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反思

2024-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轴对称反思(精选8篇)

轴对称反思 篇1

《轴对称》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教学内容,教材安排通过“看、想、画、折、剪”的一系列活动,抽象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课的一开始,我联系生活实际借助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轴对称图案,让学生谈感受,从中选取几个美丽的、常见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既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又顺利的进入了新知的探究活动。

其次,通过以上的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并借助手中的图片动手操作,然后组织汇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很自然地让学生说生活中还有哪些轴对称现象。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原有生活经验,举出了很多的轴对称现象,并通过小练习(判断下面个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完善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尤其是在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时,我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小组活动(用尺子量、数一数)发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接着放手让学生完成例2(画出下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设计,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还给了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较好地体现了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最后,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轴对称图形、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之后,我还设计了“利用轴对称变换设计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所掌握的知识和思维,动手设计,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体验着轴对称图形的美,在交流展示中获得“创造美”的愉悦,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轴对称反思 篇2

精彩片段

师:请同学们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电脑逐一出示奖杯、窗户、蜻蜓、运动场、平行四边形等图片, 速度由慢到快, 当学生判断到平行四边形时出现了分歧意见)

生:“是!”“不是!”

师: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请起立。

(这时一大半同学站了起来)

师: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生:动手折。

(这时好多学生动手折起了平行四边形。折着折着就有二十来个学生陆陆续续地坐了下去, 还有十来个学生站着不动)

师:通过折大家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已有自己的看法, 下面就请大家发表意见。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肯定不是轴对称图形, 你们看, 我把平行四边形横着折、竖着折、斜过来折, 不管怎么折, 两侧的图形都不能重合, 所以, 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这时六七个学生坐了下去, 还有3个学生站着不动)

生: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 因为沿着它的高剪开,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是轴对称图形, 所以平行四边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生:你说得不对, 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是对折, 不能用剪刀剪。

生:我是对折, 也不用剪刀剪, 你们看我把平行四边形对折以后再对折, 两侧的图形就能完全重合了, 所以我认为平行四边形还是轴对称图形。 (顿时教室里一片寂静, 坐着的学生都皱起了眉头, 站着的学生看到坐着的同学无话可说, 显得特别高兴)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好多同学点点头, 就在这时, 一个学生理直气壮地站了起来。你听)

生:我认为折两次是错的, 你们看老师黑板上写的:轴对称图形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既然是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就只能折一次, 不能折两次。 (这时站着的学生都坐了下去)

师: (我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 我欣赏同学们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 也欣赏同学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更加欣赏大家给我们带来的一场精彩的辩论。正是由于大家的辩论, 我们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才会理解得这么清晰, 这么深刻。我们应把掌声送给他们。

话音刚落,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学反思

一、为学生构建争辩的平台

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 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 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 为他们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上述教学片段中, 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有意识地构建了一个有利于学生争辩的平台。开始让学生判断几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速度由慢到快, 当学生判断到类似于轴对称图形的平行四边形时, 形成了认知的冲突, 这时老师及时地抓住这一契机, 以一句“大家有什么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呢”激起千层浪, 拉开了课堂争辩的序幕。

二、给学生提供争辩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 当预设与生成产生分歧时, 教师应及时、机智、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教学行为, 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让学生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上述教学片段中, 当学生通过折并清楚表达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时, 课堂上就有3个同学持反对意见。这时, 教师并没有急于求成, 而是果断地丢下预设的教案, 不吝啬时间地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空间, 学生也更加珍惜这一次机会, 思维活跃, 发言积极, 演绎出了课堂的精彩。

三、让学生品尝争辩的成果

《镜面对称》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3

数学的学习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性,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镜面对称》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一个难点,而让学生体会镜像对称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我利用学生好玩的天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使学生在玩中体验了镜面对称,也是在玩中学到了镜面对称中所蕴含的知识。

[片段一]分组活动:照镜子(分两次)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上课。”说完,我带着疑惑的学生,来到了学校的大厅。“这节课,我们就对着大镜子上课……”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开始叽叽喳喳、挤眉弄眼,一下子兴奋得不得了。

“每人到镜子前做几个动作,你喜欢做什么动作 就做什么动作,边做边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由照镜子,并汇报自己初步观察到的现象:

生1:我发现我点点头,镜子里的我也点点头。

生2:我发现我挥挥手,镜子里的我也挥挥手。

生3:我发现我跳一跳,镜子里的我也跳一跳。

……

[这样的情境引入,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同时,对于儿童,他们首先接受的是具体形象,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硬塞给他抽象的知识,他就体验不到学习的过程,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是没有一点益处。]

[片段二] 进一步体验镜像的特点。

师:请大家再到镜子前做做动作,可以前后走走,也可以上下动动,还可以左右伸伸,看看又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再次到镜子前,有目的、有意识地做动作,并仔细观察,发现特点。小组交流,再次汇报:

生1:我发现我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前走一步;我向后退一步,镜子里的我也向后退一步。

生2:我发现我把手举起来,镜子里的我也把手举起来;我把手放下去,镜子里的我也把手放下去。

生3:我发现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也伸出左手。

生4:不对,我伸出左手,镜子里的我伸出的是右手。

师:到底是左手还是右手呢?请生4当镜外的人,生3当镜内的像,表演给大家看看好吗?(并请生4边表演边向生3提问。)

生4:我伸出的是左手,请问你伸出的是哪只手?

生3:是右手。

生4:如果我伸出右手呢?

生3:我应该伸左手。……

[这一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活动中的镜面对称现象,初步感知镜面对称的性质。课上学生学习与研究的兴趣浓厚,不但完成了本课的知识目标,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本课教学的情感目标:在活动中,感受镜面对称的趣味性,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反思:

爱玩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注意力难以保持是其年龄特点。那怎样让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里做到始终如一地专心听讲,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想办法去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验学习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真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本课中我故意给学生创设了一次玩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玩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景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在玩中产生求知的欲望。教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课堂上出现的不是“教”,而是“学”的场景,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本节课不但满足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且使学生的表现欲得以充分地发挥,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上如果我们常在“玩”上下工夫,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学生就不会觉得40分钟时间的漫长,相反他们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轴对称教学反思 篇4

这节课是难度中等的数形接合的一堂课,从学生预习的情况来看,中等及以上学生完成80% ,中下生完成了55%左右,因为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时不同的学生完成的内容有选择。在平面坐标系中表示点的坐标,在初一就学过。初二只要将平面上点的坐标与平面图形的对称性质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形结合,当然本节课也有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中下学生对于规律性的总结,及知识点的应用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这节的设计还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一方面充分展示学生的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能力和超前的领悟能力。课前准备的坐标纸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让学生在黑板的坐标纸上找点写坐标,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型,学生的反映很积极,并且能跟老师很好的互动,所以教学的探究活动进行很顺利。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所填写的坐标,发现特点并总结规律,规律的得出很自然,学生对规律的掌握也会比较深刻;只是通过练习反馈,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对于本节课总结的规律容易混淆,特别是对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很容易记反了。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凭空猜想,可以通过作图帮助记忆,还要多设置一些练习,让学生熟悉并学会应用规律。

随笔:课前的预习是学生展示学习才能,提高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我们高效的课堂互动的一个大前题。巧妙地使用教学工具能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变知识灌输为知识生成,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会更主动更加容易,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牢固。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篇5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一系列学习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并能说出生活中对称现象。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教材、新课标的精神,并结合学生喜好动手操作,对于动感强烈的事物易感兴趣的特点,我用猜一猜的游戏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用他们身边最感兴趣的游戏和事物引出,充分调动他们用较高的热情去学习、探究物体对称性。让学生猜一猜、折一折,渗透学法,重点突破,合作探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识别出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突破难点,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结合新课标的精神,我认为学生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发现、创新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比较、思索、发现,才能真正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进而领悟,内化为自己所有。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利用多媒体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本课利用多媒体引入游戏,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互动的兴趣,为引入课堂主题打好了埋伏。通过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激起矛盾,也激起了学生想探知的欲望,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堂。

二、利用多媒体引导实践操作、激活思维

叶澜教授曾在新基础教育课题实验中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个体的学习行为上,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才能真正对所学内容有所感悟,进而内化为己有,在学习实践中逐步学会学习。

本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轴对称图形的这一特征,安排了猜一猜、折一折等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新授教学时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灌输手段,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主角,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测,说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采用对折的方法来折一折,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现图形的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通过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完全重合”,最后教师在学生动手操作、形成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配合课件动态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形成感性的认识。

三、利用多媒体联系生活、丰富情感

本课的中间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欣赏古今中外著名的对称建筑,中国剪纸,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汽车标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古建筑和中国剪纸的展示渗透到数学中,这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好材料,而且还是渗透民族文化的好题材。

这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观指导,主动向学生质疑,促使学生思考与发现,形成认识,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另外,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理状态,非常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和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个别语言组织得不够严密。

2、过渡语不够精简,课件的画面不够活泼生动。以上缺点和不足有待于改正。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主持词

开场白: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老师,在我们数学教研组的验收活动中,今天代表我们数学教研组上了一节展示课,她是我校的教学骨干,兢兢业业。对她执教的这节课,我们大家肯定会有不少的启发。为了更好的总结这次活动并指导今后的课堂教学,我们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在此举行听、评课活动。我希望各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毫不保留的把自己听课的认识、看法、见解、收获等开诚布公的说出来。(程序:)

1、今天上午,我们围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主题,对**老师执教的**年级数学《 ** 》这一节课进行了课堂观察,为了更好地议课,我们先请(**)老师谈谈自己的执教反思。

2、大家都观看了课例,又听了杨老师的实践反思,我想各位老师一定有了一些感受和想法吧,下面就请老师们畅所欲言,抓住“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观察点”,议议这堂课。可多可少,既说闪光点,也说说建议。

3、下面由(**)主任作这次教研活动总结。结束语:

《轴对称图形》教学反思 篇6

《轴对称图形》这个内容主要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和学生操作动手活动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找出其物体的对称轴,并初步地、直观地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难点是掌握判别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和看到一半想另一半的空间想像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自然界和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有很多,也为学生奠定了感性基础。

1、从激趣入手,以兴趣为先导,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针对小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还相对较弱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个活动,出示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去猜另一半,这样不但启发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找出数学规律,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2、通过动手操作,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开放性地去探索、去发现、去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形成表象,进一步体会轴对称的含义,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提高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在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对称图形的形成,感受到了对称图形的内在美。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这一活动,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对称图案的同时又与大家分享自己作品的愉悦心情,让学生在满足自己成功感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学生在观摩同学作品和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启发而获得一份宝贵的学习资源。

3、拓展延伸,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地折纸、剪图案,发挥他们的想象,创造性地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这样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学了“轴对称图形”后,又让学生找找说说生活中利用了“轴对称图形”的例子,从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学数学是为了生活服务的思想。

轴对称反思 篇7

考点一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识别

例1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分析通过观察可以看出,上面图案A,B,C不论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都不是轴对称图形.而只有D沿垂直水平面的某条垂线折叠后,两旁的部分能重合,因此是轴对称图形,则选D.

点拨轴对称图形比较简单,容易识别.只要记住: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只要看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否完全重合,能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不能重合的就不是轴对称图形.

考点二折纸中轴对称图形的识别

例2将一张长与宽的比为2∶1的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2)所示的方式对折,然后沿图(3)中的虚线裁剪,得到图(4),最后将图(4)的纸片再展开铺平,则所得到的图案是().

分析本题可以通过折纸的实践操作,也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折叠对称获得.折纸形象直观,简洁易懂;直接观察要看懂图(1)是长方形的上面长边的左右两角重合,图(2)是正方形的左下角和右上角重合,图(3)是把图(2)的右上角剪去,得到的图形是图(1)中的左右角剪去一个直角三角形和长方形的下面长边中点剪去一个等腰三角形,故得答案是A.

点拨将纸片进行折叠并进行剪裁,判断展开后观察图形的形状是一种对称变换.由于具有可操作性,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观察能力,只要进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都能解决此类问题.

考点三平面成像中的轴对称识别

例3如图是一辆汽车车牌在水中的倒影,则该车的牌照号码是( ).

分析此题实际上就是轴对称问题,也就是原车牌号和水中的车牌号关于水面成轴对称,只要我们从水中的倒影的反面看就会得出原车牌号码是M 17936,应选D.

点拨水面成像和平面镜成像是同一类问题,都是原物体和它的像成轴对称,只要观察出物体和它的像是相反的就会解决这个问题.

考点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条数

例4万众瞩目的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德国举行,足球场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它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条数为( ).

分析本题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中找对称轴的问题,只要观察沿某条直线折叠能重合,这样的直线有几条就有几条对称轴,应选B.

点拨此类问题比较简单,只要观察到怎样折叠能重合,有几种方法就有几条对称轴,应多动动脑筋,多进行观察,就会得出正确答案.

考点五利用轴对称性质解题

例5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则∠B的度数为( ).

分析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对称轴两侧的图形是完全重合的,这样就知道∠C=∠C′=30°,∠A=∠A′=50°,∠B=∠B′,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B′=100°,故选D.

点拨轴对称图形(或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沿对称轴对折后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所以它的对应线段(对折后重合的线段)相等,对应角(对折后重合的角)相等.我们应用这个性质能解决有关轴对称的边角问题.

练习题:

1.观察下列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花纹,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2.小明拿一张矩形纸(如图),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甲,再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乙,按图丙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是().

A.都是等腰三角形

B.都是等边三角形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

神奇的轴对称 篇8

一、变窄为宽——巧设计

小明的烦恼小明想买一张视力表挂在自己的卧室里,可是买回来后发现测视力需要站在距离视力表5米的位置,可是小明的卧室只有3米长,你能设计一种方案解决小明的烦恼吗?

解析 想让小明距离视力表5米,要么小明站在卧室的墙外,要么视力表挂在墙外,那么能不能让视力表跑到墙外去呢?可以。只需要在一面墙上贴视力表,在对面的墙上挂一面镜子,此时镜子中的视力表就跑到了墙外,小明站在距离镜子2.5米的地方看镜子中的视力表就可以了。这样的设计,起到了变窄为宽的作用。

点评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到这种化窄为宽、化小为大的方法,比如有的商店店面比较小,不够宽敞明亮,顾客感觉不气派,聪明的店主往往就会在四面墙上都挂上大镜子,顾客马上就会感觉商店宽敞明亮,商品很多。

二、由内到外——巧作图

牧马人的故事从前,有一个牧马人,每天早上先赶着马从营地去河边饮水,然后到草地吃草,最后再把马赶回营地,你能帮他画出一条最短的放牧路线吗?

解析 如图1,不妨假设牧马人赶着马从M到B处饮水,再到C处吃草,最后回到M处,此时牧马人的放牧路线为MB-BC-CM,那么怎样才能使MB+BC+CM最小呢?如图2,若是牧马人牧马路线为M-B-C-M′,最短距离显然是M、B、C、M′这四点在同一直线上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那么能不能将图1转化为图2呢?即将点M的位置分别移到小河和草地的外侧呢?我们只要作出点M关于小河、草地的对称点就可以了。

作法:如图3,分别作出点M关于小河边、草地边的对称点M′、M″,连接M′、M″交小河边、草地边于点B、C,连接MB、MC,则牧马人的最短路线为M-B-C-M。

点评 本题通过轴对称改变位置的特点,从而达到由内到外的目的,进而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了牧马人的难题。其实,生活中这种应用也比较多。

三、化折为直——巧计算

小明散步如图4,是由两个边长为16m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花坛ABCD,小明依次从顶点A沿着花坛间小路走到边BC的中心O1,从O1走到正方形O1CDF的中心O2,从O2走到正方形O2GFH的中心O3,从O3走到正方形O3IHJ的中心O4,从O4走到正方形O4KJP的中心O5,小明一共走了多少路程?

解析 小明所走的路程为AO1+O1O2+O2O3+O3O4+O4O5,若分别去求这五条线段的长度,显然是比较繁杂的。有没有简便的方法呢?我们不妨分别作各个小正方形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将这五条线段转化到一条直线上,如图5,此时,AO1+O1O2+O2O3+O3O4+O4O5=AD-DO5=■AD=■×32■=31■。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下一篇:新人婚宴上的答谢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