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师成长的沃土(共8篇)
江苏省苏州中学
黄厚江
《人民教育》2005年第2期的“名师成长之路”栏目,发表了我一篇叙述自己成长历程的文章《行走在现实和理想之间》。在这篇文章中,我写道:“成长从课堂开始。”后来,有年轻老师来信或在我讲座时问我:怎样才能从课堂中获得成长呢?这里说几点感受。
1.教师,靠课堂立身
人都希望活得有点尊严,都希望活得有点幸福感。那么,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幸福感来自哪里呢?只能来自教育的成功,只能来自课堂。
在很多学校的讲座中,和老师们谈专业成长和学科研究,我都说:这既是责任,既是为学生的成长;也是为自己,为自己的尊严,为自己活着的幸福感。
什么样的教师最有尊严?什么样的教师最有幸福感呢?毫无疑问,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受家长的尊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受同行尊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必受社会的尊重。受学生欢迎,对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然而,做有尊严的老师,不容易;做有幸福感的老师,更不容易。
教师上课的感觉,大概有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自己痛苦,学生痛苦,学生比自己还痛苦;第二种境界,偶尔给学生一点快乐,偶尔自己有一点陶醉;第三种境界,常常给学生带来快乐,也常常给自己带来快乐;第四种境界,一进课堂就陶醉,一进课堂就幸福,自己幸福,学生也幸福,自己比学生还幸福。
能达到第四种境界,那不容易;若能达到第三种境界,做一辈子教师,也就太值得了。这两种境界的幸福,不是有两个小钱和有一点小权所能相比的。有老师说,今天这样的应试教育,能让学生喜欢老师吗?我说:应该能。其他学科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语文能。
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从课堂开始:热爱课堂,研究课堂。在课堂中获得了享受,在课堂中获得了幸福。你,就是最优秀的教师。
2.多听自己的课
如何才能成为在课堂中获得享受,在课堂中获得幸福的教师呢?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深得学生欢迎的优秀语文教师呢?
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什么师徒结啦,什么名师工程啦,形式很多。有用吗?不能说没用,但肯定不是最有用的办法。有多少名教师是师傅带出来的呢?又有多少名师带出了名师呢?
如果你真想成为优秀的教师,我向你推荐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多听自己的课。我常常对年轻老师说:如果你真想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境界,真想把课教得更好,最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录音机(录像机更好),把自己的课录下来,回去反复听,反复看。听到自己不脸红了,听到自己满意了,你必定有大长进;如果你愿意,也一定能写出好文章;你一定会成为真正的特级,成为真正的名师。
因为常常有杂志要我的教学实录,所以我有时候带一个录音机进教室把自己的课录下
来,晚上回去整理课堂实录。听着自己的课,我常常会怀疑:这课是我上的吗?这话是我说的吗?我怎么会这样安排?我怎么会这样提问学生?我怎么会这样回答学生的问题?废话太多,水分太多,漏洞太多;有用的话太少,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太少。——常常是羞愧难当。
我觉得,大多数老师都会知道什么是好课,什么是差课,至少大体是知道的。现在,我们常常是缺少对自己有一个冷静的客观的观察,更缺少对自己进行理性的分析。
我把这个方法介绍给一些年轻老师。有老师做了,据说很有效果。我相信,多听听自己的课,必有长进。
3.磨课,是一种快乐
我是一个喜欢琢磨课的人。这不是自夸,也不是自吹。工作不久,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学期选择一两篇课文,用心磨一磨,这课到底怎么教比较好。我有时候说,这就像给自己开公开课。所有课文都认真琢磨,时间和精力都不容许。但一学期琢磨一两节是可行的。而一学期琢磨两节课,一年四节,十年下来就有四十节课。琢磨过四十节课的人,还怕上公开课吗?还怕学生不喜欢吗?有这几十节课垫底,你对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必定有深刻的理解。课的整体质量也必定提高。怕就怕天天这样教,年年这样教,几十年还是这样教。自己越教越越没有劲,学生越听也越没有劲。
不仅要自己磨自己的课,还要经得起别人的“磨”。现在很多年轻教师害怕上公开课,就是害怕磨课。我知道,众口难调,上公开课很容易吃力不讨好。但公开课折磨人,也锻炼人,提高人。课是磨出来的,人也是磨出来的。不磨就没有进步。当然,磨课是痛苦的。但有痛苦才有新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磨课,努力把磨课当作一种快乐。
要享受磨课的快乐,必须有正确的姿态。有的老师,极度谦虚,别人说的都好,最后丢了自己;也有的老师,自我感觉太好,别人的意见都接受不了;也有的,不会筛选,听甲说甲有理,听乙说乙有理,最后课就成了杂烩;也有的老师缺少主见,这位说这样好,他就这样改,那位说那样好,他就那样改,忽左忽右,失去了方向。
正确的磨课姿态是:心态要平和,态度要谦虚,思想要敏锐,要能融会贯通,要能为我所用,要能优化整合,要能集众人所长,补自己所短。
得到磨课的收获,提升磨课的智慧,就享受了磨课的快乐。
4.亲近公开课
有一段时间,有人狠批公开课。我曾专门撰文为公开课正名。坦诚地说,我是在公开课中长大的。有人说我是靠公开课“发家”的,并不是没有道理。无论是从名的角度还是实的角度,没有公开课就没有我的今天,就没有今天的我。
要想上好课,首先要不怕上公开课。这些年应邀在全国各地执教的公开课不算,四十五岁之前,在工作的学校,在工作的县市,上过的公开课大大小小我想应该有100多节吧。哪一学期不上几节公开课呢?有自己比较满意的,也有不够满意的,当然也有很不成功的。但每一节都会带给我收获。
我们有的青年教师功利心太强。要让他上课,就问:有什么用处?有奖就高兴,没奖就没劲;有好处就乐意,没有好处就推托。甚至比赛得个二等奖都不太高兴。也有的患得患失,就怕上不好,丢面子,坏名声。我想:你课都不敢上,又能有什么名声?又能有多大名声?
也有朋友劝我,请你讲座可以去,叫你上课不要答应,万一上得不成功,就坏了一世英名。我说,我又有什么“英名”呢?事实上,的确有一批名师,讲理论头头是道,要他上课坚决不干。
说到这一点,我特别敬重余映潮老师。他是教研员,是教研室主任,可是却处处以“课”说话,以“课”立身。用课来指导一线老师,用课诠释他的教学思想。而且几乎不上重复的课,初中为主,高中也行,小学的也教。相比之下,我常常汗颜,我尽管也力争不要一节课到处重播,力争初中高中,阅读写作,文言现代,都要上,但和他比,差距还很大。
我们还要学会听课。公开课都是给人听的,上课的人要有好的心态,听课的人也要有好的心态。有的人听课主要是挑刺,发现一个问题,然后就是全盘否定:“居然出现这样的问题,根本就不会上课。我看还不如我呢!”也有的完全是仰视,只要是公开课就什么都好。还有人听课就像到菜场买菜,看看有什么是自己需要的,就拿一点回家,学一个开头,学一个结尾,学一个技巧,学一个噱头。还有人听课是看戏,看看是不是好玩,什么新鲜什么好,什么热闹什么好。也有的人是完全盲从,专家说好他就好,大家说好他就好,到底为什么好他不清楚,他也不想弄清楚。
我们觉得,正确的听课心态应该是平常心态、取长心态、问题心态、研究心态,即抱着平常心去听课,抱着取长补短的学习心态去听课,带着问题以研究的心态去听课。这样的听课心态是比较成熟的,也会给我们带来比较大的收获。
学会听课,当然还要学会评价课堂,因为这涉及更多的问题,这里就不再展开。
5.在课堂中成长自己的思想
教师的成长,除了增长学问,除了掌握课堂的艺术,最最重要的是思想的成长。而课堂,则是教师思想成长的土壤。
要善于在课堂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真正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脱离教学过程的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缺乏实在的意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研究真正有价值的问题,都是来自于课堂。对教材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尤其是对动态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的解决,都必须来自对课堂的考察。很多时候,看似没有问题的备课,一旦进入教学过程,就会暴露出问题。所以,我们要善于进行教学考察,善于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
进行教学考察,发现和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可以以一个考察者的角色研究别人的课堂,也可以研究自己的课堂,而应该以后者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双重角色,即既是教学研究的观察者,又是被观察者,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承担研究任务。研究课堂,无论研究别人还是自己,都可以采用文本研究和进入课堂的“田野研究”两种方式。但应该以“田野研究”为主。因为田野研究,除了可以获得文本研究可以获得的信息,还可以获得教学过程中的丰富体验和感受。而这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是尤为重要的。
我们还可以在课堂中验证一些设想、经验和理论。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我们常常会提出一些设想。但这些设想是否可行,能不能有效果,都必须在课堂中得到验证。我们有时候会
借鉴一些别人的经验,能否成功移植到自己的教学中,也必须在教学中先进行尝试。同样,一些先进的理论,一些理念,也只有经过课堂的试验证明其可行,才具有实际的价值。哪怕是一些来自实践的或者经过实践证明的思想和做法,在课堂教学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也会得到不断的充实、丰富和提升。我的本色语文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机制,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也都是在课堂中不断丰富起来的。
等到我们对课堂的研究比较深入的时候,教学过程中,听课过程中,很多鲜活的思想就会诞生出来,很多朦胧的想法就会不断清晰,很多思考就会不断成熟和丰满。对于一个热爱语文教学,热爱课堂的人来说,这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幸福!
八种做法帮孩子清除心中自卑
孩子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事,使自己感到自卑。例如,被老师批评了,自己穿的衣服没有小伙伴的好看,上台表演时出现了差错„„每遇到这种情况,家长都心中暗暗焦急。这种自卑心理,会不会在孩子心理上造成阴影,会不会影响到他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伴随他一生呢?其实,为孩子清除心中自卑的阴影,您完全可以帮他做到!
1.改变形象法。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2.语言暗示法。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用“你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3.预演胜利法。每当孩子遇到困难,不敢接受挑战时,就要求他先在头脑中想像完成任务时的胜利情景。这种白日梦式的预演胜利法,对于帮助孩子战胜恐惧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4.发挥长处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5.储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证,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经验之上的,科学家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脑便有一种刻画的痕迹。当人重新忆起往日的成功模式时,又可重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消除孩子自卑心理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在成功的体验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重温成功的心情,这样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
6.洗刷阴影法。失败的阴影是产生自卑的温床。有自卑心理的孩子遇到挫折与失败比一般孩子要多得多,及时洗刷失败的阴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败阴影 的方法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家长要帮助孩子将失败当作学习的机遇,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学习和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二是彻底遗忘,家长要帮助孩子有意将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彻底地忘记,或是用成功的经历去抵消失败的阴影。
7.逆向比较法。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采用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新教师在工作中的不解与困惑
不解与困惑一:委屈——她为什么不要和我搭班?
9月开学了, 幼儿园迎来了新进编的十名教师。某小班有一个配班教师怀孕了, 班主任A教师教学经验丰富, 各项教学基本功扎实, 但身体不是很好, 新教师B来到这个班担任配班教师。一周过去了, A教师抱怨新教师B什么都不会, 还不如怀孕的教师。于是, 园管理者进行跟班看新教师B的半日活动, 和新教师B进行约谈, 分析她半日活动的组织情况, 指出今后组织半日活动时需要改进的行为, 告诉她今后在工作中应该积极主动, 新教师B非常诚恳地点点头走了。可没过几天, A教师宁愿继续让怀孕教师和她配班, 也不和新教师B搭班, 于是为了这个班的稳定, 园管理者只得把新教师B换走, 新教师B委屈地哭了:“她为什么不要和我搭班?”
不解与困惑二:无奈——孩子为什么总不听我的?
新进编教师C是一个全日制学前教育本科应届毕业生, 被指定到某中班做配班教师, 这个班的班主任非常优秀, 另一位配班教师也是经验很丰富, 特别是对家长工作和保育工作在幼儿园里可是行家里手, 于是这个班中挑班的孩子特别多, 调皮捣蛋的孩子也特别多, 一般不熟悉的教师很难组织这个班的孩子们开展活动。新教师C跟班学习一段时间后, 尝试独立组织半日活动, 可问题出现了:在集体教学活动时, 精心准备的活动怎么也吸引不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孩子们不是东张西望就是交头接耳, 在晨间户外活动时, 孩子们满世界乱跑, 午睡管理压倒了这个翘起了那个, 全班孩子一半睡觉一半吵闹……园管理者多次进行观察分析, 班主任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可收获不大。在约谈新教师C时, 他流露出一副非常无奈的表情说:“孩子为什么总不听我的?”
不解与困惑三:无助——同事不熟悉, 我该找谁帮忙?
新进编教师D各方面能力都比较突出, 在本园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脱颖而出, 于是幼儿园决定让新教师D参加市幼儿教师基本功的甲组比赛。为了赢得比赛, 教师D一个人每天训练非常刻苦, 舞蹈、绘画、弹唱、讲故事不断地重复做着。但是, 临近比赛, 舞蹈的服装、道具、伴奏的碟片却还没有着落, 园管理者责问:“为什么临近比赛了很多东西还没有准备好?”新教师D无助地望着园管理者:“领导、同事不熟悉, 我不知道该找谁帮忙。”
二、管理者对出现问题的分析与反思
分析与反思一:困惑一中班主任A教师因为自己身体不是很好, 对配班教师的要求是能在今后的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协助班主任挑起重担。可管理者却把带教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她, 希望她对新教师B进行全方位的带教, 这一任务与班主任A教师对配班教师的期望值相距甚远, 以致产生“宁愿继续让怀孕老师和她配班, 也不和新教师B搭班”的矛盾。
分析与反思二:困惑二中新教师C新手上路, 一下子面对那么多的孩子, 而且是特别多的挑班孩子、特别多的调皮捣蛋孩子, 难免会产生应接不暇、半日活动“险象丛生”的状况。新教师C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很难马上转变成实践技巧, 而这个班却需要一个有相对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的教师, 这一供需不一致的矛盾, 导致新教师C出现许多无奈。
分析与反思三:困惑三中新教师D面对的环境是新的、身份是新的、领导是新的, 甚至同事也是新的。那么多的“不熟悉”阻碍了新教师D大胆地与身边的人交往沟通, 没有沟通就没有了解, 没有了解哪来互相帮助?!
三、支持性环境的打造, 让新教师幸福成长
新教师初涉教育岗位, 必须接受严格的指导和训练。一名新教师如果处于一个支持性环境中并得到恰当的指点,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就有可能成为一名品教兼优的名师。因此, 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要保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 必须为新教师的幸福成长提供沃土——良好、和谐、温馨的支持性环境。
(一) 用好一本手册
新学期开学, 我们为每一位新教师提供了一本集实用性与导向性为一体的《××幼儿园工作手册》, 其内容紧紧围绕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管理制度、幼儿园一日活动构成工作准则、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及教师工作程序要求、幼儿一日活动指导要点、教育活动设计程序规范、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及人际关系与团队合作等几个方面, 提示新教师该做哪些事、如何做好这些事、可能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等, 为新教师提供工作样板, 帮助新教师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 熟悉和了解孩子, 协调与家长和同事的关系, 保障幼儿的安全和身心健康, 并取得最初的成就感。
(二) 选好一位师傅
带教制是新入编教师幸福成长过程中最有用的援助方式, 在工作中, 有一个好师傅就像有了一个引路人, 能够帮助新教师少走弯路。因此, 确立合理的带教选配制是助推新入编教师幸福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 也是众多新入编教师的一致呼声。所以, 如何选择既能“带教”又乐于“带教”的指导教师, 是幼儿园应当重视的工作。为此, 我们为每一个青年教师都量身拟配了一位师傅, 展开互帮互学共成长活动。为使这项工作扎实而有效地展开, 我们要求师徒共同讨论分析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老教师的教学特点, 确定带教项目, 从德、能、勤、绩四方面制定带教目标, 然后双方签订师徒结对协议。在“师徒结对”工程教师培训模式中, 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争先意识得以进一步增强, 师傅们与徒弟们在合作研究、互相交流、研讨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了共同成长。
(三) 创建一组社团
本园以“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为出发点, 遵循“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灵”的原则, 在变革管理机制的同时, 主推“阳光教师社团建设”, 创建了“体锻类、生活类、专业类”三大板块社团。体锻类社团有:羽毛球、乒乓球、排球、排舞;生活类社团有:育儿俱乐部、美容养生、“芬姐聊吧”、探路者;专业类社团有:声乐、美工、舞蹈、诵读、钢琴、研习社、写作社、互助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使之成为教师的加油站和互助组。让每个教师都能在社团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 释放自己独特的光芒, 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为教师们搭建施展才华、放松心境、交流协作、成就梦想的舞台, 创设一个宽松且有竞争力、自主又不失引领者的支持性工作环境, 为教师们幸福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石。
(四) 树立一份自信
1.自主学习树自信
读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求每位新教师坚持读书自学, 幼儿园为教师们订阅了大量的书籍, 要求教师们带着问题去读, 将书本理论与自身实际相结合, 与岗位实际相结合。在自学的基础上, 我们根据新教师的特点进行一些个别指导。
(1) 读《纲要》《指南》, 以《纲要》《指南》为镜子, 反思怎样做一个符合《纲要》《指南》要求的幼儿教师。
(2) 读教育教学专著, 拓展教师视野, 让他们的目光始终紧盯着学前教育改革的前沿。
(3) 倡导团队共分享, 开展每半个月一次的“读书沙龙”学习活动。
(4) 鼓励新教师在工作中养成“三个好习惯”, 即:做读书摘记的习惯, 记教养笔记的习惯, 写活动反思的习惯。
2.自我展示树自信
针对新教师思想活跃、敢说敢干、有闯劲、接受信息快、上进心强、热情高的特点和幼教工作自身的特点, 从他们的年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等具体情况出发, 不断地创造条件, 以业务活动为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分层、分期、分类的自我展示活动。如每学期开展自选教材、自制教具、自邀来宾、自上示范课、自己组织课后讲评活动等, 形式可以多样, 方法可以各异。这样既解决了实际问题, 又体现出教师的个性, 从而使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提高, 树立自信。
3.赏识使用树自信
我们以“赏识+使用=培养”这一思想为指导来培养新教师。如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闪光册”“教师特长本”, 对每位新教师的独特才干做到了如指掌, 力求针对每位教师提出独特的期望, 借此帮助他们明确目标。在课题研究、教改实验上, 我们大胆启用新教师, 如我园省级课题“构建‘家园互动式’幼儿安全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的承担者就是一位20多岁的新教师;特别是近几次的省、市优质课比赛, 我们更是大胆启用年轻人, 帮助他们寻找自身的最强项, 并不断强化之, 使他们自身素质的发展进入最佳状态。
(五) 练就一身本领
1.专业引领
所谓专业引领, 即各类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员、幼儿园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等, 在园本教研中为新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并由此引导新教师学会独立教学和思考, 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成长。因此, 我们在专业引领方面为新教师提供了多种帮助与指导:一是请专家作业务辅导讲座、外出参加各种专业研讨会, 帮助新教师解决实践中的困难和疑惑。二是请专业研究人员、各级教研员、幼儿园的管理者和骨干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通过观摩、点评新教师的教学活动, 帮助他们寻找专业成长的“最近发展区”。三是骨干教师引领。我们借助多种渠道为新教师提供与各级优秀教师交流的机会, 通过“名师工作室”“跟班学习”“经典活动观摩”等形式, 促进新教师的专业学习与探讨, 以此拓展新教师的专业视野, 提升新教师的专业技能。
2.技能强化
针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弱的问题, 以技能为突破口进行强化训练。如开学初, 我们对新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提出了严格要求, 在训练说、唱、跳、弹、画、写等老“六项”基本功的基础上, 加上了“说课、演讲、理论测试、课堂教学比武、撰写小论文、环境创设”等新内容。并创造条件对他们进行有组织、有内容、有形式的指导、训练、竞赛相结合的活动, 为新教师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当辛勤的汗水换来妙曼的舞姿、丁冬流畅的琴声、抑扬顿挫的故事声……当这些技能的获得助推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即时效果时, 当辛勤的汗水换来同行们的认可时, 这群可爱的新教师们快乐地笑了。
3.课堂练兵
课堂练兵以教学示范课为主, 幼儿园安排优秀教师或新教师上示范课, 采用先互助观摩再集体点评的形式。这样的示范课因为教师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所以一般课堂教学效果和集体点评都较好。除了示范课, 我们还在互助观摩活动中, 尽量多安排一些原生态的随堂课。示范课上, 由于事先教学过程设计得井然有序, 课堂教学问题不是很多。但随堂课是随机选取的, 教学过程中变数较大, 更能真实地暴露教师日常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尽管对于新教师来说, 上随堂课压力大、较紧张, 但这样的原生态教学对于促进新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进而提高综合能力, 有非常大的帮助。
一、做一个有梦想的人
无论是春蚕也好,还是红烛也罢,三尺讲台的平凡与教师职业的清贫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幸福需要精神愉悦作支撑。因此,培养教师的梦想也就是在孵化教师的幸福人生。
1.愿景构筑梦想。有人说:“美景在途中。”为了让教师收获途中美景,学校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制定了阶梯形教师发展目标:特级教师和名师,要历练成为有思想,并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骨干教师,要锤炼成为名师,并在担任学科中占有一席之地;普通教师,要磨练成为骨干教师,并胜任学校的各级各类研讨领域。同时还制定了青年教师“138培养计划”,即一年“立足”,三年成“骨干”,八年成“名师”。三级目标的确立,让每位教师都有明确的目标,能科学自主地制定自身发展规划,形成动态的个人职业愿景。
2.活动找寻梦想。梦想的找寻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为了给每个教师创设承载梦想的空间,学校想方设法为每位教师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利用新建的南北区大会堂的有利条件,承办、协办了大规模、高层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如:全国著名班主任报告会议;首届“名师东南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刘仁增、戴建荣和薛法根三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同台竞技,演绎精彩课堂;邀请厦门大学外语系的纪玉华博士为广大教师作“英语朗读艺术”的讲座;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活动,一睹全国名师盛新凤、虞大明、窦桂梅的风采;聆听清华大学教育培训中心研究员、中华妈妈网家庭教育顾问王晶教授的专题讲座《成功教育三部曲》。这些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不仅拓宽了教师的视野,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思想与专业素质。
学校每年组织教师集体外出学习,参观名校、访问名师、亲近自然等考察学习活动。通过了解兄弟学校独特的办学理念、优良的团队作风,了解前沿的课改信息、先进的教学教法,使教师形成各自独到的理论见解与体会;通过走近名师、亲近自然,实现同事间生活化交流,增强教师之间的友谊,形成教师之间的良性竞争,实现了教师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阅读追逐梦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教师的发展离不开阅读的熏陶,梦想的提升更需要阅读的洗礼。教师虽然每天都与书打交道,但工作的琐碎非常容易让他们成为埋首于课本、教参、习题册的教育奴隶,而忽视阅读的品位提升。为此,学校开展了“书香伴我行”师生读书系列活动,伴随着学校南北区图书馆的开放,形成了一道阅读风景线。随着学生读书征文比赛(读后感)、教师读书会等活动的相继开展,学校掀起了读书的热潮,教师、学生读书蔚然成风。当读书成为一种需要后,学校又通过“好书推介”活动,组织教师互相交流好书、新书,让教师真切感受到读书的必要,明确读书的方向,充盈读书的动力,拓宽延展了教师的读书面。大家、名篇,古诗、新作都成为教师传阅的珍宝,让教师感受雨果的博大、契诃夫的幽默、冰心的隽永、朱自清的清新、毛泽东的恢弘壮丽,采纳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学习魏书生的绝活……教师在阅读世界里汲取琼浆,升华梦想。
正是因为心中有了梦想,所以无论是周围春和景明还是淫雨霏霏,教师们的心灵总是一片净土,他们执著、坚定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上,犹如百合,展开的是一朵花,凝聚的是一枚果。
二、做一个有内涵的人
教师从事的是以心灵感动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开展教研活动为主渠道,以塑造教学的满堂华彩为目标来发展教师的内涵。要求教师赋予课堂以生命的色彩,用灵性和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用智慧与诗意唤醒学生的想象,让课堂阳光普照,让师生的生命都因此而神采奕奕。
1.年级观摩——同步发展。学校开展推门听课活动,要求组内的每位教师不分学科、不论年龄都要承担一节研讨课,做到不落听一节课。研讨课后,蹲点行政组织年级组内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活动,教师互相评课,行政专题指导,找出不足之处,并写出反思与听课小结,让教师在每次参与中都能有所积淀。然后各组推荐一位代表参加“校级研讨课”活动,通过由一人执教、组员共同研讨的形式,将全组智慧进行淋漓尽致的展示。此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团队精神,实现了教师智慧资源的共享,而且在教师培养上实现了以点带面的突破,实现了教师的同步发展。
2.同课异构——个性发展。所谓同课异构,是指同学科教师执教同一内容,使教学研究常态化、纵深化。虽然上同一课内容,但由于每位教师的个性、教学风格不同,对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构想也有所不同……所以展现的课堂风采各异。这样同课异构能让每位听课教师博采众长,获取鲜活的素材,课后各年级组还针对性地开展“我也上这课”的沙龙活动,有力地促进每位教师将新课程的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在一节课中实现水乳交融。
3.网络互动——协调发展。随着空中课堂的兴起,网络教研已成为当今教师学习、与人沟通、提升自我素养的平台。因此,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参与全国及省市区的网络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每位教师的视野都会不同程度受到了网络高速与巨容量的教研信息的冲击,在与专家进行课堂教学细枝末节的探讨,获得指点迷津的顿悟之时,也在浏览一个个基于崭新教学理念、充满睿智、闪动灵性的教学设计,这样,教育思想接受洗礼,教研激情被再度燃起,教育智慧也积聚于心。所以,网络研讨不仅能使说课教师的网络教研能力实现了提升,而且促进了全体教师的协调发展。
三、做一个有品位的人
1.严把“三关”。在学校,教师有“过三关”的说法。所谓“三关”即教学关、形象关、语言关。教师通过“过三关”,从外在形象、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而拥有自信、端庄、优雅、睿智的特质。教学开放是我校教师完成“过三关”的平台之一,每学期都面向家长进行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零距离地观摩学生的在校生活,零距离地与老师共话孩子的成长、教育,从而全方位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活动中,每个开放班级从班级文化展示、课堂教学展示、家校教育交流三个环节开展活动,家长在此期间全方位观摩、参与评学评教活动,对教师的外在形象、待人接物行为、社会交往、师生交往、教育教学过程等多个细节给予评价。此项活动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历练的平台,而且也能以其后驱力激励教师在工作中更精益求精,持续发展。
2.扮靓心情。“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而灿烂的笑容缘于拥有宽广的心胸、良好的心态。为了让教师“把微笑留给学生,把成功留给自己”,为了让教师拥有发自内心的笑颜,学校基于教师丰富的阅读开展建QQ群、写博一系列的沙龙活动,以此促进教师深层次反思和交流,培养有思想、有见解、有胸襟的教师。活动中,教师或聆听心声,或阅读美文,或分享快乐,或共鸣深思,大家从平凡的文字中品味出伟大,从失败的案例里咀嚼出成就……于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中,一大批痴情的博客写手在校园悄然衍生,大家在一周的忙碌后,总会自觉坐在电脑前,让心中的感悟跃然于屏幕,或记录课堂精彩片段,或书写朴实的教育情怀,或诠释真挚的教育理想,或畅谈读书心得……他们坚持让自己在忙碌中与宁静对话,坚持让教育行为接受理智的批判,让精彩的教育生活常伴左右,让真知灼见催生快乐心情。
3.才艺比拼。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窗口。教师作为社会成员,不可能只从事单一的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具备多种才能。我校每学期或节假日都举行全员参与、形式丰富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体育竞技、趣味运动会、歌咏比赛、读书演讲、文化沙龙、文艺联欢等。以文明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熏陶每位教师,以竞争、合作的氛围感染每个小团队,使每次活动既愉悦教师身心,消除工作疲劳,又促进了小组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这样,教师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展示中得到认同,不断提升个人品位。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教师的发展需要“百花齐放”,教师的发展需要“入木三分”,我们正是把每位教师作为含苞待放的花蕾,为他们播撒阳光,让学校成为他们迎风展姿的沃土。
课堂:因快乐而精彩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一门新型的课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就是当下的科学课堂。如何把笑声带入科学课堂,把快乐融入科学教学,这是我们每个科学教师应该承担的责任。快乐的科学课堂将呈现出多元化的快乐而显得勃勃生机: 充满玩笑的快乐、玩中的快乐、合作探究中的快乐、多元评价中的快乐。让学生快乐的同时,让我们教师也感受到教学的乐趣。
关键词:快乐 科学 课堂
教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即便是同一个文本,经过不同教师的演绎,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对于文本的理解,有些时候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本教育”已渐渐深入人心,成为课堂的主流,科学课也不例外。学生的天性都是好玩、爱动的,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为学生了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达到学习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让学生在玩笑中发现快乐
新课改要求,科学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科学老师到喜爱科学学科。有道是“笑一笑,十年少”,谁不盼望自己笑口常开,青春不老?如果教师把人人喜欢的玩笑搬进课堂,教学上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下面我去异地借班上课的一堂科学课,我们会体会玩笑在科学课堂中无穷魅力。
“同学们,今天我很高兴也很激动,有机会给你们上课,一路上,阳光明媚,春风轻拂,你们家乡美丽的风景让老师深深陶醉,但遗憾的是我感冒未好,还有点头晕,怕风,大家能否允许我把门关上。”听我赞美他们的家乡很美丽,学生美滋滋地回答可以,于是我去关门,故意把手按在门轴上推,用力推了一下又一下,关不上,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时,赋有爱心的一个小男孩马上跑来帮我关上门,我耸耸肩膀做了一个鬼脸报答。突然有个小男孩嚷起来:“哈哈,上当了,上当了。”这一嚷全班顿时反应过来,乐得前仰后合。我一边笑一边说:“今天是4月1号愚人节,和大家开个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和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有关。”学生有点乐不思蜀,嘻嘻哈哈,饶有兴趣打量我,看来搞笑手法大合人心。有时候一节课就需要一两个玩笑,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课堂。这样学生乐了,教师也因此感到幸福。
二、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快乐
科学课堂其实是很好玩的,只要我们方向性明确,组织好学生科学地玩耍,这样的课堂是最快乐的。
比如:在学习“蜗牛运动的观察”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学生们很快地发现了当中的奇妙,并为蜗牛这一特殊的身体结构喝彩。但是,当我问及他们:蜗牛的身体是怎样前进的?他们只是懂得用手比画,就是不懂得如何用语言表达。于是我就说:“那你们喜欢模仿蜗牛的爬行吗?”我这话一说完,他们就兴奋起来了,争着模仿。我立即邀请了几个同学模仿蜗牛爬行,由台下的学生做评委,选出模仿得最像的那位同学。接着,让他再表演一次。这时候全班的学生都发现了蜗牛的身体在爬行中是波浪式前进的。
最后,我提出建议:“让我们就模仿蜗牛爬行比赛吧!”这样,学生拥有模仿和体验蜗牛爬行的机会。他们玩得真开心!看着一只只在地上爬行的“蜗牛”那惟妙惟肖的样子,我和学生都忍不住笑了。把“玩、乐”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课程标准也提出:“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心灵的力量”,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
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体验快乐
小学三年级学生是《科学》课初始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极为兴奋的事情,学生对科学教材产生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愿意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来。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及合作交流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针对很多科学探究都是通过实践来总结、验正的。,如: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测一测等,再通过联系课内所获知识,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分析现象、思考问题,顺水推舟,让学生动手做够,动口说够,动口问够,动脑想够,动眼看够。所以在这一环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合作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一个知道学习需要合作的孩子往往是个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如我在教学《改变浮和沉》时,为了使一些物体改变浮沉状况更为直观、形象,特意引导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鼓励每人都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注意倾听它人的看法,敢于失败,敢于竞争。学生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很多种不同方案,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使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舞台,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教育了学生平等、合作、交流、探索的精神,也共享了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四、让学生在多元评价中享受快乐
小学科学教学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对科学探究始终保持愉悦的情感体验。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中常善用评价激励语言,如:“某某同学坐得真端正!注意力真集中!”“你很像一个小老师,不仅管好了自己,而且把自己的小组也管理得很好!”“你真行!真棒!真是好样的!”“老师发现你不仅听得仔细,而且说得也很好!”“你的想法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熟练地做一遍!”“倾听是分享成功的好方法,看某某同学正在分享着大家的快乐,我相信他已经有了很多收获!”还有,“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我知道你能行!”“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意,老师特欣赏你这点!”“你真像位小科学家,有这么多重大发现!”“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等。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做出评价,一个充满赞扬的眼神,一个表扬的轻轻手势,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使学生心潮澎湃,甚至对他们一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点,我在教学中已颇受至深。我还结合实际,进行了“两会两能”评价法。就是上课时会听,会看,能说,能做。学生在科学课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进行自评,自己认为做到了,就可以到科代表那儿要求加一颗星,当然也要结合学生互评。学期结束前,教师可根据组长统计的情况,满15颗星以上可以得“优”,10颗到15颗可以得“良”,5颗到10颗可以得“中”,这就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这一切工作完全可以让学生来操作,既方便,又真实。这事实表明,“课改”后教师的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从实践看,实行这种激励性评价,学生心中就会始终涌动出一种精神力量,谁也不会自甘落后。
让学生学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但会增加师生感情,还会令你感受到教学的乐趣呢!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心中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快乐,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唯一规范。快乐教学,快乐学习,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与健康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让科学的课堂散发出更多的快乐吧!
[参考文献]:
1、《快乐教育18法》东子著,漓江出版社 2007年5月第1版
2、《最快乐的家教》东了著,漓江出版社 2006年10月第1版
3、《科学课程论》佘自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核心,而校本教研正是促进学校和教师双重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市和平里第四小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始终将“狠抓课堂教学主渠道,高奏教育质量主旋律”作为学校的首要工作和发展重要目标。他们本着“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助力”的指导思想,以“关注前沿理念,立足教学实践,落实每一个细节”为实施原则,以教研组和备课组为组织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展开校本教研活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赢得了社会的关注。
一、在反思中准确把握校本教研的内涵
和平里四小有着一支专业的教研队伍,由校长、教学中层干部和各学科骨干教师参与进行调研,一起反思教研中遇到的困惑。比如:教师之间交流机会较少,个人理解过多;对常规教学现象反思研究较少,经验型论文过多;针对学生学法研究较少,注重教师教法研究过多;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考虑较少,注重于职业技巧过多。
通过反思和学习,学校重点解决:一是校本教研的具体定义,二是怎样有效地进行校本教研。利用每周的理论学习和教研组活动时间,进行全员培训,组织骨干教师赴外地考察学习,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了认识,还为教师提供了各种相关书刊和教学光盘。通过再学习,使教师理解了校本教研的内涵:将本学校作为研究主体,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教师研究为主要力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在教师反思活动的基础上,以教师自主发展为动力;是师师之间、师校之间的合作及互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成为研究型的教师。
二、强化培训,坚持“三个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集体教研,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专业引领”是和平里四小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学校本着“从问题入手,从实际需求出发,专业引领,注重实效”的教研思路,积极地为教师搭建起有效地引领平台。
专家引领学校领导集体利用专家下校指导的机会,组织教师听取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做顾问。要求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及时向专家请教,面对面的交流,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深入开展走近名师课堂,领略名师风采活动:看名师授课录像,听名师学术报告,研究教学特色,感悟成长历程。通过走近数学特级教师吴正宪、语文特级教师卢晓玲,使教师体会到只有经过精心预设,才能给更好的生成资源以“着陆”之机。
干部引领多年以来,学校教学干部一直不离开教学科研第一线,始终站在本学科教学前沿,积极主动地抓热点问题,引导教师理论上深入浅出,方法上利于实操。校教学干部以《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为学服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之间情意互动,感情因素促进提高认知效率》等为题做专题讲座,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有位教师在业务学习札记中这样写道:“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成长,我们在厚积薄发,正如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我们在课堂上所展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我们这座藏在水下的冰山必须厚重,才能薄发!”教学干部还特别注重强化服务意识,亲自上公开课、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切实地掌握
教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教师抛砖引玉。
骨干教师引领和平里四小充分发挥了市、区、校级骨干教师及教研组长的作用,让他们在同伴互助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如:骨干教师围绕新课程说案例,讲论文。开展“名师工程”的“三个一”活动——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做一次专题讲座、组织一次学科教学研讨,达到了教学骨干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通过专业引领平台,使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师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能力相对较弱的,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掌握更为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看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以继承和发扬名优教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教学风格和特长为目标,逐渐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转变;骨干级教师,以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成长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由“反思型”向“学科专家型”的角色转变。
三、创新教研模式,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台
学校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教学研究集体。教师通过合作形成教与学的氛围,才能形成集体创新的力量。为此,和平里四小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以数字教研、反思教研、课例教研、以题促研为载体,营造了校本教研的校园文化氛围。
1.数字教研——和平里四小实施的是以软件建设为先导,统筹规划,硬件建设,分步实施,由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成员参与的校本教研。培训人才,创建贴近课堂教学,开发出适合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上教学资源信息库。倡导实现“团队互助,资源共享”。学校分步实施的“电子备课”,由部分教学骨干拓展到部分年级、学科,乃至全校每一位教师,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整体知识构建的教学设计。目前,学校资源库中存储了各类教学软件;新课标优秀课件集锦、音频资料、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四小教师近千节各学科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电子备课让优秀的教学资源在教师之间共享,让每一位教师备课时都能高起点,并通过一次次的复备,教学设计得到完善,形成了教学合力,使每位教师的备课质量螺旋式上升,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2.反思教研——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成长=经验+反思”。可见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开展的反思型教研活动是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教学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解决教学问题的活动。以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为基本形式。进行教学前反思,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具有前瞻性,使教学行为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进行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及时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样使得教学行为具有自控性,促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具有批判性,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后反思,很多老师自觉地带录音机进课堂。逐渐地使自我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总结和评价能力。除此以外,学校还大力提倡教师在阅读后反思,在教育实践中的每个环节反思,并且提倡教师做“听课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的教育教学札记,使每位教师都能够尽快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反思型教师”。教师将个人反思与群体反思融合起来,在互补共生中进步,在合作互动中成长。
3.课例教研——新课程要求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既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又是研究者,案例研究无疑成为老师们介入新课程研究的最佳途径。四小开展的案例教研是教师们将自己随
机记录的、发生在教学中的真实事例,在教研组内讲述并进行合作研究,共同提炼教育教学观点。教师做到“三会”:学会积累,养成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的习惯;学会发现,善于从平凡小事中发现有价值的事例加以研究;学会写作,叙述的情节要形象生动,反思能够画龙点睛。案例教研以“同课异构”和“一课同上”为主要形式。“同课异构”指的是一人在不同班级几次上同一教学内容,目的是在深入反思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理解教材,深化研究,使得预设教案更加关注学生需求,从而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认识水平。“一课同上”指的是教研活动时,全组老师针对一个教学内容集体备课,多维理解教材,设计出基本教学思路,然后每位教师再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精心预设。上课时把目光聚焦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课后教师自发地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课例对比,整理教师们的不同认识,再次复备,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作为资源纳入学校资源库。几年来,教师们积累了大量案例,反映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如师生探究知识的曲折过程,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感人故事,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成长日记等。
4.以题促研——开展课题研究,“以题促研”是四小多年来的教研形式。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学校大胆实施了课程调整,进行了教改实验:在“八五”期间,学校的胡明亮老师以“漫画进课堂,让美育之花盛开”为课题进行了教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九五”期间,学校以“遵循儿童心理认知规律,进行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与实验”为课题进行了作文教学的教改实验,探索出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作文教学内容和作文教学模式;在“十五”期间,学校承担了国际合作项目“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健全人格”的课题研究;参加了“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研究”工作;参加了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的实验研究;数学学科参加了区级重点课题“基础与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做到了教师们人人有科研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了一个科类较为齐全、老中青梯队化、覆盖面广的课题研究网络。
2005年9月,和平里四小由一批师德高、业务强、有研究能力的市、区校级骨干教师组成了“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其中包括“数学学科、语文学科、科任学科”和“班主任工作室”。学校搭设这个平台的目的是使市、区级骨干教师在不断研究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同时带动一批热爱教育教学事业、有发展潜力、肯钻研肯吃苦的新人共同发展,从而培养出四小的新一代教科研骨干力量。工作室首先从“还”字做起,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提出还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时间”,还学生以“空间”,还学生以提问权、评议权。再从“多向互动,自主探究”做起,要求教师(1)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形成“弹性化”方案;(2)上课时学会倾听学生发言,适时引导,提高驾驭能力;
(3)加强课后的反思与研究,以“积极”、“有效”、“高质量”为标准。本学期学校又针对课堂教学实际中的问题,提出了学科校本研究课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教师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反思、在交流中启迪、在评价中升华,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四、建章立制,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制度是工作的保障”。为了使校本教研能够具有持续的生命力,和平里四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1.建立“校本教研工作领导组”的管理体系。确立了由校本教研领导组、教学处、教研组、教师组成的的“四级”管理制度;由孙笑秋校长亲自挂帅管理此项工作,全面参与学校各项教科研活动。2.搭设平台,确保校本教研的正常开展。为使校本教研快速发展,学校创设条件,积极地开展了系列活动。如每学期都进行全校性教研组赛课、优秀论文评选;
召开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或经验交流会等。这样,既为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又确保了教科研的开展。3.细化教研制度,规范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建立了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要求领导组成员有针对性地听课,及时反馈、做出评价;健全教学处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建立校本教研表彰激励制度,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做好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建立教师的资料资源库。
一、读写是打读写是打通教师成长的节点
本次共有25位成长力教师上台授奖,我聆听了其中四位成长力教师的成长报告,从他们的报告中我察觉到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经迷茫过,苦恼过,无奈过,但他们都能坚持做两件事,阅读和写作,正是这两件事使他们从数万名教师中脱颖而出,因为通过阅读他们实现了与大师的对话,站在大师的肩上使自己看的更远,通过写作他们实现了深刻的反思,赶走了疲惫,理清了路径,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前行。
他们在读写的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同路人,心灵之花得到碰撞,因目标和志趣相同而团结在一起形成发展共同体,从此不在孤单,不在孤独,彼此鼓励,共同成长,实现了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正因为他们读写和坚持才有了今日荣誉和掌声,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坚持读、写、思,不断鞭策自己,使自己快速成长。
二、方向决定走向,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
第一眼看到长垣一初中的校长觉的他很可笑,腰板都挺不直,可谓有特色。
“方向决定走向,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高度”这是长垣一初中蔡瑞昌校長讲话中的三个小标题,从他的发言内容中使我对其貌不扬的他另眼相看,越听他的阐述越觉的他是一位有高度,有思路,很睿智又脚踏实地舵手,改变了我的第一感觉。
随后我们参观了大课间,学生就餐,学生宿舍,学生教室,校园文化,档案管理,早教研活动,学生课堂,学生社团,家長学校等等,更是令人惊叹,在对比中感觉我校需提升和改变的空间很大,从他们管理人员的言谈中能感觉到一种乐此不疲的研究探索精神,从学生的课上,课下表现也能察觉到一种有序,自由,快乐,敏捷,自信。。。,能看到这种校园景观,我觉的决非一蹴而就的,也不单单是一个自主管理带来的,肯定有他们的发展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教科研体系,他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的领军人物”我觉的也挺有意思,引发我很多思考。
总之,此次长垣之行,不但找到了差距,也借到一些方法,还存有一些疑虑,决定再次探访。
1. 使我认真对待工作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 我带着一腔热情准备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干一番。然而, 接下来却遇到了诸多困难——学校领导对体育课不重视、同事对体育课时间的随意“占用”、学生对体育课的“不屑一顾”, 在我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时, 却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当时的我, 真的不想干了, 接下来我在工作中也是“破罐子破摔”, 直到“结识”了《中国学校体育》, 我的思想开始转变。而当我加入了“博客圈”, 看着一篇篇具有很强实效性的经验式文章和案例、一篇篇来自一线体育教师的成长经历、一段段来自圈主与博友诚恳的指导和建议,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从此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2. 使我养成了积累的习惯
在工作的十多年中, 以前的我对于课堂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等从没有记录的习惯。加入“博客圈”后, 了解到其他成员、博友几乎每天都把他们一天的工作情况加以整理, 然后上传至“博客圈”, 并让同行们提出建议、指导, 通过这种形式不断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受此启发, 我也试着写一些课后反思、疑难问题等, 并加以整理后上传至“博客圈”, 让其他成员、圈主和博友给我指导和提出建议, 同时我也把他们的一些好的课例、经验、反思、心得体会等以“备忘录”的形式记载下来, 以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借鉴和应用。现在的我, 在每一天的工作结束或某一项任务完成时, 总要想一想出现过什么问题、在解决问题当中明白了什么, 然后把这些写入自己的博客, 和同行们共同去探讨、研究。
二、《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交流、学习的平台
《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是我心里的“家”, 是一个让我敞开心扉、畅所欲言的地方。在这里, 所有成员与博友都在分享与交流中不断展现自我、开拓视野、获得灵感, 都在不断促进自身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提升自我生命的质量和价值。
情景再现:
最近,玩激光灯成了二、三年级部分学生最爱的游戏。不仅课间互相照着玩,上课时也有学生偷偷往黑板上照。德育处下令“不许玩激光灯”,有位老师还收缴了学生的激光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摔碎,以儆效尤,可学生还是偷着玩。
这些学生为什么那么爱玩激光灯?在一次师生闲谈中,我把话题扯到玩激光灯上,学生如此回答:
生1:听说激光灯照到谁,谁就会减少寿命。
生2:激光灯有魔法,照到谁,谁就会听你的话。
…………
原来,在孩子眼里激光灯那么神秘,那么有趣!于是我组织学生玩“激光灯探秘”游戏,为学生解开重重疑团,进而引导他们正确看待激光灯,文明使用激光灯。
开始时,学生们提了许多问题,大家根据兴趣选题,分成游戏小组,进行“激光灯探秘”游戏。那段时间“激光灯探秘”成为学生最主要的游戏。课余时间能看到他们或凑在一起拆开激光灯仔细研究,或叽叽喳喳分享自己查阅的资料,或忙忙碌碌做实验、请教科学老师……大家收获颇丰。
成果汇报课上,学生交流了玩激光灯探秘游戏的收获与思考。如:
生1:我发现了一个规律:你能看多远,激光就能照多远。可见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强。这么强的光照到眼睛上,眼睛一定会受伤。以后我再也不用它照小朋友的眼睛了。
生2:我和我们组的小朋友做了几次实验,发现激光并不能控制别人的思想和行动,根本就没有魔法。
生3:我上网了解到激光是指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它是一种高质量的光源,用途可大了。奶奶告诉我,激光可以治病,奶奶的病就是用激光帮忙给治好的。我长大以后也要发现更好的光,为人类造福。
…………
激光灯探秘游戏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了解了激光灯的发光原理和用途,再也没有不文明、恶作剧的玩法了。
思考:
一、游戏中的好奇心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动力
儿童是世界的探索者,他们用游戏的方式探索世界,实现自我成长。案例中学生爱玩激光灯没有错,错在他们不知道在玩时遵守道德规范和班级规则。
科尔伯格在对德育教师的建议中指出:要根据学生现有水平进行教学,注重儿童的道德认知力的发展。他特别强调:反对刻板灌输的德育方法,不能直接教给儿童道德判断,不能用权威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
事实也是如此,学校德育处“三令五申”的强压、教师粗暴收缴摔碎激光灯,只能造成两种结果:第一种,个性柔弱的孩子盲目顺从,道德认识水平仍停留在他律阶段,良好的品德难以形成;第二种,迫于学校的纪律、教师的威严,学生只能表面遵从,实际却将玩激光灯转为地下游戏。这种屈从造就的是“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双面人”。灌输和强压不但没使学生将规则纳入自己的道德体系中,反而衍生出了更严重的道德问题。
案例中的教师“我”对学生没有强压,没有灌输,而是利用孩子爱玩游戏、好奇的天性,带领学生一起玩激光灯探秘游戏。游戏中充满惊奇和探索,这种惊奇和探索是促进道德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好奇心驱使下,学生自觉自愿投入探秘游戏中,没有压力,无需命令,不会产生逆反和抗拒,学生的精神与人格都得到发展,道德认识的成长也水到渠成。
二、游戏中的情感是儿童道德发展的催化剂
儿童玩游戏是充满感情的。他们将自己的整体生命投入到游戏中,在游戏中产生喜悦、懊恼、畅快淋漓、焦虑羞愧……这些情感都是他们认识生活、感受世界的重要基础。正如学生1汇报时讲述的:“激光的亮度高,能量强。这么强的光照到眼睛上,眼睛一定会受伤。以后我再也不用它照小朋友的眼睛了。”学生了解到激光灯的高能量,对自己用激光灯照小朋友眼睛的行为产生了自责和后悔,这种负性情绪促使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了解了自己行为与他人利益之间的关联,从而发展了道德认识,实现了从他律到自律的成长。学生3了解到激光的用途很大,能治好病,立下“我长大以后也要发现更好的光,为人类造福”的志愿,这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激励他坚定自己的选择,增强了自律,同时也使他体会到“责任”的美好,道德境界得到了提升。
三、游戏中的交往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皮亚杰认为,发展自律道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让儿童与同伴发生相互作用。游戏是儿童与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激光灯探秘的游戏过程是学生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为了完成游戏任务,他们结成同伴,遵守规则,承担责任,互相倾听,互相帮助,彼此包容……探秘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交往的主动性,为学生的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尊重、坚持、创新、合作、诚实、遵守规则、理性服从等美德的形成。
【课堂:教师成长的沃土】推荐阅读:
课堂变革中教师智慧的成长10-30
立足课堂观察 引领教师成长10-16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12-20
教师的课堂语言魅力11-16
[教师]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探究06-12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语06-21
教师课堂评价语的作用06-30
课堂提问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随笔09-21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11-07
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行为的研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