,一下让病痛惊醒了,就问,我喊了没有我们说,你叫叫没关系的,如果你疼,你就哼哼,就叫,没关系。他摇摇头。”

12月20日,生命已经处于垂危状态的周总理,向应约前来的罗长青询问台湾的近况。谈话不到15分钟,周总理就昏迷了过去。1月7日11时,周总理从昏迷中苏醒,用微弱的声音对身边的医生说:“我那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这是周总理生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周总理の评论 篇9

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我们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1921年春,加入巴黎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

1922年 参与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3年 2月,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书记。

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同志先后担任政务院总理、国务院总理长达26年,为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面组织和实施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统战、科技、文化、教育、新闻、卫生、体育等各领域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在“文化大革命”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下,周恩来同志忍辱负重,苦撑危局,作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全力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的运转,全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尽一切可能减少损失。

总结

周总理高尚作文 篇10

周总理高尚作文

1.我们的周总理

他是中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他,就是我们和蔼可亲的周总理,周恩来。他平易近人,对老百姓的怜悯之情更是从年少时就在心里扎了根。

小时候,当他与照顾他的江妈妈在街上散步时,看到一位有钱人在做黄包车,幼小的周恩来很奇怪有钱人为什么不自己走路。江妈妈告诉他,因为那正在拉车的瘦子需要钱,可是他受生活所迫,才甘心为有钱人拉黄包车,自己既辛苦又劳累。可年幼的周恩来得知原因后,却宁愿自己走路,也不愿意为穷人增添痛苦。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善良的种子从小就已在周恩来的心中牢牢地扎下了根。

周恩来在童年时期,就已经有了同情穷苦百姓的思想。或许这只是童言无忌,可即使是童言,又有多少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如此高尚品德的想法呢?一个是金银财宝,整天十分舒服,一个是整天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人可能都想着前者的荣华富贵,可天真的周恩来去想的是关心后者。也许正是因为他从小就有的同情之心,使他成年后成为了一位平易近人的总理,在长征途中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副主席。

多么善良的一位总理啊!我相信,周总理的平易近人一定与他儿时有关。若不是儿时那一幅幅关于贫穷人民的画面,触动了他善良的心,他又怎会时时刻刻为穷苦的百姓着想呢?即使在建国以后,他也同以前一样,勤俭,节约,关心着平民百姓。或许正是因为他儿时目睹了许许多多百姓的穷苦,所以他才在以后的日子里尽量勤俭,与普通大众过着差不多的节俭的生活。虽然自己是一位干部,可他从不像其他国家的有些干部,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自己以身作则,向世人展示了新中国国家领袖的风采。

屈指算来,周总理已与我们分别30多年了。这位总是为百姓着想好总理在临终前也时时刻刻想到他人。这是一位多么好的总理啊!在祖国60周岁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纪念这位为新中国诞生做付出巨大贡献的总理,为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总理吧!

2.周总理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埃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

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埃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在她们面前的小凳子上,摆着个针线包。这个绣着红五星的针线包特别引人注目。它是多年来周总理和邓妈妈随身带着的。是从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来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邓妈妈七十多岁了。她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这一回,邓妈妈又穿上了线,右手捏着针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练地打结。她是多么认真埃

一位年轻的护士,双手捧着这件睡衣,望着补丁上又匀又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

上一篇:种植专业合作社发言稿下一篇:天车的安全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