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

2025-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造血干细胞(通用12篇)

造血干细胞 篇1

1、申请加入

如果您年龄在18-40岁之间,身体健康(符合无偿献血条件),可以到宁夏分库及其下属的工作站参加血样采集,并向工作人员说明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意愿,工作人员会请您填写一份《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申请书》。因申请书的特殊意义及重要性,因此,除了需要详细填写本人个人信息外,还需要您提供两位不在一起居住的亲属或朋友的资料,包括他们的姓名、与您的关系、详细稳定的联系方式,其目的是为了在您与患者配型相合需要找到您时,假如工作人员无法联系到您本人,可以通过他们找到您。您提供的全部资料仅用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并受到严密的保护,敬请放心。

采血护士会采集10毫升血样用于HLA检测。

2、审核

在您填表采样,大约一周后,中华骨髓库宁夏分库的工作人员会致电给您,再次征询您是否志愿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自愿捐献者。如果您确认同意,您的填写的捐献同意书及您的HLA分型数据将录入中华骨髓库数据库,等待患者与您配型。工作人员还会对您的《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所填内容与您核对,补充、完善您的资料,确保同意书内容的有效性。在捐献造血干细移植给患者前,若您的联络方式发生变化,需要您及时通知我们更新您档案上的联系信息。

如果您在填表时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尚未了解,或在了解之后尚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够在配型之后义无反顾地捐献造血干细胞,我们也会尊重您的决定,暂不将您的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您本次填写的捐献同意书及所抽取的血样作报废处理。

因为检测HLA分型需要花费一定的资金,因此需要志愿捐献者在深思熟虑、充分了解后再填写捐献同意书。当与患者配型相合后,要义无反顾地捐献造血干细胞。多一个坚定的志愿捐献者,患者就会多一次生机。

3、分型

中华骨髓库HLA分型实验室对每一位志愿捐献者的血样进行HLA分型检测。检测数据定期向中华骨髓库(北京总库)传输,并将您的所有相关资料录入到中华骨髓库的计算机数据库中。

如果您在一个城市填写过捐献同意书并确认已录入中华骨髓,就不必在其他城市再次申请加入了。

中华骨髓库(北京总库)汇集了全国各分库传输过来的全部HLA分型数据,全国所有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病人都会在中华骨髓库(北京总库)进行检索配型,您也是其中一分子。等待与病人配型的过程可能是几个月,几年.甚至是10年,20年。希望您能够耐心等待并保持与宁夏分库的联系。

4、动员

当某个病人非常幸运地从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数据中找到与他HLA配型相合的您的时候,我们工作人员会再次致电征询您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态度,及近期的身体情况。那就意味着您可能在近期就能实现捐髓救人的崇高愿望,从一位志愿者成为一位捐献者。这将充分展示您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充分展示您“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5、高分

如果您的捐献意愿没有改变,而患者又必须进行干细胞移植,我们会再次约您到宁夏分库或其下属的各工作站或者上门采集10-20ml血样,进行高分辨检测,以确认与患者的配型是否相合。做高分辨检测需要高额的资金,您如果此时改变了捐献的意愿,那就不用再作昂贵的检测增加患者的负担了。

6、体检

高分结果相合后会再次约您面谈,分库工作人员可以解答您的疑问,让您了解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的详细过程。如果您确认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即使您的亲友反对,您的捐献意愿也不会因此发生改变,我们将请您签署《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同时安排您做健康体检(血液,B超,X光,心电图等)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做准备,以确保您是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捐献。

签署了《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后,患者也将同时进行移植前的准备,等待新生的希望。如果此时您改变了捐献意愿,无疑是给一个期待生存的生命以致命的打击。患者不但丧失了生存的希望,可能将陷入绝望的境地,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恶果,因此进入此阶段时更要深思熟虑,坚定意愿,毅然揭开生命中最辉煌的一页。

在捐献前2-4周内将要求您保持健康状态,尽可能少外出,减少感冒等不良健康情况的发生.最后在实际采集捐献的前一周将要求您少吃油腻的食物,不要紧张等,以保持好心情,好状态。采集前准备及采集过程一般5-6天时间,我们可以出面为您向单位申请带薪假期。在此期间需要对您进行保护性隔离,免受感冒发烧及小意外等因素影响到顺利捐献的过程。您的身体健康直接关联着病人的生命。

7、住院采集的过程

采集会选择在中华骨髓库指定的采集的医院进行。采集前3-4天起每天早晚会注射一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剂。药物是安全的。因为捐献采集前需要把骨髓腔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才能采集,注射后可能有部分人会有一些药物反应,如:头痛、腰痛或者类似感冒症状,但是停药后症状就会消失。采集过程中需静脉双侧肘静脉穿刺,用密闭式一次性无菌管道系统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血液从一只手臂血管入针通过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杯内,分离出所需要的血液成分(造血干细胞),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通过另一只手臂还输给供者(与献机采成份血的献血方式一样),医院保证采集过程中严格实行无菌操作技术及专业的医护过程,确保供者安全,此方法对捐献者是安全的。

造血干细胞 篇2

1 IUHCT的优势

造血干细胞移植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SCT) 是很多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但存在缺乏配型合适的供体、常规治疗方案病死率高和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等问题。理论上, IUHCT较HSCT存在以下优势:①早期胎儿免疫系统不成熟, 能对外源性抗原产生耐受, 故移植前无须HLA配型相合和免疫抑制处理。②在胚胎期, 胎儿造血部位要经过从髓外到髓内的迁移过程, 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渡期, 骨髓造血空间无论从位点上还是细胞数上都呈指数扩增, 造血干细胞易植入形成嵌合体。③胎儿个体小, 在妊娠12周, 胎儿体重<35 g, 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相对少, 移植的细胞量相对较高, 易于移植成功。④子宫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最理想的“隔离室”, 子宫的特殊环境降低了病原体感染的可能性。⑤宫内移植可及时阻断病情发展, 减少器官损害, 避免出生后HSCT带来的严重并发症。

2 IUHCT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动物研究的深入, 且临床上对多种不同先天性血液系统疾病应用IUHCT进行了初步研究, 越来越多的资料提示IUHCT的优势并没有理论推测那么明显,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和免疫屏障等均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供者细胞有效、长期的植入。

2.1 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虽然胎儿从肝脏造血到骨髓造血的过程中造血位点不断扩增, 但这些不断形成的位点立即迅速被大量宿主细胞抢占。IUHCT 20×106骨髓细胞比生后骨髓抑制后移植40×106同种骨髓细胞长期植入率低 (植入率IUHCT 6%~8%, HSCT 11%) , 这意味着胎儿期每公斤体重将需要比生后多50倍的细胞量。另有研究采用IUHCT鼠模型评估当仅有胎儿肝脏为造血位点时供者细胞的植入率。结果显示胎儿肝脏中骨髓总的植入率<5%, 经静脉注射高度富集的造血干细胞的植入率仅为0.43%。上述资料显示, 胎儿期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较生后并没有很大的优势。

2.2 宿主造血细胞的竞争压力

与生后骨髓造血的宿主不同, 胎儿宿主在IUHCT后仍保持旺盛的造血空间。因此, IUHCT的成功依赖于供者造血干细胞能否有效地与宿主造血干细胞竞争, 获得有意义的表达。如果供者细胞具有竞争优势, 即使植入相对少量的细胞, 也能在宿主骨髓中重组。相反, 如果宿主细胞有增生优势, 供者细胞则很难植入、扩增。供者细胞植入水平的高低受宿主细胞竞争力的限制。与成人组织比较, 胎儿肝脏和脐血增生和竞争能力较强。

2.3 宿主的免疫屏障

既往认为胎儿存在免疫耐受, 这是IUHCT较生后HSCT最大的优势。这种耐受机制主要在T淋巴细胞受体转基因鼠研究中认识的。在正常小鼠或其他动物中, 淋巴细胞成熟机制不尽相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胎儿存在免疫屏障。早孕期胎儿肝脏携带自然杀伤细胞和T淋巴细胞, 能通过T淋巴细胞受体重组, 在体外引起对抗MHC的免疫反应。此外, 母体可能在胎儿屏障中起一定作用。母体如果对供者细胞致敏, 母体的自身抗体将诱发T细胞介导的新生儿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对胎儿进行免疫抑制, 则IUHCT后嵌合体的形成将增加4~5倍, 这同样说明存在胎儿免疫屏障。如果供者细胞不能战胜胎儿适应性免疫屏障, 将不能植入或嵌合体无法形成。

3 IUHCT的临床应用

在过去的20余年, 很多学者尝试将IUHCT应用于人类多种疾病。其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①通过IUHCT得到治疗水平的高植入率, 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②通过IUHCT, 形成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 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3.1 IUHCT直接治疗先天性疾病

目前认为, IUHCT最合适的移植时间为妊娠11~14周。因为这一时期胎儿肝脏造血活跃, 胸腺有选择作用。同时, 胎儿非常小, 体重<35 g, 同样量的供者细胞在这一时期占宿主细胞比例大。IUHCT的适应证为:①X连锁严重免疫缺陷病、细胞因子受体信号通路突变所致的严重免疫缺陷病等。此类疾病是IUHCT的最佳适应证, 也是目前仅有的应用较成功的病种。因为在这些病例中, 供者细胞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已有超过10余例IUHCT成功治疗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的报道。功能T淋巴细胞能在宿主体内重建, 但仅有T细胞的植入与免疫抑制的出生后与HSCT相当。由于发病率低, 无法将IUHCT和生后HSCT进行随机对照研究, 没有证据表明产前治疗较新生儿期移植更好。②腺苷脱氨酶严重免疫缺陷病、范可尼贫血和布卢姆综合征等。IUHCT治疗这类疾病时可形成体细胞嵌合和体内选择, 低水平的植入就可以替代宿主造血, 但不能治疗除造血障碍外的其他临床表现。③慢性肉芽肿、高IgM综合征和白细胞黏附缺陷等。治疗该类疾病时, 只要低水平的嵌合体即能有治疗效果, 如只要有5%的正常中性粒细胞, 慢性肉芽肿就可以被纠正。但目前报道的病例多以检测不到供者细胞植入宣告失败。④骨代谢病如骨硬化病、成骨不全等。IUHCT后, 尽管在骨硬化症小鼠模型中检测到大量无效的宿主破骨细胞, 但供者破骨细胞的注入可完全逆转临床表现。IUHCT还用于治疗血红蛋白病如β地中海贫血、α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大多数以失败告终。有7篇报道采用IUHCT治疗代谢沉积性疾病, 仅有2例检测到供者细胞植入, 其中1例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另1例可能因为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导致宫内死胎。

3.2 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由于治疗水平的植入率要求较高, 在免疫功能正常的胎儿较难实现, 故学者们尝试采用IUHCT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 这仅需很低水平的造血嵌合体形成就能实现, 为生后移植解决配型困难的问题, 同时拓宽IUHCT临床应用范围。在不同种属诱导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的嵌合体水平不同, 平均为1%~2%。在小鼠模型中, <0.5%的微嵌合体可诱导1/3小鼠产生对供者皮肤移植的免疫耐受和对混合淋巴细胞试验无反应。胎儿期形成免疫耐受后, 出生后可通过无毒性途径如低剂量全身照射、供者淋巴细胞输注和单剂白消安条件反射等增加供者细胞嵌合体的形成。这种治疗方案特别适用于血红蛋白病, 如β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贫血等。通过IUHCT使胎儿产生父母一方的免疫耐受, 为出生后采用父母的骨髓进行无毒性HSCT创造条件。意大利的研究表明, 骨髓中达到25%的嵌合体就能改善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症状。显然, 如果血红蛋白病能治疗成功, 包括上述所有疾病在内的其他遗传病都能通过这一途径进行治疗。现在尚需大样本的临床前试验去优化移植方案。

3.3 IUHCT的并发症

IUHCT发生母胎并发症的风险较低。操作风险与临床广泛应用的绒毛活检、羊膜腔穿刺及脐带穿刺等介入性产前诊断技术相似, 可出现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死胎、宫内感染等, 发生率约为1%。此外, IUHCT有可能使母儿感染供者细胞携带的病原体, 出现胎儿移植物抗宿主病、Rh免疫 (若母胎为Rh阴性而供者为Rh阳性) 和母亲移植物抗宿主病 (若供体淋巴细胞通过胎盘渗入母体) 。 针对上述疾病, 可采取下列措施使之降低:采用成人来源的供体 (不用胎肝) ;严格剔除T淋巴细胞;选用Rh阴性供体细胞或注射Rh免疫球蛋白。

4 IUHCT的发展方向

针对IUHCT存在的问题, 主要从以下3方面改良移植策略, 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①改善宿主造血空间的容受性, 增加供者细胞的植入。高选择性、无毒性胎儿骨髓抑制可能是重要的研究方向。采用无毒途径将宿主细胞动员至血循环中, 空出造血空间, 以利于供者细胞占据, 可能是另一研究方向。②改善供者细胞的竞争力, 使其在植入后能扩增。最简单的方法是通过增加供者细胞的数量和重复多次移植达到这一目的。现有研究通过阻断供者细胞二肽基肽酶CD26, 增加供者细胞在胎儿肝脏的定居, 改善其竞争力。③克服免疫屏障, 增加成功植入的几率。

造血干细胞化疗好帮手 篇3

不过,在高剂量化疗前,病人需先进行1~2个疗程常规剂量的化疗,以观察病人对化疗药物的疗效和对副作用的承受能力,最大程度地消灭血中可能存在的肿瘤细胞。在高剂量化疗后,病人仍需继续进行综合治疗,因为一次高剂量化疗并不能彻底消灭肿瘤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下的高剂量化疗主要用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对化疗敏感的造血系统肿瘤以及小细胞型肺癌、非小细胞型肺癌中的低分化癌,或对常规化疗有明显疗效的肺癌。有脑转移、骨转移、脊柱转移者不适合用。另外,高龄病人也不适合高剂量化疗。目前,一般选择年龄在6

造血干细胞倡议书 篇4

生命诚可贵,博爱价更高。当我们享受惬意生活、感谢美好生命的时候,我们身边还有许多忍受病痛、挣扎在死亡边缘等待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人,等待着万分之一甚至是百万分之一配型成功的生命曙光,更是等待着我们的爱心。

我国每年有400多万患者等待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而言,全国每年新增4万余人,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他们每天都在生死线上期盼着、等待着,许多病人因缺乏相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无法进行移植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至今为止,已经建立起一个拥有98万人份的数据库,可是这与美国的460万,欧洲的370万相比还相差甚远,也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患者的需要,只有参加捐献的志愿者越多,我们数据库的容量才会越大,患者找到合适配对的机率才会越高。而你、我,我们每一个18岁至50岁的健康人,需要的仅仅是一点点勇气,就有希望重新开启他们的生命之门,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只要您伸出手臂,抽取5ml的血液供配型检测,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就有可能延续一个人的生命,挽救一个几乎破碎的家庭。

如果,您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了解还很模糊,那么,我们告诉您:捐献造血干细胞,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献血,安全,科学,也不影响健康;如果,有的人捐献造血干细胞还是一时的热情,那么,让我们把这份热情变得理智而坚定;如果,我们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支持不只是赞赏,那么,让我们把这由衷的赞赏变成切实的行动吧!

兴化市红十字会、泰州市中心血站兴化采血点将于10月22日上午9时在八字桥广场(长安中路)举行造血干细胞捐献采样活动,我们向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向全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公务员、医务工作者、红十字志愿者及城乡市民发出倡议,请奉献您的爱心,积极报名参加,只要抽取5ml的血样,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我们期待您的加入。

同在蓝天下,施爱皆有福!健康适龄的朋友们,卷起你们的衣袖,加入到捐献队伍中来,让世界少一些眼泪,多一些欢笑。我们就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

咨询、登记电话:83235569(兴化市红十字会)

造血干细胞捐献倡议书 篇5

白血病的主要发病年龄在0岁以下,儿童占0%以上。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等恶性顽疾的最有效措施。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仅有242万余份,远远不能满足患者的需要。而您、我、我们每一个18—40周岁的健康人,只要勇敢的伸出手臂,在肘静脉处采集8L血样,就可以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资料库,给他们带生的希望。如果您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缺乏了解,那么我告诉您:捐献造血干细胞并不是传说的“钻骨抽髓”,而是和献血一样,在肘静脉处采血,采集的全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提取所需的造血干细胞后输回体内。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会影响捐献者健康。我县自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已登记在册志愿者1016人,实现捐献8人。他们的事迹广为传颂,集中展现了红十字志愿者崇尚善举、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高尚道德情操。

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一项拯救生命的善心之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与参与。县红十字会常年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每年月份,将集中进行血样采集。在此,我们倡议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踊跃加入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队伍,用爱心和行动重燃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之光。有意者请前往或致电广饶县红十字会报名,真诚期待您的参与!

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归来欢迎讲话 篇6

今天,市青联、市中心血站及红十字会在这里举行隆重仪式,欢迎郑健同志赴沈捐献造血干细胞以后成功归来。首先,我代表市红十字会向郑健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郑健同志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还要向大力支持这一义举的郑健同志的家人、所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也要感谢在座的各位青联委员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关注以及对公益事业的支持。

下面我向与会的各位介绍一下郑健同志的捐献过程。郑建,男,1982年2月出生,现为居然之家的一名电工。曾3次无偿献血1200ml。2003年10月在献血400 ml后,他填写了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志愿书并采集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志愿捐献者。2011年8月1日我们接到省干细胞库通知,郑建与山东一名重症再障患者初配成功,我们联系郑建说明情况后,他积极配合做了高配检测并配型成功。郑健这次赴沈捐髓救人,从12月1日出发到12月7日归来,历时一周,打了多针动员剂,克服了身体不适,最终成功地将100毫升造血干细胞捐给了患者,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大爱无言,大音希声。郑健是我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4人。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具有大爱精神的人。他用自己的这种精神,这种奉献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为盘锦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亮点,做出了新的贡献。郑健的义举更有来自家人的支持。体现在郑健同志及其家人身上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既是国际红十字会所极力倡导的人道精神,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非常需要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全社会所有成员都去学习和弘扬的精神。今天看到在座这么多市优秀青年,我们的青联委员们来关注这项工作,志愿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我感到由衷的欣慰,相信有你们的引导和带动,会有更多的致力于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队伍当中来,让社会感受更多“爱的传递,生命的接力”的温暖和感动。

借这个机会我还想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相关情况,也让大家有更多的了解。

造血干细胞库的建立和发展,是红十字会积极扩大和延伸人道主义救助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在人道救助服务领域打造的一项公益品牌。今天,造血干细胞库正在成为惠及患者,造福人类的生命希望之库。我市2003年5月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成立了“市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服务中心”,至今年年底我市共有5830人进行了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123人初配成功,4人成功捐献。目前我市的干细胞采集已不仅仅局限于过去的集中采集,在我市市内两区的流动采血车及市中心血站开通了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的绿色通道,只要想捐献立即就可以采集标本实现捐髓的愿望。

各位青联委员朋友,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因此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也是如此。“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当年,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发出的殷殷召唤,依然是今天我们的青春宣言。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召唤青年朋友们,伸出手臂,奉献爱心,用可以再生的造血干细胞,来挽救不可再生的鲜活生命,用自己的一份爱心加一点点勇气,来给另一个家庭驱除病痛,送去幸福。

真诚希望通过今天的活动,通过对郑健志愿捐献精神的弘扬,进一步唤起全市青年朋友关注、支持和参与红十字事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者队伍中来。希望全市每一个适龄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青年都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活动,用人道的精神弥补昨天的缺憾,用博爱的胸襟浇铸今天的真情,用奉献的行动创造明天的奇迹,一起点燃生命的希望!

造血干细胞 篇7

1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8岁, 与2006年8月21日入院, 经过CT显示右肺占位, 做病理后确诊为sCLC局限期。

1.2 aSCT动员、采集、保存及回输

1.2.1 aSCT动员

采用大剂量化疗加动员剂进行动员。方案:紫杉醇 (135mg/m2) +卡铂 (AUC=5) +VP-16 (75mg/m2) , 第1天至第3天, 四个周期 (每个周期10天) 获得完全缓解后, 给予动员剂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 (Kirin公司产品) 5~10μg/kg皮下注射, 共5~10天[2]。

1.2.2 aSCT采集、保存及回输

当外周血WBC>1.0×109~5.0×109/L, PLT>20×109~50×109/L, 外周血CD34 (+) 细胞>1%时开始采集。使用CS-3000plus细胞分离机 (美国Baxter公司生产) 。分离夹用GRANULO, 收集夹用A-35, 全血流速55mL/min, 全血∶抗凝剂为10∶1, 终点量值10 000mL (根据需要确定) , 1 000mL生理盐水, 500mL抗凝剂 (ACD-A) , 600mL转输袋, 以及消耗品管路一套。按程序进行采集。采集的aSCT 200mL在4℃冰箱保存, 待预处理72小时后经静脉回输。

1.3 预处理方案

基本方案为紫杉醇175mg/m2+卡铂 (AUC=7) +VP-16 (600mg/m2) , 第1天至第3天。

1.4 支持治疗与并发症的防治

患者于预处理方案进行前一天住进无菌层流净化病房。根据患者进食情况适当给予肠外营养。强迫利尿, 水化, 5%碳酸氢钠化尿液及Mesna预防出血性膀胱炎, 常规口腔及肛周护理, 在粒细胞缺乏期防感染而用广谱抗生素[3]。

2结果

移植后患者获得了造血重现, MNC≥0.5×109/L及PLT≥20×109/L。没有出现预处理后的不良反应, 也未出现严重感染及出血性膀胱炎等严重并发症。移植后的生存期已达300天。

3讨论

近几年来aSCT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而sCLC对化疗高度敏感, 许多学者多选择局限期患者中诱导化疗达CR或接近CR的患者, 将aSCT作为后强化治疗手段。这样它可以使肿瘤患者耐受大剂量化疗, 最大限度杀伤肿瘤细胞, 而且由于造血重建快, 从而减少了出血感染的机会, 降低了治疗费用, 体现了aSCT的优越性[4]。有研究表明, 采集的aSCT在4℃可以安全保存4~5天, 期间患者可接受大剂量化疗。我们采集的aSCT也采取在4℃保存的方法, 无需超低温保存设备及技术, 这不仅可简化移植过程, 降低医疗费用, 也可减少aSCT在体外被污染的机会, 该患者目前仍处于CR中。对于患者提高了其生存率, 但aSCT治疗sCLC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5]。

参考文献

[1]张季平.临床内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9:1888.

[2]张继良, 何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1) :21-22.

[3]达万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近况[J].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17 (10) :554-557.

[4]杨建伟, 陈强, 蔡雄超, 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J].福建医学杂志, 1998, 20 (5) :35-36.

造血干细胞 篇8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发性骨髓瘤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107-01

为了对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对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使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病情有更加细致的了解[1],为临床提供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治疗的有效方案,使该类患者在治疗后存活率进一步提高,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76例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VAD方案和VAD方案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治疗一年后的存活率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这两年时间内,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来我院就诊76例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中包括21例男性患者和17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2岁,年龄最小者44岁,平均年龄51.7岁;B组患者中包括22例男性患者和16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者63岁,年龄最小者42岁,平均年龄52.2岁。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造血干细胞 篇9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靠兄弟姐妹间配型来选择供者越来越困难,除父母子女间之外,现在主要依靠骨髓库来寻找与受者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系统相匹配的供者,并从供者体内采集出一定数量的造血干细胞。下面河南中科的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在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的一些常见的问题。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做哪些准备?

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做移植前的预处理。这是为了使受者能够减少本身肿瘤细胞的负荷并为接受外来的造血干细胞腾出“空间”而采取的措施,同时也是为了清除外周血中能够自身反应和对移植后的供者骨髓细胞产生排斥反应的淋巴细胞。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类型?

造血干细胞可来自于骨髓、外周血和脐血,因此相应地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可以分为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同样地按造血干细胞来源分为患者自身还是供者,并且根据供者的基因与患者是否相同可分为自体移植、同基因移植和异基因移植。其中同基因移植是指患者与供者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基因,如同卵孪生兄弟或姐妹间的移植。对急性白血病无合适供者的,在治疗完全缓解后,采取其自身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称为自体移植。

三、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怎么回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顾名思义就是把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从体内抽出后又回输给自体,这样 “一出一进”就能治自己的病吗?或许有些人会有此疑问。其实这不是简单的“一出一进”,这“出”指的是在患者缓解期骨髓或外周血中恶性细胞极少的特定时期采集的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后还要在体外进行净化和转基因扩增处理,使自己“不干净”的自体造血干细胞变成“干净的”,并且通过扩增使这种“干净的”造血干细胞的量增加,再回输给自体以促进造血恢复和造血重建。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哪些相关并发症?

移植后,早期的并发症有:

1、感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和卡氏肺囊虫肺炎,其中又以巨细胞病毒(CMV)引起的间质性肺炎(IP)为最严重。

2、肝静脉闭塞病(VOD),其临床症状为不明原因的体重增加、黄疸、右上腹痛、肝大和腹水。

3、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即移植的排斥反应。

晚期的并发症有:

1、白内障,主要与全身照射有关,糖皮质激素和环孢菌素等药物的运用也可促其发生。

2、白质脑病,主要见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而又接受反复鞘内化疗和全身高剂量放、化疗者。

3、内分泌紊乱,表现为甲状腺和性腺功能降低。

4、继发肿瘤,少数患者数年后继发淋巴瘤或其他实体瘤。

五、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排斥反应指什么?

人体本身的免疫功能,都有一个“识己排他”的作用,自己体内的东西都可以和平共处,不是自己身体里面的东西都要千方百计的排斥出去。造血干细胞的移植,如果配型是全相合,则机体可以把这个“他”当作“己”而不予排斥,但供受双方即使HLA全相合,也是目前检测的6个位点相合,没有检测的其他次要位点有不合的,所以移植排斥或多或少都存在。那么就要应对这一排斥现象作出预防和处理,预防就是尽可能地寻找全相合的供者,处理就是用一些药物降低机体的“识己排他”的作用,然而一旦这种作用降低了也给病原菌的入侵和感染开启了通道,因为正常情况下通过“识己排他”的作用人体可以驱除病原菌。所以移植后的两大主要问题就是排斥问题和抗感染的问题。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为什么会复发?

一部分白血病患者在骨髓移植后会因为各种原因复发,例如:

1、预处理不彻底,体内有微小残留病灶,即存在少量残留的白血病细胞,这也是移植后仍然需要放化疗的原因。若该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或耐受而使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复制,也可以导致复发。

2、移植术后抗排斥方案过于强大,虽然避免了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出现,但同时也使自身体内的白细胞不能有效地发挥抗白血病作用。目前多通过输注供者的白细胞诱导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来达到清除体内残留病灶的目的。

七、骨髓移植后患者的血型会改变吗?

接受骨髓移植后,被植入的供者骨髓将参与患者机体的造血,故血型也将变得跟供者一样。如供者的血型和患者原先的血型不同,移植后患者的血型将变为供者的血型。比如患者原先是A型血,而供者是B型血,那么移植后患者的血型也将变为B型。

八、骨髓是怎样发挥造血功能的?

人体骨髓中存在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这种细胞不仅能源源不断地分化出各种更加成熟的细胞,如血细胞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同时也能复制出与它自己完全相同的干细胞。从而使得体内这种造血干细胞的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恒定并能发挥生成后续成熟细胞的功能,即发挥它源源不断的造血功能。

九、捐献骨髓对人体有害吗?

人体中细胞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也是如此。当一些造血干细胞受损时,健康的干细胞又很快出生以补偿之。捐献骨髓时,只抽出人体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干细胞也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干细胞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短期内完全恢复正常。所以捐献骨髓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

十、捐献骨髓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骨髓移植”已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即首先通过给配对成功的捐献者打

“动员剂”,让捐献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液中去。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从捐献者的外周血中分离获得大量的造血干细胞,也就是说,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

十一、怎样申请捐献骨髓?

年龄在18~45岁的健康公民都可以自愿到当地红十字会报名和申请捐献骨髓,报名后会安排你抽取5毫升血用以“安全”和“配型”的检测。安全检测指的是对供者是否生有某些疾病的检测,配型检测则是对供者骨髓的人类白细胞抗原进行检测。当你的血被检测确认为“安全”后,你的“配型”数据也将被记录到“中华骨髓库”中,于是你就是骨髓捐献者中的一员了。

十二、输血和移植会传播疾病吗?

虽然输血和移植前都对供者血液和移植物作过很多传染性因子(例如病毒)的检测,但由于尚存在一些在目前医疗条件下无法检测的因子,或者供者所生的疾病还处于窗口期,其中的传染性因子无法被检测出,而被误认为供者的血液是

“合格”的,所以不能排除输血和移植会传播一些疾病。最常见有输血后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等等。

河南中科干细胞基因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在生物技术方面,旗下拥有河南省干细胞库,主要开展干细胞储存、基因检测、健康管理等服务;在美容产品研发方面,旗下“芙妍瑜青春焕采”等一系列美容产品已经走进市场,火热销售中。河南中科是一家致力于发展生物技术、美容护肤产品研发、造福人类健康的高新技术企业。

造血干细胞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是VXX医院麻醉师XXX,此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以这样一种方式跟大家见面。因为这预示着,又一名患者得到了生的希望,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想看到,也是最高兴看到的事情。能够顺利达成这次的捐献工作,我很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领导们的关爱,感谢红十字会的同志的辛勤劳动。

去年11月,我接到了中华脊髓库江苏分库的电话,有一名患者急需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生命,而我,刚好和患者初次配型成功,问我是否有意愿捐献?出于一名医务工作者的本能,我就直接答应了。后来就是高配检测,竟然也意外的高配成功了!这可是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啊,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缘分。促成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可以说是一种偶然,但也是一种必然!

其偶然之处在于我也不记得是哪一年加入中华脊髓库的志愿者行列,只记得在十余次献血中的某一次,就顺手把志愿单填了,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个举动,竟然能带来这样的一份希望,我很高兴,也很荣幸。

其必然之处在于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坚信“救人一命是我们医务人员的职责”,更何况在徐州和平妇产医院这样一个热心公益,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良好氛围中,我们更是义不容辞。对于这次造血干细胞捐献,我们院领导也是相当的重视,假也批的很干脆,同时还鼓励更多的同事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中,这更加坚定了我的决心和信心。

其实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自身存在有一定的风险,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这种认知是错误的,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其实跟平时的献血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时间更久,程序繁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而已。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知道这一真相,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毕竟,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

输血≠造血 篇11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从头梳理更多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01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名为「文化艺术振兴基本法」的法规,用以实现“丰富国民精神世界,推动社会活性化”的政治目标。但纵观这十年里日本媒体艺术的起起落落,这部法律究竟发挥了多少作用?就普通观众的角度而言,日本政府几乎可说是毫无作为。直到2010年,日本文化厅才第一次大幅提高了预算总额,并且在预算案里详细列明了重振媒体艺术的各种方案。但仅仅两年后,日本文化厅就又一次开始了削减预算的行动。在热爱媒体艺术的观众看来,日本文化厅的种种行为确实有些不负责任。

不过在指责日本文化厅之前,我们必须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日本动画现在到底欠缺什么?”。缺钱?缺人才?不,这些都只是表面现象。只要稍微仔细思考一下日本这个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便不难发现,政府干预文化艺术市场并不是其常态,因为这个国家向来信奉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而动画,无疑也是市场的一部分。假如日本政府真心想靠干预市场拯救动画等媒体艺术,那为何其援助案的应征条件里清楚地注明了「以日本本土为据点,在商业动画领域有充足的实际制作经验,并且对培养动画人有兴趣的法人」这一原则性条件?向全社会有能之士开放不是更好吗?

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准确地讲,日本政府想做的不是培养人才,而是帮助企业建立自主培养人才的机制。在过去的十年里,日本动画界曾经天真地相信,学校能够代替过去的工匠制度,让动画人在学生阶段就掌握制作动画所需的基本技能。但正如迪士尼的老一辈动画人所说:“孩子,先学绘画,将来你有机会学做动画。”学校代替企业培养动画人才这一行为,不仅耽误了青少年在合适年龄段培养美学功底,同时也损害了动画企业自主造血的能力。我相信,或者说我希望,日本文化厅这次削减预算是为了验证市场是否已经恢复造血能力,而不是仅仅因为无力继续输血。

至于我国动画观众十分关心的国内专项资金管理混乱的问题,我更愿意把它视作一个当代文化艺术都必须考虑的问题:“何种程度的市场干预不至于影响文化艺术创作本身?”过去我们总是抱怨没有钱做动画,但缺乏专业管理的资金投入最终却导致一批以此为生的寄生虫横行市场。说白了,我们和日本动画界的最大区别,就是背后管理人才层次的不同。日本也缺管理人才,但他们至少有JAniCA,而我们还什么都没建立起来。

在你看来,动画培养是否应该重回传统的,基于实际动画企业的学徒式教学?而不是目前流行的动画专业教育?

Godannar:纵观世界动画的发展,曾经存在过两种比较主流的动画人才培养方式。一种是以欧美,尤其是迪士尼为代表的学院派,另一种则是以日本为代表,具有浓厚本国工匠色彩的学徒制。但无论是哪一种思路,归根结底,培养专业人才都不是一朝一夕一地之事。迪士尼对动画的高要求,促使他的员工要具备深厚的美学底蕴,但迪士尼并未因此放弃企业自身对社会的责任。日本动画独特的市场运作特征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花费高昂的成本培养人才,但日本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保证了他们的下一代在大学前拥有足够好的文化环境,这也是日本动漫界总能出现辍学天才的根本原因。

如果对比电影,甚至是戏剧专业,学校培养和业界结合要好很多。是否可以说学校式培养的思路本身应该并没有问题,问题是整个动画产业环境需要更加健康才能反过来支持学校的培养?

Godannar:这正是动画有趣的一点。它既是一门集体艺术(大多数时间里),同时也是一门典型的抽象艺术。电影和戏剧培养人才可以是单一式的,因为这些艺术的评价标准最终寄托于人自身。但动画做不到。它的基础是人所创造的抽象世界,它要求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担任导演的角色。只有这样,一个完整的抽象概念才能自如地在团队里互相流动,并最终凝聚在动画人的笔尖上。反过来看,学校培养的问题也就显而易见了。当教育过于注重培养即战力时,它很难培养出在工作中能不断进步且全面发展的人才——何况学校本就不可能培养出什么即战力。

中国现在开办动画专业的院校据说已经超过500所,每年的动画专业毕业生则超过十万人。虽然问题重重,但让这个庞大的系统停止运转也并不现实。那么在你看来,如何才能让目前的院校培养更好地代替传统的企业培养?

造血干细胞 篇12

1 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分类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 可以增殖分化成为各种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等, 并且造血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增殖能力, 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形成干细胞池, 其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致使造血干细胞数量相对稳定。

目前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分为骨髓移植 (BMT)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和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根据供者不同又分为自体和异体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 其中异体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最容易被捐献者接受, 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多的一种采集与移植方式。我国1 995年底首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 并获得成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骨髓移植相比, 具有采集方便、捐献者容易接受、造血恢复快、可短期进行多次采集等优点, 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规定, 凡年龄在18~45周岁, 身体健康, 经血液检查A L T≤2 5单位, H B s A g阴性, 抗-H C V阴性, 抗-H I V阴性, 梅毒试验阴性者都可成为异体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正常情况下, 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 造血干细胞采集后1~2周供者体内的血细胞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与异体B M T、异体P B S C T相比, 自体M B T和自体P B S C T不需要额外供者, 无移植物排斥反应, 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对患者年龄也较异体移植宽;此外, 我国白血病发病率为2.76/10万, 其中以儿童和3 5岁以下人居多, 但由于我国捐献造血干细胞人数不多, 独生子女没有亲兄弟姐妹 (一般来讲, 亲兄弟姐妹中有25%HLA基因完全相同, 可选择供者) , 所以给异体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带来了不便。因此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成为国内外广泛研究的课题。

目前, 对于血站来讲,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所用的设备主要是百特CS-3000血细胞分离机。

2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证明, 与骨髓造血干细胞相比,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 重建免疫功能早, 淋巴细胞计数、T、B细胞计数、血清中IgM、IgA水平, 淋巴细胞对ConA刺激后的反应等指标比骨髓移植恢复的快,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辐射敏感性低, 在受体内植入率高。学者Scott等研究发现, PBSCT和BMT即使输入相同数量的CFU-GM, PBSCT的造血恢复速度明显优于BMT。此外有的学者提出PBSCT早期恢复造血的原因还有:在PBSC中含有大量的造血辅助细胞, 对移植后造血重建有一定支持作用;PBSC中干细胞对BM基质细胞的负调控效应不敏感;PBSC干细胞在增值中的系列偏倚特性, 使其产生更多的CFU-GM, 从而加快了造血的恢复。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数量比骨髓少的多, 难以满足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 但它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起伏很大, 表现较强的机动性, 从而为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提供了有利条件。迄今发现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数量的因素有。

2.1 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包括聚阴离子化合物、抗癌细胞毒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物制剂, 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可使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加20~30倍, 以满足采集和移植需要。

作为动员剂应具备以下条件:动员效果好, 提高外周血中干细胞倍数高, 动员出的造血干细胞有重建造血的功能, 毒、副作用小, 动员作用应持续数小时以上, 便于采集分离。

2.2 失血

血液采集后的失血状态, 可反馈性引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增加, 从而可刺激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大量向外周血移动。

2.3 昼夜变化

一般1d内外周血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数量呈时相性变化, 上午9点最高峰, 下午3点至夜间3点最低, 其数量分别为1d平均值的150%和65%。此外, 采集前体育运动也可增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的数量。

3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症应用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不但能够治疗白血病、淋巴瘤, 各种癌症、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而且在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症有一定疗效。

笔者于2007年至2008年与内蒙古医院心血管科合作开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19例 (其中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8例, 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 用于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导致的下肢坏死症,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使濒于截肢的患者找到了非手术治疗的明显效果。接受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的患者年龄60~80岁, 均有糖尿病史;移植前症状19例患者单下肢或双下肢均明显因缺血出现坏死, 疼痛剧烈, 经采集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沿下肢动脉走向多点皮下注射, 3d后多数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周后下肢坏死变黑的皮肤出现血液供应迹象, 1个月后皮肤变红, 免除了截肢。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造血中枢, 在外周血中含量很少。造血干细胞含有能分化成内皮祖细胞的 (EPC) 幼稚细胞, 已证实:在体外, 骨髓细胞CD34+细胞的某一亚群能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内, 能被诱导形成小血管的内表面;而且造血干细胞能分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动物实验证实, 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梗死肢体后可促进局部的血管形成, 并肯定了植入的内皮祖细胞参与了新的毛细血管的生成。因此, 造血干细胞可能是促进局部缺血部位血管生成的高效物质。应用人类自体骨髓、PBSC和EPC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成为一种崭新的疗法治疗机理可能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可诱发或具有血管再造功能。骨髓干细胞移植也有细胞来源不受限制, 新生组织细胞和毛细血管可以实现功能上的融合等特点, 为临床治疗栓塞性疾病提供了一条除介入、血管旁路移植以外的另一条新的非创伤性治疗途径。

总之, 随着临床治疗方法不断延伸与发展,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治疗效果也更加明显。

摘要: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已成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及血液恶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与移植以其简捷、副作用小, 造血重建速度明显优于骨髓移植等特点, 以及造血干细胞的多分化性, 给更多的疾病治疗带来可能。

关键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移植

参考文献

[1]吴祖泽.造血干细胞移植基础[J].1988.

[2]金哈斯.浅谈造血干细胞移植[J].2006.

[3]骨髓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比较研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8, (22) 5:280~284.

[4]epiorkaD….//Bone Marrow Transplant—1997, 19 (5) :455~460.

[5]张学军.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1998, 6 (21) :357~360.

[6]张力.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系统性系统性红斑狼疮[J].中华内科杂志, 2003, 42 (3) :200.

上一篇:苏教版四上语文练习七下一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甲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