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和运河的教案(精选11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奇异景象”。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
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说说)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句,结合上下文或理解其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以什么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看?
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是什么样的?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说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3)结合自己的读书理解说说作者的观察点及看到的长城和运河分别
是什么样的?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
(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
(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布置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
(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
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4、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
5、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6、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
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
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
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长城 和 运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关键词:长城边沟流域,雨洪资源,成效
1 长城边沟流域概况
长城边沟位于灵武市东北部宁东镇和临河镇境内, 古明长城南岸, 属黄河一级支流, 发源于灵武市东高立墩山北麓, 流经清水营、上沟湾、张家窑、马莲台、横山堡, 于长城边沟处入黄河。长城边沟流域面积505km2, 沟长约42km, 沟道常流水20~40L/s, 沟道平均比降为1~3‰。该流域属同灵盐干旱荒漠区, 流域南侧大部分地方以荒漠草原植被为主, 兼有少部分的沙漠丘陵区, 海拔高程在1100~1600m之间。沟系发育, 有七条流域面积大于30 km2支沟入长城边沟。流域内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 植被差, 水土流失较严重。
根据宁夏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提供资料, 该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200mm,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 主要集中在6~9月, 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7.8%, 多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为0.35, 偏态系数Cs=2.0Cv, 其保证率为50%、75%、95%的设计降水量分别为191.9mm、149.3mm、100.7mm, 多年平均径流深4.45mm, 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E601型) 1450mm, P=0.5%、P=0.33%洪峰流量和洪水总量分别1706 m3/s、1952m3/s和959.4万m3、1096.6万m3, 多年平均输沙量28.6万t, 该流域涉及2个镇、6个村、6200人, 从1994年起自治区水利厅水土保持局与灵武市水务局就长城边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证, 对洪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性工程的形式进行了多方比较, 并陆续开工建成了长城边沟、上沟湾、清水营、马莲台、横山堡、张家窑等6座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 累计总库容1411.9万m3, 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程体系。
2 建设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坝坝系工程开发利用洪水资源
长城边沟流域年均降水量只有200mm, 降水总量少且季节性强, 年降水往往由少量的几次暴雨组成, 暴雨强度大且形成的洪水量小峰高。据灵武市1962~2001年40年的降水资料, 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0mm, 多年平均产流降水次数只有3.65次, 多年平均产流降水量82.6mm, 占年均降水量的41.3%。根据宁夏水文资料, 若按长城边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4.45mm计算, 则全流域每年有225万m3的地表径流, 这对干旱缺水地区来说是一笔数量客观的水资源, 也是唯一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实现人工调控利用的当地水资源。
在灵武市干旱风沙地区, 蓄水于地下较蓄水于地表有更大的优越性。一是, 可以防止水库水面大量蒸发损耗;二是, 可以防止由于水面蒸发导致水质变坏;三是, 具有较大的调节能力, 即利用地下水形成与运动滞后的特点, 把丰水年份或丰水季节多余的水储存在含水层中, 到枯水年份或枯水季节释放, 可达到“丰储枯用、以丰补歉”、“有采有补、采补平衡”的目的, 实现对水资源时空分布的调节。
要达到上述目的, 需要在长城边沟主沟道和主要支沟内建设控制性的拦蓄工程, 让工程在拦泥的同时蓄积汛期洪水并通过库区透水层转化为下游地下水, 改变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变短历时的洪水为可控制利用的水资源, 实现拦泥、蓄水、转化暴雨洪水、增加井灌区和洪漫地面积、提高井灌区的灌溉保证率、保护下游井灌区不受洪水危害等目标;通过改善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来促进经济发展, 减轻流域内开荒种地和放牧对天然草场的压力, 减少水土流失并使生态环境向良性转化。
长城边沟流域人口主要沿主河道两岸居住, 土地分布与人口分布相对应。根据人口、土地、水资源分布和地形条件, 控制性工程应按照流域的功能区划分, 由若干骨干工程分区拦蓄, 功能互补, 分段利用, 组成一个坝系。按照这个要求, 流域建设了长城边沟、上沟湾、清水营、马莲台、横山堡、张家窑等6座骨干工程。作为长城边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框架性工程, 上述6座骨干工程基本形成一个完善的坝系, 相辅相成, 共同作用, 在拦泥拦沙的同时达到转化利用洪水资源的目的。
该治沟骨干坝系的建成运用为长城边沟流域水资源利用创造了基本条件, 为使其全面发挥效益, 实现对该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统一调度, 还建设了相应的提 (灌溉机井) 、引 (引洪漫地渠道和建筑物) 、截 (截潜流) 工程, 制定了相应的运行管理制度。一是, 新建机井70眼, 使灌溉井的数量达到100眼, 增加了233%;井灌区面积达到202hm2, 增加了206%;二是, 根据控制性工程分布, 建设了一批引洪设施, 并维修了原有的引洪渠, 将沿沟的大量旱地和滩地建设成洪漫地, 新开发洪漫地90hm2, 以便在汛期将骨干工程拦蓄洪水通过放水建筑物和引洪渠进行引洪淤灌, 同时通过引洪灌溉为坝下游补充地下水;三是, 在适当地方建设截潜流工程, 解决人畜饮水和发展灌溉问题;四是, 随着井灌区和洪漫地面积的扩大以及灌溉保证率的提高, 各灌区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 扩大了玉米、油葵、枣树、枸杞、瓜菜等作物种植面积, 加强了农田防护林和“四旁树”建设, 改善了生态环境和小气候。
3 取得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长城边沟流域已建的长城边沟、上沟湾、清水营、马莲台、横山堡、张家窑等6座生态水保治沟骨干工程其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共蓄水280万m3, 灌溉农田3030亩, 亩均产量达400kg, 每年可以增加粮食产量121.2万kg;水面养殖每年增收9.6万元;提供给工业 (电厂) 用水年140万m3, 每1m3水按3元计算, 每年可以增加520万元收入。
3.2 社会效益
3.2.1 防洪减灾, 确护下游安全
通过在长城边沟流域沟道中建设控制性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 可以达到拦洪、蓄洪、滞洪、削减洪峰流量的目的, 能有效地防止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危害。上沟湾治沟骨干坝于1995年12月建成, 1996年6月28日灵武市普降大雨, 上沟湾治沟骨干坝一次蓄水达131.2万m3。由于该坝的建设, 使上沟湾治沟骨干坝下游1280亩沟湾地及其配套水利设施等免于洪水侵害, 但该坝上游清水营村的865亩沟湾地颗粒无收、12座洪漫坝垮坝、23眼涝池被淤平。
3.2.2 充分利用水资源, 解决农业、工业、生态等用水
水土保持治沟骨工程可作为水源工程, 解决当地农业、工业、生态等用水。长城边沟流域建成的6座治沟骨干工程平均每年提供有效水资源为280万m3以上, 灌溉农田3030亩, 解决186头大家畜, 9362只羊的饮水问题, 提供给工业 (电厂) 用水140万m3。
3.3 生态效益
3.3.1 拦泥保土, 减少入黄泥沙
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于各级沟道中的治沟骨干工程, 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 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它不但能够抬高沟床, 降低侵蚀基准面, 稳定沟坡, 有效制止沟岸扩张、沟底 (下转第189页) (上接第180页) 下切和沟头前进, 减轻沟道侵蚀, 而且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长城边沟流域6座治沟骨干工程现已累计拦泥126.48万m3, 这对下游河道及黄河安澜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3.2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促进退耕还林还草
【关键词】京杭大运河;聊城;文化遗产;构成;保护
一、运河聊城段的历史及现状
从历史的角度看,聊城政治地位的全面提升发生在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聊城是受运河文化影響较早的地区,运河的贯通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明清之际的聊城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为当时运河九大商埠之一。
京杭大运河聊城段是古代会通河的一部分,位于聊城市下辖的阳谷县、东昌府区、临清市境内,全长97.5公里,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元二十六年,元政府开凿东平安山至临清的运河河道,上接济州河、下通卫河,并以“开魏博之渠,通江淮之运,古所未有,诏赐名会通河”(《元史·世祖纪》)。明清时期,会通河一直是南粮北运以及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也得益于京杭大运河漕运的兴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达400年之久,至今聊城运河沿岸还保留着大量十余处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重要文化遗存。
二、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基本情况的概述
聊城作为受运河文化影响较深的城市之一,人文资源独特,如明代的光岳楼、清真寺、清代的山陕会馆及清代江南河道总督杨以增创办的海源阁等。如今运河虽已失去了漕运功能,但河道基本保持原有走向,沿线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船闸、码头、桥梁等水工设施遗迹。本文主要从京杭运河聊城段水利工程遗存的方面探讨京杭运河聊城段的文化遗产,以及受运河经济文化的影响运河聊城段出现的船闸、码头、古桥、官窑遗址等基本情况。
船闸。为“以节蓄泻”,确保运河畅通,元明清时相继在聊城段上兴建了三十余处船闸,因此也被称为“闸河”。目前保留下来的有周店闸、张秋上闸、张秋下闸、辛闸、梁乡闸、土闸、戴闸、临清二闸等八座船闸,以周店闸保存最为完整。周店闸始建于元大德四年,包括南闸、北闸和月河涵洞三部分,是运河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复式船闸。南北闸均由条石砌筑,闸上有民国张鸿烈题额,附近有记事碑三通。
码头。现今保存完整的码头主要是位于聊城市区的崇武驿大码头和小码头。崇武驿大码头位于聊城市区运河西岸,呈“巨”字形,大码头为官用码头,明清时期这里帆樯林立,有“崇武连樯”之称,系聊城八景之一。小码头位于大码头东约300米运河北岸,平面呈“凹”字形,原为富商私用码头,台阶最上层青石上仍有系船缆绳用的圆形穿孔。
桥梁。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主要有七级北大桥、会通桥、月径桥、问津桥等四座桥梁。会通桥位于临清市会通河穿城而过的北支河上,原为会通闸,是元代调节卫、运两河落差以节水势的闸具,始建于元元贞二年。明永乐十五年会通河南支开通,闸废改为桥。问津桥是原“临清闸”旧址,万历年问改闸为桥,桥呈西南、东北向,由临清城砖砌筑而成。月径桥俗称鸽子桥,清顺治九年,商人邵以枢捐建。七级北大桥位于阳谷县七级镇,桥面、雁翅、桥墩均用古石刻构筑而成。
官窑遗址。河隈张庄砖官窑遗址位于临清市戴湾乡河隈张庄村东侧古运河北岸,明永乐年问初建,最盛时有砖窑380余座,每年向京城输送皇家建筑用贡砖万余块。
三、运河聊城段文化遗产的保护
京杭大运河有着辉煌的历史,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如今,大运河的交通功能被逐渐淡化,昔日运河两岸的商贸繁华景象日益萧条,众多历史人文景观逐渐淹没,加强对大运河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正确把握好保护、治理、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护运河是治理运河、开发运河的前提与目标。运河的治理与开发,是实现运河保护的手段与途径。没有运河的治理,也就难以实现运河历史文脉的延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没有运河的合理开发与利用,也同样难以实现运河文化遗产的永续保护与利用。
其次,要支持研究机构,探求文化价值。聊城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但运河文化遗产受关注较晚,社会对运河文化的价值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加强运河文化的调查研究,以严肃科学的态度和各种调研形式探求聊城文化的形成、发展及特色,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展对运河文化的研究。
1、长城和运河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4、观察课文中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知道在课文中的所指,知道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事物形象。
3.借助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复述课文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教学准备:
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知道“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展示长城和运河的挂图,让学生通过直观感 受更详细地了解我们民族的两大奇迹。
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知道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初读课文 了解大意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3)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4)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曲折蜿蜒”中有两个多音字,一个“曲”字,一个“折”字,特别是“折”还有she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精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部分内容。
2、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3、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看插图或动画体会理解,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 这里为 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种种修辞手法,一一复习、巩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修辞手法和运用。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9、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
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
11、指名读, 生评议。
12、齐读。
四、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写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读后讨论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五、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精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看: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引读)
(2)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引读)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很奇异)
这应该怎么读呢?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找一找,读一读。
(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长城像什么穿行在大地?(板书:像巨龙)
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大家一起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
引读:
万里长城动起......西到......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么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
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万里长城是这样一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引读:运河像......(板书:像绸带)
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么样?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
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学生再读描写运河的这两句。
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5)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
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6)朗读全文
(7)配图片,音乐欣赏朗读课文,激发情感。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今天,我们乘着作者驾驶的飞机俯瞰了祖国的两大奇迹。祖国的奇迹还有许多,如那一座座长江大桥、一幢幢高楼大厦、赶超世界水平的人造地球卫星、令世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去创造新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
1、学写一段话:完成课文后练习四,根据提供的词语,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的图片写一段话。
2、仿写一段诗。
着重从两方面提示学生:一是写什么,可这样设问:中华民族从古至今还创造了许多像长城、运河一样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你也想用诗来赞颂它吗?(如:京九铁路)二是怎么写。可以仿写,一、二、七、八行与课本一样,即: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北起,南到,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或祖先)。3、片段练习: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1、“朽”字第六画是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蜒”字第十画是___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
2、文中有两个成语用得好,你能找出来吗?写在下面横线上,然后体会它意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起伏”这个词有几个意思呢,你能用两种不同的事物分别造一个不同的句子吗?试一试,会有收获的。
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起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长 城 和 运 河 6700千米 1747千米
像巨龙 像绸带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奇迹(像巨龙)动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市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 运河--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像绸带)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今天上课,不少孩子都收集了资料,这使我很是欣慰,因为收集资料不仅是孩子们的事,家长也往往需要参与,现在看来不少家长都能参与孩子的成长了。今天的教学我以朗读为媒介,使学生领会文中“我”自豪和骄傲的爱国豪情。开始学生朗读出现拖音现象,为纠正这个问题,我先作示范,然后通过语言和学生收集的材料,激发学生对长城、运河修建者的敬佩,引发学生自身做为中国人的自豪。这样学生的情绪上来了,他们激情澎湃地开始朗读了,拖音现象荡然无存。不足之处:
在指导学生看长城和运河图片写话时,我只是提供了一些词语供他们选择,而没有做详细的指导,等学生写后,我看了看,基本上空话较多,没有通过观察对长城整体有个映像,然后再分布重点描述长城的一个特点,最后抒发感叹。本来我想:为了让孩子们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写作,我不必要给他们搭建框架。可是我现在意识到,班上的孩子需要细致的指导,现在不是放手的时候。这个火只有在今天下午找时间补了我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指导学生说出并写下来自己的烦恼,而是引导学生直面烦恼进行换位思考。
教学建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充分重视。课堂上学生在说话与习作过程中出现的表达上的欠缺,教师应及时、有效地给予指导评价。写作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语言表达上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表达意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重点】
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学生齐读课题)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谱写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3.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你觉得长城怎样?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7.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8.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9.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10.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学生评议。11.指名读,学生评议。12.齐读。
五、布置课堂作业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2.讲读。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这句话是把大运河比成绸带,它们之间存在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出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
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桌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1)形近字组词。
骂()使()蓝()导()象()驾()驶()篮()异()像()绵()峪()蜿()蜒()扁()棉()浴()碗()诞()篇()折()绸()朽()州()飘()拆()调()巧()洲()漂()
附板书: 长城和运河
长城——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9个生字,积累有关词语,会在田字格里写5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熟读这首诗歌
3、了解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特点,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4、知道万里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媒体:长城、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师: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2、师简介,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城运河。
3、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赞美长城运河的诗歌。出示课题:长城和运河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边听边想: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分别向我们赞美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5、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谈。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媒体出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驾驶、壮丽、创造、中华民族”。(1)字音重点:“壮、创”,读准翘舌音、三拼音。(2)字形重点“壮”:出示形近字“状”进行比较区别。
(3)词义重点:壮丽(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学习中进一步理解。)
2、再读第一节,想一想: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看到了什么?用曲线划出有关的句子。
3、出示句子: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东起山海关,西到嘉
峪关。
(1)做动作表演理解“穿行”。
(2)出示句式: 万里长城像 巨龙 穿行在大地。
xiaoxue.xuekeedu.com
(3)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长城比作巨龙?(板书:像巨龙)
(4)再看媒体,感受“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含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形似,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长城更是中华民族“龙的传人”的骄傲,激发民族自豪感。)
(5)出示填空: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真是一幅 壮丽 的景象。(再次理解“壮丽”)
(6)指导朗读:“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语音前重后轻,语速前快后慢,读出自豪的感情。)
4、同桌共读第一小节。
5、男女生比赛读,挑战读。
6、师引读:万里长城万里长,它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至今仍穿行在祖国大地上。她谱写了——不朽的诗篇。(板书:不朽)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二)学习第二节
过渡: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运河又谱写了怎样的诗篇呢?
1、自由读第二节,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丝带、首都、北京、天堂(1)指名读词语。
(2)出示实物“丝带”,感受银光闪闪。
2、比一比,第二节和第一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出示填空:京杭大运河像 飘落在大地。(2)看图体会“银光闪闪、伸向天边”。板书:像丝带
(3)师补充:运河就像我们的母亲,在她的哺育下两岸的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带着对运河的感激之情读课文的第二节。
3、小组比赛读第二节。
4、找好朋友读。
5、师引读:京杭大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百姓,浇灌着万亩良田。她谱写
xiaoxue.xuekeedu.com
了——动人的诗篇。(板书:动人)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四、小结复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词语:驾驶、壮丽、中华民族、首都、北京、天堂
2、写字指导“壮”。(注意田字格中的位置,左窄右宽。)
3、小结: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她们一刚一柔,谱写了不朽、动人的诗篇,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一)拓展
长城、大运河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你还知道哪些也是我们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出示媒体:人间奇迹)
(二)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2、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到课外了解一下。
附板书
15长城和运河
不朽 动人
像巨龙
隋运河:隋朝文帝时就开凿了广通渠(大兴城东至潼关),重开了山阳渎(淮安至扬州)。隋炀帝时,他为了政治、军事、经济的需要,就大规模地开挖运河。隋运河就是现在的京杭大运河,因为古代的交通运输不太发达,如果大批货物的话就要费很多人力物力,行进速度极慢,所以隋文帝开创了运河,水道的好处是可以顺水而下,还可以顺风,实在不行可以用橹,并且阻力也小,不费劲。
秦长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又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秦长城的建造,据说每天要累死10000多人,小号了极大的人力物力。以后,匈奴和少数民族无法南进袭击中原,而中原将士们却可以居高临下的攻击他们,为安全打下了基础。
我觉得秦长城比较好,因为它即使固守边疆的“战士”,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喜欢隋运河,更喜欢秦长城。
苏教版国标版三下的第一课是《长城与运河》。阅读这篇文章,我的第一感觉是,这首诗是引导学生借助长城与运河与祖先做一次对话。这个对话是非常美的,这个对话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创造奇迹是不朽的诗篇。
作为老师,都清楚长城与运河是用血泪筑成,这一课给予学生是一种忘却,是一种感谢,是一种欣赏,是一种享受??所以,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就应该让学生读,让学生诵,让长城、运河成为学生心中的一个“美”点。
另外,这一课还给着学生一种期待,那就是在飞机上看长城、看运河,这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的,虽然课本上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提供了两幅非常美的图片,但那空中拍摄其实也给学生一种期待。因此,在教学中,我个人认为,老师要用这两种期待来引导学生读,引导学生诵,因为学生的期待,才能真正的在自己的大脑寻找、研究、珍藏祖先的奇迹。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是一首饱含爱国情感的诗歌,全诗讴歌了万里长城与京杭大运河的雄伟壮丽,颂扬了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古代辉煌的历史,特别是古代伟大的工程,由此导入课题,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凭借补充的资料深入感悟长城与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课题)2.生齐读课题。
3.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或插图)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不多字,不漏字,不错字,不读破词、破句。
(2)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民族 创造奇迹 不朽 天堂 杭州
绸带(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奇异的景象。天堂: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蜒 族
三、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每一部分各写了什么。
四、理请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2.学生自学后讨论。
五、指导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课文赞颂了我国的哪两大建筑工程?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的?为什么要这样看长城?
2.阅读探究:(1)比较句子: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
(2)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画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你觉得长城怎样?可用哪两个词概括它的特点?“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不朽”有哪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 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4)“祖先”该怎么理解? 比较句子: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5)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3.指导朗读
(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4.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5.指名读, 生评议。6.齐读。
7.学用结合,延伸拓展。
让学生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巨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等词写一段话。
三、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作者在蓝天中除看到了长城奇异的景象外,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 运河奇异在哪些方面?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有关句子。2.探究:
(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什么比成什么,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
像绸带飘落到大地。
像绸带飘向大地。
(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
5.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
6.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7.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
8.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
四、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2.师总结。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5.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3.理解“人间奇迹”,明白在课文中的所指,明白课文外的一些我国奇迹。
教学准备:有关长城和运河的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条理。
3.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了解长城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精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课件显示诗歌:上下五千年,古迹遍神州。兴起乘银河,俯足游长龙。你们明白“银河、长龙”是指我们祖国的哪两处名胜古迹吗
2.运用课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揭题:〈〈长城和运河〉〉,生齐读课题。
3.说说你所明白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4.下面,我们一齐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长城和运河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作者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看长城和运河的为什么要这样看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忙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3)理解有关词语。
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6)交流问题:作者驾驶着飞机在蓝天俯瞰长城和运河。因为只有(,才能(。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诗歌的每一部分都写了奇迹的名称和特点,然后抒发对奇迹的赞美之情,最后点明奇迹的创造者)
四、仿写练习。
1.观察书上插图,说说你的感想。
2.显示课件,进行仿写练习
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
巨龙连绵起伏奇迹曲折蜿蜒
(学生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按不同的语序写。)
3.交流练习。
五、布置课堂作业。
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3.能利用图书、网络等查阅关于长城、京杭大运河的有关知识,用简洁的话进行介绍。
4.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2.能根据课文中的插图写一段话,或仿写一段诗歌。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忆课文的主要资料。
二、朗读感悟,进入诗境:
1.范读,边听边看看诗歌的第1、2节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交流,指导朗读好1、2、句。
引读:
(1)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到这人间奇迹的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航行在祖国的蓝天
(2)作者所看到的景象如何(很奇异)理解“奇异”,这就应怎样读呢(惊喜的语气:个别读、齐读)
3.作者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呢板书:长城运河
4.长城和运河各有什么特点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5.课件出示长城的图片:
(1)说说长城给你怎样的感觉
(2)书上是怎样写长城的(板书:雄伟壮丽)大家一齐读一读,结合图理解:连绵起伏、蜿蜒曲折(在黑板上画图,帮忙学生理解)
(3)引读:万里长城东起……西到……(课件显示)她是多么雄伟壮丽。几千年来她谱写了……怎样把这两句读好呢(范读,生读,小组读)你能把写长城特点的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试背、指名背、齐背)
(4)配音朗读、背诵。
6.万里长城是这样的雄伟壮观,作者还看到了什么奇异的景象(运河)
(1)引读:运河像……(板书:动人秀丽)
(2)课件显示运河图片:与长城相比,你觉得运河怎样样从哪个词语能够看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3)引读:京杭大运河北起……南到……几千年来,它谱写了……
学生再读描述运河的这两句。你能把这两句背出来吗
(4)配音朗读、背诵
7.作者把“长城”“运河”称作是“人间奇迹”,你能说说“人间奇迹”是什么意思吗(板书:奇迹)
(1)引读: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说明中华民族的祖先——
(2)比较句子:
A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
B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在语感上它们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让学生初步认识设问句)读好书上句子A)(板书: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3)再读这两句,你能背出来吗
三、品味语言,迁移内化。
1.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
2.此刻,你理解为什么要“驾驶着飞机”观察了吧
3.你认为诗里边哪些词语用得个性好,好在何处
4.欣赏录象,激发情感,男女生配音朗读课文。
5.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6.我们伟大的祖国仅仅这两大人间奇迹吗你还明白哪些也想用诗歌来赞颂它吗
7.小组合作,完成诗歌仿写:(课件显示)
我驾驶着飞机航行在祖国的蓝天,一个奇异的景象出此刻我的眼前:像(,(,(。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祖先)。
8.总结:长城和运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两大奇迹,但祖国的奇迹还有很多。这些奇迹的确值得我们赞扬,然而最值得我们颂扬的是奇迹的创造者们,期望我们此刻学好本领,将来也成为创造奇迹的人!
四、趣味作业,拓展实践。
课件显示:课后选取以下一个或几个作业,相信你会有许多收获:
1.爱读书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读背背《长城和运河》;
2.爱写作的你,请仿写一段诗歌,赞美课文以外我国的一些“人间奇迹”;
3.爱画画的你,请画一画长城或京杭大运河给你印象最深的地方;
4.爱设计的你,请收集歌颂祖国山河壮美、人民智慧的短诗,设计一张《祖国颂》小报;
5.爱上网的你,请上网浏览我国人民创造的一些古今人间奇迹。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雄伟壮丽动人秀丽
古代劳动人民创造
第二板块初步感知诗歌内容和形式。根据学习单进行自主阅读:
默读全诗,你发现两个小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之处?
读读每个小节的3——6行诗,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3.用曲线画出赞美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三板块书写生字。重点教学“蜒”和“谱”,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关系。
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理解词语“不朽”时,首先让学生查“朽”字,联系上下文选择正确义项“腐烂”。可是,从字面上理解的话,“不朽”指“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理解不通的。于是我向学生提出这个疑问,请他们深入思考:“不会腐烂的诗篇”其实是说……
有学生回答:是指诗篇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至此,我们总结出:“不朽”在文中的真正含义是指“永存”。接着,我引导学生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说(英雄的牺牲精神、爱国精神)永远存在于这个世界,英雄永远活在人民心中。最后我总结:别看一个小小的词语,它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才能真正理解意思呢。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推荐阅读:
1.长城和运河(教案)06-21
运河旅游开发策划书07-02
运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10-11
京杭大运河相关文章07-15
长城(公开课教案)07-02
爱护环境保护大运河作文05-27
长城谣教案设计及反思09-21
描述长城的作文05-31
关于长城的故事09-20
壮丽的长城作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