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2024-12-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精选9篇)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1

【关键词】 德育;生活化;主体作用;师德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0―0022―01

中学阶段是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德育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从事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多年,本文就农村中学德育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探讨。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1.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很多,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选准切入点,灵活处理这些活动,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生活实践体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及教学素材。

2.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在于体验和实践,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3.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4.加强师德修养,发挥教师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作用。中学生思想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这个时期,教师的一言一行犹如迷雾中一盏明亮的灯塔,点亮和指引着学生的思想航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也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德育过程中,既需要知识性的教育,也需要心与心的沟通,更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着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作为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养成教育协同化、社会化

1.学校应充分整合德育资源,形成全员育人机制。德育资源除了学校的软硬设施外,还包括德育队伍。德育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还包括其他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学校应有统一的德育部署,建立全员育人机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和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高尚的情操,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与学生家庭保持紧密联系,引导家长积极营建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协助、相互补充,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农村中学生在家里更多的参与家庭劳作或做家务,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要趁机从思想上积极评价、鼓励引导、延伸教育。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2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

1. 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该提高解读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 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新教材每一框内容设计的活动和问题很多, 很容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体验、引导学生学习。对于教材中活动我们要精选巧用, 选准切入点, 灵活处理这些活动, 切忌“照本宣科”, 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农村学生有着更多的生活实践体验, 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处理教材及教学素材。

2. 采用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品德教育主要不在于对道德知识的死记硬背, 而在于体验和实践, 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内化。离开了学生真实的体验, 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课堂上的道德知识“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 扩展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丰富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 把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 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和独特的作用。

3.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活动化教学就是为了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 教师应该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给学生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机会, 由学生自己去体验、思索、探讨, 将舞台还给学生;当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师的主导地位并没有削弱, 反而更重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会因为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精心选择、对学生疑惑的指导, 获得成功的激励和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

4. 加强师德修养, 发挥教师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作用。中学生思想认知规律决定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 在这个时期, 教师的一言一行犹如迷雾中一盏明亮的灯塔, 点亮和指引着学生的思想航程。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才能为学生树立一个仿效的榜样。也只有当教师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 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 才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在德育过程中, 既需要知识性的教育, 也需要心与心的沟通, 更需要情感与情感之间的交流。着名的教育家赞科夫曾说过:“学生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 反应是很灵敏的, 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作为教师, 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爱护学生, 才能同学生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养成教育协同化、社会化

1. 学校应充分整合德育资源, 形成全员育人机制。 德育资源除了学校的软硬设施外, 还包括德育队伍。德育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班主任、德育课教师, 还包括其他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学校应有统一的德育部署, 建立全员育人机制, 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课堂行为和生活习惯, 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2. 优化家庭环境, 充分发挥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 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地方, 是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熏陶, 不仅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 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人的一生健康成长都有影响。家长应注重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培养高尚的情操, 坚强刚毅的意志品质, 兴趣广泛、性格开朗、心胸开阔。给子女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 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或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建立家校联系卡等方式, 与学生家庭保持紧密联系, 引导家长积极营建健康、向上、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还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相互协助、相互补充, 共同承担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农村中学生在家里更多的参与家庭劳作或做家务, 这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生活体验, 要趁机从思想上积极评价、鼓励引导、延伸教育。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3

农村中学思想品德中考高效复习2012年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在前几年的基础上,试题的呈现形式更加灵活,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更加凸显,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考查。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改革的力度加大,农村中学面临较大压力。在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阶段,如何达成高效复习,提高农村学生对能力立意的试题的适应能力?结合多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和探究,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细心解读年报的内容和精神,把握中考规律和复习的正确方向

立意、选材和设问是中考试题命制的基本要素。立意是中考试题的核心,选材和设问都是围绕立意进行的,答案直接反映了立意的要求。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是传递有关教学和复习信息的唯一官方渠道。因此,细心研读年报,从试题的材料和设问,揣摩命题的正确意图,从而正确把握中考规律和复习的正确方向。从2012年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质量分析的结果看,试题充分体现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具有选材生活化、设问形式的多样化、答案具体化等特征。

(一)选材生活化

试题在选材及考核内容的确定上体现了“三个关注”,即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考生身边的生活和自身的成长。依托教材的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考查,让考生运用所学教材知识认识、分析、思考、感悟这些生活现象,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体会自己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实现了新课标(2011版)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核要求,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交融。

例如,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18题:“2011年广东省明确提出将每年的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请简要说明广东省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此题使用了广东时事作为背景材料,凸显试题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突出了“国情教育”的知识重点,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要求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从而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作为人文学科的终极价值。

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生活,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结合起来,用课本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中考试题大量植入时政热点素材,因此,我们有必要洞悉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的特点,进而把握其命题方向,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设问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中考的设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闭卷部分选择题的设问不再是机械性记忆的直问式,开卷部分的设问也避免了对教材知识的生搬硬抄。设问的形式则是日益灵活、日趋多样化,卷面生动活泼。例如,2012年广州市中考的第17题以漫画“啃老族”作为背景材料问避免成为“啃老族”的预防方法。题目的设问紧扣背景材料,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

(三)答案的具体化

新课程中考的非选择题答案除了由基本理论观点和分析材料的结论构成外,还必须对试题材料作具体深入分析。例如,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0题“(2)从弘扬中华文化的角度,简要回答我国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义。”只有真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思,才能概括出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的意义,而这些语言是教材中所没有的,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二、活用广州市指导书和教材,制定严密、实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使用的材料,避免复习课不得要领和不着边际。因此,教师要对广州市指导书学透学深,制定严密、实效的复习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复习。

(一)回归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理在书中,题在书外”,开卷考试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根”在教材中,只是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复习效率的基础。因此,教师首先要根据广州市中考指导书有关考点及其所要求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层次,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注重理解,学会“知其所以然”,夯实基础知识。其次,将原来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综合,重新构建成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以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二)注重突破常考点与易错点,训练学习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答题效果

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均为原创题,具有选材生活化,设问形式多样化的特点,靠猜题或押题难免会走入模拟题思维的惯性误区而得不偿失。这要求我们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对中考常考点与易错点,结合中考典型例题分析,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答题的能力。为此,在典型例题分析中,要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第一步:审设问抓关键。要仔细审明题意,弄清问题的意向。

第二步:阅读材料找信息。带着设问认真阅读背景材料,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准确找出材料中与问题和材料相符合的观点。

第三步:组织和完善好答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好材料所涉及的教材知识,要做到材料分析和书本观点相结合。

(三)精选题目,模拟演练,强化提高

知识的积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离开一定的有效训练根本无法达到要求。我们要精选题目,切忌“题海战术”,主张举一反三,并在课堂上保证一定的时间,当堂检测,课后及时批改,并做好讲評与纠错。

三、倡导“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学生看到你能巧妙结合身边事例、热点问题,旁征博引、启发引导,使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条理清晰,语言风趣,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让单调的“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四、加强复习课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复习课不是重复课、练习课、满堂灌、放羊课,要归纳到位,点拨到为,训练到位,讲评到位,就是说教师要用心备好每堂课,“做”学生所“练”,做到“心中有题,更要有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要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忙而不乱,心态平和乐观。

总之,实现农村中学思想品德中考高效复习,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关键,这样,城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距必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M].

[2]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M].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4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农村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这既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这一要求,以开展“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努力实现“待遇制度化、经费保障化、工作专职化、服务常态化”的目标,创新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从而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推动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生动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深化了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事实证明,党的基层组织富有活力,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在增强活力上下功夫。

抓好村级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重要前提

当前农村社会人员流动性大,人们价值取向和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多样性、多变性特点以及农村党员队伍的老龄化日趋明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党员干部培养相应变得日益突出,能否建立村级党员干部后备队伍,直接关系到村级

党组织的发展和活力。为此,我镇把储备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村级党员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来抓,明确在现有村“两委”成员、、高校返乡毕业生、复退军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外出务工返乡的优秀青年中吸纳。采取“一帮一”或“多帮一”的“结对培养”方式,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采取多岗位任职、强化锻炼的“压担子培养”方式,把“双强”党员后备干部培养成村干部;采取引路子、搭梯子、加椅子、让位子等办法,为村级党员后备干部上岗创造条件,从而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活水源头。

着力提升村干部素质,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村干部是村民群众开展公共事务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服务者。村干部服务意识的强弱、能力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村级领导班子作用的发挥。为此,我镇把提高村级领导班子素质能力作为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村级“两委”班子换届后,为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切实增强村级领导班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我镇把村“两委”干部培训纳入党员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措施,开展学历教育与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建立村干部管理监督和激励保障机制,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的必然要求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5

文章来源:青州通讯 作者:蔡相恩 发布时间:(2009-11-6)浏览次数:350

我镇辖92个行政村,辖区面积164.8平方公里,总人口6.83万人。我镇有党员3016名,其中农村党员2468人。有党组织121个,镇党委下设6个党总支,包括五个社区党总支和教育党总支。支部共有114个,其中企业13个,村级党支部85个,村级支部中有联合支部3个。

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 优化组织设置, 创新活动方式,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农村基层党建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是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邵庄镇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树立“大党建”意识,实施“五化”管理,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积极打造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农村发展的新平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开展社区党建的基本做法

(一)着眼社区服务,创新组织体系。针对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实际,邵庄镇本着“因地制宜、便于活动、利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及时调整组织设置,围绕“责任到位,信息畅通,整合资源,解决问题”的要求,成立了社区党总支,并出台了《关于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吸收各村支部书记加入,各村支部书记定时到社区上班。社区总支书记由副科级干部担任,原管区主任任副书记,各辖区内的村支部书记为成员。社区党总支下设8—27不等的党支部,每个党支部分2—4个党小组。通过划分成若干个合理规模的网格,实现管理区间、管理对象、管理环节和管理时限全覆盖。根据划分的网格,实行“网格包干”,做到每格定人、每人定责。尤其是明确了网格之间衔接区域的责任主体,避免出现责任重合或责任盲区。其次是搭建平台,建好载体。每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不低于30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配备车辆2部,设立服务大厅、党建活动室等管理服务机构,设立伙房、餐厅、宿舍等配套设施。为了保证社区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每年镇财政拨付75万元,确保每个社区每年不低于15万元的办公经费。社区服务中心设施完善,功能齐全,使社区党总支可以有效组织本辖区各支部开展各项党建活动。

(二)依托社区服务,加快党建信息化建设。首先完善远程教育平台。针对设备不充足的问题,投资25万元,对原有设备进行全面维护,新购置了42台电脑、50电视,为农村党员教育提供了良好载体。二是加大对党建库建设工作人

员的培训力度。选派专人到上级有关部门学习信息管理、互联网络等相关专业知识,为搞好信息化管理工作提供了人才支持。三是调查摸底,准确输入信息。工作人员深入调查,详细登记全体党人员的学习简历、工作简历、奖惩情况以及家庭致富等个人信息,认真审核后全部准确地输入微机。同时,各基层单位每月向镇信息中心上报一次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信息,及时更新,保证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实行“属地化”管理,确保党员就近开展活动。党委对社区党建工作负总责,主动联系社区单位党组织,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领导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与群众自治性组织依照法律、法规和各自的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把全镇所有的党支部全部归纳到社区,由社区统一组织活动,充分调动社区党建资源,发挥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位基层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的说:“社区党总支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有效平台,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可靠载体。它的建立在党组织和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党员与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相通的桥梁。”

(四)拓展社区服务,实行 “双重化”管理。各社区都成立了党建工作议事委员会,制定了社区党建工作议事委员会章程。建章立制,促进双重化管理规范化建设。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名册,登记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及专长。登记社区在职党员“八小时”之外参加社区工作的情况。印制发放社区在职党员责任书,由社区党支部和共建单位共同制定,实现每个党员即在所在党支部,又在社区党总支的“双重”身份。另外,该镇还推行社区党总支与共建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协管制。遵循“适时、适度、适宜、有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开展定岗定责活动,开展社区党员联系弱势群体、流动人口、重点帮教对象,争做模范共产党员,争当五好家庭为主要内容的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文登社区今年共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80多个,报销合作医疗费用10000多元,为育龄妇女查体3000多人次,调处矛盾纠纷36起,救助困难群众220人次,指导硬化农村道路20多公里,建设东郭老年人活动中心一处。

(五)立足社区服务,加强“制度化”建设。按照“党性觉悟高,坚定理想信念;纪律观念强,严守党纪党规;宗旨意识牢,提升服务质量;业务能力精,办事高质高效”的党员目标责任制要求,实行年初有服务目标承诺制,届中有考核督查制,结束有考核奖励制度。并把每个党员的现实表现、政治学习、模范作用发挥等情况作为评价的主要内容,并细分为“带头学习好、联系群众好、参加活动好、遵纪守法好和组织观念好”的“五好”标准。定期进行民主测评,对存在问题的党员,党支部及时予以教育和帮助,使党员的一言一行时刻处在监督之下,让每一名党员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形象,规范言行,让党员时刻站在最前沿,真正成为广大群众的“导航标”。

二、农村社区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党建工作宣传力度不够,广大党员对社区党建工作认识不高、理解不深,参与社区党建工作热情不高;社区党建经费比较紧张,党员集中学习活动较少。

(二)社区党建创新意识不强。目前由于社区工作人员较少,事务性工作较多,难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抓好党建工作,深入探索社区党建发展路子意识不强,工作创新观念不够,阻碍了社区党建的长远发展。

(三)社区服务领域较窄。社区服务项目偏少,层次较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缺乏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社区党员的作用发挥不突出。

三、进一步加强社区党建的对策措施

农村社区党建作为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课题,惟有创新才是出路,惟有创新才有前途。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开创农村社区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创新思想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没有观念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思路上的创新;没有思路上的创新,工作必定停滞不前。在工作中必须开阔思路,打开视野,创造做法。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准确地把握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自觉把我们的工作放到大背景下去认识、去考虑,切实用创新的思路指导新的实践。要牢固树立“大党建”意识和用发展推动农村社区党建的意识,用新的视角来观察处理农村社区党建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自加压力,挑战自我,创新党建目标。确立一个明确的、具有挑战性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做好社区党建工作的内在动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本着“在探索中不断规范,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的思路,围绕建设好班子、打造好队伍、完善好机制、创造好业绩、赢得好评价的“五好”奋斗目标,构建作用发挥明显、服务功能健全、管理科学完善、实现共同发展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方面,对以前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梳理规范,以指导新的实践;另一方面,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用创新的做法、发展的思路去破解各种难题,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上水平。

(三)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支持。一是在镇一级组建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会员由既热心社区建设,又有影响力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面指导、协调全镇的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完善社区党支部功能。把村支部书记、社区机关、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吸纳进社区党支部,确定每周一为集体办公日,支部书记到社区服务大厅坐班,帮助群

众解决实际困难,切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发动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文明单位等社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围绕党建工作开展交流、研讨。三是在村成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小组。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 出发点,积极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党建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基本形成了社区党建的组织网络。逐步建立起以镇党委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党员为主体,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积极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机制,从而实现社区党组织与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服务、共驻共建。

(四)搭建党建工作平台,架起关爱与服务的桥梁。在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同时,积极构建农村社区“中心+小组”的服务体系。在社区成立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服务中心下设社会救助组、民事纠纷调解组、社会综治组、文化活动联络组和公益事业服务组等五个党员服务小组,并注重服务功能的彰显和到位,举办党员干部业务、致富技能实用技术等各类义务培训,组织党员志愿者开展绿化、建立村民活动场地等义工服务,不断提升社区组织为民服务功能,形成了干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社区服务网络。

(五)抓和谐,提升新型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综合功能。

一是高度关注民生,把社区党建融入到关爱群众中。发挥社区党组织网络健全、凝聚力强、可信度高等特点,建立健全门类齐全、服务质量高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救助服务,特别是要积极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好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群体的生活困难,面向社区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加强服务网点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广“一站式”服务,方便居民生活。面向社区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二是把社区党建融入到“平安社区”创建中,打造安定有序的新社区。切实加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区稳定,充分发挥公安、综治、司法、民政、计划生育、综合执法大队等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建立公安警务进社区、群防群治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社会保障进社区、文化体育进社区、卫生保健进社区“六进社区”机制,积极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人居环境。三是把社区党建融入到特色文化建设中,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搞好搞活“社区文化大院”不断繁荣社区文化,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社区。充分利用社区党员活动室、社区文化大院和社区内的各种专栏、板报等设施,结合争创“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活动,精心设计和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加的各种群众性文体、科教、娱乐活动,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建设文明社区,促进社会和谐。

(六)转变作风,改进方式、方法。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党组织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新情况,找准新问题,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从中明确创新的思路,确定创新的目标,拿出新的招法。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6

邯郸市第十六中学栗晓敏

历史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能够激发学生的改革创新精神,更能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为使学生更好的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的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但现在农村的教学状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农村中学现在没有一位专职历史课教师和专门历史课教师(专职历史课教师指历史专业毕业的专门教历史一科的历史教师),现在的历史课教师都是由语文教师或英语教师兼任。这些历史课教师认为语文、数学、英语中考总分为150分,而历史仅有70分,相比之下,历史微不足道,并且历史是开卷考试,考生历史中考分数拉不开,基本上不影响中考总成绩。这就导致这些历史课教师历史课不上,或改上他们的主业语文课或英语课。学生们则是成绩低的惊人,被调查的同学知道的历史知识都很少,大部分被调查者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即使中考成绩及格的同学所知道的历史知识也不多。如在一次历史知识问卷调查中,不少被调查者居然说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是朱德,大部分被调查者不知道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没有一个被调查者知道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这就是当前我国不少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而且是一个危险、可怕的现状。如果长此下去,国人将不知中国史,后果将不堪设想。如此差的成绩迫使我这个历史教师不得不进一步思考。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教育部门鼓励城市中学的优秀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大学毕业生前往农村中学任教,取代兼职教师;二是严厉禁止不上历史课或用历史课改上其他课的现象的发生;三是实行中学生历史基本知识抽卷调查方法,检验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状况;四是初中毕业考试,历史采用闭卷考试。

那么,历史课教师应如何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呢? 作为长期在一线工作的教师,我从教师的角度来谈谈我的做法。

一、教学态度务必端正。我所在学校处于邯郸市外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来自于周边农村,学生都是当地的农家子弟,实际上也算半个农村中学。当前在我看来包括我们学校在内的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学还没有真正走上素质教学的轨道,教学的重点依旧放在升学率上,使得学校仍然把升学率放在首位,教师也仍然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又加上学校本来就有主、副科之分,历史课也就首当其冲的成为了牺牲品。纵观近年来的中学历史教学,历史课极不受重视,被视作“副”科,学生认为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是政治说教,宁可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习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再加上很多历史老师只是走马观花的把一些知识点指出来,使得程度好也学生,也只记住一些知识点,稍差一点的呢,只能是云里来,雾里去。而他们的共同点呢?则都是太缺乏历史知识,无法形成系统的历史观。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把历史课真正的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其次,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认识新课改的重要,努力设计好教学内容。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正确处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联。

二、历史教学基本功必须过硬。首先是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是教学的关键,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即使没有超出历史各学科的知识结构,也必须贯通古今,熟悉中外的史学。其次是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为人师表”一词,已经说明了教师的语言、行为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每一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历史这一学科,对教师的语言,也要有相应的要求: 一是准确无误;二是生动具体;三是既要有逻辑,又要严谨。最后是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例如,一副历史地图,可能会使你的历史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以教师为学习主体的现象,使学生成为

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 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由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教某部分知识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同时,教学时,教师利用一个简单的道理,或者一个知识点引出一个知识串,形成一个知识网,让学生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那才是高明的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要选取那些最实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选择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实可信,能够逐步展开并深化和升华主题,增强表达效果。其次,采取生动活泼,学生可以接受的学习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乐学爱听。常采用如下方法:开门见山、直接人题;认真组织、全员参与;形象化的语言,增强直观性、情感性;组织过程严谨、完整有序,从设计、准备实施到巩固延伸形成完整体系;巧妙结尾、引人深思。再次课无定课,可以说有一千名教师就有一千种教学方案。通常意义上的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只能是对普通意义上的学生共性进行预先考虑,但教学对象的多变性与教学对象个体的复杂性出乎教师备课前的教学设想,课堂上常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小插曲”。如果教师一遇到这些“小插曲”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来压制学生,这恰恰反映出教师无能。课堂上的闪光点往往体现在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表现的机智上,而这些机智是我们写在纸上的教案无法体现的。教师要加强专业素质,拓展知识面,深挖教材,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提高教学质量。在学生眼里,教师都是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著名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的论断也说明了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性。最后,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思想品质。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作为园丁,他们的任务就是栽培花朵。中学时代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时期,是身体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思维、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村里由于社会生活比较单调,学校便成为了其接触社会的第一场所,教师的思维品质会直接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作为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更要通过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来给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学,并学习历史优秀人物的优秀品质。

农村中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思考 篇7

关键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中考,高效复习

2012年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在前几年的基础上, 试题的呈现形式更加灵活, 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更加凸显, 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突出对学生进行公民意识的考查。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改革的力度加大, 农村中学面临较大压力。在中考思想品德复习备考阶段, 如何达成高效复习, 提高农村学生对能力立意的试题的适应能力?结合多年的初三教学实践和探究, 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与体会。

一、细心解读年报的内容和精神, 把握中考规律和复习的正确方向

立意、选材和设问是中考试题命制的基本要素。立意是中考试题的核心, 选材和设问都是围绕立意进行的, 答案直接反映了立意的要求。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是传递有关教学和复习信息的唯一官方渠道。因此, 细心研读年报, 从试题的材料和设问, 揣摩命题的正确意图, 从而正确把握中考规律和复习的正确方向。从2012年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质量分析的结果看, 试题充分体现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理念, 具有选材生活化、设问形式的多样化、答案具体化等特征。

(一) 选材生活化

试题在选材及考核内容的确定上体现了“三个关注”, 即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社会的进步、关注考生身边的生活和自身的成长。依托教材的基础知识, 突出能力考查, 让考生运用所学教材知识认识、分析、思考、感悟这些生活现象, 理解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体会自己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实现了新课标 (2011版) 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核要求, 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交融。

例如, 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18题:“2011年广东省明确提出将每年的9月定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请简要说明广东省重视民族团结的理由。”此题使用了广东时事作为背景材料, 凸显试题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从考查的知识重点来看, 突出了“国情教育”的知识重点, 从试卷设计的有关内容来看, 要求学生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 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从而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作为人文学科的终极价值。

生活处处是课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 更应该密切关注社会生活, 努力将课本知识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结合起来, 用课本基本原理来分析说明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中考试题大量植入时政热点素材, 因此, 我们有必要洞悉中考时政热点命题的特点, 进而把握其命题方向, 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设问形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中考的设问具有很强的开放性。闭卷部分选择题的设问不再是机械性记忆的直问式, 开卷部分的设问也避免了对教材知识的生搬硬抄。设问的形式则是日益灵活、日趋多样化, 卷面生动活泼。例如, 2012年广州市中考的第17题以漫画“啃老族”作为背景材料问避免成为“啃老族”的预防方法。题目的设问紧扣背景材料, 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又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灵活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充分体现了知识立意与能力立意的结合。

(三) 答案的具体化

新课程中考的非选择题答案除了由基本理论观点和分析材料的结论构成外, 还必须对试题材料作具体深入分析。例如, 2012年广州市中考第20题“ (2) 从弘扬中华文化的角度, 简要回答我国重视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义。”只有真正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意思, 才能概括出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的意义, 而这些语言是教材中所没有的, 这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和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

二、活用广州市指导书和教材, 制定严密、实效的复习计划

合理安排复习进度、使用的材料, 避免复习课不得要领和不着边际。因此, 教师要对广州市指导书学透学深, 制定严密、实效的复习计划, 引导学生开展复习。

(一) 回归教材, 夯实基础, 构建知识体系

“理在书中, 题在书外”, 开卷考试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根”在教材中, 只是需要学生按命题要求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夯实基础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复习效率的基础。因此, 教师首先要根据广州市中考指导书有关考点及其所要求的记忆、理解、运用等能力层次, 点面结合, 突出重点, 注重理解, 学会“知其所以然”, 夯实基础知识。其次, 将原来按课分节所学的不系统、不连贯的知识, 加以概括、归纳、综合, 重新构建成条理、有序的知识体系, 以有利于知识的存储、记忆和提取。

(二) 注重突破常考点与易错点, 训练学习方法, 提升思维能力和答题效果

广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均为原创题, 具有选材生活化, 设问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靠猜题或押题难免会走入模拟题思维的惯性误区而得不偿失。这要求我们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同时, 对中考常考点与易错点, 结合中考典型例题分析, 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答题的能力。为此, 在典型例题分析中, 要总结出解答开放性试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第一步:审设问抓关键。要仔细审明题意, 弄清问题的意向。

第二步:阅读材料找信息。带着设问认真阅读背景材料, 找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从而准确找出材料中与问题和材料相符合的观点。

第三步:组织和完善好答案。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好材料所涉及的教材知识, 要做到材料分析和书本观点相结合。

(三) 精选题目, 模拟演练, 强化提高

知识的积累, 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离开一定的有效训练根本无法达到要求。我们要精选题目, 切忌“题海战术”, 主张举一反三, 并在课堂上保证一定的时间, 当堂检测, 课后及时批改, 并做好讲评与纠错。

三、倡导“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所以教师必须不断“充电”, 丰富知识, 拓展视野, 紧跟时代的步伐。当学生看到你能巧妙结合身边事例、热点问题, 旁征博引、启发引导, 使深奥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形象化, 条理清晰, 语言风趣, 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 让单调的“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 寓能力培养于整个复习过程之中。

四、加强复习课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复习课不是重复课、练习课、满堂灌、放羊课, 要归纳到位, 点拨到为, 训练到位, 讲评到位, 就是说教师要用心备好每堂课, “做”学生所“练”, 做到“心中有题, 更要有学生”,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要对学生做好心理疏导, 忙而不乱, 心态平和乐观。

总之, 实现农村中学思想品德中考高效复习, 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关键, 这样, 城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距必定会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2012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M].

[2]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M].

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思考 篇8

一、农村中学班级工作和城市班级工作的差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物质条件得到改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孩子也慢慢从繁重的家务活中解脱出来,供学生支配的时间、金钱相应地多起来。然而,当家长选择到发达地区淘金时,却为孩子们的教育留下了隐患,因为他们正处于性格的形成期,缺少了最重要的关爱,少了必要的监管。这些在城市中学里是没有或很少有的,农村中学班级工作与城市里存在明显差异。

(一)家庭教育的不稳定性。首先城市里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有较为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落后,绝大多数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孩子则由祖父母等亲属照看,导致了大量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灵上的抚慰,大多心理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极端情绪严重。心理发展的不健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差异大。城市孩子的父母大多能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检查,并且下班后有专门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沟通。而农村孩子的父母文化水平大多不高,父母离家后和祖父母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更少了,加上人们都在自己的田园里干活,干多干少没有要求,所以时间的观念很淡。

(三)课外生活的差异性。城市学校和家庭一般都有安排暑期及其它课余时间的能力和计划;而在农村,由于受条件的限制,课余的时间都任由孩子们打发了。

(四)学校教学手段的单调性。由于受资源及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农村基础性教育无论是师资还是教学手段都无法和城市中学相比。

二、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难处

目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学生的思想存在极大的差异,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大量增加,班主任工作更是难做。

(一)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学习观念不强,一部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差,经常迟到、旷课、抽烟、上网成瘾、过早谈恋爱、上课不专心听讲、学习成绩差。尽管学校规章制度十分严明,班主任苦口婆心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每个学期仍有一小部分学生屡禁屡犯。

(二)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如今大学毕业不分配工作,令家长很失望,供孩子上学的愿望不强烈。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成绩好也罢、差也罢,全部录取。进入高一级学段,课程增加,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随之增加,使得这一部分逐渐掉队,渐渐地就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三)班主任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教育和处理困难。教育本身不是万能的。无论哪一所学校哪一个班级,都有违反纪律的学生。班主任对这种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教育和处理是非常头疼的事情。虽然班主任对这些学生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但有的学生仍屡教不改。

三、班主任工作的管理策略

(一)要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在新的背景和要求下,用当年的方法管理现阶段的学生是行不通的。班主任不仅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了解学生的家长及外界环境,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并将新的教育理念转变成自己的班级管理信念。

(二)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文关怀。现阶段的中学生部分是农村独生子女,有较强的个性,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易产生敌对情绪,逆反心理。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开展各项工作中,要摸索适应这些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适应其个性发展。

1.对班级学生要一视同仁。如果偏爱某个学生,那么其他学生就会有看法,心理会产生不满情绪,对班主任布置的任务自然就会有抵触情绪,进而有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所以作为班主任,不管是成绩好坏、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心。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

2.在生活上要给予学生关心和爱护。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是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的根本保证,只有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架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心灵相通,情意相融。

3.善于对后进生进行说服、教育工作,消除他们思想上的种种顾虑。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任务,也是班主任能否带好一个班的关键所在。后进生有三类:一是学习差生。表现为无心向学,学习成绩极差;二是思想品德差生。表现为沾染上不良习气、不遵守校规班纪;三是“二合一”的双差生。他们虽然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当然,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后进生,班主任需要倾注大量的爱和大量细致耐心的工作使其转化。在生活上要多花些时间去接触他们、走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上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

4.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对学生真诚相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爱戴,班主任工作也才会得心应手。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一个班主任老师要得到学生的信任、理解和爱戴,应在学生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要真诚、平等的与学生建立师生情谊。

(三)班主任要协调好和学科教师集体的关系。班主任是本班教师集体的核心,协调各科教师,加强教师集体建设,班主任起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只有和学科教师达成默契,形成教育合力,班级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实施,

(四)要善于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现在农村中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出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化层次相对比较低,加之目前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因而认为供孩子上学不合算。有些家长虽然望子成龙,但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当孩子的学习出现困难时,他们束手无策。还有些家长忙于挣钱,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针对这些现象,班主任不仅要管理班级学生,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既要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又要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从而让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与班主任达到共识。

农村中学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细致的工作。犹如一张网,但只要我们抓住了上述三个环节这个纲,就能纲举目张,轻轻松松做个优秀的班主任。

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9

内容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的主体,初级中学又是其中转折的一环。班级管理又在学校教育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现状、班主任老师需要的素养、以及工作方法谈谈粗浅的想法。

关键词:农村中学

主体地位 自主管理

素养

农村教育始终是中国教育的主体部分,中国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村教育上。农村初级中学的问题既代表义务阶段教育,又代表中学阶段教育,可以综合反应出整个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特征,因而最具有代表性。

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班级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管理的成败,对学校的校风、学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研究农村初级中学班级建设的意义是重大的。

农村初级中学的现状:

(一)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1.学历问题偏低。2.业务素养不高,4.教师待遇低。

(二)学生管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1.品德问题:学生个性越来越强,不能很好团结同学;学生纪律越来越差,教学组织与管理难度大;暴力倾向突出,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学校难以管理;学生谈恋爱的越来越多,学习方面动机较弱,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难。

2.厌学问题:

3.行为习惯问题: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都会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礼貌,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都缺乏必需的礼节素养。

此外,农村初级中学的学生还存在学生流失问题、学生安全问题、法制意识差、学生处罚难、教育难等教育问题。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学生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最主要表现是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 作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孩子来看待,他们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

班主任老师需要的素养: 对职业的积极态度:

一、放大显微的职业观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魏书生认为:“每项有利于人类的工作都是神圣的,倘用一种神圣的态度去对待、去做,一定能将这工作做得很神圣。”这并不是一种阿Q主义,而是自觉地培养职业情感。

二、积极自重的角色观,魏书生主张“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有了积极自重的角色观,就能根据教育的不同需要扮演好各种主角和配角、正角和“丑角”,就能在环境变化时及时作好转换角色的身心调整,避免不必要的烦恼,“容易成为一个成功者”。魏书生认为,“选择的角色不同,决定着教育效果的不同”。

三、轻物重心的幸福观

他高尚的幸福观。他说:“我总感觉,幸福应该是精神上占的面比较大。在教学期间,我也是这样教育学生的。”他认为,“幸福不能规定一个物质的尺度”,“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是幸福的。”魏书生还将幸福与自身改造、特别是心灵的洗礼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真正的幸福感来自战胜自身“某种狭隘的东西的感觉”,“人最强烈、最持久的幸福感就是征服自己惰性之后产生的幸福感”。

四、利在增能的负重观

“我觉得不少青年人能力差,工作平平,原因恰在这个观念上,工作挑轻的,力气是省了,增长力气的机会也放过了。”他坚信,“人的能力强是工作多逼出来的,铁肩膀是担子重压出来的”,推掉工作担子“自以为是占了便宜,实质是把机会、把能力推出去了”。他认为“增长能力的有效途径便是: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五、笑对人生的境遇观

人对自己的境遇有时是没有选择权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从来都是一个令人难解愁眉的话题,失败感、怀才不遇感常常缠绕着教师们的那本就脆弱的神经。魏书生倡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有一段话早已成为供料议论文的经典材料,大意是:生活像镜子,你对他笑,它也就对你笑;你对他哭,他就对你哭。他认为应多看前面,少看“身边”;多看有利,少看不利;多看自己的长处少想自己无法改变的弱点。他主张淡化世俗功利,从宇宙意识的高度,“采取一点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小视自己。他建议用笑使人生的不幸减半,用多做实事和情感迁移来排解忧烦苦恼。

六、着眼未来的人才观,他说:“一位负责的教师,最重要的,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眼前知识,更要培养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魏书生的学生眼光高远,知识面宽,整体素质高,适应能力强,难道是偶然的吗?

七、辩证全面的学生观第一,学生是平等的人,即将学生放在与老师平等的位置上,人格上尊重他们,教育教学中信赖他们。民主化的教育思想正是以平等的学生观为基础的。魏书生主张教师的心灵应向学生敞开,让学生监督老师的言行,是更深层次的师生平等观。第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即承认学生的个性,帮助他们发展优良个性。当学生的个性不适合教师的口味时,魏书生主张克制自己,“迁就”学生。第三,学生是发展的人。师不仅承认差生可以进步,还允许学生在进步过程中出现反复,他认为学生反复100次,教师可以作第101次的转化工作。第四,学生是内心世界复杂的人。魏书生认为,每个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是广阔的世界,心灵是复杂的宇宙,他承认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矛盾性、多面性,他让学生进行“两个自我”的“斗争”,他告诫人们“不要轻易说看透了一个学生”。第五,学生是帮助自己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再调皮再淘气的学生也不会令人厌恶。可以肯定,要学魏书生,不接受魏书生的学生观是行不通的。

八、少斗多助的人际观 “看不到别人的短处,自己并不失去什么;别人的长处没学来,就失去了充实自己的机会”。一个人要想干点事业,没有良好的人际环境是很困难的,魏书生的人际观理应得到我们的重视。

九、持恒守一的养成观

“一个人,经常在固定的时间内做同类事,做得多了,就形成了习惯,而习惯了的事情,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去做,想停止都很难。”他主张“巧妙地利用惯性。”魏书生认为好的习惯只能来自持久专一的训练、培养。他强调一件事只要做了,就要坚持到底,“久而久之,学生会成为内驱力充足,意志坚强,感情丰富的人”。魏书生坚持让学生进行身体长跑和道德跑(写日记),坚持十数年办班级日报、练气功,坚持每天抄记格言警句一条,“每天点燃一盏思想明灯”„„这些都是持恒守一的养成观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世界上许多事情难就难在每天如此,难在长期坚持,魏书生的养成观正是治疗“五分钟热度”的特效药。

十、多边选择的方法观 魏书生教书育人点子多,称得上是教育界的点子大王。因为思想和行为的双重懒汉意识使很多人将多边选择的方法观堵在了门外。魏书生常常跟学生讲,“不是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件事都有100种做法。”魏书生搞教育教学改革,就是搞的多方数法,在比较中选优。他坚信,“人的思想从一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就会发现,教育教学改革的天地也十分广阔,方法非常之多”。他说:“运用某种方法挺好,也无须骄傲,无须固步自封,因为事物在发展,方法在更新,我们目前运用的方法绝不是最好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研究、探索,再往前去寻求更好、更科学的方法。”正是充满创新意识的方法观使魏书生的许多做法异于他人,也正因为魏书生把这种方法观灌输给了学生,他的学生才有了固门防风的十种不同措施,才有了吃感冒胶囊的数十种方法,才有了开阔的思路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十一、惜时重果的效率观

重视效率已是一个常识,魏书生只是着眼于教育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效率观。首先,他把效率感的有无看成是造成事业上极大差距的重要原因。其次,他把讲究效率提到了延长生命的高度上:“单提珍惜时间就是延长生命还不够,还应该说,讲究效率才是延长生命的最好办法,就是赶超别人的最好方法。”又其次,他认为,“特别是在当前知识陈旧率增长迅速、知识爆炸的形势下,没有敏锐的效率感,是不可能搞好自学的。”再次,他以为:“效率感是人人都有的,区别在于有目的培养的效率感要强一些,而自发产生、自然成长的要差一些”。最后,他甚至认为效率意识的强弱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民族素质的优劣。正是有了这样一种思想高度,魏书生才有了一系列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措施和方法。他主张通过抓紧时间,减少犹豫,形成习惯,利用生物钟,重视计划,科学量化,多搞竞赛等来提高效率。

十二、重律崇心的管理观他说“规章、制度、法律如果制订得科学,符合人们的心理,那么,不用人盯着、看着、监视着,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了”。这一点尤为重要和可贵,因为这实际上是提出了强制与自觉(或外制与内克)的统一,制度约束和道德自律的统一,合理性和适情性的统一。它不仅仅是深刻的,也是最为“现实”(哲学意义)的。

十三、积极明智的沟通观 对教育教学的科研态度:

一、看多家之言

我总觉得,教书的人自己要多看书,要看多家之言,才能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到理论的精神实质。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我的长处,一定要注意以我为主,以我的教学风格、教学个性、教学特长为主。用各家各派理论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长,发展自己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这样学理论才有用途。

看多家之言,要用去一部分时间,形式上看影响工作。实际上,正因为看书,才看清了日常工作中有哪些是无效劳动,从而去掉它;因为看书,才学习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看书,才使教学管理更制度化、系统化、科学化,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看多家之言,才使自己有可能掌揭必要的进行教学研究的理论,才能使教学研究少走弯路。

二、坚持写日记

研究,就需要有素材,需要第一手实践的事实与有关数据。素材、事实、数据都需要积累,而积累比较好的办法之一就是写日记。

日记能帮我记住自己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记住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人很奇怪,许多好的、成功的做法,不知不觉会忘了做,甚至记不起曾经做过。写了日记,常翻一翻,能使我们达到昨天曾达到的高度。至于要搞教育科研,写文章,需总结回忆自己过去的有关情况,日记当然是最好的材料库了。

三、坚持写文章

搞科研,主要的工作形式之一就是写文章。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每位教师都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机会,但有机会是另一回事,有没有科研能力是另一回事。写文章就是抓住机会、利用机会进行科研的有效途径。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写作文又是输入实践经验的一种方式。人平时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往往不够强。如果写《谈培养学生的效率感》这篇文章,那么这个学期就会制订出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效率感的计划、措施。这个学期教学的目的性、计划性就明确得多。实践一个学期后,按提纲写文章,总结本学期的得失利弊,边写边明确了下个学期地措施、计划。这样下个学期的实践效果一定会好于本学期。坚持写文章确实有助于输入教学能力,决不象有人认为的那样,会将原有的教学能力也输出了。

工作方法:

毛主席主张政治上造就“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班级上又何尝不是这样好。这此需要以下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的主体性包括自主意识和自主活动、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能力等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素质教育最主要的价值追求,它无疑应成为学校班级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学生不仅仅是班级管理的客体,更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这一思想应贯穿于班级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订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四大环节。如何在每一环节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下面谈谈我们的实践和思考。

1、共同制订计划,增强自主意识

无论是班级工作计划还是专题活动计划,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发动学生共同参与到计划的制订中,不但能集思广益,做计划更切合实际、更周密、更可行,而且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执行计划的自觉性,因为计划是“自己参与”订的,是自己认同的,不是老师强加的。自己认同的东西没有理由不执行。

在让学生了解上级要求、把握班级实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确定计划的具体内容。首先,班主任要引导大家讨论确定学期工作目标或阶段活动目标。在讨论中班主任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善于启发,适时点拨,巧妙归纳,准确把握大多数同学的意见。要在讨论中让学生明白,目标一要具体明确,二要适当,既要在班级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使目标具有较强的激励性,又要是大家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使目标具有可行性。

2、自行组织和实施,培养自主能力

组织实施是班级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不仅是保证计划得以实现的关键,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步骤。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么是包办代替,把组织活动视为自己的专利,要么是部分地施舍给少数班干部。这样做,束缚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并人为地造成学生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模式,改造班级内的组织结构和班级活动的运作机制,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参与组织、管理和实施的机会。

(1)加大学生自主活动的广度和力度

(2)丰富班级管理角色,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让每一个学生在多种班级管理岗位得到锻炼,提高管理能力,应成为新型班级管理的追求目标。为此,可采取两种策略:

①丰富班级管理角色。②实行角色动态分配制。

3、自查互查结合,实行自我监控

检查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这一环节,可让师生了解、掌握计划执行的情况,目标达成的程度,并据此调整、改进以后的工作。这一环节仍然要坚持以班主任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行自查与互查相结合。

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能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监控的能力。而自我反省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前提,自我监控则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核心,是学生获得自我发展的心理基础。

4、引导学生总结,学会自我评价

总结是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一个周期的终结性环节。经过一个阶段的组织、实施和督查,预期目标达成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积累了哪些经验,还存在哪些问题,有什么教训必须吸取,下一阶段如何进一步深入提高,都必须进行总结。从时间上说,总结有随机小结,阶段小结(如周小结、月小结)和期中、期末总结;从范围上说,有全面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从涉及对象上说,有个人总结、小组总结和班集体总结;从形式上说,有口头总结和书面总结。不管何种总结,均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总结,培养他们自我评价的能力。

班主任在引导学生自我总结时要注意三点:

1)要指导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资料。个人可设一个记事簿,把日常表现、取得的点滴进步记下来。小组和班级可设小组日志、班级日志。

2)要指导学生以事实为依据进行总结,教育学生不说假话、空话,一律用事实说话。要学会一分为二地进行总结,既要讲进步、说成绩,也要实事求是地谈存在的问题。

3)是指导学生学会分析:个人或小组的成绩是怎么取得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对今后工作的启示是什么,存在的缺点、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今后怎样才能克服。学生学会这样分析,今后才能扬长补短,不断取得进步。学生总结,要在小组中或班集体中进行。总结之后,要让大家进行评议。这样做,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从他人的评议中,调整自我认识,对真实的“自我”获得客观的认识;另一方面能促进同学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实践证明: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把学生当主人,努力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而学生的主体性越是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班级管理的效益也就越高。

二、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

班级管理自动化的首要问题是先使建立自治班级成为学生的共识,使其成为班级的奋斗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前期舆论宣传工作。为此,我给学生讲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名言,讲了“勤父母常培养出懒孩子” “懒老师往往能带出勤学生”的规律,并通过讲一些短小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重大作用,讲了自我管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然后才在全班充分讨论的前提下,制定了“创文明集体,建文明班级”的班级目标。并将其书写成标语,悬挂于后黑板两侧,使学生一进班就能看到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目标做努力。

建立自治班级的第二步是建立比较完备的班规,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在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德育手册的基础上,动员班级全员参与讨论制订了班级的根本大法---班规。里面明确规定了从入校到离校各个时间段学生的行为规范,并明文规定违反者应受的制裁,以及各项条文的监督执行者。并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班规,使每个学生都明确怎样做才是合格成员。

再次是要培养一拨得力的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是班级实行自动化管理的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因素。发现并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班干部,是班级自动化管理能否成为现实的关键。经过一个学期的观察及有意识的培养锻炼,本开学初先由班主任根据一学期观察,提出班委会候选人名单,候选人在全班公开发表竞选演说,再让全班同学民主投票表决,选出班委会。这样产生的班委一般能力强,威信高,亲班主任。这就为班级管理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其三是要调动班级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班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否则,班级管理自动化就成了空话。

为此,我们制定并实施了以下管理制度

①专项承包责任制

②值日班长制

设立值日班长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给每位学生提供尝试当班长的机会,提供其施展才能与使用权力的机会。该制按座位进行轮流,轮到时从早到晚对班级工作负责。

班长轮流当,不但使学生锻炼与展示了自我,使他们具有光荣感、责任感、成就感,而且增强了他们表现自我的意识,提高他们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常务班长的工作量。

③班会轮主制

班会轮主,也即班会课由几个主要班干部轮流主持。在工作中,我采用了“反馈、控制、协调、总结”的八字方针。

反馈是及时获取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比如参与班长招集的班干部周会,察看各种记录,组织组长座谈,定期交流,个别谈话,走访科任老师等,这是工作的前提。

控制是对实施自动化管理过程的控制,实行程序、层次、质量、内容和形式上的宏观、微观控制。这是工作的难点。

协调是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的协调。比如不同组的学生与学生、干部与干部之间的关系;干部与学生的关系;值日班长与常务班长的关系;学生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以及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会之间出现的问题,这些必须由班主任去协调。这是工作的深入。

总结是对实施过程的回顾。班主任及时总结点上及面上的成绩,分析失误,正确引导。这是班级自动化管理健康有序地向纵深发展的保证。

参考文献:

上一篇:住院部药房工作内容下一篇:文章《童年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