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元件手册

2024-06-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压力管道元件手册(精选4篇)

压力管道元件手册 篇1

压力管道元件评审指南

1、压力管道元件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所适用范围内的压力管道的连接或装配成压力管道系统的组成件,具体分类按照《许可规则》的规定。

2、制造单位指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单位,又称申请人。

3、《条例》是《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简称。

4、《监督规则》是《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的简称。

5、《许可规则》是TSG D2001-2006《压力管道元件制造许可规则》的简称。

6、《评审细则》是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的简称。

7、《基本要求》是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的简称。

8、《型式试验规则》是TSG D7002-2006《压力管道元件型式试验规则》的简称。

9、《制造许可证》是《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的简称。

10、受理机构指按《许可规则》的规定受理制造单位相应级别的制造许可申请的国家或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11、审批机构指按《许可规则》规定,负责对A、B级制造许可进行审批的国家或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

12、制造许可指压力管道元件制造单位,向规定的受理机构提出

南京海轩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书面申请,申请被受理,并按规定经评审机构评审,对符合《许可规则》的制造单位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批颁发《制造许可证》和授权使用“许可标志”的全过程。

压力管道元件手册 篇2

压力管道元件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承压特种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及管道工程不可或缺的流体控制设备。在最新的特种设备目录中有:“压力管道, 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 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 (表压) , 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蒸汽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且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50mm的管道”;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 将“压力管道用管子、管件、阀门、法兰、补偿器、安全保护装置等”统称为压力管道元件。国内压力管道元件制造企业, 主要管理方式为特种设备制造许可, 部分项目比如埋弧焊接钢管以及聚乙烯管材进行驻厂监检, 有些客户会派第三方监理去企业进行质量跟踪, 另外国家质检总局针对已取证单位实施飞行检查, 省、市地方会针对某些产品进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由于压力管道元件品种多, 批量大, 制造水平参次不齐, 很难监管, 国家质监总局2013年初曾发布了《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规则》, 该规则主要是在原基础上增加了其他管道元件品种的监督检验要求 (原只有埋弧焊管和聚乙烯管的监督检验内容) , 进一步规范了监督检验工作要求, 明确了监督检验的方式、项目和方法, 对实施压力管道元件制造监督检验机构、监检人员以及制造单位提出相应的规定, 但由于种种原因, 于2013年6月发文暂缓实施该规则。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大致流程为:企业提出许可申请, 相关部门受理申请后, 其典型产品需经过型式试验, 合格以后进行鉴定评审。由于型式试验只是针对制造企业的典型试制产品, 在取得制造许可证后, 并不能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质量问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时压力管道元件的使用工况多为高温高压, 介质为易燃易爆, 有毒性, 难检修, 难更换等等, 所以压力管道元件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使用成本以及人身安全。

在元件制造行业中, 我国的阀门及钢管制造企业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而我省作为压力管道元件的制造业大省, 各类元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庞大, 在经济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权重, 甚至成为有些地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以阀门产品为例, 全国约6000家阀门生产企业, 我省就有2000多家, 年产值超过300亿元, 产量占全国的30%以上。仅仅在温州地区就有各类阀门、钢管和管件等元件制造企业超过1000家。在近三年的型式试验中, 同品种产品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1、壁厚不达标现象普遍, 2、原材料进厂检验不细致, 残次材料流入下一道工序, 3、制造过程不严格按照图纸要求与工艺文件进行等, 在对阀门制造企业型式试验时, 我们发现阀门壁厚不够的现象很普遍, 阀体质量存在着偷工减料的情况, 受限于制造成本与设备能力, 在装配环节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在对管件制造企业型式试验时, 存在着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缩减制造工艺流程等问题, 造成的表面硬度值不达标、端面偏斜超标等质量问题;在对无缝钢管制造企业型式试验时, 经常会出现磷元素超标、热处理工艺不对导致压扁、晶粒度不合格等等, 以上的这些问题为压力管道元件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也为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带来了很大的监管压力。

据事故分析表明, 有关压力管道的安全事故中, 有27.2%的事故是元件质量低劣造成的, 所以压力管道元件的质量好坏, 直接关系到特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但是由于缺乏制造过程中的监督检验, 其出厂产品质量的可靠性无法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法》已颁布实施, 结合《特种设备监察条例》, 对制造企业如何规范生产经营做了明确要求, 对违法生产导致的事故做出了清晰的处罚要求, 各级监管部门可以做到有法可依, 加大执法力度, 同时加强对企业质量意识教育, 安全意识教育, 在骨干企业中推广实施国内外最新管理方式, 起到带头效应, 建议重新启用《压力管道元件监督检验规则》, 辅以监督抽查, 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 在省内企业推广实施, 从根本上杜绝制造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违法行为。

2 监督抽查情况

从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 有关特种设备压力管道元件的监督抽查进行检索, 2013年和2014年对无缝钢管进行过监督抽查, 2013年共抽查了丽水地区40家企业40批次无缝钢管, 不合格批次为0;2014年抽查了杭州、温州、嘉兴、金华、丽水等5个地区43家企业的43批次无缝钢管产品, 不合格2批次, 批次不合格率为4.7%;2015年对19批管件产品进行抽查, 不合格1批次;2016年对无缝钢管进行监督抽查, 共7批次, 无不合格项目, 以上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力学性能、化学成分等项目。

3 典型案例

省内某一大型化工产品生产企业, 在年度检验时发现一条液化石油气输送用管线有介质泄漏的情况, 经检查发现为一起切断作用的闸阀的填料发生了老化, 出现了泄漏, 为减少成本, 无需更换阀门, 只要对填料进行更换即可, 根据产品标准 (GB/T12234-2007) 要求, 闸阀在设计制造时“阀盖上应有一个圆锥形或球形面的上密封”, 一般制造企业上密封采用在阀盖上堆焊金属的工艺, 上密封的作用之一就是在进行填料更换的时候, 在阀门完全打开 (阀杆升到头) 的时候, 能够对介质进行密封, 不会让阀腔内的介质从填料处泄漏, 检修人员把阀门完全打开, 让上密封对介质进行密封, 准备取出老化填料时, 发现还是不断有液化石油气泄漏出来, 比没打开时泄漏量更大, 这是很反常的, 检修人员立马停止了检修作业, 同时向直接领导汇报了情况, 经过分析讨论, 为了安全起见, 决定对整个阀门进行更换, 更换完新阀门后, 检修人员把拆下来的阀门进行了线下检修, 在打开阀盖时, 发现阀盖上的堆焊面发生了严重的腐蚀和偏磨, 这就导致了在于阀杆结合密封的时候, 密封机构起不了作用, 发生了大量的泄漏。由于该阀门处于一个开放的工况, 且介质为有味介质, 若是处于一个封闭工况下, 且介质无色无味, 那么在进行填料更换的时间内, 泄漏情况不易被察觉, 泄漏的介质在短时间内浓度迅速增大, 极易发生爆炸事故。分析该案例, 很有可能是由于制造企业堆焊工艺出现了问题, 导致在正常使用工况下发生了严重的腐蚀与偏磨现象, 这是一起典型的阀门质量不过关出现安全隐患事故的案例。

摘要:结合近几年压力管道元件监督抽查总体情况, 研究当下压力管道元件在设计、制造、检验以及监管方面有哪些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与改进。

压力管道元件手册 篇3

1.制造许可受理申请书、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

2.工厂汇报资料:a、工厂基本情况;b、质量价格体系的建立及运转情况;c、存在主要问题及打算

3.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工厂平面布置图和房产证

5.理化、无损检测、热处理、外协件等的外协协议或合同

6.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及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 7.质保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及相关资历证明;

8.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专业人员(焊接、无损检测)明细表、聘用合同及相关资历证明,特种设备专业人员证(原件); 9.设备、工装、仪器、检验与试验装置等台帐;(含工装设计图、工装验证记录)。

10.元件所用材料(包括焊材)是否都有采购文件?是否都有质量证明文件书并符合规定?验收和复验是否符合规定? 11.元件所用材料是否按规定进行唯一标识?是否标识移植? 12.设备修理计划、完好率统计表 13.用户意见台帐(含意见反馈、处理)

14.检验与试验装置检定校准台帐和检定校准记录; 15.合同评审记录; 16.产品试制计划及相关资料

14、产品设计图纸(每种产品的全套图纸,含零件图、工艺工装图)、采用的标准清单、设计计算书(标准产品无要求)、型式试验结果、产品说明书,有图纸目录。

15、有针对产品制造工序,按产品品种、规格、加工方法等编制的加工工艺,产品生产过程的加工工艺文件及流程图,材质跟踪卡、各种材料进货检验文件、焊接工艺文件、热处理工艺文件、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油漆、包装作业指导书、产品编号及标记作业指导书等。根据产品制造需要,编制工艺流转检验卡。

16、制造产品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纸、设计计算书等),作业(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评定报告、工艺规程、工艺卡、检验工艺规程等),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卡),检验与试验记录,质量证明资料等;

17、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方名录、合格分供方评价报告;

18、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清单;

19、内审计划、记录

20、管理评审、不合格品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

19、制造专用设施 1)材料库房

2)半成品(管件)库房 3)成品库房

4)出厂试验场地、设施 5)理化室

6)档案(综合资料)室

压力管道元件手册 篇4

1.1为了严格压力管道设计管理,明确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的岗位责任,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订本制度。

1.2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包括:设计人、校核人、审核人、审定人、技术负责人。2 设计人

2.1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2.2根据设计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设计资料,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提出压力管道设计方案,经与校审人员讨论后,按工程设计的有关规定开展设计文件的编制工作。

2.3正确应用压力管道设计基础资料、数据、计算公式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压力管道设计。设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与校核人、审核人研究讨论。

2.4按规定进行设计文件编制和自校,图样表达正确,文字说明通顺、简练,设计文件未经自校不得送校核人。

2.5负责校审后设计文件的修改和打印文件的复校。2.6

通过专业负责人向有关专业提出或接受设计条件。2.7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并参加设计文件的会签工作。2.8

做好设计文件的整理,经专业负责人检查后统一归档。

2.9

认真处理制造、安装、生产中的有关设计问题,并将处理问题的技术文件及时完整地归档。

2.10

负责归档后设计文件的修改工作。

2.11 承担分配的设计任务,对设计质量及设计进度负责。3 校核人

3.1 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 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3.2会同设计人商讨压力管道设计原则、管道布置、材料和应力设计方案,协助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3.3全面校核压力管道设计文件,校核设计是否符合最新版设计标准;是否满足安装、操作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3.4校核设计是否符合本专业关于图样绘制和技术文件编制规定;是否符合项目的专业设计统一规定。

3.5校核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是否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要求。

3.6

校核管道应力分析计算书,采用的软件是否经过批准,输入数据和支承模拟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符合要求,支承点上的推力和力矩是否在许可范围内。3.7

校核设计成品的完整性,标准图、复用图选用是否正确。3.8

校核各种工程设计文件、规格书、综合材料表是否正确完整。

3.9 校核图样是否正确,图面布置是否整齐紧凑,座标、标高、尺寸、数字、符号等是否齐全、正确无误,文字说明是否通顺简练。3.10

校核向有关专业提出或返回的设计条件。

3.1

1认真填写《设计文件校审卡》(QT/SLECC 007.06-2003)。3.1

2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

3.1

3负责对归档后设计文件修改的校核。3.1

4对校核的设计文件质量和完整性负责。4 审核人

4.1 认真贯彻《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和规定,遵守压力管道设计的各项工程规定和质量管理制度。

4.2审核压力管道设计原则、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条件,技术经济是否合理,设计是否安全可靠,对主要技术问题和设计方案的正确合理负责。

4.3参加压力管道设计原则和主要技术问题的研究讨论并作出决定,协助设计人、校核人解决疑难技术问题。

4.4审核设备布置图、管道布置图、各种综合材料表及规格书。4.5审核本专业有关设计规定。4.6

审核管道应力计算书。

4.7

认真填写《设计文件校审卡》(QT/SLECC 007.06-2003)。4.8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

4.9

对审核的压力管道设计质量负责。5 审定人

5.1负责审定设计原则,对设计所采用的技术的合理性、安全可靠性、技术经济合理性等重大原则问题负主要责任。

5.2参加压力管道设计中的重大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案的评审。

5.3对 GA1、GC1-

1、GC1-4管道的管道布置图等需四级签署的设计文件进行审定。

5.4对设计、校核、审核人之间技术分歧作出最后的决定。5.5主持压力管道设计的设计评审。

5.6

按规定签署设计文件,对设计文件进行质量评定。5.7 对所审定的压力管道设计质量负责。6 技术负责人

6.1 负责指导压力管道的技术工作和长远规划,主持制定压力管道设计技术开发和基础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6.2负责组织设计方案评审及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重大技术问题,组织压力管道设计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工作、年度综合报告和设计单位资格认证换证工作。6.3负责组织压力管道各级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业务考核及技术交流,负责提高各级压力管道设计人员的技术素质。

6.4

上一篇:中国梦童谣作文800字下一篇:春节拜祝福语