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农政策宣传简报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惠农政策宣传简报(通用9篇)

惠农政策宣传简报 篇1

第 2 期

山寨乡惠农办公室 2011年3月15日

山寨乡唱响惠农强农政策宣传歌

按: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为了扎实做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试点工作,在六月底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山寨乡提早准备,精心谋划,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宣传力度,在抓好新年度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采取入户宣传等方式,积极宣传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相关会议精神,让所有农户更加深入领会所享受的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参与全乡经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为建设“山川秀美、税费取消减民负,农民种粮政府补。农资良种农机具,购置全部发补贴。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即时领。合作医疗解民愁,百姓看病能报销。大病小病不用慌,参加农合有保障。社会救助困难户,四类施保群众评。政府供养五保户,高龄老人发补贴。政策好,政策多,学好政策享权益。社会好,机遇多,生活越过越美好。

惠农政策宣传简报 篇2

关键词:惠农政策,南通市通州区,绩效,建议

“民以食为先, 食以粮为先”,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粮油生产的稳定更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无粮不稳, 无商不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也是粮油出口国;日本更是通过巨额补贴、奖励休耕等多种措施保护国内稻米生产与贸易。

201 0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 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农业部提出201 0年要稳定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做到“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 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 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6%以上, 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巩固和发展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 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有力支撑。

一、惠农政策的实施概况

目前, 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主要包括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 简称为“四补贴”。2009年, 中央财政安排种粮农民直接补贴190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56亿元、良种补贴198.5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130亿元, 对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7月2日, 江苏省通州市被撤销, 设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我区位于长江入海口北岸, 东临黄海, 南依长江, 拥有长江岸线10.77公里, 黄海岸线15.9 7公里。与上海灯火相邀, 同广袤的苏北平原一脉相连, 是接收上海浦东开发开放辐射的前沿阵地, 素有“金三角上小上海”之称。改革开放以来, 全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自营出口额、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于苏北各县 (市、区) 前列, 综合实力连续3年进入全国百强县 (市、区) 行列, 全区基本实现小康。是国家级商品粮基地, 2009年农业人口7 6万人, 占全区人口的6 1.6%, 人均耕地0.84亩, 农民人均纯收入9 25 0元。2 00 4—2009年全区共发放“三项”补贴资金2 7 8 6 1.3万元 (明细见下表)

说明:2006、2007年水稻良种补贴每亩8元, 2008、2009年水稻良种补贴15元/亩;农资增资补贴从2007年开始按2001年计税面积对种田农户每亩补贴30元, 并且连补三年不变。2008、2009年对种田农户每亩补贴69元。

2005年以来我区稻麦棉油玉米良种补贴累计实施面积418.46万亩, 补贴资金4674.68万元。 (数据来源于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每年工作总结)

二、惠农政策的绩效分析

(一) 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自2004年以来, 中央连续七年下发一号文件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分别以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为主题, 推出了扶农的配套措施。我区2005年全面取消农业税, 2004年起对种粮农民发放粮食补贴、良种补贴, 后又陆续增加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等。让农民真正享受到了党的政策带来的实惠, 干部从原来“收钱催粮的”变成了“送钱送服务的”, 极大地缓解了干群矛盾, 密切了党群关系, 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促进了农村和谐发展。

(二) 稳定了粮食安全生产。

我国人口与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 加之我国耕地面积每年以20万公顷的速度递减, 粮食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以我区为例, 2001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只有1 3 4.2 6万亩, 粮食总产仅有5 4.4 7吨。2002年国家、省和市相继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对粮食实行最低保护收购价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惠农政策, 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2004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为120.99万亩, 比上年同期增长2.1%, 增加2.54万亩, 粮食面积占全年总播种面积的比重为59.3%, 比上年增加1.5个百分点, 粮食总产达51万吨, 比上年增长7.8%。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121.23万亩, 产量51.17万吨, 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117.51万亩, 比上年减少3.72万亩, 下降3.1%, 产量5 0.6 3万吨, 下降1.1%。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粮食产量稳中有增, 粮食恢复性生产, 有效的保证了粮食供需平衡。

(三) 解决了农村耕地抛荒。

1 9 9 7年我区年报统计耕地面积8 5 9 8 0公顷, 农村劳动力6 9.3 6万人, 人平均耕地面积0.89亩, 农户人平缴纳税金793.97元, 上交村级提留、乡镇统筹费及农户社会负担人平均3 4 6.7 1元。2001年我区统计年报耕地面积76760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0.88亩, 乡村实有劳动力61.75万人, 据调查核实, 实际计税面积只有1 1 5 1 1 1 8亩, 比年报面积减少647 92亩, 减幅为5.32%;特别是一些工业基础较好的乡镇, 耕地抛荒情况更甚, 以川港镇为例, 2001年统计年报面积为4 6 3 9 9亩, 但实际计税面积只有3 6 5 7 4亩, 比年报面积减少9 8 2 5亩, 减幅高达21.17%。实施减免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等惠农政策后, 外出打工农民纷纷返乡种田, 到2009年我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08.54万亩, 比2008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208.02万亩) 增加了0.52万亩基本消除了抛荒田。

(四) 增加了农民种田收益。

2001年, 全区农民负担总额达71190万元, 年人均收入3795元。2002年进行了农村税费改革, 只征收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农业税附加及农业特产税附加, 四项总额为81204万元, 人平均年收入4121元, 增收326元。2004年取消烟叶外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降低3个百分点, 农业税正税、附加合计95.8万元, 人均年收入5432元, 比上年人均增收597元。从2005年开始, 全面取消农业税, 农民种地实现了零税赋。

(五) 良种补贴提高作物优质率

良种推广补贴抓住了农业生产关键的要素——良种, 而且不单纯是‘补贴’, 更注重良种推广和良法配套, 实现了“一补多效”。在良种补贴政策的推动下, 我区主要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和优质率不断提高。2009年, 全区水稻亩产6 1 8公斤, 小麦亩产3 5 3公斤, 玉米亩产497公斤。2009年粮食综合亩产达到431公斤, 比上年增长2.1%, 创历史最高水平。

三、落实惠农补贴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惠农补贴的效益有限, 政策效应无法延伸

2009年我区获国家“三项”补贴达9 29 8.18万元, 占当年全区一般预算收入 (241912万元) 的3.84%, 平摊到农民身上, 人均补贴只有122.34元。由于数额较少, 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影响有限, 而对生产资料的上涨却起到了刺激作用。若以2005年价格权数为100, 则2008年的化学肥料价格指数为120.5, 其他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指数为134.6。国务院农村经济研究部于保平教授说:粮价是种粮成本加上利润, 从多年来粮食成本收益数据看, 合理的成本利润率应该在30%以上。国家的惠农政策很好, 由于农资价格与机械作业费上涨价格的幅度远超粮食价格上涨幅度, 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项补贴。

(二) 补贴面积核实困难, 补贴的公允性受到质疑。

201 0年我区粮食播种面积达951 324.6 1亩, 涉及4 0多万农户, 对千家万户农民的种植面积进行核实, 全部依靠基层干部实际丈量, 显然极不现实, 只有坚持农户自己申报、登记;村民小组为单位公示粮食生产补贴面积、补贴标准与金额;乡镇汇总核实;区里核实确认。一些村干部优亲厚友, 不该补的面积也当补贴面积上报了, 有些村甚至为解决经费不足, 虚报面积, 套取国家补贴资金, 农民虽没吃亏, 但影响了惠农政策的严肃性。按照种植面积补贴, 低中高产田同样补贴, 不能体现粮食质量、产量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不利于耕地利用, 也不利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按照种植核定面积补贴, 改变按交售国库数量补, 不利于国家粮食储备, 也有悖于国家与粮食面积挂钩、确保粮食安全的初衷。

四、完善惠农政策的建议与构想

(一) 加强种子与主要农资价格市场监管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 种子安全更是粮食安全的根基。”种子管理部门、工商及执法部门要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和抽查, 提高种子生产经营准入门槛, 对种子零售商实行执业资格制度, 严格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 对未经审定和不适宜本地推广种植品种要严历查处。同时对个体经销户要规范经营, 控制虚抬种子价格。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资市场监管体系, 加大农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对生产企业不执行最高限价、政府指导价, 对流通企业不执行规定的进销差率、批零差率等违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农户要建立农村合作社, 购买农资原料时可以统一购货, 从而减少成本费用, 还可以避免购买到假农资。

(二) 加大转移培训力度,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测算, 种植经济作物的规模不能低于170亩, 种植粮食作物不能低于300亩, 否则农业经营没有市场竞争力。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指导, 妥善调解和处理土地流转纠纷,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通过土地流转, 在农业补贴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 用于支持农民协会, 在技术、信息、服务方面给农民以必要的支持, 促进我国的农业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的方向发展,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三) 要加大良种推广力度

现在都在搞“家电下乡”, “送免费科技大餐下乡”活动, 能否把这些活动的成功经验借鉴到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中来, 搞“免费发放良种”等活动。针对我区油菜品种市场“多、乱、杂”现象, 若不发挥良种补贴应有作用, 则将失去良种补贴意义。另外油菜、水稻、小麦亩均用种量少, 所需的良种补贴资金少于玉米、棉花等作物, 很容易实行种子全部补贴, 且可操作性强。为此, 可以先油菜、水稻、小麦良种补贴试点, 对全区水稻、小麦、油菜主推品种, 按照精量播种的原则, 实行免费定量供种;若所需种子高于精量播种量的, 其超出部分由农户承担。这样做既容易稳定粮油面积, 又有利于推广普及良种, 实现品种规模连片种植, 提高品种一致性。2008年上海市已经采取了这种办法, 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 建议可进行调研总结并示范应用。

(四) 农业补贴政策仍需完善

从那些发达国家保护农业的成功例子来看, 一个国家农业法律制度的完善是其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了解世贸组织《农业协议》中允许对农业的补贴“三箱”政策后, 我国更要从作为规则的制订者中为本国农业争取利益最大化。要加快国内农业补贴的立法进程, 从而保障农业补贴政策的稳定性、权威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统计年鉴2004-2010年

完善政策 惠农惠民 篇3

笔者在今年实行“财政同级审”的过程中,对某县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了审计调查,该县主要是对水稻种植进行保险,保险金额为200元/亩,保险费12元/亩,其中:中央财政补贴40%(4.8元)、省级财政补贴25%(3元)、县级财政补贴10%(1.2元)、农户交缴25%(3元),审计发现,该項保险业务虽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参保意识淡薄。由于这是一件新的工作,且涉及千家万户,相关部门在推行这一工作中没有进行大量的宣传鼓动工作,有的农户根本不知晓,而大部分知晓的农户受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影响,对水稻参保认识上存在误区,把因灾造成的水稻损失转移给保险公司寻求经济补偿,对他们来说是件陌生的事情,他们靠政府救济抵御风险的意识强于保险意识,认为参不参加保险无所谓,甚至极少数认为是保险公司推销一种新的商业保险。据审计了解,乡镇政府为了完成该項任务,将由农户负担的保险费即3元/亩,由乡镇财政代垫,农民实际未参与该項保险。

二是勘赔定损操作简单。在乡镇政府作为参保主体后,由于没有落实到农户,只是本乡镇实际田亩数进行上报,加之保险公司也未进行实地测定,对其中转包、实际种植面积与参保面积的情况掌握不足;其次在实际发生水稻受损时,农户未参与保险,上报灾情不及时,乡镇政府没有掌握全面的受灾面积,乡镇政府上报灾情积极性不够;再次方案中确定直接损失率在30%以上才由保险公司赔偿,而且在计算损失时,按照保险水稻不同生长期,分为分孽期、抽穗期、成熟期,根据植株的损失数量确定损失率,在基础工作不到位的情况下,勘赔定损工作根本操作不了。但是天灾常年发生,农户水稻受灾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保险公司对该項保险业务又一定要作出理赔,所以保险公司为了弥补乡镇政府垫付的保险费,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在理赔时以赔付标准按一定比例进行推算拨付乡镇。从某县2010年看,赔付金额为1 006.54万元,约为5.9元/亩,占保费的49.23%,赔付受灾面积占参保面积的11.85%。

三是理赔款未分发到户。乡镇政府在收到理赔款时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没有参保依据,大部分乡镇将款存留账上,既使有少数乡镇在发放时也只是简单地按面积发放,受灾重的与受灾轻的没有区别,滋生诸多其他问题,所以干脆不发放。由于实际参保资金是各级财政资金补贴和垫付的资金,而在实际工作中,是保险公司和乡镇政府得到实惠,使这項工作仅仅停留在资金转付、账面操作层面上,并未体现国家惠农政策的效果。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为了完善该項惠农政策的顺利实施,体现国家政策的阳光雨露,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宣传上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结合赶墟日,搞大规模的宣传活动,宣传农业保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項重要惠农惠民政策,是非营利性的保险业务,在观念上和思想上教育广大农民正确面对在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潜在风险,尽管科技在发展,“望天收谷”的时代正逐渐远去,但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一直都存在,详细宣传解释保险条款,帮助农户算好一本账,使农民体会到水稻保险的好处,让农民了解水稻保险、接受水稻保险、受益水稻保险。

二是完善保险程序。保险公司要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和乡镇政府,按参保自愿的原则,逐村逐户确定种植面积和参保面积,尽量实现应保尽保。乡、村要指定专人受理农户报损,并及时上报保险公司和县农业局,保险公司要在24小时内会同农业专家组成鉴定小组,勘查确定受损面积,按方案要求不少于7个工作日及时支付赔偿款。

三是改革赔款方式。为了保证赔偿款及时发放到位,防止挪用、占用现象发生,在签发保险单时,保险公司为参保农户办理赔偿卡,在受损赔偿金额确定后,直接转入赔偿卡中,使受灾投保的农民能感受水稻保险的好处,并自发宣传,从而让水稻保险不仅仅是保险业务,而是惠民政策的延续;水稻种植不仅仅是营生方式,而是国富民强的基石,让党和国家的这項惠农政策真正逐一播撒在每一个农民的心坎上,种植到每一片希望的田野里。(作者单位:南昌县审计局)

惠农支农政策 篇4

(一)支持农业科技示范户。采取农民自愿申报、村民小组推荐、乡镇统一评议和张榜公示、报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方式,遴选农业科技示范户、核心示范户。通过专家一对一技术指导,对市级农业科技示范户贷款1-2万元、核心示范户贷款10-20万元予以全额贷款贴息等措施,支持科技示范户做大做强产业,提升示范带动能力,带领农民走科学化种养之路。

(二)农机购置补贴。根据国家和本省执行的机型补贴标准,结合本市实际,在财政预算控制额度内,制定以下补贴标准:⑴按机具销价分段补贴类:

1.机具销售价格5万元以下按30%比例补贴; 2.机具销售价格5-10万元按25%比例补贴; 3.机具销售价格10万元以上按20%比例补贴;

⑵本市农机企业生产的先进适用的农机具产品补贴比例提高5%;

⑶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填补我市空白的农业机械按机具价格的40%比例补贴;

⑷单机最高补贴额度不超过5万元; ⑸补贴金额取整数但不得超过补贴标准。⑹乘座式高速插秧机每台补贴5000元。

⑺单户农民年享受补贴机具不超过1套(1台主机及3台配套机具)。正规化基地农业生产企业、农机服务组织年享受补贴机具不超过3套(3台主机及9台配套机具)。

(三)对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即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及方式由区政府确定。

(四)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各级对我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的补贴标准达到每人70元以上,参合农民平均每人每年筹资额达到85元以上,参合农民平均住院费用补偿比例达到45%--60%。具体补贴标准将逐年增加。

(五)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1000元。对农村低保对象的子女从小学到高中免缴学杂费,寄宿在学校时享受每学期80-100元的补助;遭遇自然灾害住房倒塌时,政府优先救助,并给予高于普通农户50%的补助金;办理丧事时减免基本服务费;医疗时享受政府优惠。

(六)对农村“五保户”实行政府供养。从2007年7月起,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标准由1200元/年提高到1700元/年、分散供养标准由800元/年提高到1200元/年。

(七)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除享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外,凡女性年满55周岁、男性年满60周岁以上人员,若土地承包经营权共有人人均占有承包经营土地在0.3亩以下,且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上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政府将给予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的基本生活费。

(八)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从2006年起,在全市建立了7个农民工培训基地,对有中等职业教育需求的农民工,实行免试入学;农民工子女在武汉市公办学校就读享受市民待遇。政府为外出务工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保险,保费标准为每人每年6元。

(九)扶持种植业生产。(1)“三免四补”即免除农业税、2

农业特产税、农民负担的排涝水费,对农民给予种粮直接补贴、水稻良种补贴、油菜良种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为:①种粮直接补贴。补贴品种涉及稻谷、玉米和小麦,具体标准由各区制定。②水稻良种补贴。早稻10元/亩、中稻15元/亩、晚稻7元/亩。③油菜良种补贴。油菜10元/亩(边角地、新开荒地不享受)。(2)食用菌产业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新建的智能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给予450万元的财政补贴;对符合条件新建的工厂化生产型食用菌小区,其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100万元的财政补贴。

(十)扶持蔬菜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确定发展且有龙头企业带动的快生菜基地,由市政府按每亩2000—3000元的标准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对快生菜基地内新发展的蔬菜钢架大棚实行统一招投标,其建设资金由市里按实际投资额的60%予以补贴。

(十一)扶持畜牧业发展。①对新建的年出栏达到1万头以上的生猪原种场、扩繁场,按每1万头给予基础设施建设补贴100万元、污染物综合利用及污染治理配套工程补贴50万元。②对新建的家禽祖代(肉鸭、肉鸡、蛋鸡)场,存笼规模达到1万套以上的,按每万套30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新建的家禽父母代(肉鸭、肉鸡、蛋鸡)场,存笼规模达到3万套以上的,按每万套1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贴。③2008年—2012年对新建20个的年存笼10万只的蛋鸡养殖小区,按每10万只给予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补贴100万元。④对新建的150个单批出笼5—20万只、年出笼30—100万只的肉鸭养殖小区,按每个鸭位5元的标准对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补贴。⑤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对全市所有养殖户(场)所饲养的能繁母猪实行直补政策,每头每年补贴 3

100元;能繁母猪纳入政策性保险的,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

(十二)扶持水产业发展。市财政每年从涉农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扶持水产业发展:①从事水产品加工、苗种繁育的龙头企业或大型企业;②特色养殖基地;③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科研攻关、试点、示范和推广;④科技示范户,合作经济组织或行业协会;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产品;⑥需要扶持的其它重点项目。

(十三)扶持林果业发展。市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用于扶持林果茶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对企业、业主投资开发实行以奖代补:①对新建连片规模在500亩以上的苗木花卉基地,每亩补贴300元。②对新建连片规模在500亩以上的茶叶基地,每亩补贴600元;对低效茶园改造后达到无公害高效茶园标准且连片规模在2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300元。③对新建连片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干鲜果基地,每亩补贴300元;对低效果园改造达到绿色水果生产标准且连片规模在200亩以上的,每亩补贴200元。

(十四)农业政策性保险。从2007年起,农民可自愿参加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对象为奶牛、生猪、家禽、蔬菜(西甜瓜)和种子种苗,财政部门将安排专项资金给予投保人60%的保费补贴,由市、区财政按5:5的比例分担。

(十五)设立农村土地流转专项扶持资金。从2009年起至“十一五”期末,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全市农村土地流转补贴。市财政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且流转期限10年以上的业主(流入方),按每亩50元一次性给予补贴,同时还可享受政府已出台的其他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农业局会同市财政局拟订)。各区财政也应每年安排专项资金,4

用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补贴。

(十六)引导土地规模经营向循环农业发展。对规模经营面积达到1000亩且经营期限10年以上的项目,市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农田基本建设、板块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资金要优先安排,捆绑使用。各区也应优先安排相应的配套建设资金。对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发展循环农业的,经市农业部门认定后,对用于资源再生利用的设施投入,按市农业有关产业政策给予扶持补贴。

关注惠农政策 篇5

教学内容: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惠农政策、惠农政策带来的好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惠农”补贴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准备:让学生了解有关“惠农”政策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学生通过查阅、咨询了解我们国家出台了哪些惠农政策以及其意义。

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惠农政策吗?你了解到了哪些惠农政策?

学生举例说明。

二、身边的惠农政策。

1、介绍身边的惠农政策。

如:农民种植水稻,每亩可得15元补贴。种植油菜,每亩10元的补贴。养殖母猪,可获得每头50元的补贴。购买“家电下乡”的产品,可以领取“销售价×0.13”的补贴。农村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者,可按月领取每月80元生活补贴,年满70周岁,可按月领取每月90元生活补贴。农村合作医疗报销,分门诊补偿、住院补偿、大病补偿。

2、利用数学知识解决惠农政策中的实际问题。(孩子们,接下来我们通过具体的事件以及数据来看看,我们农民到底得到了多少实惠。)(1)小明家今年种了8亩水稻和7亩油菜,还养了12头母猪,你能帮忙算算他们家能获得多少补贴吗?

(2)家在农村的小丽要去买1台2500元的冰箱和1台1800元的洗衣机。她付多少钱就可以了?(3)合作医疗 住院补偿

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70%;二级医院报销50%;三级医院报销35%。

小李不小心摔断了腿,需要住院治疗,花费大概在8000元左右。你能帮忙算算他如果在镇卫生院治疗需要准备多少钱吗?如果在二级医院、三级医院呢,又需要准备多少钱呢?

3、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三、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教学反思: 新课标改革后,更加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对综合实践课有了新的要求:学生将通过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

本堂课内容《关注“惠农”政策》。其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国家政策,了解海量信息,感受国家对农民的关怀。学会计算农民获得国家补贴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中我们实际享受的优惠。综合调查与计算,感受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因此,在课前,安排学生了解信息,了解惠农政策的意义以及有哪些惠农政策,并学会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认真思考,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惠农政策的意义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学情:学生对于惠农政策的意义以及有哪些惠农政策都不太了解,需要借助网络或其他方式了解信息,但是关于补贴金额的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够借助已学知识完成。重点:理解惠农政策的意义。

会用一些关系式计算惠农政策下农民所获得的补贴金额。

惠农政策实施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 ,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 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 ` 东和落脚 ` 点 ,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 规范运作程序 , 着力解决惠农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 , 努力构建我区落实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 , 确保强农惠农资**全运行、规范管理、有效使用 , 使党和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惠及农村和广大群众。

二、实施范围 各乡镇及各行政村、区直有关部门、单位。

山西实施惠农政策调查研究 篇7

一、实施惠农政策主要做法

(一) 惠农补贴工作实施过程有章可循, 有据可查。

在借鉴前几年实施惠农补贴工作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 2008年各调查县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优先安排支农惠农资金, 惠农补贴工作实施与落实情况良好。以平顺县为例, 平顺县成立了以副县长为组长的落实惠农政策领导组, 各乡村也分别成立了领导组, 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为了保证惠农资金落实到户, 该县制定了“五到户”方案, 即:政策宣传到户, 清册编制到户, 张榜公布到户, 资金兑现到户, 补贴通知到户。由于惠农补贴实施方案紧紧围绕农户这个主题运作, 惠农补贴工作进展顺利。其他调查县开展惠农补贴工作的主要做法与平顺县基本相同。

(二) 补贴范围与标准符合惠农政策规定, “一卡通”兑现方便快捷。

惠农补贴主要包括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各调查县均按照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 明确相关补贴标准, 即种植1亩小麦直补10元, 农资综合补贴51元, 良种补贴10元;种植1亩玉米直补5元, 农资综合补贴35元, 良种补贴10元;种植1亩杂粮 (除薯类) 直补5元, 农资综合补贴35元。对于购买农机具的农户, 各地按照农户所购买农机具类型发放相应标准的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惠农资金发放形式较为简便, 各调查县采取发放“一卡通”、“一折通”的形式, 第一时间将补贴资金发放至农民手中, 农民兑现惠农补贴省时省力、方便快捷。

(三) 督导与监督措施到位, 惠农补贴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户有保证。

为了避免惠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截留、冒领、专项资金挪作他用的问题, 各调查县采取了多项监督措施以保证惠农资金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以文水县为例, 该县财政局、农业局、信用联社组成的督查组, 对全县惠农补贴发放工作多次进行重点督查, 发现问题现场办公及时解决, 强有力的监督措施确保了惠农资金落实到位。

二、实施惠农政策的积极作用

(一) 惠农补贴范围与标准逐年增加, 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2004年我省粮食直补范围仅为小麦和玉米;2005年粮食直补范围扩大到谷子;2006年不仅扩大了粮食补贴范围, 增加了杂粮, 而且针对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的情况增加了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07年、2008年粮食补贴范围扩大到除薯类以外的全部粮食作物。粮食补贴金额、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金额、农机具购置补贴金额也在逐年增加。惠农政策年年有新举措, 农民年年有新盼头, 实实在在的补贴给种粮农民吃了“定心丸”。

(二) 惠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发展。

惠农政策的连续实施, 在广大农民思想中基本形成了“国家重视粮食生产, 多种粮多补贴”的想法。农民积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 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2008年我省粮食种植面积3111.33×103hm2, 比上年增长2.74%。其中高产作物玉米种植面积在连续四年增加之后, 继续大幅增长, 面积达到1378.55×103hm2, 增长8.51%。我省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态势, 有利于确保粮食安全。

(三) 以现金形式发放惠农补贴资金, 农民的心理满足感明显增强。

由于政府部门发放补贴资金形式贴近农民生活, 广大农民对于补贴资金发放形式较为满意。这种直接发放现金的形式使农民由粮食补贴政策的间接受益者变为直接受益者, 农民切实感受到来自各级政府的贴心关怀。国家与农民之间的“距离”缩短, 农民的主人翁感和心理满足感得到一定的提升。

三、实施惠农政策存在问题

(一) 惠农补贴金额低于农民的期望值。尽管惠农补贴年年增加, 但是高涨的农资价格基本抵消了各项惠农补贴资金所得, 有限的政策性惠农补贴资金难以真正有效地调动起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存在季节性滞后。惠农补贴资金从着手准备发放到发放至农民手中需要经过多个环节, 层层落实。有些地区惠农补贴款发放较晚, 错过粮食播种时节, 补贴款未能起到及时补助粮食生产的作用。

(三) 惠农补贴资金对改变农业生产粗放经营的模式触动不大。由于农户多为分散经营, 惠农补贴资金又有限, 惠农补贴政策没有起到改变种植业生产粗放经营模式的助推剂作用, 目前我省种植业生产仍然存在粮食种植结构不够合理, 产业链条短, 粮食商品率低, 市场竞争力差等方面的问题。

四、强化惠农政策建议

2008年下半年以来, 在国际金融危机全面波及实体经济的情况下, 国际粮食市场形势出现转变, 国际粮价从上涨转为下跌。在这一不利于我国粮食生产的市场形势下, 国家惠农政策显得更为重要。为了切实保护与稳定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我们还需要对惠农政策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一) 强化与完善惠农政策, 进一步提升农民种粮信心。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的基础地位只能增强, 不能削弱;给农民的实惠只能增加, 不能减少。我们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必须有政策支撑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各级政府惠农补贴的力度能否进一步加大, 对提升农民的种粮信心起着重要作用。各地应该继续在惠农政策的引导下寻求本地拓展惠农政策的积极做法。一要适当增加与改变补贴方式。在国家与地方财政投入农业力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 首先要继续增加普惠制的惠农补贴款项。其次可以结合当地种粮特点, 对种粮大户与一般农户的补贴采取不同的补贴标准进行补贴, 对具有地域风格特色、市场前景好的优势粮食品种给予优品补贴。此项措施对于有效鼓励粮食种植大户、特色种植区域稳定发展, 保证粮食播种面积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要继续改进补贴落实方式。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减少发放环节, 惠农补贴资金发放时间应结合粮食播种时间提前或同步发放至农民手中, 提高惠农补贴资金有效利用率。

(二) 加快土地流转实践探索, 转变粮食生产粗放经营模式。

农户一家一户获取惠农补贴资金较少, 种植优势难以显现, 长时间提升种粮积极性效果不会明显。如果能够实现土地流转, 实现集约化经营, 可以大大降低农业投入成本, 显现规模效应, 有益于提升农民长期种植热情。目前我省土地流转工作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各地应抓住此契机, 加快推进土地有序流转, 引导农民以入股、出租、转包、转让、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推动土地向粮食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龙头企业集中, 促进粮食规模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生产。通过有效的土地流转, 改变粗放经营模式, 最终确保出让土地的农民各项利益不受损失, 种地农民收益较大幅度增加的“双赢”态式。

(三) 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

农业抗旱防灾能力, 减少农民种粮隐性成本。目前我省的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存在老设施年久失修、使用效益下降;新设施建设慢、配套工程跟不上;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匮乏、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偏弱的问题, 这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增加了农民种粮隐性成本。各级相关部门应加大支农资金投入的力度, 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要拓展现有工程规划, 继续在北部地区建设抗旱水源、水土保持工程, 在中部地区发展集雨灌溉工程, 在南部地区发展节水灌溉和引黄灌溉工程, 尽快提高抗旱减灾水平, 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种粮收益。

(四) 加大多层次培训力度, 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四个“走出去“开展惠农法治宣传 篇8

一是真诚开门纳客,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度。为进一步增强活动的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在活动开展前,该院利用电视台、广播台、新闻网站等新闻媒体,公布了该院开展 “举报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时间、主要方式,拓宽了信息渠道,提高了群众参与度。结合检察开放月,开展六个一活动,即:组织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编印一本检察工作宣传画册、开展一期警示宣讲教育活动、开展一次检察文化展示活动、开展一次“检察开放日”活动、开展一次“检察工作和检察干警双下乡”活动。

二是充分展示成果,进一步扩大群众认可度。由政治处牵头,会同反贪、反渎、预防等多个部门,开展了以“依靠群众,反腐倡廉,服务大局”为主题思想的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干警走进社区,向群众宣传检察机关惩治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案件受理范围、举报途径、工作制度和办案程序,以及近年来该院查处职务犯罪的成果及典型案例,同时接受群众举报、申诉和法律咨询。

三是深入乡村社区,进一步扩大宣传广泛度。抽调各部门骨干检察官成立“检察官宣讲团”定期送法下乡宣传,相继到开发区、浮岗镇、蔡堂镇、郭村镇等村镇进行了政策法规和检察职能的宣传。同时开展了带案下访和案件回访工作,通过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以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的形式深入了解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生产生活情況,如粮食直补的发放,五保、低保金的兑现等,认真倾听基层群众对该院的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检察机关进一步服务三农、维护农村的和谐稳定打下了群众基础。

2011年国家惠农政策[推荐] 篇9

1.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做到“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即千方百计保持粮食产量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千方百计保持农民收入增长在7%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大兴水利强基础,发展生产保供给,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转变,防范风险保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全力夺取全年好收成,巩固“十一五”好势头,实现“十二五”好开局,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增加有效供给和稳定价格总水平提供重要支撑,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新贡献。

大兴水利强基础,就是要针对水利建设滞后、设施不足的瓶颈制约,大幅度增加投入,大规模开展建设,大力推进改革,着力夯实水利这个最重要的基础。发展生产保供给,就是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

1万亿斤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稳定发展,促进主要农产品总量和结构平衡,保障市场有效供给,促进物价总水平稳定。提高效益增收入,就是要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收入继续有较快增长。提升能力促转变,就是要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力争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防范风险保安全,就是要坚持不懈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市场风险防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卫生安全、农业生产安全。改革创新增活力,就是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好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调动地方和农民积极性的体制机制。

2.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政策。

2011年中央决定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要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即,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

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增长15.2%。其中,一是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938.7亿元,主要包括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75.4亿元,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30亿元,农业扶贫开发资金306亿元,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6.6亿元,农业保险保费补贴94.06亿元等。二是安排农业“四补贴”1406亿元,具体为粮食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860亿元、良种补贴220亿元、农机购置补贴175亿元。三是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963.6亿元,其中,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60亿元。

在今年冬春季节的抗旱工作中,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中央财政又分两批安排抗旱资金

129亿元。用于支持旱区大型灌区改造骨干工程、粮食生产和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抗旱浇水补助、冬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抗旱服务队装备补助,以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东北大棚育秧、西南和西北地膜覆盖等补助政策。

3.种粮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2011年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补贴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到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今后将逐步加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力度,将粮食直补与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交售商品粮数量挂钩。建立和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新增部分重点支持种粮大户。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粮食直补151亿元,农资综合补贴860亿元,两项补贴合计1011亿元。1月份,中央财政已预拨地方补贴资金986亿元,力争在春耕前通过“一卡通”或“一折通”直接兑付到农民手中。

4.良种补贴政策。

2011年良种补贴规模进一步扩大,部分品种标准进一步提高。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220亿元,比上年增加16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实行全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和油菜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提高到15元。早稻补贴标准提高到15元,与中晚稻和棉花持平;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统一招标、差价购种补贴方式,也可现金直接补贴,具体由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继续实行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在藏区实施青稞良种补贴,在部分花生产区继续实施花生良种补贴。

5.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1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到175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亿元,补贴范围继续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涵盖12大类46个小类180个品目,在此基础上各地可再自行增加30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在省域内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定额补贴按不超过各省市场平均价格的30%测算,汶川地震重灾区县、重点血防疫区补贴比例可提高到50%。单机补贴上限5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挤奶机械、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甘蔗收获机、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可提高到20万元。

6.完善重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为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国家决定从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主产区2011年生产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白小麦(三等,下同)、红小麦、混合麦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95元、93元、93元,比2010年提高5元、7元和7元,提价幅度分别为5.6%、8.1%和8.1%;每50公斤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128元,比2010年提高9元、10元、23元,提价幅度分别为9.7%、10.3%和21.9%。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将有利于补偿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促进农民种粮收益稳步增长,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7.产粮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政策实施以来,中央财政一方面逐年加大奖励力度,一方面不断完善奖励机制。2010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约210亿元,奖励县数达到1000多个。为鼓励地方多产粮、多调粮,中央财政依据粮食商品量、产量、播种面积各占50%、25%、25%的权重,结合地区财力因素,将奖励资金直接“测算到县、拨付到县”。对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位于全国前100位的超级大县,中央财政予以重点奖励;超级产粮大县实行粮食生产“谁滑坡、谁退出,谁增产、谁进入”的动态调整制度。自2008年起,在产粮大县奖励政策框架内,增加了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奖励条件,全国共有900多个县受益。为更好地发挥奖励资金促进粮食生产和流通的作用,中央财政建立了“存量与增量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奖励机制,要求2008年以后新增资金全部用于促进粮油安全方面开支,以前存量部分可继续作为财力性转移支付,由县财政统筹使用,但在地方财力困难有较大缓解后,也要逐步调整用于支持粮食安全方面开支。同时规定,奖励资金不得违规购买、更新小汽车,不得新建办公楼、培训中心,不得搞劳民伤财、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225亿元,对粮食生产大县除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奖励政策外,对增产部分再给予适当奖励。

此外,2011年中央财政新增粮食风险基金预算40亿元并已下拨到省,用于继续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加上2009年和2010年已逐步取消的58亿元,中央财政通过三年全部取消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今后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249亿元将全部由中央财政补助,每年减轻主产区财政负担98亿元。

8.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生猪调出大县政策从2007年开始实施,目的是调动地方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促进生猪生产、流通,引导产销有效衔接,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安全。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0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0年奖励县数362个。2011年中央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主要用于生猪养殖场(户)的猪舍改造、良种引进、防疫管理、粪污处理和贷款贴息等;扶持生猪产业化骨干企业整合产业链,引导产销衔接,提高生猪的产量和质量。

9.大规模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政策。

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是促进粮棉油糖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的有机结合,挖掘增产潜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促进大面积均衡增产。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在全国建设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5000个,总面积超过560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380个、油料作物370个、新增糖料万亩示范片50个。共惠及7048个乡镇(次)、37688个村(次)、1260.77万农户(次)。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粮食稳定增产行动的意见》,今年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创新机制,在更大规模、更广范围、更高层次上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将选择基础条件好、增产潜力大的50个县(市)、500个乡(镇),开展整乡整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试点。《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也要整合资源,积极推进整乡整县高产创建。今年,中央财政将在去年基础上增加5亿元高产创建补助资金。

10.建设高标准农田政策。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是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共投入2000多亿元,由国家有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照各自资金渠道,积极支持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其中,2010年,国家安排用于田间工程建设资金55亿元,建设1380万亩高标准粮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了农田排灌条件,提升了耕地质量,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资源条件保障。

201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正按照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求,抓紧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确定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分区布局、建成标准、主要措施,指导各部门、各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积极筹措落实建设资金,突出重点区,抓住农田灌排、土壤质量和耕作技术突出问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11.强化耕地质量建设政策。

目前,正在实施的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的政策项目主要包括测土配方施肥补贴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截至2010年,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已涵盖全国2498个县(场、单位),受益农户达1.6亿,技术推广面积11亿亩以上。2011年,国家将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计划免费为1.7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12亿亩以上。

土壤有机质提升试点补贴项目方面,到2010年,已涵盖全国30个省(区、市,含中央农垦系统)的619个县(市、区、场),补贴资金规模从1700万元扩大到5.5亿元,实施面积从85万亩增加到2750万亩以上,技术模式从单一的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推广,发展到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商品有机肥并举的局面。据监测统计,实施土壤有机质项目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在8%以上,亩均减少化肥使用量6公斤—8公斤,农作物增产在8%左右。2011年,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规模和范围。对农民使用秸秆腐熟剂、应用秸秆还田腐熟技术给予每亩20元补贴,力争项目区稻田秸秆还田率达到95%以上。对农民购买绿肥种子和根瘤菌剂给予每亩20元补贴,力争项目区绿肥鲜草亩产达到1500公斤以上,减少化肥施用量10%以上。继续扩大增施商品有机肥补贴,对商品有机肥给予每吨200元的补贴,每亩补贴100公斤用量,消纳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培肥改良土壤。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促进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

12.大规模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政策。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既能解决农民一家一户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又能显著提高病虫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是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根据国务院2011年2月9日常务会议精神,今年中央财政将安排5亿元专项资金对承担实施病虫统防统治的工作2000个专业化防治组织进行补贴。

平均每个防治组织补助标准为25万元。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购置防治药剂、田间作业防护用品、机械维护用品和病虫害调查工具等方面,提升防治组织的科学防控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实施范围是全国29个省(区、市)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800个县(场)和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源头区200个县的专业化统防统治。接受补助的防治组织应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工商或民政部门注册并在县级农业行政部门备案;二是具备日作业能力在1000亩以上的技术、人员和设备等条件;三是承包防治面积达到一定规模,具体为南方中晚稻1万亩以上,小麦、早稻或北方一季稻面积2万亩以上,玉米3万亩以上。需要补助的防治服务组织,需先向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确认资格并核实能承担的防治任务后可享受补贴。

13.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国家不断增加对动物疫病防控的投入,进一步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目前我国已形成以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经费补助、扑杀补贴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为主要内容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政策。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扑杀补贴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对因重大动物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贴,补贴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为支持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中央财政对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实行经费补助。补助经费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经费的劳务补助。

14.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政策。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是从根本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2010年农业部公布了首批参加创建的819个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并安排1.2亿元财政资金用于支持235个标准园建设。2011年农业部将进一步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优势产区扩大创建范围,创建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基地,示范带动园艺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对项目实施范围内的标准园每园补贴50万元。其中,35万元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应用补贴,10万元用于推进标准化生产补贴,5万元用于质量管理补贴。

2010年,中央财政投入5亿元资金实施畜禽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对主产省区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标准化生产改造。2011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投入5亿元扶持资金。

15.支持鲜活农产品“农超对接”政策。

开展“农超对接”(引导大型连锁超市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试点,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支持农超对接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大“农超对接”政策支持力度。支持超市加快冷链系统、物流配送中心等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合作社建设冷藏保鲜设施、配置冷藏运输工具、检验检测设备等。超市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二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鼓励同类农产品合作社在自愿的基础上开展联合与合作,充分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提高均衡供应超市农产品的能力。三是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流通。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生产记录管理,依据农产品流通相关标准,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加贴标识,创建品牌,实现合作社产品质量可追溯。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扶持项目、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根据超市的需求,实行统一采购种苗、统一采购和使用农资、统一记载田间档案、统一采收产品、统一检测农残。四是降低农超对接门槛。严禁超市向合作社收取进场费、赞助费、摊位费、条码费等不合理费用,严禁任意拖欠货款。超市一般应采取日结的方式收购蔬菜等生鲜农产品,尽量缩短账期。鼓励超市和合作社签订长期对接合同,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对接关系,提高合同契约意识和诚信意识。

16.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2010年国家有关部门决定进一步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扩大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从2010年12月起,全国所有收费公路(含收费的独立桥梁、隧道)全部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范围,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新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网络的公路收费站点,要按规定开辟“绿色通道”专用道口,设置“绿色通道”专用标识标志,引导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优先快速通过。二是增加鲜活农产品品种。在2009年确定的24类133种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的基础上,将马铃薯、甘薯(红薯、白薯、山药、芋头)、鲜玉米、鲜花生列入到“绿色通道”产品范围,落实免收车辆通行费等相关政策。三是进一步细化“整车合法装载”的认定标准。对《目录》范围内的不同鲜活农产品混装的车辆,按规定享受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各项政策;对《目录》范围内和《目录》范围外的其他农产品混装,且混装的其他农产品不超过车辆核定载质量或车厢容积20%的车辆,比照整车装载鲜活农产品车辆执行。对超载幅度不超过5%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17.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从2011年起,国家将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目标是“两保一促进”,即“保护草原生态,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政策主要内容是:(一)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的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禁牧补助。(二)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三)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和每户牧民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四)绩效考核奖励。补奖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负总责,财政部和农业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查监督,并按照各地草原生态保护效果、地方财政投入、工作进展情况等因素进行绩效考评。中央财政每年安排奖励资金,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省份给予资金奖励,由地方政府统筹用于草原生态保护工作。以上四项共136亿元。

18.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政策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指灌溉面积1万亩、除涝面积3万亩、库容10万立方米、渠道流量1立方米每秒、机电泵站装机容量1千千瓦以下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包括万亩以上灌区的渠系工程。为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2005年中央财政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给予适当补助。2009至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补助850个县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其中13个粮食主产省521个县,占61.3%。

2011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大幅增加专项补助资金,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优先安排产粮大县,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决定,今年增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补助、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以工代赈投资等中央专项资金规模30亿元以上,主要用于引导粮食主产区农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9.实施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03年以来,中央大力支持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和支持领域不断拓展,2010年,中央投资52亿元补助建设农村沼气,新增沼气用户320万户,其中大中型沼气工程1000处以上。继续加强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后续服务管理提升行动,着力提高沼气使用率和“三沼”利用率,促进农村沼气发展上规模、上水平。2011年,国家将继续支持发展农村沼气,力争年末农村沼气户数达到4325万户,比上年增加325万户。

农村沼气建设实行项目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农户自愿、保证质量、强化服务”的原则稳步实施户用沼气项目。户用沼气项目基本建设内容为户用沼气池,同步实施改圈、改厕、改厨。目前每个户用沼气中央投资补助标准西部、中部和东部分别为1500元、1200元和1000元;对农户相对集中的村庄,以农村居民为用气对象,按照“统一建池、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原则,支持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小型沼气,沼渣沼液用于还田,按照供气户数,小型沼气中央补助标准为户用沼气补助标准的150%;在具有稳定原料来源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行政村等,支持建设以畜禽粪便或秸秆为原料的大中型沼气,沼气可用于向周围居民供气或发电,中央投资优先支持向农户集中供气的大中型沼气项目。对西、中、东部地区大中型沼气,中央分别补助项目总投资的45%、35%和25%,总量分别不超过250万元、200万元和150万元,地方分别按照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5%、10%和20%的标准予以配套投入。沼气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乡村服务网点,主要建设内容是“六个一”,即一处服务场所、一个原料发酵贮存池、一套进出料设备、一套检测设备、一套维修工具、一批沼气配件。对西、中、东部地区乡村服务网点,中央按照每个4.5万元、3.5万元和2.5万元分别予以补助,地方按照不低于0.5万元、1.5万元和2.5万元的标准分别予以补助。

20.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政策。

2011年农业部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一是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丰富培训内容,细化培训专业,规范培训实施,加快培养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专业化、技能型经营服务人才。二是继续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系统的创业培训,增强农民的创业意识、提高农民的创业能力,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三是组织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依靠专家和科技人员力量,深入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培训和科普活动。四是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依托11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举办50期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参观考察、经验交流、创业扶持等方式,培训5000名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大学生村官。五是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遴选农村生产能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交流、参观考察、观摩展示等方式,提高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21.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指向十分明确,目的就是要更好地稳定农民土地经营的预期,给农民吃长效“定心丸”。

我国农村土地依法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核心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关键是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国家依法保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期内,除法定事由外,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不得调整承包地。土地承包期届满,由土地承包经营权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

22.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政策。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有效满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服务的需要,今年中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一是健全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农村的激励机制。今年将继续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和业务的财税、货币等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优惠、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完善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的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以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农村贷款,特别是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逐步增加涉农贷款比重。二是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三种类型。截至2010年底,全国已组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超过400家。实践证明,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网点、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降低农村贷款利率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今年中央提出要继续推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发展,逐步增加试点数量,使更多的农民群众能够享受到金融服务。三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今年中央将加大政策力度支持发展小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的小额信贷需求。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业务,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发展现代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农村信用合作,通过农村资金内部循环来解决农民贷款问题。

23.完善农业保险政策。

自2007年国家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试点以来,农业保险的投入不断加大、品种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为有效化解农业灾害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年中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业保险,完善现行农业保险政策。

一是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范围。开展试点以来,实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省份已达24个,补贴品种包括玉米、水稻、小麦、棉花等大宗农作物,大豆、花生、油菜等油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等重要畜产品,以及马铃薯、青稞、藏羚羊、牦牛、天然橡胶、森林等。今后,将继续完善农业保费补贴政策,加大保费补贴支持力度,增加农业保险试点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享受到农业保险的保障。二是探索开展农机具、渔业等保险。近年来一些地方以发展当地特色经济为重点,积极开展蔬菜、糖料、渔业等特色作物类保险;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机保险;以服务“三农”为重点,积极开展农房、小额保险等涉农保险业务,受到农民普遍欢迎。中央将支持和鼓励地方继续开展这些保险业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更有效保障。

24.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通过财政奖励或补助的方式进行投入,以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有效机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于2008年在3个省份试点,2009年试点扩大到17个省份,2010年进一步扩大到27个省份。财政奖补试点实施三年来,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各级财政共投入奖补资金477亿元,带动村级公益事业总投入1800多亿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按照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数额的适当比例给予奖补,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支农专项资金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捆绑使用,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效果。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

2011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基础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则,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2011年起,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将在全国所有省(区、市)展开。中央财政2011年预算安排奖补资金160亿元,部分奖补资金已拨付到地方,并将根据各地预算执行情况,按程序适当增拨奖补资金。同时努力将政府对农民筹资筹劳的奖补比例提高到50%以上,中央财政占政府奖补资金的比例提高到40%,建立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

25.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

国家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一是税收优惠政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本社成员签订的农业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合同,免征印花税。二是金融支持政策,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部纳入农村信用评定范围;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高、服务能力强、带动农户多、规范管理好、信用记录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和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信用合作。三是财政扶持政策,2003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超过18亿元,主要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强服务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农机购置补贴财政专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予以安排。四是涉农项目支持政策,2010年农业部等7部委决定,对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涉农项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尚未明确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的,应尽快纳入并明确申报条件;今后新增的涉农项目,只要适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的,都应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申报范围,明确申报条件。目前,农业部蔬菜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新一轮菜蓝子工程、粮食高产创建、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相关涉农项目,均已开始委托有条件的有关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五是农产品流通政策,鼓励和引导合作社与城市大型连锁超市、高校食堂、农资生产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实现产(供)销衔接。六是人才支持政策,从2011年起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每年培养1500名合作社带头人。继续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训纳入“阳光工程”,重点培训合作社带头人、财会人员和基层合作社辅导员。鼓励引导农村青年、大学生村官参与、领创办合作社。

26.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制度,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出台的又一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惠农政策。中央明确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的目标。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待遇支付方式。年满16周岁、不是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年满60周岁、符合相关条件的参保农民可领取养老金。参保人每年缴费设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地方政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档次,由参保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目前国务院制定的基础养老金低限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视财力状况可提高标准。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60元。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地方政府还应代其缴纳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试点地区年满60周岁的农民,只要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参保缴费,就可以直接享受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

中央明确要求,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新农保试点步伐,积极引导试点地区适龄农村居民参保,确保符合规定条件的老年居民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新农保试点在4个直辖市的大部分地区和其他省(区)的838个县开展,制度覆盖面达到24%。到2010年12月底,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其中领取养老金人数2863万人。全年中央财政基础养老金专项补助资金110.8亿元。中央决定,2011年将新农保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受益农民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2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筹资水平、政府补助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全国新农合筹资水平由2009年的每人每年100元提高到1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合农民按每人60元标准补助,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地方财政补助标准相应提高到60元,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20元增加到30元。截至2010年12月底,全国参合人口达8.36亿人,当年补偿支出1187.84亿元,受益人口累计10.87亿人次,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43%。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补助标准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0%,报销上限达到5万元。中央这项举措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和受益面,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进一步缓解。

28.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政策。

中央决定从今年起,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在“十二五”期间,使全国农村电网普遍得到改造,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得到较好保障,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基本解决,基本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

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政策的主要内容:一是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对未改造地区的农村电网进行全面改造。二是对已进行改造但仍存在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问题的农村电网,实施升级改造。三是因地制宜地对粮食主产区农田灌溉、农村经济作物和农副产品加工、畜禽水产养殖等供电设施进行改造,满足农业生产用电需要。四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在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基础上,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进一步减轻农村用电负担。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资本金主要由中央安排。继续执行每千瓦时电量加收2分钱的政策,专项用于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升级工程贷款的还本付息。

29.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山东、青岛、河南、四川等4个省(计划单列市)执行到2011年11月底,内蒙古、辽宁、大连、黑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西、重庆、陕西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执行到2012年11月底,其余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执行到2013年1月底。

目前,家电下乡补贴产品共包括彩电、冰箱(含冰柜)、洗衣机、手机、电脑、热水器、空调、微波炉、电磁炉9大类。具体补贴标准是:彩电每台最高限价7000元,3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3500—7000元每台按455元定额补贴。冰箱(含冰柜)每台最高限价4000元,2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500—4000元每台按325元定额补贴。手机每台最高限价2000元,1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1000—2000元每台按130元定额补贴。洗衣机每台最高限价3500元,2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000—3500元每台按260元定额补贴。空调中,壁挂式空调每台最高限价3500元,2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500—3500元每台按325元定额补贴;落地式空调每台最高限价6000元,4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4000—6000元每台按520元定额补贴。电脑每台最高限价5000元,3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3500—5000元每台按455元定额补贴。热水器中,太阳能热水器每台最高限价5000元,4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4000—5000元每台按520元定额补贴;储水式热水器每台最高限价2500元,1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1500—2500元每台按195元定额补贴;燃气热水器每台最高限价3500元,25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2500—3500元每台按325元定额补贴。电磁炉每台最高限价1000元,6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600—1000元每台按78元定额补贴。微波炉每台最高限价1500元,1000元(含)以下按销售价格的13%补贴,1000—1500元每台按130元定额补贴。在上述九类产品之外,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农民需求选择一个新增品种纳入家电下乡政策实施范围,按销售价格的13%给予财政补贴,最高补贴限额由各省(区、市)确定。

享受补贴的每类家电下乡产品每户农民限购2台(件)。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共同负担,其中,中央财政负担80%,省级财政负担20%。对新疆、内蒙古、宁夏、西藏、广西等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5·12”汶川地震51个重灾县,补贴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国有农场、林场职工享受家电下乡补贴政策。

3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为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基本住房安全问题,2008年到2010年,中央逐步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增加危房改造任务,加大资金投入。中央财政三年共安排117亿元补助资金,帮助试点地区完成约204万农村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标准为户均6000元,在此基础上,对陆地边境县边境一线贫困农户,东北、西北、华北等“三北”地区和西藏自治区试点范围内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同时,中西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要依据农村危房改造方式、建设标准、成本需求和补助对象自筹资金能力等不同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省级分类补助标准,切实做好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工作。今年将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拟安排150万户以上。中央财政已于近期下拨了今年第一批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补助资金100亿元,并明确今年将中西部地区所有县(市、区、旗)全部纳入试点范围。

上一篇:水浒传的人物故事下一篇:千里传音游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