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精选3篇)
内容摘要: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在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屎尿兜一裤,往往忙得老师直皱眉。经过观察分析智障儿童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厕所与家里的不一样,智障儿童不知该怎么上;二是有些智障儿童在家仍用痰孟,宁愿尿裤也不愿上学校的厕所;三是贪玩忘了说; 四是不会脱裤子;五是觉得好玩而随地大小便。我们在一日生活和教学中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会脱裤、穿裤,教儿童正确穿脱裤的方法。入厕时鼓励智障儿童,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儿童。对于入厕困难的智障儿童,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在家里让儿童自己脱裤解便,多让儿童自己动手。关键词:
智障学生
良好
入厕习惯
主动入厕
正文:
入厕是特殊教育学校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它能反映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早期对智障儿童进行入厕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增进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从小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智障儿童的良好入厕习惯教育是智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障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智障儿童认知水平低,高级心理的调节功能薄弱,加之他们常不能预见自己的行为后果,应急能力差,若忽视了对他们的入厕行为习惯的教育,则会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无法适应,加重父母的负担,也会给智障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加强智障儿童入厕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工作,力争把智障儿童培养成一名适应社会、被社会接受的合格公民。
刚入学的智障儿童在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不是随地大小便就是屎尿兜一裤,往往忙得老师直皱眉。经过观察分析智障儿童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学校厕所与家里的不一样,智障儿童不知该怎么上;二是有些智障儿童在家仍用痰孟,宁愿尿裤也不愿上学校的厕所;三是贪玩忘了说; 四是不会脱裤子;五是觉得好玩而随地大小便。
自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对智障儿童进行了入厕方面的训练。首先对智障儿童进行了入厕前测,测查的内容包括能否听从老师指令入厕、独立穿脱裤子、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打湿裤子、能否主动入厕等几个方面。根据测查的结果,老师的观察分析,我们找到了原因就有了解决的方法。首先,我们带智障儿童认识厕所,认识男女厕所的标志,认识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自己应该上男厕所还是女厕所,让智障儿童知道应该在什么地方大小便,并挨个教智障儿童上厕所的方法,使智障儿童了解新厕所的上法。其次,及时提醒智障儿童入厕,集体入厕的次数。如,每节课下课由担任本节课的老师提醒儿童及时入厕,并一帮一,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第三,在智障儿童入厕时,教师教儿童脱、提裤子的方法。对于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对于因好玩而随地小便的孩子,则在监督之余运用故事、图片等提醒儿童不要随地小便。
我们在一日生活和教学中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会脱裤、穿裤,教儿童正确穿脱裤的方法。入厕时鼓励智障儿童,及时表扬有进步的儿童。对于入厕困难的智障儿童,我们与家长联系,让家长配合,在家里让儿童自己脱裤解便,多让儿童自己动手。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智障儿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班上有一部分智障儿童能够顺利入厕。儿童这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解决后,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田x喜欢上学了、能较大方地跟老师、同学问好,从不会表示、不敢表示到勇敢地向老师提问,智障儿童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提高,其他生活能力也在提高。
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培养智障儿童主动入厕的习惯:
1、我们首先营造一个与家庭氛围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环境。
智障儿童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教师应为智障儿童创设一个家庭式的环境,给孩子母亲般的关爱,让孩子有安全感。这样,他们会用语言主动向教师表示入厕的需求。
2、以个别交流为主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
刚入学的 智障儿童入学时间不长,入厕中产生的问题最为突出,我们首先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贪玩而忘了说,才尿湿裤子;二是因不会脱拉裤子;三是换了陌生环境不愿在学校大小便。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分别“对症下药”,如对情绪紧张的孩子,多去跟他说说话,经常抱抱他、多鼓励他,从而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对于尿湿裤子的孩子,及时换上干净的裤子,丝毫不责怪,耐心开导,并多观察其神色,及时提醒。把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小故事,如“明明真能干”,让智障儿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入厕的方法。,每次入厕后对一些自己入厕的孩子予以表扬鼓励,另外带他们看哥哥姐姐小便等,从而让其他孩子模仿学习入厕。这样,多数孩子学会了入厕后可以一帮一,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能力弱的孩子入厕,并带动他们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便后记得冲厕所。
3、家校共育,共同培养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有了家长的配合教育那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智障儿童的具体情况,分析原因、商量对策,家校同步教育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家长在家也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让孩子学习入厕,这样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大多数孩子很顺利地学会了入厕。
我还尝试在一日生活中观察智障儿童的入厕情况,把每个孩子入厕的时间与次数都一一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记录,我发现孩子们小便的间隔时间多数在四十分钟左右,而且第一次入厕总是集中在来校时间。所以每天孩子们来校后,我通常先提醒他们去厕所,然后每隔半小时,再提醒孩子们去一次。同时并记录哪些孩子小便了,哪些孩子没有小便,而且还有意识的提醒那些刚才没有小便的孩子及时去入厕。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与提醒,智障儿童们尿湿裤子的现象有了明显的改善,我们的教育在智障儿童们逐渐养成了按时入厕的习惯后,我开始有目的地延长孩子的入厕时间,从四十分钟过渡到一个小时,从成人提醒到孩子自己要求主动入厕。就这样,大部分的孩子在来校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基本上养成了较好的入厕习惯,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也能有的放矢了。
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智障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家都知道智障学生的良好入厕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成,在养成策略和措施方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更应作为一项长期的常规工作来抓。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就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来,摸索、研究甚至以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出适合智障学生主动入厕养成教育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以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总之,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智障儿童的智力、情感、独立性、克服困难等能力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如何使智障儿童的入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还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更好的方法和途径。参考文献: 中国特殊教育网
一、全面了解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和他们的不良行为, 制定培养目标
1. 观察了解。
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 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这是对我们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 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 我们才能因材施教, 有的放矢,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我刚刚来特校接班时, 我班共有11名智障儿童, 他们的年龄从十一二岁到二十几岁的都有。从他们智残的原因和类型看, 有唐氏综合症患儿1名, 属重度, 有严重语言障碍;听障1名, 有严重语言障碍;婴幼时由高烧引起抽搐而智力下降的3名, 其中一名有严重语言障碍;视障2名;脑瘫儿1名;由于出生时难产导致智力低2名, 都存在严重语言障碍。而他们的父母多为农民, 他们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好, 文化程度低, 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是简单粗暴, 或者怜惜溺爱, 或者放任不管, 所以不少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较顽固的不良行为。有的不尊敬长辈, 与同学不能友好相处;有的个人卫生差, 在家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有的不能遵守课堂纪律, 打人骂人。
2. 制定习惯培养目标。
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 通过分析进行分类, 从文明礼仪、卫生劳动、遵守纪律三个方面进行培养, 制定出具体的目标如下: (1) 文明礼仪:学会使用礼貌用语, 见到老师与客人会主动问好, 走时会再见, 在路上遇到客人会让路。见到同学也会互相问候, 与同学相处时会使用文明用语, 能做到不打架, 不骂人, 接受别人的帮助时会说谢谢, 防碍了他人会说对不起, 别人对你说谢谢时, 你会说不客气, 别人对你说对不起时, 你会说没关系。遇到他人有困难会主动帮助。 (2) 劳动卫生:个人卫生做到衣服干净整洁, 每天认真地洗脸、脖子、手和脚, 能做到有鼻涕及时擦。自己的物品会摆放整齐, 能用自己的杯子喝水, 喝水后并摆放整齐。能用自己的毛巾擦手、擦脸, 用后能挂好。能认真做值日, 搞好班级及担当区的卫生, 并保持干净。在生活区内, 每日能把床铺整理好, 把自己的卫生用具摆放整齐。能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 遵守纪律:能做到在班级内不随便下坐, 不大声喧哗, 不影响他人学习。在课上能认真听讲, 能做到不随便说话。有事能举手请示老师, 然后再去做。下课时能站队下楼, 上下楼能靠右行, 能做到不拥挤, 不追逐、打闹, 不说话, 不逗留。能做到不摸墙, 不蹭墙, 不乱动楼内摆放及粘贴的物品。放学时, 能做到走路不散队, 听指挥。集会时, 能快速站好队, 能做到不喧哗, 不乱动, 认真听。
二、注重实践、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针对智障儿童发展水平和自我意识水平低, 自控能力和言语调节功能有限的状况, 教师除了在教学中进行正面的引导教育, 还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参加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使他们习惯成自然, 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1. 在培养劳动卫生习惯方面, 首先创设良好的氛围, 与学生谈心明理。
让学生知道只有我们把班级校园的卫生打扫干净, 在里面生活学习才舒心。而后, 给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 教会学生劳动。我们班的很多学生来学校之前根本不会拖地, 更不会扫地。庞洁拿扫帚扫地时, 扫帚不沾地, 腰不弯, 一看根本什么都扫不起来;郭旭东拿拖布拖地时, 也是东一下, 西一下的;让郭佳美擦窗台也只是擦中间一小点, 对转角处根本不予以理会。我就亲自教他们值日, 带领他们值日。利用技能训练课时间反复地教他们扫地、拖地、擦窗台。遇到学生不懂时, 我就手把手地教。几周过去了, 庞洁终于能弯下腰, 扫帚能接触到地面, 扫起一些比较大一点的垃圾;郭旭东能独立完成拖走廊, 郭佳美也学会了如何来擦窗台。学生们学会了劳动, 我就建立了值日制度, 明确学生的分工, 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划分出不同种类的劳动, 如:扫室内地面、扫室外地面、拖地、擦窗台、摆桌椅等。让学生每天早晨来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按值日分工进行值日, 并在午会上总结值日的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我设计了一些活动, 引入竞争机制, 树立榜样。如:评比“优秀值日生”“我是最讲卫生的孩子”等一系列的活动。有了活动的开展, 孩子们充满了活力, 积极参与。每次被评上“优秀值日生”的和“最讲卫生的孩子”的学生, 我都给予表扬, 在卫生劳动评比栏粘贴小五星。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处处都表现得很好, 他叫胡玉飞, 最后他成为我班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他们争着抢着跟他学习。有了这个榜样, 我们班无论是担当区卫生还是个人卫生都相当优秀, 孩子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良好的卫生习惯。经过两年的实践训练, 班上11名智障儿童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不但养成了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值日的习惯, 而且也掌握了卫生清扫的劳动技能, 使他们终身受益。
2. 在培养他们遵守纪律方面, 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我
发现上课铃都响了, 可学生们仍有的在乱写乱画, 有的在交头接耳, 还有的在吃喝。针对这种情况要想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就必须从课前抓起。所以开始时, 我就提前两分钟到达教室, 提醒督促他们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上课的学习用品, 再三声明上课铃声响后就要停止喝水、交谈、去厕所。经过一段时间后, 大部分学生有了上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的意识。这样每隔一段时间, 我就有意识的到教室门口站一会儿, 提醒那些忘记做好课前准备的学生。目前学生在上课前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我就开始进行下一个训练, 有计划的定期定向的训练, 如这一周, 我们进行上下楼靠右行的训练, 下个周我们进行在操扬上做有意义活动的训练等。除此之外, 我还利用班晨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总结, 表扬有进步的学生, 并根据他们的进步行为, 为其在纪律评比栏中粘贴小五星, 让他们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为长期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事情, 而是要班主任协调好各科任教师与生活教师, 让各科任教师和生活教师知道这些孩子在进行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协助我们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不在一个样, 使习惯的培养不断层,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2. 与家长密切配合。
往往我们在培养学生时, 学生刚要有一点点的进步, 假期就来临了, 学生就回到家里接受家长不良习惯的影响, 这样孩子的好习惯就不在了, 坏的习惯又重新回到了孩子的身上。鉴于此, 我认为, 我们教师就要及地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形式, 与家长很好的沟通, 让家长知道他们不良习惯对孩子的影响多么大, 也让家长知道孩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 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 才能使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
实践证明, 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往往不是自发的, 必须通过强有力的, 有计划的, 有目的地示范和艰苦细致的教育。良好的习惯能使他们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利用, 促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 要使教育和教学获得成功, 就须加强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习惯, 使他们通过教育训练完善他们的人格, 在良好的习惯中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适应生活的能力, 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融入社会, 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
参考文献
[1]林正文.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
[2]杨晓玲.儿童精神障碍及行为问题的矫正[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5.
[3]银春鸣.智障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3.
[4][苏]鲁宾什坦.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M].朴永馨,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摘 要: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劳动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从小事做事;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一个环节。
关键词:学习习惯;智障学生;劳动;文明
G764
习惯是个体素质内化积累水平的重要指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的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毛病、任性、霸道;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责任感;缺乏环保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不能面对困难和挫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起作用,甚至会影响一生。 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形成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下面,就我的一点心得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习惯养成后,就会使人不必耗费多大精力而能自然而然地完成学习任务,并得到肯定的、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顺利地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要教育智障学生,必须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与知识相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对智障学生来说,养成一种习惯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同样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也就不容易于改变。因此,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劳动习惯的培养可以让孩子从小事做起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加之孩子又是智力有障碍的,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教养上,常常会过度保护或生活中处处代劳。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可能会失去自己动手的机会,进而失去办事靠自己的意识。劳动习惯,同样是十分重要地行为习惯。 我班的这些新学生,从二年级开始,我就要求他们按时到校并打扫教室卫生,教育他们我们的班集体就是他们的家,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每天带领学生扫地,冲洗抹布、擦桌椅,冲洗拖把、拖地,倒垃圾等。 刚刚开始,还真是忙得浇头乱额,一会儿要在教室指导丁欣竹如何擦窗台,一会儿还要赶紧赶到水房叫李路文和田国龙如何冲洗拖把,把冲洗后的拖把如何拧干。一会儿还要再赶回教室看看丁欣竹,注意他在教室里面的安全。这样坚持了一段时间,学生们慢慢地适应了、接受了、学会了。现在,学生们打扫卫生基本上已经成了定式。每次卫生检查,我都会组织学生们自己说说,为什么检查中没有扣分,为什么扣分了,以后我们应该怎样做。从而调动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 在教育他们从哪里拿的东西要放到哪里去,不能乱丢。由于家长在家里的溺爱,使得班里的学生非常没有规矩,东西,只要自己喜欢,不管是不是自己的都要拿。像铅笔、书等。特别是不要将垃圾丢在地上。拿完物品后从不归还到原位,而是随手一放就完事,垃圾到处扔。于是我就在课上、课后不停地嘱咐、教育,效果并不明显。于是我就采用“跟我学”的办法,就是每到我有垃圾时,我会对学生说:我要丢垃圾了,看我丢在哪里呢?同学们回答:“丢在垃圾桶”。需要什么东西时我都会对学生们说:“看,现在我要用粉笔写字了。”然后让他们看着,等我用完了,我会再说:“现在我用完粉笔了,我要把它放回它原来的地方了。”再在学生们的注视下放回原位。一段时间坚持下来,班里的学生很少出现丢东西的现象了。 三、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一个环节 要帮助孩子确立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文明礼貌习惯看起来是一种外在行为表现,实际上它与人的内心修养,特别是与人是否具有自尊与尊重他人的意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不容受到侮辱和岐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争取获得好的社会评价。正常人都有自尊心,智障学生也是如此。欲自尊须先尊重他人,遵守社会秩序,注意文明礼貌。很难想象,一个丧失了自尊心的人会具有什么文明礼貌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实际上是人满足自尊心的一种重要手段。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心,改正学生的不文明语言,三年级时,我坚持每天带领学生朗读并背诵《弟子规》和《班级养成教育习惯儿歌》。无论哪个学生出现问题时,我都会细心、耐心地与她先谈心、交流再开导,最后才是教育。因为我将教育放在最后,将谈心交流放在最前面,这时学生往往都会放松心情与你敞开心扉,并虚心接受最后的教育。慢慢地学生们也不再用打骂来解决问题了,班里学生逐渐养成了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品质和一定的独立性。 王赫雪,她母亲怀孕和孩子出生时均无异常情况。她3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长才开始带他检查,但各项检查结果都是正常。做过的检查有脑图、脑干测试、听力检查,染色体、CT、核磁共振。最后到北京儿童医院确认说是智力发育迟缓。2012年10月14日带到北京儿童医院进行遗传代谢系统和染色体检查,但目前无明确的检查结果。做什么事都没有规矩,而且语言特别不文明。在课上也不能跟同学友好地相处。因为她的“野蛮”,班里的学生不愿意跟她玩。 于是我首先教会她如何使用礼貌常用语:①见到大人要称呼“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等。②早晨和老师见面时,要说“您早”、或“您好”,不能不打招呼。③当客人要走时,要说“再见”。④当需要她人帮助时,要说“请”。当别人帮你做完事时,要说“谢谢”。⑤当别人感谢你时,要说“别客气”。⑥当别人向你道歉时,要回答说“没关系”或“不要紧”。 为了让她养成习惯,于是每天早上我都会主动地先与她打招呼,让她在我的带动下说出“老师好”,“您早”、或“您好”,放学的时候我都要提醒她说“老师再见”“同学再见”等话语。 带领她到同学们的游戏中去,让她感受到与同伴游戏的乐趣,告诉他:“只要你尊重别人,别人就会喜欢你。慢慢地,她接受了这个班集体,我看到她正在一点点地融入到大家的队伍中,我是那么地感动和高兴。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比不良习气的形成更难。在此,感謝各位任课教师的辛勤付出。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改变,一天天的进步,我看到了我们努力付出的成效。我愿意为了这些智障孩子奉献我的所有,也希望他们的生活和人生因为有了我而更加美好。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入厕习惯的探讨】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07-05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09-18
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05-28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06-07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09-16
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2-14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工作交流 (高二)05-24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07-13
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小学生家长会发言稿12-05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写字习惯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