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2024-07-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精选7篇)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1

保德县实验小学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本次期末测试是由忻州市教育局统一命题,各县教研室统一组织实施的质量检测考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测评的导向作用,总结教学的成败得失,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现在就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简要评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操作、应用四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对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这对我们平时的教学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二、考试结果情况:

五(5)班共有30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实际参考298人。平均分69.68.优秀率百分之二十点八,及格率百分之八十二,满分0人。

三、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基础知识

第一大项:填空。

此题共有11个小题,考察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的形成情况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

第二大项:判断

此题是考察学生的判别能力,此题有部分学生做错了,大部分的原因是粗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题目没看仔细。

二、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理解不够清楚。第三大题:选择题。

此题包括5个小题,这5个小题出得较好,考察了学生的思维灵活的能力,平时学生会计算,但题意稍微变化,就容易出错。此题也为教师们敲了警钟,教学不能太死板,要灵活多样,在发展学生的思维上下功夫。

第二大题:计算技能

此题出错学生较多,大部分同学对基本计算都掌握了,只是在做的过程中,有马虎、不认真现象。特别是第2小题,按要求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时,学生未看清要求,只顾计算。还有第4小题,要求是“计算下面各题”,只要正确计算便可得分,不一定都要用简便计算,可有些学生硬要用简便计算,以至于简单计算也丢了分。

第三大题:操作天地

此题第两个小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两个小题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丢分,其中第1小题,学生对在封闭图形上植树理解不够,不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出来。第2小题,更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学生必须对所画图形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掌握其面积计算方法后才能完成作图,有一定的难度。

第四大题:解决问题 此题共6个小题。此题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生活应用能力。整体上看1、2、4、5小题难度一般,出错的学生比较少,3、6小题难度中等,但学生得分还是不够理想。错误原因基本上是计算错误,或是单位没写,或是回答不完整。第3题,部分学生未看清对题中所述“谁是谁的几倍”未理解清楚,而丢分。第6小题,学生还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完全可以借助画图来帮助理解题意,提高做的正确率,但许多学生不能做到这点。

学生卷面分析:

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表现在学生判断题、应用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改进措施:

1、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发挥教师群体力量进行备课,进而弥补自身个体钻研教材能力的不足,共同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

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五年级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今后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2

一、生活知识匮乏, 关键信息抓不准

“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回到生活中去”是新课程改革以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 明确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因此,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认真贯彻这一理念。但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发现, 由于学生生活知识的匮乏, 往往不能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 不能抓准关键信息, 许多简单的数学实际问题, 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困难重重。

例1:电子秤显示0.725kg, 单价是25元/kg, 张师傅实付多少元?

正确解法:0.725×25=18.125≈18.13 (元)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46位学生将结果写成了18.125, 占总人数的64.7%, 只有11位学生正确写成18.13, 占总人数的15.5%, 另有14位学生完全算错。考查的知识点是结合生活实际“元、角、分”保留两位小数, 题目中“实付”两字也提醒学生需要结合实际。产生错误的原因:一是平时教学中虽然强调过保留小数位数的方法, 即“四舍五入”的方法, 但是日常的练习题中多已明确告知学生需要保留的位数, 不需学生自己判断, 而此题保留位数是隐含的信息, 需要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二是生活知识缺乏, 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偏弱, 没有抓住题目中的“实付”这一关键信息解决问题。

二、思考不深入, 数学思维周密性不够

数学思维是人脑对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过程。数学思维实质上是数学活动中的思维, 它具有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批判性。由于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并且主观意识较强, 所以, 在数学思维上会出现思考不够深入, 思维不够周密的问题。

例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0厘米, 它的两条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2厘米,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错例分析:两个班共有38人发生错误, 占总人数的53.5%。发生错误的学生大多认为面积有两种可能性, 即为80平方厘米或者120平方厘米, 原因在于认为题目中的高没有说明具体对应的底, 那么两条边都可能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底。但是, 若以12厘米这条边为底, 高为10厘米, 斜边为8厘米, 这样就不可能组成直角三角形, 也就是说, 上图中左边的所谓平行四边形是不存在的。因此,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只能选择8厘米这条边, 面积为8×10=80平方厘米。这一错误的产生说明学生思维的周密性仍然不足, 虽然考虑到了可能存在的两种情况, 但没有进一步去推敲这两种可能性是否一定存在。

三、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不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也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数学的转化与代换能力尤为重要,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 不但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 还要学会分析题干之间的联系, 学会综合考虑问题, 找到“中间量”, 通过等量代换或转化的形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显然, 从习题的错例中不难看出学生数学转化与代换的能力仍显不足。

上图中ABCD是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 三角形DOC的面积比三角形AOE的面积小8平方厘米,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正确解法:三角形ACD的面积为10×10÷2=50 (平方厘米) , 根据等底等高的性质, 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 三角形DOC是公共部分, 所以三角形DOE和AOC面积相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50+8=58 (平方厘米) 。

错例分析:该题两个班错误的共有16人, 占总人数的22.5%。大多错误在于学生没有找到三角形ACD和三角形CDE面积相等这一隐含信息, 所以不会做。此题考查学生等积变形和面积转化的思想, 其实在平时练习中也有过类似的题目, 因此, 学生对于图形面积之间多几与少几的转化方法并不陌生, 只是这题需要先利用等积变换知道三角形ACD的面积等于三角形CDE的面积, 再通过转化和代换来求出阴影面积, 比平时的练习多了一步等积变形, 特别考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中的转化与代换能力。

四、审题不清, 易上干扰信息的当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 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之一, 不认真审题就无法进行分析推理。所谓“审题”, 就是弄清题目内容, 弄清已经知道什么, 要求 (求证) 什么。所以审题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学习的水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稳定, 并且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时期, 特别容易犯审题不清的错误, 也容易受题目中无关信息的干扰。

例4:一瓶可乐售价2.50元, M老师买了K瓶, 付了50元, 可以找回 () 元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 下面的数中, K可能是 () 。

选项: (1) 任何数 (2) 15 (3) 25

正确解法:找回 (50-2.5K) 元, K的范围是0<K≤20, 并且取整数, 所以只能选择 (2) 。

错例分析:这题两个班中错误的有17人, 占总人数的24.0%。集中错误发生在学生将M老师当成M个老师去计算了, 即 (50-2.5KM) 元, 属于审题不够清晰, 不能分辨信息的有效性。这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该知识点上新课时已经接触过类似题型, 变化的只是M老师这一干扰项;而K的可能性范围在课堂上的类似题型中也有过辨析, 而本题中考查学生不仅要知道范围, 还得知道这个数只能是整数, 其实是考虑了“生活中的数学元素”。因此, 看学生错误的高发点, 作为教师也需反思,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 尤其是在例题教学中,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开阔审题思路, 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审题步骤和方法,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水平和解题技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自测题 篇3

d€"Dn y€"恥 c€?xi€醤g chu€"Dng li€醤 g€鄌 ji€?

( ) ( ) ( ) ( )

t€閚g xi€"^ j€靚g y€#3ng h€髇g w€"^i s€?j€靚g

( ) ( ) ( ) (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众志成( ) 斩钉( )铁 不容争( )

励精图( ) ( )断丝连 安然无( )

三、选词填空。(5分)

望望 眺望

1.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2.他们回头( )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宣布 宣读 宣告

3.毛泽东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4.这庄严的( ),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5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四、下列语句中不含反义词的一项是( )。(2分)

A.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B.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

C.静物是凝固的美,动景是流动的美;直线是流畅的美,曲线是婉转的美;喧闹的城市是繁华的美,宁静的村庄是淡雅的美。

D.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五、按“开国大典”举行的顺序给下面的句子排序。(5分)

(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 )乐队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升起第一面国旗,礼炮响起。

(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

( )毛主席在群众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阅兵式开始。

六、仿写句子。(4分)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 ,也是 。

七、依据提示填空。(8分)

1.《泊船瓜洲》一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 , 。其中的“ ”字是经过反复修改才最后确定的。

2.张籍的《秋思》中最能体现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和颜真卿说的“ , ”都是劝告年轻人的名言。

八、读下面的这段话,回答问题。(12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这段话选自 ,作者是 。

2.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横线。

3.对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B.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C.这句话赞美了梅花不畏风雪飘香开放的特点,也赞颂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4.外祖父的这段话赞美了 和 ,他也希望“我”做 的人。

九、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20分)

蚂蚱的价值

在农贸市场尽头,长年守着一位卖菜的女人。人们经常见到她的女儿,八九岁的样子,扎一对冲天小辫,粉嘟嘟的小脸,很乖巧,很可爱。小女孩常常把作业本摊开在水泥台面上写作业,偶尔也会帮妈妈招呼一下顾客,稚嫩并且认真的声音,常常引得买菜的人开心一笑。

今天她没有写作业。她低着头, 地玩着手里的一个贝壳。我跟她聊天,她告诉我作业在学校里已经写完了,刚才她还去海边玩了一会儿呢。“你看,你看!”她把手举到我的面前,“我捡到的,多么美丽的贝壳!”

贝壳不但非常漂亮,而且极其稀少。本市一些小作坊常把这种贝壳稍作加工,钻个孔洞或者涂上油漆,就可以卖到二十多块钱。女人夸小女孩很能干,小女孩高兴地咧开嘴笑。

我在女人那里买了些菜,临走以前跟小女孩开起玩笑。我说:“把贝壳卖给我吧。”小女孩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好啊,好啊。”她又松开一直紧握的左手,我看见她的手心里有一只绿色的蚂蚱。“这只蚂蚱也卖给你。”小女孩说,“这是我在海滨公园的草坪边上抓到的,费了好大劲呢!”

我说:“行,贝壳和蚂蚱我都买了,你开个价。”

小女孩想了很久,然后认真地对我说:“贝壳一块,蚂蚱五块。”

我笑了: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于是我问她:“为什么这样好看的贝壳只要一块钱,而一只随处可见的蚂蚱却要卖到五块钱呢?”

小女孩歪着脑袋,天真地望着我。“因为贝壳是我捡来的啊,没费一点儿力气。我赤了脚在沙滩上走,一下子就捡到了。”她骄傲地昂起头, 地说,“可是蚂蚱不一样啊!它很调皮,总在蹦。我费了很大劲儿才抓到它……”

原来这样!对小女孩来说,一种东西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它的稀缺程度,而是取决于得到它的艰难程度——得到越是艰难,那么理所当然,它就越有价值,就越值钱。

我花掉六块钱买下了小女孩的贝壳和蚂蚱。临走前我对小女孩的母亲说,这个小女孩长大以后,可能成为哲学家或者经济学家。

转过街角,我回头再看,小女孩还站在那里咧着嘴笑呢。

1.短文中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生机勃勃 得意洋洋

B.兴致勃勃 喜气洋洋

C.兴致勃勃 得意洋洋

2.第二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小女孩 和 的描写,表现了小女孩 的心情。

3.下列对第三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我”急于收购贝壳的迫切心情。

B.表明贝壳外形漂亮,数量稀少,很珍贵。

C.为后文“我”不理解小女孩把贝壳低价卖给我作铺垫。

4.第七自然段写到“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她分不清手里的两样东西,哪个更值钱”,从中可以看出,“我”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小女孩认为 更值钱,是因为 。

5.下列是对第十自然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同情。

B.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赞美。

C.表达了“我”对小女孩的讽刺。

十、习作。(30分)

以“后悔”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以写因做错了事后撒谎而后悔;可以写因和要好的同学吵了嘴,影响了友谊而后悔;可以写因粗心大意,错怪、冤枉了别人而后悔……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分析 篇4

一、试题情况分析

本次五年级考试题对教材知识点覆盖面广,形式灵活多样,难易适中,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较好适应试题,能够非常准确的反映出每个学生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试题的正确率也能非常清晰地反映出教学中的成绩和疏漏之处。

二、从试卷反映的教学情况分析

从卷面情况看,分析错例错因,教学中存在问题依然很多,是需要教师引起足够重视,加以改进的,现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很差

本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多年来一直很差,长期以来的负积累也非常多,一些学困生总是学新知识的时候,旧知识还是模糊的,原因就是教学一直不够细致导致学生的数学基本功不过硬。从本次的试卷上尤其可以清楚的看出来,例如,学生的计算准确率非常低;基本的单、复名数的改写方法掌握的不扎实

(二)小数的简便运算学生不熟练

23题的两个简便运算学生完成的都不好。0.75×4×0.25×4,学生与乘法分配率混淆;37.2×101-37.2学困生没有学会。在教学中没有进行过这类易混淆题目的对比,所以学生出错较多,同时对乘法分配率这个难点在小数乘法中的运用练习量也不够,在今后的复习中应注意加强这一块的训练。

(三)解决问题教学不细致

综合应用25题、26题都是比较基本的题目,但学生的得分率都不高。分析错例,25题学生存在2个问题,一是计算出错或是没有用去尾法保留近似数,二是一些学困生列式错误,列成了0.32÷5,由此反映出这些简单的应用题教学不细致,尤其是学困生辅导不到位。26题学生主要的问题是第四季度有几个月学生不清楚,这道题是书上练习中的题目,教学时不够细致,没有让学生记住季度与月的关系。

(四)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很差

计算正确率不高一直是影响本年级学生成绩的一大原因,从本次考试学生的计算情况来看,学生小数乘除法的计算依然正确率不高,列竖式计算中最后一个学生出错较多,同时在解决问题中也因计算错误严重影响了解题正确率。

(五)教学中拓展性习题接触较少

试卷上思维难度的题,得分率非常低,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新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培养思维能力的时候很少,因此学生解题思路不宽阔,解题正确率不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教学:

1、在期末复习时,加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强化练习,做到查漏补缺,强化提升。

2、加强基础知识点的训练,重点指导学困生,逐步达到人人掌握握。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5

一、试题整体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从总体来看,抓住了本年级本册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整个试卷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也适当考查了学生学习过程。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九道大题。考察了学生的数字组合、计算、看图列式、图形、钟表。形式多样,但是都很基础。一是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二是对学生<、>、=号的掌握。三是对学生列式、计算、画图的综合考察。四是对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进行考察。总体来说,试卷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学生答题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本班共21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成绩达到83分,及格率100%,五名学生成绩不太理想。从学生做题情况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基本功扎实,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

第一题是填空。共9道小题。其中1、2、6、9小题丢分较多,失分原因是读题和审题能力不强,这些现象也提醒了我低年级的学生,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课堂常规训练,而且还应该注重培养听读能力。例如课堂上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充分考虑每一层次的学生需求和学习能力,渗透数学语言并加强学生听、说的训练。

第二题是计算,此题完成的较好。但是还有九名学生丢分。有的学生把加看成减,本来会做,但由于粗心而丢分。

第五题,第六题。看图列式。此题课上训练的较多,丢分是因为学生没认真看图,导致列错算式而失分。

第七题画图,学生没有按题目要求去做,少数学生把画圆形画成了三角,导致失分。

第九题是解决问题。此题是学生失分是最多的第4小题,要求学生提问题,并列式。部分学生写提的问题和列的算式不一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此类型的习题加强练习,让学生弄明白数量关系,弄清问题和算式的联系,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直观教学,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加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实践活动,强化应用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听课认真、审题细心、答题仔细、勤学好问等。注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6

利通二小

杨小玲

一年级(9)班 参加考试人数:45人

总分:4458分平均成绩:99.07分

合格人数:45人 合格率:100 % 优秀人数:45人 优秀率:100 % 总评:99.813 一年级(10)班 参加考试人数:44人

总分:4341分平均成绩:98.66分

合格人数:44人 合格率:100%

优秀人数:43人 优秀率:97.73% 总评:98.55 一,卷面分析

本张试卷共有六大题,各种题型都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训练,整个试卷体现“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学生错误分析

结合试卷分析,我班学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1、理解不到位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理解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不认真听老师读题。例如:第五题和第六题,理解有误产生错误。

2、不良习惯造成错误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计算错误率较高。例如:学生整体在计算题上达不到满分。有的学生把加法看成减法,减法做成加法,甚至有的学生从错误来看还没有真正掌握算法。在比较大小题中,有2个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没有掌握,有1个学生粗心导致失分。

三、对今后教学改进意见

1、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从卷面上看,学生的审题不够认真,抄错数字,看错题目要求,计算粗心马虎等,是导致失分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是长期不良习惯养成的后果,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其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生的一个基本的素质,它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2、今后重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3、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从本次试卷成绩看,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辅导工作,对这部分学生要有所偏爱,及时给予补缺补漏。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采取“兵教兵”学生互助方式,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注重开放题教学,引导学生在创新中学习。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质量分析 篇7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册教材包含“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内容。

“数与代数”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 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第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第四单元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 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和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 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 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 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 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统计与概率”部分, 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通过操作与实验, 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 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然后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 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二、对教材的理解

1. 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 本册教材的编写体例。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都由“主题图—例题—做一做—课后练习”四部分组成, 其中“主题图”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例题”以人物对话展开, 增强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做一做”的内容便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有利于检验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情况。“课后练习”的弹性设计, 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 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

3.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本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形成的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另外, 教材还突出了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 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除法, 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 知识容量大, 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 所以它们既是本册的教学重点内容, 也是难点内容。教材在编排上与以往教材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生活情景出现在计算教学中。这也突现出计算教学的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

计算教学需要情景吗?这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计算教学比较枯燥, 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 不容易掌握。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体例进行了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的格局。它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 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可以顺理成章地呈现四则运算的顺序原理。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 但熟悉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学起来又有“路子”可走。因为它不存在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以毫不费力地去诠释计算的顺序。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实验教材第一单元例1的教学。学生结合这一情景, 很自然的就能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旧教材枯燥的计算算理是他们所不喜欢的, 而实验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景, 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有了情景, 计算式题才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才会体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只有在情景中, 才会引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提出数学问题。

然而, 计算教学的情景不是随便乱用, 只有创设相当合适的教学情景, 才会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如果创设的教学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 或者情景的数学价值不大, 学生便有可能毫无目的地发散出去。所以计算教学情景的创设必须是有现实意义的, 是有生活价值的。一个好的计算情景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域性, 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第二个问题:算法多样化与算法最优化如何统一。

在计算教学中, 如何做到既体现算法多样化, 又实现算法的优化, 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种种计算教学案例表明, 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追求的目的, 它的实质是通过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策略, 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 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有效学习活动中开发创新潜能;而其目的是通过交流, 寻求最简捷、最容易、最适合的算法,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做到“多中选优, 择优而用”。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 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 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是一对矛盾, 只有二者和谐统一, 才能从“量”和“质”两个层面发展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 计算总有一个最基本的算法。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比较、评价, 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算法。

(2) 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 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 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在内容上没有什么变化, 但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 主要体现在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 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小学阶段教学解简易方程, 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 因而更易于理解, 但是却不易于中学的教学衔接, 到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理解方程。正因为这个缘故, 教材引入了等式的基本性质, 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我们要在教学时因势利导强化学生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使学生知道它的优点:不仅可以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3) 调整简易方程单元的教学内容, 突现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

本册教材暂不出现形如a-x=b和a÷x=b的简易方程。也就是以往我们求“减数、除数”的方程, 因为它们不利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

三、对教学过程的实施建议

1. 教学建议。

(1) 学生探索出的性质、法则、规律等应及时总结, 并最好以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加以记忆。

(2) 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小精灵”等提示语。

(3) 对“数学广角”、“实践活动”等教学内容要突出其数学性, 不要只顾及表面活动等而忽略了本质。

(4) 重视与以往教材变化的地方, 多用心思及时改变我们的教学。同时, 对前几册本套教材的已学知识, 学生掌握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

2. 评价建议。

(1) 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在评价学习的过程时, 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 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 也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对数学思维过程的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平时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推迟判断”的方法淡化评价的甄别功能, 给“学困生”二次答卷的机会, 让他们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

(3) 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决;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等。

(4) 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如:书面考试、口试、课堂观察、作业分析。

(5) 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 以定性描述为主。

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 实践活动材料。如教学观察物体这一单元, 教师可以利用书后的方格纸组织学生参与从某个方位观察物体成像的设计。

(2)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日常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 但是在应用过程中, 教师要选对时机。

(3) 课外活动小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 体验设计图书序号、学生序号等,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上一篇:防风网施工方案下一篇:中国公益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