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近期,我们组织了五个调查专班,深入到XX县15个乡镇部分村组,采取问卷调查、走访座谈、重点剖析等方式,对全县农村党员队伍思想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人文地理环境、党建工作水平的不同,我们对有代表性的XX镇、XX镇和XX乡、XX乡、XX乡等5个乡镇的10个自然村的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重点剖析,为扩大调查面,我们在全县范围内发放和回收调查问卷3100份,并要求各乡镇对本地农村党员的思想状况进行同步调查。
一、农村党员自然结构
全县共有党员14489名,其中农村党员9000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 62.1%。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党员队伍结构呈现“四多四少”: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60岁以上的2665人,占29.6%,35岁以下的 1591人,占17.7%;二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大专及以上的党员244人,仅占2.7%,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党员6385人,占70.9%;三是无职党员多,在职党员少。税改后,农村干部大量减少,在职党员1026人,仅占11.4%,无职党员7974人,占88.6%;四是外出流动党员多,外来流动党员少。外出流动党员1421人,占15.8%。
二、农村党员思想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把党员思想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在农村通过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为主线的党员教育以及广泛开展“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双建双带”等主题活动,绝大多数党员的理想信念比较坚定,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党员意识和组织纪律观念比较强,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这是农村党员思想状况的主流特征。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带来了人们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贫困山区村级集体经济的脆弱,农村党员教育的乏力,少数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落后,双带能力较差,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具体表现“三化”:
1、理想信念淡化,积极性受挫。受社会变革引发的利益格局多元化影响,目前在少数党员中存在“理想淡化”。有的党员不能正确认识和分析农村改革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认为理想太遥远。在调查走访的对象中,认为农村党员理想信念坚定和比较坚定的占65%,认为不坚定的占5%,还有30%的说不清楚。一是由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党员的思想观念也发生变化,少数对党的整体利益关心度下降甚至淡漠,不少老党员沉迷于怀旧情结中,时常发出“世风日下,今不如昔”的感叹,思想上困惑迷茫。二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农村基层组织只注重要求党员履行义务,要求他们在税收上缴、计划生育、义务出工、抗洪抢险等多项工作中带好头,却忽略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忽视了对年纪较大、生活困难党员的关心照顾,使部分农村党员荣誉感消失,挫伤了广大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出现“有困难不找组织找亲朋”。在调查中少数党员认为:“现在工作上要带头,经济上没甜头,政策上没奔头,党员没当头”。三是税费改革及配套改革在减轻农民负担,转变乡村职能的同时,乡村干部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受到挑战,加之村级集体经济的脆弱,债务难以化解,与村级组织所负担的繁重工作量极不相称,村干部待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受市场经济趋利性的影响,一部分农村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求利心里比较迫切,在加上山区党员干部普遍待遇较低,形成鲜明对比,致使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不愿接受组织约束,甚至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2、思想观念僵化,素质差异较大。一是相当一部分党员文化素质偏低,掌握新知识不够,缺乏驾驭现代农业新技术。全县初中以下的农村党员6385名,占农村党员总数的70.9%,且大多属于 “老实听话,文化较低,本领不大”这一类型。少数党员在经济转型期间学习不够,思想观念滞后,部分党员缺乏商品意识和 市场经济意识,还停留在小农经济圈中。二是由于诸多原因,党员组织生活会常年“搁置”,导致不少农民党员特别是入党时间长的老党员,适应不了新形势,观念陈旧思想僵化,意志衰退,丧失了先进性。三是少数地方党组织片面追求农村经济建设,忽略了对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对当前农村党员的思想变化的了解仅仅停留于表面,对形成的障碍缺乏适时的疏导,办法不多,措施不力,致使一些正面的思想意识得不到弘扬,错误观念泛滥。由此导致一些消极情绪和行为。四是少数基层党组织一般采取读读报纸、念念文件,传达会议精神等灌输式方法,缺乏互动和交流,党员的教育形式比较单一,教育效果不够理想。
3、党员作用发挥弱化,双带能力较差。主要有五种情况:一是年老多病,不能发挥作用;二是长年在外经商无暇发挥作用;三是部分富起来的个体老板,不愿发挥作用;四是生活困难、能力低下的,无法发挥作用;五是还有少数党员,素质较差,自律不严,在群众无威信,甚至起了反面作用。
三、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工作难点剖析
1、标准难统一。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涉及范围广,党员结构复杂,党员的素质有高有低,年龄结构、职业不同,经济基础有强有弱,流动党员对教育需求的差异性,等等。如果要按照第一、二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有些环节就难以实施。
2、对象难组织。一是居住分散。我县属于半山坡地区,处于秦巴山脉腹地,特别是山里面几个乡镇,地域面积广,党员居住散,并且还有一部分党员年老体弱行走不便,如果每个教育环节都要到位,势必很难。如汇湾乡党员居住比较分散,大多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党员要到村上集中学习,最远的要走3个多小时,两边路途一除,中间学习时间所剩无几。二是流动党员的去向不好掌握,“双找”工作难度大。农村大部分流动党员受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联系,不开具党员证明信、不转移组织关系,造成流动党员身份难摸清。有的无固定地点且居无定所。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另外,有的打工地点没有党组织,无法接转组织关系,形成部分党员既未转组织关系,又未持党员证明信,导致出现部分党员挂空现象。
3、活动难开展。一是思想情绪有抵触。许多农村党员对角色定位不准,对党员教育活动持怀疑态度,或抱无所谓态度,对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不是积极想办法完成,而是消极抵触,甚至产生片面的对立的情绪。二是学习时间难保证,工学矛盾突出。农村党员都拥有一定数量的承包土地,农活一茬接一茬。而且山里山外,甚至同是一个村高山组与平坝组农活忙、闲程度就有差异,如果在“学教”活动中过多的以支部为单位召开会议、集中学习是难以组织的。流动党员参加原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支部活动的困难就更大了。三是活动场所和必要经费无法保证。随着农村“零赋税”的推行,村集体经济的脆弱,部分村都成了空壳村,村级办公经费得到有效控制。而开展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无疑是需要教育活动场所和一定数目的费用,许多村又无集体经济收入,因此,活动场所和经费则成教育活动一大难题。据统计,全县有党组织办公地的村248个,有党员活动室的178个,有电教设备的122个,房屋面积在10平方米以下的有135个,房屋严重老化的88个,办公设施简陋的140个,办公设施拥挤的100个。这些问题将影响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四、对策与建议
针对农村党员的特殊性、复杂性,现结合我县农村工作实际和参学党员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1、整体安排要科学。建议农村党员集中学习教育,利用年前冬季农闲的时间进行,力争赶在春节前结束。但巩固成果、“回头看”和建立长效机制等工作可以放在节后进行。同时,建议集中学习教育时间适当缩短,中间有些环节可以适当合并,做到时间紧凑、安排科学、部署得当、确保实效。
2、教育内容要突出,方法要灵活。根据农村实际和农村党员的特点,一是在学习内容上突出重点。坚持以党章为主,适当增加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学习,帮助党员掌握致富本领,解决生产生活中问题。二是在学习时间上突出科学性。根据农村和农民党员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应该适当划分从业群体,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采取白天和晚上学习相结合、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自学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保证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三是在方式方法上突出多样性。应多组织小型、分散的活动,尽量减少大型集中活动。四是在活动效果上突出实效性。必须突出农村实际,注重“看”和“听”为主,组织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实际管用的活动。如多开展“帮扶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
3、消除教育盲点,扩大教育覆盖面。对农村流动党员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应坚持以党组织关系为主,但不唯党组织关系,对开展教育活动期间流动、变换工作单位的,其参学情况以《学习登记卡》为准。活动结束后,将“登记卡”存入党员个人档案,作为证明党员是否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
4、切实抓好组织整顿和培训工作。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处于软弱涣散、瘫痪状态的村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对党组织设置不合理的,抓紧进行调整;对党员组织关系不理顺的,抓紧进行理顺。通过“两推一选”等有效办法,把那些政治素质高、群众威信高、自身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高双强”型人才选进班子,特别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要在村“两委”换届后,在县乡党校集中对村支部书记进行必要的培训,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夯实基础。
5、切实解决活动场所和经费问题。对少数无办公场所的村,应该适当整合现有资源,解决无活动场所问题;对必要的活动经费,建议省市补一点、地方财政补一点等办法来解决。
6、要把解决党员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据调查,有478名老党员丧失劳动能力或子女无力赡养,其生活较一般群众还困难。应该给予一定帮扶,使其感受组织 “温暖”。
7、要建立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从教育活动一开始,就要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以求实创新的精神,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党员素质提高机制。村级党组织都要建立学习制度,每年集中一段时间进行政策和科技培训,长期坚持,形成制度。加大对农民党员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同时,建立健全农村党员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规范评议、权利保障等制度,完善优秀党员评选和奖励办法,调动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农民发家致富、促进经济发展机制。通过学习教育,特别是学习现代科技知识和政策,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职业技能,掌握发家致富的科技本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三是党员作用发挥和农村关爱机制。搭建一些活动载体,强化为农服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探索帮扶农村五保户、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长效机制。四是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工作机制。通过落实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建立完善村民小组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规范“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探索落实“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等制度,规范农村选举程序和办法。同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搞好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农村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五是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党员“设岗创星”活动,发挥无职党员作用,建立党员教育管理的经常性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农村党员先进性建设的成果。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一、调查访谈的总体情况分析
陕西一棉物产管理有限公司党组织为党的基层委员会,公司党委下设2个党总支部、7个党支部。目前公司现有党员1526名。此次调查访谈的重点对象是陕西一棉物产管理有限公司在岗党员及部分离退休党员。现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8份。
从现场收回发放的问卷统计表分析,陕西一棉物产公司党员队伍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较好。大部分党员对我们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信任的,对我们党组织所做的各项工作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这次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访谈调查给予了较高评价,但同时对现阶段党员队伍存在的一些个别党员的不良行为深恶痛绝,影响了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威信,败坏了党组织和党员的声誉。通过发放的问卷统计表分析:
绝大多数党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调查问卷显示,76.26%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实现,14.14%的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有可能实现。87.88%的党员表示如果自己现在不是共产党员,那么将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有85.86%的党员表示在条件具备和可能的情况下,将动员配偶、子女和亲属入党。
绝大多数党员党性观念较强。调查问卷显示,在如何看待党性与个性的关系上,82.32%的党员表示党性高于一切;在入党的目的上,92.92%的策党员表示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发挥党员作用上, 97.98%的党员表示积极和愿意帮助生产生活条件比自己差的党员或困难群众。95.96%的党员坚持企业的利益、部门的利益高于一切, 92.92%的党员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97.98%的党员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6.96%的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
绝大多数党员具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调查问卷显示,96.88%的党员能主动按标准交纳党费;88.89%的党员能够认真自觉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6.46%的党员积极和愿意参加党的组织活动。
绝大多数党员关心时事,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90.91%的党员表示,在遇见有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时,将挺身而出,坚决与之作斗争;88.89%的党员表示,对自己知道的违法违纪行为将坚决制止;89.39%的党员表示,对发生在本公司、部门或自己身边的歪风邪气将严肃批评。
绝大多数党员对改革开放和反腐败斗争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95.96%的党员表示,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在对反腐败斗争实际效果的认识上,86.36%的党员表示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定成绩,相信党有能力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实践使大家认识到一个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今天,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
从调查情况看既有共性方面问题,也有个性方面的问题。
1. 共性方面的问题分析。
一是共产主义理想淡化。受各种思潮影响,一些党员不注重加强学习、锤炼党性、提高素质,理想信念产生一些波动。个别党员甚至认为共产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是天方夜谭。有33.84%的党员职工认为,由于权利运作的失控使国家肌体受到破坏。社会上一些变异的权利通过国家机器聚敛财务、压迫弱小、侵害他人,特别是被曝光的一些党的高级干部严重腐败、脱离群众,他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个别党员的共产主义信仰发生动摇。二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这是信仰危机的派生,党员讲奉献的少了,求实惠的多了,讲服务的少了,索要回报的多了。从走访调查座谈中,36.87%的党员职工认为党员的奉献精神较以前消弱,不像以前党员那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53%的党员职工认为党员的奉献意识已消失,跟普通职工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三是组织纪律观念淡化,不愿接受组织约束,我行我素。个别党员不做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个别的甚至不交党费,组织观念淡薄,造成不良影响。四是关系庸俗化,党内好人主义盛行。党内民主生活会,只讲好听的,谈问题缺点时,蜻蜓点水,就是谈也只是希望,相互之间不愿提缺点、提不足,批评与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良好的传统不存在,呈现出谁也不得罪的不良风气。
2. 个性方面问题分析。
一是个别党员情绪低落,思想消极。认为现在与不是党员的职工一个样,都是国家的打工仔,体现不出党员、职工主人翁的荣誉感。二是个别党员听到学习开会就躲避,工作任务来了遛边。三是极个别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工作责任心不强,精神不振,工作标准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甚至私欲较重,出现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四是个别挂靠党员存在着既不参加组织生活,又不缴纳党费的现象。五是个别辞职、除名的职工党员,既不按照规定接转组织关系,过组织生活,又不缴纳党费。六是个别退休党员不愿参加组织生活,也不愿缴纳党费。调查还发现3%的党员对入党报无所谓态度,加入与不入一个样。
上述问题产生和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党员自身原因。尤其是个别党员对社会上当今一些负面现象不能正确认识,当个人利益受到冲击时,便心理失衡,抱怨组织、抱怨领导。
二、加强物业社区党员队伍思想状况的对策
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是一个永恒课题、永久任务,要靠教育管理,靠内在修养和自省,更要靠制度和机制尤其是长效机制的保证。
1. 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先进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就是群众中一面鲜艳旗帜。每个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党章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党组织应结合中心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标兵等活动,组织和带领广大党员为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做贡献,通过具体、有效的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和党组织应有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2.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全面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员素质、增强党性观念、养成优良作风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严格党员理论学习和党课教育制度,突出理想信念、党性观念和奉献精神教育,帮助他们提高党性修养,正确对待“名”和“利”,正确看待当前腐败等社会问题,不忘自己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立足岗位,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标兵;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先锋;带头遵纪守法,争当自律表率;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和谐卫士。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
3.加强对党员的动态管理。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既要做好党员八小时内的管理,还要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通过建立家属联系制度、群众举报制度等方式,对党员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监督,降低党员违法违纪率,维护党组织和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同时还要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特别是停薪留职和外出务工的党员,应当及时与新工作地的党组织联系,建立起流动党员信息登记制度和流动党员组织关系临时挂靠等制度,使他们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工作,都有自己的“家”。
4. 完善党员考评制度。
坚持做好党员民主评议和职工年度考核工作,建立群众对党员满意度测评制度,使党员能够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监督。对民主评议不合格的党员和群众的满意度测评结果,采取适当形式进行公示、亮相。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为长期的工作来抓,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发挥作用的积极性,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动力。
5. 坚持从严把关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党建;思想动态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016-01
高校学生党员的思想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党支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培养三观正确、党性较强、能够起到带头作用的大学生党员是学生党建中不可忽视的工作。本研究采用了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对于我校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向各年级大学生党员发放100份问卷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当前高校90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现状、学生党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一、大学生党员思想主流现状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党员思想状况总体良好。心理趋于成熟,心态平和;学习、工作积极认真,自我约束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
(一)政治理论观点基本正确。对党的方针政策产生高度认同,其中87%的大学生党员对国家的根本经济、政治制度,党的指导思想认识正确。并且84%会主动学习政治思想,认识到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性。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党员理解党政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对政治思想的学习能力较强。对于社会问题以及政治问题分析较为客观,例如对于邓小平理论,70%的大学生党员认为可以通过邓小平理论加强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同时也有5%的大学生党员认为通过邓小平理论启发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能够帮助自己在遇到一些问题时作出正确判断。
(三)人生理念以及价值观较为正确。在问及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时,92%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对于政府腐败现象最为厌恶,也有4%的大学生党员认为有必要通过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来影响周围人。在问及“当你遇到违法犯罪活动时”的问题时,81%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会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时挺身而出。
二、大学生党员思想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纯正。在回答入党动机这个问题上,21%的大学生党员的回答是“更容易找工作”,也有56%的党员认为“入党是一种自我能力的显示,同时也利于个人以后的发展”。在当今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全球化冲击着党员的思想,使得大学生党员价值目标复杂化,使得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呈现一种层次化,多样化的现象。大学生对于党的信仰意识变得薄弱,而功利心态越来越强。
(二)政治意识逐渐淡化。在参加党内活动这个问题上,15%的大学生党员选择的是“根据个人兴趣”或者“被动参加”。由此,可以看出,一些大学生党员在成为正式党员之后,有关党员的自我建设,党内的组织生活建设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明显的弱化。这种消极的态度,在以后的党员组织生活中将会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
(三)对于一些政治问题认识模糊。有5%的大学生党员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表示“腐败已成为普遍现象,不可能根除。”这表示他们对于党今后的建设没有信心,对于政治问题认识不够充分。
三、大学生党员思想现状问题的成因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社会,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各种新鲜事物的冲击,以及各大高校办学模式,方针政策的改变,使得学生党员自身存在着上述的各种问题。
(一)就业形势紧张产生的负面效应。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紧张,使得本就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形的学生党员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因为一些国有企业对于党员大学生的亲睐,导致一些学生在入党动机上表现为功利型,荣誉型,从众型等,甚至一些大学生把其看成一种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
(二)党组织的思想认识和工作不到位。在党建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高校重视组织上的党建工作,忽视了思想上的党建工作。特别是一些学生在确认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对思想上的党建工作更是放松了学习的积极性。调查显示,40%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本支部很少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活动,而47%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支部开展的政治理论学习脱离了实际。很明显,学生党员对党组织的思想认识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很低。
(三)高校难以满足学生党员的发展大量工作的需要。数据显示,学生党员的数量从2002年到2008年已经增长了5倍左右。这个发展速度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挑战。由于现在高校的党务工作或是思想政治工作都无法完全满足大数量的学生党员,所以,一些高校只能把学生党建工作重点放到组织建设上,这样的做法,一定会影响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学生党员的健康发展,降低他们的积极性。
(四)入党前后的培养机制不适合形式的发展。学生党员的大量发展使得高校重视组织上的建设,忽视了思想上的建设。而对于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重发展,轻后续教育的问题,关键在于缺少入党后的培养机制,即入党前后的培养机制不适合形式的发展。
四、加强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的思路与对策
(一)规范选拔机制的完整性。选拔机制的完整性贯穿着学生党员之后自身的全面发展。只有把选拔机制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学生党员的数量,才能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整体的质量。在规范选拔机制方面,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确保是由班级同学推举而产生。接着,在入党动机上应该保持着高度的纯洁性。最后,对中国共产党有一定的认识,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做到以上三方面,才能保持着高校学生党员的热情与积极性。
(二)增强党员教育的培养的系统性、科学性和连贯性。高校学生党员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理想,信念高度一致,并使之长期坚持。党校的理论学习应该贯穿于入党前,预备期和转正后三个阶段。首先,学生党员应该切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精髓,通过知识问答以及烈士的瞻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学生党员在敬仰中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真谛,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接着,在教育保障上,高校学生党建的工作应该更注重制度、体制、机制的建设,形成完整的教育培养体制,使以后的党建工作能够更好更快地实行。最后,教育的意义不在于理论,而在于实践。所以,在党建工作中,应该多加入一些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党员的整体实践素质。
(三)加强党务、党建工作的队伍建设。拥有一支政治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的党建工作队伍是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高校应该要明确党务政工干部的队伍建设也是必要的,只有重视干部的建设,才有可能从基层抓起选拔好党务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强党务工作,首先要坚持党内组织生活的制度化,培养学生党员自觉履行党员的义务,使其做事有热情,有原则。接着,要坚持党内的监督的全面性。坚持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形成完整的监督体系。最后,针对党内外所有成员制定一定的工作评价制度,并逐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务、党建工作的完整性,原则性。
参考文献:
[1]孙艺兵,孙志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林群.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及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3]习近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努力开创高校党建工作新局面【N】.光明日报, 2008-12-29(1).
[4]郝咏梅.构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体系【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9(3):62-63.
[5]胡建新.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理论战线,2009(3):31-33.
表,以问卷形式在全公司展开调查。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1、调研的形式:此次调查采取先召开座谈会,然后进行调查的方式进行。在座谈会上,讲清调查目的、调查主体,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引导,填写调查表,以不署名,当场收回的方式,打消大家在填表过程中的顾虑,因此,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可信度。调查共发出调研问卷280份,收回280份,在人员结构上,在各单位安排具有代表性的职工10名,党员15名,另安排不少于50的干部参加,实施抽样调查。
2、调研的基本情况:
(1)性别组成:男:222人,女,58人。(2)年龄构成:20-30岁61人,31-40岁121人,41-50岁78人,51-60岁20人。(3)岗位情况:工人152人,管理92人,干部36人,其中党员142人。(4)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0人,高中(或相当于)113人,大专以上127人。(5)工作年限:1-5年39人,6-10年25人,11-20年117人,21-30年72人,31年以上27人。二、党风党纪情况
观点:目前党员、干部的组织纪律观念强,工作态度端正,具备廉洁意识,能够起表率示范作用,已得到了广大职工的普遍认同,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提高服务意识。1、数据统计:
(1)对党员干部的总体素质的满意度。调查党员干部总体素质共分五项,即:纪律观念、理想信念、奉献精神、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最多选三项)。大家对党员、干部选择的满意度排序分别为:纪律观念173人,占62,其中排前三位的单位是下料、技术中心和机关;理想信念136人,占49,排前三位的单位是钢结构、技术中心和底盘;奉献精神131人,占47,前三位排序是营销公司、下料和钢结构;业务素质111人,占40,前三名排序为营销公司、生产质量和钢结构;服务意识94人,占34,前三名排序是机关、生产质量和底盘;群众观念87人,占31,前三名排序是营销公司、涂装和技术中心。(2)对党员、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的认可度比较集中,有221人认为能经常找职工谈心,有58人认为偶尔与职工谈心,只有1人认为没有谈过心。在关心职工学习、生活、工作困难方面,以高达266人,占95的认可度表示对自己的关心,在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208人表示能解决,有68人认为能象征性地解决,仅有4人认为没解决。这其中反映较好的单位有钢结构、机加工和生产质量党支部。(3)对党员、干部的廉洁评价。认为不存在“小金库”271人,达97,仅有1人认为单位有“小金库”,其他8人表示没听说。在问及你单位、工段、班组内是否存在利用工资结余、奖金等公款喝酒聚会,有217人认为不存在,有61人认为不清楚,仅有2人认为存在(其中总装、下料各1人)。在对本单位干部廉洁行为是否满意,有164人满意,112人较满意,两项之和达调查总人数的98.57。对干部廉洁行为满意度较高的单位排序为:机关73、生产质量69,结构分厂63。(4)对干部工作态度的认可情况。在履职意识中,认为强的148人,占52.9;认为较强的107人,占38,两项之和为90.9,认为一般的25人,仅占9.1。在协作意识中,有132人认为强,有109人认为较强,两项总和占86。认为一般的37人,占13,仅有2人认为较差。员工认可度相对集中的前三名分别是生产质量、机加工和涂装。在工作作风中,认为能做到雷厉风行280人,占100。在示范作用中,有215人认为作用明显,占77,不够明显和一般的分别为34人、31人,合计占23。综合以上总体排序为机加工,占80、机关,占72、钢结构,占68。(5)干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执行纪律情况。认为整体较好的226人,占81,认为整体一般的36人,认为部份干部自律性不强的13人,认为个别干部有违法乱纪现象的5人(其中下料、总装各1人,均为工人、营销公司2人都是管理人员、机关1人是工人)。综上总体综合排序为机加工,占94,钢结构,占88,底盘,占85。(6)对本支部党员“五助”活动开展的看法。对活动的持续性,有175人认为正常,占63,有90人认为基本正常,占32,有13人认为偶有活动,有2人认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对党员的主动性,有220人认为主动性强,占79,有53人认为需要督促,有7人认为缺乏主动性。对活动的有效性,认为有明显成效能促进解决问题的有188人,占67,有82人认为效果一般,有10人表示看不到明显成效。对五助活动综合认可度较好的支部前三名排序为:机加工,占83,钢结构,占73,底盘,占72;倒数后三名是:技术中心37,下料58,总装60。
(7)对开展党员“三卡”活动的看法。认为活动非常有必要229人,占82,有51人认为有必要,占18,两项之和为100。认为对党员体现先进性、发挥示范作用有促进作用240人,占86,认为不明显40人,占14。认为开展“三卡”活动非常有必要且能发挥先进示范作用集中度比较高的单位排序:机关,95、技术中心,89.5、下料,88。2、综合分析:
第一,企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一支廉洁高效、作风顽强、执行得力的干部队伍。首先是干部廉洁行为,综合认可度为91,其次,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综合认可度85,又次,党员干部遵守公司规章制度和执行纪律的整体状况,综合认可度81,说明党员干部整体素质较高,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座谈中,大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身为重型人,就不能做对不起重型的事;重型在快速发展,我们要跟上”,在问及干部目前考虑最多的是什么,干部们几乎众口一词,“想的最多是克服工作上的困难,怕的最历害的是影响下道工序”;第二,暴露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干部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这一点在对党员干部的总体满意度和座谈中反映的比较突出,主要是以罚代管现象,职工群众有敢怒不敢言现象,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予以及时有效化解,职工群众讲:我们是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就是改制以后,也要通过依法治企,在制度和法律的框架内建立好和谐的氛围。二是要提高服务意识。基层反映:现在每个部门都有要求其它部门在某个时间内完成某项工作的权力,这本无可厚非,问题是要统筹解决,避免同一个问题由几个部门同时提出。机关科室要走出办公室,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基层劳动;另外,在座谈中,有关自行车棚问题、工作服不够穿问题(结构、下料)、女工更衣室问题,研究所长的干部定位问题等,依然是职工关心关注,盼望早日解决的问题。当前,工厂正在如火如荼的大干,各级干部、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走到职工群众中去,为职工群众解决应该的、要求不高的实际问题,使职工群众以愉悦的心情自觉干好本职工作,应该比什么都重要;第三,在党员中开展的“五助”和“三卡”活动顺应了当前形势要求。调查显示,大家普遍认为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有促进作用”,而认为“意义不大”、“不清楚”或“不明显”、“看不出来”,没有一人。这充分说明了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职工群众思想上饥渴,说明了职工群众急需要提供帮助,急需要党员干部通过有效约束,和职工群众贴的更近一点。目前,此项活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方法形成长效机制。3、建议与对策:(1)进一步加强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的教育,加强对资金结余和单位奖金的管控,要通过专项治理,克服干部在公款使用上的盲动和侥幸心理。(2)加强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要通过“党员行动卡”活动,进一步对党员、干部行为的约束,不断提高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以此促进广大员工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忘我工作的向心力。(3)提高部室为一线职工的服务意识,要通过绩效考评和“五助”活动的开展,把为一线服务的目标和具体任务进行量化,让管理部室多为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广大员工为实现年内奋斗目标共挑重担的凝聚力。
三、改制情况
观点:xx重的员工是识大体、顾大局的,同样xx的员工在改革的过程中也经受了种种考验和洗礼,面对即将到来的改制,xx员工表现出了应有的理智和冷静,说理智,xx员工充分感到自己是改制的受益者,说冷静,98.2的员工表示愿意继续为企业服务。1、数据统计:
(1)对当前xx改制的认识。认为非常有必要214人,占76,认为有必要56人,占20,持看不透观点的10人,占4。持看不透观点的10人单位性别文化岗位年龄(岁)工龄(年)下料女高中工人31-4011-20女高中工人31-4021-30女初中工人41-5021-30总装男高中工人31-4011-20机加工女高中工人31-4011-20涂装女高中工人41-5021-30女大专工人20-3011-20男高中工人20-3011-20男初中管理41-5021-30男高中工人20-301-5(2)xx改制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发展是否有利。认为有利262人,占94,认为利处不大18人,占6(下料2人、总装3人、涂装6人、技术中心2人、生产质量2人、机关2人、营销公司1人,其中管理人员4名,工人14名)。(3)从xx改制政策看,职工是否是改制的受益者。认为是受益者245人,占88,不认为是受益者4人,占1.4,认为不清楚31人,占10.6(下料6人、钢结构3人、总装7人、机加工4人、底盘4人、涂装7人)。认为不是受益者4人单位性别文化岗位年龄工龄下料女高中工人41-5011-20钢结构男大专工人31-4011-20底盘男高中工人31-4011-20涂装男高中工人20-301-5(4)改制后你是否愿意继续为企业服务。表示非常愿意180人,占65.2,表示愿意95人,占33,表示无所谓5人,占1.8。表示无所谓5人单位性别文化岗位年龄(岁)工龄(年)下料女高中工人31-4011-20男初中工人31-4011-20机加工男初中工人51-6031年以上底盘男高中工人31-4011-20男高中工人41-5021-302、综合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问卷280份,在改制调查询问中,需要正面回答的,大部份都在240份以上,说明赞同观点占绝对多数,从中也能感受企业、职工双受益的喜悦和自豪感。座谈中,大家用“非常有必要”、“非常有利”以及最大的受益者等溢美之词来形容。当然,大喜伴有小忧,一是关注的具体时间表,二是关心付款的时间段,三是担心改制后的政策。分析认为,一是大家对改制充满了热情。在座谈中感觉到,这种热情首先是来源于重型的高效益,尤其是比集团内其它单位的高落差;其次这种热情来源于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憧憬,对甩掉历史包袱尤为痛快;二是大家对改制的期望值高。在座谈中感觉到,大家对加班、分配等当前管理中不易解决或仍然存在的不合理弊端,以及对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善期望和个人的发展进步要求,更多地寄希望于改制后的实现。三是对改制后的“冷静”。首先,针对双向选择静观企业与其它企业的优劣比较,这主要产生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人员中;其次,针对改制必然带来一定数量的减员问题,担心自己是否还能在企业干下去,主要存在于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或专业技能不突出的群体中。因此,加强改制的政策宣传和正面引导很重要。要增加信息透明度,防止各种版本的小道消息的传播,以免影响当前的正常工作。3、建议与对策:
(1)改制是众向所归,得到绝大多数职工的认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现在各种版本的传言很多(大多是负面消息),要在宣传上正面引导,避免职工的心理由热情转为急躁,给当前大干的热潮带来不必要的损失。(2)对改制后带来的减员问题,要增加信息的透明度,用三年内减员不超过5的用工政策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防止盲目的、被动性的担忧,号召职工做好提高知识、技能水平的积极应对。同时加强各级信访力量,化解矛盾,保持职工持续干好工作的积极性。四、企业战略管理
观点:当前企业发展战略的管理推动在高层灌输推动和中、基层分解执行之间还存在差距,其主要原因是中、基层承接性执行的内动力不足,方向性不明。1、数据统计:
(1)对2006年形成的企业十一五“六三一”发展战略的认知。此题我们作为考察题以多项选择的形式供大家参考,结果仅47人回答正确,有233人没有回答正确,差错率高达83,这其中干部很少,大部份为一般党员和工人。但在下料分厂,竟没有一人回答正确,应该引起该单位的重视。(2)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宣传教育形式印象最深的选择(多项选择)。认为是报纸宣传221人,认为是宣传橱窗143人,认为是组织讨论112人,认为是企业广播站98人,认为是对口集中讲课95人。(3)对本单位工作与公司战略目标、工作的对应性、支撑性的看法。在本单位工作的对应性中,认为强的173人,占62,认为较强的102人,占36,有1人认为不强,有4人认为看不出来。在本单位工作的支撑性中,认为强的179人,占63.5,认为较强的94人,占34,认为不强的3人,占1.1,认为看不出来的4人,占1.4。综合认可度较高的单位:机加工87、生产质量75、钢结构70。(4)对本单位干部的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的看法。在责任管理中,认为责任清晰、落实到位199人,占71,认为较好62人,占22,认为一般19人,占7。在运作管理中,认为计划、管控、考核、评价、激励、改进到位192人,占69,认为较好78人,占27,认为一般10人,占4。综合认可度较高的单位:机加工82、机关77、生产质量76。(5)对当前加班延点相对偏多的认识看法。认为为抢夺市场延时延点完全可以理解的184人,占65,其中钢结构反映最高,达88;认为本单位存在本不需要加班延点,但因怕受批评而被动延时延点的50人,占18,其中技术中心反映最高,达44;认为基本能够科学合理安排加班,并且能保证员工适当休息的46人,占17,其中底盘反映最高,达40。2、综合分析:
一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大家还没有形成精准的认识。因为,从调查中发现,通过选择题的方式回答,有83的人没有完全回答正确;二是对企业发展战略接受的方式简单。大家接受印象最深是报纸和橱窗,而学习讨论却落于其后,说明基层学习讨论还存在照本宣科,重点不突出,讨论不透彻等问题;三是对企业发展战略在承接分解执行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各单位尽管在与公司战略目标、工作的对应性、支撑性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大家的基本认可,但通过强与较强的区分,足以说明在承接分解执行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四是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提升问题。对责任管理和运作管理满足率分别达到96.6和100,这主要源于企业对干部的执行力管理和公司整体责任管理和运作管理的计划、考核、评价等手段的强力拉动。但在座谈中,部分同志对不少基层同志整天忙于报表、应付突发性工作的临时处理,以及“忙了一天还不知忙的啥”的感叹中,说明我们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建设还需要整体加强;第五,对加班延点偏多现象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更高的追求。在座谈中,大家认为当前的市场是极好的发展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不少同志认为,在这关键时期,作为干部、党员要进一步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全体员工争取做到市场需求有多少,我们就要提供相应的优质产品;同时,也有同志指出,要号召大家善于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思考问题,干部要以科学的方法,发挥好团队的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进而能合理安排员工适当的休息,保证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旺盛的斗志投入工作。3、建议与对策:
(1)对企业发展战略重点内容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层次性区分,对普通员工要侧重于对战略目标的认知宣传,对干部要加强为实现战略目标如何体现责任和高效运作的宣传,使企业战略发展深入人心。(2)加强各级干部、管理人员对公司发展战略执行的精准度。首先,在充分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通过细化单位分解目标的精准度提高对执行公司战略目标对应性,通过对分解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验证度提高对公司战略目标的支撑性;其次,在加强干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上,要在进一步明确岗位标准的基础上,强化工作责任,在运作管理中既要重结果,又要重过程,对计划的执行、管控的效果、考核的准确、评价的公正、激励的有效、改进的到位情况,要配套合理、协调一致,要坚决克服时紧时松的现象,通过长期持久的坚持,真正体现出管理的规范性。(3)对加班延时延点问题,大部份职工能够正确的理解,作为各级干部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安排和人性化管理,保护好职工大干积极性。首先要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力量,以党员、干部、先进、劳模为企业整体发展作贡献的示范作用,带动大家,发挥好团队作用,其次,干部要以科学方法,在计划安排、合理调度、改进工艺等方面精心运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努力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能,掌握好职工对休息的需求的层次,合理安排好职工适当的休息,保证以更充沛的精力、更旺盛的斗志投入工作。这次调查报告以不记名调查为主共发出问卷36份,收回问卷32份,回收率88.8%。在接受问卷调查的32名大学生党员中,男性14人,女性18人;其中大三党员15人,大四党员17人。问卷调查主要围绕基本情况、理论素养与个人信仰、行为取向和价值取向、党的组织建设、个人学习态度各方面的工作等五个方面展开。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一个是大学生党员座谈会,听取了他们对我院的党建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另一个是党支部书记座谈会,听取了这些同志对大学生党员的现实表现和业务素质等方面的评价。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状况的主流方面
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状况的总体表现为:心理趋于成熟,人心比较稳定,心态基本平衡,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体表现在:
(一)政治理论观点基本正确,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调查表明,对党的指导思想、国家根本的政治、经济制度,对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重大问题,大学生党员认识是正确的。对政治理论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对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充满信心。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员们对确立和巩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成效显著。95%以上的同志认识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赞同“‘三个代表’写入宪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多党制不适合中国国情”。调查还显示,多数同志读过《共产党宣言》、《改造我们的学习》、《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等著作,对支部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也积极参加。这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比较注重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理论水平。
(二)政治鉴别力较强,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趋于冷静和理性。在问及学习邓小平理论对自己的作用的时候,60%的党员认为可以帮他们更好的理解国家改革开放政策,20%的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起指导作用,20%的人认为可以帮他们对周围的事物作出更正确的判断。在问及最厌恶的社会现象是什么时,大部分人认为是腐败现象。而且对存在问题的解决充满信心。95%的人认为作为党员是
他们的骄傲。另外,99.5%的党员认为当他们遇见违法犯罪行为时他们会挺身而出,坚决制止。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对政治问题、重大政治事件的看法能站在国家大局的制高点上,既能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能发现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很少有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这也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党员认识的成熟和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评价政治、社会问题的理性态度。
(三)政治视野比较开阔,政治评价较为积极。调查显示,97.8%的同志认同“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不得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98%的同志认定党中央领导集体“务实、爱民,有切实可行的施政纲领,值得人民的信赖”。这也表明,大学生党员已跳出传统视野,能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待政治问题,他们在实践中已进一步认识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与进步,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前途充满信心,其政治态度的主流与“三个代表”的契合程度是很高的。
(四)具有积极的人生理念,行为上追求卓越。关于 “您工作的动力来源”,87%的同志选择“报效祖国”,91%的同志选择 “谋求自己美好生活”,81%的同志为“报答父母养育之恩”,62%的同志为 “出人头地”。对“您认为对您工作积极性影响最大的是”这个问题,按选择的多少依次为“激励竞争机制”、“领导重视与否”、“工作环境好坏”,有3名同志选择“待遇的高低”。在价值取向上,56%的同志认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对社会贡献的大小”,44%的人认为取决于“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在行为取向方面,90%以上的同志觉得自己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讲究职业道德,行为举止有人格尊严”,20%的同志肯定自己“尽可能地不做违法的事情”。71.3%的同志为自己是一名党员感到“光荣,并愿意让别人知道”。从上述问题的回答看,我们认为这是大学生党员在行为上追求卓越的一种心理表现,他们的人生理念是求实进取和积极向上的。借用古书画部党支部书记金运昌同志的话说,“他们都有一棵向上的心。”
(五)追求进取务实和协调并重的价值选择,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在问及“当您遇到违法犯罪行为的现场时”,47%的同志选择“挺身而出,坚决制止”,而53%的同志选择“虽然想出面制止,但害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74.6%的同志认为“党员应以‘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为座右铭”,98%的同志认为“合法索取与积极奉献应该统一起来”,46%的同志认为“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所实现的社会整体利益,是不能长久的。”这些选择看似矛盾,但却明显地表明,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过去那种舍个人为集体的单向选择在我们的青年党员中间也难成共识。既要顾全大家,也要快乐自己;既要国家安全,又要个人幸福的并存选择,已成为大家乐意接受的价值取向。
二、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大学生党员政治思想的主流一面,但也有一些思想倾向需引起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些同志的政治意识有所淡化。在问及大学生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的时候,部分同学认为受约束,不自由。还有部分人认为和个人成才没有直接关系。二是部分同志对深化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认识模糊。很多的同志认为党内存在的腐败 “十分严重,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很难根除”这表示他们对当没有充分的信心;有1名同志甚至认为“只能实现多党制,才能根除腐败”。另外,还有2名同志表示目前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虽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施政理念,但是执政不力”。三是有些党员的价值观念出现了偏差。涉及到工作动力的来源的时候,只有部分同志认为是报效祖国。由此可见,有的党员同志已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群众,淡忘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报效祖国的宗旨。
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主观上分析,这些大学生党员成长在改革开放时期,没有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学历层次高,但党龄短、马列主义理论功底较浅,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抵御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抵制国内外腐朽思想文化侵蚀的能力不强。从客观上讲,社会意识多样化及其思想观念日趋多元的消极影响,使一些党员精神世界发生了不良变化,价值取向偏离了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有的支部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没跟上,工作中交任务多,思想教育不够;强调业务工作多,思想上帮带少,致使有的同志淡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
三、对策与建议
(一)着力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随着社会意识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样性、选择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冲击着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只有加强对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培元固本,增强内功和免疫力。一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引导党员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在科学比较、深刻思考中做出正确选择,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二要加强党员意识教育。经常开展党的任务和党员义务教育,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等活动,探索颁发党员证、佩戴党徽、挂党员警示牌等形式,不断强化党员的身份意识。三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有效性。可尝试在《故宫人》上开辟党建专栏,组织收看党员电教片、举办专题培训、请领导和专家授课等形式,以及组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到先进单位参观,让优秀党员外出考察、挂职锻炼、岗位轮换等,多管齐下,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提供学习教育的立体平台,增加学习教育的时代感、新鲜感。通过行之有效的形式、扎扎扎实实的工作,以及持之以恒的努力,推动广大党员自觉做到理想信念坚于群众、思想觉悟高于群众、能力素质强于群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二)进一步架构人才建设的高地和干事业的平台,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光荣感和归属感。这次调查中,无论是问卷反映,还是座谈会上,大家对院领导重视和使用人才都表示满意,对我院深厚的文化底蕴、比较稳定的福利待遇、比较健全的保障制度、比较和谐的内部环境等吸引人才的独特优势,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反映,大学生到我院工作后,也有一个适应期,有一个从高学历到高能力的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考验:一方面是要巩固知识基础和拓展知识面,一方面要学习新知识面与掌握新技能,这两个方面如果结合得好,就能很快地成长成熟起来。反之,这个过程就可能会很痛苦,甚至于会让一些同志的意志消沉起来。为此,我们建议:第一,抓住他们的“保质期”跨跃式使用。作为知识载体的大学毕业生,也有个“保质期”、“黄金期”的问题,今天是可用之才,明天就可能贬值。在问及“您感觉自身价值在工作中能得到体现吗”这个问题时,回答“得到充分体现”的占15%,“基本得到体现的”占75%,“体现得较少”的占6.2%,仅有1名同志回答“得不到体现”。虽然如此,座谈会上,大学生党员还是在这方面表现了一种渴望之情,希望不要因为资历欠缺而在使用上进行限制,而要依据他们的能力素质确定其工作岗位,使之才尽其位,人尽其才。第二,挖掘他们的潜能预见式使用。人才资源的释放有一个过程,一些人由于某种原因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做出突出成绩,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大学毕业生更是如此。因此,对他们要有足够的信心,把对他们的使用和培养纳入人才梯队建设的轨道,把使用他们的外在资源与潜在资源结合起来。如对那些经过考核论证,的确具有潜质的大学生,可以先放在过渡性的岗位上进行锻炼。第三,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放权式使用。这次问卷调查显示,98%以上的同志认为“故宫学”的提出,“为院里的综合发展和科研指明了方向”。顺应之,可以探索成立故宫学研究中心或研究院,充分吸纳真才实学,最大限度地整合人才资源,并通过建立首席专家制、课题负责制等形式,将一定范围的用人权、财权交给首席专家或课题负责人,形成一个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有凝聚力的工作集体,让那些确具潜质,想干事、能干事的大学生们有事干、干成事,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光荣感。
(三)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内部环境。问卷显示,84.5%的同志认为,“院应该在强化建设的同时保护好大学生职工,使他们身心健康,这样院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对他们的这种要求和呼声,应予以积极的回应。调查中我们也感到,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正处在生活和事业的爬坡和过坎阶段。已婚的同志大都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负担重;已经熟知本职工作性质的同志,事业也不过刚刚起步;新来的同志,迫切需要有人引路指向,等等。这些实际困难或问题处理不当、解决得不好,极易引发思想问题。调查还发现,除个别同志表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希望向党组织或同事倾诉外,绝大多数人更愿意向同学和朋友倾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虽未做深入的分析,但认为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建议,要把创造和谐的内部环境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突出出来,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要求,充分关爱职工,认真解决关系职工切身利
益的突出问题。实践证明,体贴暖人心,关怀出动力,只要把关心爱护和排忧解难贯穿始终,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就能凝聚人心,激发大家的工作干劲和热情。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党员在面对“实现个人发展目标,您最需要组织哪些方面做努力”(可以多选)这个题目时,53.1%的同志请求 “帮助争取科研经费”,68.7%的同志要求“给予脱产学习机会,特别是出国深造的机会”,41.2%的同志盼能“解决住房难的问题”,25%的同志希望“解决生活待遇低的问题或其他”。对诸如这样非常具体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应真心实意、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他们“爬坡过坎”。有些问题和困难可能一时解决不了,也许办不到或办不好,但要心想到、话说到、力尽到,使他们处处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要重视维护大学生职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进一步广开言路,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鼓励他们为我院的建设与发展献计献策。“人事两柄,一奖一惩”,要用好用活这两手,积极引导大学生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把故宫当家建,把本职当事业,进一步激发大家为实现我院的奋斗目标而建功立业的热情和斗志。
党 委 办 公 室
摘要: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是否积极向上直接关系到高校思想建设的成果。文章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着重研究分析了我校学生党员思想状况及相关问题,总结出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的主客观因素,以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我校学生党员状况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强大的希望,而大学生党员又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要地,其中学生党员的发展、党支部的建立、党组织的建设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校特别重视党员的发展与培养,积极吸收大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在党建工作中做到了保证大一学生中有党员,大二有党小组,高年级要有党支部,不断加强学生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亲近党、信任党,积极主动地向党组织靠拢。在大力发展学生党员的同时,思想建设成了党员建设中的主要内容。我校合校升本后2006年在校学生党员410人,到2012年学生党员人数达到1364人,其中预备党员806人,党员人数占在校人数的6%。对我校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当前我校大部分学生党员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的思想问题及分析
影响学生党员思想的因素不仅仅只是错综复杂的客观环境因素,他们的主观方面反而占据着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如下:
(一)学生的自身因素
1.对党发展了解不够,入党动机不纯。问卷调查统计显示,超过50%学生入党的真正愿景是为了以后的工作,入党成了他们找到好工作的可靠筹码;有20%学生入党是为了能成为学生干部,在学校取得老师的重用,获得更多荣誉称号;有10%的学生仅仅是随大流,把它当成一种炫耀自己的资本,仅有20%的学生把入党当作为一件光荣、义务的事情。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越来越多元化,主要是因为他们没能正确的认识党,对党的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显而易见多数不纯正的入党动机极大程度的影响着大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他们对党的认识浅薄,极大影响着他们的入党动机。一个连党都不了解的人,怎么会产生真正的入党动机。
2.缺少对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的学习。调查显示有超过1/2的学生党员没有完整地、系统地读过马列的经典著作,就算是读过,也只是通过班会、或者思修课程的学习,通常也是应付了事。缺乏对我党指导思想的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甚至有些人根本就不了解什么马列主义、毛邓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额革命政党,尤其重视思想教育和建设,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更应该熟读马列主义,更要了解我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指导思想,并领悟其内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善于用党的指导思想来客观地分析我国的国情,对事物的认识不全面,容易偏激。
3.自身道德观念不成熟,道德行为困惑低落。调查表明,我校大学生党员的道德观念总体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相信党,相信无产阶级理论。大部分学生党员能够起先锋模范作用,有较强的责任心。有近7成的学生在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有部分党员在道德观念中表现出不成熟,在道德行为方面表现出困惑低落的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这些现象我们随处可见:大家一方面呼吁乐于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在公共场所面对老人摔倒,有人受伤时,又有多少人乐于伸出援助之手;又如一边宣扬着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却一边又为了奖学金,助学金,小小的荣誉称号与同学争的面红耳赤;再如诚信问题,都说诚信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扬的美德,然而在考试时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不作弊、不剽窃。这些都是大学生党员与道德诚信严重脱节的现象,他们处在边缘阶段困惑时期,在利益面前迷茫了自我。
4.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觉悟性低。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理想信念对于他们来说尤其不可或缺。在入党前,事情都是争着干,抢着做,凡事严格要求自己。而入党之后,入党前的教育就基本上抛之脑后,无法坚定自己的信念,甚至出现了盲目性,没有了主动性,渐渐丧失了党员该有积极进取精神。有的学生把入党作为某种捷径而不是责任感,不能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能以一个党员的原则鞭策自己,在实践生活中,出现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等现象,利用党员的身份不断为自己谋取利益。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有些人甚至开始经不住诱惑,在大风大浪中把持不住迷失了方向,有的学生党员甚至在学校里面就沾染了不良风气,开始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二)外界环境因素
1.西方反共势力大肆宣传腐朽的价值观念。20世纪后期,苏联和东欧等国的突变使社会主义的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共产主义处于历史发展的低谷。同时,在战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出现了新特点并逐渐发展起来。少数党员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下,看不清国际形势,理想信念开始动摇,觉得我们达不到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道路不明亮了。与此同时,西方也开始以各种手段诋毁共产主义,大肆宣扬腐朽的价值观,使得个别党员在这时失去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2.经济体制改革引起认识偏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建设。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社会结构也会出现变动,这些经济基础的变化也必然引起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改变。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面对的是信息透明化、共享化、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相比于父辈,当代大学生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多寻找资源的方法。但在大量有用的信息涌来时,也会有许多垃圾与糟粕充斥其中,蒙蔽他们的双眼。大学生党员正处在身心发展的突发时期,一个小小的改动,都有可能引起大的变动。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既要面对利益选择和利益指向的考验,又要对付社会的变迁,很容易在道德上和信念上出现偏差的。3.高校党组织教育基础力量薄弱。目前,我校的党建工作正在不断地完善中,党组织的教育还处在薄弱阶段,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培养脱节,这也是大部分高校存在的一个现状。随着高校规模的逐渐扩大,专门负责学校党务教育和宣传的老师却是供不应求。老师很难对每个积极分子进行严格的教育考察,忽视了学生入党后的思想教育工作。学校的培训结构基本上都是不合理的,专职党课培训的老师少之再少,大部分的授课老师都是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党支部书记,要不就是辅导员,并且党课培训的内容都是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较少,教学方法单
一、教学环境也很枯燥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4.入党选拔考评机制不完善。学校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学习成绩这个主要的指标,大部分采用英语四六级、大学计算机等级过级率这就使得学习基础不好但是要求进步的一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好的情绪,不能积极配合党员的各项工作。现在的大学生都是新时代的青年,具有的是青年党员的新特点,思想变化起伏也很大,学校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体制来进行考核,对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不起作用。大部分组织也只对积极分子进行考核,对预备党员和党员是进行的考核反而逐级放松,即便是考核也只是敷衍了事。
三、对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入党前期的考察,注重学生党员的后期培养
对入党积极分子要进行严格的考察和严密的程序把关,吸收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壮大高校学生党员队伍,特别是注重对思想积极学生干部的培养。在积极发展党员的时候要坚持四早原则:早选苗、早发展、早教育、早培养,对于弄虚作假行为有给予严肃的处分。重发展轻教育的做法是欠妥的,发展与教育都是很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党员的后期教育培养工作。首先要规范入党后的教育制度,实行定时定点对学生党员进行培训;其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当中的佼佼者,要重视给学生党员放权,让他们接受的教育真正落到实践当中去,让他们真正为其他学生服务,这也是培养他们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要规范党员行为,宣传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思想;对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要不断创新,要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实际结合起来。
(二)深化对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丰富组织生活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的理论武装共产党,不可能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可见理论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在入党前要注重对党员的思想理论启蒙工作教育。可以在积极分子中成立理论交流小组,小组成员间相互联系,共同交流思想,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化体会,同时加强对其的自我教育,打好思想教育基础。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具体落实分工,提高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组织生活,加深组织个体间的感情。例如开展民主生活交流会,公开言论,吸取好的思想、分享好的经验;可以成立党员谈心日,鼓励他们强化自我自律意识;鼓励学生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问题党员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同时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党员学生的头脑。
(三)加强党员师资教育建设,完善党员考评制度
要想培育出更优秀的大学生党员,就要有一支思想过硬能力超强的教师党员队伍,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教师的比重,重点提升教师党员的综合素质。对大学生党员的要求高,对教师党员的要求就要更高。对于教师党员,除了要求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要做到以自身的言行去感染和激励学生。所谓“德、智、体、美、劳”,德育排首,高校要想提高党员的思想状况就要把德育作为工作的重点,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路,努力探索新的发展路子。要切实落实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汇报、学业、群众影响力等综合考评,要建立一份完善的考评机制,同时认真听取老师、学生的意见,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态度进行客观的考核评价。不仅要求学生在入党前积极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在入党后也要求与党组织保持密切的关系。完善大学生党员的考评制度,方能保证大学生党员的总体素质,为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和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人才资源。
(四)拓宽党建教育阵地,改善党建的教育环境
现今农村高中生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生追求目标不明确。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缺乏正确认识, 没有远大的人生理想, 甚至有一种“理想理想有钱就想, 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的错误观念。加上一些大学生毕业后暂时无法就业的现实, 许多学生无心苦学, 没有积极向上的动力和信念, 一旦生活或学习中遭遇困难与挫折, 就灰心丧气, 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
2.诚信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学生考试作弊似乎成了一种时尚, 学校严格的考试纪律, 监考老师严阵以待, 领导的突然袭击, 仍然屡禁不止;言而无信, 出尔反尔, “虚心接受, 屡教不改”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已成家常便饭。
3.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离他们似乎越来越远, 而多了些懒惰与贪图享乐。这一代农村高中生大多数家庭生活条件比以前优越, 许多学生在家里基本不做家务, 体会不到劳动的艰辛, 不会珍惜劳动成果, 来校后自理能力差日渐显露。部分学生花费不顾家庭经济实际情况, 攀比心理严重。劳动课更多的是你看我我看你, 有的甚至劳动观念淡薄到逃避值日的地步。
4.集体观念淡薄, 缺乏合作精神。学习当中有竞争没合作, 生怕别人超过自己。遇到困难时不愿意与他人一同解决, 不敢正视面临的困难, 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对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不闻不问, 甘做“隐士”。有的虽然积极参加但以自己为圆心, 只求出风头, 不把集体荣誉放在眼里, 缺乏团队意识。
5.是非分辨能力差, 容易染上不良习气。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 使大多数学生并不愁吃穿, 但却有一些学生受社会影响, 在校期间也学起了抽烟喝酒甚至是赌博, 更有甚者与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 参与打架斗殴、寻衅滋事。不少学生迷恋上网, 经常逃课, 由此还引发了偷盗、抢劫等性质较为恶劣的违法事件。是非不分, 法制观念淡薄使不少学生已经违法了却还全然不知, 其他学生对违法行为也多表现为视而不见, 十分漠然。
农村高中生思想道德观念的下滑, 一方面是学生价值体系崩溃的表现, 另一方面是学生缺乏自控能力的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对农村高中生这一特殊群体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农村高中生从农村走进城镇, 与初中时期相对封闭的环境相比, 他们面对更为开放的世界, 也因此会受到更多的诱惑。再者, 离开了父母关切的目光, 他们有一种获得自由的欣喜, 但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又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和惶恐。还有, 农村高中生的家庭背景对他们影响极大, 在与城镇高中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自卑感, 他们在家中是焦点, 但与城镇高中生相比他们的优越感就有可能化作乌有, 这就会造成一种失落感。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可能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种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业上, 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一种则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无心学业, 思想道德急剧下滑。
此外, 我们还应看到在众多的农村高中生中, 还有相当部分是留守学生, 他们缺少亲情的温暖, 来自家庭的约束对他们形同虚设。有些家长忽略与子女的感情交流, 准时给足生活费就以为尽了责任, 而对子女其他方面的情况很少过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父母也感受到了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要, 但是解决的方法不正确———他们为了补偿对孩子欠下的“情债”, 往往尽量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其实他们这样的“过度付出”往往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不劳而获, 没有任何责任感的享乐, 会使学生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每一个农村高中生都要面对人生的选择。他们内心充满渴望又时时被焦虑的情绪煎熬着。如何才能帮助农村高中生度过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 是许多老师、家长颇感头痛的难题。我认为, 在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 班主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班主任工作耐心与否, 细心与否, 引导正确与否至关重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我体会到:
1.不能只作纯粹的道德说教。因为纯粹的道德说教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反感心理, 进而造成学生对基本道德观念的反感。我认为要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工作, 应遵循以下基本的准则: (1) 尊重学生个性, 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 (2) 重视道德情感的培养, 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 (3) 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 (4)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 促进学生内省意识的形成。
2.主题班会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好舞台。我经常找些社会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让他们在思考与交流中明辨是非,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形成。汶川地震后, 我精选了许多感人的图片制作成课件, 让学生观看, 很多学生看的时候禁不住热泪盈眶, 我以为教育目的已达到。但后来看到公布栏中捐款的数据, 我的内心深感不安。我并非想以捐款的多寡来衡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 但他们日常的“挥霍”与捐款的“吝啬”的鲜明对比, 令我失望。据了解, 一些学生根本不打算捐款, 只不过不捐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就象征性地捐了一点。如果捐款仅仅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冷漠自私, 那样的虚伪表演是要摒弃的。为此, 在下个主题班会上, 我跟同学们讲了盖茨的人生经历, 然后让他们发表对盖茨的看法, 很多人只关注到盖茨是世界首富。当我提出“如果你是盖茨, 你将如何处理你的家产”时, 他们似有所悟, 因为他们都知道盖茨是怎样做的。主题班会后, 许多学生通过红十字会表达了自己对灾区人民的关心。
关键词:高职 顶岗实习 学生党员 思想特点
一、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间思想特点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一批较为优秀的人才,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校培养的人才的质量,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导致学生党员较早进入了社会,而由于学生个人思想不成熟、学习生活环境的突然转变、社会环境影响等等因素,使部分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思想发生动摇,对党的信仰减弱,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不坚定、身份认同感低、组织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现象,导致社会对学生党员的认同感下降。
二、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思想成因分析
(一)个人动机的变化
有部分学生入党动机不纯,把入党当真自己找工作的一个砝码,而不是个人的信仰追求,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把成为党员成为入党的终点,而不是起点。顶岗实习期间,党支部很难跟踪考察,加上部分学生以为支部大会后就尘埃落定了,可以松口气了,导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再主动学习和汇报自己的思想状况,使自己的党性意识越来越淡化。
(二)教育者的变化
当学生顶岗实习时,他的教育和学习的对象就会从学校的老师转化为实习的师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不同,就会出现教育和指导方式不一样、教育和指导的内容上不一样等等,而这些都会造成学生的很多习惯的改变,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不适合,甚至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党员在思想、工作等方面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学生党员思想会造成一定的消极的影响,从而出现情绪波动大,工作积极性下降,甚至对党组织不满等情绪。
(三)教育环境的变化
顶岗实习时,学生从校园环境步入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变化后,不仅要求学生要继续认真学习,更是要求学生把在学校学习的各种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另一方,环境的变化后面要求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更要养成爱岗敬业、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等优秀品质从而来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竞争,这必然会给学生带来人际沟通、工作强度等身心上的压力,在这过程中,思想意志不坚定的党员会疏于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甚至由于应付工作,放弃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
(四)个人追求的变化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初步接触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对社会和自己的追求都有新的认识,曾今在学校认定入党是自己最大的目标,走入社会后,发现找份好工作才是最实在,如果实习期间找到了工作或者有了工作的意向,个人的追求就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对党的信仰程度降低,甚至转变自己的追求等,这都给高职院校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三、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期思想教育对策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里这样说:“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它可以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理想信念缺失导致很多党员学生思想状况出现问题的原因,学生顶岗实习前加强党的发展历史、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党的重大贡献等等学习和教育,树立学生对党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岗位适应性教育
学生党员的思想变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不适应岗位转化引起的。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时,由于个人角色变化、工作强度变大和工作技能不足等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出现一些不适应,学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利用实习或者外出参观等机会开展岗位适应性教育,顶岗实习期间指导老师要适时走访企业、了解学生,对于心里有变化的学生,通过思想交流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提高适应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制定学生党员日志制度
为了时刻提醒学生党员加强学习和思想反馈,制定学生党员日志制度,要求学生党员认真完成《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日志》,在日志中要有能反应学生思想动态的项目,学生党员在记录每天的学习、工作及思想状况的同时也是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时候。指导老师可以通过日志及时了解学生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和教育。通过日志制度也可以让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时刻提醒自己党员的身份,端正思想。
(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根据很难把顶岗实习的党员学生集中起来学习的特点,利用网络和新媒体建立网络教育阵地。要求学生定期进行浏览学习,并把学习心得记录在《学生党员顶岗实习日志》中,或者直接在网络上反馈留言,也可要利用微博和微信,建立话题,要求学生党员根据话题编辑内容发表或者讨论,以此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交流讨论,让学生党员在学习交流中反思自己的最近思想动态,及时端正不正确的思想。利用网络和新媒体的形式,既能解决实际困难,学生也乐于参与。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2006年11月16日.
[2]郑园全.新媒体平台在流动党员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前沿,2014年1月 总第351、352期.
[3]范鸿飞.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青年文学家,2012(17).
[4]夏韩辉 刘光辉 陈诗.高职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思想特点与成因分析,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2012年第5期.
[5]张言民.高职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研究——以工学结合模式为视角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2010)第23卷第5期.
[6]骆昭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高专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柳州师专学报[J].第24卷第1期2009年2月.
【农村党员思想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农村党支部书记思想状况调查10-25
党员思想作风状况07-12
党员思想状况调研分析11-08
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10-06
农村党员干部07-25
农村党员课程资料06-06
农村党员教育制度06-29
农村党员个人总结简短07-04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